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火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8:55:36

水深火热篇1

的确,深海底部的大多数地方极度贫瘠,只是零星散布着一些居民,它们唯一的指望就是从几千米之上的海面缓缓降下的食物碎屑――这些碎屑主要由浮游生物的尸体或粪便组成,形如飘落的雪片,被称为“海雪”。大部分海雪在降落的过程中会被其他生物抢光,能够落到海底的少之又少,海底的居民们很久才能吃上一顿,然后在无尽的黑暗中等待下一次天降甘霖。

但是,海底也不全是沙漠,也有热闹的地方,甚至有繁华的“大城市”。那里虽无灯火通明,却也烟囱林立,寸土寸金,有生产,有消费……

万物生长靠烟囱

在陆地和浅海,绝大部分能量都来自太阳。植物依靠光合作用合成含有能量的物质,动物和微生物则靠“燃烧”这些物质获得能量。在没有阳光的深海,能量也来自可以“燃烧”的还原性物质。

许多生物可以靠海面接济食物过活,有时只是零星几片海雪,幸运时能有一块沉木,如果有一具鲸鱼尸体,那就是一笔飞来横财了,足以吸引大批海底居民赴宴。

这些生物的食物来源,归根结底还能找到光合作用的头上,而在更为繁华的海底聚居地――深海热泉,居民的生活方式就有些挑战想象力了。它们的“燃料”是硫化氢之类的还原性物质,而与植物光合作用相对的,则是细菌氧化这些物质获取能量的化能合成作用。

深海热泉一般分布在板块边缘的火山带上,其实它们自己就有点像火山――渗到地壳中的海水被接近地表的熔岩加热、溶解,裹挟着许多矿物质,从热泉口喷出来。典型的如硫化物热泉,其中的矿物质会在喷口处结成黑糊糊的烟囱,高的能有十几层楼高,还不停地往外冒黑烟;烟囱壁上和烟囱周围,都密密麻麻挤满了螃蟹、贝壳之类的生物――当1977年,科学家们循着海水温度慢慢地往偏高的方向探寻,第一次找到深海热泉时,呈现在他们眼前的就是这样一幅怪诞景象。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难以相信,在不见天日的海底,竟有这样一群不靠沐浴阳光,而是靠冒黑烟的“大烟囱”存活的生命。

如同人类社会,海底城市的居民也有分工与合作。将大烟囱喷出的还原性物质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就是城市的生产者,其他生物都要从生产者身上获取能量:有的螺类像牛羊吃草一样直接啃食这些细菌;有的螃蟹在自己身体表面养了一群细菌,不时收割一回;而聪明如管状蠕虫者,干脆在自己体内养着细菌,与它们共生,连吃的步骤都省了。

既然生产者都要靠烟囱,其他人全要靠生产者,难怪大家喜欢挨挨挤挤住在烟囱附近。可要想住到烟囱口,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海底热泉口喷出的海水非常烫,有时甚至可达三四百摄氏度(如果在海面上,这水早就沸腾了,因为海底压力很大才得以保持液态),而底层海水则是冰冷的,温度低至将近零摄氏度,只有少数耐热本领超群的古细菌,才有机会抢占烟囱口第一排。当然,前面几排的位置都颇具挑战性,有些蠕虫生活在烟囱外壁,脚踩80摄氏度的滚烫“地板”,头顶着只有2摄氏度的海水,这冰火两重天的生活真不是人人都忍得下来的。

再接下来,在温度比较宜人的地方,就得看大家抢位置的本事了。蠕虫和贻贝往往见缝插针,找到空位就原地不动,坐享体内细菌的化能合成产物。不过,热泉的世界变化也很快,科学家曾发现,东太平洋的一处热泉口原本满是蠕虫,过了几年再去看,那里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换成一批贝类了。

深海热泉这些建在烟囱上的城市,其实范围不大,只局限在烟囱口附近一小块地;也并不能长久,热液喷发结束,就曲终人散了;更惨的是,城市与城市之间还离得特别远,最近的城市在几百公里以外也有可能。可是,只要新的海底热泉口一产生,周围就会迅速崛起一座新城。这些新兴城市的居民都是怎么搬来的呢?

有些细菌是一直都在的。在荒凉的海底沙漠中,分布广泛的化能合成细菌就蛰伏在沉积物里,等待时机。这样,不论新的海底火山在哪里喷发,都有一小撮细菌在那里等着。等到新烟囱带来丰富的还原性物质,它们就可以大量增殖,充当新城的开拓者,恭候更多生命到来。

水深火热篇2

我在这里等你,她们却在翻云覆雨。你曾经也写过那些黑暗与污秽,但从未让我见到过。

也许,于你而言,那确实是一种保护。不过,现在再说那些,已经没有什么重要的了。

倘若十年之后,你对我说这样一番话,我会觉得你真心是个骗子。

单纯的年纪,不管别人对你说什么,都深信不疑。

街角风景,信手玩闹,从来没有那么多的诗情画意,只不过因为你的一厢情愿而编造出来的。

你现在不知悔改,并不代表你永生永世都能维持着现状。

只是很多事情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说得通透。此时此刻,你来到我身边,或许只是为了下一段路口该如何去走过。

我们本身就不应该拥有那么多胡乱的愿望。痴心妄想,最终伤害的人也只有自己。

水深火热篇3

跨界合作,看起来有点美?

说到现在手游圈内比较火热的关键词,跨界合作肯定会位列其中。现在一个手游产品如果没什么跨界合作案例,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人气手游。但是优质的合作方就那么几个,就跟优质ip一样,一个不小心就被别人先占了位置。这时候有合作方主动上门,说自己想要和手游搞个跨界合作,而且手游开发商运营商的付出几乎是零成本,是不是很吸引人呢?

