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建筑工程管理的概念十篇建筑工程管理的概念十篇

建筑工程管理的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28:46

建筑工程管理的概念篇1

关键词: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建设项目施工是一个复杂的人类活动过程,其一般经历的时间周期较长,消耗的资源和能源非常大,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较显着,所以,全面认识和恰当评价建设项目施工给环境、资源和能源所造成的绿色风险,既是防治环境污染、减缓资源和能源耗竭速度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一、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概述

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概念风险一般指一种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针对地球这个自组织系统而言,系统内的任何人类活动,只要超过一定程度,对人类生存的环境及所依赖的物质基础(资源和能源)都会产生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其影响的结果也是一分为二的,可能造福,也可能为害,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能是危害性的,所有这些负面影响出现的可能性即为风险。绿色风险区别于其它风险的地方在于绿色的概念,绿色概念是和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息息相关,绿色概念即“3R”概念,亦即减少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消耗和减少能源消耗。所以,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定义为: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影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即“3R”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亦即建筑项目施工活动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管理符合一般的风险管理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绿色风险的分类、绿色风险源的识别、绿色风险分析、绿色风险控制。

1、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分类

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分类是绿色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是人们系统地识别绿色风险存在源,并最终按类别形成一份合理的绿色风险清单的过程。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分类见图1所示。

2、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识别

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识别就是找出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源之所在和引起绿色风险的的各种因素。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识别途径有两种:

通过感性认识和经验对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进行识别。

依靠对各种绿色风险事件的统计、资料经验和绿色风险记录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从而发现绿色风险的损害情况,以及有规律的损害风险。绿色风险识别的一般方法有:预计危险分析、危险及操作性分析(HaZop)、事件树分析和事故树分析(Fta)等。本文用图表的方法列出建筑项目施工的绿色风险,如图2所示。工程技术人员在利用此图进行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识别时,只需要对绿色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后绘制成图表,有利于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动态管理。

二、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分析

在建筑项目施工中进行绿色风险的分类和识别的目的在于能够更好的进行绿色风险的分析。由于产生绿色风险的风险源不同,故对其进行分析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决策树法、多目标决策法和敏感性分析法。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定性分析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定性分析是评价已识别的绿色风险影响和可能性的过程,根据绿色风险影响的大小和发生的可能性(概率)对绿色风险因素进行排序。利用随机决策树和层次分析法可对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进行定性分析。

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随机决策树分析方法的数学模型为式中,R为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值;p为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发生的概率;e为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后果。

绿色风险随机决策树分析方法的主要依据是:绿色风险管理计划;已识别的绿色风险;绿色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范围与后果;假定的条件;数据来源的可靠程度。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层次分析法主要是确定绿色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绿色风险的定性分析时,要注意那些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较大的风险因素,并对这些绿色风险因素进行再次细化分析,以达到绿色风险分析的最佳效果。通过对图2的分析可知:由建筑材料引起的风险因子既有环境风险因子,又有资源风险因子和能源风险因子。所以,施工中所用建筑材料是引起绿色风险的一个主要风险源,应着重对其引起的绿色风险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建筑项目施工的绿色风险。

三、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定量分析

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定量分析一般是和定性分析同时进行,其主要的分析方法有模糊数学法、统计概率法和敏感性分析法。在定量分析法中找出绿色风险源,能够量化的绿色风险对其量化,不能量化的绿色风险对其分类列表,利用统计概率的方法进行分析。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可以按照场地平整——分部工程——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建筑项目的集成路线对其各步的绿色风险源列表汇总,最后找出影响整个施工项目绿色风险出现的概率及其所反映出来的趋势。

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控制绿色风险控制就是采取一定的技术管理方法使风险事件不发生或在发生时减小损失,绿色风险控制的方式有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绿色风险转移则是将可能出现的一些绿色风险转移给其他人承担。例如在项目施工中审慎使用高耗能、高耗资和高污染的建筑材料等。

绿色风险自留就是由自己承担绿色风险所造成的后果,在项目施工中那些造成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通过加强管理能够避免的绿色风险是适合于自留的。例如在项目施工中建筑垃圾的处理、施工扬尘、施工扰民等。

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管理体制建立的关键措施面对全世界范围内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危机,以及中国加入wto后可能遇到的“绿色壁垒”,笔者认为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进行绿色风险管理非常有必要,而建立绿色风险管理体制的关键措施在于以下几点:

国家应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法规,并配以相应的实施和鼓励措施。例如:加强建筑企业的绿色认证工作,鼓励建筑企业走减物质化生产的道路,对实施绿色风险管理效果显着的建筑企业实行奖励等。

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建立起完善的绿色风险管理制度,加强绿色风险教育,增强人们的环境、资源和能源危机意识,深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鉴于绿色风险的不确定性,应建立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借助计算机对各种数据采集、整理,分析总结出绿色风险发生的规律,并对绿色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价,为绿色风险的处理提供合理的方案。

鼓励科研机构、大中院校对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管理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探索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开发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管理的集成软件。

四、结束语:

阐述了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概念,简述了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管理的内容,给出了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管理体制建立的关键措施,可为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分析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管理的概念篇2

关键词:信息熵;概念原理;建筑工程;管理;应用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建筑工程的建设规模逐年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建筑工程管理漏洞的逐渐暴露。近年来,我国建筑企业逐渐意识到了内部管理的重要性,并实施新手段加强管理,但是与国外很多优秀建筑工程的管理措施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对此,信息熵计算管理方式的引入就成为了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对策,它不仅能够保证项目管理的理论化和科学化,而且能够在源头减少出现风险和管理缺陷的可能性。当然,信息熵管理手段涉及的内容相对复杂,需要管理人员掌握正确的数据,并且能够保证运算的准确性。为了降低建筑工程管理的缺陷,开辟我国工程的新篇章,实现准确的风险分析,就一定要完善信息熵的应用,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实现对建筑工程的有效管理。

一、信息熵概念的含义及其发展

熵的概念最早是被法国工程师提出的,是热力学定理,代表的是热力学中系统可能状态数的对数值。热熵是一个物理量,用来表示分子状态的混乱程度。但是,现如今熵理论已经得到了逐步扩展,并应用于建筑工程的管理中。在建筑中的信息熵概念是与热力熵的含义相对应的,信息熵无法增加,只能减少,彼此之间互为负数。不过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共通点,信息熵的获得一定要依靠增加热熵来实现。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信息熵的应用中会涉及到的数据众多,既包括设计阶段的熵、投标阶段的熵,也涉及施工和维护时期的熵值,一旦某个数据出现错误,就会造成工程管理的失误。所以,在工程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找准每个时期的主要风险,并基于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实现信息熵的顺利应用,加强对建筑工程的内部管理。信息熵的单位为bit(比特),经常以2为底数,但是在实际运用的时候则把底数换为了e,单位为nat(奈特),其具体公式如下:

H(X)=e[i(X)]=(X1)i(X1)=(X1)logp(X1)

二、建筑工程管理中最大信息熵的原理

在多数情形下,我们都无法掌握事件的发生几率,也不能准确计算出其概率分布,只能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一个大致的评估,建筑工程管理涉及到的内容纷繁复杂,更是如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把熵看做是一个数值随意变动的最适宜的衡量标杆,只要找准了其发生的最大几率,那么无论最后的数值如何变动,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从而将主观成分降低到最少,得出最大信息熵的概念数值,然后进行求解,并保证准确性。下面简单阐述一下建筑工程中信息熵的关键特点:

