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沙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8:39:04

小雨沙沙篇1

丝丝细雨,如一张网,网住了整个世界,如一串串珍珠,装点着这个世界,如轻盈的薄纱,笼罩着这个世界。我,一个人。静静得在路上徘徊着,徘徊着,行人们撑着五颜六色的雨伞,犹如一簇簇绽放的鲜花。我不需要伞,我想感受这一份清凉,我不想失去与细雨的接触,不想失去这最后的一份喜悦,一份安宁。

静静得徘徊着,任丝丝细雨滴落在我的身上,轻吻我我的青丝,我的肌肤,我的脸庞。清凉,冷却,却能使我更加冷静,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宁静。雨淅淅沥沥地下着,马路上,车辆飞驰而过,溅起一滩滩水花,留下一片怅然。路旁的树木与花朵也在享受这一份美好,经过细雨的洗礼,花儿显得更加楚楚动人,树叶也泛着翠绿色的光。没有了往日的喧嚣,一切都是那么和谐,那么美好……

街上一片寂寞,只留下一片滴滴嗒嗒的声音。有雨滴落在窗檐上的声音,滴落在树叶上的声音,拍打着窗户的声音,犹如天籁之音。没有嘈杂的喧闹和大声的叫骂,只有这一片雨声,存在于天地之间的声音,宛如一支优美的琵琶曲,又如一支清新动听的童歌。

在丝丝细雨中漫步,多了一份清闲,多了一份淡雅,多了一份情调。不经意时,嘴角已经微微翘起。心中涌起一中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切是多么美妙啊,不用整天想着那演算复杂的数学题,也不用想着那枯燥无味的政治,更不用去想那即将到来的考试……什么都可以不想,只需要带着愉悦的心情,漫步在细雨中,享受这难得的清闲与美好。

小雨沙沙篇2

丝丝细雨,如一张网,网住了整个世界,如一串串珍珠,装点着这个世界,如轻盈的薄纱,笼罩着这个世界。我,一个人。静静得在路上徘徊着,徘徊着,行人们撑着五颜六色的雨伞,犹如一簇簇绽放的鲜花。我不需要伞,我想感受这一份清凉,我不想失去与细雨的接触,不想失去这最后的一份喜悦,一份安宁。

静静得徘徊着,任丝丝细雨滴落在我的身上,轻吻我我的青丝,我的肌肤,我的脸庞。清凉,冷却,却能使我更加冷静,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宁静。雨淅淅沥沥地下着,马路上,车辆飞驰而过,溅起一滩滩水花,留下一片怅然。路旁的树木与花朵也在享受这一份美好,经过细雨的洗礼,花儿显得更加楚楚动人,树叶也泛着翠绿色的光。没有了往日的喧嚣,一切都是那么和谐,那么美好……

街上一片寂寞,只留下一片滴滴嗒嗒的声音。有雨滴落在窗檐上的声音,滴落在树叶上的声音,拍打着窗户的声音,犹如天籁之音。没有嘈杂的喧闹和大声的叫骂,只有这一片雨声,存在于天地之间的声音,宛如一支优美的琵琶曲,又如一支清新动听的童歌。

在丝丝细雨中漫步,多了一份清闲,多了一份淡雅,多了一份情调。不经意时,嘴角已经微微翘起。心中涌起一中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切是多么美妙啊,不用整天想着那演算复杂的数学题,也不用想着那枯燥无味的政治,更不用去想那即将到来的考试……什么都可以不想,只需要带着愉悦的心情,漫步在细雨中,享受这难得的清闲与美好。

小雨沙沙篇3

冷了的深秋降临小巷,深秋的风也拂过小巷。暮雨也洗刷了整个木腽小巷。蹲坐在巷口的妇人在等待着丈夫的归来,年女孩用不舍的眼眸送别了恋人。愁纹妆饰的母亲用河东狮吼的嗓音唤回儿子吃饭,不时颤抖的双手柱着拐棍的老人用低沉的语音哄驱着那零星的家噙回圈。还有一位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的流浪者用他独有的言语冲我低嚷一声,最后用他鄙视的眼神看了我一眼就这样离开了,我也只能自嘲一笑。

我站在巷口目睹着这一切,一切都是那么的亲近、和睦。这幅画面是其它地方所没有的。巷口很宽,不禁想到了六尺巷的由来,或许这里只有三尺,但情感却比六尺更深远;因为有这分情怀,当我踏进巷内的那一刻,我就在想我应该怎么穿过这暮雨小巷,我也只能鞠躬而已,起身我慢慢的走进小巷,小巷的布局很复杂。只有一条主巷其余的都只是附巷。灰砖褐瓦,擎楣高槛,门前都放着似乎石狮子之类的石敦,整个小巷都是用灰色点缀的,暮色瞒着每个人悄悄来临,明月也不知几时爬到了头顶,就这样我摸着墙走到了小巷的三分之一,仿佛自己走了人生的三分之一,然而这三分之一是多么的另人享受,不知道剩下的三分之二能否走的那么酣畅那么淋漓。