而当很多人食指大动的时候,也许就已经进入了别人的圈套之中。

前段时间有不少人气手游开发商表示,自己就遭遇了“假跨界合作”――中间商自己上门,然后大谈自己的成功合作案例,以及与相关厂商之间的“过硬”的关系。

最后这些中间商就提出,可以免费帮手游与知名厂商牵线搭桥,手游开发商这边只要提供一些礼包,就能完成这桩跨界合作。

对于手游开发商这边来说,这种合作看上去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买卖,于是乎他们砸出了各种礼包,将其交给中间商。期间中间商也会时不时提供给手游开发商这边跨界合作的相关证据――比如什么地铁广告和印有礼包码的饮料瓶等,以证明自己正在做事。

目前为止,看起来一切很正常对不对?但是如果手游方去查―下这些礼包的激活率以及在合作开启之后,手游的注册用户有没有增加,那么就会发现礼包激活率极高,而注册用户却并没有显著提升。这显然与正常逻辑不符。那么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想要捡便宜就中招了

为什么说好的跨界合作,感觉却在什么地方有点不一样?让我们把镜头转向中间商这边。中间商在忽悠到了礼包码之后,就会转头将这些礼包码全部挂到淘宝等交易平台中去,以低于礼包自身价值的价格卖出去。由于这一产业链实在已经过于成熟,以至于很多玩家要深入体验某一款游戏的时候,首先就是跑到淘宝上去找游戏礼包以及各种所谓的“首充号”。但是这样的玩家通常本身就已经是游戏玩家了,所以他们兑现礼包的行为并不会为游戏本身带来什么新鲜客流量。

在此过程中,谁是受害者?看起来谁都不是。手游方贡献的只是数据,并没有出哪怕一分钱、玩家以很低的价格买到了高价值礼包、中间商狠狠赚到了一笔。虽然看起来谁都没有受到损失,但是就是让人不爽。

不爽怎么办?很多手游方干脆就拿起“封”字诀,既然这些礼包只能通过交易平台买到,那么只要按图索骥把激活礼包的玩家给封号不就完了?但是这样于事无补,且公司声誉会受影响,还会直接导致玩家流失。

于是乎,很多手游开发商只能一边不爽一边在游戏里刷屏,警告玩家不要使用非法渠道获得的礼包码,但是又无法对已经使用了的玩家实施真正有威慑力的惩罚。

不要以为这样的事情只要发生了一次,就不会发生第二次了。在手游方中招了第一次之后,中间商会通过“友情推荐”,将其介绍给其他圈内好友,大家一起痛宰肥羊。甚至还有手游方在受骗之后,浑然不觉,又将中间商介绍给其他手游方的事情发生。谁能搞清楚,下一次主动上门要搞跨界合作的人,背后到底是谁在操控呢?

骗子为什么能屡屡得手?

那么,为什么这些专门盯着手游方的骗子能屡屡得手呢?原因很简单:

水深火热篇4

原料:马豆半杯、鱼胶粉、汤匙水半杯、粟粉、椰汁1杯、沸水1杯半、糖半杯、淡奶1杯。

制作过程:

1、马豆洗净。用水浸2小时,沥去浸水,置3公升深锅内,加水1杯盖面,加盖,大火热5分钟,改用中火热5分钟。移出搁置待冷,沥去多余水分。洗净深锅;

2、调匀鱼胶粉及水。小碗内将粟粉与椰汁拌匀;

3、深锅内加入沸水及糖,加盖,大火热2分钟后拌入这鱼胶液及淡奶,注入粟粉椰浆,不停搅拌至均匀,大火热5分钟,加热中再搅拌一次;

4、加入马豆拌匀,中火热2分钟即可。每次拌匀后需盖回再继续加热;

水深火热篇5

关键词:驱动轮工艺轴;静扭矩;淬火过渡区;回火

驱动轮轴是拖拉机的关键零部件,使用中要承受复杂的弯曲-扭转载荷和较大的冲击载荷,服役条件比较苛刻,是失效频次较高和失效类型较多的零部件[1].其不同部位经常发生诸如脆断或疲劳、扭转或弯曲、正应力或剪切应力断裂等失效形式.因此,驱动轮轴本身必须具有较高的疲劳强力、较高的硬度和良好的耐磨性.随着拖拉机载重量的提高和实际工况的改变,驱动轮轴的直径和感应淬火有效硬化层深度也逐步被加大[2-3].扭转试验虽不能显示金属的体积缺陷,但能够反映表面硬化层的性能及表面缺陷,可用于研究各种表面强化工艺,检查零件热处理的表面质量.在零件表面机加工质量符合技术要求的情况下,表面硬化层深度对静扭强力和扭转疲劳寿命的影响较大.因此,本文拟通过静扭试验为驱动轮轴表面感应淬火工艺设计及表面硬化层深度的合理确定提供依据.

1S38mnSiV工艺轴静扭试验

1.1试验用工艺轴设计原则

由于原驱动轮轴扭矩的一端是靠花键传递,另一端是靠驱动轮轴与相关件(轴瓦)之间的摩擦力来实现的,与试验机夹具之间无法实施连接,进行试验扭矩的传递,因此必须根据试验机夹具的结构重新设计出可以和试验机之间进行扭矩传递的试验工艺轴.试验工艺轴的设计原则为:轴两端都为花键结构,且进行加粗;花键底径尺寸不小于齿条外圆尺寸;花键模数与原结构花键模数相同,使试验工艺轴的薄弱部位与驱动轮轴实际使用中断裂部位相符,即薄弱部位为轴的齿条根部、凸缘处和键槽尾部.