第一,非负数:H(p1,·····,pn)≥0

第二,不变的确定性:H(1,0)=H(0,1)=H(0,1,0····)=0

第三,扩张性。上述性质是信息熵最主要的特点,也是进行计算的前提,只有在保证这些数值准确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接下来的探索。想要将建筑工程管理的风险降低到最小,就一定要明确信息熵的最值(最大、最小数值),从而减少不良现象发生的可能性,避免管理漏洞。

三、信息熵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目前,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建筑工程的建设规模正逐渐扩大,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仅会涉及设计单位、施工方、承包商和开发商,而且会关系到内部的具体施工建设,例如电气、暖气、设备等设施的安装,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项目,如何加强实践管理,将信息熵与建筑实际进行结合,也就成为了施工单位关注的焦点。具体应用实例如下:

例如,某建筑工程的不良现象有以下原因,X1=“超标现象”,X2=拖延工期,X3=工程质量不合格,X4=拖欠资金,那么根据上述现象,就可以推断出问题的成因。即H1=市场波动或资金缺乏,H2=决策失误,盲目开工,H3=故意拖延工期,H4=为赢取私利而造成的不安全生产,H5=管理者监督失效,素质能力不高,H6=工程转包次数过多,H7=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根据上述情况就能够得出结论,算出概率:p(H/X1)=0.30,依次类推即可算出所有数据的概率,然后形成信息集合

·····

并逐步求出其他集合数值,再根据公式得出H(X1)=1.87bit,····,H(X4),

从而能够准确判断出它们的大小数值,最后得出结论最大信息熵为2.0bit。运用这种方法,计算出信息熵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实际数值,能够帮助管理者快速掌握工程的实际情况,从而保证管理质量。

另外,信息熵能够判断出企业项目的目标风险数据,并以此来解释信息的不确定测度,开启信息论的内涵,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根据美国工程师提出的风险产生确定因素,应用调查法、德尔菲法等对策,能够列出评估的具体方式,如下所示:

进而得出准确数值r。再根据信息论原理公式,算出

四、信息熵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有效应用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是逐级层层管理的模式,其结构可以形象的称为“金字塔”结构,受到建筑工程施工繁杂、人员流动大等特点的影响,使得信息无法准确有效的落实。信息熵的准确应用就实现了数据的准确传达,保证了信息的逐级传送,减少了管理漏洞。

对其重要性可以进行如下表述:首先,能够减少管理中的信息漏洞,保证政府准确掌握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从而有效进行宏观调控;其次,有利于准确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及时给予解决,对业绩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估;最后,降低了建筑工程管理风险,保证了工程质量,有利于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进步,并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趋势。

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熵是建筑工程实现现代化管理所必须应用的措施,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管理漏洞,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帮助企业和国家准确了解工程的现状,避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与实际结合,明确熵值越大,信息就越可靠这一理论,并能够根据不同的项目实行不同的运用手段,从而节约资金投入,减短工期时间,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丽萍,宋早雪,李慧民等.信息熵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8(4);216-37

[2]宣云干,朱庆华.基于熵的社会化标注系统资源模型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28(3);158-104

[3]曹琳剑,王雪青,刘炳胜等.基于灰色局势法改进的建筑工程投标决策方法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78-46

[4]王禹杰.基于信息熵的建设项目沟通有效性度量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26(6):378-43

建筑工程管理的概念篇3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概念设计;抗震设计;应用

abstract:inthe"5yearsplanof12th"stageofdevelopmentsince,ourcountrybuildingbusinessgotcertainimprovementandascension.Butwiththeadvancedworldlevelthereweredifferencesofneedtoourefforts.inviewofconceptualdesignintheconstructionengineeringqualityoftheimportance,theauthorinthispapernamedforthebuildingofconceptualdesigninthestructuraldesignoftheapplicationaccordingtothe".Firstisthestructuredesignoftheconceptdesignsummarized;Secondlyanalysesthearchitectureinthestructuraldesignoftheoverallprogramconceptdesign;againthebuildingaccordingtotheconceptualdesigninthestructuraldesignoftheapplication;thelastofthefulltextsummarizesbriefly.withpartnerstoexchange,andconstantlyimprovebuildingstructuraldesignlevel,andimprovethequalityofstructuredesign,soastoensurethatthewholeconstructionengineeringqualitystandards.

Keywords:buildingstructuredesign;theconceptualdesign;Seismicdesign;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关系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就是设计和施工方面的因素。而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结构设计极为重要,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性、经济适用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作为结构设计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概念设计能力,才能更好的确保建筑结构设计质量。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应用。

一、概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就是建筑结构设计师分别在建筑结构的选型与布置、分析与计算以及截面设计与细部的处理的各项设计工作中,真多出现的问题,结合建筑结构在多种状态下呈现的规律和自身的实践经验,全面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从而得出合理有效的问题分析与处理能力,最终确保所设计的结构方案的经济合理性。概念设计作为建筑结构设计师创新设计的根本前提,其所具有的思想已被广大的建筑结构设计工程师接受和吸纳,并将其在现代建筑结构设计的应用变得日趋广泛。因而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引入概念设计不仅是时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技术素质水平的重要体现。

二、建筑结构设计中整体方案的概念设计

作为现代建筑结构设计灵魂与核心概念设计,因而必须将其贯穿于整个建筑结构设计全程。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工程师能否合理高效的应用概念设计,不仅是体现自身技术水平的最佳途径,也是所设计的结构能否满足建筑需求的关键所在,进而关系这能否以最快的方式传递荷载到基础和地基之中,最终决定着能否创造安全和谐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以及成本的节约与否等。因而在建筑结构整体方案设计中必须融入概念设计,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结构设计的控制与管理工作。

一是建筑整体方案设计过程中,结构设计工程师与建筑师之间应紧密合作,经过探索和比较,在确保满足建筑要求的原则下,寻求最佳的结构设计方案。比如在结构设计过程中,抗震设计最为重要,这就需要结构设计工程师与建筑师之间合作的紧密性,全面考虑建筑物的平面与立面的外形尺寸与抗侧力构件的布置与质量的分布和承载力的分布等多方面的因素,尽可能的保证平面与立面设计的简单和对称。

二是在确保设计的方案满足建筑需求的前提下对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进行宏观的考虑,方能确定建筑结构的整体设计与布置方案,并加强理论设计中的各影响因素的综合考虑,从而对理论设计的准确性与否进行判定,与此同时,还应对工程中没有规范的问题进行精确的分析。

三、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应用浅析

(一)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概念设计应遵循的结构规律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概念设计,必须就建筑体型的设计进行概念化、合理化的修正,尽可能的确保设计的简单化,具有对称性和规则性,并确保刚度和质量上分布的均匀性,尽可能的预防局部出现刚性过大的问题,建筑结构的布局合理与否对建筑的抗震是否有利是应用概念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简单而对称的建筑在建筑抗震中的应力分析与实际反映容易分析和做到,且极易实现一致性。虽然所设计的凹凸立面与错层的设计能具有较强的艺术性,然而一旦发生地震就会形成极其复杂的地震效应,因而抗震效果难以达到最大化,所以必须遵循建筑结构设计的简单化和对称性与规则性的结构规律。

