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古诗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9:25:46

爱国的古诗篇1

古诗词里的爱国情怀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出塞》

这首诗被称为唐朝七绝之首,可见其地位之高。而王昌龄也有一个非常响亮的绰号,叫七绝圣手,这也足见得,他的七绝诗有多高妙。这首诗写出了这样一个画面,皓月当空,照耀着万里边疆的关塞,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边疆是一个民族聚居融合的地方,这里的战事自古以来一直从未曾间歇过。诗人是多么希望能有像当年卫青、李广这样的大英雄出现,力挽狂澜,震慑匈奴,能让匈奴丧胆畏惧,保大唐边境黎民百姓的一方平安啊!

这首诗写得非常有画面感,从古到今慢慢拉近,像一个电影镜头一样,有深沉的历史感,也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激情,激昂壮阔,也充满了满腔的期待与希望。

而诗圣杜甫正处在安史之乱的动荡年代中,杜甫一生忧国忧民,所以他的诗总饱含着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和对人民悲惨生活的哀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杜甫《春望》

安史之乱,长安沦陷,杜甫被叛军所俘,押至长安,亲眼看见国破家亡的场景,百感交集,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家人情况,充满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句。下面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与《春望》有很多相似处,写作背景都是安史之乱,写的是战争的胜负情况。但杜甫的心态是完全不同的,出现这样的差别正因为杜甫的爱国之情。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第二年,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爱国诗词的大发展出现在宋代,尤其在南宋。在靖康之变后,南宋统治者偏居一隅,尽管统治集团屈节求和,但人民的爱国热情异常高涨,反映到文学中,就是爱国诗词的大发扬。陆游作品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整首诗,作者的满腹愁绪就这样通过大气的笔触一一展现,现实的理想就这样借助厮杀的梦境去实现,较少卿卿我我,无病呻吟。就连自身的病痛,大自然的凄风苦雨,也在老而不衰的爱国激情中,在铁马冰河的梦想中,变轻变淡,最终成为一种似有若无的陪衬,使得整首诗洋溢着一种豪迈悲壮的风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励和激励。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示儿》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在临终之际,仍念念不忘光复中原,收复失地,体现了一位抗金战士伟大的爱国情怀。陆游的抗金决心是坚定的,陆游的爱国之心是贯穿生命始终的。这首诗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文天祥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他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对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后来兵败被俘,被囚禁在一条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以明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家危在旦夕。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度过了这些年,让人意识到,人生就是漂泊不定的,宛如雨中的浮萍一般,时起时沉。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最为经典,千古传诵,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十大经典爱国诗词

1、《满江红·写怀》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从艺术上看,这首词感情激荡,气势磅礴,风格豪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8、《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金错刀行》

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9、《扬子江》

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10、《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爱国的古诗篇2

1.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学成就加深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中课本中的《论语》六则、《孟子》二章等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语录,集中体现了这些思想家的政治主张、伦理观念、道德修养、教育原则、教育方法等等。《扁鹊见蔡桓公》不但指出自以为是、讳疾忌医的害处,同时也赞颂了两千多年前我国民间高明的医疗技术。《活板》是世界上有关印刷术最早、最详尽的珍贵史料,从雕板印刷到活字印刷是世界印刷史上的一个飞跃,这是中国人民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丰富的智慧及创造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

2.通过古诗文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古代杰出人物和劳动人民自强不息、不畏、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尊严的光荣传统的认识,激励学生从小树立报国之志。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千千万万的优秀儿女。他们不但崇尚自由,热爱和平,追求真理,注重礼仪,而且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团结御侮,以天下为己任。《曹刿论战》以简洁的文字揭示了曹刿的远见卓识和稳重果断的指挥才能,刻画了一个关心国事、深谋远虑的军事家的形象。《岳阳楼记》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这类古诗文时,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和领略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魄,在崇敬与感慨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感。

3.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敕勒歌》以雄浑的气势,描写了阴山脚下美丽富饶、广阔无垠的草原风貌。

爱国的古诗篇3

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五.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宅秋。

