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数学学习方法十篇数学学习方法十篇

数学学习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7:48:34

数学学习方法篇1

关键词:传导开导教导引导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过程归根到底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因此,应怎样指导学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是一个很值得教师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就初中生数学学习的现状及指导对策提出一些建议。

一、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

通过调查研究表明,当前初中生(特别是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是读、听、思、记、写。这其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为:读数学书,往往沿用小学学习方式,呆读硬背,不仅没有读懂读透,而且应变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均较差,严重影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课堂听课,抓不住要点,听不入门,导致顾此失彼,越听越难,精力分散,产生厌学心理,听课效率下降。思考问题,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式,不善于分析、转化和作进一步的深入思考,以致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续学习。

二、教学中的指导策略

1.教导“读”。“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想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必须通过教师的正确教导,学生才能由“读会”转化为“会读”。

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读法的教导,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对语言的翻译,而且还应重视教导学生去怎样读,这正是读法的核心所在,如教导学生学会粗读、细读、研读。①粗读,即先浏览整篇课文的枝干,然后边读边勾、边画、边圈,粗略懂得教材内容,弄清重难点的关键所在,对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记号(以便求教于教师或同学)。②细读,即根据每章节的学习要求细嚼教材内容,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及因果关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③研读,即带着发展的观念去研讨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编排意图,并归纳要点,把书读“薄”,以形成知识网络,完善认知结构。这样,当学生掌握了读法“三步曲”,形成稳固的习惯后,就能从本质上改变其读书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2.开导“听”。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讲是信息输出,学生的听是信息接收。只有调节学生听的“频道”,使接收与输出同频,才能获得最佳收效。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应从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入手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激活原有认知结构,打开“听门”,专心听。这样才能把其接收的“频道”调谐到教师输出的“频道”达到同频共振,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要开导学生注意去听教师每节课所提出的学习要求,对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与推导过程,对概念要点的剖析和要领体系的串联,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及课末的小结。这样,学生抓住要点,沿着知识的脉络来听课,就能大大提高听课效率。

3.引导“思”。“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离不开思维,要使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需要教师科学的指导。

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法的引导,教师应着力于以下几点:①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入手来开展启发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学会联想。②从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综合,使学生学会转化。③从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索式教学,引导学生去追根究源的思索,使学生学会深思。

4.传导“记”。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与其有无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相关的,而学生对良好记忆方法的领悟,尚需教师的传授指导。

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记忆的传导,教师首先要重视改革教学方法,摒弃“满堂灌”,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其次要善于结合教学之际,来传授记忆方法,如通过对知识之间关系的类比,使学生学会联想记忆法;通过把知识编成口诀,使学生学会口诀记忆法;通过绘制直观图,使学生在以形助数中,学会数形结合记忆法;通过发掘知识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在形成概念的同时,学会凭特征来记忆;通过归纳概括所学知识,使学生学会按知识结构成系统记忆;通过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学会循线记忆。此外,教师还应让学生明确各种记忆的价值、效果、适用范围,以使他们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

5.指导“写”。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要指导学生学会将数学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因为数学符号是数学演算的前提。二要善于指导学生在学会推理的同时学会书写表达,以使他们在反复训练中熟练掌握常用的书写格式(尤其是几何证明的推理格式)。例如,上几何练习课,教师指导大家一起评批、修正学生的板演。这有助于学生做到书写规范、条理通畅、清晰整洁,且效果往往胜过教师详改作业。三要指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分析作图,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直观图形,以使其能数形结合,解决问题。四要指导学生学会评价自己的作业,以增强其“自我效能”感,使其能自我调控。这样,多形式的指导训练让学生过好分析关、书写关、自我关,将有利于他们在注意严谨性、逻辑性、规范性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书写表达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学法指导必须与教法改革同步进行,应尽早抓起,持之以恒,协调开展。教师在教学数学的同时,应善于研究学生基本学法的现状,并据此对症下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化,从根本上掌握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数学学习方法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与学习是师生双方交互作用的过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即“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在小学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前提,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有效途径。

1掌握课堂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课堂学习是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数学课堂学习中,学生要坚持做到“五到”: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方能把握课堂学习机会,提高课堂学习效果。耳到。就是要求学生要认真听讲,即在听课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倾听老师所讲的知识重、难点,又要善于倾听同学回答问题的内容,特别要认真听自己在预习过程未看懂的问题,也就是学生批注的知识疑点。眼到。老师讲课除了声音之外,经常还通过表情和手势向学生传达一些讯息,学生要善于看老师的演示实验、幻灯片和板书的内容,还要看老师要求看的课本内容,把书上知识与老师课堂讲的知识联系起来。口到。学会提问时学好数学必须的手段,学生应该将自己预习时没有掌握的、课堂上新生的疑问,全部归纳出来,在课堂上直接请教老师或同学,直到融会贯通。心到。善于思考是学好数学的重要保证,课堂上要认真思考,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课堂的新知识。数学课堂学习有时要求掌握例题的解法,有时要求学会运用公式,学生必须灵活使用。

