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传统文化的利弊十篇传统文化的利弊十篇

传统文化的利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32:15

传统文化的利弊篇1

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各界联系的增强,且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之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果显著。上世纪90年代,国务院第一次以文件形式提出了社会信用问题。90年代末,信用中介机构出现,标志着我国信用体系建设步入了发展阶段。本世纪初,信息披露系统和信用联合征集体系出现,标志着我国信用体系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

纵观我国信用体系发展全局,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带领下,不少省市都在信用理论研究和管理办法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全新的尝试,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相对而言,我国信用体系起步晚、发展速度滞后,导致信用体系建设步伐跟不上经济建设步伐。甚至在发展与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群众监管,导致信用秩序混乱。加之国家并没有制定相关政策与管理条例加强对信用市场的管理,导致信用缺失现象泛滥。这些因素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成长,也会导致危害我国经济健康发展[1]。因此,现阶段,在“一带一路”政策方针引导下,我国应加快与国际信用市场的接轨,并结合我国信用体系发展情况健全和完善信用机构,促使我国信用体系健康发展。

二、我国传统信用文化优劣势分析

(一)我国传统信用文化的优势

我国传统信用文化优势主要体现在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三方面。

第一,个人层面。传统信用文化是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奠基石。在传统信用文化中,追求日常五伦。无所谓五伦是指五大基本素养,其一,仁。其二,义。其三,智。其四,信。其五,礼。而传统信用文化追求的是诚信,也是个人的基本素质。在具体实践中,它要求每一个社会公民应做到诚实守信,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且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这个责任意识能够引导社会公民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做到言行一致。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可以通过诚信修养做到责任的明确,进而最终实现“平天下”。由此可见,无论是在社会信用市场还是日常生活中,诚信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具备基本道德修养的关键因素,也是关乎社会稳定和个人事业成功的奠基石[2]。

第二,社会层面。传统信用文化是促使人与人之间沟通与联系的纽带。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交往过程中,诚信是沟通与交流的媒介。一个人没有诚信,会丧失他人的信任,会在社会交际中遇到各种矛盾与问题。诚信思想最早提出者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具体体现在《论语》中。由此可见,诚信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交际与合作的基础,也是促使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的准则。

第三,国家层面。站在国家角度,传统信用文化是帮助国家实现“平天下”和“长治久安”的关键点。社会公民需要诚信,国家同样需要诚信。在国家和政府管理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取信于民”的思想原则,这样才能进一步保障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假设各项活动执行与管理过程中,没有诚信就没有群众基础,没有群众基础就无法谈论富强民国。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信用文化中,诚信思想尤为显著,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占据重要地位。与此同时,诚信也是构建诚信体系的基础。

(二)我国传统信用文化的劣势

传统信用文化劣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对自律性过于依赖。在农耕时期,由于生产力和水平较低。社会关系主要以土地和血缘为主,从而形成了一种熟人社会信用体系。由于彼此之间相互熟悉、相互了解,因此更加稳固了这种社会信用关系的约束性和自律性。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社会逐步走向转型时期。无论是信用文化依赖的社会关系还是经济基础,都逐步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在社会转型过渡时期,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社会分工,都发生了本质变化。这就导致社会成员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社会关系依赖的自律性缺失。如此一来,无这样不仅会直接影响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也会大大增加运行成本。

其二,存在狭隘性和等级性。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形成过程中,儒家文化的影响较为深远。儒家文化宣扬“五德”,虽然提倡社会的道德礼仪,但是其本质是维护社会封建思想、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因此,传统信用文化中主张的“诚信”思想带有浓厚的等级性色彩。在儒家思想中,“信”是确立君臣父子上下等级关系。因此,信用关系也带有等级性。在此思想背景下,如果再去追求平等与公平,就显得毫无意义。与此同时,在整个社会关系中,主要以家庭和个人为主,人们更多的是关注血缘及熟人关系,因此对于亲近的人给予更多的信用。加之信用文化具有局限性,追求的诚信思想范围主要局限于社会伦理秩序,因此较为单一化,不够全面。因此信用文化具有狭隘性。在此种思想环境下,整个社会成员更加亲近自己熟悉的亲人或者朋友,且信任他们、依赖他们。这是导致我国市场经济规模较小和市场经济运行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意见

(一)发扬传统文化的优势

纵观中华民族发展历程可知,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文化理念,且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在长期时间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我国传统信用文化体系,该文化体系既是一种历史符号,也是一种民族意识形态,更是一种价值取向[3]。因此我们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发扬传统文化的优势,并站在国家发展、社会发展等角度思考和探索民族文化历史特点、文化特点、民族习惯、社会信用文化价值观。进而借助信用文化的优势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应合理继承。对于不适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文化思想,应选择摒弃,弘扬和普及适合我国经济转型社会的文化思想,比如商德。传统商德包含的思想内涵较为丰富,其主体思想是诚信。具体体现在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另外,和气生财也是传统商德的思想内涵。这些流传下来的话,不仅反映了社会关系与社会经济活动中宣扬的诚信文化,也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转型对信用文化的需求。

在发展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应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推崇传统信用文化,不能照搬传统信用文化和西方契约信用文化,否则会适得其反。我们应站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心理、民族文化等角度展开探讨与思考,进而建设促进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社会信用体系。

(二)加强文化创新发展

在继承与发展传统信用文化的同时,应加强对信用文化的创新研究,并加强传统与现代信用文化的有机结合。具体而言,国家应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并引入现代信用文化理念,结合我国当前经济转型时期社会现状,促使信用文化体系的创新发展[4]。首先,在传统文化发展方面,我们应持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思想理念,并树立创新思想意识和责任意识,推陈出新。其次,要站在世界角度,树立发展眼光,面向未来。在创新与发展中总结和借鉴国外国家相关信用文化精华,并结合我国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制定最为合适的发展目标,进而赋予信用文化体系新的内容、新的形式。

(三)个人信用的构建

重点行业和重点群体开展个人信用建设。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社会诚信奖惩信息平台:建立信用约束监督机制和过错追究制度、责任补偿制度、违规警示制度。逐步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完善个人信用体系。我国正在建立人口基础数据库试点项目,为全社会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极引导人们保持诚信形象。要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和诚信素质的宣传教育。我们应该从孩子做起,从孩子的智慧出发,以简单的方式开展诚信教育和宣传教育。

传统文化的利弊篇2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考试作弊;类型;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针对不同的考试作弊手段种种

考试作为学习效果和资格水平的评估检测方式,在古今中外的学业评估、官员选拔、职员聘用、升学、晋职以及工作评价等过程中广泛使用,在教育、社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等教育领域,考试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深刻地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的发展[1]。在目前形势严峻的史上最难就业季,大学生所面临的各种考试从其目的性来看,除了为取得学历学位所必须的课程考试之外,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入职考试。大学生参加课程考试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毕业证、学位证,进行入职考试的目的是为进入理想的行业工作做准备,当然,大部分大学生只有先毕业才能就业。而对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有的学校将其与学生的毕业证、学位证挂钩,有的学校并没有作要求,但用人单位却将其作为招聘人才的条件,因此,其到底属于课程考试还是入职考试,只是认识的不同,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不管是课程考试,还是入职考试,其考试形式、难易程度、学生对其认识及思想重视程度,都会影响考生作弊的动机和行为。

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浸染、滞后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影响、不合理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引导等都可能导致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出现[2],但考试作弊的危害性是不容置疑的。考试作弊破坏考试公平、侵犯其他学生的利益、损害学校的声誉、降低高等教育的公信度,甚至造成学风、教风、政风、世风的浮躁与恶化,因而应该引起高校、教育者、受教育者、家庭等多方面关注。2008年,浙江大学的冯利君对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等15所不同层次院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45.4%的大学生有过作弊经历[3]。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趋于普遍日益成为共识,作弊的方式也多样。传统的作弊手段主要包括偷看、夹带、传递、刻桌印/手记、代考/替考、违反考场纪律、手机作弊、换卷及其他类型,这些传统的作弊手段主要存在于大学生的各种课程考试中。学生用这些手段进行课程考试作弊最直接的诱因是他们能够运用这些手段很容易找到试题答案。而与之相对应的入职考试,从考试的环境、方式、内容等方面来看难度都大于课程考试,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手段也趋于隐性化、智能化,通常使用磁共振耳机、骨感耳机、针孔摄像头等先进的作弊器材与外界传递试题及答案来完成作弊过程,当然,这些现代作弊手段使用成本高,但“收益大”,所以,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冒此风险。总之,高校大学生针对不同的考试采取不同的作弊手段:相对容易的课程考试,较多地体现传统作弊手段的“单打独斗性”;相对有难度的入职考试,较多地采取现代作弊手段,体现其协同趋势。

二、高校对学生不同的作弊手段采取对策

大学生课程考试的出题、考试、阅卷和成绩登录等环节主要由学生所在的学校组织,高校在遏制考试作弊的行动中更具主动权。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剖析大学生作弊的动因,提出了各种应对大学生课程考试作弊的对策,普遍认为高校应从以下方面来使学生不想作弊、不用作弊、不能作弊、不敢作弊: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改善考试体制,完善评价体系;加大监察力度,加强监考培训;规范考试制度,严肃考风考纪[4]。上述对策建议的落实都会使得考试作弊问题得到改善,但大多涉及相关各方的思想问题,更具长远意义,很难“立竿见影”。加强诚信教育只是预防作弊的辅助手段,不可能杜绝作弊,而且当作弊带来的收益大于其风险时,诚信教育就会显得苍白无力。通过提高惩罚力度也不可能解决问题,因为无数实践已经证明,无论处罚多么严厉,带有侥幸心理的应试者大有人在[5]。改革考试方式涉及教学改革的推进,更是战略工程。所以,从课程考试学生利用偷看、夹带、传递等传统作弊手段的特点来看,加强监考能使问题得到最直接的、最有效的改观。但从制度层面来看,严密的组织工作让试图作弊者无机可乘才是解决作弊问题的关键,就这一点而言,入职考试的很多做法值得借鉴。

