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愎自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9:13:41

刚愎自用篇1

【注音】

gāngbìzìyòng

【典故】

其佐先穀,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左传·宣公十二年》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仲虺之诰》

【释义】

愎:任性;刚愎:强硬回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用法】

作谓语、定语;十分固执自信

【结构】

联合式

【相近词】

我行我素

【反义词】

虚怀若谷、从善如流

【押韵词】

罪业深重、一举一动、火耕水种、博施济众、钻天打洞、无足轻重、车过腹痛、原封不动、欲不可纵、安危与共。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楚因宋国发生战争,楚军打得宋国要投降了就撤军。晋军将领先不听统帅荀林父的命令擅自进攻楚军。楚国大夫伍参对楚庄王说晋军将领先刚愎自用,内部不团结,可以消灭晋军而出兵。结果,楚国大获全胜

【成语举例】

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刚愎自用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茅盾《子夜》

【成语造句】

这种独断性也即所谓"刚愎自用",表面上好象是独立的采取决定或执行决定似的,但实质上是缺乏自觉性,因为这种人不管自己的目的与愿望是否合理,一味坚持自己的见解,不接受任何人的劝告,我们可以把这种特性叫做盲拒。

关山林的错误自然有刚愎自用、求战心切的成分在内,但更多的原因是他完全不了解解放战争的总体局势。

一件原本极富意义,象征着勃拉姆斯与舒曼夫妇崇高友谊的大好事就这么给搞砸了,这一方面由于克拉拉因事关亡夫,心情难免急躁,另一方面也因为勃拉姆斯刚愎自用而处理不当所造成的。

刚愎自用篇2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出现的坦克,在军事专家对其作用尚未取得共识之际,战争已经结束了。战后各国陆军便各自对坦克进行研究开发,人们对坦克的看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专家认为,坦克部队应该成为陆军的主力,但也有人认为主力部队始终只能是步兵,坦克不过是一种支援手段。在坦克出现后,骑兵部队的地位倒是变得有些微妙了。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共投入了10个以上的骑兵师。但随着机枪等武器的出现,骑兵的作用相对就下降了,各国出现了废除骑兵部队设置的议论。日本也同样于1919年4月在陆军内部就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废除派认为,骑兵部队的实用价值已大为降低,部队的调动暂且不论,至少就训练而言,应改为以徒步训练为主,为此应相应更换装备。但也有人认为,发生在欧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其特殊情况,所以大量出现的是阵地战。在今后的战争中还是会有骑兵部队的用武之地。就在争执不下之际,出现第三种意见――通过使骑兵部队机械化,以继续发挥其作用。于是从1920年开始日本军队就着手进行尝试。

早期尝试

首先是从辎重兵学校汽车队开展的对坦克的研究,此后也分别在步兵和骑兵部队进行。也就是日本的轻型坦克研制是从机械化骑兵部队的设想开始的。日本军队的骑兵学校对当时从英国进口的维克斯a式中型坦克和奥斯汀装甲车分别进行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两者均过于笨重,不适合道路标准较低的亚洲。于是日本就只能自行开发国产坦克。

陆军技术部先后试制骑兵部队需要的半履带和全履带装甲车,但效果都不理想。而骑兵部队在军需审查委员会上强烈要求能够装备履带式车辆。直到1932年日本陆军才推出92式重型装甲车。

1931年9月,当时陆军技术本部正与步兵学校就坦克问题召开座谈会,会上学校方面希望能研制出用于步兵战斗的轻型坦克。随后在1932年7月,双方就此进一步交换-了意见,就研制特种牵引车问题达成了一致。当时的日本陆军还刚刚建立坦克部队,只是将进口的英法坦克用于训练。当时根本没考虑到辅助车辆的问题,而且从英法进口的坦克也太陈旧了。日本陆军当时就认为,日本必须独立研制本国的坦克,而作为样板的就是英国维克斯公司生产的卡登洛伊德轻型装甲车,这种装甲车在1926年就推出许多型号,1928年又在该车上搭载了机枪,于是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虽然其结构很简单,但却是自我保护功能很强的微型坦克。

众所周知,20世纪20年代末正是全球经济大危机的时代,各国都想引进价廉物美的作战车辆。苏联、意大利和法国均先后购买该装甲车,作为研制本国坦克的参考。日本当然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因为当时日本陆军迫切需要能在战时向前线的作战部队供应补给的装甲车辆,同时更希望出现能直接投入作战的小型坦克。

日本陆军技术本部在引进英国的卡登洛伊德装甲车后,步兵学校于1931年3月借用该车进行了实用试验。当然骑兵学校也借用了该车,以便向技术本部反馈其使用意见。这两所学校使用后所提出的意见是:“作为坦克来说其威力是不够的,但作为步兵装甲车来说很有价值的;该车的可取之处是采用汽车零部件,其结构比较简单,操作也较方便;由于车身不高,所以便于配合步兵穿插,而且其速度也很快。但也正因为很轻便,所以装甲厚度不够,逾越壕沟的能力很欠缺。另外其死角很大,所以实战能力不强;作为坦克的辅助,如搜索、指挥和联络以及运送补给等都是很合适的,其性能要比当时配备部队的摩托车强得多;步兵可有效地利用该装甲车进行防空、在反坦克战中执行运输任务、散布烟雾、消毒、补给弹药等;由于该装甲车悬挂装置的缓冲作用不够,所以容易导致乘员疲劳。”这些意见主要是步兵学校反馈的,骑兵学校的意见也大致类似。当时骑兵部队正在推进机械化,因此它们也很需要辅助车辆。

