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投资决策的主要方法十篇投资决策的主要方法十篇

投资决策的主要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25:19

投资决策的主要方法篇1

[关键词]固定资产存在问题解决途径

纵观几年来国民经济的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和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是促使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因而,目前在加强消费基金控制的同时,改善和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控制和计划管理势在必行。从近几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对计划指标的控制放得过宽,一些项目没有纳入建设规模。如基本建设的“十一不占”(后改为一五不占”),使一些项目没有纳入建设规模。一些单位搞项目审批上的双轨制,基建渠道走不通,就走技改渠道。另外,城建单位也有项目审批权,甚至各级财政都可以上一些项目。这都在实际上削弱了固定资产投资的计划管理。二是在放权的同时,缺乏必要的宏观管理手段和配套措施。国家和各级计划部门,对放权以后将要出现的问题缺乏足够的研究,而改革的措施又不配套,在放的方面考虑得多,在如何进行宏观管理方面做的少。宏观管理体系和制度不健全,缺乏调节手段,致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三是对固定资产投资缺乏必要的评估咨询,建设规模一超再超。四是清理在建项目流于形式,一些停缓建的项目明停暗建,或者只清理,不停建。

针讨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计划管理,方能够有效地控制社会总需求,保证社会总供给,从目前来看: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途径有:

一、深化改革和完善投资决策体制

投资决策是投资管理的基础环节,投资决策体制是投资体制的核心内容之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投资体制,必须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体制。深化改革和完善投资决策体制的目标,是实现投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建立起责、权、利相结合的多层次投资决策体制。实现投资决策科学化,首先要坚持宏观投资决策与微观投资决策相统一的原则。其次,要建立并完善科学的决策程序。不论哪一级的投资决策,都应坚持按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办事,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先论证,后决策。最后,要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提高投资决策的水平。实现投资决策民主化,就是要建立和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投资决策管理制度,使投资决策成为有利于集中多方面意见,进行多方案比较评价,从而有利于优选投资方案的民主基础决策制。对于重大投资决策,应从制度上保证,采取切实措施,广泛吸收和聘请各有关方面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听取咨询,审议项目,落实行动,不流于形式主义,不走过场。为保证投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不要相应建立和完善各类投资主体的自我约束机制,建立投资决策责任制,作到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和责任,从而建立起一个责、权、利相统一的多层次的投资决策体制。

二、深化改革和完善投资计划管理体制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和作用,改革投资计划管理体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对于投资总量、结构、布局等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的重要环节,必须坚持通过计划搞好在全社会范围内的综合平衡,以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投资计划管理,主要在于提高计划管理的科学性。应根据全社会的需要和财力、物力、技术装备能力等供给的可能性进行综合平衡,确定五年计划的投资规模和年度投资规模,使之相对平衡、适度,力求避免年度间投资规模的大幅度波动。在平衡安排全社会投资规模时,既要考虑全局的平衡,又要考虑部门和地区的相对平衡;不仅要考虑年度规模的需要,而且要考虑在建规模的需要;不仅要考虑投资实施的财力、物力平衡,又要考虑项目投资后所需财力、物力的平衡投资总规模的确定,应是在保持合理的部门、地区投资结构的基础上安排。

三、完善和加强投资计划管理,还应切实保持计划的严肃性

计划的制定、调整和执行等环节都必须实行程序化、规模化管理,在建投资总规模和年度计划投资规模要实行双控制。要改革按生产能力和投资额划分项目审批权的办法,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该严格控制发展的,实行相对集中管理;该支持和鼓劲发展的,适当扩大地方和企业的项目审批权限。制定不同行业的经济规模标准,并严格执行。为了提高计划的质量水平和体现计划的严肃性,国家应把投资计划的执行情况作为计划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地区经济工作的主要考核指标之一。

投资资金管理体制既是投资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计划管理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括投资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回收方面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四、深化改革和完善投资经营管理体制

在完善投资实施管理体制方面,要求设计、施工单位要真正成为自主经营的“四自”主体。同时,要进一步发展投资品市场,在投资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实行招标承包制,形成真正的、公平合理的竞争局面。

投资决策的主要方法篇2

关键词:投资管理;国有企业;效率;风险;对策

一、国有企业投资管理基础理论概述

投资主要是指企业为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利用自身拥有的资金等资源,向目标对象进行的资金投放、兼并重组等一系列优化资源配置和组合的经济行为。按照投资方向的不同,可将投资区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而按照投资具体内容来说,可将投资划分为项目的研究与开发、设备与厂房的风险改造、企业规模的扩张以及新产品的开发等。国有企业投资管理主要是指国有企业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对投资的决策环节、投资效率以及投资风险进行管控以达到经济效益增加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管理活动。

二、分析国有企业投资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的重要意义

与其他性质的企业相比,国有企业主要具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调节国家经济的功能,因此其投资多数是具有战略性的和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经济活动,因此研究其投资管理问题更具有积极意义,具体体现在:一是科学有效的投资管理能够对投资活动形成必要的约束,从而提高投资的成功率,为国有企业的规模扩张、收益提升以及资金流动性等提供有效支撑,最终形成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二是科学有效的投资管理是国有企业控制经营风险的主要方式,即随着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其面临的风险因素增加,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投资管理,实现多元化经营和规模的扩张,才能有效分散经营风险,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三是科学有效的投资管理是增强国有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方式,即资金是企业所拥有的一项重要资源,只有通过有效的投资使其流动起来才能充分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三、当前国有企业在投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虽然科学有效的投资管理能够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产生多角度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务中多数国有企业受经营权和所有权相互分离、任期业绩考核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企业的投资活动在战略性、效益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由此也引发了其在投资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在投资决策环节存在程序和方法不合理的问题投资决策是进行投资活动的首要环节,同时也是对投资的预期收益进行预测和进行风险事前防控的最佳时机,其主要内容包含提出投资方案、对项目投资方案的现金流量进行估算、对方案的价值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等。从实务来看,当前国有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在决策程序和决策方法两个方面存在不足:一方面是在投资决策的程序方面没有充分结合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来进行投资项目和方案的选择,更多是为实现短期的绩效考核指标而进行投资,同时在投资立项时缺乏实质的审核和分析,可行性研究分析流于形式,最终造成投资决策的失误;另一方面则是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没有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和财务状况选择合理的投资方案指标计算方法,存在刻意避开一些计算比较复杂的评价指标,选择易于计算的等现象,决策方法的片面性同样会对投资决策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二)对投资的风险管控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析和处置对策投资活动的不确定性最终都以风险的形式表现出来,投资风险的客观性特征十分明显,因此在投资管理过程中必须具备较强的风险管控意识,并且建立和实施有效的风险分析和处置对策来防控投资风险,降低投资损失发生的概率。从国有企业的投资实践来看,当前多数国有企业对于投资风险的破坏性缺乏正确认识,并且在投资管理过程中没有通过指标分析、风险预警提示以及建立投资风险应对机制等方式来对投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增加了国有企业投资风险发生的概率。

(三)国有企业的非效率投资现象比较明显投资效率主要是指企业在投资活动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影响投资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实际投资规模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契合程度,二者之间的契合度越高,表明企业的投资效率越高。在实务中能够对预期收益产生影响的因素除了外部不可控的环境因素之外,多数来源于投资决策以及对投资风险的管控程度。当前国有企业在投资管理工作中受决策环节以及风险防控方面存在问题影响,经常存在投资预期收益较高,实际投资规模大,但是实际产出却难达预期的现象,对投资效率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最终弱化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

四、国有企业应对投资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

如上文所述,国有企业在投资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这些问题对其盈利能力、流动性以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力等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存在改善的必要性。在此结合国有企业投资管理实践以及投资的相关理论,建议其从以下角度采取对策以有效解决其在投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明确投资决策程序,科学选择投资决策方法要有效规避国有企业在投资决策环节出现的各种问题,建议其从如下角度采取对策:一方面是对投资决策程序进行明确,即以长期的发展战略为总体导向,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投资方案,然后针对每种投资方面对其预期的现金流量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计算投资方案的价值指标,并比较价值指标,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其他可接受标准进行投资决策,最后对已确定的投资方案进行再评价,形成一个科学、严谨的投资决策流程,防止管理层在投资决策的主观干扰作用;另一方面则是要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发展规模以及生命周期的投资决策防范,目前较为常用的投资决策方法主要有投资回收期法、内含报酬率法(iRR)、净现值法(npV)以及获利指数法(pi)等,每种决策方法具有相应的优势并且适用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例如投资回收期法计算较为简便且能够反映出投资项目的流动性和资金回收风险,但是缺点是没有考虑回收期满之后的现金流量情况,而净现值法则融合了货币时间价值因素和股东财务最大化因素,是实务中采用较多的决策方法之一,缺点是对于每一期的折现现金流量的测算难度较大,国有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方法选择时应当结合自身的具体经营情况以及侧重点,综合使用多种决策方法,确保最终的决策结果较为客观,有利于改善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

