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融资投资方法十篇融资投资方法十篇

融资投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49:06

融资投资方法篇1

关键词:风险管理;投资融资;投资控股

企业的投资融资无论对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很重要,尤其是对中小型企业来说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投资融资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为公司的发展引入新鲜血液,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现在企业的投资融资面临中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下面将探讨现代企业融资的问题,以及投资融资渠道拓展方法,争取企业发展,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一、企业融资风险的种类

1.利率风险

由于市场上货币利率的变动,我们在企业投资融资中不可避免将会遇到利率风险,通常表现在,利率上升时,那么企业融资的成本也会随之上升,尤其是贷款方式的融资,它会给企业造成极大的困扰。在没有对利率进行改革之前,我国主要是以分段方式进行利息计算,即企业贷款期间,如果国家贷款利率提高,那么企业贷款的利息将从利息调高之日,按照新的利息来进行计算,从这个角度上讲国家提高贷款利率将不利于以贷款人身份出现的企业。

2.清偿风险

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将会遇到清偿风险,也叫做财务风险,意思是指企业不能够按照合同上规定的期限归还本金与利息的风险。如果企业不能够按时规划本金和利息将会严重影响企业的信用,企业融资的成本将会提高,长此以往将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再者企业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无法归还本金与利息,作为债权人的企业将会诉诸法律申请债务人的企业破产,通过宣布企业破产来拍卖企业财产的方式来获得赔偿。企业的清偿风险要求我们一定要按照合同的约定,按时归还本金和利息,否则将会影响企业的信用甚至破产。

3.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是由外汇变动而引起的。如果企业通过外汇融资的方式来进行融资,汇率的变动将会增加企业的债务负担。这种风险是国际性的同时也是致命性的,例如:如果要以美元为主要融资对象,在美元贬值的情况下将会造成极大的损失甚至破产。

4.犯罪风险

企业融资过程中的犯罪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融资方式与相关的法律法规产生冲突,符合犯罪条件的,构成犯罪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江苏的实业总公司非法集资达到30多亿元,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所以企业融资的方式和手段一定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否则将会构成经济犯罪。二是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受到不法分子的蒙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几年,我国频繁发生假资金引入案,很多企业受到其危害,不但没有引入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反而因上当受骗造成资金大量流失。

二、投资融资中常见的风险管理问题

1.投资主体的问题

近年来的风险投资越来越备受瞩目,投资资金日渐庞大,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投资主体方面的问题尤为严重,主要表现在:投资总额与投资能力失衡、政府与民间的资金差距悬殊、投资形式单一仅限于信贷或担保等。投资主体方面中最棘手的就是投资资金的来源的问题,其一,没有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没有引导出多余社会闲散资金;其二,投资机构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这些投资机构基本上都存在资金缺口严重、服务与专业业余化、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面对这一些列的投资主体问题,现代的投资融资规模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经济建设的发展,风险投资无法在企业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是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投资运作的问题

运作是投资融资阶段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因此这一阶段特别重要,如果这一环节出现问题,将制约着投资融资渠道的拓展。首先,投资融资管理缺乏规范化。主要表现在投资不规范,例如投资对象的选择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并且在选出对象后仅仅实行股权投资,这种经营管理模式使得投资对象的管理率低下。其次,选择风险投资项目较难,因为具有潜力的风险企业较少,要想从具有潜力的风险企业中选择出好的投资项目更是难上加难。最后风险管理缺乏规范性,企业的管理系统不健全导致投资者只享有分红的权利,而没有管理公司的权利,长此以往将会导致投资家在选择投资项目时难以抉择,只有实现投资融资透明化,才能有效规避风险。

3.投资融资人才的问题

首先,风险企业家没有远见,主要表现在很少有风险企业家带着自己的科研成果主动去找资本和市场。其次,投资融资的风险控制需要的是掌握多方面知识技能的综合型人才,如:技术、营销、管理、金融等。我国风险投资的专家十分稀少,而真正掌握风险投资运作的专家更是微乎其微,相信这股学习的浪潮将会引起我国教育、就业、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改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靠人才,因此要重视人才的作用,发挥人才的作用,促进我们经济发展,早日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三、拓展投资融资的方法

1.企业制定科学的发展计划

作为投资融资主体的企业制定发展计划的科学性和规范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科学的发展计划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投资融资合法性和产品质量优秀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合法进行投资融资事业,提高自身的信用度,促进为投资融资事业的发展。其次,保持自身的信用水平稳定,以最基本的银行借款来说,在无法准时归还的时候,应当主动与银行进行协商洽谈,寻找出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防止信用度降低。最后,发挥政府的监督作用,进一步加强对投资融资企业的信用监督。第一,鼓励信用监督工作的创新,引入监督软件,有效地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评价和征集。第二,深入了解信用评价机制的建立方法,在企业开展信用评价工作,鼓励企业在信用监督方面进行创新,企业投资融资的监管方式与内容的创新尤为重要。第三,信用监督创新工作进一步深化,早日实现企业投资融资信用监督的社会化和制度化。第四,企业投资融资项目的格式规范要统一,并且参与、协调、指导各信用监管项目的创新工作。制定科学与完善的企业发展计划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企业的制定的发展计划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收益。

2.提高投资融资运作水平

为提高企业的投资融资水平,规避和解决其中的风险,可以尝试通过以下渠道提供运作水平和效率:

第一,健全的信用担保体系是成功的关键。健全的信用担保体系是企业投资融资的保障,但信用担保体系的完善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除了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之外,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投资融资要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还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二者缺一不可。健全信用担保机制是企业投资融资的成功的前提,因此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完善我国的信用担保体系,促进经济的发展,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第二,发挥政府的积极导向作用。从经济和金融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仅仅通过市场判断该企业的负债能力的,信用担保机构同样也只通过风险损失率来判断担保的费用,企业的投资融资势必会承担很大的信用风险。面对重重困难,我们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市场经济这只手不受控制时,我们就要发挥政府这只手的作用,因此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面对种种困难,相信通过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一定可以渡过难关,实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建立和完善投资融资的风险防范机制。要做好这一项工作,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风险的控制机制,通过分级承担责任的方法来规范业务的操作,采用信用调查的方式对参与投资融资的企业进行筛选,淘汰信用状况差的企业,设计合理的审批程序,化解工作人员道德风险危机。二是风险的补偿机制,政府预留部分、代偿资金、准备金、以及社会捐赠资金等是投资融资资金的主要来源,做好补偿工作来投资融资事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三是风险转移机制,反担保措施要严格落实,做好业务的监管和实施的工作,做好风险的控制、补偿、转移等工作,提前做好应对方案,在出现风险时,立即启动应对方案,将损失降低到最小,最大限度保护企业。

3.发展风险投资融资的社会服务体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靠人才,人才资源的匮乏制约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发展,注意相关方面知识的培养,努力学习金融、保险、企业管理、经济管理等知识,同时引进国外的人才和先进技术,努力学习外国知识和先进的技术,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由于风险投资是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因此要消除相关人才进入风险投资行业的顾虑,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他们医疗、住房、失业、养老等各方面的社会保障需求,为这些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发展风险投资融资的社会服务体系在满足相关人才的需求后,使他们具有安全感,为今经济建设添砖添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早日实现中国经济强国的梦想。

4.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针对以上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四种风险,通过以下的措施加以防范:利率风险通过多种手段进行管理,降低融资的利率,获得政府的支持,争取金融机构的贷款和政策性拨款,降低贷款利率。在一般情况下,国有的商业银行、政策性的贷款的利率都相对较低。政策性贷款又分为硬性贷款和软性贷款,软性贷款的期限较长、利率低因而受到广大企业的欢迎,因此企业一般都尽可能的争取软性贷款。企业如果可以找到较大的银行来担保发行债券,那么就可以降低贷款的利率。同时,企业可以聘请专业的人才对市场利率进行预测,这样就可以根据利率来确定融资的时间和期限。如果在融资的过程中出现了市场利率下降的情况,可以将融资的时间推迟,市场利率上升则提前融资。固定利率如果出现下降的情况短暂的借款相对有利,反之则长时间借款更有利。

四、小结

企业融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企业经营者不但要做好企业风险的防范工作,而且还要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做好投资融资渠道的拓展工作。风险投资的拓展工作不但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而且还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为企业投资融资的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要及时获取投资融资方面的相关信息,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通过共同合作,实现投资融资利益的最大化,满足投资融资行业的健康发展需求。基于风险管理角度探讨投资融资渠道的拓展方法,不但研究如何规避在投资融资中遇到的风险,而且研究了如何拓展企业投资融资渠道,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早日实现中国经济强国的梦想。

参考文献:

[1]周健.基于风险管理角度探讨投资融资渠道拓展方法[J].经济观察,2011(12):94.

[2]徐芳.从风险管理角度探讨融资渠道的拓展方法[J].经济论坛,2013(04):44-45.

[3]王婧扬.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拓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05):1-55.

融资投资方法篇2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投融资;渠道;方式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5年10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职业教育工作,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会议指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推动下,高等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根据教育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我国有高职院校1047所,占全国所有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的46.82%;在校人数达到595.65万,占全国高校在校人数的44.47%。由此可见,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

高教事业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事业。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在当今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普遍短缺的情况下,由于自身的教育成本较高、社会认可度不足、相关支持性政策不到位等原因,高职教育在教育链中处于弱势地位,经费问题变得日益严峻。根据发展中国家对教育成本的统计.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成本,是普通高等教育成本的2.64倍,但是高职教育得到的关注和支持却远不如普通高等教育。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经费来源仍以财政拨款、学生学费为主,这种经费筹措结构和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教育规模发展的形势和要求。因此,能否有效的解决高职教育经费问题是其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并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前景。目前,国内关于教育经费来源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普通高等教育,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来源问题的研究甚少,在理论上已经落后于高职教育的实践与发展要求。因此,能否建立新型的多渠道投融资体制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和规模。

二、加快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投融资渠道多元化发展

美国的社区学院是实施其高职教育的主要机构,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基本形成了“学校—企业—社会”整合的高职教育体系。社区学院充足的教育经费来源为其健康持续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目前,社区学院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三个方面:学生学费、当地税收、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拨款(见表一)。从表一可以看出,虽然美国社区学院也是以政府拨款为主,但是私人捐赠和其他辅助服务收入也是其一条稳定、重要的经费来源渠道,而且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借鉴美国社区学院以及其他一些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经费筹措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金融体制和教育市场发展的现实,我国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合理的融资体制并积极开辟新型的多元化融资模式。

1.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

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产学研相结合之路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条成功之路。我国的高职院校应该借鉴他们的经验,加强学校与社会、学校与企业间的联系。在2002年的“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周济指出产学研结合是我国高职高专发展的必由之路。产学研结合有利于企业、高职院校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在人才、技术和信息方面的优势,培养适应生产—线发展需要的、能够主动迎接技术挑战的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人才;企业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实践场所、项目以及必要的资金支持。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密切关系,使得它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支撑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同时,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也使得高等职业教育从单纯的职前教育向职后教育延伸,从学历教育扩展到非学历教育,密切了企业与学校的关系,为产学合作奠定了条件。因此,我国的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让企业认识到校企合作对企业在激烈的人才和技术竞争中取得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经验表明,目前产学研结合主要有两种形式:学校自办企业、校企合办企业。

学校自办企业是指学校利用自身的人才、资源等优势独立开办的以营利为目的由学校相关部门直接管理的一种机构组织形式。教育产品是一种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混合产品,理论界对其是否具备产业化的条件以及是否应该产业化也存在着一定的争论。但是,世界上一些著名大学在教育产业化方面曾进行过成功的尝试。如几十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开辟的学校:工业园,使教学活动、科研成果与工业园的发展双向互动,彼此推进,最终形成了世界一流的技术和知识密集型工业开发区“硅谷”。之后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国际著名大学.也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教育产业化”的尝试.开辟了一些既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的研究项目,如新型材料、制造业的技术革新、研究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化学的广泛应用等。就高等职业院校而言,产学研结合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以应用技术开发与转化为重点.发展校办产业,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具有开办企业的独特优势。因此,应该鼓励高职院校在经营模式上走产业化道路,大力发展校办企业。校办企业的发展为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供了平台,同时也为学校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立足本地经济,以服务求生存,以贡献求发展,坚持走“产学研结合”办学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校办养猪场每年供应港澳大陆10万头肉猪,猪粪用来养殖鲜鱼,栽培有机蔬菜花卉。2002底,产业产值过亿元,利润达千万,不仅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经费,而且为当地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校企合办是指由学校和企业之间合作或合资建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一种机构组织形式。校企合办有助于将学校优势与企业资源有效的融通和整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它们各自的作用及其整合效应。一方面.对于学校而言,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及时全面的了解到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从而更好地面向市场进行招生和设置专业,同时还能带来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对于企业而言,校企合作可以使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其挖掘和培养人才的成本以及增强其人才储备提高竞争力。德国的“双元制”办学体制是校企合作的一个成功典型,其高等职业教育中职业学院的教育经费,有培训企业或社会机构分担,三年学习期间生均实践培训费用约10万马克(约合人民币47.325万)。

