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风险投资理财方法十篇风险投资理财方法十篇

风险投资理财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17:41

风险投资理财方法篇1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企业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一、财务风险特性。

(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存在,而风险与利益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管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和手段,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进风险测评方法,只能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彻底消除。

(二)风险的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风险及其损失的可控性。尽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灭它,但是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和发生风险形成的损失并非不能控制。只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监控预警,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即使发生风险也可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四)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每一项经营活动,预计带来收益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而且预计收益越高伴随的风险越大,收益与风险是共存的。这种特性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并且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由于市场不完善的特性在特定时期内合理提高债务资本比率,降低权益资本比率,可以全面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是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低资本成本,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则必然会使企业承担的利息支出过大,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如果走另一极端,一味的零负债经营,理论上是低风险,实际上比非如此,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周期性,意味着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的经营低谷期,仅靠自身没有银行的帮助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比如史玉柱投资建设巨人科技大厦,投资规模巨大,超出巨人集团的能力,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结果大厦未按期完工,购房人追讨楼花款成了导致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实质上是巨人集团的筹资决策失误。

(二)投资风险。投Y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企业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项目的期望报酬率和期望值标准差来衡量。

(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其中,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给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给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预付款方式采购形成的货款支付而货物不能按时得到供给的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治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存在不确定性。

(四)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收益分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状态和资产负债率。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新生的采购销模式,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结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和新业务模式而产生财务风险。外部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就无所适从。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把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多元投资,分散风险。企业实行多元化投资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具体包括分配法和转移法。分配法指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和其他企业一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企业投资风险,避免企业因单独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有不确定性,企业可采用多种经营的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企业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也可以避免因企业经营单一而产生无法实现的预期收益风险。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指企业可以将财产损失的风险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的方式,将投资风险一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

(三)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减少风险。企业应视不同情况适当提高和降低负债资金比例,达到资本结构合理化。资本结构是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是确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适宜比例,当企业资本结构最优时,财务杠杆利益最大。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即在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四)合理决策,减少风险。企业在选择财务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同时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使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而债权性投资的风险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当然,回避风险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下转269页)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企业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一、财务风险特性。

(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存在,而风险与利益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管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和手段,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进风险测评方法,只能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彻底消除。

(二)风险的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风险及其损失的可控性。尽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灭它,但是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和发生风险形成的损失并非不能控制。只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监控预警,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即使发生风险也可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四)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每一项经营活动,预计带来收益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而且预计收益越高伴随的风险越大,收益与风险是共存的。这种特性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并且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由于市场不完善的特性在特定时期内合理提高债务资本比率,降低权益资本比率,可以全面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是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低资本成本,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则必然会使企业承担的利息支出过大,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如果走另一极端,一味的零负债经营,理论上是低风险,实际上比非如此,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周期性,意味着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的经营低谷期,仅靠自身没有银行的帮助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比如史玉柱投资建设巨人科技大厦,投资规模巨大,超出巨人集团的能力,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结果大厦未按期完工,购房人追讨楼花款成了导致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实质上是巨人集团的筹资决策失误。

(二)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企业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项目的期望报酬率和期望值标准差来衡量。

(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其中,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给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给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预付款方式采购形成的货款支付而货物不能按时得到供给的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治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存在不确定性。

(四)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收益分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状态和资产负债率。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新生的采购销模式,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结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和新业务模式而产生财务风险。外部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就无所适从。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把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多元投资,分散风险。企业实行多元化投资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具体包括分配法和转移法。分配法指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和其他企业一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企业投资风险,避免企业因单独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有不确定性,企业可采用多种经营的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企业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也可以避免因企业经营单一而产生无法现的预期收益风险。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指企业可以将财产损失的风险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的方式,将投资风险一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

(三)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减少风险。企业应视不同情况适当提高和降低负债资金比例,达到资本结构合理化。资本结构是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是确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适宜比例,当企业资本结构最优时,财务杠杆利益最大。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即在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四)合理决策,减少风险。企业在选择财务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同时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使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而债权性投资的风险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当然,回避风险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下转269页)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企业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一、财务风险特性。

(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存在,而风险与利益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管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和手段,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进风险测评方法,只能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彻底消除。

(二)风险的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风险及其损失的可控性。尽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灭它,但是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和发生风险形成的损失并非不能控制。只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监控预警,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即使发生风险也可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四)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每一项经营活动,预计带来收益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而且预计收益越高伴随的风险越大,收益与风险是共存的。这种特性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并且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由于市场不完善的特性在特定时期内合理提高债务资本比率,降低权益资本比率,可以全面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是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低资本成本,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则必然会使企业承担的利息支出过大,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如果走另一极端,一味的零负债经营,理论上是低风险,实际上比非如此,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周期性,意味着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的经营低谷期,仅靠自身没有银行的帮助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比如史玉柱投资建设巨人科技大厦,投资规模巨大,超出巨人集团的能力,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结果大厦未按期完工,购房人追讨楼花款成了导致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实质上是巨人集团的筹资决策失误。

(二)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企业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项目的期望报酬率和期望值标准差来衡量。

(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其中,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给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给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预付款方式采购形成的货款支付而货物不能按时得到供给的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治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存在不确定性。

(四)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收益分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状态和资产负债率。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新生的采购销模式,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结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和新业务模式而产生财务风险。外部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就无所适从。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把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多元投资,分散风险。企业实行多元化投资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具体包括分配法和转移法。分配法指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和其他企业一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企业投资风险,避免企业因单独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有不确定性,企业可采用多种经营的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企业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也可以避免因企业经营单一而产生无法实现的预期收益风险。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指企业可以将财产损失的风险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的方式,将投资风险一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

(三)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减少风险。企业应视不同情况适当提高和降低负债资金比例,达到资本结构合理化。资本结构是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是确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适宜比例,当企业资本结构最优时,财务杠杆利益最大。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即在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四)合理决策,减少风险。企业在选择财务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同时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使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i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而债权性投资的风险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当然,回避风险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下转269页)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企业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一、财务风险特性。

(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存在,而风险与利益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管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和手段,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进风险测评方法,只能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彻底消除。

(二)风险的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风险及其损失的可控性。尽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灭它,但是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和发生风险形成的损失并非不能控制。只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监控预警,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即使发生风险也可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四)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每一项经营活动,预计带来收益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而且预计收益越高伴随的风险越大,收益与风险是共存的。这种特性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并且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由于市场不完善的特性在特定时期内合理提高债务资本比率,降低权益资本比率,可以全面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是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低资本成本,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则必然会使企业承担的利息支出过大,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如果走另一极端,一味的零负债经营,理论上是低风险,实际上比非如此,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周期性,意味着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的经营低谷期,仅靠自身没有银行的帮助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比如史玉柱投资建设巨人科技大厦,投资规模巨大,超出巨人集团的能力,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结果大厦未按期完工,购房人追讨楼花款成了导致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实质上是巨人集团的筹资决策失误。

(二)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企业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项目的期望报酬率和期望值标准差来衡量。

(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其中,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给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给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预付款方式采购形成的货款支付而货物不能按时得到供给的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治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存在不确定性。

(四)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收益分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状态和资产负债率。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新生的采购销模式,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结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和新业务模式而产生财务风险。外部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就无所适从。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把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多元投资,分散风险。企业实行多元化投资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具体包括分配法和转移法。分配法指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和其他企业一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企业投资风险,避免企业因单独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有不确定性,企业可采用多种经营的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企业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也可以避免因企业经营单一而产生无法实现的预期收益风险。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指企业可以将财产损失的风险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的方式,将投资风险一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

(三)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减少风险。企业应视不同情况适当提高和降低负债资金比例,达到资本结构合理化。资本结构是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是确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适宜比例,当企业资本结构最优时,财务杠杆利益最大。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即在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四)合理决策,减少风险。企业在选择财务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同时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使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而债权性投资的风险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当然,回避风险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下转269页)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企业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一、财务风险特性。

(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存在,而风险与利益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管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和手段,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进风险测评方法,只能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彻底消除。

(二)风险的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风险及其损失的可控性。尽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灭它,但是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和发生风险形成的损失并非不能控制。只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监控预警,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即使发生风险也可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四)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每一项经营活动,预计带来收益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而且预计收益越高伴随的风险越大,收益与风险是共存的。这种特性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并且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由于市场不完善的特性在特定时期内合理提高债务资本比率,降低权益资本比率,可以全面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是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低资本成本,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则必然会使企业承担的利息支出过大,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如果走另一极端,一味的零负债经营,理论上是低风险,实际上比非如此,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周期性,意味着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的经营低谷期,仅靠自身没有银行的帮助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比如史玉柱投资建设巨人科技大厦,投资规模巨大,超出巨人集团的能力,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结果大厦未按期完工,购房人追讨楼花款成了导致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实质上是巨人集团的筹资决策失误。

(二)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企业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项目的期望报酬率和期望值标准差来衡量。

(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其中,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给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给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预付款方式采购形成的货款支付而货物不能按时得到供给的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治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存在不确定性。

(四)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收益分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状态和资产负债率。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新生的采购销模式,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结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和新业务模式而产生财务风险。外部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就无所适从。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把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多元投资,分散风险。企业实行多元化投资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具体包括分配法和转移法。分配法指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和其他企业一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企业投资风险,避免企业因单独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有不确定性,企业可采用多种经营的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企业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也可以避免因企业经营单一而产生无法实现的预期收益风险。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指企业可以将财产损失的风险通^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的方式,将投资风险一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

