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民间融资渠道十篇民间融资渠道十篇

民间融资渠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54:56

民间融资渠道篇1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中国的中小企业在正规融资渠道融资长期受到阻碍,由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资金支持,而民间存在丰富的游资又找不到好的投资渠道,这样的资金供求关系催生了民间借贷,并使之迅速发展。本文主要研究民间借贷客观存在的原因、借贷中存在的风险,以及降低风险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民间借贷;融资

【作者简介】高玉,北京市昌平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3年三季度末,全国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总量超过4200万家。贡献了58.5%的GDp,68.3%的外贸出口额,52.2%的税收和80%的就业,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越来越显现。

一、民间借贷的种类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行为。这种行为的产生只要借贷双方认可,并且相应的利率低于人民银行相关规定的利率就可以。根据《合同法》第211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息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民间借贷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

1.公民与公民之间借贷。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借贷,借贷双方存在长期关系,甚至是亲朋好友之间的借贷,此种借贷一般只是口头或者写一张借条达成协议,不签订借贷合同。融资资金主要用于短期生活所需,借贷金额较小,利率较低甚至可以不计利息。

2.公民与法人之间借贷。公民与法人之间的借贷,融资主体主要是个体及民营中小企业,此种借贷一般为信用借贷,借款人以关系、信誉为基础,多用于生产性周转需要。此种借贷利率一般高于银行贷款4倍以上,借贷期限多为一年以上,如到期仍然需要借款或者无法偿还本金,可以直接支付本期利息延长借贷时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借贷形式较之公民与公民之间借贷形式正规,借贷发生时会有担保人,并签订简单的借贷合同或者写借条。在法人无力偿还时,由担保人负责偿还所欠款项。

3.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借贷。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包括借助于正规中介机构的融资行为和以非正规中介机构为依托进行民间借贷。此种借贷形式更加正式,借贷双方需要和中介机构签订借贷合同,借款方需要向中介机构抵押贷款。

二、民间借贷客观存在的原因

近年来,中小企业的民间借贷融资异常活跃,尽管有诸如浙江吴英案、温州及鄂尔多斯部分企业家高息贷款之后外逃情况,民间借贷还是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中小企业在正规渠道融资困难。中小企业融资难,难融资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中小企业固定资产规模相对较小,通过抵押获得商业银行贷款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二是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不完善,贷款风险比较大,加之近期先后出现民间企业家借贷后外逃现象,使得商业银行面对中小企业贷款要求慎之又慎;三是商业银行效益优先的原则,商业银行的资金支持更倾向于国家支柱行业或者垄断型热点企业,致使中小企业在正规渠道获得资金受到限制,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

2.民间游资找不到投资渠道。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民间出现大量游资,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游资来自农民、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等,这类人群找不到好的投资渠道,资金供给途径得不到满足。而且民间借贷的利率高于同档次银行贷款利率几倍,例如民间流行的“三分”借贷月利率相比银行“六厘”的贷款利率,民间借贷的高回报、高利率吸引更多的游资投入,也使得民间借贷不断发展。

3.民间借贷形式灵活、手续简单。相对于正规渠道融资,民间借贷的形式更加灵活。据调查,民间借贷主要往来于经常性或者亲属关系之中,以现金交易为主,不需要办理商业银行繁琐的抵押、担保手续,不需要签订正式的借贷合同,通常写一张借条或者口头约定,一般没有抵押物。借贷更加方便,需要时间也远远少于银行贷款所需时间,所以民间借贷越来越受到中小企业的青睐。

三、民间借贷存在的风险及危害

正是由于资金市场的供求关系催生了民间借贷,操作的简便性使之迅速发展。但是高回报伴随着高风险,民间借贷存在的风险有以下几方面。

1.中小企业信用低,企业负责人出逃现象频现。小企业采用高利率民间借贷融资,如出现企业经营不善或者融资资金增值有限等问题时,为缓解财务负担,常常会出现利用新的借贷款项偿还旧借贷的问题,即“新账还旧账”现象,企业债务危机加深,进入恶性循环。由于中小企业固定资产规模较小,对中小企业负责人约束力小,在出现无力偿还所欠债务的情况下,就有部分企业负责人出逃现象发生,如浙江吴英案等,使得借款人权益受到损害。

2.法律法规不完善,借贷双方法律意识淡薄。我国关于民间借贷法律尚不完善,民众法律意识淡薄,当借贷双方出现经济纠纷时,尤其对于未签订正规借贷合同,甚至只是口头或者写一张借条达成协定的,特别容易出现追债难或者恶性追债等行为,司法部门难以用法律规范借贷双方行为。

3.民间借贷趋利性易引发经济结构性风险。民间借贷具有地下性、隐匿性的特点,金融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难以准确地掌握资本市场供求状况和资金投向。同时,放贷人的趋利性使民间借贷往往集中于热点产业和行业。微观经济实体投资具有非理性、盲目性,极易导致热点产业和行业内部企业生产规模过剩,导致整体投资边际效益下降,当社会投资边际效益为负时,民间借贷的高风险就会显现,从而会给放款人带来巨大损失,实体经济也会遭受重创。

4.对金融市场产生冲击。民间借贷的利率一般为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以上,甚至更高。个别农村地区民间借贷会先支付利息,例如贷款10万元,贷款时间10个月,按照“三分”利息,贷款初期实际拿到的金额只有7万元,实际利率远远高于“三分”,是一种变相的高利贷。在高收益、高回报的刺激下,企业、个人的资产变动给现行的金融市场体系带来了较大压力,显而易见的是银行存款增速明显放缓。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之间为揽储,不得不适当提高利率,并采取各种各样的优惠措施,吸储大战愈演愈烈,不仅会推高银行的成本,更增加了市场主体的融资成本和压力。

5.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效果。在通货膨胀的经济形势面前,我国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是地下钱庄等形式的民间借贷资金的广泛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货币政策的积极效用,也加大了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和金融监管的难度。民间融资流入国家宏观调控控制的行业,甚至流入国家限制的高污染行业,对经济结构宏观调控产生了障碍。

四、降低民间借贷风险的建议

不规范的民间借贷行为对个人、企业乃至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都有着严重的危害,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下面就如何规避民间借贷风险,提出几点看法。

1.国家应当完善民间借贷的法律法规,保证民间借贷有法可依。目前中国的民间借贷一直游离于国家的法律法规之外,现行的法律法规大多针对正规的金融机构,没有相关的法律明确保护和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国家应当建立完善的民间借贷法律法规和投资保障体系,确保民间借贷有法可依,使民间借贷健康有序的发展。

2.政府应切实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引导民间资金直接投资。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民间游资投资渠道狭窄催生了民间借贷,要规范民间融资,应该两手齐抓,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解决中小企业在正规融资渠道融资难的困境。同时为民间资金创造更多的投资渠道,引导民间资产直接投资。

3.金融机构提高服务水平,拓宽融资渠道。正规金融机构应当采取措施,积极筹措资金,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全力压缩民间高利贷市场。提高自身服务水平,重视中小企业贷款对于整个金融市场的意义,为中小企业在正规渠道融资提供条件。

4.加强中小企业扶持力度,继续进行结构性减税。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纠纷频发,除政策调整外,中小企业自身经营规模较小,盲目融资,抗风险能力弱,管理者经营决策失误以及违法放贷等都是重要原因。国家应将中小企业作为减税的重点,尤其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广泛吸纳就业人员、推动科技进步的中小微型企业,要给予支持。对表现突出或者技术先进的中小企业给予资金支持,从而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减少中小企业对民间借贷的需求。

综上所述,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大环境下,民间借贷有其存在的原因,在金融市场中还会继续存在。对于存在的风险,国家、政府、金融机构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保证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规范民间借贷,以便使民间借贷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洪艳.2014年it大佬们看好中小企业市场[eB/oL].CCtime飞象网.

[2]吴瑕.融资有道: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操作技巧大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民间融资渠道篇2

[关键词]农户融资行为;民间渠道;正规金融;行为主体偏好;影响因素;多元Logistic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23.069

[中图分类号]F830.5;F3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3-0122-05

1引言

我国农户融资供给存在这二元结构特征,即农村民间借贷与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的融资供给并存。金融产品的供给和需求矛盾凸显,民间融资具有门槛低、融资产品快捷灵魂、利率高和风险大的特征,但农户比较容易获得;正规融资门槛高、融资手续繁琐、利率低的特征,但普通农户获得难。所以,破解农村金融供求矛盾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分析农村融资需求主体――农户的融资偏好和行为。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是农业大县,近年现代农业稳产增效,农业产业体系逐步健全。依托杂粮产业调整种植业结构,依托品种改良提升养殖业效益,依托土地流转促进规模化经营,完善了龙头企业与农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但是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中资金成为制约龙头企业和农户发展的障碍,农户融资难成为普遍现象,敖汉旗的典型农户的融资偏好和融资渠道的选择是农业县的一个缩影。所以本文选取敖汉旗典型农户为调查对象,分析他们的融资偏好和融资行为,了解农户融资诉求,引导农户正确运用各类惠农的融资政策,低风险、低成本地得到融资,衔接好农村金融产品的供求关系,提高融资效率。

2文献述评

农户融资行为偏好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和关注的重点,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主要从农户融资偏好的影响因素、农户融资行为选择、农户融资成本分析梳理相关文献。

关于农户融资偏好的影响因素分析,学者们大多选择文化程度、土地规模、农户类型和家庭生命周期等指标,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研究这些因素对农户融资行为的影响程度,代表性的学者有:Boucher,Guirkinger(2007)从农户抵押物角度研究融资农户偏好、贾澎(2010)农业产业化角度研究农户融资行为、杨迪航和罗荷花(2011)和王伟等(2013)从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农户的融资偏好和行为选择。

关于农户民间融资和正规融资选择的原因分析,大部分学者研究认为,农户融资需求旺盛,但受制于贷款比例,相对于正规金融渠道农户偏向于民间渠道融资(杨巧娜,2012)。丁志国等(2011)研究认为农户在融资路径优先顺序的选择上,非正规融资渠道即民间融资优于正规金融渠道,优于二者组合的融资方式,融资多用于消费性支出需求。钱水土和陆会(2008)研究认为农户通过非正规融金融资渠道的间接融资和农户与企业的直接融资等民间渠道的更能满足不同收入的农户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关于农户融资成本的研究,学者们从农村融资供求的信息不对称、获得正规融资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等角度分析,农户民间融资为主的原因。张毅等(2012)认为农户融资成本高、信用环境不良以及涉农金融服务机构弱化是限制农户融资的主要因素,管辉(2011)研究发现农户与农村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着显著地信息不对称,因而二者无法达到最有效的博弈均衡,农村信息体系的建立有助于解决弄农户融资难的问题。

总之,已有文献对农户融资路径偏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做出很多有价值的讨论,但是基于调查样本的差异如地域、不同的生产类型等,样本的分散性,调查方法和研究思路的不同导致不同的研究结论,且调查研究的农户样本来源多以全国不同省份随机抽取样本,针对具体某个地区的特定性研究还不是很多。本文将通过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典型农户调查,基于行为农户行为偏好,结合所调研地区农户特点并借鉴以往研究将农户基本条件、借贷行为特征、社会资本和农户所从事的经济类型等四大类变量进行多元Logit模型分析,分析其对农户融资行为选择的影响,提出可能缓解农户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3指标的选择与调查数据来源

对于影响农户在正规金融渠道与非正规金融渠道之间选择的影响变量的选择,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易于统计分析,分别选择农户的基本特征如年龄、获教育程度、耕种面积等,家庭基本特征包括具体收入、收入来源、家庭负担比等,并且将以往学者常常忽略的社会资本以及乡镇是否有借贷网点也加入进来,具体变量说明如表1所示。