1.2试验材料与结构

新设计的驱动轮轴工艺试验用轴简称驱动轮工艺轴.驱动轮工艺轴所用材料为S38mnSiV非调质钢.S38mnSiV驱动轮工艺轴包括3种结构形式:光轴工艺轴(图1),带齿条、键槽工艺轴,去齿条、键槽工艺轴.后两种被统称为键槽工艺轴(图2).

1.3试验过程

在国家拖拉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强力试验室进行驱动轮工艺轴静扭试验.驱动轮工艺轴静扭试验是在JB-50型静扭试验机上进行的(图3).该试验机能实现试验数据的实时采集、扭转曲线的自动绘制以及数据显示和报告打印等功能.试验机机械部分由主轴驱动系统(扭矩输出)、装夹机构、角度及扭矩测量系统组成.进行扭转试验时,将驱动轮工艺轴一端安装在试验机的扭矩输出端,另一端安装在试验机平台支撑尾座上,使试验轴的轴线与试验机轴线同轴.试验时按一定的方向缓慢连续施加扭矩,用检测装置自动记录扭矩及相应的扭转角,并绘制扭矩-扭转角曲线,直至轴发生破坏.

2试验数据的分析

2.1光轴工艺

轴光轴工艺轴(无键槽、台阶、齿条工艺轴)共6组15件.光轴工艺轴静扭试验数据如表1所示.圆柱形试样在扭转试验时,整个试样长度方向的塑性变形始终是均匀的,没有颈缩现象.其截面及平行长度基本上保持了原尺寸.与试样轴线成45°的两个斜面上承受最大正应力,与试样轴线平行和垂直的平面上承受最大切应力.扭转时试样中的正应力与切应力在数值上大体相等,二者的比值接近于1.正火态未感应淬火的光轴工艺轴及存在感应淬火过渡区的光轴工艺轴断裂位置均在未感应淬火无淬硬层处.其断裂面与试件轴线垂直,断口平整,有回旋状塑性变形痕迹,是由切应力造成的切断.表面感应淬火通淬的光轴工艺轴,断口起始于表面感应淬火层.其断裂面与试件轴线约成45°螺旋状,是在正应力作用下产生的正断,为扭转正应力的脆性断裂,表现出对较深的有效硬化层深和高的扭转应力相关性,是一种硬化层内高聚集的弹性变形能量释放结果.对光轴工艺轴不同感应淬火区静扭试验数据分析可知:光轴工艺轴表面感应淬火通淬后扭矩水平最高;正火态未感应淬火的次之.表面感应淬火是将钢的表层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快速冷却,得到硬的马氏体表层.该硬层的体积较基体大,在零件表层形成残余压应力,而残余压应力的存在可抵消零件表面实际承受的一部分拉应力即残余压应力,能够提高材料的扭转强力,因此零件抗扭水平提高.

2.2带齿条、键槽工艺

轴带齿条、键槽工艺轴(共6组17件)的静扭试验数据.对带齿条、键槽工艺轴静扭试验数据分析可知:由于缺口效应(零件表面的沟槽、棱角、截面的急剧变化处产生应力集中,使强力下降,即缺口效应)[4-5],带齿条、键槽工艺轴的齿条尾部、键槽底部的尖角是轴杆最薄弱的部位,成为扭转断裂的裂纹源.表面感应淬火和抛丸强化均在零件表层形成残余压应力.抛丸强化使材料表面产生的强化层深度有限,约为0.2~0.5mm,在强化层内形成残余压应力,强化层-未强化层之间为过渡拉应力区,而表面感应淬火产生的硬化层深度远大于抛丸强化,表面感应淬火硬化层内的残余压应力因与抛丸强化层过渡区的拉应力抵消而降低,即抛丸强化反而使表面感应淬火硬化层残余压应力有所降低.因此,带齿条、键槽工艺轴表面通淬+抛丸处理后的扭矩水平比表面感应淬火通淬后的扭矩水平有所降低.表面感应淬火可降低缺口敏感度,提高抗扭强力,而且带齿条、键槽工艺轴表面感应淬火的过渡区相对于淬硬层而言,同样是薄弱部位,成为扭转断裂的裂纹源.因此,带齿条、键槽工艺轴在键槽底部、齿条尾部存在表面感应淬火过渡区的扭矩水平均低于表面感应淬火通淬后的扭矩水平,在相同断裂部位与正火态未感应淬火的扭矩水平相接近.通过表面感应局部淬火来提高零件扭矩水平的作法不可取,设计零件表面感应淬火工艺时应尽量避免过渡区.

2.3去齿条、键槽工艺

轴去齿条、键槽工艺轴(共7组17件)的静扭试验数据.对去齿条、键槽工艺轴静扭试验数据分析可知:去齿条、键槽工艺轴表面感应淬火通淬后硬化层深符合方案要求的,其扭矩水平最高,且在低温回火磨削后其扭矩水平有所降低;表面通淬+抛丸处理后,其扭矩水平降低;表面感应淬火通淬后硬化层浅而不符合方案要求的工艺轴扭矩水平较低;正火态未感应淬火的扭矩水平最低.由于缺口效应,去齿条、键槽工艺轴的键槽底部尖角以及试件回火磨削终端台阶处是轴杆最薄弱的部位,成为扭转断裂的裂纹源.在去齿条、键槽工艺轴表面感应淬火通淬后且硬化层符合方案要求的前提下,试件回火磨削后的扭矩水平降低且断裂位置均位于回火磨削终端台阶处,说明回火磨削终端台阶处应力集中程度大于键槽底部尖角处应力集中程度.表面感应淬火硬化层深度对静扭强力的影响规律为:随着硬化层深度的增加,残余压应力相应增大,极限扭转强力上升,承担扭矩的能力大幅度提高;表面感应淬火形成的残余压应力可降低缺口敏感度,降低应力集中程度.