与课程考试相比,大学生入职考试的组织更为严密,这体现在试题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考号生成的随机性、座位编排的技术性、监考培训的重视性、防弊技术的先进性、阅卷及成绩登录的保密性等。尽管这些入职考试在考前、考中、考后等环节的组织更严密,但各种电台、网站频繁曝光的“高科技”作弊器材见证了这些作弊手段的隐蔽性、智能性、协同性,这些现代化作弊手段使用范围广、影响大,甚至可以异地操控,其危害不容忽视。其中最常见的是考场内外的协同。考场内外协同作弊是一种组织结构复杂的作弊形式,它由三个环节组成,即试题获取、答题和传送答案,试题从考场内到考场外、答案从考场外到考场内的传送过程主要是使用经过高科技包装的橡皮、圆珠笔、眼镜、钱包、隐形耳机等作弊器材通过无线微波视频、音频来实现。这种作弊手段的隐蔽性往往使监考人员很难发现,所以,实践中主要通过使用屏蔽器拦截、干扰作弊信号的传递。屏蔽就是对两个空间区域之间进行金属的隔离,以控制电场、磁场和电磁波由一个区域对另一个区域的感应和辐射。屏蔽技术是在普通非屏蔽布线系统的外面加上金属屏蔽层,利用金属屏蔽层的反射、吸收及趋肤效应实现防止电磁干扰及电磁辐射的功能。高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效防止了现代化作弊手段危害性的蔓延,但随着作弊技术和作弊工具的日益先进,我们的防弊技术需要不断更新。

【参考文献】

[1]刘朝亚,王润孝,支希哲.以优化课程考试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1.3.

[2]安玉发,郑培爱,卢兆彤.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3]张玉虎,卢旺.大学生考试作弊动因及应对策略[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4).

[4]裴丹红.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及防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2).

[5]游兰菊.考试及成绩管理过程中的防协同作弊技术及其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8.

传统文化的利弊篇3

1、因此,调和阴阳,补偏救弊,恢复二者的相对平衡,促进阴阳的平和状态(阴平阳秘),即为中医诊疗必须遵循的总纲。

2、为了补偏救弊,为佛教争得更大发展空间,北宋僧人契嵩在融合儒释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他选择以“孝”为突破口,对佛教的孝道思想进行了新的诠释,力图找到佛教与儒家思想的契合点。

4、所有这些替代的组合,构成一个补偏救弊的系统。

5、最后,针对这种大学入学考试方案的不足,本文设想了通过完善本科生转专业制度作为大学统一入学考试的补偏救弊之策。

7、我们在工作中要不断地补偏救弊,这也是实事求是嘛。

8、苟不自其本页图之,则亦仅能补偏救弊,偷为一时之治而已矣。

11、在教育上,应发挥补偏救弊的功能,对弱势者施予更多的援手。

12、因此,调和阴阳,补偏救弊,恢复二者的相对平衡,促进阴阳的平和状态,即为中医诊疗必须遵循的总纲。

14、认真总结,可达到补偏救弊的目地,更有利于我们的工作。

15、我们要及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补偏救弊,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成长。

16、我们的研究成果存在很多错误和漏洞,必须及时补偏救弊,否则将前功尽弃。

17、说明协调阴阳,补偏救弊,恢复阴阳的动态平衡,是临床治疗的根本原则。

18、我们一定要看到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确有补偏救弊之益,但如果认为西方文明已完全丧失了自我更新的机制和能力,身处绝境而有待儒学的拯救,则不免将极为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20、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割裂学术之间的传承关系,认识到自己的成绩乃是以前人的成绩为起点,对前人学术补偏救弊的结果,充分肯定了前人的成绩,表现出深刻的朴素历史主义思想。

21、而且,以儒学为传统资源而形成起来的现代人权意识,更会以其独具价值对欧美式的现代人权意识起到补偏救弊的作用,从而对当今以至未来人类的人权思想与人权事业作出贡献。

22、一代大师,在学术思想上有创辟,彼必具有一番济世救世淑世教世心,而又高赡远瞩,深思密虑,能补偏救弊,推陈出新,发掘出人人心中所蕴藏所要求之一个新局面与新花样。

24、应该说,我国文艺学研究中由价值论倾向向科学论倾向的转换带有某种必然性,就实际情形而论,具有相当的合理性,是一种补偏救弊之举。

26、其实,问题不在批评本身,而恰恰在于批评观念的不由自主地改弦易辙,虽然有时是为了补偏救弊,但矫枉过正仍然是当前批评的症结所在。

27、这才是真正的人文主义的立场,任何文化都不应该偏离这样的一种立场,一旦如此,则必然要进行文化上的补偏救弊的工作。

29、中医药膳以此为据,巧妙合理的利用五味之偏性以调整脏腑之偏颇,补偏救弊从而使五脏之间恢复平衡协调的正常状态。

30、同样,他们力图为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已经成就的现代性补偏救弊所立足的智慧资源也明显是源自于中国传统的。

传统文化的利弊篇4

1、因此,调和阴阳,补偏救弊,恢复二者的相对平衡,促进阴阳的平和状态(阴平阳秘),即为中医诊疗必须遵循的总纲。

2、为了补偏救弊,为佛教争得更大发展空间,北宋僧人契嵩在融合儒释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他选择以“孝”为突破口,对佛教的孝道思想进行了新的诠释,力图找到佛教与儒家思想的契合点。

4、所有这些替代的组合,构成一个补偏救弊的系统。

5、最后,针对这种大学入学考试方案的不足,本文设想了通过完善本科生转专业制度作为大学统一入学考试的补偏救弊之策。

7、我们在工作中要不断地补偏救弊,这也是实事求是嘛。

8、苟不自其本页图之,则亦仅能补偏救弊,偷为一时之治而已矣。

11、在教育上,应发挥补偏救弊的功能,对弱势者施予更多的援手。

12、因此,调和阴阳,补偏救弊,恢复二者的相对平衡,促进阴阳的平和状态,即为中医诊疗必须遵循的总纲。

14、认真总结,可达到补偏救弊的目地,更有利于我们的工作。

15、我们要及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补偏救弊,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成长。

16、我们的研究成果存在很多错误和漏洞,必须及时补偏救弊,否则将前功尽弃。

17、说明协调阴阳,补偏救弊,恢复阴阳的动态平衡,是临床治疗的根本原则。

18、我们一定要看到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确有补偏救弊之益,但如果认为西方文明已完全丧失了自我更新的机制和能力,身处绝境而有待儒学的拯救,则不免将极为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20、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割裂学术之间的传承关系,认识到自己的成绩乃是以前人的成绩为起点,对前人学术补偏救弊的结果,充分肯定了前人的成绩,表现出深刻的朴素历史主义思想。

21、而且,以儒学为传统资源而形成起来的现代人权意识,更会以其独具价值对欧美式的现代人权意识起到补偏救弊的作用,从而对当今以至未来人类的人权思想与人权事业作出贡献。

22、一代大师,在学术思想上有创辟,彼必具有一番济世救世淑世教世心,而又高赡远瞩,深思密虑,能补偏救弊,推陈出新,发掘出人人心中所蕴藏所要求之一个新局面与新花样。

24、应该说,我国文艺学研究中由价值论倾向向科学论倾向的转换带有某种必然性,就实际情形而论,具有相当的合理性,是一种补偏救弊之举。

26、其实,问题不在批评本身,而恰恰在于批评观念的不由自主地改弦易辙,虽然有时是为了补偏救弊,但矫枉过正仍然是当前批评的症结所在。

27、这才是真正的人文主义的立场,任何文化都不应该偏离这样的一种立场,一旦如此,则必然要进行文化上的补偏救弊的工作。

29、中医药膳以此为据,巧妙合理的利用五味之偏性以调整脏腑之偏颇,补偏救弊从而使五脏之间恢复平衡协调的正常状态。

30、同样,他们力图为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已经成就的现代性补偏救弊所立足的智慧资源也明显是源自于中国传统的。

传统文化的利弊篇5

[论文摘要]计算机在企业管理及会计信息处理中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效益。计算机加快了企业信息的处理速度,提高了信息的质量,减轻了企业处理数据的负担。但任何事情有利必有弊,信息系统舞弊案件层出不穷,并且造成损失之大触目惊心。在我国,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信息系统舞弊案件时有发生,因此,认识和了解信息系统舞弊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有利于评估与揭示被审计信息系统的风险。

早在20世纪40年代。最早应用计算机的军事和科学工程领域中就开始出现了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活动。只是较为罕见,未引起注意;到7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在全球开始普及,随着操作系统简化,人机对话功能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与掌握计算机;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扩展到了银行、保险、证券、商务等领域,计算机犯罪呈滋生蔓延趋势。我国从1986年开始,每年至少出现几起或几十起计算机犯罪案件,近几年利用计算机犯罪的案件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有专家预言,“在今后的5至10年时间里,我国的信息系统舞弊案件将会大量发生”。因此,信息系统舞弊是当今社会一个值得注意的重大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1、信息系统舞弊

