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社交媒体的用处十篇社交媒体的用处十篇

社交媒体的用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28:14

社交媒体的用处篇1

关键词:处方药;社会化媒体;传播;推广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规定从2015年9月1日起,所有处方药都不得再在大众媒体上刊播广告,只能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作广告。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和快速发展,以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成为日常随时随地获取最新资讯及朋友之间交流的工具,消费者购药的行为路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以前听从医生和店员建议,变为自行上网搜索,听取患友意见及网上医生建议,自行买药。处方药企业经营者自然不会忽略了这一时代潮流动态,通过新媒体对处方药进行推广传播。微博、微信遍地可见处方药企业品牌影响力建设的身影。

一、相关概念界定

1.社会化媒体概念界定;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现在的互联网进入了的崭新时代,以博客、论坛和社交网站牵头的变革十分迅速。在互联网上形成一种依托网络进行信息传播及取得信息的新型传播媒体D社会化媒体。邹立清在《社会化媒体发展趋势下的营销变革》中是这样解释社会化媒体的:“社会化媒体是一种依靠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传播信息的载体,社会化媒体的本质可以说是媒体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结合,自身除了传播已有的信息外还和处于媒体平台中的人们相互产生影响”。

2.社会化媒体传播推广的发展趋势;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的飞速发展,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有数据表明截至2014年底中国网民已经达到6.49亿,互联网普及为47.9%,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其中城镇普及率更高,而且网民中85.8%的人使用手机上网,手机网民达5.57亿,移动互联网用户达9亿,互联网已经覆盖到中国所有县级城市和超过99%的乡镇。消费者花费在新媒体上的时间越来越多,新兴媒体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的主要媒体阵地。而医药消费者的互联倾向,有调查表明89%的互联网用户在线搜索医疗保健信息,30%的网民在购买所需药品之前都在网上进行“调研”,超过50%的用户表示信任在网上得到的医药医疗信息,可见,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医药医疗信息的重要来源和选择产品的重要依据。

二、处方药推广现状

常规办法受限制处方药销售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广告狂轰乱炸。然而新广告法规定从2015年9月1日起,所有处方药都不得再在大众媒体上刊播广告,所有处方药广告在大众媒体上几乎都烟消云散!国家药监局的强腕政策,让处方药销售的绝技---“广告传播”也失去作用。行内人士都知道处方药销售的另一核心竞争就是带金销售。多少年凭此绝技笑傲江湖,成为众多药企的“摇钱树”!然而2004年4月9日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宣布:卫生部即将全面开展行业不正之风专项整顿工作,最先开刀的就是“带金销售”。随后,不少省市已经组成联合检查组,甚至以“便衣”进入医院明察暗访。同时很多行业人士也纷纷站出来揭露黑幕,2004年5月2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栏目播放了一位叫“小华”的医药代表自暴处方药带金销售黑幕。对依靠“带金销售”的厂商来说,不利消息接踵而至,操作空间越来越狭窄。

三、处方药为何选择社会化媒体传播推广

1.社会化媒体传播推广就是利用社会化网络、在线社区、论坛、博客、微信、百科、图片和视频或者其他互联网协作平台和媒体来传播和资讯,从而形成的营销、销售、公共关系处理和客户关系服务维护及开拓的一种方式。

2.社会化媒体主要是指具有网络性质的综合站点,其主要特点是网站内容大多由用户自愿提供(UGC),而用户与站点不存在直接的雇佣关系。长周期;传播的内容量大且形式多样;每时每刻都处在营销状态、与消费者的互动状态,强调内容性与互动技巧;需要对营销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分析、总结与管理;需要根据市场与消费者的实时反馈调整营销目标等。

3.社会化媒体的崛起是近些年来互联网的一个发展趋势。不管是国外的Facebook和twitter,还是国内的人人网或微博,都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社交网络的时代。社交网络属于网络媒体的一种,而我们营销人在社交网络时代迅速来临之际,也不可逃避的要面对社交化媒体给营销带来的深刻变革,运用社会化媒体为传播工具,实施处方药传播推广有现实意义。

四、处方药如何进行社会化媒体传播推广

1.创造处方药企业的网络曝光量;处方药企业应用社会化新媒体,可以在社交网络、微博、博客等拥有海量注册用户的社交媒体网络上处方药相关的服务信息和产品资讯,利用社会化媒体网络上的粉丝关注效用和社群效应,可以大大增加处方药企业的产品与服务信息在社交网络上的曝光量。使得企业能够通过社会化媒体实现与潜在用户之间更为广泛的平等沟通。使得处方药营销更加快速、有效。

2.增加处方药网站流量和注册用户;使得用户在社会化媒体上能够获得全面和完善的关于处方药方面的资讯,促进处方药企业的公益形象,树立品牌的社会公信度。通过社交媒体不仅可以直接将社交媒体上的用户流量转化为企业官方网站的流量,而且可以通过处方药企业在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吸引与服务互动来发展注册用户。

3.提升搜索排名;传统的官方网站和产品网站是以信息为主,内容多是静态信息和资讯,内容更新频率比较低,主要通过关键词来被搜索引擎收录。而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更新与内容互动要频繁得多,企业在社交媒体上频道页面的更新率非常高,更容易在搜索中排在更靠前的位置。

4.吸引更多业务合作伙伴;处方药推广在运用社会化媒体吸引个人用户的同时,也吸引了企业内部的医药代表、患者家属群体、医院、医生协会、医院代表,来自非市场的间接集合体,如新闻媒体、政府、社区、各类社团、行业主管部门等,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新媒体传播的方式可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在多角度、多层面上立体组合,充分利用社会化新媒体传播推广方式,获取更多的传播对象,找到更多适合的合作伙伴。从而帮助企业带来更多潜在的合作机会,获取最大化的营销效益。

五、结语

虽然处方药社会化媒体传播推广有很大的潜力,但是要利用好社会化媒体来对处方药进行推广,各大企业都需要改变自身原有的一些思维习惯和定势。营销无定法,医药企业只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结合自身实际扬长避短,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就一定会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

参考文献:

[1]肖瑞.浅谈社会化媒体的作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0):26-28.

社交媒体的用处篇2

新媒体的发展,更新着国家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竞争的“牌局”。在新的博弈下,中国如何抓住新一轮牌局机遇、积淀后发优势、推动构建国际传播新秩序,是具有战略性、迫切性的问题。在大国崛起、国际传播力构建的进程中,中国要重视并统筹社交媒体牌。

之所以要打好社交媒体牌,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Facebook、twitter、Youtube包括我国的新浪微博等在内的各种社交媒体,近几年掀起了新的互联网热潮,突破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改变着旧有的传播格局和传播生态,成为网民获取信息和进行互动传播的热点应用,也带来国际传播中新的传播途径与管控难题。

二是社交媒体在国际传播、政治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西方国家已经开始重视社交媒体在其国家传播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例如美国展开社交媒体时代的网络外交、公共外交及至“微博外交”,把社交媒体看作“美国的重要战略资产”。

三是我国对社交媒体国际传播的重视程度及相关能力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不仅缺乏足够重视和战略规划,在实际举措和探索上与西方国家的“先行先动”相比,也有滞后性。中国急需打好以下几张牌,推动对外传播在社交媒体时代的转型与升级:

打好政府社交媒体对外传播的“主牌”。在对外传播和媒体外交、公共外交等事务中,政府具有主导性、权威性的特殊地位,官方的对外传播直接关系和体现着国家的声音和形象。美国、日本、英国等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和官员纷纷进驻国际社交网络并吸引众多“粉丝”。中国在国际传播场域中,政府和官方的社交媒体化拓展与延展尚处于较为薄弱的状态,要加大我国政务微博例如“外交小灵通”、“北京微博厅”等的推广,提升国家党政机构、领导人、官员在国际社交媒体公共领域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官方媒体、主流传统媒体的“社交化”媒介融合发展与传播。