(二)初期方案阶段的应用中概念设计的应用分析

对于当前设计流程中往往结构在初步设计阶段才能接触到完整的平立剖建筑图,而且建筑方案中很多没有考虑到基本的结构布置,作为结构设计人员,只能依靠自身所基本的结构概念去布置结构方案,而且应该以空间结构概念来控制杆件受力模式。运用概念设计方法在初期方案阶段,能根据简化的计算模型,较为准确的估算出主要的构件截面。

建筑工程管理的概念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概预算编制;具体影响

建筑工程的概预算编制工作具有较强的知识性、专业性和政策性,能够综合反映出工程项目初步投资的大致水平,也能够反映出工程所能获取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中,概预算编制能够为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还能够综合衡量工程设计的经济性和实用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建筑产业获得了巨大发展,建筑工程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增加和扩大,建筑投资也日益增加,为了能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对概预算编制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必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此,本文从如下三个方面对概预算编制对建筑工程造价产生的具体影响展开具体讨论。

一、建筑工程造价和概预算编制的联系

工程概预算是指,工程建设的程序在逐步落实和实施的过程中,在不同的设计阶段,按照不同的设计文件所实施的内容,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定额、具体指标和收费标准等多种因素,将需要新建和扩建项目所需要的全部投资金额提前计算出来,并形成文件。工程概预算是建筑项目在不同建设时期的经济表现,同时也是建筑工程项目投资进行分配、决策、核算和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

为了能更好地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筑工程就必须不断提高管理部门的概预算编制的质量和水平,更好的为工程造价的科学决策提供服务。由此可见,要想对工程造价进行科学的动态管理,就必须有效控制风险投资,提高建筑工程预算投资的效果,为做好施工管理奠定基础。

二、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预算方法有待改进和完善

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在建筑工程中,新的施工技术、新技术、新的建筑设备和新的建筑结构开始不断涌现出来,就需要在编制工程预算时,不断变化定额进行计算。但是从目前建筑工程概预算的实际情况来看,依然使用传统的编制方法,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建筑工程预算编制的需求。因为我国目前使用的建筑工程预算的确定方法,大部分是静态的,无法满足动态计算的需求,相对滞后的方法,定额单价多数是按照几年以前的价格统计为基础来完成的,而且部分新增补的定额往往缺乏整体的代表性,这就很容易导致工程量计算出现取费差错。

(二)设计过程缺乏整体性观念

目前,阶段性的管理模式是我国绝大部分预算管理的主要方法,进行全过程的系统性管理意识相对薄弱。在这一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导致建筑工程预算编制仅仅对工程前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预测和计算。在建筑工程的其他阶段,工程概预算会受到建筑市场和人为因素等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会产生很多超出预算的支出。在这种环境中,如果不能综合考虑建筑工程造价中的各种影响因素,没有整体性和全局观念,盲目的计算工程预算,会对建筑工程的进度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三)建筑工程的招标制度有待完善

在建筑工程设计招标时,缺乏科学的管理措施,所以导致建筑工程的设计方一味强调设计的效果,没有考虑到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经济性,违背了建筑设计最基本的原则。同时,在招标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其中表现的最突出的就是,施工方为了获取最大化的施工效益,普遍存在工程量的虚报和多报现象,导致实际的建筑工程造价和工程项目预算的投资存在巨大差异。

三、提高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水平的主要对策

(一)深入现场,全面调查项目的施工情况

在编制建筑工程的概预算之前,一定要提前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和所有的相关资料,对采用的施工方法和工艺进摄入研究,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工程概预算编制的质量。例如,在建筑工程进行水电施工时,由于对砂石料的需求量比较大,所以砂石料的价格就会对工程造价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能科学编制概预算,就需要编制人员深入施工现场,全面了解施工场地布置、砂石料的开采条件、运输砂石料的方式等内容,并根据施工现场的布局来选择材料构件和各种施工设备的存放点,并以此来进行二次搬运与运距的计算。

(二)基本掌握工程的设计图纸

建筑工程概预算编著的工作者的首要要求,就是熟练掌握定额册中的各种说明,包括总说明和各个章节的具体说明,还需要掌握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之间的关系。编制概预算人员在审查设计图纸的过程中,可以将总平面图和相关的设计说明入手,对建筑工程的性质、工程的主要类型、建设规模等进行全面了解,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对工程设计的平面图、立体图、剖面图和详解图等进行详细分析,对各种类图纸所展示的位置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了解,再对工程量进行科学的计算。通过科学合理地套用定额,做到定额项目与工程实际相符,避免漏算和重复计算。

(三)合理控制造价的价格差异

为了科学控制工程造价,避免和工程概预算存在过大差异,就需要概预算编制人员具有全局观念,能够对各种主客观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合理调整价格差异的调整工作。在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表中,工程使用材料的价格所反映的只是编制当时的状态。但是某项建筑材料的编制价格会受到市场价格的影响,经常发生变化。但是,概预算与施工并不是同时进行,从完成概预算到实际施工具有一定的时间差。在这段时间内,建筑材料的市场价格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所以要合理控制实际造价和概预算之间的差异,就需要编制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全面做好材料价格的调整工作,在编制概预算中对价格进行动态管理。

除了上述对策之外,为了做好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工作,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在现代化背景下,还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有效提高编制计算的效率,提高计算的准确率,避免误算、漏算和重复计算,节约概预算编制的时间。同时,还要全面提高概预算编制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深造平台。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对建筑工程造价和概预算编制的联系进行了简单分析,对工程概预算编制对科学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说明,然后就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中存在的不足,从预算方法自滞后、设计过程缺乏全局观念和招标制度不完善作出了分析,认为要提高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水平,就需要深入现场,全面调查项目的施工情况;基本掌握工程的设计图纸;合理控制造价的价格差异;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和全面提高概预算编制人员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涂海萍.试析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2,01(26):189-190.

[2]曹惠.有关概预算编制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11(17):193-194.

[3]赵志倩.浅议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概预算编制的运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11(09):205-206.

建筑工程管理的概念篇5

[关键词]土建工程;管理创新;绿色施工

土木建筑工程在我国的经济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土木建筑工程的管理方式多种多样,在新时代的新形势下,应该对土木建筑工程的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引入绿色施工的概念,并掌握绿色施工的主要方法,在节约资源的同时提高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因此对土建工程管理创新和绿色施工管理方法进行研究对于当前的建筑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意义与主要措施

1.1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意义

(1)科学发展的要求。我国政府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科学发展观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进行创新,用创新推动建筑工程管理技术的进步。创新能够突破传统的管理方法对施工的限制,从全局角度对影响管理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找到适合项目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促进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2)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实现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是现代化的一种标志。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较为激烈,企业之间为了争夺资源开展了激烈角逐,这就使得创新在行业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创新要求企业在成本开支管理、质量控制、施工工期控制等方面做出改进,严格执行企业制定的规划,保证按时完成项目建设,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3)企业发展的时代要求。建筑企业通过创新管理方式,不断对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进行改进,并将其应用在建筑项目的施工中,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顺应时展潮流的需要。

