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国内医疗行业现状十篇国内医疗行业现状十篇

国内医疗行业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45:01

国内医疗行业现状篇1

【关键词】医疗器械;现状;发展对策

1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现状

我国的医疗器械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到2015年底,全国医疗器械行业产值已突破1000亿元,医疗器械工业企业近1万多家,生产品种达8000多个,已能够生产部分高科技产品如Ct、核磁共振、彩超、γ刀等。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器械技术含量不高,不少核心技术仍被发达国家大公司垄断,而且所占国际市场份额不足2%。

由于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政府的积极支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极为广阔,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①经济发展加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逐步老龄化,医疗服务需求升级,促进了医疗消费的增长和医疗器械的需求;②医院信息化引发了医疗器械需求增长。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引发了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③国家政策变化带动医疗器械需求增长。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逐步降低了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程度,提高医疗服务收入是医院减少对药品收入依赖程度的重要途径,由此产生的对中高档医疗设备的需求将构成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一个持续动力;④加入wto后,我国医疗器械出口的外向度加大,加入国际市场的空间更为广阔;⑤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将促进医疗器械消费的增加,我国现有医疗机构总数达20万家,其中县级以上的医院只有2万家,医疗仪器设备的水平较差,亟待提高,这给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虽然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在不断扩大,但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还保留着传统的生产模式,技术水平仅处于中、低档,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严重,竞争能力较差。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销售收入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外资、合资企业就有7家;前50名企业中,合资、外资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都在50%以上,外资和合资企业成为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主力军。我国除了超声聚焦等少数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外,技术总体水平和国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这种状况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2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因素

2.1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制约了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速度和方向。社会医疗卫生总费用的水平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例来估计。我国在20世纪末社会卫生费用约占Gnp的5%左右,远低于美国(早在1993年美国已经达到了19%)。现阶段,一方面由于人民消费水平有限,医院经济实力较差,大多数中、下层医院买不起也用不起昂贵的现代化医疗设备;另一方面受国家和企业财力的限制,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医疗器械开发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2.2技术因素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这是影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资料显示,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总体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15年,主要医疗器械产品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不到5%,产品可靠性差、性能落后,市场竞争力弱。即使是中低档医疗器械产品,我们也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以呼吸机为例,产品平均无故障时间仅200h左右,而国外产品高达3000h。另外,当今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产品被仿制的可能性大为减小,竞争壁垒大大提高。总之,相对低下的技术水平,削弱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力,极大影响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2.3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涵盖诸多方面的内容,比较复杂。诸如: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转换;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医疗保健体制的变革;国家政策的扶持等等,这些都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随着改革的深入,制约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将逐步得到解决。

3提高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3.1国家政策扶持和保护

产业的快速发展,有赖于产业政策的助推器作用,而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政策中还存在着制约因素,需要进一步进行改革:①国家制定一些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欧洲和日本的医疗器械行业是作为福利行业进行扶持的,我国可以借鉴参考;②要在政府采购政策上给予相应的扶持。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采购国内医疗器械产品;③建立和健全医疗器械方面的标准认证体系,加强认证力度,争取早日与国际标准接轨;④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把面广量大的医疗器械作为发展重点,通过调整医疗器械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鼓励企业联合兼并,实现规模经济,以提高生产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⑤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目前状况下,单个企业无论是资金上还是技术上都难以完成大规模的研发,政府需要在科研基金上倾斜。

3.2企业自身竞争实力的提高

企业要在强化研发能力、提高营销水平、调整产品结构、重视质量管理以及加强交流合作等方面多作努力,增强自身实力。这是提高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1)强化研发能力。医疗器械产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涉及到医药、机械、电子、塑料等多个行业,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严重缺乏研发和规模生产实力。因此,强化研发能力,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是当前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当务之急。

(2)提高营销水平。在与国际龙头企业的竞争中,本土化的直销将成为国内企业的优势,而诚信度低、网络脆弱的模式则是进口产品市场营销的软肋。因此,发挥直销优势,重视名牌效应,提高营销水平,是国内企业赢得竞争的有力武器。

(3)调整产品结构。优先发展经济实用的、高质量的中低档产品,不能片面强调高、精、尖产品,而应综合考虑疗效好、质量可靠、成本低的产品。要开展市场分析和需求预测,生产适销对路产品,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重视质量管理。我国的医疗设备较国外产品在质量和售后服务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重视产品质量管理,加强售后服务,是我国医疗器械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长远大计。

国内医疗行业现状篇2

浙江省医疗器械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09

[摘要]医疗器械是基本医疗机构的必备硬件设备,直接象征此医疗机构的医疗和技术水平,不仅关系到所在地方群众的身体诊疗状况和社会效益,而且直接影响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仍占有范围较广阔的市场,并且从长期方向看存在良好市场前景。我国医疗器械产业逐渐扩大和拓展,其水平逐渐趋向先进化,并且与国际水平接轨。但是市场模式发展和形成过程中,必然出现相关不足和问题,本文主要以浙江医疗器械市场为代表,分析我国整体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情况以及其市场状况。

[

关键词]医疗器械;市场;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5(b)-0192-02

医疗器械是所有医疗机构的诊疗必备方法,并且随着诊疗要求的日益增高,而不断更新和发展,我国医疗器械的生产水平也逐渐从单纯模仿发展至主动创新,增加医疗器械的先进程度。我国医疗器械的生产以及销售模式向发达国家跟踪借鉴,并且根据我国基本情况而演变成为适合中国市场的发展模式,产品品种丰富多样,形成多个聚集区,其中浙江市场为聚集之一[1]。为进一步推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拓宽市场前景,应不断分析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了解其市场状况,不应忽视医疗器械产业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本文以浙江医疗器械市场为代表,分析我国整体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情况以及其市场状况,报道如下。

1医疗器械产业介绍和重要意义

医疗器械所涉及范围和理解各国之间存有一定差异,普遍认为其是一种工业产品群,由各型产品聚合成医疗器械产业。医疗器械具有多种特点,多设立在卫生机构用于医疗保健活动,其产品类型复杂,所涉及技术范围较广,对人身安全有一定的影响,通过自身作用对人体达到一定预期效果或者辅助效果。我国医疗器械的生产以医用电子工业、机电工业、精密仪器工业、材料工业等几个部分组成。

医疗器械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柱,致使医疗器械产业具有重大意义,不仅体现在其对卫生产业的经济效益上,最重要的是体现在对人类贡献的社会效益方面。医疗器械重要性存在于多种方面,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够从分子生物学方向、生化物理或者化学角度微观分析病因,从根本机理角度诊断和治疗疾病。医务工作者在医疗器械辅助作用下,提升工作效率和准确率,增加一定工作时间内的诊疗病人数量,增加卫生机构的经济效益。医务工作者对医疗器械产生依赖性是必然趋势。为突出医疗器械在医疗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浙江卫生部门综合医院平均每病床占用专用设备金额进行评估和整合,2010年平均34589元,比2009年增加25.3%[2]。同时,对浙江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行调查,近10年死亡率明显降低,市民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均与医疗器械有一定关系。

2浙江市场医疗器械产业现状

2.1现状分析

浙江市场医疗器械产业从历年发展形势看,主要经历三个阶段,从无到有,再从小型发展扩大,最终发展成为产业,培育多家骨干企业。浙江市场也逐渐发展为重点生产区域。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逐渐扩大,其构成包括原系统的公有制企业、乡镇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等。本省的科研等从业人员逐渐扩大,每年开发新产品数量递增。目前,已有上万个规格的医疗器械产品,并且已经开始更新换代,生产一大批高科技品种,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逐年增加。

根据作者调查,截止到2013年底浙江省共有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392家,其中有源医疗器械生产企业35家,无源医疗器械生产企业351家,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19家,职工总人数2600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500多人。第二类企业602家,第三类企业224家,共826家,职工总数为4900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500多人,其中杭州和宁波合计510家,占全省企业数的61.7%。

目前,全省第二、三类企业涉及的产品品种主要集中在口腔科材料、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医用高分子材料制品、医用光学内窥镜设备、手术室和急救室设备、病房护理设备、临床检验分析仪器及体外诊断试剂等七大类产品。其中有源医疗器械生产企业401家,无源医疗器械生产企业433家,体外诊断试剂企业85家。

经调查和分析,浙江市场医疗器械市场存有一定特点,浙江市场医疗器械产业存在多层次化,主要受医疗机构层次化影响,从省市区医院到地方疗养院,各层次卫生机构医疗水平不同,造成其所需医疗器械水平不同,形成多种层次和档次。医疗器械市场中以医院,尤其省市级医院对医疗器械的需求最全面,多需求高档诊断治疗器械,不过此类医院所占比例较小。因此,不同档次的医疗器械所涉及的医疗机构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决定医疗器械市场的层次化。再者,经现状分析,由于医疗器械工业基础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整体水平较薄弱,因此常规医疗器械,尤其中低档次医疗器械占医疗器械大部分比例,可达90%以上[3]。但是其整体结构存在一定合理性,因为现有手术器械较齐全,基本能够满足和符合手术操作需求,即使精密器械的生产水平较低,但是临床所需要的诊治器械以及保健器械基本均有生产,并且逐渐依据临床患者需求得到更新换代。但是为满足医疗器械市场动态平衡变化,应不断扩大和调整整体结构,使其更符合医院装备标准和需求。

