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村住宅房屋设计十篇农村住宅房屋设计十篇

农村住宅房屋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24:51

农村住宅房屋设计篇1

[关键词]:农村;住宅建设;问题;措施

伴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的加快和政策和措施的不断深入,对农村全面发展和农村事业全面进步的新要求,农村住宅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住宅建设正在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然而,村镇住宅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必须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中村镇住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农户宅基地浪费严重。大多数自然村落具有带状型、零乱性特点,许多农村住宅建设出现了土地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宅基地在200平方米/户以上的情况较为普遍,除了政策规定的宅基地建造面积以外,屋前屋后的场院杂地远远超过了宅基地面积。部分农村新建的居住点房屋大小混杂,屋后面积实际是空着无法利用,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2、村镇规划落后无序。随着农村经济的较快发展,富裕起来的农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欲望日益增强,平房变楼房,个别农户二层改三层。农村建房的外形设计、内部结构和建筑质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尽管农民住宅得到了不同的改善,但是,由于农村村镇建设规划滞后,一些农村住区系自发建设,布局杂乱,整体环境布局差;不少村庄建设零乱无序。

3、住宅建设科技含量低。由于对农村居住点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应有的重视,村镇规划只注重房屋建造选址,制约了农民居住环境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民住宅“零、散、乱”,居住环境“脏、乱、差”,在不少农村不同程度的存在,部分村镇住宅使用寿命短,经过几年的风吹雨打,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越来越差,有些房屋建造时钢筋水泥配比不达标,新房建成了危房。一些住宅普遍采用粘土砖、普通钢木窗等传统建筑材料,造成了能源的极大浪费。

4、住宅建设工程质量差。广大农村施工的施工队伍资质低,个体工匠无证上岗,且房屋没有施工图,致使建筑工程的质量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基础埋深不够,砖砌体砂浆强度、饱和度不够,空心板安装不符合要求,水泥砂浆楼地面空鼓、开裂、起砂,抹灰工程阴阳角不方正,外墙水泥砂浆面层空鼓、裂缝、外装饰剥落,钢筋布置不符合规范要求。存在以上质量问题的原因是:(1)施工单位无资质,施工人员没有经过培训。(2)由于农村自建房主缺乏房屋建筑常识,只是靠匠人“随心所欲”进行施工。(3)农村建房户没有合同意识,与施工队不签订施工合同,施工单位由于无合同约束,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现象时有发生。(4)建房户自身的原因。由于建房户不懂建筑常识,只一味地减少成本或注重外部装修,不注重整体质量,对房屋整体质量起关键作用的构造柱、圈梁不设或少设,对砖砌体由于外面有外饰而对砖砌体的砂浆配合比、饱和度人为减少,水泥用量和砂浆用量,对钢筋人为减少用量或减小直径甚至用废砖旧钢筋等。(5)在农村中的施工人员,施工技术力量薄弱。

5、建造技术水平低。长期以来,农村房屋沿袭自主建设模式,建房随意性大;农村建房基本没有设计图纸,房屋平面布局和造型大多照搬或模仿,导致千村一面的建筑风格,不讲究房屋的功能,平面布局单一,房间穿套,使用不便。房屋施工大多沿用传统做法,自行组织临时施工队,由未经专业培训的泥瓦匠操作,技术工艺落后。这样,导致房屋功能和质量低下,存在较多的质量安全隐患。

6、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薄弱。长期以来,大多数地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很少,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稳定的财政保障。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村内道路、给水排水、卫生等方面。如村内道路硬化率低,大多数村庄无集中供水设施,农民饮用水质量差,村内污水、垃圾随意排放,农民住宅环境质量较差。

二、村镇住宅建设的对策措施

1、要为村镇住宅建设提供技术支持。要改变农村住宅建设水平偏低的局面,必须对农村住宅建设给予一定的技术支持。发挥各大专院校、建设专业机构和部门的技术人才优势,为农村住宅建设提供相关技术服务,积极引进或培养乡村建设的专业人才,大力组织技术下乡支援村镇建设,促进以集约利用土地为宗旨的新农村社区规划,对进行新村建设规划的社区逐步优先给予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财政支助:组织技术人员深入调研,组织开发并免费提供符合当地农民生活习惯的农宅设计图,制订农村旧房改造方案,因地制宜地利用节能、生态、环保技术。

2、提高村镇建设工程质量。(1)加强对农村施工队伍的管理。政府部门应从适应农村施工的需要对农村施工队伍从各工种人员配置,机器设备配置等方面提出一定的条件。对符合条件的施工队伍发给农村建房资质证书,记录在案,统一管理,根据施工单位资质证书限定施工范围。(2)加强施工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施工人员技术素质。应利用当地农闲时间,组织施工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经考核合格后颁发上岗操作证。这样能使施工人员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掌握各项施工规范,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杜绝工程质量隐患的发生。

3、村镇住宅建设的技术措施

要组织力量加强农村住宅产业化技术的研究,包括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通用化配套各方面。筛选适合农村的实用技术,健全农村住宅建设的技术标准、规范。重视由政府主导对农村住宅建设给予一定的技术支持,如政府免费为农村提供旧房改造图纸,沼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措施与住宅的一体化设计等。尽快出台“村庄整治技术标准”和“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要点”,要开展新农村住宅建设试点示范,在有条件的村镇要优先发展以下技术:

(1)可再生能源利用成套技术。结合当地实际,建设风能、太阳能、水能的小型发电设施,充分利用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加快太阳能热水、光伏发电技术、风能、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在农村住宅中的应用。

(2)节能省地型住宅配套技术。包括保温隔热墙体、门窗技术、屋面技术、塑料产品技术、室内热湿环境控制技术、厨卫技术、地热供暖技术、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等,在农村重点推广性价比较高的实用技术和工业化住宅部品。

农村住宅房屋设计篇2

【关键词】农村住宅;建设问题;解决对策

衡量农民生活水平的高低的重要标准就是村民的住宅环境和条件是否能够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要。为此,房屋建造要结合功能合理、舒适美观、整洁舒适的要求,朝着节省土地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向不断发展。本文结合当前农村住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具体解决对策。

1.农村住宅建设中存在问题

1.1住宅建设散乱、质量和规模不一致

我国农村大部分住房建设都是农民办好批地手续以后自己进行建设的,没有统一的进行规划,所以导致住宅建设非常分散。很多农村居民把“风水术”当做房屋建造的主要依据,致使房屋建设布局不合理且没有任何秩序可言,给政府管制带来很多麻烦。农村居民贫富差距造成农村住房的质量和规模都有所不同:在质量上,有六七十年代遗留的土砖屋,也有八九十年代建造的红砖房,还有最近几年来刚建的新楼房;在规模上,有小小几十十平的简陋住宅,也有几百平米的豪华楼房。参差不齐的面貌影响了农村的整体形象和新农村的发展水平。与此同时,因为缺少合理的布局和科学的测量计算导致有的住房终年见不到阳光,居民的生活水平受到很大的影响,村民间也因此产生很多的矛盾和纠纷。

1.2土地利用效率不高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农村居民的住房是随意建造的,建造规模并没有统一,因为农民思想受传统观念的制约,新房建造所要占用的土地面积一般以大为特点,前屋后院加起来占用了大量的农村土地。如果这样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控制,将会加剧我国原本就严重的人口和土地矛盾。现在农村建造新房的规模越来越大,从以往的一层、两层、三层到如今的花园别墅,与此相反的是农村人口却却来缺少。农村的年轻人长年外出务工,长时间在家居住的老人和小孩平常使用的房间只有两三间,很多房间的控制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1.3住房设计的功能单一、性能较差

农村新建房的设计理念没有考虑到农村居民的日常的生活行为,从而与村民增长的文化和生活水平相脱节。农村居民长期对生活工具和农用工具进行乱堆乱放,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不能合理分配住房功能。此外还存在各个房间布局失当、房间面积存在过小或者过大的问题,管线的安装与住房的空间不匹配导致室内装修不美观、设备装置使用不便利。随着农村经济的转型,再加上第二、第三产业快速的发展,传统住宅功能单一的特点已经不能满足村民的生活要求。

2.农村住宅建设中的对策

2.1统一进行建房规划、改善建房分散情况

针对农村住宅建设存在质量、规模、和风格不一致的情况,政府需要进行统筹规划,严格的执行先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再开始动土建造的原则。村民依据科学合理的规划来建造居民房,提倡组团发展、规模和风格统一,这样不仅有助于政府对农村的管理,还从整体上改善了农村的面貌。

2.2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农村新建房的管理

为了规范农村建房,应在农村设立相关的机构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标准,新建房和改造房的建设需要经过审批后才能动工。同时,要对浪费土地资源的情况进行严厉管制,严禁各种违法占用耕地现象,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1]。

2.3各区的功能要科学、合理、明确

农村住房标准应该与城市住房的每家有一套、每人有一间的标准相一致。功能齐全的套房应该包括:门厅、餐厅、厨房、卧室、卫生间、起居室、储物室、阳台。这种功能分区改善了传统四合院结构和功能单一的住宅模式。首先,住房要分为内区和外区,一般内区包含卧室、书房、餐厅、厨房、卫生间和私密空间,外区包含客厅、门厅和起居室,以内外不会相互干扰的要求为基础,依据内区外区不一样的原则进行规划。其次,要划分安静区和活动区。安静区顾名思义,要求私密性强,不受外界事物的打扰,需要空间封闭,一般安静区包括卧室和书房,活动区则包括门厅、客厅、餐厅、厨房、和起居室;活动区是家庭成员和亲戚朋友交往和活动的主要场所需要对外开放性强。最后,划分干净区和污染区,也就是指饮用水和非饮用水的分区、厨房卫生间和居室的分区还有干和湿的分区。为了保持居室的清洁和卫生,厨房的油烟、垃圾和卫生间的气味、污水都要实现分隔处理[2]。

2.4住宅的形式要适应农民的需要

随着农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的经济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的住宅变化翻天覆地,导致农村居民的住房层次要求也各有不同,因此城镇型住宅、农村型住宅和半农半工型的住宅应运而生。

城镇型住宅多适用于部分脱离农业生产的家庭,该类型的家庭虽然居住在农村但以从事商业作为主要收入途径。与传统住宅不同,城镇型住宅要求沿街道而建,具有商业门面和独立车库,需要有前坪和后院分别用来做生意和养家禽、花卉、堆放农具。