深夜了,小巷也沉寂了,鸟儿不再鸣叫了,仿佛在为黎明准备。为唤醒小巷的沉寂而准备着。孤零几颗星陪伴在明月左右陪伴着明月,也只有明月映称着暮雨小巷。不知明月陪伴了小巷多久,古时明月今朝巷又或是古时明月古时巷。是明月点缀了小巷还是小巷陪衬了明月这也不再重要。或许此刻多的只是我一个闲人罢了,寂静,寂静,只听到了我的呼吸声。此时的月亮再次向一边偏了几分。小巷依旧是那样的沉寂。或许只有我一个人打扰了夜的沉吟。小巷的积水借着月光把整个小巷映衬成了海底一景。

此时的暮雨小巷只能用一声叹来形容,或许我只是小巷的过客,然而小巷却成了我永远的定格。正憧憬此时景色之时,远处传来了嗒嗒的脚步声。一身影从黑暗中袭来,慢慢的向我走来,此时的脚步声打破了小巷的沉寂,明月似有不甘的又偏了几许。借着月光朦胧的看清了从黑暗中袭来的身影,这是一年轻女人,具有着高雅的气质,一身素裹蓝色旗袍,将她束缚的婀娜多姿,清秀的脸庞转眄流精,一双明眸注视着我这陌生人,一双高眺的腿下的那双高跟鞋伴这哒哒的节奏,修长的手指紧握着油纸伞生怕零星的雨水偷袭了那乌黑散发着独特气息的长发。一步一步的走来,我的心不由紧了一下,但她紧锁的眉似乎在诉说着几分愁几许伤。就这样伴着嗒嗒的声音从我身边走过,我贪婪的吸吮着未散的气息,这是忧郁的气息这是小巷的气息。身影又慢慢的融入了黑暗。那一刻真的定格了。这是怎样的女子,这是怎样的小巷。凝望着女子逝去的地方,久久不能离去,不知为什么留下了泪水。也许是小巷也许是女子。也许是深秋的一席雨。

记忆中的暮雨小巷,脑海中的锁眉女子,时间过的真快,我陪伴了小巷整整一个晚上,或者说留恋了一夜。此时的明月也不知逃到了哪里,只见东方一片发白。此时的鸟儿也用清脆的鸣叫唤醒了黎明。小巷再次喧嚣起来。妇人,恋人,老人。一幅幅熟悉的面孔。惟独少了油纸伞的古典女子。这或许是一场梦吧。一场很真切的梦。不问明月不问历史。暮雨小巷暮雨情,殇了身影伤了情。冷了沙洲寂寞了情,梦境再会小巷情。-这是梦一般的生活。

小雨沙沙篇4

春雨落在了大地上,

小草笑了,伸直了腰,吐出了嫩芽;

春雨沙沙,春雨沙沙,

春雨落在了花丛里,

花苞高兴了,抬起头,开放出五颜六色的花;

春雨沙沙,春雨沙沙,

春雨落在了大树上,

大树枝干挺拔,长出无数嫩绿的枝芽;

春雨沙沙,春雨沙沙,

春雨落在小朋友的雨伞上,

雨点唰唰地响,溅出几朵漂亮的水花;

春雨沙沙,春雨沙沙,它给万物带来了生机,

小雨沙沙篇5

清晨,我向窗外望去,世界像披了一层“雨纱”,朦朦胧胧。一个个微小的、瘦小的雨娃娃,好像一颗颗透明无暇的水晶,随风飘落到大地上。

你看,那春天的小雨落到湖面,湖面立刻绽开朵朵银花,又在眨眼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你看,那春天的小雨从天而降,就像漂浮在空中的柳絮,自由洒脱,无拘无束;你看,那春天的小雨落到房瓦上,屋顶便跳出了一位位“水仙女”,翩翩起舞;你看,那春天的小雨落到大树上,花朵上,草坪上,植物好像很久没有饮水的人一样,贪婪地吮吸着甘甜的雨露……

你听,那沙沙声,是竹子在感谢春雨呢;你听,那叮咚声,是小河有了更多的水后欢乐地唱歌;你听,那唰唰声,是小草喝足了水后在摇摆身躯呢;你听,那滴答声,是春天的小雨在轻轻唤醒沉睡的大地;你听,那敲门声,是春天的小雨在叫春姑娘去大地上玩耍呢!