对浙江市场医疗器械市场进行分析,还存在的一种现状,表现在生产集中化较弱,程度较低。首先对于一次性产品的生产规模较小,勉强满足相关需求。其次,如mRi等医疗器械生产家较少,多需从国外进口,市场份额较少。为将省内医疗器械工业发展扩大,浙江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以及政府对其在医疗器械开发方面抓紧培育,不断促进医疗器械设备销售收入,推进全国医疗器械整体水平。因此,应充分发挥医疗器械设备发展潜力,将其推进高速发展阶段。

2.2存在问题

医疗器械设备发展同时,仍然存有多种不足,影响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和正常运转,主要因素体现在:①医疗器械设备技术水平较差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医疗器械设备,尤其是精密仪器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综合多种技术含量,复杂和综合化。不仅浙江产业,甚至全国水平均较低,器械生产水平较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有将近20年差距。产业结构中,以低水平基础器械为主,占据主要市场,并且存有明显重复化,缺乏创新等设计,使市场整体水平发生滞留[4]。过度依赖进口产品也是器械市场结构中的显著现状和问题,据2007年调查研究中心对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专项调查显示,约90%的磁共振设备、90%的超声波仪器市场、90%的心电图机市场、80%的Ct市场、80%的中高档检测仪市场、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市场以及60%的睡眠图仪市场均被外国品牌所占据。国外医疗器械市场过度瓜分沿海浙江等城市器械市场。国产率较低,难于发展,而医疗机构采用进口机器,也加重了患者看病负担,增加看病难、看病贵的发生可能性,对多方面造成不良影响。②人才不足医疗器械产业和生产机构中缺乏创新性人才,致使企业处于仿制和改进水平,不能进一步满足和符合市场需求。由上可知,截止到2013年底浙江省共有392家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其中351家无源医疗器械生产企业,35家有源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9家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职工总人数可达26000人多,而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仅有3500多人。第二类企业602家,第三类企业224家,共826家,职工总数为可达49000多人,而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仅占8500多人,由此,国内对于医疗器械设计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尚不能完全满足,主要受教育体系以及人才培育体系的整体影响,因此缺乏相关专业性人才,并且造成人才流失。③资金短缺医疗器械的研发,尤其是精密度较高器械的研制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由于医疗器械市场上大多数被国外品牌所占据,而一台进口Ct的价格从200万元至数千万元不等,价格昂贵,由此资金不足可明显增加器械开发难度,使生产水平出现滞留状况。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2012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额为124.72亿美元,同比增长14.56%。其中31个品种进口额达到亿美元规模,但是由于市场结构中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企业本身资金投入能力有限,资金需求的长期持续性需要外界力量的支持。但是银行等地方获取资金存在一定困难,增加了投资风险,加重医疗器械研制开发的困难性。另外,缺乏力度较强的监督的法律也是影响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原因之一。

3市场状况以及发展前景

经2010年对中国浙江医疗器械市场容量进行调查,容量水平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8%,但是其与药品比例仍然较小,因此,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和前景具有广阔的范畴。医疗器械的需求水平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而不断扩大,人工关节、血管支架、牙种植体年需求量逐渐增大,现存的医疗器械生产水平尚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国家政府加大关注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力度,实施相关政策,2006年和2007年分别出台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5],将重点领域设在群众健康方面,将攻克大型医疗器械,推进自主创新水平,加快和促进新型企业发展。到近三年的《“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中,已经将多种高端医疗设备研究化为医疗设备领域重点开发对象,为中高端产品的研制打下一定后备力量,培育多家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骨干企业,扶持相关企业的开展。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医疗器械产业逐渐受到国家重视,并且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领域。

为支持医药卫生事业,政府在资金方面加大投入,降低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难度。但从浙江省内相关资金投入分析,2011年省内医疗卫生支出较2006年增加23%,已经达到100多亿。并且为相应国内新医改实施,医疗体系在省内广泛增加,卫生体系得到全面覆盖,增加地方医疗机构中医疗器械的需求量[6]。以上政策均使医疗器械产业存在良好的发展前景,从而增加吸引力度,吸引投资企业的加入和联盟,促进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至2011年,单纯浙江医疗器械市场中,医疗器械行业融资案例数新增4例,投资机构加大对医疗器械投资的兴趣,一定程度上解决医疗器械产业资金问题,加大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步伐[7-8]。

政府提倡的医疗改革增大了政府对医药卫生事业的支持,很大程度上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提供一定机遇。使卫生事业对医疗器械的需求大幅度增加,要求愈加严格。为规范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技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装备水平,应大力引进优秀创新型人才,扩大医疗器械企业规模,形成良性循环,以自主创新为原则,打造新型化医疗器械产业,提升整体研发水平,避免低水平器械的大量重复化,增加中高端器械的研发力量,降低高端器械的进口数量,从整体增加我国医疗器械的国际竞争水平和力度。

[

参考文献]

[1]杨涵,王晓炜,刘洪伟,等.从深圳市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情况看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监管[J].中国药业,2012,21(2):7-8.

[2]李军.提高陕西省医疗器械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J].中国药业,2010,19(4):9-10.

[3]曾蓓.关于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分析[J].医学信息,2013,(11):542-544.

[4]欧阳昭连,池慧,杨国忠.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力专利因素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16(2):34-35.

[5]吴郦媛.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探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1):45-46.

[6]李玉衡.医疗器械产业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原国家医疗器械评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吴祈耀教授谈医疗器械产业现状与未来[J].首都医药,2010,(17):365-366.

[7]余元骏.国产医疗器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10):145-146.

国内医疗行业现状篇3

浙江省医疗器械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09

[摘要]现代医疗器械是结合生物医学技术、生物信息技术、化学检测技术、检测传感技术、核磁技术、放射技术、激光技术、精密仪器技术等多学科高科技产品,其基本特征为计算机化及数字化,是跨领域、多学科的现代高新技术。专业医疗器械人才的培养及引进是医学器械与国际接轨、快速更新及医学诊疗技术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人才出现大量流失及短缺现象,本文以浙江省为例阐述我国医疗器械人才短缺的原因,提出改善医疗器械短缺的建议,现报道如下。

[

关键词]医疗器械;人才短缺;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6(a)-0174-02

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的软件。医疗器械行业是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多学科交叉、充满挑战与竞争的高科技产业,是国家制造业和高科技尖端水平的标志之一[1]。专业医疗器械人才的培养及引进是医学器械与国际接轨、快速更新及医学诊疗技术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目前,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需要高科技人才,除卫生医疗部门具有结合专业技能及知识可正常使用操作及保养维护医疗器械的技术人才外,还包括从事医疗器械的研发、培训教育、制造设计、检修维护、管理监督和经营销售的专业人才,而目前我国出现医疗器械专业人才流失及短缺的现状。

1我国医疗器械人才短缺的现状

1.1医疗器械从业研发人才的短缺

随着我国20年来的改革开放对于人才及技术的引进,各行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而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也已初步形成了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工业生产、科研开发较系统的体系,是我国高科技领域发展的中坚力量[2]。但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医疗器械行业出现从事医疗器械的研发、培训教育、制造设计、检修维护、管理监督和经营销售的专业人才的流失及短缺现状。以浙江省为例,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2010—2013年底,浙江省医疗器械行业从业人员由4.79万人下滑至2.36万人[3],同期相比,从事医疗器械行业人员比例由2010年的0.37%下滑至2014年初的0.22%,呈现持续下滑趋势[4],但据预测,在未来的几年中,生物医疗、医疗器械等行业年均需求中职人才1800人,这与2012—2013年底医疗器械从事人员逐渐下滑趋势呈负相关,不能满足未来的市场需求,因此,医疗器械行业人才类别在紧缺人才排行榜上始终占有一席之地。而追究其原因如下。

造成医疗器械从业研发人才的短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高校对于专业医疗器械人员的培养欠完善,无法满足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需求;②现代医疗设备(或器械)是结合生物医学技术、生物信息技术、化学检测技术、检测传感技术、核磁技术、放射技术、激光技术、精密仪器技术等多学科高科技产品,要求复合型高端科技人才,而医疗器械从业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不高,出现医疗器械行业人才的短缺;③从事医疗器械行业人才需具有实践能力及专业理论知识,我国从事医疗器械研发的高端人才,近年来流失较严重,未与国际接轨[6-7]。

1.2医院操作及维护医疗器械人才的短缺

随着医学及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临床越来越多的应用高新医疗仪器完成对患者的疾病的诊疗,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先决条件及物质基础是有效、安全的医疗设备。但目前我国医院具有结合专业技能及知识可正常使用操作及保养维护医疗器械的技术人才出现流失及短缺的现象,以浙江省为例,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浙江省共有200多个医院,其中三甲医院达20%左右,2010—2013年底,从事医疗检查医技人员由4356人下降至3124人,同期相比,下降比率达0.14%,并呈现持续下滑趋势[5]。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患者需应用高新的医疗仪器来完成对疾病的诊疗,医院对具有专业技能及知识且可操作、保养和维护医疗器械的技术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大,因此,呈持续下滑趋势的医疗检查医技人员已经不能满足现在以及未来的人才需求,医院操作及维护医疗器械人才的短缺已日趋明显,同时医院还缺少对于医疗器械进行定期质量管理、保养维修的专业部门,追究其原因如下。

造成医院操作及维护医疗器械人才短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虽然近年来我国医疗市场及医疗器械迅速发展,但与国外相比,总体水平仍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无法满足医疗诊疗的需求,需从国外进口更佳更加先进的医疗设备,而进口医疗设备中多为英文标识,由计算机操控,我国欠缺熟练操作及正确使用进口医疗设备的人才;②我国大多数医院中缺少对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保养维护的专门部门;③医疗设备具有一定的辐射性,长期从事医疗器械诊疗工作对于医技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出现医院操作医疗设备人才的短缺[8-9]。

