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小孩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7:43:10

教育小孩篇1

爱迪生上了几个月小学就被退学了。老师和朋友们都说他:“无能”,只有他曾经当过老师的妈妈护着他,说:“不,这个孩子绝对有他的长处。”爱迪生原来是这样的孩子。

爱因斯坦不擅长和别人交流,学习上除了数学以外都不行,上大学的时候也得寻找那种不需要考试的学校,好不容易进了一所大学,还被人们说成“有怪癖”。

比尔盖茨自小比较孤僻,性格古怪,他最亲密的伙伴就是电脑。

这些日后的大天才,在小时候居然是LD。

LD是“LearrningDisabilities”的简称,意思为“学习障碍”。据研究显示:患有LD的以男孩子居多,男女的比例大致是4:1。LD小孩的一大特征是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被别人责备,而且还被人们视为“另类”。那么,作为老师该如何去教育这些所谓“另类”的LD小孩,以至他们在某一方面的才能不被埋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找出原因

LD并非智力上有什么问题。很多孩子的个性都很强,也有的孩子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学习。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们能够做得很好。很难用是否智力发育迟缓这个尺度来衡量他们。由于LD小孩的表现看似不正常,因此常会受到歧视。比如我班有一个男孩子叫周,别的孩子都管他叫“外省佬”。他平时很好动又贪玩,他的妈妈总是苦口婆心地跟他讲道理,他也很懂事似的认真点头,可是不够三天又惹麻烦,不是这个投诉他拽人家头发,就是那个说他故意绊倒小同学……总之就叫班主任和家长很头痛。你说批评他吧,他就用无辜的眼神看着你,好像在问:“我有错吗?”唉,同学们都不爱和他玩了,他还不知道自己错在那里!于是我耐心地教育他,告诉他问题出在哪里,应该怎么做。如果他做对了,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杨他。渐渐地,他有所改变了,同学们也越来越喜欢他了。

二、不要忽视宽容的力量

对于LD小孩来说,老师的宽容是一种莫大的鼓励。那一年,我当一年级的班主任,班上有一位特殊的后进生叫小池,听说他有一个很难改掉的坏习惯――偷东西。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每次偷到东西都不占为己有,而是很大方地把这些“战果”送给别人。有一次上课,一位女同学泪流满脸地向我报告不见了一个铅笔盒,我用严厉的目光在教室里一扫,接触到小池慌乱的眼神,不用说,又是他了,这小孩子怎么这么难教呀!我当时很生气,真想走过去大声教训小池一顿,要他交出铅笔盒。但我转而又想:如果我当众批评小池,他的颜面何在呢?说不定情况会更糟,不,我不能这么做,小池不是真的小偷,他只是一个有坏习惯的小孩子而已呀!想到这里,我已慢慢平静下来了。我决定用宽恕的态度去教育这个所谓的“坏小孩”。于是,我和蔼地对同学们说:“小朋友们,你们有谁捡到铅笔盒呀?如果谁捡到就请还给这位女同学,老师奖励他一朵小红花!”听了我的话,班里开始议论纷纷。我悄悄地注视着小池,看他准备怎么做。只见小池满脸通红,低头默不作声。见状,我又故意说:“哦――我记起来了,小池刚才对我说捡到了一个铅笔盒,小池,你拿出来看看是不是这位女同学的吧!”小池终于明白了我的暗示,小心翼翼把铅笔盒交出来,果然是那位女同学的。我非常高兴地在小池的名字旁边印上了一朵鲜艳的小红花,然后对全班同学说:“小朋友们,小池做了一件好事呢!大家表扬他!”顿时,掌声四起。在热烈的掌声中,我发现小池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却又难已掩盖心中的喜悦,他不停地说:“谢谢老师,谢谢大家!”刹那间,我突然意识到:小池喜欢偷东西的行为,反映了他其实十分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放学后,我私下找小池谈心,告诉他偷东西的行为是不对的,想得到别人的赞扬,就要自己争气……小池羞愧地低下了头,说:“老师,我一定会改正的。”虽然我知道要一个小孩一下子改掉一种长期养成的坏习惯有点困难,但是我更加理解孩子需要的是师长的鼓励,我坚定地拍拍小池的肩膀:“嗯,老师相信你,你一定可以改正的!”从此以后,我就找各种机会表扬小池,满足他的心理需求。例如:劳动积极,表扬;按时交作业,表扬;早到校读书,表扬……渐渐地,埋怨小池偷东西的声音消失了,小池的朋友多了,学习来劲了,成绩也一步一步地提高了。后来,我想:如果我当时不原谅小池这种怪异的行为,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他,那后果会怎样呢……我为自己用宽容保护了一个小孩子的自尊心而感到庆幸。

三、爱是通向心灵的桥梁

还记得那一年,我刚刚师范毕业,在广州实习。班上有一个很内向的小女孩,她几乎从不和别人说话。有一天,我和孩子们在音乐室玩耍。突然,妞妞说:“老师,你做妈妈好吗?”啊?我没听错吧?那一刻我惊讶极了,脑海中呈现早上妞妞拉着妈妈的衣服,不舍得让妈妈走的情境。妞妞毕竟只是一个小孩子,孩子需要更多的爱,尤其是母亲的爱。“嗯,好呀!”我嘴巴上爽快地答应了妞妞,心里却想:“天呀,我今年才18岁,毫无经验,应该怎样做妈妈呢?哎,甭管了,只要小朋友们开心,豁出去了!”于是,我就按照书上所说的温柔地笑着说:“来,小朋友们,老师当妈妈,你们当宝宝,妈妈唱摇篮曲,宝宝乖――该休息了。”哈,这一招果然有效,妞妞和其他小朋友都温顺地躺在我身边,做睡觉状。看着一张张可爱的小脸,我轻轻地唱起了摇篮曲:“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摇篮摇你,快快安睡,夜已安静,被里多温暖……”室内静悄悄的,窗外一缕美丽的阳光照进来,柔和地撒在光洁的地板上,在温馨的歌声中,“妈妈”用手轻拍着“孩子们”,不一会儿,“孩子们”都甜蜜地“睡着”了。