从国际和国内的一些研究型院校的发展经验来看,学校以技术入股是校企合办的一种普遍形式。但是在我国,高职院校以技术人股合作开办企业的形式发展比较缓慢,因为在我国,一直以来,人们对高职教育有一种误解,认为高职教育就是培养生产一线的操作工,不需要深厚的理论素养。其实,高职教育是培养在生产和服务第一线从事管理和直接运作的高级实用性、技术型人才。目前很多企业急切需求高水平的职业技术人才,也充分说明高职教育的知识、技术含量。据统计2004年我国技术工人7000万,其中初级工占61.5%,中级工占35%,高级以上技工只占3.5%,而企业需求的高级技工在14%以上,供求缺口达700万以上,这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35%的比例相比差距甚远。高职教育兼有高教属性和职教属性,因此,必须在注重实践性的同时加强理论教育,从而增强学生的持续发展能力。目前.高职教育已经由专科、本科教育向研究生教育延伸.将理论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世界科技、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高职教育必须将实践性与研究性相结合,注重科研水平的提高。普通高等院校凭借在科研方面的优势开发出一些领先的技术,进而将其内部化或是卖给企业获得了相当的经济收入。创建于1994年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创新企业”是专门从事学校技术转让的机构。1994年以来,通过技术转让和技术入股参与分红等方式,哥伦比亚大学已创收6亿美元,并为社会创造了10多万人的就业机会,创造了40多亿美元的社会财富。另外,据统计,2004年度我国高校校办产业收入总额969.30亿元,其中科技型企业收入总额806.78亿元,占全国高校校办产业收入总额的82.23%,比2003年度科技型企业收入总额668.07亿元增加了138.7l亿元,增长率为20.76%。由此可见,科技水平和研究能力对学校的教育经费筹措和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鉴于此,高职院校应该高度重视自身科研水平的提高,完善相应的激励制度,为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真正形成以产养学、以产促研、以研促教的高职教育体制。

2.走教育集团化之路,公开发行股票

由于受思想观念陈旧、发展高职教育措施不到位、改革力度不够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速度较慢,严重落后于国际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一直以来,社会上对高职教育存在着种种偏见,将高职教育视为低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虽然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其改革与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体制和意识上的障碍。要想吸引民间资金投资于高职教育,首先必须提高社会和民众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1999年,美国已有77家教育公司上市.资本总额达330亿美元,仅占整个教育市场的0.22%。然而,目前我国这方面的例子还比较少,因此,以教育公司形式筹集资金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走教育集团化之路,进行股票融资是指学校之间进行联合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公司,然后以教育公司的名义在股票市场上公开发行股票为学校募集教育发展资金。诚然,在我国当前的情况下,这一方式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例如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民间对教育股票的反应等。但是,纵观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历程以及我国的教育市场的发展现状.走教育集团化之路,公开发行股票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首先,据统计,2004年,我国高教的民间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47%,低于1.32%的国际平均水平,而至2005年1月,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2.22万亿元,也就是说,民间资金有着巨大的挖掘空间:其次,通过教育集团化成立教育公司并公开发行股票可以扩大高职教育的影响、提高高职院校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再次,股票融资过程中,融资人无需偿还本金,而且股票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交易,这样就增加了教育股票的流动性和再融资能力,从而为高职院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此外,根据相关规定,既然在股票市场上公开发行股票就必须接受股东和广大股民的监督,只有高职院校发展良好,教育公司运转正常,教育股票才会有较好的市场,也才能达到为高职院校融资的目的。因此,教育集团化并公开发行股票不仅可以为高职院校的长期发展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而且有助于加强社会对高职院校的监督,进而促进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

3.加大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投融资力度

教育产品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既具有—定的非排他性又具有一定的消费竞争性,同时具有很大的外部收益性.因此高职教育在进行市场融资的同时,政府有义务投资高职教育以解决市场融资的不稳定性问题。2003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当年GDp的比例为3.28%,始终未达到4%的既定目标。教育投入总体水平不仅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5.1%的水平,还低于转型国家4.8%的平均值。据统计,从1983—2001年19年间,中央财政对整个职业教育的专款投入仅为9.7亿元,且主要用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用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并不多,而仅2002年国家用于高等教育的财政拨款就达到1583.2亿元。因此,政府应该采取各种措施适当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并制定更合理的财政投融资政策以平衡不同性质教育间的资金划拨问题,给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财政投融资就是用邮政储蓄及其他方式吸收国民储蓄或者从国民手中借款(称为活用民间资金),将这些资金提供给国家认为需要的地方,可以说是有计划的资本形成。财政投融资是政府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根据美国纽约大学校长、教育经济学家布鲁斯.约翰斯通(D.BruceJohston)于1986年提出谁受益谁负担的教育成本分担原则,国家、社会、个人、企业等都是受益者,因此他们都应该承担一定的教育费用。目前,我国大学平均学费达到3895元,而高等职业教育由于自身较高的教育成本以及社会地位问题,其平均学杂费高于普通高等院校,一般专业年平均学费达到5000元左右,占人均CDp的60%以上。因此,通过提高学杂费来增加高职院校教育经费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根据我国的现实,政府应该制定各种政策吸引和鼓励民间资本投向高职教育。据统计,2004年,我国高教的公共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63%.低于国际平均水平1.15%。由于思想观念、教育体制等诸多方面的制约,高职教育一直生活在普通高等教育的阴影之中.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政府应逐步完善和制定相关的支持性政策并以国家的名义为高职教育进行财政投融资以弥补其教育经费不足。

财政投融资主要包括股票市场融资、债券市场融资、基金等融资方式。在此,本文着眼于债券市场融资即发行教育债券。债券融资是指学校按照法定程序发行债券并承诺于指定日期还本付息的一种筹资方式。债券融资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和控制,因为一般情况下,债券的持有人只有按期收取本息的权利而无参与管理的权利;其次,从政府债券来考虑,财政投融资教育债券属于国债,其信用度高、对民间闲散资金的吸引力强;此外,债券的利息是从公司税前利润中支付的.具有税后效应,因此,债券筹资方式成本相对较低。1999年国家安排国债资金14.7亿元,为承担扩招任务的普通高校改善办学条件。截至2001年,中央共安排高校扩招国债资金52.9亿元,支持高等学校新建教学、实验和学生生活设施项目共计835项,建筑面积达到1228万平方米,批准项目总投资203亿元。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扩招所带来的经费紧张问题。因此,政府应继续大力推行教育国债,并将资金适当的向高职院校倾斜以起到政策导向和资金支持的作用。

三、结论

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借鉴美国社区学院、德国的双元制以及其他一些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的发展经验,开辟教育经费的多渠道投融资体制。根据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和布鲁斯.约·翰斯通(D.Brace—Johnston)的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国家、社会、企业、个人都应该分担相应的费用。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仍然是以国家财政拨款、学生学费为主,不适应市场经济以及教育市场的发展规律和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与时俱进,结合自身的实际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打破传统融资模式的桎梏,理清产权关系.建立必要的收益回收机制,积极寻求并建立新的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稳定,的投融资渠道和方式。相信通过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教育集团化之路以及加强政府对高职教育的投融资力度等经费筹措模式,建立起中国特色的“学校—企业—社会”整合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困扰高职院校发展的经费短缺问题将迎刃而解,从而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实用性技术和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Cohen,arthurm·,projectingtheputureofCommunityCollege[J].eRiCRie0,1995(12).

[2]戴天柱.中国财政投融资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41,111-112。

[3]井手文雄著.陈秉良译.日本现代财政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230-231.

[4]王根顺,王成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10.

[5]闵维方.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11—118.

[6]岑建君,近距离观察美国教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58.

融资投资方法篇3

关键词:投资者情绪马尔可夫转换金融研究方法创新文化和社会特质性研究

当前提高资产定价理论对国内外股票市场的解释力,具有重要的理论现实意义,然而很少的理论能与实证证据完全一致,最为经典的资产定价理论也不例外,在实践中出现了许多经典资产定价理论无法解决的“异象”。经过近二十年的迅猛发展,行为金融学成为对现实金融市场最具解释力的一种新理论。行为金融学有两个现实的理论基础:有限套利和投资者心态分析(金融心理学)。投资者心态和行为因素的表现形式是投资者情绪(investorsentiment)。投资者情绪一直是行为金融学解释市场异象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

投资者情绪有着不同的定义形式,Shleifer等(1998)认为影响交易者形成投资理念和价值取向的认知过程就是投资者情绪。mehra和Sah(2002)认为投资者情绪反映的是投资者对未来股价波动的主观偏好,尤其是反映在风险偏好上。Brown和Cliff(2004)认为投资者情绪可以定义为投资者对股票的总体乐观或悲观程度。Baker和wurgler(2006)认为投资者情绪可以定义为投资者的投机倾向。黄德龙等(2009)认为投资者情绪包含着投资者的投机性需求和对上市公司前景的乐观程度,前者反映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虚拟经济)的预期,后者反映了投资者对基础市场(实体经济)的预期。深入研究投资者情绪理论,对深化投资者行为的研究,提高资产定价理论对股票市场的解释能力,推动金融研究方法的创新与发展,及加强对中国股市的金融监管,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从资产定价与行为金融相结合的角度进行研究

对投资者情绪的研究已经成为行为金融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采用资产定价与行为金融相结合的角度去研究投资者情绪,应该是现在和未来一段时期内的研究重点,目前研究主要在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异象的实证研究上,缺少采用投资组合模型体系对投资者情绪的研究,这也是行为金融学今后的一个研究方向。通过对投资者情绪理论的研究,来发展资产定价的理论及其范式转换与演进,构建反映投资者行为模式的情绪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并发展相应的行为金融理论。应该是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并且,基于资产定价与行为金融相结合及情绪投资组合的研究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了未来研究投资者情绪的基本研究体系。

(一)理论的研究

范式是由美国哲学家库恩(Kuhn)(1962)提出来的,具体是指它是作为一种科学习惯及一种学术传统和作为一种依靠成功示范的工具、一种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经济学范式包括假设前提、思想逻辑、技术路线,以及相应的实证检验。各种经济学范式的区别就在假设前提的不同,许多理论上的突破都是在对已经有的理论模型假设前提的放松基础上突破的,马科维茨(1952)提出的资产投资组合理论,标志着现代金融学的诞生,其核心思想是提出了均值-方差模型,独创性地采用风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和以方差衡量的风险来研究资产选择问题,为金融资产定价分析提供了技术平台。之后投资组合理论开始向动态投资组合理论的发展方向前进,比较典型的研究有Li和ng(2000),以及基于模糊理论的投资组合模型,代表性的有watada(1997)、tanaka和Guo(1999)、wang和Zhu(2002)、曾建华和汪寿阳(2003)、秦学志和吴冲锋(2003)等。在马科维茨(1952)的基础上,托宾(1958)提出了两基金分离定理。夏普(1964)和林特纳(1965)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andassetpricingmodel,Capm),从而可以利用市场组合为各种风险资产定价。罗斯(1976)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pricingtheory,apt),针对apt理论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模型是否具有可检验性。由于研究视角不同,计算方法各异,不同学者得到的定价因素也相差甚大。以法玛和弗兰茨的三因子模型最为著名,将抽象的apt理论化为具体的带有普遍实践意义的实证模型。在无风险资产存在的前提下,法玛和弗兰茨(1993)建立的三因素模型为:

针对Capm及其理论基础的缺陷,西方学者开始把资产价格的形成过程与经济个体动态的跨时期效用最大化行为结合起来,在动态的环境中研究资产定价问题。默顿(merton)与跨期资本资产定价(intertemporalCapm,iCapm)、卢卡斯的CCapm模型、考克斯的一般均衡CCapm、和罗斯等人通过研究经济个体的跨时期消费-投资选择行为,利用经济个体在动态环境中的最优化行为规则,提出了新的定价思路和模型——基于消费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建立起一个纯粹的一般均衡分析框架。在这个基础上,考克雷(Cochrane,1997)又将所有的资产定价模型都进行了总结,统一到阿罗早就提出的随机贴现因子(SDF)思想上来,实现了资产定价理论的一般均衡大一统(于春海,2006),从而使资产定价的新古典范式得到完美表达。