打好多元主体与民间对外社交媒体传播的“副牌”。社交媒体的传播主体不同于传统的大众媒体,具有更为显著的多元性乃至个人化特征。中国对外传播战略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政府和官方“主牌”之外的“副牌”,甚至发挥其在新媒体时代的关键性作用。要利用和顺应社交媒体的主体特征,引导、鼓励和开展传播主体丰富活跃的“网络对外传播2.0”,发挥nGo组织、非官方媒体、公益机构、非体制内的意见领袖、公民等的作用,使之在政府和官方话语难以有效到达和渗透的领域、对象发挥有力作用,改善政府和官媒的单一格局状态,与“主牌”产生协同效应和多元整合效果。

打好社交媒体策略的“巧牌”。在整体实力相对不足的情况下,“特色牌”成为化弱为强、逆转形势的途径。要针对社交媒体的区域、社群、受众特点,抓住主要需求与特色需求,进行精细化、重点突破的对外传播;巧用社交媒体国际传播的创新形式,例如可以借鉴西方的“娱乐外交”、“外交游戏”等为我所用;加强传统媒体在社交网络平台中的转型延伸及其传播效果,优化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模式;探索利用社交媒体的国际公共领域特点,制造和引导社交媒体全球事件,利用社交媒体增强中国声音的全球效应。

社交媒体的用处篇3

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在社交媒体的夹击下开始下降。社交媒体使得那些名人明星成为了一呼百应的自媒体,例如新浪微博粉丝数超过2500万的姚晨,其每一条微博的受众都远超过微博拥有最多粉丝量的纸媒《新周刊》(580万)。

对于中国的企业乃至政府机构来说,社交媒体几乎改写了原有的危机管理和公关手册。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了品牌危机和公信危机的高发地和扩散地。博斯公司基于长期为客户提供品牌运营咨询和新媒体属性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社交媒体的种种属性决定了“微博时代”的公关要遵循如下三点新的范式。

“+0”时间的事件处理机制。由于社交媒体的信息即时性,危机事件一旦爆出,往往在很短时间内就会被大量转发,造成巨大的影响。相关企业或者政府部门有没有足够的能力在短时间内做出反应并给出能够被公众接受的合理回应是社会媒体时代最大的关公命题。“上海地铁追尾事件”的解决方式值得借鉴,相关追尾微博7分钟之后,上海地铁就马上做出回应并相继事件跟踪信息,如此密集和公开的信息为事件的平息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空间和社会谅解空间。

信息公开和管理机制。在自媒体时代,企业或者组织内部信息的边界变得模糊了。从企业高管,到普通员工,再到供应链上下游的利益相关者,哪一个都有可能有意或者无意地成为事件中的信息源。因此一旦事件发生以后,在“堵”的心态指导下的不理不闻、摆平媒体已经不适用于自媒体爆料者的“大海”。相关企业或者组织应该建立起一整套的企业信息公开和管理机制,对于企业或者组织内部信息进行系统的分类。当然,企业一定要放下自身的傲慢,放弃企业内部信息安全性的想法,去建立一整套信息分类和危机事件处理的公关机制。

信息沟通过程中的双向性和平等性。社交媒体时代,从订户百万的主流媒体,到粉丝千万的明星、意见领袖,再到三五亲朋自娱自乐的普通用户,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虽然被关注度差异巨大,但是从转发、评论到关注、被关注,账户与账户之间是平等的,这种平等赋予了不同账号之间交流语境的平等。因此在发生危机事件以后,信息寥寥的官方说辞、冰冷的说教、牵强地推卸责任往往都会给已发生的事件火上浇油。如果公司能够在事件发生之后认真与消费者沟通,真诚地解决问题而不是雇佣公关公司妄图化解燃眉之急,未必不是一次很好的品牌推广和品牌营销。

社交媒体的用处篇4

神话一:Facebook、twitter以及Linkedin为社交媒体下了定义。

商务教授安德里亚斯·卡普兰(andreasKaplan)和迈克尔·亨莱因(michaelHaenlein)曾对社交媒体下定义,称其为“一组基于互联网的应用,这些应用建立在web2.0的理念和技术基础之上,即允许创造和交流来自用户产生的内容”。

而Facebook、twitter以及Linkedin等绝对是最好的社交网站,但也有许多相对来说不太受欢迎的社交网络,包括协作项目wikipedia、微博客tumblr以及Youtube与Dailymotion等内容社区。企业协作工具Sharepoint、Yammer等也可被归入社交媒体范畴。所有这些网站都有自己独特的用户群,需要与用户成功交流的不同策略。

神话二:社交媒体导致普通员工生产力下降。

我们听说过许多类似故事,比如学生因迷恋Facebook以至于注意力下降。这种影响如此巨大,以至于许多人不得不在考试期间停用Facebook账户,以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

可是,在职场,社交媒体侵蚀生产力的说法不成立。ipsos与微软对全球32个国家近万名信息职员调查显示,46%的人称他们的生产力因为在办公室中使用社交媒体而有所提高。在此情况下,社交媒体包括即时通讯、短信、视频会议、newsfeeds、社交网络以及Sharepoint等团队网站。

神话三:社交媒体工具不利于工作环境。

在ipsos与微软的调查中,34%的员工认为,管理层低估了社交媒体工具带来的好处。37%受访者称,如果公司能为职场提供使用社交媒体工具的更好环境,他们的工作表现将更好。

此外,麦肯锡咨询公司的研究也显示,在消费包装产品、零售金融服务、先进制造业与专业服务等特定行业,如果公司能够全面使用社交技术,可以改善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协作与沟通,这会提高生产力20%到25%。

神话四:通过社交媒体招聘只会吸引低素质求职者。

由于通过社交媒体求职没有任何障碍,为此求职者的素质自然是参差不齐。这很容易让人产生求职者平均素质很低的印象,不如通过招聘机构选择那些特定范围内的求职者。

然而,布莱顿企业管理学院的研究显示,94%的求职者使用社交媒体找工作,49%的招聘者发现求职者的素质正得到极大提高。实际上,在18到34岁年龄段之间的求职者,73%的人通过社交网络找到最新工作。求职招聘网站Jobvite2013年社交招聘调查显示,最好的求职者通过推介获得,其次就是通过社交网络招聘。

神话五:社交媒体导致普通员工对工作兴趣下降。

大数据公司evolve对美国呼叫中心的约4万名工作人员进行抽样调查显示,那些每周使用1到4个社交网络网站的员工比他们的同事留在工作岗位上的时间更长。对4991名员工进行第二类实验显示,那些经常使用5种社交网络以上的员工,比那些不使用社交网络的人的销售额更高,而且花费时间更少。

神话六:不使用社交媒体的财政结果并不重要。

麻省理工学院与咨询公司CapgeminiConsulting的研究发现,进行社交媒体和数字媒体培训具有关键性作用,数字化密集型公司的表现要比非数字化公司在财政方面表现更好。报告称,数字强度更高的公司从他们的实物财产方面获得的收入更高,每位雇员贡献的收入、净利润率以及市场价值都更高。

神话七:社交媒体永远无法进行直接销售。

2009年,戴尔公司通过其twitter帐号营收300万美元。这个账号收听粉丝的心声,有许多杰出消费者参与。如果一个品牌能够获得消费者支持,并倾听目标用户关心的话题,它可能会通过社交渠道推动产品。

如果品牌想获得更多好处,它们需要走近社交媒体,将其作为培养在线消费用户群的良机,而不仅仅将其当作销售渠道。只要团队保持至诚,只需适度的提及产品,它们就能向消费者提供有帮助的工具,而非成为恼人的销售伎俩。

神话八:没人再使用社交新闻聚合网站了。

Digg、StumbleUpon以及Reddit等社交新闻聚合网站依然很受欢迎。随着Facebook、twitter以及Linkedin社会newsfeeds的到来,有人认为它们可以取代社交新闻聚合网站。可是,网站通讯流量监测机构Statcounter社交媒体全球统计表明,StumbleUpon和Reddit依然十分活跃,在过去一年中,这两家网站的平均流量甚至超过Youtube。

社交媒体的用处篇5

社会化媒体营销是指运用社会化媒体,如博客、微博、社交工具、社会化书签、共享论坛,来提升企业、品牌、产品、个人或组织的知名度、认可度,以达到直接或间接营销的目的。这一概念与其他定义最大的不同,是社会化媒体的应用。它允许用户进行内容创造和交换。

