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小升初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8:01:57

广州小升初篇1

2014年广州小升初各月重要注意事项

1月期末考试、寒假开始1月8日:广州市少年宫抽签,9日上午10点查询抽签结果,10日~12日,注册缴费。1月19日:广州市中小学寒假开始2月寒假、春节学生在春节期间,除了访亲探友之外,不妨制订一下新学期的学习计划。2月17日:初中、小学、幼儿园正式上课3月小升初的学生需要关注三个赛事:“华杯赛”、“希望杯”和“张道真杯”。三月下旬开始,民校录取当年的招生简章3月9日:荔湾区“张道真杯”3月15日:“华杯赛”笔试初赛3月16日:“希望杯”第一试3月下旬:民校开始招生简章4月小升初的学生家长要关注华杯赛、希望杯和侨外杯等赛事,同时密切关注民校的招生动态。4月12日:华杯赛笔试决赛4月13日:希望杯第二试5月民校小升初报名。公办学校的特长生、奥校奥班的选拔考试都将开始招生。5月中旬:黄埔区“春苗杯”学科知识综合大赛5月中旬:华附奥校招生,选拔招收数学尖子生,下旬放榜5月中旬:广州市小学生英语竞赛(小英赛)5月下旬:各区公布小升初体育、艺术和科技类特长生招生计划,随后各中学进行专项测试6月民校和外国语学校的招生6月中下旬:小学六年级毕业班语数英考试6月下旬:小升初择校考、小升初录取7月电脑排位、暑假开始7月:华杯赛暑期训练营和精英赛7月13日:中小学开始放暑假7月中旬:电脑派位,小升初尘埃落定8月暑假、小语赛备考8月中下旬:初一新生军训8月:2015届小升初学生备考9月新学期开始。家长要注意学生衔接问题9月1日:初中、小学开学10月一个承上启下以学新课为主的月份。10月:小语赛备考11月小升初的学生家长要注意两个赛事:一是天河星空·智慧杯,这是2013年才新兴的赛事,二是广州市小语赛。11月:天河星空·智慧杯小学六年级学生综合能力竞赛11月,各区陆续举办小学生语文能力竞赛(小语赛),并推荐名额参加市赛12月华杯赛、希望杯报名12月中上旬:希望杯新一届赛事安排,报名开始12月下旬:华杯赛新一届赛事安排,报名开始

广州小升初篇2

惠州小升初报名考生可点击进入《惠州小升初报名网站:惠州市教育考试中心》进行惠州小升初报名。

报名方式:

惠州小升初网上报名时考生直接通过互联网登录《惠州市教育考试中心》网站,惠州小升初考试报名平台(hzkszx.com/)进行报名。

报考流程:

各地小升初报考流程均有差异,

1.去各学校官网下载报名表并填写【推荐】或于五一开放日前往各学校向学校索要报名表并填写

2.交给相关学校负责人,领取准考证【学校一般会附一张写有考试时间和注意事项的通知】

3.按准考证上的时间按时到考场参加考试

4.考试完毕

5.约莫1~2天后各个学校都会在学校官网上公布录取名单

【常见问题】

问题一:家长总是限制我,我感觉好烦啊!

为了更好的迎接小升初考试,家长在这期间会更加严格管理孩子,比如不让孩子玩游戏、看电视、去参加同学聚会等等。学生要先理解家长的心情,不要产生抗拒心情。一些学生因为烦就和家长对着干、安排学习就不学了,这样做法非常不可取,毕竟这影响的不是家长的命运,而是影响你的命运。其次,要“独立”起来。这里的独立不是指生活、精神独立,而是学习独立,即要求学生可以自己安排好小升初考生的学习计划目标等,并且自己是按照计划一步一步前进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想解决问题,要与家长做积极互动。常与家长做沟通,多与家长谈论自己学习情况、学习计划、生活计划及感受,也了解一下家长感受。双方为了更好的生活而进一步努力。

问题二:父母对我期望值特别高,特别怕辜负他们的希望,他们给我的压力更大啊!

小学六年级期间不仅学生压力大,家长压力也会增加。一些家长会不停唠叨、还会对子女格外的照顾,每天的菜谱都是精心设计的······这样往往使学生有更大的压力。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调整心态。家长这么做是家长有爱心、家长爱你的表现,和你小升初考试没有必然的关系。家长在这期间特别照顾也是小学六年级期间学生学习时间增多、压力较大,对你格外照顾是避免因为生活因素而影响到你的学习。此时,对父母心存感激就可以了,没必要增加压力。你只要正常的学习即可,毕竟学习不是为了家长,你的学习是为了你自己的命运。

广州小升初篇3

柳州小升初报名时间大概在6月16日至6月18日。市区小学毕业生、跨区报名的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报名的方式不太一样。

报名要带什么:

1、所送材料的目录(一页纸);

2、素质报告书复印件(只须复印5~6年级的每一页);

3、5~6年级期间的各类获奖证书复印件(由高到低顺序);

4、特长生(体育、艺术、科技、棋类)相关证书复印件;

5、一寸近期证件照片一张。

6、学生需提供户口簿复印件。

报名方式:

(一)市区小学毕业生报名。市区小学毕业生报名由各毕业学校在各区报名点集体报名。

(二)跨区报名者,在毕业学校填写《就近入学报名登记表》,经毕业学校、所在区中招办和接收区中招办签署意见后办理报名手续。

(三)调郑干部、职工随迁子女和在外地借读的有本市常住户口的小学毕业生,由本人或家长携带有关证件直接到家庭住址所在区报名点报名。

广州小升初篇4

针对此问题,本文对广州市8所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8位校长进行访谈。结合调查所得的数据与访谈结果,分析当前广州市流动儿童小升初的现状,并对其原因进行深入探析,以期对教育政策的制定与有效执行有所启迪,从而更好地解决流动儿童小学升初中的难题。

一、当前广州市流动儿童小升初的现状分析

(一)大部分流动儿童以及家长都希望在广州本地升读初中

流动儿童在流入地完成小学义务教育之后,往往面临着在本地就读初中,或者回家乡就读初中,甚至直接辍学的艰难选择。根据调查问卷所得数据发现,基于对教育质量、环境适应、与同学和父母的关系等因素的考虑,50.93%的学生更希望在广州的学校升读初中。而在家长方面,这一比例更是高达80.77%,只有19.23%的家长希望其子女在家乡就读初中。这说明大部分流动儿童及其家长都希望在广州当地升读初中。

(二)大部分流动儿童难以升读广州本地公办初中

以下为学生为基于家长和学生层面,是否回老家读初中的结果:

在我们所采访的8所农民工子弟学校中,有6所学校反映其学生小学毕业后有20%~30%是回家乡读初中,其中这个比例最高的时候可达70%~80%;而留下来的大部分都是在广州本地民办初中读书,能够在本地公办初中读书的不超过10%,只有1所学校是因为与广州的1所公办实验学校有一定的合作关系才能够使该校40%多的学生考上该公办学校。此外,学校还反映到学生的流动率比较大,其中流动率最大的是在六年级下学期,不少学生因为不能升读广州的初中而提前回家乡,适应当地的教育环境。由此可见,目前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存在小学升初中受教育不连续性的问题。

