首页范文icu的护理措施十篇icu的护理措施十篇

icu的护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05:29

icu的护理措施篇1

【摘要】对iCU护士进行调查,发现iCU护士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原因为:工作性质、环境、对象特殊;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对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的应对措施有:培养iCU护士的心理素质;合理的休息与锻炼;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树立良好的人家关系以及对iCU护士的关心与理解。良好的应对方式可以减缓工作压力,提高危急情况下的工作适应能力,因而iCU护士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关键词】iCU护士心理问题应对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careunit,iCU)护士是护士中较为特殊的群体,处于抢救患者的第一线,危重病人集中、病情多变、先进医疗仪器集中,也是医院内唯一无家属陪护的地方,并且家属不断提出更高要求,会使护士陷入心理困境[1],成为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如调节不合理,可能会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导致心理疾病[2],因而iCU护士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对iCU护士心理压力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形成因素

1.1工作因素

1.1.1工作性质特殊:iCU是收治复杂、危重患者的科室,突发事件多,疾病往往横跨多个科室,要求护士具有全方位的护理知识,精湛的操作技术以及准确快速的决策能力。iCU护士长期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高度紧张,一旦调节不合理,便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3]。

1.1.2工作环境特殊:iCU是一个全封闭、全方位的精细护理场所。iCU护士每天频繁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许多有毒的致病因子如细菌病毒、核辐射等潜在的致病源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而且拥挤工作空间中的不良空气,各种监护抢救设备发出的噪声污染,会给人体造成不良危害,增加护士的紧张度和焦虑感[4]。

1.1.3工作对象特殊:iCU病房是无陪病房,繁重的护理与复杂的治疗使护士很少有时间与其他人交流。患者医疗费用较高,患者对费用的支付与疗效的期望难成正比,家属有时会将不满情绪向医护人员发泄,会使护士陷入心理困境。

1.2家庭因素:iCU护士除了工作之外还要承担妻子、丈夫、父母、儿女等重要社会角色,肩负着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但是往往由于工作需要,与家人团聚、交流的时间较少,护理中的负面情绪如果调节不当带到与家人相处中,影响家庭生活的和谐气氛,可能会影响家庭的幸福。这些都容易致使护士的情绪波动,造成心理冲突或者心理疲劳。

1.3社会因素:社会对护士职业的高要求、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高期望都会给护士工作增加一定精神压力。iCU护士要面对护护关系、医护关系、护患关系等等,如果不能合理协调这些关系,会出现不同的矛盾和冲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机构人事制度改革逐渐实施,护士在医院人事改革中成为主要变动对象,加大了同样也给护士带来了心理压力。

1.4自身因素:为适应医疗技术发展的要求,iCU护士要有较高的理论基础和抢救技能,因此护士们自身不得不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及能力。这给她们学习上带来了压力,工作上带来了危机感。

2应对措施

2.1提高心理素质: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心理学健康知识或对护士进行心理理指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乐观地看待工作生活中的影响和干扰,减轻或消除压力带来的不利影响,支持鼓励护士接受继续教育,并给于宽松的学习环境,从而减轻她们的压力,护士所在组织给与有效支持,也有助于工作压力的减轻。

2.2合理的休息与锻炼:iCU护士的工作时间安排应合理,以保证繁重工作后的休息。护士长根据科室情况尽量安排休息或调班,使护士拥有一定的自由时问,保证了他们的学习要求及良好的工作状态,从细微之处关心和体贴护士。在节假日及患者较少时可安排轮休或组织人员集体参加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放松紧张的心理状态,以保证护士足够的休息和睡眠。

2.3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保持病室的清洁卫生,病房设施采用隔音材料,尽量降低室内噪声。如降低说话声音,关闭暂时不使用的仪器,做好灯光的管理等。

2.4创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医生建立良好的关系,遇到问题向他们请教,缩小医护之间的距离;多与医生谈心,互相交流以了解他们的心态及对护理工作的要求。多与家人沟通,谈谈自己的想法,与家人分享工作的快乐及困扰,获得家人的理解及支持。正确处理好与同事间的关系。总之,良好的人际环境有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2.5增加对iCU护士的关心及理解:通过媒体对iCU护士工作进行宣传[5],增加对护士工作的理解和尊重,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以及工资、福利待遇,增强白衣天使的自豪感。

总之,iCU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决定了iCU护士工作的压力,采取正确有效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护理人员缓解工作压力,从而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戴琴,王开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J].护理杂志,2009,19(3):14―16

[2]米娜,李洪艳_夕科iCU护士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及对策[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4):284.

[3]许毓娜,林石娣.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大的原因分析f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3(14):1925.

[4]魏继承.手术室及iCU环境的噪音污染[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6,17(5):311―312.

icu的护理措施篇2

【摘要】患者病情危重,家属处于强烈的应激状态,产生多种需求,了解其需求并予以满足,对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iCU家属心理需求

家属需求是指患者在患病期间家属对有关患者健康方面情况及自身身心支持需要的总体需求。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s,iCU)患者病情危重,其家属作为患者的主要支持系统,对患者心理及身体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相关资料

1.1iCU患者及iCU病房的特殊性:iCU患者多表现为各类危重症或多系统功能衰竭,极易发生各种感染,使病情恶化。所以,为了降低iCU感染发生率,现行的iCU管理制度对家属的探视时间和人数都有严格的规定。

1.2iCU患者与家属之间的互相影响:iCU是家属产生严重应激的地方,一位家庭成员突发危重疾病会使整个家庭陷入危机状态。家属的焦虑和压力主要来源于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预后。另一方面家属的言谈举止,行为态度等可为患者提供精神上的安慰与寄托,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iCU患者家属的需求