(二)增强对投资风险的管控意识,建立健全有效的投资风险防控机制国有企业要增强投资风险的管控意识,建立健全有效的投资风险防控机制,可按照以下三个步骤采取对策:一是在投资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投资风险对企业可能产生强大破坏作用,不仅要防止盲目投资一些高风险项目,将国有企业的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结合起来,以科学有效的决策为指导,进行理性投资,降低投资风险发生概率;二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对投资风险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衡量,增强投资风险防控的靶向性,即以折现的资本成本衡量为核心,采用决策树法、敏感性分析法以及情景分析法等方法来对投资风险进行具体衡量;三是结合折现的资本成本以及投资风险的具体识别和衡量,结合投资管理的不同阶段,采取针对性较强的风险防控方法,例如在投资实施阶段,要在选择最佳投资时机的同时,尽可能缩短投入期,加速投资资金的回笼速度,降低流动性风险。

(三)通过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和加强盈余管理等方式来改善非效率投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信息质量与非效率投资之间是一种非线性的负相关关系,即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有效抑制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而盈余质量则与非效率投资之间存在着较强的非线性正相关关系,即盈余质量越高,企业的非效率投资将会减少,投资效率会显著提升,在实务中国有企业可考虑这两种因素,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加强盈余管理,改善非效率投资。除此之外,国有企业还可以折现指标为核心,结合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定性和定量指标,将企业的社会责任、战略目标和长期发展能力等纳入评价体系中,构建理性、全面的投资回报率评价指标体系对投资效率进行评价,并融合一定考核奖惩措施,以此来降低非效率投资,改善投资效率水平。

投资决策的主要方法篇3

【论文摘要】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随着生产要素的多元化,投资的内涵变得越来越丰富,无论是投资的主体、对象,还是投资的工具、方式等都有了极大的变化。由于投资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投资已经成为每一个企业力图做大做强,扩大规模、增强效益、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企业投资的现状

在企业不断运转过程中,投资和再投资是企业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在企业经过一系列筹资活动后,可能积累了不少资金,如何使用这些资金来获得最大限度的投资收益呢?要达到上述企业经营理财的目标(即最大限度的投资收益)就必须用全面的整体的眼光来看待投资活动。

投资是指为了获取将来某些不确定的价值而放弃目前一定价值的决策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数量的未来价值。

我国大多企业现状是有了资金想发展,却不善于、不敢于进行投资。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复杂,投资风险越来越大,不少企业难以对投资机会做出理性判断,不敢将资金轻易投出,害怕血本无归。这种现象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尤为突出。在商品供应充足甚至过剩的经济背景下,激烈的竞争,残酷的优胜劣汰,使这些企业不敢越“雷池”半步,只能死死把握住手中的资金,维持自己的主营业务,只求能维持现状就万事大吉。而在国有企业也存在着相同的现状,这固然取决于决策者学识水平、素质胆识和责任心使命感,但更大程度决定于现存社会经济的环境压力、干部考核体制以及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等。

二、企业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投资无疑是企业变革求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还是像以往那样循规蹈矩,无所作为,其结果必然是走投无路,山穷水尽。除在现状中提出的一些问题,目前,许多企业还存在如下问题,以下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并找出其解决对策。

1、管理方式不当,损失严重

企业投资方式陈旧,融资渠道单一,管理方式落后,监督措施不力,很难发现投资中出现的问题,即使勉强发现也不能及时处理,造成投资失误、投资重复、投资浪费、投资亏损。

原因:不科学的投资管理模式。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投资管理不仅先天不足,而且后天失调。投资的体制和机制不顺,管理的制度和办法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忽视科学投资战略规划和精确的预算控制,没有严格的风险控制分析和市场应急措施,缺乏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等等。

对策:实施一种先进的投资管理方法。管理要依法而行,管理要建章健制,形成一套真正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投资管理方法,按照投资建议、可行性论证、投资决策、投出资产处置和销售等环节对投资实施全程控制和监督。健全投资管理机构,完善投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制定严格的投资管理制度。界定关键区域的责权利,既要防止权力重叠,又要避免权力真空。实施必要的责任追究机制和合理奖惩办法,形成齐抓共管之势,产生管理协同效应。力争每一项投资都能做到高起点设计、高标准运行、高效能管理、事前论证民主科学、事中监督及时有效、事后考核评价准确。

2、缺乏市场调研意识

市场调研是系统地收集、分析和报告信息的过程,它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市场调研包括市场调查和营销分析,不仅要有可靠的实地调查数据,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已有的真实材料进行分析。调查显示,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重视市场调研,缺乏对供需关系的研究,产品设计和制造不能完全针对市场。

原因:有些企业往往没有掌握充足的可靠的信息,因此专门研究规避风险问题,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不做市场调查,或市场调查的方法不当,缺乏科学依据,搜集数据失真,从而导致错误理论,误导企业选项,最终导致决策失误。

对策:企业应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掌握足够的信息。进行市场调查的方法有许多,比如座谈会、街头访问、入户调查、跟踪测试、商店研究、企业研究、二手资料收集等等,每个企业应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决定采用的方法。

3、投资风险大

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任何一个企业进行投资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企业的经营者对该企业如何经营而承担的风险,包括对内投资风险和对外投资风险。对内投资风险与其本身经营密切相关,对内投资一旦形成后,其投资风险就包括企业自身可以控制的企业特别风险和自身不可控制的市场风险。而对外风险和本企业的经营没有直接关系,它包括被投资企业的特别风险和市场风险,而这两种风险对投资企业来说都是不可控制的。

原因:一些企业由于人员素质整体不高,管理水平偏低,缺乏驾驭风险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尤其是一些私营中小企业,主要管理人员没有树立风险意识,投资随意性大,导致其投资项目风险更高。

对策:努力降低投资风险。加强对新产品试制的投资、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人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因素,加强人力资源的投资,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另外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也会起到减少投资损失的作用。

4、投资决策缺乏创新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教授说过:“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经营,经营的核心问题是决策,决策的核心问题是创新。”国外许多企业由于投资善于创新,拥有自己独特的技术或核心竞争力,使比自己大的企业想吃吃不掉。我国的很多企业投资创新意识不够,往往追随比自己大的企业或同行相近企业的投资模式以及投资做法,缺乏创新,不能通过投资培植自己独特的技术或核心竞争力。

原因:决策带有盲目性。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过程中的一系列变革,实际导致了企业生存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企业领导不从本企业所处环境角度研究改革政策措施的性质及其影响,并对可能出现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重大投资决策便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盲目性。

对策:树立投资决策的创新意识。企业应该在自己的领域内不断推陈出新,以不间断的自我积累、产品开发与升级、技术创新,更贴近消费者需求来实现企业的发展。而不是去抢占看来会盈利的非自己经营领域的市场。不知简单的盲从只会使整个市场空间越来越小,面对如潮的外国企业,诺大的市场只能拱手相让。我国的企业也应该吸取国外企业成功的经验,培植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紧紧围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文章。

5、投资决策者素质低,决策水平不高

在资金不足的困扰下,如何进行投资并能取得良好的收益,对每一个企业投资决策者来说都是一个难题,其因在于投资决策者和财务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许多投资者缺乏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有的甚至连财务报表都看不懂,何谈进行投资决策与获取投资决策信息的能力。由于有的企业在人、财、物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弱势,影响了其获取投资决策信息的能力和渠道;不注意财务会计信息的分析处理,许多企业会计核算不够健全,因而,很少深入地分析处理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问题。

原因:在经济发达国家,由于市场经济程度较高,存在比较熟悉的职业经理市场,对于管理素质的界定、划分和测评都有比较成熟的体系标准,管理者的知识、能力结构相对合理。相比之下我国的职业经理市场刚刚启动,现有的管理者也大多与行政级别挂钩,缺乏相应的市场经济知识,加上管理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动力和压力较小,造成管理者群体整体素质偏低的现象,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不能完全适应改善企业投资管理和提高投资效益的需要。

对策:一支优秀的投资管理队伍。随着投资领域向深度和广度拓展,越来越需要一支协同有效的管理者队伍。要有一个好的人力资源战略,培养一批具有新思维,掌握科学方法,既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又有投资管理经验和有关财务、金融、审计、税务、法律、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各方面人才。

6、投资决策程序混乱

投资完全取决于决策者——不管是国有企业的高管和董事会特别是董事长、总经理还是中小民营企业老板的个人偏好、经验和知识,缺乏长远发展战略考虑,不经民主决策程序,没有必要的投资论证,盲目投资、意气投资、感情投资、政治投资等现象层出不穷。

原因:不民主的投资决策程序。对于国有企业造成目前这种不民主决策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法人治理结构中一元制下董事会监督权、经营权与决策权混同。