(三)回到家乡就读影响流动儿童的个体发展

除了受到能否在广州本地升读初中的困扰,大部分家长与学生还担忧回到家乡升读初中会对流动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大部分流动儿童及其家长基于广州优质的教学质量、家庭温暖和朋友关系等因素的考虑都希望能够继续留在广州就读本地中学。但就现实情况而言,目前大部分流动儿童却难以升读本地的公办中学,有相当一部分流动儿童需要回家乡就读初中。且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有高达三成的流动儿童对自身的毕业去向尚不明确,由此可知,当前流动儿童作为外来者的身份在教育方面与本地孩子的不同待遇让他们对自己的升学感到了迷茫。正视和解决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小升初不连续性问题,不仅关系到流动儿童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流动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及其健康心理的发展。这不仅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坚持,更是对国家和社会未来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二、小学升初中受教育不连续性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户籍制度所导致的城乡权利不平等

当前,我国的户籍制度与教育、医疗及社会保障等方面挂钩,这就造成了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本地户籍的人口与非本地户籍的人口在享受社会福利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尤其是在教育方面。在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就学体制中,按照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已经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整体教育规划的前提,户籍成为了区分不同区域儿童就学权利的基本条件。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1992年国务院批准颁发的《实施细则》及至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从法律上保障了流动儿童在居住地接受平等义务教育的权利,明确了居住地政府对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的责任。

如若按上述所说,200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就已经明确了居住地政府对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的责任,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也有法可循,应该能够得到解决。但事实上,调查结果显示,依然有42.3%的家长认为户籍制度是导致流动儿童难以继续在广州升读初中的重要原因。就目前广州市针对流动儿童升学所制定的一系列措施而言,有44.84%家长认为手续繁琐,这在家长选择让孩子入读广州的公立学校方面造成一定阻碍。

目前,广东省出台的针对流动儿童相关政策仍然摆脱不了户籍方面的束缚。以广东省于2010年6月23日出台的《关于开展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的指导意见》为例,其中关于学历及职称方面的要求对于大多数农民工来说还是相对较高的。就与户籍制度相挂钩的教育政策而言,在一定意义上,积分入户政策只解决了高素质高收入的外来务工群体子女的教育问题,而对于那些同样为城市做贡献但收入低且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工来说,其子女教育问题被悬置了。这种户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歧视低收入群体的性质。从教育公平理论来看,每个社会成员都应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和机遇,享有同等质量的公共教育资源服务,并接受同等的教育对待,享有同等的取得学业成就和就业前景的机会。而目前这种户籍制度所潜在具有的不公正性是导致流动儿童受教育不连续的重要原因。

(二)政府间的利益博弈阻碍了“两为主”政策的有效实施

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国家通过“分权”和“让利”的方式,将原集中于中央(或国家)的权利向地方政府层层下放,将原高度集中于国家的财政收入部分权力让渡给地方政府。这种做法会赋予地方各级政府更多实质性权力。但同样的,随着权力而来的同时,各级政府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在提高,成为了具有明确利益而又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为实现本地区的利益最大化,其施政有时便不可避免地与中央的目的有所偏差。因此,在执行中央的决策上,它会比过去更多考虑本地区的各种利益诉求,通过种种制度性的寻租与中央政府展开博弈,以确保自身利益的有效实现。

2001年5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确定了流动儿童义务教育“两为主”的方针,即提出“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这就表明中央明确将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责任转移到了流入地政府身上。但是,从利益博弈的角度看,“两为主”政策并不能很好地协调流入地政府与中央政府,以及流出地政府三方面的利益。而这场“利益争夺战”的核心便是教育经费问题。

目前,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义务教育的经费支持是以户籍人口为统计口径的拨款方式,即仅统计拥有当地户籍并在当地常住的适龄儿童少年数。这样,当流动儿童脱离了户籍所在地后,一方面,客观上减轻了流出地政府的义务教育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其父母就业所在的流入地政府的义务教育也并不能得到中央相应的财力支援。这种教育统计及拨款方式使流动儿童成为了义务教育的一个灰色地带5。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出台“两为主”政策,给流入地政府提出教育要求,要其为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买单”,实质上就是“为提高自身合法性而下卸教育事权的行为”,这样毫无疑问会加重流入地政府的财政负担。而且,由于目前大多数流动儿童就学于农民工子弟学校,而大多数农民工子弟学校无论是师资配置还是教学环境都未能符合办学要求。流入地政府为了能够给流动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就必须对其进行规范和整理,这就意味着流入地政府又多了一项庞大的财政支出。

广州小升初篇5

organizationofSchoolSocialworkersinvolvedin

migrantworkers'ChildrenmentalStatus

――takeGuangzhouXinjiaomiddleSchoolasanexample

LianGZhanye,SUYunyu

(GuangzhouXinjiaomiddleSchool,Guangzhou,Guangdong510320)

abstractChildrenofmigrantworkersareaspecialgroupinthecity,asthenumberofforeignworkersincreasedyearbyyeartheproportionofchildreninpublicschools,childrenofmigrantworkerspsychologicalstateconcern.inadditiontotheschoolofmoralconcernandinterventionworkers,socialorganizationscanalsoactivelyintervenepsychologicalstatusofchildrenofmigrantworkers.Campussocialorganizationthroughpsychologicalassessmentandcasefollow-upfoundthatchildrenofmigrantworkerstosolvethepsychologicalproblemsarise;byorganizingactivitiestopromotemigrantworkers'childrentoenhanceinterpersonalskills,abetterunderstanding,intoGuangzhouculture.

Keywordsschoolsocialorganization;socialworkers;migrantworkers;mentalstatus

1外来工子女心理状况――以广州市新?蛑醒?为例

广州市新?蛑醒?是一所公办初中,地处海珠区东部,是外来人口比较集中的区域,这几年间外来工子女入读的比例持续上升,该校目前外来工子女人数所占比例达到62%。外来工子女成为教育中极待关注的群体。

该校的外来工家庭收入普遍一般,父母通常为生计而奔忙,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生活,父母子女之间缺乏沟通,外来工子女在心理上出现的一些问题难以在家庭层面得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

该校外来工子女由于生活区域的限制,课余活动范围较窄,较少与本地学生接触,对广州文化了解不多;同时他们又渴望有更多的课余活动扩宽视野,如不加以适当引导的话,他们容易产生自卑、逆反、自我封闭等不正常的心理倾向,极易沉迷于虚拟的网络游戏中。

针对外来工子女出现的情况,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由班主任对他们的整体情况进行关注,对特殊个案进行跟踪处理;并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和主题家长会,通过家校联合的方式,解决外来工子女的心理状况;通过心理室开设“兰兰信箱”,由学校心理室陈敏兰老师去解答同学们心理上遇到的困惑;以“熔炼团队?塑造阳光心态”、“责任?感恩”等团康活动对他们进行心理引导。

在社工组织进入校园之前,该校也尝试引进一些校外援助力量开展活动,如“心声热线”志愿者进校园,解决外来工子女的心理困惑;还有广东财经大学志愿者对外来工子女进行青春期教育和普法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仅限于短期服务,未能成为常规。学校需要得到校外力量更长期、稳定的支援,帮助消除外来工子女心理上的困惑。

2社工组织进校园的背景

2007年海珠区做了一个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需求的调研,了解到青少年的需求后,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引进“青年地带”社工组织到一些试点承接青少年服务项目。广州市新?蛑醒в?2014年成为其中一个试点。“青年地带”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动机需求、兴趣爱好和个性特质,运用专业理论、方法和技巧,整合资源,助人自助,帮助青少年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全面发展。

