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业健康发展十篇农业健康发展十篇

农业健康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24:21

农业健康发展篇1

关键词大农业;健康产业;现状;原因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5)14-0256-01

近年来,诸多地产、煤炭、能源、金融、医药、it、建材等原来投资回报较高的产业纷纷转向投资现代农业。由于现代农业追求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健康的珍惜,将农业与健康产业密切结合起来,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1我国大农业与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1.1大农业大健康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企业家财富的积累已经变成纯粹数字的变化,不必再疯狂追求金钱的时候,当一个国家的消费者在整体上从吃得上、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的时候,农业和健康产业必然受到不差钱、追求人生价值的企业家的追捧,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消费升级的必然,也是企业自我升级的必然[1]。

1.2大农业与健康产业相互融合

近年来的农业发展情况显示,农业产业向着现代化、快消化和健康化升级,健康产业向着食品和基地化的农业延伸,两大产业以相反的起点和终点相对而行,彼此越来越跨界,产业内容越来越相像。东阿阿胶、仲景药业、江中制药等作为医药企业,近年纷纷向食品发力,继而做基地,将健康的产品日常化、快消化,并且沿着产业链一直做到了最前端――基地,俨然是个农业企业。

2我国大农业与健康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大农业与健康产业发展融合的聚焦点为食品安全问题。目前,发达国家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且效果良好。消费者对监管者放心,企业也具有相对高的社会责任感,即使发现的是疑似问题,也会将所有产品召回,基本实现了所有食品是安全的、可靠的。如今,我国大农业、大健康时代大幕即将拉开,对其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即食品安全问题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在分析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实现改正。

2.1自然环境或客观条件的影响

我国人口众多,消耗的粮食量巨大,而当前食品供应商大多呈现典型的小生产者特征,在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均对食品安全的诉求不高时,卫生条件和食品加工工艺难以符合安全标准,流通储运手段达不到保鲜要求。此外,城市废弃物和工业“三废”的大量随意排放,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种养殖源头的水、气、土等受到污染,从而导致农产品质量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2-3]。

2.2人为影响

我国农业虽然仍以小农经济为主,但部分也患上了“大农业病”,果蔬实行反季节生产,药物残留加剧;通过添加激素等使家禽、家畜的生长周期大大缩短,违背了动植物的生物学规律;此外,某些不法商贩为了最大程度地追求经济效益,在食品中人为添加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非食用物质或食品添加剂。

2.3食品检测监督的技术难题

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转基因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益生菌及酶制剂技术等越来越频繁地应用于食品生产中,但这类食品是否安全及应用的风险如何一直争议不断。此外,由于食品检测监督条件不完善,对食源性病原菌缺乏认识或从业人员非主动性过失,造成劣质食品进入消费环节的事例也屡见不鲜,当前我国食品检测监督问题主要体现在检测设备不完善、检测覆盖面偏低、抽检频率过低等方面[4-5]。国外的食品安全案例也集中在这些方面。

2.4食品安全和追踪惩罚的法令制度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在食品安全立法及组织体系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却未对食品安全事故的频发产生实质性的遏制作用,这可能是由于监管模式不清晰和法制松弛造成的。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食品安全监管应趋向于公正性、专业化和独立性,应以外部环境作为改革的动力,依赖于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变化,实现食品安全的全方位监管[6-9]。

3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可以作为一个事业来经营,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应通过各种措施应对食品安全问题,促使大农业与大健康产业的和谐发展。

4参考文献

[1]付晓晨,施春亮,李宁.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化农业,2015(1):48-50.

[2]任秀峰.农业综合开发助推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J].当代农村财经,2014(1):34-35.

[3]徐晓新.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成因、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2(10):45-48.

[4]谢敏,于永达.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2(1):39-45.

[5]张永建,刘宁,杨建华.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2):14-20.

[6]乔木,朱自安,徐海量,等.伊犁河流域生态恢复与大农业协调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3):45-48.

[7]付晓晨,施春亮,李宁.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化农业,2015(1):48-50.

农业健康发展篇2

一是创新农业生产模式。针对我县农业农村实际情况,我们不断创新农业生产机制和模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我县视察指导农业生产工作,把我县作为“米袋子”课题样本进行调研。并归纳提炼出衡南三塘大广模式、泉湖模式、东冠模式,将其作为发展粮食生产的大胆举措、创新举措来思考和推广。

二是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手段。通过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创新服务手段,积极组织开展“阳光工程”培训项目,送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加大农业新技术、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力度,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形式,请省市农业专家来我局开展农业技术讲座,全面推广水稻“集中育秧、合理密植和安全齐穗”三项关键增产技术。派26名乡镇农技站长到省级农业院校深入学习农业新技术,派52名局机关技术骨干到粮食生产“七片八线”重点乡镇、示范片区联点指导农业生产。

三是改善农技推广条件。争取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我县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全县乡镇农技人员在编制经费、福利待遇和办公条件上为全市“最好”。全县26个农技站配置了照相机等办公设备,新增7个农技站站房进行了改(修)建,稳定了农业发展基础。

四是优化农业生产环境。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分别从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过程、包装标识和市场准入等五个环节加强了管理。依法行政,严把耕地占补平衡质量关,规范农资流通渠道、重击坑农害农者,让农民吃上健康食品,用上“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种上“放心田”,确保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五是培育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巩固宝盖茶园、银杏、罗汉果生产基地,创建衡南县原种场莲花生态农业示范园、近尾洲莲湖湾生态农业园发展旅游休闲农业。

二、谋求新突破新跨越,谱写农业强县全新篇章

一是加大行政推动力度。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在当前比较效益不高、农村劳动力紧缺的情况下,行政推动是抓好粮食生产的唯一途径。县里将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即办好“七片九线一整建二十一个测产点”的7个双季稻万亩高产示范,每个乡镇办好4个千亩示范片,每个村办好1个百亩示范片。·我们要全力以赴抓好行政推动。

二是谋划实施重大农业项目。针对国务院对落实中央1号文件的政策分工,精J自谋划包装项目,积极做好衔接、做好汇报、做好信息沟通,争取项目挤进“笼子”,列入计划。要牢固树立“靠项目争地位,靠项目谋发展,靠项目创业绩,靠项目添活力”四种理念。加强项目储备,通过大力实施农业项目,构筑强有力的农业基础设施、科技进步、农机装备、质量安全、市场信息等现代农业建设支柱。

三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三农“要转变观念,突出农业综合效益,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经营体系,增强农业发展活力。当前的重点要完善“四个体系”。一要完善农业基础支撑体系。扎实推进农技推广、种子种苗、质量安全监管、农业行政执法等基础体系建设,增强农技推广服务能力。二要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优化农业生产布局,重点是做好做大做强蔬菜产业这片文章。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确保每个优势特色产业都有一批重点骨干龙头企业带动。三要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乡镇要创建以村、组为单位整建制流转生产经营模式。四要完善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各乡镇农技站要全面完成县植物医院的目标管理任务,做大做强县植物医院农资配送中心;在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机构作用的同时,鼓励并支持农技人员领办或参与农村经济组织,指导开展良种示范、农机作业、统防统治、农资配送等农业生产服务。

