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对对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9:15:55

成语对对子篇1

关键词:韩汉对比;语言特点;句子成分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006-02

众所周知,韩国和中国同属于汉文化圈,但是韩中两国的语言和文化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从语言方面来说,韩汉两种语言有很多异同点,首先韩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韩语是拼音文字,汉语是表意文字;另外韩语属于黏着语,汉语则属于孤立语,也就是说汉语句子会因为语序的不同而产生差异,而韩语则是依靠主谓宾后的助词、或者是谓词的词尾变化来表示不同的语义,因此韩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比较自由;再就是韩语是主宾谓结构,汉语是主谓宾结构。仔细探究,韩汉句子成分也有很多不同,本文将从对韩汉语言的句子成分进行对比研究。

汉语的句子成分可以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大部分,本文将从这六部分对韩汉句子成分进行比较。

1.韩汉语主语的对比

名词和代词作主语韩汉语基本相同,只是在存现句中韩语把施事性体词单位放在动词前作主语,汉语则是放在动词后作宾语。另外韩汉语的数词或数量结构都可在形容词谓词句中较自由地作主语。在动词谓语句中,韩语的数量结构一般都可作主语,但汉语的数量结构一般不能做主语。谓词性单位直接作句子的主语,是汉语的一大特点,但韩语的谓词性单位则必须带上转换词尾“”或不完全名词“”才可以充当主语。另外,朝鲜语中极个别的副词可以做主语,汉语副词则根本没有这种功能。

表示未知的新情报主语叫做新信息主语,表示已知的旧信息的主语叫旧信息主语。在现代汉语中,新信息主语和旧信息主语没有什么明确的区别标志,而只是作为隐形语法现象存在。然而,现代韩语则严格区分这两类主语,而且有其明确的区别标志。比如说,韩语的新信息主语一般都要用主格词尾“”来表示,韩语的旧信息主语则通常用“”、“”等添意词尾来表示。

2.韩汉语谓语的比较

韩汉语的动词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其他各个成分都是以谓语为核心与它结成各种关系,并组成句子,如果去掉韩汉语句子中的动词谓语,那么句子中的各个成分就会变成一盘散沙。

韩语是靠动词谓语的词形变化来表示时间范畴,但汉语则用词汇形式表示时间范畴。韩汉语的时制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绝对时制,一种是相对时制。韩语的绝对现在时主要靠“”等终结词尾来表示,有时也靠辅助动词“”来表示。韩语的相对现在时主要靠定语词尾“”来表示。汉语的现在时则主要靠词汇手段或者靠语境来表示。常用的表示现在时的时间名词有“现在,此时,目前,如今”等,常用副词有“正,正在,在”等。另外汉语表示相对现在时一般在动词后面加“着”等。

韩语靠时制词尾“”表示绝对过去时,也可以靠辅助动词“”加时制词尾“”来表示绝对过去时。相对过去时指第一个动词的动作行为先于第二个动词的动作行为发生。朝鲜语的相对过去时主要靠定语词“”表示。汉语的绝对过去时靠表示过去意义的时间状语来表现,比如“过去,以前,原来,当日”等。汉语的相对过去时常用“了,着,过”等来表示。

韩语的绝对将来时主要靠时制词尾“”来表示。韩语的相对将来时主要靠定语词尾“”来表示。汉语的绝对将来时主要靠“将来,未来,今后”等词汇来表示。汉语的相对将来时可以用动词的排列顺序表现出来,例如“他上书店买书”,“买”这个动作发生在“上”的后面,“买”表现的就是相对将来时。

体是表示动作完成或持续的语法范畴。韩语主要靠辅助动词来表示,汉语则靠“了,着,过”等动态助词来表示。

朝鲜语的礼仪范畴主要靠动词谓语加表示各种礼仪关系的词尾来表示。朝鲜语礼仪范畴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阶称,一种是尊称。前者靠阶称词尾来表示,后者靠尊敬词尾来表示。汉语对人与人之间的礼仪关系不用动词谓语的变形来表示,而是用词汇手段来表示。

3.韩汉语宾语的比较

跟任何一种语言相同,体词性单位是韩汉语宾语的正选对象。另外,韩语的谓词性单位一般不能直接作动词述语的宾语,而汉语则可直接作句子的宾语。

众所周知,朝鲜语是“np+o+V”型语言,汉语是“np+V+o”型语言,根据信息重点在句末的观点来看,韩语的信息焦点在动词上,而汉语的信息焦点在宾语上。在一般情况下,韩语想要强调一下宾语是主要传递的内容,那么结构上往往会把宾语提到主语前面去,与此相反,汉语则会把宾语放到动词后面去。而且在正常的语序中,汉语的宾语其传递新信息的作用,而韩语宾语则没有这种功能。韩语的宾语充当话题时仍然是宾语,而汉语的宾语则随着其语序的变化而变成了话题主语。

4.韩汉语状语的对比

由于韩汉语的词类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只对比两种语言的名词、代词、数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状语的功能。

概括来说,韩语的名词、代词、数词都可以充当状语,但汉语的大部分名词、代词、数词都要和介词一起构成介宾短语才能做状语。韩语的动词分为独立动词和辅助动词,其中只有独立动词才有资格充当状语。汉语动词一般分动作动词、状态动词、关系动词、存在动词、能愿动词、心理活动词等,其中除了能愿动词比较自由地充当状语外,其他动词很少充当状语。韩语的形容词一般都比较自由地充当状语,但汉语的形容词做状语时有很多限制,不是所有的形容词都可以做状语。

韩汉语的副词都可以充当状语,这是无可争议的语言事实,但语序方面有所不同,韩汉语副词连用时的正常语序如下:

韩语:语气>时间>频率范围(互为先后)>程度>情态方式>否定+中心词

汉语:关联语气>时间频率>范围>程度否定>情态方式+中心词

韩汉语状语都可以作为连接手段承接前文,其次韩汉语状语可以修饰多个分句,另外,韩汉语状语充当话题表达已知信息的功能是不同的。汉语没有什么明确的话题标志,只靠语序来确定,所以出现在句首的状语不能不看成话题。但是要让韩语状语充当话题,就要带上话题标志“”。

5.韩汉语定语的对比

韩汉语的体词性单位都可以充当体词性中心语的修饰语,韩语体词性单位的定语标志是属格词尾“”,汉语的定语标志是结构助词“的”。当然两种语言还可以靠语序表示。但韩语表示方向的体词一般不能独立充当定语。第二,韩汉语的谓词性单位都可以充当定语,韩语谓词性单位的定语标志是定语词尾“”,汉语一般用结构助词“的”或语序来表示,但在汉语中,形容词作状语时也可以不用“的”,比如说“好书”。

几个定语来修饰中心语时,韩语的语序比汉语灵活一些,汉语多项定语的顺序是:区别性定语+数量定语+描写性定语+称谓性定语+中心语。

韩语主语多带谓词性定语,整个句子呈现“定语+主语+谓语”形式,汉语主语则喜欢带与韩语定语相对应的谓语,形成分述形,整个句子呈现“主语+谓语+谓语”形式。所以,汉语的描写性扩展定语一般不修饰主语,通常转化为谓语,而朝鲜语则常常用来修饰主语。

6.韩语状语和汉语补语的对比

韩语没有补语这种句子成分,所以韩语的状语跟汉语的两种句子成分相对应,即跟汉语的状语和补语相对应。汉语的处所补语一般由“在+nL”介宾短语充当,这个结构在动词前一般是作状语,在动词后一般是作补语。韩语的处所状语和汉语的处所补语相对应,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能相对应的情况。比如说如果韩语句式是由“”这种表示动作持续的词来构成的话,那么一般不能译成汉语的处所补语。比如说“”不能翻译成“正把石头扔在河里”。

韩语的时间状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时间点状语,一类是时间段状语。韩语时间状语中,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状语和表示状态持续的时间状语都可以跟汉语的时间补语相对应,但是表示完成动作所用的时间的时间状语不能喝汉语的时间补语相对应。比如,“”不能翻译成“完成了施工任务三个月”。另外,由下列动词构成的否定句中,朝鲜语的时段状语也不能转换成汉语的时间补语,这类动词有:

“”等。

韩语的数量状语和汉语的数量补语可以相对应。这里的数量成分指度量成分中的距离单位和动量单位。韩语的移动量状语与汉语的数量补语相对应,举例来说,“”可以翻译为“我跑了30里”。韩语的动量状语和汉语的动量补语相对应,比如:

“”翻译为“一拳就把对方打倒了”。

另外韩语的辅助动词“”和汉语的结果补语“掉,住,光,下来”等相对应。

综上所述,韩汉语的句子成分有很多异同点。从主语成分方面来说,谓词性单位直接作句子的主语,是汉语的一大特点,但韩语的谓词性单位则必须带上转换词尾“”或不完全名词“”才可以充当主语。从谓语成分方面来说,韩语是靠动词谓语的词形变化来表示时间范畴和敬语形式,但汉语则用词汇形式表示时间范畴和敬语形式。宾语成分方面,汉语的宾语其传递新信息的作用,而韩语宾语则没有这种功能。状语成分方面,韩语的名词、代词、数词都可以充当状语,但汉语的大部分名词、代词、数词都要和介词一起构成介宾短语才能做状语。定语方面,韩语定语标志是属格词尾“”和“”,汉语的定语标志是结构助词“的”。补语方面,韩语的状语和汉语的补语相对应。这些异同点影响着韩汉翻译和韩汉两种语言的实际应用,希望本文能为汉语圈的韩语学习者提供一份有用的资料。

参考文献

[1]太平武.从汉朝语言对比看朝鲜语命名文的表达特征[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2]李翊燮.社会语言学[m].韩国:塔出版社,2000

[3]柳英绿.朝汉语语法对比[m].北京:延边大学大学出版社,1999

成语对对子篇2

zengzi'swifewasgoingtothemarket.Herlittlesoninsistedongoingwithher,makingatearfulscene.“Stayathome,”shesaidtotheboy.“whenicomeback,iwillslaughter1apigforyou.”whenshecameback,Zengzigotreadytoslaughterthepig.Hiswifestoppedhim,saying:“iwasjustkidding.”“achildisnottobekiddedlikethat!”hereplied.“achilddoesnotknowmuchandcannotjudgeforhimself.Helearnsfromhisparentsandlistenstowhattheyday.tolietohimistoteachhimtolietoothers.ifamotherliestoherson,hewillnottrustheranymore.Howisshethentoeducatehim?”withthatZengziwenttoslaughterthepigandprepareagoodmealfortheirson.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要跟去。他的母亲说:“你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妻子劝止他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不能跟孩子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实现教育的方法。”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成语对对子篇3

关键词:语义;相似度;知网;功能语块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9-7073-03

对词语的语义相似度计算在非常多的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信息检索、文本分类、词义排歧、信息抽取、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等等。其中在词语语义相似的基础上进行句子相似度计算又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背景,例如自动问答系统中问题与答案的最佳匹配、自动文摘系统中通过计算句子相似度抽取文摘句,信息过滤技术中的句子匹配、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中通过计算句子相似度来以该句子的译文为模板生成最佳的翻译结果等。目前计算句子相似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基于词语共现的统计方法和基于词语的语义信息的分析方法,前一种方法主要是采用字符串匹配,在两个待比较的句子中,计算相同的词语个数与两个句子总词数的比例,如北京大学计算语言所提出的一种句子相似度计算公式:

其中m,n分别表示两个句子的词数。而c是两个句子中相同词的数目,这种方法虽然非常简单高效,但是忽视了词汇的词法和语义信息,句子的相似停留在词形的匹配上,不能区别在语义上相似的句子,缺乏对语义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在计算句子相似度上不够准确。后一种种方法虽然考虑到了词语的语义信息,能够区别在语义上相似的句子,但是没有充分利用句子的结构信息,即各个词语在句中的成分。笔者在综合考虑了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之后,提出了一种基于知网的句子相似度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在对句子进行功能语块标注的基础上,对处于相同功能语块的词语赋予较大的权值,对处于不相同功能语块的词语赋予较小的权值,然后利用利用《知网》【1】对经过分词的语句的词语集进行加权平均来计算句子的相似度。这样不仅考虑了句子中词语的语义信息,而且通过分析词语在句中充当的组成成分,充分利用了句子的结构信息,从而对语义且句型结构相似的句子的相似性有了更加准确地描述。

1基于《知网》的词语语义相似度计算

词语的语义相似度计算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世界知识或分类体系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借助某种领域知识,例如本体库的建立,或比较完备的大型语义词典,现在比较成熟的词典有根据其概念间的上下位关系和同位关系计算词语相似度的wordnet和《同义词词林》[2],以及根据义原的上下位关系计算词语相似度的《知网》,另一种是应用也比较广泛的基于统计的上下文向量空间模型方法[3](VSm),该方法需要借助于大规模语料,能够对词语的语义相似性进行比较精确的度量,但是计算量比较大,而且计算方法复杂。这里我们采用了语义知识描述得比较详尽的《知网》作为词语语义相似度计算的词典。

《知网》是一个以汉语和英语的词语所代表的概念为描述对象,以揭示概念与概念之间以及概念所具有的属性之间的关系为基本内容的常识知识库[1]。《知网》中对词语语义的描述是通过“概念”阐述的,每一个词语可以表达为几个概念,即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上下文会有不同含义。本文为了便于讨论没有对词义进行排歧,概念的选取见下文。概念又是由“义原”来描述的。“义原”是描述一个“概念”的最小意义单位。“义原”之间存在着多种关系,其中非常重要是上下位关系,根据义原间的这种关系,所有的“基本义原”组成了一个义原层次体系(如图1)。这个义原层次体系是一个树状结构,这是我们进行词语语义相似度计算的基础。

2句子相似度计算

目前,基于《知网》的句子相似度计算主要方法是通过计算两个句子包含的词语集的相似度来得到句子的相似度,例如对于两个句子S1和S2,先通过分词处理,排除那些对句子相似度计算作用不大的虚词、数词、介词等词语,只对一些对句子语义有重要影响的的名词,形容词等进行处理,分别得到各自的词语集,句子S1有n个词语:w11,w12,…w1n。句子S2有m个词语:w21,w22,…w2m。词语集的相似度的计算参考了刘群【5】关于集合的相似度计算,计算过程如下:

1)首先计算两个词语集合的所有词语两两之间的相似度;

2)从所有的相似度值中选择最大的一个,将这个相似度值对应的两个词语对应起来组成词语对;

3)从所有的相似度值中删去那些已经建立对应关系的词语的相似度值;

4)重复上面的第2步和第3步,直到所有的词语对都被删除;

虽然这种方法能够区别在语义上相似的句子,但是没有充分利用句子的结构信息,即各个词语在句中的成分。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知网》的句子相似度计算的改进方法,具体做法是:通过对句子进行分词处理后,还需对每个已经切分的词语进行功能语块的标注,句子层面上的主要功能语块有主语、述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等,标注完句子的结构骨架后,我们考察每对词语其所处的功能语块,对不同语块词语进行比较处理,以确定其权值。

3实验及评价

句子前面的数字是句子的序号,而其它符号,像vp,dj,v等是词类标记或者是短语类型标记。符号“[”是边界标记,每个语块只用左中括号‘[’标注其起点,S表示主语语块,p表示述语语块,o表示宾语语块,J表示兼语语块,D表示状语语,C表示补语语块等等【7】。

从上面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分析,对于在语义上很接近且词语集大致相同的两组句子,如1和2,3和4,5和6,7和8,通过公式(5)计算的相似度区分并不大,但是通过改进的方法计算后,虽然其相似度没有公式(5)计算的高,但对于语义相似的句子在考虑了句子中词语所处的功能语块后,其相似度得到了明显改善,不同句子间有了更好的区分,例如组1中因为句子的成分更为接近,因此其相似度相比组2而言获得了提高。后面的几组句子相似度也有类似改善,因此本文提出的将句子组成成分纳入句子相似度计算的方法是可行的,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董振东,董强.知网[DB/0L].http://.

[2]同义词词林[R].http:///.

[3]SaltonG,wonga,YangCS.onthespecificationoftermvaluesinautomaticindexing[J].JournalofDocumentation,1973,29(4):351-372.

[4]DekangLin.aninformation-theoreticDefinitionofSimilaritySemanticdistanceinwordnet[C]//proceedingsoftheFifteenthintertionalConferenceonmachineLearning,1998.