2医疗器械人才短缺现状的改善建议

2.1增加教育投入

我国医疗器械人才短缺的根本解决方式是努力培养医疗器械的储备人员,增强对医疗器械专业人员的教育投资,包括以下两点:①对企事业机构的在职人员予以教育投资,侧重提高医疗器械人才的维修维护技能,进行在职人员选派至国外先进医疗器械研发基地进行交流学习,掌握其先进的研发技术[10-11];②对高校教育机构的投资,增加医疗器械培养人才的教育经费,扩大医疗器械院系,扩大招生,院系下增设多个相关专业,培养维护保养、质量控制、研发等复合型人才。

2.2扩大人才引进力度

对人才的引进应进行各种渠道的引进,扩大医疗设备人才引进力度,就企业而言,可引进留学海外归国人才、国内研发技术人员、医疗器械专业外国专家。引进方式可通过精神及物质等两种形式,例如,对医疗器械行业贡献较大的人员颁发荣誉称号、解决子女及家属的落户问题、为其提供较佳的生活及工作环境,高薪待遇等,缓解医疗器械人才短缺现象;对于长期从事医疗器械行业经验丰富的离退休人才,多为医疗器械行业的带头人,可进行返聘制度[12]。

2.3医疗器械从业人才兼职的充分利用

我国鼓励社会共有人才,人才内源性动力激发,人才兼职政策全面开发,可有效改善医疗器械人才短缺的现象。医疗器械从业人才在与本单位的经济利益、知识产权不发生冲突的前提下,可兼职受任其他企业的管理及技术职务,充分发挥人才效益,使人才的价值达到最大化[13]。

2.4医院医疗设备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

医院医疗设备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提升医疗设备人员的文化水平、知识层面、提高对于医疗设备的管理及维护技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强化管理设备意识,对医疗仪器的计量、保养维护、使用、购置等方面构建较为完善的制度;②加强学习计算机知识及外语水平;③岗位技术加强培训:可与医疗仪器生产企业制定协议,要求其对操作仪器规范化培训后,后续培训医疗仪器操作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保养、维护管理仪器、医疗器械的功能、流程、原理等相关内容[14]。

3结语

现代医疗设备(或器械)是结合生物医学技术、生物信息技术、化学检测技术、检测传感技术、核磁技术、放射技术、激光技术、精密仪器技术等多学科高科技产品,其基本特征为计算机化及数字化,是跨领域、多学科的现代高新技术。目前,我国出现医疗器械从业人才的短缺,除卫生医疗部门具有结合专业技能及知识可正常使用操作及保养维护医疗器械的技术人才外,还包括从事医疗器械的研发、培训教育、制造设计、检修维护、管理监督和经营销售的专业人才,主要源于高校对于专业医疗器械人员的培养欠完善、医疗器械从业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不高、从事医疗器械研发的高端人才,近年来流失较严重等因素,因此应增加教育投入、扩大人才引进力度、医疗器械从业人才兼职的充分利用、医院医疗设备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措施,缓解我国医疗器械人才短缺现状。

[

参考文献]

[1]金浩宇,刘虔诚,胡亚荣,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广东省医疗器械行业人才需求状况与职业岗位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5):157-159.

[2]张宜江,焦明阳.浅谈医疗设备管理中的预防性维护[J].中国医学装备,2012,9(11):207-209.

[3]郭文姣,欧阳昭连,周平,等.医疗器械产业合作创新特点及研究现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3,21(9):288-289.

[4]金石.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医疗器械的研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产业化[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3,30(9):102-106.

[5]杜炜杰.牵手人才与企业,共商人才培养大计—记中国医疗器械产业人才战略与管理论坛[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9,15(5):110-112.

[6]沁现强.国外医疗器械监管专业人才培养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9,15(3):212-214.

[7]吴东平.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与检测专业为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7(2):356-357.

[8]郑洁.实习实训—医疗器械维修工程师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北大资源研修学院医疗器械维护与营销专业教学经验分享[J].中国医疗设备,2013,47(7):159-161.

[9]常永亨.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基本要求与中国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1,35(1):706-709.

[10]UnekeCJ,ezeohaae,ndukweCD,etal.Researchprioritysettingforhealthpolicyandhealthsystemsstrengtheninginnigeria:thepolicymakersandstakeholdersperspectiveandinvolvement[J].panafrmedJ,2013,12,16(10):714-716.

[11]王兰明.中国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2,27(11):356-357.

[12]梁晓婷.我国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3,47(7):159-161.

[13]王兰明.关于改革和完善中国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制度的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2,35(6):706-709.

国内医疗行业现状篇4

关键词:新医改;医疗行业;现状;问题;建议

国家发改委于2008年10月在“新医改”中明确提出政府应该加大管控力度并且不断增加政府投入。通过政府投入的增加来促进全民医保的实现,促进国内医疗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就目前而言,我国医疗行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和产生过剩的情况。因此,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研究国内医疗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找出当前医疗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我国医疗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1.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的影响及国内地区区域医疗行业投入的总量的不同,从而形成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甚至存在收费不透明、不合理、服务水平低下等现象。当前,全国范围内占据总人口不足百分之二十的大城市拥有百分之八十的医疗机构、人才和经费,而拥有总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广大农村则缺医少药。

2.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根据我国相关部门统计,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后,人们用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消费比重逐年上升,特别是新千年滞后,弹性系数高达1.3。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国民生产总值每增加百分之一,医疗为事业就会增长1.3%。当前我国一年的医疗卫生总支出大约5000亿元,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5%。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一数字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使得我国整体医疗市场规模将持续高速增长。

3.医疗行业进入全新发展时代

随着我国新医改的实施,医疗行业的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医院为了适应新医改的要求,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必须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医院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品牌管理阶段,提供特色服务,实现软件和硬件优化升级,满足市场和病人的需求,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才能建立起长久、良好的医疗供需合作关系。

二、我国医疗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医疗行业政策逐渐开放

从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加上中国加入wto,我国逐步实施开放的医疗行业政策,以便于促进促进医疗行业更好的吸引外资。中国医疗行业面临的现实情况是,一方面融资渠道单一,从而导致基础医疗建设缺乏必要的资金,另一方面,庞大的医疗消费市场正在快速形成,发展潜力巨大。

2.新医改逐渐深入为医疗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根据2000年2月正式出台的《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已经正在大刀阔斧的改革。尽管在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必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说新医改的实施是必然要求,必将促进医疗行业更好的发展。

3.“追求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热点

随着新医改的实施深入,我国医疗行业必将迎来“春天”,加上新时期人民追求高质量、高标准的生活方式,医疗行业的前景是非常乐观的。人们能够真正的实现健康生活,不仅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的需求,更是国家对于医疗行业的要求。随着健康费用支出不断增加,加上中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医疗行业需求逐渐由治病型向保健型转变,更好的为广大人们群众服务。

三、医疗行业应对“新医改”的措施建议

1.积极引导医疗企业合并和重组,优化现有资源

我国大多数医疗行业中的企业或其他机构规模较小难以真正的形成规模效益。国内范围内的医疗企业大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即便是百强医药企业哈尔滨医疗集团同国外先进医药企业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内医疗企业营业收入及净利润距离国外先进医疗企业的还有不小的差距。通过引导医疗企业重组,优化现有资源,可以推动产业链优化,实现产品优化升级,提升经济效益。

2.促进医疗行业加快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升级

首先,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由单纯的追求产量的提

升转变为质量和技术双重提升,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其次,促进技术不断优化升级,走自主创新之路,实现产品的技术输出,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加快产品升级速度,加大制成品和半成品的输出,减少低附加值和低级产品或原材料的出口,更多地向欧美等先进国家出口高附加值的原料与制剂。

3.优化传统人事管理制度,实施人才战略

优化薪酬福利管理机制,改变和优化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适合医疗行业发展的监督机制去杜绝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文明现象。首先,做好岗前分析,明确规定医疗行业从业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具体目标,按照“人岗匹配”的原则,选择更加适合的岗位工作,建立退出机制,淘汰不适合的医疗从业人员,净化用人环境。其次,通过业务技能及文化知识的考试、竞赛和培训,促使从业人员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夯实医疗行业人员储备,提升人员素质水平。再次,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素质人才的待遇,留住和吸引高层次人才。

4.医疗企业探索更为科学的发展模式

我国现有医疗企业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类型分别为:市场导向性、广告导向性、战略导向性和品牌导向性。我国医疗行业大体运作模式大体较为单一,不利于更好的推动医疗企业发展。“新医改”的大环境下,国家对药品销售作了严格的规定,坚决杜绝医疗企业的违法推销。因此,医疗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优势,生产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填补市场的空缺,抓住利基市场,采取多样化、复合的运作模式。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医疗行业已经进入新医改的范畴,这次对于医疗行业的改革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决策。新医改明确了今后我国医疗行业发展的及改革的基本方向,随着国家医疗行业相关措施及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将会推动医疗行业更快更好的发展,改变传统的医疗产业利益链及医疗市场格局,促进医疗企业市场行为发生根本的转变,对未来我国医疗产业的发展与整合将产生更为深远影响。(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易镜明,张一甫,郑磊,李珊珊,徐列海,廖星昊,贺平鸽,丁丹,周思立.医药行业:创新与整合[j].资本市场.2011(01)

[2]贾品,张璐莹,王峦.基本药物制度对医药行业的影响[j].医学与社会.2011(03)