农村型住宅是最普遍的住宅形式,此类家庭成员常年在家务农,需要有较大的住宅面积用来养家禽、牲畜以及绿化环境,此类住宅具有面积大、功能全、通风好、光照足等优点。

半农半工型住宅是传统住宅和城镇型住宅的结合,选择该类型住宅的居民一半时间在外务工,另一半时间则在家务农。半农半工型住宅的前坪比后院的面积大,前坪用作居民休闲,后院用作建造农具房和沼气池。该类型住宅功能设计简单合理、规模适当,属于一种经济适用型住房。

3.结语

农村住宅建设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村居民的关心和重视。新型农村住宅建设要以满足居民基本居住条件为基础,以适应农民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要为标准,以解决传统住宅问题为动力,以满足可持续发展为方向,通过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来改善住宅建设问题,合理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农村住宅房屋设计篇3

关键词:新农村,住宅建设,居住质量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广大的农村正逐渐富裕起来,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是,与城市住宅和居住环境相比,农村民居和环境没有得到实质的改观,仍然比较落后,随着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传统村镇体系和传统民居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现代生活。为此,在我国政府的“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社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农业大省,长期以来,河南省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不能令人满意,农村住宅居住质量和住宅建设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农村住宅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农村现状,深入探讨了出现问题的原因。

1农村住宅存在的问题分析[1,2]

1.1总体设计规划不合理,“空心村”现象严重

首先绝大部分农村没有按照《村庄规划标准》要求进行总体规划,反映的是村庄布局散、规模小、建设乱、交通不便、社会功能不完善。村民根据自己的选址要求,拿到审批手续后,便自行建造,缺乏全局意识导致住宅自然分布。有些村民修建新房,并不在以前旧宅上翻新,而是重新选址,一户多宅,重复占地。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村组,村民考虑到乡村内部基础设施较差,许多村民选择在村庄外部,道路附近建新房。形成村内大量旧房闲置,破烂不堪,村庄周围新建房屋布局零乱的“空心村”。此外,村民单户独立式住宅比较多,住房面积喜欢偏大,不考虑自家人数,间数越来越多,房屋越高越好。一些先富起来的农民建起了三层楼房,农村人始终坚持的片面风水原则,认为自家西边邻居的房顶不能高过自己家的房顶,如果高过自己家屋顶是一定要阻止或加盖,迫使有些会建造所谓的假三层,就是从外观上看是三层,实际只有两层。诸如此类而产生的纠纷层出不穷,浪费的建材不胜枚举。且临路、临街乱搭建生产经营性用房,房屋的层数、进深、朝向等均参差不齐[3]。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居民争相盖房改善居住条件,新建房屋不断向村外延伸,大量占用耕地,形成带状、块状式新村。

一方面,村庄规模盲目扩大,给耕地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据《中国土地统计年鉴》统计1995年全国农村个人新增建房用地29090公顷,其中占用耕地10637公顷,1996年全国农村个人新增建房用地29109公顷,其中占用耕地10174公顷。另据全国土地详查提供的数据,2000年我国村镇居民宅基地己达2.5亿亩,大大超过规划用地2亿亩的控制指标[4]。

另一方面,农民每人法定拥有的宅基地面积大于城市居民,再加上宅前宅后的场地、与邻居山墙之间的距离,使得农村人均居住用地面积过大。此外,很多农村居民建新房但却不拆掉原来的旧房,一户多宅的现象普遍存在,或者造成“空心村”的情形,或者将多余的房屋出租,造成土地的浪费,也使得农田难以形成成片规模,影响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农业的规模经营[5]。

1.3缺乏设计,住宅功能失调

农村住宅建设极少经过正规设计,建房施工基本没有正规的设计图纸,多是简单模仿,自筹自建,导致农村,设施严重不足。住宅平面布局和空间组合极不合理,人畜混居、生产生活不分、内外不分、动静不分、干湿不分、设施不全、设备简陋。,居住质量。厨房卫生间功能不齐全,室内污染物严重超标,难以满足新农村农民的正常居住需求。

1.4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安全隐患较大

从事乡村建设的施工队伍大多由乡村木匠和泥瓦匠拼凑而成,由于缺乏对其管理、培训,稍有点砌墙抹灰技术的农民就拉起施工队承揽工程,没有营业执照,更谈不上资质等级,队伍素质低,缺乏必要的技术装备,施工无监督,质量无检验。其施工前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大,往往忽视水文地质因素,施工中砌筑墙体不讲质量、混凝土使用不按规定操作、屋架承载缺乏科学计算等,导致房屋功能和质量低下,建筑质量隐患较大。

1.5民居抗震性能差

近年来发生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地震都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居住质量。农村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社会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地震灾害威胁。地震造成的房屋倒塌是农村地区人员伤亡的重大直接原因。文献[6]对我国某地区民居调查发现,具备一般抗震性能的只占当前农居总数的10%,而大约90%的房子不具备抗震性能,91%的人口居住在这些没有抗震性能的房子里。抗震性能差已成为我国各省农村亟待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

1.6建筑室内环境与居住条件较差

目前,河南农村住宅多为低层砖混结构,其护结构过于单薄,外墙墙厚不够;水泥面层的平屋顶几乎没有任何保温隔热措施;门窗过大面积大且材料低劣等均是造成用能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农村住宅实际能耗远高出国家标准。随着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能耗将加快提升,这将对全国能源供应造成巨大压力。

2原因探讨

2.1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长期以来,由于一系列制度的实行,我国农业与工业处于对立状态的二元经济结构,也就必然导致城市与乡村对立的二元社会结构,二者相互影响,形成了城乡分隔、工农排斥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城乡居民在生存和发展等基本权利上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表现在城市社区发达,现代化程度高;农村社区封闭、落后,带有浓厚的传统特征,发展缓慢[7]。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存在,使得农村生产率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得不到转移;削弱了农村发展的物质基础,延缓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制约了现代文化的传播。

虽然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制度创新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但中国社会的二元性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制度约束仍然是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居住质量。其对农村建设影响具体表现为。

(l)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与滞后的城镇化之间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变化迅速、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村出现了剩余资金的积累,同时劳动力的剩余也逐步显性化,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城乡二元对立的杜会体制,因此,农村的资金和劳动力等要素不能顺利进入城镇,由此引发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大量农民工的出现。随着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农户的收入逐渐增高,其来源也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8],然而此时我国城乡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户籍制度、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的差异使得农民资本与劳动力转移的门槛过高,严重阻碍了农民进城的步伐。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活保障资料,假设农民彻底放弃土地进城发展,意味着失去土地这一保障,而进城后农民文化水平低、其他各项技能较差,很难找到工作,即使找到工作也是工作强度大,工资水平低的行业,随时还有可能失业,生活基本没有保障;如果农民不放弃土地做全职农民或兼业农民,首先他们有土地这一重要的生活保障资料,而且在熟悉的行业、熟悉的社会圈子中收入相对稳定。,居住质量。所以在进行充分博弈后,绝大多数农民选择了保留土地多产业发展,只有少数所谓的农民精英敢于放弃土地进入城镇发展。

(2)家庭结构的变化

由于农村经济结构非农化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来源开始多元化,人们对大家庭的依赖程度逐步降低,联合家庭开始消失,主干家庭也逐步向核心家庭过渡、家庭分户高潮开始出现,进而引发了建房的高峰,这在当时城乡对立的背景下进一步为宅基地面积的扩张提供了可能。

2.2村庄规划编制滞后

长期以来,各级部门对农村规划意识比较淡薄,至今都未建立完整的村镇规划体系[9]。据建设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曾经编制过村庄规划的占村庄总数的51.1%,曾经完善村庄规划的占村庄总数的21.6%。根据部分地方调查估计,农民建房按照规定经过规划建设审批的,仅占30%左右。,居住质量。上述两项综合计算,目前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制度的实际执行率仅在6%一15%之间。国家虽然制定的很多规定,如《社会主义新农村住宅图集》,但很难真正的执行,同时缺乏审批监督的管理措施。农民建房只需要找相关的管理部门批地基,就可以建房了,至于房子的质量、式样、结构、住宅之间的密度和间距不在规划范围。使得日本式、欧式、英国式等等形式都有,楼房越建越高,住宅之间的间距越来越小。不仅使不少地方出现了“只见新楼,不见新村”的尴尬景象,还增加了耕地的压力[10,11]。

2.3缺乏技术指导

各级领导十分关注农村的住房问题,编制了成套的施工图,但不是所有的建筑施工人员都能看懂,这些施工者几乎没有一个是建筑相关专业的人才,接受培训的机会也很少,加上简陋的施工设备,导致施工方面存在问题。设计人员也是良莠不齐,设计市场也是十混乱,几个人或者一个人就可以成立一家单位,没有经过深入调查,七拼八凑也能设计出一套房子。那些有资质的规划师、建筑师,结构师很少农村开展工作。

2.4农民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较低[12]

受传统文化和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等历史原因的影响,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及对社会文化的认知和接受能力都较低。农民居住的分散性、生产方式的封闭性、社会交往与联系的局限性,造成生产者的观念和心理在农民思想中普遍存在。建房时置规划于不顾,贪大求洋、随意搭建,盖了新房,旧房宅基地仍不肯退出,环境意识、文明意识、卫生意识淡薄,垃圾乱堆、脏水乱排、杂物乱堆。这也是造成村庄环境脏乱差的主要原因。,居住质量。此外,一部分农民心中的封建迷信思想还没有消除,认为现有住宅地理位置较佳或所谓“风水”较好等等。

3小结

由于存在上述原因,河南农村大部分住房,已不能满足新时期新农民的住房需求,河南新农村建设应注重民居建设问题,从深层次原因出发,政府重视,社会关注,大众参与,上述问题将得到合理的解决,农村居住质量也将进一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省第二次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省统计年鉴2008.

[3]孙丹.农户住房消费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8:30-31.

[4]周筱芳.农村人居环境与新农村建设[J].小城镇建设,2006(l2):65一67.

[5]贾安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12.

[6]卢焕涛.农村民居抗震保安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9.

[7]河南省环保联合会.环境保护要向农村延伸---河南省农村环境状况调研报告.2009.2.

[8]赵之枫.城市化加速时期村庄集聚及规划建设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1:12,34,127.

[9]于静波.我国农村住房消费的比较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1996(6):37-40.

[10]薛力.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探讨——以江苏省为例[J].城市规划,2001(6):9-14.

[11]高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适宜性评价、模式及政策选择[D].浙江大学,2004:15-20.

[12]张光波,刘复国.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素质[J].维坊学院学,2004:10-12.