2借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结合生活经验学习数学

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观看自然现象的天气状况,然后老师体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说:“可能会下雨。”“可能会打雷、电闪。”“可能会刮风。”……老师接着说“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过这一创设情境的导人,使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中,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小明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1角硬币都拿出来,一数有30个,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爷爷来帮忙想办法,老爷爷说这好办,收了小明的30个1角硬币,又给了小明3张1元钱.小明有点不高兴,觉得有点吃亏。然后让学生分析,小明是否应该不高兴呢?最终得出正确的元角分概念,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刨设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3激发兴趣,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

教育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主体,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老师。怎样才能做好这一点呢?常言道:“亲其师而信其道。”但是要想让学生亲其师,教师本身首先要管其生,想方设法让学生亲近你,而不能让学生“敬而远之”。大体来看,学生喜欢哪一位老师,同时也就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门功课。学生在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面前,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对其所教的学科能不感兴趣吗?首先我在课堂教学中对他降低要求逐步提高的方式,并采用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去指导他,每到课余时间,主动找他谈心、了解、摸索他的心里,掌握他在数学上还存在哪些问题,以便及时的加以解决,给他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减少心理压力。与此同时,与其家长取得联系,要求家长此时此刻更要关心他、爱护他、鼓励他,在同学中建立一帮一活动,同学的帮助温暖了他的心,使他自己也不断增强自信心和勇气感,这样逐步由害怕数学,慢慢变成喜欢数学。

4家校共教,提高家长的教育合作意识

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不正确,他们送子女读书,诚然是希望他们能有一个好的未来,但他们却没能在孩子的学习中起到实质上的促进作用。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便完全交付给学校与老师,孩子学习好,他们无话可说,可要是成绩差,他们不是帮孩子找原因想办法,而是轻则骂,重则打,全然不顾幼小的心灵是否受到伤害。孩子常常感到无助,于是便破罐子破摔,从而更加厌恶学习。数学的学习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是比较难的,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应对家长进行一些实质性的培训,鼓励他们转变教育观念,为孩子的将来主动参与学习,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加一股必要的辅导力量。在这样的家校共教的氛围中,才能有助于学生提升学习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学好数学。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仅仅是完成基本的教育教学任务,更要对学生负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放在首位,善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创造主动参与的条件,培养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爱学、会学、能学,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

作者:李连娜单位: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百楼乡太保营小学

参考文献:

[1]黎昌权.小议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积累学习经验的方法[a].2016年4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

[2]王道叶.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探讨[a].2015年10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

[3]韩秀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a].2016年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

[4]薛峰.对话———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学习方式[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

[5]欧小明.浅谈小学数学学法指导[a].中国教育学术论坛(第二卷)[C].2006.

[6]杜安祥.浅谈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a].2012年3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

数学学习方法篇3

当前在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往往采用先提问,再让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方法。这是一种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方法,但它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做知识获得过程中的被动者,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思维过程进行学习。这也不是不利于学生发展,因此,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再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操作实践,去交流和分享探索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动手实践,激活思维

思维来源于实践,只有思维得到发展,能力才能提高。“让学生在做中学”,就是要放开学生的双手,让学生自立参与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这样学生的手、眼、脑等多种感官才能协同参与学习的过程。这种学习活动方式学生喜欢、乐意,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活泼,而且能激活大脑的思维,对所学知识理解更深刻。这样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计算方法,拓宽了思路,更重要的是能把学生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达到了数学知识生活化,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主动探究,促进学习

教学过程是学习主体的一种主动的建构过程,既把书本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他们的应识结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任何教师都包办代替不了,必须由学生参与这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把学生引入教学活动,努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促进他们自觉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同时运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接受新识。建立起知识结构,丰富了表象,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新识的精神,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点拨,掌握策略

数学学习方法篇4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地位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不仅如此,数学教育的实践和历史还表明,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提高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可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学中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和做法时有发生,为此更新数学教学思想、完善数学教学方法就显得更加迫切。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正是改革数学教学的一个突破口。