2.1iCU患者家属的需求:在患者入住iCU期间,家属最重要的需求是减轻焦虑,随后才是获取信息,获得支持和个人舒适的需求。凡是同患者生死攸关以及与病情保证相关的需求都是重要的,如患者是否有生存的希望,医务人员是否关心患者等。凡是家属不重要的需求多与家属自身相关,如能够在与护士的交流中表达一些负面情绪,能够关心家属的健康等。

2.2影响iCU患者家属的需求的因素:年龄:50岁以下患者家属对病情保证和获取信息的需求更强烈。受教育水平:与家属教育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的需求是了解患者病情,治疗效果,心里和精神状态,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家属在对病情保证方面的需求比其他较低文化程度的家属更强烈。收入:收入越高的家属认为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越重要,而收入低的家属则认为帮助解决患者住院费更重要。

3护理措施

3.1建立良好的沟通重症患者受到意外打击,家属强烈希望得到医生护士的精心救治,希望在与医生护士的交流中得到尽量多的信息,这种信息的传递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心理支持,使他们在交流中解疑释惑,倾诉感受,减轻焦虑,增进与护士的感情。护士希望通过和家属的良好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患者的康复.。

3.2积极抢救治疗抢救治疗患者是护士和家属共同的目标。患者入住iCU的目的是抢救生命,去除病痛。在此期间,护士的举止,动作,面部表情,语言声音无不传递着是否急患者所急的信息,家属由此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可以得到最佳的救治,医生护士是否值得放心托付。医护人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患者提供最大的生命支持,竭尽全力救治患者。

3.3护士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iCU实行封闭式管理,护士少,工作任务重,这无疑给护士与家属的沟通造成空间和时间的障碍,为此,我们改革探视内容。患者在iCU住院期间,让家属有一定的时间给患者进行基础护理,这段时间中,护士可以让家属了解患者的病情信息,对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和护理技能讲解示范。这样可以使家属既能满足探视需求,也能感觉到护士对患者的真诚呵护,全力付出,感受到护士对患者的那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倾心关怀,从而减轻家属的心理压力。

3.4合理收费患者到iCU后,家属精神上要承受亲人生死未卜的压力,还要面对高额的医疗费用的压力。iCU要对患者进行科学治疗,精心护理,尽量减少患者的治疗时间,以减少医疗费用。护士应及时向家属提供患者的病情信息,随时对家属介绍医疗收费情况,满足家属对收费信息的需求,增加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4小结

icu的护理措施篇3

关键词:身体约束;护理;常见问题;护理措施

CommonnursingproblemsandnursingmeasuresinpatientswithiCUphysicalRestraint

LiUYan-chun

(JixianCountypeople'sHospital,tianjin3019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inordertoreducenursingcomplicationsofphysicalrestraintstooccur.methodstheevaluationofpatients,tothepatientandfamilymembers(or)explained,protectiveconstraint,psychologicalcareofpatients,tostrengthentheeducationandtrainingtogive.Resultsobtainedapparenteffect,reducetheoccurrenceofcomplicationspatientsandtheirfamilies,increasedtrust.Conclusionthroughthescientificmethodnotonlyreducesthecomplicationhasbeenpatientandfamilytrust.

Keywords:physicalrestraint;nursing;Commonproblem;nursingmeasures

iCU的患者病情危重并且很多患者意识不清、躁动或呼吸机支持呼吸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容易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加重病情。因此需要对患者的身体进行保护性约束,即使用任何物理或机械性的设备、材料或者工具等附加在或者临近于患者的身体,使患者难于轻易将其移除,达到限制患者自由活动或者使其不能正常接近身体某些部位[1]。约束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但在此期间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8月~12月,给予约束的患者136例,男88例,女48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52岁;疾病种类:脑出血39例,脑梗塞4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术后28例,一氧化碳中毒4例,重型颅脑损伤19例。

2约束护理中出现的问题

2.1意外拔管的发生气管插管的患者病情危重,呼吸困难时自感面临着死亡的威胁,经口气管插管咽喉、器官的水肿、疼痛、吞咽和咳嗽时的异物感,吸痰操作的刺激等导致患者严重不适和痛苦,易导致自行拔管[2]。

2.2约束部位的皮肤情况患者躁动会出现约束部位的皮肤损伤、皮下出血、肢体末端的肿胀加重等情况。

2.3患者心理活动情况从医护人员的角度来看对患者的身体约束是保护患者的一种医疗行为,而忽略了患者被约束后的心理感受。自己被绑上,家属不在身边,心理上无法接受这一事实。

2.4家属的不理解与家属沟通不到位,容易产生误解与纠纷。

3护理措施

3.1评估相关的评估表我们有非计划性拔管评估表、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意识障碍评估表。非计划性拔管评估表从意识、疾病史、年龄、用药、约束、管路数量、合作程度、心理状况、置管教育、伴随症状进行评估,总分为40分,<=25分者具有拔管倾向;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总分为15分,>=4分者为高危人群;意识障碍评估表表总分为15分,8~13分为意识障碍,<=7分为浅昏迷,<=3分为深昏迷。病情稳定时每3d评估1次,病情变化时随时评估。通过评估我们能确定患者是否需要约束,清醒配合的与昏迷的患者就不需要约束,但要评估其病情变化以便采取措施;确定约束部位,瘫痪肢体的就不需要约束。

3.2向患者或家属进行解释对于清醒的患者与本人进行解释,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对于意识不清的、躁动的患者向家属进行解释取得家属的理解与配合,并进行签字。解释时语言通俗易懂,同时嘱签字的家属转告其他家人,以免产生误解,闹成纠纷。研究表明[3],患者家属在患者身体约束伤害减少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应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到其中,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教育和培训可以有效地减少约束不良事件的发生。