3社工活动对外来工子女心理状况的介入

“青年地带”进入广州市新?蛑醒е?后,根据该校的实际需求设计开展一系列的社工活动,其中部分活动针对外来工子女心理状况开展。

3.1心理评估与个案跟进

个案辅导是“青年地带”提供的服务之一。个案主要通过社工发现、家访获得、学校老师转介、外展获得、服务对象主动求助和社区街道转介等方式发掘。

发现个案后,社工会对个案依据“生态系统理论”进行评估,生态系统分为四个维度,一是家庭系统,了解家庭环境对其的影响;二是朋辈系统,了解其人际关系;三是学校系统,评估其在学校的适应状况;四是社区及社会系统,在宏观的角度评估潜在案主所遇到的问题。

对这些个案,社工通常以一对一面谈、非正式接触(借助QQ、微信等形式)、与案主同辈接触、家访、个案督导会议等形式跟进。在过往一个学期中,“青年地带”的社工处理了18个个案,其中有12个是外来工子女个案。

案例一:小w,籍贯江西,2009年从老家转学到广州,单亲家庭,现与父亲居住于广州。其主要问题体现在亲子沟通和学习适应方面,由于正值青春期,与家人沟通逐渐变少,有时会因为学习问题亲子之间会发生争执。在学习上,从老家转学过来后英语学习跟不上,拉低了整体的学习成绩,对学习失去兴趣。

社工介入策略:社工寻找机会接触小w,与其建立信任关系,走访班主任及同辈群体,了解其在学校的情况,评估老师及同辈群体对小w可提供的支持,完善其身边的支持系统,通过家访了解家庭情况,提供亲子沟通技巧改善亲子关系。为其链接社会资源,争取英语补习的机会,激发其学习动力。

案例二:小L,外地生源,家里父亲一人工作,母亲全职在家。在小升初主题班会的反馈表中,小L表示对于目前的学习生活满意度较低。了解后得知小L父母文化水平有限,无法辅导他的学习,小L自小学习基础较差,升入初中之后产生厌学心理,将注意力放在了学习之外的事情上。他喜欢玩网络游戏,受网络暴力影响大。

社工介入策略:借助开展班会的机会,社工与小L建立信任关系,采用一对一的面谈方式了解他的心理状况;运用理性情绪治疗理论协助他认清自己的非理性情绪,修正偏差行为。采用优势视角寻找小L的优点,增强他的自信心;另外评估他身边的支持系统,鼓励他多向同学或老师请教问题,引导他做出自我改变。

社工通过生态系统心理评估发现一些外来工子女存在的心理困惑,再以个案跟进的形式较有效地解决,促进了外来工子女心理健康成长。

3.2小升初适应活动

小升初适应性服务是“青年地带”每届新生入学之后开展的常规性服务,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在学校开展。在开展主题班会之前先向老师了解各班的新生适应情况,据此调整班会的主题内容,从学校环境与人物、学习、生活习惯、社交、成长需要五个方面认识小升初的转变。

在主题班会中向每位学生发放小升初适应情况问卷和情绪面谱。根据问卷及面谱反馈的情况,发掘出一些小升初未能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外来工子女,把他们纳入心理评估的范围,根据评估结果确认是否需要个案跟进。

3.3人际交往活动

为了增进外来工子女与朋辈之间的交流,创造外来工子女表达的平台,社工特意为外来工子女设计组织了“青少年体验广州之探索成果摊位展”活动。

利用周末时间,社工带领部分外来工子女到广州著名景点“黄埔古港”开展活动。社工带领学生在各自摊位向游客宣传展示对广州文化的探索成果;期间鼓励学生与游客进行互动、拉票;最后票选出各个奖项对学生进行奖励。

一系列活动为外来工子女提供了展示成果的平台,提升了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也让更多人了解外来工子女并参与到外来工子女服务中。

3.4城市文化探索活动

外来工子女由于父母工作较忙以及生活区域和朋友圈的限制,较少机会走访广州的特色景点,也对广州文化了解不深。针对外来工子女的这一情况,“青年地带”组织了外来工子女“缘梦广州”活动。利用周末的时间,社工带领部分外来工子女到广州著名景点“岭南印象园”了解岭南文化,期间欣赏“岭南百艺”,光顾“怀旧老店”、观赏“岭南演艺文化”,学习“粤语文化”。还到广州老字号“陈李济制药厂”观摩陈皮制作和中药制作的过程。

活动使外来工子女走出家门,走进广州名胜,促进了他们对广州文化的了解,提升了他们对广州的归属感和融入广州的自信心。

广州小升初篇6

中国30万所中小学将全部配备责任督学

日前,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规定,根据区域内中小学校布局和在校生规模等情况,按1人负责5所左右学校的标准配备责任督学,兼顾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个学段。县级教育督导部门应按统一规格制作标牌,标明责任督学的姓名、照片、联系方式和督导事项,在校门显著位置予以公布。责任督学可通过采取随机听课、查阅资料、列席会议、座谈走访、问卷调查、校园巡视等方式对学校进行督导,每月督导不得少于一次。

新华网:责任督导办法的出台,有望改变目前“教育行政很强,教育督导很弱”的状况。

人民网:让社会评价,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是教育督导的重要目标,也是教育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更是我国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国内·经济

9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创新高

汇丰9月23日公布,9月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初值为51.2,高于8月的50.1,达到6个月来最高。制造业产出指数初值为51.1,高于8月的50.9,为5个月来最高。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pmi初值回升至51.2对筑牢a股市场底部基础非常有利。汇丰数据与官方数据相互印证经济持续回暖,对股票市场回暖有非常明显的支持作用。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9月汇丰制造业pmi初值超市场预期回升至六个月高点显示经济回暖持续。随着国内微刺激政策拉动投资增长加快,加之外部需求企稳回升,预期经济回暖势头在未来几个季度仍将持续。

国际·社会

默克尔再次连任德国总理

9月23日凌晨,德国官方公布了所有选区的初步计票结果,德国总理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获得41.5%的选票,在联邦议院大选中大获全胜,成为联邦议院选举的最大赢家。现任总理默克尔将获得授权组阁,再次连任德国总理。

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祝贺默克尔成功连任德国总理,相信默克尔及其领导的政府将继续兑现其承诺,为建设一个和平而繁荣的欧洲而努力,为服务于所有的公民而奋斗,期望二人继续保持紧密合作。

意大利总理莱塔:这对默克尔来讲是很好的结果,对欧盟来说也至关重要。

英国首相卡梅伦:祝贺安格拉·默克尔,我期待着继续与她紧密合作。

德国波恩大学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学武:默克尔过去8年深谙对华之道。新政府无论以何种方式组阁,都不会影响中德关系发展。

中外媒体向黔看

经济日报:贵州推出15个旅游景区和项目

9月23日,记者从贵州省旅游局获悉:贵州将在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集中推出15个新景区和新旅游项目,为省内外游客提供新的旅游产品和线路。

据了解,本次推出的15个新景点和新项目覆盖贵阳、遵义、六盘水、黔东南州、黔南州、毕节市等6个市州,既有提升改造过的老景区,也有新建设的旅游景区,这些景区和景点配套更加完善、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也有明显提升,是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的亮点。据悉,从今年起,贵州省将在每年“五一”和“十一”前后新推出一批景区、景点。

中国政府网:贵州“西电东送”为泛珠地区经济发展“加油”

作为南方“西电东送”的主战场,贵州“西电东送”成为泛珠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加油站”。

广州小升初篇7

4月26日,“广东省对外招商引资、加快外经贸转型升级工作会议”在广州举行。

4月28日,将于今年9月举行的面向世界500强和境外大型企业招商活动系列推广路演活动在广州拉开帷幕。

一系列紧凑的举动背后,是广东推动外经贸转型升级加快速度的决心。

自2008年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以来,广东的外经贸发展一度遭遇寒冬,而在经历了恢复调整期之后,无论是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还是对外招商引资的进一步扩大都势在必行。