   一

   对数学教学如何实施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人们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验。首先是通过观察、调查,归纳总结了中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学习懒散,不肯动脑;不订计划,惯性运转;忽视预习,坐等上课;不会听课,事倍功半;死记硬背,机械模仿;不懂不问,一知半解;不重基础,好高骛远;赶做作业,不会自学;不重总结,轻视复习”[1]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数学学法指导的途径和方法,如数学全程渗透式(将学法指导渗透于制订计划、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独立作业、学习总结、课外学习等各个学习环节之中)[2];建立数学学习常规(课堂常规———情境美,参与高,求卓越,求效率;课后常规———认真读书,整理笔记,深思熟虑,勇于质疑;作业常规———先复习,后作业,字迹清楚,表述规范,计算正确,填好《作业检测表》,重做错题)[3]等等。诚然,这对于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业成绩、优化学习品质,采劝对症下药”的策略,开展对学习常规的指导,无疑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决不能忽视数学所特有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说,这才是数学学法指导之内核和要害。也就是说,数学学法指导应该着重指导学生学会理解数学知识、学会解决数学问题、学会数学地思维、学会数学交流、学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等。有鉴于此,笔者主要从“数学”、“数学学习”出发,来阐释数学学习方法,论述数学学法指导。

   二

   从数学的角度出发,就是要考察数学的特点。关于数学的特点,虽仍有争议,但传统或者说比较科学的提法仍是3条: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1.数学研究的对象本来是现实的,但由于数学仅从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方面来反映客观现实,所以数学是逐级抽象的产物。比如三角形形状的实物模型随处可见,多种多样,名目繁多,但数学中的“三角形”却是一种抽象的思维形式(概念),撇开了人们常见的各种三角形形状实物的诸多性质(如天然属性、物理性质等)。因此,学习数学首当其冲的是要学习抽象。而抽象又离不开概括,也离不开比较和分类,可以说比较、分类、概括是抽象的基础和前提。比如,要从已经过抽象得出的物体运动速度v=v0+at、产品的成本m=m0+at、金属加热引起的长度变化l=l0+at中再次抽象出一次函数f(x)=ax+b,显然要经过比较(它们的异同)和概括(它们的共同特征)。根据数学高度抽象性的特点,数学学法指导要强调比较、分类、概括、抽象等思维方法的指导。

   2.数学结论的可靠性有其严格的要求,观察和实验不能作为论证的依据和方法,而是要经过逻辑推理(表现为证明或计算),方能得以承认。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个结论,通过测量的方法是不能确立的,唯有在欧氏几何体系中经过数学证明才能肯定其正确性(确定性)。在数学中,只有通过逻辑证明和符合逻辑的计算而得到的结论,才是可靠的。事实上,任何数学研究都离不开证明和计算,证明和计算是极其主要的数学活动,而通常所说的“数学思想方法往往是数学中证明和计算的方法。探求数学问题的解法也就是寻找相应的证明或计算的具体方法。从这一点上来说,证明或计算是任何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组成部分,又是任何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目标和表述形式”[4]。又由于证明和计算主要依靠的是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所以根据数学逻辑的严谨性特点,数学学法指导要重视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综合法的指导。

   3.由于任何客观对象都有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因而从理论上说以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数学可以应用于客观世界的一切领域,即可谓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应用数学解决问题,不但首先要提出问题,并用明确的语言加以表述,而且要建立数学模型,还要对数学模型进行数学推导和论证,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也就是说,数学之应用,它不仅表现为一种工具,一种语言,而且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思维模式。根据数学应用的广泛性特点,数学学法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建立和操作数学模型,以及进行检验和评价。

   三

   从数学学习的角度出发,就是要通过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考察,引申出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和策略。关于数学学习的过程,比较新颖的观点是:“在原有行为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或是将环境对象纳入其间(同化),或是因环境作用而引起原有结构的改变(顺应),于是形成新的行为结构与认知结构,如此不断往复,直到达成相对的适应性平衡”[5]。通过对这一认识的分析和理解,就数学学法指导而言,可概括出以下3点:

   1.行为结构既是学习新知的目的和结果,又是学习新知的基础,因而在数学教学中亦需注重外部行为结构形成的指导。由于这种外部行为主要包括外部实物操作和外部符号(主要是语言)活动,所以在数学学法指导中,一要重视学具的操作(可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制作学具,操作学具);二要重视学生的言语表达(给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言语交流的机会,可以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2.认知结构同样既是学习新知的目的和结果,也是学习新知的基础,故而数学教学要加强数学认知结构形成的指导。所谓数学认知结构,是指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按自己的理解深度、广度,结合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特点,组合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因此,对于学生形成数学认知结构的指导,关键在于不断地提高所呈现的数学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在数学学法指导中,须注意如下几点:①加强数学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无论是新知识的引入和理解,还是巩固和应用,尤其是知识的复习和整理,都要从知识间的联系出发。②重视数学思想的挖掘和渗透。由于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的本质的认识,因而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结构建立的基础。常见的数学思想有:符号思想、对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归纳思想、公理化思想、模型化思想等等。③注重数学方法的明晰教学。数学方法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是建立数学知识结构的桥梁。常见的数学方法有:化归法、构造法、参数法、变换法、换元法、配方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