步兵学校提出:作为坦克的辅助车辆或是用于步兵作战,对轻型装甲车不应要求过高,因为它不可能满足那么多的要求。那些特殊的要求可通过牵引车来满足;其自重应控制在2吨以内,车身应加长,以便能逾越壕沟障碍;装甲只要能防护子弹、弹片等即可。火力配备一挺机枪就够了,但其角度应尽可能加大。用于步兵作战的还可不配机枪,以减轻自重;乘员仍为2人,悬挂功能应改进。根据以上各项要求,原乙未生少佐承担了研制工作。当时的研制指导思想就是:为一字散开的步兵补给弹药的牵引车或被牵引车。技术本部所确定的方案是:牵引车采用全履带式,被牵引车则安装0.75吨的履带。保持适度的装甲,仍配备机枪以加强自卫。但采用可旋转的枪塔,以便加大其射击角度。悬挂装置考虑采用新的轻型压板。

94式轻装甲车诞生

1932年,原乙未生团队完成具体设计后,委托东京瓦斯电气公司进行试制,1933年便拿出了样车。设计和试制要点如下:作为2名乘员的装甲车,为了有效利用容积,将发动机和驾驶员位置合并,这样就必须将发动机前移,这将有利于维修;在可旋转的枪塔上配备一挺机枪,尽量控制车身高度,装甲采用焊接结构,并应用了新推出的渗炭钢,通过炼钢工艺的改进,使其厚度达到12毫米,从而有效防止7.7毫米的钢芯弹;采用压板式悬挂装置,这成为此后履带式车辆的标准型号。履带装在两侧,履带采用12%的高锰钢铸造而成。这也成为此后装甲车的标准。这是不可能用机械加工方法的,但却通过精密铸造工艺得以实现。

该装甲车采用气冷式汽油机。开始时采用的是德国菲诺曼公司生产的格拉尼特型32马力发动机,后来采用国产发动机。它成为坦克气冷柴油机的开端。试制出来的样车经过各项试验后,各项功能都很完善,取得了超出预料的成功,在陆军也很受欢迎。由于该装甲车的车身不大,所以其阻力也相应较小。这样就可充分发挥其速度优势,而且操作也比较方便。该装甲车在不平整的地面行驶时,也能利用地形。由于它很轻,所以对那些较窄的河道,它只须绑上几根木材即可越过。所配备的发动机也被证明是最适合装甲车的。只是车轮中的橡胶,被确认今后尚须改进。该装甲车的试制,为此后设计同类车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以后,日本又将样车送到刚刚侵占的中国东北进行耐寒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做出若干修改。在完成这些试制工作之际,正值1934年,也就是昭和9年,所以日本陆军部将其命名为94式轻型装甲车。该车立即投入生产,并据此组建了轻机甲车中队。94式轻型装甲车全长3.1米,高1.54米,配备一挺机枪,装甲厚度为12毫米,采用渗炭钢板,为全焊接结构,发动机为德国菲诺曼公司的格拉尼特35马力气冷式汽油机(此后为国产发动机),时速45公里,爬坡能力为45度,可

逾越1.5米宽的壕沟,乘员为2人。其作用主要是为前线输送弹药。与此同时还研制了采用0.75吨全履带、须牵引的装甲车。最早生产的94式轻型装甲车,是作为化学武器的播撒和消毒车辆的开道车,此后由防化部门另行研制专门的车辆。该装甲车还可实行遥控,但那是在94式进行系列化生产以前的事了,它与坦克是有所区别的。

由于94式轻型装甲车为部队所采用,陆军决定将其作为坦克部队的辅助车辆或组建单独的轻型装甲车部队。它还在日军所有部队被作为教学车辆。首先将从各师团选拔的培训人员集中到坦克二团训练部,由他们学会后再回自己所在部队担任教员。也就是日军各师团在此后都拥有了坦克兵。

在中国战场的运用

94式装甲车1935年开始进行批量生产,当年就生产300辆,1936年生产246辆,1937年生产200辆。这样的生产速度在当时是很快的。1937年7月7日,在中国北平郊外的日本华北驻屯军一手挑起“七・七事变”,日军在中国战场由此进入全面战争阶段。日军的战车大队和独立编制的轻机甲车中队也先后被派往中国。在各嫡系师团中均配备了94式装甲车。这种小巧灵活的装甲车,为了巧妙地利用中国的地形,所以它显得不是很张扬。另外由于中国军队当时没有多少坦克,所以没有发生过坦克战。这种装甲车在配备部队后,均作为补给运输之用,它们均须平板车牵引。该装甲车作为各师团拥有的唯一的装甲车而受到好评。实战中,它们大多不用牵引而直接参与战斗。因此该装甲车此后不仅作为坦克部队的辅助车辆,而且配备到骑兵部队,甚至成为一些坦克部队的主要装备,在战场上还不时发挥联络和侦察作用,甚至支援步兵作战,并摧毁地面的碉堡等。由于当时中国军队不具备反坦克武器,也缺乏反坦克的战术,所以装甲车一时在战场上耀武扬威,当时日本步兵对装甲车好生羡慕。