目前国内一些学者认为:信息系统舞弊是指破坏或者盗窃计算机及其部件,或者利用计算机进行贪污、盗窃的行为。我国公安部计算机管理监察司提出的信息系统舞弊的定义是:以计算机为工具或以计算机资产为对象实施的犯罪行为。前一种舞弊是利用计算机作为实现舞弊的基本工具,利用计算机编程进入其他系统进行骗取钱财、盗取计算机程序或机密信息的犯罪活动。其作案手法多种多样。如利用计算机将别人的存款转到作案人自己的账户中;利用计算机设置假的账户,将钱从合法的账户转到假的账户中去;掌握单位顾客的订单密码,开出假订单,骗取单位的产品等。1979年美国《新闻周刊》曾报道,计算机专家s,m·里夫肯通过计算机系统,把他人的存款转到自己的账户中,骗走公司1000万美元。后一种舞弊是把计算机当作目标,以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和程序、计算机的辅助设施和资源为对象。分为破坏和偷窃等。破坏是因为舞弊者出于某种目的去破坏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可以用暴力方式破坏计算机的设备,也可以用高技术破坏操作系统及数据,导致系统运行中断或毁灭;偷窃是指舞弊者利用各种手段偷取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和信息。

结合以上的论述,本文将信息系统舞弊定义为:以计算机或其相应设备、程序或数据为对象,通过虚构、制造假象或其他不正当的方式欺骗他人,掠取他人财务而实施的任何不诚实的故意行为,也叫计算机犯罪。

2、信息系统舞弊的特点

信息系统舞弊呈现如下特点:智能化;隐蔽性;获利大;跨国化;危害大。

网络的普及程度越高,计算机犯罪的危害也就越大,不仅造成财产损失,而且也会危及公共安全与国家安全。有资料指出。目前计算机犯罪的年增长率高达30%,其中发达国家和地区远远超过这个比率,如法国达200%,美国的硅谷地区达400%。与传统的犯罪行为相比,计算机犯罪所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例如,美国的统计表明:平均每起计算机犯罪造成的损失高达45万美元,而传统的银行欺诈与侵占案平均损失只有1.9万美元,一般的抢劫案的平均损失仅370美元。正如美国inter-pact公司的通信顾问温·施瓦图所说的:“一场电子战的珍珠港事件时时都有可能发生”。因此,计算机犯罪将成为社会危害性最大,也是最危险的犯罪行为之一。

二、信息系统舞弊的一般问题

(一)成因

1、个人因素

大部分涉及信息系统舞弊案件的人属于这类情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人认为压力越来越大,负担也越来越重,认为收入和生活所需已“入不敷出”;也有人是染上了不良的嗜好,如,而欠下了巨额债务需要偿还;还有人是感到单位领导不公正,对上级不满,而进行伺机报复。如美国一家银行的计算机专业人员,预先输入了一个程序,其含义为:一旦自己的名字在人事档案数据库中查不到(即被解雇),则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当他被辞退后,银行计算机系统不久就陷入了瘫痪。

2、环境因素

一方面单位没有公开的政策。所以有时员工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错误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另一方面,单位没有合理的人事制度,这样有可能会导致企业内部没有良好的沟通渠道。员工的工作业绩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没有合理的报酬。从而降低了员工对单位的忠诚度,信息系统舞弊的案件也就有可能随之发生。

3、单位内部制度不完善

比如单位职责分工不明确,如果由一个人既负责业务交易,又有权接触电子数据处理,那么就存在舞弊的风险;没有严格的操作权限;系统的维护控制不严,如程序员可随时调用机内程序进行修改;系统的开发控制不严格。如用户单位没有对开发过程进行监督。没有详细检查系统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文档;接触控制不完善,如应当避免控制系统的内部用户或计算机操作人员接触到系统的设计文档;输出控制不健全;传输控制不完善等。

4、被计算机的挑战性所诱惑

现在越是秘密的地方维护安全的技术投入的就越大,对于那些黑客而言,这无疑更能够刺激他们,使他们有种新奇感,并激起其挑战的欲望。美国国防部全球计算机网络平均每天遭受两次袭击,美国《时代》周刊报道,美国国防部安全专家对其挂接在internet网上的12000台计算机系统进行了一次安全测试,结果88%入侵成功,96%的尝试破坏行为未被发现。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黑客敢于通过病毒与杀毒软件公司“沟通”。甚至公然“叫板”杀毒软件商。

(二)信息系统舞弊的类型与手段

1、信息系统舞弊的类型

(1)非法占有财产

这类案件最常见,也是较难察觉的,并极有可能造成巨额资金损失。因此不论是对会计师、审计师还是对企业管理者来说。都是最为严重的一种犯罪。这类案件有的是利用掌管计算机系统之便,虚开账户,伪造转账交易,将资金转出。如1997年3月原宁波证券公司深圳业务部的曾定文博士。利用他负责管理电脑程序编制和修改工作。从而掌握密码系统的便利条件,通过密码进入交易程序,在自己所掌握的股东账户上直接下买单,透支本单位资金累计人民币928万元;有的是采用一种“取零技术”,国外也称之为“意大利香肠技术”,每次都将交易的零星小数从总额中扣下,存到一个非法的账户中,这样不易察觉,而且时间久了也可达到一个可观的数目。

(2)非法利用计算机系统

这类案件比较复杂,出现的问题和作案手法也各不相同。例如,有些程序员会借调试程序的时候,非法联通网路,进行非法转账;有些内部设备维修人员借维修之便,偷窃数据,甚至非法拷贝软件包,或者输入某些错误信息,以搅乱数据信息。2001年11月,上海市查获全国首例利用计算机非法操纵证券价格案,案犯为了使自己和朋友获利,在2001年4月16日。通过某证券营业部的电脑非法侵入该证券公司的内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对待发送的委托数据进行修改,造成当天下午开市后,“兴业房产”,“莲花味精”两种股票的价格被拉至涨停板价位,造成该证券营业部遭受损失295万余元;有些程序员在设计程序时,会设计某些特定条件。并秘密地安置在计算机系统中,当满足特定条件时。这种破坏程序就会破坏计算机系统的数据或程序。如在美国港口城市米尔沃基市有一个青年团伙,他们以该城市的电话地区代号414自我命名,采用非法手段,将这个代号输入到许多企业、公司和政府的计算机网络中去,虽该代号最终被各单位的计算机系统识别而没有造成重大损失,但也产生了不少麻烦。

(3)非法占有经济信息

利用计算机操作人员或管理人员。买通其收集经济信息:利用计算机系统网络和其他电子技术,窃取侦听到有价值的经济信息,如1997年10月,广州“好又多”百货公司电脑部副科长李建新。利用电脑技能窃取公司商业资料。并高价卖给竞争对手,最后被公安机关逮捕归案。

(4)未经许可使用他人的计算机资源

从事这些活动的人俗称“黑客”。2007年3月30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全球折扣零售业巨头tjx公司承认。在过去的1年半时间里,公司的金融数据库不断遭到黑客的侵袭。导致超过4500万名公司顾客的信用卡信息和个人资料外泄。黑客获取到这些信息后伪造信用卡大肆消费挥霍:有些黑客会侵入公司的电脑系统中窃取机密资料,然后向受害公司勒索,visa信用卡公司就曾被勒索高达1000万英镑,黑客声明,如果visa公司不合作,就会使其整个系统瘫痪,visa公司有8亿个信用卡客户,每年营业额近1万亿英镑,只要其瘫痪一天,便有可能损失数千万英镑。

2、信息系统舞弊的手段

通常来说信息系统舞弊主要是以计算机为工具,运用违法违规的手段来谋取组织或个人的经济利益。其直接的舞弊对象是信息。在某些情况下。舞弊是专门针对计算机本身的,通过改变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使信息系统暂停、中断,甚至导致整个系统瘫痪。按入侵系统实施犯罪的途径来划分,可将信息系统舞弊的手段分为以下几类:

(1)篡改输入数据舞弊

这是最简单、最安全、最常用的方法。这种舞弊方法并不要求舞弊者有多么高的计算机技能。只需要懂得当数据进入系统时如何伪造、删除、修改就可以了。主要采用的手段包括:虚构业务数据;修改业务数据;删除业务数据。

(2)利用程序舞弊

主要采用的手段包括:木马计;截尾术;越级术;仿造与模拟。

(3)偷窃数据舞弊

在计算机系统中经常出现重要的数据被窃,作为商业秘密泄露给需要这种信息的个人或机构,偷窃数据者从中得到经济利益。主要采用的手段包括:拾遗;数据泄漏。

(4)计算机病毒

这是一种软件,能造成计算机文件丢失、甚至死机。2007年某杀毒软件公司反病毒监测中心的报告显示,3月以来。病毒数量又创新高,3月新增病毒达16000种,感染计算机1300多万台。根据《计算机经济》的报道,最具有杀伤力的病毒和蠕虫是在最近几年给计算机经济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的病毒,codered(2001)造成损失26.2亿美元,sincam(2001)造成损失115亿美元。2000年5月1日接连作乱的“iloveyou”病毒通过题为“我爱你”的电子邮件传播,在极短的时间内袭击了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20多个国家,侵入电脑电子邮件系统的“爱虫”被激活后,会自我复制并自动发往受害电脑里电子邮件通讯录上的所有地址,造成全世界近4500万电脑操作者受到攻击,因电脑系统瘫痪或关闭造成的损失约为100亿美元。2006年10月16日武汉的李俊编写了“熊猫烧香”,并将此病毒卖给他人,非法获利10万多元,“熊猫烧香”又称“武汉男生”,随后又化身为“金猪报喜”,这是一个感染型的蠕虫病毒,能感染系统中的exe、com、html、asp等文件,还能中止大量的反病毒软件进程并且会删除扩展名为.gho的文件,被感染的用户系统所有.exe可执行文件全部被改成熊猫举着三根香的模样。