(三)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减少风险。企业应视不同情况适当提高和降低负债资金比例,达到资本结构合理化。资本结构是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是确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适宜比例,当企业资本结构最优时,财务杠杆利益最大。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即在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四)合理决策,减少风险。企业在选择财务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同时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使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而债权性投资的风险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当然,回避风险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下转269页)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企业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一、财务风险特性。

(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存在,而风险与利益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管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和手段,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进风险测评方法,只能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彻底消除。

(二)风险的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风险及其损失的可控性。尽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灭它,但是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和发生风险形成的损失并非不能控制。只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监控预警,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即使发生风险也可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四)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每一项经营活动,预计带来收益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而且预计收益越高伴随的风险越大,收益与风险是共存的。这种特性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并且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由于市场不完善的特性在特定时期内合理提高债务资本比率,降低权益资本比率,可以全面降低企业的C合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是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低资本成本,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则必然会使企业承担的利息支出过大,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如果走另一极端,一味的零负债经营,理论上是低风险,实际上比非如此,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周期性,意味着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的经营低谷期,仅靠自身没有银行的帮助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比如史玉柱投资建设巨人科技大厦,投资规模巨大,超出巨人集团的能力,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结果大厦未按期完工,购房人追讨楼花款成了导致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实质上是巨人集团的筹资决策失误。

(二)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企业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项目的期望报酬率和期望值标准差来衡量。

(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其中,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给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给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预付款方式采购形成的货款支付而货物不能按时得到供给的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治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存在不确定性。

(四)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收益分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状态和资产负债率。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新生的采购销模式,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结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和新业务模式而产生财务风险。外部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就无所适从。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把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多元投资,分散风险。企业实行多元化投资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具体包括分配法和转移法。分配法指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和其他企业一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企业投资风险,避免企业因单独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有不确定性,企业可采用多种经营的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企业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也可以避免因企业经营单一而产生无法实现的预期收益风险。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指企业可以将财产损失的风险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的方式,将投资风险一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

(三)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减少风险。企业应视不同情况适当提高和降低负债资金比例,达到资本结构合理化。资本结构是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是确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适宜比例,当企业资本结构最优时,财务杠杆利益最大。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即在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四)合理决策,减少风险。企业在选择财务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同时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使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而债权性投资的风险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当然,回避风险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为达到影响甚至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可以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承担适当的投资风险是必要的。

(五)强化企业应收款的管理措施。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有必要降低它的成本。应收账款加速企业资金流出,它虽然使企业产生利润,然而并未使企业的资金增加,反而还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应在以下几方面强化:

1、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

2、建立销售责任制。

3、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

4、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

风险投资理财方法篇2

关键词:财务风险;海外投资;风险管理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日显重要,为进一步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等倡议。同时,在国内市场日趋饱和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大战略向海外挺进,在各领域全力开拓海外市场,近些年来取得了不少的成就,赢得了世界上不少国家和人民的一致好评。但是,海外企业生存环境毕竟不同于国内,收益虽然可观,但伴随的风险隐患同样不可小觑。在历年的投资中,已有不少国内投资企业因未能提前做好对当地投资环境的深入研究,没有充分了解当地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税收、环保等对投资的影响,造成无法充分预防和应对风险而损失巨大,甚至投资失败,并在投资当地造成很大的声誉影响,对中国企业、甚至国家的形象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由此可见,海外投资的风险环境极为复杂,企业要想得到稳健发展,把控好财务风险尤其重要、紧迫。

一、海外投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概述

海外投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针对其在海外财务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计量和分析评价,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确保财务活动正常开展,有效保证海外投资安全运作。财务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等环节,目的在于降低财务风险,将损失控制在企业可接受范围内。在海外投资财务风险管理中,应基于所在国当地现行财务、税收等制度,注重市场供求、收入、成本、税金、财务盈利能力、借款能力、偿债能力等,制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合理预测关键财务指标,进行项目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的敏感性测试,定期跟踪监测项目财务测试的重点指标,比较分析项目风险监测指标的当期值与基准值的偏离度,针对具体情况,及时发出风险预警。同时,要根据海外投资企业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确保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科学有效。

二、健全海外投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我国海外投资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日趋复杂多变,惨痛教训比比皆是,充分暴露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不力的严峻问题,缺乏财务风险控制和危机意识,没有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导致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难以及时识别并应对潜在的财务风险,造成海外投资者无法承担的巨大损失,甚至导致投资彻底失败。因此,根据投资所在国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作好全面且充分的调研,及时制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并不断健全海外投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合理运用财务关键指标,进行敏感性测试并进行分析,有利于培养并增强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让员工时时刻刻提防风险,全方位研究可能存在的隐患并实施预防;有利于企业有效预防、控制风险,强化企业整体对风险的抵抗力;有利于企业保持合理资本结构、现金流等,降低甚至消除相关风险给海外投资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利于促进企业经营符合当地法律政策、有效保护财产安全、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有利于企业更加适应海外市场生存,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提高投资所在国的经济水平和产业水平,增强东道国对中国投资企业的信心及认可。因此,只有加强海外投资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才能实现海外投资企业的长久健康发展。

三、海外投资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到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中。但同时,也有不少企业在海外投资中取得的成效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其财务风险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缺乏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海外投资环境不同于国内,很多方面具有不确定性,很多情况下想要做全面的调研具有很大难度,投资风险较国内要高出很多。更何况还有不少海外投资企业走出国门前未充分考虑当地政治环境、商业环境、税务环境等实际情况,直接生搬硬套国内财务风险管理的那套模式不作任何针对投资地实际情况的必要修改,甚至根本没有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导致企业无法有效识别相关财务风险。2.未能有效执行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很多中国海外投资企业没有制定一套适应当地特定环境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或者尽管有,但由于治理层、管理层不予足够重视,未能要求全体职员严格执行,员工不按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办事,风险管理观念薄弱,导致该制度形同虚设,给企业造成采购、生产、销售等整个运营环节的管理混乱,各个部门之间不能很好地配合控制风险,很多关系到企业命运的重要决策没有事先按照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流程实施,盲目决策,再加上企业内控机制不健全或得不到正常运转,无法做到很好的监督工作,导致企业无法有效识别、防止并消除致命的风险,造成企业难以承受的损失。3.缺乏具有胜任能力的专业管理团队投资于海外的企业对财务人员素质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仅仅要具有国内财务人员的做账、进行报表编制及分析等业务能力,还要能适应海外的财务管理环境及语言交流环境,要能自如或尽快地融入海外复杂的投资环境中。但部分公司的管理层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或是因为对公司运营成本的过度压缩,不少企业没有聘请具有胜任能力并能适应海外财务工作环境的专业人员严格把控财务风险,而是以廉价的成本聘请对海外环境不了解、专业程度不高的人员,往往缺乏专业基础,没有丰富的实战经验,缺乏同海外相关部门业务沟通的能力,不能有效识别、分析、降低或化解在海外特定环境下的重大风险。

四、海外投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不少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到海外投资,采用的是国内的财务风险管理模式,由国内总部财务直接远程操控,仅仅派遣少数水平达不到应有要求的财务人员到海外投资地按总部指示办事,不重视结合当地的实际环境制定适当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再加上不少海外投资地的硬件和软件设施非常薄弱,网络、通信系统跟不上企业办公的要求,相关财务信息不能及时传达国内财务总部;此外,海外缺乏相关经验的财务人员表达的信息难以做到精确,导致本来就对东道国各方面情况并不十分了解的总部财务作出不恰当或者无效的指令,而无法有效应对东道国存在的实际财务风险。海外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连续的、贯穿整个业务活动的过程,一般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目前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1.海外投资企业未能有效识别重大财务风险海外投资环境十分复杂且多变,很多企业缺乏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没有招聘经得起考验的具有丰富海外经验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企业面对新的投资环境,没有专业的财务人员去熟悉和研究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宗教等风险,做不到有效地收集并识别信息,没有采取有效的监测手段,很难做到提前识别重大财务风险,无法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将致命的重大财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范围之内。2.不能做出准确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以风险识别为基础,运用各种分析方式,对风险的影响程度做出的判断。海外投资具有不同于国内投资的特殊性,风险较高,需要根据东道国的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等,作出综合评估。但很多海外投资企业因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而不具备适用于投资当地风险管控的制度体系,甚至没有招聘能达到要求的海外财务专业人员,难以全面收集到东道国有关风险因素的信息,不能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无法做出及时且准确的风险评估,导致企业不能有效应对风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3.不能正确应对海外财务风险海外投资的吸引力大,但丰硕的利润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不少海外投资企业只关注高额利润,却没有对东道国财务风险予以应有的重视。企业没有适用于当地的风险管控制度体系,加之没有招聘具有匹配能力的财务风险管控人员未能有效采取应对措施,甚至不去采取有效的防范、控制手段去应对、消除相应的风险,而采取消极的态度予以形式上的应对。更何况海外的财务风险远高于国内的风险,对于我国企业管理团队而言更加复杂、难以控制。