对策:采用一种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建立科学民主的投资决策程序,改变决策者仅仅靠经验、主观判断进行决策的观念和做法,拓展决策者的思维空间,强调企业自主投资过程中决策程序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延伸决策者智力和视野,从而使决策者将原先模糊的管理经验和决策程序进行规范化、定量化,最大限度地消除决策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保证决策的合理化、管理的现代化。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得到投资信息之后,应避免一言堂的误区,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科学决策。

三、企业投资的进一步思考

企业要想永远生存下去并得到发展壮大,除了要认识到在其投资中的现状、问题及采取必要的措施之外,还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应特别重视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企业进入市场以来,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内部的情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种风险客观存在。因此企业领导,需根据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快速科学的做出投资决策。尤其是有些行业,由于投资额大、回收期长、固定资产的专用性强,决策一旦失误,损失巨大,因此投资决策前的可行性研究显得尤其重要。

2、企业投资风险及其控制

由于客观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每一项投资都有一定的风险。如果投资决策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比较小,可以忽略它们的影响;如果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较大,且足以影响方案的选择,那么就必须对它进行测量并在决策中加以考虑。否则一旦决策失误,其损失将是长远而巨大的。因此企业在投资时必须要经过预测、决策,并对投资项目实施严格的审核与管理,以防范和降低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提高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

3、建立投资退出战略

企业应该对投资项目定期进行分析、排序,慎重部署投资退出机制。

很多企业在投资时往往只考虑日后如何经营,却很少想过如何适时兑现投资,更少想过如何收拾亏损残局。对企业来说,投资总是做“加法”容易,做“减法”难。企业通过投资、再投资扩大规模后,往往面临着如何退出已有投资的问题。不少企业正是由于没能在投资的进入与退出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因而在市场竞争中陷入被动。

【参考文献】

[1]陈伏辉:企业项目投资决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7(19).

[2]闫红霞:浅议我国企业投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

[3]马兴元:试论企业投资过程的财务管理[J].会计之友,2006(16).

投资决策的主要方法篇4

[关键词]投资风险控制对策信用机制

投资风险是指投资收益损失的可能性,具体体现在投资决策、投资筹资、投资使用与收益等四个阶段,其中投资决策风险控制是整个投资风险得以控制的核心与关键,因为投资项目的确定,有利于确定其筹资数额,便于筹资风险的降低,进而使经营风险得以控制。当前,我国经济整体处在平稳高速发展之中,各行各业投资的势头越来越强烈,然而,企业的经济效益却没有明显提高,即使是在规模和效益方面都处于行业排头兵地位的上市公司,其经营业绩也不容乐观。当然,引起企业效益下降的原因很多,如政策因素、行业因素、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投资失误等方面,但是,通常企业在探讨亏损的原因时,对政策面的影响、行业不景气、行业竞争激烈及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强调得比较多,而对投资失误的原因则缺乏较深的认识,特别是对企业投资决策风险约束认识不够。因此,企业在不断扩大投资增长力度的同时,更要认识到提高投资决策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性,而要提高投资决策风险的管理水平,投资决策风险发生的特点及其成因与防范的分析就显得犹为重要了。本文将对这一问题展开初步的探讨。

一投资决策风险产生的类型

1.选择投资进入方向引致的决策风险

一般来说,投资决策的方向与市场需求的吻合程度是密切相连的。如果一个项目建成投产后没有市场,造成产品积压生产能力闲置,不但使企业投资无法回收,而且还使企业处于严重亏损状态,这就是投资决策的最大风险。因此项目在建设前,要在调查研究分析市场的基础上,估算出项目的最大市场需求量和相应的价格,以免造成投资决策的严重失误。目前,全国大约有几百家化妆品生产商的产品存在严重的滞销情况,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对投资进入方向的误判。

2.选择投资时机引致的决策风险

投资进入的时机与决策风险的高低有很大关系。众所周知,每个产品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即产品的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一般来说,在中长期内,当产品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时,投资进入的时机较为适宜,项目投资后就会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投资决策的风险较低;当产品已经处于衰退期时,项目投资后就难以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从而导致投资滞后,加大了投资决策风险。

3.选择投资规模引致的决策风险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只有当企业的生产达到一定的规模时,企业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为了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企业决策的风险就必须在投资时先了解该项目应达到的经济规模。一般来说,当企业从最初的很小的生产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的时候,企业所面临的投资决策风险则是先大后小的。在企业得到了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全部好处之后,一般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投资决策风险保持在一定水平。在这以后,企业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投资决策风险又有加大的趋势。

4.选择投资区位引致的投资风险

我们知道,资源的分布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从而使的各个地区有着不同的资源比较优势。因此,在进行项目决策时,必须考虑到不同地区的这种优势,从而在投资后能充分的利用这种竞争优势,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使得投资进入的决策风险大为降低。如果不考虑客观存在的比较优势的要求,仅从经济效益的目标出发确定项目投资区位,将使项目投产后有可能处于区域竞争的劣势地位,从而增大投资决策的风险。

二、投资决策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投资也不例外。投资进入某个领域的决策过程既涉及到外部环境,又牵涉到内在条件的变化状况。因此,投资决策风险产生的原因取决于外部环境与投资体制内在条件的影响。

1.投资决策风险产生的外部因素分析

投资进入任何领域都要遇到政策、法律、体制与市场等外部环境的限制。而这种外部环境限制实际就是投资进入的壁垒。因此,投资决策风险根源于投资进入的政策壁垒、体制壁垒、法律壁垒与市场壁垒的变化。

(1)投资进入的政策环境与决策风险的产生

任何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都要符合国家的一系列投资政策的规定。这样,国家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的投资进入的经济政策,这就构成投资进入的政策壁垒。总体说,国家应当高度稳定投资进入的政策壁垒,避免建设单位发生“一窝蜂”式大上项目之后,国家又被迫大面积停缓建设项目从而遭受投资决策的风险。因此,在投资以前应仔细研究国家的政策条件及它们的变化趋势,是控制投资决策风险的前提。一般来说,当国家采取一系列较为宽松的进入政策时,会使投资进入的政策壁垒较小,投资决策的预期风险降低;反之,就会使投资进入的政策壁垒加大,投资决策的预期风险加大。

(2)投资进入的体制环境与决策风险的产生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项目的投资决策需要通过政府的审批程度,得到政府授权与许可之后方可上马。这样,政府就通过项目审批把关为投资设置了体制壁垒。同时,由于政府也有许多不明白的原因不可能使某项投资得到立刻审批,所以就会造成误工,致使整个投资项目无法按计划进行,从而使投资项目决策风险明显加大。因此,在进行决策投资时要必须考虑到审批的程度和审批的时间。一般来说,项目的审批程度越简单、审批的时间越短,投资项目决策风险就会适当降低,反之亦然。这充分说明当前投资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仍是企业的投资决策权没有完全落实,政府审批项目的范围仍然过宽,企业仍然难以成为真正独立的投资主体和市场主体。由于政府并不比企业了解市场,再加上繁琐的审批程序,漫长的时间,尤其是投资建设使用的行政审批权基本被少数权力部门和个人控制,项目在高度垄断、封闭的状态下层层审批,缺乏有效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等所有部门都批下来后,市场最佳投资机会已经错过。所以依靠行政手段审批大量的具体项目必然是低效的,必然会使投资决策风险加大。

(3)投资进入的法制环境与决策风险的产生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为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避免不正当竞争,保证良好的市场秩序,要求有关投资进入时必须遵守与投资有关的法律法规,这就是投资所进入的法制壁垒。一般来说,如果与投资有关的一整套法制健全,如在保护公司产权免遭侵犯方面严格执法、在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方面严格执法、在信用担保方面严格执法、在履行经济合同方面严格执法,那么国内外不同类型的投资主体就会在项目决策前感到很安全,在发生经济与法律纠纷时可以有效维护项目所涉及的各种权益,从而有效降低合理投资决策的风险,加大不合理投资决策的风险。目前,与外商投资法律环境相比,国内厂商的投资法律环境很不完善,国内投资决策的风险缺乏必要的法律规范与强有力的法律保护,使得投资决策中的侵犯知识产权,不平等竞争与长官意志的行为屡屡发生,如投资立项时通过的“关系工程”、“侵权工程”、“无本工程”“条子工程”,往往既违反了投资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性原则,又与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从而严重扰乱了投资建设领域的经济秩序,加大了投资决策的风险程度。因此,努力健全与投资进入有关的法律环境,可以大幅度降低投资决策风险。

(4)投资进入的市场环境与决策风险产生

建设项目投产后的效益取决于其产品在销售市场中的表现。因此,投资决策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指需求风险、价格风险与竞争风险。也就是说,项目投资决策前,要对其产品所面临的国内外市场、近期与长远市场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预测项目产品卖出多少,以什么价格卖出,有多少家企业生产,项目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如何等等。从目前来看,由于“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结构的存在,使得相当一批项目脱离市场需求而盲目决策,造成全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因此,投资决策需要高度重视市场风险,谨慎选择投资进入的领域。