94式装甲车在攻陷中国北平和南京的战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在中国战场上坦克数量仍吃紧,而该装甲车作为坦克来用的话,其装甲和火力都明显不足。很显然,一挺机枪的火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予以加强。于是就考虑安装37毫米坦克炮,这就需要安装炮塔,此外该车的动力也有待加强,发动机必须改用柴油机。

实际上在中国战场进入全面战争之前,94式轻型装甲车的改进已列入议事日程。而改进的重点是安装炮塔和使后导轮触地。该车本来配备的是91式车载机枪,但其口径仅为6.5毫米,根本谈不上什么威力。后来才改成捷克的ZB26轻机枪,其口径是7.7毫米。但机枪的火力毕竟不能与火炮同日而语。于是后来就决定改装37炮。由于柴油机亦已问世,所以其动力是不成问题的。考虑到要吸收火炮的后坐力,该装甲车的炮塔也做得比较大。从内部容积、火炮的射击精度、各部位的抗打击能力等都经过多次试验后,该装甲车的改进型被确认具有了实用价值。唯一不足的是由于自重增加了500公斤,所以其速度下降了10%~20%。在实战中,配备机枪的装甲车和配备火炮的装甲车协同作战,使得独立的轻型装甲车部队具有很大的优势。接下来改动的是后导轮。为了提高该装甲车在非平整路面上的机动性,就必须让后导轮触地,从而增加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少地面压力,防止出现颠簸。由于后导轮触地,就可使装甲车防止陷入软土地带,而在崎岖不平的地面上也能保持高速度。

所有这些改进都可以在原先的94式轻型装甲车基础上进行,这是因为在设计中对导向轮的安装方法的构思很巧妙。改进后的轻型装甲车的各项数据如下:全长3.4米,自重3185公斤,高1.7米,宽1.62米,履带与地面接触长度2.31米,爬坡能力为45度。在平整的路面上,改进型和改进前的装甲车速度是一样的;而在不平整的地面,由于改进型的自重有所增加,所以行驶性能稍稍欠缺。

但94式轻型装甲车的改进工作似乎并不顺利,样车改了好几次。其间曾试过在车身不改动的情况下,加大炮塔,新增导向轮,在装甲车后部安装缓冲弹簧等。另外还进行了加长车身的试验,估计这些改进车型都有过几辆样车。

97式轻型装甲车

此前的改进工作是在原先的94式基础上进行的,但日本军方后来又出现了这样的意见:与其那么改进,还不如另起炉灶,从设计开始推倒重来。正好这时日军在中国战场秘密实施化学战,需要执行施放和消毒任务的车辆,于是就考虑将两者结合起来推出全新的装甲车。新装甲车的基本设计仍由陆军技术本部负责,试制则由具有车辆生产经验的池贝公司负责。第一辆样车于1937年9月下线。它虽采用了气冷式柴油发动机,但却与94式一样设在驾驶员的位置下。由于发动机的功率明显增加,所以虽然装甲车的自重提高了,但其机动性能一点也不逊色。

但由于发动机的长度有所增加,所以驾驶员与车长之间的距离拉大了。另外在夏季车内的温度也有所升高。但因为和改进型一样让后导轮触地,所以新装甲车的稳定性是很不错的。从装甲车来说,其操作也是很方便的。由于采用了连动式制动,新装甲车的性能有了明显改善。新装甲车全长3.54米,自重4.15吨,高1.79米,宽1.8米,触地长度为3.25米,最大时速为41公里,可逾越1.6米的壕沟,采用55~60马力的气冷式柴油机。由于发动机安装在前部,所以其高度受到了控制,每冲程达到140毫米。

紧接着在1937年11月又完成了第二辆样车。该车对第一辆样车所存在的问题又做了改进。首先是将发动机移到后部,而且其冲程增加了10毫米,从而使动力有所提高。此外在发动机侧面还安装了风扇。而车身的所有尺寸均与第一辆相同。由于第二辆将发动机后移,所以乘员的活动空间就有所加大,当然也可少受一些发动机的噪音和排热的困扰。此外它不再像94式那样需要牵引了。

通过委托坦克学校进行各项测试后,该装甲车被命名为97式装甲车,其定型时的各数据是:自重4.25吨,长3.66米,宽1.8米,高1.77米,触地长度3.3米,车身距地面高度0.35米,可逾越1.6米的壕沟,最大时速42公里,配备火力为37毫米炮和一挺97式机枪,装甲厚度12毫米,发动机为池贝公司生产的4汽缸60~65柴油机。