四.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秋悟——人人讲授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表现爱国情怀的诗句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登高》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王维——《山居秋螟》古代名言警句大全名人名言警句大全

王维——《秋夜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宿建德江》表现爱国情怀的诗句

六.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爱国的古诗篇4

一、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初中古诗文中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作品不胜枚举。如《春望》、《使至塞上》、《醉翁亭记》、《小石潭记》等篇目,所有这些诗文自然美与情感美和谐统一,蕴含着一种诱人奋发的力量,激发着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讲解这些诗文,要引导学生认识祖国国土辽阔、山川壮丽、人民勤劳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培养学生树立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坚强信念。在教学中注重吟诵,让学生通过诵读来感受古诗文中的美好情感。

我在《三峡》这一课的教学中就贯彻了这一方法。《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三峡的地貌和四季景色,展示了祖国河山雄伟秀丽的景象,寄托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在生字词的积累和文章翻译之后,我先让学生自己大声朗读课文,然后再齐读,读完以后请学生说说郦道元都通过哪些方面来描写三峡的山和水?学生回答:作者先写山,用“两岸

高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对三峡山水有一个整体的掌握,然后让学生再自读描写三峡水的句子并发挥想像力,把想像中的三峡风光用语言描述出来,可以在课文的基础上作扩展联想。于是我们的眼前就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久久回荡。然后请到过三峡的同学起来说说自己看到的三峡景色(提前布置):瞿塘峡又叫夔峡,西起奉节白帝城,东至巫山的黛溪,全长8公里。在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中,虽然它最短,却最为雄奇壮丽。只见奇峰突兀,悬崖绝壁,山岭雄峻,如鬼斧神工开凿而成,两岸峭壁相距不过1~2百米,如门半开,气势磅礴,船行其中,俯瞰湍急江流,仰望一线天际,心中感叹:不愧“夔门天下雄”。 远处林木苍翠,葳蕤绵绵,灌木青滕,依崖而下,峡谷上空有雄鹰盘旋,林间树梢有小鸟啁啾。美景接踵而来,又次第远去,就像欣赏一幅幅滚动的青绿山水长轴。巫峡幽深秀丽,两岸峰峦奇形怪状,姿态万千,巫峡中有以神女峰为代表的巫山十二峰、孔明碑等著名景点。 天空中飘着丝丝细雨,巫山12峰上云遮雾绕,恍惚间神女驾祥云飘然而至。定睛细看,脚下的江水依旧汹涌,远处的神女峰依然傲立。西陵峡由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灯影峡所组成。这里峡中有峡,大峡套小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滩多流急,以险著称。诗人白居易的“白狗顶黄牛,滩如竹节稠”的描绘,以一个“稠”字,道出了这段河床的滩多、礁石密布的特点。而葛洲坝的修建和历年河床的整治,使水位提高,江水趋于平缓,滩险、暗礁渐渐成为过去。并让学生对新老三峡进行对比,得出结论:现代三峡更能体现出人力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让人感受到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日新月异。接下来 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虽然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述出来。但是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得到作者对三峡山水的欣赏之情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之情,最后齐读加深印象。通过这种自读——朗读——想象——补充——齐读的过程加深对祖国山水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课后许多学生纷纷表达了想到三峡去看一看的强烈愿望。

二、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学成就加深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初中课本中的《论语》十则、《孟子》二章等古代思想家的语录,著作、集中体现了这些思想家的政治主张、伦理观念、道德修养、教育原则、教育方法等等。《口技》中惟妙惟肖的表演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表现了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通过学习,通过这些篇章的教学,学生会认识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诸方面给全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多介绍历史背景,使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核舟记》这一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高超水平和雕刻艺人的精湛技艺:在对文章进行分析之后请学生带来两粒小米和八分等长的物体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让他们直观感受到“高可二黍许”和“八分有奇“有多么的微小,期间全班学生都发出阵阵惊呼。然后让学生上台表演核舟上五个人物的情态,在笑声中学生体会到想要惟妙惟肖地表现“各具情态”是多么的不容易。最后总结文章中表现王叔远技艺高超的句子,并说明原因:第二部分对核舟各个部分的描写,说明。最后一部分对核舟上的人、物等进行统计,以详实的数字说明了微雕工艺的巧妙绝伦,再以直接惊叹与赞咏作结,是具体说明好议论抒情相结合,使古代工艺家的精湛技艺好极高成就全面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通过古诗文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古代杰出人物和劳动人民自强不息、不畏、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尊严的光荣传统的认识,激励学生从小树立报国之志