[3]李新洁,徐怀伏.医药行业多元化经营的动因和风险分析[j].中国药业.2011(04)

[4]黄敏,干荣富.新医改政策对医药行业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1(05)

国内医疗行业现状篇5

[关键词]医疗器械;营销渠道;渠道管理;管理创新

在医疗器械领域里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让我国医疗器械制造行业逐渐与世界接轨,国外大量医疗设备生产商大量涌入

理的营销手段也将是让我国医疗器械营销状况走向良性循环的过程。

1我国医疗器械营销现状

1.1企业数量逐年增多,竞争形势日益恶化

目前我国国内注册的医疗器械工业企业达到了近6000家,其中专营厂为3000家,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为600家。从地域上来说,这些医疗器械厂家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些地区的医疗器械生产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了国内市场的六成以上,显示了这些地区对于医疗器械制造行业发展的重视,这也直接为就业输出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是由于产品数量生产集中也导致了这些地区竞争的日益激烈,尤其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下,医疗器械制造行业也遭遇了“冷冬”,近1/3的企业倒闭、重组、整合,行业发展也陷入到一个瓶颈期,这对营销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2生产产品单一,缺乏核心竞争产品

我国国内数量众多的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每年生产的医疗器械达到了几千万件,但是数量巨大的背后,却是产品的单一、重复制造、科技含量低的产品充斥着市场。国外的医疗制造企业每年推出的新品都达到上百种,甚至是几百种之多,而我国医疗器械每年却只有几十种新产品上市,而且这些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与国外产品竞争中明显处于下风。例如,我国国内生产的近视眼手术刀已经处于世界一流水平,但是在国内各大医院内却鲜有订货需求,屡屡遭受冷遇,国外相关产品虽然在技术上略有差距,但是却受到青睐,这种现象的产生也直接影响我国医疗器械正常营销活动的开展,企业利润获取额度增长也比较缓慢,为了将产品营销出去,很多制造企业不得不将产品价格进一步下降,以保证正常经营活动的进行。

1.3营销渠道不畅通,模式滞后带来经营效果不理想

目前来看,我国医疗器械需求量巨大,虽然国内市场中被国外企业垄断现象较为严重,但是市场空间还是具有一定的存量。由于终端客户需求量增加,对于国内一些医疗器械制造企业要求不再是简单的生产,而且在物流端的配送需要合理配置。虽然生产企业的销售不可能全部占据整个销售渠道,但是如果确立合适的物流配送体系也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样的成功案例举不胜举。谁要是占领了市场的主要渠道,谁的市场占有率就会提升,他的销售量就会提高,但是目前来看,我国很多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对于外部营销渠道开发还有所欠缺,物流体系建立还有待健全,内外部沟通上的不健全已经让企业营销屡屡遭受挫折,营销模式上不主动已经不再适应行业的发展。

2医疗器械营销渠道管理的创新建议

2.1走出误区,走品牌营销之路

很多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对品牌营销的观念还比较淡薄,这在行业内还属于比较普遍的现象,一些企业仅仅以营销策略的选择作为刚开始入主这个行业的选择,而到了一定时期后,就会逐渐对品牌营销的淡化。虽然随着市场的开拓,医疗器械制造企业销量逐渐提高,但是对于品牌的维护却并不是特别在意。其实,销量上的提升是品牌营销的自然结果,而不是最初的目标所致,如果本末倒置的话,对于品牌发展并不是太好的消息。如果企业要走出营销误区的话,一定要做好策划,尤其是要制定好广告策略,因为品牌不仅能快速提高产品知名度,而且对于产品美誉度的提高、品牌含金量的提高都有帮助,如果企业将产品品牌进行注册,将品牌运作进一步与市场调研、研发、制造、服务等渠道进行畅通化,长此以往,这样的营销过程一定有利于企业突破千军万马的竞争“独木桥”,走出一条自己营销的光明大道。

国内医疗行业现状篇6

【关键词】医院药学;药学服务;国际

1药学服务概述

药学服务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学者于20世纪末提出,公众普遍接是在20世纪80年代[2]。1990年美国Hepler和Strand两位学者给出药学服务(pharmaceu-ticalcare)的定义:即以达到特定治疗目标为目的进而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而提供的一种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相关的服务。它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主动服务,药师需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保障患者获得满意的药物治疗结果,并在保障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的基础上努力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2强化医院药学服务转型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生产、经营的大多数药品以处方药的形式销售使用,80%是通过医院药学部门销售给患者[3]。医院是开具药品处方的重要单位,因此医院药学服务是医院医疗服务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医疗改革不断推进、医疗体系逐渐完善,医院药学人员的职责已发生明显变化;医院药学服务模式面临巨大转变,现代药学服务模式与传统药学服务模式具有明显差异,但我国大部分医院目前仍使用传统药学服务模式[4]。因此,探究医院药学服务转型,提升药学服务质量,对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有效利用卫生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以及药学部门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国外医院药学服务现状

3.1加拿大医院药学服务现状

加拿大医院的医疗小组由医师、护师及药师组成,负责患者的药物治疗[5],药师、医师、护师与患者共同预防、解决药物相关问题,以提升治疗效果。药师负责提供药物治疗方案及药物修改方案、药学信息支持、保证疗效同时降低药品费用、监测药物疗效、报告不良反应、为重症患者提供出院用药管理服务等,同时药师还参与制订医院药品目录、临床指南与药品政策,确保药物使用的经济性与合理性。

3.2美国医院药学服务现状

美国作为临床药学的发源地,是当前药学服务发展较为完善、模式较为成熟的国家之一。目前在美国,平均每百张床配备各类药学专业人员达17.37人[6],病区由医师、护师与临床药师共同管理。临床药师的主要工作为查房、查看患者病历及其血药浓度和检验报告等,并根据这些结果制订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同时为患者、医师及护师提供药学支持;临床药师还负责病区医嘱审核,以确保药物使用经济合理;负责编写药讯,收集和提供药品情报及信息[7]。

3.3英国医院药学服务现状

英国医院内临床药师药学服务内容与美国相似,但英国的临床药师相比美国处方权更为广泛,除药学查房、参与临床用药品规范制订、医嘱审核和出院用药教育外,还可建议患者要求医师更改处方。在慢性疾病患者的治疗中,经专业授权的药师可调整患者用药剂量,还可为患者开具特定疾病的常用药物[8]。

3.4日本医院药学服务现状

日本医院药学服务已发展成为一套完善的药学服务系统,其服务内容除包括调剂、药品储存管理、无菌注射剂制备、制剂外,还在调剂如糖尿病、高血压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一些与生活饮食习惯相关疾病的治疗药物时,需要负责患者用药教育。药学咨询是针对门诊患者及医护人员提供的,药师在提供药学咨询服务基础上,需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并设计合理剂量,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药师为住院患者提供药学监护、药物信息支持以及用药指导等药学服务,并为社区药师提供患者的用药信息。日本医院药学也对研发中药物的临床试验进行管理。药师参与医疗团队如感染控制、营养支持、临终关怀团队等,充分发挥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9]。

3.5澳大利亚医院药学服务现状

澳大利亚的公立医院实行按病种付费制。医院药师中50%药师为临床药师,与其他国家临床药师相似,其主要的工作为查房、参与治疗方案设计、药学咨询与药学监护、门诊药学服务、其他药学专科服务(肿瘤等)、无菌注射剂配制与处方点评等。药师若发现医师开具的处方不合理,可建议修改,若医师拒绝修改,药师有权拒绝配药[10]。3.6国外医院药学服务对我国的启示通过对各国医院药学服务的发展现状研究发现,药师普遍在临床药物治疗中参与度较高,人员配备较充足且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包括电子信息系统及相关检测仪器、国家政策支持度较高,其中英国药师具有部分处方权、公众包括医务人员对临床药师的认可度较高、付费体系等较完善,既能够确保医师、药师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可以保障患者的经济利益。

4国内医院药学服务存在的问题

我国药学服务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已初步建立药学服务内容的基本结构体系。目前,我国医院药学服务大致可分为以下三部分:1)药品采购、储存及调剂等传统药学服务内容,并增加了药物咨询、不良反应上报等内容;2)药师深入临床参与会诊及病例分析,查看患者血药浓度监测等结果并制订相应药物治疗方案、为患者及医护人员提供药学信息咨询;3)将临床药物治疗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实验研究、分析血药浓度检测结果等方法解决,为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4.1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我国药学服务人员数量相对匮乏、且专业水平偏低,无法满足社会需求。2005年,我国卫生主管部门启动临床药师岗位培训项目,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加速专科专职临床药学服务人才培养。自2006年首批临床药师培训基地成立以来,截止2018年7月,在我国已有200余所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师资培训基地共17所,临床药师培训已扩展至包括通科在内的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心血管内科、肿瘤内科等15个专业[11]。但培养的符合临床药师资格人员仍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4.2医疗付费体系缺陷

美国实行按病种付费,医保系统按照患者所缴纳的医疗保险额度和疾病种类为患者缴纳医疗费用,医师与药师根据患者治疗费用额度制订治疗方案,总费用固定,在确保治疗效果情况下,尽可能地选用疗效好且价格低的药品。国外学者针对药学服务研究发现,在临床药师参与的药学服务团队中,临床药师查阅病历,参与查房,建议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12],并且临床药师参与患者治疗的程度和频率越高,患者病死率越低,所导致的卫生资源浪费现象也可以得到一定缓解[13]。我国个人医疗保险报销基本上由国家医疗保险管理部门承担大部分,个人承担小部分,对医师在诊疗过程中所开具的诊疗项目及药物治疗方案没有额度限制,这就导致了“过度医疗”现象的存在,甚至出现了部分医疗机构与患者联合“骗保”的不法行为。自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后,药剂科成为医疗机构的“消耗性”科室,即非但没有盈利,还需要医疗机构投入额外的人员经费维持,这也是造成医疗机构药学人才缺失的原因之一。