2011年,在“十二五”开局的关键节点上,广东长入以来谋划的从外经贸大省转型升级为外经贸强省的战略,将加快其前进的速度。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东莞经验

5月2日下午3点,彭向辉匆匆赶回樟木头镇。

十分钟之后,这位现任来利眼镜制品(东莞)有限公司总经理将召集相关高层商讨进军内地市场的下一步动作。

“公司转型后,已经在温州成立了分公司,负责面向内地的产品销售;东莞这边,研发中心也快筹备完毕……”一个小时前,这位刚从温州飞深圳的班机上下来的法国人接到了《大经贸》记者的采访电话。中文不甚灵光的他将采访交由助理汪筱妹完成:“现在,来利的订单、生产部分仍交由厂长连木打理,彭经理则主要负责把握开拓内地市场的节奏和方向。”

汪筱妹提及的“公司转型”完成于2008年年底,而在那之前,来利眼镜制品一直以专注于眼镜配件加工的工厂形式存在――公司的前身是香港来利工业在大陆设立的加工工厂――和遍布东莞、所有承接了来料加工却名不见经传的工厂一群,昔日的来利设备简陋,通过香港母公司面向Comotec等世界知名的眼镜配件制造商接收订单,完成简单的焊接装配加工生产环节,从中获取利润。

十几年来维持不变的生存模式在土地、能源、人口和环境等各方面压力逐渐增大的情况下凸显出其瓶颈,而造成加工贸易订单锐减的金融海啸更让单靠海外订单存活的来利金属制品厂感到前路茫茫。

来利的遭遇其实并非个案。改革开放三十年,东莞乃至广东依靠加工贸易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但对外依存度过高的传统发展模式则随着金融危机引爆出其产业结构更深层次的问题――处于微笑曲线底端、利润越来越微薄的贴牌代工已经让企业的生存难以为继,而这更意味着以东莞为代表的广东诸城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困局。

2008年,金融危机裹挟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席卷而来,广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大幕则随之拉开。

而东莞,作为以加工贸易实现经济起飞的先驱,则被寄予了更多厚望。

2008年6月,当加工贸易成为金融海啸的“重灾区”,东莞被确定为“全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市”。广东省委书记甚至多次就东莞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成效批示,希望东莞能够成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型升级的“排头兵”。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核心,就是要将原来过分依赖国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同步发展,规避市场风险;把原来的血汗型工厂升级为技术含量相对高级的加工贸易。”广东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丁力在接受《大经贸》记者的采访中指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目的。而如何转型、怎么升级则是政府和企业需要共同探寻的答案。

“其实来料加工对于来利未来发展的制约显而易见,但转型升级需要解决的难题也不少。”亲历公司整个转型过程的汪筱妹这样表示,“且不说当时来料加工企业转‘三资’被要求停产后才转型,就是设备补缴税款的数目也不小。公司的设备加起来有5000多万港币,转成‘三资’企业所需的补税金额太多了。”

来利遇到的难题事实上具备――定代表性,不管是停产还是补税等等,恰恰是东莞作为“试点市”获得来自上一级政府的更多的支持及优惠政策之外,在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过程中迫切需要先试先行、寻路突围的。

2008年12月,樟木头镇政府派专人全程服务协助来利转型,在20天内让来利从原本注册资金仅为321万港币的加工工厂“就地不停产”成功转型为投资总额1亿港币、注册资本5500万港币的外商独资企业。在此之后,来利更开始设立独立的技术部门及配套模具、样板制造车间,策划在东莞本地建设研发中心的同时,更积极向北方市场拓展――对比此前销售环节完全由香港分公司运作控制,“现在的来利无疑有了更多的自及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事实上,东莞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就是: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延伸产业链,实现从“生产车间”到“企业总部”的形态转变。

而更容易让人忽略的一个细节是,同年3月在东莞举行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工作现场办公会”上,东莞市政府一口气汇报了破解来料加工企业形态转变障碍的10种做法、已破解的3大难题、已建立的1大平台……

据统讹从2008年至今,东莞已有2378家企业实现不停产转型,占来料加工企业总数的39.5%。

东莞的脱胎换骨无疑为广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振了士气。

对外招商引资:惠州样本

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

在支撑起珠三角三十多年辉煌的东部城市群中,还有一座惠州新城。

虽然起步相较深圳和东莞稍晚,但得益于特区速度和加工贸易模式的双重辐射,当深圳的发展速度、东莞的产业承载能力逐渐趋向饱和时,更多的世界级跨国企业将制造工厂移向了惠州这座以工业制造及外向型经济为发展路径,却未经大规模开发的城市。

而通过承载香港产业转移完成初步积累的惠州其严格意义上的崛起,源自由日韩跨国企业为先头部队的电子制造产业转移风潮――当tCL、德赛等一批民营企业仍处于成长期,日本的索尼、松下,韩国的三星、LG,乃至美国的通用、荷兰的飞利浦就已经开始在惠州大兴土木,建造他们的生产及研发基地一外缘型经济的强势注入成为了惠州经济发展中的传统优势,惠州由此在21世纪初期也就形成了电子信息制造业为支柱的开放型经济格局。

惠州外经贸的发展在珠三角诸城的表现中的确可圈可点,这让当地外经贸局领导在不同场合的会议中都多次提及省里对惠州外经贸发展的肯定一广州、深圳、东莞之外,与惠州相比,珠三角城市群中无出其右者一言语中颇含自豪之意。

事实上,惠州的发展并不仅仅依靠外力作用。如前所述,在改革开放的风潮中,惠州坚持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路径,门窗大开地向来自港澳台、美日韩的制造业转移招手,通过招商引资实现了最初的经济起飞。

而眼前,这座城市正是在外力与内在共同作用的发酵下,逐渐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制造、石化两大支柱产业和服装、制鞋、水泥和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的“2+4”工业支柱产业格局――“十一五”期问,惠州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4.6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867宗,先后引进惠菱化成mma、普利司通合成橡胶、富士康等一批世界5D0强企业,

利用外资加快推动当地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具有惠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积极的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为惠州带来发展喜悦的同时,自然也带来了“成长的烦恼”。当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等传统优势逐渐丧失,当地产业结构所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凸显,而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依然复杂、区域竞争愈发激烈,招商引资所面临的现实也就显得更为严峻。

“现在招商工作的难度是越来越大了。”惠州市外经贸局外商投资促进科的相关负责人曾经这样向《大经贸》记者表示。在他看来,难度大的关键并非在于招不到商,而是在于如何争取让产业辐射力度大、拥有后续发展潜力的优质项目落地惠州。

让惠州头疼的问题其实也正是广东的苦恼。

广东省委书记在今年2月针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对外招商引资前往东莞进行专项调研时就曾经鲜明地指出,目前,各国各地区都在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在区域竞争中,广东的招商引资工作总体相对薄弱,力度、水平及增长速度与长三角、环渤海地区有相当差距,甚至不如中西部地区。

没有投入,谈何产出?