农村住宅房屋设计篇4

关键词:湘西里耶;农村住宅;空间设计

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起,传统民居开始成为我国建筑学界的研究热点,相关研究成果十分丰硕,但研究的内容主要侧重于阐述与分析传统民居的聚落形态、营造经验、装饰手法、历史沿革以及对未来民居聚居的规划畅想。例如,《湘西土家族民居建筑历史演变考析》[1](2005)、《湘西特色民居建筑改造设计方法研究——以里耶镇特色民居改造工程为例》[2](2014)等相关性学术著作。相比而言,国外对民居的空间再发展研究较为系统,相继出版了《韩国新村运动》[3](2005)、《现代日本住居论》[4](2002)等代表性学术著作。并成立相关的机构对此进行重点研究,如韩国开展新村运动、日本政府在农村指定区域成立振兴协会等。因此,相比而言,国内对传统民居室内空间形制的研究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本文以湘西里耶地区的住宅为例,探讨传统民居室内空间形制的再发展。湘西里耶位于湖南省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湖南省发改委定点扶贫单位,其传统的室内空间形制蕴含着宝贵的民居营造文化资源。由于该地区多为山地、丘陵,所以主要的居住空间择优建于可建造房屋的平坦空地之上(见图1)或者背山占崖(见图2),基本的室内空间格局由南方的干阑形式与遵循夏周古礼的明堂空间形式结合而成的3开间民宅。这种室内空间格局的特色为:一明两暗,明堂承担房屋收纳及婚丧嫁娶功能,两暗位于明堂两侧,各自配有火塘和卧室,一般是前火塘后卧室,其地面高度相对于明堂做了抬高处理,室内地面视平线呈现中间低、两侧高的特点(见图3)

1里耶农村新建住宅现状

1.1缺乏地域文化特色

湘西里耶住宅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人文心理等规律的总结,形成了丰富的民居建筑文化,包括表面肌理、建筑造型、雕刻装饰等特色,是湘西里耶人民的文化、艺术、社会、信仰、家庭观念等历史积淀的集中体现,使得室内空间形成了一种被时间和空间挑选出来的适合当地的居住空间形制。但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里耶青年几乎常年在外务工,接触新文化、新思想、新生活之后,新一代的回乡建设者出于对外面现代世界的迷恋,在建设住宅时没有考虑民居建筑的文脉,盲目建设,摒弃了传统空间形制,一味地追求现代化和功能性,使湘西里耶住宅日趋均质化,缺乏当地的文化特质。

1.2平面布局不合理,功能性不饱满

新建住宅最大的优势体现在“新”,如表现手法独特和使用材料新颖,由此极大地改善了卫生条件。而正是卫生条件的改善,使得居住者忽略了对原有优秀空间形制的保留。新建住宅在表面上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实际却放弃了原有建筑中部分优秀的传统空间形制,其能否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尚待考证。新建住宅更多是出于对城市住宅的简单模仿,空间形制的功能性缺乏饱满度,造成书房、娱乐室等部分功能空间缺失;空间面积配置不合理,造成使用不充分;忽略农民的生活习惯、生产需求,造成随意取消放置农具的杂物间等问题。对于在原有住宅基础上的改造,改造者对空间平面形制基本没有变动,但原有住宅也有缺点。其一,隐私性不够;其二,空间模式划分单一。传统房屋在当时建设时主要只考虑与劳动、生产生活相关的空间,在面积使用上也较为粗犷。改造的住宅虽没有变动空间划分形态,但缺乏对空间功能性的深入研究,没有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进行改造,致使房屋功能不合理,从而影响到使用者的心理感受和实际需求。

1.3缺乏人性化的居住机能构思

里耶农村的主要居住者是老人和儿童,没有外出务工的青年也多与长辈共同居住,所以在里耶住宅的屋檐之下,几乎都生活着老年人。伴随着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对有老人居住的住房,设计时应当考虑空间中平面形制的人性化。以往自发性建宅以传统宗族思维为主线,没有过多地考虑居住环境的人性化需求,从而在空间设计中忽略了对老人以及儿童这一类特殊人群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的满足。并且在现有住宅中,因为老人劳动能力丧失或是老年人心疼子女将条件较好的房间让出等情况的发生,反而造成老人的居住条件要比子女的居住条件差,如房间采光不好、入厕不方便等。

2影响里耶农村住宅设计的因素

2.1人文素养

由于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高,里耶农村经济收入有显著增长。与此同时,里耶农村住宅出现再建风潮,这就要求农民对本土的居住空间能有美学认可和心理依赖。只有了解传统民居的价值所在,才能形成对传统民居空间形制的归属感。而这种意识的形成,无外乎教育的通识传播和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支持和鼓励机制的完善,弘扬传统民居空间的使用价值及文史价值,从而使得当地居民愿意生活在富有特色的里耶农村民居之中,并且自发地保护、保养传统民居。

2.2经济产业结构

里耶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由以前的完全从事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或者变成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模式。在劳作方式中,加入机械化,人工产生雇佣关系等因素的变化,导致里耶农民的生活方式、空间需求发生变化。那么,原有的空间形制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人的生产、生活需求,这使得对里耶农村新建宅的空间形制需要进行重新整合。

2.3家庭成员的人数

受儒学影响形成的宗族传统聚居观念或出于经济条件有限的考量,里耶农村大部分家庭依旧住在一个屋檐之下,家庭人口数量较多。通过走访调研,个别家庭四世同堂,人口普遍在4~5人,三世同堂的占被调查家庭的2/3。那么,对于这两类家庭,应适当增加平面空间数量。3人及以下的家庭仅占调查家庭的1/6。并且由于现在经济能力的许可和宗族思维方式的淡化,里耶农村新建宅转向小家庭的诉求增多,对住房的功能性需求增加。

3湘西里耶农村住宅设计探索

3.1设计中应保持本土性

在空间模式中,保留原有空间中的特色区域,如火塘以及部分空间抬高地面的处理方式。湘西里耶地区冬季长时间处于寒冷湿润的气候,火塘成为取暖的地方,同时兼具做饭功能。家中来客,也多围坐于火塘,谈各家之趣事。并且由于火塘的存在,造就了较有名气的湘西腊肉,该腊肉就是在火塘之上熏制而成。所以,火塘在里耶农村是娱乐、洽谈、餐饮中心,灶并不能取代火塘。走访发现,里耶农村住宅堂屋两侧的房间都会做抬高处理,高出地面约二三十公分。考察得知,这是由于当地气候潮湿,抬高地面的做法可以使房屋底部保持空气流通,能够带走湿气,也避免了木质地面与泥土直接接触,延长房屋的使用寿命,同时给火塘建造所需的向下挖凿深度创造建设条件。所以,在新建房时应该恰当借鉴优秀的民居空间营造特色,与时代建筑相得益彰。

3.2空间设计中应使功能饱满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以功能性为主导的包豪斯运动,至今影响着当代的空间设计思维,结合对里耶农村住宅的功能分析,得出新建宅应该具备以下功能:堂屋、火塘、灶房、卧室、卫生间、书房、院落。同时,活动空间与私密空间应区分开,这也是对卫生、安全、健康的考量。(1)堂屋。作为家庭活动的中心,起着前庭入口和室内其他空间的枢纽作用,需要满足邻里社交、来访宾客、婚寿庆典、供神敬祖等活动的功能。[5]设计时应满足堂屋作为多功能的面积需求,将现代起居室的概念引入堂屋,这就需要对堂屋大门的开启和固定扇做相应的处理,使集中会客区(沙发区)的完整性有可实现空间,同时避免堂屋面积闲置。(2)餐厨空间。对于里耶农村来说,厨房应当有两处,即火塘和灶房。火塘是该地区传统的厨炊工具,而灶是汉族的厨炊工具,[6]且灶并不能发挥像火塘一样的采暖和一家团聚的作用。所以,设计厨房时,应将灶与火塘适度结合。在冬季,采暖、走亲访友比较多,可使用火塘完成简单的饭肴制作,餐厅设在灶房。夏季可采用灶房完成饭肴制作,餐厅设在火塘间。如果人员较多,如过年期间,则可实现灶房和火塘的同时使用,将制作功能归于灶房,火塘晋升为活动空间。…(3)卫生间。在现代家庭中,卫生间应配备基本的冲水马桶、手盆、洗浴设施等。客卫面积应当达到4~5㎡,以满足一个家庭中4~5人的使用需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给每个卧室空间配置独立卫浴,尤其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应尽可能缩短入厕距离以及考虑人性化的空间功能,而干湿分离也是卫生间空间设计的要务之一。(4)卧室。里耶农村卧室最大的问题是,由于人员没有长期固定,居住者对卧室没有形成个人依赖感,造成了卧室位置固定,人员流动的现象,也就无所谓针对某人对卧室内部的功能进行特别设计、规划,每个人拥有的只是一个睡觉的房间,卧室不具备因人而异的属性。所以,应当固定好卧室与人的关系,以便进行功能设计。(5)书房。书房作为阅读、写作以及业余学习、研究、工作的空间,在家居室内空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7]在走访的家庭中,几乎没有家庭设置书房。对里耶地区的家庭来说,设置书房最大的受益者是小孩,书房能为小朋友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对小孩的成长和学习有利无弊。(6)院落。里耶农村的院落不是由建筑物围合起来形成的天井空间,而是指3~5开间单体建筑前面的一片空地,也就是前院。它为秋收、晾晒、孩童玩耍提供场地。在农忙季节,前院作为院外农忙与室内安静环境的缓冲区域,相当于现代住宅中的玄关。在农村,院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3.3设计中应该符合可持续发展

住宅的存在应最小限度甚至不破坏自然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自然资源完成所需能源的消耗。湘西里耶不属于供暖地区,而且冬季湿冷,需要电火炉、电热器等采暖设备;夏季闷热,室内空气不易循环流通。因此,在设计空间时应该考虑平面形制的优化,达到自然节能,利用热压通风和风压通风解决夏季的炎热问题。充分考虑当地的日照、河流、风向等自然条件,选用保温隔热性材料作为墙体填充物,使用太阳能集热等解决冬天寒冷的问题。

4结语

里耶大量的传统民居被拆毁和遗弃已成为既定事实,主要原因就在于现代生活设施不齐全、卫生条件不够好、部分功能空间缺失、保温隔热性能低,居住者不能享受到舒适的生活环境,也就不愿意在传统民居中生活。里耶民居本是湘西住房的一个特色,可以达到继承和发扬我国璀璨民居文化的作用,所以必须对里耶住宅空间进行再优化设计,为我国传统民居的保存与发展探索出一条可实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龙湘萍,陈丽霞.湘西土家族民居建筑历史演变考析[J].吉首:吉首大学学报,2005(04).

[2]…龚艳贵.湘西特色民居建筑改造设计方法研究——以里耶镇特色民居改造工程为例[D].西安:长安大学,2014.

[3]…朴振焕.韩国新村运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4]…铃木成文(日).现代日本住居论[m].江之川,译.台南:亚当斯数位影像,2002.