1.2建筑施工管理创新措施

(1)管理机制创新。要想在实际施工中对建筑的管理进行创新,首先要对管理机制进行创新。建筑项目的管理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作为支撑,施工中的管理措施应该结合时展的要求,将科学发展观融合在机制的创新中。建筑项目管理机制的创新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对当前的管理机制进行审查,聘请专业的管理团队对建筑企业现行的管理机制进行检测,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防止损失扩大化。管理机制的创新是其他创新措施实施的保证,是创新的根本,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措施,保证管理机制的创新。(2)手段的创新。手段的创新是建筑企业创新的又一表现形式。创新是一个体系,不仅要在机制方面保证创新实施,同时也要对手段进行革新。采用新型的管理方法,使用新型的管理技术,从工程实施的角度保证建筑企业的施工效率。对于陈旧的、不符合施工要求的技术和手段,应该及时抛弃,探索新型的、与建筑企业施工相适应的施工手段,保证施工的效率和效果。

2绿色施工概念与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2.1绿色施工的概念

绿色施工是随着经济发展新兴起的一个施工方式,是指在保证工程按时完成、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使用新科技、新手段对建设过程进行管理,节约施工中的物资投入,减少资源的浪费,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实现资源节约、成本节约的目标。

2.2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1)组织管理。首先,成立绿色施工管理组织,组织包括两个层次,第一级主要包括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承包单位等;第二级主要包括一级单位成立的临时性的组织。两级组织都负责对绿色施工进行管理和实施。二级组织主要将上级制定的政策落实到实处;一级组织主要负责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两个组织应该分别挑选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好的人员进行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明确各自的分工,齐心协力做好绿色施工的管理工作。(2)规划管理。规划管理要求在规划工作中体现绿色施工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实施。第一,在编写规划时,将可靠、完整的绿色施工数据传递给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按照绿色施工的要求和标准,给予施工方面的支持。第二,设计过程中要考虑仪器设备、装修等方面的影响,将零散的因素整理为一个具有系统性的整体,方便统一进行规划和分配。第三,在项目开始建设之前应该将整体规划备份并交给施工单位,让施工单位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把握工程施工的主要目的,了解工程施工的相关标准,保证施工工作的顺利展开。

3结语

创新建筑企业管理方式,探索新型的管理制度和体系,是企业自身谋求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企业自身综合实力的重要方式,所以应该重视管理方式的创新,在项目建设中引入绿色施工的概念,并掌握正确的绿色施工方法,顺应时展的趋势。将掌握的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在实际建设中,保证项目建设成效,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杰.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3,(35).

[2]杨汝贤.基于绿色理念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法[J].中国建材科技,2017,26(02).

建筑工程管理的概念篇6

本文首先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工程成本管理的演化过程,分析了我国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现状。阐述了项目成本管理主要影响因素,探讨了目标成本管理体系设置及岗位职责、目标成本管理监测系统、目标成本管理的注意事项等问题。结合工程实践,研究了目标成本预测、目标成本控制、目标成本核算、目标成本费用分析的有效管理方法。在详细介绍了现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方法,并具体介绍了采用此方法的项目实例之后,提出并阐述目前国际上先进的全面施工成本管理方法论。最后对我国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理论和实际的探讨,并提出了我国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模式改革和发展的对策。提出了今后各方的努力及选择和运用先进的管理模式时要考虑的因素等一些建议。

目录

独创性声明

1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概述

1.1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发展回顾

1.2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1.2.1工程项目成本概念及分类

1.2.2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概念

1.2.3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现状

1.3本文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2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模式

2.1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概述

2.1.1项目成本管理内容

2.2目标成本管理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模式

2.2.1目标成本及目标成本管理

.......................................

3目标成本管理的操作方法

3.1概述

3.2目标成本预测和分析

3.2.1目标成本测算原则

...............................

4全面成本管理方法论

4.1全面成本管理方法论总体构成分析

5总结与展望

5.1本文总结

.............................

建筑工程管理的概念篇7

关键字: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方案

一、概念设计是展现先进设计思想的关键

一个结构工程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特定的建筑空间中用整体的概念来完成结构总体方案的设计,并能有意识地处理构件与结构、结构与结构的关系。一般认为,概念设计做得好的结构工程师,随着他的不懈追求,其结构概念将随他的年龄与实践的增长而越来越丰富,设计成果也越来越创新、完善。但是,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大部分结构工程师只会依赖规范、设计手册、计算机程序做习惯性传统设计,缺乏创新,更不愿创新,有的甚至拒绝对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纳,害怕承担创新的责任。大部分工程师在一体化计算机结构程序设计全面应用的今天,对计算机结果明显不合理、甚至错误而不能及时发现。造成设计成果没有创新的结果。

强调概念设计的重要,主要还因为现行的结构设计理论与计算理论存在许多缺陷或不可计算性,比如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内力计算是基于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而截面设计却是基于塑性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这一矛盾使计算结果与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差之甚远,为了弥补这类计算理论的缺陷,或者实现对实际存在的大量无法计算的结构构件的设计,都需要优秀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来满足结构设计的目的。同时计算机结果的高精度特点,往往给结构设计人员带来对结构工作性能的误解,结构工程师只有加强结构概念的培养,才能比较客观、真实地理解结构的工作性能。

概念设计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在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过程是不能借助于计算机来实现的。这就需要结构工程师综合运用其掌握的结构概念,选择效果最好、造价最低的结构方案,为此,需要工程师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结构概念,深入、深刻了解各类结构的性能,并能有意识地、灵活地运用它们。

二、建筑结构设计注意的问题

有建筑结构是否要进行抗震加固及抗震加固方案。熟悉既有建筑物竣工图纸、现场勘察、分析对既有建筑物的鉴定报告,按照建筑结构设计有关的现行规范、规程要求进行抗震计算分析,并满足其要求的构造措施。特别是对于建筑物改造结构设计应考虑屋顶增层、层间增夹层以及进行结构构件托换的改造工程必须根据新增结构与既有建筑结构的连接方式(刚接、铰接等)确定合适的计算模型进行抗震计算分析。根据给水排水、暖气通风、强电弱电等专业改造的内容来确定结构设计加固改造方案。既有建筑物的改造很大一部分投资是对设备的改造,设备的改造包括原有设备系统更新换代及增加大量的新的设备系统。根据建筑使用功能改变、建筑使用功能增加的内容来确定结构加固改造设计方案。建筑使用功能改变包括既有建筑楼地面使用功能的改变及既有建筑楼地面改作楼、电梯间;建筑使用功能的增加主要包括屋顶增层、层间增夹层以及新增落地结构。楼地面使用功能的改变及屋顶增层,要考虑装饰荷载及活荷载的改变,尽量考虑拆除原建筑饰面,新装饰面层采用轻质材料,换用轻质墙体材料等来抵消功能改变而增加的设计荷载,否则要确定结构构件的加固方案。既有建筑楼地面改作楼、电梯间、层间增夹层以及屋顶增层必须考虑对既有建筑结构在抗震性能方面的影响。既有建筑楼地面改作楼、电梯间、层间增夹层及屋顶增层的传力构件利用既有建筑结构的构件传力时,要考虑既有建筑结构是否要加固及加固方案,要验算地基基础的承载力及沉降的均匀性,地基计算可考虑地基上层压缩固结后承载力的提高。新增落地结构要考虑对既有建筑在不匀均沉降方面的影响以及对既有建筑在抗震性能方面的影响。若新增落地结构与既有建筑结构的基础距离较近,一般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较好,桩底端置于对既有建筑地基影响范围以下的持力层或置于坚硬基岩上,桩护壁采用现浇钢筋硅护壁,必要时加强护壁刚度及护壁施工工艺要求,以减小施工过程中对既有建筑地基基础的影响;若增落地结构与既有建筑结构的基础距离较远,可采用独立基础、条基等基础形式,但此时若基础持力层埋置较深,开挖基坑放坡时要考虑对既有建筑结构柱的稳定性,基坑放坡土的侧压力对柱的影响,柱周边土揭除时柱的长细比等因素。根据增落地结构面积大小,选取与既有建筑结构分缝或相连接的方案,要连就要连牢,要分缝就要彻底分开。增落地结构与既有建筑无论是连接还是分开,均应考虑基础持力层应力的相互影响,验算二者的沉降差异,以便采取相应的结构设计及施工方案。