四是提高农业科技支撑保障能力。继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培训,完善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广一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重点强化农机农艺结合,推广水稻集中育秧、大棚育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重点抓好超级稻高产攻关,强化“良种、良法、良田、良态”相结合,加快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新品种的选育推广应用。重点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养种田能手、农机骨干、科技带头人和返乡创业农民工,确保农业发展后继有人。

五是加强农业执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按照“五有”标准,推进农业执法体系建设,力争再创全国农业执法示范窗口。进一步拓展执法领域,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耕地质量提升、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专业执法,深入推进专项治理;重点打击非法使用高毒农药和制售假劣农资等违法行为,要依靠执法树立农业部门的权威和形象。乡镇要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牌子,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安全监测监督;加快发展标准化生产,健全标准体系,强化“三品一标”监管,妥善处置质量安全突发事件。

六是提高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突出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实施好新增粮食产能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和耕地质量提升、秸干还田等项目。扩大蔬菜、水果、茶叶等标准园创建规模,高标准建设一批水、电、路和排灌系统配套的城镇蔬菜基地、特色蔬菜基地。加快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油菜、棉花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强创建农业信息平台,开展信息化智能农业试点,完善一2316“三农”公益服务热线。

七是加强农业生态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党的十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就要求更加重视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美丽乡村。要扎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和节肥技术,改进施药施肥方式,促进农药、化肥科学节用;要依法推进外来物种管理,深入开展外来入侵生物灭毒除害活动;要继续扩大生态家园和乡村清洁工程实施范围,改变农业生产和作物生长环境。

农业健康发展篇3

关键词:专业合作社;问题;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根据我国的立法所特有的一个概念。2007年颁布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将其定义为“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专业合作社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但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较晚,其成长、健全、壮大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本文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作用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农民个体化生产的积极性。有力的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尖锐,这就需要继续探索完善统分结合的农业经营体制,以适应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2000年,我国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出现在浙江省台州市。2007年颁布实施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标志着我国的合作社发展进入了制度化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增收的一支重要力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引擎。

(一)创新了农业生产经营机制

合作社围绕当地的特色产业、优势产品,积极推行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经营,实行新的组织方式、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家庭经营与市场经济的衔接问题,形成了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机制。一方面促进了规模化经营,通过“市场联龙头,龙头联合作社,合作社联农户”的形式,促进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社一牌”特色农业的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竞争力强的产业带和产业集群,促进了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另一方面提升了标准化生产水平,通过集聚资本和推广技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强化生产过程管理,实施品牌战略。促进了优势产品、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品质。

(二)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在市场经济中,农民个体化生产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一方面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农民种植项目盲目扩大,导致增产不增收;另一方面,种植、加工、营销的全过程缺乏生产与加工标准,对内满足不了市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外销产品出口时无法按对方需要的标准生产。同时种植户、加工企业、运销户、消费者等上万家市场经营主体,各干各的。形成不了一个共同体,彼此之间常常出现激烈竞争。这种竞争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就是市场价格大战,而这种价格大战的最终受害者往往是广大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统一开展标准化生产、共同应对市场、合力抵御风险,改变了过去农民“单打独斗”的状况,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三)推广了农业科技成果

合作社将广大农户组织起来,为农户提供统一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相关服务。特别是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成为培养“专业农民”的摇篮。一方面,合作社对农户进行生产技能培训,增强农户标准化生产意识,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为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首先,技术部门的服务对象进一步明确了,就是专业合作社,便于集中培训。统一管理。其次,农业技术普及推广直接由市(县)级服务组织到专业合作社,减少了乡镇环节。第三,技术服务更有针对性。增强了服务效果。比如生姜技术方面就可以针对生姜专业合作社,减少非专业乡村的服务范围。第四,合作社的经济基础较好。便于农业新技术的引进、推广。

(四)增加了农民收入

一是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增加社员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采用优良品种,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统一标准化生产规程和质量安全控制措施,实现了农产品的优质化、标准化生产。不仅解决了农产品卖难、农产品加工增值等问题。而且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和共同富裕。二是合作社盈余分配。合作社对外追求利益最大化。通过盈利返利、分红等制度直接促进了农民增收。三是节约生产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合作社统一采购生产资料,为社员节约了大量资金:统一开展技术服务,无偿提供技术、市场信息。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经营成本。相关数据显示,加入专业农民合作社的农民比从事同一行但并未参加合作社的农民增加了收入。比如莱芜市连续七年的资料表明,一般都要高30%~40%左右。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行政色彩较浓,缺乏农民广泛参与

目前,少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乡镇部门牵头,以不同方式挂靠政府部门,实际运作过程中很多经营方面的事往往由政府部门包揽,致使农民专业组织行政干预过多,民主管理停留在形式上。农民很少参与管理,农民不能从中获得稳定的市场销售、增加收入,对合作社的发展不太关心。农民专业合作社无法按照正常的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影响了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

(二)自身凝聚力不强,辐射带动能力弱

当前建立起来的合作社尚处在刚起步阶段,规模小,实力弱,能为社员提供的服务主要是提供生产资料、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一些最基础的服务上。服务内容单一。少数社员文化层次较低。对合作社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入社初衷只为快速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只着眼于眼前利益,一旦遭遇挫折。其入社热情就会随之减弱:个别成员对合作社的认识比较片面,加上现行机制对成员约束力较弱,与合作社只能利益共享,难以风险共担,尚未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相关体系。现有合作社的产品主要以农产品的初加工为主,市场占有率不高,附加值较低,缺乏再生产资金和流动资金,市场竞争力、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偏弱,导致社会经济效益偏低,在深入合作、创建品牌等方面还需长时间探索。

农业健康发展篇4

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从事有机农业,发展有机食品的意义不仅仅停留在“人类健康”这一单独的概念上。如果没有土壤的健康,那么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持续发展,以及人类健康就失去了根基。如果没有利益共享的公平保障,包括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利益共享,则有机农业就不可能持续发展。为此,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制定了有机农业的四项基本原则,即健康原则、生态原则、公平原则和关爱原则。这些原则是有机农业得以成长和发展的根基。在开展有机农业事业时应当将这些原则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缺一不可。我们也应当从有机农业的四大原则出发,全面、正确地理解发展有机农业及推动有机食品的意义。这样才能避免以偏概全,也才能确保有机农业运动有持续的发展动力。

直机农业为我们做出了哪些贡献?