[5]…马恩,赵勇.从重庆农村住宅空间形态思考三峡后续农村建设[J].北京:中国住宅设施,2011(11):27-30.

[6]…李哲.湘西少数民族传统木构民居现代适应性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48.

农村住宅房屋设计篇5

一、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2006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向农民免费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的文件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于2006年8月份组织了专项农宅设计方案征集活动,此次活动邀请了全市综合实力名列前茅的11家甲级建筑设计单位参加,每家设计单位对应一个远郊区(县),我院被指派为北京市门头沟区南辛房村作农宅设计。

二、现场调研

此次设计任务属于公益活动,在没有设计费的情况下,院里却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了相关设计人员,于2006年的9月10日,对北京市门头沟区南辛房村做了为期三天的调研。

在调研期间我们发现,地理位置上,南辛房村座落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域中心区,在镇政府北侧1公里处。该村北行2公里是北京市著名的寺庙潭柘寺,西行2公里是北京市级天门山森林公园,东北行2公里是广慧寺和望都峰景区,正南方紧邻潭柘寺镇,是京城游客通往谭柘寺的必经之处,潭柘寺每年50多万的游人全部从此村路过,南辛房村发展民俗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人文优势。同时南辛房村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村内有明代弘恩寺遗址,古朴的村民住宅旁古老的拴马桩、上马石和村民院内的石碾子、石磨等都向人们诉说该村的历史沧桑。南辛房村历史上建有舍粥棚和茶棚,据说乾隆皇帝到潭柘寺公园进香礼佛路过此村时,多次在此停留喝粥饮茶。南辛房村现有住家789户,1419人,其中纯农业户口为470户,平均每户2.5人,主要经济来源为农副业及运输业,人均年收入5500元,村落地势东高西低,村西侧为新区(中心村),村东为旧区,地形多为山坡地,住宅多为早期砖木结构、砖石结构或者土坯石墙、乱石土坯围墙等,屋面多为当地的页岩片石瓦屋面,木格门窗,因地形复杂,故朝向较为杂乱。

三、南辛房村农宅设计分析和展望

根据调研结果及南辛房村落的现状,得出“环境立镇、文化兴镇、旅游富镇”的设计原则,把注重环境(自然环境与地形地貌环境)保护,弘扬地区文化与“文化名城、旅游强镇”“旅游富村”紧密结合在一起。分期建设,逐步发展,强调规划的可实施性。本着全面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指导思想。与整个区域的规划协调,坚持统一规划的原则,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将南辛房村的建设融入京西历史文化古村落群的规划之中,将南辛房村的规划融入潭柘寺镇“环境立镇、文化兴镇、旅游富镇”的规划之中。大力发展民俗旅游业,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新农村建设积累经济基础,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通过规划将旅游服务区沿路边集中、住宅向村内集中,促进新村适度集聚发展,推进土地的集约利用。充分利用地区的产业资源、自然资源及周边资源,变资源优势为农民致富的条件和途径。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善村庄整体生产、生活环境;坚持环境整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有效形成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格局。合理保护和利用本地资源,尊重当地文化和传统。在新村建设中,尽可能利用所拆旧房的石板屋瓦,充分保留现存栓马桩、石磨、石碾,将可保留的门、窗及其他老建筑上有传统特色的小构建保留、修缮并结合到新村建设中。充分利用南辛房村集体文化优势,传承历史文脉,建设特色农宅,村东现状住宅虽因年久失修,房屋质量差,但不同时期建造的房屋见证了村落的发展历史。房屋就地取材而建成,很好地结合了山坡地形;传统形式的细部处理,如窗格,砖雕,门楼以及块石铺砌的街道景观等等,都可以成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返朴归真追怀自然的良好素材,是京郊农村发展周边旅游的重要资源,这些都可成为现代新农宅设计借鉴的文化因素。根据现状的条件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期,新建农宅建设不应一味贪求城市化,而应基于农村现状经济水平和农村的生产生活习惯,考虑今后的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

四、南辛房村农宅的方案设计

遵循设计分析得出的设计原则,及我国对“节水、节地、节能、节材”刻不容缓的要求,我们展开了南辛房村农宅的方案设计工作。

1、户型设计

农宅首先考虑自住,在自住的基础上结合民俗旅游等多种使用的灵活性,因此我们在户型设计上采用于多种居住形态:

居住形态一:二层建筑,满足三代同堂自住需求;

居住形态二:二层建筑:首层自住,二层用作子女探亲时的临时用房,旅游季节可作农家乐接待游客住宿,庭院和屋顶平台均可作为游客娱乐活动的场所;

居住形态三:二层建筑:位于街角,首层,二层屋顶及庭院可经营餐厅、小卖部等,二层自住,满足本村和旅游季节民俗餐饮业需求。

2、功能布局设计

功能布局上主要居住用房座北朝南,适合农民居住习惯。各功能用房布局紧凑,有利于采暖和水管的集中使用,功能及季节安排灵活性大。居室、庭院、屋顶平台等各功能用房彼此密切联系。节约用地,严格按照北京市农村宅基地面积指标要求,用地方正,这样可以保证在组团拼接时道路占地少,杜绝土地浪费,充分体现“节地”的要求。

3、造型朴素和谐

设计时我们充分使用当地地方材料,降低建设成本,体现“节材”要求。造型上遵循传统中式建筑特征,手法简洁,突出乡土气息,体现地域文化特征,而且经济易行。

a、墙体为当地产品粉煤灰砖,240厚,100厚聚苯外墙外保温。

b、屋面采用本地石灰石片瓦。

c、基础及勒脚采用本地石灰石砌筑。

d、庭院及室内铺装采用本地石灰石页岩。

4、节能环保措施:

建筑物居室座北朝南,南侧开大窗,二层设玻璃暖阁,冬季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纳入热量,晚间设置厚窗帘利于保温。北侧开小窗,利于夏季通风。

a、首层二层采暖分路控制,冬季居住人口少时可只开启一层,便于“节能

b、建材多采用当地天然石材,降低初始投资,与自然和谐统一,促进节能环保。

c、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在屋顶设置太阳能集热器,解决一年四季热水使用及冬季取暖问题。

d、屋面,庭院设置雨水收集,将雨水收集至庭院中水窖,可用于庭院绿植浇灌和庭院卫生,无需附加设备,充分做到“节水“的要求。

e、经过调研,原村东坡上多为老旧宅院,房屋年久失修,属于第一批修缮或拆除对象。拆除过程中,应尽量回收使用老房的有价值建材,如石板,木窗格,砖雕,木材等,节能和翻新的同时,延续古村的文脉和历史。

五、农宅方案设计成果得到高度认可

2006年底应邀的11家设计院共完成37个农宅设计方案,经专家认真评审选出27个推荐方案,我院为南辛房村设计的农宅获得了各专家的好评,被评为第一名。

2007年1月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将入选的27个方案汇编成册,并免费发放到各个村民的手里,请他们提出宝贵意见(右图为积极踊跃的村民)。此活动在京郊农村获得了积极反响,农民纷纷回信反馈了意见,我院的南辛房村农宅设计方案被印刷在第一页。

根据各村民反馈的意见,同时为了更好的了解农民对农宅设计方案的意见、更好的促进设计师对农民意愿的了解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于2007年7月19日下午在市规划展览馆召开了农民意愿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南辛房村的书记对我们的农宅方案给予了很好的评价,夸赞我们的设计不久充分的考虑了当地的民俗、民风,而且符合当的发展需要及农民的需求和习惯,当地村民非常喜欢我们给他们设计的房子。

六、细化南辛房村农宅样板间设计

虽然我院设计的南辛房村农宅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毕竟是停留在图纸阶段,对村民来说,还是比较粗向的,为了给村民比较直观、具体的认识,门头沟区规划局决定在南辛房村盖两种规格的农宅样板间。照理说农宅图样已汇编成册,我们此次的任务也该结束了,但我们为了彻底贯彻2006年中央1号文件的精神,答应了门头沟规划局的要求:免费为南辛房村完成150/180平米两种规格样板间的施工图设计工作。

为了彻底满足当地群众的需求,我们就两种规格的样板间同南辛房村委进行了多次沟通。通过沟通,我们除了对功能、外观的进行了细化之外,技术上我们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两种规格的样板间在墙体做法上采取了两种绝然不同的做法(见下图)。墙体做

法一采用的是现代复合墙体做法,此做法目前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仅使建筑有很丰富的外观形式,更为突出的是它有很好的隔热性能,能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及节能上的经济性,美中不足的是初期投入比墙体做法二多一些。墙体做法二是较为常见的贴面砖墙面,比做法一相对简单,但缺少了做法一的舒适及节能的优势。两种做法各有优缺点,在使用的过程中能让当地的村名能有有个比较和选择。

因为当地的建筑有自己独特的传统风格,为了保留当地的建筑特色,我们对立面也进行了大量细化工作。

农村住宅房屋设计篇6

1.1研究区概况

舒兰县位于43。51L_44o38tn,126o24L一127o45’e之间,面积4557km2。2004年,管辖10个镇321个行政村;总户数19.1万户,总人口67_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68.4%。2004年,舒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5200元,属于经济欠发达区域。

1.2研究方法

农村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农村居民点整理标准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宅基地挖潜的可行性。因此,笔者首先确定合理的人均宅基地标准,进而通过村镇建设中的居住建设用地比例构成反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农村宅基地用地标准由其必要的生产、生活用地及其院落用地确定。

1.3数据来源

为了获得吉林省舒兰县农村宅基地相关数据,并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本研究开展了以户为单位的农村宅基地抽样调查。抽样调查采取随机+典型的方式,共走访了舒兰县3个乡镇、9个村庄的27家农户。本研究中的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居住和生活所使用的土地,即农村村民用于所建住房以及与居住生活有关的建筑物和设施用地(根据中国农民的长期生活习惯,农民的宅基地一般包括住房、厨房、牲畜房、仓库、农机房、厕所、薪柴或煤炭堆放、房前屋后的菜地、园地等几个部分)。调查完成后,运用SpSS1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农村宅基地用地组成的划分由于小农经济的影响,中国农村住宅具有典型的生产与生活功能。因此,对农村宅基地的组成按照生产与生活功能进行分类。

2.1生产用地

农村住宅一般由住房(包括堂屋、卧室、厨房、杂屋等)及院落2部分组成。农民既在农村宅基地中日常起居,也会从事一些家庭副业生产,如园艺种植、畜禽养殖等。特别是由于农民“房前房后,种瓜种豆”的传统,在宅基地周围形成了一些种植用地,使得宅基地中还包涵一部分零星的果树用地和菜地。这部分土地在归类上比较困难,如果算作农用地太散、太碎,一般在实际调查中均计入到居民点用地之中。此外,农民开展农业生产需要使用农机具,其存放占用一定的空间。根据以上分析,农村宅基地中的生产用地主要包括种植、养殖和农机具存放用地。