《曹刿论战》刻画了一个关心国事、深谋远虑的军事家的形象;《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提出的开张圣听、严明法度、亲贤远佞的建议,直到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念奴娇·赤壁怀古》表现了苏轼遭人陷害被贬时的豁达心胸,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唱出了不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的精神赞歌,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则奏响了国破家亡之时视死如归、为国捐躯的凯歌。讲授这些课文,引导学生去体会和领略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魄,在崇敬与感慨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的古诗篇5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州桥》【宋】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4、《题临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示儿》【宋】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爱国的古诗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德育渗透

我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五千年的璀璨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小学语文中选了很多古诗,这些古诗都是具有强烈的审美力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诗句精炼,旋律优美,趣味无穷。同时,这些古诗更凝聚着爱国主义思想,维系着我们伟大祖国和谐团结和经久不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古诗不失为非常理想的优秀素材。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的问题。

一、挖掘爱国情感

在小学语文入选的古诗中很多诗篇都是含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这些教材是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最好内容,教师要抓住这一个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渗透,让他们从小就有爱国的美好品德。学习我国古代诗歌,体会古诗文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比如,伟大爱国诗人陆游曾写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诗人爱国统一的思想;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保家卫国的精神状态……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挖掘这些思想内涵,深入去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受到爱国的教育,将来为祖国和人民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咀嚼审美情趣

在古代有很多山水诗人,他们歌颂着祖国的壮美河山,由此让学生感到审美的教育。比如,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写得气势奔放和开阔,表现出一种愉快和乐观的心境;杨万里的“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杜甫的“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乐曲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美妙。总之,教师要让学生从古诗中享受美。

三、爱人民的教育

爱国和爱人民是有机结合的,是统一的,在古代热爱人民的诗歌很多,可以利用这些诗歌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对劳动人民充满无限的爱。比如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充分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反映出了农民田间劳动的披星戴月,辛苦劳累。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他们的劳动成果,做一个爱人民的好孩子。

爱国的古诗篇7

论文关键词:爱情诗,差异,成因

 

一引言

爱情,诗歌永恒的主题之一。然而在古代中国与西方的诗歌中,这抒发男女之情的诗作却有着极大的差异。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抱以天下事为己任的宏图壮志,晨窗苦读之终极目标乃是一朝金榜提名,一般耻于把时间与精力过多的花在与女子花前月下,缠绵悱恻之上。他们更多涉及的主题是江山社稷与黎民苍生,诗以言志。而西方文人雅士追求在爱情中完美人生,英国著名浪漫派诗人华兹华斯就曾有言:“poetryisthespontaneousoverflowofpowerfulfeelings”,诗以言情是他们的创作理念。其次古代中国文人长久以来受所谓“红颜祸水”的负面教育,妇女社会地位、文化水平的地下,使得男女间难有共同语言。而西方长久来就有尊重妇女,崇拜女性的传统。这些造成了中西爱情诗歌的地位差别。而中国古代重婚姻而轻恋爱文学艺术论文,西方重恋爱而轻婚姻这造成了中西爱情诗创作题材选择的不同。