有机农业有利于保障人类健康

良好的营养对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是极为重要的。由于有机食品具有较高的营养质量和含量,无农药残留或仅有很低的农药残留,所以在促进人类健康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与常规方式生产的农产品相比,有机农产品水分含量较低,并持有较高的营养浓度,含有丰富的铁、镁、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含有比较均衡的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机畜禽养殖通过保证动物高质量的、均衡的饮食和符合动物的行为和生理需要的环境来使动物的健康和福利最优化。因此有机方式养殖的动物具有更好的整体健康状况,具有更强的抵御感染及携带疾病(例如疯牛病)风险的能力,具有更低的饱和/不饱和脂肪比。因此,支持有机农业意味着支持人类健康。消费者应当支持有机运动,选择有机食品。农场主应该从事有机种植。政府应该鼓励有机农业和鼓励采购有机产品。而研究人员则应该使用新的综合的研究方法,继续探索有机食品在促进人体健康和安全方面的作用。

有机农业有利于推动农村持续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现代农业的生产模式使大量农民放弃耕作离开农村,而越来越多的地方则仅依赖种植一些需要大规模资本投入的作物,投入成本居高不下,而产品价格不断走低,也迫使农民离开土地,从而使长久累积的传统农业知识和经验失去传承。

依赖大量农药化肥的单一栽培引起了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并造成土壤污染及水污染,导致可耕地的减少,生物多样性的弱化,甚至物种的灭绝。

有机农业通过实践证明其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农民可以享受到有机农业的成果,城市居民也会一并受益。

有机农业将农民摆在农业生产战略的中心地位,将决策权回归给农民,保障他们处置自有资源的权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有机农业减少使用农机及农用化学品,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提高了劳动力报酬。

有机农业有利于保障世界的粮食供应

有机农业通过经常输入有机质、持续的土壤覆盖、作物轮作和间作来维持和构建肥沃的活性土壤,从而提高土壤肥力。有机农业通过土壤的高有机质含量和持久的土壤覆盖来提高土壤的渗透率和持水量,大大减少灌溉需水量。还可通过有机农林复合体系创建适当的小气候,来降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消耗和由此引发的土壤盐渍化,增加土壤的持水量,降低水的蒸发。有机农业对土壤肥力有积极的影响,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长期开展有机农业可以增强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使当地的农业病虫害防治进入一种积极预防而不是消极应付的状态。

有机农业能使当地的农民、渔民和牧民在食物上实现自给自足,可以减少农民的债务和增加劳动收入。有机农业可以维持作物的遗传多样性来适应气候的变化,维持和强化环境功能,增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获得足够丰富和优质的食物以维持健康而有活力的生活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权利。有很多实例表明有机农业能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的可持续生活。

在发展中国家,以有机原则为基础开展的农业正在更多地被看作是减少贫困与建立食品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使有机农业能更好地为食品保障服务,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需要有来自政府的全力的支持和适当的政策。世界粮农组织(Fao)、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以及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等都在支持并帮助有机农业的发展,使其成为保障世界上每个人都能获得健康食品的重要手段。

有机农业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即地球上不同的生命形态,是所有农业生产的基础。从我们的食物到我们的生产所依靠的生态功能都是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的。有机农业的实践研究表明:有机农业系统可以增加农场中野生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促进高水平的农业多样性,维持健康的土壤以及土壤动物种群。有机农业可以高效率地利用能源,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缓全球变暖。

有机农业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式,这种保护措施包括:将支持有机农业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政策,停止对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常规农业的不恰当补贴,并在农业中引人“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开展研究和转化成果来树立生物多样性友好型的有机农场的长期典型,并在农民和技术员中推广和交流成功的技术;在市场宣传有机产品时强调有机农业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好处;保护和帮助农民开展种子的培育、交换、销售和保存。

有机农业有利于减缓和应对气候变化

常规农业加剧了气候变化,因为所使用的化学合成肥料和农药的生产需要大量的能源。使用过量的氮肥释放出氧化亚氮。集约化家畜养殖产生过多的粪肥和甲烷。依赖于外部以豆类为主要成分的动物饲料,往往需要经过数千公里的运输,消耗大量能源。常规农业通过持续消耗土地中的养分来达到持续生产。常规农业中的毁林开荒,导致热带雨林等大面积自然资源的消失,而“刀耕火种”式的落后农业则在焚烧植被时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凡此种种,都减少了碳的储存,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加剧了气候变化。

有机农业通过在土壤中积累有机质,以及鼓励农林复合生产等途径,使养分流失远远低于常规农业。在土壤和植物体中储存碳素,吸收了更多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有机农业可以更好地防止养分和水分流失,同时改良土壤结构,从而使土壤更能承受水涝、干旱和土壤退化。有机农业保护种子和作物的多样性,从而增加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有机农业维护生物和作物的多样性,还可以帮助农民建立起新的耕作制度,以适应气候的变化。农民采用有机方式生产,就是在增强农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消费者选购本地栽培的有机产品,也是在为降低气候变化的影响作贡献。

毫无疑问,保护人类的健康是发展有机农业的初始动力,至今这还是有机农业运动的主要目的之一。但随着有机农业运动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接受更为全面的有机农业的四个基本原则。

农业健康发展篇5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受到较大冲击,其中以劳动密集型、中小型、传统型受到的冲击尤甚。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产品加工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不合理的情况还比较严重;一些企业、一些行业原料的利用率还不够高,能源消耗还偏高,对环境的污染还偏大,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为此,就需要认真落实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大创新力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搞好质量安全,促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

第一,加强要素创新力度。促进农产品加工结构调整。一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不断推进原始创新、引进再创新、集成创新,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继续搞好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建设,切实搞好农产品加工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筛选;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农产品加工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力度,搞好农产品加工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推广和技术对接。二是加大管理创新力度。引导企业加大企业管理力度,实现节本增效,以拓展利润空间:倡导加强行业管理,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恶性竞争问题,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三是加大人才素质创新力度。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现代管理水平;加大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着力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加大职工的在职培训和职业技术开发力度,提高其操作技能。通过加大要素创新力度,实现农产品加工业由原来的以损耗资源能源劳动力资源为主转向以要素创新为主的发展轨道。

第二,注重发展战略性新型行业,促进农产品加工结构调整。从总体上看,战略性新兴行业为新能源、新材料、新产业,新能源就是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新材料促进产业发展的新的特殊材料,新产业就是由新技术产业化而形成的新兴行业。对农产品加工业而言,新能源就是要突出搞好生物质能源,特别是液态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新材料就是用普通的农产品原料生产出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海南的椰果集团用生物技术能够从椰子汁中制成人造皮肤和用于航天的材料等新材料,利用生物技术同样可以从农产品中提取出其他特殊材料;新产业就是新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业应用所形成的新兴农产品加工产业。要十分注重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促进农产品加工平衡式、可持续、环境友好型的发展。要高度重视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的应用。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通过对副产物的三大利用,以利于三大安全,即食品化利用可增加食物总量,有利于促进粮食安全;能源化利用可增加能源总量,有利于促进能源安全;资源化利用可减少三废排放,有利于促进生态安全。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新兴产业在农产品加工业中的比重,从而优化农产品加工产业结构。

第三,注重集群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结构调整。加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建设力度,引导以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为核心,实现产加销、贸工农、产学研一体化式集群;加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加工园区、开发区和小城镇集中,从农产品加工的企业集中发展实现农产品加工的产业集群发展,并为小城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加大东西合作力度,引导东部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在促进区域发展中实现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更大范围上的集群发展。通过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式发展,改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布局结构。

农业健康发展篇6

论文摘要:论述了世界有机食品的起源及发展趋势,回顾了我国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我省绿色食品发展历史及现状,分析了我省发展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的制约因素,提出我省农产品应该全面推广无公害食品生产规范,适度发展绿色食品,从整体上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

1世界有机食品的起源及发展

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发达国家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农业生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严重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趋于枯竭;生态环境质量恶化;为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人们进行了很多探索,其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减缓常规农业方式给资源和环境造成的严重压力为主要目标的替代农业是其中较为有效的方式之一。特别是进人8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世界各国响应,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发展在全球已成为可持续农业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