二、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划分

根据营销目标的分解以及早期对社会化媒体类型的研究,efthymios提出了一个分类模型,确定五个社交媒体应用程序类型:网络日志、内容社区、社交网络、论坛和内容集成商。]Yu-QianZhu把社交媒体按照服务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类型:关系、自媒体、协作、创新。彭兰提出不同类型的人在社会化媒体营销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社会化媒体营销中存在的几种类型的媒介,归纳来看可以分为一般网民(口碑传播的媒介)、信任(信任感传播的媒介)、粉丝(产品文化传播的媒介)、企业人员(企业文化的传播媒介)。ShivSingh认为开展社会化媒体营销活动可以分为不同的活动类型,根据活动类型选择不同的营销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博主推广、UGC竞赛活动、品牌效用、音频软件、发起会话等类型。

还有其他相关分类例如根据内容来源可以分为用户原创内容(UGC)和消费者自主的媒体(CGm)。根据使用者的主体类型划分,社会化媒体营销可以分为自媒体平台和组织媒体平台。

三、社会化媒体营销与相关领域的联系与区别

(一)社会化媒体营销与传统营销方式

传统的营销手段是依赖企业的前期投资,然后对品牌进行宣传建立品牌忠诚度,这是一个单向传输信息的过程,消费者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与传统营销相比,社会化媒体营销增加了消费者之间互动的环节,这样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营销策略的方向。

(二)社会化媒体营销与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不仅包含社会化媒体上的营销活动,还包含非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营销推广,如电子邮件营销与搜索引擎营销,所以从波及范围上来说,网络营销大于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影响领域。所不同的是,相对于网络营销,社会化媒体营销更注重用户之间的互动。在范围上来说,社交网络营销相对社会化媒体营销来说更小,只包含社会化媒体营销过程中利用社会化媒体平台进行营销活动的部分。

(三)社会化媒体营销与内容营销

内容营销更加强调企业对内容的创作和,而社会化媒体营销更加强调在社会化媒体这种渠道平台上做出的营销努力,其营销手段不仅包括内容,而且包括各种促销活动以及售后服务等。内容营销所涉及内容的形式和渠道要比社会化媒体营销广泛。社会化媒体只是企业自有媒体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企业的自有媒体还包括网站、podcast、博客等非社会化在线媒体以及白皮书、杂志等纸质媒体。从这一点来看,社会化媒?w涵盖了内容营销活动渠道的大部分。

社交媒体的用处篇6

会联谊――善待媒体。领导干部必须学会与媒体打交道,与媒体做朋友,才能发挥党报党刊、广播电视、网络平台等媒体的作用,更好地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在推动经济发展、引导人们思想、培育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为地区、部门的发展营造好的氛围。

重视媒体。在信息社会中,媒体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领导干部要重视发挥媒体在提高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知名度和美誉度方面的作用以及舆论监督方面的作用。要以媒体为友,将媒体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建立起党委政府、媒体、百姓的沟通渠道。只有以媒体为诤友,与媒体坦诚相见、平等对待,敢于听取批评的声音,勤于听取不同的意见,才能更好地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树立政府开明为民的形象。

关心媒体。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各级党委、政府应当关心媒体、支持媒体。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信任新闻媒体,善于与新闻媒体交往、交流、交朋友,对本地媒体要经常性沟通指导,对外地媒体更要尊重,为媒体采访报道提供必要的方便条件,对那些妨碍阻挠正当采访,甚至扣压证件设备、限制人身自由的行为,要协调有关部门依法依规予以严肃处理。

依靠媒体。发挥好新闻媒体正面宣传的作用,让新闻媒体为我所用,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发挥好新闻媒体热点引导的作用,围绕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或突发事件,在关键时刻、重大问题上牢牢掌握话语权,积极主动、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发挥好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善于运用媒体的力量,积极开展科学、依法、建设性、有领导的舆论监督。

会应对――善用媒体。当自然灾害、生产事故、公共卫生、社会治安、重大案件等“突发状况”出现后,大部分人谈“媒体”色变。有的领导干部碰到突发事件或遭遇媒体炒作,往往无所适从,甚至手足无措,在应对媒体危机方面表现出知识恐慌和本领危机。正确面对媒体,领导干部要做到“三个善于”。

善于把握社会舆情。如今,互联网舆论平台越来越发达,已成为主流舆论的重要阵地,网上舆论多元多样多变,对社会敏感问题的关注点非常集中,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关注网络,一有时间就上网,对上情、下情、社情、民情、内情、外情了如指掌。客观、科学、准确地摸清和掌握社会舆情,研究和分析舆情,对有利于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社会舆情、有利于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的社会舆情,要及时掌握;对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出台过程中一些干部群众出现的有疑惑、有怨言、有情绪的社会舆情,要及时引导。

善于引导社会舆论。一旦突发事件发生,能不能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导权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重视媒体的作用,牢固树立“第一时间”的观念,在第一时间信息,不求全,只求快,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因为谣言止于公开,与其让小道消息满天飞,不如让事实大白于天下。对媒体发现的问题尤其是一些突发事件的追踪报道要实事求是地予以解答,认认真真地作出回应,努力将负面的影响转换为正面的效应。

善于处理社会矛盾。媒体,简单说就是信息的平台,我们决不能忽视它的作用。为什么事情发生后人们第一时间想到媒体?就是因为媒体监督的作用是强大的。现在许多地方党委政府都开设了“书记信箱”、“市长信箱”等,就是想给群众一个反映问题、讨说法的地方。有些问题只要领导重视了,就能及时得到解决,也就失去了炒作的价值。因此,领导干部要提高面对媒体的能力,必须学会面对媒体的责难,妥善处理社会矛盾。

会化解――善管媒体。媒体的嗅觉总是很灵敏。事情才发生,本地人还没有听说,外地媒体就纷至沓来。这时候,封堵绝不是办法,犹抱琵琶半遮面,只会给媒体和受众更多想象的空间,公开才是上策。在危机中平息事端,解疑释惑,化解矛盾,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能力。面对媒体,领导干部要主动做到:

通过主动来管。媒体尤其是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具有传播快、覆盖广、影响大、控制难的特点,很多事端因为网络而出现小事炒大、大事炒炸的局面。因此,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坚决摒弃藏、掖的思想,摒弃对媒体的封堵思想和侥幸心理,迅速启动突发事件新闻应急预案,及时做好新闻,满足媒体和公众的知情权。因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你堵得住本地媒体,堵不住外地媒体;堵得住传统媒体,堵不住新兴媒体。我们不说,别人会说;政府不说,群众会说。如果能在第一时间准确信息,就抢占了第一时间的话语权,也就赢得了整个事件的主动权,就能化“危”为“机”。前年抗震救灾的宣传,就体现了我国政府积极主动的应对态度,及时公布灾难真相、我国政府处置的态度、过程及结果,这样做,不但化解了面临的国际媒体危机,而且感动中国,感动世界。深化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

社交媒体的用处篇7

以下为霍尔姆斯文章主要内容:

Facebook能否继续保持社交领域的王者地位?企业在社交媒体的大笔投资能否换来更高的回报?企业Ceo最终会不会开始发送twitter消息?下面就是接下来一年社交媒体领域最重要的趋势。

一、移动社交媒体使用量继续攀升

今年9月份,Facebook在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中披露了一个重要信息:“我们预计,在可预见的未来,移动使用量的增长速度将超过个人电脑使用量的增长速度。”在美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将在2015年超过有线互联网用户,但是在社交平台,这个转变会来得更早。

对于社交媒体的未来,这意味着什么呢?令移动社交更便捷的网站拥有巨大的优势,尤其是像instagram这样的视觉分享平台,事实上instagram移动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twitter。与此同时,传统网络必须更好地使自己的桌面和移动体验实现差异化,确保移动界面简单实用,加载速度快,同时充分利用GpS、近场通讯等技术,甚至还要充分利用周边地理位置功能。

同时,针对移动平台开发实用的广告技术比以往更加迫切。到目前为止,将广告有效投放到窄小的移动设备屏幕已经成为这个领域的严重问题,甚至是阿喀琉斯之踵。

二、社交广告继续发展和完善

为了解决移动营收难题,社交网络将在明年探索新的社交广告模式。传统的横幅式广告和侵扰式广告将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创新型的广告,例如twitter“推广消息”(promotedtweets)和“SponsoredStories”等。这些所谓的本地广告(nativeads)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们看起来根本不像是广告,而像是一种内置的、用户选择的另外一则内容。