广东作为外经贸大省,对外招商引资加快外经贸转型升级,争取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率先跑出已经迫在眉睫。

而惠州对于招商引资所面临的困境,事实上也逐渐找到了突围的方法。

不仅仅是着重于招商选资,围绕惠州的产业体系规划向世界500强招商,引进优质大项目。2010年4月,惠州近来一年一度的大型招商引资推介会再度顺利举行,推介会促成签约项目366宗,合同金额达1099.4亿,其中投资额超10亿的大项目34宗,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108宗,投资额占签约金额的69.5%――通过大型推介会,惠州的招商引资工作尝到了甜头。

而惠州市长李汝求在今年“全省对外招商引资加快外经贸转型升级工作会议”的发言中则明确表示将围绕完成合同利用外资增长4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9%的目标,狠抓招商引资的平台建设,推进全民招商、市场化招商:在筹划大型招商推介活动之外,更将继续组织小分队“走出去”招商,并进一步密切与港澳台三地的合作,形成招商引资的新局面。

事实上,在这次工作会议上,包括惠州在内的广东省21个地市负责人除了通过发言明确2011年的外经贸工作以外,均与由黄华华代表的省政府签下落实目标任务的“军令状”――对于抓紧广东“十二五”开局之年外经贸的转型升级,政府已经表现出了相当的执行力。

两天之后,广东省外经贸情况通报会暨世界500强招商活动的首场推介会在厂州举行。推介会上,广东省外经贸厅厅长梁耀文向受邀参加的各国驻穗总领馆、商会机构和跨国公司代表介绍了省政府与商务部拟于今年9月底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联合举办的“广东省与世界500强和境外大型企业合作交流会”,寄望邀请涉及六大主体产业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参与到广东加快外经贸转型升级的推动中来,与广东共谋未来互利互赢的发展路径。

而对于广东招商引资路径的选择,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丁力则建言:面向跨国企业招商引资就好比是找对象,广东有了自己的要求标准,但还要考虑清楚对象的要求和标准,这就需要深入研究世界五百强在未来发展战略上的需求,充分满足它,招商引资有了针对性,才有成功率。

外经贸新方略:“招”式手笔

2011年1月17日,中新社在其网站上发出一则消息:经广东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决定,任命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招玉芳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免去李容根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职务。

而随着李容根卸任,副省长的分管工作也出现微调――于2010年7月上任主管外经贸工作的刘昆接替李容根成为新一任分管公安、打私、民政等工作的副省长,而招玉芳则接棒刘昆,成为分管外经贸工作的新任副省长。

查阅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相关资料,不难发现,现任副省长的招玉芳出身经济学专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长达27年的过程中,―直服务于广东外经贸战线。

2007年,在担任广东省外经贸厅副厅长三年之后,招玉芳调任广东省国体资源厅厅长,四年之后,招玉芳以副省长的身份接棒刘昆,分管外经贸、口岸、旅游、对台等工作。

工作要求高、行事低调、雷厉风行是招玉芳在国土资源厅厅长任上竖起的招牌,而如果回顾招玉芳作为当时全国国土资源系统首位女厅长的过往,这位干练机警的国土厅长曾经凭借一股韧劲盘活广东“三旧”用地的经过倒可以称得上是一笔“威水史”。

2007年4月,招玉芳到省国土资源厅走马上任,不久之后,她就摸清了广东的“家底”:全省土地面积不足2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不足2%,却支撑着全国GDp的1/8、财政收入的7/1。

如何将土地“盘活”?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招玉芳向总理争取在广东试点节约集约用地,向旧城区、旧厂房、旧村庄“要地”的细节成为省里流传一时的佳话。

而历史与现实又如此相似。

此次重回外经贸领域,从年初就开始马不停蹄在东莞等地深入展开外经贸调研的快节奏也正符合于她一贯以来的行事作风。

在明26日广东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对外招商引资、加快外经贸转型升级工作会议”上,招玉芳对于广东省外经贸的现状、未来发展侃侃而谈,背后是她作为一名“老外经贸”对广东外经贸工作长期的积累与思考。

虽然更多的媒体将此次招玉芳身份的变迁解读为“‘土地守护神’出任副省长”,但对于招玉芳来说,这更像是一次对广东外经贸熟门熟路的老将的回归。

事实上,在国土资源厅厅长任上敢于向总理争取土地试点的招玉芳,年初受命成为新任分管外经贸副省长后,已经开始了对广东外经贸展开转型升级大动作的多番谋划。

其中不能忽略的一个细节是,在26日上午会议广东省省长黄华华的讲话当中,透露了此次省部共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背后的秘密:“今年年初,招玉芳同志调任省政府工作以后,提出和部委共建‘珠江三角洲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为2008年曾提出广东建设‘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的推动部署更具体的工作……”

广州小升初篇8

【关键词】西部地方性师范院校

改革发展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C-

0085-03

当前我国师范教育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民众与社会各界对高学历、高质量、综合人才的迫切渴求,教育系统内部的一系列变革,地方经济和社会文化快速发展对地方师范院校造成的巨大压力等内外诸多因素使我国传统师范教育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为此,不少师范院校尤其是地方师范院校都在筹备或已经升格转型。西部地方性师范院校由于受当地中心城市、边境贸易和邻近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影响制约,也必须以中心城市、民族经济和邻国发展为依托,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中高层次技能型和第三产业人才,因此,其他面临着更急切的升格与转型问题。本文以广西柳州3所师范院校的升格转型为例,对西部地方性师范院校的改革与发展进行探讨。

一、西部地方性师范院校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挑战

当前,我国师范教育正在经历从“师范教育”走向“教师教育”的重大转型,这一转型包含着师范教育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革,对原有教师培养模式和体制提出了重大挑战:教师培养体系从封闭走向开放,综合性大学和非师范院校也有资格进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教师的培养空间被大大拓展;教师教育要求打破过去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进修与提高相脱离的状况,从阶段性师范教育走向终身化教师教育;而国家和国际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的来临,社会对高素质高学历人才的需求,更要求各师范院校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师培养的层次;从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强调教师从“并进式”培养模式转向“递进式”培养模式,这些一方面大大挤压了师范院校原有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要求师范院校办学作出重大转变。

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的降低,中小学适龄人数在下降,师范教育市场需求总量有所减少,许多地方基础教育尤其是西部地区城市中小学教育师资出现饱和的现象,但城市职业高中以及农村地区的优质教师十分缺乏,西部农村地区由于财政收入偏低,很难支撑正规师范院校毕业国家计划内师范生工资与奖金的发放,因而多找代课教师上课。而部署和省属的师范院校办学规模年年扩大,还有现在综合性大学也在开展师范教育,导致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残酷的竞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师范院校长期处在高度集中计划管理体制下,由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支撑和补贴来运作,师范院校相对其他院校缺乏市场意识、危机感和办学效益观,过于倾向于教学、单一的师范学科专业设置、招收素质和考试分数不高的学生及不安心于低待遇师范院校工作的教师等因素导致我国师范院校特别是地方师范院校办学水平、师资力量和科研水平不及其他非师范院校尤其是综合性大学;又因为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不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等因素,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师范院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比中东部地区有更大差距;而随着市场经济和竞争进入高校、国家对师范教育重视和支持力度的下降、政府和社会对综合性大学高强度的经费支持和政策倾斜,综合性大学与师范院校的差距不仅扩大了,而且还进一步造成了师范院校办学水平不及综合大学的社会舆论。为此,各地师专、师院纷纷升格为综合性的学院和大学,师范教育的资源流失严重;本来期望其他大学都来培养师资,但综合性大学对培养普通中小学师资兴趣不大;许多担负在职教师培训的教育学院合并到师院后反而削弱了教师的在职培训。为此,我国的师范教育尤其是西部的地方性师范院校改革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机遇