2.2生活用地

农村宅基地的生活用地主要包括堂屋、起居室、厨房、厕所、以及粮食、柴草的存储等用地。堂屋是多功能房间,一般用于会客、用餐、学习等日常活动。起居室是作息的主要场所,通常围绕着堂屋布置n。1。另外,还有厨房(也有许多农村住宅将堂屋作为厨房),例如东北地区的厨房多与卧室相连,以便利用“一把火”锅连J炕【1。农民收获的粮食需要储藏,做饭、取暖的炉子一般以薪柴等为燃料,都会占用部分宅基地空间。

3调查结果与挖潜可行性分析

3.1生产用地调查结果与挖潜可行性分析

3.1.1调查结果舒兰县的农村宅基地除房屋外,有较大面积的菜园或果园,一般用土坯或木料、木片、树枝围成,人均面积100.21(见表1)。如同中国多数农村,舒兰县农户一般有养殖牛、马、猪等家畜家禽的习惯,牲畜圈舍及其草料用地人均1.80ri12左右。另外,调查中有4家农户在宅基地内有果园,人均面积6.71rn2。由于舒兰县人均耕地较多,农民大量借助农业机械开展农业生产,农业机械的存放占用了人均3.33的宅基地空间。

3.1.2挖潜可行性分析农村宅基地中种植与养殖用地的形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中国农村住宅兼具生产与生活功能,这种功能特点与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口。在封建社会,农民依靠自有土地开展“男耕女织”的家庭经营,期待生活上的自给自足。农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与家庭种植、养殖的好坏有密切的联系。汉人或谓“一豸之肉,得中年之收”,即养殖一头肥硕的猪,甚至能赶上一个平年的收成,足见这种家庭养殖对于农户生计的重要性。建国后的“”和“”排斥商品经济,开展“割资本主义尾巴”等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对小农经济的改造,也使得这种家庭种植、养殖的传统得以保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基本上仍维持了1家1户自给自足为主的生产模式。特别是在经济欠发到区域,大部分农户仍然停留在“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的经营模式中。农户养殖牛、羊、猪以及种瓜、种豆等现象普遍存在,这些牲畜圈舍和草料的存放以及房前房后的零星种植用地均占用了大量的农村宅基地空间。舒兰县多数地区属于中温带,作物只能1年1熟,粮食单产低于中国南方区域,维持每人口生活所需耕地相对较多。种植数量较多的耕地必须大量使用农业机械,其存储便占用了较多的宅基地空间。这部分种植、养殖、农业机械存储用地虽然占用了人均ll2.29ril2的农村宅基地,但其利用并不存在不充分或者浪费的问题,而是农民在不太富裕以及人均耕地面积较多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如果农民的经济收入没有大幅度提高,并不存在挖潜的可行性,人均112.29iil2的生产用地须得到保证。

3.2生活用地调查结果与挖潜可行性分析

3.2.1调查结果舒兰县农村住宅设计一般考虑到建筑物的防寒保暖以及节省燃料的问题,房屋空间较小,人均面积仅21.77me(见表2)。东北地区冬季严寒而漫长,气温比同纬度大陆低10℃以上,为了适应严寒的气候,家家户户都有取暖的火炕和火墙。但火墙、火炕消耗的燃料较多,农户均准备充足的薪柴,其放置占用了约人均3.1rn的用地。此外,粮食的存放占用了约人均5.30的用地。

3.2.2挖潜可行性分析舒兰县农村居住建筑中多为平房,建筑容积率低、居住分散,基础设施进入农户成本高,煤气、气暖等现代化设备难以普及,生活用地与楼房相比较粗放。这些生活用地挖潜的唯一途径应该是农民集中上楼】。虽然在中国部分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村住宅出现向高层建筑或者“公寓式”住宅发展的趋势∞】。但整体而言,经济欠发达的舒兰县农民改变现有住宅形式,居住楼房的可行性不大,其主要原因有以下3个方面:(1)农民已经习惯了单家独院式的住房结构,喜欢有一个宽敞的院落,便于走家串户、相互照顾的娱乐和休息方式田】;(2)楼房的物业管理等费用让收入偏低的农民难以承受,农民对上楼后需要承担的水、电、暖、气等费用也较为担心[221;(3)上楼意味着居住的集中和耕作半径的增大,对于已经习惯了依田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有一定困难。因此,舒兰县农村宅基地中人均30.17in2的生活用地在短期内缺乏挖潜的可行性,用地需要得到保障。

4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的确定

4.1人均农村宅基地用地标准的确定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舒兰县农村宅基地中的种植、养殖、农机具存放、厅、堂、粮食及其薪柴存储等用地(约人均142.46m2)缺乏挖潜的可行性,用地标准需要得到保障。此外,平房形式的农村住宅需要预留一定面积的院落。院落是农村居民日常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住宅区别于城镇住宅的重要特点。依据布置紧凑、实用,减少不必要占地和挖掘内部空间潜力的原则,并考虑到舒兰县房屋多为1堂2室的设计,其农村住宅院落预留面积设定为人均20m。根据公式(1)、(2),舒兰县的人均农村宅基地标准确定为162.46m2,与现状面积223.79m相比尚有61.33m的用地可供挖潜(见表3)。

4.2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的确定

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标准不仅需考虑宅基地面积,还要考虑居民点中的公共设施用地。人均建设用地标准需在制定的人均宅基地标准的基础上,利用居住建筑用地比例修正。村镇规划给出了中国村镇的建设用地比例构成,用以反映规划用地范围内各类建设用地数量比例是否合理。根据多年村镇规划和建设经验,居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和公共绿地等4类用地在村镇建设中所占比例见表4。舒兰县农村居民点的居住建筑用地比例构成,以中心村的55%~70%考虑,根据公式(1)、(2),其合理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应在232~295m2之间。人均150m2的用地标准不能满足舒兰县农民正常的生产与生活需要,用其匡算出的潜力也缺乏挖潜的可行性。各地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应该按照保证农民正常生产与生活的原则,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5结论

(1)中国经济欠发达区域的农村住宅仍然具有典型的生产与生活功能。在中国经济欠发达区域,由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民仍保留了在宅基地内从事少量种植和养殖的习惯,蔬菜的种植、家禽家畜的饲养仍然是改善农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补充,农村住宅具有典型的生产与生活功能。

(2)农村住宅中许多生产和生活用地缺乏挖潜的可行性。相比城市住宅用地,农村住宅用地的利用无疑相对粗放。不过,农村宅基地的这种粗放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生活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是在各种既有条件下形成的合理性存在。在农村经济条件和风俗习惯不产生较大改变的前提下,不存在挖潜的可行性。

(3)在经济欠发达区域,人均150m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略显偏小。以经济欠发达的舒兰县为例,合理的人均宅基地标准应该在162.46m左右比较合适,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应在232~295m2之间。人均150m2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因不能保障农民必须的生产与生活用地而难以实现。

6讨论

(1)本研究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的确定方法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以保障农民正常生产与生活功能为前提,通过农村宅基地挖潜可行性推断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的方法主要适用于经济欠发达区域,并且以中国的北方区域为主。在这些区域,必要的生产用地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需要予以保留。但在中国的经济发达区域,农村住宅的生产功能已经退化殆尽,该方法的适用性受到限制。

农村住宅房屋设计篇7

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因居住生活而建造房屋等建筑物所占用的土地,包括住房、辅助用房(如厨房、厕所、禽畜舍、沼气池以及庭院或天井用地)。农户占有的宅基地面积应当符合规定的标准。“一户只有拥有一处宅基地”,“宅基地使用权人经本集体同意,可以将建造房屋的住房转让给本集体内符合宅基地使用权分配条件的一并转证。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村民依照前款规定转让基地使用权的,不得再申请宅基地”等原则进行安排宅基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宅基地的发展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难题,首先有必要理解宅基地利用现状。

一、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的现状

由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化,造成了世界范围内城镇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原来体现在耕地上的人地关系矛盾现在凸显在建设用地之中。对于我国,数量巨大的农村人口与有限的农村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则更加尖锐。农村建设用地(主要是农村宅基地)的节约集约利用问题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号)、十一五规划纲要和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相继提出要加强村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宅基地的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学术界也分别对农村宅基地的产权制,农村宅基地的利用转型农村宅基地的利用潜力和农村社区更新的理念和取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集约利用率极低

在我国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率极低。据资料显示,至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高达16.4万km2,人均用地185m2,且用地布局散乱分散无序,粗放利用现象严重。

宅基地为农民集体所有,集体组织的每一个成员拥有一份土地使用权,并以福利分配给该集体农民使用。在农村,祖宗留下来的房子(连同房屋下的宅基地)不能动,也不能丢。国家保护私有房屋合法买卖、继承和赠与等权利。后辈长大成家,因分户另外申请宅基地。后来,又合法继承长辈传下来的房子和宅基地,显然,农村一户拥有至少2处宅基地上的房子的现象很普遍。据笔者对浙江省某乡73户调查表明:其中有2处住宅的24户,占32.9%;3处及以上的有5户,占6.8%。

2.农村住宅的大量闲置

相关统计显示,因农民进城,子女新建住房等原因,全国约1333.33万hm2农村宅基地中有10%~15%处于闲置状态。农民的大规模迁徙使农村住宅大量闲置,与远郊农宅闲置相对应的是:近郊农村外来人口的大量增加。

3.农村在基地私下交易活跃

据调查,现在农宅买卖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其中以城乡结合部和各镇周边村落最为集中。据对豫南某镇一个村的调查,就有20户出售了宅基地房屋,平均每户4间房,约266.67m2。由于现行体制禁止宅基地入市交易,更多农户期望通过拆迁获取高额补偿。

二、解决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1.土地市场

2008年12月4日,酝酿多时之后,被称为“中国首家农村土地交易市场”的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挂牌成立,并举行了首场“地票”交易会。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宅基地置换也存在土地指标周转困难问题,相对而言,重庆的“公开的土地市场”竞争更加充分,操作也更加透明。

所谓“地票”,就是农村宅基地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经过复垦成为耕地,并经土地和农业等部门严格验收后形成的指标。这种指标经过农村土地交易所交易后,可以纳入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增加等量城镇建设用地计划,增加等量城镇建设用地。

2.宅基地置换

由于1.2亿hm2耕地红线已成名副其实的高压线,新增城镇建设用地的潜力越来越小。这迫使更多的地方政府开始“凯觎”农村宅基地资源。2007年6月,浙江省嘉兴市七星镇推行了一项名为“两分两换”的政策,即将农户宅基地和承包地分开、搬迁与土地流转分开,在依法、自愿基础上,以宅基地置换城镇房产、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

三、推动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农民财富增长

允许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一是必将促进农民像城市居民那样实现财富增长,农民可以通过转让、联建、出租等方式从交易中直接获得收益,农村宅基地和房屋将大幅增值,真正实现农村房地产的市场价值。二是农民权益能得到稳定保障。三是可以增加农民融资手段,发展农村经济。四是可以急速实现国家扩大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2.有利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以低廉的农产品和劳动力价格,为城市的快速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对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允许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就是城乡互动,利益互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大举措。

3.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宅基地、房屋上市流转后,使城市大量资金向农村流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农民自建、城市开发商或城市居民购地建设、联合建设等大规模的建房活动,可以短时间内改变农村的环境面貌,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

农村住宅房屋设计篇8

关键词:现代农村;住宅建设;质量剖析

abstract:inthispaper,theexistingproblemsinthequalityoftheconstructionofthemodernsocialistnewruralresidentialintoprofiling,combinedwiththerealityofruralareasandfarmers,toputforwardideasandcountermeasurestoensurethequalityofruralhousing,inordertowakeupfarmersandenhancethesenseofqualityresidentialconstruction,therebyenhancingtheresidentialqualitylevelofthefarmerssothatfarmerscanachievetoliveandworkintherealsense.