一些用户对广告侵入自己的屏幕感到非常不满,而本地广告有望使品牌根据客户的喜好与需求联系到他们。在这背后是一种聚合理念,即广告和内容可以相互替代。例如,企业已经开始通过自己的社交媒体渠道向关注者发送twitter消息。使用分析工具确定哪些消息阅读量最高,进而选择性地扩大这些消息范围,例如发送“推广消息”,进而将内容变成广告,实现更广泛的覆盖范围。

三、国际和小众社交网络实现巨大发展

2013年,北美地区的社交网络用户总数增幅预计仅有4.1%,而亚太地区(包括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增长率预计高达21.1%,拉丁美洲增长率为12.6%,中东和非洲地区增长率为23.3%。

大型社交网络将继续大步拓展国际市场,去年Facebook在拉丁美洲的用户数量增长了47%。但本地化的社交网络,尤其是主要依赖于移动用户的社交网络,也将经历长足的进步。例如中国的新浪微博用户数量最近突破4亿,而面世仅两年的微信也拥有了2亿用户。

与此同时,致力于提供更深入、更专一功能、总被大公司忽略的小众社交网络将继续在北美和国际市场经历爆炸式增长。例如,instagram在被Facebook收购之后,社交媒体流量增长了17319%,而pinterest流量增长了5124%。

对于品牌和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什么呢?要想实现覆盖范围最大化,就要与社交网络在北美和全球的发展保持同步。另外对社交媒体管理系统,包括简化监督和发贴的需求也会很大。

四、社交媒体拓展到营销以外的部门

接下来一年,预计企业将更多地接受社交媒体工具,包括内部网络、实时聊天等,将使用范围扩大到熟悉的营销和社区建设以外的领域。这有可能极大提升经济利益。去年,mcKinsey出版了一份令人大开眼界的报告,称未被发掘的社交技术在企业市场的价值高达1.3万亿美元,其中大多数来自于办公效率的提升。

我们已经看到,人力资源部门利用社交媒体来简化申请程序,销售团队利用社交媒体培养人脉和监督销售渠道,运营和分销团队则利用社交媒体详细追踪供应链。另外还有HootSuiteConversations等内部网络工具可以使企业共享专业技术。

与此同时,社交媒体在大企业的部署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到目前为止,社交网络在企业的部署主要靠基层员工、大型社交媒体和社区经理来推动,但越来越多的Cio(首席信息官)、Ceo(首席执行官)和Cmo(首席营销官)也将看到社交媒体对于企业的价值,并开始采纳。随着企业顶级管理层自上而下地制定社交媒体战略,社交媒体管理系统也会成为企业办公软件和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的必备组成部分。

五、大数据继续发展且更易管理

社交媒体为企业提供了关于客户和购买趋势的前所未有的大量信息。从数据巨头Facebook,到活跃在社交媒体的小型企业,都面临着这样一个挑战,即如何处理这些数据并将其转化为适当的行动和政策。需要指出的是,甲骨文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93%的北美地区企业高管认为,如果不能充分利用数据,他们将失去一部分营收。

数字分析师玛里塔·斯卡菲(maritaScarfi)解释说:“我们需要建立强有力的系统来分析这些海量的社交媒体数据,并将他们连接到消费者与品牌的交汇点。”

接下来一年将出现大量的新软件和工具来完成这些任务。新型社交媒体控制中心将实时追踪多个社交平台的数据,包括twitter消息、Facebook“赞”,以及用户的情感,进而使企业快速提升用户服务,预测未来的购买趋势,更可以简化内部沟通,提升工作效率。雀巢已经开始利用这些社交数据来提升用户满意度,通用电气则利用这些数据加快电网维护速度,华尔街利用这些数据预测股价走势。

六、社交媒体教育走上正轨

最近《哈佛商业评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利用社交媒体的企业当中,只有12%感觉自己能够有效利用。随着社交媒体在企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要想使影响力最大化就越来越需要专业的培训。只知道如何发送twitter消息或者在Facebook建立好友关系远远不够。预计在2013年,大学将开设更多的社交媒体课程和专门的社交媒体mBa培训。纽约州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商学院以及数十所其他高校已经开始了这项探索。

社交媒体的用处篇8

腾讯公司近日宣布,计划通过一场社交变革整合社会化媒体和社交网络资源,打造一个集用户、产品、技术和方法论于一体的“社会化营销平台”。

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网络媒体业务系统总裁刘胜义将之形容为,“一条整个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的货币化之路,社会化营销市场空间不逊于搜索引擎市场”。

于腾讯而言,QQ空间和腾讯微博正在被打造成为Facebook和twitter两种社交模式的融合。他们前者属于互联网业务系统,商业模式一直专注于个人用户,如以小额支付为途径的互联网增值业务;后者隶属网媒业务系统,商业模式侧重B2B,主要面向企业在线广告市场。

“让Facebook和twitter合作是非常困难的,而腾讯有可能是全球惟一一家,同时拥有两种不同属性社交媒体的公司。社会化营销的开放丰富了社区开放平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前景。”腾讯高级副总裁汤道生认为,QQ空间和微博分别具有Facebook和twitter的不同属性和价值。

腾讯广告平台助理总经理刘曜则信奉“粉丝为王”:“可口可乐几年前在腾讯尝试虚拟火炬接力,获得上千万用户的参与,但是可口可乐还是很苦恼,因为他们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方式,将这上千万的用户沉淀到自己的品牌下,成为长期的受众(粉丝)。现在腾讯的社会化营销平台将可以提供很好的粉丝运营工具。”

得益于微博等社交营销平台的打通,2011年,腾讯附件收入超过1亿元。腾讯微薄总经理刑宏宇认为,“在腾讯整合社会化营销平台中,腾讯微博正是连接以资讯信息为核心的媒体平台,以及以用户关系链为主体的社交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用户基数的不断攀升和用户活跃度的稳定在用户层面证明了微博的商业价值,移动互联网的爆发,为社会化媒体提供了新的机会。

社交广告时代

BQ:如何看待目前中国的社交广告市场?

L:在美国,Facebook借助社交网络的兴起开辟了一个年收益40亿美元的社交广告业务,确立起来一个和Google搜索广告一样重要的社交广告。在Facebook公开ipo前,Facebook曾建议广告商进行营销变革,用网络社交不断降低交流的门槛,让整个网络有更加多的互动,这个和腾讯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在中国,社交化的概念正在被人们逐渐认可,中国的社交广告才初见端倪,人均产生的广告价值并不高,在全球互联网社交化的趋势下,提高我们的aRpU值,会有很多的空间。艾瑞估计两年后中国的社交广告市场会超过100亿规模,我认为这是我们的历史性机遇。

BQ:腾讯的社交广告产品,为何命名为社会化营销平台?

L:我们认为,进入社交化时代,传统意义上的广告已经不能完全代表在线营销的价值,社会化营销无处不在,除了广告之外,营销的手段更加多样化,效果也更加显著。通过熟人强关系链和微博弱关系链,品牌的信息被用户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讯来接受和分享,这种传播的过程,通常用营销来形容会更加的贴切。因此用社会化营销平台,来形容腾讯的社交网络和社会化媒体的商业价值更加准确。

BQ:即将上线的腾讯社会化营销平台,在腾讯的整个社交变革之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L:腾讯社会化营销平台的上线,是腾讯社会化变革最主要的动作。整个腾讯的社交变革,包括有网络媒体、广告产品和腾讯营销方法论三大块的全面升级,中间也包含了腾讯社会化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内部融合。腾讯社会化营销平台的上线,是广告产品全面向社交化升级的最重要一个环节。

BQ:从网络媒体业务角度看,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会给腾讯传统网络媒体业务带来怎样的变革?