二差异

1.地位差异虽然爱情与死亡被称为诗歌的两大关键词的目的或则抒发心中志愿,或则为了排除内心情感纠葛。抒发志愿者将文学创作视为“经国之大,不朽之盛事”,将其价值提高到与事功并立的地位。中国诗歌传统主题始终围绕着忠君爱国展开,建功立业似乎是诗人们的自觉追求,他们的诗歌作品强调风雅美刺功能,要写重大而严肃的主题,没有太多的个人化私人情感空间。诗言志的“志”也主要指的是政治抱负与决心。排除情感纠葛者写诗或为是为了“调养性情,静赏自然”而已,或是为了朋友欢聚作诗助兴,或则辞官归隐寄情以山水田园论文格式模板。使得关乎儿女私情之内容,便被排除到文学创作追求的“不朽盛事”之外,这就是中国古代文人爱情诗相比数量较少了。而西方则不然,自古希腊开始,文学创作本来就融为一种商品生产,吟游诗人以讲唱史诗文学作品为生,古希腊的著名作家就有得奖的记录,说明文学创作的目的不像中国只是一种消遣自娱的工具,而且得取悦读者听众,而要吸引众多听众的注意与兴趣,情节生动的便于吟唱的长诗与关乎爱情这一人人皆盼拥有的诗作就不可能不在其中了。再次中国诗学自古有言“诗品如人品”,这种德本精神一直是中国诗学的内核,也是中国文学评判的永恒典范。这种用伦理和道德观念去批评诗歌。而中国从商周以来以“忠孝”为中心的宗法观念,在后来的儒家代表人物那里发展成为“孝悌”“仁义”以及“存天理”“灭人欲”,这种克己复礼的伦理观念使得男女私情这一人间私欲变成了典型的“可作不可说”的文化典型。这也是为什么西方文艺热衷于对爱情的讴歌,而中华文艺却偏重于道德与气节的赞颂的原因之一。正如朱光潜所说:“西方关于人伦的诗大半以恋爱为中心。中国诗言爱情没有让爱情把其他人伦抹煞。朋友的交情和君臣的恩谊在英诗中不甚重要,而在中国诗中则几与爱情占同等位置。把屈原、杜甫、陆游诸人的忠君爱国爱民的情感拿去,他们诗的精华便已剥丧大半。”西方古代注重文艺模仿现实文学艺术论文,将文艺视为反应现实的镜子,而中国却将文艺视为“言志”和“载道”之工具。因此在中国爱情诗其地位远不及励志、爱国、忠君、山水、田园等题材的诗作多。

2.内容风格差异试比较英国十七世纪著名玄学派诗人andrewmarvell的“tohisCoymistress”与中国古代表现同样主题的名句:

...myvegetableloveshouldgrowVasterthanempires,andmoreslow.

anhundredyearsshouldgotopraisethineeyes,andonthyforeheadgaze;

twohundredtoadoreeachbreast,Butthirtythousandtotherest;

andthelastageshouldshowyourheart.For,lady,youdeservethisstate,

norwouldiloveatlowerrate.

...thybeautyshallnomorebefound,nor,inthymarblevault,shallsound

myechoingsong;thenwormsshalltrythatlongpreserv'dvirginity,

andyourquainthonorturntodust,andintoashesallmylust....