三、结构体系与协同工作的关系

协同工作的概念广泛存在于工业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中,对于任一个工业产品,我们均不希望其在远未达到其设计寿命(负荷、功能)时,它的某些部件(或零件)即出现破坏。对于建筑结构,协同工作的概念即是要求结构内部的各个构件相互配合,共同工作。这不仅要求结构构件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能共同受力,协同工作,同时达到极限状态,还要求他们能有共同的耐久寿命。结构的协同工作表现在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关系上,必须视基础与上部结构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处理。举例而言,对砖混结构,必须依靠圈梁和构造柱将上部结构与基础连接成一个整体,而不能单纯依靠基础自身的刚度来抵御不均匀沉降,所有圈梁和构造柱的设置,都必须围绕这个中心。

对协同工作的理解,还在于当结构受力时,结构中的各个构件能同时达到较高的应力水平。在多高层结构设计时,应尽可能避免短柱,其主要的目的是使同层各柱在相同的水平位移时,能同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但随着建筑物的高度与层数的加大,巨大的竖向和水平荷载使底层柱截面越来越大,从而造成高层建筑的底部数层出现大量短柱,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于大截面柱,可以通过对柱截面开竖槽,使矩形柱成为田形柱,从而增大长细比,避免短柱的出现,这样就能使同层的抗侧力结构在相近的水平位移下,达到最大的水平承载力;而对于梁的跨高比的限制,一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实际上与长短柱混杂的效果一样,长、短梁在同一榀框架中并存,也是极为不利的,短跨梁在水平力的作用下,剪力很大,梁端正、负弯矩也很大,其配筋全部由水平力决定,竖向荷载基本不起作用,甚至于梁端正弯矩钢筋也会出现超筋现象,同时,由于梁的剪力增大,也会使支承柱的轴力大幅增大,这种设计是不符合协同工作原则的,同时,结构的造价必将会上升。多高层结构设计的主要目的即是为了抵抗水平力的作用,防止扭转,为有效的抵抗水平力作用,平面上两个正交方向的尺寸宜尽量接近,目的是保证这两个方向上的“惯性矩”相等,以防止一个方向强度(稳定性)储备太大,而另一个方向较弱,因此,抗侧力结构(柱、剪力墙)宜设置在四周,以增大整体的抗侧刚度及抗扭惯性矩,同时,应加大梁或楼层的刚度,使柱(或剪力墙)能承担较大的整体弯矩,这就是“转换层”的概念。防止扭转的目的,是因为在扭转发生时,各柱节点水平位移不等,距扭转中心较远的角柱剪力很大,而中柱剪力较小,破坏由外向里,先外后里。为防止扭转,抗侧力结构应对称布置,宜设在结构两端,紧靠四周设置,以增大抗扭惯性矩。因此,高层或超高层建筑中,尽管角柱轴压比较小,但其在抗扭过程中作用却很大(若角柱先坏,整个结构的扭转刚度或强度下降,中柱必定依次破坏),同时,在水平力的作用下,角柱轴力的变化幅度也会很大,这样势必要求角柱有较大的变形能力。由于角柱的上述作用,角柱设计时在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上都应有较多考虑,如加大配箍,采用密排箍筋柱、钢管混凝土柱。

目前,部分已建建筑在其四角设置巨型钢管柱,从而极大地增强了角柱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柱轴压比的限值已成为困扰结构工程师的实际问题,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结构下部柱截面也越来越大,而柱的纵向钢筋却为构造配筋,即使采用高强混凝土,柱截面也不会明显降低。实际上,柱的轴压比大小,直接反映了柱的塑性变形能力,而构件的变形能力会极大地影响结构的延性。混凝土基本理论指出:混凝土构件的曲率延性,即弯曲变形能力主要取决于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和受压区边缘混凝土的极限变形能力。相对受压区高度主要取决于轴压比、配筋等,混凝土的极限变形能力主要取决于箍筋的约束程度。因此,为了增大柱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能力,控制柱的轴压比和改善配箍具有同样的意义,因而采用密排螺旋箍筋柱或钢管混凝土均可以提高柱轴压比的限值。

从优化设计的角度,尽管结构性能最好的方案,不一定是材料利用率最高,尤其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结构设计的目的即是花最少的钱,做最好的建筑,这就要求设计时对结构材料的充分利用,这从梁类构件的演变可以看出。矩形截面梁是最普通的受弯构件,它的材料利用率很低,针对梁的受力特点,用结构概念分析,主要是因为梁截面存在应变梯度,只有当构件是轴心受力时,材料利用率才可能增大,规则桁架中腹杆的受力(拉、压)与梁中主拉、压应力方向一致,根据分析,还可以将桁架的外形设计为与弯矩图相似的形状,从而使桁架的弦杆受力均匀。由于桁架中大量存在压杆,压杆的强度往往由其稳定性决定,而不是由杆件截面材料强度决定,因此,在平面桁架的设计过程中,应设法降低压杆的长细比。

在结构设计中,只有当构件越多处于轴心受力状态,其材料的利用率才可以高,经济性也就越好。对框架结构,竖向载作用下,框架柱宜处于小偏心受压下工作,若大量柱处于大偏心受压工作状态,则该结构方案的经济性一般不好,故对非地震区的框架结构,其框架柱应优先设计为小偏心受压。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矛盾,在地震作用下,大部分柱可能处于大偏心受压状态工作,截面设计时,大量柱的配筋仅仅是为万一发生地震而增加的,这些钢材在不发生地震时,将不起丝毫作用,这显然是不经济的,与抗震设计的整体思想也不相符。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应设法加强结构整体性,必要时,在某些楼层设置刚性转换层,从而加大整体弯矩,减小引起柱弯曲变形的局部弯矩;另一方面,对柱的设计,可将整个楼层面的柱设计为多肢柱,使多肢柱的每一根杆件都能处于轴心受力状态,如对钢管混凝土柱,只有在小偏心受压(或接近轴压)时,钢管和核心混凝土才能更好地协同工作,在偏心距较大的受压构件中使用时,更宜将其设计成双肢、三肢或四肢组成的组合构件。

在概念设计日益重要的今天,要求结构工程师应有深厚的基本理论基础,并能不断吸取他人先进的设计思想。对设计的工程项目做到精益求精。

作者简介:

建筑工程管理的概念篇8

关键词: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结构措施;作用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theconstructionindustryinourcountry,buildingstructureformshowsdiverse,complexcharacteristics.thestructuredesignersspeaking,can'tbecompletedasoriginaldesigntaskcan,buttomeetthedesignrequirementsandnormsin,onthebasisofbuildingstructuresystemhaveaprofoundunderstandingof,andconceptdesignandstructuralmeasuresusedinbuildingdesignwork.therefore,theauthorconceptdesignandconstructionmeasuresfortheanalysisandresearch.