五、加强海外投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1.建立并健全海外投资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系统建立并不断完善财务风险识别系统,提高对海外投资的财务风险管理,合理充分运用投资回收期、投资报酬率、净现值及内含报酬率等关键财务指标,进行敏感性测试并进行分析,预防并控制财务风险,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海外财务风险环境。面对多变的财务管理环境,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细化财务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使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系统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系统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降低、消除相关风险给海外投资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2.组建专业团队,加强风险评估近些年来,中国企业投资于海外的势头逐渐增强,但不少企业的海外专业管理团队却未能与其业务发展相匹配,包括财务团队、市场团队、客服团队、行政人员、翻译人员等,尤其是海外专业财务风险管控团队的有效建立极为重要。因此,海外投资企业应建立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财务团队,深度了解东道国的实际情况,通过利用当地的法律、财税、外汇等政策,来充分化解企业可能面临的任何财务风险问题。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多个环节,保持稳定的专业团队对海外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及把控至关重要,公司需要专业财务人员对业务各个环节进行反复研究分析、判断,将风险的识别、防控贯穿于整个财务管理工作。因此,企业应对海外财务人员进行专门选拔,并定期进行风险意识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及专业素养,充分应对海外投资的风险。企业匹配了稳定并专业的海外财务风险管控人员,便于建立适应于东道国特殊投资环境的风险管控体系,并定期及不定期地对该体系进行测试,确保其适应当地投资环境的变化,并做好内部控制,定期对运用该体系的评估工作进行审计,加强监控,这样能够保障企业风险评估工作的正常有效运转。针对海外业务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分析,科学合理地评估任何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并采取专业手段规避风险、转移风险、降低风险,或者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将未来的风险或当下风险降到企业能够承担的程度。3.建立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海外投资企业生存风险高,除了要建立自己专业的财务团队,还可以考虑选择东道国具有实力的企业合作,比如吸引他们作为小股东,或者找当地比较有名的专业机构作为投资风险顾问,可以大幅减少海外投资不必要的风险。海外投资不同于国内投资,会受到当地政治、战争、经济、环保等多方面的影响,发生时难以招架,这时转移企业财务风险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充分考虑未来可能面临的各项风险,并通过购买保险方式,尽可能转移企业将来可能会面临的各种风险。建立并不断完善资金使用监管制度。公司应定期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考核,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的借款和偿债能力。经营中若出现未经批准或超出一定额度的资金,要给予人员相应的惩罚。所有的银行账户必须要以企业的名义进行申请,不得使用以个人名义申请的账户。充分考虑海外投资的实际情况,做好每年预算工作,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如有特殊需求,需重新按制度走流程,给出详细原因及依据。4.了解合作国的法律制度和财务制度,有效规避法律风险在开展海外投资的过程中期应该对自身与合作国家之间存在的税务、财务系统的匹配度、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定价、其他未登记风险等因素明确了解,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会使企业海外投资项目制定的盈利目标无法有效实现。与此同时,企业经营状况也会因合作国家财税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变化而变化。比如,美国法律明确规定在美国上市的所有国外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萨班斯法案》的内容执行,其中一些大洲已经根据《萨班斯法案》对本州的法律进行了制定,导致我国海外投资企业想要在美国上市所付出的成本代价极高。根据对《萨班斯法案》展开的大量实际调查研究能够发现,大型美国公司需要对《萨班斯法案》中与“完善内部控制”条款有关的内容进行严格执行,甚至第一年在建立内部控制系统的过程,年平均成本就高达400万美元以上。因此在美国进行投资的中国企业想要保证自身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对这些法律法规内容进行充分了解。

六、结语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呈现了喷井式增长,发展趋势不可阻挡。同时,我国海外投资企业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和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营环境。因此,企业应当根据东道国特定的环境建立相适应的财务风险的管理机制,并不断加强完善以适应其不断的变化,充分了解东道国可能存在的任何风险,掌握当地法律、财税、环保等要求,考虑政治、经济、外汇、融资等环境,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加强企业自身财务风险的应对能力,将风险降至企业可承担范围之内,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芳.企业海外投资财务管理的风险与对策[J].纳税,2020,(5):63~64.

[2]刘君芳.公司投资海外业务的财务风险应对[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9,(10):69~70.

[3]陶红凯.浅议海外投资项目财务风险成因和应对措施[J].财经界,2020,(10):204~205.

风险投资理财方法篇3

「关键词风险;风险管理;风险基础;财务管理

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多变,人类主观认识的局限性和信息收集的有限性和信息的不对称(informationasymmetry),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uncertainty)。正是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一方面使得包括人类生活在内的整个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另一方面使得人们无法准确预知未来,使包括企业在内的所有组织都难以准确地把握世间一切事物的运动规律及其相互联系,并最终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未来实际结果可能偏差预期结果。同时,由于自然力的不规则运动或外力作用引起的自然灾害,以及因种种原因所引起的社会冲突乃至战争,再加上人们的过失行为等因素的存在,所有这些都将人们置身于一种不确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之中,使其面临风险的威胁。

“随着全国市场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逐渐形成,不少经营风险较小的企业却因财务管理失败而被财务风险所葬送。”(郭复初,2000)美国学者大卫b.赫茨一针见血地指出研究和防范风险的重要性:明白了不确定性和风险,就是明白了关键的经营问题和关键的经营机会。加强对风险的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任何财务专家都必须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善于对自然和社会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科学预测,有预见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使可能遭受的损失尽可能降到最低限度。”(余绪缨,1996)

企业所经历的经济风险均是企业资金运行过程中造成的风险,而对企业的所有影响最终都将集中体现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方面,因此,必须将风险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并由此形成了一门新型管理领域——风险基础财务管理(risk-basedfinancialmanagement),就是以风险为基础的财务管理,是企业将风险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门新型管理领域。其关键在于,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在组织、指导财务活动时,通过识别、测试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客观存在的风险,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控制措施,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最终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管理目标。“风险基础财务管理”强调在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系统、全面地识别、分析与测试财务风险,采取科学的方法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并对管理效果作出客观评价。这一概念直观地表明了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性特征,强调企业整个财务活动是一种风险性活动,要求管理当局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必须关注财务风险这一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同时,“风险基础财务管理”强调风险管理与财务管理的结合,并将重心落实在财务管理上,由此,它将成为企业一项富有成效的管理活动。企业的一切风险说到底都是在企业资金运行过程中造成的风险。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企业经营成果的综合体现,资金及其运动构成了企业财务的基础,财务管理作为“一种开放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管理,就是围绕资金运动而展开的”(余绪缨,1996),于是,企业以资金及其运动为纽带,将风险管理与财务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风险基础财务管理。

一、财务经济学中的风险观及其运行规律探索

认识和界定风险是进行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前提。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对风险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风险就是可能发生危险;(2)风险是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某一不利事件将会发生的概率(eugencef.brighanandlouisc.gapenski,1987);(3)风险就是不确定性;(4)风险是在给定情况下和特定时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间的差(c.artherwilliamsjr.andrechardm.heins.,1989)。

比较分析这些观点,我们认为,财务经济学(financialeconomics)中的风险应是经济活动未来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出现差异的可能性,是在特定条件下和特定时期内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风险的大小是经济活动在实际结果出现之前可能出现的各种可能结果及其概率分布的函数。可用公式简单表示为:

r=f(ei,pi)

其中,r:经济活动的风险(risk);

ei:经济活动可能出现的第i种结果(effect);

pi:第i种结果可能出现的概率(probability);

f:r与变量ei和pi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

任何风险,从其成因到其可能产生的影响,直至产生的实际结果,都是一个系统的运行过程。在此过程中,风险因素、风险事件、风险期望和风险结果等要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成为风险构成的四大要件。就企业而言,其生产经营过程通常主要表现为物资流动、资金运动和信息运动三个相互交织的运动过程,但由于企业内部和外部各种风险因素的存在,企业上述三大运动过程可能在时间上出现间断,在形态转换中发生停滞,最终使得企业生产经营的未来实际结果可能偏离企业的预期目标,这种可能性的存在将会导致企业发生经营总风险,并具体表现为物资流风险、资金流风险和信息流风险(向德伟,1995)。但物资流风险、信息流风险最终都从财务风险中反映出来,故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总风险的集中体现,并成为企业经营总风险的核心和落脚点。正因为如此,本文将从财务风险的角度阐述企业经营总风险的管理问题。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有多种类型,在不同理财环境、不同理财阶段、针对不同的经营主体和理财项目,财务风险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根据研究需要对财务风险按不同标志进行分类。

财务风险有其独特的运行规律,要求管理当局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管理。我们认为,(1)财务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要求理论界和实务界均应清醒地认识到风险的客观存在,不断增强风险意识,而不能逃避现实,更不能对风险视而不见,否则将会受到它的惩罚,故以风险为基础进行财务管理已成为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内在客观要求。(2)财务风险具有普遍性和复杂性,表明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采用系统的观点来认识风险、防范风险和控制风险。(3)财务风险发生的潜在性和偶然性,说明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使风险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增大。(4)财务风险的可识别性和相对性,说明财务风险在其发生之前,人们还是可以采取恰当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予以识别,企业管理当局应以积极的态度去把握财务风险的运行规律,以动态的观点辩证地对待特定风险,使风险基础财务管理切实可行。(5)财务风险与预期收益的关联性以及财务风险的差别性和激励性等特征,明示了风险与收益的关系以及加强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迫切性,因为风险基础财务管理与企业的生存、发展、获利紧密相联,它有利于提高企业“灰色系统”的透明度,便于企业管理当局主动地把握企业生产经营的未来结果。