4.3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目前未出台《药师法》《药事服务法》等与药师职责药学服务相关的法律,而规范性文件及行政规章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医疗机构药学服务工作没有标准的操作规程、药师的责任与权利不明确,加上紧张的医患关系,导致药学服务工作无法切实贴近临床为患者服务。

4.4基础设施与社会意识阻碍

基础设施不健全,目前大部分医疗机构的电子信息系统不能够支持临床药师“以患者为中心”,服务临床的工作需求;大部分药学服务团队没有相应的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及相关检验的仪器设备等,建设水平不能支撑更高层次的药学服务水准。在我国,药学服务的概念是全新的、陌生的,公众对临床药师的工作内容及药学服务的重要性并不了解,药学服务缺乏发展的土壤根基。其次医院领导层、医师、护师、患者在医院药学服务工作的开展中存在持有不配合态度的情况。自国家大力发展医疗机构药学服务以来,基层医疗机构增加了许多有关合理用药的数据统计工作,需要由临床药师完成,工作任务的增加,加上人员的不足,造成了临床药师的工作性质偏离药学服务宗旨。

5加强我国医院药学服务的对策及建议

5.1加快专业技术人员培养

一方面从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教育及对临床药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两方面加快对临床药师的培养,使专业技术符合标准的药学人才进入社会从事医院药学服务工作。另一方面,药师进入临床工作中,真正参与患者治疗方案的制订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5.2完善医疗付费体系

推行按病种付费制度及分级诊疗制度,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医疗现状,医疗机构增设药师服务费,在确保药学服务为医疗机构带来一定效益的同时,为患者提供最优化、最经济适宜的药物治疗方案,体现药学服务在医疗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和基本地位。

5.3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

国家应尽快设立《药师法》《药事服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其中包括制定药师的工作职责与规程,使药师高度参与患者治疗方案的制订。

国内医疗行业现状篇7

1区域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规划

区域医疗卫生机构布局的规划,主要是依据区域内地理状况、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健康需求等客观指标规划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的总量,并将这些机构合理科学地布局在本区域内。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布局呈县乡村三级网络,相对较为合理,关键是机构的内涵建设亟待提高。农村卫生资源的匮乏主要体现在机构的规模、设备、人才上,而不是机构的数量上,所以在做本区域卫生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将人才、设备、规模的发展向农村医疗机构倾斜,以改变目前卫生资源相对集中在城市和城乡医疗卫生差别较大的状况。

城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布局,由于历史原因相对较为混乱,主要表现为级别层次不明显,举办主体多元化,布局不合理,人才设备相对过剩等等,针对这种局面,必须经过区域卫生规划的强制手段加以调整和规范,首先是要在城市规划建立健全级别层次明确的城市三级医疗保健机构,即: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人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三级医院,既方便居民就医,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保健需求,又形成合理有序的医疗服务市场体系,从而根本上解决乱办医、乱竞争的无序状况;其次要统筹规划区域内不同所有制、不同产权、不同举办主体的医疗机构,真正实现全行业管理,特别是民营医疗机构的设立要依据当地的医疗保健需求,决不可沽名钓誉,打着招商引资的旗号而盲目扩大本区域内的卫生资源。对企业举办的医疗机构要纳入当地整体卫生规划,并逐步实现从企业中剥离,改变企业办社会的现状,实现企业医院的并轨,与社会医院同等竞争与发展。对国家举办的医疗机构要依据本区域居民的需求,依照城市三级医疗保健网的格局进行重新规划布局,应大胆地实施“关、停、并、转、迁”,如确有必要,也可进行扩建,以彻底改变目前城市医疗机构低层次重复建设、经营状况不佳、无序竞争、乱收费导致看病贵的现状。其三,针对省会城市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大型医疗设备过多的现状,可以借鉴教育系统的做法,将部分带有省级名称的医疗机构在省会外城市举办。这样的规划,可极大地解决省会城市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使卫生资源合理地分布在基层。

2区域大型医疗设备布局规划

由于近年来认识上的混乱,导致了医疗卫生市场化状况,并形成医疗卫生市场竞争局面,出现了企业医院与地方医院竞争、民营医院与国营医院竞争、大医院与小医院竞争,而且出现了卫生系统内部公立医院之间的竞争,这些竞争有时表现相当激烈,其手段除了改善服务、环境外,更多的是拼设备,竞相购置大型医疗设备,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这些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费大多来源于职工集资、贷款、借款、商家投放等模式,以致于形成了为尽快回收投资而过度使用大型设备,给患者乱检查,极大地增加了患者医疗费用支出,形成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区域卫生规划必须对区域内大型医疗设备的品种进行规定,对大型设备的配置进行科学合理规划,无论是民营医疗机构、公立医疗机构、企业医疗机构都必须实行大型医疗设备准入制。要依据本区域居民的需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大型设备的现有数量和布局进行科学规划配置。对现有大型设备的布局状况,有条件、有可能的要尽量重新规划布局,采取收购、合资、股份、合作等方式,使这些大型设备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

3区域专科专病建设规划

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在做好整体规划的同时,要对关乎本区域优势医疗卫生资源进行规划,对各医疗卫生机构的重点专科专病建设进行规划,这样才能形成医疗服务的有序合理竞争,形成本区域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

一般来讲,一个市县区域有一所综合医疗机构即可,其他医疗机构尽可能形成大专科、小综合的模式。做为区域卫生规划,要引导区域内医疗机构朝着专科、专病的方向发展,对区域内的医疗机构依据其自身的优势、传统优势、地域疾病谱特点、行业特点来规划专科专病的方向,形成区域内医疗机构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局面。区域专科专病建设规划之初要经过科学论证,一旦确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保障。区域内的医疗机构要遵从区域专科专病建设规划进行发展,在设备、人才配备上予以倾斜,必要时卫生行政部门可采取包括设备配置、人才调动、资金补助等行政调节手段来协助规划的落实。

4区域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规划

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从大的来讲分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和城市医疗卫生体系。这是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制度下形成的,随着城乡二元经济制度弱化,城乡医疗卫生体系也应该逐步融合。所以,当前进行区域卫生规划,在尊重目前城乡医疗卫生体系存在的前提下,应重点做好本区域内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的规划。

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建设规划,是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代表地方政府所做的规划,是贯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重要举措。虽然国家近年来对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有明确的要求,但做为本区域的卫生规划,要针对区域地理、人文、经济、疾病谱等情况,对本区域的疾病与控制体系建设在数量、网络布局、重点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如传染病防治机构与网络建设,精神病防治机构与网络建设,妇幼保健机构与网络建设,慢性病防治网络建设,健康教育机构与网络建设等,都要在机构数量、网络布局上进行科学的规划。

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实质上就是医疗机构布局规划。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规划,主要是针对区域内可能出现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处置的体系,他包括传染病防治、重大灾害安全事故医疗救护、食品卫生安全等体系建设,属于预案性规划,具体内容可体现在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中,但形式上必须有明确的规划,便于实施。

5区域健康保障规划

区域卫生规划是区域政府制订实施的,不是卫生行政部门单独所能完成。故此,区域卫生规划应体现区域政府为发展卫生事业、保障居民健康而实施的医疗保障制度和经费保障措施。

按照十七大精神,区域医疗保障制度应包括在农村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城市实施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针对城乡贫困人群的医疗救助制度等。区域卫生规划要依据本区域财力、全国统一安排来规划这些制度建立的时限、保障水平、覆盖人口。这也是区域卫生规划整体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

国内医疗行业现状篇8

关键词:马尔可夫区制转移;杠杆效应;股指收益率;平滑概率;医疗保健行业

中图分类号:F224.0;R195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20世纪60代,Fama(1965)发现投机性的资本价格变化和收益率变化具有显著的时变性,即价格波动呈现集聚性和条件异方差性,且呈现出尖峰厚尾分布特点。Fama于1970年提出了随机游走模型,并把该模型运用于股票市场波动性研究中。近年来的大量研究也发现,金融时间序列数据并不符合正态分布假设,股票市场波动具有显著的条件异方差性。针对波动的这种特征,engle(1982)提出了aRCH模型,用以刻画英国通货膨胀指数变化的特征,有效地刻画了通货膨胀率变化的集聚性和条件异方差性;Bollerslev(1986)提出了aRCH模型的扩展形式,即GaRCH模型。GaRCH模型误差项的条件方差不仅仅是滞后误差项平方的函数,也是其滞后条件方差的线性函数,它既考虑了前期波动大小的影响,又考虑了波动的变化趋势,基于GaRCH模型的扩展形式演化发展形成了aRCH模型族。随着金融市场波动性研究的深入,国外学者发现金融市场中易受影响的收益率序列,存在着和经济周期一样的波动状态转换特征。这种波动特征是aRCH模型族不能准确刻画的,但是股票市场中这种波动状态变结构又是实际存在的,比如股市收益率序列的高波动往往持续较短的时间就会恢复到低中波动状态。大量实证分析发现aRCH族模型存在往往会高估波动持续性的缺点,这主要是由于aRCH族模型忽略波动状态变结构,导致其高估了波动持续性,这大大降低了其波动的长期预测精度,特别是当出现异常收益时,导致估计参数极不稳定。为了更好地捕捉时间序列的波动性特征,Hamilton(1994)提出了区制转移的aRCH(Regime―switchingaRCH,SwaRCH)模型,并以美国股票市场为研究对象,结果证明SwaRCH模型大大降低了aRCH模型高估的波动持续性。