从发展的规模和数量上看,国民环保意识较强的北欧、日本、美国等有机食品生产和需求发展较快。1997年美国、德国、日本和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有机农产品的销售总额在100亿美元以上。1999年,美国有机农产品销售额为60亿美元,从1980年到现在年增长速度为20写。在发达国家销售的有机农产品中,大部分依赖进口,德国、荷兰、英国进口占消费总量的6000,60%和700o}`}。日益高涨的有机农产品贸易和消费需求得益于人类对生态环境和自身健康的关注。有机农产品的消费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2我国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的兴起与发展

80年代末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化肥使用量最大的国家,90年代以来我国农药的使用量已高达100万t/a,而吸附在植物体上能被利用的最多仅为3000,进人环境中的化学农药高达7000,甚至800o^-90写。据统计90年代因环境污染给我国国民经济带来的损失在1000亿元以上。这只是农业和人体健康的损失,还不包括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损失。估计2000年将达到3000多亿元的损失[z7。

受国际上发展有机食品潮流的影响和启发,我国根据国内具体情况,在1990年首次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绿色食品”概念。

绿色食品涵盖了有机食品和可持续农业产品的内容。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二个等级,aa级绿色食品吸收了传统农艺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对应的是有机食品;a级标准对应的是限制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合成物的可持续农业产品。

绿色食品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结合世界先进农业发展潮流而形成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农业产品,经过十余年发展,我国的绿色食品产业已初具规模。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统计,到2002年6月底,全国共有1402家企业开发了2791个绿色食品产品,其中a级绿色食品2729个,aa级绿色食品62个。

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也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的生产体系,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以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的建立需要有一个3年的有机转换过程。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最主要的差别是,前者在其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后者则允许有限制地使用这些物质。因此,有机食品的生产要比其他食品难得多,需要建立全新的生产体系,采用相应的替代技术。

我国从1989年就开始了有机食品的开发工作。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简称oFDC)成立于1994年,其前身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它是中国唯一部级有机认证机构。oFDC委托各省市环保局开展有机食品的环境监测工作,由于行业限制,加之要求严格,我国有机食品产业发展较缓慢。截止到2000年底,获得认证的有机生产基地和有机转换基地面积分别为4000hmz和4467hmz(不含水面和野生),获得认证的产品品种超过100种,其中大部分出口到欧洲、美国和日本市场。1999年我国有机食品出口额约为1500万美元。最近几年的年出白增长率均在30%以上[}4}

3我省绿色食品发展历史及现状

我省现有林地面积1467万hmz,森林覆盖率达4200;草原面积435万hmz,是全国少数拥有大草原的省份之一;水域面积233万hmz,居全国第四位,且黑龙江、乌苏里江等江河基本未受到污染;全省半数以上地域仍然处于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中,118。万hmz耕地中大多数为黑土,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带之一,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3.8000

另一方面,由于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农民习惯于粗放经营,化肥、农药用量很少,甚至不用,亩均化肥用量不足全国的1/30

我省是国内较早开发绿色食品的省份之一。自1997年起,省政府将绿色食品开发纳人工作日程,1999年,省政府制定了《黑龙江省2000^-201。年绿色食品发展规划》,2000年初又制定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并加大了对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基地的投人,调动了农民和企业开发生产绿色食品的积极性。截止2002年6月底,我省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的绿色食品已达到47。个,占全国总数的16.800,居全国各省之首。绿色食品种植面积96.8万hmz,绿色食品总产量508万t,产值121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大省。2001年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种植面积69万hmz,经国家认证面积20万hmz。预计到2010年,我省绿色食品手.,植面积将达到133万hmz}5}a

2001年6月,我省人大通过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管理条例》并于7月1日起实施,这是全国首部有关绿色食品的地方性法规。这部条例多处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绿色食品产业一定的宽松政策。

4我省发展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的制约因素

由于有机食品在我国发展较晚,加之要求非常严格,我省经认证的有机食品数量远远低于绿色食品数量。

目前绿色食品在国内得到普遍认同,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但不可能在短期内将我省的大部分农产品发展成绿色食品,因为全面发展绿色食品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①产品生产成本大幅升高;②降低农作物产量,影响粮食安全;③生产关键技术难以保障。

最主要的是目前生产关键技术尚未完全解决,导致绿色食品产量低,成本高,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并考虑到广大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平,在最近一段时期内,绿色食品将以高档产品的形象出现,不会全面普及。注意到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受到的种种限制,为在全社会范围内杜绝滥施化肥、农药的现象,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我国农业健隶可持续发展,最近,农业部又推出了基础性的“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旨在全面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围,以保障食品安全。从长期来看,象目前这样绿色食品价格远远高于普通食品,甚至高出2^-3倍的情况不会长久存在,人们难以长期承受高价的绿色农产品,尤其是主要粮食作物品种和人们日常生活必需的蔬菜。相反,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性、食品品质及营养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普通农产品的质量将会达到无公害食品标准并逐渐接近绿色食品,绿色食品价格将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只有全面推广无公害食品生产标准,才能切实提高食品安全性,为进一步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提供最基本的生态环境条件保障。

5我省发展绿色食品的策略

多年来我国为解决粮食短缺,片面追求农作物高产,忽视了产品质量和食用安全性,大量过量使用化肥、长效剧毒农药,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危害人民身体健康,阻碍了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如果有关部门能够加强管理,限制直至禁止生产长效、剧毒农药;农民减少化肥用量,多施用有机肥;我们的农产品质量将可以大大提高,达到无公害食品标准,并逐步向绿色食品标准靠拢。

由此看来,绿色食品应该是一种标准,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应该大面积推广无公害食品的生产技术标准,在保障农产品安全性的前提下全面提高质量,使普通农产品质量上档次,而不是全力发展绿色食品,申请大量的绿色食品证书。

我们应该把绿色食品做成黑龙江省的品牌、黑龙江省的形象,但不要把绿色食品做成黑龙江省的主导农产品。黑龙江省的主导农产品应该是质优价廉、安全营养、品质接近绿色食品标准的无公害优质农产品。考虑到生产技术水平和省内实际情况,我省应在三至五年内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达到全省农业总面积的80%以上,绿色食品生产面积达到8写左右,有机食品生产面积达到1%左右。我们要在各个农作物品种上开发几个绿色食品品牌,打出知名度,作为龙江产品的领军龙头,以全面带动同类优质农产品的销售。

6有力的技术支撑是我省发展绿色食品不可或缺的保障

由于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构建的三个组织管理系统在各省基本为省绿办、省环保局委托的食品质量监测机构在全国只有12个,多为农业部在各地的食品质检中心,每年采取抽检的方式对绿色食品基地生产的产品进行检验。由于食品质量监测机构较少,难以对绿色食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

没有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在良种选育、耕作栽培技术、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产品质量保证等方面予以支持,并提供技术服务,解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生产出合格产品将会比较困难。因此,把农业科研部门等纳人农产品检测管理系统,为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确保产品质量是非常必要的。可喜的是,今年5月我中心已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查认证,被批准为全国第12家绿色食品的定点监测机构,并先后完成上级委托的绿色食品抽检和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抽检,为保证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农业健康发展篇7