(二)现代经典资产定价理论的缺陷

经典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研究范式的重要特征在于,充分重视了严谨的数理逻辑分析与推导,但在其中起决定性的还是它赖以出发的假设前提。它的四个理论假设分别是,市场参加者的完全理性、信息的完全性、市场的无摩擦性和风险的可计量性,然而在现实中却无法成立但是经典资本资产定价也是有它的不足,其中之一就是以有效市场的假设作为前提即投资者都是理性的,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人们的理性认知能力毕竟受到心理和生理上思维能力的客观限制,从而使得人的行为理性是有限的,而绝非完全理性。同时,假设投资者对风险厌恶是相同的,这些模型大多忽视了对投资者实际决策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认为投资者都是同质的,由于崇尚数量模型,一系列严格的假设前提使其在投资实践中难以有效运用,而且在实践中出现了许多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所无法解释的异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

传统的资产定价理论表明经济学家能在加总的水平上完全的忽略个人投资者的非理。但是这种争论不被行为金融所采纳,其认为投资战略可能受投资噪声、投资心理学或投资者情绪的影响。一些噪声交易者的模型由此发展起来并论证噪声对股票价格的影响(Delongetal,1990)、(Yan,2010)。例如,Yan(2010)提出了噪声模型,这种模型指出个人偏见经常不能够被加总水平所取消。噪声模型的短处是噪声信息很困难识别,并且不能衡量,经常不能被实证检验。行为金融理论就是在对经典资产市场理论的质疑和挑战中发展起来的,行为金融学更好地解释了诸如“股权溢价之谜”、“封闭式基金之谜”等金融市场的异象。因此,采用行为资产定价与经典资产定价范式的相互融合的研究方式就显得更为迫切和需要。

(三)缺乏基于投资者情绪考虑政策、文化因素的资产定价研究范式

经典资产定价理论发源于微观领域,其研究范式长期以来局限于微观领域,及微观变量向宏观变量的传导研究。一直很少涉及到宏观政策因素。很多金融经济学家看来,政策因素属于政治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领域。而文化因素更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未引起金融学家甚至是经济学家的重视。文化因素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稳固阵地,经济学一直未有较深入的涉及过。对于中国股市来说,一直就有政策市的说法,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受政府各项政策的影响很大,同时,在我国的投资文化当中,向来就有集体主义与盲目从重的心理倾向,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也增强了我国股市的投机倾向。

人的自我控制的形成还与文化教育、政策影响、人的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对宏观政策的制定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考虑基于投资者情绪的政策、文化因素的资产定价研究范式,就显得十分重要。中国股市正处于“新兴+转轨”的阶段,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由于各种外在约束条件在不断变化中,投资者的情绪很容易受到波动,新旧文化的碰撞、信仰的缺失都会使得公众自我控制问题变得更为重要。因此,研究基于投资者情绪的政策、文化因素的资产定价范式,对于发展我国的股票市场在理论和实践上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

身份价值认同一直是社会科学研究的范畴。但是,随着经济学研究的深入,经济学者们逐渐发现,在经济学研究中考虑身份、价值与认同是解决一些重要的问题的必要途径。为什么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价值和行为方式(文化)?换言之,为什么不同的社会类型(社会范畴)的人行为方式有系统性的区别?这些问题都是传统的经济学所不能解释的,而又常常被归结为“文化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或者为“非理性的行为”。投资者情绪与其身份价值认同往往密切相关。如果一个社会投资者的身份认同过于多样化,资产的价格波动也就不可避免地更频繁,规律性更差。因此考虑微观包括投资者情绪与宏观相结合包含政策、文化的资产定价理论范式是十分必要的。

基于从行为资产定价与经典资产定价相结合的创新研究展望

(一)行为资产定价模型的推导

谢弗林和斯塔特曼(1994)提出了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传统Capm模型的范式没有包括噪声交易者的行动,在Bapm模型中引进了噪声交易者和信息交易者相互作用的市场资产定价理论。传统Capm认为噪声交易者的非理对市场的影响可以忽略,即认何一种资产的必要报酬率可以表示为无风险报酬加上补偿其风险的附加报酬(风险溢价)。具体的为:eri=rf+βiC(ermC-rf)。其中:eri是资产i的期望收益率;rf是无风险收益率;ermC是市场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βiC是资产i的收益率变化对市场组合收益率变化的敏感度指数。Bapm仍然在均值-方差理论框架下,但引入前面分析的噪声交易者行为,通过一个市场行为组合,对风险进行分析,具体如式:eri=rf+βiB(ermB-rf)。其中:ermB是市场行为组合的期望收益率;βiB是资产i的收益率变化对市场行为组合收益率变化的敏感度指数。Bapm与Capm主要区别是βiB、ermB、βiC、ermC,这正代表了两者对市场的不同理解。Bapm不仅考虑了信息交易者,又考虑了噪声交易者。因此它就不仅反映了市场理的基本风险,也反映了非理的噪声交易者风险。Bapm模型产生了行为β,如果模型考虑了噪声交易者,那么Bapm的估价就不再是噪声的,只反映了一个较低的风险,可以认为标准β将高于行为β。所以,可以定义ntR为标准β与行为β之间的差异。

(二)基于投资者情绪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建立

当前,投资者情绪的系统性作用已经被理论和实证研究所证实。一些实证研究已经证实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有系统性的影响(Baker和wurgler,2006、2007;Bakereral.,2012;Brown和Cliff,2004;Kumar和Lee(2006);Kurov(2010);Leeetal(1991);Liao(2011);Schmeling(2009)Verma和Soydemir(2009);Yu和Yuan(2011)。另一方面,一些情绪资产定价模型已经发展起来证实投资者情绪在系统性资产定价模型中的作用,如Yang和Yan(2011),和Yang(2012)。但是,相关的情绪资产定价模型仅仅聚焦在同质情绪并没有考虑异质情绪以及股票市场不同类型投资者(如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相互作用。

与以往研究不同,我们研究情绪资产定价模型基于消费基础框架(Campbell和Viceira,1999)。基于消费基础的资产定价模型有两个显著特点:一般性和统一性。所谓一般性是指该理论将消费选择理论拓展到了不确定性领域,可以将传统的消费选择理论视为该理论的特例。所谓统一性是指该理论对Capm、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等资产定价理论进行了整合,建立了资产定价的一般性分析框架,因此,在研究投资者情绪资产定价模型时,基于消费基础的框架进行研究。这个模型的一大优势是它准许把模型工具发展到异质情绪的考虑当中。并且消费基础的资产定价模型是一种普遍的分析框架,包括Capm、apt和mpt。

我们的模型特征区别于以往的许多情绪资产定价模型。首先,需求函数展示受投资者情绪影响的风险资产的需求函数。第二,假定情绪函数是指数型情绪函数,一种分析情绪均衡价格的分析框架考虑了进来。它可以分解成理性的部分和情绪的部分(情绪驱动的),情绪部分对资产定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投资者情绪将会导致价格偏离内在价值,并且将产生高的波动率和价格泡沫。第三,我们考虑了理性投资者和情绪投资者的内部互动。

基于消费基础框架的模型,我们提出了基于异质情绪的动态资产定价模型。动态情绪资产定价模型证实异质情绪对股票均衡价格有重要的影响。首先,为了检测Friedman(1953)的论证,理性投资者能取消非理性的投资者,我们考虑一个理性投资者和一个情绪投资者的经济模型。这个模型证实情绪投资者的财富份额超过理性投资者,当投资者情绪接近于股票业绩。这个结果与传统的论证不一致。第二,在有一个乐观投资者和一个悲观投资者的经济模型当中,乐观情绪对股票价格的影响部分的由悲观情绪所补偿。异质情绪的净影响取决于投资者财富的比例和情绪水平。一搬来说,不等于0。投资者情绪仍旧对均衡有影响。最终,在许多投资者的经济模型当中,均衡的股票价格是股票价格的财富加权平均,并且异质情绪减少了财富分布的波动,增长了股票收益的波动性,减少了股票收益的均值回归。这个模型提供了对均值回归金融异象的部分解释。

假定投资者i有对数的偏好,这意味着效用函数U(.)是ln(.)。投资者i的最优化消费者问题是,0

情绪收益rts可以由下式给出:

1.基于看涨、看跌情绪的数学模型。考虑一种两期一阶段模型在t=0,1。在经济当中有两种可交易的资产:一只无风险的债券和一种股票,交易发生在0阶段,并且股票支付红利在1阶段,考虑到无风险的债券假定在完美的弹性供给,并且利率rf设定为外生的,这种股票是正态的一种形式,在t=1阶段要求正的红利v。红利假定是对数形式的正态分布。lnv:。股票收益是r=ln(v/p0)在t=1阶段,在这里p0是在t=0时的股票价格。股票价格p0是由股票供给和需求价格均衡时所决定的。

在市场当中,投资者认知到基于异质情绪的股票红利,一般来说,每一个投资者情绪是不同的,例如,一些投资者高估了股票红利,而另外一些投资者低估了股票红利。所以,我们定义了两种型号的情绪投资者:看涨的情绪投资者和看跌的情绪投资者。看涨的情绪投资者将高估股票红利,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看跌的情绪投资者将低估股票红利。假定有一种代表性的情绪投资者,有一种看涨(或看跌)关于v情绪Si。投资者情绪Si是一种内部独立于S,是一种随机变量,并且是标准正态分布。均值是S并且方差是σs2。如果Si=0投资者是理性的。如果Si>0,投资者是看涨期权,如果Si

情绪的均值S是一种衡量情绪交易者熊市的平均数,例如,S>0与投资者情绪的看涨期权在牛市的加总水平相一致。并且S

假定情绪红利Vs满足lnVs=lnv+f(Si),在这里情绪函数f(Si)是单调增长的情绪指数Si的函数,并且满足性质如下:如果Si>0,例如,Vs>V;f(Si)>0;如果Si

考虑带有投资者情绪的需求函数。在时间t=0,投资者基于投资者情绪做组合决定,所以,股票的需求函数θ将受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假定投资者有同样的对数偏好,这意味着需求函数是ln()。这个最优情绪投资者在时间t=0假定是:。0

θ=(e(rs)-rf+0.5σ2)/σ2=(e(r)-rf+0.5σ2)/σ2+f(Si)/σ2;σ2=θr+θs在这里θr=(e(r)-rf+0.5σ2)/σ2。θs=f(Si)/σ2

基于同质情绪的投资者,来论证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均衡价格的影响,用许多可识别的消费者的代表来解释。市场清晰的条件隐含着股票的均衡价格在t=0时为p*1跟随着公式θ×w=p*1。结合方程以及市场出清条件,p*1可以考虑为:

w×f(Si)+w[v-rf]=wlnp*1+(p*1-0.5w)σ2

当投资者在t=0仅仅持有一只股票并且没有债券。令w=p*1,那么p*1可以被定义为p*1=e(v-rf)-0.5σ2×ef(Si)=pref(Si)=pr+pr(ef(Si)-1),pr=e(v-rf)-0.5σ2,让FR=pr,并且FS=pr(

ef(Si)-1),所以,p*1=FR+FS,这个方程式证实均衡价格能被分解成两种术语,理性术语FR以及情绪术语FS。理性术语部分是由理性内在价值和理性术语FS所决定的,这可以定义为情绪驱动力,是投资者情绪对资产价格的贡献度。

很容易获取下一个,条件Si=0是相当严格的,(Baker和wurgler,2006;Statman,2008)表明一般在金融实验和实证金融研究中不被保持。下一步,考虑市场稳定性和效率的度量e:得出。例如,当市场的效率是弱式的,(e

为了论证看涨情绪投资者和看跌情绪投资者的内部互动关系,可以考虑一个经济模型仅仅有一个看跌情绪投资者,他的情绪指数是Si1,以及一个看涨情绪投资者,他的情绪指数是Si2。看跌情绪投资者的财富假定是w1,财富的比例是w,看涨情绪投资者的财富假定是w2,财富的比例是1-w,市场出清条件隐含均衡价格p*3将满足θ1w1+θ2w2=p*3,这里θ1和θ2分别代表看跌情绪投资者和看涨情绪投资者的需求函数。

结合方程和市场出清条件,均衡价格满足:

v-lnp*3+wf(Si1)+(1-w)f(Si2)=rf+(p*3/w-0.5)σ2

2.基于乐观、悲观、异质情绪投资者的数学模型。让我们考虑有两种型号异质投资者的经济模型:乐观投资者(o)和悲观投资者(p)。在t=0,1时,均衡的股票价格由下式给出:pt=wt0pt0+wtpptp