本文选择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作为调查地,采取发放问卷和入户走访的方式,分别选取种植、养殖、从事个体经验和外出打工为主的农户发放问卷200份,共回收调查问卷180份,其中有效问卷167份。

4描述性统计分析

基于一般统计分析方法,将调研的各因素调研表和访谈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表2和表3。

统计结果显示:农户的融资需求较高(92.15%),所需资金也以小额短期贷款为主。所需资金在1万元以下占65.21%,78%的贷款金额在5000元及以下,80%样本贷款期限为一年以下。从资金的供求缺口看,1万~3万元供求缺口为20.52%、3万~5万元供求缺口为9.36%,5万元以上的供求缺口为4.20%。从贷款用途看,37.41%的农户借贷是购买种子、化肥、农机具等生产资料。

农户融资渠道以民间非正式融资渠道为主。通过农村信用社和传统银行进行借贷的农户仅占到16%,而非正规金融渠道进行融资的农户占到了总体样本的81%。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5模型选择与实证分析

5.1模型选择

本文是对因变量农户融资渠道选择问题的研究,鉴于因变量农户融资选择行为是分类变量而不是连续变量,无法应用线性回归模型,且自变量即影响因素是多方面且无序的,因此选择多项Logit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以农户的融资渠道选择行为为因变量,因变量可取值0,1,2,当Y=0时表示选择正规金融渠道进行融资,Y=1时表示选择民间渠道进行融资,Y=2时表示同时有正规金融渠道和民间渠道。用SpSS20.0对因变量的概率值建立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

式中,i代表样本农户,j代表农户融资行为类型,xi代表农户融资行为选择变量,βj是待估计参数。

5.2实证结果

应用SpSS20.0处理数据相关数据,将自变量收入来源设置为分类变量,即作为哑变量引入模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检验的结果表明,模型有意义,得出表4的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具体实证结果显示:农户的年龄和社会资本因素对农户选择“正规融资渠道和非正规融资渠道”均有显著性的影响;农户的文化程度、耕地面积、收入来源因素对农户选择“正规金融渠道”有显著性影响;农户的家庭负担、家庭收入对农户选择“非正规民间渠道”有显著性影响;信贷环境和信贷用途对农户融资行为选择无显著性影响。

根据回归方程

Logit(Y)=ln()=β0+β1X1+β2X2+…+βnXn+ε

得出基于偏好的农户融资行为选择方程,

(1)农户选择正规金融渠道进行融资的回归方程,

Logit(Y=0)=-1.571-0.632X1+1.273X2+1.421X3+0.383X6+ε

(2)农户选择选择民间渠道进行融资的回归方程,

Logit(Y=0)=-11.107+50.530X4-7.322X5-1.552X7+ε

结果显示:农户选择正规金融渠道融资和农户的年龄呈反向变化且影响系数最大、文化程度呈正向变化、家庭收入呈正向变化,这个结果说明如果农户的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收入偏低,通过正规融资渠道融资难,这些农户享受农村金融的普惠政策的机会少,他们只能通过民间融资满足融资需求。家庭负担较重(如子女上学、家里有病人等)的农户,解决资金需求的基本途径上民间融资,民间融资较高的利息成本常常导致这些农户借新债还旧债,尤其是因病致贫的农户更是债台高筑。由于近年我国为了支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补贴政策措施,所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户的融资偏好是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需求。

6政策建议

(1)我国农户具有普遍的融资需求,因为主客观条件限制,目前农户对民间融资渠道偏好较大,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因势利导,充分保障民间渠道的融资作用。相对于正规金融机构,民间渠道在运行机制和信息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加强市场运行监管,完善农户融资体系,保证农户在其他渠道无法满足其融资需求时民间渠道的畅通与规范化。

(2)农村金融市场供求信息不对称,农户作为农村金融需求的主体,运用现行的信用等级评估系统评估出来的信用等级低,使得农户对取得正规金融机构的融资缺乏信息,望而却步,基于此,涉农金融机构应对农户加强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正规信贷的优惠政策以及相应贷款流程,促进正规金融机构涉农业务的发展;重新构建农户信用评级体系,在充分考虑风险的情况下,采用担保与互助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农户,提高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可能性,逐步形成农户与正规金融机构的良性循环系统。

(3)对于农户因正规金融渠道无法满足其需求转而向民间渠道的情况,以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主的正规金融机构应降低门槛,创新金融产品,对中小额度涉农贷款采取适当优惠政策,简化贷款程序;金融机构依据农户的信贷需求设计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丰富农村金融市场,提高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正规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

主要参考文献

[1]KomichaHH.FarmHouseholdeconomicBehaviourinimperfectFinancialmarkets[D].Uppsala:SwedishUniversityofagriculturalSciences,2007.

[2]BellC,Srintvasantn,UdryC.Rationing,Spillover,andinterlinkinginCreditmarkets:theCaseofRuralpunjab[J].oxfordeconomicpapers,1997,49(4):557-585.

[3]Kochara.DoesLackofaccesstoFormalCreditConstrainagriculturalproduction?evidencefromtheLandtenancymarketinRuralindia[J].americanJournalofagriculturaleconomics,1997,79(3):754-763.

[4]BoucherS,GuirkingerC.aJaeappendix:Risk,wealthandSectoralChoiceinRuralCreditmarkets[J].americanJournalofagriculturaleconomics,2007,89(4):991-1004.

[5]丁志国,徐德财,覃朝晖.被动选择还是主观偏好:农户融资为何更加倾向民间渠道[J].农业技术经济,2014(11):52-64.

[6]韩俊,罗丹,程郁.信贷约束下农户借贷需求行为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7(2):44-52.

[7]丁志国,朱欣乐,赵晶.农户融资路径偏好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吉林省样本[J].中国农村经济,2011(8):54-62.

[8]金烨,李宏彬.非正规金融与农户借贷行为[J].金融研究,2009(4):63-79.

[9]杨迪航,罗荷花.农户融资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祁阳县的实证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2):10-15.

[10]陈鹏,刘锡良.中国农户融资选择意愿研究――来自10省2万家农户借贷调查的证据[J].金融研究,2011(7):128-141.

民间融资渠道篇3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渠道;probit模型

一、问题提出及文献综述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的统称。小微企业举足轻重,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但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现实中较为突im。

在现代金融史上,第一个正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人是macmillan.macmillan(1931)在《麦克米伦报告中》提出了世界著名的“麦克米伦缺口”(macmillanCap)理论,他指…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融资困难。

关于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的现状,董瑞兴、刘亮(2012)认为,日前主要有白有资金、银行、民间借贷、非银行的金融企业的借贷。其中银行是传统上最主要的融资渠道,民间借贷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朱郭卫(2013)认为,有半数小微企业依靠负债来维持经营,亲朋借款是小微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融资主要以担保和抵押为主。

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的问题,学者也有着各自的观点。刘金(2013)认为,主要问题有:融资渠道狭窄,融资缺乏良好保障;内源性融资占比高,融资能力差;外源融资成本高,融资困难。

关于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的改进,王辉、赵岚岚(2010)认为,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张菊朋(2013)认为,若要构建恰当有效的融资体系,应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方面人手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相关理论及概念

小微企业较为规范的说法源于2011年7月,《中小微企业型标准规定》中给小微企业的定义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的统称。如果将融资渠道划分为正规融资渠道和非正规融资渠道,在本文中,正规金融机构包括靖江农商行、长江商业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润丰村镇银行、中国银行、江苏银行、工商银行、南京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无锡农商行、信用社、兴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非正规金融机构包括民间借贷、小额信贷等。

在本文中,为了更好地分析影响小微企业融资倾向的因素,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1.职工人数与选择正规融资渠道成正向关系;

2.年销售额与选择正规融资渠道成正向关系;

3.企业年龄与选择正规融资渠道成正向关系;

4.与村十部是否熟悉与选择正规融资渠道成正向关系;

5.信用评级与选择正规融资渠道成正向关系。

三、江苏省靖江地区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选择状况

1.江苏省靖江地区整体的经济状况

江苏省靖江市作为苏中一流强市,小微企业发展活力旺盛。靖江市小微企业主要分布在船舶修造、机械制造、服装、建筑、服务等行业,民营企业总数8681家,按新颁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小微企业数量约占73.1%。小微企业在促进靖江地区经济发展、吸纳就业、改善民生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样本捕述(1)样本基本情况说明凋查以问卷方式为主,为了确切地了解江苏省靖江地区小微企业融资状况,我们以委托各乡镇财政所或统计站随机选取十到十五个小微企业的方式对靖江市12个乡镇在内的全部地区的一部分小微企业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问卷119份,除去无效问卷和作废问卷,有效问卷99份。(2)融资渠道在所有的研究样本中,18个企业未发生借款,81个企业共发生借款401笔,其中361笔来白银行,35笔来自民间借贷,5笔来自小贷公司,企业的融资选择以外源融资中的银行借贷为主。有70家小微企业仅从正规融资渠道获得资金,有3家小微企业仅从非正规融资渠道获得资金,所占比重分别为86.42%和3.70%;有8家小微企业同时从正规融资渠道和非正规融资渠道获得资金,所占比重为9.88%。这也可以看出小微企业还是依赖于正规融资渠道,其中尤以农商行最多,有145笔,占43.54%。(3)融资方式当前靖江市小微企业的融资主要是以担保贷款为主,这一方式的比例高达53.31%,其次是抵押贷款。从调查样本中挑选出靖江市小微企业较倾向于贷款的主要机构,他们各白的贷款方式比例如表1。在担保贷款中,以担保人为企业居多,占58.28%,其次是担保机构,占比为32.52%。在抵押贷款中,样本的平均抵押率为57.24%,较一般抵押率(60%~70%)偏低,可能的原因是贷款期限较长,一般为12命月,所以抵押率较低。

4.偏好正规融资渠道的原因

本文所调查的企业平均年龄为12.29年,已经进入了稳定运行期,因而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资金的占比较大。按企业贷款次数排序,依次为靖江农商行、长江商业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润丰村镇银行、中国银行、江苏银行、工商银行、南京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无锡农商行、信用社、兴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从样本数据中,可以看出在企业短期流动资金需求方面,资金成本高低是影响融资渠道选择的首要因素,占50.oo%,其次是融资手续是否简便,占比为30.2l%。类似的,在长期流动资金需求方面,优先考虑因素仍旧是资金成本的高低和融资手续的简便性,占比分别为50.00%和28.38%。

四、小微企业选择正规融资渠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在被渊查的一百多家小微企业中,88.89%的小微企业在融人资金时选择了从正规金融组织渠道融资。那么,小微企业大多选择正规融资渠道是受到了哪些因素影响?