98式装甲运输车

轻型装甲车的研制目的是为了向前线补给弹药,但随着对坦克的要求越来越高,它的这一功能几乎完全被淡化了。而补给弹药的车辆还是必不可少的,于是日本又对原先的装甲车做了改进。

首先是补给车不再设置固定的枪塔,而是将机枪架到车顶去。在车后的载物部位设置装甲,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装甲运输车。此外乘员不再从车顶出入,而是在后面开了一扇门。这样补给车乘员就可以一路向后面扔下弹药箱。这样对它来说,当然还是将发动机安装在前面更合适,以保证后部多载弹药。当然该车型也被用于其他用途,如炮兵观测、牵引速射

炮和20毫米火炮等,这些用途都是在97式研制过程中逐步出现的,它使得这种98式装甲运输车大显了一番身手。

95式坦克

尽管在中国战场上发挥了威力,但无论是92式还是94式装甲车,如用于同欧美列强交战的话,则不会占什么上风,它们早晚要遭到淘汰。于是日本军方又开始着手研制95式轻型坦克。这是与前两种截然不同的真正意义上的坦克。

95式坦克是作为89式坦克改进型开发的,它是于1933年以“哈”为代号研制的。它是世界上首次采用气冷柴油机的坦克。顾名思义,它使用的柴油提炼起来比汽油要容易,而且相对不易着火。所以其发动机部位即便受到燃烧弹的攻击,也不会轻易起火。汽油机是通过化油器将汽油气化后再加入空气送入汽缸的,如果天气较冷的话,汽油就不易气化。而柴油机是从喷口强制送入压缩空气的,所以温度对它没有什么影响。而且由于柴油机采用气冷方式,所以它也不需要冷冻液,根本不必担心柴油冻结。对日本陆军来说,考虑到他们准备在中国东北与苏军开战,所以这样的作战手段是必不可少的。这种柴油机于1933年底在中国东北进行耐用试验,结果表明其耗油量比汽油机少三分之一,而在输出功率上却丝毫不逊色,从而证明其实战价值。此后该型号的柴油机就开始为该坦克配套生产。

技术本部在开始试制时,其目标是将坦克自重控制在7吨以内,速度超过40公里。第一辆样车是在1934年问世的。虽然其自重超过了0.4吨,但速度却达到45公里,在其他技术参数上也完全达到预定目标。该坦克全长4.3米,自重为7.4吨,比前两种大了一倍,其乘员是3人,采用120马力的气冷柴油机,最高时速为40公里。它的最大优势在于其火力和装甲厚度。它装备一门37毫米的火炮和2挺7.7毫米机枪,其装甲厚度达12毫米。

在拿出样车后经过不断的调试,军需审议会于1935年召集各有关部门在技术本部碰头,决定是否采用该坦克。但出人意料的是,坦克部队却首先对这一坦克发出抨击。坦克二团团长木村民藏就直言不讳地指出:“该坦克的动力和火力配备是可以的,但装甲厚度不够,所以其实用价值不大。这样的厚度在反坦克炮面前是不堪一击的。”陆军部次官古庄干郎就问:“在坦克部队看来,是根本就不需要该坦克,还是通过改进可以采用?”他得到的回答是:“如作为轻型坦克的话另当别论,作为主力坦克是肯定不合适的。因为装甲厚度不够就根本不可能发挥威力。在战场上欲发挥威力,就必须将坦克推进到距对方阵地200米处,也就是坦克必须具备压住对方反坦克火力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增加装甲厚度”。

尽管该坦克遭到陆军的否定,不料却得到骑兵部队的青睐。因为对骑兵部队来说,至关重要的机动性能,装甲厚度如何对他们来说是其次的,45公里的时速对他们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于是95式坦克未能成为中型坦克,却成了轻型坦克。

该坦克此后不断得到有关各方的好评。其主要特征是:在非对称的车身上安装火炮;炮塔偏右而两挺机枪一前一后配备;采用气冷柴油机;采用连杆臂与螺旋弹簧连为一体的悬挂系统。其生产厂商为三菱重工、神户制钢所和新泻铁工所。截至1942年,95式坦克共生产1200辆,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到日本战败,它始终是日军轻型坦克的主力。

95式坦克的改进型号

95式坦克的改进型是1938年开始着手研制的98式。它在许多地方都做了改进,使其显得更加精干。98式坦克研制的目的是使坦克自重更轻、效率更高,车体和炮塔从铆接改为焊接。取消炮塔上的小圆顶,就开一个孔。机枪不再架在炮塔前后,而是与炮塔安置在同一根车轴上。

98式坦克的进攻和防御功能也有了很大改进。主炮比原先的95式坦克炮具有更强的穿甲能力,炮塔也从原先的楔型改为带有一定的弧度,车身也更加流线型,从而减少被炮弹击中的概率。同时其装甲厚度也增加到16毫米,总体来看其防御能力提高了一倍。