二、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体系

(一)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目标体系

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目标则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并成为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经营的总目标,是企业的经营目标在财务上的集中和概括,它是企业一切财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目标按范围不同可分为基本目标、分部目标和具体目标(王庆成、王化成,1995)。

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可定位在“财务成果最大化”和“财务状况最优化”两个方面。企业只有在财务上追求“财务成果最大”和“财务状况最优”,才能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并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并谋求长足发展,提高盈利能力,实现企业经营的基本目标。笔者进一步认为“财务成果最大化”应具体表述为“股东财富最大化”,因为按“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观点,股东财富以企业长期健康发展基础上形成的现金流量作为计算依据,同时考虑了投资风险程度的大小,无论从涉及的时间长度还是从包含的内容看,都比短期的利润指标具有更大的综合性,能够从更深层次去认识经济效益问题,因而它是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分部目标,取决于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由筹资管理目标、投资管理目标、营运资金管理目标、成本费用管理目标、收入管理目标和利润管理目标等共同组成(郭复初,2000)。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具体目标一般分别根据风险事件在其发生前后对企业可能产生的不同影响予以确定。上述基本目标、分部目标和具体目标共同组成了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目标体系,它具有层次性、多元性、动态性和相对稳定性等特点。企业的财务活动应以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目标为中心,以促进和服务于企业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为主旨。

(二)风险基础财务管理循环

为实现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上述目标,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相互连接的管理程序,这些程序的结合与协调,形成了企业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基本环节,这些环节主要包括风险预测、风险决策、风险预防和控制、风险管理效果评价以及风险损益处理五个管理阶段,它们共同构成了风险基础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在风险基础财务管理中,企业首先应通过风险预测这一环节,对尚未发生但又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进行系统地分析、全面地识别和恰当地估量,把“未知”变成“已知”,降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风险预测是企业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第一步,是风险决策、风险预防和控制的基础。财务管理部门需在预测的基础上进行风险决策,将风险收益与控制风险所需成本进行比较,确定企业应对风险采取何种态度,准备冒多大风险去实现财务目标和经营目标,从而降低企业风险管理成本,提高风险管理效益。风险决策之后,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应根据选定的方案,采取相应的风险预防与控制措施,使风险事件朝着有利的方面发展。为实现风险基础管理的目标并提高管理效率,财务管理部门需要对各项管理措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检查和评估,并据以不断修正和调整计划,然后对风险结果进行财务处理,及时补偿风险损失并合理分配风险收益。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上述五个基本环节,是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过程,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风险基础财务管理循环。如图1所示:(图暂略)

(三)风险基础财务管理基本方法

在上述管理环节中,企业将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实施各项风险基础财务管理工作。这些方法主要有风险预测方法,风险决策方法,风险预防和控制方法,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方法,以及风险损益处理方法等。

风险基础财务预测方法包括风险识别方法和风险估量方法。常见的风险识别方法主要有专家预测法、幕景分析法和资金分析法等。企业风险识别的策略应是利用最适合当前情况的那种方法或几种方法的组合进行风险识别,并对所识别的风险进一步分析论证,找出影响巨大、发生概率较高的风险,借以确定管理的重点。企业通常采用统计分析法,“a记分”法,财务比率分析法和“z记分”法等方法对已经分析、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量描述,其任务在于估测某一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性质,从而为风险决策、预防和控制提供相对准确的依据。

风险决策的方法较多,在各个财务环节所运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进行决策时,有三个方面的因素是十分重要的:一是决策者拥有的信息量;二是决策者自身的综合素质;三是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和方案对决策者的效用。

企业进行风险预防和控制的方法主要有风险回避、风险转移和风险自担三大类型。为避免风险的发生,企业可以采取风险回避措施,主动放弃可能导致风险的方案。它是一种简单易行、全面彻底的风险管理措施,其实质是回避那些引发风险的经营活动,以减少风险损失。但它却是一种消极的风险预防控制方法。当企业对风险进行预测决策之后,如果认为某项经济活动非进行不可,而企业又无足够财力来承担其风险,或者企业承担风险所发生的成本要高于收益,企业则可以考虑能否将风险转移给其他单位。当企业不能或不愿进行风险回避或转移时,便将风险留给自己承担。企业决定自担风险后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1)自行加强管理以预防风险;(2)进行风险隔离或风险结合以降低风险对企业总体的影响;(3)自行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风险损失;(4)提取各项准备金以增强风险自担能力。

在一定时期内,企业风险管理效果如何以及采取的措施是否最佳,需要有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估,其判断标准应是管理措施能否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的安全保障。一般可通过计算和分析风险管理效果系数后作出具体评价,从经济效益看,使得风险管理效果系数达到最大的措施才是最佳方案,故企业在进行风险基础财务管理时,应从预计风险管理效果系数大于1的所有方案中,选择该系数最大的方案。

企业对风险损益核算的原理如同一般会计核算,无论是风险净损失还是风险净收益,均应在财务上做出相应的处理。

上述五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风险基础财务管理方法体系。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新的方法还会产生。

三、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实施

(一)筹资风险的管理

筹资活动是企业理财活动的首要环节,因此筹资风险管理是整个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起点。我们认为,筹资风险是企业筹资后由于不能按既定目标取得资金使用效益,企业无法按原定要求履约以满足资金供应者预期结果的风险。为识别和估量筹资风险,企业管理当局首先应分析筹资风险的成因,然后收集有关资料,判断企业在筹资方面所面临的风险,并计量与测试其大小。(1)对于资金使用效益不确定所导致的筹资风险,可采用比率分析法,并通过利息保障倍数和偿债保障倍数等财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进行识别、估量。一般而言,利息保障倍数、偿债保障倍数越小,说明企业偿还债务利息、本金的压力越大,筹资风险越高。(2)对源于企业资金调度不合理性的筹资风险的识别和估量,主要通过计算和分析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现金比率以及相关资产的周转率进行。(3)对源于资金结构方面的风险,可通过资产负债率(或产权比率)或筹资杠杆程度进行粗略估量。在投资风险不为0且保持不变时,考察筹资杠杆程度便可大致判断筹资风险的高低。然而,我们认为并不能简单地根据筹资杠杆程度的大小来估量企业的筹资风险水平。筹资风险与资金结构、筹资杠杆程度和投资风险之间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可用下列模型表示:

筹资风险=每股收益的变化系数(即企业总风险)-息税前利润的变化系数(即投资风险)=(筹资杠杆程度-1)×投资风险

筹资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是在筹资风险和收益之间权衡,去寻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点,以愿意接受的筹资风险去获取最大的每股收益。在综合考察筹资风险、筹资成本(或筹资收益)的基础上,企业所采用的筹资决策的基本方法是:(1)在筹资成本(或筹资收益)相同的情况下,选择筹资风险最小的方案;(2)在筹资风险相同的情况下,选择筹资成本最小(或筹资收益最大)的方案;(3)在筹资风险小但筹资成本大(或筹资收益小)或筹资风险大但筹资成本小(或筹资收益大)的方案中,根据管理当局对待风险的态度和筹资收益效用的大小,选择筹资风险和资金成本相对较小但筹资收益相对较大的方案。

针对筹资风险的不同成因,防范与控制筹资风险的措施主要有:(1)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投资风险;(2)注重筹资杠杆,适度举债,优化资金结构;(3)合理调度资金,维护资产的流动性;(4)建立偿债基金,增强风险自担能力。

(二)投资风险管理

由于企业投资的具体形式不同,每类投资可能遭受风险的直接原因、具体表现形式,以及风险估量和控制的方法均将有所区别。企业对内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生产经营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以谋取经营收益,但由于外部经济环境和企业内部经营等情况的变化,其经营收益往往会波动起伏,从而造成对内投资风险(亦经营风险)。经营收益波动的幅度和可能性越大,经营风险便越高,反之经营风险则越低。在风险基础财务管理中,经营风险一般通过息税前利润(率)变化系数等指标反映。但笔者认为,将经营杠杆系数作为企业经营风险的同义语是错误的,因为从计算经营杠杆系数的公式可知,如果企业保持固定的销售水平和固定的成本结构,再高的经营杠杆系数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经营杠杆系数应当仅被看作是对“潜在风险”的衡量,这种潜在风险只有在销售和生产成本的变动性存在的条件下才会被“激活”(詹姆斯。c.范霍恩等著,郭浩、徐琳译,1998)。

企业直接对外投资遭受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被投资企业的经营风险与筹资风险共同影响到企业直接投资的风险,故在被投资企业经营风险或总风险已知的情况下,可近似地将其作为本企业直接投资风险。企业也可根据与直接投资收益有关的历史资料计算投资收益的期望值、标准差和变化系数等指标来预测直接对外投资风险,原理与间接对外投资风险的估量相同。间接对外投资主要是证券投资,一般通过期望投资收益(率)偏离实际投资收益(率)的幅度和可能性来估量它们所面临风险的大小。对于单项证券投资风险的估量,常用的指标是该项证券投资收益(率)的标准差(或变化系数)和β系数,指标值越大,说明投资风险越高。

当企业同时投资于一个以上的投资项目时,这类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证券或资产所形成的集合,形成财务经济学中的投资组合。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是投资组合的各种可能收益率的算术平均数,在数量上等于组成投资组合的各种证券的期望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数,权数是投资于各种证券的资金占总投资额的比例。投资组合的风险一般通过该组合收益率的标准差进行估量。经过研究,我们认为投资组合总体的风险程度(以投资组合标准差反映)取决于三个因素:每一证券的标准差,每一对证券的相关性(以协方差表示)和对每一证券的投资额。随着组合中证券数目的增加,协方差的作用越来越大,而标准差的作用越来越小。故在进行投资组合决策时,必须考虑所选单个投资项目之间的相关程度。