,,λ0和λp分别满足:

基于相似的论证,乐观(或悲观)投资者的财富份额倾向于增长,当他事后的投资是正确的,如果他事后的投资是错误的,投资者的财富份额倾向于减少。比如,在牛市,在t=1,悲观投资者的财富份额与乐观投资者的财富份额相比,是少的。这时,乐观情绪的影响比悲观情绪的影响大。均衡价格是高的,并且偏离内在价值。而熊市的情况是恰好相反的。

与此相对照的是,方程证明了乐观情绪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能部分的由悲观情绪所补偿。异质情绪(nFS)的净影响由投资者财富部分和情绪水平共同决定。nFS=wt0FSt0+wtpFStp,nFS=0是在非常严格的条件,投资基金和异质情绪的横截面收益分布。这时,异质情绪仍然对均衡价格起着决定性影响。

为了论证许多情绪投资者的内部互动。考虑n种型号异质投资者的经济模型。基于相似的论证,乐观(或悲观)投资者的财富份额倾向于增长,当他事后的投资是正确的,如果他事后的投资是错误的,投资者的财富份额倾向于减少。并且,财富波动导致股票收益的可预测性。例如,在第一阶段的低的股票收益之后,在t=1的时候悲观的投资者有大的财富份额。这时,在t=1的时候,平均情绪的财富加权平均份额便得更加悲观,进一步的推动股票价格下跌,导致未来高的收益。所以财富波动减少了股票收益的均值回归。意味着第一阶段的收益和第二阶段收益的负关联性。第二阶段的收益是:,第一阶段的收益是:,而在那种情况下cor(r1,e(r2))

(三)加强基于投资者情绪考虑政策、文化因素的资产定价研究范式的研究

建立一个基于多学科交叉的基于投资者情绪的研究框架,建立金融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及文化学等多学科综合融为一体,及互为基础、相互研究渗透的范式研究方法及考虑政策、文化因素的资产定价研究范式,以生理学机制为基础,认知心理学实验、动态情境模拟和问卷调查、关键行为事件等多层次角度,考察我国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心理机制,为我国行为金融学理论基础的探索提供坚实的依据。加强金融资源意识和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更好地促进金融研究方法的创新与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从投资者情绪理论的角度,说明了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的范式转换与演进,指出了经典资产定价研究范式的不足,即以有效市场为假设,投资者是理性的,然而在现实当中,市场是非有效的,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甚至在有些情况下是非理性的,投资者情绪理论作为行为金融学研究的重点,基于经典资产定价理论范式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结合市场微观结构的理论发展,将信息不完全性与市场无摩擦性假设打破了。可以考虑几个主要国家的股票市场,将投资者综合指数进行测度,加入到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当中去,来实证证明投资者情绪因子是股票特征因子还是国家间特别的因子。继续深入研究投资者情绪与市场综合指数的互动关系,开展情绪综合指数的应用研究。情绪综合指数可以用来构建投资组合策略和进行金融风险管理,因此,在这两个方向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应该值得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关于情绪综合指数系列的拓展与完善。在侧重角度以及数据频率方面,情绪综合指数还有拓展余地。此外,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迅速成长中的市场,随着金融衍生品的推出,一些新的更加有效的情绪变量很可能会出现。因此,情绪综合指数需要不断完善,与时俱进。

本文从行为资产定价与经典资产定价范式相融合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在基于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的不足中,提出了情绪资产定价模型,以及理性投资者和情绪投资者的情绪模型和看涨情绪投资者和看跌情绪投资者的情绪模型。指出了基于投资者情绪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研究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加强投资者情绪理论与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相结合、与非线性资产定价研究相结合、考虑政策、文化的资产定价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的创新与展望,当前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及对股票市场资产定价最重要的就是采用“行为金融+资产定价”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研究。总之,发展和完善投资者情绪理论创新性研究,加大对投资者情绪的应用性研究,针对投资者情绪变化所造成的股票市场非理性波动,制定相应的投资者教育计划,对于完善证券市场投资者保护政策,对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Baker,m,wurgler,J,2006.investorsentimentandthecross-sectionofstockreturns,JournalofFinance61(4)

2.Baker,m,wurgler,J,2007.investorsentimentinthecaptialmarket.Journalofeconomicperspective21(2)

3.Statman,m.,Fisher,K.L.,anginer,D.,2008.affectinabehavioralassetpricingmodel.FinancialanalystsJournal64(2)

4.RobertF.Stambaugh,JianfengYu,YuYuan,2012.theshortofit:investorsentimentandanomalies.,288-302

5.Verma,R.,Soydemir,G.,2009.theimpactofindividualandinstitutionalinvestorsentimentonthemarketpriceofrisk.theQuarterlyReviewofeconomicsandFinance49(3)

6.Yan,H.,2010.isnoisetradingcancelledoutbyaggregation.managementScience57(7)

7.Yu,J.,Yuan,Y.,2011.investorsentimentandthemeanvariancerelation.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00(2)

融资投资方法篇4

关键词:金融投资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应用

1金融投资管理对企业管理的积极作用

在我国企业经营模式不断改革和创新的形势下,要想使企业经营管理更具有战略性、持续性和创新性,必须更加高度重视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而能够为企业经营管理创造有利条件,要求企业对此给予重视,深刻认识到金融投资管理的积极作用。一方面,企业只有加强金融投资管理工作,才能使企业经营管理更具有战略性,特别是对于金融企业来说,由于金融投资业务相对较多,通过加强金融投资管理工作,才能更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特别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比如通过实施金融工程,能够更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金融投资风险,进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升。因而企业应当把金融投资管理工作上升到更高层面,并运用系统思维和创新理念,大力推动金融投资管理改革和创新,努力为企业经营管理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企业只有加强金融投资管理工作,才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金融投资管理体系,进而使企业经营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对金融企业来说,金融投资业务是其最主要的业务之一,推动投资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可以极大地促进投资业务的科学发展。比如一些金融企业通过健全和完善金融投资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制度的约束性,进而使金融投资业务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不仅实现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也使金融投资业务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2企业经营管理视域下金融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金融投资管理缺乏思路创新

思路决定出路。对于企业金融投资管理来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更加高度重视思路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取得更好的成效。从当前一些金融企业来看,尽管十分重视投资业务的发展,而且也积极探索有效投资业务模式,但在开展投资管理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单一化的问题,制约了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甚至会对企业管理造成十分不良的影响。比如一些企业在制定金融投资管理政策的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和多元化,导致金融投资管理不够到位,甚至出现了很多投资风险,给企业经营造成了重大损失。还有一些企业在开展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不注重规范化建设,特别是在管理思路方面相对比较薄弱,金融投资管理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无法发挥有效功能。深入分析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缺乏思路创新的原因,最根本的就是一些企业没有深刻认识到金融投资管理的重大价值,金融投资管理还比较单一和狭隘。

2.2金融投资管理缺乏有效融合

金融投资是金融企业的主要业务之一,在开展金融投资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将其与其他业务进行有效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金融投资管理效能更高。尽管几乎所有的金融企业都比较重视投资业务,也强调投资风险管理工作,但在投资管理方面还存在缺乏有效融合的问题。一些金融企业在开展金融投资管理的过程中,没有与企业经营管理项目进行有效的融合,就金融投资管理开展金融投资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导致金融投资管理无法为企业经营管理创造价值。比如尽管某金融企业金融投资业务相对较多,而且也高度重视金融投资管理工作,但只是将管理工作交给投资部门、财务部门或者其他几乎不直接参与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的业务部门,导致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使金融投资出现了重大决策失误,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再比如还有一些企业不重视金融投资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有效融合,没有从企业财务状况入手开展投资业务,导致出现了流动性不足等问题。

2.3金融投资管理缺乏系统方法

要想使金融投资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具有很强的支撑性功能,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创新金融投资管理方法,但目前很多金融企业由于对金融投资管理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的研究而出现诸多方法不科学的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改革创新精神,同时也缺乏对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导致金融投资管理方法相对比较落后。比如一些企业还没有将“金融工程”作为金融投资管理的重要方法,在应用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现代技术方面相对比较薄弱。还有一些企业在开展金融投资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将金融工具和金融理论广泛应用于工作当中,比如在开展金融投资业务的过程中,在防范和控制风险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出现了一系列决策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利率风险等诸多风险,极易导致金融投资业务失败。还有一些企业缺乏金融投资管理体系建设,普遍没有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金融投资管理的整体合力不强,同时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等。

3企业经营管理视域下金融投资管理的应用策略

3.1创新金融投资管理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要想使金融投资管理取得良好成效,必须不断改革和创新金融投资管理思路,至关重要的就是将金融投资管理纳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体系当中,同时还要注重金融投资管理的系统性、全面性以及效能性建设,努力使金融投资管理服从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这是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应当从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高度入手,对金融投资管理工作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安排,制定更具有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的金融投资管理政策。要着眼于防范和控制金融投资风险,强化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金融投资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使金融投资风险管理更具有规范化特点。企业一定要深刻认识到金融投资管理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和重大价值,设计出一套符合企业实际的金融投资管理思路,同时还要制定金融投资战略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到企业整体经营战略当中,明确目标和任务,强化保障措施,使金融投资管理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3.2强化金融投资管理融合

对于金融投资管理来说,要想发挥多元化功能,必须更加重视金融投资管理的融合性建设,就是将金融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业务进行有效的融合。这就需要企业在开展金融投资管理的过程中,使金融投资管理能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同时也能够使企业经营管理反作用于金融投资管理。比如在开展金融投资管理的过程中,要改变其开展金融投资管理的狭隘观念,从企业金融投资业务入手,强化金融投资管理体系建设,如可以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吸纳投资部门、财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共同研究和落实金融投资管理工作,既有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推动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建设。再比如企业还应当将金融投资管理与风险管理进行有效的融合,特别是由于金融投资业务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可以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以及资金管理等与之进行深度融合,既有利于提升金融投资管理水平,而且也能使金融投资管理与相关业务进行有效结合,推动“价值链”金融投资管理体系建设,进而提升金融投资管理的整体效能。

3.3优化金融投资管理方法

科学的金融投资管理方法,可以使金融投资管理更具有成效,同时也能为企业经营管理创造有利条件。这就需要企业切实加大对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工作,从企业金融投资业务以及经营管理的整体情况出发,大力加强金融投资管理方法创新,努力形成一套科学的金融投资管理方法和有效的金融投资管理模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应当对金融投资业务进行分析和论证,找出金融投资业务的优势和劣势,比如可以利用Swot分析法对金融投资业务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研究切实可行的管理策略。再比如企业还要将金融理论和金融工具广泛应用于金融投资管理工作当中,特别是要着眼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趋势,进一步强化金融工程对金融投资管理的支撑作用,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金融投资业务进行数据分析,找出薄弱环节,强化管理创新。要更加高度重视金融投资管理协的调性和协同性建设,除了要强化企业各个部门和各个机构之间的积极作用之外,还要建立相应的部门协调机制,努力形成合力。

4结语

综上所述,金融投资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企业经营管理也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只有大力加强金融投资管理工作,才能为企业经营管理创造有利条件,进而促进企业的科学和健康发展。从当前我国一些金融企业来说,尽管金融投资业务相对较多,但在金融投资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最根本的就是没有深刻认识到金融投资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积极作用,导致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制约了金融投资管理的深入开展。这就要求企业在开展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要将金融投资管理上升到更高层面,并运用更多元化的举措和创新性的策略,既要在思路创新方面取得突破,也要积极探索金融投资管理的融合发展之路。同时还要应用多元化的方法,推动金融投资管理业务步入更加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为整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融资投资方法篇5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投资者;风险规避;p2p;众筹

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形势大好,有效的带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新型的互联网金融业对固有的金融业产生极大的影响。现在不仅是互联网产业投入了互联网的金融业,就连传统金融企业也渗入了互联网金融业,包括p2p平台、网上众筹平台等各种互联网金融企业不断涌现,因此形成了目前互联网与金融业共同发展,一片繁荣的景象。

网上众筹平台和p2p平台是由传统的线下众筹平台发展而来的,线上平台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因其不同与以往的平台,可以快速的以多种形式融资,这些平台是互联网金融的衍生渠道,这些平台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融资风险。

1基本概念

(1)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金融业务,并可以通过互联网办理金融业务的一种全新的金融渠道。

(2)众筹。众筹通俗讲就是一种大众集资的行为。一般由发起人、跟投人、平台组成。其特点是投资起点低且投资多样化,一般由发起人提出有特色的创意的投资项目,通过平台,获得大家的认可并投资。

(3)p2p。p是peer的简写,p2p就是通过网络平台一方向另一方提供小额贷款的方式。网络平台一般是有借贷资格的网络信贷公司或网站,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借货投资渠道。