98式坦克的车轮与95式相同,但为了防止弹片对坦克的杀伤,其螺旋弹簧和连杆臂都安装在坦克内。由于采用了新的发动机,所以其速度达到了50公里。但令人遗憾的是:尽管98式在性能上远优于95式,但由于部队对95式的评价很高,所以98式始终很难得到认可,这样就势必使其迟迟无法进入批量生产,直到1943年也不过生产了100辆。这些98式坦克均配备于在日本本土的部队,它们根本没有机会崭露头角。

1941年日本开始试制2型轻坦克,它基本上是98式坦克的改进型。主要不同的是其炮塔从98式的圆锥型改为圆柱型,从而使其容积加大,威力也相应提高。至于在坦克的自重和速度上,两者根本没有区别。如果还要指出其不同之处的话,那就是2型坦克在设计时减少了炮塔各部分的凹凸。这是为了便于让在同一时期研制的陆军第一批用于空降作战的滑翔机搭载,这样坦克乘员和其他军需物质就可以更顺利地上机。但滑翔机的研制工作后来却进展缓慢,直到1943年下半年才拿出样车,而此时战场的形势已急转直下,日军已处于守势,大规模的空降作战已不现实。于是滑翔机就没有投入批量生产,这样与之配套的2型坦克也就在生产29辆之后就停顿了下来。尚未经过一次实战检验,日本已宣布投降了。

在二战的尾声中,95式坦克还是发挥了作用的,但专家们也指出了其主要缺点,即火力不足。于是后来又有了将其主炮从37毫米改为57毫米的改进型坦克。但在原来的炮塔上,硬要加大火炮口径,这给实际操作带来了不少困难。于是在仅试制了_一辆之后,这一作就停顿了下来。接下来计划将95式坦克侧翼的炮塔圈口径加大一圈,然后再安装97式的炮塔。由于自重有所增加,所以该坦克的速度略有降低,但总体来说是成功的,但此时对日军来说显然为时已晚,所以该计划只是用95式坦克改装了几辆,供部队试用了一下而已。

战场悲歌

日本陆军对轻型坦克的定位是:侦察和联络,或是作为机动力量在突破对方防线时发挥作用。在太平洋战争刚开始时,95式坦克配备在各坦克团的一营或各坦克师团的搜索分队。前者配备数是13辆,后者是30辆。

在太平洋战争的开始阶段,95式坦克在前线各部队的配备数要多于97式。在偷袭马来亚半岛的战事中,佐伯敢死队参加了突破“吉德勒防线”的战斗、岛田坦克队则参加了苏里姆歼灭战。它们分别击溃了英军轻型坦克和装甲车的防御,发挥很大的作用。坦克部队的声誉迅速提高,受到了其他各兵种的信任。但就在南线作战顺利推进之际,在菲律宾战场出现的首次坦克战,却使得95式坦克的前景变得黯淡起来。

当时承担主攻任务的是日本第14军的16师团和48师团,它们分别配备第4、第7战车联队。但这两个战车联队的中型坦克大队所配备的,仍是老式的89式中型坦克。担当主力的主要是95式轻型坦克。而日军的对手美军却向吕宋岛调配了192、194坦克团,也就是用107辆轻型坦克来提高防线的牢固程度。日军的战车联队在规模上

等于对方的一个营,在数量上两军不相上下。

1941年12月22日,日军第4、第7战车联队在吕宋岛登陆,然后沿海岸线南下,在桑特玛斯附近与美军的15辆m3轻型坦克发生了遭遇战。两军甫一遇便立即交上了火,日军的95式坦克在距对方250米处率先开火。但同为轻型坦克的m3的装甲厚度居然达到38毫米,所以95式坦克所发射的炮弹,均像打在弹簧上一样被弹了出去。95式坦克也只是在近距离的肉搏战中才使对方略有损伤。这样的场景在菲律宾战场屡屡发生,95式坦克显然不是美军轻型坦克的对手。所以在战役尾声中,日军不得不匆忙将最新式的97式坦克投入了战场,欲以此取得战场上的主动权。

正如这一战例所显示的,95式坦克的结局是很不妙的。由于它比较轻便,所以日军将其配备于南洋各岛屿上,以阻挡美军的战略反攻。1944年2月的埃尼威特克岛礁之战,日军以2600名守岛部队阻拦8000美军的攻击。日军仅有9辆95式坦克,它们分别在地面上挖出洞穴然后将坦克驶入,做好了一副决一死战的架势。但是当美军的m4坦克一登陆,这9辆坦克便根本不堪一击。同年5月29日清晨发生在比阿克岛的战斗中,日军的4辆95式坦克也与美军的3辆m4坦克遭遇上了。虽然日军坦克发射的炮弹均命中了目标,却根本未能给对方造成伤害,相反美军的反击却使日军坦克立即成了一堆废铁。后来日军的另外3辆坦克企图突围,但也被美军全歼了。最后剩下的2辆参加了6月14日的桥头堡反击战,虽曾一度迫使美军退却,但第二天仍未能逃脱全军覆没的命运。

1944年9月15日上午,美军在帛琉群岛的佩里留岛登陆,其时驻岛日军14师团的坦克分队配备了17辆95式坦克。美军在登陆战中虽然受到了一些损失,但仍成功地实现了登陆目的。日军守岛部队曾以坦克为主对其进行了反击,但由于美军的防线非常牢固,日军的反击未能奏效,参与反击的95式坦克最后都被打得趴了窝。

此后在马里亚纳、菲律宾、硫磺岛、冲绳等地,日军相继面对美军的强大攻势进行了顽强的防守,日军的坦克也在劣势下与美军周旋,但最后均成为战场上的一曲曲悲歌。

脆弱的原因

实际上95式坦克在研制当初,其起点并不低于其他国家,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居领先地位,是很不错的坦克。那么它们何以在战场上如此无法显示其优越性呢?