1.研究假设

本文选择的是二元离散变量选择模型-prohit模型,具体变量见表2.2.结果分析用prohit模型进行估计,得到如下结果:

此prohil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5109,即该模型对变量的解释能力还不错。从以上实证结果(置信水平取0.90)可以看出:

(1)年销售额与选择正规融资渠道呈现出不明显的正向关系,这与假设相符。即银行在对小微企业放贷过程中,小微企业自身的经营规模对其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是非常大。对于其他同等条件的小微企业,年销售额高的企业更愿意向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借款。

(2)企业所需融资期限与选择正规融资渠道成明显的反向关系。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倾向于将资金贷给融资期限较短、资金周转周期较短的企业,因而当企业所需融资期限较长时,会倾向于选择民间借贷、小额信贷等非金融机构贷款。

(3)信用评级与选择正规融资渠道成较明显的正向关系,这与假设相符。随着信用度的变高,获得社会的认可度越高,越倾向于从商业银行、乡镇银行等正规渠道融资,进而减小对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组织融资渠道的依赖度。

五、结论与建议

基于前文的理沦分析和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如果将融资渠道划分为正规融资渠道和非正规融资渠道,在所有的研究样本中,银行贷款仍然是江苏省靖江地区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只有少数企业通过小贷公司、民间借贷等非正规融资渠道来缓解资金短缺的困难。

2.年销售额、信用评级与选择正规融资渠道成正向关系,企业所需融资期限与选择正规融资渠道成反向关系。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的建议是:

1.建议小微企业主动参与信用评级。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小微企业对信用评级并不重视,依据计量结果,信用度越高越容易获取到正规融资,所以小微企业应该从自身出发,树立良好的信用理念,改善信用水平。

2.建议增加农村商业银行的供给。从金融机构的供给来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多种原因不能满足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要求,为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关键还是要培养愿意为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机构。

3.建议政府给予小微企业更多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创新支持政策,给予小微企业融资帮助。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微型企业,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尝试引入自然人为其提供担保。而对一些信誉情况较好,一段时期内盈利情况良好的小微企业可以尝试并适当推广无抵押或无担保的贷款。参考文献:

[1]刘金从融资渠道探析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难[J]经济研究导刊,2013(04)

[2]李志强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与信息化对策Ⅱ]当代财经,2012(10)

[3]张菊朋小微企业融资的实际态势与中长期境况[J]改革,2013(9)

民间融资渠道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

目前,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中小企业的资金越来越紧张,与此同时,银行准备金率上调,由图1可以看出2010年以来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呈上升趋势,这使得中小企业融通资金变得更加困难。从5月18日起,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将再次上调0.5个百分点,大型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中小型银行则达到17.5%,再次刷新历史高点,这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出来挑战。

事实上,中国的中小企业约有1023万户,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创造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在繁荣经济、推动创新、扩大出口、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推动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一直以来,中小企业习惯了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生存,一旦紧缩银根,资金问题便显现出来。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合力,从根本上改善中小民企业融资状况,在此时显得尤为迫切。

一、中小型企业融资现状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主要分为内源融资渠道和外源融资渠道两大类。其中,内源融资渠道包括内源性权益资本融资渠道和内源性债务资本融资渠道,外源融资渠道包括直接融资渠道、间接融资渠道和政策性融资渠道等。在实际中,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狭窄,主要是依赖业主投资、内部集资和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尽管风险投资、发行股票和债券等融资渠道也被使用,但对中小企业的作用仍很有限。

1.银行借贷难度大。伴随着规模紧缩,银行信贷资源更多地倾向于规模大、盈利能力强、风险小的大企业,竞争优势不明显的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资金的青睐。与此同时,贷款的审批程序也变得更为严格,加大了基层贷款操作的难度

2.直接融资可能性小。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主要是通过股票、债券等工具从资本市场融入资金,但是证券市场未能在中小企业中盛行。

3.依赖非正规融资渠道。在获取银行贷款受阻后,许多中小企业不得不转向民间借贷。

近期部分典当行、小贷公司月息普遍在1.5-2分,折合年利率达18%,民间借贷利率月息在2-3分之间。在高息驱动下,很多不少原本投资于实业的资本也开始发生了转向,由于实体经济放缓、房地产市场降温,且正规银行贷款持续收紧,很多中小企业资金断裂,无法履行债务。

4.融资成本高。企业的融资成本包括利息支出和相关筹资费用。据江苏省发改委公布的数据,1-2月份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利息支出分别增长40%和36.7%,企业融资难度加大,成本提高。

二、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一)银行“惜贷”

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所以在制定经济政策时,根据所有制、规模大小和行业特征,银行偏向公有制大企业。

由于中小企业的特点是变数大、风险大、资金需求量小、频率高、类型多、缺乏可供抵押的资产、负债能力有限,因此加大了融资的风险。而对于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来说,需要实行谨慎管理的原则,尽管现在政策在往中小企业贷款上倾斜,但由于资金需求实在太大,加上总体额度紧张,因此还是有很多中小企业无法取得贷款。并且,由于目前我国企业信用严重缺失,信用制度建设落后,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滞后,因此,银行获得的企业信息往往是片面的。

(二)资本市场不健全

中国企业上市成本过高,上市门槛过高,现行的资本市场主体是为了国有大型企业融通资金,广大中小企业融资难仍是长时间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并且很多省市没有地方或区域性的资本市场,没有集中交易未上市股份公司股份的场外市场。

我国的债券发行采取公募方式,对发行人的主体资质、信用级别、发行金额、信息披露的要求比较严格,如相关法规规定:本次发行后累计公司债券余额不超过最近一期末净资产额的40%,这为之后企业债券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但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国内债券市场存量已达19.7万亿元,市场整体交易量为38.8万亿元,40%的净资产债券比例限制已经成为很多优秀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障碍。

(三)民间借贷风险大

企业的融资时效性要求迫使中小企业求助于手续简便的商业信用和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虽然这些渠道的融资成本往往高于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但它们能更好地适应中小企业经营灵活性要求,民间借贷等各种非正规金融活动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重要补充。但是非正规融资渠道风险大。民间金融的风险难以估计与控制。从民间金融在我国的发展过程来看,由于民间金融一直未得到国家积极的政策支持,再加上自身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使得民间金融机构在吸纳资金的活动中必须提供较高的利息,与此同时在贷款活动中必然会收取更高的利息来覆盖其成本。这种居高难下的融资成本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提出来非常高的要求,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加速资金断裂,加大企业倒闭的风险。

(四)融资成本高

企业的融资成本包括利息支出和相关筹资费用。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借款方面不仅与优惠利率无缘,而且还要支付比大中型企业借款更多的浮动利息。如果中小企业通过非正规金融渠道融资,要支付更高的融资成本。

(五)企业自身存在问题

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之所以会出现融资困境,其主要原因如下:第一、自身竞争力不强。我国中小企业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多是依靠国内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来维持低价格而得以生存和发展,没有较高的盈利能力。第二、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虽然有些中小企业企业家非常成功,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缺乏现代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理念。第三、经营体制存在缺陷,缺乏风险意识。适应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没有准备一定的流动资产来应对货币紧缩时的资金短缺状况。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人民银行要采取多种措施支持中小企业融资

1.央行应根据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适度放宽对其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充分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并调动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2.鼓励商业银行开发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探索通过财政贴息和奖励等形式,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强中小企业贷款机制和金融产品创新,积极开展股权质押、票据质押等不同形式的贷款,不断改进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3.促使中小型金融机构主动为中小企业服务。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和农村商业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等应改变经营理念,主动为中小企业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4.充分发挥民间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积极作用。民间金融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央银行和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应对阻碍民间金融发展的相关规定等进行修改或废除,通过市场公平竞争,让银行逐步取代高息的民间借贷和地下钱流。

(二)大力推进中小企业通过上市直接融资

1.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更有效、更大程度地满足多样化的市场主体。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对资本的供给与需求,有利于推动各类资本流动和重组,为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创造条件;有利于通过多元化的渠道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减少投资波动诱发的宏观经济波动。2009年推出的“创业板”解决了一些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数量有限,还应加快新三板和场外交易市场的建设。

2.积极培育和发展债券融资市场,大力发展我国投资基金市场,促进中小企业科研开发的创新能力。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应理顺债券发行审核体制,逐步放松规模的限制,扩大发行额度完善债券担保的信用评级制度,支持经营效益好、偿还能力强的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完善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的法律法规,扩大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地域规模,同时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基金。

(三)中小企业要加强自身管理,提高企业自身素质

1.培育和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应因地制宜,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充分发挥地方资源、市场、技术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逐步形成具有竞争优势和区域特色的主导产品,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不断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小企业应积极借鉴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探索建立和调整适合自身发展特点、适应市场变化的组织机构;推动企业健全各项基础管理制度,逐步形成较为科学的经营决策程序;继续推进中小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竞争需要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建立科学的财务会计制度;继续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和信用档案数据库,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信息征集与评价体系;适度改变企业运行模式,企业留存适量流动资产,以备财政紧缩银根时使用,减少资金不足甚至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3.努力争上“创业板”。创业板,就是创业型企业上市融资的股票市场,进入创业板的门槛比进入主板的门槛低一些。大多数新兴中小企业,往往具有成长性高、成立时间短、规模小、资金需求量大、业绩不突出等特点,证券市场的多层筹资功能可以改善中小企业对投资的大量需求,同时可以引入竞争机制,促进企业成长。

(四)其他方面的相关对策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与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至关重要。信用体系可以通过大大降低信贷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引起的潜在成本,从而对中小企业信贷产生激励作用。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还是银行,但由于中小企业市场竞争风险大,又缺乏有效的资产抵押和信用担保,因此,严重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在信用担保体系方面,尽管我国已经全面启动中小企业信用工程,但目前提供的融资数额远未满足中小企业的现实需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必须有一个明确而合理的定位。也就是说,它并不能完全取代目前民间金融组织在中小企业信贷中的作用,它作为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中介,通过对中小企业的甄别和监督来解决商业银行信贷中固有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由此增加商业银行进行中小企业信贷的动机及信贷供给。在此过程中,信用担保体系将因为其付出了监督成本以及所承担的信用风险,应对中小企业收取一定数量的费用。

参考文献

[1]新华网news.省略/fortune/2010-05/14/c_12102294.htm.

[2]国务院.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08(12).

[3]高正平.中小企业融资新论[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4]刘国光.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

民间融资渠道篇5

在我国经济成份呈现多元化态势的今天,不同经济主体在融资中应占据不同位置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的不对称、信贷结构与需求的不对称问题日益显露出来,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在融资体制中明显处于不利地位。尽管民营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得到社会各层面的重视,但目前个体私营企业融通资金仍然十分困难,这与民营经济的贡献和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是不相符合的。应清醒地看到,拓展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企业的融资困难,仍然是一个需要决策和管理部门重视的现实问题。在直接融资方面,应该为中小企业创造更有利的融资环境,同时还可以通过金融创新,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拓宽中小企业融资路径,需要从多方面加以考虑。

一、直接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可以概括为:债权融资、股权融资、风险投资与资产证券化。债权、股权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募集资金,风险投资是指通过创建风险基金或称创业基金或风险投资公司,为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通资金。

(一)完善直接融资体系,建立公正开放、立体化、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融资打开大门

1.不同规模的企业有不同资金需求

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应能覆盖不同发展规模的企业,满足各类企业不同数量的融资要求和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方式,以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所以应该尽快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以适应不同发展规模的企业融资要求。

2.一个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融资策略,在不同时期需要不同的资本市场来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服务

这样不仅满足了企业发展中对资金的需求,也保证了社会资金的高效配置和利用。从成熟的市场模式来看,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应包括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在内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以满足小规模的企业和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对融资的要求。

(二)利用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促进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利用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资金是促进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培育和发展的重要融资路径。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的基本特征一是投资周期长,一般为3至7年;二是除投入资金外,投资者还向投资对象提供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咨询和帮助;三是投资者通过投资结束时的股权转让活动获取投资回报。由于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是一个漫长而极具风险的过程,其间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可采取此种方法。

二、间接融资渠道

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基本上以服务国有经济的国有银行为主,缺乏与中小企业配套的中小金融机构。因此要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建立一个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中小金融机构为辅的间接融资模式。

(一)拓宽国有商业银行融资渠道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货币政策传导链中的重要一环,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息息相关。近年来,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人民银行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止至2003年6月末,中小企业贷款余额6.1万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51.7%,同比提高了0.7个百分点。中小企业新增贷款6558亿元,占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56.8%,比同期大型企业新增贷款占比高出28.2个百分点。从这组数字不难看出,国有商业银行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筹资的主要渠道。