(4)互联网金融中的投资者。目前互联网金融业的投资者大部分是低收入且有投资意识的或资金需求量小的或有小金额闲钱的群体,当然这个群体是社会的多数群体。因此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潜力很大。但是,因为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目前还处于成长期,有关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善,所以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也是不可避免的。

(5)互联网金融投资者存在的主要的投资风险。目前,在投资互联网金融产品项目时潜在的风险基本有两种。第一种是项目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资金拖欠或违法占有资金;第二种是互联网金融平台规定了提现额度,因此就算投资者发现风险也不能快速提出资金。

2风险解读

互联网金融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其金融业的风险比传统金融业的更多更不可预估。互联网金融风险大体可分为技术风险及业务风险两种。

2.1网络金融技术风险

(1)安全风险。互联网金融是通过网络渠道开展业务的,其将专业的业务程序挂在网络平台上,一切业务操作都在网络平台上完成。因此,当其网络数据库系统发生故障或遭到网络病毒及黑客入侵时,会带来较大的资金风险。这种安全风险是网络金融特有的风险。

(2)技术选择风险。开发互联网金融业务首先要用到各种计算机方面的技术,而每种开发技术都存在优缺点,因此不管选用哪种技术都有潜在的风险。

(3)操作风险。互联网金融虽然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行业,但是因为互联网的网民很多,所以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还是有很多网民不太懂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办理流程,由此而引起操作上风险。另外,部分平台的工作人员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引起操作错误等情况,由此也会引起操作风险。

2.2业务风险

传统金融潜在的业务风险,在互联网金融中一样存在,如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等,并且这些风险在互联网金融中会比传统金融中要大。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互联网金融交易双方不能按合同约定正常执行。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还处于发展初期,其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操作流程还在完善中。另外互联网金融的业务及服务企业都有不真实的一面,虽然为了监督交易双方引入了第三方机构,这同样也带来了风险性。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完整的金融信用评估体系,这增加了互联网金融的潜在风险。

(2)支付和结算风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随时随地办理互联网金融业务成为现实,这样开放性的交互操作隐藏着风险。

(3)法律风险。现在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管理法律还不健全,其还在延用传统的金融法律法规。因此现有的法律还不能够很好的监管这种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潜在的法律风险有以下几点:一是法律滞后风险;二是我国的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跟不上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及其多变的交易方式。因此我国的互联网金融隐藏了较多的空白地带;三是网络洗钱风险。互联网金融的虚拟特点,再加上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使得互联网金融被一些地下钱庄或不法分子用作洗钱的通道。

3投资者在互联网金融中如何有效规避风险且盈利

3.1平台如何有效选择

(1)信用评估管理机制较完善的平台。我国当前的互联网金融还处于发展初期,互联网金融的整体信用评估体系还不完善,而且我国现有的金融信用管理体系也存在一些漏洞,这些都为不法人员的行骗行业提供了帮助。因此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信用评估管理体系是互联网金融当前的重要事情。目前,投资者通过平台投资时要注意挑选那些信用管理较好的投资平台,以降低自己的投资风险。例如可以挑选那些有与专业征信机构合作的且信贷评估管理体系较好的,投资规模较大的平台。

(2)风险评估机制较健全的平台。投资者通过平台投资时另一重要的参考依据是平台的风险评估。因此互联网金融平台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是选择投资的一个基本参考依据。

(3)具备法律资格。投资者要挑选那些具有合法的营业资质的平台,另外还要注意其平台实力,如平台的注册资本、管理成员的背景以及股东出资的奖品等,通过这些大致可以看出一个平台是否具有融资实力,降低投资风险。

(4)声誉好、规模大。声誉是需要长期积累的,是大众对其服务能力、信用、运营情况等各方面的综合客观的评价。平台的口碑是平台的宣传招牌,是投资者挑选的重要依据,因此优良的声誉能为平台招来潜在客户。平台的交易数量能够说明平台的业绩,体现平台的运营能力。交易规模大的平台其管理运营能力一般较好,而且其对集资者的信用审核要求要高,所以这样的平台相对来说投资风险性偏低。所以,如果平台的交易量较大,则预示其信任程度较高。

(5)投资者保护机制健全的平台。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投资主体多是收入偏低的人员,承受风险的能力也偏低。因此投资平台要有完善的投资保障制度以保障投资双方的合法利益。所以投资方在挑择平台还要参考的依据是平台的保障制度是否完善。

(6)有效的监管。互联网金融不同于传统金融,其监督管理较难落到实处。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就会钻监管不力的空子,做一些违法的事。因此投资者投资时还要考虑分析平台的监管是否有效。

3.2选择投资项目方面

(1)信用良好。金融业对客户都进行了信用等级的评定与划分,并按等级开通相应的业务服务。互联网金融中对融资方的信用等级的划分会更有可信度,所以投资者在挑择投资项目时要做优先参考项目的信用等级,查看融资方信用评价记录,及其其它融资的项目的经营状况,从这个方面来考察项目的风险性。所以投资时要挑择信用较好且融资项目运营情况较好的项目,不要轻信高回报等那些不切实际的承诺。

(2)法律资格。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信贷企业大多数还没有合法的互联网支付资格,其是否属于合法经营还需要进一步查证。因此投资者在挑选项目时一定要查看项目是否是合法项目,避免上当受骗或是被那些非法集资或洗钱的项目利用。

(3)辨别虚假信息。互联网的虚拟特点通常被一些不法分子用来散布虚假信息行骗。所以投资者在投资前要有一定的法律知识,辨别项目的真实性。

3.3自身要求方面

(1)保证良好的信用。当前有些运营情况较好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有健全的投资者的信用管理体系,那些投资回报较高或较稳健的投资项目也会提高投资者的信用等级。所以投资者也要注意提高自己的信用,平时要做到不违规操作,保持信用记录良好等。另外个人的不良信用一般会持续几年,因此在这个越来越重视信用评价的社会中,更要关注自己的信用问题。

(2)提高投资分散度,降低风险。要降低风险,最保险的做法是不能将资金全投资或只投资一个项目,要知道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安全系数是最低的。因此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时还要注意投资金额的分配问题,如果投资总额不减少,则需要多选择几个优良的投资项目,分开投资,以此降低投资风险。另外降低投资预期也是控制风险的一种方法。

(3)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投资者在做投资前,要选学习一些有关的法律知识、安全知识,以及对金融知识,投资理财有一定的了解,明白互联网金融存在的各种风险等。在投资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合理运用各种方法辨别风险,在投资交易时要做到理性投资,切记被那些虚假的信息所迷惑,另外投资交易时一定要确保自己个人信息安全,严防信息被盗。

(4)掌握维权方法。互联网金融投资比一般投资的风险性更大一些,因此投资者必须要学会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也就投资者要密切注意平台及投资项目的情况,并且保留自己的投资证据等,一量发生平台关闭等情况,投资者要及时采取有效手段如谈判、诉讼、报案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来降低自己的损失。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业的时代已经来临,它不同于传统金融业的操作模式,但已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可。同样也不能忽视的是互联网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人们难以预料的风险,投资者要谨慎操作,做到风险最低化。

参考文献

[1]吴凤平,朱玮,程铁军.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风险投资双边匹配选择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04:25-30.

[2]张程.互联网金融投资的风险与防范――以余额宝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5,12:40.

融资投资方法篇6

关键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

一、前言

所谓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指的是为了满足地方政府进行公益性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和营运的需要,由各级地方政府和政府相关部门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等,通过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或者财政拨款的方式出资所授权成立的,以投融资为主要经营目的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它包括不同类型的城市建设投资、开发、资产经营公司等。平台公司主要依靠出让土地获得的收入、自身的经营收入以及政府的财政补贴作为还款来源。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产物,它的产生发展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首先,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产品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需要政府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城市化进程来缓解供需矛盾,庞大的资金需求促使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诞生;其次,我国财税制度的改革使得财权逐步上升而事权层层下放,由于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为获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而进行投融资的体系创新,投融资平台得以迅速发展;最后,在政府官员GDp考核制度和金融危机大背景推动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不仅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拉动内需刺激经济的效果,更加助长了地方政府通过搭建投融资平台获取建设资金的计划。

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经历及作用

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摸索阶段、起步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和规范清理阶段:

首先,投融资平台摸索阶段(1987~1997年)。1987年12月,为充分利用外国资本,为基础设施建设筹备资金,上海久事公司的成立,是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雏形。随着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的展开,地方政府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职能得到明确,为取得建设资金的投融资平台得以摸索试推行,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成为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管部门。同时,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成立也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设立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

其次,投融资平台起步阶段(1997~2004年)。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为减少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不良影响,我国政府采取项目资金配套制来扩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入,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推动经济稳定增长。此时的城市建设领导小组转变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结构逐渐发生变化,集中整合了原先较为分散的各部门设施、土地资源和国企经营权,使项目管理效率得到提高。

再次,投融资平台高速发展阶段(2004~2009年)。2004年国务院对完善政府投资体制措施的发文,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政策和制度的保障。再加上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央政府推出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地方财政需要承担其中的2.82万亿,为填补资金缺口,中央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给予支持和鼓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得以高速发展。

最后,融资平台规范清理阶段(2010年至今)。2009年年末,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负债率明显偏高,甚至个别投融资平台的债务率达到400%,强烈的风险隐患促使出台新的政策法规清理和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膨胀趋势和规范问题日益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焦点。

地方投融资平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首先,地方投融资平台使中国经济经受住了宏观经济的外生冲击,包括南方冰雪冰冻灾害、5.12汶川大地震、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保障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其次,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在代际间的失衡问题,推动了城镇化建设,优化投资环境,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再次,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交通市政建设、科教文卫和农田水利等民生项目上大力投入,起到良好效果,推进公共服务均等一体化进程;最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创新了投融资体制,规避法律约束的同时筹集到了建设资金,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适应性和制度先进性,加快了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展进程。

三、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现状与问题分析

自2011年以来,各地按照国务院部署和相关部门要求,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理规范,通过剥离债务、资产重组、充实注册资本金、注入收益良好的优质资产等方式,使一些融资平台公司的资产质量、收入水平和盈利能力有所提高。据审计署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本级的223家融资平台公司的注册资本总额比2010年增长10.95%,资产负债率比2010年下降4.16个百分点,收入总额和利润总额分别比2010年增长53.04%和13.74%。截至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38475.81亿元(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8437.10亿元、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9079.02亿元、其他相关债务10959.69亿元),比2010年增加4409.81亿元(其中12个地方政府本级减少1417.42亿元,24个地方政府本级增加5827.23亿元),增长12.94%。从债务形成年度看,2010年及以前年度举借20748.79亿元,占53.93%;2011年举借6307.40亿元,占16.39%;2012年举借11419.62亿元,占29.68%。

综合分析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现状,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虽然在促进地方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上做出巨大贡献,但由于扩展速度过于激进,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警惕的问题:

(1)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总量剧增,风险隐患不断扩大。随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数量和贷款总量的急剧增长,其负债总额不断攀升,据审计署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底,所统计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38475.81亿元,比2010年增加4409.81亿元,增长12.94%。因此,面对即将到来的偿债高峰,风险隐患不断凸显:首先,政府信用风险,由于投融资平台是以政府信用为基础进行融资贷款,地方政府成为债务主体,需要承担庞大的还债责任,一旦政府负担债务不能及时偿还,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就不能正常运转,政府信用风险激增;其次,资金信贷风险,由于投融资平台财务的不透明和信息的不对称,银行面对投融资平台重复抵押和虚拟抵押的问题,使银行的资金信贷面临较大风险;再次,社会稳定风险,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设立本意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然而无节制扩张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和过于庞大的负债率使得投融资平台岌岌可危,同时挤占了经营性企业的贷款需求,一旦出现内部经济的不稳定,必然导致社会稳定风险出现;最后,法律风险,由于法律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但《担保法》和《物权法》等又对地方政府不得对外提供担保等做了规定,一旦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平衡被打破,必然面临法律风险危机。

(2)部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政企不分,公司治理不够规范化。由于地方投融资平台在最初设立时就是由政府部门操作管理的,先天性的政企不分导致了投融资平台公司治理薄弱,市场化程度不够,偏离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航道,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众多问题,如部分投融资平台注册资本管理混乱,注册资本未到位、出资虚假、注册资本抽逃或调包等现象频发,再加上违规担保问题屡禁不止,严重加剧了融资平台的财务风险和银行的信用风险。同时,地方政府对投融资平台管理混乱,治理结构也不够合理规范,资金链断裂危险隐患严重。