国内学者在考虑模型中结构转变因素时,也将马尔可夫结构转换引入到了aRCH模型中进行实证研究。蒋祥林、王春峰、吴晓霖等(2004)运用SwaRCH模型,对中国股市的波动性进行实证分析,发现SwaRCH对股市波动性的刻画和预测能力优于aRCH类模型,刘金全、刘志刚(2005)将区制转移引入GaRCH模型中,分析了我国沪市指数收益率序列的区制转移特征,发现沪市波动存在着显著的波动区制持续性和转移现象。严太华、陈明玉(2009)通过非线性和结构性变化检测发现了上证指数波动的变结构特征,又进一步利用马尔可夫切换模型模拟数据,识别出上证指数收益率波动有三种主要的状态:慢涨、慢跌和快涨,结果证实马尔可夫切换模型在刻画股市波动的阶段性特征上比较有效。郑廷国、刘金全(2008)讨论了非对称SV模型的扩展Kalman滤波的估计方法,并对沪深股市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沪深股市存在波动的杠杆效应,证实了这种估计方法的有效性、准确性。刘金全、李楠、郑廷国(2010)将区制转移SV模型的mCmC估计方法应用于上证综指周收益率序列分析,较好地刻画了沪市波动性特征。由于国内对于股价波动的模拟与刻画多数是针对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展开的,对股市行业板块的股价波动研究没有深入到变结构特征的刻画层面。本文将SwaRCH模型应用于股市医疗保健板块波动的计量检验,并与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波动特征进行比较,探究医疗保健指数波动特征。

二、我国股市医疗保健行业股指与沪深综合股指波动的统计特征分析本文选取我国医疗保健行业股指,1999年12月30日到2010年10月22日的日交易收盘价,所选指数序列记为{pt},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网。另外,大盘股市的上证综合指数和深圳成分股指数选取的是2000年1月4日到2010年10月22日雅虎财经网公布的日收盘价数据,下文简称为综合指数。股指收益率序列{Rt}的计算公式为:Rt=100×log(pt/pt―1),根据该计算公式算得的医疗保健指数收益率序列有2607个观测值,图1、图3、图5分别给出了医疗保健指数收益率序列、上证综指收益率、深证成指收益率在样本区间的趋势图,图2、图4、图6分别给出了相应的各收益序列的Q―Q图。图1医疗保健指数收益率序列趋势图图2医疗保健指数收益率序列Q―Q图图3上证综指收益率序列趋势图图4上证综指收益率序列Q―Q图

从图1与图2可以看出医疗保健指数的日收益率序列波动呈现出显著的时变性与集聚性特征,特别是2007年到2010年间收益率呈现频繁的高波动状态,这说明来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风暴对我国股市强烈的影响作用,已嵌入到了我国股市行业层面。另外,在2001年下半年到2002年年初这一时段,医疗保健行业指数收益率波动集聚表现也很突出,这主要是由于时逢1997年以来的证皇谐〖喙苣辏以及7月份申奥成功、9月份美国“9・11事件”和11月份通过加入wto的审议等诸多颇具影响力的事件,股市受到强烈频繁的冲击,各行业板块出现了暴涨暴跌的现象,医疗保健板块受到不可避免的冲击,将图1、图2表示的医疗保健指数的日收益率序列,与图3、图4表示的上证综指收益率序列,及图5、图6表示的深证成指收益率序列比较,可以发现医疗保健指数日收益率序列波动呈现的时变与集聚特征时段与我国股市综合指数的日收益率序列波动的时变与集聚时段几乎相同,且在观测区间内高波动集聚现象几乎同时期发生。

下面对股市医疗保健行业指数和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序列与深证成指收益率序列进行基本统计描述分析、平稳性检验(aDF)和aRCH效应检验,揭示我国股市医疗保健行业指数收益率的波动特征,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图5深证成指收益率序列趋势图图6深证成指收益率序列Q―Q图

从表1可以看出医疗保健指数日收益率的偏度为负值,峰度大于3,即医疗保健指数收益率序列呈现出左偏、尖峰分布特征,且其Jarque―Bera检验值及其伴随概率p=0也表明其收益率序列不服从正态分布。另外,图2还给出了医疗保健行业指数收益率序列Q―Q图,更加直观地显示了医疗保健指数收益率明显地偏离正态分布的特征,即呈现出厚尾分布特征。医疗保健指数收益率序列在aDF检验1%的显著性水平下是平稳序列,表1的检验结果显示aRCH―Lm检验的伴随概率为p=0,拒绝其原假设,这说明医疗保健指数收益率存在着显著的异方差性,即aRCH效应。从表1可以看出医疗保健行业指数收益率序列的统计特征,与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序列和深证成指收益率序列呈现的波动特征是一致的。由标准差度量波动上看,医疗保健指数收益率的标准差与深证成指收益率序列比较接近,略大于上证综指,这意味着医疗保健板块的平均收益波动率要高于上证综指,但略低于深证成指,这说明对于一直受制于国家政策的医疗保健行业,其发展过程呈现出比较稳定的特征。

三、基于SwaRCH模型的医疗保健行业股指波动特征与杠杆效应计量检验由于股市在不同环境和不同时段会产生一定的波动特点,表现出波动持续性和波动状态区制持续性。下面利用马尔可夫区制转移aRCH模型(SwaRCH模型),对我国股市医疗保健指数收益率波动存在的持续性进行检验,并进一步测度不同波动持续状态的持续时间长短,及不同波动持续状态间的转移特征等。

以往大量研究表明aRCH模型族(engle,1982)对于股市波动时变性中的波动集聚性、波动持续性,及波动非对称性都给出了很好的刻画效果,然而金融时间序列总是复杂的并伴随偶发性结构突变,这在两大类模型中并未得到刻画。LamoureuxandLastrapes(1990)认为条件方差的持续性被高估,可能是由于存在不能被aRCH模型解释的结构突变。HamiltonandSusmel(1994)提出一个新的aRCH模型,马尔可夫区制转移aRCH模型(markovSwitchingaRCHmodel)即SwaRCH模型,该模型将波动的持续性分解成了两个部分,即每个波动状态的持续性和每个波动状态下波动性冲击的持续性。此外,SwaRCH模型还刻画出了不同波动状态的持续期和不同波动状态间的转移,从而刻画出了波动结构的突变性,更好地描述了波动的特征。Hamilton提出的SwaRCH模型,是在aRCH模型的基础上允许条件波动过程在一个有限个数的区制间随机转移,即aRCH过程的参数是可以随机改变的。

首先,将均值方程中的误差项ut改写成:ut=gst×t,st为一个潜在不可观测的随机变量,依赖于t的取值1,2,…,K。假设st服从一阶马尔可夫链,则st的转移概率矩阵可以表示成以下形式:

其中pij=prob(st=j|st―1=i),且∑Kj=1pij=1;变量st是在t时刻的“状态”或者是“区制”。

其次,假设t服从标准的aRCH―L(q)过程:

t=htvt

h2t=a0+a12t―1+a22t―2+…+aq2t―q+ξdt―12t―1

如果t―10,则dt―1=1,反之dt―1=0,vt是一个均值为零,单位方差的独立t分布。aRCH―L(q)过程的变量t系数是根据st的取值决定的,当处在st=1代表的状态时,变量t的系数为g1;当处在st=2代表的状态时,系数为g2,以此类推。对于j=2,3,…,K,gj1,第一个状态g1正则化为单位1,这种思想就是像改变过程比例因子一样刻画区制转移。

在已知当前和过去状态的条件下,误差项ut的条件方差为:

e(u2t|st,st―1,…,st―q,ut―1,ut―2,…,ut―q)=gst{a0+a1(2t―1/gst―1)+a2(2t―2/gst―2)+…+aq(2t―q/gst―q)+ξdt―1(2t―1/gst―1)}σ2t(st,st―1,…,st―q)

如果ut―10,则dt―1=1,反之dt―1=0,称ut过程服从一个K状态q阶的马尔可夫区制转移aRCH过程,即ut~SwaRCH(K,q)。当ξ≠0时,波动过程存在杠杆效应,此时称ut过程服从SwaRCH―L(K,q)。

下面运用SwaRCH模型,对我国股市医疗保健行业指数进行实证分析。为了看到股市医疗保健行业指数条件波动的随机转移和捕捉内生的转移点,本文选取了带杠杆效应、t分布的SwaRCH―L(3,2)模型(蒋祥林,2004),模拟股市医疗保健行业指数波动的方差,SwaRCH―L(3,2)模型的转移概率pij满足条件0pij1,并且∑Kjpij=1。