除此之外,还有天窗、逻辑炸弹、野兔、乘虚而入、冒充、通讯窃取、后门、陷阱门等舞弊手段。

三、信息系统舞弊的审计与控制

由于信息系统舞弊具有的高智能性、高隐蔽性、高危害性等特点,如何有效地审计和控制变得非常重要。这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不仅要经常开展信息系统舞弊的审计,掌握各种舞弊类型的审计方法,还要完善对计算机犯罪的立法,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的管理,采取技术防范,积极开展信息系统审计,提高人员素质,实现技术、人和制度三者间的有效结合。

1、信息系统舞弊的审计

对信息系统舞弊的审计,首先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价,根据信息系统舞弊的可能途径,找出其内部控制的弱点。确定被审单位可能存在的信息系统舞弊手段。审查时除了借鉴传统的审计方法,如分析性复核、审阅与核对法、盘点实物、查询及函证外,最有效的是根据网络会计系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审查。

(1)对输入数据舞弊的审计

对输入数据进行舞弊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常见和最普遍的一种舞弊方法。输入类舞弊通常是利用单位内控的弱点。比如职责分工不明确、接触控制不完善、没有严格的操作权限控制、系统本身缺乏核对控制等。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会发生以下舞弊行为:舞弊人员将假的存款输入银行系统。增加作案者的存款数额;将企业账号改为个人账号以实现存款转移;消除购货业务凭证,将货款占为己有等。审计人员应重点收集输入环节的审计证据。

首先,抽查部分原始凭证,确定业务发生的真实性,判断原始单据的来源是否合法,其数据有无篡改。其次,将记账凭证的内容和数据与其原始单据进行核对,最后再进行账账核对;利用计算机抽样,实行计算机自动校对,将机内部分记账凭证与手工记账凭证进行核对,审查输入凭证的真实性;测试数据的完整性,计算机输出的完整性审计,审计人员模拟一组被审单位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数据输入,并亲自操作,根据系统能达到的功能要求完成处理过程,得到的数据与原先计算机得到的结果相比较,检验两者是否完全一致;分析性审查,对输出报告进行分析,看有无异常情况,比如与审计有关的账册、报表、上机记录等要打印备查。

(2)对利用程序舞弊的审计

利用程序舞弊的人员通常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有的甚至精通计算机,这种舞弊有时是属于有预谋的,如利用计算机软件中关于计算保留小数的程序按预谋方法截取,将截尾的数值存入预先设定的账户;或在计算机程序中,暗地编入指令;使用越级法舞弊的人员,通常是能够取得越级程序,并能接触计算机,熟悉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人员,越级这种大能量的程序,如被作案人掌握,将十分危险,因此主要是防范与控制。对于有预谋的舞弊的预防性审查主要是通过系统开发控制审计。另外还可用特殊的数据进行预测及认真核对源程序。

(3)对偷窃数据的审计

借助高科技设备和系统的通讯设施非法转移资金。对会计数据的安全保护构成很大威胁。通常对偷窃数据的审计的主要的方法有:检查系统的物理安全设施。如网络系统的远程传输数据没有经过加密后传输,很容易通过通信线路被截收,应查明无关人员能否接触信息系统;检查计算机硬件设施附近是否存在有利于舞弊者舞弊的装置与工具。如窃听器与通讯线路上的某部分接触、盒式录音机、麦克风等:查看计算机运行的记录日志和拷贝传送数据的时间和内容,了解和访问数据处理人员,分析数据失窃的可能性,并追踪其审计线索;调查及函证怀疑对象的个人交往,以便发现线索;检查打印资料是否及时处理,暂时不用的磁盘、磁带是否还残留有数据。

(4)对计算机病毒的审计

对待计算机病毒要以预防为主。下面是预防感染病毒的一些一般性控制措施:不要使用来路不明的新软件,不要随意下载不明文件,不要访问不良网站;对磁盘加以写保护;在使用新的软件之前,对其进行检查,以防其中含有病毒:应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防病毒软件,并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

2、信息系统舞弊的控制

(1)完善法规体系

加强反计算机犯罪的法制建设是从宏观上控制计算机犯罪的前提。法规不健全与不完善使计算机犯罪的控制较为困难。反计算机犯罪的法制建设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建立针对利用计算机犯罪活动的法律,明确规定哪些行为属于信息系统舞弊行为及其惩罚办法;二是信息系统本身的保护法律,明确计算机系统中哪些东西或方面是受法律保护及受何种保护。目前,我国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方法的法规有:《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出入信道管理办法》、《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专用网与公用网联网的暂行规定》等。我国在1997年全面修订刑法时,在第285条规定了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第286条规定了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罪,破坏计算机数据和应用程序罪;第287条规定了利用计算机进行传统犯罪。同时我国计算机安全保护条例的实施细则和金卡工程安全规范等也应尽快制定。并且还应当加大宣传法律知识的力度。以法律的威严震慑违法者。

(2)单位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是企业单位在会计工作中为维护会计数据的可靠性、业务经营的有效性和财产的完整性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措施管理方法、业务处理手续等控制措施的总称。运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单位,均应建立和健全电算化内部控制系统。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应具有强有力的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措施,两者缺一不可。

(3)加强技术性防范

技术性自我保护是发现和预防信息系统舞弊的有效措施。计算机安全系统的强度取决于其中最为薄弱的一环。任何一个节点,某一个软件其中的某个服务,某个用户的脆弱口令等都可能造成整个系统的失效。对于攻击者而言。只要找到一处漏洞,攻击往往就会有50%以上的成功率。据统计,约90%的计算机系统都被攻击过,应加强安全技术防范。可以采用数据加密技术。使舞弊者即使获取了数据也很难进行有效的处理;可以通过备份数据,对照数据或进行再处理,以此检查数据有无异样;可以通过设置防火墙来阻断来自外部网络的威胁和入侵。

(4)提高员工素质

传统文化的利弊篇6

关键词:web2.0;反作弊;搜索引擎

中国分类号:tn919.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824(2013)01001903

0引言

web2.0时代出现了大量以用户产生内容、内容分享与协作等为主的产品,如博客、图片分享网站、SnS网站以及现在很流行的微博等。针对大量的这些web2.0网站,同时也出现了相应的web2.0作弊方法。本文详细分析了web2.0常见的作弊方法和相对应的反作弊技术。

1web2.0描述

web2.0是相对应web1.0的新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对于web1.0,用户主要通过浏览器获取相关的信息,而web2.0则更加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者同时也是内容的浏览者。所以,在web2.0时代,用户从被动地接受互联网的信息向自动地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web2.0的特征如下[14]。

1)众人参与。在web1.0时代,网站的内容主要是由少数的编辑人员定制的,而在web2.0里面,每个人都是内容的提供者。

2)以人为中心。在web2.0里面,信息是每个人贡献出来的,每个人都成为互联网信息的来源,因此可以说web2.0里面人是灵魂。

3)web2.0的元素。在web2.0里面包含了我们经常使用的服务,如博客、社区、分享服务和微博等。博客和微博是web2.0里面十分重要的元素,因为它们打破了传统的门户网站的信息垄断。

4)更加个性化。web2.0是对web1.0的信息来源的拓展,使其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

2web2.0网页作弊方法

web2.0的以上特征和大量web2.0的网站的出现,使web2.0作弊方法层出不穷。只要操纵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就能够带来收益,那么网页作弊的动机就一直存在,尤其在网络营销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宣传作用的时代更是如此。

1)博客作弊。

博客评论作弊、作弊博客和trackBack作弊构成了常见的3种博客作弊。作弊博客是作弊者申请博客空间,而写作的博客内容是用来诱导搜索引擎转到希望提升排名的网站或者营销的网页,由于这种作弊手段成本较低,使之成为比较流行的作弊方式。博客评论作弊是博客主内容后,往往允许读者评论,有些作弊者利用这一点,在评论博客大量的推广产品的信息和链接。

2)点评作弊。

目前很多网站允许商品使用者对所消费的商品或者服务做出评价,典型的例子是“淘宝网”和“京东网”等电子商务网站。这为作弊者打开了另外一条作弊通道:作弊者要么在评论里面加入与所评商品无关的广告或者链接,要么提供虚假的点评,比如对较差的产品给予较高的评价以此来打击竞争对手。

3)SnS作弊。

随着Facebook和人人网等SnS平台的日益流行,在SnS平台上作弊也逐渐地发展起来。一种典型的SnS作弊手段是用户个人信息描述作弊。作弊者建立一个虚假的个人信息描述,在描述部分利用色情等信息吸引他人,并诱导其他用户点击其推广链接或者向一些用户群组发送广告信息等。