3.3实施保护性约束选择带有海绵的约束带,部位选择多为手腕或(和)足踝处,躁动激烈的有选用肩部约束带的。约束后每15min观察一次约束肢体的末梢循环情况,约2h解开约束带放松一次,并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护士对照患者约束观察记录单上开始时间、巡视时间、结束时间、约束部位、被约束肢体情况进行打勾、签字。床头悬挂各种标示,班班交接。

3.4患者的心理护理因为在身体约束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不自觉地伤害,使患者产生明显的心理反应,导致一个完整的人失去尊严[4]。这就要求护士给患者解释清楚,使其明白约束的必要性,不是为了限制他的自由,而是为了他的自身安全着想。同时家属对患者的解释也很必要,因为家属是他信任的对象,家属的参与会让患者具有安全感。

3.5加强护士的教育及培训有报道称[4]不同职称、学历的护理人员,她们的身体约束理念有着明显的差别。因此要对她们进行统一的培训,对患者的约束是为了患者的安全着想,我们一定要保证在安全的同时满足患者的需求。集中地进行培训,科内所有护理人员参加,讲述如何评估、评估时的注意事项、如何与家属沟通、沟通的内容、约束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在工作中同事之间也要注意沟通,保证患者安全。

4结论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通过评估我们能确定是否需要约束、约束的部位,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不仅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也得到了信任,培训使护理人员的理念有所转变并提高了护理水平,减少了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1]夏春红,李睁.iCU护士身体约束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68-570.

[2]薛璺平,刘莹,宋敏.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吉林医学,2009,30(20):2484-2485.

icu的护理措施篇4

iCU在世界上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现在已经成了医院中危险病人的抢救中心,iCU在监护水平上有着什么样的成绩,在设备上是不是先进这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医院的水平的极为重要的标志,在我国iCU的起步比较晚,开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设有iCU的医院还不是很普遍,但是已经得到了重视,估计会发展得很快,iCU是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作为重症医学监护,它是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和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以及医院的管理体制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组织管理的形式,iCU将危重的病人集中起来,从人力和物力以及技术上着手,给予最佳的保障,以期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iCU还设有中心监护站,可对监护的病床进行直接的观察,每个病床所占的面积较宽,床位之间采用窗帘或者玻璃相隔开,iCU的设备配有床边监护仪、中心监护仪、麻醉机、多功能呼吸治疗机、输液泵、微量注射器等等。在香港和澳门的医院,iCU又被称作深切治疗部[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和2012年1月神经内科iCU病室的126个病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在这两组中,对照组有34例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年龄在31~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4岁。其中有16例是中脑血管疾病,有9例是中枢神经系统上的疾病,4例是癫痫病症,3例是脱髓鞘疾病。在观察组中,有37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他们的年龄在33~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2岁,其中有15例是属于中脑血管疾病,有10例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5例是癫痫症状,2例是属于脱髓鞘疾病。这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以及病程等这些基本情况的比较上,没发现明显的差别,有其可比性(p>0.05)[2]。

1.2方法:在方法上,通过给对照组的病患加以常规性的护理干预,而对于观察组的病患,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施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细的方法、措施,如下所述:

第一,神经内科iCU的病室管理方面要得到加强,室内的环境要做到充足的维护,对于此,要有相应的关于环境洁净的制度和规范。室内的通风以及干燥的条件方面要保持好,消毒的工作也要有合理的规程,这包括室内的地面、空气、物品等方面,同时使用净化器进行不间断的净化工作,监测质量上要达标[3]。

第二,严格执行消毒以及隔离方面的制度,基础护理要得到继续加强。

第三,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要加以培训,更有效地使导致感染的因素得到控制和减少,对抗生素的使用一定要合理[4]。

第四,对病患的原发病和一些基础性的疾病要加以积极的治疗,对病情的观察要加强,要重视病患并加以心理上的健康指导、药物指导、饮食指导等,对预发症要积极地加以预防。

另外,预备一个风险警示本。护理的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了医院在管理以及专业的发展上的一条很重要的措施方法,这给促进患者的尽快康复和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由于护理专业有着自身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以及不可预见性,还有医学技术上的局限等,导致风险随时都可能发生,为了有效地阻断风险的发生,确保护理的安全,要给护理人员备好硬皮笔记本一个,在其封面上贴上“风险警示”的标识,在碰到存有风险的相关问题时,及时做好记录,科室的人员都可参与记录,而后放置在护理人员的办公桌上以供护士方便查看和记录,在工作会上对所存在的问题加以讲评,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然后制定防范的措施[5]。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的数据采用的是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的分析,以p

2.结果

通过对两组的认真分析得知,观察组病患中的医院感染有5例,医院感染率是7.94%,在对照组的病患中,医院的感染病患有16例,医院感染率是25.40%。将两组相比我们可以看出,这两组有着明显性的差别,具有可比性(p

在126例病患中,有21例是院内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有9例,6例是泌尿系统感染,4例是胃肠道感染,还有2例是其他方面的感染。详情见表2:

3.讨论

3.1医院感染的特点

医院感染是神经内科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据文献报道[3],脑血管病的院内感染发病率为26.02%。这是因为神经内科患者以老年人并伴有意识障碍、卧床患者为主,这类患者其免疫功能低下,易出现进食困难、排尿困难;脑血管病直接或间接引起丘脑下部受损,导致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尿路系统、黏膜皮肤的血管功能紊乱,因而继发院内感染机会较多。本调查结果显示:本院神经内科3年平均医院感染率为7.67%,医院感染例次率为9.04%,高于同期全院平均感染率的2.72%及例次感染率的3.25%,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3.2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①患者年龄大发生医院感染率高:因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伴有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肺部功能受损,使气体交换障碍,大量肺泡炎性渗出而出现肺部感染,加上各种器官功能老化,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医院感染[6]。因此,老年人是医院感染的重点保护对象;②住院时间长比住院时间短,发生医院感染率高,患者长期昏迷卧床,易发生压疮、坠积性肺炎,使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肺功能受损,使易感性增加[4];③侵袭性操作是引发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气管插管直接破坏了会厌部正常防御屏障,削弱咳嗽反射和纤毛运动,造成了清出呼吸道分泌物无效,使得感染机会增多。留置导尿管损伤尿路黏膜,留置胃管为胃内细菌定植咽部提供良好的通道,都增加了逆行感染的机会[7];④有无基础疾病:医院感染率组间差异有高度显著统计学意义(p