2.投资决策风险产生的投资决策体制原因分析

(1)投资限额管理依旧存在

在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是运用行政指令,规定各级政府审批投资的限额和企业自主投资的限额。实践证明:这种办法弊端甚多。一是在缺少投资自我约束机制条件下,各级政府为逃避限额控制,都设法“饶过去”。例如,无权审批一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就批两个八百万元的。结果,造成投资分散化、项目小型化、规模效益差、且建设战线失控、资金缺口加大、建设周期拉长。二是由于省以下政府的投资审批权限过小,造成省级政府事实上集权过多。由于信息不灵,鞭长莫及,加之其他种种原因,使其投资决策风险加大。三是不利于企业根据需要和可能及时增加投入,调整经营方向,提高竞争能力。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大力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但投资限额管理并未从根本上得以取缔。

(2)各级政府和企业的投资范围不合理

改革以来,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重要变化。省以下各级政府和企业的自主财力有了增强,省级财力所占份额下降。与此相对应的是,事权与财权不统一,政府特别是省级政府过多的承担经济建设的职能,矛盾日益突出。一是不利于发挥各级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以及解决投资吃“大锅饭”的问题,且容易产生互相扯皮。二是省级政府难以集中必要的财力,加强重点建设。三是政府包揽企业投资过多,不利于理顺产权关系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致使各项投资的主体不明确,责任难以追究,投资决策风险加大。

(3)投资决策权利主体不明确

企业的投资决策权没有完全落实,政府审批项目的范围仍然过宽是当前投资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由于政府并不比企业了解市场,再加上繁琐的审批程序,漫长的时间,尤其是投资建设使用的行政审批权基本被少数权利部门和个人控制,项目在高度垄断、封闭的状态下层层审批,缺乏有效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投资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扩大了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投资自,但投资的审批程序并没有与时俱进,仍然沿用改革开放初期的不分投资主体,不分资金来源,不分项目性质,一律按投资规模大小分别有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审批的管理办法。不仅影响了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地位的确立,直接侵蚀了企业的投资自;而且繁杂的审批程序和环节,产生了巨大的寻租机会;助长了行政领导直接决策的“首长工程”和“样板工程”的产生;扰乱了市场经济运作规划,降低了投资效率,导致投资决策风险加大。

(4)投资管理责任制不明确

一是决策机制不科学、不完善。一些投资管理者缺乏科学态度,仅凭主观热情和兴趣决策。对投资项目,投资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缺乏周密的调查研究,个人盲目拍板,造成决策失误,决策风险加大,给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和严重影响。二是投资预警系统弱化,监督机制不到位。三是决策失误责任追究不力。

由以上可知,投资决策风险受以上内外因的共同制约,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因此为了降低投资决策风险,我们有必要对投资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防范,进而规避投资决策风险。

三、投资决策风险的防范措施

1.改投资限额管理为资金来源管理,进一步下放投资审批权限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凡应由企业办的事交给企业办,能由下面决定的问题交给下面决策,把投资自交还给企业。凡是地方和企业自己筹措资金,自行平衡建设器材和产供销的项目,不论规模大小,均由地方审批和企业自主决策;对“三资”企业项目,亦应由提供配套资金的部门或企业审批。

2.把事权与财权统一起来,合理确定各级政府和企业的投资范围

实行“谁收益,谁投资”的市场经济原则要求正确划分政府和企业的投资范围。从改革的方向上看,凡属经营性建设项目,原则上由企业和建设单位自行筹措建设资金,政府宜逐步退出对经营性建设项目的投资,重点安排好非经营性建设项目。考虑到市场体系尚不健全,市场功能较为有限,有些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的大中型非经营性建设项目,不宜再有政府都承包。如:高校住宅过去都有政府拨款。因此,对社会效益较好,而自身经营效益比较低的经营性项目应由政府直接参与投资或给予一定的贴息支持;而对自身经营效益好,投资回收期短,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项目,应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投入,必要时由政府给予一定的垫息支持。

3.明确投资决策主体及其投资决策风险责任

要对项目投资决策做到“事前”防范与有效约束,首先,必须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企业市场主体资格,将投资决策权完全下放给企业法人,使投资决策者真正成为投资风险的控制者,并且实行“谁投资、谁决策、谁负责、谁收益”的原则,对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均有审批制改为登记备案制,由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将投资决策的风险责任落实到企业法人,从而避免用政府责任顶替企业责任,用集体责任顶替个人责任,使得投资决策真正受到风险约束。其次,审时度势,灵活进行投资决策。在确定投资目标时,必须认真权衡决策的安全性与效益性。要注意量力而行,避免过度负债与贪大求洋,强调“大本大利,小本小利”。

4.落实投资决策责任,加强投资约束机制

下放投资审批权,落实企业投资自,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应当坚定不移地推进,实施。问题是决策权下放之后,必须让各投资主体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落实投资决策责任,加强投资约束机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实行项目业主责任制

基本要求是有投资方委派代表组成具有法人资格的业主,从建设项目的筹划、筹资、设计、建设实施直至生产经营、归还贷款和债券本息、实行全过程负责。原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改建,扩建的则无需另设业主,因为企业组织本身就是法人。

(2)重视运用信誉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誉机制十分重要。它是把项目或企业负责人权利结合起来的重要手段之一。这是因为,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经济,项目或企业负责人要与社会打交道,必须十分重视自己的信誉,否则寸步难行。一个项目或企业负责人如果事业卓有成效,他就会享有很高的信誉,经济和社会地位就会上升,甚至身价百倍;反之,如果项目失败或企业破产,他就会丧失信誉。按照法律规定,在一定时间内所有企业或公司都不准聘用。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信誉机制比经济责任对项目或项目负责人更有约束力。

(3)把项目管理同经济责任挂起钩来

一个建设项目失误或管理不善,少则损失几十万元,上百万元,多则损失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投资项目负责人都难以或根本无法承担这样大的经济责任。但是,完全不承担经济责任,也是不可取的。比较可行的办法是,规定项目负责人交纳一定数量的风险金。如项目建设成功,符合要求,则退还风险金,并付给利息。对成绩显著者,还要给予奖励。相反,如因管理不善而造成损失,则视程度扣减部分或全部风险金。这样,有利于落实项目投资管理的经济责任。

(4)落实政府机关审批项目的责任

投资决策的主要方法篇5

[关键词]指标运用独立方案互斥方案多方案组合

合理选择适当的决策方法,是项目投资决策的关键,利用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作为决策的标准,做出最终的决策。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主要有折现指标和非折现指标。折现指标主要有: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非折现指标主要有:投资利润率、静态投资回收期。

一、独立方案的评价

独立方案财务可行性评价与投资决策可以同时进行,评价财务可行性也就是对其做出最终决策的过程。如果某一投资方案的所有评价指标均处于可行区间,即同时满足以下条件,该方案完全具备财务可行性。

净现值npV≥0、净现值率npVR≥0、获利指数pi≥1、内部收益率iRR≥i。投资利润率Roi≥基准(设定)投资利润率、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pp≤n/2(即项目计算期的一半)、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pp’≤p/2(即项目经营期的一半)。

如果在评价时主要指标处于可行区间(如:npV≥0、npVR≥0、pi≥1、iRR≥i。)但次要或辅助指标处于不可行区间(如:pp>n/2、pp’>p/2或Roi

如果某一投资方案的所有评价指标均处于不可行区间,即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则可以断定该方案无论从哪一个方面看都不具备财务可行性,或完全不具备财务可行性,应当彻底放弃该投资方案。npV

如果在评价过程中发现npV

注意的问题:

1.主要评价指标(折现指标)在评价财务可行性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当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的评价结论与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等主要指标的评价结论发生矛盾时,应当以主要指标的评价结论为准。

2.利用折现指标对同一投资方案进行评价和决策,会得出完全相同的结论。

二、多个互斥方案的比较决策

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方案可供选择时,如果选择其中某一方案而舍弃其他方案,这种决策称为选择互斥的决策。互斥方案的决策必须以方案具备财务可行性为前提。多个互斥方案比较决策是指在每一个入选方案已具备财务可行性的前提下,利用具体决策方法比较各个方案的优劣,利用评价指标从各个被选方案中最终选出一个最优方案的过程。

原始投资额不等,但项目计算期相等的多方案比较决策一般采用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当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指标大于或等于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时,原始投资额大的方案较优;反之,则投资额少的方案为优。该方案通常被用于更新改造的项目的投资决策中。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的计算过程和计算技巧同内部收益率完全一致,只是所依据的是差量净现金流量。