   3.在原有行为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无论是通过同化,还是通过顺应来获得新知,必须是在一种学习机制的作用下方能实现。而这种学习机

   制主要就是对学习新知过程的监控和调节,即所谓的元学习。实质上,能否会学,关键就在于这种学习是否建立起来。于是,元学习的指导又成为数学方法指导的重要内容。为此,在数学学法指导中,需要注意:①要传授程序性知识和情境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即是对数学活动方式的概括,如遇到一个数学证明题该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再干什么,就是所谓的程序性知识。情境性知识即是对具体数学理论或技能的应用背景和条件的概括,如掌握换元法的具体步骤,获得换元技能,懂得在什么条件下应用换元法更有效,就是一种情境性知识。②尽可能让学生了解影响数学学习(数学认知)的各种因素。比如,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是文字的、字母的,还是图形的;学习任务是计算、证明,还是解决问题,等等。这些学习材料和学习任务方面的因素,都对数学学习产生影响。③要充分揭示数学思维的过程。比如,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思路的产生过程、尝试探索过程和偏差纠正过程。④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诊断,明确其自身数学学习的特征。比如:有的学生擅长代数,而认知几何较差;有的学生记忆力较强而理解力较弱;还有的学生口头表达不如书面表达等。⑤指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如评价问题理解的正确性、学习计划的可行性、解题程序的简捷性、解题方法的有效性等诸多方面。⑥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监控的意识。如监控认知方向意识、认知过程意识和调节认知策略意识等等。

   四

数学学习方法篇5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数学课是中学生的一门主要课程,也是高考主科之一,是系统性、逻辑性、抽象性强的一门学科。因而许多学生数学学不好,尤其是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数学成绩下降得十分明显。不少学生家长也疑惑不解:数学成绩一向较好的孩子,进入高中后竟然如此之快便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导致学生平时及高考得不了好成绩。针对这些情况,我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探讨了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

一、高中数学难学的原因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难度提高,有少部分高一新生一时无法适应。具体表现为:上课都听懂,作业不会做;或即使做出来,也有多处错误,这种现象被戏称为“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高中的数学语言与初中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等。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教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使得学生的解题思路统一;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这是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在知识内容的“量”上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但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也使很多学习被动的、依赖心理重的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这是由于初、高中不同学习阶段对数学的不同要求所致。初中数学以良好作为衡量标准,而高中数学则以及格作为衡量标准,这样便形成分差。学生不了解这些情况,对初三时的成绩接近满分到高一开始时的不及格这个落差感到不可思议,感到特别有压力。

二、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长久以来,被誉为“科学皇后”的数学,在科技领域的拓展上,一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高中数学课堂上,一般只强调定义的解释、定理的证明和命题的解法,脱离实践,造成不少学生产生数学学习无用论的想法,这正是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的结果。我们只有树立明确的数学学习目的,才能产生强烈的数学学习动机,保持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因此,增强学习目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目的有远大和短近之分,远大的学习目的建立在社会需要的基础上,与社会发展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短近的学习目的又称为中短期学习目的,以学习活动或具体教学的需要为基础。学生若对数学学习的目的不了解,将难以产生学习动机,也难以维持学习兴趣,从而动摇学习的意志。在教学中,我们既要让学生明确中短期的具体的学习目的,又要让学生明确远大的学习目标,同时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三、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学起来会轻松自如,心情舒畅,对成绩也满意。同样,对于感兴趣的事情,做起来也会有无限的热情和巨大的干劲,会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做好它。由此可见,培养兴趣是无比重要的。兴趣的指向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兴趣还需要培养。由兴趣――乐趣――志趣的衍变,不难看出是由喜好开始,体验到快乐,形成志向和兴趣的统一,然而兴趣又是成功之路。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在学习数学时教师要克服只为高考而学数学的功利思想,从数学的功效和作用、数学对人的发展和生活需要的高度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学生感兴趣的章节入手。比如,学生喜欢几何,教师就可以多让学生做这方面的题目,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思维方法,体会数学中蕴涵的美,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并带动其它章节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

四、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数学题是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构成的,拿到题目要“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要在已有知识和解题经验的基础上,逐字逐句地仔细审题,细心推敲,切忌题意不清,仓促上阵。审数学题有时需要对题意逐句“翻译”,将隐含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有时需要联系题设与结论,前后呼应地挖掘、构建题设与目标的桥梁,寻找突破点,从而形成解题思路。

五、作业要做到“三项要求”

1.先复习后做作业(全面掌握教材,才能领悟每个练习题的目的,做作业才能省时、省力、质优、高效)。

2.做作业要精力集中,字迹清秀,操作规范,计算正确,力求不涂改(精力集中,做事一板一眼,是一种优秀的心理素质,对成才大有裨益。有些同学平时不注意养成,等出现问题时,再来校正就非常困难)。