(3)平台信息透明度不高,债务资金流向易控。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和保持预算的账面平衡,不得不通过举债方式来掩盖财政赤字,再加上缺乏外部主体的约束和监管,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信息透明度低,和银行等合作机构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同时,由于信息的不透明,借款人无法实时掌握资金流向并采取相应的管控办法,融资平台“管借不管用,不受益不管还”,建设单位“管用受益,不管借也不管还”使得债务资金在经过周折流转后,责任主体被选择性忽视,并为个别人私自挪用占用债务资金提供可乘之机,造成债务资金的流失和浪费。

(4)资金通道高度依赖银行,易受宏观监管政策冲击。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资金来源最主要的就是商业银行贷款,据审计署有关资料统计,截至2012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中,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分别占78.07%和12.06%,是债务资金的主要来源。过度依赖银行的结果就是,一旦宏观环境发生恶化,商业银行难以提供贷款,投融资平台就会发生资金断裂,财务状况将遭到巨大破坏,偿款能力不足反过来将给商业银行造成巨大的经营风险,恶性循环将引发更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四、防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的政策分析

(1)进行分税制改革,加强完善制度建设。由于分税制造成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划分的不对等,使得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大规模融资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在没有财权的情况下完成事权的职能,这是导致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巨额负债的根源。因此应进行分税制改革,解决省以下财权和事权关系不清的问题,实现省财政直管县、乡财政,财政体系由原来的中央、省、市、县、乡五级体系转变为中央、省、市县乡三级体系,明确地方各级政府的事权界定,实现省以下财政层级的扁平化管理,优化配置财政资金,从根本上解决引发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疯狂融资风险的问题,从而从制度上保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的化解。同时要通过制定和完善投融资法律、健全投融资平台管理机制和理顺投融资平台债务管理体制等措施,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运作机构,使其按法律法规办事,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

(2)银行加强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的控制。由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主要资金来源就是商业银行贷款,因此通过银行加强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控制,可以从资金源头上遏制投融资平台的贷款风险。首先,银行应全面摸清地方政府的信用状况,对地方政府的经济基础、行政体制框架、财政资金实力、地方政府债务、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能力和历史信用记录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查了解,并针对地方政府的信用状况分别确定其授信总规模;其次,银行要在对各地方政府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选择经济发展水平高、偿债资金来源有保障的地方政府进行贷款,并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项目进行充分的考察和了解,详细测定项目所需用的资金,并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确定和完善贷款方案,确保其能够按时还款;再次,要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的第二偿债来源进行评估,由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量大,周期长,所以这类中长期贷款期限较长,一旦过了当届政府的任期,下届政府可能会出现不承认上届政府信用担保的行为,容易造成死账坏账,因此,商业银行应降低对这类贷款的信用贷款规模,并提高担保贷款的比重;最后,银行应全程管控项目资金的流向和用途,实时掌握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做好项目的贷前评估、贷后监控工作,防止项目贷款被挪用占用情况的发生。同时银行要实时把握宏观调控政策,切实落实监管部门的要求,采取审慎经营原则,严格按照授信集中度、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等指标的要求来运营,从而增强商业银行抵御此类风险的能力。

(3)扩宽融资渠道,缓解资金压力。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除了依靠银行贷款外,要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资金和偿债压力。首先,可以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方式,采取一般企业的管理发展模式,企业债券发行成本低,股票融资筹资规模大,可提高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能力;其次,选择恰当的融资渠道和方式,适当引入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减轻公司的财务风险和信用风险,采取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再次,可通过发展市场化业务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如发展“地铁上盖物业”,充分集约利用地铁车站附近的土地资源,并通过房地产项目进行利益和风险的互补,另外土地置换项目也能够盘活存量土地,实现多方互利共赢;最后,可通过发展投资基金业务和现代金融服务业务等多项现代市场业务来增加投融资平台公司融资活力,充分利用特色优势产业来发展经济。同时还应落实相关政策和资源平衡配置,从外部发展条件入手,争取政策的支持和资源的平衡,加强对重大战略性机遇的研究,开展特色项目,扩大融资规模。

(4)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监控。除了银行要对贷款资金进行跟踪监控外,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也要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监控,首先要对所投资的项目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公益性项目、平台公司替地方政府代建的项目和为了获取收益的经营性项目,根据项目类型进行分类管理;其次,要建立和完善投融资的运行和反馈机制,在严格执行可行性论证制度,不断提高可行性论证的质量同时引入不可行性论证机制,严格执行重大项目管理程序,建立高效的投融资信息导向制度,规范公司的运作流程;最后,要对投资项目全过程进行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风险危机。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重大作用,目前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隐患,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要健康发展,就需要通过进行分税制改革,加强完善制度建设;扩宽融资渠道,缓解资金压力;银行加强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的控制等措施,切实对投融资平台公司进行清理规范,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和谐社会稳定建设。参考文献:

[1]刘煜辉,沈可挺.中国地方政府公共资本融资:问题、挑战与对策——基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状况的分析[J].金融评论,2011(03).

[2]刘兆云,钟毅.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及其防范措施——基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公司视角[J].企业经济,2011(06).

融资投资方法篇7

[关键词]众筹融资;金融监管;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832.48[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5.01.014

众筹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迈克尔・萨利文提出的,他认为,众筹描述的是群体性的合作,人们通过互联网汇集资金,以支持由他人或组织发起的项目。2009年4月,以众筹为运作模式的专业网站――Kickstarter正式上线,将这种独特的融资模式引入人们的视线,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2012年4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的《企业振兴法案》(JoBS法案)中第三部分专门对众筹融资模式作出相关规定,将“众筹”这种新型网络融资模式正式纳入合法范畴,对众筹融资活动中的投资者身份、融资准入规则、豁免权利、与国内相应法律的关系等都做出了具体规定。众筹融资模式在中国尚处于萌芽阶段,众筹融资参与者较少,筹资总额较小。相对于美国,我国对众筹融资、尤其是对股权众筹融资的监管机制和法律规范尚不健全。近年来,众筹融资得以快速发展,有其深刻的外部环境因素,也有促进民间资本投融资顺畅进行的内在客观要求。本文拟在分析我国众筹融资的积极作用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众筹融资良性、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众筹融资对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

众筹融资在中国虽刚起步,但我国如能对其进行有效利用,民间投融资的活力、优越性将会充分发挥出来,在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趋势下,小微企业将会拥有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1.有助于拓宽融资渠道

我国民间资金与小微企业之间一直存在着“两多两难”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即小微企业多而融资难,民间资金多而投资难。一方面,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庞大,许多小微企业虽拥有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但规模较小,经营分散,管理机制、信用机制不健全,很多中小企业连基本的财务系统都不具备,难以符合商业银行较苛刻的贷款条件,且商业银行贷款手续繁琐复杂,实行抵押担保借贷体制,这些限制使得大部分小微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支持,也难以从资本市场上融资,从而导致其无法将创意和核心技术转化为现实效益。另一方面,我国又存在着相当数量的民间资金,总量虽很大但持有人分散,这些分散的民间资本由于缺少合理的投资渠道,因而多会用于非法集资和投机炒作,这种非法民间金融活动不仅增加了金融系统的风险,而且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因此,引导民间资本注入实体经济,促进技术创新,是社会需要面对的问题。众筹融资模式可为解决“两多两难”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众筹融资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为投、融资双方的信息交流和资金融通搭建了桥梁,既为那些拥有好的创意项目但不具备常规融资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了大众化的融资渠道,又为民间资本投资搭建了便利平台。

一方面,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另一方面,创业者即融资者可以通过众筹融资筹集到所需资金,从而投入新产品生产或技术创新,促进民间资本向实体经济流转,为实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2.有助于降低融资风险

众筹融资模式下,投资者众多,而每位投资者的投资额度可以很低,这有利于通过分散化的方式降低融资风险。此外,众筹融资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融资信息,融资信息通过网络传播更加方便、快捷,且成本低廉、信息交互性强。因此,借助众筹平台,项目融资人与投资者可以进行快速、高效的互动交流,通过这种交流能够充分了解投融资项目的收益、风险,可有效控制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

3.有助于推动金融创新和生产模式变革

从项目本身来看,众筹融资项目一般都是一些有创意、有个性的项目,注重技术创新,科技含量较高,能够体现未来社会生产模式的变革趋势。而且,众筹融资过程与融资项目的宣传和市场推广过程相统一,项目的筹资情况能够反映出市场主体对该项目的反响和项目的前景。

从融资模式来看,众筹融资代表着“金融脱媒”的创新发展方向。寻求更高收益的投资者与寻求更低融资成本的企业,通过众筹平台进行融资,可绕开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是一种“脱媒”的融资模式。“金融脱媒”既是金融创新的表现,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我国发展众筹融资存在的问题

众筹融资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新模式,可以解决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其进行技术创新和发展,对我国金融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但也不能忽视其发展所带来的巨大风险,如果众筹融资的发展偏离正确规道,对投资者、融资者都会带来严重损失,对商业银行甚至整个金融体系都将产生巨大的冲击。我国发展众筹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法规监管缺失

目前,我国尚缺乏针对众筹融资进行监管的法律法规。尽管我国现行《公司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单位或者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以发行股票、债券、、投资基金、证券或者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或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目前,众筹融资企业的发展正处于探索阶段,众筹融资很可能踩踏非法集资、非法发行证券等法律“红线”,一些知名众筹融资机构的破冰主要是依赖政策的“网开一面”,相关众筹融资网站为了避免涉嫌“非法集资”,明确众筹融资回报不能为股权或资金,将其行为界定为购买行为,而不是投资行为。

2.众筹资金缺乏有效监管

在众筹融资平台上,投资门槛低,投资者分散,投资者相互之间一般没有联系,对拟投资的项目或企业缺乏实际的了解,筹资者与投资者的地理分隔也使得投资者难以监督所投项目的业务运营状况,这就大大增加了筹资者欺诈的风险。近几年,国内已出现多起众筹欺诈事件。例如,2011年9月,一家名为“贝尔创投”的网络借贷公司因其法人代表涉嫌在其他多个网络借贷平台恶意拖欠多笔债务,成为国内首家被公安机关调查的网贷平台;2011年10月,网贷公司“天使计划”网页突然不能登录,65位出借人高达550万元的本金随创立者一同消失,至今未能追回。此外,在缺乏有效监管、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众筹资金遭到滥用的可能性也很大。

3.众筹投资者的保护难度加大

众筹融资的投资者主要为分散的小额投资者,由于缺乏投资经验和技术,自我保护能力差,大多数的投资者缺乏专业的判断,对融资项目质量的好坏和投资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在借贷利率高或项目具有创意的诱惑下,他们可能会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因此,保护投资者利益成为各国法律和监管部门的首要任务。

由于对投资者的有效保护主要是依赖于信息披露,因此监管机构要确保筹资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帮助投资者根据披露的信息进行理性的决策。然而,在众筹融资模式中,筹资者一般为小微企业或初创期的企业,其单笔融资规模相对较小,这就要求应尽可能降低融资成本,而降低筹资者的融资成本,必然就要降低其信息披露负担。同时,我国互联网的信用监控机制目前还比较脆弱,加大对投资者的保护力度相当困难。

4.众筹融资平台风险集聚

目前,国内众筹网络平台大多是提供“本金担保”服务、捐赠模式的众筹平台,对欺诈行为采取“先行赔付”的方式。这就使得本应借助众筹平台自行交易的直接融资模式,演变成了由众筹平台运营方一手主导的间接融资,以至于众筹平台融资风险不断堆积,成为金融系统中风险的积聚源。

5.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瓶颈

对创意项目发起者而言,众筹平台的开放性决定了难以避免创意被抄袭的风险。如一个项目发起者有了好的产品创意后,为了通过众筹平台获得资金支持,会把产品的设计思路、外观图片甚至使用详解等内容都贴到网上,这会给剽窃、抄袭这个产品创意提供机会。众筹平台上的一个项目从最开始的募集资金到最后的生产,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而这段时间内盗版产品可能已经在市场上风行,以至于那些项目出资者在出资后得到的产品回报就已经不是最新的创意产品,甚至可能是已经过时的产品。目前,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知识产权申请与保护还存在一定差距,项目发起者很难保护好自己的智力成果。

三、促进众筹融资良性、健康发展的建议

众筹融资的兴起,既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兴途径,也是拓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夯实资本市场的基础。然而,当前众筹融资由于监管缺位,已经出现野蛮生长的局面,若不及时加以规范引导,任由市场主体恶性竞争甚至违规越界,则会导致市场无序失控引致区域性风险,从而对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形成负面冲击,造成市场停滞甚至萎缩。因此,有必要加快完善监管机制,积极将众筹融资纳入金融监管,及时了解众筹行业发展的动向,跟踪分析出现的问题,以促进众筹融资良性、健康发展。