Keywords:rural;residentialconstruction;qualityanalysisof.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延安属于陕西省的中北部,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和热潮,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村容村貌得到了彻底改观,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当前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但透过眼前火爆建设场面,也不难看出一些影响住宅使用功能和因先天不足留下的质量隐患,造成质量事故时有发生等严重性问题。

1、普遍问题及原因1.1、基础处理不当。

古人云: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是住宅建设之根本。在农村住宅中,墙体出现裂缝现象极其普遍,有的甚至很严重,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基础持力层土质不均匀,致使基底土质产生不均匀沉降,破坏墙体结构而形成裂缝。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其一是因无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基础施工的验槽把关,如果遇软弱土质又不作相应技术处理施工,导致沉降量大;其二是不重视住宅选址,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施工时只对地表浮土稍作清理,不管能否满足住宅埋置深度就盲目施工,而一旦雨水侵入基础,便会引起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其三是无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有的住宅建好后,也因地下存在墓穴、枯井、孔洞造成明显不均匀沉降,有的导致质量事故发生;其四是有的住宅在建设施工中不设置地圈梁,有的设置了圈梁又不能够形成封闭,达不到防止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对房屋不利影响的效果。

1.2、劣质建材普遍。

目前,农村建设市场管理不规范,劣质建材产品随处可见,其质量控制更是一个盲区,一方面农民缺乏建材方面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是对价格要求又不能太贵,对质量要求较少。质次价廉建材就有市场前锦;再一个原因是工商、技术监督、建设等部门对农村市场疏于监管,农民所购的钢材、水泥、砂、石、砖等材料,大部分无产品合格证,也谈不上取样做复检试验。施工时有多种规格同一种材料凑合一起使用情况,如果水泥施工也如此混用危害更大;农村住宅在装饰装修时,农民对装饰材料只注重外表的新颖美观,根本不去考虑这些材料中甲醛、苯等有毒气体释放出来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尤为突出的是,在住宅施工中劣质钢材、水泥影响到房屋结构安全,通常小钢厂劣质Ⅱ级钢材截面尺寸与国标Ⅱ级钢材截面尺寸相差1~2个连续等级规格。例如:Φ16劣质钢材只与Φ14普通钢材截面尺寸相同,而且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均达不到《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2002、《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232-1999的试验标准,另一个是小水泥厂水泥安定性极不稳定,也时有强度不足问题,施工时,若不分青红皂白用于结构工程,那更是令人提心吊胆,隐患无穷。1.3、结构不合理。

多数农民建住宅,不注重设计或者照搬照抄他人住房样式盲目施工,也有些农民请当地“土设计师”在现场边设计边施工,其结构稳定性、安全性极低。大多砖混结构住宅,设置有圈梁又无构造柱,有构造柱又不设置圈梁。即便有圈梁和构造柱却又不能将圈梁形成完整封闭,构造柱也仅设在四个大角。有的阳台、雨蓬等悬挑结构,没有足够平衡重力和可靠的连接构造,其结构稳定性严重不足,随时都可造成倾覆质量事故发生,另外还存在一种情况是阳台、大开间客厅砼现浇板厚度只有60~80mm,挠度值大大超过设计规范下限。很容易造成砼板出现不同方向的裂缝,加上有的配筋量又偏小,浇捣砼强度低,留下无形隐患极其严重。1.4、渗漏现象难以根治。

在农村住宅建设过程中,普遍不重视穿楼板管线的预埋施工,而是在安装施工时,临时根据需要随意凿槽、开孔,为了方便安装,甚至有的擅自切断楼板钢筋,影响到了结构安全,并且这些穿过楼板的管线孔周边,不能按照穿楼板管道周边防水要求做好,只是作简单修补堵塞了事,既不采用细砼灌填密实封堵,又不进行表层用密封膏等材料的防水处理施工,必定产生渗水质量问题,另外有一个最容易忽视渗水问题,就是卫生间墙体与地面相交处不作泛水施工,地面及墙根部30cm又不做防水砂浆层或其它防水卷材料处理,更谈不上在装饰装修前进行蓄水试验检查渗漏,近年农村钢性屋面砼坡屋面也出现较多,但渗水现象并不少见。首先农村建住宅上,大多数以经济利益考虑,省去屋面防水隔热施工,并在有关细部处理上不恰当。一是屋面的找平层不按规范要求设置分隔缝和填嵌密封材料;二是屋面流水坡向设计不正确或施工坡度不符合要求出现积水;三是女儿墙与屋面交接处不做泛水处理,并且泛水高度低于250mm,加上有的做防水时卷材收头固定密封不好等也同样会产生渗漏;四是钢性防水层厚度不小于40mm,并不配置钢丝网,产生收缩应力形成裂缝导致渗漏等等。

2、思路及措施

农村住宅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搞好新民居建设直接关系着广大农民群众居住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当前,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对以改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为内容的新民居建设寄予很大的希望,政府各相关部门应该抓住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规划,加强引导,大力推动新民居建设,使新农村建设上水平,为消除城市农村的二元结构准备条件。加快推进新民居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央二十字方针中关于“村容整洁”要求的切实体现,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创新举措。

2.1要因地制宜,考虑村情民意。

在推进农村住宅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农村村镇实际,充分考虑农户住宅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方面尽量把新农村建在原有的自然村上,另一方面农民的房子属私用品,尽可能让农民少拆房子。要切实做好示范村村庄规划编制和修改完善工作。村庄规划要按照地貌类型和自然条件灵活布局,以改建为主,新建为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利用山形地势,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形成不同风格,设计成自然村落式、农村社区式、田园农庄式、城郊集中式,形成较为自然的村庄形态,防止千村一面的线条式新村建设。在建设前要坚持以人为本,多问问群众乐意不乐意;建设中要体现统筹兼顾,建成后要绷紧科学发展这根弦,多考虑长远谋划,引导农村适当集中建房,实现集约用地,搞好“道路、供电、通讯、供排水、公共活动场所,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配置,大力推广应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沼气、秸秆造气)等可再生能源。注意体现地方特色和农村风貌。使新民居不仅成为美观实用的居住场所,而且成为承载人文精神和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2.2要科学规划,探索模式。

政府相关部门要优先抓好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农村新村建设土地利用规划和新民居建筑设计;要组织一定的财力、人力,加强对农村新村规划的完善、细化和修编工作,包括居住区道路、房屋、绿化、地下管道、公用设施的设计布置等内容,从规划上保证农民住宅建设科学、合理。一是在有一定规模且又属于规划范围的自然村落,在现有的基础上,应以改造村庄和环境整治为重点,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的优化布置,力求平面布局生动活泼、空间布局错落有致,具有地方特色。二是根据经济适用和村庄实际,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在拆除村内旧房、危房、违房的同时,引导鼓励农户对现有房屋实施“穿衣戴帽”工程,使广大农民在村庄整理中“零负债”或“少负债”,走出一条“零增地”、“少增地”的农民住宅建设、建设农村新村的新路子,以较少的投入获取较大的效益。三是要探索以城镇――集镇――中心村为框架的农民住宅集聚新平台,在城镇、集镇、中心村边缘划出一定面积作为农民住宅集聚用地,土地性质不变,农民自愿进入,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以充分利用原有的人气和商气,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度,达到既提高农民住宅的集聚度,又扩大城镇、集镇、中心村所在地的范围。

2.3加强引导,确保有序。

一是强化监督。由建设部门在施工队伍的选择、民居工程的建设上严格把关监督。二是强化土地控制。对新村规划点没有预留土地、流转困难的实际和相当一部分新村规划点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符的问题,应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好新村规划点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矛盾,解决有规划、无地用,有土地、无处用的农民住宅建设用地难题;对乱占乱建的坚决予以拆除,确保在土地的控制下搞好建设,避免造成新的土地浪费。三是强化技术指导。农民群众建造新居迫切需要技术指导,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村庄规划和新民居建设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对示范村规划设计、住宅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等提出具体要求。在新民居建设中要不断加强节能防震新民居规划设计,加大对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新结构的使用力度,确保农民住房安全、环保、节约。

2.4稳步推进,适合承受能力。

总书记曾多次指出发展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施新民居建设的主战场在农村,前提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雄厚、发展势头好的村,可以考虑整体新建;经济基础暂时不具备的,要开展示范户、样板房建设,不能一哄而上、盲目建设,给村集体和农民群众造成新的负担。农村住宅建设需要地方政府资金的投入,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地方政府财政的实力有限,不可能都由政府财政承担。在目前财力紧张局面难有大的改观的情况下,要积极探索和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市场运作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机制。逐步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公共财政,鼓励各种主体参与建设,可采用“财政拨一点,涉农资金调剂使用倾斜一点,帮扶单位助一点,受益农民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同时整合农村饮水、农村道路、村庄绿化、农村沼气等项目资金,集中投放,切实解决好新民居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问题;要运用市场机制,适当引入民间资本和私营主体,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从事农村住宅产业化施工、建材生产、农村建筑用小型建筑机械生产和租赁等行业,支持农村住宅建设。