刚愎自用篇3

不错,大敌当前,鲁庄公虽然列举了应战的三个条件,但他把“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放在首位,把“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放在第三位,以为主要靠得到他封赠的几个贵族首领率领士卒冲锋陷阵,就能打败齐军,没意识到“取信于民”,发动人民战争的重要意义,把贵族的力量至于人民的力量之上,本末倒置;他还把“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放在第二位,以为虔诚地对待神灵,就能得到神灵的保佑,打败齐军,盲目迷信。另外,他不懂得以逸待劳、敌疲我打、兵不厌诈的战略战术,急于指挥军队出击和追击,轻举妄动,急躁冒进。鲁庄公这个“肉食者”的确有“鄙”的一面。

然而,鲁庄公能弗专衣食、以情治狱,说明他是一个廉洁公正的君主。其次,他能纾尊降贵,接见曹刿,跟曹刿共同探讨应战的条件;能从善如流,不刚愎自用,又能任人唯贤,不嫉贤妒才,愿意跟曹刿同车上阵,听从曹刿的意见,放手让曹刿代替自己指挥作战;还不耻下问,向曹刿询问取胜的原因,从中学习战略战术,吸取教训。可见,鲁庄公还有“不鄙”的一面,这正是他跻身为“春秋五霸”之一的重要资本。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第一,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正如我们既要否定鲁庄公的缺点,又要肯定鲁庄公的优点一样,不能求全责备。

第二,一个君主不可能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军事无所不精的全才,最要紧的是他能像鲁庄公那样廉洁公正,亲近民众,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从善如流,不懂就问,虚心好学,不刚愎自用,不独断专行。

说到鲁庄公,我不由得想到。

在第一点上,尚能做到。他在《沁园春雪》中客观评价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及成吉思汗;在第二点上,晚年的则完全比不上鲁庄公。因为对新兴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规律认识不足,盲目模仿苏联的建设模式,而且头脑发热,急躁冒进,搞什么“三面红旗”“”,幻想15年“超英赶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在经济建设的决策上发生了严重错误,造成严重后果,却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坚持错误,对婉转批评的刘少奇和直言讽谏的怀恨在心,残酷迫害,以一场席卷全国的“”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

刚愎自用篇4

1、专己守残:固执己见,抱残守缺。指囿于派系、门户之成见而不能通权达变。

2、固执己见:固:顽固;执:坚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3、冥顽不灵:冥顽:愚钝无知;不灵:不聪明。形容愚昧无知。

4、自行其是:自己认为对的就做,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5、倔头倔脑:形容说话、态度固执生硬的样子。

6、拘挛之见:拘挛:拘束,拘泥。形容狭隘而固执的见识。

7、粘皮着骨:粘:粘贴。比喻人固执呆板。

8、随方就圆:处事顺应形势和情况的变化;待人随和而不固执。

9、固不可彻:固:固执;彻:透彻,明白。非常固执,无法说服。

10、屡教不改:屡:多次,一次又一次;教:教育。经过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11、桀骜难驯:谓凶悍倔强,难以驯服。

12、深闭固拒:形容坚决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13、不进油盐:形容人十分固执。

14、一个心眼:指专心一意。比喻很固执已见,不知变通。也比喻同某人思想很一致。

15、桀骜不驯:性情不驯顺。

16、硁硁之愚:硁硁:浅陋而又固执的样子。坚持自己看法的谦词。

17、一板一眼: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18、撞倒南墙:比喻态度生硬,行动固执,不知变通。

19、扞格不通:固执成见,不能变通。

20、硁硁之信:固执的信念。

21、执而不化:指固执己见,不知变通。

22、泥古不化:泥:拘泥,固执。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古人的说法而不知变通。

23、死心塌地:原指死了心,不作别的打算。后常形容打定了主意,决不改变。

24、一板三眼:板、眼: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25、顽固不化:化:改变。坚持错误,不肯改悔。

26、迂腐腾腾:迂腐:言行谨慎不敢超越旧规。形容固执保守,不通世故。

27、师心自用: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28、不可理喻:喻:开导,晓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

29、认死扣儿:坚定地认为,固执己见。

30、死心眼儿:固执而不知变通。也指专一不变。

31、直情径行:径:直;行:从事。凭着自己的意思径直地去做。比喻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32、牛心古怪:指脾气固执、倔强。