原始投资额不等,特别是项目计算期不同的多方案比较决策一般采用年等额净回收额法,在该方法下,所有方案中年等额净回收额最大的方案即为最优方案。

某方案年等额净回收额=该方案净现值×回收系数(或年金现值系数的倒数)。

某企业拟投资建设一条新生产线。现有三个方案可供选择:a方案的原始投资额1250万元,项目计算期11年,净现值958.7万元;B方案的原始投资额1100万元,项目计算期10年,净现值920万元;C方案的净现值-12.5万元;行业基准折现率10%。做出最终投资决策。

a方案和B方案的净现值均大于零,都具有财务可行性。C方案的净现值小于零,不具有财务可行性。

a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a方案的净现值×1/(p/a,10%,11)=958.7×1/6.49506=147.6(万元);B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B方案的净现值×1/(p/a,10%,10)=920×1/6.14457=149.7(万元);B方案优于a方案,所以B方案为最优方案。

三、相容选择的决策

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方案可供选择时,如果选择其一而无需舍弃其他方案(即可以同时选择多个方案),这种决策称为相容选择的决策(又称投资组合的决策)。

决策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第一,如果企业可用资本无数量限制,可按每一项目的净现值大小排序,顺序选择有利可图的方案进行组合决策。

第二,如果企业可用资本有数量限制,即不能投资于所有可接受的项目时,可按下列原则处理:

1.按净现值率的大小排序,在可用资金范围内优先选择净现值率大的方案进行组合;

2.某一组合使用资金总额不得超过可用资金的数额,否则即为无效组合;

3.每一组合应为有效组合,如果某一组合含于另一组合内(如a、B项目组合含于a、B、C项目组合内),该组合(如a、B项目组合)即为无效组合;

4.各组合的最优选择标准是:组合的净现值总额最大(往往是既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资金又使综合净现值率最大的组合)。

总之,在主要考虑投资效益的条件下,多方案比较决策的主要依据,就是能否保证在充分利用资金的前提下,获得尽可能多的净现金流量。

投资决策的主要方法篇6

本文中所指投资是直接投资,是形成固定资产的主要形式,投资形成的“产品”不是社会需要的最终产品,只能是中间产品,而中间产品最终要服务于最终产品。投资项目是指为特定目的而进行投资建设,并含有一定设备仪器、建筑或建筑安装工程,且形成固定资产的建设项目。投资项目决策阶段是项目建设之前的全部活动,即设想、提议、论证分析及决策过程,但不包括筹资。投资项目决策的任务是通过分析论证,确定项目做不做和怎样做。同时,这里的投资与一般的购买有区别,投资目的是获得预期的收入,而这种预期收入可能是不确定的。虽然人们可以凭借经验对未来发生的情况进行科学的预测,但这种预测是不准确的,即投资具有不确定性。

2企业投资项目决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同时,投资波动也是决定经济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我国企业现阶段投资的主要问题是:重复建设严重投资过快增长,投资变化过于激烈,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在部分或者大多数行业中过剩等等。这样的状况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2.1企业经营的主业与辅业主次不分

对于部分中国老牌国有企业,由于历史原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营业收入不相上下,甚至小于其他营业收入,多种制造业与多种服务业收入均在企业营运范围内。经营的业务之间没有联系,不利于领导决策和生产经营,且投资分散,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最后只有进行破产重组。虽然这样的企业在逐渐淡出市场,但留给企业的启示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2.2投资项目管理与决策水平较低

在部分企业投资全过程中,企业虽然把主要时间与精力放在项目实施中,但由于项目实施计划操作性不强,项目工期多有拖延,还不能够真正实现项目的全过程控制;遇到突发事件主要依靠临时决策,改变投资计划内容,极大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同时,由于项目前期研究不足,产品和市场分析不充分,项目决策缺乏数据支撑,主要依靠经验判断。

2.3项目专业分析人员缺乏

在生产制造类企业中,从事项目分析的人员主要为技术人员,或由原来的技术人员转型而来,他们大多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投资等理论知识,导致分析工作难以开展,或难以将分析结果用于项目实际的决策上。

2.4投资决策方法应用不够

经济理论的发展需要与投资实践结合,才能论证理论的正确性并指导实践,但由于企业的投资往往具有一定的急迫性,或者企业不能按照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步骤进行可行性分析,故在投资实践中决策较为粗放,也不能掌握好有效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

3投资项目决策及方法研究

本文认为,企业投资项目决策需要考虑企业总体战略、产品市场可行性、项目技术可行性、项目经济可行性、项目实施方案可行性等方面内容,而关键点是企业战略符合性、项目市场可行性及财务分析可行性。而技术可行性与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相对容易把握,不足以成为决策关键。

3.1投资项目符合企业总体战略是项目成功的基础

企业总体战略明确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定位和盈利水平等,规定了项目决策的基调。投资项目必须在总体战略指导下进行,投资要符合企业发展方向,投资要体现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投资完成后要能够实现企业要求的收入和利润目标。若投资与企业战略一致(前提是企业有一贯的战略方针),可以在企业原有投资的基础上进行长期的追加投资,或相关业务投资上实现资源共享,以节约企业的整体投资成本。若投资不能与企业战略一致,且企业没有根据投资情况发展企业战略,则该投资即使暂时能够获利,也可能会由于缺少长期资源支撑而最终失败。

3.2对投资项目进行有效的市场分析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市场分析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要实现有效的市场分析,一是需要正确的市场调研结论,通过网络查询、行业报刊杂志、实地调查等方式,对商品需求、流通渠道、经营条件、竞争对手等方面进行项目市场调研,尽可能地取得完整、确切、及时的市场信息。二是需要运用科学的市场分析方法,根据市场调研报告,对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市场竞争、产品、市场综合等内容进行分析,并对为实现产品生产、销售而开展的项目投资方案进行分析。

3.3对投资项目进行正确的财务分析是项目成功的保障

企业项目投资的目标就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投资决策必须考虑相应的成本与收益。随着经济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在实际应用中,主要采用净现值法与实物期权理论进行投资决策和风险分析。

(1)现值法。除了项目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投资报酬率、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投资回收期等静态指标外,要正确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就必须对财务净现值、财务净现值率、财务内部收益率、动态投资回收率等动态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

(2)对项目的不确定性进行投资分析。应用净现值法进行的投资决策,是在假定企业投资环境确定性下得出的,意味着企业对投资的未来收益是确知的,没有对影响项目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分析。这样,企业的投资决策过程就是一个简单计算投资的未来收益与投资成本的比较过程,根据不变的折现率计算投资收益来决定是否投资,要么投资要么永远不投资。实际上,由于客观条件及有关因素的变动、预测技术局限等原因,可能导致项目实施结果与预测结论出现不一致,使项目具有不确定性,项目存在风险。

3.4其他投资决策因素分析

(1)技术可行性与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可分为:一是市场产品(即最终产品)的技术可行性,产品项目研发成功必须要通过小批量试制,来进行工艺验证,需要进行实现一定产量后的产能技术瓶颈分析,一般情况下不具有过大的技术问题。二是投资的产品(即中间产品)的技术可行性,在投资的固定资产上,一般也是使用成熟的产品,即使不够成熟,也可利用国内和国际的资源进行解决,并不存在太明显的技术问题。

项目实施方案主要论证是否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项目目标。主要对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资金计划制定及项目组人员工作分配计划的合理性进行分析,项目计划因为项目负责人不同而有所差异,企业可以根据已完成项目或其他企业的相关经验数据来判断,一般不具有太大的问题。

(2)投资项目伴随的经营基础和经营计划分析。即对企业整体的市场营销计划、产品开发计划、质量保证计划、内部控制计划等进行分析,考察新增投资项目及其最终产品对经营体系的适应性,以便进行经营调整。

投资决策的主要方法篇7

【论文关键词】企业投资现状问题原因分析对策

【论文摘要】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随着生产要素的多元化,投资的内涵变得越来越丰富,无论是投资的主体、对象,还是投资的工具、方式等都有了极大的变化。由于投资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投资已经成为每一个企业力图做大做强,扩大规模、增强效益、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企业投资的现状

在企业不断运转过程中,投资和再投资是企业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在企业经过一系列筹资活动后,可能积累了不少资金,如何使用这些资金来获得最大限度的投资收益呢?要达到上述企业经营理财的目标(即最大限度的投资收益)就必须用全面的整体的眼光来看待投资活动。

投资是指为了获取将来某些不确定的价值而放弃目前一定价值的决策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数量的未来价值。

我国大多企业现状是有了资金想发展,却不善于、不敢于进行投资。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复杂,投资风险越来越大,不少企业难以对投资机会做出理性判断,不敢将资金轻易投出,害怕血本无归。这种现象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尤为突出。在商品供应充足甚至过剩的经济背景下,激烈的竞争,残酷的优胜劣汰,使这些企业不敢越“雷池”半步,只能死死把握住手中的资金,维持自己的主营业务,只求能维持现状就万事大吉。而在国有企业也存在着相同的现状,这固然取决于决策者学识水平、素质胆识和责任心使命感,但更大程度决定于现存社会经济的环境压力、干部考核体制以及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等。

二、企业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投资无疑是企业变革求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还是像以往那样循规蹈矩,无所作为,其结果必然是走投无路,山穷水尽。除在现状中提出的一些问题,目前,许多企业还存在如下问题,以下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并找出其解决对策。