L:网媒业务一直专注于为广告主提供更好的营销服务,而互联网营销在技术的驱动下,越来越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过去,用户是读者,广告主是作者。而今天,用户和广告主、媒体都是作者又都是读者,彼此间形成沟通与互融,也就真正地形成了以人为本的营销。

社交媒体的用处篇9

关键词:新闻公评人;新闻自律;社交媒体;转型

在社交媒体时代是否有必要保留新闻公评人岗位是近年国外媒体中备受争议的话题。2017年5月,纽约时报撤销了新闻公评人岗位——公共编辑(publiceditor),决定开放文章的评论功能,借助社交媒体用户的力量进行媒体监察。[1]与此同时,英国卫报等媒体仍然保留了新闻公评人。本文围绕新闻公评人的争议困境、价值以及发展路径尝试对这一问题作出回应。

媒体变革时代新闻公评人的争议与困境

在国外媒体中,新闻公评人负责接收读者关于新闻内容违背伦理标准的投诉,针对投诉展开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告知公众。20世纪末21世纪初,一些媒体开始取消新闻公评人岗位,这与新闻公评人面临的争议和困境有关。(一)公众质疑:是独立的批评者还是媒体的公关手段媒体设立新闻公评人岗位是为了增强公众对媒体的信任,但在运作过程中公众对新闻公评人本身产生了质疑。公众对新闻公评人的质疑之一是他能否独立地批评媒体。一些新闻公评人受雇于媒体,薪酬由媒体发放,还有一些新闻公评人曾在当前的媒体机构工作过,公众因此质疑新闻公评人难以对媒体机构进行彻底的批评。如华盛顿邮报的第一任新闻公评人理查德·哈伍德(RichardHarwood)是该报的国内新闻编辑,之后的两任新闻公评人也是来自报社内部。[2]新闻公评人从媒体机构获取薪酬,即与媒体机构之间形成了经济利益的联系,而新闻公评人曾在供职的媒体从事新闻工作,与其他记者、编辑是“熟人”关系,公众因此质疑新闻公评人难以对媒体机构进行彻底的批评。公众对新闻公评人的质疑之二是新闻公评人的权利受到制约。新闻公评人在媒体机构中的权利有限,虽然他们可以针对读者投诉展开调查,要求相关人员作出回复,并向媒体上层汇报读者投诉的调查结果,但对违背职业伦理、工作出现失误的记者和编辑没有处罚乃至开除的权限,难免令公众质疑公评人是媒体机构的“装饰品”。公众对新闻公评人的质疑之三是新闻公评人回复读者投诉时更多呈现媒体的积极作为,对媒体的批评较少,更像在帮助媒体进行公关。研究发现,新闻公评人很少批评新闻机构,的内容侧重新闻机构已采取的积极措施。[3]一些新闻公评人在网上回复读者投诉时会登载媒体管理层的回应,并以媒体机构的编辑标准作为依据,解释记者的行为没有违背本单位的准则,展现出记者遵循伦理规范的良好形象,这与公关从业者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工作不谋而合。

(二)技术冲击:社交媒体挑战了公评人的设立价值及其信奉的规范

社交媒体对新闻公评人的岗位造成冲击,体现在社交媒体为公众提供了直接监督媒体的途径,无需公评人作为中间人传达公众的投诉。纽约时报取消公共编辑岗位时,出版商阿瑟·苏兹贝格说:“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的粉丝和网络上的读者可以共同作为现代化的监督者,比一个人更加机警、力量更大。”[4]在社交媒体环境下,基于传统媒体环境的新闻伦理准则有些已经不太适用。但媒体机构多选择具有丰富从业经历的媒体人作为新闻公评人,这样带来的问题是公评人会将旧的媒体规范应用到今天的新闻业中。[5]

(三)生存困境:同事关系紧张与媒体机构经费有限

在媒体机构内部,新闻公评人可能遭到同事的不满和孤立。新闻公评人纠正记者、编辑的新闻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记者、编辑的职业权威和管辖权。被投诉的记者会对公评人产生排斥、怨恨的情绪,甚至“认为他们是告密者”[6]。新闻公评人与记者、编辑的紧张关系,反映出社会责任(公评人制度)与自由主义(编辑独立性)之间的冲突。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新闻公评人容易成为最先被媒体撤销的岗位。赞同撤销公评人的人认为“新闻公评人的成本过于昂贵,紧张的新闻经费花在记者和编辑身上更好”。[7]由于报纸经济状况不佳而取消新闻公评人职位的情况,在美国、荷兰(尤其是地方报纸)均有发生。[8][9]新闻公评人是媒体重塑信任与新闻专业正当性的良器虽然新闻公评人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争议和困境,但不能因此忽视其在提高公众信任、增强从业者伦理意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具体来说,媒体设立新闻公评人有以下三方面的价值。

(一)缓解新闻媒体机构的信任与生存危机

新闻公评人的工作缓解了媒体的信任危机,首先是因为公评人接收读者投诉,更正事实性、语言等错误,树立起媒体注重新闻品质、传播事实的形象。纽约时报于2003年设置新闻公评人即是为了应对记者布莱尔新闻造假引发的读者信任危机[10]。其次,公评人向公众解释信息的采集过程、媒体的编辑方针,一定程度上打开了新闻生产的“黑箱”,有助于提升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度。如研究发现设有公评人的报纸处理读者投诉,对公众认知报纸的质量和可信性有积极影响。[11]再者,公评人使公众感受到媒体对自己的重视,提升了媒体在公众中的形象。研究表明,与公评人联系并对回复感到满意的读者,对报纸的认知更加积极。[12]新闻公评人缓解媒体机构的生存危机,既体现在维护媒体形象,进而增加报纸发行量,达到盈利目的[13],还体现在减少媒体的法律诉讼,避免更大的诉讼开销。公评人向公众提供了申诉渠道,可以“避免读者向报业评议会和法院”,他们“将某些可能导致法律诉讼的严重投诉解决于萌芽之中,节约诉讼成本”[14],这对媒体经营而言无疑是有益的。

(二)强化新闻从业者的伦理意识与优化职业分工

新闻公评人依据伦理标准评估新闻报道,体现出媒体机构对这些伦理准则的认可,这反过来强化了从业者的新闻伦理意识。有研究显示,媒体编辑认为新闻公评人在一定程度上使记者和编辑更重视报道的公平和准确。[15]设立新闻公评人还能优化新闻机构内部新闻从业者的分工,将原本需要编辑和记者应对的读者投诉统一由公评人处理,节省了编辑和记者的时间。

(三)向公众提供反馈渠道与增进公众对新闻业的认识

新闻公评人为公众提供了表达意见的渠道。在设立新闻公评人岗位之前,公众通过写读者来信等方式表达对新闻媒体的意见,但不是所有的来信都会收到媒体的回复。当媒体设立了新闻公评人之后,只要读者投诉的内容属于公评人的管辖范围,公评人就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复读者。[16]如果读者对处理结果不满,还可以申请审核或上诉。新闻公评人的设立,为公众搭建了一个有效的表达渠道,规范的申诉程序为维护公众自身利益提供了保障。新闻公评人的工作还增加了公众对新闻工作的了解。以往新闻生产过程不向公众公开,是公众无法了解的“后台”,新闻内容乃至新闻机构时常会受到质疑。新闻公评人在答复投诉时,介绍新闻生产过程,解释新闻业的理念和规范,增进了公众对新闻行业的了解。

社交媒体环境下新闻公评人的发展路径与启示

社交媒体对保留新闻公评人岗位的必要性形成威胁,但也要看到社交媒体用户取代新闻公评人从事媒体批评的局限性。一些媒体已经从聘任、薪酬发放等方面采取措施,并借助新媒体技术完善新闻公评人的运作方式,这为新闻公评人的未来发展以及我国的新闻自律提供了启示。(一)多种手段确保新闻公评人的独立性面对独立性缺失的争议,一些媒体采取了改进措施。在聘任对象上,《卫报》曾聘任律师为新闻公评人。在聘任方式上,新闻公评人不由媒体直接任命,而是由媒体、公众代表参与的委员会来聘任。加拿大广播公司的新闻公评人由有公众参与的遴选委员会选拔。[17]在薪酬发放方面,新闻公评人的薪酬由媒体划拨经费而成立的基金会支付,基金会的管理工作由聘任委员会管理。如瑞典新闻公评人的薪酬由新闻公评人基金会资助。[18]在办公地点方面,荷兰的新闻公评人在新闻编辑室之外的地点办公[19],与媒体机构保持一定距离。