抛丸强化在零件表层形成的残余压应力,也能起到降低表面缺口效应的作用[6-7].去齿条、键槽工艺轴表面通淬+抛丸处理后扭矩水平比表面感应淬火通淬后扭矩水平有所降低的原因在于:表面感应淬火和抛丸强化均在零件表层形成残余压应力;抛丸强化使材料表面产生的强化层深度有限,约为0.2~0.5mm,在强化层内形成残余压应力,强化层-未强化层之间为过渡拉应力区,而表面感应淬火产生的硬化层深度远大于抛丸强化,表面感应淬火硬化层内残余压应力因与抛丸强化层过渡区拉应力抵消而降低,即抛丸强化反而使表面感应淬火硬化层残余压应力有所降低.由于抛丸强化使表面感应淬火硬化层残余压应力的降低大于低温回火减少的残余压应力,因此去齿条、键槽工艺轴表面通淬+抛丸处理后的扭矩水平低于表面感应淬火通淬低温回火后的扭矩水平.

3静扭试验结论

驱动轮工艺轴不同结构相同处理状态下静扭试验数据表明:光轴工艺轴的扭矩水平最高,去齿条、键槽工艺轴的扭矩水平次之,带齿条、键槽工艺轴的扭矩水平最低.从试验结果可得出如下结论:①表面淬火零件的过渡区相对于淬硬层而言是个薄弱环节,是扭曲断裂的裂纹源.零件存在的淬火过渡区扭矩水平急剧下降,其扭矩水平低于未经表面淬火的零件,零件设计者和工艺人员在设计零件表面淬火要求时,应尽量避免过渡区.②含有键槽、齿条的零件存在尖角敏感度,是裂纹的起源.其表面通淬后表层形成了压应力,降低了尖角敏感度,减缓了尖角效应.同时,零件回火后,降低了尖角敏感度,减缓了尖角效应.因此,存在尖角的零件必须回火,技术要求允许时应提高回火温度.③表面淬火后,抛丸处理降低了表面压应力;抛丸减少的压应力大于低温回火减少的压应力,致使抛丸零件的扭矩水平低于低温回火的零件.

参考文献:

[1]李瑞卿,张沈洁,孔春华,等.不同结构驱动轮轴零件的感应淬火工艺研究[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5(S2):126-129.

[2]马戈,毛长恩,孔春华,等.感应热处理工艺对拖拉机轴类零件扭转强度的影响[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14(1):70-73.

[3]薛青,刘文曾,孔春华,等.一种低速大扭矩驱动轮轴的感应热处理工艺研究[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15(2):58-61,64.

[4]霍发燕,曾小勤,刘秀艳.热处理工艺对GeVo凸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热处理,2015,30(4):26-30.

[5]陈建四,林恬盛,黄步玉.中频感应加热淬火在驱动轮生产中的应用[J].工业加热,2001(2):49-50.

[6]闫保秋.热处理新工艺在SD7高驱动推土机上的应用[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1(15):12-14.

水深火热篇6

1.急救措施

首先应脱离热源,终止继续损伤。火焰烧伤后应迅速离开火区,尽快脱去着火的衣物,或就地滚动灭火。尤其是化纤衣料,不仅易燃,而且紧粘皮肤,使烧伤加深。可用水浇或用棉被等覆盖着火部位,也可跳进附近的水池内灭火。切忌喊叫或用手扑打火焰,以免引起呼吸道和手部烧伤。被热液(热水、热油、沸汤等)烧伤后应立即清除热液,同时脱去相应的衣物。脱离热源后往往热力对机体的损伤并未停止,此时应立即施行“冷疗”。

2.冷疗法可使局部迅速降温,终止热力的继续损伤,既可避免创面继续加深,使创面愈合时间缩短,还可减轻组织水肿程度。伤后立即冷疗,可减少能损害微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伤后3小时的延迟性冷疗仍可明显地抑制组织水肿。冷疗还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接近0℃水的冷疗,止痛作用最为明显。烧伤面积较小者,持续冷3-5小时后即可基本解除痛感。但是一旦中断冷疗,痛感可以迅速出现。

一般中小面积浅度烧伤病人可在烧伤后立即进行自我冷疗,而非先送往医院。一般水温以10-20℃为宜;夏季气温较高,较小面积的四肢烧伤,冷疗水温可降至4-10℃;冬季寒冷气候条件下冷疗温度可偏高,特别是躯干、头部等近心部位的烧伤,以不导致体温过度散失为原则,冷疗的水温即使在30℃也是有效的,一般来讲,用自来水冲洗最佳。四肢可进行浸浴或冲洗,躯干和头部以冷敷为宜。冷疗应在伤后6小时以内进行,时间越早,效果越好,可持续1-3小时。冷疗最适宜于二度创面。使用冷疗烧伤面积不宜超过20%,在夏季可适当扩大治疗面积,以不致使病人体温骤降而发生寒战为原则。因为,冷疗的面积超过20%体表总面积时,可能导致机体中心体温下降,死亡率增高。

3.创面处理

水深火热篇7

[关键词]赣杭成矿带火山岩型铀矿地球化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p5[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3)-7-144-2

0引言

火山岩型铀矿与花岗岩型铀矿同属于热液型铀矿,但两者的矿化特征明显不同。火山岩型铀矿是我国四大类型铀矿之一,在铀资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1]。赣杭构造带内火山岩型铀矿床分布密集,是我国火山岩型铀矿最主要的成矿带,对研究我国的火山岩型铀矿具有重大意义。国内外学者在对该成矿带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研究过程中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将这些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对该成矿带产生更深层次的认识。