[5]刘群,李素建.基于《知网》的词汇语义相似度的计算[C].第三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台北,2002.

成语对对子篇4

一、英语学习的盲目性

家长让孩子接受英语教育的目的是不尽相同的,许多家长对于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开始接受英语教育的认识并不全面,只是觉得越早让孩子接触到英语,就会让孩子越快的学习英语,他们对于“英语学习要从娃娃抓起”的观念深信不疑。而有的家长则是完全盲目的追随英语学习的风气罢了,看着别的孩子学什么就让自己的孩子学什么,看到现在很多孩子都在学英语,就觉得也应该让自己的孩子学英语。如若不这样做,就会让孩子缺少了教育,也让自己很没面子。

其实,家长为了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要孩子尽早的接受英语教育,父母出发点是好的。据相关科学研究显示,处于学龄前的幼儿的大脑拥有极大的潜力,与大龄儿童和成年人相比其语言学习能力更强,语言接受方面有更大的优势,很多语言专家和学者也是倡导学龄前的儿童接受外语启蒙教育的。作为世界性语言的英语是21世纪的新青年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技能,对于现在的儿童来说是其将来步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所以儿童早期的英语智力开发、言语能力培养和英语学习兴趣发展还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家长不能盲目的让孩子去学习英语。幼儿时期的儿童,其认知能力还不够,往往是家长怎么教孩子怎么学,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就是孩子所在的学习环境,父母对于他们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因此,作为家长就要尤为注意自己的教育观念,要结合孩子的实际能力和特点,用正确的教育思想影响孩子,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幼儿进行英语启蒙,不能越俎代庖的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孩子的教育方式,让孩子盲目的、被动的接受英语教育。

二、英语教育年龄不适当

对于儿童英语教育的最佳年龄段的讨论,一直是相关机构和学者争论不休的话题。有一些家长认为,对于孩子的英语教育是越晚越好的。因为儿童的心智还没有发育成熟,其注意力很难集中,对于事物的兴趣只能保持极短的一段时间,如果过早的强迫他们学习英语,所实施的方法再不得当的话,反而会让他们对于英语产生恐惧心理,不仅起不到打下坚实英语基础的目的,而且更会使他们对于学习英语产生反感。况且童年是应该是孩子最无忧无虑的时候,欢乐是父母给予他们最好的回忆,对他们进行过早的英语教育,就是对孩子快乐生活的一种剥夺。这样对早期幼儿英语教育持反对态度的家长,其也是从为孩子好的角度作为出发点的,但也是片面的。而根据心理学家最新的研究表明,年龄不超过6岁的儿童语言的能力最强,处于这一时期的幼儿有可能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言中枢,要是在这个最佳的时期只是接受来自母语的刺激的话,那么母语中枢以外的语言中枢就有可能会渐渐的退化,到了孩子进入适学期以后,母语中枢一旦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就很难再学好其他语言了。因此,如能够在孩子的幼儿期对其进行适当的英语教育,运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就能让幼儿的语言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达到更好的英语学习效果。若是错过了这一语言萌芽最为关键的时期,那么要想得到同样的语言能力或许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了。

三、英语教育方法不得当

适当的学习方法会让学习由“苦差事”,变成是“轻松事”,对于幼儿的英语教育来说也是如此。科学合理的英语教育方法可以让孩子的英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一些家长却并未按照正确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英语教育,甚至是步入了误区。

单词的记忆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一定的单词储备是学好英语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对孩子进行英语教育时,要注意的就是培养他们的英语识记能力,“授子以知,不如启子以智”启迪孩子的心智让他们科学的识记英语知识才能学好英语。家长还可以与孩子进行有趣的英语训练游戏,让枯燥的英语知识和游戏相结合,寓教于乐的让孩子主动的学习英语,并逐渐爱上学英语。家长和幼儿教师可以把一些实物应用到幼儿的早教英语中去,把抽象的英语具体化,让孩子真切的体会一下英语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进而更快的熟悉并接受这种语言。

也有一些家长只是看重孩子的英语成绩好坏,而不重视他们英语学习的过程。经常有家长会对孩子说:“你看XX小朋友多聪明,不但能够背出很多英文单词,而且还会唱英语歌,你的努力像人家学习才是。”这样化的评价方式和价值观念,于幼年儿童来说是不适用的,孩子有爱表现的天性,愿意听到别人的夸奖,希望受到他人的关注,因此,当听到家长这样的教导时,很有可能为了获得大人的表扬而机械地去学习英语,却根本不去思考和消化所学习的英语知识的内容,短暂的速记和应付一旦过去,所学到的东西很容易就被遗忘了。在幼儿英语教育中,我们并不提倡让儿童单纯地、机械地去记忆单词和句子,也并不一味的只是看重孩子学习的结果,其目的是要让孩子在乐于学习英语的基础上使英语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家长在评价孩子学习英语的状况时,不能只看中结果,既要注重孩子学到了什么,又要注重孩子如何去学,让孩子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爱上学英语,主动去学习英语,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的英语教育活动变得有意义,让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更多家长不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实施英语教育,只是让孩子死记英文单词、单调的练习口语,出于急切的望子成龙心理对孩子施加巨大的压力,而忽视了英语兴趣培养的重要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千年前的孔老夫子如是说,千年后的今日对于我们来说依然受用。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也一致认同,当一个人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时,便会主动的去探究学习,甚至是全身心的头入其中,达到忘我的精神境界。著名教育学家福禄贝尔曾说:“儿童就像饥渴的小苗需要水分和养料一样,天然渴望在适宜的环境里自然而茁壮的成长,他们需要活动的认识,需要兴趣得到唤起和培植,他们要主动的发展自己”。当孩子对英语产生了兴趣以后,兴趣就是其学习的动力,是幼儿最好的老师,他们会自觉的去学习英语,并且把这种学习当做是乐趣而不再是负担,寓教于乐的教育目的也就是如此,所以幼儿对英语的兴趣能否被唤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英语教育的最终效果。

四、英语教育实施急于求成

应社会需求,现在已经形成了诸多英语早教育理念,有着各自不同的教学方法,他们的幼儿英语学习倾向,家长们的选择是多样的,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而定,不能盲目,更不宜操之过急,要选择其中适合自己孩子方式进行学习。幼儿英语能力是在日常生活中循序渐进慢慢提高的,不能急于求成。孩子都喜欢新鲜的事物,在接触的初期阶段都会有很强的学习兴趣,对于英语学习 的态度也是如此,初学英语的孩子很快就能记住老师所教的东西。但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新鲜感过去以后,学习兴趣也随之慢慢的消退了。这时候家长如果急于求成的对孩子实施英语教育,逼迫他们记忆单词、做英语习题,反而会让孩子对英语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学好英语的信心也会慢慢减退,其结果就是孩子对于英语学习变得越来越抵触了。对于幼儿的英语学习教育不能操之过急,应以兴趣引导为主,不能把超过孩子接受能力的英语知识强行的灌输给他们,揠苗助长的学习方式,只会挫伤他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成语对对子篇5

关键词:日语学习动机;因子分析

随着中日经济交往的日益加深,日语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加之日本的动漫,时尚,电影等非主流文化的输入,日语学习者人数不断上升。国际交流基金201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世界136个国家和地区共有日语教育机构1.6万所,日语学习者近400万人。其中中国拥有日语教育机构1800所,占全球总数量的6.9%;日语学习者数量更是突破100万,首次超过韩国位居世界第一位。随着中国日语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关于日语学习者的相关研究也日益兴起。学习动机就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通过明确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调查的概要

本调查于2014年10月实施,调查对象为中国t大学日语专业的大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调查问卷11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

2.分析

为了充分掌握学习动机的构成情况,本研究共进行了2次因子分析。首先将各年级数据进行整体分析,把握学习动机的整体情况。随后将四个年级分为低年级组(一、二年级)和高年级组(三、四年级)分别进行因子分析,探究各年级组的不同特征。