3.出现错题,要重做,并要查明原因。

六、重视复习和总结

1.及时做好复习

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时老师讲的内容,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如此巩固了当天上课内容,同时也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还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果提出了必要的改进措施。

2.做好单元复习

学习一个单元后应进行阶段复习,复习方法同及时复习一样。

3.做好单元小结

单元小结内容应包括单元(章)的知识网络、本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应以典型例题形式将其表达出来)、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记录下本章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

七、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学习

在平时的学习中,关键是不浮躁。平时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想学习,想玩的心态,这样的想法,每个人都有。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学生应及时对自己进行一些调整,比如可对自己说:高一也不可有松懈的想法,玩也是有限度的,可别忘了你是干什么的,唯一能改变你的是你自己。

总之,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勤奋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学习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抓住学习的各个环节和步骤,稳扎稳打,摸索一套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力争在今后的学习中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李粉凤.怎样学好高中数学.科教文汇,2008.9(中旬刊).

[2]沙国民.如何解决学习高中数学难的心理障碍.中国校外教育,2008.8.

数学学习方法篇6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地位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不仅如此,数学教育的实践和历史还表明,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提高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可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学中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和做法时有发生,为此更新数学教学思想、完善数学教学方法就显得更加迫切。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正是改革数学教学的一个突破口。

对数学教学如何实施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人们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验。首先是通过观察、调查,归纳总结了中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学习懒散,不肯动脑;不订计划,惯性运转;忽视预习,坐等上课;不会听课,事倍功半;死记硬背,机械模仿;不懂不问,一知半解;不重基础,好高骛远;赶做作业,不会自学;不重总结,轻视复习”[1]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数学学法指导的途径和方法,如数学全程渗透式(将学法指导渗透于制订计划、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独立作业、学结、课外学习等各个学习环节之中)[2];建立数学学习常规(课堂常规———情境美,参与高,求卓越,求效率;课后常规———认真读书,整理笔记,深思熟虑,勇于质疑;作业常规———先复习,后作业,字迹清楚,表述规范,计算正确,填好《作业检测表》,重做错题)[3]等等。诚然,这对于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业成绩、优化学习品质,采劝对症下药”的策略,开展对学习常规的指导,无疑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决不能忽视数学所特有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说,这才是数学学法指导之内核和要害。也就是说,数学学法指导应该着重指导学生学会理解数学知识、学会解决数学问题、学会数学地思维、学会数学交流、学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等。有鉴于此,笔者主要从“数学”、“数学学习”出发,来阐释数学学习方法,论述数学学法指导。

从数学的角度出发,就是要考察数学的特点。关于数学的特点,虽仍有争议,但传统或者说比较科学的提法仍是3条: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1.数学研究的对象本来是现实的,但由于数学仅从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方面来反映客观现实,所以数学是逐级抽象的产物。比如三角形形状的实物模型随处可见,多种多样,名目繁多,但数学中的“三角形”却是一种抽象的思维形式(概念),撇开了人们常见的各种三角形形状实物的诸多性质(如天然属性、物理性质等)。因此,学习数学首当其冲的是要学习抽象。而抽象又离不开概括,也离不开比较和分类,可以说比较、分类、概括是抽象的基础和前提。比如,要从已经过抽象得出的物体运动速度v=v0+at、产品的成本m=m0+at、金属加热引起的长度变化l=l0+at中再次抽象出一次函数f(x)=ax+b,显然要经过比较(它们的异同)和概括(它们的共同特征)。根据数学高度抽象性的特点,数学学法指导要强调比较、分类、概括、抽象等思维方法的指导。

2.数学结论的可靠性有其严格的要求,观察和实验不能作为论证的依据和方法,而是要经过逻辑推理(表现为证明或计算),方能得以承认。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个结论,通过测量的方法是不能确立的,唯有在欧氏几何体系中经过数学证明才能肯定其正确性(确定性)。在数学中,只有通过逻辑证明和符合逻辑的计算而得到的结论,才是可靠的。事实上,任何数学研究都离不开证明和计算,证明和计算是极其主要的数学活动,而通常所说的“数学思想方法往往是数学中证明和计算的方法。探求数学问题的解法也就是寻找相应的证明或计算的具体方法。从这一点上来说,证明或计算是任何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组成部分,又是任何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目标和表述形式”[4]。又由于证明和计算主要依靠的是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所以根据数学逻辑的严谨性特点,数学学法指导要重视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综合法的指导。

3.由于任何客观对象都有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因而从理论上说以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数学可以应用于客观世界的一切领域,即可谓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应用数学解决问题,不但首先要提出问题,并用明确的语言加以表述,而且要建立数学模型,还要对数学模型进行数学推导和论证,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也就是说,数学之应用,它不仅表现为一种工具,一种语言,而且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思维模式。根据数学应用的广泛性特点,数学学法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建立和操作数学模型,以及进行检验和评价。