4)微博作弊。

微博是个人信息平台,以信息及时性吸引大量的用户,象目前流行的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等都拥有很大的用户群。作弊者也利用这些平台来作弊,一个十分典型的作弊方式是:作弊者大量关注他人微博,很多人出于礼貌也会将其加入关注者,在作弊者拥有一定量的关注者后,作弊者会广告信息,这些广告信息就会出现在其关注者阅读列表中,以达到营销的目的。

3web2.0搜索引擎反作弊技术

如上所述,在web2.0时代,搜索引擎作弊手段层出不穷,作为应对方的搜索引擎,也应相应地调整技术思路,不断有针对性地提出反作弊技术方案,而纯粹的技术手段目前是无法彻底解决作弊问题的,所以本文提出了将人工手段和技术手段相结合的反作弊技术方案。

从基本的思路看,本文将反作弊手段大致分为信任传播模型、不信任传播模型和异常发现模型。

前2种模型可以进一步抽象成“链接分析”传播模型,核心思想是根据人工确定的白名单或者黑名单再由链接关系推导出其他网页是否有问题[5]。异常发现模型也是一个高度抽象的算法框架模型,核心思想是作弊网页必定有异于正常网页的特征,制定具体的算法流程找到一些作弊的网页集合,分析出异常特征,然后利用这些异常特征来识别作弊网页。

3.1信任传播模型

图1给出了信任传播模型的示意图。基本思路:在海量的网页数据中,通过人工或者一定的技术手段筛选出一定不会作弊的网页组成白名单,赋予这些白名单中的网页较高的信任度分值,其他网页是否作弊要根据与白名单中网页的链接关系来确定。白名单中的网页将根据链接关系把信任分值传播开去,如果某个节点的信任度分值高于一定的阈值,则认为该网页没问题。

3.2不信任传播模型

图2给出了一个不信任传播模型的示意图,其与信任传播模型是相似的,最大的不同在于,初始页面子集是存在作弊行为的网页集合。赋予黑名单页面节点不信任分值,通过链接关系将这种不信任关系传播开去,如果最后页面节点的不信任分值大于设定的阈值,则认为是作弊网页。

3.3异常发现模型

异常发现模型具体又可以划分为2个子模型,这2个子模型从不同的角度判断异常网页,一种考虑角度比较直观,即直接从作弊网页包含的特征来构建算法(如图3所示);另一种角度则认为不正常的网页即作弊网页,通过统计等手段分析正常网页应该具备哪些特征,如果网页不具备这些特征,则认为是作弊网页。

本文前述提出的3种反作弊模型是从技术手段进行反作弊的,而事实上目前纯粹的技术手段无法彻底解决作弊问题,必须将技术手段和人工手段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反作弊效果。一个有效的搜索引擎反作弊系统应该是一个综合系统,有机融合人工因素、通用技术手段和专用技术手段。通用技术手段对于可能新出现的作弊手法有一定的预防能力,人工手段和技术手段有很强的互补性,可以在新的作弊方式一出现就被人发现,可以看作是针对作弊进行时的预防措施。

图4给出了一个综合反作弊系统的框架,用户可以在上网浏览网页时随时举报作弊网页,比如Google推出了浏览器插件来方便用户举报,搜索引擎公司也有专门的部门来审核并主动发现可疑的页面,经过审查后的网页可以放入白名单或者黑名单中。通用的反作弊方法大体有两类:一种从黑名单出发,根据链接关系找出哪些是有问题的网页;另外一种是从白名单出发,找出哪些是没有问题的网页,两者显然有互补的关系,通过两者的搭配可以形成有效的通用反作弊屏障。这种通用方法的好处是具有预防性,如果出现新的作弊方式,只要作弊网页需要通过链接关系进行操纵,那么通用方法就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正因为通用方法的通用性,其反作弊思路没有很好的针对性,对一些特殊的作弊手段不能很好的发现。此时,针对特殊作弊手段的方法就形成了第三道屏障,即搜索公司针对一些具体的作弊方法采取专门的技术手段来进行识别,因为有针对性,所以效果好。综上所述,这几种反作弊方法是有互补关系的,有效融合三者才能获得较好的反作弊效果。

目前,纯粹利用技术手段还无法彻底解决作弊问题,必须将人工手段和技术手段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反作弊效果。本文针对目前web2.0里面常见的网页作弊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个综合的反作弊系统,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参考价值。参考文献:

[1]BenCZa,BiRoi,CSaLoGanYK,etal.Detectingnepotisticlinksbylanguagemodeldisagreement[C]//proceedingsofthe15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worldwideweb.newYork:nY,2006:930940.

[2]wUBn,DaViSonBD.identifyinglinkspamfarmpages[eB/oL].(20050830)[20120720].http://ra.ethz.ch/CDstore/www2005/docs/p820.pdf.

[3]GYonGYiZ,moLinaG.webspamtaxonomy[C]//inFirstinternationalworkshoponadversarialinformationRetrievalontheweb.Chiba:[s.n.],2005:1014.

传统文化的利弊篇7

一、会计电算化舞弊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内部控制制度缺陷 

目前,不少单位缺少严密的管理制度或所实施的管理制度力度不到位,使得会计电算化系统在公司不能正常运转。首先表现为企业缺乏相关的操作管理系统和系统维护体系。系统的正常运行并不会由于会计人员不按规范进行计算机操作而受到影响,从而提供给相关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舞弊的条件。 

其次,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分工不明确,缺乏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操作人员可以未经审批就大量浏览企业本应采取保密措施的相关文件,甚至对这些文件进行修改、伪造、拷贝乃至破坏。试想,即使公司使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不存在漏洞,但是没有与之相配套的严格、科学的管理方式,相关舞弊者仍然可以利用此缺陷,达到企业资产侵吞的目的。 

除此之外,企业有关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制度也并不健全、规范。相关的会计记录和磁盘存储信息一方面不能及时归档,另一方面即使已经归档,归档的内容也并不完全。因此,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流程,将有效减少企业会计信息的泄露,避免会计电算化舞弊的频繁发生。 

(二)软件缺陷 

只谈与会计相关的软件,当今市场上就有数以百种,而在这些软件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许多安全性及保密性的问题,存在着诸多缺陷。假设一个企业运用的会计软件,其本身就存在着一些技术缺陷,那么这就给想要通过一系列违规操作,达到自己目的的舞弊者在客观上提供了便利,这将致使会计电算化舞弊现象越发严重。 

(三)员工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缺陷 

首先,企业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对相关会计电算化知识认识的并不全面。如果企业的财会专业人员不能对本企业所使用的财务软件了解全面,对其操作及应用程序也不能惯熟于心,将必然导致对该软件了解的片面性,在操作过程中一旦出现软件故障,也必将不能及时、有效的排除,从而给公司造成一定的损失。 

此外,如果企业会计人员都能有一定的职业道德修养,也将减少会计舞弊案的发生。然而,现实却不尽如意,部分企业员工始终把个人利益放置于企业利益之上,为达目的,不惜以身试法。 

二、会计电算化舞弊的解决对策 

(一)法律层面,加强法律建设 

目前,国家针对如何处置利用会计电算化进行犯罪行为的条文还没有明确出台,因此,要想减少会计电算化舞弊现象的发生频率,必须要明确规定哪些行为将触犯法律,以及触犯法律后其相关的惩处措施。同时,国家也要建立起相关的法律保护,对电算化系统中所涉及到的诸如数据、软件、硬件等内容列明是否受保护以及如何受保护。 

(二)技术层面,加强内部控制 

1、软件控制 

为避免会计舞弊现象的发生,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选择一款符合国家制定标准、严格按规范执行的会计软件,不论是自己研发还是向外购买。此外,企业在运用会计软件时一定要强调实体安全、硬件安全、软件安全和网络安全四大方面,针对企业数据安全、保密性差的主要问题,对症下药。最后,企业还应当运用系统转换、程序修改等手段,防范会计电算化的造假行为 

2、应用控制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能力非常强,运行速度非常快,所以一旦出错,犹如多米诺骨牌一样,对后面的一系列数据输出都将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企业应建立一套涵盖企业全方面的内部控制体系,从数据源头的输入就用严格的控制和规范确保其输入的正确。 

其次,企业要保证会计资料依照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达到正确的会计处理结果。最后,对数据的输出控制企业也不能有丝毫马虎。对于输出的相关纸介质的会计资料应配有专门人员负责管理,专门人员应坚守准确、真实和可靠的原则进行核验,检查其完整性、正确性和真实性等问题。 

(三)管理层面,加强电算化管理 

1、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作用。据权威机构披露,同等条件下,使用会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而发生的会计舞弊案涉及的金额是手工状态下的3倍,而在企业的常规审计活动中却只能发现其中的18%,可见企业审计人员并没有充分发挥其查错防弊的作用,企业的管理制度存在严重缺陷。 

2、加强各专业人才的培养。企业领导应当对人员的选用和培训给予充分的重视,通过培训努力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提高使用者对系统的相关认识,以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要求,减少错误在未来产生的可能性。 

三、结合会计电算化舞弊案例说明 

HY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原中国某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组建而成,是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军工企业,主要承担各类导弹的研制、生产、发射以及民用产品生产、经营任务。HY集团近年来重大违法犯罪案件频发,通过计算机犯罪舞弊的现象非常严重。 