2.1整体因子分析

通过主因子方法进行因子分析,共得到5个因子。以因子负荷在0.5以上的成分为主要构成成分,对各个因子进行命名。

因子1的构成成分中,“将来想在日本生活”、“想了解日本”等体现了学生对异国生活的向往和对日本的好奇心;“日语是国际语言之一”、“为了和日本人交朋友”等体现了学生的国际交流倾向以及对理解异国语言的兴趣。因此将因子1命名为“亲日和国际化倾向”。因子2的构成成分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对日语的积极态度,“喜欢日语”这一项更是直接体现出了学生对日语的兴趣,因此将因子2命名为“喜爱日语”。因子3的构成成分中,包含了对将来的就业有帮助,为了留学、旅游等项目,这些都体现出了学生将学习目的归结于从中获利这一倾向,因此将因子3命名为“利益享受倾向”。因子4由“日语很简单”、“学习日语是大势所趋”等成分构成,将其命名为“诱发性倾向”。因子5的构成成分中,“日语是必修课”和“想在考试中取的好成绩”可以理解为达成某种目标;“喜欢日本的游戏、动漫等”和“喜欢日本的电影、电视剧、偶像、音乐等”体现了学生对日本的大众文化的喜爱。因此将因子5命名为“达成目标和喜爱日本大众文化”。

另外,“亲日和国际化倾向”的构成成分体现了融入对方的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之中这一倾向,“达成目标和喜爱日本大众文化”包含了对日本文化的兴趣,因此将因子1和因子5归类为统合性动机;“喜爱日语”和“诱发性倾向”的构成成分体现了日语自身之外的外在因素对学习态度的影响,因此将因子2和因子4归类为诱发性动机。“利益享受倾向”体现了学习日语的目的在于就业,留学等功利性价值观,因此将其归类为“道具性动机”。

2.2高低年级组别的因子分析

为了探明学习动机由年级而产生的差异,笔者共做了两次因子分析。首先将四个年级组的数据一一进行分析,其结果并没有显现出各年级组之间的明显差异。因此第二次分析将四个年级分为低年级组和高年级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高低年级组的特征差异较为显著。

低年级组数据的析结果与全体数据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高年级组数据共得到4个因子。因子1的构成成分中,“想读日语的杂志、报纸、小说”、“想了解日本”、“喜欢日本的游戏、动漫等”可以看出学生对大众文化的喜爱和亲日倾向;而其他成分则显示了学生对日语课和日语本身的兴趣,因此将因子1命名为“喜爱日语和日本大众文化”。因子2的构成成分反映了学生将日语学习与就业、留学、旅游等相结合的倾向。而“受周围人的影响”这一项也或多或少与从学习日语中获利这一点相挂钩,因此将因子2命名为“利益享受倾向”。因子3由“日语很简单”、“喜欢学习日语”等成分构成。将其命名为“诱发性倾向”。因子4的主要构成成分体现了日语的国际性和重要性,因此将其命名为“国际化倾向”。此外,构成因子1体现了学生对日本、日语以及日本文化的喜爱,因此将其分类为统合性动机;构成因子2的成分其共通点在于反映了学习外语的功利性特征,因此将其分类为道具性动机;因子4的构成成分并不是以日语学习本身为出发点的,因此与因子3共同分类为诱发性动机。

3.考察

首先,4个年级组别的因子分析结果并没有显示出动机特征上的明显差异,无法说明各年级之间学习动机的异同。然而高低年级组别的因子分析中,动机的差异特征比较明显。这说明,学习动机随着学年上升发生的变化时缓慢进行的。

其次,从因子数量来看,低年级组得出了5个因子,高年级组得出4个因子。低年级组中“喜爱日语”和“喜爱日本大众文化”作为2个因子分别被抽出,而在高年级组中则作为1个因子被抽出。这说明,随着学年的上升,学习动机出现统一化倾向。

最后,从统合性动机的特点来看,低年级组主要集中于“将来想在日本生活”、“想了解日本”等对日本这个国家的向往;而高年级组则集中于游戏、动漫、电影,文学等大众文化上。这说明,随着学年的上升,学习动机开始趋于现实化。另外,相对于低年级组而言,高年级组的日语能力较高,接触日本大众文化的机会较多,想进一步了解日本文化的欲望也更强烈。从道具性动机的特点来看,低年级组中因子负荷最高的“为了去日本工作”这一项在高年级组却是因子负荷最低的一项。一般来讲,高年级组学生即将毕业,将学习动机与就业相挂钩的倾向应该比较突出,但是研究的结果却恰恰相反。在高年级组的道具性动机中,留学、旅游等成分的因子负荷都居于就业之上,这可能和就业恐惧感等心理因素有关。从诱发性动机的特点来看,除了“学习日语是大势所趋”、“喜欢学习日语”等共通成分之外,低年级组更倾向于日语课程,日语教师等和课程相关的项目。而高年级组则更倾向于对日语的国际性和重要性的认知。从中不难看出,随着学年的上升,学习动机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课程本身,而是向社会价值、社会地位、国际化意识等更加高层次的方向扩大。(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郭俊海,大北子.シンガポル人大学生の日本学のづけについて[J].日本教育,2001(110):130-139.

[2]国交流基金.海外の日本教育の状日本教育2009年[Z].2011.

[3]卿.日本学者のにする国大学生の意[C].平成7年日本教育学会秋季大会予稿,1995:123-128.

成语对对子篇6

关键词语言对比sprachevergleich 句法syntax 句序satzstellung宾语objekt

在平常的德语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做得很多句子,往往在结构上照搬了汉语的句式,造出的句子在德语语法要求下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我们对汉语和德语的句法做一个系统的比较。有利于我们从理论上理解和认识汉德两种语言的句法差异,从而自觉使用德语句法规则。

学习语言就一定要和句子打交道。句子是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由词或短语构成、具有一定的语气语调、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在德语中叫做“satz”,汉语中叫做句子(juzi).在德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中句子的定义相近,词性基本相同,各个句子成分的作用也是基本相同的,即: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德语中分别叫做subjekt,praedikal,objekt,adverbialbestimmung等。德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中句法的比较,主要是各组成部分以及他们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之间的比较。本文主要通过实例,对中德两种语言中,简单句中宾语的成分和位置进行了对比。

1.宾语位置的比较

a)汉语中宾语的位置习惯性的被置于谓语(基本是动词)之后,例如以下的这个例句:

他打球。

erspieltball.

在上面的两个句子中,“球”和“报(纸)”是句子中的宾语。

b)汉语中的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是要区分开的。直接宾语永远置于间接宾语的之后。例如:

他给他朋友一本书。

ergibtseinemfreundeinbuch.

上面的例句中,间接宾语“他朋友”放在了直接宾语“一本书”的前面。

c)汉语中,宾语有时也可以置于主语和谓语的中间。这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

例如:当宾语和表示“都alles”意义的副词在一起出现时:

他什么都不懂。

erverstehtnichts.

他什么都会。

erkannalles.

例句中的谓语“懂”,“会”的宾语是“什么”。在汉语中直接放在了主语“他”的后面,谓语的前面。而德语句子中宾语仍然放在了谓语后面。

第二种情况是汉语句子中,当宾语前有“yi一”,后面有表示否定的单词“bu不,meiyou没”时,宾语要前置,例如:.

他一口水都没喝。

ertrankgarkeinenschluckwasser.

我一分钱也没有。

ichhabekeinenpfenniggeld.

第三种情况是在介词ba把,lian连,dui对之后时,宾语要前置,例如:.

请您把门开开!

machensiebittedietürauf.

他连一个朋友都没有。

erhatnichteinmaleinenfreund.

2.宾语成分的比较

a)汉语中形容词可以作为宾语来用,但是在德语句子中往往这些形容词被名词化了。例如:

不怕慢,就怕站。

dielangsamkeitfürchtetmannicht,manfürchtetdasstehenbleiben.

汉语这句谚语中,“慢”这个形容词做“怕”的宾语,而德语的句子中,将形容词“慢(langsam)”名词化为名词“慢(langsamkeit)”

b)汉语的“的”字结构做宾语

带有“的”字的定语结构往往不指出它修饰的人或事,但是可以用来做宾语,在德语中,或者被名词化,或者以定语从句的形式出现。例如以下例句中的“新鲜的”这个“的”字结构:

我要买新鲜的。

ichmoch

tefrischeskaufen.

c)汉语中的双宾语

汉语中的有一些要求双宾语的动词,例如:

大家都称他小英雄。

allenenenihndenkleinenheld.