(二)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民营银行

在金融体制方面,我国银行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基本形成了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银行机构共同发展的局面。为解决城市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也曾建立了大量的城市信用社,但由于信用社本身制度不完善和企业的逃废债现象严重,出现了大量不良贷款。可见,没有制度保障和企业信用意识支撑,组建再多的银行也不能解决问题,而只能加大金融体系的风险。要改变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中的约束条件,必须深化银行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银行。

三、非正式金融部门仍是民营企业解决创业和运作资金的重要渠道

民间融资渠道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金融产品创新

[Doi]10.13939/ki.zgsc.2016.32.097

1引言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出口业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经营与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小企业除了扩大内源融资外,开始拓展外源融资。中小企业受自身资本金及企业规模限制,内源融资规模有限,内源融资规模的增长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因此,外源融资必然成为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方式。我们所说的中小企业融资难,指的就是外源融资难。

2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研究

我国金融结构的失衡问题十分突出。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15年底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38.14万亿元,其中,间接融资方面: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92.75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7.1%;金融机构表外业务融资规模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16%。直接融资方面:债券余额占比10.6%;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3.3%(见下图)。

2015年底社会融资规模比例分布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中,直接融资占比很高。从我国2015年底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可以看到,直接融资(即债券融资与股票融资)占比非常低,我国基本上是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中小企业融资比例更是突出表现为从信贷市场融资比例要远远高于资本市场的融资比例。

2.1中小企业发行股票融资

中小企业在沪深两市发行股票融资市场主要有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但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限制,很难达到中小板市场及创业板市场的要求。2013年底,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又有了新的融资市场,即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也就是我们说的“新三板”。中小企业上市“新三板”门槛低,弹性大,上市要求的很多指标都是定性指标,企业进入“新三板”后,还可以逐渐向主板、创业板转板。从上述特征分析,似乎中小企业从“新三板”融资很适合。但是现实情况是,“新三板”交易规则限制“新三板”市场,只允许机构投资者参与,这就限制中小企业在“新三板”市场从普通股民手中融资,融资渠道狭窄,中小企业只有上市之前与机构投资者协商后,上市融资才有意义。可见,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通过发行股票融资还是比较难以执行的。

2.2中小企业发行债券融资

我国的债券市场主要以国债、金融债等利率产品为主,中小企业目前在债券市场融资主要品种是发行集合债、短期融资券、集合票据及私募债。

另外,从我国债券的投资主体来看,无论是国债还是公司债,其持有者结构均过度集中于商业银行。而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规避风险是购买债券投资的前提,但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信用低问题,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及信用评级更是不能与债券市场的大企业相比,同样作为企业债券,因为信用等级低,中小企业必须以更高的成本来获得投资者的青睐,中小企业在债券市场获得融资的机会也比较小。

2.3民间融资渠道

相比发行股票、债券融资、银行贷款等其他的融资渠道,民间融资渠道手续简便、方式灵活、资金筹集迅速。但是民间融资渠道管理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融资的成本过高,有的甚至能达到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成本的4倍到10倍,中小企业即使通过民间融资渠道融到资金,对于企业今后的发展及到期还款也产生了巨大的阻碍。民间融资渠道仅仅适用于中小企业短期内急用款项,如几天之内从其他融资渠道获取不了资金,那么可以从民间融资渠道以高成本获取短期资金,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2.4银行融资渠道

银行融资渠道一直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首选,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从业务操作角度考虑,股票融资、债券融资对于中小企业经营状况、财务指标要求严格,程序复杂,相比,只要中小企业有足够的抵押品,能够让银行降低风险,中小企业从银行的融资渠道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

从银行产品品种考虑,银行的贷款业务品种多种多样,对不同的中小企业来说,可以选择不同的业务品种进行融资。例如,如果中小企业本身的经营足够好,并且行业发展也比较好,各方面能够达到银行的要求,申请流动资金贷款等业务产品是能够获得银行资金支持的;如果中小企业是外贸企业,并且刚刚起步,企业本身的条件达不到银行审批贷款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能够与外资企业签订贸易合同,银行可以就这笔真实的合同,发放贸易融资贷款。所以针对不同的情况,银行有不同的业务处理方式,中小企业的融资手段比较灵活。

从融资成本角度考虑,相对于其他融资渠道来说,银行贷款的融资成本低。目前银行的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为4.35%,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鉴于中小企业信用情况,银行一般最少上浮20%~30%,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就达到了5.22%~5.65%以上。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90%以上都是担保贷款,因此,贷款成本中要考虑担保费用。从银行实际贷款情况来说,除非中小企业资质信用非常好,且对贷款银行的贡献度大,能够申请下来信用贷款,其他的90%以上的中小企业想从银行获得贷款都必须采取抵押、质押或保证方式,这样,计算成本时还得加上担保公司的担保费用,根据中小企业的具体情况,担保费用一般是2%~3%,成本下来基本在8%左右。这个融资成本,相对于其他融资渠道来说,应该是最低的。

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对于银行来说,给中小企业贷款同样会给银行带来一定的困难。

银行为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高。中小企业的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很容易受到经济变化的影响,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经营风险也会相应地加大。

银行的经营成本高。无论是给大企业贷款,还是给中小企业贷款,银行同样会经过受理与调查、风险评价、贷款审批、贷款合同签订、放款与支付、贷后管理等银行的贷款流程,对于客户经理来说,工作量是一样的,但是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贷款数额小,银行所获得的利润相对也少,这样就会导致银行贷款的单位经营成本上升,在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同时申请贷款的条件下,银行更愿意选择给大企业贷款。

3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现状研究

3.1中小企业公司治理方式不规范

目前中小企业经营方式很多都采取家族式经营方式,公司治理方式不正规,很多决策属于“拍脑门”决策方式,公司决策方式简单,基本是一把手决定,没有正规的决策分析与决策研究,导致一项决策失败对公司影响很大,公司的经营风险大。

3.2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

中小企业在创业发展期,由于公司小,公司决策简单,中小企业经营者经常会把公司的财务部安排“自己人”担任,而不是专业的财务人士,中小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缺乏合理的财务制度及长远的财务规划。当中小企业在需要资金的时候,很难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提供合乎标准的企业经营规划、资金使用计划以及完整的贷款资料,导致融资通过率较低。

3.3中小企业的信用级别低

中小企业在创立及发展期,经营规模少,流动资金小,企业重点关注的是企业经营盈利方面问题。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扩展不需要资金时,中小企业很少能想起在银行进行初步的信用建设,提高自身的资信程度。当中小企业在需要融资补充资金时,在金融机构又没有相应的信用记录,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比较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升高,甚至处于在金融机构融不到资金的情况。

3.4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抵押品用于贷款

中小企业在创业及发展期,会注重短期效益,忽略长期战略化部署,会“重消费而轻积累”,资产结构状况存在较大缺陷,在向金融机构融资时,金融机构会要求中小企业提供能够覆盖中小企业还款风险的抵押品,中小企业很难提供足够覆盖借款资金风险的抵押品。

4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及融资方式探索

4.1建立完善中小企业民间信用评级机构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低,有些中小企业甚至查询不到能够支撑贷款的法人个人信用及企业信用,这是中小企业的资信评级现状。信息的不对称、不透明会给金融机构信贷操作带来极大的信用风险,因此,金融机构常常会放弃信用级别低的中小企业贷款需求,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信用评定等级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功率及融资成本影响很大。

中国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中查询的信贷记录,仅仅表示在银监会监管下的银行金融机构有过信贷记录,如果中小企业“不够资格”在银行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而在小额贷公司或民间借贷,则没有信用记录可查。这样,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不容易累积信用级别。也就是中小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容易做到为自己增信。可见,仅仅有中国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及个人征信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急需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民间信用评级机构,作为央行征信系统的有效补充。

中小企业民间征信系统不仅仅涉及个人信贷及企业信贷的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还应采集企业和个人的民间借贷信息,并同步关联工商、质检、卫生、法院、公安、地税等各个部门的信用信息,通过采集企业相关的多项数据,初步建立区域性的信用数据库,不断完善信用评级机制,由点及面,逐渐扩展到全国通用的征信系统。

4.2建立综合性的融资服务平台

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要多管齐下,在多种融资渠道的配合下,选择最适合中小企业自身发展渠道的融资产品。综合性平台可以提供综合性金融产品,以适应不同的中小企业不同的发展情况,建立融担保、小额贷、孵化器、风投、典当、咨询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的融资平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举例来说,中小企业需要融资,当中小企业的资质通过综合性平台的担保公司担保,仍不能以低成本获得银行贷款时,综合性平台可以为企业提供多种的选择途径。如果中小企业符合综合性融资平台“孵化器”的产业政策要求,可以申请入驻“孵化器”,“孵化器”能够在企业创办初期举步维艰时,针对高新技术成果、科技型企业和创业企业提供租金减免、技术支持、管理等多种便利,促进相类似企业的合作和交流,使中小企业“做大”;如果中小企业符合风险投资的投资范围,属于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并且能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那么综合性平台可以为企业引入风险投资,使其迅速解决资金问题;当企业都不符合“孵化器”、风险投资的要求,综合性平台可以为企业提供略高成本的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燃眉之急。

综合融资平台能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多渠道、多样性的综合性的融资方案,通过各种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4.3建立专业的中小企业融资咨询服务机构

中小企业主对金融市场了解不多,如果想以最低的成本在企业需要的时候融资到企业需要的资金,中小企业必须有对金融市场及金融业务知识精通的团队的参与及指导,仅靠中小企业自己的人脉以及中小企业对金融的了解,很难达到这个目标。因此,成立专业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机构势在必行。

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可以根据中小企业生命周期发展不同阶段给予融资指导。对于中小企业发展周期不同,中小企业能够选择的融资产品也是不同的。举例说,在中小企业种子期时,受市场影响大,经营风险高,中小企业很难以低成本获得银行贷款,这时候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产品是股权融资产品及民间的资金市场融资产品。如果中小企业在种子期运营过程中,不了解融资市场的运营规律,坚持到信贷市场融资,必然会导致融资失败。所以融资机构的专业人员针对中小企业的不同的发展状况,对中小企业融资进行业务培训与辅导,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成功率。

聘请专业的融资人员,对于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及相关的法律规定的指导。中小企业的规模及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资金经费决定中小企业没有专业的人士去学习专业的融资知识,我们一直在说,贷款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谈判过程,某一银行当年、当季、当月的剩余可用头寸规模,某一银行的贷款政策倾斜,以及某一银行的信贷管理人员的主观推断,都会导致中小企业的贷款可行的结果。很少有中小企业在金融市场上有多种融资渠道,这就需要有专业的融资人员参与进去,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的融资服务,提高融资效率。

提供专业的融资人员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咨询。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出于成本及中小企业生存考虑,前期的财务仅仅局限于会计做账,而对于企业的发展,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及管理。但当中小企业面临资金短缺或需要财务杠杆飞速发展时,财务管理的缺失必然会造成企业发展的障碍。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机构可以派遣专业的财务评估人员,做财务咨询,做审计,专业外包,举例来说,如果中小企业需要在三板上市,需要专业的财务咨询把中小企业三年的账务在做之初就按照三板上市要求处理,虽然需要重要企业花费一定的成本,但是能够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推动企业借助财务杠杆10倍、20倍地迅速发展。

资源共享,根据中小企业的具体情况对融资产品创新运用。专业的融资人员,可做财务咨询,充分了解信贷产品,能够对各行信贷产品了如指掌,能够对信贷产品组合创新。针对企业不同的融资需求,融资产品需要创新。需要有专业的金融业务知识,才能为企业提供多角度,多渠道的金融创新服务。

5结论

中小企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近年来,中小企业融资缺口问题一直不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仍然是企业发展的难题。上文首先从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及中小企业自身现状两个角度,论述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存在的问题。之后分别从三个方面,对完善中小企业融资工作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希望可以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娜.政府?市场?谁更有效――中小企业融资难解决机制有效性研究[J].金融研究,2013(3).