33、执迷不悟:执:固执,坚持;迷:迷惑;悟:觉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34、刚褊自用:褊:器量狭小。独断固执,自以为是。

35、牢不可拔:牢:牢固。异常坚固,不能攻破。形容人的意志坚定或态度固执、不能动摇。

36、禀性难移:本性难以改变。

37、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38、固守成规:成规:现成的规矩、制度。指思想固执保守,守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39、本性难移:移:改变。本质难于改变。

40、刻船求剑: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

41、孤行己见: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

42、胶柱鼓瑟: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43、硁硁之见:硁硁:浅陋而又固执的样子。坚持自己看法的谦词。

44、守经达权:经:正道,原则;权:权宜,变通。形容坚持原则而能变通、不固执。

45、牢不可破:牢:牢固。异常坚固,不可摧毁。也用在指人固执己见或保守旧习。

46、刚愎自用:愎:任性;刚愎:强硬固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刚愎自用篇5

关键词:项羽;多种性格;成败影响;性格分析

1.项羽生活背景

一个人从小到大所形成的性格,对于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项羽个人来言,项羽生活在楚国的一个贵族大家庭。项羽家庭的地位极其显赫,这是因为长期处于这样的一个环境中,项羽从小就具有常人所不能够想象的梦想。因为生活条件优越,家庭地位显赫,他从小就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做任何事情都觉得自己高人一等。项羽接人待物逞强好胜,不甘心居于别人之下,具有典型的好斗、好争性格,并且不会自我反省。再加上项羽的祖祖辈辈都是骁勇善战的大将军,其血液里就流淌着拼杀的基因,这也为项羽后来英勇奋战奠定了基础。项羽的性格也不全然是负面的,项羽骨子里就有侠肝义胆的将军气节,征战沙场时也颇以大局为重。

2.剖析项羽的性格特点

2.1存大志但矜功自大

年轻时候的项羽常怀胸怀大志,所谓艺高人胆大,项羽也的确有万夫不当之勇,少年时期,对于简单的编法不屑学习,而是苦心钻研高等的排兵布阵。项羽秉持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理,对于权威至高的始皇帝也有敢冒犯之意,甚至有取而代之的想法,就冲着这种敢想敢说的份上,也已经让其父亲瞠目结舌了。而项羽正是凭借着这种远大的志向和不屈的斗志,当年才创下了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掀起战争的壮举,秦末时期的农民战争正是项羽所带领的。项羽不仅敢想而且敢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同秦王朝展开了长期的斗争,最终了秦朝残暴的统治。项羽虽然心怀大志,但是当取得胜利的时候容易骄傲自大,所以在楚汉大战之中失败。由于自己因骄傲而听不进去别人的忠言,致使战争之中多次让自己深陷困境之中,最后士兵疲倦粮食短缺,不得不与刘邦和谈划鸿沟为界。

2.2智勇双全,但政谋不足

项羽的智勇虽然双全,但是政治谋略却大大不够,项羽自幼力大无穷,可以扛起巨重无比的鼎。项羽自征战沙场起,英勇骁战无人能及,又钻研兵法通晓所有排兵布阵之法,可谓是有勇有谋。他的谋略为以后的战争中奠定了基础,曾有一句话是这么形容项羽带兵打仗,“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可见其骁勇之势。还是那句话,项羽虽然智勇双全,但是政治谋略还是不敌刘邦,致使最后兵败定陶与刘邦签订谈和协议。若是项羽的政治谋略再高一筹,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不再自傲自大,说不定会是另一种结局。

3.项羽的性格对成败的影响

3.1强烈的复仇意识导致其残暴

项羽深受国破家亡的痛苦,过着背井离乡的生活,于是他的心里渐渐升起了复仇的萌芽,虽然复仇也是他将来成为智勇双全大英雄的一个因素,但是更多的是导致他最后残暴的主要原因。强烈的复仇意识致使他性格中存在残暴嗜血的一面,更是导致了他杀害会稽、率众起义。在以后的斗争中,无论是残暴无人性的秦始皇,还是试与刘邦争天下中,项羽都亲自参加指挥战斗。他的谋略为以后的战争中奠定了基础,曾有一句话是这么形容项羽带兵打仗,“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可见其骁勇之势。但是在项羽的内心深处,始终对秦帝国有挥之不去的复仇意识,这也是致使他最后残暴的主要原因。

3.2刚毅有主见却致使刚愎自用

项羽的性格刚毅有主见,最后却致使其刚愎自用,项羽自征战沙场起,英勇骁战无人能及,又钻研兵法通晓所有排兵布阵之法,可谓是有勇有谋。项羽的这种性格在他未来参加战争中,可谓是发挥的淋漓尽致,同时也为他获取别人的信任奠定了基础。但是项羽的众多性格之中存在着一个弱点,那就是项羽虽然有勇有谋、刚毅、有主见,其巨大的成就也使得他容易刚愎自用。这就致使他后来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一昧的一意孤行,致使最后的战争失败。纵观历史,项羽的性格缺点也不是什么大缺点,但这一缺点确是他成败的关键点,人并非十全十美,是人就有缺点。在一个王朝的发展过程中,君王最需要广开言路,善于识人用人,项羽正是因为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别人的话才致使失败。