汉语中只有宾语和双宾语之分,宾语没有“格”之分,而德语的句子中,双宾语要按照实际情况使用第四个宾语,第三格宾语,第二格宾语或者介词宾语来表达,例如:

给geben,jiao教lehren,求bitten马先生给我一支笔.

herrmagibtmireinenfüller.

他教我德语。

erlehrtmichdeutsch.

我求您一件重要的事情。

ichbittesieumetwaswichtiges.

以上的汉语句子,都是带有双宾语的,但是德语中,第一个例句中,geben(给)这个动词要求一个间接宾语用第三格(mir),直接宾语用第四格(einenfüller),第二个例句中lehren(教)这个动词要求两个第四格的宾语(mich,deutsch),而第三个例句中,要用介词“um”来做直接宾语。

d)汉语句子中的地点宾语在德语中一般是用做状语。例如:

他明天去上海。

morgenfahrternachshanghai.

我进房间。

ichgeheinszimmer.

综述:

宾语分为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这在汉德两种语言中都存在。但是汉语中要求双宾语的动词要更多一些。德语句子中的介词宾语对汉语来说比较陌生,而汉语中的地点宾语在德语中也很少出现。

汉语和德语两种语言的句法对比是一个范围很广的课题。句子结构,句子成分都可以进行对比学习,这样有利于对两种语言都有理论上的认识,对语言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qianwencai,chinesisch-deutschekontrastivesyntax,helmutbuskeverlag1985

[2]张宝林,汉语教学参考语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王京平,德语语言学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4]中国德语教学论文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潘亚玲;w.schlenker主编,中国强化德语论文集.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成语对对子篇7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动词子语类框架;类型集;语言学与统计方法结合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1引 言

子语类框架(SubcategorizationFrame)也翻译作“子类化”、“子范畴化”、“子范畴”,是根据动词可带句法成分对动词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它描述的是动词与其搭配的成分之间的搭配模式及动词和其搭配成分之间的句法语义关系。例如:

“给”的子语类框架为:给npnp(给你一本书)。

动词子语类框架的信息在语言学上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解决绝大部分词语的论元和附属语区分问题。在概率句法分析应用中,子语类框架信息可以大大提高句法分析的准确率,在语义消歧和语义角色标注中子语类框架信息也可提供重要的信息。

在获取具体动词的子语类框架信息之前,建立完整准确的动词子语类框架类型集是至关重要的。动词子语类框架类型集要面向广泛应用的各种自然语言处理系统,所以既要能够解释一般的语言学现象,又要尽可能反映语言的深层本质。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有关SCF自动获取的研究最早始于1991年Brent对英语的研究。目前相关研究在德语、捷克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语言中都有所展开。annaKorhonen提出了完整的获取英语子语类框架信息的方法。而大多数研究所使用的动词子语类框架词典是已经在英语方面达成普遍共识的Levin动词子语类框架词典。

在国内现代汉语研究中,目前尚没有学者就汉语动词SCF展开深入的传统语言学研究。但有三个方面的研究_配价理论、题元理论和格语法――与汉语动词SCF研究密不可分。这三个方面的研究都涉及对动词的搭配成分的研究,对汉语动词SCF的研究很有参考意义。尤其是配价语法,是近些年现代汉语研究的一个热点,也取得了很多很有意义的成果。计算语言学方面,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韩习武、赵铁军老师正在展开汉语动词SCF自动获取方面的研究,目前取得了一些很有意义的进展。而北京大学计算语言所开发的《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收集了8万现代汉语常用词的丰富的语法信息。其中关于动词的相关句法信息,可以作为汉语动词SCF的原型。

到目前为止,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汉语SCF类型集,主要是在语料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的。主要的提取方法都以从语料提取为依据,而没有重视语言学的理论依据。目前,SCF类型集的设置也没有达成普遍共识。

3语言学理论与统计学方法相结合建立汉语动词子语类框架类型集

本文提出一种语言学理论与统计学方法相结合获取完整的SCF类型集的方法。首先利用语言学方法,建立SCF类型的种子集合,然后利用大规模标注语料对建成的种子集进行扩充。利用错误驱动的统计方法循环迭代扩充种子集,最终得到的动词子语类框架类型集,是在满足实际语料的基础上根据语言学的规则产生的。

4利用语言学方法,建立SCF类型的种子集

4.1利用纯概率方法获取SCF存在的问题

从语言学角度来看,SCF位于句法结构和句法语义结构的交合处,是其他句法语义信息的基础。另外,SCF包括动词的论元而不包括附属语。论元与附属语的区别主要在句法语义层面,例如几乎所有的动作都会涉及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因此表示动作发生时间和地点的句法成分出现的概率很高,但它们通常不是论元而是附属语。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对于设置SCF类型集更加倾向于依靠语言学理论设置,而非机器自动从句法分析结果中获取。

4.2论元和附属语(包括论元)的界定

论旨角色的概念最初由Gruber和Fillmore提出来的。述语有一些固有的角色,表示述语所涉及的主、客体或动作、行为状态、处所等,这些角色称为论旨角色。论元指带有论旨角色的名词短语。而附属语是和动词联系不是很紧密的短语,不属于动词的搭配成分。如:“3时40分,3辆中巴车静静地开出医用电子仪器厂的大门。”一句中,“3辆中巴车”是“开”的论元,而“3时40分”是附属语。

袁毓林老师提出了17种常见论元角色。论元的论旨角色和说话人对动词所激活的语义场景有很大的关系。在手工标注SCF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环境论元的语法格式相对而言更加固定。考虑到这两点,本次SCF设置包括了核心论元和论元中的凭借论元及超级论元13种,而不考虑环境论元。

在英语中,动词的子类框架不包含关于主语的信息,在英语的研究者看来,动词不单独选择主语,需要主语不是动词本身的属性,而是句法结构的要求。但在汉语之中,句法结构并不限定主语,一个句子不一定要有主语,句子的主语也不一定只有一个。从这个角度看来,主语的选择和述语密切相关。因此我们的SCF带有主语信息,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和目前的配价语法保持一致。

4.3SCF类型集的设置原则

在设置SCF集合过程中,参考文献一文中的原则,我们以下述条件作为判断具体实例中成分是否为论元的测试条件:

原则1:候选辨别成分应在句中做主宾语,如:

(1)钱其琛说,中国和南非正式建交是给两国人民最好的新年礼物。

主语“钱其琛”为施事,是动词“说”的论元,句(1)的scf为np,!di。

(2)水利改革使广大农民对待兴修水利同对待家庭责任田一样,看作是自家的分内事。

主语“水利改革”为致事,是动词“使”的论元,句(2)的scf为np,!,np。

原则2:候选辨别成分通过句式变换后,可以在变换之后的句中做主宾语。而变换过程之中,变换前后两个句子中所包含的各个实词性成分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一致。如:

(3)这些舞弊行为长期被野村公司掩盖。

该句可以变换为“野村公司长期掩盖这些舞弊行为”,变换前后,“野村公司”、“掩盖”和“舞弊行为”的语义结构关系一致,故(3)句中“野村公司”为动词“掩盖”的论元,句(3)的sci为np,pp,!。

(4)考虑到与原有房改政策相衔接。

该句中可以变换为“考虑与原有房改政策相衔接”,变换前后,“考虑”与“与原有房改政策相衔接”语义关系一致,故“与原有房改政策相衔接”为动词“考虑”的论元,句(4)的scf为!,pp。

原则3:由于场所、源点、终点和范围从意义上较为容易判断,所以当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候选辨别成分表现为对动词场所、源点、终点和范围的描述,尤其是以介词“在”引导的体词性成分,不视为论元成分。

原则4:候选辨别成分的动态语义满足文献中对十三种论元中一种论元的动态语义描述。

原则5:候选辨别成分的静态语义满足文献中对十三种论元中一种论元的静态语义描述。

以上SCF类型集设置原则中,前三种条件是概括性条件,可以简化论元辨别时的工作量,而后两种参考了文献理论的条件则更加细致,遇到模棱两可的问题时,可以做具体参考。

而在SCF设置过程中,还遇到了一些典型情况,针对这些具体问题做如下约定:

原则6:递系结构的处理

递系结构的特点是,前一个谓词性结构一定是述宾词组,这个述宾词组的宾语,跟后面的谓词性成分在语义上有某种联系。如:

(5)请你/去一下

(6)选他/当我们的代表

那么,递系结构中后面的谓词性成分是否为前一个动词的论元呢?进行如下约定:如果去掉前一个述宾词组的宾语仍然可以说,则将后面的成分视为述宾词组中动词的论元;否则,不将其看成是论元。这样的约定下,“请去一下”可以说,所以(5)句“请”的SCF为!,np,vp;而“选当我们的代表”不能说,故(6)句“选”的SCF为!,np。

原则7:主谓谓语句的处理

主谓谓语句中,谓语由主谓结构充当。如:

(7)下午我们开会

(8)我们班一半是南方人

(9)再大的困难我们也不怕

为叙述方便,将整个主谓结构的主语记为S,谓语部分的主语记为s,谓语部分的谓语动词记为v。这时,S是否为v的论元?进行如下约定:如果S不是v的十三种论元中的任何一种,则不视为v的论元;如果S和s之间有领属或整体部分关系,则S不视为v的论元;如果s是S的指代,将S和s同时视为论元;除此之外,若S为v的十三种论元之一,视其为论元。这样的约定下:(7)句中“下午”是附属语,不划为“开”的论元;(8)句中“我们班”和“一半”是领属关系,“我们班”不划为“是”论元;(9)句中“再大的困难”是“怕”的受事,故将“再大的困难”划为“怕”的论元。

4.4SCF种子集

从直观上来看,常见的语言现象覆盖率相当大。如Zipf定律揭示了这样的现象:前100个高频词覆盖了文本的51%。不仅语言现象如此,自然界中的很多事物都是如此,如渐进均衡性(aep)所揭示的全集中的典型集的概率近似为1。根据这一观察,我们手工提取了“哈工大信息检索研究室汉语依存树库”的前1000句的SCF,利用语言学理论规范扩充总共获得48个SCF,高频的SCF应在这48个SCF中,以此作为SCF的种子集。

5错误驱动的迭代算法与种子集的扩充

5.1依存分析树库

本文采用依存分析树库作为分析语料,与其他语料相比,依存关系分析树可以提供词汇之间的上下位依存关系,词汇之间的附属关系已经准确的标出,在提取子语类框架信息过程中可以得到比短语块(Chunk)分析更详细的语法信息,保证子类框架类型集的分析过程有更充足的判断依据,比对语料进行块分析的结果准确率更高,而且在进行人工辅助分析的时候,更利于分辨被错误分析的句子成分。在分析SCF类型过程中,对于不符合规则的SCF类型,通过词性和依赖关系特征的学习,可以产生高效的SCF类型的过滤规则。

5.2从依存分析树到子语类框架类型的提取

在依存分析树中找到动词中心语,以及被动词中心语直接支配的句子成分,获取备选的SCF模式。由于标注短语类型的准确性要远远低于标注词性的准确性,在实验过程中为了获取高可靠性的SCF信息,在本文中采取了一种多对一的方式来实现提取匹配方式。在提取过程中由于SCF类型集中的SCF类型都是由短语类型组成的,本文将短语类型扩展为各种词性之间的组合,而在对依存分析树库中句子的分析中,只需要对准确率高的词性标注进行模式提取,而不需要对正确率相对低而且在语言学上存在争议的短语级别上进行模式提取,这样只要提取与SCF类型具有相同的词性组合的类型之一,就可以将得到的SCF模式对应到SCF类型种子集中去。

5.3错误驱动的迭代算法

首先利用种子集对分组语料进行分析,对于没有在种子集中匹配上的SCF模式类型,可能是潜在的SCF类型,也可能是不符合语言学规则的,对于这些SCF模型,人工对其进行分析,如果符合语言学标准那么就可以得到新的SCF类型,而将同类的词性组合上升为短语类型组合加入到SCF类型种子集中。如果不符合就将产生SCF类型的句子的词性组合和依赖关系作为负例特征进行学习,产生淘汰规则。

本文采用机器学习获取淘汰规则。使用机器学习的方法从训练文本中自动学习也可以获得规则的集合,以节省手工劳动。学习算法的描述如下:

Step1.根据SCF类型种子集对提取的模式进行匹配得到种子集中不存在的类型集合set;

Step2.用初始规则rules对set进行淘汰选择,得到一个结果集合result;

Step3.将结果集合result和SCF类型种子集作比较,可以得到未匹配规则类型集合unmatched;

Step4.计算出本次规则匹配中评价函数F的值;

if之前没有F值,转step5;

else则将此次新的F值与已有值进行比较,转step9;

Step5.将集合unmatched分析后,分别按照规则模板的格式对每一部分作统计,也就是相应的各部分的词频统计和相应的词性标注记录,结果存入一定数据结构word和poS;

Step6.选取候选词性组合加入到规则模板的相应部分,构成一条新的规则newrule,放到候选淘汰规则集;

Step7.将F值最高的规则加入到规则集,规则达到一定总数,end;

Step8.如果候选规则集不空,依次从候选规则中取出一条规则,使用这条新规则在不存在的类型集合set进行淘汰,得到一个新的结果关系集合result,转step3;

Step9.选择新规则;

if新的F值大于之前的F值,则记录这条规则,转step7;

else不选择这条规则,将该规则从候选规则中删除;

转到step8,如果候选规则集空,转step7。

整个学习过程结束,得到一个淘汰规则的最终集合,这就是经过简单的机器学习得到的结果规则集。在以上的学习过程中,每学习一条规则,实际上都有根据评价函数来确定改错效果的过程,这些函数对每一条候选的规则进行评价,从中挑出“好”的规则,加入到最终的规则集中。这样每添加一条规则,就计算相应的准确率、召回率和F综合评价值,然后根据具体数值和评价标准来确定是否保留当前规则。

6实 验

6.1基础实验

本文使用的是由哈工大信息检索研究室提供的汉语依存树库作为分析语料,总共10000句(其内容为《人民日报》1998年1月语料),其中的语料都是经过依存分析和人工校对的树库。将语料分成10组,每组1000句,分别在实验中通过迭代分析获取子语类框架类型,最终获得的SCF类型集见附录。

6.2对比试验

对比实验中,我们将完全根据语料分析提取动词子语类框架集的方法(以下简称方法a)与本论文提出的方法(以下简称方法B)进行比较,分别依据方法a和方法B获得框架集。从封闭语料(《人民日报》)和开放语料(《微型计算机基础》和《医学百科全书》)三个不同领域的语料中随机选取100句进行分析,对两种方法提取的子语类框架的准确率和查全率进行对比试验。

方法a_完全根据语料分析提取动词子语类框架集的方法,是利用与本论文相同的训练语料《人民日报>>进行分析。查找动词中心语,然后利用词性的依存关系,提取动词中心语相关联的论元,提取词性组合的pattern,然后将pattern根据词性组合到短语类型的对应关系产生子语类框架类型,对产生的子语类框架根据出现频度(大于5)和语法规则进行过滤,最终提取出含有63个子语类框架类型的类型集。该类型集与方法B得到的类型集(见附录)的区别与联系如表1所示。

两条因素对差别的产生有很大的作用:一、SCF既表现出句法的性质也表现出语义的性质,特别地SCF和句法并不一一对应;二、如前文所分析,附属语的概率并不显性低于论元。因此这种方法不能很好地解决SCF类型集设置问题。

对比实验分别从3个不同领域的语料中各抽取100句子作为测试集,利用两个不同的子语类框架类型集分别从中提取所有动词的子语类框架信息,结果见表2。

6.3结果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利用相同的语料,用两种方法训练得出的子语类框架类型信息中,分析封闭语料时结果正确率差距不大。但是由于方法B加入了语言学的方法,在对比试验中正确率有部分提高。而当分析其他领域的语料时,由于完全由语料产生的子语类框架集对语料的依赖性比较大,面对陌生领域的语料时,由于不同领域的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由一个领域的语料训练得到的子语类框架类型,不一定能够涵盖其他领域的子类框架类型的用法,方法a正确率下降较多。而方法B产生的子语类框架类型集由于加入了语言学的信息,而在每次扩充时不但根据语料的统计信息,还加入了语言学的特征,对类型进行了泛化调整,不再完全依赖于语料,得到的是更加具有普遍性的类型集。因此在分析不同领域的语料时,依然可以保证较高的正确率。而从查全率的结果可以看出,本文中获取的子语类框架类型集已经可以涵盖绝大多数子语类框架类型。