3.3护理对策

首先是神经内科医护人员必须树立无菌观念,增强预防医院感染意识,采取综合有效措施及护理对策,使医院感染得到明显下降和控制。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严守各种操作规程,把预防院内感染贯穿到护理操作全过程。加强基础护理和呼吸道管理,对清醒患者鼓励其有效咳嗽和排痰;对意识障碍或危重患者要取正确卧位协助排痰防止误吸,同时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加强护理人员手卫生措

施,接|每一位患者及操作前后要进行手的清洁、消毒。进行侵入性操作要严格规范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技术,定期对吸氧、吸痰等装置消毒;对留置尿管者用每天用含有效碘1000mg/L碘伏溶液清洗尿道口2~3次,保持会清洁。加强病房监控及管理,保持室内窄气新鲜,病房内每日通风2~4次,每次30~60min,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8]。应定期对病房内空气、物体表面进行细菌监测等。加强原发病的治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导致耐药菌株产生及二重感染。

3.4对于iCU的医院感染,主要表现为呼吸道为主,而且基础的疾病主要以损伤性的疾病居多,一般iCU的患者的病情比较危重,卧床的时间也比较长,并且大多数的患者都处于昏迷的状态,基本上丧失了咳嗽的能力,并且气道的分泌物很难排除,因此,这些都为细菌的滋生和繁殖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止医院感染发生是医务人员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其中做好防护主要从4个方面着手:(1)加强病室的环境监测;(2)严格的遵守无菌的原则;(3)合理的使用抗生素药物;(4)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3]。

根据调查显示,造成患者出现医院感染主要原因是由于真菌的感染,而且真菌的分布一般比较广泛,而且其生长繁殖与环境有着较大的关系,对于iCU病室,一般很容易滋生这种病菌,因此,加强iCU病室的环境控制和管理,是有效的确保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一般需要对iCU病室进行定时的通风,同时合理的应用抗生素,并加强营养的支持,从而提高患者的机体抵抗能力[4]。

经过本次研究,在对照组有16例医院感染,感染率25.40%;观察组有5例医院感染,感染率7.94%,两组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

参考文献

[1]王玉娟,米跃华.护理干预与iCU感染控制[J].中国水电医学,2010,2(5):55-56.

[2]林立文,刘真秀,任平.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09,10(3):43-45.

[3]蒋志萍.老年病人医院感染的分析及护理干预[J].家庭护士,2009,5(6):56-59.

[4]孔祥梅.iCU院内感染初步原因探讨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0,7(3):60.

icu的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机械通气;重症监护病房综合征;护理措施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3.078

iCU为临床治疗急重症的主要场所,往往入住iCU患者病情较重,患者周围由各项仪器包围,且周围患者病情不同,且操作为大多为侵入式操作,使得患者患有iCU综合征,iCU综合征主要的临床表现症状为患者抑郁、焦虑、恐惧、记忆力受损以及判断力受损等,严重者甚至会因拒绝接受治疗导致病情恶化[1],相关研究发现患者患iCU综合征可影响疾病愈合,甚至由于神紧张、恐惧、焦虑导致身体激素过速分泌,加重病情或延长疾病愈合。本次研究旨在分析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发生iCU综合征的护理措施,现将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54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7例。实验组男39例,女38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8.32±5.56)岁。对照组男37例,女40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8.52±6.16)岁。与患者沟通告知相关事宜和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已取得患者和家属配合,排除患有肝肾衰竭、心脑血管、精神障碍、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患者,避免由于参加研究影响疾病治疗的发生。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预防iCU综合征综合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改善环境: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环境整洁。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介绍机械通气的原因以及其必要性,告知患者有另外的呼吸支持系统,并将简易的呼吸囊放在患者视线之内,以免患者担心呼吸机出现故障。对呼吸机储水罐中的水进行及时的倾倒,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室内光线避免直射患者或光线过强刺激患者,且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2~24℃之间和湿度保持在50%~55%之间,每日应更换床铺床单,保持患者床铺整洁。②心理护理:在不影响患者治疗的前提下,适当的让家属接触患者,可以给患者带来支持与安慰。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缓解患者内心紧张、焦虑、烦躁的情绪。同时为患者介绍疾病的成功病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大多数患者长期使用呼吸机会产生依赖性,在撤机前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已经可以自主呼吸,并对患者进行正确呼吸方法的指导。③翻身、扣背:护理人员应每3小时给予患者翻身,根据患者体重给予压力处实施按摩,防止压疮发生,且应给予患者扣背,促进患者排痰以及锻炼患者自主排痰功能,加强肺部锻炼,每2小时应告知患者深呼吸,自主排痰锻炼一次,减少吸痰等侵入性操作,若患者需要排痰每次吸痰时间不可超过2min,避免患者呼吸道黏膜损伤。