Keywords:buildingstructure;conceptualdesign;Structuralmeasures;rol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概念设计的定义及其在建筑结构中的作用

(一)概念设计的定义

概念,即能够反映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认识,将实践作为基础,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后,便形成了概念。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师要将结构当做构件,将构件当做结构。例如某栋大厦的结构为一根悬臂梁,一座大铁桥的结构为一根连续梁等。将单独的构件当做结构,由于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不可能对空间作用、材料性质等各个因素进行充分、完全的考虑,导致结构的计算准确性相对较低。因此,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过程中,不能依赖计算设计进行,而是要强调概念设计。概念设计,即不经过数值的计算,而是依据整体体系和各个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来得到的一种设计原则和思想,通过将之与建筑功能要求相结合,能够从整体的高度上,初步确定下建筑结构的布置和定型设计。

结构设计则是概念设计的逆向过程,按照概念设计的相关要求、规范以及计算理论等,在对结构进行模型假设和受力状态假定的基础之上,对建筑结构进行内力的计算和分析,再利用计算结果辅助结构设计。

(二)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中的作用

目前,概念设计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同时概念设计也是能够展示出先进设计理念和思想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常来讲,一个结构工程师如果概念设计做的很好,那么随着实践经验的累积,结构概念也会越来越丰富,设计出来的成果也会更加完美,更具创新,但是随着我们生存的社会环境分工逐渐变细,大多数的结构工程师依然停留在依赖设计手册、规范、软件等进行设计的传统设计阶段中,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具备创新意识,甚至有些设计师并不接纳新的技术和新的工艺。随着计算机一体化结构程序设计的广泛应用,这样的情况已经逐渐无法满足设计工作的要求。

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因为现行的计算理论与结构设计理论中依然存在着较多的缺陷,例如内力计算,只能够在弹性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截面的设计,只能够在塑性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等,这些缺陷导致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那么为了能够弥补计算的缺陷,实现对一些无法计算结果的结构进行计算,必须要采用先进的、优良的概念设计和结构措施,这样才能够逐步满足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和目标。工程师通过加强自身结构概念的培养,能够让自身真实的、客观的、科学的理解建筑结构的工作性能,

2.由于在建筑施工方案设计过程中,初步设计的过程无法通过计算机来进行实现,因此结构工程师必须要将自身掌握的结构概念进行综合运用,并从中选择经济性和合理性较高的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概念设计并不仅仅是用在大结构中,而是在所有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都能够使用到。

二、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之间的关系

概念设计和结构措施之间的关系为协同关系,二者之间的协同能够广泛的应用在工业产品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对于工业产品来讲,满足设计寿命是较难的问题,往往会在不足设计寿命时,便会出现一些零部件的破坏,从而影响产品的设计寿命实现。对于建筑结构来讲,通过概念设计和结构措施的协同,能够让建筑结构内部的各个构件之间实现相互配合,实现共同价值。也就是说,通过概念设计和结构措施,不仅仅能够让结构构件共同受力,协同工作,并且还能够具备相同的耐久使用寿命。另外,如果想要概念设计和结构措施之间的协同关系得以实现,必须要将基础和建筑上部结构视为有机整体,而不能将二者分开处理,例如砖混结构,一定要依靠圈梁、构造柱来实现基础和上部结构的连接,并不能够单单依靠基础结构自身的刚度来抵抗各类影响因素,如不均匀沉降等,因此建筑中的所有圈梁及构造柱都在围绕这样的原则和中心来进行设置。

如今一些在建的建筑项目,多会在四角部位中设置巨型钢管柱,这样能够增强角柱的刚性,提高角柱的刚度,增强抵抗变形的能力。一直以来,在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柱轴压比限制的问题困扰着诸多结构工程师,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结构下部柱截面也随之扩大,但是柱的纵向钢筋却是构造配筋,就算利用高强度的混凝土,柱截面也不会出现明显的降低。柱的轴压比值能够直接反映出塑性变形能力,而变形能力能够直接对结构延性产生影响。在混凝土基本理论中提到:“混凝土构件的曲率延性,主要取决于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以及边缘混凝土最大变形能力。”也就是说,配筋、轴压比以及箍筋的约束程度等能够直接决定相对受压区的高度,因此可以说混凝土的极限变形能力依据箍筋约束程度而定。那么为了能够增强变形能力,必须要对柱的轴压比和配箍进行控制和改善,通过采用密排螺旋箍筋柱或者是钢管混凝土的方式,都能够有效的提高轴压比限值。

三、协同工作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协同工作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不仅仅能够发挥出上述作用,更主要的是能够提升建筑材料的使用率,这也是协同工作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最重要的作用。如果材料使用率能够提高,那么也就意味着协同工作的程度较高。我们可以通过对梁类构件的演变进行分析,来说明这个问题。例如矩形截面梁,作为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受弯构件,材料的利用率较低,究其原因,主要因为靠近中和轴部位的材料应力水平较低以及梁的弯矩沿梁长的变化性。对于等截面梁来讲,多数区段的应力水平都较低,因此对于这样的受力情况,我们可以利用结构概念对其进行分析,即因为梁截面中存在着应变梯度,因此只有当构件轴心部位受力时,才能够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于是平面桁架便出现了,平面桁架能够将梁中的多余材料进行去除,不仅能够节约经济,同时也能够减轻自身重量。因此,桁架的上弦能够和梁的受压边相对应,桁架的下弦能够和受拉钢筋相对应,规则桁架中的腹杆受力方向能够和梁中的压应力与主拉力方向保持一致。

如果仅仅是增大截面的话,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尤其对于上弦杆来讲,我们应当要努力对平面外部的刚度进行增强,为平面提供约外束力。试想一下,如果将这些平面外部的支撑再重新连接成为桁架,那么必然会令平面桁架变成交叉桁架,也有可能会发展成为空间网架。空间网架的应力水平和材料利用率都较高,因此才能够在大跨度的结构中得到十分广泛使用,但是在网架结构中,还是存在压杆应力水平以及高强材料的应用问题,因此应当要使用悬索结构,利用悬索结构中的“杆件”作为拉杆,提高悬索结构中的应力水平,提高材料利用率。

结束语:综上所述,通过将概念设计和结构措施之间的关系发挥到极致,能够大大提高材料使用率。随着概念设计地位的不断提升,结构工程师不仅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更要不断借鉴、吸取他人的设计理念和思想,不断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总结,这样才能够保证每一项设计的精益求精。

参考文献:

[1]徐正加.浅析概念设计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意义及应用[J].大众商务,2010,08

[2]黄双喜.浅析结构概念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0

[3]刘慧芳.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技术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04

建筑工程管理的概念篇9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高层剪力墙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a