1、管理方式不当,损失严重

企业投资方式陈旧,融资渠道单一,管理方式落后,监督措施不力,很难发现投资中出现的问题,即使勉强发现也不能及时处理,造成投资失误、投资重复、投资浪费、投资亏损。

原因:不科学的投资管理模式。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投资管理不仅先天不足,而且后天失调。投资的体制和机制不顺,管理的制度和办法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忽视科学投资战略规划和精确的预算控制,没有严格的风险控制分析和市场应急措施,缺乏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等等。

对策:实施一种先进的投资管理方法。管理要依法而行,管理要建章健制,形成一套真正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投资管理方法,按照投资建议、可行性论证、投资决策、投出资产处置和销售等环节对投资实施全程控制和监督。健全投资管理机构,完善投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制定严格的投资管理制度。界定关键区域的责权利,既要防止权力重叠,又要避免权力真空。实施必要的责任追究机制和合理奖惩办法,形成齐抓共管之势,产生管理协同效应。力争每一项投资都能做到高起点设计、高标准运行、高效能管理、事前论证民主科学、事中监督及时有效、事后考核评价准确。

2、缺乏市场调研意识

市场调研是系统地收集、分析和报告信息的过程,它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市场调研包括市场调查和营销分析,不仅要有可靠的实地调查数据,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已有的真实材料进行分析。调查显示,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重视市场调研,缺乏对供需关系的研究,产品设计和制造不能完全针对市场。

原因:有些企业往往没有掌握充足的可靠的信息,因此专门研究规避风险问题,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不做市场调查,或市场调查的方法不当,缺乏科学依据,搜集数据失真,从而导致错误理论,误导企业选项,最终导致决策失误。

对策:企业应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掌握足够的信息。进行市场调查的方法有许多,比如座谈会、街头访问、入户调查、跟踪测试、商店研究、企业研究、二手资料收集等等,每个企业应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决定采用的方法。

3、投资风险大

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任何一个企业进行投资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企业的经营者对该企业如何经营而承担的风险,包括对内投资风险和对外投资风险。对内投资风险与其本身经营密切相关,对内投资一旦形成后,其投资风险就包括企业自身可以控制的企业特别风险和自身不可控制的市场风险。而对外风险和本企业的经营没有直接关系,它包括被投资企业的特别风险和市场风险,而这两种风险对投资企业来说都是不可控制的。

原因:一些企业由于人员素质整体不高,管理水平偏低,缺乏驾驭风险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尤其是一些私营中小企业,主要管理人员没有树立风险意识,投资随意性大,导致其投资项目风险更高。

对策:努力降低投资风险。加强对新产品试制的投资、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人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因素,加强人力资源的投资,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另外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也会起到减少投资损失的作用。

4、投资决策缺乏创新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教授说过:“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经营,经营的核心问题是决策,决策的核心问题是创新。”国外许多企业由于投资善于创新,拥有自己独特的技术或核心竞争力,使比自己大的企业想吃吃不掉。我国的很多企业投资创新意识不够,往往追随比自己大的企业或同行相近企业的投资模式以及投资做法,缺乏创新,不能通过投资培植自己独特的技术或核心竞争力。

原因:决策带有盲目性。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过程中的一系列变革,实际导致了企业生存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企业领导不从本企业所处环境角度研究改革政策措施的性质及其影响,并对可能出现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重大投资决策便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盲目性。

对策:树立投资决策的创新意识。企业应该在自己的领域内不断推陈出新,以不间断的自我积累、产品开发与升级、技术创新,更贴近消费者需求来实现企业的发展。而不是去抢占看来会盈利的非自己经营领域的市场。不知简单的盲从只会使整个市场空间越来越小,面对如潮的外国企业,诺大的市场只能拱手相让。我国的企业也应该吸取国外企业成功的经验,培植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紧紧围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文章。

5、投资决策者素质低,决策水平不高

在资金不足的困扰下,如何进行投资并能取得良好的收益,对每一个企业投资决策者来说都是一个难题,其因在于投资决策者和财务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许多投资者缺乏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有的甚至连财务报表都看不懂,何谈进行投资决策与获取投资决策信息的能力。由于有的企业在人、财、物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弱势,影响了其获取投资决策信息的能力和渠道;不注意财务会计信息的分析处理,许多企业会计核算不够健全,因而,很少深入地分析处理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问题。

原因:在经济发达国家,由于市场经济程度较高,存在比较熟悉的职业经理市场,对于管理素质的界定、划分和测评都有比较成熟的体系标准,管理者的知识、能力结构相对合理。相比之下我国的职业经理市场刚刚启动,现有的管理者也大多与行政级别挂钩,缺乏相应的市场经济知识,加上管理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动力和压力较小,造成管理者群体整体素质偏低的现象,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不能完全适应改善企业投资管理和提高投资效益的需要。

对策:一支优秀的投资管理队伍。随着投资领域向深度和广度拓展,越来越需要一支协同有效的管理者队伍。要有一个好的人力资源战略,培养一批具有新思维,掌握科学方法,既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又有投资管理经验和有关财务、金融、审计、税务、法律、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各方面人才。

6、投资决策程序混乱

投资完全取决于决策者——不管是国有企业的高管和董事会特别是董事长、总经理还是中小民营企业老板的个人偏好、经验和知识,缺乏长远发展战略考虑,不经民主决策程序,没有必要的投资论证,盲目投资、意气投资、感情投资、政治投资等现象层出不穷。

原因:不民主的投资决策程序。对于国有企业造成目前这种不民主决策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法人治理结构中一元制下董事会监督权、经营权与决策权混同。

对策:采用一种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建立科学民主的投资决策程序,改变决策者仅仅靠经验、主观判断进行决策的观念和做法,拓展决策者的思维空间,强调企业自主投资过程中决策程序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延伸决策者智力和视野,从而使决策者将原先模糊的管理经验和决策程序进行规范化、定量化,最大限度地消除决策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保证决策的合理化、管理的现代化。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得到投资信息之后,应避免一言堂的误区,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科学决策。

三、企业投资的进一步思考

企业要想永远生存下去并得到发展壮大,除了要认识到在其投资中的现状、问题及采取必要的措施之外,还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应特别重视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企业进入市场以来,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内部的情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种风险客观存在。因此企业领导,需根据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快速科学的做出投资决策。尤其是有些行业,由于投资额大、回收期长、固定资产的专用性强,决策一旦失误,损失巨大,因此投资决策前的可行性研究显得尤其重要。

2、企业投资风险及其控制

由于客观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每一项投资都有一定的风险。如果投资决策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比较小,可以忽略它们的影响;如果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较大,且足以影响方案的选择,那么就必须对它进行测量并在决策中加以考虑。否则一旦决策失误,其损失将是长远而巨大的。因此企业在投资时必须要经过预测、决策,并对投资项目实施严格的审核与管理,以防范和降低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提高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

3、建立投资退出战略

企业应该对投资项目定期进行分析、排序,慎重部署投资退出机制。

很多企业在投资时往往只考虑日后如何经营,却很少想过如何适时兑现投资,更少想过如何收拾亏损残局。对企业来说,投资总是做“加法”容易,做“减法”难。企业通过投资、再投资扩大规模后,往往面临着如何退出已有投资的问题。不少企业正是由于没能在投资的进入与退出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因而在市场竞争中陷入被动。

【参考文献】

[1]陈伏辉:企业项目投资决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7(19).

[2]闫红霞:浅议我国企业投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

[3]马兴元:试论企业投资过程的财务管理[J].会计之友,2006(16).

[4]杜伟莎:企业提高投资效益的有效方式[J].中国石化,2006(8).