小雨沙沙篇6

关键词:侵蚀;坡面径流输沙能力;土壤有机碳;模拟降雨;模拟

中图分类号:S156.3文献标识码:a

SimulatingStudyoftheLossofSoilorganicCarbonBased

onthemodelofSedimenttransportbySlopeRunoff

intheHillyRedSoilRegionofCentralHunanprovince

LiZhong-wu1,2,LUYin-mei1,2,nieXiao-dong1,2,mawen-ming1,2,3,XiaoHai-bing1,2

(1.CollegeofenvironmentalScienceandengineering,HunanUniv,Changsha,Hunan410082,China;

2.KeyLaboratoryofenvironmentalBiologyandpollutionControl(HunanUniv),ministryofeducation,Changsha,Hunan410082,China;

3.CollegeoftourismHistoricalCulture,SouthwestUnivfornationalities,Chengdu,Sichuan610041,China)

abstract:plotsweresetupintypicalhillyredsoilregionfield(conventionaltillage,Ctandnotillage,nt)ofcentralHunanprovince.Simulatedrainfallexperimentswereconductedtomodifythebuiltlinearregressionmodelinwhichthevariablewastherunoffrateofsedimentdeliverybyrunoff,andthen,themodelofSoClosswasestablishedonthebasisoftherevisedmodelandSoCenrichmentcharacteristicsofsediment.theresultsshowedthatthemodelofSoClosscouldbeeffectivelyadaptedtothesimulationofSoClossinhillyredsoilregionofcentralHunanprovinceduringarainfalleventandcouldgetawonderfulsimulationresultandaccuracy.themeanerrorfromthesimulationofSoClossratewasobservedtobearound30%withthedeterminationcoefficientbeyond0.85inCtandnt.inthemeantime,thesimulatedresultsindicatedthattheprocessofthesedimentandSoClossrevealedafluctuantstateunderoverlandflowerosion.thesedimentandSoClossrateroseatthefirststageof0~10minafterrunoffbeganandthenkeptarelativelystabletendency.ComparingthemodelofsedimenttransportbyrunoffandSoClossinntwiththatinCt,theresultsdemonstratedthatthesedimentandSoClossrateinCtweregreaterthanthatinntundererosiverainfall.andthesituationofsedimentandSoClossinCtweresimilartothatinntundernon-erosiverainfall.

Keywords:erosion;sedimentdeliverybyoverland;soilorganiccarbon;simulatedrainfall;simulation

坡面径流的输沙能力是反映土壤侵蚀过程的主要参数,对土壤侵蚀预报模型模拟精度有重要影响[1].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并采用物理力学机制和统计学分析方法建立了一系列半理论、半经验和经验坡面径流输沙模型[2].国外许多坡面径流输沙模型直接采用河流的推移质或总的河水承载能力模型[3],往往都高估了径流输沙能力.Govers提出用水文变量来解决河床粗糙度对输沙模型的影响[4],且认为两个最适合的变量因素是Yang提出的单位径流力[5]和Govers提出的有效径流力[6],但这两个变量因素在研究过程中较难获取且不确定性更强[7].国内探索坡面径流侵蚀产沙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江忠善等[8]以黄土丘陵区沟间地坡面土壤侵蚀为基础,考虑降雨量、坡长、浅沟侵蚀等因素建立沟间地次降雨侵蚀产沙模型.孙全敏等[9]以降雨、径流、土壤水分、入渗、土壤阻力等为变量建立径流输沙模型.这些模型适合黄土丘陵区,可以比较准确预测黄土高原坡面径流输沙情况,但这些模型考虑因素多,相对比较复杂.w.Schiettecatte等[7]通过野外模拟降雨试验得出以径流率为变量的对数线性回归坡面径流输沙模型,该模型中所用水文变量(径流量)易获取,模拟精度良好,且能反映泥沙流失随径流率变化过程和土壤侵蚀过程.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

第12期李忠武等:基于坡面径流输沙模型的湘中红壤丘陵区土壤有机碳流失模拟研究

土壤有机碳(soilorganiccarbon,SoC)是泥沙重要组成成分,伴随着泥沙流失而流失.SoC流失野外观测研究有较多局限性,而模拟研究克服了这些限制.长期以来,SoC预测研究主要集中在SoC库的动态变化,其主要原理是根据过去一段时间SoC动态变化预测SoC未来动态变化,主要利用模型的有CentURY模型[10]、epiC模型[11]等,这些模型反映了SoC长期动态变化过程,但不能反映次降雨过程中随土壤侵蚀过程的动态变化.根据Starr等[12]提出的SoC流失预测理论,将原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及侵蚀泥沙SoC富集度与坡面径流输沙模型结合起来能反映出SoC流失随坡面径流率和时间的变化过程,可观测出整个次降雨侵蚀过程中SoC流失的动态变化,能有效地应用于SoC流失的模拟预测中.