(二)借助新媒体技术实现新闻公评人工作的数字化转型

在社交媒体时代,新闻公评人岗位是否应该被取消成为争议,争议点在于新闻公评人的工作能否被社交媒体的用户取代。虽然新媒体技术为公众监督媒体、与媒体直接联系提供了便捷、低成本的渠道,但社交媒体用户要真正起到新闻公评人的作用,还面临着现实的困境。社交媒体用户无法要求记者或管理层必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20];当社交媒体用户被非理性情绪主导时,其发表的针对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评论不一定都是高质量的[21];媒体可能删除社交媒体用户的评论,不是所有的批评都会被媒体高层看到。从媒体实践来看,新媒体技术与新闻公评人工作相结合反而促成了新闻公评人的数字化转型。如加拿大广播公司的新闻公评人通过网站接收读者投诉、回应;英国卫报在twitter上开设新闻公评人的官方账户,公评人在账户上更正说明的专栏内容、转发新闻伦理方面的文章。[22]

(三)新闻公评人对我国媒体自律的启示

我国一些媒体也设立了类似于国外新闻公评人的制度。1999年,新疆经济报系旗下的都市消费晨报建立了新闻督察制度。[23]2004年,新疆日报设立新闻督察员,听取读者的批评建议、开设专线专栏向读者做出答复。[24]如今我国新闻业面临新技术的冲击,国外新闻公评人的实践经验为我国媒体完善自律机制带来了启示。国外新闻机构将新闻公评人的工作扩展到网站、博客、社交媒体,启示我们可以借助新媒体实现新闻自律运作的数字化,增强新闻自律工作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例如可以在媒体网站、微信公众号上设立更正与说明栏目,及时更正新闻报道中的错误,解释新闻实践的规范,顺应公众数字化阅读的习惯。

结语

社交媒体的用处篇10

〔关键词〕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评估;综述

〔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6)12-0164-06

〔abstract〕informationcredibilityassessmentresearchinsocialmedianotonlycontributestothedevelopmentandimprovementofnetworkinformationresourcemanagementtheory,butalsohelpstoimprovetheeffectivenessofsocialmediamonitoringpublicopinion,socialmediasearch,socialrecommendationandsoon.thepaperfirstlyreviewedtheresearchesathomeandabroadaboutthesocialmediainformationresearch,informationcredibilityresearch,andsocialmediainformationcredibilityassessmentresearch,andthenpointedouttheproblemsexistingininformationcredibilityassessmentresearchofdomesticsocialmedia,andfinallyputforwardthesolutiontoit.

〔Keywords〕socialmedia;information;credibility;assessment;review

1研究的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交媒体盛行,人人可做信息的制造者,制造的信息极为丰富。然而,在这丰富信息的背后,隐藏着漫天飞舞的谣言、病毒般传播的虚假照片和视频,这给人们幸福的生活、社会的稳定带来了严重的隐患。为了遏制虚假不良信息传播,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信息可信度评估就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社交媒体信息急需“鉴定师”和“测谎仪”。

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评估研究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也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具体来说,学术价值表现在研究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评估并探讨虚假信息的生成机制、传播模式、治理措施,是对社交媒体环境下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丰富、发展与完善。应用价值表现在研究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评估有助于社交媒体用户判断信息的可信性,营造诚信健康的互联网环境,也有助于提高社交媒体信息舆情监控、社交媒体信息引导、社交媒体搜索、社会化推荐等方面的效果。

2社交媒体信息研究

社交媒体(Socialmedia)是通过web2.0技术实现的一类支持用户自主创造和交换内容的媒体,如twitter、Facebook、Youtube、Linkedin、wiki、微博、微信、QQ、论坛、人人网等。自1973年Lipkin、Szpakowski和Felsenstein3人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市建立全球第一个公共电子公告牌系统Communitymemory后,BBS以及网络社区等早期的社交媒体开始映入人们的眼帘。《2015年全球社会化媒体、数字和移动业务数字统计趋势》报告表明:全球社交媒体活跃用户约占全球人口的29%。

2.1国外研究

社交媒体的相关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2005年左右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发文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在国际期刊中,发表社交媒体论文较多的要属《ComputersinHumanBehavior》。近两年,关于社交媒体的国际会议主要有aSonam、Smp、miSnC、Smap、SCSm。国外学者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

2.1.1社交媒体信息利用研究

社交媒体在商业领域、教育领域、公共管理领域等都有广泛的应用[1]。如在营销领域,利用社交媒体信息,可以获知消费者态度和行为[2],可以获知客户交流和推荐对营销的影响[3-4],可以获知社交媒体信息对营销管理功能的影响[5]。

2.1.2社交媒体信息检索与信息推荐研究

侧重于社交媒体信息检索与信息推荐方法的研究。社交媒体信息的检索采用主题模型[6]、社会网络[7]、本体[8]等检索方法。比如,Hong和Davison(2010)使用标准主题模型进行社交媒体twitter信息的检索。社交媒体信息的推荐采用内容推荐[9]、协同过滤[10]、时序推荐[11]、位置推荐[12]、社会化推荐[13]等方法。比如,Levandoski等(2012)提出位置感知推荐系统(LaRS)[12]。

2.1.3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研究

侧重于反映信息传播传播规律的社交媒体信息传播模型的构建以及通过模型的构建对实际问题进行预测等方面的研究。如Galuba等(2010)通过研究1500万URL在不同twitter用户之间的300小时传播,提出了基于内容流行度、用户影响力和传播速度的线性阈值模型[14]。adar和adamic(2005)通过研究信息在博客中传播的模式和动力学特性,提出用传染病模型来描绘信息传播的机理[15]。asur和Huberman(2010)采用来自的聊天数据通过简单的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电影票房的收入[16]。

2.1.4社交媒体用户隐私研究

在探讨社交媒体用户隐私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隐私保护方法。如Viswanath等(2010)首先研究Sybil防御的缺陷,在其基础上探讨了替代Sybil防御的方法[17]。Conti等(2011)采用FaceVpSn解决社交媒体用户隐私问题[18]。

2.2国内研究

国内学者的社交媒体研究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末,但从2005年后起关于社交媒体的论文才逐渐表现出增长态势。国内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

2.2.1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①社交媒体信息传播模式研究。如韩佳等(2013)提出了基于改进SiR的在线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型[19]。姜景等(2015)构建表征谣言信息与辟谣信息传播机理的Lotka-Volterra竞争模型[20]。②社交媒体信息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如阎俊(2015)探讨微博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加强微博内容管理、增强把关意识、提高微博用户的媒介素养等对策[21]。③社交媒体信息传播效果研究。如陈远和袁艳红(2012)以新浪微博作为数据来源,把信息覆盖人数、评论数、转发数作为微博信息传播效果的量化指标,从纵横向两个角度研究新浪微博信息传播过程造成的效应[22]。

2.2.2社交媒体舆情分析与监测研究

如张J等(2014)以打砸日系车系列突发公共事件为实例,探讨其在新浪微博和新浪新闻平台上舆情传播的特征与规律[23]。张瑜等(2015)对新浪微博热门话题“北京单双号限行常态化”下的微博进行了数据采集,将舆情演化划分为潜伏、成长、爆发、衰退、波动、死亡6个阶段,并对各阶段进行情感分析,为舆情治理提供了支持[24]。唐涛(2014)在分析网络舆情五要素的基础上,探讨移动互联网舆情的新特征,指出面临的新挑战,并从信息分析、信息筛选、信息引导等方面提出对策[25]。

2.2.3社交媒体营销研究

如唐兴通(2012)的著作《社会化媒体营销大趋势:策略与方法》系统总结了社交媒体营销,并对众多社交媒体工具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供了具体的建议[26]。张淼(2014)提出了企业完善社交媒体营销策略的“9+3”模式[27]。刘晓燕和郑维雄(2015)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企业微博营销传播的效果[28]。

3信息可信度研究

3.1国外研究

信息可信度(informationCredibility)是指人们对信息可相信程度的认识。它由值得信赖(trustworthiness)和专业性(expertise)两个关键要素组成[29]。信息可信度比较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传播领域。Hovland和同事的工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30]。信息可信度最初关注的是传播者的可信度。国外对传统媒体信息可信度的研究主要是从信源可信度、内容可信度、渠道可信度三方面展开的。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网络信息可信度的评估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研究情况可归纳如下:

3.1.1网络信息可信度评估的理论模型

主要有Fogg(2003)的p-i理论模型、wathen和Burkell(2002)的评判模型、Sundar(2008)的mainmodel、Hilligoss和Rieh(2008)的统一模型、metzger(2007)的双处理模型以及Lucassen等(2013)的3S模型(修订版)。以上理论模型是由情境、用户特征、操作性、处理过程这些侧面的若干部分构建而成的。

3.1.2网络信息可信度研究内容

主要有对网络新闻的可信度研究、对搜索引擎结果的可信度研究以及对维基百科内容的可信度研究。比如,nagura等(2006)通过比较关于同一主题不同网页的相似度来计算每个网页的可信度[31]。Yamamoto和tanaka(2011)利用用户可信度评判模型对网页搜索结果进行重新排序,以便从web搜索结果的列表中用户可以更高效的找到可信的网页[32]。adler等(2008)以文章长度、版本数量和基于贡献数量的作者声誉建立模型,计算出维基百科文章的可信度[33]。

3.1.3网络信息可信度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定量研究法。比如,olteanu等(2013)在调查网页的各种特征(文本内容、链接结构、网页设计等)的基础上,经过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出关键的特征,采用监督学习算法来推断网页内容的可信度[34]。与网络信息可信度有关的典型系统有日本的wiSDom和Honto?Search。

3.1.4影响力较大的项目和国际会议

影响力较大的项目有互联网可信度研究(thewebCredibilityResearch)项目,影响力较大的国际会议有wiCow(workshoponinformationCredibilityontheweb)。

3.2国内研究

1993年的《鉴别虚假信息五法》是国内发表的早期论文。2004年至今,相关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期。相对于国外较多研究评估算法和评估系统,国内研究重点在于定性分析上,大多采用问卷调查及专家访谈法等进行人工评估。国内研究内容主要有:

3.2.1侧重于信息可信度影响因素研究

比如,龚思兰等(2013)针对评论信息的文本内容、长度、情感倾向、时效性、者、商家活动等特征,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大学生消费群体进行在线商品评论信息可信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35]。蒋洪梅(2013)运用理论分析辅以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宏观的社会系统、中观的政策法规、微观的媒介与受众3个视角分析网络新闻信息可信度的影响因素[36]。

3.2.2侧重于信息可信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比如,胡红亮(2013)按照信息源、信息加工、信息传播和信息应用等方面采用德尔菲专家调查法建立了学术著作可信度的基本评价模型[37]。潘勇和孔栋(2007)基于第三方认证机构的视角,构建了电子商务网站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因素集,并建立灰色关联信用评估模型[38]。当然,也有少量基于机器学习的信息可信度自动化评估实验研究,比如,马伟瑜(2011)提出一种采用改进的pageRank算法评估网页信息可信度的方法[39]。

4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评估研究

4.1国外研究

国外相关研究较早。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的相关研究随着BBS的出现随之展开,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目前可以说,研究处于繁荣期。国外研究情况可归纳如下:

4.1.1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评估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①不实信息的判断识别。如Qazvinian等(2011)提取twitter信息的文本特征、网络特征和微博元素特征,构建贝叶斯分类器甄别谣言[40]。Zhao等(2015)通过研究查询帖以便及早识别社交媒体谣言[41]。②话题新闻的可信度评估。如Castillo等(2011)选取了有关用户特征、文本特征、主题特征、信息传播特征,采用J48决策树评估twitter中话题新闻的可信度[42]。

4.1.2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主要有监督学习[43],统计分析[44],与可信信息来源的相似性比较[45-46],社交网络的链接结构分析与主题模型的利用[47]等。它们主要采用自动评估,具体来说:①选取的特征:选取的特征主要是用户特征、文本特征、信息传播特征。比如,西班牙的Castillo和智利的mendoza、poblete(2011)选取用户特征(如注册时间、粉丝量、好友量),文本特征(如是否包含#标签、是否包含问号、tweet中包含的URL数量、是否转发),主题特征(如带#标签tweet的比例、tweet数量、tweet的平均长度、tweet的平均情感分值、积极情绪或消极情绪的比例),以及信息传播特征(如传播树的深度),采用J48决策树评估twitter信息的可信度[42]。②评估的方法:大多通过构建SVm分类器、Bayesian分类器、Decisiontree分类器等方法,并对结果进行分类,以达到评估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的目的。上例Castillo等采用J48决策树构建分类器,并对结果进行分类,从而评估twitter信息的可信度[42]。当然,也有通过对结果进行排序的实例,从而达到评估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的目的。比如,Gupta和Kumaraguru(2012)采用Rank-SVm与pRF相结合的方法,按照可信度得分对twitter信息进行排序[43]。

4.1.3有较大影响的在研项目与系统

由欧盟资助七国科研人员联合攻关的pHeme项目研究的重点是社交媒体信息的真实性,该项目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JacobRatkiewicz等(2011)开发出可实时追踪twitter上政治谣言的truthy系统[48]。Gupta等(2014)、Lorek等(2015)分别开发出一款可自动评估推文可信度的工具tweetCred、twitterBot[49-50]。

4.2国内研究

2007年《博客信息“可信度不亚于纽约时报”?》拉开了国内探讨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评估的序幕。目前研究还处于发展的初期。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评估研究主要有:

4.2.1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影响因素研究

如刘雪艳和闫强(2013)探讨政府微博中的热点事件信息可信度的影响因素[51]。丁科芝(2015)从信息传播者、渠道、信息内容和用户基本信任观念4个方面构建社交网络可信度影响因素模型[52]。薛传业等(2015)从信息来源可信度、信息传播渠道可信度、信息内容可信度以及信息评论反馈多维度探讨了突发事件中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的影响因素[53]。

4.2.2构建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指标体系研究

它大多采用问卷调查及专家访谈法进行人工评估。屈文建和谢冬(2013)从站点层次、版块层次、主题层次、内容层次4方面,采用模糊综合信用评估模型对网络学术论坛信息可信度进行评估[54]。莫祖英等(2013)从微博信息量、信息内容质量、信息来源质量和信息利用情况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微博信息质量评估模型[55]。当然国内也有少量自动化评估的例子。比如,贺刚等(2013)引入关键词分布特征和时间差等新特征,基于SVm算法来预测新浪微博信息是否为谣言[56]。程亮等(2013)提出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及改进其激发函数,同时引入冲量项,对微博话题在传播过程中演变为谣言进行检测[57]。路同强(2015)采用半监督学习算法检测微博谣言,但不足之处在于未考虑信息的深层特征[58]。

4.3存在的问题

对比国内外研究情况,可发现国内研究存在如下问题:

4.3.1研究内容

关于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研究,国内外目前以微博研究较多。与国外丰富的研究内容相比,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还主要集中于对影响因素以及特征的探讨上。

4.3.2研究方法

国外定量研究较多,很多涉及自动化评估,而国内定性研究较多,大多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进行人工评估。

总之,现有研究大多是针对twitter等英文社交媒体,其研究成果大多不能直接应用于中文社交媒体。尽管也有少量研究是面向中文社交媒体的,但研究成果零散,还缺乏系统性。另外,在特征选择上,选择范围面较窄,考虑社交媒体深层的隐含特征较少。

5结语

为了解决中文社交媒体的可信度评估问题,在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59-63],很有必要对中文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进行系统研究,特别是在参考国外信息可信度评估系统的基础上,很有必要研制开发中文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评估系统,实现中文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的自动评估。在进行中文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评估中,应注意下列问题:

1)评估要在对信息资源分类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类别采用不同的评估指标体系,以提高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评估既要重视定性评估,也要重视定量评估,尤其是自动化评估。特别是在大数据环境下,应针对评估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的评估方案,选择恰当的评估方法,构建适合评估工作需要的自动化评估系统。

3)评估指标、评估模型的选取以及参数的训练,既要考虑研究结果的精确度,又要考虑系统的运算时间。

4)评估模型构建后,不仅要进行实验室评估,还应进行实际效果评估。

参考文献

[1]ngai,e.w.t.,moon,K.K.,Lam,S.S.,Chin,e.S.K.andtao,S.S.C..Socialmediamodels,technologies,andapplications[J].industrialmanagementandDataSystems,2015,115(5):769-802.