1 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建立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农村卫生服务条件不断改善,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2006-2009年,全市各级财政对农村卫生事业的补助投入由6160万元提高到了8524万元,增长38.39%。2009年争取国家投资2100万元,改造建设桓台县医院和淄川区中医院病房楼10万余平方米。利用国债项目,投资792万元,改造建设19处乡镇卫生院,新建或改扩建业务用房1.14亿平方米。在各级财政投资6000万元,在全省率先完成2000处村卫生室改造建设后,2009年又完成了1268处省级村卫生室提升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提前两年完成了任务。新建卫生室实现了房屋设备达标、外观标识统一、科室布局合理、规章制度健全、物品摆放整齐有序、衣帽被服地面整洁,极大地改善了农民就医环境。

2 深化改革、优化配置。不断提高农村医疗卫生管理水平

以优化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为重点,稳步推进农村卫生改革,理顺基层服务机构管理和运行机制,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保障功能日益完善。

2.1 功能定位 根据卫生院所处地理位置、交通环境等因素,重新调整乡镇卫生院功能定位,将全市94处卫生院划分为36处中心卫生院、58处一般卫生院。对中心卫生院予以重点扶持,一般卫生院主要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做到了规章制度健全、人员岗位职责明确、预防保健功能完善。

2.2 规范管理从2004年起,我市全面推行乡镇卫生院上划管理,由区县政府重新核定人员编制,上划以来,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拨款数额比上划前平均提高了30%以上。为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完善乡镇卫生院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促进农村卫生工作科学发展,为农村居民提供高效、优质、价廉、便捷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今年在全市开展了“示范乡镇卫生院”创建活动。

2.3 镇村一体完善镇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实现人才、设备、技术的共享。对3400处村卫生室严格实行“三制、四有、五统一”,即对乡村医生实行资格准入制、聘任制、目标责任制:基本医疗服务做到看病有登记、取药有处方、转诊有记录、输液有许可证;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管理制度、统一由乡镇卫生院代购药品、统一药品价格、统一收费标准。在此基础上,对村卫生室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实行甲、乙、丙三级管理体系,做到了管理科学、因病施治、操作规范、主动服务、方便快捷、群众满意。

3 强化措施、培养人才。不断提升农村卫生服务水平

3.1 强化人才战略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目标。桓台县政府自2007年连续五年每年投资100万元用于人才培养。自2008年连续3年为13处乡镇卫生院招聘本科医学生78名;沂源县财政投资30万元用于乡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培训。为全面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的业务水平,2009年开展了卫生专业人员岗位练兵活动,有6365名农村卫生人员参加了全市医疗急救技能大赛。

3.2 实施卫生强基下发了实施“卫生强基工程”的意见,列入对各区县和市属医疗单位年度综合目标重点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全市对口帮扶实现全覆盖,各帮扶医院下派业务人员659人,其中县级以上医院下派388人,副高以上职称134人。举办培训班89期,培训农村医务人员2205人次,免费接受农村进修医生188人。农村医疗机构向大医院转诊5435人次,由医院转回到基层的康复期患者2059人次。援助专家在被帮扶单位开设特色专科和专家门诊,传授新技术新业务,既培养了人才,增强了服务能力,又有效节省了群众医疗费用。如淄博市中心医院帮扶专家每月开展10余台手术,尤其是髋关节置换、脊柱骨折和椎体滑脱等手术,填补了被帮扶单位高青县人民医院的空白。

3.3 学历教育和能力培养并重积极开展乡村医生在岗集中培训、“360工程”、“1127工程”乡镇卫生院技术骨干培训及乡村医生中医中专学历教育等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首先,启动并开展全市乡村医生在岗集中培训工作。2006年制定全市乡村医生在岗集中培训计划并启动培训工作。强化乡村医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基本的中、西医适宜技术,提高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应急处理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全市累计共培训乡村医生14198人次。其次,全面实施"360工程”、“1127工程”等重点项目培训任务。共对全市89处乡镇卫生院566名技术骨干进行了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乡镇卫生院骨干人员诊治和处理一般急症、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使其基本达到本专业高年资主治医(护)师或副主任医(护)师水平。第三,启动开展乡村医生普通中专学历教育工作。对在村卫生机构工作的无专业学历的在岗乡村医生。采取集中学习、自学、远程教学辅导相结合的半脱产教学方式,进行学制3年的教育,目前在校学习的乡村医生共计96名。第四,做好乡镇全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工作。从2010年起,对招收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3年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用3-5年时间,为重点建设乡镇卫生院培养3-5名l临床医师骨干。

4 多措并举,完善机制。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

农村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重点传染病防治有序有效,连续三年实现零死亡。基层医疗急救和卫生监督网络延伸到农村,有力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健康权益。2009年农村孕产妇无死亡,住院分娩率达到99.99%,婴儿死亡率降至4.87%。农村居民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新农合参合率为99.94%,贫困人口和五保户参合率达到100%。累计筹集基金92056.73万元,基金使用率87%,获得万元以上报销补偿3800人,最高补偿达到15万元。形成了政府得民心、百姓得实惠、卫生得发展的“三赢”局面。卫生部陈啸宏副部长视察时指出,淄博农村卫生工作富有创造性,为全国、全省积累了成功经验。

农业健康发展篇8

记者:邓县长,您好。贺兰县全力推进和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县委、县政府是如何考虑的?

邓彦芳:首先是交通区位优势。贺兰县作为银川市的卫星城,县城距银川市区8公里,银川火车站15公里,河东机场20公里,宁夏惠农陆路口岸80公里。包兰铁路、石中高速、银川绕城高速和109、110国道纵贯全境。“黄河金岸”的全线贯通,园艺产业园至正源北街快速通道、绕城高速公路银川北出口至黄河金岸快速通道“六横十纵”公路网的建设,将很快实现每个乡镇在半小时内快速到达银川、石嘴山、吴忠、宁东基地,一个连通内外、覆盖城乡的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的“半小时经济圈”全面凸显了贺兰县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卫星城的地位和作用。凭借区位优势,重点培育贺兰山东麓具有民俗风情、回族文化、特色饮食特点的“农家乐”经营项目。其次是资源优势。一是土地资源优势。贺兰县处在银川平原腹地,县域面积1599平方公里,总人口2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7万人。贺兰县是宁夏北部引黄灌区的核心区,现有耕地57万亩,农民人均耕地4.2亩,98%以上的耕地为黄河自流灌溉,光热资源丰富,素有“塞北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依托农业资源,农业科技和农耕文化为重点,结合休闲旅游产业,开发建设展示现代农业和园艺产业观光园。二是旅游资源优势。毗邻西夏王陵、镇北堡西部影视城等闻名全国的旅游景点,境内有贺兰山岩画、新石器时期遗址、古汉墓遗址、拜寺口双塔、宏佛塔等历史古迹和黄河古渡、黄河湿地等自然景观。三是基础设施优势。“六横十纵”城市路网的实施,进一步拉大了县城框架。县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承载功能和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房地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县城人口快速增长。特色小城镇的建设和改造,进一步聚集了人气和商气。围绕打造“黄河金岸”,采取土地增减挂钩的方式规划建设农村社区,全面配套道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卫生院等公益设施,并将生产区和生活区相分离,加大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另外,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不断发挥现代农业的产业功能,我们将休闲农业作为服务城市、富裕农村的新型产业加以培育,向社会经济、生态农业、旅游文化等多功能拓展,坚持政府规划、部门引导、企业建设的发展原则,加大休闲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制定相关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建设休闲农业旅游点。2012年,实现新建投资规模200万以上经营点10个,休闲旅游农业累计总资产达到5亿元,年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1亿元,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达到1500人。