1.3判定标准[2]若患者出现以下症状,则代表发生iCU综合征:①患者处于谵妄状态;②患者患有情感障碍、思维障碍、智能障碍或者行为动作障碍;③其他表现,如失眠、头痛、便秘、腹泻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实验组患者中3例发生iCU综合征,74例未发生iCU综合征,iCU综合征发病率为3.90%;对照组患者中27例发生iCU综合征,50例未发生iCU综合征,iCU综合征发病率为35.06%。实验组iCU综合征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iCU综合征主要的临床表现症状为患者抑郁、焦虑、恐惧、记忆力受损以及判断力受损等[3]。经分析发现,机械通气患者iCU综合征的病因与环境、疾病以及药物、心理等因素有关,由于iCU病房内环境陌生,且周围密布抢救仪器加上iCU病房内采用通宵照明,患者很容易产生头痛、幻觉以及生物钟紊乱等不良反应[4]。相关研究发现,下丘脑过速分泌激素,可影响患者全身愈合速度[5]。患者在iCU病房内无人陪护,且丧失与外界语言沟通的能力,加上疾病的折磨,患者很容易产生孤独、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影响患者的治疗。由于患者气管插管,可能会出现由于呼吸机调节不当而导致憋气、痰不能及时的被吸出等情况,这种情况的发生会加重患者的不安全感,患者很容易对自身病情过度的评估,丧失对治疗的信心,临床护理和治疗过程中应与患者积极主动沟通,排除患者紧张、恐惧、焦虑情绪,对于意识清醒患者应告知相关恢复进程以及预期恢复目标,协助患者树立信心和取得患者配合,且护理人员临床护理操作应拉起患者与患者之间的床帘,防止各项操作被外界观看,影响患者心理,给予患者压力,护理操作应遵循无菌操作,防止由于护理操作不规范导致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影响患者康复。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可降低机械通气患者iCU综合征的发生率,提升临床护理的整体质量,本次实验组采用预防iCU综合征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中3例发生iCU综合征,74例未发生iCU综合征,iCU综合征发病率为3.90%;对照组患者中27例发生iCU综合征,50例未发生iCU综合征,iCU综合征发病率为35.06%。实验组iCU综合征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机械通气患者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iCU综合征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吴爱生.浅谈iCU综合症患者的护理措施.当代医药论丛,2013(6):262-263.

[2]惠玉凤,赵文梅.iCU病房机械通气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31):244-245.

[3]张琨.iCU综合症的常见原因及护理.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3,23(8):1841.

[4]刘叶楠.iCU综合症一危重患者精神障碍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7):126.

icu的护理措施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0年5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68例iCU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在21至85岁间,平均年龄57.85±6.68岁。患者出血部位:皮质下10例、全脑室5例、丘脑12例、基底部23例、脑干10例、颞叶下8例。

1.2一般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要与医院签署知情同意书。由护理人员对患者年龄、胃管留置、肺部疾病、意识障碍等状况进行统计。

其中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38例,不超过60岁的患者30例;有意识障碍者25例,无意识障碍者43例;留置胃管者45例,未留置胃管者23例;有肺部疾病者35例,无肺部疾病者33例。

1.3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经研究得知,在68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36.8%。iCU脑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意识障碍、留置胃管、肺部疾病。如下表所示,从下表中可得知,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几率明显高于年龄小于60岁的患者,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表1)

经研究得知,真菌是最主要的肺部感染病原菌,所占比例为24.3%。随后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7株、大肠埃希菌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肺炎克雷伯菌5株、粪肠球菌3株、阴沟肠杆菌1株。

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表2)

3讨论

iCU脑出血患者在住院期间,若护理不当,极易出现肺部感染,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后,便会加重病情,增加疾病治疗难度。从本次研究中可看出,常见的肺部感染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胃管留置、肺部疾病、意识障碍。

3.1肺部感染危险因素

3.1.1留置胃管

留置胃管会增加患者肺部感染的风险,患者留置胃管后,咳嗽反射能力下降,易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对胃肠道功能造成的影响非常大,且易对咽部造成刺激,使局部黏膜受到损伤,细菌会长期停留于咽部[2]。脑出血后,通常会使用制酸剂,导致患者胃内pH值上升,增加胃内细菌定植,易诱发肺部感染。

3.1.2意识障碍

若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吞咽反射与咳嗽反射均减弱,患者痰液排出困难,再加上脑出血患者常因颅内高压,引发呕吐症状,对于有意识障碍的患者而言,此时极有可能产生误吸的情况,引发吸入性肺炎。

3.1.3肺部疾病

有肺部史的患者往往更容易出现肺部感染,因患者抵抗能力弱,心肺代偿功能较差,且因脑出血,长期卧床,甚至处于昏迷状态,呼吸道内存在大量分泌物,并积压于患者肺底,此时诱发肺部感染的风险非常大。脑出血患者主要因肺功能差、大量痰液分泌等影响,易发生肺部感染。

3.1.4年龄

肺部感染患者多见于老年人,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防御功能、免疫力已经逐渐退化,患者器官老化,发生肺部感染的可能性也就越大[3]。因患者呼吸道内中大量分泌物无法及时排出,且活动受到限制,可能会产生坠积性肺炎。

3.2护理方法

3.2.1体位护理

取患者正确体位,降低误咽、误吸发生率。脑出血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时,舌后坠可能会阻碍呼吸道,导致患者缺氧,发生误吸、误咽的可能性较大。良好的体位护理可降低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取患者平卧位或侧卧位,将其头偏于一侧,放低口角位置,为引流分泌物提供条件[4]。在进食过程中,取半卧位,尽量不要说话,以免出现误咽、误吸状况。

3.2.2饮食护理

患者在住院期间要通过静脉补液保持体内营养的摄入,当患者意识恢复后,要指导进食,患者需食用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可予以鼻饲,在鼻饲前,观察胃内是否留有胃管,控制鼻饲的温度与速度,鼻饲后,在短时间内,不能将患者随意搬动,尽可能降低吸痰率,否则可能会诱发反射性呕吐,从而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形成[5]。