中国南方红壤丘陵区是水力侵蚀严重地区,区域年均侵蚀量可达3419.8t/km2[13].坡面径流是该地区水力侵蚀主要动力.开展坡面侵蚀过程及其机理研究对于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南方地区在土壤侵蚀模拟研究方面比较系统的地区主要是闽南和江西等地[14,15],南方湘中丘陵区现阶段在坡面径流导致的泥沙和SoC流失规律和侵蚀背景下不同地类SoC分布特征等方面研究比较深入[16-18],但在坡面径流侵蚀下输沙率和SoC流失率模拟方面研究较少.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应用湘中红壤丘陵区两种典型耕作方式(免耕和翻耕)下野外径流小区模拟降雨径流与泥沙试验数据,对w.Schiettecatte等[7]建立的坡面流输沙模型进行修正,并将修正后的坡面径流输沙模型与Starr等[12]提出的SoC流失理论结合起来建立坡面SoC流失模型,并检验两个模型模拟精度、优度.研究结果对于定量计算泥沙和SoC流失量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进一步研究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规律和采取合理的水土保持及固碳措施奠定理论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本研究野外径流小区布设在湖南省邵阳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27°03′n,111°22′e).研究区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年均气温17.1℃,年均降水量1218.5~1473.5mm,多年平均降水天数162d,降水多集中在4~9月.该区域是典型的低矮红壤丘陵地貌,以丘陵、岗地为主,海拔高231.18~276.63m,相对高差约45.45m,区内坡度约10°~15°.该区域土壤以地带性红壤、黄壤及第四纪松散堆积物为主,土壤质地为粉砂壤土,黏粒含量35%左右,属于典型的红壤丘陵区.

1.2模拟降雨试验设计

根据当地地形在坡度为10°坡耕地块上设置2m×5m径流小区,所有径流小区长边界均垂直于等高线,小区边界用铁皮围合,铁皮插入地下10cm左右.降雨试验前地块撂荒一年,有少量杂草.试验前剪掉杂草,其中4个径流小区都进行翻耕(Ct),耙平;余下2个径流小区保持免耕(nt)方式,用于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坡面径流侵蚀对泥沙和SoC流失的影响.测定pH(水土比2.5∶1),CeC(乙酸钠火焰光度法),全氮(流动注射法)、土壤含水率(环刀法)、土壤容重(环刀法)、SoC(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机械组成(吸管法)等供试小区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土壤理化特性分析见表1,供试小区土壤容重为1.3g/cm3左右,有机碳含量约为7g/kg,粘粒含量为34%左右,是典型的红壤[16-17].本研究共进行了6场模拟降雨试验,根据当地降雨特点共设计4个雨强,研究不同雨强下坡面径流侵蚀对泥沙和SoC流失过程影响规律.雨强分别为100mm/h(大雨强)、80mm/h(中雨强)、40mm/h(小雨强)、30mm/h(小雨强),降雨试验中实际测量雨强与设计雨强有一定差别,结果以实测雨强为准.Ct-2与nt-1两场中雨强降雨试验用于模型修正,余下四场降雨试验用于检验模型的精度与优度.

野外模拟降雨试验的降雨装置是由整套竖直管道、压力表、调压器、向下喷头组成[16].高4.75m的竖直管道被支架固定在离小区长边界和短边界均为0.2m和0.25m的位置,其顶端连接的是垂直于长边界的0.9m长的延伸管道,管道末端连接美国Spraco喷头.该套模拟降雨器平均雨滴直径为2.4mm,降雨均匀系数为89.75%.

降雨试验根据率定的实验结果进行布设.大雨强采用4个降雨器,两两相对立于四角,与短边界相距0.25m,与长边界相距0.2m的两降雨器对喷,降雨器压力均为0.07mpa;中雨强采用3个降雨器,两个位于同一侧,距离长短边界均为0.1m,一个位于另一侧的中间,距离长边界0.2m;小雨强采用两个降雨器,分别位于右上角和左下角,距短边界的距离都是0.25m,距长边界距离都是0.2m,以最长的距离对喷,降雨器的压力均为0.075mpa.降雨试验基本特征见表2.

1.3样品采集

模拟降雨试验中,径流产生后每6min接一次水沙样,测一次径流量.自径流产生后降雨持续1h,待降雨停止后,仍继续接集水口的水沙样和测径流量直至断流.

1.4样品处理

试验结束后,将采集的水沙样品过滤,风干滤出的泥沙,并称重.泥沙中SoC含量测定采用walkley-Black重铬酸钾外加热法[19].

1.5数据分析

采用excel2007进行数据分析,利用origin8.0制图,采用iBmSpssStatistics20.0进行双尾t值检验,显著性水平设置为0.05.