夏普教授提出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大大简化了上述估量投资组合风险并据以选择有效投资组合的程序(williamf.sharpe1963)。投资组合的关键则在于投资者应根据期望的收益和所愿承担的风险水平,去选择不同的投资项目,并确定各项目所占的比例。这将是投资决策所需解决的问题。这种决策系根据投资风险与期望投资收益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从备选投资方案中选择风险相对较小、收益相对较高的投资方案。

企业在识别与估量投资风险后,对决策过程中选定的投资方案,针对其可能面临的风险,单独或同时采取下列措施进行投资风险的预防与控制:(1)合理预期投资效益,加强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2)运用杠杆原理,协调经营风险与筹资风险。根据总杠杆、经营杠杆和筹资杠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认为,经营风险较低的企业可在一定水平上使用筹资杠杆,采用筹资杠杆程度较高的融资组合方式,但经营风险很高的企业则宜在较低的程度上使用筹资杠杆,采用筹资杠杆程度有限的融资组合,从而控制企业的总风险。(3)运用投资组合理论,合理进行投资组合。(4)采取风险回避措施,避免投资风险。(5)积极采取其他措施,控制投资风险。

(三)资金回收风险的管理

企业无论对内还是对外投资,都会面临能否收回投资本金及其收益的风险。但企业对内投资需要通过销售才能收回,而对外投资能否收回与本企业的商品销售无关,但若撇开销售环节,与这两类投资有关的资金回收问题基本相同,故论文只阐述与对内投资有关的资金回收风险,其原理同样适用于与对外投资有关的资金回收风险管理问题。影响资金回收风险的因素主要有:(1)客户的偿债能力;(2)客户的信用状况;(3)企业的信用政策;(4)结算方式。由于资金回收风险的大小最终都体现在应收货款回收时间及其回收金额的多少上,故资金回收风险的估量可采用财务指标分析法进行。其中,反映应收货款回收时间长短的指标是应收货款周转次数或平均回收期,一般只需计算其中任意之一则可。应当指出,在具体计算时以应收货款回笼金额为基础,而不能按照现行制度、有关教科书或其他文献那样按赊销净收入来计算上述各项指标。此外,反映应收货款回收能力的指标主要是应收货款回收率、坏帐损失率和收帐费用率等。

进行资金回收风险决策的关键在于,按照“风险收益权衡”原则,根据应收货款对企业获利能力和资金回收风险的双重影响,恰当选择收益相对较大而风险相对较小的资金回收方案,主要包括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的决策。企业能否正确制定出与信用期间和现金折扣有关的决策并将其落到实处,已成为预防资金回收风险的一项重要策略。此外,企业还应采取下述有关预防和控制资金回收风险的措施。主要有:(1)根据客户按约付款的可能性,选择不同销售方式。从回避资金回收风险的角度,采用现销方式出售商品无疑是最佳选择,为控制资金回收风险,企业只能对信用状况好、偿债能力强,达到企业信用标准的客户采取赊销方式,并将累计赊销金额控制在信用限额范围之内,但对那些信用状况不好、偿债能力差的客户则宜尽可能采取现销方式。(2)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3)制定合理的收帐政策,及时催收货款。

(四)外汇风险的管理

由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所决定,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必将进一步深入,外汇管理体制也必须进一步改革。随着我国进行国际化经营企业的迅猛发展,这些企业在其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和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均不可避免地面临外汇风险的威胁,因而,如何通过风险基础财务管理来防范与控制汇率的异常波动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不利影响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汇率变化给那些从事国际经营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形成了企业的外汇风险,或称之为汇率风险。进行外汇收支是外汇风险产生的前提,汇率变动的经常性和不确定性,是形成外汇风险的直接原因。由于汇率变动,一定数量一种币别的外汇兑换或折算成另一种币别外汇的数额会较以前为少或为多,从而使持有或运用外汇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出现不确定性。这些受到汇率变动影响的外汇金额被称为“受险额”。有些受险额随汇率变动,可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给企业带来收益;而有些受险额随汇率变动恶化企业的财务状况,使企业遭受损益。显然,只有这两类“受险额”的余额(即“净受险额”)才最终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汇率变动只对企业净受险额产生影响”的客观规律为企业选用外汇风险控制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为便于外汇风险的识别、估量和控制,可将外汇风险按其生成机制及对企业的影响对象不同,分为会计风险和经营风险。因为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每个从事国际经营的企业都要选择一种货币作为记帐本位币,并将记帐本位币以外的业务作为外币业务,外币业务除了可能按业务发生时的汇率记帐外,为便于分析或编制合并会计报表,还应在期末按特定的汇率折算成记帐本位币,由于汇率变动的经常性和不确定性,折算时的汇率与记帐时的汇率可能不一致,使会计报表中某些项目帐面价值的变动具有不确定性,这是由会计核算而产生,故称为会计风险。这种风险一般在会计期末(折算日)预计,用以衡量会计报表中应折算项目的最初发生日汇率与折算日汇率不同可能造成的损益,此风险在会计期末折算后即可解除,并在报表中列示为已确认的折算差额(或损益),以反映汇率变动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影响。一般而言,折算差额越大便意味着会计风险越大,但折算差额只影响企业帐面上的经营业绩,对企业经营能力无实质性影响,其折算差额并不是实际交割时的实际损益,差额的大小也因采用折算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我国《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具体规定了我国外币报表折算的有关问题,但没有明确指出企业应采用什么方法折算,从具体要求看,更接近“现行汇率法”。汇率变动引起企业未来经营现金流量不确定,进而使企业价值可能出现不确定性变化的风险,属于经济风险。那些由于汇率变动导致企业未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在长期内都具有不确定性的经济风险为长期风险,反之为短期风险。

由于外汇风险的生成机制和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不同,其具体管理部门也有所区别,会计风险和短期风险一般可由财务部门负责管理,而长期风险涉及企业供应、生产、销售、财务多个领域,应由整个企业有关部门共同负责。企业对这些外汇风险管理的目的均是最大可能地降低风险和尽可能地减少为控制风险所支付的成本。如何确定二者之间均衡点的问题,使外汇风险管理成为一项非常复杂的管理工作,企业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外汇风险的管理。其具体步骤为:(1)确定恰当的计划期;(2)预测汇率变动趋势;(3)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确定净受险额;(4)根据预期的外汇风险损益程度确定是否采取行动;(5)选择正确的外汇风险管理战略。外汇风险管理战略的目标便是最大可能地减少风险和尽可能地降低为减少风险所支付的成本,即寻求符合风险最小、成本最低条件的最优解。但这里的最优解并非单一解,从理论上讲,有两个极端方法,一是风险最高、成本最低时的措施,一是风险最低、成本最高时的措施。企业的最终选择取决于管理当局对风险的厌恶程度和企业对减少风险所支付成本的承受能力。

从计算预期外汇风险损益程度可知,企业因汇率变动可能蒙受损失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受险额和预期汇率变动额。因此,对外汇风险进行管理时,也应从影响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入手,其策略主要有:(1)选择好计价(或结算)货币;(2)执行货币保值条款,提前或推迟结汇并尽可能进行差额结算;(3)投保货币风险保险;(4)采取资产负债表保值法;(5)利用金融工具(特别是期权、互换等创新金融工具)转移风险;(6)实施多角化策略等。

总起来考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它所面临的风险将比其他任何经济制度中的风险都要复杂,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盈亏自负和风险自担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也是促使其迫切寻求防范风险措施与对策的强大原动力。风险和风险管理问题已成为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现代企业必须建立起一个能够承担风险以及保持市场竞争能力的财务机制,有效实施风险基础财务管理,努力提高经济效益,顺利实现企业总目标。

参考文献

1.余绪缨。1996企业理财学。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郭道扬。1997.关于国有企业财务机制转换问题。财会月刊,4.

3.郭复初。200.现代财务理论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4.王庆成,王化成。1995.财务管理(注册会计师专门化系列教材)。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5.向德伟。1995.博士学位论文《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与控制》。

6.林义。1992.风险管理。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7.[美]詹姆斯。c.。范霍恩等著,郭浩、徐琳译。1998.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8.程德兴。1998.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研究。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9.alanc.sharpiro.1992.multinationalfinancialmanagement(fourthedition),allynandbacon.

10.c.artherwilliamsjr.andrechardm.heins.1989.riskandmanagement(sixthedition)……mcgraw-hillbookcompany.

11.davidb.hertz.1964.riskanalysisincapitalinvestment[j]。harvardbusinessreview,jan.-feb.

12.eugencef.brighanandlouisc.gapenski.1987.intermediatefinancialmanagement(seventhedition)。thedrydenpress.

13.eugenefamaandkennethfrench.1992.thecross-sectionofexpectedstockreturns.journaloffinance(47),july.

14.f.modiglianiandgeralda.pogue.1974.anintroductiontoriskandreturn.financialanalystsjournal(30),march-april.