...Letusrollallourstrength,andalloursweetness,upintooneball...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andrewmarvell的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就是及时行乐(CapeDiem)。这首诗在表现这一主题的方式上决然不同,西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奇喻(conceit)手法,他运用玄学奇喻和三段论“把炽热的激情用刚强的理智在轻快隽雅的抒情笔调下表达出来”,态度诚恳而富有侵略性,对女性的规劝言语胆大且带有几分威逼。例如crime(罪过),twohundredtoadoreeachbreast(用两百年来膜拜你的酥胸),thenwormsshalltrythatlongpreserv'dvirginity,andyourquainthonorturntodust,andintoashesallmylust.(蛆虫们将要染指于你长期保存的贞操/你那古怪的荣誉将化作尘埃/而我的情欲也将变成一堆灰。)Letusrollallourstrength,andalloursweetness,upintooneball;(让我们把我们全身的气力,把所有我们的甜蜜的爱情揉成一个球)等等。全诗表现的坦白,透明且直言不讳。其实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在感叹人生苦短,韶华易逝也不乏同样主题的力作唐代诗人杜秋娘的千古名句中少了此类露骨的女性身体描写,而是以花开花落美丽悄落来比喻人间年华短暂青春转瞬即逝。奉劝对方珍惜时光当机立断。可见中诗劝的委婉,含蓄,窥一斑而知全貌,在爱情诗的国度里,英诗大胆奔放,言辞恳切,而中诗大多婉转而迂回。在中国的古代诗歌史上此类艳情诗只可在六朝时的宫体诗中尚可见一斑,可与西方的率直奔放相比还是略显委婉隐晦。即便如此也为后来人所诟病。被斥为忽视了诗歌的人格之美,诗风因以堕落。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述:“和西洋诗相形之下,中国旧诗大体上显得情感不奔放,说话不唠叨,嗓门不提得那么高,力气不使得那么狠,颜色不着得那么浓。在中国诗里算是‘浪漫’的文学艺术论文,和西洋诗相形之下,仍是‘古典’的;在中国诗里算是痛快的,比起西洋诗,仍然不失为含蓄的。我们以为词够华丽鲜艳了,看惯纷红骇绿的他们还欣赏它的素淡;我们以为‘直恁响喉咙’了,听惯大声高唱的他们只觉得是低言软语。”钱钟书此说用来描绘中西爱情诗的这一差别特别适合论文格式模板。

三成因

1.传统爱情婚姻观的差异朱光潜先生认为:“西方人重视恋爱,有‘恋爱最上’的标语。在西方人眼中,爱情是人生的至乐。人生如果没有了爱情,那就失去了无限的趣味。”有例为证,安东尼可以为美丽的埃及王后克丽奥佩特拉放弃自己的王位与人民,冒天下之大不韪,终而众叛亲离,被屋大维所杀。西方人从古到今就把爱情看作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追求在爱情中完美与升华自己的人生。没有恋爱的人生是可悲的,不完整的。男欢女爱是人性使然,即使是在追求禁欲的中世纪,也没有泯灭人性的这一欲求。恩格斯曾总结到欧洲中世纪的开始是中世纪是从具有性爱萌芽的古代世界停止的时候开始的,即是从通奸开始的。”德国诗人歌德对青年男女的爱情这样写道:“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这是人性中的至洁至纯。”在西方人看来,爱情是事业的动力,能促使事业成功。因此,当爱情与事业发生矛盾时,常常弃事业而取爱情。故朱光潜还认为,西方人是在恋爱中实现人生,而中国人是在恋爱中消遣人生。陆游与唐婉的凄惨爱情故事就是例证。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以埋头苦读圣贤书为荣,以科举一朝成名天下知荣耀乡里,光耀门楣为终生奋斗目标。而历朝历代举国上下都以与女子缠绵悱恻为不务正业,红颜祸水的思想深入古代学者的骨髓,更别说爱情了。中国人重婚姻,男子更多在意的是女子任劳任怨为其服务,在他们看来传宗接代才是女人一生中最大的使命。女人变成一个自轻自贱、供男子悦媚的玩物而已。

2.对女性态度差异古代中国相比西方而言女性的历史地位更低,在古代中国,女性在社会上没有抛头露面的机会,在家庭中没有地位可言文学艺术论文,普通妇女就连自己连名字都没有,而以简单的称呼诸如:“张氏、李氏、王氏”立足。遵从的是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一套礼教。很少有妇女识字,更别提有和男子吟诗作对的水平了。即便如此,读的书也是《列女传》、《女诫》等所谓的经典,宣扬的是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思想,严重压抑了女性的独立思维能力与人生自由权利。古代的中国女性也少有独立的人格可言。他们与男子这种不平等的社会地位与受教育水平,也在无形中阻碍了他们与相爱男子的平等交流,而被动屈辱的人格又怎么能产生灵魂的交合呢?所以真正的男女之情在中国古代很难实现,所以要写出真情实感的情诗更是难上加难了。相对中古而言,西方女性虽然社会地位也不及男性,但是自古西方男人就有尊重女性,崇拜女性之风。就拿中世纪而言吧,虽然这段时期被认为西方世界最黑暗的时代,基督教主宰了每个人的一生,基督教义有言:女性乃人类第一次堕落的罪魁祸首,圣经中记载了夏娃第一个偷吃禁果,女人是邪恶的化身。而且基督教还在社会上推行禁欲主义。可是那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中世纪的法国的普罗旺斯等地先后出现了唱游诗人,在他们的唱词中我们看到了这种浪漫的男女间的个人之爱。而随后的几次十字军东征,身着铠甲的骑士把中东地区特别是他们眼中的圣地耶路撒冷地区对圣母玛丽亚的崇拜带回来自己的家园,于是圣母的伟大女性形象取代了堕落的夏娃,女性地位得到了很大提高论文格式模板。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文学艺术论文,妇女的受教育机会也相应增加,而且此时作为封建社会基石的骑士们,除了要忠君护教行侠仗义之外,在他们的血液了还流淌着尊重女性,取悦恋人的欲求。于是作为表达爱慕之心与倾述相思之苦的情诗就应运而生了。