时代社会发展与师范教育的变革,同时也赋予了西部师范院校更多的发展机遇。例如,广西柳州市位于广西中部,是壮、苗、瑶、侗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有“桂中商埠”的美誉,也是我国西南重工业基地,因此它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在广西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整个大西南地区也起着巨大的辐射作用,还是华南和珠三角地区与西南地区经贸及旅游的水路、铁路和公路交通的枢纽。广西是国家进行西部大开发的重点省份,柳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都提到要追赶东部地区、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高本地区的投资和经济竞争能力,其别提到要大力推进“柳州制造”走向“柳州创造”,为此定下了“柳州创造,教育先行”的基调;实现这些目标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吸引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人员和教师,因而柳州高校尤其是师范院校的重新定位与改革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柳州独特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地理优势及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宏观政策及港澳泛珠三角地区与大西南经济区的联合,还有广西与东盟接壤的地区和贸易文化交流等优势,都为柳州师范院校的提升和转型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机遇和外部环境。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也为地方院校大发展提供了充足而稳定的生源,而地方经科技发展与社会需求更为柳州师范院校一步提高办学层次和转型创造了条件。而我国西部其他地方性院校所处的经济、社会和教育环境都与柳州有非常大的相似之处。

二、地方性师范院校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一)发展历史

以广西柳州这座工业城市为例,柳州中等师范学校曾是柳州小学师资培养基地,多年来为柳州和桂中地区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中小学教师,过去它招收中学毕业生要求的分数标准甚至高于柳州市重点高中。然而,受国家宏观经济和教育大环境的变化以及柳州经济的飞速发展的影响,最近几年它已很难招到学生,不少教师调离学校。而以培养优质初中教师为自身特色的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也面临着招生数逐年下降的生存挑战,更由于它地处柳州市靠近农村的边远郊区,毕业生基本流向县城和村镇学校,而且其目前归刚升为地级市的经济规模偏小的来宾市管理,专靠来宾财政支持和自身很难让该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原先的柳州教育学院的合并与转型则是自治区和柳州市为了加快和提升柳州这个重工业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由政府来推动的整合与改造。现在的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个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实行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与中职教育并举、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并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的方针,但其实它的师范教育课程越来越少,教育基础和理论课已经被取消。大多数社会与人文科学的教师已经转为行政人员,现处在师范教育是否继续的十字路口。

(二)现状

广西柳州原有3所师范院校,分别是以培养初中教师为主要任务的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培养小学教师为主的柳州中等师范学校和柳州中小学教师进修和继续教育的基地——柳州教育学院。199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柳州市教育学院与原广西冶金工业职工大学、柳州市工业职工大学、柳州市机电职工大学、柳州市职工大学五所高校合并改制成立柳州职业技术学院。2001年8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柳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再次与柳州市工业学校、柳州市机械工业学校、柳州市机械工业技工学校合并;已有66年历史的柳州唯一一所中等师范学校柳州师范学校也在2006年升格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5年在兼并了柳州财政学校之后,这些年一直在申请升格为本科院校。但每年的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毕业生足以满足城市各区、县所需的初、高中教师。

西部地方性师范院校的改革大都存在办学定位不清晰与不准确的问题:继续坚持师范道路还是另辟职业教育发展道路,或是两者兼顾?以职业教育为主还是以师范教育为主?基于学校当前的招生及收益等当下经济因素而不是教育规律的考虑。柳州的这几所师范院校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不断淡化师范教育和人文教育,强化职业技能教育和学科专业的综合与齐全。例如,打算升格的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划在升本之后将自己定位于综合性师范院校,将来师范教育不再作为自己的主要特色,而是在学校内部成立一个教育学院,增设专业的标准依据是市场需要,职业技术教育也成为学校的发展重点。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则将自己定位于努力培养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能人才为主的综合性职业技术学院,原先以中小学教师进修和继续教育为主、人文教育类和艺术类专业及其教师十分强势优秀的特点已不见踪影,许多优秀的中文系和教育系教师转行或教其他专业课程。虽然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柳州这座工业城市发展,但同时也忽略了地方民族特色,更没意识到柳州这座工业与商业气息太浓的城市如果再不注重人文积累和对高素质、本地化教师的培养,那么它的发展就肯定会缺乏后劲,整个城市居民素质也不能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三、西部地方性师范院校改革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国西部其他省市的地方性院校所处的经济、社会和教育环境与柳州有较大的相似之处,师范院校的改革与发展遇到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与柳州也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为此,西部地方性师范院校的改革与发展可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师范院校不应急于马上升格,而应对自身实力,周边的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发展特点及整个就业市场进行调查分析综合衡量,对学校发展有一个清晰准确定位之后,再进一步引进师资,建设基础设施,进行升格转型。一个优秀的师范品牌的建立是靠几十年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建立的,如果对于熟悉的学科专业不保持、强化反而淡化取消,自己不熟悉专业学科急于建立做大做强,这样会造成优势的师范教育特点消失而劣势的专业学科也没做好的危险局面。因此,师范院校应从自己师范教强项出发,与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和民族文化传统相结合,将教育和人文类学科专业进行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尤其是要对教育及人文类专业学科进行调整和细分,进一步定位自己的办学目标和重点扶持的学科专业,每所师范院校都应建立教育科学研究室,尤其是要重视对教育科学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另外,政府除对师范院校发展在思想上应重新给予重视、资金上给予加大投入外,还必须在政策上鼓励引进外资,帮助地方师范院校与实力强大的其他大学联合或合作使之转制,实现师范院校管理效率、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的快速提高。

其次,师范专科学校可根据初高中教师进修和继续教育比较缺乏的情况,与本科的师范院校合作,办成初高中教师继续教育基地。为此,要特别加大对教育类学科和教育科学方法理论及教育教学模式手段的研究,应成立专门的教育科学研究室和中等教育研究室。另外,可设立一些针对农村和县城的农业基础学科和职业教育专业;还可设立一些(下转第89页)(上接第86页)民族语言和民俗学等课程,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双语教师。已升格的职业技术学院应在教育学、中文、美术和音乐这些优势学科基础上延伸工商管理、新闻、文秘、营销、广告设计和国际贸易、作曲及礼仪模特等专业;再将教育学科与职业教育整合,利用西部边疆地区与国外接壤的特点,建立一些对外汉语专业和泰语、马来语、俄罗斯语、日语和韩语等语种,为西部地区培养深入了解邻国文化、经济、贸易和国情,肩负对外交流和文化传播重任的教师;结合现已形成的职业技术教育优势为企业职工进行技术与技能再培训,成为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基地。还可以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师范学校在更名升格后,要培养综合素质高,教学应变和转化能力强,教育信息技术掌握牢、是多面手和全能型的教师。另外,还应新设立一些民族音乐、民族体育和民族语文和民族艺术等专业课程来丰富拓展小学教育的实用性和多样性;增设的职业教育专业不应与职业技术学院重复,可根据周边少数民族风情浓郁的特点,相应增加民族旅游、民族贸易、民族餐饮、物业管理、酒店管理、电子商务等与第三产业和服务业有关的专业。

最后,从以上对师范院校升格与转型的评价分析可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性师范院校的改革与发展应在保持师范性的前提下,根据当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社会、文化及教育的发展特点,调整改变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走职业性与师范性、国际性与民族性、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顾明远.谈谈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和走向[eB/oL].[2012-09-21].http://.cn/train//cms/article.jsp?articleid=819./20080401

[2]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2-09-21].http:////zwgk/ghjh

/fzgh/200604/t20060417_196822.htm

【基金项目】2011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1JGB189)