[2]罗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国外经验与我国对策[J].企业经济,2012(7).

[3]邢乐成,梁永贤.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与出路[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民间融资渠道篇7

关键词:金融脱媒;货币政策传导;信贷渠道;利率渠道

中图分类号:F82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4)01-0096-06

金融脱媒也称为“银行脱媒”、“资金脱媒”或“金融非中介化”,是指随着金融体系的发展,资金绕开银行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或资本市场等进行直接的融通和配置,在银行体系外形成资金循环的现象。世界一些国家金融业发展的历史表明,在发达国家的金融现代化进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金融脱媒现象。我国金融市场虽然发展相对滞后,但近年来随着金融业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脱媒现象开始逐渐显现。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体系是连接货币政策和实体经济的中介,金融脱媒会通过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基础而影响传统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从而增加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和复杂性。

一、相关文献综述

(一)金融脱媒的定义

唐纳德(DonaldD,Hester,1969)最早提出了金融脱媒的概念。他认为,金融脱媒就是资金绕过银行而直接通过其他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进行配置的现象。之后,金融脱媒现象在西方国家陆续表现出来,并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金融脱媒的内涵也逐渐得到扩展。弗雷德里克(FredericS.mishkin,2001)提出,金融脱媒指资金从商业银行中流失,典型的例子如商业票据、垃圾债券、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等。罗尔多斯(Roldos,2006)指出,金融脱媒是对银行由原来向企业提供贷款转变为提供直接融资工具行为的一种反映。国内很多学者也对金融脱媒进行了研究。如,辛琪提出,金融脱媒是“融资不经过金融中介机构转手,直接发生于投资者和筹资者之间,或者说直接融资代替了间接融资”。秦国楼认为,一切脱离金融中介而让资金直接从资金供给方到达资金需求方的现象都可叫做金融脱媒,其中不仅包括资金脱离商业银行,也包括脱离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情形。李杨认为,“金融脱媒就是资金盈余者和资金短缺者不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而直接进行资金交易的现象”。

尽管国内外学者在定义金融脱媒概念时使用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对金融脱媒现象的认识基本一致。金融脱媒不能简单定义为一种静态的现象,而是金融市场的一种动态变化过程。由于李杨提出的金融脱媒的定义相对广义,目前在国内被使用得也较多。所以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也采用此定义。同时,考虑到我国尽管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迅猛,但整体资产负债结构还是以银行为主,所以在本文中金融脱“媒”,主要仍是指资金交易脱离银行部门。

(二)金融脱媒的衡量指标

金融脱媒的衡量指标目前在学术界并没有统一定论。海斯特(Hester)把金融中介划分为金融部门和非金融部门,认为对金融脱媒进行实证研究应在这两个维度基础上,同时还需要考虑中介的资产方和负债方。施密特等(Schmidt,Haekethaland,ryrezl,1997)在Hester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中介化率指标,即非金融部门的资产或者负债流向金融中介机构的比例,该指标越低代表金融脱媒的程度越大。辛琪提出,要考察一国的金融脱媒程度,应考察与存款有关的指标,即存款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宋旺、钟正生运用Hester的研究方法,将金融部门细分成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从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两方面提出一系列的中介化指标,用来综合度量金融脱媒情况。

虽然宋旺、钟正生构建的金融脱媒衡量指标体系更为全面细致,但本文认为,我国目前的金融脱媒实际上主要是资金交易脱离银行部门,而且随着企业融资渠道的多样化,银行的贷款方受到的影响更大。这是由于受传统消费习惯和其他现实因素的影响,我国居民的储蓄率一直很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已突破34万亿,储蓄率高达51%,在世界排名第一位。同时,银行储蓄存款一直是我国居民所持资产比重最大的一项,该比重基本维持在65%以上。因此,金融脱媒主要表现在银行部门的资产方,或者说银行资产脱媒程度远大于负债脱媒程度。此外,由于银行信贷是传统货币政策主要传导渠道。在研究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时,银行贷款应该是主要考察对象。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将主要从银行贷款及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情况考察中国金融脱媒现象。

(三)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银行信贷是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渠道,随着金融脱媒现象的产生,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脱媒对传统货币政策的影响上。国外学者罗尔多斯(Roldos,2006)在凯恩斯的分析框架下,通过考察信贷流量和非金融企业的融资渠道的变化,对加拿大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加拿大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的金融脱媒使货币政策的传导产生结构性的变化,金融脱媒增加了利率对总需求的弹性,使货币政策的传导变得更加有效。安东尼等(anthony,2009)认为,金融脱媒现象导致马来西亚实际利率对实际变量的影响作用减小,削弱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国内学者宋旺、钟正生认为,随着金融脱媒程度的加深,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被疏通,利率渠道逐渐发挥作用;从信贷渠道看,货币政策在稳定物价和稳定币值方面的作用有所减弱;金融脱媒使非金融部门的金融资产趋向多元化,加强了资产负债表渠道的作用。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金融脱媒的研究都经历了由研究现象到探寻原因的转变,大量文献集中在对金融脱媒现象的描述和产生原因的分析方面。从宏观角度研究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影响的文献还比较少,缺乏系统完整的论述。因此,在充分考虑我国实际国情的基础上,从货币政策的利率、资产价格、银行贷款及资产负债表四个传导渠道分析金融脱媒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影响意义重大。

二、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的理论分析

沿着凯恩斯学派理论的发展脉络,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包括两大基本途径: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其中,货币渠道指货币政策对借款人的消费和投资需求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包括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信贷渠道指货币政策对贷款人(主要是银行)的信贷量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包括银行贷款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体系)是传统货币政策的主要媒介,金融脱媒会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进而影响货币政策最终的效果。

(一)对利率渠道产生正反两方面方向的影响,因而具体效果不确定

一方面,金融脱媒程度的提高有利于降低金融摩擦,削弱货币政策在利率传导渠道中的初始冲击,使产出对利率变化的反应敏感性降低。此外,金融脱媒程度提高使企业从非银行获得资金变得更容易,对经济环境变化的敏感性相应下降,也会导致产出对利率变化的反应敏感性降低,从而弱化货币政策通过利率渠道的传导效果。另一方面,随着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直接融资市场的迅速发展,企业融资渠道更加多样,持有的资产和负债对利率的敏感性更高,这将使企业投资对利率的敏感性比过去单一依赖银行贷款时大大提高,有利于促进货币政策通过利率渠道传导到实体经济。

(二)对资产价格传导渠道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从托宾Q理论看,股票价格上涨将有利于投资增加,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从财富效应分析,股票、债券市场的发展使居民持有的资产形式更加多元化,不再局限于银行存款。由于股票债券价格相比银行存款对利率的反应更加敏感,当利率下降时,居民的总财富增长很快,从而刺激消费增加,总产出也相应增加。因此,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渠道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对银行贷款渠道产生较强的削弱作用

银行贷款渠道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央行使用存款准备金等货币政策工具来控制银行贷款的供给及银行贷款的不可替代性。在金融脱媒的情况下,一方面,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使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更为丰富,银行可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更多资金,这就使央行通过存款准备金对贷款投放量进行控制的效果被削弱。另一方面,对资金需求方来说,企业除银行贷款外,也可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获得资金。可见,金融脱媒将会对银行贷款渠道产生很大的削弱作用。

(四)加强了资产负债表渠道的传导效果

由于金融脱媒的出现,居民和企业的资产构成更加丰富,尤其是对利率变化更为敏感的金融资产比重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当货币政策的调控使金融资产价格发生变化时,将更有效地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进一步加剧投资和总产出的变化。因此,金融脱媒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加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资产负债表渠道的传导效果。

三、金融脱媒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脱媒现象开始逐渐显现,这可从银行贷款及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情况来考察。社会融资规模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中获得的资金总额,人民币贷款规模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我国的问接融资占比情况,如果这一比值趋于下降则说明金融脱媒趋势越来越明显。图1是2002-2012年的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贷款融资规模及其在社会融资中的占比情况。由图1可看出,尽管贷款融资规模不断上升,但其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却呈明显下降趋势,除2008年受政策调节影响外,一直持续下降,至2012年已创历史新低,占比52%,这表明中国金融脱媒的趋势十分明显。同时,企业债券融资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两者之和在社会总融资规模中占比却逐年上升。这表明社会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获得资金的比重在逐渐扩大,同样说明我国金融脱媒的趋势日益明显。总体看,金融脱媒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有如下影响:

(一)通过促进利率市场化使利率传导效果有所增强

不同于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利率管理体制,我国银行存贷款利率受到管制,因而利率渠道在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中效果并不明显。但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脱媒趋势的逐渐显著,它通过促进利率市场化,发挥了增强利率渠道传导效果的作用。第一,资本市场的发展是金融脱媒的重要表现,这使企业短期融资渠道更加多样化,投资效率有所提高。银行也在这一时期逐渐消化原不良资产,提高新增贷款质量,将资本充足率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从而为实现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及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做好准备。第二,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不仅满足了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完善管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尤其是对一直受银行青睐的国有企业来说,有利于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率。同时,股本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使企业产权问题更加清晰。这些变化都对推进利率市场化起到重要作用。第三,金融脱媒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投资渠道。一方面,银行业的传统经营业务收益受到冲击,这促使商业银行逐渐提高存贷款利率,也推进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另一方面,企业对市场利率和价格更敏感,从而增强了利率对投资的引导作用。总之,在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完善、金融脱媒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投融资方式和运行机制环境的变化,使企业和银行开始更多地享有资金的真正定价权,这为实现利率市场化奠定了微观基础,使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利率渠道效果有所增强。

(二)增强了资产价格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的传导效果

近年来,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得到很大发展。自1990年、1991年上海证交所和深圳证交所先后成立至2012年,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已从最初的10家增长到约2500家,年末总市值超过23万亿元。《2012年第四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货币政策的执行报告》显示,2012年各类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累计筹资额达3862亿元,是1990年的700多倍。同时,我国债券市场的发行规模和品种不断丰富,2012年累计发行各类债券(不含中央银行票据)7.97万亿元,增长24.3%,其中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额达3.74万亿元。随着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意味着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直接融资获得资金,这些上市公司的价值也得以在公开交易市场中被衡量。当投资建立新企业的成本低于在股票市场直接收购一家企业的成本时,投资者将会选择直接投资,进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另外,股票和债券市场的发展成熟使我国企业和居民所持有的资产结构变得更加多样,其中对利率敏感性较强的金融资产所占比重逐渐提高。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与研究中心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尽管银行存款在家庭资产中仍占据接近60%的较大比重,但股票所占比重已从2002年的不足10%增长为15.45%,基金为4.09%,银行理财产品也有所增长,占比为2.43%,债券占比为1.08%。居民所持资产结构的变化,使居民财富对利率的敏感性更强,由此影响消费支出和总产出。企业资产对利率敏感性的提高也直接影响投资和总产出,这使财富效应得以进一步发挥。因此,金融脱媒现象增强了我国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的传导效果。