记者: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整体的规划和布局情况。

邓彦芳:我们将围绕打造“三带一中心”旅游产业格局,加大旅游资源挖掘保护开发力度,培育壮大休闲旅游农业。依托苏峪口森林公园、插旗口等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贺兰山插旗口文化探险、1958自驾车营地、金山小镇等项目,打造沿山文化及运动体验旅游带。依托黄河湿地资源,加快长河湾国际休闲度假中心滨河小镇、金兰水岸生态休闲度假中心建设,深度开发沙枣林景区,改造提升金马河旅游观光园,打造沿黄河休闲度假旅游带。依托爱伊河适水产业发展,改造提升银泰山庄、新明渔庄等农家乐经营档次,规划建设正源北街至暖泉公路两侧高档休闲会所、农庄,打造沿爱伊河及源泉路现代农业旅游观光长廊。依托宁夏园艺产业园、中国枸杞馆、如意湖公园及习岗新平设施园区,积极开发园艺景观旅游项目、特色商品和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打造都市休闲观光旅游中心。此外,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长河湾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村、金龙湾休闲旅游度假区、月亮湾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等一批带动功能强,休闲度假品位高,旅游“产品”丰富的项目开工建设,投资总额达到17.4亿元。

记者:那么县里对此有什么优惠和扶持政策?

邓彦芳:我们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壮大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的政策措施,从政策、资金、激励措施等各方面予以扶持。对新建50亩、100亩、200亩以上配套设施完善的示范点分别以奖代补10万元、20万元、30万元,对年经营收入20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以上,年接待游客1万、3万、5万人次以上,提供劳动就业岗位20人、50人、80人以上,具备《公司法》财务账目的休闲农业旅游点,分别给予以奖代补资金10万、25万元、50万元。通过制定一系列土地流转、土地转让、招商引资等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合作社参与休闲农业示范点建设。此外,结合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开展各类休闲旅游农业培训,逐步规范服务标准和服务水平;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聘请专家指导,组织企业负责人参加区内外各类培训和推介活动,开阔眼界,不断提升休闲农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积极组织企业发展成为自治区休闲农业协会会员,规范休闲农业发展行为,不断加强行业自律,促进休闲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利用公共媒体,宣传我县休闲农业旅游点,建立休闲旅游网站,编制休闲旅游精品图册和交通线路图,力争把我县重点旅游点列入全区休闲旅游农业精品线路,为休闲农业搭建广阔的发展平台。推荐申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和全国最有魅力乡村评选等工作,巩固提升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建设水平。

农业健康发展篇9

王莹(1982),女,安徽蚌埠人,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法律制度。

基金项目:本文为王文举教授主持的安徽省教育厅重点研究基地课题《利用世贸规则加强农业保护对策研究》(2005SK103)的成果。

摘要:文章在归纳总结wto“绿箱政策”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业补贴的现状,总结了我国利用“绿箱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绿箱补贴”的总量偏少、利用有空白、结构不甚合理、方式不甚科学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完善“绿箱政策”的十大对策:增加总量,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缩减粮食安全投入,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发展农业保险网络,强化对农民收入的支持力度,削减价格补贴数额,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农业的扶持力度,扩大和提高农民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创新完善法律制度。

关键词:绿箱政策;农业保护;农业发展

一、世界贸易组织“绿箱政策”的主要内容

世界贸易组织把补贴分为两种,即不可补贴和可补贴。不可补贴又可细分为两大类,即“绿箱政策”和“蓝箱政策”。可补贴也可细分为两大类,即“红箱政策”和“黄箱政策”。所谓“红箱政策”是指出口补贴,这是一种绝对禁止的补贴,是一种可以计算进一个国家综合支持量的补贴,当然也是一种可的补贴;所谓“蓝箱政策”是指与限产有关的补贴,诸如限制土地耕种面积,限制牲畜饲养数量而国家给予的补贴,这种“蓝箱政策”不得计入一个国家的综合支持量,是一种合法补贴;“绿箱政策”是一种世界贸易组织允许存在的补贴,这种补贴不得计入一个国家的综合支持量,换句话说,这种补贴不论多少或有无,其他国家和企业均不得实施补贴立案,均不得对其征收反补贴税;所谓“黄箱政策”是指上述三种补贴以外的补贴,这种补贴是一种可的补贴,规定只要发达国家超过农业总产值的5%,或发展中国家超过了农业总产值的10%,其他国家都可以提讼,并征收反补贴税。

目前,一些研究文献因“蓝箱政策”的不可性,把其并入“绿箱政策”范围,本文也采用了同样的观点。

“绿箱政策”包括哪些内容呢?通过全面系统地剖析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就可以归纳总结出“绿箱政策”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政府一般服务;(2)用于粮食安全目的的公共储备;(3)国内粮食援助;(4)对生产者的直接支付;(5)不挂钩的收入支持;(6)收入保险和收入安全网计划中政府的资金参与;(7)自然灾害救济支付;(8)通过生产者退休计划提供的结构调整援助;(9)通过资源停用计划提供的结构调整援助;(10)通过投资援助提供的结构调整援助;(11)环境计划下的支付;(12)地区援助计划下的支付;(13)农产品的出口退税。

世界贸易组织还对发展中国家成员规定了特殊和差别待遇,我国是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因此,我国也可以加以利用。(1)农业生产者普遍获得的投入补贴;(2)低收入者和资源贫乏者普遍获得的投入补贴;(3)停种麻醉品转产其他作物获得的补贴;(4)占农产品价值2%以下的补贴;(5)占进口量4%以下产品的补贴。

以上两者相加,发展中国家成员可利用的“绿箱政策”共有18项。

2001年入世时,我国针对补贴问题,承诺如下:(1)放弃实行出口补贴政策;(2)“黄箱补贴”不超过农业总产值的8.5%;(3)同意取消主要农产品的价格支持。三项承诺及文中其它未标明来源的数据均摘自石广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因此,我国在实施农业补贴时,既不能违背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也不能超越我国的承诺。

二、我国农业补贴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农业补贴的现状

2004年,我国农业财政总支出为2357.89亿元,其中支农支出为1693.79亿元,农业基本建设费565.01亿元,农业科技费用13.22亿元,农村救济费85.87亿元;另外政策性补贴支出795.80亿元,其中粮棉油补贴为660.41亿元,平抑物价等补贴为5.22亿元,肉食品价格补贴为1.28亿元,其他补贴为128.89亿元;再者还有救灾费48.99亿元,以及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支出180.92亿元。最后还有农业税减免240亿元左右,以及预算外农村支出(乡镇自筹自支资金)283.11亿元(用于农、林、水利和气象行政事业费支出为1528.09亿元,用于农业综合开发支出为165.70亿元)。数据摘自《中国统计年鉴2005》,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版,第389-396页。