1区域地质背景

钦杭成矿带起自广西钦州湾,经湘东、赣中延伸到浙江杭州湾,全长近2000km,位于扬子与华夏两大古陆块碰撞拼贴形成的巨型板块结合带及两侧,是我国一条重要的铀多金属成矿带[2]。赣杭火山岩铀成矿带位于钦杭成矿带北东段,长约600余km,宽50~80km[3],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地跨浙、赣两省,赣东北-浙西北地区属于扬子古陆区域,赣中南-浙东南地区属于华夏古陆区域[4]。其主要构造为赣杭断裂带,为江山-绍兴深断裂发展形成。

江山-绍兴断裂从晋宁运动Ⅰ幕开始向西延展,晋宁运动Ⅱ幕时与萍乡-广丰深断裂相连,继而在加里东期又由东乡往南西叉生至永丰,形成了永丰-抚州深断裂,至此赣杭断裂带的雏形基本形成;太平洋板块在燕山早期开始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导致地幔隆起及其附近发生部分熔融作用,随后的伸展作用,导致赣杭构造带发生岩浆侵入、火山作用[3]。扬子板块区发育的深大断裂多形成于晋宁期,华夏板块区的深大断裂多形成于加里东期,这些深大断裂在燕山期活动强烈且频繁,控制着区内的火山作用。燕山早期,岩浆活动以侵入为主,形成大量的花岗岩基;晚期以喷发为主,形成巨厚的酸性火山岩系,侵入活动较弱,形成许多花岗岩株和少量岩基,侵位于火山岩系内,此阶段区域构造环境由挤压转变为拉张,是铀成矿作用的重要发生期(图1)。喜山期岩浆活动较弱,仅见少量的基性喷出岩和基性、超基入岩[4]。

2地球化学特征

2.1赋矿围岩主量元素特征

赣杭带绝大多数探明铀矿床的含矿主岩为火山岩[3]。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位于江西,流纹质碎斑熔岩、英安斑岩、花岗斑岩等浅成-超浅成侵入体较广泛分布[5];大洲铀矿田位于武夷山构造岩浆活动带与赣杭构造岩浆活动带的交接部位;大桥坞671火山岩型铀矿床位于浙江省西部,赣杭火山岩铀成矿带东段。

由表1可知,赣杭火山岩铀成矿带赋矿围岩普遍ω(Sio2)较高;ω(K2o)+ω(na2o)为6.14%~8.20%,且ω(K2o)>ω(na2o);ω(mgo)+ω(Feo*)为1.37%~3.35%;里特曼指数为1.18~4.16,属钙性~钙碱性岩;a/nKC为1.33~1.81,属强过铝岩石。由图2可知,赣杭火山岩铀成矿带赋矿围岩落入碱性~钙碱性区域,其中大洲矿田与大桥坞671矿床样品均在碱性区域内。

第1组--相山矿田;第2组--大洲矿田;第3组--大桥坞671铀矿床

2.2稀土元素特征

廖宇华对相山铀矿田火山岩、次火山岩及基底片岩研究后认为,岩石的∑Ree均高于地壳的∑Ree值(163.5×10-6,黎彤,1976),其中基底片岩的∑Ree最低,火山岩及近矿围岩∑Ree偏高,越远离矿床值越低;火山岩、次火山岩以及基底片岩均为富LRee型、右倾型,说明岩石成岩过程中LRee发生了较强烈的分馏,HRee分馏微弱;盖层火山岩以及次火山岩与基底片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走势相近,可能是同一来源;eu的负异常反映了造岩过程中岩浆母体经历过分异作用;相山火山岩(赋矿主岩)岩浆喷出地表之前,轻重稀土元素特别是轻稀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馏作用,或原岩中就存在轻稀土富集和eu亏损的现象,只有陆壳硅铝层物质经过重熔改造才能形成这种特征的岩石;相山矿田各铀矿床的铀矿石和沥青铀矿的稀土总含量明显高于非矿化围岩,表明成矿热液富含稀土元素,在成矿过程中稀土元素与铀共沉淀[10]。铀矿石和沥青铀矿的Ree配分模式与其对应的围岩具有相似性,也呈现分异演化的特点,反映含铀热液既与火山岩浆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又表现出与围岩物质成份的继承性。范洪海等测得盖层火山岩87Sr/86Sr初始比值为0.713,其岩石成因应该为地壳重熔型[6]。成岩物质来源于硅铝壳[11]。

由上述可知,相山铀矿田赋矿主岩--晚侏罗纪的流纹英安岩、碎斑熔岩、次花岗斑岩为深部基底硅铝壳物质重熔的产物,与震旦纪的基底变质岩有亲缘关系;由于稀土元素性质和成矿物质来源的差异,铀矿化与Ree强烈富集呈正比例关系,早期碱性热液形成的钠长石型铀矿床更加富集轻稀土,晚期弱酸性热液形成的水云母型铀矿床更加富集重稀土,水云母型铀矿床的铀及重稀土元素可能主要来自深部的原生流体,钠长石型铀矿床的成矿作用可能有幔汁参与,赋矿围岩提供了较多的铀及轻稀土元素。

据毛孟才研究得知,大洲铀矿田赋矿流纹岩属富LRee型;δeu为弱正值异常;火山盖层的铅同位素组成与基底地层一致,火山岩中(w(87Sr)/w(86Sr))0=0.7087~0.7190,为壳幔混源的产物[8]。王剑锋对浙赣部分火山岩研究后认为浙赣部分地区酸性和中酸性火山岩的成岩物质来源于硅铝壳,可能是由基底长英质变质岩在升温升压条件下所形成的岩浆喷发固结而成,因而其中的∑Ree含量较高,δeu值低;铀矿化火山岩的稀土元素分布型式与正常的无矿火山岩的稀土元素分布型式有明显区别,前者的∑Ree含量较高,LRee/HRee值降低,重稀土元素强烈富集,是稀土元素在岩浆和热液活动过程中发生分馏并有重稀土元素带入的结果[11]。