广州小升初篇9

[关键词]柳州;韩国;汽车产业;发展

[Doi]10.13939/ki.zgsc.2017.12.053

汽车产业是广西的支柱产业。加快柳州汽车产业发展,是柳州在广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的客观要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柳州汽车产业发展虽然仍然处于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也面临着诸多困难。韩国汽车产业发展累积了丰富的经验,为柳州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1韩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韩国汽车产业于20世纪60年代初,以组装进口零部件生产整车的方式起步,而今成为世界第五大汽车制造国。

第一,制定产业政策扶持汽车产业发展。韩国政府制定鼓励汽车发展的产业政策,为汽车产业提供良好的环境。例如,在外商投资政策方面,20世纪60年代,韩国鼓励引进设备、引进技术,不引进投资。20世纪90年代,韩国意识到组装生产不利于产业扩大再生产后,又制定引进外国投资政策,完全开放市场,促进国内外企业进行竞争,提高企业效益。到21世纪初年,韩国政府又根据生态建设需要,制定有关环保汽车和节能汽车的相关办法和政策,使韩国汽车产业发展始终与时展潮流同步。

第二,采取措施培育大型汽车公司。韩国政府培育大型汽车公司的主要措施是:一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韩国政府连续制订五个五年发展计划,实施出口导向型增长战略,大力提升大型汽车公司国际竞争力。二是推动企业由小型化向大型化发展。20世纪70年代开始,韩国政府就重点培育现代等造船和汽车制造企业。三是通过制定市场开放政策,开放外国汽车企业进入韩国,倒逼韩国企业扩大规模与国外企业开展竞争。

第三,制定技术创新计划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推进汽车产业技术进步,20世纪90年代初,韩国政府制订了旨在推动汽车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开发计划。这个计划由韩国贸易部、能源工业部和科学技术部负责协调实施。参与这项计划的除主要汽车厂家外,还有大宇电子等汽车工业相关的企业。合作开发计划对汽车企业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全面提升韩国汽车企业技术创新水平。

第四,建立相关组织开拓海外市场。20世纪90年代,韩国汽车市场几近饱和。为了鼓励企业走向国际市场,韩国建立帮助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相关组织。一是成立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近百个分社,这些分社深入所在国家民间了解当地国民对汽车消费的需求,为韩国汽车企业生产符合该国国民需要的汽车品牌,帮助韩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二是成立企业振兴财团。通过金融支持、技术咨询、培训和产业合作等方式,促进企业在海外发展。另外,韩国一方面巩固和拓展美国等发达国家销售市场,另一方面在中国、东南亚等地建立新的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

2柳州汽车产业发展的机遇和困难

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和持续奋斗,柳州汽车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柳州已是集微型车、轿车、客车、载重货车等多种类型于一身的重要生产基地。汽车不仅是柳州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也是广西重要的支柱产业。2015年,柳州汽车产量228多万辆,占中国汽车产量的9.34%,汽车总产量紧随重庆、上海之后,产量位居我国各大城市汽车产量第三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柳州汽车产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但柳州汽车产业长期向好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全面推进,以及广西围绕“三大定位”“两个建成”作出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柳州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了多重叠加机遇。柳州作为西南地区最大汽车制造业城市,经过几十年汽车制造经验积累和技术沉淀,在汽车产业规划和发展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产业技工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确立起了先发优势和比较优势,为柳州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走在全行业前列展现了光明的前景。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当前柳州汽车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产业结构调整尚待深化,自主创新能力尚待提升,“整零”关系尚待理顺,新能源汽车产业尚待加快,国内国际市场尚待进一步拓展。

3打造柳州先进的汽车制造产业

面对柳州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面临的困难。需要认真研究借鉴韩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把握产业发展机遇,制定长远战略规划,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尽快使柳州汽车产业走在世界汽车产业的前列。

3.1把握产业发展机遇

韩国汽车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起飞,是韩国汽车产业较好把握韩国经济高速发展、韩国民众需求和世界经济高速发展趋势,适时发展汽车产业实现的。历史也证明,柳州汽车产业发展取得如此巨大成就,其实就是柳州及时把握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机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的。从20世纪60年代末柳州农业机械厂抓住国民经济建设对载货车旺盛需求,20世纪80年代初柳州拖拉机厂抓住乡镇企业和个体经济对小型客货车的需求;到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引进外来资本技术,融入现代汽车产业体系发展;再到后来把握汽车消费由生产领域向生活领域变化,及时由侧重商用车领域向乘用车领域转型,并根据消费需求进行产品升级,实现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柳州汽产业发展无不得益于把握了经济发展大势,抓住市场的脉搏、重视用户的需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3.2提前谋划产业布局

面对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及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柳州要通过制定汽车强市战略,抢占战略制高点。当今世界出现信息技术、制造技术、能源技术、材料技术交叉融合、深度渗透、群体兴起的技术创新局面,正在对汽车产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汽车产品的轻量化、电动化和智能化,生产方式的模块化、大规模定制化,汽车产营销服务方式的大数据化,正在推动汽车产业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商业模式发生重大变革,进而引发汽车产业形态和全球产业格局的重大变化。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汽车强国已经开始制定长远战略规划、提前布局汽车产业的未来。柳州汽车产业需要在战略高度上提前谋划布局,紧跟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步伐,以求在全球汽车变局中占得先机。通过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把握战略“机遇期”,抢占战略制高点,以及通过技术、产品、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体制机制的整体创新,解决汽车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创新能力较弱、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全面提升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3.3加强产业组织引导

要加强政府对产业发展组织引导,构建产业发展良好环境。一是成立柳州市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综合协调、资金政策、基础设施、产业开发等专责小组,统筹协调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加强对汽车产业发展的领导。二是引导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从单纯重视销量和产能的增长方式,调整为以提高技术、质量水平、利润率为中心的增长方式;引汽车企业强化质量、品牌建设,实现从赚取制造利润向同时赚取技术利润和品牌利润转变。三是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建立“数字化”工厂,打造“智慧车间”,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3.4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首先,构建汽车产业创新平台。一是全面推进广西柳州汽车城建设,把柳州汽车城建设成为走在全国汽车产业前列的汽车城。设立“广西汽车研发中心”,公开招聘国内外汽车制造专家、著名学者到“广西汽车研发中心”进行汽车设计、制造、管理研究开发。制定特殊政策吸引国内外先进汽车厂商、汽车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汽车科研院所到汽车城设立汽车研发中心,着力在国际范围内把汽车创新资源集聚到广西柳州汽车城。二是充分发挥柳州部级高新区的先导示范作用,加强国内外创新资源的引进与合作,整合国内外相关科技园区资源,把柳州部级高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内一流技术水平汽车产业技术高新区。其次,培育汽车产业创新载体。加大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及时解决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培育小企业创新能力。大力引导大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开发新产品,要在技术改造和开发新产品中,培育大企业创新体系,提升大企业竞争能力。再次,集聚高端创新要素。柳州汽车产量虽然较大,但汽车科技资源较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必须着眼于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引进培育各类创新载体。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引进培育模式,解决创新载体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创新载体引得进、留得住,促进创新载体的有效运转。最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调整完善成果评价机制,完善促进创新的配套政策,着眼于提高创新实效,完善创新的体制机制,营造一种只有创新才能更好更快发展的市场环境。

3.5协同发展整车和零部件

柳州整车和零部件协同发展模式虽然已成型,也成效显著。但是,还要进一步鼓励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落实《柳州市汽车零部件产业提升规划》《关于鼓励汽车机械行业企业进一步提高本地配套率的意见》等政策措施,逐年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力度,提升零部件整体水平,打造完整产业链,推进汽车产业集群发展,使整车和零部件共同发展壮大。