2模型的修正及建立

2.1坡面径流输沙模型的修正

w.Schiettecatte等[7]在研究坡面径流泥沙迁移规律时曾利用nearing等[20]多元回归输沙模型理论提出了以径流率(水文变量)为变量的线性回归输沙模型.该模型的试验在比利时坡度为0.17粉壤土径流小区(免耕)上进行,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为11g/kg,土壤砂粒含量为17%,粉粒含量为54%,粘粒含量为29%.研究共设计了16场雨强在47.6~152.7mm/h之间的野外模拟降雨试验,采集径流和泥沙实验数据,得出坡面径流输沙模型.该模型能够表征不同径流率对坡面侵蚀输沙的影响,并不考虑下垫面状况、泥沙本身性质、水流状况等复杂因素,在保证模拟精度的要求下简化了计算过程.这一模型在缺少历史监测数据的情况下有着较大优势.模型形式如式(1):

log10(Qs)=3.612+1.552log10(Q).(1)

式中:Qs为输沙率(kg/s);Q为坡面径流率(m3/s).

由于湘中红壤丘陵区以砂质黏壤土为主,与模型建立使用的土壤的性质存在差异,因此本研究基于w.Schiettecatte等[7]坡面径流输沙模型,结合湘中红壤坡耕地特殊生态环境,应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修正.由于耕作方式差异(翻耕和免耕)导致土壤侵蚀特性发生变化,因而不同耕作方式修正系数不同.此外,由于建立原坡面径流输沙模型所用试验数据雨强范围跨度大,为保证修正系数的准确性,本研究采用雨强适中的试验小区Ct-2和nt-1模拟降雨观测的径流和泥沙试验数据对原模型进行修正,得到修正系数x分别为4.945和1.180.因而在湘中红壤丘陵区坡面径流输沙模型形式为:

log10Qs=3.612+1.552log10Q+log10x.(2)

将修正系数x代入式(2)中,可得翻耕和免耕条件下坡面输沙模型分别为:

翻耕条件下坡面输沙模型:

log10(Qs)=4.306+1.552log10(Q).(3)

免耕条件下坡面输沙模型:

log10(Qs)=3.684+1.552log10(Q).(4)

2.2坡面SoC流失模型建立

土壤有机碳流失模型与土壤流失量相关,Starr等[12]提出的SoC流失理论线性关系模型为:

Closs=Sloss・Csoil・er.(5)

式中:Sloss为土壤流失量;Csoil为原土壤有机碳含量(g/kg);er为侵蚀泥沙SoC富集度.

本文建立坡面径流输沙过程中SoC流失模型,因此,结合SoC流失理论线性关系模型和坡面径流输沙模型,即式(5)中Sloss和Closs分别用坡面径流输沙率(Qs)和坡面SoC流失率(Qc)表示,因此坡面SoC流失模型可表达为:

Qc=Qs・Csoil・er.(6)

式中:Qc为坡面SoC流失率;Qs为坡面径流输沙率,根据本文中坡面径流输沙模型计算得出.

由于坡面径流迁移对SoC具有富集作用,因此,SoC流失模型有必要考虑SoC的富集度(er).许多研究表明,SoC的er与次降雨总泥沙流失量(S)存在以下关系[21]:

er=b・Sd.(7)

式中:S为土壤侵蚀量(kg/s),根据mUSLe模型计算得出,其具体计算步骤可见王盛萍等的研究[22].

由于土壤质地和类型的变化,b和d存在一定范围.Deumlich等[23]研究得出泥沙富集度(er)和次降雨总泥沙流失量(S)存在以下关系:

er=2.53・S-0.21.(8)

式(6)坡面SoC流失模型两边同时取对数,则模型可转化为:

log10Qc=log10Qs+log10Csoil+log10er.(9)

综合式(9),(8),(4)和(3),坡耕地坡面SoC流失模型为:

翻耕条件下坡面SoC流失模型:

log10Qc=1.552log10Qs+log10Csoil-

0.21log10S+4.709.(10)

免耕条件下坡面SoC流失模型:

log10Qc=1.552log10Qs+log10Csoil-

0.21log10S+4.087.(11)

式中:Qc为SoC流失率(kg/s);Q为径流率(m3/s);Csoil为原土壤SoC含量(kg/kg);S为次降雨总泥沙流失量(kg/s).

尽管单个时间点误差率波动较大,但是从整体来看,SoC流失实测值和模拟值误差率较小.翻耕和免耕条件下坡面SoC流失模型模拟各两次径流过程断面总SoC流失率与实测值相比较(见表6),翻耕条件下模型模拟误差率分别为18.19%和

35.89%,平均误差率为27.04%;免耕条件下模型模拟误差率分别为17.99%和34.57%,平均误差率为26.28%.模型模拟精度和优度较好.