从数学学习的角度出发,就是要通过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考察,引申出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和策略。关于数学学习的过程,比较新颖的观点是:“在原有行为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或是将环境对象纳入其间(同化),或是因环境作用而引起原有结构的改变(顺应),于是形成新的行为结构与认知结构,如此不断往复,直到达成相对的适应性平衡”[5]。通过对这一认识的分析和理解,就数学学法指导而言,可概括出以下3点:

1.行为结构既是学习新知的目的和结果,又是学习新知的基础,因而在数学教学中亦需注重外部行为结构形成的指导。由于这种外部行为主要包括外部实物操作和外部符号(主要是语言)活动,所以在数学学法指导中,一要重视学具的操作(可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制作学具,操作学具);二要重视学生的言语表达(给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言语交流的机会,可以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2.认知结构同样既是学习新知的目的和结果,也是学习新知的基础,故而数学教学要加强数学认知结构形成的指导。所谓数学认知结构,是指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按自己的理解深度、广度,结合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特点,组合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因此,对于学生形成数学认知结构的指导,关键在于不断地提高所呈现的数学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在数学学法指导中,须注意如下几点:①加强数学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无论是新知识的引入和理解,还是巩固和应用,尤其是知识的复习和整理,都要从知识间的联系出发。②重视数学思想的挖掘和渗透。由于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的本质的认识,因而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结构建立的基础。常见的数学思想有:符号思想、对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归纳思想、公理化思想、模型化思想等等。③注重数学方法的明晰教学。数学方法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是建立数学知识结构的桥梁。常见的数学方法有:化归法、构造法、参数法、变换法、换元法、配方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

3.在原有行为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无论是通过同化,还是通过顺应来获得新知,必须是在一种学习机制的作用下方能实现。而这种学习机

制主要就是对学习新知过程的监控和调节,即所谓的元学习。实质上,能否会学,关键就在于这种学习是否建立起来。于是,元学习的指导又成为数学方法指导的重要内容。为此,在数学学法指导中,需要注意:①要传授程序性知识和情境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即是对数学活动方式的概括,如遇到一个数学证明题该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再干什么,就是所谓的程序性知识。情境性知识即是对具体数学理论或技能的应用背景和条件的概括,如掌握换元法的具体步骤,获得换元技能,懂得在什么条件下应用换元法更有效,就是一种情境性知识。②尽可能让学生了解影响数学学习(数学认知)的各种因素。比如,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是文字的、字母的,还是图形的;学习任务是计算、证明,还是解决问题,等等。这些学习材料和学习任务方面的因素,都对数学学习产生影响。③要充分揭示数学思维的过程。比如,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思路的产生过程、尝试探索过程和偏差纠正过程。④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诊断,明确其自身数学学习的特征。比如:有的学生擅长代数,而认知几何较差;有的学生记忆力较强而理解力较弱;还有的学生口头表达不如书面表达等。⑤指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如评价问题理解的正确性、学习计划的可行性、解题程序的简捷性、解题方法的有效性等诸多方面。⑥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监控的意识。如监控认知方向意识、认知过程意识和调节认知策略意识等等。

根据数学内容的性质,数学教学一般可分为概念教学、命题(主要有定理、公式、法则、性质)教学、例题教学、习题教学、总结与复习等5类。相应地,数学学法指导的实施亦需分别落实到这5类教学之中。这里仅就例题教学中如何实施数学学法指导谈谈自己的认识。

1.根据学生的学情安排例题。如前所述,学习新知必须建立在已有的基础之上,从内容上讲,这个基础既包括知识基础,又包括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还包括学习兴趣、认知意识,乃至学习态度等有关学习动力系统方面的准备。因此,无论是选配例题,还是安排例题,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要考虑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和认知需求的原则(称之为动机原则)。在例题选配和安排中,可采取增、删、调的策略,力求既突出重点,又符合学生的学情。所谓增,即根据学生的认知缺陷增补铺垫性例题,或者为突破某个难点增加过渡性例题。所谓删,即根据学生情况,删去比较简单的例题或要求过高的难题。所谓调,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将后面的例题调至前面先教,或者将前面的例题调到后面后教。

2.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精选例题。例题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最基本的莫过于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巩固知识;莫过于训练数学技能,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数学观念。为发挥例题的这些基本作用,就要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选配例题。具体的策略是:增、删、并。这里的增,即为突出某个知识点、某项数学技能、某种数学能力等重点内容而增补强化性例题,或者根据联系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加补充性例题。这里的删,即指删去那些作用不大或者过时的例题。所谓并,即为突出某项内容把单元内前后的几个例题合并为一个例题,或者为突出知识间的联系打破单元界限而把不同内容的例题综合在一起。