7结论及展望

成语对对子篇8

我在这里所说的分析句子训练,不同于通常进行的对某个具体语法项目的训练。通常进行的对某个具体语法项目的训练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个语法项目。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即便是通过传统的做大量单选题的方式掌握了这个语法项目,但如果让学生去用含有这个语法结构的形式去造句,学生的句子会错误频频。这种现象告诉我们,学生学习语法时往往拘泥于某个特定的语法结构,不能从整个句子的角度统筹语法学习。例如:学生在做单项选择题时,对很复杂的时态题也能手到擒来,但在自己写作文时则经常出现简单时态应用错误的问题。我所说的分析句子训练目的是要学生牢牢掌握形成一个句子的最基本要素,要学生真正明确为什么一个词要以这样的形式出现在句子中这个位置,它不强调对某个具体语法项目的认知,而是通过这样反复追寻形式、位置、结构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来帮助学生形成用英语进行正确表达的方法和较快获取完整正确英语信息的能力。

具体来说通过句子分析训练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1.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应用语法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做单词填空题时,学生知道用哪一个词但却不能写出其正确的形式,笔者做过实验,如果把这种题变成单选题,将要填单词的各种形式作为备选项,学生就能轻易的将这个题做对,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缺乏主动运用语法知识的习惯,他们似乎认为在做单选题时才需要考虑语法,而在做其他题时他们就会忽略语法的应用,只顾及所给材料的意思。通过句子分析的训练,通过不断重复“为什么这样的一个词以这样的形式在这里出现”有助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英语句子的正确模式,避免或减少汉语对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

2.帮助学生较快的全面掌握高中阶段最重要并且也是最难的两个语法项目:非谓语动词和从句(定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对于这两个语法项目的学习,如果只停留在对语法规则的记忆上和机械的重复练习上,学生就只能在做题时生搬硬套,因为他们没有经过有针对性的句子分析的训练,难以回答为什么是这样的问题。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般认为阅读能力的提高应主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扩大词汇量入手,笔者以为这样做有较大的缺陷。阅读技巧实际上只能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大致的理解,并且高中阶段英语词汇量显然也不能对阅读理解中所涉及的词汇全面覆盖。面对着当前高考阅读理解题中对于细节问题的考察不断增多的趋势,只有通过大量分析句子的训练,学生在阅读时才能迅速把握各个句子的主干意思,并进而上升到段落和篇章的层次理解文章。尤其当阅读材料主题较为陌生时,往往需要通过语法分析理解复杂的句子,再辅之以对文章题材的背景知识推测篇章结构才能把握重要信息,达到对文章的深入准确理解。

4.提高积累英语素材的效率。记忆一定量的英语典型例句和范文是学好英语所必备的。如果学生在记忆自己所选择的素材之前,能够先分析句子结构形成对句子的整体认识,就会更快、更准确记忆,这要比逐词去记忆英语句子更有效。

5.提高对英语语言的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句子,比较不同句子在结构上的不同,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为什么这样的表达方式在这种语境中是好的,进而去欣赏英语语言本身的美,去体会英语与汉语在表达上的不同,这样对他们的英语学习很有好处。

接下来我想再谈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分析句子的训练:

1.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分析句子。对句子进行分析的知识和方法其实已经包含在以前学习的语法知识中,因此,在教如何分析句子时,主要是给学生做必要的示范。

2.在训练初期,结合教学进度可以从每一单元课文中选取5—10个较复杂的句子,布置给学生进行练习,要求学生详细分析句中的每一个成分,不得遗漏。

3.在训练一段时间后,可从阅读材料中或英文资料中选取一些比课文中句子复杂的句子,可以夹带有生词,每次5—10个,让学生分析。

4.在每次进行讲评时,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将自己分析的结果与他人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来得出正确的答案,同时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析句子应注意的问题和方法与技巧。

5.将句子分析训练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用已形成的分析句子的能力,分析阅读材料中的长难句,追求对文章的深入准确理解;分析自己作文中的句子,找出问题比较优劣。

6.对句子分析的训练,还要结合当时正在学习的语法项目,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比如在学习非谓语动词做状语时,就可以从英语文章中选取含有非谓语动词的典型句子,让学生分析句子找出其中做状语的,体会作者用这种形式表达的好处。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仅仅将非谓语动词当做一个僵死的语法知识,只是在做语法题才需要考虑的情况,促使学生主动应用它。

成语对对子篇9

   在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中,思维基础是不同的,在汉语中基础思维支持为“辩证法”,而在英语中的思维支持为“形式逻辑”。

   (1)辩证法

   汉语语言的主要思维模式是来自于辩证法,而辩证法是我国古代哲学着作《易经》中的主要思想,其是我国传统文明之一。在我国古代思想中,“阴阳对立”是主流思想,在《易经》中很多文字和语言思想都是阴阳对立的。在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太极、阴阳、道”等理论体系的形成就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认识总结,因此,不难看出,在我国古典哲学思想中,“阴阳两气交感运动为基础的对立统一就是世界”的观点成就了我国传统的辩证法思想。同时,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很多古典思想的来源都是农业生产活动,人们在自然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就形成了一种“天人合一”思想,这也表现了我国古代思想的直接来源是人们的生活。

   (2)形式逻辑

   英语语言形成的思维基础是形式逻辑,形式逻辑的提出者是西方古代着名学者亚里士多德,这种形式逻辑在西方思想系统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不同于我们东方人,他们利用便利的海运,商业开展得非常早,因此,数字逻辑对他们来说异常重要,他们往往是“以假设的概念为出发点”,因而,逐渐形成了逻辑思维,在语言的构成中,这种形式逻辑的表现也是非常明显的。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体系是用来辨别句子陈述与事实是否相符的一种体系,其就是我们逻辑学中接触到的三段论,三段论的重点在于概念的外延,从外延再进行各种关系的演绎和推理,最终得到客观真理。

   正是由于在东西方这种思维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也就导致了在中西方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模式。中国是以“两点论”为主要的思维模式,而西方是以“三段论”为主要思维模式。

   二、思维根源差异对汉英语言的影响

   (1)汉语语言同辩证法的关系

   在汉语语言中,无论是句子组成结构,还是语言组成模式都存在着辩证思想的影子。首先,汉语的两分结构。汉语是一种语义句法,力求一句话能够把思想完整的表达清楚,在汉语中,一个句子通常都是由话题和说明两个大部分组成的,而构成话题和说明的内容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短语,这要看所表达的内容而定。其次,意合语言。在汉语中如果你脱离了语言环境去单纯地分析一个句子的意思是很难分清楚的,也就是说,“汉语句子概念是模糊的,不能够从句法角度十分清楚地加以界定。”因此受辩证思维的影响,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句子形式上是松散的,但是表达出来的内容却是集中的。同时因为汉语语言在语言形式上的限制非常少,所以,其变化性非常大,其联系的主要内容就是句子所要表达的“意”,句子和文章的中心线索都是“意”。“汉语这种言简义丰、跳跃式的语感,可以使汉人自由表达,而不会致使语义含混不清。”最后,对偶句。在汉语中这种“对偶句”是我们思维的一种镜像反应,无论是表达何种内容,都可以灵活地应用对偶句。这是我们古典思维中“联系”观点的体现,对偶是用来烘托句子氛围的,并不构成句意组成,换句话说,去掉对偶中的一个句子也不会改变句子愿意。

   (2)英语语言同形式逻辑的关系

   第一,三分结构。这是受到三段论思维模式的影响而形成的,三分结构主要指的是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现代英语中各种句型结构都是从该结构衍化而来的,动词通常是英语句子的中心,其就是三分结构中的谓语;而在其前方肯定会有一个施动者,这是句子的主语;在动词之后会存在一个受动者,这是句子的宾语。这种句子构成模式就表达了西方严谨的形式逻辑思维,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句子都是错误的,自然也不会明了地表达出句意。第二,形合语言。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了解到,在英语中,句子如果缺少主谓宾,或者关系不一致,格式不正确等都会导致句子或者文章表达不正确,因此,英语句子具有明显的“形式化、格式化”。英语不同于汉语不受句子形式的限制,在英语中,非常重视布局谋篇,因此对各种连词的使用也是比较多的。第三,三项并列语言结构。英语总是在“概念、判断和推理”这三种形式的变化形式中进行理性思维的表达,无论是在句子构成还是在文章排列中,总是采用“三项并列式”,就比如段落会分为主题、扩展、结尾等三部分。