专门成立的审计小组以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线索为中心,将高风险业务作为审计重点,努力探索在信息化环境下新的组织模式、管理方式及审计方法等,进一步发挥计算机数据筛选、分析性复核等功能,充分应用ao系统的功能版块,查处了包括利用计算机编制销售业务虚增利润、利用内幕消息交易和操控股价获取巨额利益等近10个较有影响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其实HY集团的许多舞弊现象都是可以及早控制、预防的。HY集团之所以重大违法犯罪案件频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建立好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如果这一问题可以及早的得到重视,相信后果也不会如此严重。整治会计内部控制可以从软件系统、系统安全系统、应用控制系统这三方面进行实质、有效的控制。 

首先,应该对操作有所控制。比方说,企业应该对有关系统的分析、程序的设计、数据的输入以及文件的程序管理等职务进行区分,秉承不相容职务绝不由一人负责的原则,明确划分系统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这三种不同职务人员的职责和责任,从而减少有关人员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的可能性。 

其次,企业必须注重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在注重员工德育培养的同时,加以领导管理风格、企业文化等精神面的潜在影响,从而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最后,就是要加强内部监督。企业应成立内部审计小组,对职责分工是否明确、接触控制是否完善、操作权限是否严格以及内部控制体系更新等方面进行自检,对已经涉及到的相关会计电算化舞弊行为予以严格处罚,严明杜绝违法、违规行为,树立起企业的良好道德风尚。(作者单位:连云港开放大学) 

传统文化的利弊篇8

[关键词]高等学校;作弊;反作弊;考试;技防器材

[中图分类号]G424.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04X(2012)12-022-05

普通高等学校承担着各种层次、多种类型的考试。有招生入学考试,如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在职研究生考试、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港澳台研究生入学考试等;有常规性的考试如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有专业等级考试,如计算机类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外语类的四六级考试、职称英语考试;有职业资格考试,如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咨询师考试等。这些考试工作环节众多、考生规模大、牵涉面广,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年来,一些高校在组织考试时,恶性的作弊案件时有发生,给各高校的考务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加强对作弊手段和途径的研究,并藉此探索反作弊的长效工作机制,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工作。

一、反作弊工作的重要性

1.反作弊是维护考生公平的客观需要。

追求和坚守公平,是考试制度的设计初衷和根本原则。尽管考试制度的弊端日益凸显,受到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多,要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但考试制度依旧保留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考试寄托了整个社会对公平的渴求和梦想。考试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考察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水平,受身份、地位、背景等其他因素影响较小。作弊现象特别是泄题、集体作弊等重大作弊问题,损害了那些真正靠实力考试的考生,损害了教育公平,损害了考试的严肃性和公信力,危害性极大。加大反作弊的工作力度,让作弊者无处可逃,方能彰显教育考试的公平和公正性。

2.反作弊是提高选拔质量的重要保证。

考试的目的在于筛选和选拔人才。教育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要想获取教育资源特别是高层次的优质教育资源,就必须要通过严格的资格考核,只有部分或者少数优秀的胜出者才能享受教育资源。作弊者通过投机取巧的不正当手段,掩盖自身真实的能力和水平获得教育资源。由于他们达不到应有的资格或者水平,会影响人才选拔的质量。特别是作弊者通过非正常手段通过职业资格考试,会对社会和人们生活造成潜在的危害。如不合格人员获得了医师资格,会造成误诊误判,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不学无术之徒获得了教师资格,会误人子弟,影响下一代人的教育和发展。

3.反作弊是高校维护良好社会形象的内在需求。

高校一向被视作是学术的殿堂,社会的清净之地。如果作弊特别是影响恶劣群体性的团伙化的作弊事件发生在高校,势必会给高校造成巨大的舆论压力,严重影响高校良好的社会声誉,甚至会影响到学校招生等各方面的工作。严格考试流程,做好考务工作,积极协调各方面力量,加大对作弊的查处力度是每所高校的应尽之职。

二、作弊的主要手段和工具

对近年来发生的一些作弊事件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形形的作弊行为可以从作弊手段和途径进行归类,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集体舞弊:是指涉及范围较为广泛的大面积的作弊行为。

常见的形式有考务工作人员跟社会作弊团伙内外勾结,前者利用工作机会获取试题,后者负责通过网络等传媒工具兜售试题答案;或者是考点监考人员集体协助考生作弊。这种作弊形式涉及面广,牵涉的人员众多,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2.传统作弊方式:这是历史最为悠久、使用最为频繁、容易模仿复制、技术成本相对较低的作弊方式,常见的形式有夹带小抄、替考、体语传意、传递答案、左右互抄等。

这种类型的作弊方式隐蔽性较差,富有监考经验的老师可以通过考生的一些表现,很容易抓出作弊考生。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考生挖空心思作弊,传统的作弊方式也开始更新换代。譬如替考一般是找另外一名代替考生本人,混入考场答题。在近年的监考中,我们发现替考方式发生了转变,即和考生本人同时报考参加考试,如果在同一个考场(特别是座位相邻),两者会互写对方的姓名和考号以达到作弊目地,若非特别留意监考人员很难发现。

3.高科技作弊:是指作弊团伙利用现代高科技器材组织考生进行大规模作弊的行为。

其作弊流程为:作弊人员以考生身份参加考试,从事偷题活动。在拿到试卷后,偷题者迅速用摄像机或扫描仪获取试题内容,然后通过无线传输系统将视频图像传递给场外的接收者。场外接收到试题后,作弊团伙迅速组织分工做答案。作弊团伙又利用传输系统将试题答案传入考场,作弊考生通过隐形耳机、LeD信号接收器等工具接受音频或数字信息,完成作答。从试题答案的传送形式看,作弊工具主要有图像类、语音类和数据类三种:

第一,图像类作弊工具:主要用于从考场中偷取试题,窃题人员用微型摄像机(无线针孔摄像机、钢笔式摄像机、口香糖式摄像机、纽扣高清摄像机等)、微型扫描仪(如全球最小扫描仪Docupen700)等图像设备获取试题内容,然后利用无线微波视频传输发射器传入场外。场外人员用接收器获取模拟信号,并用摄像机、电脑等设备转换为数字格式后打印。

第二,语音类作弊工具:主要是隐形无线耳机,一般有三种制式。一是无电源式磁共振耳机,耳道内的耳机只有黄豆粒大小,这种耳机需要配合磁天线、电池组、耳机使用,其中天线和电池组一般利用对讲机、小灵通、手机改造而成。二是电源式磁共振耳机,该类型耳机与纽扣式电源结合在一起,所需要天线的体积很小,可以在衣服、文具等不显眼的地方伪装。或者采用蓝牙技术无线传输信号,天线可以藏匿在考场外的窗户、垃圾桶、厕所等处。三是骨感耳机(骨震耳机),常见的口含式骨感耳机利用口腔与中耳道相连的咽鼓管传送声音。最先进的骨感耳机用耳机紧贴头部骨骼,利用骨骼震动传声,这种耳机一般将骨震扬声器、蓝牙接收模块、感应充电模块、锂电等元件集合在一起,可长距离传输声音,并且音质清晰,噪音很低。

第三,数字类作弊器材:这是近年开始兴起的新型作弊工具。语音类作弊工具需要随身携带接收器,长时间开机听答案,漏听后不能回查,很容易被无线电监测干扰和监考人员发现,失败率较高,而数字类作弊器材可以克服语音类作弊器材的弊端。数字类作弊器材一般由接收天线、内存、LeD显示屏、电池等四个部分组成,场外人员利用安装在电脑上的软件通过发送器传输答案,场内接收器接收信号后写入内存,作弊考生可以随时翻看答案内容。这类作弊器材经常用橡皮、手表、眼镜盒、文具、书写垫板、口香糖等来隐蔽伪装,从而逃避监考人员的检查。

三、反高科技作弊的技防器材

尽管作弊的方式和手段千差万别,但如果从现代信息论的角度抽象分析作弊流程,我们会发现作弊无非要经过获取信息、传递信息、接收信息三个环节,偷取试题和将答案传入考场是两次方向相逆的信息传递过程,信息以文字或者声音的方式传载。

反作弊工作的任务便是对信息传递过程进行拦截、干扰、阻断,并查找考场内外的作弊人员。为了克制高科技作弊工具,一些科研机构和生产厂商研制了反作弊的利器,主要有:

1.“身份证识别仪”。采取typeB非接触iC卡阅读技术,读取身份证内的RFiD芯片,并通过显示终端读出姓名、身份证号码、相片信息。用来鉴别身份证的真伪,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二代居民身份证,主要有手持型、联机型、联网型三种制式。

2.手机信号屏蔽仪。屏蔽仪在工作过程中以一定的速度从前自信道的低端频率向高端扫描。该扫描过程可以在手机接收信号的过程中形成乱码干扰,手机不能检测出从基站发出的正常数据,使手机不能与基站建立联接。手机表现为搜索网络、无信号、无服务系统等现象。最新型的屏蔽仪可以有效控制CDma、GSm、DCS、pHS、3G(tD-SCDma、CDma2000、wCDma)等不同频段的网络,屏蔽半径一般在20米以内。

3.隐形耳机探测器。利用耳机传输音频作弊是最为泛滥的作弊手段之一,市面上针对耳机作弊的反作弊器材较多,常见的有“作弊克”、“监考大师”、“电子狗”等。工作原理为发现功率微波和磁场后,根据信号的强弱判断接收音频设备的距离和方位,从而查找出作弊者及其佩戴的隐形耳机。