(三)削弱了我国货币政策银行贷款渠道的传导效果

金融脱媒使银行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分流,商业银行的融资中介功能有所减弱。同时,随着其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日益丰富,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对商业银行贷款的调控能力也在减弱。这些因素使我国货币政策通过银行贷款渠道的传导效果被削弱。金融脱媒趋势的日益显著,标志着直接融资市场的日益发展壮大,也意味着商业银行的传统收入来源——银行贷款被大幅压缩。我国股票市场尽管还不够完善,但也已初具规模。债券市场自2005年以来,发展更加迅速。无论是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是优质的中小企业而言,融资渠道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拓宽,相应的,使用银行贷款融资的比重则在逐年下降。《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社会融资中,企业债券净融资创历史最高水平,达7520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12.2%,而当季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则降至44.7%。同时,随着投资渠道的增加,居民持有的金融资产种类不断丰富,银行存款的比重相应下降,银行的负债业务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此外,金融脱媒的逐渐深化使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逐渐丰富。2002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方对政府债权为8379亿元,而到2011年则增长到33518亿元,是2002年的4倍。同时,2011年商业银行对央行的债权为19509.6亿元,是2002年的33倍。而商业银行的负债方中的银行债券更是经历了从无到有。到2011年,商业银行债券发行规模已达50957亿元。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更容易采取其他措施来抵消央行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率对放贷量的控制,从而削弱了货币政策银行贷款渠道的传导效果。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目前仍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贷款渠道仍是货币政策传导的最主要渠道,所以金融脱媒现象对银行贷款渠道的削弱作用可能会对货币政策的整体传导效果产生较大影响。而受政策和历史等因素影响,尽管金融脱媒对利率渠道传导存在一定促进作用,但目前利率渠道在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中效果仍不明显。资产价格渠道是由利率渠道衍生而来,资产负债表渠道也是通过利率渠道最终发挥作用的,所以金融脱媒现象对货币政策整体的传导效果影响也较小。因此,从目前金融结构分析来看,整体上金融脱媒削弱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

四、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建议

总体看,金融脱媒使货币政策传导到实体经济的效果有所减弱,但并没有改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以银行贷款渠道为主的现状。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将会影响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最终效果。对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丰富利率产品品种

由于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是其他诸如资产价格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等发挥效果的基础,所以我国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受到市场资金供求的影响,市场利率将会不断变化,利率体系的联动性加强,最终会为疏通我国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奠定基础。此外,在金融市场中,利率产品品种的丰富也将有利于利率体系的不断深化。具体说,应丰富货币市场金融工具和长期国债产品,继续扩大上海银行业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的影响力,通过推出以Shibor为基准的多种金融产品等措施,促进利率体系联动性不断强化。

(二)在注意信贷总量控制的同时调整信贷结构

金融脱媒虽然削弱了货币政策的银行贷款传导渠道的效果,但目前我国间接融资仍占据主导地位,银行贷款渠道仍是货币政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传导渠道,同时也是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补充。一方面,信贷总量的控制对控制企业的投资仍具有显著作用,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对我国社会资金的使用率也有极大影响。因此,应继续加强银行对信贷总量的控制。另一方面,国家可通过引导信贷资金的投向而直接对信贷结构进行调整,从而影响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过程。具体说,应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减少对产能过剩、高污染、高能耗等行业的信贷投放量,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民间融资渠道篇8

一、影响商业银行营销渠道的因素

商业银行在选择自己的市场营销渠道时,应结合目标市场和营销策略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居民状况。目标市场顾客的人口和心理特征是选择营销渠道的基础,一个营销渠道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在地区的居民状况。居民状况包括居民的性别、年龄的差异;职业和居住区域的变化等。顾客需要什么,为何需要,何时需要以及如何购买就决定了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营销渠道。居民的年龄和性别不同,对金融产品和渠道有其不同的需求。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年轻夫妇组建新的家庭,商业银行在选择营销渠道时,要充分考虑年轻人的需求;由于受职业方面的影响,居民总希望金融产品的营销点越近越好。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居民区的大量开发,人口会出现迁移现象,其中,最大的移迁方向是新开发区或郊区,在这些较佳的居住环境,商业银行选择适当的营销渠道就可以扩大金融产品的销售。

2.资源能力。商业银行的资源能力,决定其所选择渠道的类型和渠道成员的关系。若资源能力不足(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无力占领整个市场或几个市场,在选择营销渠道时,就要采用密集性市场策略,即把自己的力量集中在一个或少量的细分市场上,实行专业化生产和销售。

3.金融商品的特点和种类。金融产品的特点在商业银行选择营销渠道时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同质性产品差异性较小,主要的竞争项目是价格,商业银行在选择营销渠道时,可采用无差异性市场策略,即把整个市场看作是一个大目标市场,所有的顾客对某种金融产品有着共同的需求,忽视他们之间实际存在的差异,如国库券交易;对于价格差异性较大的产品,银行在选择营销渠道时,就要采用差异性市场策略,即把整个市场分成若干个细分市场,银行根据自身条件和环境状况,可同时在两个或更多的细分市场上从事营销活动,如贷款市场。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然后再扩大到存款市场和储蓄市场。金融产品的种类也是商业银行在选择营销渠道时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商业银行生产单一的、批量大的金融产品,在选择营销渠道时,则应采取无差异性市场策略;若生产小批量、多品种的金融产品,开展多种金融服务,且产品品种越来越多,应采取差异性市场策略来选择营销渠道。当商业银行开发出新的金融产品时,一般采用密集性市场策略,使用强有力的推销手段,组成营销队伍直接向消费者推销,也可委托商销售。

4.竞争对手。商业银行的营销渠道也受竞争对手所使用的渠道的限制。在金融市场上,有些商业银行往往采用竞争者同样的渠道,而有些商业银行则避开竞争者所使用的渠道。此外,商业银行还要看竞争对手的强弱,如果竞争对手不强,也可不予考虑。

5.交通状况。随着金融全球化和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发展,不仅一国国内各地区的经济连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各国经济也日益连结为世界经济整体。这样,交通运输的规模、方向和距离对金融产品的营销会产生重要影响。交通运输在沟通城乡、地区经济联系的同时,也促进了城乡、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交通干线密集的地方发展各种购物中心,进而需要发展各种金融机构,以满足人们对金融产品的需求。

6.金融产品寿命期。当金融产品处于引入期和上升期时,可采用无差异性市场策略选择营销渠道来扩大市场占有率;而当产品进入成熟期后,则应改为差异性市场策略选择营销渠道以便开拓新市场,也可采用密集性市场策略选择营销渠道以保持原有的市场。

二、商业银行营销渠道选择策略

(一)分销渠道

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具有提供与分配的同时性,一般都直接面对客户,因此,设置分销网络是商业银行最早的也是最普遍的营销渠道,合理设置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对吸引客户和发展零售业务尤为重要。目前,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地点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商业银行选择一个好的地点就等于为自己做了广告,是实现营销目标的无价之宝。因此,“一个理想的地点的潜力是不利地点的二十倍。”商业银行在长期的业务发展中,根据经济环境和其他因素,以下两种模型在选址上应用最为广泛:

1.空间模型。银行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普查,确定可以作为选点对象的地区,然后对候选区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其步骤一般有三:一是确定服务区域,通常将分支机构设在商店和工厂附近,以便向潜在的客户提供方便的服务。商业银行要分析候选区有无不利的限制因素,候选区与周围城镇的距离和人口密度等。二是搜集该区的原始数据,分析候选区的业务潜力。三是计算候选区设立分支机构的投资收益值。经过上述三个步骤分析论证,银行就可做出最后选点决策。

2.变量法。英国威乐伯·史密斯咨询公司就曾使用过这种方法为商业银行进行选址。其方法是先确定有业务潜力的地点,然后靠现有的主要街道,将这些地点连接起来。商业银行要把竞争对手的分支机构也归属在选择的地点以内,并计算出所有银行网点和消费点之间的最少往来时间,然后在此基础上最终确定分支机构的地址。商业银行使用此方法选址时要考虑以下因素:(1)提供服务的种类;(2)银行员工的数量和素质;(3)所设网点的周围环境;(4)网点的交通便利程度;(5)网点的物质设施;(6)停车场;(7)醒目程度。

(二)大力扩展网点功能

居民的需求具有多样化的特征,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诸多基层的网点仍为功能单一的储蓄所,一般只能受理客户的存款,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据统计,在英国,一个典型的家庭要同20多个金融产品的供应者打交道,他们从商业银行、投资公司和证券经营商等金融企业购买40多种不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今后,我国商业银行应大力拓展基层网点的业务范围,积极办理消费贷款、收付、代客理财、信用卡和外币兑换等业务,从而推动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

(三)拓展营销渠道

1.大力开展金融业务创新,拓展业务范围。与20多年前相比,在全球范围内,商业银行由于科技手段的发展,其交易系统、清算系统和服务网络日新月异。同时,银行业的一些替代产品——如各类直接投资工具也迅速发展,为银行客户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方式,这样就直接威胁着银行业的生存。西方银行家丹尼尔·卡罗在《银行销售世界》一书中指出,到目前为止的经验证明,成就甚少或者基本上失败的是那些满足现有服务项目的银行。迫于这种压力,国际上许多商业银行运用现代科技,在20多年的时间里就推出了繁多的目不暇接的金融产品。我国加入wto后,竞争环境十分严峻,商业银行要根据市场变化和用户的需求,积极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当前,要把个人金融业务和业务作为开发重点,信用证、保证金函,委托等中间业务也要创新。随着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要大力开拓银行、证券、信托、保险之间的混业新业务。在金融工具创新方面,主要有各种存单,可转换债券、金融期货、期权、远期协议、掉期业务等。这样,一方面能够提高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又能在金融创新中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2.扩大金融服务和产品的分销渠道。商业银行要扩大金融产品的销售,就必须建立自己的网络,包括寻找更多的商和信用卡的特约商。另外,商业银行也可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结成战略联盟,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这种合作,双方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降低成本和分享客户,扩大产品服务范围。1997年7月中国银行与平安保险公司签署了业务合作总协议,同年12月,中国工商银行与华夏证券公司签署了全面业务合作协议,开创了我国金融活动契约设计的新模式。

3.并购。这是商业银行拓展分销渠道最为快捷和最为有效的手段,尤其在新开发的区域、跨地区和跨国经营更是如此。并购,按其目标和行业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

第一种是目前最具有影响的模式,就是银行之间,保险公司之间,证券公司之间所进行的并购。在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发展的浪潮中,国际机构集团化已是大势所趋。这种并购方式已成为商业银行扩大零售网络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有助于增强银行的实力和节约费用。如1998年4月,美国国民银行与美洲银行合并组成新的国民银行集团,成为美国国内最大的商业银行。过去,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按行政区域设置,造成一些网点成本高、效益低。今后,要从规模效应、减少管理层次和降低成本的目标出发,采取有效兼并、重组等措施,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提高国际信誉,增强竞争能力。

第二种并购方式是指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之间的并购。这种并购的主要目的仍是为了扩大分销网络,另外也可借助对方的条件来扩大自己的服务范围。例如,1998年4月,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合并,实现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强强合作。1995年中国建设银行与摩根·斯利坦合资组建了中国国际金融投资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与东亚银行合作在香港收购了擅长投资银行业务的国民西敏斯银行下属的西敏证券,成立了工商东亚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从事香港和内地的投资银行业务。今后,随着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实施,银行可以和资产质量较好的券商和保险公司成立金融控股公司来拓展营销网络,扩大金融服务范围。

4.合作营销。目前,根据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多、融资额度大以及融资渠道需要多样化的特点,司构建项目贷款的银团贷款机制,建立同业合作、优势互利、资源共享的销售体系。这样,既可以实现同业双赢的目标,避免无序竞争所带来的伤害,又可有效地分散信贷风险。此外,也可由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牵头组织银企资金供需洽谈会与金融产品营销会,实现银企零距离的沟通和营销。