4讨论

本文通过野外模拟降雨试验对w.Schiettecatte等[7]以径流率为变量的坡面流输沙模型进行修正,得到湘中红壤丘陵区坡耕地坡面径流输沙模型.由于两种耕作方式(翻耕和免耕)处理后土壤侵蚀过程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模型修正系数存在显著差异(p

坡面径流输沙模型是土壤侵蚀模型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描述土壤再分布过程中泥沙的迁移[2].本文坡面径流输沙模型模拟结果显示,坡面输沙率变化过程表现为侵蚀前10min输沙率随时间呈增加趋势,随着侵蚀过程趋于逐渐稳定,侵蚀输沙量值逐渐趋于一个稳定值,雨强为30mm/h时径流率侵蚀输沙率极低,几乎为零.这可能是因为产流前10min土壤下渗率未达到饱和状态,地表径流率处在逐渐增加过程中,因而输沙率呈现递增趋势;此后土壤下渗率达到饱和状态,地表径流率趋于稳定,因而输沙率趋于稳定[16,24].此外,模型模拟值变化过程相对平稳,与实测输沙率变化过程存在一定差异,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模型模拟值是以径流率为自变量,径流率在产流10min后都相对比较稳定,因而模拟输沙率相对比较稳定;另一方面实测泥沙受坡面径流影响而表现出复杂的流失过程.由于坡面径流是由降雨形成的、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向坡下运动的水流,径流水深易受雨强、地表阻力以及雨滴击溅扰动,使实测坡面流输沙率呈现复杂波动状态[27],且复杂波动过程主要出现在大雨强产流前35min,而小雨强条件下,整个产沙过程都比较平稳.本文研究显示坡面输沙复杂过程主要表现在产流开始前10min,由于坡面径流量较小,水深较浅,而雨强越大,降雨动能越大,雨滴击溅越强,对坡面径流扰动越大,紊流越激烈,因而实测输沙率大于模拟输沙率且呈现出峰谷波动状态[28];产流开始后10~35min输沙率仍呈现一定波动情况,主要是因为此时细沟发育少,主要是沟间侵蚀,输沙率相对不稳定[7].以上分析表明产流前期输沙率较大且过程相对复杂,因而实测输沙率波动变化且实测输沙率大于模拟输沙率.产流开始35min后,此时细沟发育较好,径流侵蚀比较稳定,因而输沙率比较稳定,实测值与模拟值误差较小.但即使在较平稳的输沙过程中泥沙流失仍出现较小的峰谷情况,这可能与红壤性质有关,红壤中黏粒含量高,土壤一旦被分离则很容易被迁移[29].

小雨沙沙篇7

柔丽清新的旋律,温情脉脉的语言,引人遐想的意境,犹如潺潺的清泉……融进秋天,融入每个人的心灵。

随着秋雨的降临,看着楼下的画店,我看着画,看了看秋雨,顿时一幅绚丽明艳的画卷展现在每个人的心里。

看,巍峨雄伟的龙风山上,烟雨迷雾,仿佛一条条盘绕着群山。在白茫茫的烟雾,若影若现田野里金黄的稻谷,和山涧里翠绿的树叉,黄绿配白,构成了一幅幅非常绚丽的图画。

秋雨落在乡间的枯黄的树叶上,和树叶一起大着旋儿,慢慢地飘落下来;秋雨落在乡间的还没有枯黄的绿叶上,使绿叶更现出生机勃勃;秋雨落在快要成熟的果子上,一个个果实更加可口诱人;那红红的枫叶在秋雨的抚摸下,更鲜艳夺目,光彩照人。

秋雨飞洒进小溪,小溪载着新的血液顺着山脚流进小河。秋雨落在清澈的小河上,荡在一圈圈粼粼的涟漪。

秋雨沙沙地下着,这是它的演奏。它吹奏黄了一亩亩金黄的稻田;吹奏绿了一棵棵翠绿的大树;吹奏红了一棵

小雨沙沙篇8

关键词:丘陵沟壑区小流域侵蚀规律研究

中图分类号:S1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黄土丘陵区流域水土流失规律

黄土丘陵地区地貌的典型特征表现为嵌套式结构,本文统一把(干沟)叫做一级沟道,汇入其中的(沟道)叫二级沟道,依次类推;因此在该地区开展模型构建时,必然涉及到侵蚀由高级(沟道)到低级(沟道)的变化规律问题。

黄土丘陵沟壑区当降雨较大及流域内各地所产生的含沙量都比较接近,这时流量与输沙率的关系(Q一Qª)中的指数接近于l且不同尺度的各级沟道的流量与输沙率曲线趋于重合。

在各级沟道出口,大流量时的含沙量就接近一个稳定值。各级沟道的洪水流速超过1.27m/s时,其含沙量不会低于40okg/m³.基于岔巴沟流域汛期不同沟道的多年次洪水数据,分析得出径流深(H)和输沙模数(m)之间具有良好的线形关系,相关系数都在0.9以上。方程两边同乘以面积,可知实质上这也表明次洪水的水沙之间具有良好的线形相关性。说明本区域的洪水事件含沙量比较稳定"黄土丘陵沟壑区全年的水土流失主要是汛期几场大暴雨洪水造成的。由于黄土区充沛的沙源,这样在大的降雨下使得流域内各地所产生的含沙量都接近饱和含沙量。普通一次线形函数拟合表明各级沟道出口次洪水含沙量值700kg/m³一8ookg/m³.基于大理河流域各级沟道水文站的含沙量与流量的过程时间尺度数据分析指出,在中小流量时,含沙量有随流量增加的趋势,但变幅大,而大流量以后,含沙量接近一个稳定的值。