3.2.3清理痰液

咳嗽有利于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与其他异物清除,是预防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指导患者咳嗽,将痰液排出。若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则需采取刺激吸痰措施,在吸痰过程中,要注重操作方法,若操作方式错误,会损伤患者的喉部黏膜。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时,护理人员也要观察患者呼吸道通畅状况,了解吸痰指征。

3.2.4机械通气护理

患者行机械通气时,护理人员要完全掌握无菌操作与吸痰技术,对于吸痰管的选择非常重要,气囊与气管套管被拔除后,要将口腔与气道分泌物充分吸收干净,不能留有残余。

icu的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28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630-02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起病凶险、死亡率高,较长时间的禁食,会导致营养不良,造成肠源性感染。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是临床中治疗iCU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有效手段,能够改善患者肠道黏膜的通透性,防止肠道感染。本文主要探讨iCU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经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和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iCU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04例,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2例。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7:25;年龄31-79岁,平均年龄(55±23.17)岁。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8:24;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54±23.2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在早期均予以禁食、抗休克、补液、吸氧等措施,在胃镜的辅助下,放置鼻空肠管,并以X线证实鼻空肠管到达空肠,必要时可以行造影。研究组用5%的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500ml行缓慢滴注,观察患者的反应,若无反应,就按照医嘱进行输液,输液泵应匀速滴入混合液中。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步渐加到120mL/h,然后停止静脉营养。对照组按照医嘱予以患者5%葡萄糖、5%葡萄糖盐水,还有脂肪乳、脂溶性维生素、复方氨基酸、葡萄糖酸钙、氯化钾,必要时输白蛋白、血浆等。

1.3护理由于患者的病情危重,病程长,护理人员应耐心疏导患者,以消除其不良情绪,使患者树立信心。护理鼻空肠管时,鼻空肠管前端应位于空肠,让患者卧位并抬高床头30°-40°,避免滴注时药物注入十二指肠或胃内而加重病情。滴注时,用30-50mL的盐水或温水冲洗,每4h/次。若出现阻塞且冲吸无效的情况,用胰酶或碳酸氢钠反复冲洗。

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操作输注营养,温度控制在45℃以内,输注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恶心、腹泻、腹痛、发热等不适,并认真评估营养输注的状况,记录出入量。每天遵医嘱予监测患者的体重和生化指标,以便调整营养液的量和成分。对于加强口鼻护理,能够预防口腔感染,使患者舒适[1]。

1.4观察指标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发生的并发症情况,如消化道出血、二重感染、腹腔脓肿,并统计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

1.5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一般资料用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经不同方案的护理后,比较两组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的并发症情况,研究组腹腔脓肿占0%,二重感染占1.9%,消化道出血占1.9%;对照组腹腔脓肿占3.8%,二重感染占9.6%,消化道出血占11.5%,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

经不同方案的护理后,比较两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研究组的住院费用为1.38±0.57,对照组的住院费用为2.08±1.05;研究组的住院天数为24.37±4.75,对照组的住院天数为30.29±6.41,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

3讨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在临床中是一种全身反应综合征,常伴有高分解代谢状态及胃肠功能障碍[2]。由于患者病情较重且长期的禁食,会出现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的症状。营养支持的方法包括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对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能够减少细菌移位,保护肠道黏膜,其效果比肠外营养支持好。

由于鼻空肠管细而长,很容易发生堵管的状况,每次放置鼻空肠管时,应注意保持管道通畅。凡是经过鼻空肠管的药物或食物都要磨碎,并用纱布进行过滤,每13个小时,以0.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冲洗[3]。通常输注鼻空肠管营养都是采用持续滴注的方式,为防止静脉液体出现混淆的情况,应在营养管上悬挂肠内营养的牌子,以示区别。

本次研究表明,经不同方案的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发生的并发症情况,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

综上所述,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起病凶险、死亡率高,长时间禁食会导致营养不良、胃肠黏膜萎缩,造成肠源性感染。通过iCU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能够改善患者肠道黏膜的通透性,防止肠道感染。

参考文献

[1]金霞.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06):154-155.

icu的护理措施篇8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2

iCU综合征指患者在iCU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合并有思维紊乱、情感障碍、行为和动作异常等其他表现的一组综合征。[1]它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新医疗器械和医药品的不断开发及重症疾病诊治水平明显提高而出现的一组病症。[2]iCU综合征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住院时间的延长和医疗费用的增加。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危重症患者的预后。我科自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对入住的部分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来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4月―2017年2月在综合iCU收住患者100例,采用中心随机隐藏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40~86岁,平均(63.5±5.2)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6例,高中12例,大专及以上12例。其中脑外科手术后患者5例,骨科手术后9例,冠心病患者20例,其他1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41~85岁,平均(63.2±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5例,高中11例,大专及以上14例。其中脑外科手术后患者5例,骨外科手术后10例,冠心病患者22例,其他13例。要求入选标准:①年龄≥40周。岁;②无精神及神经疾病,有一定的读写能力;③自愿参与并配合完成研究。排除标准:①入院时即被诊断患有精神及神经疾病;②入住iCU的时间≤7d;③研究过程中患者死亡。2组患者的病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包括疾病常规护理、限制性探视制度、必要的交流沟通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①改善病室环境,温度保持18~22摄氏度,湿度为30%~60%,工作人员做到四轻,房间设有钟表等等;②修改探视制度,根据病情适当延长探视时间;③音乐疗法;④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3评价标准