[2]Gamboa,a.m.andGonalves,H.m..Customerloyaltythroughsocialnetworks:lessonsfromZaraonFacebook[J].BusinessHorizons,2014,57(6):709-717.

[3]Jin,S-a.a.andphua,J.Followingcelebritiestweetsaboutbrands:theimpactoftwitter-basedelectronicword-of-mouthonconsumerssourcecredibilityperception,buyingintention,andsocialidentificationwithcelebrities[J].Journalofadvertising,2014,43(2):181-195.

[4]Colliander,J.andDahlén,m.Followingthefashionablefriend:thepowerofsocialmedia[J].JournalofadvertisingResearch,2011,51(1):313-320.

[5]moncrief,w.C.,marshall,G.w.andRudd,J.m..Socialmediaandrelatedtechnology:driversofchangeinmanagingthecontemporarysalesforce[J].BusinessHorizons,2015,58(1):45-55.

[6]Hong,LiangjieandDavison,B.D..empiricalstudyoftopicmodelingintwitter[C]∥proceedingsoftheFirstworkshoponSocialmediaanalytics(Soma10).aCm,newYork,nY,USa,2010:80-88.

[7]Kleinberg,J.m..authoritativesourcesinahyperlinkedenvironment[J].JournaloftheaCm,1999,46(5):604-632.

[8]tobar,C.m.,Germer,a.S.,adan-Coello,J.m.,andDeFreitas,R.L..informationretrievalinwikisusinganontology[J].ComputationalScienceandengineering,2009:826-831.

[9]Kim,Y.andShim,K.twiLite:arecommendationsystemfortwitterusingaprobabilisticmodelbasedonlatentDirichletallocation[J].informationSystems,2014:59-77.

[10]Ramesh,a.,anushaJ.,Clarence,J.m.t..anovel,generalizedrecommendersystemforsocialmediausingthecollaborative-filteringtechnique[J].aCmSiGSoFtSoftwareengineeringnotes,2014:1-4.

[11]Zimdars,a.,Chickering,D.m.,andmeek,C.UsingtemporalDataformakingRecommendations[C]∥proceedingsoftheSeventeenthconferenceonUncertaintyinartificialintelligence(Uai01),JackBreeseandDaphneKoller(eds.).morganKaufmannpublishersinc.,SanFrancisco,Ca,USa,2001:580-588.

[12]Levandoski,J.J.,Sarwat,m.,eldawy,a.andmokbel,m.F..LaRS:aLocation-awareRecommenderSystem[C]∥ieee28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Dataengineering,washington,DC,2012:450-461.

[13]Jamali,m.andester,m.trustwalker:arandomwalkmodelforcombiningtrust-basedanditem-basedrecommendation[C]∥proceedingsofthe15thaCmSiGKD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Knowledgediscoveryanddatamining(KDD09).aCm,newYork,nY,USa,2009:397-406.

[14]Galubaw,abererK,ChakrabortyD,DespotovicZ,Kellererw.outtweetingthetwitterers-predictinginformationcascadesinmicroblogs[C]∥proceedingsofthe3rdworkshopononlineSocialnetworks,USeniXassociation,Boston,ma,USa,2010:1-9.

[15]adar,e.andadamic,L.a..trackinginformationepidemicsinBlogspace[C]∥proceedingsofthe2005ieee/wiC/aCm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webintelligence(wi05).ieeeComputerSociety,washington,DC,USa,2005:207-214.

[16]asur,SandHuberman,B.a..predictingtheFuturewithSocialmedia[C]∥2010ieee/wiC/aCm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webintelligenceandintelligentagenttechnology(wi-iat),toronto,2010:492-499.

[17]Viswanath,B.,post,a.,Gummadi,K.p.,andmislove,a.ananalysisofsocialnetwork-basedSybildefenses[J].acmSigcommComputerCommunicationReview,2010,40(4):363-374.

[18]Conti,m.,Hasani,a.,andCrispo,B.VirtualprivateSocialnetworks[C]∥proceedingsofthe1staCmConferenceonDataandapplicationSecurityandprivacy(aCmSiGSaCCoDaSpY2011),Sanantonio,tX,USa,2011:39-50.

[19]韩佳,肖如良,胡耀,等.在线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模式的特征分析[J].计算机应用,2013,(1):105-107,111.

[20]姜景,李丁,刘怡君.基于竞争模型的微博谣言信息与辟谣信息传播机理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5,(1):182-191.

[21]阎俊.微博传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5:1-38.

[22]陈远,袁艳红.微博信息传播效果实证研究[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2,(3):28-34.

[23]张,孙霄凌,朱庆华.突发公共事件舆情传播特征与规律研究――以新浪微博和新浪新闻平台为例[J].情报杂志,2014,(4):90-95.

[24]张瑜,李兵,刘晨.面向主题的微博热门话题舆情监测研究――以“北京单双号限行常态化”舆情分析为例[J].中文信息学报,2015,(5):143-151,159.

[25]唐涛.移动互联网舆情新特征、新挑战与对策[J].情报杂志,2014,(3):113-117.

[26]唐兴通.社会化媒体营销大趋势:策略与方法(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235.

[27]张淼.社会化媒体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1-47.

[28]刘晓燕,郑维雄.企业社会化媒体营销传播的效果分析――以微博扩散网络为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2):89-102,128.

[29]Fogg,B.J.,andtseng,H.theelementsofcomputercredibility[C]∥proceedingsoftheSiGCHiconferenceonHumanFactorsinComputingSystems,pittsburgh,pennsylvania,USa,1999:80-87.

[30]Rieh,SandDanielson,D.Credibility:amultidisciplinaryFramework[J].annualReviewof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2007:307-364.

[31]nagura,R.,Seki,Y.,Kando,nandaono,m.amethodofratingthecredibilityofnewsdocumentsontheweb[C]∥proceedingsofthe29thannualinternationalaCmSiGiRconferenceonResearchanddevelopmentininformationretrieval(SiGiR06).aCm,newYork,nY,USa,2006:683-684.

[48]Ratkiewicz,J.,Conover,m.,meiss,m.,Gonalves,B.,patil,S.,Flammini,a.andmenczer,F.truthy:mappingthespreadofastroturfinmicroblogstreams[C]∥proceedingsofthe20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companiononworldwideweb(www11).aCm,newYork,nY,USa,2011:249-252.

[49]Gupta,a.,Kumaraguru,p.,Castillo,C.,andmeier,p.tweetCred:Real-timeCredibilityassessmentofContentontwitter[C]∥Socialinformatics.Springerinternationalpublishing,2014:228-243.

[50]Krzysztof,L.,Jacek,S.w.,michal,J.L.,andamit,G.automatedCredibilityassessmentontwitter[J].ComputerScience,2015,(2):157-168.

[51]刘雪艳,闫强.政府微博中的热点事件信息可信度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12.

[52]丁科芝.社交网络信息可信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1-61.

[53]薛传业,夏志杰,张志花,等.突发事件中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研究[J].现代情报,2015,(4):12-16.

[54]屈文建,谢冬.网络学术论坛信息可信度的灰度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3,(2):112-118.

[55]莫祖英,马费成,罗毅.微博信息质量评价模型构建研究[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3,(2):12-18.

[56]贺刚,吕学强,李卓,等.微博谣言识别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23):114-120.

[57]程亮,邱云飞,孙鲁.微博谣言检测方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3,(2):226-228,262.

[58]路同强,石冰,闫中敏,等.一种用于微博谣言检测的半监督学习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6,(3):744-748.

[59]Ginsca,a.L.,popescu,a.,andLupu,m.CredibilityininformationRetrieval[J].FoundationsandtrendsininformationRetrieval,2015:355-475.

[60]Lazar,J.meiselwitz,G.andFeng,J.UnderstandingwebCredibility:aSynthesisoftheResearchLiterature[m].nowpublishersinc,2007:1-80.

[61]Zafarani,R.abbasi,m.a.,andLiu,H.社会媒体挖掘[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