洪峰陡涨陡落,沙峰在流量达到一定时则就趋于稳定;暴雨洪水下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洪水含沙量稳定阶段。也就是说洪水过程可以近似看作一个含沙量稳定的过程,说明了通常线形拟合方程仅是黑箱模型。该区良好的水沙关系使得由年径流预测年产沙常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因此我们就可以用正比例关系模型来拟合黄土丘陵沟壑区暴雨洪水水土流失量之间的水沙本质关系,即洪水过程可近似当作是一个含沙量是一个常数的过程。大理河流域具有较好洪水资料的测站数据在多年的时间尺度下拟合水沙之间的关系以期揭示出黄土丘陵沟壑区洪水下反映水土流失量之间水沙本质关系的区域特征值。由这个特征值我们就可以对大的暴雨洪水的输沙量、长时间尺度的输沙量进行模拟和预报会得到较好的结果。同样适用于不同的空间尺度。也就是说在该研究区分析得到的这些信息可以用在较大的尺度下。这样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侵蚀产沙中部分尺度转换。

泥沙特征分析

黄河的泥沙问题一直是比较头疼的问题,黄土丘陵区的泥沙是重点的泥沙来源区,泥沙来源于土壤,泥沙的组成复杂,研究表明高含沙水流不服从牛顿力学规律。

2、1高含沙水流的基本情况

能够形成高含沙的水流,总有一定数量的小于0.01毫米的细颗粒作为骨架,使泥沙的沉速能够有效地减小,保证水流有一个较大的挟沙能力,而在含沙量大到一定程度以后,含沙量的继续增加只会使泥沙的组成变粗,细颗粒的成分并不成比例增加,保证水流不会很快进入层流流态"正是自然的这两重作用,西北地区的高含沙水流才能在较小的比降下维持运动。在管道中进行的两相流试验,也发现在输送中径为0.35毫米的泥沙时,如果加入重量含量达4份6%的小于0.01毫米的细颗粒泥沙,则水流的阻力损失最小。高含沙水流是一种特殊的固液两相流,流体性质从牛顿体变成了宾汗体,能耗低挟沙力强,其形成必须有一定数量的细颗粒泥沙作骨架。黄上丘陵沟壑区在维持高含沙水流的运动中,小于0.01毫米的细颗粒泥沙具有特殊意义,这一部分主要来自筛坡和沟坡,由于这两个地区来的水流的含沙量分别不可能超过860公斤/立方米及990公斤/立方米,所以黄土丘陵沟壑区来的细颗粒泥沙含沙量是有一定限度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及汇流过程在峁坡区的中、上段只要降雨强度超过0.3mm/min以后,地面的各级泥沙都能被雨滴溅起并随水流往外输移,不存在明显的分选作用,悬移质中数粒径也基本上已稳定;形成径流及汇入沟道以后,通过沟床的冲淤变化,水流所挟带的泥沙的组成因流量、含沙量及沟道大小而异,具体为泥沙因含沙量的增大而变粗。含沙量较高时,沟道愈大颗粒组成越粗。含沙量较低时沟道愈大,颗粒组成愈细。沟道越大,物质组成随含沙量变化的幅度也越大。另外岔巴沟曹坪沾的分析表明一方面物质组成随着含沙量的增加而变粗,另一方面是小于0.005毫米的粘土含量在含沙量超过725公斤/立方米以后,即大致稳定在60公斤/立方米一70公斤/立方米左右"团山沟七场坡面来的泥沙在含沙量较小时要比干沟中所挟带的泥沙,含沙量超过625公斤/立方米以后,则情况正好相反。

40年来长江上游干支流悬移质泥沙粒度的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水库的修建使得来自上游的泥沙的粗颗粒部分淤积在库内,经水库下泄的泥沙显著变细;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拦截了较粗的泥沙,也会使进入河道的泥沙粒度变细。黄河下游泥沙沉积汇对入海悬移质泥沙粒度的影响,通过河床主槽中泥沙的淤积和冲刷,运动泥沙的组成发生变化;泥沙冲淤量对不同粒径组人海泥沙百分比的影响是不同的"小于o,01mm细泥沙的百分比与下游河道淤积量呈正相关,0.025一0.05mm和大于0.osmm的较粗泥沙的百分比与下游河道淤积量呈负相关。总体上该区流失的土壤中0.05mm一0.lmm之间的泥沙最多、其次数o.o25mm一o,osmm之间的泥沙!再次是小于o.oo7mm的沙粒与o.olmm一o,o25mm级别大小的沙粒!接着数0.lmm一o.25mm之间的沙粒,而大于0.25mm的沙粒已经不多了。