1.3.1iCU综合征的诊断标准:iCU综合征由mckegney于1966年提出,后日本学者黑泽对其定义如下:患者入住iCU后,意识清醒(可有失眠出现)后的2~3d出现以谵妄为主的症状,持续3~4d直至患者转出iCU治疗,并与其他器质性病变相区别,症状消失后不留后遗症[3]。

1.3.2评定护理满意度: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评定,不满意总分在70分以下,基本满意总分在70~80分,满意总分为85分以上,其满意与基本满意都评

定为满意。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

2.结果

2.12组患者iCU综合征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iCU综合征发生率为18%(11/60),对照组为35%(21/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61p=0.039),2组患者总计发生iCU综合征32例,发生率为26.7%。

2.22?m患者对iCU护理工作满意情况比较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92%(55/60),也高于对照组的62%(3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2p

icu的护理措施篇9

iCU是各种危重患者集中在一起进行治疗、护理、抢救的场所。由于iCU患者病种多、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及侵袭性操作多的特点,容易发生医院感染,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而感染的发生率直接影响了iCU患者的救治成功率[1]。iCU感染的患者转到专业科室又给科室带来了很大的感染几率,因此,控制iCU患者的感染率是我们预防院内感染暴发的重要工作。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对2008年1~6月我院综合iCU感染率的统计,统计数据来自我院感管理中心每月公布的数据,iCU患者的感染率平均为为36.93%。

1.2方法从护理方面分析原因,宿主的因素如基础病和状态是无法干预的,各种诊疗和抢救操作也是无法避免的,但是环境因素和诊疗操作中容易导致污染和感染的许多环节是可以改善和避免的。有文章统计iCU环境和医疗用品的污染率为69.9%。其中陪护人员手的污染率高达100%,医疗用品和医务人员手污染率分别为68.9%和64.2%[2]。具体细节分析。

1.2.1iCU整体环境包括患者床单位、多功能监护带、护士站、治疗室、处置室、仪器存放室、医生办公室、医护休息室、iCU的每一道门。

1.2.2医护人员的手

1.2.3各种操作过程中的污染行为

1.2.4受到污染的医疗物品、各类仪器

1.3护理干预措施

1.3.1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iCU是医院感染科监测的重点科室,密切与感染科的联系,发挥科内感染管理小组的作用,依照感染管理中心下发的各种感染管理文件,对全科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大家对感染知识的了解,重视感染的预防。科内感染管理小组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有关院内感染的活动,形式不限有记录,每天科室早交班有患者感染的内容,患者转科时主管医生要向转入科室交患者的感染情况。

1.3.2加强细节管理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侵袭性操作、消毒隔离、一次性物品的使用、iCU仪器设备的使用等等,作了严格的规定。

1.3.3分区收治患者

收治患者时按照术后区域、一般患者区域、特殊感染区域安排床位。对特殊感染患者在其病床和病历夹上粘帖明显标志起警示作用,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转出后的终末消毒按照管染管理要求进行彻底消毒并记录。

1.3.4全面、彻底清洁

从2008年7月开始每月选择1d,全体iCU人员同时到岗,对iCU所有房间的物表、空气、地面、仪器设备等进行彻底清洁处置,包括三步骤:清水擦拭、消毒液擦拭、再清水擦拭,特殊仪器设备按照说明进行清洁和消毒。

1.3.5感染监测iCU每月对空气、物表、患者床单位和医护人员的手进行采样监测;医院感染科每月不定期检查iCU各类感染指数,监测iCU患者感染发生率情况,及时回馈检测结果,科室对感染科提出的问题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措施改进。院内感染发生后科内感染监测护士或主管医生24h内报告感染科并填写报表,如发生迟报、漏报的感染科对科室进行考核。

1.3.6外来人员的管理

为避免本室和院内外其他人员进入iCU带来杂菌,进入iCU必须更换鞋、隔离衣、出入iCU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1.3.7规范护理操作,制定操作流程由于吸痰不当和呼吸机管路消毒不规范所致的呼吸机相关肺炎、留置尿管护理不到位引起的泌尿系感染的潜在感染因素和需医护配合进行的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等各种有创操作加强培训、演练和检查,同时制定了带呼吸机患者的吸痰流程、终末消毒流程、预防针刺伤的措施等,通过规范护理操作,制定操作流程,把因为各种操作过程中的污染行为所导致的感染因素降到最低。

2护理干预结果

通过以上多方面护理干预措施的执行,iCU患者的感染率从2008年1~6月份平均为36.93%降至7~12月份的20.94%,具有显著效果。感染率分析见表1。

3讨论

我院综合iCU,其特点是病种多,患者年龄大,2008年收治的患者中年龄最大98岁,最小13岁,平均68.64岁,脑血管病所占比例大,收治的患者病情较重apaCHeⅡ评分平均20.19±8.7,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的患者。有文献称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比普通病房高5~10倍[3],是导致抢救失败的重要原因,而且受感染的患者转回到专业科室,极容易感染其他患者,有引起全院患者感染的危险。通过采取多种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的降低了iCU患者的感染率,对预防和控制iCU医院感染率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冰,李武平,等.iCU感染的监测与控制.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4,8(11).

icu的护理措施篇10

[关键词]pDCa;重症监护病房;有创呼吸机;多重耐药菌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4)11(b)-0155-03

重症监病房(iCU)由于收治的患者病情较危重,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加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等侵入性诊疗措施的广泛应用[1],因此iCU是医院多重耐药菌(multipledrug-resistantbacteria,mDRB)感染发生率较高的科室,mDRB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感染的复杂性和难治性等均成为国际医疗领域关注的焦点[2]。虽然目前医院尚不能完全杜绝mDRB的发生,但是可以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尽可能减少mDRB院内感染的发生。本院iCU自2012年开始将质量管理标准化[3]、科学化的pDCa循环法,即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广泛应用到iCU有创呼吸机使用患者mDRB感染控制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质控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iCU有创U呼吸机使用患者mDRB院感目标性监测质控记录共计120份,其中pDCa循环管理模式前有50份记录,将其作为对照组,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有70份记录,作为观察组。质控人员均为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护理部、科护士长、iCU护士长及院感小组成员。质控方法均是在医疗环境下进行动态监测,呼吸机的监测为使用中的呼吸机采样标本,空气、物体表面为消毒后半小时采样标本。