3.审美差异中西审美追求的不同又成为中西爱情诗差异的另一个原因。不同的审美追求表现了爱情诗的不同风格与魅力。中国传统哲学追求以“天人合一”终极目标,即主张主体与客体的融合统一以及天人相忘的和谐境界。主体没入客体,客体融入主体,难分彼此,物我浑化两忘。这使得传统美学不着重主体情感的单向投射,而是主张主体,客体之间的双向交流。受到这种美学思想的引导,使得中国古代文人在爱情诗的创作上并不着力投射自己的情感,无论是表达爱慕之心还是倾述相思之苦,很少直抒胸怀,要么比兴,要么托物,讲究点到为止。与此相反,西方社会从古希腊柏拉图开始宣扬“移情说”。而“移情说”的理论基础与中国恰恰相反讲究主客两分。在自然观方面,古希腊人很早就将自然看作是死寂的、几何的、可精确计算的世界。人是万物的尺度!,人为人类社会立法,也为宇宙自然界主动制定秩序。把宇宙现象二分为没有永恒价值的现象世界与永恒而抽象的本体理念世界,人与自然分极对立;而在亚里斯多德那里,仍是把人与现象分离,认定人是宇宙自然界秩序的主动制定者。这表现在情诗的创作上,西方诗人讲究情感的宣泄,重视自我感受的直接表达。这使得在他们的情诗中我们常常能够感受到它的强烈、主动与畅快。而对性的相对开放也让我们常看到了诸如《雅歌》中对爱人身体的大胆细致描写。

analysisontheDifferencesbetweenChineseandenglishLovepoems

XuJiepingYangXu

abstract:therearemanytouchingandmelodiclovepoemsandfolkballadsinChineseandenglishliterature.althoughwiththesameliterarystyleandtheme,toourcuriositytheselovepoemsofthetwolanguagesholdgreatdifferences.thewriterofthispapertriestofindthosedifferencesandsummarizethecausesthroughtheanalysisoftheaspectsoftwocultures,womensocialstatusanddifferentaesthetictastes.

Keywords:LovepoemDifferencesCauses

参考文献:

[1]王守仁.《英国文学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56页

[2]村上哲见《唐五代北宋词研究》杨铁婴译,西安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12页

[3]朱光潜:《诗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第80页

[4]HolyBible中国基督教两会

[5]杨周翰.欧洲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6]Bible[m].newRevisedStandardVersion圣经公会出版,2006

[7]曹顺庆.中西比较诗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

爱国的古诗篇8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那么,作为蕴涵着丰富中华文化传统的古诗在教学中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呢?下面浅谈四点:

一、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而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应做好以下几点:

1.热爱祖国的教育。

“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要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做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2.热爱家乡的教育。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教学时,我们可抓住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

3.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唐代李绅在《锄禾》一诗中写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他们的劳动成果,做一个爱人民的好孩子。

二、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

1.亲情教育。

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努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亲情关系,使学生有一个和谐的亲情网。

2.友情教育。

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学生来说,与朋友的交往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朋友的学生,不仅会孤陋寡闻,而且心理是不健康的,因而友情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古人一向重视朋友间的交情,如李白的《赠汪伦》,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感情。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要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

三、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观的教育。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课题。在注意环境保护的同时,我们可结合古诗教学,着重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1.热爱水资源的教育。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十分必要。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幅壮丽的瀑布图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赞叹之余,我们不禁要反思:假如没有了水,还会有瀑布吗?大自然的许多与水相连的神奇景观还会存在吗?