民间融资渠道篇9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融资难现状分析主要问题解决路径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282-02

一、房地产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一)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概述

一般来说,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方式有以下几种:(1)自有资金。是指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经常持有,可以自行支配使用并毋须偿还的那部分资金。同时根据规定,为防止财务杠杆率过大带来的财务风险,房地产项目中的自有资金比率必须大于20%。(2)股权融资。是指企业的股东愿意让出部分企业所有权,通过企业增资的方式引进新的股东的融资方式。(3)银行贷款融资。银行贷款融资是指证券公司通过向银行借款以筹集所需的资金,是目前国内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4)房地产信托。就是信托投资公司发挥专业理财优势通过实施信托计划筹集资金,对房地产信托资金进行处理和运用。用于房地产开发项目,为委托人获取一定的收益。(5)债券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借钱的方式进行融资,债权融资所获得的资金,企业首先要承担资金的利息另外,在借款到期后,要向债权人偿还资金的本金。(6)民间中介融资。融资中介开展业务的形式主要是作为资金的中介,用各种来源的资金和自有资金用于民间借贷,承担一定的放贷风险,并收取利息,也就是俗称的高利贷。

(二)房地产企业融资现状

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目前已在世界经济大国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房地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占了很大比重,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房地产业的开发资金需求量庞大,这使得融资对房地产而言相当重要,可以说,房地产融资是房地产项目成功的基础。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呈现出如下特点:

1.自筹资金稳定增长。

通过表1可以看出,2009年房地产企业通过自筹方式获得资金总额为17949.12亿元,2010年自筹资金总额为26637.21亿元,2011年自筹资金总额为35004.57亿元。2010年自筹资金总额比2009年增长了48.40%;2011年该值比2010年增长了31.41%,自筹资金环比增长速度放缓。依据表中数据计算可知,2011年自筹资金占了资金来源总额的41%,2010年利用外资占了资金来源总额的37%,2009年该值占资金来源总额的31%,连续3年自筹资金占资金来源总额的比例在不断上升,但不会上升太快。可见,自筹资金处于相对稳定的增长状态。

2.民间融资成房地产融资新渠道。在一系列宏观紧缩政策接连出台的大背景下,近期我国民间资本借贷异常活跃。它们借助信托、典当、私募基金、贷款中介等各种金融形式,成为银行收紧短期贷款之后的新的资金来源。据中央财经大学课题组估算,2003年全国民间借贷总规模即达到7405亿一8164亿元。至2011年,民间借贷规模持续扩张。有机构的研究报告认为,中国民间借贷市场总规模超过4万亿元,约为银行表内贷款规模的10%一20%。因此,民间资本的兴起,给正处在宏观调控下的我国房地产开发行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当然,也清楚地看到,目前我国民间资本进入信贷市场的渠道还不畅通,有些民间资本的运作还不规范,民间资本成本还比较高(一般为10%以上),民间融资仍然无法满足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对资金的需求。

3.房地产企业股权及债券融资难度大。房地产企业股权债券融资作为房地产开发商直接融资手段是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房地产债券融资与股票融资相比有很高的安全性,其资金回收速度快、流动性强,所以国外大多数企业都更偏向于债券融资,债券融资的金额能够超过4到11倍量的股权融资。但在中国的房地产债券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债券融资总额远远低于股权融资的金额。目前,中国的真正的房地产债券发行的规模是非常小的,债券市场是不完善的,债券发行程序不标准,债券评级的准确性、可信性有问题,这影响了企业通过债券融资的资金比例大小。

二、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严重不足

目前,绝大数房地产企业的开发条件不完整,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严重不足,这些房地产企业的自有资金一般占总投资的19%,甚至更少。若开发商的自有资金严重不足,将会导致贷款难度加大,从而使项目停滞。

自有资金受企业自身盈利影响很大,自有资金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并与之成正比。房地产投资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风险,所以投资者很少会对房地产业投人很大的资本,导致了自有资金难筹集。自有资金筹集不了,对房地产企业而言就会受到很多阻碍,一些很有投资潜力并且有很大把握成功的项目,但因为自有资金不足,贷款困难,而胎死腹中。换言之,开发商就好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空有一身技能却不能施展。

因此,必须想出能解决自有资金问题的办法,比如使投资者相信该项目能成功、盈利能力强、值得投资、这需要企业具备很专业的技术人员,很有经验的销售人员和策划员,人力方面要求要高,并且能遇到好的项目并进行成功的策划,这样才能吸引别人来投资该项目,从而筹集到更多的自有资金。

(二)房地产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风险相对集中

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一般有:自筹资金、开发贷款和其他资金等,最大的是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自筹资金一般是开发商的资本金,其他资金则是房地产预售回款,以及很大一部分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垫款。从这些资金来源分析来看,开发资金无疑属于银行流动资金贷款,其他资金中的建筑施工企业垫款,实际上也大多来自于银行对施工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而商品房预售回款中接近60%仍然是银行给购房人的按揭贷款或公积金购房贷款。由此可见,银行信贷在房地产企业融资中起着支柱性的作用。这样的融资结构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一旦银根紧缩,银行信贷开始收紧,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链条就会出现断裂,面临破产的危险。

(三)房地产金融创新工具有限

和发达国家对比,中国的房地产金融创新工具基本都是一些传统的工具如银行贷款、自有资金、预收款,这显示出中国房地产金融创新工具薄弱。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房地产业的防范风险能力及金融服务水平,使中国的房地产金融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因此,它的创新是必要的。根据中国的国家条件和房地产业务的运作,要快速高效地发展真正的房地产金融创新工具;不断完善房地产相关法律制度,施行更加宽松的融资政策,从发达国家的融资渠道中挑选适合我国发展的融资渠道,并总结研究出中国的房地产金融创新工具,发明出品种多样化有针对性的的融资渠道,为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和建设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三、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建立健全房地产金融市场体系

建立健全房地产金融市场体系,首先要建立一个不同的市场功能以围绕房地产企业融资的金融体系。同时,要建立健全市场体系来提高房地产企业的金融资产流动性。房地产企业建立资产流通的市场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流动性决定着房地产企业资金的变现能力和流通能力。建立流通的市场体系需要现代金融工具去实现,资产证券化和共同基金以及资产指数化等工具可以使房地产金融资产在二级市场上更容易交易和流动,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可以大大分散,不再集中于信贷机构。同样地,也需要建立更加专业化的市场体系来完善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体系。专业化的市场体系有房地产资金管理协会、房地产贷款专业机构和房地产风险管理机构等。

(二)实施多元化融资策略

房地产融资渠道多元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降低房地产融资中的融资渠道单一的金融风险,而且有利于资本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品种的创新。因此,在银行信贷为主和完善银行信贷体系的前提下,房地产企业应积极促进融资渠道的发展,使房地产融资渠道多元化。如建立和健全我国信用评估体系,提高信用评估的可信性和有效性;完善证券市场体系,使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渠道成为房地产融资的主渠道;积极发展房地产信托基金,完善信托行业的法律体系,充分利用信托基金的理财优势等。再如,中小房地产企业对房地产开发项目以合作或合资形式实行联合开发融资模式,风险互担,收益共享。

(三)建立和完善房地产金融市场中融资中介机构

虽然由于政府出于对房地产泡沫的担忧,房地产开发融资中占很大比重的银行直接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受到了严格的限制,银行信贷融资这一重要途径被阻断,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民间资本规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而有了较大的提高。富余的资金如何合理规范地进入房地产市场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如何突破房地产企业的现有融资困局,既疏通进入房地产业的资金渠道,又不增加房地产金融风险呢?这就要求我国建设一个完整高效的房地产金融中介体系,解决资金利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首先,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中介人才队伍是关键。他们需要掌握专业的理论和实务知识,熟悉我国市场的政策环境,能够根据本土市场特点较准确地估计具体项目的投资风险并拥有更广泛的信息来源。其次,良好的运作模式是基础。中介的本质即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的桥梁,其利润也主要来自所促成交易的佣金。因此,对于中介来说,最重要的资源是客户,必须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高效运行模式。最后,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一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员工的判断力和观察力。二是部门设计既要专业又要能使不同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市场研究的部门、负责财务分析和估值的部门以及主管发展客户的部门等不同业务部门的业务质量,不仅取决于各部门的独立工作效率,也取决于部门间的合作程度。

参考文献:

[1]宗涛.民间资本进入正规金融可助力实体经济[n].新闻晨报,2012-01-31(a15)

[2]潘国瑾.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现状与果道分析[J].山西建筑,2010(4):243-244

[3]刘旦.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模式研究[J].中国房地产金融,2011(7):18―20

民间融资渠道篇10

[关键词]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利率

一、引言

自1996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推出以来,我国一直在努力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已经进行到了关键阶段,但利率的去管制和市场化不代表央行失去了对利率水平的影响,而是从直接控制利率变为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引导市场利率。然而失去利率保护的商业银行,一方面失去了过去主要收入来源的高存贷利差,另一方面又要使利率传导机制能够正确作用于宏观经济。因此,探究商业银行在利率传导机制中扮演的角色并据此完善利率的传导机制十分重要。在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中,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为货币渠道和信用渠道。本文拟先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经过艰难的改革,现阶段我国的利率传导机制以信贷渠道为主、货币渠道为辅的结论。进而在此基础上,联系发达国家改革成功的经验,对我国货币传导机制的改善提出针对性的意见。通过介绍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两种观点,联系我国货币政策体系的发展和实证研究,说明商业银行的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传导的主渠道。同时,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及地区利率改革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利率机制发展现状,提出完善的相应政策建议。

二、货币政策传导的渠道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由于通常情况下货币政策从实施到最终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曲折的过程,因此研究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决定并且影响操纵变量,操纵变量又如何作用于中介变量,中介变量如何使实际经济变量发生改变,从而使得货币政策发挥作用,这就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问题。对此,西方经济学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解释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是货币渠道理论和信贷渠道理论[1]。

(一)货币渠道

1.凯恩斯理论及iS-Lm模型。希克斯•汉森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最先提出了这一观点,后来被约翰•希克斯和阿尔文•汉森完善,成为希克斯•汉森模型,也就是iS-Lm模型。希克斯和汉森认为,政府实行货币政策,通过造成利率水平的变化,影响了投资水平,进而影响了国民收入变动。

2.托宾Q理论。托宾认为货币政策通过影响股票价格进而作用于国民收入。但是托宾Q理论有两个局限性:一是除了货币政策这一影响因素,还有许多可以影响股票交易价格的因素。因此有太多因素可以影响到Q值的大小,货币政策和Q值间的关系可能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甚至不存在显著的关系;二是托宾Q理论建立在“市场是有效的”这一假设上,然而现实世界中资本市场发展程度参差不齐。

3.财富效应论。弗兰科•莫迪利安尼的想法同托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区别于托宾由公司的公允价值考虑,莫迪利安尼从经济主体财富增减的变化出发来研究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与经济主体的财富多少的关系。莫迪利安尼在《效用分析与消费函数—对横断面资料的一个解释》中同样认为货币政策通过影响股票价格进而作用于国民收入。详细来说,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取决于经济主体财富的多少,而经济主体财富主要部分之一的金融财富的主要形式是股票,因此中央银行采取的货币政策会影响股票价格,进而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化。

(二)信贷渠道

这一理论建立在完全市场假设上,即假设市场的参与者无论任何时间、地点都能毫无成本地拥有任何希望获得的信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金融市场是不完善的,这就催生了金融中介机构。这些金融中介机构一方面致力于搜集信息借以筛除不良借款人,同时又设计各种机制来激励借款者履约。因此,作为商业银行产品的信贷很难被其他资金来源所取代。随着市场是不完全的这一假设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信贷渠道理论越来越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而在信贷渠道传导理论中,商业银行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