2.5正确估计农民,体谅农民感受。

笔者曾对延安不少地方的农民对新农村住房建设不积极的问题进行过调查,发现:一是不少人过高的估计了农民们的富裕程度,其实不少农民还很穷,一些富裕起来的农民也很脆弱,根本经不起折腾,一旦遇到建房、疾病、子女上大学以及天灾人祸,随时都有返贫或出现赤贫的可能。他们对拿出一大笔钱去建房而不考虑日后的生活是有顾虑的。二是这些年来,60%―80%的农民已经建好了新房,其中有30%―50%的新房档次很高,有人建房的外债尚未还清,短期内还没有建新房的愿望。三是缺房子的那部分农户经济条件较差,即便政府给予一些补贴他们也建不起新房。四是一些人对政府的承诺表示怀疑,担心新房建成后配套设施跟不上无法入住。五是还有一些人老宅基地面积大,地理位置好,生产生活方便不舍得丢掉。六是中国农民传统文化观念因素的影响,认为盖新丢旧是浪费可惜,不是勤俭持家。各级政府在新农村住宅建设中,一定要考虑好这些因素。

在推进新农村住宅建设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总之,有广大农民群众的热情参与,有政府部门的强力推动,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以农户住宅建设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将推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

从上述新农村住宅建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看,一方面政府部门必须注重培养乡土建设管理人才。首先应从施工队伍技术素质培训着手,通过对乡镇工匠、“土施工员”、“土项目经理”的专业技术培训,达到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技术素质,从而提高施工质量水平,消除质量隐患的最终目的;另一方面对这些看似很平常的质量问题,必须有高层次的认识,切勿掉以轻心。否则住宅质量隐患长期得不到处理,不仅影响住宅正常使用功能,而且还有可能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给农民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总之,新农村住宅建设中容易忽略的质量问题,值得政府部门各相关单位通力合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新农村建设市场管理,从源头控制无证设计、无证施工等不规范行为,并能加强住宅建设的指导,采取“防、控、帮”并举的措施,逐步减少和消除工程质量隐患,整体提高农村住宅质量水平,让农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永青;;农村建房中的几个常见问题[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1986年06期3-5。

[2]张统生,沈元胜;农村建房要重视抗震设防[J];农村经济与技术;1998年04期11-12。

[3]张统生;农村建房怎样选用水泥[J];农家顾问;1998年02期22-23。

农村住宅房屋设计篇9

一、宅基地与房屋的关系

首先我们要弄清宅基地慨念。《河南省农村宅基地用地管理办法》第二条指出:农村宅基地用地是指农村居民个人取得合法手续用以建造住宅的土地,包括房屋、厨房和院落用地。

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农民的住房归农民所有。农民对于合法批准的宅基地没有所有权,只有占有权和使用权。这就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与农民房屋所有权主体存在着并非一致的情况。但农民对依法取得的宅基地享有不可侵犯的占有权和使用权。按照镇、村规划农民可以在自己的宅基范围内建设主房、厨房、厕所等生活设施,种植花草、树木等。

宅基地与房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关系具体表现在:宅基地是房屋存在的基础和承载物,没有宅基地,房屋就无法存在,相反,没有房屋,宅基地也将失去其存在的目的而不成其为宅基地,从而变成了一般的其他土地,因而二者在空间上是统一的,在法律概念上是一致的,房屋是建造在宅基地上的房屋,宅基地则是以承载住房为目的的土地,二者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有机联系的整体。房屋和宅基地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形成了“地随房走”的共处模式。房的主人享有宅基地的使用权和占有权。

农民合法所得的宅基地和宅基地上的房屋,与国有用地和国有用地上的房屋享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同等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二、宅基地与价格的关系

农民的宅基地不允许买卖、转让,但并不是说农民的房屋不允许买卖和转让。房屋是农民重要的私有财产,国家保护农民的私有财产,允许并保护农民房屋的自由买卖。不过这种房屋买卖是在集体经济成员之内,而不允许超越这个范围。既然房屋可以买卖,那么作为房屋的承载物宅基地事实上也随着房屋换了主人。

不允许宅基地买卖、转让,并不意味着宅基地没有价值,宅基地的价值是体现在房屋价值上的。房屋的价值高,宅基地的价值就必然高。高价地段房屋的每亩地价可达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在城市我们买的房价里面是包含了地价的,无容置疑,农民的房价里面也是包含了地价的。

三、宅基地与农民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十三章第一百五十二条指出: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

所谓占有权,就是宅基地使用权人经依法申请批准取得宅基地使用权,便享有对宅基地的独占权,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侵占、擅自使用或剥夺其宅基地的使用。

所谓使用权,就是不论宅基地使用的年限长短及其建设情况如何,宅基地使用权非依法定原因不能被剥夺。对于宅基地上的建房与宅基地使用权同时受法律的长期保障,宅基地使用权人在主要住宅建筑外,可自行在宅基地范围内建筑其他生产或生活需要的建筑和设施。

农村居民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民群众的一项重要的财产权利。农民对宅基地的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它形式非法转让。城建部门有权对国有土地上的房建实施管理,但却无权对农村集体土地上的房屋行使干预。国土部门有权对在非建没用地上的房建实施干预,但却无权对取得合法《农村集体土地建设使用证》农户的房建进行干预。国家未有授权房产部门给集体用地上的房屋办理房产证的权力,房产部门也无权为拆迁方办理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拆迁证,如此说来,拆迁方想拿到拆迁农房的许可证是不可能的。

对农房的拆迁只能采取合理补偿、协议拆迁的办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只有在下列情况下可以经过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讨论通过,报请乡(镇)人民政府审查、同意,有权收回宅基地使用权:一是实际使用面积过大,远远超过当地规定的标准,基本核算单位有权调剂或重新安排使用。《河南省农村宅基地管理办理办法》中规定的超越标准是一倍以上。二是自然消亡户的宅基地。三是已进城或因其它原因全家户口已不在本集体经济组织之内的。但应对原有宅基地的建筑物和树木等给予合理赔偿,不得平调。除此之外任何人是无权收回农民宅基地的使用权。对于由于规划、建设需要占用收回农民宅基地的,国家《物权法》规定:“对失去宅基地的村民,应当重新分配宅基地”,《河南省农村宅基地用地管理办法》规定“原宅基地影响规划,需要收回而又无宅基地的”,“现在住房影响乡(镇)村建设规划,需要搬迁重建的”,应当重新为农民安排宅基地。

四、农房拆迁的方案

国家建设也好,城市建设也好,村镇建设也好会涉及到农民房屋的拆迁。房屋拆迁是一大工作难题,要破解这一难题关键是要积极宣传政策,正确执行政策,在开展积极思想工作的同时要有合理的安置补偿方案。

房屋拆迁的安置补偿目前有三种方案:

一是货币补偿。货币补偿的种类有重置价、成本价、市场价。重置价是指同地或异地重新建设被拆迁房屋的价格,它包括建材费、建筑工资,不包括地价。房屋重置价与结合成新的评估规则由县房产管理局制定并公布,宅基地区位补偿价计算办法由县房产管理局和国土资源局联合制定并公布。成本价则包括建房的建材费、建筑工资、地价及相关的配套费。市场价一般是参照被拆迁农房同地段普通商品用房的平均市场销售价格制定。实行市场价货币补偿的被拆迁房屋的宅基地按当地集体土地征用标准予以补偿。实行房屋市场价补偿的农户不再进行房屋安置或者另行审批宅基地。

二是房屋置换。房屋置换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以房换房,以平米换平米,拆多少房屋,换多少等数量的房屋。具体置换时要制定一个为绝大数置换房户能够接受的基本置换价,达不到基本置换价的被拆迁户应补齐基本置换价,对个别超出基本置换价的则退回超出部分的价格。同地段置房不考虑宅基地区位差价。不同地段的置房还要补齐宅基地区位差价。如置房到差的地段拆迁方要给被拆迁方补齐宅基地区位差价,如置换到好的地段,被拆迁方要给拆迁方补齐宅基地区位差价。被拆迁户置房面积不够的要按成本价补齐,超出置换面积的按市场价补齐。对超出标准不予置换房屋的那一部分房屋按市场价补偿。被拆迁房屋的宅基地按当地集体土地征用标准予以补偿,不再另行安排宅基地。

三是置地重建。置地重建是指置换宅基地进行重建。在置换宅基地时,拆迁方应为被拆迁方补齐新老宅基地的区位差价,原房建筑按重置价结合成新补偿。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宅基地的以旧换新工作。

五、对农房拆迁工作的想法

目前在城市建设中,尤其在修筑道路中涉及拆迁部分农房。被拆迁户对“非驴非马”的拆迁政策抵触情绪较大,不仅影响工程进度,而且被拆迁户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上访不断。

在拆迁工作中,有的地方与群众见面的拆迁安置补偿方案的基本内容,是以每人30平方米为基数进行房屋置换或补偿,超出部分的房屋补偿则按重置价或低于重置价,对农民的宅基地没有明确补偿规定。这种作法直接损害了被拆迁户的利益,遭到了被拆迁户的强烈抵触。农民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挣点钱不容易。他们对用汗水换来的钱是金金计较,视钱如命。房屋和宅基地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他们的生存之地,动了他们的房屋和宅基地,就是动了他生存的核心利益。他们不得不为此而大喊大叫,他们会用各种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在拆迁房屋时,对被拆迁户要么实行货币补偿,要么实行房产置换补偿,要么实行置地重建补偿。我们不搞平均主义,人的智力水平不一样,所以每户每人所拥有的财产不一样,我们凭什么要按人置房,按人头补偿。试想一个四口之家,用毕生的血汗盖起了一栋300平方米的楼房。按现有的方案每口人可置换30平方米房子,那么四口之家可置换120平方米房子。其余180平方米的房子按每平方米410元的重置价补偿,能行得通吗?410元在自己的宅基地上是1平方米的房子。他拿着410元能在市政府的大楼上盖房吗?能在市区的大街上盖房吗?显然不能。试想,如果国家修铁路要通过某单位的家属楼,其中有一位副县级领导,他同自己的儿子在里面有120平方米的住房两套。按五口之家,每人置换30平方米,全家置换150平方米。其余90平方米,每平方米按500元的重置价补偿,他和他的全家能同意吗?对于农民来说有了宅基地,每平方米给500元,也许建1平方米的房子还有点希望,一旦失去了宅基地,想得到1平方米房子现如今需要三至四个500元。房屋是和其宅基地是一体的,房屋的价值是和其基地共同体现的,不能将房屋和基地剥离,只给房以重置价。正如一头猪,毛和皮是共存的,毛一旦和皮分离,那么毛的价值有几何。