2.热爱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动物的生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在古诗中,涉及写鸟的比比皆是。如果恣意破坏鸟类等动物的生存环境,那么绝不会有“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的动人美景。

3.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教育。

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出墙来的一枝红杏赞美了满园春色。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花的美来衬托西湖的美。这些用来教育学生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具体直观,具有很强的教育性。

4.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赞美了西湖美丽宜人的风景;李白的《望天门山》写出了天门山的巍峨险峻……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强调了以自然为友、以山水为师,是向学生介绍祖国壮丽山河的生动、凝练的语言。它们不仅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

四、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爱国的古诗篇9

中国古代九大爱国诗词

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金错刀行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爱国主义古诗及其诗句精选

爱国诗句古诗(一)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爱国诗句古诗(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爱国诗句古诗(三)

《就义诗》

吉鸿昌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爱国诗句古诗(四)

《立春日感怀》

于谦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爱国诗句古诗(五)

《病起书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爱国诗句古诗(六)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爱国诗句古诗(七)

《书愤·其一》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爱国诗句古诗(八)

《金错刀行》

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爱国诗句古诗(九)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爱国的古诗篇10

一、利用古诗词进行爱国情感教育

爱国主义凝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民族精神,促进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民族团结,维系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经久不衰的繁荣。中华古诗词中的爱国情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主要也最为浓郁强烈的情感。利用古诗词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长期以来都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旋律。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国家兴旺,匹夫有责。”国家之兴衰败亡,牵动着每一个有爱国心的华夏儿女和炎黄子孙。历代文人墨客虽身处江湖,仍不忘爱国忧国,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篇,也正是这些爱国诗篇,敲打和震撼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爱国情结,激励他们去为家国抛头颅洒热血。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篇。“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表达了诗人吞声失路、壮志难酬的无限憾恨;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陆游殷殷爱国之情从字里行间的进涌而出,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抗金名将岳飞“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迈词句,激励着无数华夏儿女的爱国情结,感召着无数胸怀家国的爱国赤子前赴后继。教学时,我们要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教育学生从小积淀强烈的爱国情感,热爱自己的祖国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贡献毕生心血。

二、利用古诗词加强情谊教育

情谊教育是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包括亲情教育和友情教育两方面。亲情是人之伦理道德的组成部分,亲情教育自然也是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重点。“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对手足亲情的无限牵挂与思念,溢于言表,透于纸背,让人感动至极;“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了对无私伟大母爱的讴歌与赞美;“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更生,相煎何太急。”则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之间应该和睦相处、手足相怜,不应互相迫害、泯灭人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因诗施教,引导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真切感知亲人对自己的款款深情和殷殷关爱,身体力行的去回报亲情,努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帮助学生维系良好稳定的亲情关系。

友情是人际伦理道德的又一组成部分。自然,情谊教育同样离不开对学生进行友情教育。古人向来重视友情,珍惜友情,讴歌深厚真挚的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赞颂了诗人与汪伦之间真挚深厚的友情。“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则在表明自己冰清玉洁心志的同时,更多的表达了与友人难分难舍之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千古名句,则是诗人对友人远离的依依惜别之情的传唱。想到友人此去,西出阳关,路途遥远,边关荒凉,人地生疏,相见何期?离愁徒增,别恨陡涨。诗人没有更多言语表白,惜别之情于频频劝酒的细微举动中自然流泻而出。教学时,我们可引导学生感知诗句大意,体会诗句所蕴含的情感,教育他们要与人真情相见、坦诚相待,结为志同道合的学友,珍惜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三、利用古诗词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