3.6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为此,一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等政策,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组织领导,营造新能源汽车发展良好发展环境。二是整合现有柳州汽车制造技术,总结多年柳州汽车产业发展经验,调动现有销售市场资源,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三是加快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特点,以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为基础,组建“广西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通过政策扶持,集聚一批高端创新人才和资源,重点研制开发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新产品。四是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加快推进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汽车、东风柳汽新能源汽车研发。建设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基地、新能源专用车制造基地、研发检测中心、零部件制造基地,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五是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推广应用,完善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步伐。

3.7积极开拓海外汽车市场

新能源汽车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同内市场尚未发展成熟,但也要长远规划海外市场。当前,国内汽车企业主要通过跨国并购和海外直接建厂两种方式扩展国际市场。柳州汽车企业当前开拓海外市场大多采取海外直接建厂的模式。韩国汽车企业都有良好的国际售后服务网络,企业在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是先建立维修服务网络,然后才卖汽车。柳州汽车企业开拓国外汽车市场,无论采用什么模式,都必须加强售后服务体系,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退、换”现象,加快市场培育。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2]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3]孙东升.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研究[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4]柳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组.柳州市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2(12).

[5]金孝俊.韩国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1.

[6]胡旭雯.韩国汽车产业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

广州小升初篇10

对此,地缘相连的广州伸出了援手。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8方面对清远开展全面帮扶,早在2012年,广州清远两市就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初步提出“广清一体化”的概念。

“这次不是简单的对口帮扶,而是强调全面帮扶。”2013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到清远调研提及粤东西北地区的对口帮扶时指出。2014年,广州清远两市更是针对全面帮扶计划总投资356.1亿元,启动帮扶项目共223项,其中,更启动了对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帮扶。

一座城市的发展,不仅需要经济发展各项指标的“高度”,也需要有民生关怀的“温度”。而温度则源自医疗卫生、教育……每一个群体付出与努力,点燃一盏爱之灯,这个城市才会更加明亮温暖。清远在广州的帮扶之下,温度渐升,民心渐暖,更焕发出勃勃生机。

卫生:广州把清远当成自家人

“在广清一体化的引领之下,广州全面帮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它以财政资金撬动20亿社会资金,启动更多帮扶项目,将实现帮扶效益的更大化。这对清远来说,即有动力,又有压力。”广州对口帮扶清远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组组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组组长刘维新说。

去年5月,连南瑶族自治县寨港镇中心卫生院,妇产科的3位医生辞职离开,该科室面临着停摆。广州对口帮扶单位越秀区卫生局知晓后,赶忙抽调自己的一名妇产科副主任医师过去,该医师凭借娴熟的专业技术,力挽狂澜,短时间内迅速承担起妇产科的诊疗工作。

这是让广州对口帮扶清远指挥部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组副组长陈志荣记忆尤为深刻的一件事,她解释道,人才流失、资金困难已经成为制约清远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闻讯,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及相关领导赶来调研,随后制定出广州市卫生系统对口帮扶清远市医疗卫生具体措施。

广州把清远当成自家人,把对口帮扶清远当成是自家事。

2014年7月起,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正式托管连南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并选派了15名管理和业务骨干,重组县人民医院的领导班子,进行一系列调整、更新、完善。

在短短的4个月时间,帮扶效果非常明显。医院病人回流趋势提升,大病、重病就诊人数和大型复杂手术增多,主要业务指标同比上涨40%―70%,“以前没有什么手术,现在手术量增加,增加的都是大型手术,比如关节置换,这在之前根本没有办法做。”挂任清远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党组成员的广州对口帮扶清远指挥部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组副组长王保介绍道。

广清对接帮扶工作内容涵盖医院管理、人才交流、业务培训、学科建设、创甲工程五个领域,并由其针对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薄弱环节进行帮扶。

2014年8月,广州向清远派遣4支医疗队,每支医疗队3-5人,分别进驻清远北部连州市、连山县、连南县和阳山县开展医疗卫生服务。

培养本地医护人员,进行人才帮扶是此次的关键。

“在乡镇一级,要培养全科的医生,不论是常见病,突发病都能进行初步的诊疗,碰到疑难的,能够给出正确的转诊意见,这尤为重要。”陈志荣说道。

其中突出的一项:计划用5年时间,广东省合生珠江教育基金会、中山大学与清远市人民政府三方合作,资助清远市600名乡镇卫生院骨干医务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本科学历教育,推动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长效发展。

截至2014年11月,已有12家广州市医疗卫生机构与清远市10家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结对帮扶,向清远派出49名医务人员,共投入5531.6万元资金。

教育:清远校长当插班生取回教育“真经”

2014年4月中旬,来自清远市的16名中小学校长(园长)以“插班生”的身份,分赴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等名校接受为期4个月的培训。他们身份从“校长”变成了“学生”,并得到了我国著名教育专家顾明远、刘宝存、苏君阳等人的悉心指导。

这是“广州教育对口帮扶”的首个项目――广州市2014年卓越中小学校长培养工程春季培训班。广州市教育局近年来依托高等院校教育平台,成功打造了校长卓越班这一培训模式。2014年的培训班总共50个名额,广州专门给帮扶的清远市留下16个名额,并承担培训费。

“这次我在华东师范大学参加培训,在几个月时间内先后参加了54个专家教授的讲座,参观考察了14所学校,进行了22次同班校长交流活动,还参加了6次专题研讨,学习内容充实、丰富。”清远市第一中学校长刘耀坚感慨道,他希望充分运用学习成果,带领市一中从优秀走向卓越。与此同时,其他的15名学员也一同为清远教育引进先进教育理念。

然而,清远作为地处粤北的经济欠发达山区市,其教育总体水平相比广州等珠三角地区还存在着显著差距,要想取得教育水平的提高得“积跬步以至千里”,依托广清对口帮扶的有利条件,清远市教育局充分利用广州市优质教育资源和师资优势,借力融合发展,至此,广清一体驶上快车道。

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屈哨兵曾用“定亲”来比喻广州和清远教育对口帮扶。

本着“广州所能,清远所需”的对口帮扶共识,按照《广清教育对口帮扶2014年度工作计划》,目前,对口帮扶工作正在全面有序展开,两地各级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紧密配合,共同推动清远教育事业发展。

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广州市教育局把开放性教育教学资源及有自主版权的应用系统,向清远市学校开放,共建优质教学资源。广州“一对一”帮扶清远24所普通高中,在义务教育、学前教育方面,约有50所清远学校与广州结对帮扶。“广州越秀区是教育强区,越秀与清远市清城区一对一结对后,计划用3到5年时间,把所有清城区的老师全部轮训一遍。”挂任清远市教育局党组成员的广州对口帮扶清远指挥部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组副组长周文平向记者举例。

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除了向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捐赠450套课桌椅外,广州市将帮扶清远市200名贫困大学新生,向他们每人每年发放5000元的扶贫助学资金,并新建、改扩建连南县民族小学、阳山县特殊教育学校、连南县民族初中、连州市二中等一批学校,重点解决“三连一阳”地区教育基础设施薄弱问题。

广清对口帮扶突出重点,清远北部地区以改善办学条件为重点,南部地区则以提升教育管理和教学水平为重点;市直学校以交流合作、提升教育质量为重点,引进广州名校合作办学;注重加强对口帮扶的实效,帮扶项目成熟一个就实施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