3.根据解题的心理过程设计例题教学程序。按照波利亚的解题理论,一般把解题过程分为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等4个阶段。这是针对解题过程本身而言的。但就解题教学来说,还应当增加一个步骤,也是首要环节,即要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认知的需要。对于“进入问题情境”环节,要求教师用简短的语言,在承上启下中,提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激起认知冲突。而对其余4个环节,教师的行为可按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中的要求去构思。一般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注意做到做好前3个环节,却容易忽视“回顾”环节。

严格说来,回顾环节对解题能力的提高,对例题教学目的的实现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回顾环节来讲,除波利亚提出的几条以外,更为主要的是对解题方法的概括和反思,并使其能迁移到其它问题的解决之中。

数学学习方法篇7

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被动学习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二、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三、不会自学

学生自学能力低,在初中大凡考试中所用的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教师基本上已反复训练,老师把要学生自己高度深刻理解的问题,都集中表现在他的耐心的讲解和大量的训练中,而且学生的听课只需要熟记结论就可以做题(不全是),学生不需自学.但高中的知识面广,能力要求高,只有通过较少的、较典型的一两道例题讲解去融会贯通某一类型习题,如果不自学、不练习,学生掌握不了这一类型习题的解法.另外,科学在不断的发展,考试在不断的改革,高考也随着全面的改革不断的深入,数学题型的开发在不断的多样化,近年来提出了应用型题、探索型题和开放型题,考的就是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懒于思考

初中学生学习数学许多是机械的训练,模仿做题,他们模仿老师思维推理较多.学生在学校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计算能力,而重要的是获得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和利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对客观事实尊重的理性精神和对科学执着追求的态度,获得创造性的思考能力.

要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自己进入数学的广阔天地中去.以下为笔者的一些见解: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人们经常倾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特征,兴趣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对数学具有高度的学习热情,就会津津有味、不知疲倦地进行学习,这就会大大的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成才之路等数学史料及数学的广泛应用;或运用直观手段创设情境、精心设疑,让学生以疑激思、以疑获知;或组织游戏、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并努力使这种兴趣逐步稳定.

二、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学生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还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

三、有意识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数学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共五大能力.这些能力是在不同的数学学习环境中得到培养的.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开发不同的学习场所,参与一切有益的学习实践活动,如数学第二课堂、数学竞赛、智力竞赛等活动.平时注意观察,比如,空间想象能力是通过实例净化思维,把空间中的实体高度抽象在大脑中,并在大脑中进行分析推理.其它能力的培养都必须学习、理解、训练、应用中得到发展.比如对习题的解答时的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训练归类,应用模型、电脑多媒体教学等,都是为数学能力的培养开设的好课型,在这些课型中,学生务必要用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智力参与,最终达到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好高中数学,需要我们从数学思想与方法高度来掌握它.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下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解数学题时,也要注意解题思维策略问题,经常要思考:选择什么角度来进入,应遵循什么原则性的东西.高中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思维策略有:以简驭繁、数形结合、进退互用、化生为熟、正难则反、倒顺相还、动静转换、分合相辅等.

五、逐步形成“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

数学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败不馁,胜不骄,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的优良心理品质;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学习数学一定要“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

1.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扩展的课外知识.

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2.建立数学纠错本.

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3.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提高自己运算速度.

4.经常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

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经常对习题进行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归纳于同一知识方法.

5.阅读数学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数学学科课外活动与讲座,多做数学课外题,加大自学力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6.及时复习,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进行适当的反复巩固,消灭前学后忘.

7.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总结归类.

从数学思想分类、解题方法归类、知识应用上分类等,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网络化.

8.经常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

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

数学学习方法篇8

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解决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认识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必然是每个高中数学教师都很关心的问题。

一、激发兴趣,树立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本能的推动力,也是最原始的动力。塞缪尔·斯迈尔斯“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唤醒孩子们对他(她)自己生活圈外的事物感兴趣。一般人的道德和智力都处于“休眠”之中,必须通过这样那样的兴趣加以“激吐”。阻碍人们成功的最大危险就在于不能激起广泛的兴趣。孔子曾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学习的引领、加强作用。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追求。可通过讲高斯、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等方法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做好预习,提高理解能力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标中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在中专数学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前预习是非常关键的,通过课前预习,教师可以减少课堂上不必要的重复。只有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理解教材,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通过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样他的学习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才会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投入到下一次的预习中去。

数学教材中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往往具有更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老师要恰当地分析教材,恰到好处地在重、难点及思想方法上巧妙点拨,使学生真正地吃透教材,对教材中的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有更准确的理解掌握,明确本质、理清逻辑关系。