1.银行贷款渠道。上世纪5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了严重而普遍的通货膨胀现象。凯恩斯的“赤字财政”主张不仅没有起到改善反而恶化了宏观经济。罗伯特•鲁萨在《利率与中央银行》一书中首先从贷款人的角度分析了利率变化的敏感性,形成了著名的信用可得性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多数情况下,贷款者的利率供给弹性会比借款者的利率需求弹性高,而贷款者利率供给弹性高低会直接决定信用供给的可能量,进一步影响社会总需求水平的高低[2]。此后,本•贝南克和艾伦•布林德建立了关于信贷市场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即CC—Lm模型。该模型将贷款供求函数引入经典的iS—Lm模型,由CC曲线和原来的Lm曲线构成,前者指商品———信贷曲线,它在原先反映产品市场均衡的iS曲线上引人了信贷市场均衡。

2.资产负债表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是指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冲击并恶化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导致企业的信贷额度降低,使得企业的投资支出效应增大。资产负债表渠道是从企业角度分析信贷周期问题,认为企业的投资水平依赖于其资产负债表状况。资产负债表中现金流量和资产净值越高,便越可以刺激投资增长。一方面充足的现金流量意味着丰富的内部融资的来源;另一方面丰富的资产净值可以提供更多的抵押品,这使得企业可以从商业银行低成本地进行贷款。由于银行获得关于企业索取贷款的项目信息的成本与经济周期的变化相反,尤其在紧缩性货币政策下会更加高。这样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通过引起利率增加使得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同样的成本情况下,企业只能获得更少的投资,发展受到限制,只好降低产出,从而使得实体经济出现衰退。此后,流动效应论、汇率渠道传导理论、理性预期学派等有关货币政策传导的理论层出不穷,这些理论多数综合了上述两种理论的观点。因此已经不能作简单的区分,也说明通常情况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往往不是由单个渠道在起作用,而是多种机制的共同作用。

三、我国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作用中的演变

由于历史原因,1979年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国家开始重视利率政策对经济的调控作用。因此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商业银行发挥的作用也略有不同。

1.计划经济时代(1949-1979)。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商品市场和商品经济的作用被全盘否定,货币的价值形态和掌握货币的银行作用被忽视。此时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身兼两任:调控金融全局和负责金融管理,同时处理信贷和存款业务。由于人民银行高度的金融垄断,这一时期国家颁布的各种信贷政策并非完整意义上的货币政策,如果一定要研究其传导机制,即从人民银行直接作用于企业。

2.酝酿阶段(1979-1993)。1979年之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此时的中国人民银行同时扮演着“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两种角色。此时的货币政策本质上与计划经济时代是一致的,仍是从中央银行直接到企业的信贷传导过程。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使中国人民银行的双角色彻底分离,完全行使金融监督管理的职责。同时,国家决定成立中国工商银行来接管之前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从这时候开始中国人民银行真正作为教科书定义的中央银行独立制定货币政策,分离出来的商业银行也真正意义上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桥梁。但是,此时由于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受到直接调控手段,商业银行只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执行者。因此,此时的货币政策作用依旧是强有力的,这一时期的中央银行依旧完全能够通过调整信贷规模直接控制货币供给量。

3.起步阶段(1993-2007)。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贷款限额管理,我国基本实现了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然而,这段时间的货币政策传导不够成熟,金融体制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不能很好地对货币政策做出反馈。而此时的企业制度也在改变,缺乏对利率变化的灵敏度,也会对货币政策传导通畅性产生影响。商业银行对信贷规模的影响力变大,其行为与中央银行实行的货币政策的预期结果发生了偏离。因此,这一阶段我国的利率机制有效性相对较弱。

4.推进阶段(2007至今)。2007年是我国利率上调最为频繁的一年,人民银行先后六次小幅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并达到本次利率上行周期的顶点。2008年,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适时地根据形势变化调整政策的重点和细节,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合理充裕,维护金融体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度,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也支撑了信贷渠道的良好传导。在目前情况下,由于中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不够深入,中国的货币传导机制是货币传导与信贷传导并存的模式,以信贷传导为主的传导方式仍会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式[3]。

四、我国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实证检验

本文采用计量经济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加以研究[4],包括平稳性检验(aDF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来进行实证研究[5],并通过eviews软件实现检验过程。

(一)变量选择

考虑货币政策传导的两种渠道可以简化为以下模式:货币渠道:货币供应m投资i国民产出Y;信贷渠道:(银行准备金)实际利率r贷款L国民产出Y。因此需要研究的变量包括货币供应量、实际利率、投资、商业银行贷款总量和国民总产出[6]。货币供应量可选取指标有m0、m1和m2,由于我国央行实施货币政策是以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作为中介指标的,因此本文选择m2度量货币供应。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在现阶段尚未得到完全市场化,而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较早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因此选择上海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Shiboro/n)r作为市场利率的度量指标[7]。查阅可以获得的数据后,本文选取了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k作为衡量投资的指标。同时,选用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表中的贷款总计loan作为贷款指标。对于产出而言,同大多数研究一样,选取GDp来衡量。以上数据除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和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表中的贷款总计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其余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选取2008年第一季度到2017年第一季度的季度数据。

(二)数据检验与处理

首先,将上述各变量根据以2008年第一季度为基数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计算出实际变量值。然后将货币供应量m2、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r、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k、贷款总计loan和GDp的数据进行逐年分析,可以清晰地得出货币供应量m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k、贷款总计loan和GDp具有非零均值和上升的趋势特征,且k和GDp具有明显的季节波动性。因此,对k和GDp进行CensusX12季节性调整,并将调整后序列记为ks和GDps,再对m2、r、ks、loan和GDps取对数来消除异方差性,分别记为lm2、lr、lks、lloan和lGDps。由于数据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会出现“伪回归”的现象,因此放弃普通的oLS估计,而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来进行研究。由于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都要求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因此需要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假设所有变量同时存在常数项和趋势变量,选用最为常见的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对各变量序列及其一阶方差序列进行检验并确定各序列的单整阶数。得出的检验结果表明,变量lm2、lr、lks、lloan和lGDps的一阶差分都是平稳的,由aDF单位根检验的意义可知,它们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同时,这也符合大部分经济时间序列通常是一阶单整序列这一情况。

(三)Johansen协整检验

协整关系研究有助于分析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到目前为止,协整关系的检验与估计有许多的技术模型,现阶段,两个以上变量通常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也是本文将要采用的方法。先考虑货币渠道,即中央银行通过操作货币供应量,使其作用到中介变量投资支出或消费支出上,进而影响国民收入。因此,对lm2、lks和lGDps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检验结果显示lm2、lks、lGDps之间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两个协整关系,即lm2、lks、lGDps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检验结果证实了货币政策能够通过货币渠道进行传导。再考虑信贷渠道,即中央银行通过操作货币供应量影响利率的变化从而通过银行贷款的变化影响实体经济。因此,对lr、lloan和lGDps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检验结果显示lr、lloan和lGDps之间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1个协整关系,即lr、lks、lGDps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说明货币政策能够通过货币渠道进行传导。

(四)Granger因果检验

由两个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可知信用渠道和货币渠道都可以成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渠道。然而哪一种渠道更为有效,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这里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对相关变量之间因果关系进行两两检验。若假设传导的事件之间相互独立,则由独立性事件的概率公式,可以推得信用渠道在1.02%〔1-(1-0.0099)*(1-0.0003)〕的显著性水平上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原因。而货币渠道在27.49%〔1-(1-0.2743)*(1-0.0008)〕的显著性水平上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原因。相比较之下,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以银行贷款为主的信用渠道更为重要。

(五)实证结论

Jonhansen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可以再次说明,目前,与货币渠道相比信贷渠道仍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由于商业银行在信贷渠道传导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对货币政策传导是否通畅有着重要的影响。

五、策略选择

由于目前信贷渠道和货币渠道都可以成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渠道,且与货币渠道相比信贷渠道仍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存贷利率接近市场利率,信贷渠道作用会逐渐变削弱,货币渠道的重要性不断增加[8]。因此,在保持信贷渠道通畅的前提下,也要为货币渠道传导创造良好的环境。据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传导效率:

1.提高商业银行的定价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由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自主定价成为银行所必需面对的现实工作[9]。尤其是存贷款业务,它们由于受利率影响,如果出现集中兑付则使银行承受极大的错配风险。提高定价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对于贷款定价,各个银行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长处来制定规划,对贷款客户的信用等级、担保方式、风险特征进行分析,在综合计算资金成本、资本成本、运营成本、风险成本及合理预期回报后,来确定合理的利率水平。对于存款定价,银行可根据存款客户的存款期限、计息方法等,计算存款账户中的支出和费用,得出最低的存款利率[10]。通过长期的有效数据和信息积累,银行应该建立一套自己的风险识别系统,以正确地预测和控制其风险暴露。

2.鼓励金融创新、发展中间业务。国际上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总收入的40%~50%,而我国多数银行的中间业务占比据此尚有较大的差距,中间业务和传统存贷款业务相比,同利差的关系比较远。可以降低银行对利差收入的依赖性,优化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收益率。同时,金融创新也对改善脱媒效应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得商业银行在利率传导机制的作用中重新扮演重要角色。在发达国家地区的经营中常见的投行业务、财富管理、资金交易等中间业务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发展十分的有限,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该主动吸收西方成熟的市场经验,主动尝试新的中间业务,来改变盈利来源单一的局面。

3.健全存款保险制度。由于经济规模急剧扩大,金融衍生品市场也迅速发展,银行的风险敞口随之不断增大,引起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几率越来越高,金融产品的定价和新型金融风险的防范已不能通过政府担保来实现[10]。因此,近年来政府加快了从银行隐性担保人角色中抽离,打破金融垄断的步伐。存款保险制度,正是求政府将对银行的隐性担保权转让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才能进一步建立市场担当存款安全的显性担保人机制,使得可能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的支付成本降低。

4.加强银行监管、提高全民风险意识。从国际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后,银行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一方面会用高利率争夺存款,并把资本带向风险和收益较高的领域;另一方面是调整自身业务模式,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进行更多的金融创新[14]。由此而来的一些规避监管的冒险行为会增加银行自身的经营风险,造成各种隐患,这就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应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保证银行经营的稳定。同时,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普通民众的金融知识普及机构,而庞大的民间资金和民众的投资热情,对市场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如果任民众走入投资误区,进行非理性投资,将会对金融市场和民众自身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可以和金融机构合作,构建金融教育系统,使投资者的金融知识能够跟得上市场的变化,从而理性地参与投资和交易。

〔参考文献〕

[1]何凌云,刘传哲.货币政策传导的国内外研究述评[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06):25-27+58.

[2]李明辉,孙莎,刘莉亚.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来自中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J].财贸经济,2014,(10):50-60.

[3]刘东庆.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比较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02):104-107.

[4]王晓枫,吴足红,高顺芝.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实证检验及政策含义[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06):1-5.

[5]罗宏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暴露影响货币政策传导吗———基于中国上市银行数据的实证检验[J/oL].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4,34(12):13-24.(2014-12-02).

[6]孙敬祥.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分析与检验[J].经济师,2008,(08):44-45.

[7]高山,黄杨,王超.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利率传导渠道的VaR模型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1,(07):50-58.

[8]陈玉芳.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建议[J].现代商贸工业,2015,36,(03):133-134.

[9]李冰.我国各时期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状况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03):54-5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