风险投资理财方法篇4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和计量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以财务决策为例,企业的财务决策几乎都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作出的,离开了风险,就无法正确评价企业报酬的高低。因此,对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进行研究,以期降低风险、提高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财务风险是企业因使用债务资本而产生的在未来收益不确定情况下由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如果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小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企业运用负债所承担的财务风险。

对财务风险的计量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以资产负债率的高低来衡量财务风险的大小,这是比较含糊的计量方法;另一种是以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财务风险的大小,它是以每股盈余对息税前利润变动的灵敏度来表示的。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财务杠杆系数的高低。一般情况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资本收益率对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弹性就越大,如果息税前利润率上升,则资本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如果息税前利润率下降,那么资本利润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从而风险也越大。反之,财务风险就越小。财务风险存在的实质是由于负债经营从而使得负债所负担的那一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了权益资本。

财务杠杆作用是指由于负债经营而引起的企业每股利润的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即在负债经营的情况下,由于利息费用的存在,息税前利澜的变动会导致每股利润更大幅度的变动。财务杠杆作用超常以财务杠杆系数(DFL)来衡量。财务杠杆系数是指每股利润的变动率相对于息税前利润的变动率的倍数,即:

DFL=(epS/epS)/(eBit/eBit)

在一定条件下,财务杠杆系数是(基期)息税前利润与税前利润的比值,即DFL=eBit/(eBit-1)。

二、我国企业当前财务风险状况分析

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3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出现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账款缺乏控制。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

5.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

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一个企业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一个成功的企业应该是:逆境中能生存,顺境中有危机感,在严格风险管理中求发展。企业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经济风险,是企业所面临全部风险的货币化表现形态,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在风去变幻的市场经济下,如何笑傲江湖,就看控制风险管理风险能力的高低。

三、财务风险的规避

防范并化解财务风险,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具体做法有: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它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销,从而可以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风险。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一般来说,长期投资的风险大于短期投资的风险,股权投资的风险大于债权投资的风险,证券组合投资可以分散有价证券投资的非系统性风险,其投资风险低于单项证券投资的风险。当然,风险越大,可能产生的收益也就越大。对外投资多元化可以在分散投资风险的情况下,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

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能够使企业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应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债权性投资风险大大低于股权投资风险。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风险回避的角度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当然,采用回避法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为达到影响甚至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只能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承担适当的投资风险是必要的。

3.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在对外投资时,企业可以采用联营投资方式,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它企业。在投资建造固定资产时,企业可以采用出包方式建造,将建造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转移给承包方。采用发行股票方式筹集资金的企业,选择包销方式发行,可以把发行失败的风险转移给承销商。采用举债方式筹集资金,企业可以与其它单位达成相互担保协议,将部分债务风险转移给担保方。赊销比重较大的企业,对大宗赊销及时与债务人达成还款协议,可以转移坏账带来的财务风险。对企业闲置的资产,采用出租或立即售出的处理方式,可以将资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承租方或购买方。采用转移风险的方式将财务风险部分或全部转移给他人承担,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风险投资理财方法篇5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众所周知,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会使企业资金供给持续发生短缺,货币性资金持续贬值,实物性资金相对升值,资金成本持续升高。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企业增加了运营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收益。利率的变动必然会产生利率风险,包括支付利息过多的风险、产生利息的投资发生亏损的风险和不能履行偿债义务的风险。市场风险因素也会对财务风险有很大的影响。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如果不能适应这些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就会给企业带来困难。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偏低,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欠缺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企业不能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科学的预见,反映滞后,措施不力等产生的财务风险。

2、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造成企业应收账款的大量增加。另外,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欠缺了解,缺乏控制,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大量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3、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例如,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都导致了投资决策失误频繁的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此外,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也必然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益和长期偿债能力,从而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4、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例如,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等。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于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在资金结构中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30%以上,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

1、通过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变化,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也就是说,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防范由于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应通过会计政策和会计策略来解决现阶段和未来的企业财务风险问题。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而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或其他形式建立一项专门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基金。例如,工业企业按一定规定和标准提取坏账准备金,在损失发生后,或从已经建立了风险基金的项目中列支,或分批进入经营成本,尽量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正常活动的干扰。

4、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制度。有关部门应定期对资产管理比率进行考核。同时,加强流动资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增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另外,还要盘活存量资产,加快闲置设备的处理,将收回的资金偿还债务。

5、注重投资决策问题。投资决策是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主要内容之一,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结构。企业决策者必须作好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6、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切忌主观臆断。例如,在筹资决策过程中,企业首先应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合理预测资金需要量,然后通过对资金成本的计算分析及各筹资方式的风险分析,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作出正确的筹资决策。再如,企业资金流动是周而复始地进行的。确切地说流动性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必须加速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率,以保持良好资产流动性,避免财务决策失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7、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部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8、建立财务“预防”机制,正确把握企业负债经营的“度”。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决策时,首先应该考虑企业举债的规模和偿债能力。一般而言,确定负债规模应该考虑以下因素,如警惕财务杠杆效应的负面影响、防范财务风险和关注财务成本。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的“诊断”机制,对企业的负债进行分析,在资金结构中,若负债的比例过大,即过度负债经营,依赖于外界的因素过多,就会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生产经营环节稍有脱节,资金回收不及时,资金成本大幅度增加,从而降低企业经营利,润削弱企业活力。其次,因负债率升高,财务风险加大,在财务杠杆作用下自有资金收益率下降,企业承受能力降低,偿还能力减弱,一旦企业出现坏账,产品积压,就会给企业带来危机。因而,在建立企业财务预警制度时,应把握好负债经营的“度”。

三、防范财务风险方法

1、分配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分散风险可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从而可以避免由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能够使企业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应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债权性投资风险大大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当然,采用回避法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为达到影响甚至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可以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承担适当的投资风险是必要的。

风险投资理财方法篇6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成因风险防范防范对策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多变化的市场环境,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各种难以预测和不可控制的因素。而企业的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当中。这无疑会对企业在其生产和运营过程中产生重大的障碍和深远的影响。简而言之,财务决策几乎都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作出的,对风险判断的正确与否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关系到财务决策的成败。由于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总是试图去防范它。但是要想达到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我们首先必须对财务风险成因进行分析。

1.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要分析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就必须先了解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笔者将之归纳为:(1)客观性:即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企业财务活动存在着两种可能的结果,即实现预期目标和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这就意味着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风险客观存在。(2)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比如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3)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虽然可以事先加以估计和控制,但由于影响财务活动结果的各种因素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事前不能准确的确定财务风险的大小。(4)共存性:即风险与收益并存且呈正比关系,一般来说,财务活动的风险越大,收益也就越高。如风险投资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同时也会因投资而取得相应的风险报酬。

2.企业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

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宏观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学技术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企业之外,其变化对企业来说往往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带来机遇和威胁,当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时,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如战争、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税务政策的变化、银行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的发生、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等都将对企业财务产生相应的影响。由于企业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在决策时,许多情况和信息决策者并不知道,有时是因为取得这些信息的成本过高,有时则因为根本无法取得这些信息;还有当决策者不能控制事物的未来进程,如政府政策的变化,顾客需求的变化,供应单位和购买单位违约等,都将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3.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

固定资产投资涉及资金量往往比较大,对企业财务具有重要影响,但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论证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水平较低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4.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资本中权益资本与负债资本的比例关系。当前,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不合理现象是非常严重的,这对于企业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是非常的不利的。其主要原因在于股权融资过高和低股利政策,这恰好与风险报酬的基本原则背道而驰,扭曲了企业的资金成本。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观点认为,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如果企业一味追求获取财务杠杆的利益,便会加大负债筹资。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债权人将要求公司追加风险溢酬,导致企业定期支出的利息等固定费用增加,人为的增加了财务成本。同时投资者也因风险的增大而要求更高的报酬率,这便会使企业发行股票、债券和借款筹资的筹资成本大大提高,进而企业将不得不靠负债支撑,为爆发严重的财务风险埋下隐患。企业由于其资本结构的不同而形成的财务风险是一柄“双刃剑”,用好它企业大受其利,用不好则是大受其害,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不得不慎之再三。

5.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

 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控制风险能力不强,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6.企业的内部缺乏较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商业信用了解欠缺,缺乏控制,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大量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呆帐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7.财务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

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必然会加大企业财务决策失误的风险,而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例如,在企业的收购兼并决策过程中,由于未科学有效地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和研究,导致决策失误,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和损失。

二、防范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如何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当今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笔者将其概括为:

1.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就无所作为。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2.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

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组织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建立财务预警机制,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的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3.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遵循谨慎原则,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4.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例如,对固定资产投资,应采用科学方法计算各种方案的投资回收期、投资报酬率、净现值及内含报酬率等指标,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在考虑其他因素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又如,在筹资决策过程中,企业首先应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合理预测资金需要量,然后通过对资金成本的计算分析及各种筹资方式的风险分析,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在此基础上作出的决策,产生失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可以避免因财务决策失误而带来的财务风险。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来分散、降低甚至消除财务风险。

5.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作到责、权、利相统一

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利,真正的作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作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企业需要乐观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和化解财务风险。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以达到降低债务风险的目的。当市场不可测因素增多,股票价格出现剧烈波动时,企业应及时降低股票投资在全部对外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从而降低投资风险。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付出一定代价的方式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例如建立风险控制系统,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及化解风险。企业也可以建立风险基金,如对长期负债建立专项偿债基金,以此降低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每个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以有效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严真红: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规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4)

[2]王小惠: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经济师,2006,(3).

[3]刘秋萍: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3(2).