三、提高课堂效率,掌握推理运算能力

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数学离不开推理,离不开运算,学生推理运算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有明确要求的,是高考考查的主要内容,没有较强的推理运算能力,要想在高考中取胜,那是绝不可能的,而推理运算能力也不可能是短期训练或等到高三复习时能够完成的,学生推理运算能力的培养要靠中专数学教学中的每一节课,靠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形成的,是在平时完成作业、测验、期中期末考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提升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要求我们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高度重视。

四、正确对待遇到的疑难问题,跳出题海

首先是要尽可能地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如果不能解决,也要弄明白自己不会的原因是什么,问题出在哪里。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决不奢望不遇到难题,但是,也决不允许自己不明白难题难在哪里。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可以采取讨论以及向老师请教等方式,最终解决那些难题;解决绝不是你原来不会做的通过别人的帮助会作了,而是,在会作之后,回过头来比较一下原来不会的原因是什么,一定要把这个原因找出来,否则,就失去了一次提高的机会,做题也失去了意义。

做适量的练习题;不少同学把提高数学成绩的希望寄托在大量做题上,这是不妥当的。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查你学的知识,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如果你掌握得不准,甚至有偏差,那么多做题的结果,反而巩固了你的缺欠,因此,要在准确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而对于中档题,尤其要讲究做题的效益,即做题后有多大收获,这就需要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把它们联系起来,就会得到更多的经验和教训,更重要的是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这将大大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五、做好复习,使知识系统化

反复使用的方法将变成人们的习惯。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数学学习方法篇9

离散数学由几个数学分支综合在一起,内容繁http://多,非常抽象,学习起来非常困难。但由于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牢牢掌握这门课程。离散数学是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习离散数学的关键是对集合论、数理逻辑和图论有关基本概念的准确掌握,对基本原理及基本运算的运用。

1、离散数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1.1概念和定理多,须准确记忆

离散数学是建立在大量概念之上的逻辑推理学科,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我们学习这门学科的核心。无论那本离散数学的教材,无论哪个教师讲课,都会给出若干定义和定理。掌握、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和定理是学好离散数学的关键。

离散数学考试中很多题目是直接考察定义和定理的,这部分题目往往难度较低,本应该较好得分的,大家在复习中却容易忽视。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同等学力申硕考试中,经常出现直接考查对知识点识记的题目,对于这类题目,就看考生能否全面、准确的理解和记忆概念和定理,任何的疏忽和模糊,都会造成极为可惜的失分。因此笔者建议,在复习的时候,务必对知识点深刻理解、准确记忆,离散数学的定义和定理主要集中在数理逻辑、集合论和图论三个部分,而数理逻辑又是离散数学的第一个部分,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直接影响后续学习的思维和信心,因此本文主要介绍数理逻辑部分定理的记忆方法。

1.2解题方法性强,须勤加练习

离散数学的特点是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证明题的方法性是很强的。离散数学的证明题多,不同的题型会需要不同的证明方法,如直接证明法、反证法、归纳法、构造最大最小最长等证明法。

如果知道一道题用什么方法,则很容易证出来,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勤于思考,对于同一个问题,尽可能多探讨几种证明方法,从而学会熟练运用这些证明方法。离散数学的教材提供了大量课后练习,花费大量时间做完这些习题是不现实的,但是题目类型是有限的,在做练习的过程中注意总结,最重要的是要掌握证明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在命题逻辑部分,无非是这么几种题目:将自然语言表述的命题符号化,等价命题的相互转化。在平常学习中,要善于总结和归纳,仔细体会题目类型和此类题目的解题套路。多作练习,即使遇到比较陌生的题也可以较快地领悟其本质,从而轻松解出。

2、学习离散数学的第一步

2.1概念定理梳理的必要性

学习离散数学的重中之重是对概念的理解。没办法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的定义和定理,就无法进入状态,老觉得听完课好像没听过,不容易进入学习的状态。因此每学完一个部分都应该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争取准确、全面、完整地记住并理解所有的定义和定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本课程的特点,并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2数理逻辑的核心推理理论

2.2.1命题逻辑推理定律(12条)+四条重要的推理规则

2.2.3重要推理定律

2.3结果

数学学习方法篇10

一、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学习好数学,必须准确理解和掌握好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和基本性质,抓住这些基本知识的要点和适用范围,这是学好数学的基础之一,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从日常的考试看,也很侧重对这些基础知识的考查,特别是一些解答题,如果对某些基本概念不能准确理解,则很难正确作答,另外还必须熟练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比如基本的运算及代数式变形、解方程、解不等式以及求最值等。

二、掌握适度的知识外延

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好数学的必要基础,但仅有这些还不够,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快速的解答完考题,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外延,需要在平时的听课和练习中注意加强对一些重要结论的记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要学好数学只凭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1.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要有长远打算,又要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自学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在课堂上解决。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