投资决策的主要方法篇8

[关键词]风险投资项目;风险评估;eowa算子;群体语言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7)05-0041-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熵的重大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及其在奥运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批准号:70372011)

[作者简介]刘晓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风险投资;

邱菀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决策理论及应用、项目管理。(北京100083)

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全面推进,风险投资日益成为催生创新型企业的重要途径。然而,风险投资项目与传统项目的投资有很大的区别,其投资对象为新创建的企业、全新的项目,没有同类投资经验作比较,并且投资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在风险投资活动中,通常投资风险的影响因素主要来源于风险投资商的投资行为,风险企业的经营活动及投资所处的市场环境。风险投资商的风险是指由于风险投资商的错误判断和不当的经营行为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它包括:逆向选择风险,道德风险。风险企业在风险投资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技术风险、产品市场风险、管理风险等。风险投资环境含义非常广泛,包括政治、金融、财政、产业政策甚至文化等方面的各种因素,其对风险投资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产业政策和退出渠道信息。因此,对投资项目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前期评价是投资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由于风险投资项目中具有大量不确定性信息、未知信息以及评价中大多以定性信息为主。因此,风险投资项目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一直是近年来国内外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献[1-3]采用通常的aHp法,文献[4]采用模糊综合法,文献[5]采用证据理论用于风险的综合评价,这些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由于风险投资风险的复杂性及评估主体思维的模糊性,本文采用文献[6,7]中的多属性决策理论方法。多属性决策是多目标决策的一种,又称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它是对具有多个属性(指标)的有限方案,按照某种决策准则进行多方案选择和排序,其理论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经济、管理、军事等领域。同时,本文针对风险投资项目风险很难量化的特点,采用现代决策中的语言评估理论,建立了基于语言算子的风险投资项目风险评价模型,并进行实例分析,为风险投资项目风险评价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一、基于eowa算子的群体语言评价方法

1.拓展的有序加权平均(eowa)算子

针对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及人类思维的模糊性,人们偏好采用语言形式对客观事物进行评估,文献[6,7]给出了系列评估方法。假定语言评估标度S={Sα|α=-L,…,L},S中的术语个数一般为奇数,如:语言评估标度可取

2.基于eowa算子的群体评价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面临的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使得很多决策问题日益复杂,往往需要多个决策者的共同参与,群决策理论方法为之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手段。下面对于语言型的决策问题,给出基于eowa算子的群决策方法。

对于某个多属性群决策问题,设其方案集为X={x1,x2,…,xn},属性集为U={u1,u2,…,um},决策者集合为D={d1,d2,…,dt}。假定决策者dk∈D对于已知方案xi∈X在属性uj∈U下的属性值为,(i∈n={1,2,…,n};j∈m={1,2,…,m};k∈t={1,2,…,t}),从而构成评估矩阵(决策矩阵)Rk。再设w=(w1,w2,…,wm),wk∈[0,1],∑wk=1为属性权重;w=(w1,w2,…,wt)为决策者权重,wk∈[0,1],∑wk=1。具体步骤如下:

第1步对于多属性决策问题,决策者dk给出方案xi∈X在属性uj∈U下的语言评估,并得到评估矩阵Rk=()nxm,且∈S。

第2步利用eowa算子对评估矩阵Rk中第i行的语言评估信息进行集结,得到决策方案xi综合属性评估值(w)(i∈n),其中(w)=eowaw(,,…,)。

第3步再利用eowa算子对t位决策者给出的决策方案xi的综合属性评估(w)(k=1,2,…,t)进行集结,得到决策方案xi的群体综合属性评估zi(w)(i∈n),其中zi(w)=eowaw[(w),(w),…,(w)]。

第4步利用zi(w)(i∈n)对所有决策方案进行排序和择优。

二、应用实例

研究风险投资项目风险大小,首先必须提取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的目的在于为风险评价提供一种新方法,因此沿用文献[1]中的指标。

假设现有3位专家拟对某经济开发区4个风险投资项目xi(i=1,2,3,4)的风险的大小进行评估,并假定专家权重向量为w=(0.3,0.3,0.4)。主要评价指标(属性)为u1:逆向选择风险;u2:道德风险;u3:技术风险;u4:产品市场风险;u5:管理风险;u6:产业政策基础;u7:退出渠道信息。假设指标权重为w=(0.15,0.1,0.2,0.2,0.1,0.1,0.15),语言评估标度为S={S-5,…,S5}={极高,很高,高,较高,稍高,一般,稍低,较低,低,很低,极低}。三个决策者的语言评估信息如表1-3所示,试评价4个风险投资项目风险高低。

根据已有信息,直接进入第2步:利用eowa算子对评估矩阵Ri中每行的语言评估信息进行集结,得到决策方案xi综合属性评估值

三、结论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高科技孵化器,凭借自身的特点日益成为企业进行创新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无论利用多么先进高效的方法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评价,也都难以彻底消除失败的风险。事实上,风险投资公司在对项目投资决策之前,科学有效地评价投资风险,仍是风险投资项目成败的关键,是风险投资过程的重要一环。因此,对风险投资项目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一直都是十分有意义的研究工作。本文将现代语言决策理论应用于风险评价,并且引入群体评价的思路,提出的评价模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此外,该方法亦可用于对风险投资项目风险进行分时段评估,评价结果可反映风险投资项目风险的变化,便于投资者合理控制风险。但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毕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因素众多,本文的研究只是一个初步尝试,以求为风险投资项目风险评价的定量研究探索一条适合实际的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郑君君,刘玮,孙世龙.关于风险投资项目风险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4).

[2]钱水土,周春喜.风险投资的风险综合评价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5).

[3]王世良,王世波.aHp模型在风险投资项目评价中的应用[J].企业经济,2004,(4).

[4]徐菱涓,刘宁晖.多因素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在风险投资项目评估中的运用研究[J].企业经济,2006,(2).

[5]梁静国,魏娟.基于证据理论的风险投资项目风险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2).

[6]XuZeshui.eowaandeowGoperatorsforaggregatinglinguisticlabelsbasedonlinguisticprefer-encerelations[J].internationalJournalofUncertainty,FuzzinessandKnowledge-BasedSystems,2004,12(6):791-810.

投资决策的主要方法篇9

关键词:地方政府 投资决策

一、导论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的不断改善,各种投资开展得如火如荼,方兴未艾。尽管以个人投资和企业投资为主体的民间投资因其总量和规模的日益扩大,行业和区域影响的不断增长而对宏观经济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但地方政府投资作为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部分,其投资行为的影响和意义更为深远。当政府作为投资人做出重大投资决策时,不仅具有如同企业这样理性人选择的决策因素,即为了谋取一定区域和特定群体的利益,同时对环境和地区秩序也有着超过单纯趋利弊害的大范围、超长时期影响。基于历史原因,我国过去20多年的经济高增长基本上是靠投资尤其是政府的投资拉动。由于不受市场规律制约,不考虑投入产出比,投资损耗极大,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比比皆是。由于决策程序和参与者的遴选存在缺陷,加之政府投资决策机制的参与面窄、考虑因素出发角度的不全面性,首长责任制的缺陷和权力制衡机制的不健全,从而制约了地方政府投资实现公平和效益。而本文主要从地方投资决策的参与者角度着手对投资的决策风险的规避机制进行改进。

二、现行地方投资决策程序及缺陷

(一)地方政府现行决策程序

政府投资始于决策,决策始于单项投资项目的确立。如果一项政府投资项目基于发出政绩信号的目的而启动,其在决策之初就偏离了政府投资追求公益的轨道。地方政府投资决策过程由纵向相连的四环节组成:规划、审批、设计与评审、编制年度投资计划与预算管理。政府投资决策重点是审批。审批启动于项目单位报投资主管部门审批项目建议书。项目单位是可以是政府各部门,也可以是符合条件的非政府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现行决策程序的缺陷――基于决策参与者的分析

1 决策参与者的利益宿求对决策风险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投资项目领域是一个由政府牢固控制的公共领域,但在今天,各种利益集团已经开始萌芽、发展、成熟,在一定范围上左右行政力量,逐渐打破行政权力单一控制干预公共事务的局面。这其中,一些享有媒体世界的话语权,金钱世界的资源支配权的利益集团影响公共项目选择的力量显著,而弱势群体在政府公共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却微乎其微,决策者听不到弱势群体的声音,感受不到弱势群体的压力。这不利于真正实现政府投资项目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建设宗旨。

2 决策参与者风险偏好对决策风险的影响

因为政府投资项目是一种公共物品,客观上不存在完善的、运行良好的市场,消费者的偏好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反映出来,因而无法通过市场把偏好传递给决策者。现实生活中,决策者常常只是根据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诸如交通堵塞、缺电缺水等短缺信号做出“问题导向型”的项目投资决策,往往不能对^们的偏好做出回应并预测偏好的未来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为获取真实的偏好信息,建立健全偏好显示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但我国恰恰缺乏有效的政府投资项目偏好显示机制,例如:我们的公众参与常常流于形式;我们的专家咨询往往受行政官员左右;我们的下情上达的渠道不多,仅有的一些渠道运行不畅通;我们的投票制度不发达、不健全等等。

3 参与者自身素质对投资决策风险的影响

决策是人类一种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既需要制度的规定,又需要决策者的经验和智慧。同是解决一个问题,什么时候、做出什么样的决策,从哪里突破比较容易收到效果,这是决策制度不可能解决的问题,而需要决策者审时度势,善于抓住决策机遇和突破口,这就是决策方法和艺术范畴内的问题。地方政府投资决策主体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投资决策的效益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但从目前我国公务员队伍状态来看,严重存在着文化偏低,管理水平不高,专业知识缺乏等问题。同时由于决策的部分参与者政策分析能力不足导致地方政府投资决策出现软预算约束,从而形成风险。

三、层次分析法在地方投资决策机制改进中的作用

(一)层次分析法

(theanalyticHierarchprocess,简称aHp法)是美国匹兹堡大学著名的数学家、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他将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程以量化的形式表示,通过简洁的计算得出各方案的相对重要性排序,从而使复杂的问题明朗化,决策者的思路条理化,层次化。运用aHp进行决策时大体可以分以下步骤进行:首先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层次分析的结构模型。接着在所建立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中,判断同一层次的元素对上一级某一元素的影响程度,并将其定量化。最后将矩阵按列归一化(即使列和为1),然后按行求和,再归一化后进行一致性检验。