要想使我市的农房拆迁工作顺利进展,就必须改“非驴非马”为“是驴是马”。是实行货币补偿方案、房屋置换方案、还是置地重建方案?最好是从实际出发,尊重民意。

在三种方案的制定中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补偿的基数标准。为了防止拆迁前的乱建,确定每户的补偿平方米数是必要的。农房建设合法与否的惟一依据是《农村集体土地建设使用证》。农民在合法领得《农村集体土地建设使用证》后,在其基地上建造房屋就是合法的。没有任何部门规定只允许建多少平方米,不允许建多少平方米。这使我想起了今年5月5日与新疆军区副司令李新光同学欢聚时李司令说的一段话。他说:“我曾与一位省长视察工作时,看到一些农户为了获得拆迁补偿多盖房的情况。我问你们怎么不管管?他笑笑说顺其自然吧!”根据实际情况,防止乱建,制定一个基本标准还是可行的。我市每证的宅基地使用面积为2.5—3分。一般的农家宅院上屋二层,下房一层加之门楼可以建房270平方米。因此每证每户房屋补偿的标准确定为270平方米是可行的。对于超出部分的可以重置价补偿。对于超出宅基地范围的建房可视为违章建筑,政策苛刻一点也不是不可以的。在270平方米以内的可以按市场价补偿,可以置换房屋,可以补偿重置价置地重建。在置换房屋时不足270平方米的可补齐成本价,超出270平方米部分执行市场价。安置房成本价包括房屋土建造价、用地成本(安置房土地价格按拆迁补偿土地标准确定)、基础设施造价。以一个包括爷、奶、爸、妈和两个子女在内的六口之家为例,最多可以置换270平方米房屋,可以拥有120平方米的套房两套,也可拥有90平方米的套房3套。这就既解决了上辈人的住房问题,也解决了孩子成家住房的后顾之忧。一个四口之家,没两套住房是难以解除后顾之忧的,一个身为农民的父母是没有能力挣几十万元钱为儿女买房子的。也许会有人觉得心理不平衡,需知这是农民为我们的城市建设,在失去耕地,失去宅基地之后,在做出牺牲之后,理应得到的最后一点补偿。

对安排宅基地重建房屋的,应根据《河南省〈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农村居民建设住宅,每户宅基地用地标准,城镇郊区和人均耕地一亩以下的平原地区,每户用地不得超过二分执行。”对在规划区内的房建实行“五统一分”,即统一选址,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配套,统一安置,分户筹资建设。

农村住宅房屋设计篇10

关键词农村住宅;雷电灾害;原因;防雷措施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之一[1]。我国是雷电灾害频发的国家,在雷电活动最剧烈的海南岛及雷州半岛地区,年平均雷暴日高达130d,据中国国际防雷论坛透露,中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达3000~4000人[2],全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我国现有一系列建筑防雷技术规范,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3],在城市所有三类以上的防雷建筑物都必须安装防雷设施。防雷设施包括针、网、带、接地体、引下线、屏蔽、等电位和spd(避雷器)8个组成部分[1],所有的建筑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都必须经过有关部门审查、验收,确保防雷技术措施落实到每一座建筑物,可以说城市里的防雷措施是比较完善的。而受地理条件所限,农村是雷灾的多发区;受经济条件制约,农村成为防雷的薄弱区。目前没有要求农民的住宅和农村的建筑必须按照国家的强制性规范实施防雷,农村防雷减灾的形势依然严峻,因此要积极引导农民提高防雷减灾的意识,认识雷电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害。

1农村住宅雷电灾害实例

根据浙江省气象局不完全统计,2004—2007年,全省雷电灾害农村占54%。其中,人员伤亡农村占91%,引发火灾爆炸农村占68%,建筑受损农村占76%[4]。www.133229.Com

2007年8月22日下午贵州省三都水自治县三洞乡寨罗村潘姓农户家被巨响强雷击中,致使屋檐一角被打掉,屋脊1根约25cm的木质正梁被击裂,住宅室内部分家电被击坏[5]。这是该农户近年来遭受最严重的一次雷击,此前他的住宅曾遭受过雷击,于是另选宅基地翻建,将3层楼房建在旷野之上孤立高耸,周围全是水稻田,且建房时无任何防雷设施,使新房再一次遭受雷击。

2008年8月江西省九江县江洲镇团洲村程松南家年初在旧址上新盖的住房女儿墙连遭2次雷击受损[6],程家高9m的3层小楼是附近最高的建筑物,外墙围栏、新房的门窗、楼梯扶手、阳台栏杆、还有楼顶的蓄水器都采用了不锈钢材料,房屋地处村中心小土丘上未采取任何防雷措施,结果引来“雷公”青睐。

湖南省溆浦县葛竹坪镇山背村坐落在纵横7.5km、海拔500~1400m的高山坡上,日照少,508户村民住宅分布于东南高、西北低,类似“锅”状的山坡中,由于山背村地势较高,本身接近雷暴云层,气流在“锅”内迂回流动以及地形的抬升造成空气的强烈上升运动,容易引发局部强对流天气发生,导致地方性雷暴云增加。村内布设的各种用电设施没有安装避雷装置,感应电压附着金属传输到村民各户,反复造成雷击灾害,成为有名的“雷击村”[7],2008年8月23日一户村民家遭雷击引发火灾,6间房子、电视机、电话机、打米机等一切家当全部烧毁,直接损失12万元左右。

对安徽沿江城市铜陵1999—2008年观测到的灾害天气统计发现,在所有的灾害性天气中,雷电排在第1位(301次),占82%,农村雷电灾害造成损失的90%是村民住宅、电器等设备,人员伤亡情况较少。2009年2月、3月、6月发生的4次雷暴天气,铜陵市农村雷击灾害发生率达100%[8],村民住宅损害占雷击事故的75%,电器损害率达100%。

浙江省平阳县宋埠镇1处3层楼房建在一块空地旁边,是周围的房子中最高的。2009年3月6日此房遭雷击整个房顶塌落1/2,塌落的砖块和房梁堆积在楼道,连旁边的空地也落满了砖块。

2农村住宅雷电灾害的发生原因

2.1地形及气候因素影响

广大农村地势空旷,地广人稀,农村住宅一般愿意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坡地、空旷开阔或近水体的地方建设,这些地方是雷电频发的地方。根据中国的气候特点,一般来讲村民建房为了冬暖夏凉,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的客观居住环境。每年雷电高发期的6—8月是我国西南季风频发时期,坐北朝南的房子是迎风向,此时正是雷云运动的主方向[1],包括山区里的住宅都是在山的南面,气流迂回流动遇到地形的阻挡雷云运动就会有提升作用,在拐弯曲力最大的地方正好是雷击最严重之处,因此山区成为雷击概率最高的地方。雷电频发地区往往降水多,空气湿度大,防雷设施容易被锈蚀。由于缺少定期检查和更换,已经安装的防雷设施有可能发生短路、断接、损坏,其结果是失去了有效防雷的效用。

2.2房屋缺少防雷设施

以前农民的住宅大多是瓦房、平房或混合结构的低层楼房,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住宅采用水泥预制板做屋顶或楼板,但这些预制板钢筋几乎不做接地处理。由于没有经过正规设计和标准化施工,更没有技术评价和质量检测,农民自行修建住宅时没有安装雷电防护装置;或者在屋顶上安装普通的避雷针,然后随便打桩入地,不测接地电阻的阻值,缺乏合理性和有效性[9]。

2.3线路架线不当

农村的电力线路、通讯广播、有线网络线路等几乎都为架空敷设,这些设施毫无防雷装置保护,甚至连最基本的接地(pe)措施都没有。雷电波在空旷的田野闪击后很容易通过这些输电线路、信号线路进入农房室内,给电器设备、人员安全带来严重的隐患。如变压器、家用电表、电话、电脑、有线电视系统被雷击坏现象时有发生,严重的甚至在配电箱内就引起火灾。农村的电视接收天线普遍架设在屋顶上方,高于屋顶5~10m的位置,村民习惯在屋顶上安装金属蓄水箱、太阳能热水器、空调室外机,由于没有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10],一旦发生雷电,极易与金属接闪引感应雷进入住宅室内造成其他设施受损和人员伤亡。

2.4思想意识落后

封建迷信在农村较为普遍,一旦遭了雷灾,村民认为是老天报应,经常隐瞒雷击事实,不愿主动报告寻求有效防御措施。有关部门对农村自建房屋缺乏技术支持和现场指导,村民对雷电防护的科学认识有限,因此普遍思想麻痹大意,主动防御雷灾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3农村住宅防雷措施

3.1住宅建设合理选址

住宅建设尽量避开“易受雷击区”,例如地形位置较高,突出于周围地貌;邻近潮湿和水面的位置;处于上升气流的迎风面;地下有金属矿藏的地区;常常遭受雷击的地区。选择建在空阔地带或地势较高位置的住宅、人员比较密集或面积较大的建筑、有纪念意义或有文物保护价值的古建筑都应设置防雷措施。

3.2安装住宅外部防雷设施

农村住宅的外部防雷措施:在住宅的顶端安装避雷针或避雷带,以结构体内的金属导体作为引下线,建筑基础作为自然接地装置。将避雷针或避雷带与接地装置之间用引下线进行可靠连接,并将住宅屋面上的各类金属支架、金属物体(例如室外天线、太阳能热水器、空调机箱等)与屋顶避雷针或避雷带做可靠连接以防直击雷灾害。

3.3住宅内部雷电防护

农村住宅的内部防雷措施:主要是对住宅室内的配电系统及网络通信设备终端安装电涌保护器(spd)进行防护。对各种电力、通讯、广播、网络线路定期检查及时维修,防止这些线路遇雷击时将感应雷引入室内。实施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换,防止各类防雷设施出现短路、断接、锈蚀、损坏而失去有效防雷的效用。总之,农村住宅建设要综合防雷,全方位防雷才能确保安全。

4参考文献

[1]广东防雷网.中国科协第十一届年防雷减灾访谈记录[eb/ol].http///2007zhengwu/2009-0901.htm.[2009-09-01].

[2]陈青娇.从几起典型雷击事例谈农村防雷[j].现代农业科技,2009(10):280-281.

[3]机械工业部.gb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4]林念萍,张赛忠.农房防雷设计要点[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236-237.

[5]赵兴文,潘晓瑜.农村民宅的防雷措施及宣传[j].贵州气象,2009,33(s1):163.

[6]九江市气象局.九江市局深入江洲镇团洲村调查雷击事件[eb/ol]..cn/jx_include[2008-08-26].

[7]冉瑞奎,陈琼,王宇.昔日求救信惊动省领导今日感谢信深情报党恩[n].中国气象报,2004-07-03(4).

[8]凌旺福.铜陵农村民宅的雷电灾害原因及其防护[j].现代农业科技,2009(17):295-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