1、结构概念设计的概念

建筑工程的概念设计是指一个先于建筑工程的初步设计,是以获得功能优越、造型美观、技术先进以及能获得较好经济效益的总体方案为目标的设计阶段。建筑工程的概念设计一般有建筑方面的概念设计和结构方面的概念设计两大部分,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协调、相互结合。在建筑工程的概念设计里,要求在环境的布局和治理、建筑的空间和形式、结构的体系和材料、构筑的方法和效益之间协调一致,做到“功能、结构、美观、建造”的统一。

结构概念设计的前提,是对地区规划和自然环境、建筑意图和使用功能需要的理解,以及对资金状况、材料来源和建造条件的了解。

结构概念设计的成果,是初步确定结构的总体方案(指主要承重体系)、相应的分结构体系(指屋楼盖、基础等)以及它们间的关系(含主要连接方法)。

结构概念设计的主要手段,是对力学概念、材料性能、结构体系和建造技术的娴熟运用,同时还要有审美的眼光、工程的意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概念设计过程中,要进行整体的考虑,全面的比较,快速的估算,综合的评价和果断的选择。

结构概念设计所需的时间,既可能在短期内完成,也可能要经历一个反复比较的进程,甚至要进行一些模拟试验;它们都要摆脱设计作品的一般化。

结构概念设计的目的,是在初步设计前为所设计的工程项目设想一个概念性的总体方案,使今后的设计、施工和使用都能够做到“又好、又快、又省”。

2、概念设计在我国建设工程中的地位

我国现行建筑工程的程序如图1所示。初步设计以前的“构思设计”,以及在综合地合理处理规划、建筑、结构、设备、施工诸方面关系后所形成的“总体设计方案”,是概念设计的成果。它为完成初步设计提供了正确的概念和思路。因而可以认为,概念设计既是设计的灵魂,也是整个建设过程中的灵魂。

①概念设计与初步设计的关系

初步设计文件应包括以下三方面:

(1)设计说明―含设计依据、设计规模、设计范围、设计指导思想和特点(对总体布局、选用标准和结构选型的综合叙述)、总指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能源和主要建筑材料消耗量、概算等)。

(2)设计图纸―含区域位置图、总平面图、建筑平立剖示意图、竖向布置图。

(3)结构设计―含结构设计总说明(自然条件、安全等级、使用荷载、抗震烈度和其他特殊要求)和结构设计主要内容的说明(结构选型、地基处理、基础型式、材料选用、构造处理等)。

由此可见,概念设计的深度以能够进行上述初步设计的需要为前提。对结构的概念设计来说,则要按照长期安全使用的要求,建筑设计的需要,技术经济的可能,以及结构受力的分析,巧妙地做到以下几点:

―确定主体结构的体系(和其相应的楼盖、屋盖、承重结构和基础结构系统);

―选择主要的结构用材料;

―考虑关键部位的构造措施;

―合理地建议先进的施工技术。

图1我国现行建筑工程建设程序示意

3、结构概念设计的原则

结构概念设计的原则,是人们根据对建筑理论、力学、结构、材料以及施工技术和管理知识的认识,对建筑、结构和设备功能需求的理解,对设计、施工和使用实践的领会,在总结长期工程经验的基础上所制定的一些基本要求,对做好概念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①全面考虑原则(也称三维构思原则)

在做结构概念设计时,首先要对其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作全面的考虑。它包括建筑、结构和施工等方面的综合考虑,以及整体、局部和它们间关系方面的考虑。这3个方面的考虑构成了结构概念设计时的三维构思。

建筑方面指空间、尺度、联系等使用要求,采光、通风、防火等功能要求,美学、形式、风格等美观要求。

结构方面指所选择结构体系、型式的可靠性、经济性和新颖性,结构整体和关键部位受力、变形的合理性,以及结构所用材料在长期使用环境下的耐久性等。

施工方面指取材的现实,成型的可能,做法的合理……

做好上诉考虑,也就注意了使用、功能、美观、技术和经济方面的需求。

②功能协调原则

结构概念设计时,应尽可能做到建筑、结构、设备和施工手段的功能协调,以便取得尽可能大的效能和尽可能多的效益。如:

在结构和建筑功能协调方面,要做到建筑体型和结构体系相协调,建筑使用和结构布置相结合等。

在结构和设备功能协调方面,有设备系统和结构布局是相应的,设备路线和结构构件是相通的,设备部件和结构构造是相配的等:

在结构和设备功能协调方面,有设备系统和结构布局是相应的,设备线路和结构构件是相通的,设备部件和结构构造是相配的等;

在结构和施工手段综合协调方面,如在做现浇混凝土结构时,将模板作为结构构件的组成部分:在安装预制构件时,将施加预加力手段与构件连接方法相一致,考虑构件受力元素和受力状态与施工过程中的做法相一致等。

③实际出发原则

概念设计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处理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认真考虑当地固有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建筑地段、地质条件等)、当地历史形成的人文条件(如文化背景、已建建筑物等)、当地当时的资源条件(如资金、原材料、设施等)。因而:

(1)概念设计前要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

(2)概念设计时所取的各种条件要符合当地当时实际可能;

(3)所做的概念设计方案必须充分满足未来使用时的实际需要。

4、剪力墙结构体系概念设计的优化

①剪力墙结构体系基本概念

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以下简称为框一剪结构)由钢筋混凝土框架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两部分组成,框架的梁柱为刚接,框架与剪力墙可为刚接,也可为绞接。框架结构的层抗推刚度上下比较均匀,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其变形曲线为剪切型,即层间侧移越往下越大:而剪力墙的层抗推刚度底层很大,越往上急骤变小,其变形曲线为弯曲型,即层间侧移越往上越大。所以,把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布置在一个结构单元中,用平面无限刚的楼板把两种结构连系成一整体,可以起到互相取长补短的作用。层数较多的纯框架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往往由于层间位移较大引起非结构构件甚至结构构件的破坏。但在纯框架结构中加入少量剪力墙,可以大大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减小震害。但是,剪力墙越多,结构的抗侧移刚度越大,结构重量越大,因而结构吸收的地震能量也越大(见图2)。故剪力墙的抗震作用随着剪力墙的增多而减小,甚至多到一定数量,剪力墙再增多时,其抗震作用不会再提高,反而使结构的造价提高。在结构概念设计阶段,简捷、正确地确定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最优数量,可避免重复、烦琐的结构刚度调整计算。因此正确选择剪力墙刚度,确定剪力墙最优数量是一个很切实的问题,也是目前工程届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因而,如何搞好框一剪结构设计,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与技术经济指标的高低。既要使结构满足抗震要求,又要使结构的造价最省,是设计者应追求的目标,也是结构概念设计所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图2剪力墙数量与基底剪力关系

②剪力墙的布置

⑴基本原则

一般情况下,剪力墙应在纵横两个方向同时布置,并使两个方向的自振周期比较接近。在非抗震设计的条件下,也允许只设横向剪力墙而不设纵向剪力墙,这时,纵向风力全部由纵向框架承受。

剪力墙的一般布置原则是“均匀、分散、对称、周边”。均匀、分散是要求剪力墙的片数多,每片的刚度不要太大,也就是说布置很多片短的剪力墙;并且在楼层平面上均匀布开不要集中在某一局部区域。