以上各项支出加在一起总和为3906.71亿元。下面我们要把不能算作补贴的部分剔除掉,看看真正能够算作补贴的到底是多少款项。上述3906.71亿元中,用于农、林、水利,气象部门行政管理费用和工资福利部分为961.55亿元,很明显,这部分不能算作对农业(农民)的补贴,因为水利、气象受惠的对象并不限于农村和农民,全国各地区和全国各族人民都在受益。再说,农、林管理部门的行政事业费应该算作一个国家的行政管理费用,不是一种补贴性质。另外,用法律形式免除的农业税也不能叫做补贴。因为西方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已经没有农业税了,它们在核算时,也没有把其计入农业补贴数额。再者,预算外农村支出的283.11亿元,也不能算作农业补贴资金。救灾费也只能把其中的一半算做农业补贴。平抑物价的补贴5.22亿元,肉食品价格补贴1.28亿元是给城里人的补贴,也不能算作农业补贴。这样一算,很清楚,我国真正用于农业补贴的款项大约为2391.06亿元。下面我们还要把上述的2391.06亿元分别计算出“红箱政策”、“绿箱政策”和“黄箱政策”的补贴数额。首先,我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就已经取消了农产品的出口补贴,也就是说,我国的“红箱政策”为零。其次,像上述的农业基本建设费,农业科技费用,农村救济费,粮食储备费,农村救灾费,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费,农业综合开发费,农、林、水利支持农业生产费等都应算作绿箱政策,共计约2254.08亿元,约占农业补贴的94.27%。其余的,则可以算作“黄箱政策”,大约为136.98亿元,约占农业补贴的5.73%。

(二)目前我国农业补贴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补贴偏少。如上所述,我国目前的农业补贴总额为2391.06亿元,合291.59亿美元。而美国为712亿美元,欧盟为1126亿美元,日本为638.50亿美元,德国为346.71亿美元。美国为我国的2.44倍,欧盟为我国的3.86倍,日本为我国的2.18倍,德国也为我国的1.2倍。再从农民人均受补贴的数额来看,我国与国外的差距更大,我国人均为32.4美元,美国为9012.66美元,欧盟为5492美元,日本为10880美元,德国为9371美元。

2.“绿箱政策”有空白。“绿箱政策”涵盖的内容共18项,但我国目前仅启用9项,还有9项并没有动用,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农业补贴的广度和力度,亟需尽快加以改变。我国目前尚未使用的“绿箱政策”主要包括:(1)国内粮食援助;(2)不挂钩的收入支持;(3)收入保险和收入安全网计划中政府的资金参与;(4)通过生产者退休计划提供的结构调整援助;(5)通过资源停用计划提供的结构调整援助;(6)通过投资援助提供的结构调整援助;(7)农业生产者普遍获得的投入补贴;(8)低收入者和资源贫困者普遍获得的投入补贴;(9)停种麻醉品转产其他作物获得的补贴。

3.“绿箱政策”利用结构不甚合理。我国目前“绿箱政策”占第一位的是“政府一般服务”,约占“绿箱补贴”的58.1%;占第二位的是粮食安全补贴,约占“绿箱补贴”的17%;占第三位的是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补贴,约占“绿箱补贴”的8%;占第四位的是对农村的救济,约占“绿箱补贴”的3.8%;占第五位的是农村科技费用,仅占“绿箱补贴”的0.5%。笔者认为,我国绿箱补贴中用于粮食安全的补贴偏大,而用于农业科技的补贴偏小,这种不合理的状况需及时予以纠正。

4.“绿箱补贴”方式不甚科学。一般情况下,都是把财政款项拨付给农业主管部门,然后再把这些款项拨付给相关国有单位和企业,农民直接受益过少,而间接受益中,农民的权益又容易被截留,国家的财政拨款就白白地流失掉了。据统计,在我国“绿箱补贴”中,直接补到农民手中的,每年仅300亿元左右,占“绿箱补贴”的13.3%,而间接补贴每年却要高达1954.08亿元,占“绿箱补贴”的86.7%。

三、完善我国“绿箱政策”的政策构想

如何完善我国的“绿箱政策”,促进我国农业协调顺畅地发展?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1.增大“绿箱补贴”总量。因为世界贸易组织对一个国家的“绿箱补贴”并没有一个数额限制,我国也无需一个总额的承诺,因此,我国可以进一步增大“绿箱补贴”总量。笔者认为,依据世界各国“绿箱补贴”约占财政总支出15%-20%的比例,我国增加至4500亿元~6000亿元为宜。

2.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妨碍了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水利设施几乎为零,道路高低不平,机械化水平低下,电力严重短缺等状况,亟需我们尽快加以改变。笔者认为,依据其他国家的通行做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应该占到“绿箱补贴”的50%左右。也就是说,我国每年这方面的投入要达到2500亿元到3000亿元,才能极大地提高我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是一种积极的农业支持政策,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本手段和途径。

3.缩减粮食安全投入。目前,我国用于粮食储备和粮食各项补贴的费用占到“绿箱补贴”的17%,达到了383.19亿元,这个数额有些偏大。根据国外的通常做法,这一块的比重一般占到5%~10%为宜。我国也应以不突破10%为宜。按照前面的分析,未来我国的“绿箱补贴”以4500亿~6000亿元为宜,那么,这一块的投入以每年300亿元左右为宜。因为这部分投资给了粮食流通企业,并没有从根本上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4.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投入仅占到“绿箱补贴”的0.5%,为10多亿元。在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投入都要占到“绿箱补贴”的20%,而发展中国家也要占到10%~15%。按照发展中国家的通常做法,我国每年也要安排600亿元左右用于农业科技投入。换句话说,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40余倍。

5.发展农业保险网络。目前我国财政对农业保险的投入为零。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可以建立政策性的保险公司。自有资金由政府划拨,国家给予税收减免,农民也要交纳一定的保费,不足或亏损部分由国家财政补贴,首先可以从粮食开始试点,然后再逐步扩大保险范围至经济作物和养殖产业。因为我国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农业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自然灾害频发,如果我国的农业保险事业能够满足实践的需要,那么,我国的农业生产就得以健康快速地发展,农民的收入将会稳步提高。笔者认为,这项事业,国家财政每年花费500亿~1000亿元资金比较适宜。

6.强化对农民收入支持的力度。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相关条款的规定,对农民收入的直接支持,特别是对一些贫困地区和资源匮乏地区农民的直接收入支持,属于“绿箱补贴”范畴,不计入一个国家的补贴总量,因此,我国可以强化对农民收入支持的力度。笔者认为,可以分地区分等级地以家庭为单位,按照收入的不同,予以直接的收入补贴。这个工作可以交由各地农业主管部门或民政部门办理。补贴标准应由中央政府统一制定。这项工作每年以500亿元为标准。

7.削减价格补贴数额。目前,我国的价格补贴主要有:一是主要农产品最低保护价收购补贴,二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三是肉类和副食品价格补贴。我国每年100多亿元的“黄箱补贴”主要花费在这一块。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削减“黄箱补贴”,增加“绿箱补贴”,我国也应该按照这一思路改革农业补贴政策。我们可以取消这一块“黄箱补贴”,农民由此造成的损失,“堤内损失堤外补”,用“绿箱补贴”的办法予以弥补。具体地说,粮食最低保护价格的取消,可以用建立农民收入安全网的办法予以解决,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的取消也可以用建立农民收入安全网的办法予以解决,肉类副食品价格补贴的取消可以采用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费的办法予以解决。