4.手持式金属探测仪。探测仪可发出一定频段的电磁波,当遇到金属后会发生电磁感应,金属内会产生电子涡流,电磁波的功率会发生变化,内置的蜂鸣器会自动发出报警。手持式探测仪携带方便、敏感度高,可探测作弊考生身上携带的隐形耳机、LeD信号接收器等。

5.移动无线电监测车。该设备一般归各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管理,近年来在四六级、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大型考试中用来反高科技作弊。监测车可利用强大的天线探测考点周边区域的各类无线电信号,截获异常信号、调制解码,可对特定信号测向定位并实施干扰屏蔽。监测车可以方便精准地发现、定位、跟踪场外作弊人员,切断信号传输,屏蔽范围广,功能强大,是反作弊的锐器。

在监考过程中,我们发现作弊工具的升级换代速度快、隐蔽性越来越强,甚至出现了反作弊工具。针对隐形耳机探测仪,作弊团伙开始使用报警器中常用的水银开关来控制耳机的关闭,逃避反作弊仪器的监察。电子对抗战中用到的定向天线、猝发加密电波等手段也开始在作弊中应用。考试作弊是一种存在并且会长期存在的现象,各考试主管部门应该探索反作弊的长效工作机制,做到提早预防、及时发现、有效阻断、严肃处理,让作弊考生感受到巨大的震慑力,尽力将作弊的危害性降至最低。

四、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反作弊工作机制

(一)成立专门的考试管理机构,逐步实现招生和考试的分离

从各高校现行的考试管理体制来看,考试主要是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来承担的,如教务部、研究生院、网络中心等。这些职能部门往往还承担着其他工作,在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等方面都相对有限。随着考试种类的日益增加,考务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要求也日趋迫切,反作弊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形势更加复杂多变。反作弊器材价格较高,一般都在千元以上,如果考场数量众多,设备方面的投资会很大。并且,考试分散管理很容易导致这些器材使用频率很低,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各高校可以探索建立专门的考试管理机构,该机构可以研究各种作弊手段特别是高科技作弊工具,提出有效的防范性措施,提高反作弊能力;可以集中有限的物力财力,添置反作弊器材,加大对作弊的查处力度;可以提高考务管理工作的专业化程度,确保考务安全;可以减轻相关部门的工作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考务风险。厦门大学等少数高校已经尝试探索建立考试中心,专门从事考试管理工作,收效明显。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考员队伍

各种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的作弊手段,最终还是需要监考员来发现和查处。这就需要一批监考经验丰富、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强、具有正义感、勇于抵制现象的监考员。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考员队伍,对于提高考务管理质量,维护考试的公平和公正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在三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做好监考人员的选聘工作。要吸收选聘那些熟悉考试流程、作风正派、原则性强、认真负责、无直系亲属报考的人员加入到监考队伍中来,建立一直素质过硬、经得起考验的监考员队伍。二是对监考人员的培训工作高度重视。通过考前培训,让每一位监考员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了解相关规定和要求,掌握工作规程,熟练业务操作。三是强化对监考人员的考核工作。对于工作负责的监考人员应通过合理的方式予以表彰或者奖励,对于那些的监考员应建立“黑名单制”,取消其从事监考工作的机会,对于那些造成重大工作失误的可给予相应处分。

(三)完善考务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管理,规范工作流程

要对试卷的命题、审题、印制、运输、保管、分发、交接等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逐一排查潜在的风险点和盲区,对于可能会影响考试的潜在问题要坚决予以纠正。在试卷印制、保管等环节要做到两人以上在场、互相监督。试卷保密室须建在二楼以上的套间,要做到“二锁、三铁、四防”,并要安装摄像头,实施全天候监控。试卷印制、清点等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两遍以上的复核,减少出错率。在监考环节,可以采取轮监制度,避免考生和监考员的里外串通。此外,要跟学校纪检监察部门联动,做到全程跟踪检查。

(四)与公安等相关部门进行协作,利用行政和法律力量对团伙作弊案件进行处理

当前作弊已经呈现出流程化和产业化的趋势。犯罪团伙组织作弊的目的在于盈利,作弊团伙需要通过一系列比较隐蔽的形式进行宣传,才能吸引一定数量的需求群体来确保盈利。考前,各高校的布告栏中会贴满大量关于作弊的信息,这是查找作弊团伙的有效手段。高校应积极会同公安执法部门,对作弊信息和线索进行搜集与甄别,在掌握确凿证据后,重拳出击,坚决将犯罪窝点予以取缔,对于器材的生产者也给予严厉惩处。综合全国各地报到看,打击作弊犯罪团伙是很有成效的,但是在对犯罪团伙进行惩处时往往面临着法律依据不足的尴尬。在进行短期拘留、没收器材、说服教育后,相关人员便会被释放,并没有受到严厉惩处。结果导致“野火烧不尽,考试便复生”,作弊犯罪团伙禁而不绝,频频作案。

(五)加快《考试法》的制定和出台步伐

当前,国家和学校各个层面都在强调诚信考试,但这种诚信是建立在个人自律和自我道德约束基础之上的。考务工作人员和考生在考前只需要签订一份“责任书”,该责任书没有任何法律效力,不产生强制性的约束力,实际上没有产生明显的效果。其实,机会成本和收益分析是试图作弊的考生重要的权衡因素之一。当机会成本高于收益时,考生就不敢贸然跨越雷池;当收益高于机会成本时,考生就会抱着侥幸的心态铤而走险。对作弊者处理缺乏应有的法律依据,是舞弊者能够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没有专门的法律,在出现重大作弊案件时,只能按照刑法中的泄漏国家机密等罪名来定案,难以解决考试实践中错综复杂的问题。法律是确保考试公平最为重要的防线,国家出台一部针对各类考试特别是部级组织的教育考试的《考试法》是必要的。在《2004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中,教育部首次提到“全面启动《教育法》的修改工作”。此后,教育部每年的工作重点都会提及《考试法》。可见教育部和法律制定部门已经意识到《考试法》的重要性,我们也盼望这部法律早日出台,使考试工作及各种查处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李世成,.作弊与反作弊的斗争——研究生考试无线电管理保障工作随想[J].中国无线电,2009,(2).

[2]刘海波,杨祥.高科技考试作弊手段及预防对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3).

[3]宋慧宇.群体性考试舞弊行为的防范与惩治机制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22).

[4]许溪沙,张散,王冬梅.高校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建设,2007,(4).

传统文化的利弊篇9

一、产生问题的原因

舞弊是指以故意的行为获得不当或非法利益。人对利益的追逐本性,使舞弊威胁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如影随形,时时、处处存在。只要有合适机会,舞弊行为就可能发生。综观企业内外部环境,舞弊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环境和风气的变动影响不可避免传动到企业内部,诱发员工舞弊。公司员工是社会活动的个体,随着近年来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虚荣显阔主义兴起,社会活动个体的思想意识难免会受到影响,乃至侵烛。而因为住房、子女教育、医疗、赡养父母等引起的沉重经济负担更可能使个别人不得不铤而走险。侥幸心理也使部分人不惜以身试法。因此,企业在防范舞弊风险时不能依赖员工的良心和自觉性,而是必须靠建立和完善制度,规范业务流程,科学设置岗位分离,合理分配权限,确实做到让有意舞弊者无机可乘。

2、现代化经营管理影响。现代化的经营和管理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企业对现代化管理工具和管理人员的依赖程度,同时使得舞弊手段更加隐蔽,难于察觉。通过篡改电子设备参数进行舞弊就是例证,舞弊问题在权利集中部位或者关键岗位上时有发生也是例证。经营管理知识的普及传播也提高了舞弊的可能性。

3、企业内部工作细化影响。随着经营业务的扩大和拓展,企业规模迅速扩大,管理日益复杂,经营管理中的分工更加细化。企业每一个员工都有特定的工作环节,他们在关注细节工作的同时,也可能发现舞弊机会。目前企业员工舞弊的最多例子就是细节舞弊。细节舞弊隐蔽性强,一般不会轻易被工作前后不相关的人员所发现。而当后序人员没有仔细审查或其他原因,就可能让细节舞弊者得逞,进而增强其侥幸心理。

4、石油石化产品特性影响。石油石化企业主营产品的成品油特性之一就是易挥发,产品在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都会有损耗,其次,成品油的体积、密度随着全天温度、大气压强的变化而呈现规律性的变动;第三,不同批次的成品油的密度一般不同,当不同批次的同一种产品混合储存或者销售时,其体积、密度不是简单加减问题。上述问题给产品计量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给舞弊者提供了机会。

5、企业实际情况影响。一些石油石化企业经营范围横跨几个省,乃至遍布全国,各地加油站终端和油库布局不尽相同;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市场结构不同,各区域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有差异。因此一刀切的管理指令在个别地方难免会背离实际情况,而过分强调特殊情况将削弱整体管理职能发挥,导致公司政令不通,成为舞弊者的借口。目前个体的特殊性和总体的一致性矛盾不可调和,始终存在,这也为有意舞弊者提供了机会。一些企业实行职能专业线管理,部门横向之间沟通困难,甚至形成了管理中透明的玻璃墙现象,狭隘的上级“唯一”论,使得专业线几乎成为专业“井”,下级作为与不作为均取决于上级的指令或者“意思”。而作为反舞弊第三把利剑的内部审计人员,在完成既定的日常工作后,用于熟悉各专业线、各部门的运作流程和工作细节的机会和时间非常有限,公司培养又精又专反舞弊人才任重而道远。此外,由于部分企业经营理念再造和流程再造持续时间过长,一些管理制度举旗不定,或长时间未能建立或完善,一些操作流程在不断变化,各式各样的实施证据(如表格等)多次变动,影响到基层实际操作和员工思想稳定。国有企业的违规责任连带制让各部门在查处舞弊问题时态度暧昧,更倾向于“家丑不外扬”、息事宁人,进而影响到企业监督监察力量发展壮大,影响到企业监督监察整体效力和合力发挥。