1.制定专门的监管法律,明确监管主体,做好部际协调

首先,应参考目前已有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定专门针对众筹融资平台的法律法规。监管法规应当以原则性为主,在行业准入标准、资金管理、投资人权益保护等领域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指导意见,该意见不必规定得过细,可随着众筹融资发展过程中不断显露出的问题而逐步对其作出细致的规定,使其相对完善。

其次,遵守适度监管原则,避免因监管的过于严格而阻碍其发展。众筹融资的规范制度,既要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保护小额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也要考虑小微企业融资的经济性和便捷性,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

再次,要针对不同形式的众筹融资,根据其不同的特征和风险点,制定不同的监管制度。股权模式要获取证券业经营牌照并遵守证券法的相关规定,由证监会负责监管,涉及债券或资产证券化等证券活动,应由证监会承担监管责任;借贷模式涉及资金借贷与债权债务的,则由银监会和人民银行牵头监管。

最后,由于众筹融资涉及网络安全、征信系统、虚拟货币、产业发展等问题,因此需要工信部、发改委等部委共同参与监管,逐步建立众筹监管的部际协调,从多角度加强统一监管,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避免出现监管真空与重复。

2.加强众筹平台行业自律,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众筹目标公司发起人和众筹平台首先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公平竞争。此外,监管部门应鼓励众筹平台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加强自律,支持建立行业协会,建立信息披露机制、风险揭示机制,建立行业内部投诉处理机制。众筹融资平台要坚持中介功能,充分展示创意或项目信息和发起人资信等信息,不能变相搞资金池、直接进行融资、经手资金管理,不能以互联网金融的名义进行非法吸收存款、非法集资、非法从事证券业务等非法金融活动。在保证信息充分披露的情况下,具体的投资决策由投资者自己做出。

3.建立小额投资者保护机制,加强对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教育

首先,对众筹融资平台的监管应立足于消费者保护,增加操作和融资的透明度,加强对众筹资金的管控,保障融资信息和支付安全,使出资人掌握更多的相关信息。

其次,应普及众筹融资知识,提高投资者风险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众筹融资作为一种新兴融资模式,为更好地培育合格投资者,应借助互联网信息传递的便捷性,通过网络普及众筹融资知识,或者通过定期培训、举办论坛等方式对出资人与企业持续开展众筹融资知识普及和风险教育活动,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增强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并应与投资者签订投资风险揭示书,确保投资者充分知悉投资风险。

再次,要规定股权众筹普通投资者的资质,限制投资者每年的投资额度,禁止采用广告促进发行,防止出现劝诱和误导投资者的情形,确定补偿条款,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投资者可能承担的投资风险。

4.防范、疏导众筹平台风险

众筹平台应将风险控制作为重要任务,要对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风险进行分层分级,不断探索防范、疏导风险的措施。目前,我国众筹平台都有各自的风险控制机制,如天使汇实行会员制,规定众筹项目不承诺固定的回报,而且要求融资企业进行持续不断的信息披露;众筹网要求项目发起人对自己及其所发起的项目进行介绍,包括“关于我”“发起该项目的目的”“项目的进展和风险”“为什么以众筹的方式发起该项目”“项目众筹成功后的回报”等,同时要求发起人向项目投资人充分说明项目存在的风险,以便于项目投资人对项目有全面充分的了解,从而独立慎重地作出是否投资的决定。

另外,众筹公司还可以对拟筹资的小微企业进行先进的投资理念和管理模式培养,为这些企业提供公司治理服务;通过积累小微企业的信用记录、建立数据挖掘机制,来评估、降低融资风险。

5.加强对众筹创意项目的知识产权保护

一方面,为了防止众筹项目创意被剽窃,发起人最好先通过申请专利来保护自己的产品,建立起一定的防御门槛,然后再在众筹平台上公开项目,进行筹资。在筹资成功后,进入产品生产环节时应再次完善,让产品更加完善、更具创新性。

另一方面,众筹公司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发一些企业客户,为项目发起人和缺乏科研能力的企业搭建合作平台,将项目发起者的创意和技术与企业的资本和生产能力有效结合起来。这样一来,既能有效防止项目创意和技术外泄、被剽窃,又能够避免非法集资的法律风险,为项目的成功提供更多保障。

[参考文献]

[1]

黄健青.“众筹”――新型网络融资模式的概念、特点及启示[J].国际金融,2013(9):64.

[2]李文龙.“众筹融资”试水破解小微融资难[n].金融时报,2013-11-21(03).

[3]于宏凯.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与监管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3(9):8.

[4]肖本华.美国众筹融资模式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金融,2013(437):52.

融资投资方法篇8

关键词:风险评估;投资风险评估;金融投资

对于当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之中,有效的运用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技术,不仅可以加强企业对金融投资风险的认知,也可以确保企业投资人员可以合理运用该技术对金融风险进行评估,可以更好地实现金融风险评估目标,发挥积极影响。以下对此做具体分析。

一、企业中应用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技术的意义

在现代化企业金融投资环境之中,由于受到较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金融投资往往会面临着一些风险。而且,若是金融投资的风险偏大,则会使企业的市场经济活动也将会受到影响。要知道,对于企业发展过程中进行金融经济活动的方式,不仅是将资金投入到市场经营中,通常一些企业也会将剩余的资金用于金融投资,这样可以发挥金融的最大利用度,借助金融投资,使得企业经济获得更多的投资利润。企业的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技术中,就是能够采用定量方法,或者是应用定性的评估方法,实现风险评价、风险衡量的整合,形成对金融投资风险的综合评估。为了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应用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技术,可以保证金融企业收益的高效化,可以有效避免在企业进行金融投资过程中产生一些经济损失。因此,在当前开展的企业金融投资之中,可优化运用企业的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技术,从而对金融投资的风险可以进行提前准确评估,有助于不断促进投资行业的整体发展,发挥积极应用意义。

二、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技术分析

1.VaR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技术。在金融投资风险评估中,VaR技术,就是根据在线价值与置信水平之间的正比关系,评估金融投资风险大小。实际中,运用VaR评估技术开支金融投资风险评估之时,需要选择恰当参数,然后才可运用VaR评估技术进行金融投资风险评估。2.β系数法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技术。对于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技术,其中的β系数法,主要就是可以对于整体性的金融投资风险进行评估,也可以在衡量金融投资风险过程之中,利用较为简单的方法,描述出企业金融投资资产整体收益和市场资产相关方关系进行描述,从而可以对金融投资过程中存在的特种风险,开展绝对性的评估,提升技术应用效益。3.基于均值-方差衡量的评估技术。在进行金融投资风险评估之中,由于不确定评估风险大小与风险相关因素,此时就能够应用“均值-方差衡量”的风险评估办法,对那些影响金融投资的风险因素开展定性方面的评价,然后能够运用标准方差、变异系数等指标模式,有效的确定出企业开展金融投资的风险大小。4.风险图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方法。开展金融投资风险评估之中,关于风险图评估方法,就是可以依据风险发生的严重性以及风险概率的大小,以此来制定风险图,评估企业的金融投资风险。在该评估技术植株,严重性主要就是指金融投资风险对企业经济业务产生影响的程度,而可能性则是发生风险的概率,将影响程度与可能性作为统计中高的指标,绘制出金融投资风险评估图,以确保企业可以掌握合理的风险评估管理手段,使企业可以把握金融投资风险动向,知难而退,有利必图。

三、当前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风险评估的指标并不统一。在对于企业开展金融投资过程中,运用风险评估技术,为了可以有效杜绝出现的评估精准度不够、评估失误等问题,可以优化设置一个统一的评估指标,强化提高风险评估的精度。首先要做到,就是能够在评估金融投资风险中,对于多个风险评估指标之间并不具备统一性,指标间的可比性较差。因此,如果仅仅利用上、下、高、低、多、少的顺序模式,评估分析企业金融投资风险,使用方差衡量评估技术,或者是使用β系数法评估,就会发现这两种评估技术得出的风险评估结果是不一致的。其次,就是在对企业金融投资风险进行评估时,不能去精细的描述金融投资风险的程度,这样就不利于从风险的侧面,去分析风险对企业金融投资产生的风险危害大小,不利于金融投资人精准获知金融投资风险的大小。2.不能合理维护金融投资人的利益。在目前企业运用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技术之中,还并不能为金融投资人提供全面的金融利益保障。就如,在实际企业开展金融投资活动之后,并不能事先对投资风险进行精准的表述,以至于投资不能合理设置今后的金融投资计划。同时,在评估金融投资风险中,在采取β系数法进行风险评估,或者是应用均值-方差衡量来评估金融投资的风险之时,由于在评估计算投资风险的过程中会用到一些数据,而这些数据均是一些投资经验数据,其得出的结果一以往投资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损失,并不能对未来的风险进行评估预测。

四、企业应用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技术的优化建议

1.综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在企业开展金融投资活动中,运用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技术,为精确评估风险,可以将定量分析同定性分析的评估技术相互结合,能够综合评估分析企业的金融投资风险大小。运用金融风险评估技术,可以综合当前市场金融投资的前景,同时分析金融投资风险打下,根据评估结果引领投资人能做到审时度势,合理操作管理企业的金融投资活动,有效规避金融风险造成的损失与不利影响。优化运用金融风险评估技术,可以更好的为做好企业金融投资工作服务,推动企业更快获得利益。2.优化运用风险衡量模型。在进行金融投资风险评估中,能够使用风险衡量模型定量分析风险,同时,也应该运用有效的定性分析法,对企业的金融投资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一方面要建立静态的,在某一时点处的分布模型。另一方面要建立动态的过程模型,对静态的分布模型。人们对风险的认识及定量要求不同、管理者所关心的侧重面不同,对风险度量的方法也就不同。另外从风险的传统定义说明风险既包括遭受一定损失的可能性,也包括在一定可能性下损失的大小。因此可以把风险看作是具有某种分布函数的随机变量。开展金融投资风险评估工作,确保可以通过运用风险评估技术,有效识别金融投资过程中的风险事件,然后可以针对潜在的金融投资风险,优化金融投资决策,降低企业金融投资风险,保障企业金融投资的效益,发挥积极影响。3.开展风险模型的测试工作。在实际进行金融投资风险评估中,为获得更好的VaR法评估效果,可以先对VaR聘雇计算模型开展后验测试以及压力测试之后,优化风险模型,从而同时风险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际中,能够通过完善建立金融投资的内部评级体系,优化建立数据模型,可以正确寻找出风险因子同测试目标存在的风险传导机制,然后可以按照一定的风险评估规则,评估金融风险投资的损失。可以在现有的金融投资风险数据情况下,遵循先易后难以及逐步完善的模型建立原则,先从基础的模块入手,然后再逐步的建立适合企业金融投资产业务状况的测试模型,开发出评估金融投资风险精准的压力测试模型,可以更加有效的评估预测风险损失。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当企业金融投资活动之中,能够有针对性的强化采取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技术进行风险评估防范,这样不仅可优化管理企业的金融投资风险,也有助于开展投资审计、监管工作,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并给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发挥积极应用价值。参考文献:

[1]郑浩.金融投资风险评估的技术与应用研究[J].中国商贸,2013,(31):132-133.

[2]孔飞.试论企业金融投资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及其实践[J].科技资讯,2015,13(1):241,243.

[3]唐景备.关于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技术及其应用分析[J].中国商贸,2014,(25):141-142.

[4]刘晓明.金融投资体系与风险评估[J].现代经济信息,2014,(14):311-312.