8.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农业的扶持力度。目前,我国对中西部地区农业的财政补贴约为180亿元,对中西部地区农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但还远远满足不了需要,仍要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从我国的财力看,笔者认为可以增加到每年500亿~1000亿元。如果财政补贴达到了这一标准,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肯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肯定会跃上一个新的水平,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将会大大改观。

9.扩大和提高农民培训的广度和深度。我国农业的相对落后,农民的相对贫困原因很多,但农民素质的相对低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农民培训的广度和深度。笔者认为,我国财政每年可以拿出300亿~500亿元,专门用于农民的培训工作。该工作可以由各地农业主管部门负责,选择一些农业或理工类的科研院校,教给农民文化知识、农业科技知识、城镇就业知识等,把其培养为具有现代科技知识和技能的新型农民,使其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担负起管理者和建设者的重任。

农业健康发展篇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既顺应了民意,也符合了推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残疾人既是社会一个特殊困难的人群,又是一个相当大的弱势群体。博农花木工程有限公司是梧桐街道农业龙头企业,在桐乡市残联和街道党委、办事处的关怀之下,在20__年5月依托博农公司组建了桐乡市博农残疾人花木基地。一、博农花木基地现状博农残疾人花木基地,现有生产用地500亩,办公生产用房470平方米,由梧桐街道农经中心、城南村、庆丰村、三新村、革新村、逾桥村、安乐村七家单位组建而成,总投资230万元,主要从事苗木生产、养殖。(一)经营范围1.苗木基地。苗木基地面积500亩,已全部种植各类苗木,例如香樟、桂花、水杉、重阳木、白玉兰、广玉兰、杜云、金合欢、乐昌含笑、小叶女贞等品种共有120多个,数量达100多万株,苗木地利用率达到100%,由于精心培育,目前长势良好。2.绿化工程。绿化工程总产值达600万元以上,工程分布在经济开发区、振东新区、梧桐街道工业园区、市土地储备中心、京杭大运河等20多家单位。3.社区绿化养护。养护梧桐街道12个社区的绿化面积达20__多亩。4.盆景租摆。到目前为止,盆景租摆单位已有桐乡市市府大楼、市发展局、市消防大队、市防空办等40多家单位,总租摆盆数达到2800多盆。5.家禽养殖。家禽养殖可以带动残疾人、扶持残疾人,在做好培训工作的前提下,使残疾人掌握养鸡技术,特别是鸡病的防治工作,提倡生态养鸡。在苗木生态林中养鸡,一则粪便可作肥料,节省苗木管理成本,二则生态放养的鸡群,肉质鲜美可口,价格可以略高于其它的关棚鸡,增加经济效益。八、九月份开始放养,到春节期间销售旺季可以出售3000到3200羽。(二)残疾人就业情况博农基地坚持科学发展观,善于抓住机遇,适时地把残疾人工作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推进残疾人事业与当地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做法是:1.20__年,花木基地吸纳失地残疾农民10人,幅射周边地区贫困残疾农民10人,人均年收入6000元。2.20__年,花木基地吸纳失地残疾农民15人,幅射周边地区贫困残疾农民15人,人均年收入6500元。3.20__年,花木基地吸纳失地残疾农民20人,幅射周边地区贫困残疾农民20人,人均年收入7000元。每月向残疾职工发放工资不低于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保护了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还为每个残疾职工买五个基本保险,即: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是贫困人群中的贫中之贫。发展残疾人事业,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没有残疾人的小康也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因此,要使残疾人生活好起来,一要解决残疾人就业,二要提高残疾人的福利待遇和扩大残疾人康复服务的覆盖面。据统计,博农残疾人花木基地,20__年产值为150万元,利润5万元;20__年产值为200万元,利润8万元;20__年产值为250万元,利润10万元。只有发展经济提高效益,才能保障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二、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从目前的苗木市场行情来看,苗木销售前景不是很乐观,苗木价格一路下滑,这对苗木的经营者来说,是一个很现实的难题。行内人士议论,现在种苗木的个人和单位比较多,竞争比较激烈,销售价格下跌,经营成本逐年增加,苗木经营者正处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一)价格下跌,销路不畅。比如:直径4公分的香樟树,20__年时,每株18~19元,客户上门来提货,而现在是每株3.5~4元,帮客户送到目的地,价格下跌每株15元左右,还要支付运输费。杜云树现在直径3~4公分,无人要,销不出去,据业内人士说,杜云树在这一带种植气候不适应,成活率低,无人愿意种植。20__年时,金合欢树直径2公分,每株17~18元,而现在2~3公分直径的金合欢无人种植,据说也是季节性强,难于成活,容易倒伏,经不起大风吹刮也销不出去。还有乐昌含笑,20__年时,5公分长度的乐昌含笑树苗,每株树苗要1元多,现在乐昌含笑树苗无人种植,基地有四十多亩乐昌含笑树苗(每亩约二千多株),也就是目前基地上有八万余株乐昌含笑树无人种植,销不出,成本降了,收入几乎为零。(二)管理成本增加。在20__年时,人均工资女工每天17~18元,而现在起码每天25元;男工工资20__年时每天20~21元,现在每天要35元以上,有时还要吃一餐中饭。工资涨幅8~15元,土地租金逐年提高,原来每亩300元,现在每亩为450元,排灌费用,农药费用,每年每亩大体需要200元,比20__年提高三倍左右。由于以上客观因素,使苗木经营者左右为难,如果砍掉,土地退回,减少土地租金支出,不舍得砍掉,每年既要支付土地租金,又要给树木喷农药治虫等,观望今后苗木市场,前景不容乐观。现在基地靠绿化养护、绿化工程等方面盈利来弥补苗木这块亏损,艰难度日,如果维持下去,肯定亏本经营。三、对策及建议残疾人事业,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针,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进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博农公司是我市的农业龙头企业,绿色生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发展苗木生产,建设绿色生态是蕴含人文内涵,对人们的审美意识,道德情操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绿色生态是农业龙头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提高生态效益的同时,开发新的产业,努力开辟基地增收途径。(一)坚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政策,积极开发花木基地中适合残疾人的就业岗位。一是引导和支持博农基地,开发和增加盆景租摆单位;二是积极、主动做好苗木的营销工作,扩大销售渠道,加快苗木种植周转率;三是扩大绿化工程的分布单位和养护面积;四是提高生态林养禽的成活率和肉禽产出率,提高生态草鸡的经济效益;五是要继续做好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高残疾人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增加就业机会。(二)确保残疾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康复服务。康复工作应紧紧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大力推进残疾人康复服务,积极介入并推动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首先做好农业龙头企业博农公司的各项工作,使博农公司走上又快又好的发展之路,自主创新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经济效益。为20__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打好基础。(三)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工作。我们要依法将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残疾人的基本需求,逐步提高残疾人的生活保障水平。鼓励公司、基地的其他人员积极开展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帮扶主体多元化,帮扶方式多样化的新局面,通过不断努力,真正把博农基地办成残疾人的自强自立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