成语对对子篇10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设计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是复杂、多维、立体的,包括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标准达成度、用人单位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满意度、教师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完成学业过程和结果满意度等。其中,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标准达成度和用人单位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满意度是核心内容,本次研究以这两个核心维度作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立体评价体系中的一个横切面,在此平面上确定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标准,架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评价理论体系。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一阶标准指标

教育质量标准包括两类:约定标准达成度(promissorystandardsdegree,pSD)和满意度(satisfactorydegree,SD)。[1]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标准达成度是指符合预先设定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的程度。用人单位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满意度是指用人单位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上满意的程度。

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标准还没有统一的表述,但诸多表述较一致认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标准须包括以下几个一阶核心达成度标准,即基本素质、语言商务知识、语言交际能力、商务操作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等。用人单位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满意度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最关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商务知识技能、综合素质。本文以这三个维度作为用人单位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一阶满意度标准。把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约定标准达成度(pSD,纵向)和用人单位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满意度(SD,横向)作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评价双向平面标准(如图1)。

象限Ⅰ表明预先设定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标准达到了或者接近用人单位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两者之间的耦合度极高,即高pSD和高SD,实现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之间无缝对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评价高;象限Ⅱ表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达到预先设定的标准,但用人单位满意度低,培养方案与用人单位需求脱节,培养出来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不能很好地胜任用人单位提供的相关岗位(如过度强调语言知识,忽视了商务实际操作能力),即高pSD,低SD,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低;象限Ⅲ表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没有达到预先设定标准,同时,用人单位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也很不满意,即低pSD和低SD,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低;象限Ⅳ表明用人单位满意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没有达到预先设定标准(如设定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必须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即低pSD,高SD,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低,需要调整其培养方案,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

在此平面评价体系中,用人单位满意度(SD)和培养标准达成度(pSD)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函数公式表示,即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评价(evaluationsystem,eS)=SD×pSD。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标准达成度一阶标准指标:基本素质、语言商务知识、语言能力、商务操作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分别用pSD1、pSD2、pSD3、pSD4、pSD5代入上述公式得到:eS=SD×pSD=SD×(pSD1+pSD2+pSD3+pSD4+pSD5)=SD×pSD1+SD×pSD2+SD×pSD3+SD×pSD4+SD×pSD5。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标准达成度5个一阶标准指标与用人单位满意度乘积相加能较客观反映出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评价的效度,其中,SD×pSD1、SD×pSD2、SD×pSD3、SD×pSD4、SD×pSD5分别反映对基本素质、语言商务知识、语言能力、商务操作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评价的效度。

用人单位满意度和培养标准达成度是构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两个一阶标准指标,在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时,需要统筹兼顾,不可偏废,力求达到动态平衡。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二阶标准指标

用人单位满意度和培养标准达成度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提供了一个总体评价依据,还需对这两个一阶标准子因子作进一步选择和确定,方可构建一个具体有效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通过走访用人单位、专家咨询、一线高职商务英语教师访谈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调查,按照“非常重要”、“比较重要”、“无关紧要”和“不重要”4个选项,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标准达成度一阶标准指标5个维度和用人单位对高职英语专业人才满意度一阶标准指标3个维度的子因子进行定序测量。调查数据显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标准达成度共有“非常重要”21个子因子,其中基本素质维度包括4个子因子,即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身心健康、人文素养;语言商务知识包括3个子因子,即语言知识、商务知识、跨文化知识;语言交际能力包括2个子因子,即英语交际能力、汉语交际能力;商务操作能力包括6个子因子,即商务活动策划、撰写商务信函、商务文本翻译、缮制外贸单证、随行翻译、商务洽谈与谈判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包括6个子因子,即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解决问题、自我管理、信息处理、创新创业能力。

用人单位对高职英语专业人才满意度共有“非常重要”17个子因子,其中英语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5个子因子;商务知识技能包括外贸与信用证流程知识技能、商务函电写作与处理、商务洽谈与谈判3个子因子;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协作精神、工作态度、性格特征、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学习能力、执行能力9个子因子。

调查发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标准达成度的20个子因子和用人单位对高职英语专业人才满意度17个子因子重合度较高,表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应与用人单位对高职英语专业人才要求基本吻合。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评价体系的理论模式及其特征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评价体系的理论模式构建

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标准达成度和用人单位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满意度双向平面中,依据其一阶、二阶标准指标,可全面客观评价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整个过程与结果、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工作过程与业绩,确定两者之间耦合程度,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标准,以达到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之间无缝对接。一阶标准指标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总体评价依据,二阶标准指标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具体评价依据,二者结合可整体多维科学地反映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使得评价处于运动和发展状态(如图2)。

在图2中,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标准达成度的一阶标准指标中的基本素质、语言商务知识、语言交际能力、商务操作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与其对应的二阶标准指标中子因子最终完成情况分别构成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中的构件1、构件2、构件3、构件4、构件5。用人单位满意度的一阶指标中的英语语言技能、商务知识技能、综合素质及其各自对应的子因子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中表现为构件一、构件二、构件三,其中构件一与构件2和构件3有较高耦合度,构件二与构件2和构件4有较高耦合度,构件三与构件1和构件5有较高耦合度。在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评价过程中,用人单位满意度的构件一、构件二、构件三和相应的标准达成度的构件1至构件5的耦合度为零或偏低时,需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一阶和二阶标准达成度,以满足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阶和二阶标准的实现都将最终落实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上,用人单位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满意度情况反馈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上,构成一个整体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评价理论体系的特征

该整体评价体系为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评价提供了理论框架,具有多维性、开放性、动态循环性、导向性。

1.多维性。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多维性主要体现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标准达成度5个一阶标准指标和与其相对应的21个子因子上,体现在用人单位对高职英语专业人才满意度3个一阶标准指标与其相对应的17个子因子上,还体现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构件一、构件二和构件三分别与构件2和构件3、构件2和构件4、构件1和构件5有较高耦合度上。这样就可以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作出“总体粗放”到“全面具体”的评价,提高了评价深度和广度,凸显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总群体特征。

2.开放性。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上。根据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标准达成度和用人单位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满意度一级和二阶标准,可采用里克特(Likert)五级量表形式进行定量研究,也可根据需要评价的维度及其子因子进行典型工作场景观察、录像转写分析和编写访谈提纲进行访谈等进行定性研究。整个评价体系不拘泥于某一种研究方法和某一维度及其子因子,而是一个针对需要评价内容,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有机结合,使得评价结果更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的体系。

3.动态循环性。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动态循环性是指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一阶标准指标到二阶标准指标,二阶标准指标到预期培养的高职商务英语人才,构成一个子评价循环系统;还指预期的高职商务英语人才能否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即是否与用人单位一阶和二阶标准指标有较高的耦合度,得到评价结果反馈到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标准,构成另一个子评价循环系统。这两个子评价系统通过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这个纽带,彼此间相互作用,不断调整和完善,构成整体动态循环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4.导向性。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导向性是指通过走访用人单位、专家咨询、一线高职商务英语教师访谈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调查,确定的高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标准达成度和用人单位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满意度一阶和二阶评价标准,该标准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了一个对话平台,对优化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起到导向作用。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评价的多维复杂性使得该领域的研究相对薄弱。本研究以人才培养标准达成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立体评价体系中的双向平面标准,确定该评价体系的一阶和二阶评价标准指标: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标准达成度有5个一阶标准指标和21个二阶标准指标子因子;用人单位对高职英语专业人才满意度有3个一阶标准指标和17个二阶标准指标子因子。在此基础上架构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评价理论体系,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整个过程与结果、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工作过程与业绩进行全面客观评价,确定两者之间耦合程度,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标准,以达到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之间无缝对接,凸显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总群体特征,具有多维性、开放性、动态循环性和导向性,其函数公式为eS=SD×pSD。本研究结果对完善高职商务英语学科和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同样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学科和专业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