表2给出了医疗保健行业指数收益率的aRCH(2)―t模型和SwaRCH―L(3,2)模型估计统计量。为了将股市医疗保健行业指数波动的持续性与股市综合指数进行比较,分别对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与深圳成分股指数收益率进行aRCH(2)―t模型和SwaRCH―L(3,2)模型估计,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的aiC和SC准则值比较结果,可以看出SwaRCH模型对医疗保健行业指数和综合指数收益率序列的模拟结果明显优于aRCH模型。收益率序列SwaRCH模型的拟合结果中持续性参数明显低于aRCH(2)模型,这说明考虑了波动状态转移的SwaRCH模型大大降低了aRCH模型高估的部分波动持续性,说明SwaRCH―L(3,2)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包含t分布的SwaRCH―L(3,2)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中的模型估计结果显示g^2和g^3的估计结果十分显著,这表明我国股市医疗保健指数波动呈现出明显的三种波动状态。系数g^2表示中波动状态(st=2)的方差是低波动状态(st=1)方差的3倍,同时高波动状态(st=3)是低波动状态(st=1)的11倍多,这说明三种不同的波动状态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从表3中还可以看出我国股市医疗保健指数波动三种不同的波动状态之间的差异性明显大于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成分综合指数三种不同波动状态之间的差异性。ξ值的估计结果表明我国股市医疗保健板块存在显著的杠杆效应,利空信息引起的收益率波动显著的大于利好信息,而上证综指与深证成指的收益率的杠杆效应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表4给出了我国股市医疗保健行业指数和上证和深证综合指数不同状态的转移概率,其中医疗保健指数收益率分布在低波动状态的转移概率值为0.9847,分布在中波动状态的转移概率值为0.9830,分布在高波动状态的转移概率值为0.9688,这些较大的转移概率值意味着每个波动状态非常稳定,不同状态之间的转移并不很频繁。另外,还可以看出我国医疗保健指数和综合指数收益率波动分布在低、中状态的转移概率p11、p22都在0.98以上,分布在高波动状态的p33值也达到了0.96以上。这些较大的转移概率值意味着每个波动状态持续期都很长,不同波动状态之间的转移并不很频繁。特别是低波动状态到中波动状态和高波动状态到低波动状态的转移概率p12、p31几乎为零,这说明发生高波动状态到低波动状态转移跨区制转移的概率几乎为零,并且稳定股市受经济环境冲击发生状态转移时,极大可能是转移到高波动状态,并持续一段时间才会恢复,这也说明我国股市波动存在着显著的杠杆效应。

从图7的平滑概率显示的不同波动状态看,我国股市医疗保健板块波动在观测区2001年1月至2010年11月间主要分布在中波动状态,在这期间也发生过多次中波动状态向低、高波动状态的转移。2000年7月,我国医疗保健指数收益率从中波动状态(st=2)转移到低波动状态(st=1),并维持了一年多的低波动状态持续期;2002年7月份,我国医疗保健指数从波动状态(st=2)转移到波动状态(st=1),同样维持了一年多的低波动状态;随后,波动状态一直在中、高两状态间转移,2004年到2007年间波动状态较多的分布在中波动状态(st=2),2007年到2009年则处于高波动状态。虽然不同状态之间的转移比较频繁,但分布在波动状态(st=2)的时段最多,且其持续时间也相对较长。

另外,可以进一步的估计每一个状态的平均持续期,状态(st=1)、状态(st=2)和状态(st=3)的持续期1/1―pii分别为65、59和32天。三种波动状态的持续期中,我国医疗保健指数处于波动状态(st=3)的持续期最短,处于波动状态(st=1)、(st=2)持续期较长,是高波动状态持续时间的两倍。三种波动状态平均持续期的不同与波动状发生转移次数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疗保健指数收益率波动的非对称性。从股市医疗保健指数波动状态转移上看,我国医疗保健行业还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行业,虽然前期大致是处于低波动状态(st=1),随后中波动状态(st=2)和高波动状态(st=3)之间的转移比较频繁,但主要维持在中波动状态。图7股市医疗保健行业指数收益率三种波动状态(st)的平滑概率图8上证指数收益率三种波动状态(st)的平滑概率

下面将我国股市医疗保健板块的波动与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与深证成指收益率的波动状态进行比较。观察图7和图8、图9可以看出医疗保健板块收益率和沪深综合指数收益率序列的平滑概率图呈现出大致相同的区制转移趋势,其波动区制持续性在样本观测区的大多时期与综合指数表现出共同的波动状态持续特征。如2000年6月份到2001年8月份之间主要维持着低波动状态,2003年9月份到2007年初波动主要分布在中低波动状态,2003年10月份到2010年10月份,医疗板块与沪深综合指数收益率大体在中波动状态与高波动状态间发生区制转移。2007年4月份至2009年初这段时间收益率主要分布在高波动状态,2010年收益率则主要分布在中波动状态。

医疗保健板块收益率与沪深综合指数收益率波动状态的时间一致性反映了股市医疗保健板块与大盘沪市与深市之间的波动呈现联动效应。医疗保健板块收益的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大盘影响,其独立性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股民从众行为依然普遍存在。从平滑概率图我们可以发现医疗保健行业指数收益率与沪深指数收益率波动在总体趋同的情况下也偶存差异,股市医疗保健板块状态转移频率较高,平均持续期较短。2000年3月份到2000年6月期间,医疗保健板块经历了一次较短的高波动状态向中波动状态后向低波动状态的区制转移过程,这一过程在上证综指收益率波动中有所体现,但上证综指收益率在中波动状态的持续期明显偏短,而这一时期深证综指的收益率一直维持在低波动状态,并未发生类似的区制转移。2000年12月份到2001年2月份期间,股市医疗板块收益率发生一次短暂的低波动状态转向中波动状态转移,之后又向高波动状态发生区制转移的过程,上证综指与深圳成指收益率均未发生转移。图9深证成指收益率三种波动状态(st)的平滑概率

四、结论

本文对我国医疗保健指数收益率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描述,发现我国医疗保健指数收益率序列与沪深股市共同呈现出显著的时变性与集聚性特征,且具有显著的左偏、尖峰厚尾分布特征。aRCH模型与SwaRCH模型的比较显示,SwaRCH模型能够有效刻画异方差过程的结构突变特征,有效降低在aRCH模型中被高估的条件方差持续性,aiC值与SC值的估计表明SwaRCH模型能够获得更好的估计结果。利用SwaRCH模型模拟的实证结果发现,我国医疗保健指数收益率的条件波动过程表现出显著的区制转移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国股市医疗保健板块风险程度和风险特征的变化,易受来自整体经济环境转变、国家宏观政策冲击、突发事件和国际金融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区制转移的波动性特征。

另外,从我国医疗保健指数收益率与沪深股指波动特征的比较结果看,我国医疗保健板块波动与沪市更为接近,并与两市都有着共同的波动状态持续特征。然而与沪深股市相比,医疗保健板块收益率波动区制转移更加频繁,在低、中、高,三种波动状态的持续性概率均小于沪市与深市,每一种状态的平均持续期均短于沪市与深市,相对频繁的波动状态转移,意味着投资于医疗保健板块收益的不确定性略高于大盘,医疗保健板块收益对传导至股市的各种信息的反应更为灵敏。从波动状态区制的转移概率和持续期来看,不同的波动状态持续时间、状态之间的转移次数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股市医疗保健指数波动的非对称性。

参考文献:

[1]FamaeF.thebehaviorofstockmarketprices[J].JournalofBusiness,1965,38:34―105.

[2]FamaeF.multiperiodConsumption―investmentDecisions[J].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1970,60:163―174.

[3]engleRF.autoregressiveconditionalheteroscedasticitywithestimatesofthevarianceofU.K.inflation[J].econometrica,1982,50:987―1008.

[4]Bollerslevt.Generalizedautoregressiveconditionalheteroskedasticity[J].Journalofeconomics,1986,31:307―327.

[5]HamiltonJD,SusmelR.autoregressiveconditionalheteroskedasticityandchangesinregime[J].Journalofeconometrics,1994,64:307―333.

[6]蒋祥林,王春峰,吴晓霖.基于状态转移aRCH模型的中国股市波动性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04,19(3):270―277.

[7]刘金全,刘志刚.我国股票市场收益波动性的区制转移分析[C].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326―330.

[8]严太华,陈明玉.基于马尔科夫切换模型的上证指数周收益率时间序列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9,17(6):33―38.

[9]郑挺国,刘金全.基于扩展Kalman滤波的非对称SV模型估计及其在沪深股市的应用[C].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2008:272―272.

[10]刘金全,李楠,郑挺国.随机波动模型的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在沪市收益率序列上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0,29(6):1026―1035.

VolatilityCharacteristicsandLeverageeffectofStockindexReturnsofChina′sHealthcareindustryBasedonmarkovSwitchingmodel

JinChun―yu1,GUopei2,CHenGHao2

(1.QuantitativeResearchCenterofeconomics,JilinUniversity,Changchun130012,China;2.SchoolofBusiness,JilinUniversity,Changchun130012,China)

国内医疗行业现状篇9

[关键词]基层兽医诊疗现状问题提升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10-0163-01

目前,我国的畜牧养殖户数量越来越多,这给我国的兽医诊疗业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特别是对于我国的基层地区来说,兽医诊疗业还面临着各个方面的困难。其工作条件差,工作环境不佳,工作任务多都给我国基层兽医诊疗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基层兽医诊疗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提高基层兽医诊疗水平已经成为了我国相关人士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因此,本文对我国基层兽医诊疗水平的提高对策进行研究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基础的。

一、我国基层兽医诊疗业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的医疗事业在近些年来实现了多次改革,医疗制度在不断完善,医疗条件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对于我国基层兽医诊疗业来说,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对其快速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对这些现存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1.兽医诊疗的设备较为落后

在我国的一些基层地区,许多兽医诊疗从业人员没有固定的诊疗机构,也没有先进的诊疗设备。一些兽医在进行动物诊疗之时,最常用的诊疗工具就是体温计、针管、听诊器、输液管等等,而诊疗的结果大多要靠兽医的诊疗经验,没有相对专业的诊疗设备。这样的现状使得我国许多地区的动物在出现疾病之时,不能得到及时且正确的治疗,这给我国的畜牧业从业者带来了许多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对于我国兽医诊疗业的名誉也造成了一定的损伤。