对称、周边布置是对高层建筑抵抗扭转的要求,剪力墙的刚度大,它的位置对楼层平面刚度分布起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剪力墙对称布置可以避免和减少建筑物受到的扭矩。另一方面,剪力墙沿周边布置可以最大幅度地加大抗扭转的内力臂,提高整个结构的抗扭能力。

⑵剪力墙的平面位置

一般情况下,剪力墙宜布置在下述的各个部位:

1)竖向荷载较大处。这样可以获得三点好处:①较大重力荷载引起的较大地震作用,可以直接传到剪力墙上;②剪力墙承受很大的弯矩和剪力,有了较大轴向压力来平衡,可以减小墙体的拉应力,并提高墙体的受剪承载力:③可以避免使用较大截面梁、柱的框架来承担较大的竖向荷载。

2)平面形状变化处或楼盖水平刚度剧变处。这样可以消除地震时在该部位楼板中引起的应力集中效应。

3)楼梯间、电梯间以及楼板较大洞口的两侧。

⑶剪力墙最大间距

在框架一剪力墙体系中,剪力墙是主要抗震构件,承担着80%以上的地震力;框架是次要抗震构件,仅承担20%以下的地震力。要保持框架一剪力墙体系这一结构特性,以剪力墙为侧向支撑的各层楼盖,在地震力作用下的水平变形就需要控制在很小数值范围以内,使框架的侧向变形与剪力墙大致相同。因此,剪力墙的间距一般不应超过表1中的数值,否则,就需要通过空间分析来考虑楼盖水平变形所引起的框架剪力增值。

表1剪力墙间距(L)和楼盖长宽比(L/B)的限值

在实际工程中,剪力墙间距一般在2.5B及30m以内。原则是建筑物越高,抗震设防烈度越高,间距取值越小。有30m长的一段无剪力墙的自由布置空间,完全可以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不仅建筑面积、层数、高度有了明显增加,而且建筑外形与结构型式也越来越复杂。然而传统的设计方式己难以设计出满足当前人们需要的优秀建筑,探寻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罗福午,张慧英,杨军,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及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J186-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建筑工程管理的概念篇10

关键词:工程概预算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124-01

工程概预算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不同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的具体内容和有关定额、指标及取费标准,预先计算和确定建设项目的全部工程费用的技术经济文件。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行新世纪以后,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改善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我国每年都会进行大规模的基层工程建设。工程概预算作为提高投资使用效益的重要控制手段,在我国工程建设中应该得到大规模的推广,以通过编制完善的工程概预算来提高工程建设资金的利用率。

1工程概预算的重要作用

工程概预算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概预算是确定建筑产品价格的重要方法。每一个工程建设项目都有一定的建设费用标准,不可能在工程建设中安排无限制的建设资金费用,但是要想合理确定工程建设费用,首先应该确定产品计划价格。只有合理确定建筑产品价格,才能合理利用有限的建设费用,把每一分建设资金用到实处,因此,编制完善的工程概预算有助于企业在建设中确定各种建筑产品的价格,从而合理安排建设资金。

(2)工程概预算是控制投资额和办理拨款的依据。在工程建设中,工程概预算中所确定的建设费用就是控制投资的限额。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没有经过相关程序的批准,建设单位不得随意更改投资总额,从而杜绝有些单位为了谋取自身私利,而造成了建设资金的浪费;另外,工程概预算也是建设单位办理拨款的依据,由于我国很多的建设项目都是由国家进行财政拨款,因此,建设单位只能依据工程概预算来得到国家财政拨款,不能为了自身私利而随意超过概算。如果要更改概预算,其超出的部分必须经由有关各方尤其是上级部门的同意才能做出修改。

2工程概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建设企业管理者对工程概预算认识不足。众所周知,完善的工程概预算对建筑企业合理安排资金,提高有限资金利用率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但是在我国众多的建设,仍然有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存在着对工程概预算认识不足的现象。企业中建设企业管理者对工程概预算认识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对工程概预算认识不足。由于建筑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部分建筑企业的管理者认为编制概预算费时费力,从而不太支持企业概预算的编制工作;二是编制的概预算得不到完整的实施。有些建筑企业虽然制定了完善的工程概预算,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却阴奉阳违,随意更改既定的工程概预算,使得既定的工程概预算难以被实现,从而也难以发挥其重要作用。

(2)工程概预算的管理方式相对落后。目前,工程概预算管理方式相对落后也是制约我国建筑企业编制完善工程概预算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工程概预算的管理方式相对落后主要体现在:一是我国虽然很多的建筑企业为了可以高效的利用建设费用,都编制了工程概预算,但在概预算的管理上却只对工程几个子阶段进行管理,而不是对整个工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二是工程概预算的管理需要审计单位、设计单位、建筑单位以及施工单位之间的紧密合作,只有这些单位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工程概预算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但是在实际管理工程中,各个单位缺乏有效的交流和合作,使得工程概预算偏离实际等情况时有发生。

(3)工程概预算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我国工程概预算队伍的素质却需要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工程概预算人才数量不足。在我国很多建筑企业中专门从事工程概预算的人才数量是比较缺乏的,编制工程概预算往往是有一些非专业的财务人员来代替;二是专业素质有待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工作对工程概预算的编制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求其可以掌握一定的法律、经济常识,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编制预算预算的质量和效果,但实际中,我国建筑企业中很多的预算工作人员都难以达到这个标准和要求。

3提高工程概预算质量和效率的对策

(1)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管理者对工程概预算的认识。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我国建筑企业要想提高工程概预算的编制质量和效率,首先应该在观念上重视工程概预算,在实际工作中将其落实到实处。具体而言:一是提高管理者对工程概预算的认识,认识到完善的工程概预算不仅不会浪费企业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更会提高企业利用企业有限资金的能力,从而帮助企业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建设更高质量的工程;二是编制的工程概预算应该得到切实的贯彻于落实。编制的工程概预算只有得到切实的贯彻于落实,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和影响。

(2)构建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为了保证工程概预算可以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应该构建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为此:一是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构建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二是对工程概预算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保证整个工程概预算可以得到切实的实施,而不是只是实施其中几个方面的预算;三是加强各个单位与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为了提高工程概预算的编制质量,构建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应该加强施工单位、行政机关、建设单位等多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更好的管理预算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3)提高工程概预算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工程概预算工作人员的素质,具体而言主要有:一是做好工程概预算工程人员的招聘工作,保障有足够的人员来从事工程概预算工作,从而从根本上保障预算编制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二是加强对预算人员的培训工作。当今世界日新月异,各种新技术、新知识层出不穷。为了使预算人员可以更好的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企业应该加强对预算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例如:笔者所在的企业,每年都会组织预算人员去外地进修或者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预算来企业举办各种座谈会和讲座;三是加强对预算人员的道德教育。预算工作是一项需要细心、具有高度责任心的工作,如果在预算编制工程中多算、少算不仅会给预算编制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更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应该加强对预算编制人员的道德教育,提高其责任心。

4结语

工程概预算作为预先计算和确定建设项目的全部工程费用的技术经济文件,其对帮助企业合理安排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做好工程概预算工作,从大处讲,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从小处讲,可以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降低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窦键.浅谈建筑工程概预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