2.3氢氧同位素特征

从图3中可以看出,大桥坞矿床投影点落在大气降水线旁,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大桥坞矿床铀成矿流体中的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或地表水;也可能是成矿流体结晶过程使得流体相中重氧亏损的结果[12]。相山矿田成矿热水溶液属大气降水范围,且已发生明显的氧漂移,经李学礼等人的研究表明,相山矿田成矿热液的δD值与当时该区大气降水的δD值相一致,蚀变体系反映了成矿期岩石遭受了低δ18o值热水溶液的强烈作用,降水--岩石平衡交换后所形成的热水溶液的δ18o值与成矿热液的δ18o值有良好一致性,说明相山矿田成矿热液的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13]。

由此可以推断赣杭带成矿热液的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

3结论

(1)晋宁、加里东期形成的深大断裂在燕山期活动强烈且频繁,燕山晚期区内构造环境由挤压转变为拉张,是赣杭火山岩铀成矿带铀成矿作用的重要阶段。(2)赣杭火山岩铀成矿带赋矿围岩普遍ω(Sio2)较高;属钙性岩~钙碱性岩、强过铝岩石、碱性~钙碱性系列。(3)带内铀矿化与稀土元素富集呈强烈的正相关,普遍认为赋矿主岩是壳幔混源的产物,但也有人认为成岩物质来源于硅铝壳。(4)赣杭火山岩铀成矿带成矿热液的水源主要是大气降水。

参考文献

[1]方锡珩.中国火山岩型铀矿的主要地质特征[J].铀矿地质,2009,25(2):98-104.

[2]邵飞,钦杭成矿带北东段火山岩型铀矿定向三等距分布规律及成矿预测[J].铀矿地质,2011,27(5):286-292.

[3]邵飞,朱永刚,李嘉,何晓梅.赣杭构造火山岩带铀成矿规律及深入找矿[J].上海地质,2010,31(S1):133-136.

[4]杨建明,熊韶峰.浙赣若干火山岩型铀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勘探方向[J].铀矿地质,2003,19(5):283-289.

[5]张万良,刘德长,李子颖.江西九龙嶂和相山火山-侵入杂岩岩石地球化学的对比研究[J].现代地质,2005,19(2):205-210.

[6]范洪海.江西相山壳源型火山-侵入杂岩及其深源成矿作用[D].南京:南京大学,2001.

[7]夏林圻,夏祖春,张诚等.相山中生代含铀火山杂岩岩石地球化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12-48.

[8]毛孟才.赣杭铀成矿带大洲矿田定位条件分析及富大铀矿寻找[J].地质找矿论丛,2002,17(3):164-168.

[9]毛孟才.大桥坞671铀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华东铀矿地质,1994,(2):12-17.

[10]廖宇华.相山铀矿田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示踪研究[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2000,23(2):150-153.

[11]王剑锋.浙赣部分火山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铀矿地质,1989,5(5):268-276.

水深火热篇8

描写夏天的成语烈日炎炎

比喻夏天陽光强烈。也可称“赤日炎炎”。例:“烈日炎炎似火烧”。

夏日炎炎

夏天陽光强烈,十分炎热。

骄陽如火

像火一样的陽光。比喻天气非常热。

亦作骄陽似火

皎陽似火

皎:白而亮。太陽像火一样燃一烧。多比喻夏日的炎热。

赫赫炎炎

比喻炎热炽盛的样子。

炎炎夏日

非常炎热的夏天。如:炎炎夏日海滩上到处都是戏水的人潮。

炎陽炙人

炙:烤。指炎热的太陽照射在身上,好像烤火一般热。比喻非常酷热。

烈日当空

炎热的太陽高挂天空。比喻天气酷热。

近义火伞高张

狂风烈日

强风猛烈而酷热的天气。如:古代骆驼商队行经戈壁,常需忍受狂风烈日的恶劣天候。

火伞高张

比喻烈日当空。如:夏日炎炎,火伞高张。

吴牛喘月

的《太平御览》卷四引的《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使(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意思是,吴地炎热的时候较长,水牛怕热,见月亮以为是太陽,就害怕得不断喘气。后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也用以比喻天气酷热。唐·李白的《丁都护歌》: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流金铄石

铄、流:熔化。比喻天气酷热,好像金石都要熔化。的《楚辞·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亦作铄石流金烁石流金烁玉流金

例:“炎炎火日当天,烁石流金之际,只得赶早凉而行。”(的《水浒》二十七回)

五黄六月

指农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浮瓜沉李

三国·魏·曹丕的《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后以“浮瓜沉李”比喻夏日的一种生活景像。浮沉於水中的瓜、李,是夏天清凉可口的食物。

亦作浮瓜避暑沉李浮瓜。

浮瓜避暑

暑日消暑的乐事。见“浮瓜沉李”。

绿树成荫

树木枝叶茂密,遮住了陽光。正是盛夏季节。

热不可耐

比喻非常热,令人不可忍受。

描写夏天的诗句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____出自杨万里的《小池》

2、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____出自高骈的《山亭夏日》

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____出自王籍的《入若耶溪》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____出自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____出自苏轼的《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____出自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____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8、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____出自黄庭坚的《鄂州南楼书事》

9、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____出自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秋归辋川庄作》

10、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____出自范成大的《喜晴》

1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____出自赵师秀的《约客/有约》

12、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____出自杨万里的《闲居初夏午睡起》

13、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____出自高骈的《山亭夏日》

14、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____出自陈文述的《夏日杂诗》

15、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____出自蔡确的《夏日登车盖亭》

16、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____出自陶渊明的《四时》

17、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____出自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