融资投资方法篇9

众筹作为一种互联网融资模式,近些年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拓宽了融资渠道,丰富了融资模式,推动了整个金融的创新和变革。但同时也存在监管不到位、风险较大等问题。本文从分析众筹的优缺点、在我国发展现状等入手,对众筹融资模式在我国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众筹;现状;问题;措施

2009年4月,Kickstarer――一个专门以众筹为运行模式的网站在美国纽约正式上线运营,把“众筹”这一全新的融资模式正式带入到人们的视野之中。

一、“众筹”投资模式概述

“众筹”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由美国著名学者迈克尔・萨利文最早提出。2006年8月,美国学者迈克尔萨利文第一次使用了Crowdfunding一词。他将其定义为:人们通过互联网汇集资金,以支持由他人或组织发起的项目。该概念意境提出就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2012年4月5日,奥巴马总统签署《企业振兴法案》(JoBS法案),在该法案的第三部分,专门对“众筹”这一新兴的融资模式进行了相关规定,并对投资者身份、准入机制等做了详细的具体规定,标志着“众筹”作为一张融资模式,正式被纳入了合法范畴。

“众筹”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模式,具有其与生俱来的优点。一是有利于在传统融资模式的基础,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我国的小微企业和民间借贷之间一直存在着“两难两多”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小微企业数量多,资金需求量大,但是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财务系统不够完善,难以从商业银行获得支持企业发展的资金。另一方面,相当数量的民间资金难以寻觅到合适的投资渠道,很多资金甚至投入到高利贷等非法领域,扰乱了社会金融秩序;二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融资风险。在“众筹”的平台上,参与投资的主体多,但是每个主体的投资金额一般都较小,投资的分散性较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投资风险。此外,“众筹”对互联网的利用率高,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成本低,方便快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三是能够促进金融生产模式的变革和金融创新。一方面,“众筹”项目本身多是一些比较有个性和有创意的的项目,是众多小微企业、高科技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金融创新。另一方面,“众筹”融资可以绕开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可以降低融资成本。

当然,任何事情都存在两面性,“众筹”融资模式也存在其固有的缺陷。例如,参与者少,融资金额小,监管机制缺失等,都值得我们深思。

二、“众筹”融资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众筹”作为一种融资方式,在我国的发展目前还处于萌芽、探索阶段,人们对“众筹”的认识更多的还停留在概念的认识上,进入实践的少。投资者较少、规模较小、制度较为滞后。

(一)监督监管、法律法规缺失

一方面,由于“众筹”机制在我国发展较晚,因此在法律法规上机会是一片空白。虽然在现行《公司法》中规定“单位或者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以发行股票、债券、、投资基金、证券或者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但是并没有针对“众筹”有明确的规定。依照目前现行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众筹”正式游走于非法集资的红线之上,因此,必须要出台针对“众筹”的法律法规或者政府规章制度;另一方面,针对“众筹”的监督监管也相当缺失。在“众筹”的平台上,投资的门槛低,投资者之间联系程度低,而且投资者较为分散。投资者对于筹资者的资质情况、业务运营情况等不了解,增加了筹资金金融欺诈的风险。同时,参与“众筹”的投资者大多为小额投资者,投资经验不足,投资专业判断匮乏、技术欠缺,自我保护性较差,在所谓的高额回报的诱惑下,很容易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因此,加强监督监管也是势在必行的。

(二)知识产权的保护面临新的挑战

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一直处于难尽人意的境地,“众筹”投资模式的兴起给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众筹”项目很多都是具有个性化、创意性较强的项目,而整个“众筹”投资平台的高开放性决定了很难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盗版产品风行。而我国目前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与人们的预期差距较大,知识产权拥有者很难自己保护好自己的成果,者就需要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下真功夫,大力度。

(三)“众筹”投资加剧了投资风险聚集

由于“众筹”引入我国较晚,发展水平较低,很多众筹平台都以提供“本金担保”等方式进行服务。这就使得“众筹”本来是借助平台的直接交易交易转变为运营方主导的间接交易,导致了风险的聚集和堆积。

三、对“众筹”投资模式在我国发展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使“众筹”融资有法可依

针对“众筹”融资在我国面临法律法规缺失的现状,必须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可以借鉴已经实行的金融法律法规、政府规章制度等,加强立法工作,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众筹”投资准入机制、退出机制、行业标准、资金管理、投资者和筹资者的权利与义务、参与各方的合法权益保障等重大问题。使得“众筹”投资在法律规范的轨道内运行,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而不是扰乱金融秩序。

(二)加强监督监管,使“众筹”投资处于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之下

要明确对“众筹”投资监管的主体机构相关机构和部门对“众筹”投资的监督职责,制定明确的监管制度与措施,完善奖惩机制。但同时要避免人为过度监管,人为设置不必要的门槛阻碍“众筹”投资的发展。在明确监管责任的时候,由于“众筹”投资具有个性化的特征,要针对不同形式的“众筹”投资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不能“一刀切”、“一把抓”。

(三)加强引导,分散投资风险

要加强对“众筹”投资平台的监管,引导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打击筹资者的金融欺诈行为,保护各方,特别是投资者的权益不受侵害,分散投资风险。

四、结语

“众筹”投资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投资模式,对金融业的发展和变革有着重大的积极作用,我们应当为其发展保驾护航,趋利避害,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健青.“众筹”――新型网络融资模式的概念、特点及启示[J].国际金融

[2]方永丽.我国众筹融资模式的发展现状及监管[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融资投资方法篇10

一、私募股权融资简介

企业私募股权融资是指利用基金管理公司从机构投资者或者富有个人募集的私募股本进行融资的方式。在交易实施过程中已考虑了退出机制,即上市、并购、管理层回购,产权交易市场、柜台交易等方式、在私募股权交易中、投资者将资金注入企业的同时还会参与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理财和咨询服务,能够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整体形象。

私募股权融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投资周期长等特点,相对于其他融资手段,私募股权融资条件灵活、成本较低、针对性较强,是适合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重要手段。由于私募股权投资者与所投资的企业之间存在着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这就促使私募股权投资者致力于企业的发展,以他们的经验和影响力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私募股权融资的优点是:私募股权融资只增加所有者权益,不增加债务,不可随意从企业撤资,使企业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如企业管理、融资渠道策划、营销网络策划、经济咨询等方面的增值服务;帮助设计最优的企业资本结构,降低财务成本;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可信度,提高企业内在价值。

二、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在我国的发展

(一)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发展现状

我国从2006年开始兴起私募股权融资,私募股权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私募股权融资在我国的发展优势主要有:资金来源广泛和民间资本的充足;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已经起步并有所发展发展;私募股权融资相比其他融资方式具有约束条件少、不必留补偿性余额和提供专业化管理建议等优越性;私募股权融资退出方式多样化。

下面将从总量、地区分布、币种来源等方面介绍我国私募股权融资的现状。

总量。2010年上半年各企业私募股权融资共募集190.26亿美元,环比上涨84.6%,同比上涨616.9%,光是2010年半年,就超出2009全年募资总额。

币种来源。截止2010年7月1日,共有26支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完成募集,环比及同比涨幅分别达到73.3%和333.3%。然而,募集金额方面,人民币来源还是远远不如外币来源。人民币只有45.36亿美元,而外币来源达到144.90亿美元之多。

行业分布。2010年上半年共发生融资案例数量最多的在生物技术/医疗健康领域共11起,居行业排名首位。数量居行业第二位是互联网行业,共有9家企业获得2.27亿美元投资。数量排第三位的是食品与饮料行业,数量与金额均居行业第三位,共有6家企业完成资金募集。

地区分布。2010年上半年中国大陆私募股权投资案例分布于18个省市其中包括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私募股权融资企业中,数量最多的是北京地区。其金额也领先其他地区,其次是上海地区。总体来说,我国企业私募股权融资主要集中在东南地区,西北地区较少。

(二)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存在的问题

1、我国私募股权融资起步晚、规模小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私募股权融资起步晚、规模小。以2010年上半年为例,我国共有26个企业募集到190.26亿美元,而美国共有279个企业募集到了688亿美元。这个数据说明,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私募股权市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2、资金主要来源于外资私募股权基金

我国私募股权融资主要来源于外资私募股权基金,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较少。2010年上半年,我国私募股权融资中,外资有144.9亿美元,占了总额的76%;而人民币只有45.36亿美元,只占了总额的24%都不到。而我国私募股权融资成功企业中,蒙牛,盛大网络,李宁等背后是凯雷、摩根、新桥、黑石等外资私募股权基金。

3、法律法规建设有待加强

对于私募股权投资,我国私募股权融资发展环境不是很成熟。我国现今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对其作出全面具体的规定。例如优先股、可转换优先股、特别股票权普通股等金融工具在中国依旧没有法律依据,使私募股权的制度优势和风险控制策略难以发挥作用,作为小股东的投资者与拟上市公司签订的对赌条款也往往无法实现。《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等有关法律在制定时甚至在有些方面制约了私募股权的发展。而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解决公司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双重税负问题,如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如何规范信托型私募股权基金的行为,与非法集资区分开来等问题都是需要迫切通过立法来解决的。

4、缺乏相应的财务和法律中介机构

缺乏相应的财务和法律中介机构是私募股权融资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必须有相应的财务和法律中介机构的配合。我国当前熟悉私募股权基金运作、适应私募股权投资活动需要的财务和法律等中介机构的缺乏,导致投资筹资双方信息不对称,措施好的投融资机会。

5、缺乏相关的信用管理机制、融资风险较大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发展缺乏良好的信用制度。国家尚未建立健全与信用管理及惩戒相关的制度,使企业很难避免由管理人员造成的“道德风险”,再加上我国还没有个人申请破产制度,所以管理人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这无疑加大了资金投资人的投资风险,这就严重阻碍了私募股权融资的发展。

6、我国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渠道不完善

而作为一个投资者,在考虑是否要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的时候,很重要的一大因素就是退出渠道。投资者不肯能永远捏着企业的股权不放手,怎样把“股权”变为“资产”,是投资者考虑的重大问题。然而在我国,主板市场对公司上市要求高,通过上市退出是非常困难的;柜台交易发展又非常的缓慢,导致了退出渠道不完善。

7、中小企业利用私募股权投资的意识有待加强

由于私募股权融资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很多中小微企业的管理者对私募股权投资还缺乏正确的认识,担心因股权转让失去企业的控制权,因而对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的积极性不高。目前,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主要以政府推动为主,如何妥善处理企业与当地政府的关系,也是当前私募股权投资行业面临的难题。

三、完善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渠道的措施

(一)政府大力宣传私募股权融资,培育全民资本文化

我国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非常的明显,资本市场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如市场的机制太弱,信息的披露太暗,监管的思路太乱,融资投资者都缺少投融资文化。这样资本市场无法为私募股权融资提供一个健康的活动场所。所以我国应强调资本和资本市场文化的建设与培育,使社会公众都能对资本的形成和运作规律有一些基本的了解,认识资本以及资本所附属的权利义务。学习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并大力加强金融知识和融资经验、尤其是私募股权融资教育,使融资者和投资者尽决具备自我控制和承受风险的能力。

(二)大力发展本土私募股权基金

中国正处于外汇储备激增和市场流动性充裕的时期,这部分资金可以通过不同的金融机构进入私募股权市场,能充分利用国内资金培育,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减少大量引进国外私募股权基金对资本项下顺差所产生的压力。我国部分民营企业资金雄厚,其资本进入私募股权投资,不仅民营企业资本有了投资出路,也为其他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带来便利。另外,对民营企业来说,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既符合产业政策,又符合宏观调控;既振兴了国内的高科技产业,又可杜绝“高污染、高能耗”。

(三)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建设,应当对制约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法律法规进行改革,使之适应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以税收方面的法律为例,为减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为规避现行法律政策,在百慕大或开曼群等“避税天堂”设立特殊目的公司,规避在我国交纳所得税,导致我国税收的流失的发生。我国应修订相关税收规定,在税收方面,私募股权投基金投资国内企业适用统一法律,所有资本所得必须缴税,促使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将其价值创造活动于中国境内。

(四)发展私募股权投融资的中介机构

中介机构可以凭借其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信息优势,为融资方找到合格的伙伴,为投资放找到好的企业和项目,解决投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融资方和投资方的接洽与谈判的成功率。国家可以出台鼓励相关私募股权融资的中介机构设立和发展的优惠政策,使其可以更好的为私募股权融资提供如信用评级、资产评估机构、融资商、财务税务等中介服务,从各个方面为私募股权融资的运作提供服务,保证其高效、专业的运转。

(五)中小企业选择私募股权时要做全面考虑,要注意风险防范

中小企业引入私募股权融资会给企业带来充足的资金和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但也不容忽视私募股权融资存在风险。在私募股权融资谈判过程中可能低估企业的价值,签订对赌协议可能引起控制权流失风险,甚至私募股权融资过程中被并购,导致品牌流失。这就要求企业要加强风险防范,做好募资的准备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六)建立多层次的产权市场以形成良好的退出机制

私募股权投资退出的主要渠道是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如果不能实现及时退出,将影响继续投资。而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意味着不仅有主板市场,还有二板及三板市场。

我国应该加快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投资退出机制,使不同层次企业的可以在不同的市场上顺利退出。在资本市场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同时,尽快在中小企业板之外建立独立的创业板,实行更能适应创业型企业投融资需求和风险管理要求的制度,在企业准入、发行审核、市场监管、交易运行和退市制度等方面合理安排制度创新,借鉴海外资本市场成熟经验,通过制度安排,缩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的上市股权锁定期;继续推行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为股权交易提供更为便捷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