三、小结

侵蚀产沙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地学问题,黄土丘陵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决定了水土流失规律的探索本身也是对世界土壤侵蚀科学的重要贡献。小流域是陕北基本的地貌单元,其地貌学划分有(“峁坡”、全坡面、毛沟、支沟、干沟),

其一、分形关系为土壤侵蚀模型构建提供了客观的依据,当前的模型普遍存在参数多的现象,而且机理和水沙过程的关注相对较少;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丘陵区的土壤水力侵蚀研究该面临和突破坡面上的侵蚀分带及其影响因素,大流域套小流域使得研究本身同时也结合着尺度问题,而尺度问题是当今土壤学、生态学、水文学等学科中热点,次暴雨下的泥沙(输移)是本地区的水土流失的重要内容,

其二、多年时间尺度下泥沙(输移)比大致为1。高含沙水流是一种‘宾汗’流体,其组成必须粗细泥沙颗粒搭配合理,也正是由于这个特征才使的该地区的洪水带走的土壤量异常大,已有研究也关注了这种特殊流体的复杂性,但泥沙问题是个复杂的问题,不同泥沙颗粒大小的组成,泥沙集中在一定的大小范围内,而且不同尺度的流域出口变化幅度不大。

其三、当侵蚀发生在坡面上时,水沙的运行规律并不总是一致,坡面是陕北地区高含沙水流的起源地,侵蚀发生摆动的驱动力在于降雨的特征,而关于黄土高原等干旱半干旱区域的降雨过程是个难点,实际上降雨过程中某一阶段的高强度降雨所导致的水土流失量占了整个次暴雨事件的绝大部分。坡面上的侵蚀发育规律可以表现为坡面侵蚀方式由片状侵蚀逐渐演变成线状侵蚀,并由(细沟)逐渐发展成(浅沟),侵蚀产沙最大部位由(细沟)侵蚀向浅沟侵蚀过渡,产沙方式由(片蚀)产沙为主向以(沟蚀)产沙为主演变。

其四、不同尺度的流域在次暴雨洪水的含沙量方面表现的尺度效应并不非常显著,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把时间尺度扩展到年时间和多年时间尺度上,因为大量站点的记录资料的多次过程数据表明,水沙之间的关系在已发现的诸多因子中是相关性最高的,土壤流失量可以依据径流量来测算,为了找到更准确表达水沙之间的关系数据,进行了多年时间尺度的延伸和分析,以期就尺度转换和侵蚀机理问题进行探讨。

小雨沙沙篇9

哈哈!当然是雨水的声音啦!雨水“滴答滴答”地落在地上,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雨水悄悄来到花儿面前,把花儿清洗得更加瑰丽。

雨水静静地在山林里散步,把整个山林都撒上了雨水。雨水跟着风轻轻拂过树梢,树枝立刻跳起舞来,发出沙沙的声音,那些嫩绿的叶子上带着一颗颗晶莹的水珠,闪闪发光。

雨水顽皮的拍打着我家的窗户,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真是动听极了!雨水冲洗着我家的房檐,把房檐洗得一层不染。

雨水落在草丛里,小草甜甜地微笑着,仿佛在说:“雨水,谢谢您为我们洗澡!”雨水便发出“沙沙”的声音对小草说:“不用谢,不用谢!”

你们知道我喜欢雨声吗?不用说,当然喜欢啦!

小雨沙沙篇10

叮叮咚咚,叮叮咚咚……

是谁,在漫天大雨中唱着动人的歌曲?是我的同伴们,他们从屋前叮叮咚咚到屋后,再从屋后叮叮咚咚到屋前。叮叮咚咚,多么美妙的乐曲!多么悦耳的声音!

其实很多人以为雨珠落得很快。其实不然,我们在这个旅途中,享受着一切美好,风儿载我们前行,只有没有办法时,我们才带着最后一丝眷恋落下。这是一个及其漫长的过程,所以雨一下就是好久。

哗啦啦,哗啦啦……

这又是什么声音?打扰着我的歌声。原来,这就是大自然与雨水共同合作的天籁之音。雨点落在人身上,哗啦啦;雨点落在小雨伞上,哗啦啦;雨点落在土地中,哗啦啦……

这时,雨一下子变小了,依旧有雨珠,却与刚刚的对比宛如天堂地狱。

沙沙沙,沙沙沙……

这声音中为何还带着一丝丝干燥?原来,人们都穿着雨衣,打着雨伞,都渐渐回去了。空气中,只剩下了雨点打在地上的声音,仿佛在埋怨着什么:沙沙沙,沙沙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