18、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____出自李商隐的《赠荷花》

19、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____出自司马光的《客中初夏》

20、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____出自王昌龄的《采莲曲》

21、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____出自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

22、云尽月如练,水凉风似秋。____出自欧阳詹的《荆南夏夜水楼怀昭丘直上人云梦李莘》

23、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____出自顾太清的《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24、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____出自项鸿祚的《清平乐·池上纳凉》

25、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____出自李重元的《忆王孙·夏词》

26、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____出自秦观的《三月晦日偶题》

27、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____出自苏舜钦的《夏意》

28、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____出自王安石的《初夏即事》

29、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____出自秦观的《纳凉》

30、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____出自白居易的《观刈麦》

31、午梦扁舟花底。香满两湖烟水。____出自杨万里的《昭君怨·咏荷上雨》

32、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____出自晏殊的《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33、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____出自苏舜钦的《夏意》

34、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____出自窦叔向的《夏夜宿表兄话旧》

35、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____出自欧阳修的《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36、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____出自白朴的《天净沙·夏》

37、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____出自李商隐的《晚晴》

38、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____出自谢逸的《千秋岁·咏夏景》

水深火热篇9

【关键词】火电厂;锅炉;火用分析;火用损失

0引言

火用分析方法是建立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平衡思想和第二定律的火用概念的基础上的,它以火用平衡为工具,通过研究循环中能量转换与利用的效果,分析其影响因素,揭示产生火用损失的部位、分布与大小,找出薄弱环节,探讨提高能量转换与利用效果的途径。将火用分析应用于锅炉设计的目的在于发现锅炉设计方面在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措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只是从数量上说明了能量在转化过程中的总量守恒关系,它可以发现装置或循环中哪些设备、部位能量损失大,但未顾及到能量质量的变化,不能发现耗能的真正原因。而热力学第二定律阐述了孤立系统熵增原理,从能的本性的高度,规定过程发生的方向性与限制,特别是指出了能量转化的条件和限制,指出能量在转移过程中具有部分地乃至全部地失去其使用价值的客观规律。因此,“火用”可用以作为评价能量价值质量的参数,“火用”分析在对各类动力装置及其循环的分析更全面、更深入。

1火用的分析及发展

火用狭义是在环境下,能流物流所具有的最大理论做功能力,是一种能量转化能力的度量。广义是物质与环境之间存在的某种不平衡势差的度量。

各种形态能量,转换为“高级能量”能力并不相同。以这种转换能力为尺度,就能评价出各种形态能量优劣。转换能力大小与环境条件有关,还与转换过程不可逆程度有关。实际上采用给定环境条件下,理论上最大可能转换能力作为量度能量品味高低尺度,这种尺度称之为火用。它定义如下:

当系统由一任意状态可逆变化到与给定环境相平衡状态时,理论上可以无限转换为任何其他能量形式那部分能量,称之为火用。

可逆过程才有可能进行最完全转换,可以认为火用是给定环境条件下,可逆过程中,理论上所能做出最大有用功。与此相对应,一切不能转换为火用能量,称之为火无。任何能量均由火用和火无两部分所组成。

从质的角度来分析能量利用,即从火用的角度去分析能量利用,从更高层次分析能量利用效率。如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采用天然气+余热锅炉+内燃机同时向用户供电供热供冷;典型的热力循环还有iGCC,是将煤气化技术和高效的联合循环相结合的先进动力系统。因此热能的温度对口、梯级利用,将是21世纪热力循环研究的主线,即能量转换与合理利用,提高热力设备的火用效率,减少热力设备的火用损失将是主要研究课题。

采用火用分析比热分析方法更全面、更能有效揭示锅炉各种损失及损失所产生部位。锅炉火用效率大大低于热效率,因为锅炉不仅存在外部损失,亦存在大量的不可逆内部损失。蒸汽参数、给水参数对火用效率均有影响。采用火用分析将全面反映锅炉设备内部及外部的损失情况。

2锅炉中火用分析过程

锅炉火用损失过程主要发生在绝热燃烧过程、定压排烟过程以及定压放热三个过程之中,其三个过程的用损失分别为πb1、πb2、πb3,具体计算表达式分别如下:

实例分析

一台燃煤蒸汽锅炉,已知参数如下,出口蒸汽1参数p1=9.8mpa,t1=540℃;锅炉进口4给水压力11.0mpa,,给水温度215℃;环境压力p0=0.1mpa,温度t0=298.15K;锅炉绝热燃烧温度tad=2000K,排烟温度te=575K;锅炉效率ηb=0.9。燃料化学火用ex,f近似为低位发热量。

经热平衡分析计算可得,每产生1kg蒸汽时燃料提供的能量为2830.2kJ/kg;锅炉绝热燃烧时烟气的火用为1886.5kJ/kg;绝热燃烧过程火用损失为943.7kJ/kg;锅炉排烟火用损失为83.5kJ/kg;锅炉内烟气与水蒸气之间传热过程的火用损失为528.7kJ/kg;水定压加热时的加热平均温度为596.6K;锅炉火用效率为45.02%。

3锅炉中火用损失分析

从上例中可以看出锅炉总的火用损失为1555.9kJ/kg;热燃烧过程火用损失占输入火用量的比例为33.34%;锅炉排烟火用损失占输入火用量的比例为2.95%;锅炉内烟气与水蒸气之间传热过程的火用损失占输入火用量的比例为18.68%;火用损失占输入火用量的比例为54.98%。

锅炉内部火用损失主要为三部分:

(1)燃烧不可逆火用损失,炉膛火用效率远远低于其他各处的火用效率,其主要原因在于炉膛中存在巨大的燃烧不可逆火用损失,占锅炉系统的绝大部分。这项损失是由于燃料将高质量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然后加热低温燃料和空气而产生的,其大小主要取决于理论绝热燃烧温度。适当提高空气预热温度和控制过量空气系数都可以减少燃烧不可逆火用损失。

(2)传热火用损失,锅炉本体的传热不可逆火用损失仅次于燃烧不可逆火用损失,传热火用损失的大小与传热温差有着密切关系,传热温差越大,传热火用损失就越大。炉膛传热火用损失最大,其主要原因是该处烟温达到最高值,而工质温度约为饱和温度,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传热温差。锅炉中其他各受热面的传热损失也是由于传热温差引起的。就整台锅炉而言,提高蒸汽参数和降低排烟温度都可以减少传热火用损失。

(3)排烟火用损失。锅炉受热面积灰、结渣,必然会造成排烟温度上升,使得排烟火用损失增大,通过优化系统及调整燃烧,降低煤粉细度,增设受热面吹灰器使得排烟温度下降,从而降低排烟火用损失。

从火用效率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火用效率与主蒸汽,给水参数以及环境、燃料的种类性质、锅炉性能都有一定的关系,而锅炉燃料及环境温度基本不变,所以只能尽量改善蒸汽以及给水参数,提高火用效率措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采用抽气回热动力装置,提高给水温度。根据相关资料,给水温度提高2℃,其相对火用效率升高1%。从火用损失来看,由于给水被预热,提高了蒸汽的温度水平,这时吸热平均温度■显然比无回热时的有所提高,锅炉内传热火用损失相对减少,锅炉火用效率就能有所提高。

2)采用锅炉再热循环提高蒸汽温度,但受材料成本限制。

3)选择合理的蒸汽压力值,不能过高。若蒸汽压力过高容易降低乏汽的干度,容易使汽轮机末级叶片受到严重冲刷,影响叶片寿命与汽轮机效率。因此,主蒸汽压力的提高受到蒸汽干度的限制,同时也限制了锅炉火用效率的提高。

4)锅炉内燃烧过程火用损失最大,因此尽量改进炉膛的燃烧程度,提高火用效率效果明显。

4结论

1)火用分析法能更系统、更科学、更深入、更全面的分析锅炉以及其他热力设备热力学过程,揭露其损失原因部位以及指出改进的方向,同时反映内部及外部的火用损失,真实地揭露锅炉的薄弱环节。

2)通过本例利用火用分析法对锅炉损失进一步分析得知,锅炉火用损失大,主要是燃烧及传热两个不可逆过程造成的,对于火电厂来说,锅炉的烟气温度及给水温度由设计给定,主蒸汽温度又受材料的限制,因此燃烧不可逆火用损失以及传热火用损失不可能降低很多。

【参考文献】

水深火热篇10

湿漉漉的青石板上留有丁香的味道。我站在埠头,看水边的浣女手中荡开一道道水痕。沉默的三生石上,隐约印着几道浅浅的痕迹。

宁静了千年的古镇,即将迎来世界的目光,奥林匹亚的圣火将要在这里燃烧,婉约的小家碧玉即将携手热情奔放的年轻男子。当那个曾经撑着油纸伞的姑娘,一袭香气转身消失在雨巷时,是否想过会有人身着红色上衣,手持火炬,跑过古镇,跑进那个她曾经徜徉的深深雨巷呢?

我有些疑惑,自古以来水火不相容,眼前水性的江南将会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面对圣火?尴尬、迟疑、还是冷漠?江南的水,柔和、灵动,奥运的火,热情、奔放,当江南的水与奥运的火相遇,那该是怎样的一幕?我抚摸着微湿的石栏,上面透出丝丝清凉。那是石头的体温,蓦地,我想,水熄灭不了火,火也无法主宰水,也许他们彼此并不想去左右对方,只是在这样特定的地点――中国来一次文化的相逢和碰撞吧。

江南古镇的人们开始跃动了,宁静的氛围开始隐去,风雨飘摇却依旧如此的古镇开始用水的胸怀迎接圣火。我漫步在幽深的古巷中,发现“点燃激情,传递梦想”的宣传标语已经挂在古朴的墙上。墙上斑斑驳驳,生着些青苔,却更显沧桑。那连成片的青瓦背后的袅袅炊烟,仿佛是一名长者,平和地注视着那幅标语。我抚摸着那见证了荣辱兴衰的石墙,久久地徘徊。

身处烟雨江南,我知道,素雅的江南给圣火带来的不是冷淡,而是用自己的宁静将那火滤去了一份浮躁,让它在江南恬静地燃烧。

也许面对世界的镜头,江南会羞涩地转过头去,或是默默地看着那些生活在水边的人们用火炬传递自己的梦想。江南会害羞,会泛起红晕,如那熊熊燃烧的圣火一般。小桥画舫,水波涟漪,黛瓦青砖,我伫立水边,看乌篷船划过水面,倒映出一支长长的竹篙,还有那穿着斗篷的船家。到了那一天,或许也会有这么一只乌篷船,在同一地点驶过,船家站在船尾,而船头,是一位江南女子,持着火炬,从容地望着这再也熟悉不过的河水,听水声泠泠。我会随着人群,站在石桥上,欣赏奥运光环之下的江南,看那位姑娘穿过石桥,留下淡淡的微笑。

江南,似乎生来便知道像水一样生活,从容、淡定。而此时的江南则以水般的柔情迎接圣火,火一样的热情热爱生活。这时,一个调皮的孩子随手扔进水里一粒石子,溅起一串水珠,回落,荡开千层浪,又惊得鱼儿四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