4.结语

综上所述,人的性格和心理形态会间接的影响人在社会中的表现行为,以及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项羽的谋略为以后的战争中奠定了基础,曾有一句话是这么形容项羽带兵打仗,“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项羽接人待物逞强好胜,不甘心居于别人之下,具有典型的好斗好争性格,并且不会自我反省。这就致使他后来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一昧的一意孤行,致使最后的战争失败。项羽骄傲而听不进去别人的忠言,致使战争之中多次让自己深陷困境之中,最后士兵疲倦粮食短缺,导致最终的乌江自刎。

[参考文献]

[1]侯晓林.论项羽的成败[J].人民出版社,2001.

[2]姚国才,燕国庆.心理与教育[J].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刚愎自用篇6

1、采博众长:形容广泛地吸取各个方面的优点,从而完善自己;

2、出处:《刘芳传》考括坟籍,采博众长;

3、成语造句:搞科学研究,需要采博众长,力求完美;

4、近义词:集思广益;

刚愎自用篇7

夏日的天气是顽皮的,一会儿眼光普照,一会儿倾盆大雨。凡是练习乒乓秋的日子,太阳便不饶人火辣辣指压无阻地洒在我的身体上,“对着墙连打20个就给学分”这是无比现实的。第一次拿起乒乓球,我机械地站在离墙一米外。左手抉择着放开球,右手心怕球就要落地。不管三七二一就心急往墙上拍去。眼睛看着左手迟疑几秒后,抬头寻找球的去处。球与墙强烈的亲密接触后,猛地投入我怀抱,撞得我胸口发痛。球就像热情的女子,丝毫没有徐志摩先生“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的柔情。几缕风拂过,带来几丝凉意。傍边的同学一球一拍一面墙而已,犹如温柔淑女般弹奏乐曲。我喜欢听乒乓球温和的发出声音,就像一颗心在跳动。我可以的我对自己说。以这样不服输的心态去打球。起初能稍微进步,但后来越打越心急,每发一个球就弹到草丛中去了,这样重复几节课的趴在草丛中找球,渐渐地把自己缩小成小动物在草丛中寻找食物。最后大汗淋漓,汗水流到眼睛里,咸的睁不开。理科生能精确算出球稳定弹回来的力度要多大?球的接触面应该用光滑点的吧。可自己不是机器,得控制自己的心才对,固执地以为汗水就会证明自己努力过,最后不得不承认都是徒劳吧。“你太紧张了,要放松点,肯定自己的心,才能打好球”旁边的同学说。后来两节课的练习中一急就停下来,安抚自己,慢慢的能连打十多个。嘴角也跟着上扬,这时候的汗水似咸非咸。美国作家刘墉在<肯定自己>一书中曾说:“一个人要学习接受失败。利用倒下的时间喘气,并思考在攻击的方法。三国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在渡江时,因为刚愎自用的个性而引剑自刎了,最终没能反败为胜。肯定的自己的心是要学会接受失败而不是一味的不服输。人生中还要体验很多frustration(挫折感)。肯定自己,不能刚愎自用。要接受失败。乒乓球温柔地跳动着,调戏着洒下来的几缕阳关,一球一拍一面墙而已。

高一:张慧

刚愎自用篇8

鄙人性情,向来专作独任其难之事,尤专作费力不讨好之事。

这种刚愎自用的人,你劝他是费力不讨好。

这是一项费力不讨好的工作,但他仍做得有始有终。

刚愎自用篇9

1、墨子有个得意门生叫耕柱,但他总是被墨子批评,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不满的情绪,但他并没有消极抵触学习,而是在放学后找墨子沟通。墨子告诉他,正因为他是一块可塑之材,所以才会一再地教导与匡正他。墨子听后,放下了心中的不满,认真求学。

2、项羽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就是因为他刚愎自用,不与手下沟通。熟谙兵法的韩信只被他用作守帐的,有勇有谋的陈平、张良,只能当个普通将领。

3、屠格涅夫与托尔斯泰多次发生争吵。时隔16年,托尔斯泰希望消除隔阂,他主动与屠格涅夫沟通,给屠格涅夫写了一封道歉信。屠格涅夫非常感动,两人冰释前嫌。

(来源:文章屋网)

刚愎自用篇10

1、吕布跟关羽、张飞、刘备打过。

2、在虎牢关之前跟曾斩杀潘凤等人,曾乃丁原的养子跟董卓为敌,投靠董卓杀掉义父丁原,丁原大势已去,后神威虎牢关,受王允的双离间计杀义父董卓,因王允的刚愎自用,在长安被董卓旧部所杀,从此吕布开始了流亡生涯,之后投靠袁绍,曾一骑当万灭张燕,在曹操讨伐徐州之时偷袭其大本营濮阳,曹操也在濮阳之战差点丧命。

3、跟刘备打过,刘备打不赢吕布转投靠曹操,后因刘备的谗言死于白日门,因此才有飞将吕布之名。

(来源:文章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