风险投资理财方法篇7

摘要: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收益分配风险。(1)在筹资方面,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偿付能力严重不足,或有负债形成的风险具隐蔽性,对企业的潜在风险也大。(2)在投资方面,部分企业投资决策随意性大。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3)在资金营运方面,存货流动性差,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还要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4)在收益分配上较少考虑资本结构问题。股利分配政策不仅影响与企业相关的各方面的利益,而且与公司的筹资问题和资本结构问题密切相关,涉及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财务风险表现分析

1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及特征

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财务风险就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同时,执法人员应更新观念,提高政策水平,深入了解企事业单位的特点,在帮助单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监督。转变监督思维方式,从单纯的检查转到帮助企事业单位提高经济效益,协调好国家与企事业单位的利益方面来。

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1不确定性。主要是与企业的财务管理有关,企业财务管理得当,就能将引发危机的因素在事前一一化解,财务风险便会得到抑制;否则,财务风险便会不期而至。

1.2危害性。如果企业不能及时化解财务风险,致使危机爆发,轻者企业资信等级下降,部分或全部丧失融资能力;重者则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1.3与负债经营有关。财务风险主要是因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而引发的,因而总与负债相关联。

1.4与企业发展有关。一般而言,企业举债的目的一者是扩大再生产,形成规模效益;再者就是对外投资,向多元化发展,以期分散经营风险。

2财务风险指标

对于企业财务风险,可以通过下列指标综合分析,进行监控。

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通常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低,则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也就越小。

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一般来讲,周转速度越快,企业的变现能力越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也就越强。

企业现金流量充裕且现金净流量与短期债务之比越高,说明企业用现金净流量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越强,企业财务状况就越好;反之说明企业支付当期债务的能力就差,企业的财务状况不佳。

3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具体有如下内容:

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又称理财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外部条件。企业财务决策更多的是适应它们的要求和变化。财务管理环境涉及范围很广,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等因素。

企业财务活动的复杂性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内部原因。企业的财务活动涉及的问题很多,遍布于企业活动的全过程,企业的财务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

企业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面临财务风险,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许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不能从根本上把握风险的本质,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防范措施

但大部分财务风险的形成与企业财务管理不善及缺乏风险意识等等有关,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4.1改变陈旧观念,从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企业应自上而下形成重视财务管理的风尚,重视财务预算、营运资金管理、财务控制等工作,紧紧围绕企业目标,从大局上把握企业经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层次。

4.2努力建立和保持昀优资本结构,合理进行筹资。企业应当调整好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综合权衡各种筹资方式的成本与风险,达到昀优资本结构。

4.3树立风险意识,健全内控程序,降低或有负债的潜在风险。订立合同后应跟踪审查被担保企业的偿债能力,减少直接风险损失。

4.4科学地进行投资决策。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搞好投资的概预算,充分考虑到所面临的风险,做好投资项目现金流量预测。

4.5加强流动资金管理。加快现金周转速度,控制现金持有规模。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注重对客户的资信调查工作,并提高信用分析能力,控制应收账款规模。

做好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分配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3)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

(4)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式。企业可以通过付出一定代价的方式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

①全员风险管理。财务风险不但与企业的负债和投资有关外,而且与企业的经营有关。实行全员风险管理机制,就是将风险机制引入企业内部,使管理者、职工、企业共同承担风险责任。

②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财务危机管理。企业应建立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该系统不仅应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对财务管理实施全过程监控,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就着手应变,以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

风险投资理财方法篇8

筹措资金是企业融资和发展的必要途径,为了保障企业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降低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财务管理者首先应当从筹资风险管理出发,以此作为风险财务管理的首要活动。

当企业无法按照原要求使资金使用效益满足资金供给方预期结果时,便会产生筹资风险,它既会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也会阻碍企业的发展进程。因此,为了规避风险,企业管理者在进行筹资风险管理之前,应对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开拓有效途径,搜集相关资料,借此判定企业筹资方面将要面临的风险,并制定解决风险的方案。当企业无法估计筹措的资金所获得的使用效益时,需要采用比率分析法,用该法估算企业将面临的风险,以及筹资风险系数。当企业在调配资金上出现问题,不能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时,企业需要重新理清思路,通过科学计算和考察来规避风险。当然,在进行筹资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以及相关负责人一方面需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用制度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另一方面还应该从自身出发,通过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掌握企业发展动态以及实施筹资风险的具体管理措施来提高筹资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企业在进行筹资决策时需要考虑不同的情况,根据筹资成本、筹资风险的不同情况进行管理。例如,当筹资成本相同时,企业财务管理部门需要筹资风险最小的方案。

2.进行投资风险管理

企业的投资分为内部投资和外部投资,企业在进行内部投资时会因内部环境和外部经济状况等原因遭受内部投资风险。当企业在内部环境和外部经济状况的综合影响下,经济收益波动越大时,遭受的经营风险也会越高。反过来讲,当经济波动较小时,遭受的经营风险也就越低。对企业来讲,企业财务管理并不单单局限在管理内部财务上,还体现在对外投资上。由于企业的规模不同,资金支持力度也不同,所以企业在对外部进行投资时会遭受到风险。因此,进行投资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和投资的需要,对投资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并定期召开会议,明确投资方向,从制订的方案中找到投资风险相对小的投资方案。

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投资措施,竭力做到把投资风险降到最小:首先,企业需要在投资之前,先对可能获得的投资效益进行合理的估计,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为之后的投资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以期用最少的投资资金获得最大的投资效益。其次,在分析可能遇到的风险以及进行投资活动时运用杠杆原理,在分析具体投资环境的过程中控制企业的总风险。除此以外,企业还应该避免一个篮子里装鸡蛋的投资理念,在投资组合理论的指引下,进行组合投资,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投资效益。在风险财务管理中,投资风险是不得不提的一部分,只有做好风险投资管理,才能避免企业资金的浪费,为企业节省投资资金,并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当然,为了保障这一活动的有序进行,企业需要挖掘投资人才,管理人才等,为企业增添动力。

3.明确未来财务管理方向

风险投资理财方法篇9

[关键词]财务风险;现状;措施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0-0076-02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给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难以估量的破坏。我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同样受到很大冲击,尤其是很多对进出口依赖性比较高和资金密集型的企业,都遭到严重破坏。

痛定思痛,透过这次金融危机我们应该对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危机不仅仅是由外在因素所造成的,企业本身的经营管理不善、内控环节不健全、财务管理工作不严谨,都是造成我国企业受到较大冲击的原因。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力度,尤其是加强其在财务风险防范方面的重要作用,成为企业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这也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十分现实的问题。

1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

1.1筹资活动的风险

(1)筹资规模不合理。有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迅速增长,有的只是单纯为了追逐资本数额的庞大,也有的是严重的资金持有偏好,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只是追逐筹资规模的大型化而不考虑资金的使用成本,这使得企业从一开始就播下了风险;另外,有的管理者更偏好于“既无外债亦无内债”的无负债经营,在进行筹资决策时表现出严重的风险厌恶,造成筹资规模过小,导致将来无法抓住有利的投资机会,形成机会风险。

(2)筹资渠道单一。首先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完善,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进行筹资所需满足的要求较高,筹资成本较大;其次,受传统观念影响,管理人更倾向于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最后,我国民间贷款的相关规定尚未完善,使得我国企业筹资渠道在实质上比较单一。无法有效利用其他的筹资渠道是我国企业在筹资过程中的一大损失。

1.2投资活动的风险

(1)存在用脚投票现象。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现行企业奖惩政策等导致企业管理者在进行投资时不能或无法对投资机会进行有效评估,在选取投资机会时存在用脚投票或人情味过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投资决策的有效性、投资成本可收回性、投资报酬率的可实现性等几方面均存在潜在风险。

(2)内外投资不科学。对外投资上由于受投资决策者素质影响,出现盲目投资,增加企业资金运用风险;对内投资上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由于人情味严重,依靠的财务信息质量不高,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无法准确核算其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报酬,增加风险。

1.3营运活动的风险

企业营运活动中的财务风险主要是在对净营运资金管理过程存在的风险。我国企业在营运活动中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商业信用过度应用。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保持已有市场占有率的情况下不断提高市场份额,企业大量采取以赊销方式为主的商业信用。这在一定情况下,对企业市场份额的迅速扩大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这种商业信用下也蕴藏了相当大的风险:应收账款无法收回、为客户代垫税费增加资金占用率、收款与发货不同步使企业营运资金沉淀等。

(2)存货持有量不科学。既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莫测,又因决策者的素质以及企业内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在确定存货的科学持有量上面总显得相对乏力。要么存货供应不足,无法满足客户需要而降低产品质量导致丧失客户;要么存货大量积压,占用资金。

1.4分配活动的风险

一是我国利润分配方式多采用分红和配股的形式,而很少采用现金股利的形式,使得投资者尤其是一些散户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产生顾虑;二是我国的股利分配政策“朝三暮四”,导致企业的现有投资者及潜在投资者望而却步,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筹资、投资风险。

2财务风险的成因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受到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财务状况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从而使企业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的大小是由企业遭受损失可能的大小决定的。导致我国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不确定性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我国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挑战。随着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不断发展,经济市场的环境瞬息万变,国家政策的变化、原材料市场的变化、利率的变化以及法律法规的修改等,都可能导致企业财务风险。