2.动物品种较多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对于食用动物的品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这样的市场需求刺激了我国的畜牧业,我国的畜牧品种在近几年来有明显的增多,一些野生动物与药用动物的养殖十分火爆。畜牧业养殖品种的增多给我国基层的兽医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在诊疗条件没有得到更新的同时面临更大的工作量与更为全面的工作内容,许多兽医没有充足的诊疗知识与诊疗设备,其诊疗水平的提高十分困难。

3.新疾病频出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新型疾病出现在动物身上,并且新疾病出现的频率还在不断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国基层的兽医很难做出及时准确的处理,许多动物因为诊疗水平有限而无法接受合理的治疗。

4.诊疗知识的更新较慢

我国的基层兽医,大多为长期从事农业或者畜牧业的人员,其没有经受过专业的兽医知识培训,大多将兽医作为第二职业进行。另外,我国的基层兽医人员的年龄偏大,没有先进的诊疗理念,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以自己的医疗经验作为进行动物诊疗的唯一依据,这给我国基层的兽医诊疗水平的提高造成了不良影响。在日常的动物活动当中,许多兽医仅靠老旧与传统的医疗知识对动物的病情进行判断与确认,而对于引起动物疾病的深层原因则不能准确分析,使得我国许多动物的疾病原因得不到准确的分析,越医越病的现象时有出现。

二、提高我国基层兽医诊疗水平的对策

要配合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基层的兽医诊疗水平必须要快速提升,下面,我们就来对基层兽医诊疗水平提高的对策进行分析:

1.提高基层兽医诊疗设备先进性

兽医诊疗设备是兽医进行诊疗时最好的帮手,也是必不可少的辅设备。而我国基层兽医诊疗设备的落后性十分明显。所以,我国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基层兽医诊疗设备的真实情况,加大对其设备更新的帮助。政府部门要加大兽医诊疗设备方面的财政支出,为其配备更为先进的动物诊疗机械设备。只有这样,我国基层的兽医诊疗水平才能有提高的基础。

2.提高基层兽医的专业素质

我国基层的许多兽医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动物诊疗培训。因此,当地的动物诊疗部门要加强对兽医的专业培训。定期组织兽医到固定地点进行动物诊疗专业知识的学习,使其及时接受系统的动物诊疗知识,建立起自己的诊疗体系,加强动物诊疗行为的针对性。另外,地方性的动物诊疗部门要加强专家级人员与基层兽医人员的交流,使其在交流当中获得更好的动物诊疗经验,提高其动物诊疗行为的科学性。

3.丰富基层兽医的学习资料

我国基层的许多兽医不能随时更新自己的动物诊疗知识,是因为其缺乏一定量的专业学习资料,所以,我国的相关机构应当加大对基层兽医学习的支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为其采购先进的动物诊疗书籍,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了解我国甚至世界兽医诊疗行业的最新动态,了解最新的疾病与相关的治疗方法。只有这样,我国的基层兽医在面对没有见过的疾病时,可以有理可依,根据科学理论进行准确的判断,为众多动物养殖者提供最好的服务。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我国基层兽医诊疗水平提高对策分析为题,对我国基层兽医诊疗业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三点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希望我国的动物诊疗部门可以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更好地帮助我国的基层兽医进行诊疗水平的提高,为其提供良好的资金与技术支持,使国的基层兽医诊疗水平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幅度的提高,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畜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凤春.浅谈基层兽医在临床诊疗中存在的误区[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0(07)

[2]张弥申;宋光亮;方满新.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动物疾病计算机诊断专家系统[J].今日畜牧兽医.2009(12)

国内医疗行业现状篇10

[关键词]医疗器械;营销渠道;渠道管理;管理创新

在医疗器械领域里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让我国医疗器械制造行业逐渐与世界接轨,国外大量医疗设备生产商大量涌入中国,使国内市场竞争变得日趋白热化。在这样的竞争中,如何选择合理的营销手段将至关重要。作为国内的医疗耗材企业,选择合理的营销渠道势在必行,运用合理的营销手段也将是让我国医疗器械营销状况走向良性循环的过程。

1我国医疗器械营销现状

1.1企业数量逐年增多,竞争形势日益恶化

目前我国国内注册的医疗器械工业企业达到了近6000家,其中专营厂为3000家,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为600家。从地域上来说,这些医疗器械厂家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些地区的医疗器械生产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了国内市场的六成以上,显示了这些地区对于医疗器械制造行业发展的重视,这也直接为就业输出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是由于产品数量生产集中也导致了这些地区竞争的日益激烈,尤其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下,医疗器械制造行业也遭遇了“冷冬”,近1/3的企业倒闭、重组、整合,行业发展也陷入到一个瓶颈期,这对营销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2生产产品单一,缺乏核心竞争产品

我国国内数量众多的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每年生产的医疗器械达到了几千万件,但是数量巨大的背后,却是产品的单一、重复制造、科技含量低的产品充斥着市场。国外的医疗制造企业每年推出的新品都达到上百种,甚至是几百种之多,而我国医疗器械每年却只有几十种新产品上市,而且这些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与国外产品竞争中明显处于下风。例如,我国国内生产的近视眼手术刀已经处于世界一流水平,但是在国内各大医院内却鲜有订货需求,屡屡遭受冷遇,国外相关产品虽然在技术上略有差距,但是却受到青睐,这种现象的产生也直接影响我国医疗器械正常营销活动的开展,企业利润获取额度增长也比较缓慢,为了将产品营销出去,很多制造企业不得不将产品价格进一步下降,以保证正常经营活动的进行。

1.3营销渠道不畅通,模式滞后带来经营效果不理想

目前来看,我国医疗器械需求量巨大,虽然国内市场中被国外企业垄断现象较为严重,但是市场空间还是具有一定的存量。由于终端客户需求量增加,对于国内一些医疗器械制造企业要求不再是简单的生产,而且在物流端的配送需要合理配置。虽然生产企业的销售不可能全部占据整个销售渠道,但是如果确立合适的物流配送体系也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样的成功案例举不胜举。谁要是占领了市场的主要渠道,谁的市场占有率就会提升,他的销售量就会提高,但是目前来看,我国很多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对于外部营销渠道开发还有所欠缺,物流体系建立还有待健全,内外部沟通上的不健全已经让企业营销屡屡遭受挫折,营销模式上不主动已经不再适应行业的发展。

2医疗器械营销渠道管理的创新建议

2.1走出误区,走品牌营销之路

很多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对品牌营销的观念还比较淡薄,这在行业内还属于比较普遍的现象,一些企业仅仅以营销策略的选择作为刚开始入主这个行业的选择,而到了一定时期后,就会逐渐对品牌营销的淡化。虽然随着市场的开拓,医疗器械制造企业销量逐渐提高,但是对于品牌的维护却并不是特别在意。其实,销量上的提升是品牌营销的自然结果,而不是最初的目标所致,如果本末倒置的话,对于品牌发展并不是太好的消息。如果企业要走出营销误区的话,一定要做好策划,尤其是要制定好广告策略,因为品牌不仅能快速提高产品知名度,而且对于产品美誉度的提高、品牌含金量的提高都有帮助,如果企业将产品品牌进行注册,将品牌运作进一步与市场调研、研发、制造、服务等渠道进行畅通化,长此以往,这样的营销过程一定有利于企业突破千军万马的竞争“独木桥”,走出一条自己营销的光明大道。

2.2走民族化发展之路,拓宽营销竞争力

我国医疗企业产业化运作时间短,独立研发能力有限,虽然在数量上逐年增长,但是在质量上,往往难以突破。医疗器械小企业的生产方式粗放、手段单一,在营销上主要通过会议、广告的方式,随着市场逐年正规化,已经显现过多的弊端。在如今的医疗器械市场上,大型医疗器械绝大部分都是采用的进口或者是合资产品,国内品牌基本为零,这也是我们技术缺陷造成的,如果说大型医疗器械技术发展还有待时日,但是如果从中国本土医疗器械角度来说,多发展小型民用医疗器械,并且完善品牌营销策略,这将会直接实现营销能力的提升。

2.3提升技术水平,为营销撑起一片天空

虽然我国国内医疗器械水平产业发展迅速,但是也暴露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全球竞争的激烈引发了新技术的重新投入,很多国际医疗器械霸主将医疗器械技术层级提高加快,而我国相关企业在这方面虽然有所行动,但是在速度上明显落后于世界水平,出口类型仍然以技术含量低的中小型产品为主,而高精度仪器还是主要依赖进口,生产企业技术水平过低仍然制约着企业快速发展。鉴于此,我国医疗器械制造行业应根据目前竞争情况,将技术标准和标准创新作为一个创新衡量的核心尺度,逐渐在产品种类上和系统运行中创新,在国际医疗仪器设备技术标准中提高自身地位,有助于不断扩展在国际上的营销渠道,实现国内和国外双线齐飞的营销发展途径。

3结论

医疗器械营销渠道管理虽然是技术层面上的操作,但是还需要生产制造企业自身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来辅助进行,随着我国“十二五”经济发展新时期的到来,我国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投入的力度将不断增加,未来医疗器械市场还将迸发出更多生机和活力,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本土优势,将营销渠道逐渐拓展到新农村建设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去,加强常规市场的渗透,最终使本土医疗器械营销管理实现“本土竞争共赢、国际竞争有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