1.2pDCa循环方法

1.2.1计划阶段(p)

1.2.1.1调查及原因分析回顾性调查2011年本院iCU有创呼吸机使用患者的50份院感目标性监测报告及外环境监测报告,对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认真分析,从中发现与护理工作有关的主要因素为消毒隔离措施落实不到位,有文献报道,mDRB可通过医护人员的手、医疗仪器表面、污染的环境等接触传播[4]。

1.2.1.2制订规范的消毒隔离计划①肯格王动态空气消毒机每日进行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不少于3次,60min/次;②1∶1000浓度的含氯消毒剂,用消毒泡腾片配制成,每日擦拭床单位、门把手、仪器设备表面、地面等不少于3次;③尽量给患者使用一次性护理用品,保证专人专用,不能专用的使用后及时消毒处理[5];④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措施;⑤完善手卫生设施,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

1.2.2执行阶段(D)①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护理部、科护士长、iCU护士长及院感小组成员从不同的层面对iCU医务人员进行消毒隔离技术规范、院内感染管理制度、目标性监测制度、质量控制制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同时为使iCU医护人员掌握更多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知识,邀请检验科、药剂科等专业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的讲座[6],不断强化iCU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及预防的意识,从而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到有章可循。②严格按照iCU建设指南要求,完善洗手设施,在规定区域墙上张贴六步洗手法示意图。每张床旁备有对人体皮肤刺激小、损伤小的快速手消毒剂[7],保证医务人员在实施治疗和护理时随时使用。③每天加强消毒隔离工作的指导落实与监管,尽可能地提高多重耐药菌控制力度。

1.2.3检查阶段(C)根据计划及检查标准,科室负责人每天对空气消毒、物体表面的消毒擦拭、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等情况进行督查,保证定期消毒、终末消毒、随时消毒[8],做到100%质控;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护理部、科护士长、iCU护士长及院感小组成员定期或随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督导、考核,对存在问题出持续改进建议,保证控制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1.2.4处理阶段(a)医院建立系统性院内感染通报机制,院感科每月对iCU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的考核检查情况及时评价分析汇总,发现问题提出改善计划并记录,及时修订相关制度及措施,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不断达到质量持续改进[9],建立追踪机制,制订相关奖惩制度.

1.3多重耐药菌诊断标准

依据原卫生部2010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pDCa质量控制前后iCU有创呼吸机使用患者mDRB检出率的比较

pDCa质量控制后,iCU有创呼吸机使用患者的mDRB检出率明显降低(p

2.2pDCa质量控制前后iCU有创呼吸机使用患者多重耐药菌类别的比较

pDCa质量控制后,iCU有创呼吸机使用患者耐甲氧西林菌、铜绿假单胞菌等mRDB的检出率降低(p

3讨论

pDCa循环法被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中,是质量管理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系统,它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将pDCa循环法应用在iCU有创呼吸机使用患者mDRB感染控制中,能够通过目标性监测,发现iCU有创呼吸机使用患者mDRB感染的隐患,针对性制订感染控制干预措施及标准操作规程[10],切实落实各项措施,同时通过不断地加强医务人员院内感染及消毒隔离技术规范等相关知识的培训,还能够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11],使每位医务人员都能够自觉遵守制度和规程,2012年iCU在实施pDCa循环法以来,操作台面及操作人员手中的细菌的检出率分别由原来的72%、50%降低到40%、23%。

pDCa循环法的应用提高了iCU医务人员对mDRB各项防控措施的执行力,切断了mDRB感染的传播途径。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护理部、科护士长、iCU护士长及院感小组成员对iCUmDRB感染管理工作始终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检查相结合,环节检查与终末检查相结合,有效地使医务人员自觉规范执行各项防控措施,保证定期消毒、终末消毒、随时消毒做到100%。本研究结果显示,iCU实施pDCa循环法后耐甲氧西林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的检出率分别由实施pDCa循环法前的20%、32%下降到7%、14%,最大程度地预防和控制了iCU有创呼吸机使用患者mDRB感染的发生[12],有效地降低iCU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13-15],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吴艳春,曾金莺,伍丽霞.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124-125.

[2]李六亿,贾会学,贾建侠,等.综合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0):4306-4308.

[3]余元华,符湘云,王惠芳,等.pDCa循环法在控制iCU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4):275-276.

[4]胡必杰,宗志勇,顾克菊.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最佳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08.

[5]荣丽娟,钟振锋,萧帼穗,等.持续质量改进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4,21(7):19-20.

[6]孙淑娟.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3,32(21):123-124.

[7]杨艳飞.持续质量改进在iCU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6):808-809.

[8]陈谷霖,吴红丽,何耀琴,等.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6):1244-1247.

[9]陈宏.多重耐药菌感染特点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5):510-511.

[10]孙庆芬,张亚军,顾彩霞,等.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管理的效果研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27(5):343-344.

[11]王秀娟.pDCa循环法在传染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1):88-89.

[12]黄湘宁,郑俊,刘华,等.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主动筛查及定植与感染状况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357-3359.

[13]肖琴,陈赞美,欧慧慧.pDCa循环法在提高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10):1316-1317.

[14]秦姣红,徐文娟,朱玉叶.探讨pDCa循环在新生儿室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5):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