2.2企业内部资本结构的不合理

企业的资本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许多经营者为了扩大经营的规模,盲目地借入资金,忽略了对企业资本结构的管理,使企业的财务负担加重、偿付能力受到挑战。遇到市场低潮时,企业的应收账款增多,利润却减少,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使得企业可能没有足够的利润支付利息,使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情况严重的可能还会导致企业的破产。

2.3市场风险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我国市场经济起步比较晚,各项制度和机制不够健全和规范,市场的风险监控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导致很多行业的收益和风险并不是成正比,很多企业为了生存要承担很大的财务风险。

3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和防范的措施

3.1提高企业财务风险意识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因此,企业作为市场的参与者,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这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3.2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与自身历史水平、同行平均水平、行业先进水平指标对比挖潜,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发展能力等各项财务指标及现金流量动态;对风险信号进行监测,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账款增大,预付账款增加,成本上升,要分析其形成原因及过程,提出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

3.3优化企业的投资决策方式,尽量降低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投资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成效,同时还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每一个投资项目,企业应该从各个方面去加以分析和研究,要考虑国家的投资政策、市场的供求变化,还要组织高技术的专门人才,制订多种方案,采取科学的方法,从中选取最优的投资方案,降低企业因投资决策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风险投资理财方法篇10

【关键词】市场经济勘察单位财务风险控制

众所周知,工程勘察单位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同时还具有风险与收益的对称性。在市场经济下,工程勘察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紧紧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对财务风险与不确定性进行主动积极的管理,从而使工程勘察单位以最富有成效的方式,实现其目标和使命。同时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深,不少经营风险较小的工程勘察单位却因财务管理失败而被财务风险所葬送。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已成为现代工程勘察单位经营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一、财务管理中的风险观及其运行基本规律

财务管理强调的风险应该是经济活动未来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出现差异的可能性,是在特定条件下和特定时期内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就工程勘察单位而言,其生产经营过程通常主要表现为物资流动、资金运动和信息运动三个相互交织的运动过程,但由于单位内部和外部各种风险因素的存在,单位上述三大运动过程可能在时间上出现间断,在形态转换中发生停滞,最终使得单位经营的未来实际结果可能偏离单位的预期目标,这种可能性的存在将会导致单位发生经营总风险,并具体表现为物资流风险、资金流风险和信息流风险。但物资流风险、信息流风险最终都从财务风险中反映出来,故财务风险是单位经营总风险的集中体现,并成为单位经营总风险的核心和落脚点。在上述管理环节中,单位应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实施各项以风险防范为基础的财务管理工作。这些方法主要有风险预测方法,风险决策方法,风险预防和控制方法,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方法,以及风险损益处理方法等。单位进行风险预防和控制的方法主要有风险回避、风险转移和风险自担三大类型。为避免风险的发生,单位可以采取风险回避措施,主动放弃可能导致风险的方案。它是一种简单易行、全面彻底的风险管理措施,其实质是回避那些引发风险的经营活动,以减少风险损失。当单位对风险进行预测决策之后,如果认为某项经济活动非进行不可,而单位又无足够财力来承担其风险,或者单位承担风险所发生的成本要高于收益,单位则可以考虑能否将风险转移给其他单位。当单位不能或不愿进行风险回避或转移时,便将风险留给自己承担。单位决定自担风险后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自行加强管理以预防风险;进行风险隔离或风险结合以降低风险对单位总体的影响;自行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风险损失;提取各项准备金以增强风险自担能力。

二、我国工程勘察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程勘察单位的发展和母下级工程勘察单位体制的建立,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危机问题愈加突出,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信息失真

目前我国相当多工程勘察单位的信息严重不透明、不对称和不集成。出于各自的利益,工程勘察单位管理部门间不愿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人为制造信息孤岛,工程勘察单位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楚下面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工程勘察单位各层面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下属部门的实际经营状况。同时受利益驱动的影响,社会审计也走过场,以至于有的工程勘察单位假数据真做账、真数据作假账,不同的场合报不同的账,账面利润看似不少,但不良资产有增无减,该提不提、应摊未摊、盈亏不实的现象广泛存在。

2、监控不力

目前我国的工程勘察单位中,出资人对工程勘察单位、上级工程勘察单位对下级工程勘察单位对各资金运动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等问题突出。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因监督者没有掌握工程勘察单位财务资金全面情况的必要信息和手段,故而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相当多的工程勘察单位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个人说了算,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不少上级工程勘察单位难以及时掌握下级工程勘察单位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工程勘察单位资金入不敷出,依赖借新还旧来维持生产经营,财务风险极大。

3、风险管理系统缺乏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勘察单位面临的经济环境变化得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复杂,工程勘察单位的财务风险逐渐加大。面对新的经济环境,为了提高工程勘察单位的竞争能力,加快单位的发展,工程勘察单位急需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与此相对应的是,如果工程勘察单位采取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则有可能降低财务危机所造成的直接损失及间接损失,并明显减少工程勘察单位因财务风险而发生破产或被它方收购兼并的概率,从而减少工程勘察单位财务危机的预期成本。有研究根据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及未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两种工程勘察单位所做的比较分析表明,凡是采取了有效财务风险管理措施和手段的工程勘察单位,其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要明显低得多。

4、资金结构不合理

资金结构是指工程勘察单位资金总额中不同来源的资金各自所占有的比重。单位集团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资金的不同来源,工程勘察单位的资金可以分为自有资金与负债资金;按照资金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一般来说,工程勘察单位在形成自身资金结构时,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自有资金与负债资金应相互搭配,以保证工程勘察单位资金的正常周转。而现在许多工程勘察单位在进行生产经营时,并不注重资金按不同的来源及不同的时间进行搭配,常常造成资金周转不灵,这种资金周转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工程勘察单位资金不足,而是资金结构出现问题,从而加大工程勘察单位财务管理的风险,降低工程勘察单位的价值。

三、工程勘察单位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工程勘察单位财务风险控制是指工程勘察单位在从事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不因财务风险的存在而放弃既定的目标,而是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设法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工程勘察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单位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报活动的风险控制。

1、筹资风险控制

工程勘察单位筹资风险是指由于负债筹资引起、且仅由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是工程勘察单位债务到期偿还的不确定性和经营风险延伸造成的结果。工程勘察单位承担风险程度因负债方式、期限及资金使用方式等不同面临的偿债压力也有所不同。因此,筹资决策除需要规划资金需要数量,并以合适的方式筹措到所需资金以外,还必须正确权衡不同筹资方式下的风险程度,并提出控制风险的措施。不过由于工程勘察单位筹资风险的类别不同,产生成因对工程勘察单位财务的影响也有差别,为此,实务中应根据不同类别的筹资风险提出不同的防范对策。对于工程勘察单位的现金性筹资风险,从其产生的根源着手,应侧重资金运用与负债的合理期限搭配,科学安排工程勘察单位的现金流量。如果工程勘察单位的负债期限与负债周期做到与生产经营周期相匹配的话,则工程勘察单位总能利用借款来满足其资金的需要。所以,按资金运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是控制工程勘察单位财务风险的对策之一。因此,工程勘察单位就必须采取适当的筹资政策,即尽量用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满足工程勘察单位永久性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的需要,而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要则通过短期负债,由此既避免了冒险型政策下的高风险压力,又避免了稳健型政策下的资金闲置和浪费。

2、投资风险控制

由于工程勘察单位投资具体形式的不同,每类投资可能遭受风险的直接原因、具体表现形式,以及风险估量和控制的方法均将有所区别。当前很多工程勘察单位都喜欢采用组合投资的方式来分散风险。我们认为,投资组合的关键在于投资者应根据期望的收益和所愿承担的风险水平,去选择不同的投资项目,并确定各项目所占的比例,这将是投资决策所需解决的问题。这种决策是根据投资风险与期望投资收益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从各选投资方案中选择风险相对较小、收益相对较高的投资方案。工程勘察单位在识别与估量投资风险后,对决策过程中选定的投资方案,针对其可能面临的风险,单独或同时采取下列措施进行投资风险的预防与控制:要谨慎投资,在资金运转良好或有剩余资金的情况下,才去考虑获取额外报酬的对外投资。如果投资是生产经营的必须环节或是进行风险性投资,必须拟定严谨的投资计划,进行科学的投资回收评估和论证,选择最佳的资金投入时间,以避免造成资金短缺或运转不灵。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投资组合包括不同投资品种的组合、不同行业或部门的投资项目的组合,长短期限不同的投资组合等,以追求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

3、资金回收风险控制

影响资金回收风险的因素主要有:客户的偿债能力;客户的信用状况;工程勘察单位的信用政策;结算方式。由于资金回收风险的大小最终都体现在应收货款回收时间及其回收金额的多少上,故资金回收风险的估量可采用财务指标分析法进行。其中,反映应收货款回收时间长短的指标是应收货款周转次数或平均回收期,一般只需计算其中任意一项即可。进行资金回收风险决策的关键在于按照风险收益权衡原则,根据应收货款对工程勘察单位获利能力和资金回收风险的双重影响,恰当选择收益相对较大而风险相对较小的资金回收方案,主要包括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的决策。

总之,在工程勘察单位的组织结构体系中,各单位具有不同的分工和职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针对不同的职能部门规定不同的经济责任,划分不同的经济职能。这既是防范与化解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也是确保单位财产安全和财务活动合法性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黄锦亮、白帆:论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J].财会研究,2004(6).

[2]王启祥、杨涛:集团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J].煤矿现代化,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