(二)决策参与者核心利益分析

构造层次模型的前提是围绕投资决策核心利益确定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既然是运用利益相关者遴选决策参与者和层次分析法结合来规避地方政府投资决策风险,我们首先要有政府投资决策利益相关者的核心利益表达方式,通过这种表达,我们可以确定参与各方所要实现的利益,整合各种利益诉求,从而得出科学的符合科学发展观和一定项目成功标准的核心利益,进而展开进行决策参与者的遴选和决策权重的赋予。

地方政府投资决策核心利益的生成过程可以参照以下模型(见图1)。

从地方政府投资项目核心价值生成模型(图1)可以看出,对于地方政府投资项目而言,要保证其公平和效率这个基础条件的实现,决策阶段的公平性尤为重要。只有在起始阶段实现了项目决策的公平性,才能为后续阶段的核心价值的形成创造条件,也才能保证在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消费阶段以及在其净收益分配和成本的分担上更趋合理和公平。在分析了不同阶段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之后。对不同的偏好进行分析整合,才有可能形成以公平和效率均衡为基础的项目核心价值。在地方政府投资项目核心利益生成模型中,项目利益相关者的范围界定、项目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分析与其他项目利益相关者之间沟通协商,对于形成项目的核心价值有重要影响。

地方政府投资决策参与者核心利益生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确定利益相关者的最终目标是进行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利益相关者价值和需求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对地方政府投资决策的目标进行纠正,在不影响产业投放和地区经济目标的情况下,目标科学纠正后对利益相关者会有一个反馈,完成纠正和反馈后,核心价值便得以形成并得到发展。

(三)基于aHp的决策参与者分类体系构建

通过理顺政府投资决策流程,明确核心利益后,我们就可以初步构建起了地方政府投资的决策风险的参与者类别体系。决策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构成决策过程的权力(利)结构。因而,决策由多个主体构成的决策共同体完成,各主体之间存在一张看不见的决策网络(见图2)。这张决策网络中主要群体有:

1 实质性影响决策过程的个人。我国现行决策体制和流程下,这部分个人包括掌握法定的最后自由裁量权地方行政长官、党政把手、分管具体工作的党政副职、权力机构首脑,以及政府职能部门的负责人都对投资决策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2 地方权力机构和政府各职能部门。前者审查和批准总体规划、中长期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通过重大事项决定权和监督权在投资过程的首尾对决策产生影响,后者负责政府投资的组织、审批和财政性资金安排,是政府投资决策的全程参与者。

3 投资方。政府投资项目证券化后的证券持有者,政府财政补贴或信用担保后发放贷款的债券银行,不同公共项目兴建模式下的投资人等。

4 投资项目惠及者。这类型参与者将会是投资项目的支持者,通过这一地方政府投资项目享受项目效益或因为公路、水利设施项目改善某地的生存环境的当地居民,以及通过土地出让而获得出让金和补偿款的直接受益人。

投资决策的主要方法篇10

1、风险效用理论

在工程http://项目的风险评价中有多种评价模式,这些评价方法所选择的指标多为期望值。但以期望值作为评价指标的主要缺点是没有充分考虑到项目决策者的决策偏好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效用理论作为一种投资项目的一种评价方式,其主要的决策依据和标准是效用最大化原则,并且将决策者的主观决策偏好引入决策中。这一决策方法的理论依据是现代效用理论。在这一理论体系中,把某个具有不确定的建议或决策的效用定义为在偶然事件中获得标准价值的概率相等。同时引入平衡点的概念,即期望得到某种预期值和接受偶然事件的态度无差异的某个数值,并把预期值和平衡点之间的差异定义为风险费用。效用值具有无量纲的特点,一般将决策者最满意的方案效用值定义1,最不满意的方案效用值定义0。即以[0,1]区间来描述和量化对各类待决策方案的效用值。

2、风险效率

由于外界环境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因此项目的投资决策会不可避免的面临一定程度风险。为便于研究,一般都把这类风险转化为实际成本的增加来进行量化,即认为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都可以用追加成本的方式来加以克服。在这种思路下,可将项目的投资风险定义为发生超出能接受的预期成本超支的可能性,与之对应的概率即为项目投资的风险水平。

因此在考虑项目投资的风险评价时,就需要从降低预期成本和降低风险水平这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显然,在预期投入成本为定值的前提下,应当使得该项目的风险水平最低;反之,在风险水平确定后,可确定最优的投资计划所需的预期成本。在这二者之间就存在一个最优组合的问题,实现风险和投资成本同时得到控制,即体现项目投资的效率。这个效率将其定义为风险效率。

3、项目效用的确定

根据前文对于效用的定义,显然效用可绘制成0-1之间变化的曲线的形式,简称为效用曲线。确定效用曲线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直接提问法和对比提问法。直接提问法是通过让决策者回答和项目有关的一系列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做出主观性的量化,由决策者绘制出让自己满意的效用曲线。对比提问法则是通过让决策者对不同方案间的两两比较来确定在何种情况之下这两类方案具有等效性。当存在多个待考虑因素时,则是固定其他因素,只考虑一个可变因素,以提问的方式来确定该可变因素的效用曲线。在实际应用中,直接提问法因主观性太强而回答的结果往往比较模糊,因此采用较少,更多的是利用对比提问法。

4、0-1规划模型

从本质上看,0-1规划属于整数规划的范畴。在实际应用中,0-1规划既可用于单指标的项目投资决策,也可用于多指标的项目投资决策。这一决策模型的基本步骤和必要的假定为:

(1)同时存在个待决策的投资项目,相应的决策向量为。(2)各待决策的投资项目的效益向量为,其中为第个方案的效益。(3)确定各投资项目在资源使用方面的约束条件向量。(4)确定各待决策项目所消耗的资源向量,以矩阵表示。(5)在需要同时进行考虑的个指标中,有个属于越大越优型,其他为越小越优型。(6)令第个待决策项目的第个指标的效益为,并将各个待决策方案指标进行归一化后再带入模型进行计算。(7)设定各参考指标的权重向量。(8)决策模型:

如在上式中加入约束条件,即可实现从多指标决策模型切换到单指标决策模型。

5、风险与效益综合平衡模型

上一节的模型中考虑的因素为经济利益,而在实际操作中还面临着众多不可确知的随机因素,并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在制定投资决策时还需要将风险因素纳入到决策环节中,同时兼顾到投资项目所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和与之伴随的风险,力求在二者之间达到一种最佳的平衡。先假定以项目的预期投入成本和伴随的风险的度量作为投资决策的控制性因素。依据风险效率曲线,在追加预期投入成本的前提下,投资项目的风险水平会有所降低。这样就可能存在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投资方案,即预期投入最低,但风险很高方案和预期成本最高但风险水平很低的方案。投资者必然会依据企业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选择在这两个方案之间的某种折中投资方案,从而出于一种本能在风险和效益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从理论上讲,当风险效率

转贴于http://

曲线是可靠的前提下,可以通过理论求解的方法以精确的方式寻找到一种最优的风险效率组合投资方案。而实际上,由于受到投资者承受风险的能力的限制,只能选择一种最接近最优解的投资方案。因此投资项目未来的净收http://益和风险效用是紧密联系的,投资者在风险和效益之间做出的选择实质上反应的是在同等条件下决策者对风险的认知和承受能力。若将风险效用作为正向指标,则可把它作为投资项目利益最大化的一个控制因素。具体讲,可建立如下数学模型:

(1)设投资者拥有的资金总量为,各待决策的可行投资方案和利润分别为和。(2)以各可行决策方案中成本最低者作为基准成本,其他投资方案超出该基准成本的部分和风险成本之和为,其下限为,总成,可计算各投资项目的回报率。(3)令风险效用函数和各投资项目的预期效用分别为和,在此基础上以投资回报率和风险效率均取得最优作为优化目标,建立如下模型:

6算例

本例中有三个可供决策的投资项目,各项目的控制参数分别如下。1项目a基本成本100万元,风险概率0.2,风险结果50万元,预期总利润138万元。2项目b基本成本105万元,风险概率0.2,风险结果30万元,预期总利润130万元。3项目c基本成本110万元,风险概率0.2,风险结果10万元,预期总利润135万元。效用函数为,此处为投资者为降低成本而投入的费用,表示风险容忍度,此处取为25万元。

依据效用理论并结合决策树法,可得到如图1的决策结果:

由图1可见,项目c的预期效用最大。再利用效用函数可计算项目c成本与风险的平衡点为12.35万元,也优于其他投资方案(项目a的平衡点为20.58万元,项目b的平衡点为14.53万元)。因此应当选择项目c作为投资方案。

再用风险与效益综合平衡模型来求解该问题。可得,,。将以上数据带入模型,可解得如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