二、国外反舞弊情况

舞弊行为是人类社会发展过中形成的一颗毒瘤,被铲除而不尽;舞弊行为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公敌,曾让许多企业在高速发展中嘎然而止,或者日暮途穷。在以“人性本恶”为社会思想基石的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力图通过立法来防范舞弊问题,如美国1933年颁布的《证券法》、1934年颁布的《证券交易法》都规定对舞弊行为进行惩处。但2001年年底美国安然、世通、施乐、默克制药等一批大公司会计丑闻接连曝光,让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者,乃至世界各国投资者质疑目前世界上最发达最完善的美国证券市场,质疑发达国家反舞弊努力。为了提高民众对美国金融市场和政府经济政策的信心,2002年7月30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法案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舞弊防范。

三、反舞弊建议

目前我国的石油石化企业正处于良好的发展阶段和商业景气时期,各石油石化企业应该不遗余力开展内控建设,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或完善制度,最大限度抑制和防范舞弊问题发生,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1、坚持以人为本、关口前移的防范观。首先要把好入口关。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实践证明改造或改变一个人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必须审查新进员工的受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在原单位的表现、犯罪记录等,特别是对关键岗位人员的招聘,不合格人员一律不聘用。其次,建立对员工日常考核考察制度。日常考核考察无论是对管理人员或者基层员工将起到非常有效的思想引导和警示教育作用。一些石油石化企业已经建立对管理人员的考核考察机制,但没有建立对基层员工的考核考察机制及相应的淘汰制度,只有在员工违规违纪时才对其引起关注,发现得晚、处理得迟才导致舞弊问题时有发生。第三,要设计权力相互制衡、岗位职责科学分离的业务流程。第四,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厉惩处,以敬效尤。要在员工中大力传播企业诚信文化、宣扬企业诚信建设,让员工树立起“诚信光荣、作弊可耻”的理念,构建有效的思想防御体系。明确“谁违规、谁负责,责任不越级”,不搞责任连带制,充分调动各级管理人员在反舞弊中的积极性,减少办案查案阻力,而对责任人严惩不贷。

2、树立以科技反舞弊的理念。目前石油石化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大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电脑技术,如主营业务系统、加油机中控系统、液位仪、iC卡系统等。这些系统可以客观真实记录公司经营各个细节中的真实情况,为公司经营管理决策或者查案办案提供有力的帮助。企业应该建立与经营业务水平相适应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不断实现硬件软件升级完善,减少手工录入或者计算数据的环节,防止或杜绝人为舞弊。同时建立健全机密经营管理技术(如加油机构件功能等)的接触和传播制度,限制接触和传播范围,减少技术泄露,降低舞弊技术水平,要严禁技术人员向有关人员传授与其工作无关的机密或者理应禁止传授的技术。

3、坚信制度治本的反舞弊观念。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业务流程,明晰可为与不可为的界线,不仅使企业的经济活动正常、有效地运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帮助员工认清自己的行为,起到引导和警示作用。同时通过不相容职责分离、职位轮换等措施防范舞弊,能起到防微杜渐,标本兼治的作用。因而,建立、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舞弊发生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有正本清源之功效。要在企业范围内提倡“赢在执行”、“赢在细节”的经营管理理念,按规办事、按部就班,不越权、不越级、关注细节工作、完善细节工作。在制度建设过程中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确保公司制度系统、稳定、连贯和科学;要充分考虑制度的可执行情况,协调好个体与总体的矛盾,在分析、评估后进行制度取舍。

4、形成全员参与的反舞弊格局。反舞弊的企业文化和氛围决定着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舞弊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企业首先要通过培训使员工理解反舞弊制度和程序,积极发动、教育、组织广大职工自觉参与监督,形成人人参与监督、人人都是审计监察员的局面,寓公司监督监察威慑力于职工中,化有形于无形中,让舞弊行为无处可遁,让舞弊者惶恐不可终日,身心崩溃。其次要教育、引导每位职工自觉接受监督和监察,提高职工的自律水平,形成“人人自觉接受监督”风气。第三,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实现反舞弊信息和资源的共享,提高企业舞弊风险分析水平和应对能力。

传统文化的利弊篇10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新动向

一、引言近年来,国内外一些上市公司相继曝出会计造假和舞弊丑闻,使得人们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客观独立性产生了质疑,严重破坏了企业的诚信和社会道德,同时也使得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受到了极大的侵害。银广厦、琼民源和郑百文的远去不代表中国财务舞弊的终结,科龙电器、银河科技、天津磁卡等舞弊事件的频频发生表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离我们并不遥远。随着会计舞弊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立法机关、政府、投资者、社会公众以及会计界等各方面人士的强烈关注,使其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会计范畴,而演变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当前我国财务会计法规不够健全,证券市场相关制度不够完善,行政监督管理体制不够合理,部分上市公司为满足其股票发行、配股或避免连续亏损的需要,会进行不同程度的会计信息舞弊操作。为了能有的放矢地治理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确保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手法的发展趋势及其控制对策进行研究。

二、我国上市公司舞弊的传统形式会计舞弊是指财务舞弊主体在会计信息加工处理和报告过程中,为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采用欺骗性手段故意谎报重要性和实质性财务事实的违法、违纪行为。上市公司典型的财务舞弊手法有以下几种:(一)自我交易:不少上市公司设立空壳公司或皮包公司,通过资金运作虚增收入、资产或虚减费用、债务。这些空壳公司实为同一主体所控制,是实质意义上的关联方。(二)循环交易:一些上市公司经常通过多方交易进行循环交易,如上市公司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给B,B又卖给C,C再卖回到上市公司。这样的财务安排,既可以增加营收规模,又可以节税。(三)现金陷阱:目前,一些上市公司隐瞒借款、隐瞒出具发票、隐瞒担保现象还很严重,这是危害上市公司质量的最大祸患之一。

三、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形式变化的原因及发展趋势(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形式变化的原因2007年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传统的舞弊手法受到遏制,衍化出新动向。(1)公允价值的运用面临严峻的挑战。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实际运用的情况下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虽然在近些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真正公平的公允价值在某些情况下依然难以获取,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公允价值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来自关联方的交易方面,经过关联交易的过程,上市公司可以“轻易的”完成利润的操纵。(2)在《无形资产》准则中,对无形资产的摊销不再仅局限于直线法,且对摊销年限不再作具体规定。上市公司可能通过调整摊销的方法和年限来进行盈余操纵。(3)按照新准则的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需要同时满足规定的五个条件,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但是对于两个阶段的界定,公司拥有较大的自,这就为公司进行舞弊创造了条件。(4)在《借款费用》准则中,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的扩大给上市公司进行借款费用利润操纵指引了道路。(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发展趋势通过对我国银广厦、达尔曼、丰乐种业、华源制药等近二十家国内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例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延伸会计舞弊的手法越来越隐蔽,越来越多变。尽管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从以上环节有力地规范了会计工作秩序和会计行为,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对防范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新准则某些方面的缺陷使得企业依旧能从中找到漏洞,这些漏洞将成为下一步会计舞弊的平台,成为舞弊发展的主流趋势。通过观察分析,我们会得出以下的结论:第一,大部分企业都会通过伪造有关交易的相关文件及凭证、虚构信息流、编造有关会计交易的记录和财务报告等,虚增利润粉饰报表。第二,舞弊手法从单一的虚增收入转变为虚增收入,虚增无形资产、固定资产,虚构在建工程,阴阳合同等多方式的并存,舞弊形式越来越复杂了。第三,同样为虚增收入,简单的利用空壳公司,虚构信息流等手法越来越不被上市公司接受。而利用隐瞒炒股,增加其他业务收入,变投资收益为主营收入等较为复杂的方式开始流行起来。第四,各种舞弊手法中,通过虚增收入舞弊的金额在舞弊总金额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下降;通过其他舞弊形式舞弊的金额在舞弊总金额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舞弊的总金额不断的上升。总体来看,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从集中在期末的舞弊到连续、均匀、系统地舞弊的过程。

四、对上市公司的舞弊新形式我们的应对策略探究1.转变审计思路,加强人员培训,提高职业判断水平在新会计准则环境下,需要改变审计思路,由传统的账项审查拓展至资产评估、风险分析领域。为此,审计人员必须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其实际技术操作水平。同时,审计师要主动学习和掌握与审计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提高职业判断水平。2.提高和完善审计技术和方法由于现在的会计舞弊科技含量高,并具有隐蔽性,所以必须不断提高和完善审计技术和方法。比如,增加对审计科研的投入,借鉴发达国家的审计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审计技。

参考文献:

[1]accountingFraudanditsControlinChina:anenterpriseCultureperspective

[J].Journalofaccountancy,2005.

[2]田光伟.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发展趋势

[D].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

[3]施金龙,万东敏.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识别

[J].价值工程,2011.

[4]孙建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治理对策

[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