教育小孩篇2

2、注意利用故事、儿歌及其他形式向宝宝灌输道理行为标准。使宝宝慢慢知道,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3、看到宝宝动手打人,不要着急,要保持冷静。先严厉地告诉宝宝“不许这样做。”再耐心细致地向宝宝讲明道理:“有事可以找老师或爸爸妈妈帮助解决,打是没有用的,打人不是好孩子。”然后领宝宝一起向被打人先表示歉意和慰问。再让宝宝主动承认错误,保证以后不再打人。

4、如果宝宝好打人的毛病通过教育一时还难以改正,还可以采取短时间地剥夺其游戏权利或将好吃的食品、好玩的玩具暂时没收的方法,使宝宝认识到打人对自己对别人都是不好的,大家不喜欢,只有不打人了,小朋友们才乐意和他玩,以帮助他改正缺点。

教育小孩篇3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教育;成长

一、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的重要性

1.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很迅速

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小学生在注意力方面、记忆方面、以及学习兴趣方面和思维方面发展的都很迅速。有些学者发现在7~10岁注意力集中时间为20分钟,10~12岁为25分钟,12岁以上的为30分钟,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随年龄的增长与日俱增,注意力范围慢慢扩大、脑子的灵活度越来越强。所以在给不同阶段的年龄的小学生上课时,要适当调动气氛,活跃孩子们的肢体语言,让孩子们快乐的参与到学习当中,使之让孩子们在心理健康成长的同时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小学生在学习兴趣方面更是变化的非常快,例如在低年级的孩子们喜欢画画,三年级的孩子们就开始独立喜欢足球、跑步。在记忆方面,低年级的孩子们只是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接触自己喜欢的事物,在不经意间去记忆一些自己脑海里的“回忆”,然而高年级的孩子们则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去记住自己想要记住的事物。所以,当作为一名教师授课时,我们应当明确听课人的年龄在哪一个阶段,只要这样我们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才能更好的让孩子们吸收知识,更好的利用小学生心理发展很迅速这个特点。在思维方面,低年级的孩子们只停留在形象化思维上,是比较具体化。高年级的孩子们则有了逻辑思维,并且非常抽象。这些差异都非常明显的说明了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迅速性,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多留意孩子们在小学阶段他们的心理发展以及关注他们的心理教育与他们的健康成长。

2.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协调性及开放性

正是因为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协调性,所以在这个时期,我们应更加重视关注小学生的心理教育与孩子的成长。所谓的“开放性”指孩子们在与家长老师交流时,心理活动表现的非常明显,不善于伪装甚至不会伪装,这是作为家长或者作为老师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极好的机会,更好的引领孩子心理上的健康成长。所以在小学生这个阶段发展还在的积极乐观的态度、良好的品德及心理健康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时间段了,作为教师我们要好好抓住小学生这个时间段,发展他们的心理,让孩子们健健康康的成长,多了解孩子们的内心想法,明白孩子们真实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3.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具有可塑性

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在任何环境下都会受到影响,包括环境的影响、事物的影响,不过心理影响至关重要,受到正面影响时,人们会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受到负面影响时,则可能会悲观摧毁一生。小学生在这个阶段的表现出来的可塑性较为明显。早在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中国古代教育学家孟子的母亲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为了让自己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位伟大的母亲将家搬迁了三次,孟子的母亲这样做就是在朝着有利的环境方向发展,更好的影响孟子积极向上的学习。孟子之所以可以成为一代大学问家,与他母亲的正确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分不开的。所以作为老师也好,家长也好,要重视孩子们现在这个成长的黄金阶段,重视孩子们的心理教育,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发展与他们的成长,将孩子们塑造成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小学生是国家的花朵,是国家的希望。家长、老师、学校、社会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往往忽视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主流。但家庭、学校、社会带给孩子们的压力却没有减弱反而在与日俱增,使得孩子们产生了一系列不健康的心理问题。那么学校和家庭如何关注孩子们的心理教育与孩子们的成长呢,下面我来谈一下自己对此问题的一些浅见。

二、小学生心理教育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1.容易造成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

现在一个家庭里,大部分都是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手里的宝贝,家里的老人格外疼惜,孩子从小时候开始就一直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不能说是爱因为那是溺爱。在他们的成长中很难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指责和教导,难以完成别人给予的任务,也很难独立完成任何事情。这些已经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了,这一心理问题时间久了就会使孩子们成为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小学生。学校和家长总是以分数论英雄,用分数判断一切,使得原本属于孩子们的自强、自信、乐观等渐渐朝他们远去,让小学生渐渐地走向心理不健康之路。

2.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

作为家长必须意识到教育孩子首先是父母的责任。家长的行为、习惯、待人处事的态度等多方面都时刻的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必须提高自我素质,使自己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家长在生活中要懂得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原则与方法,才能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学校要帮助小学生分析他们的有点,消除自卑孤独的心理,正确作出评价,发挥孩子们的特长。要培养孩子们的意志力,消除敏感与脆弱的心理,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他们在生活学习中的自控能力,克服消极的情绪,摆脱悲观失望。整个社会也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小学阶段是人生发育最初的阶段,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兴趣都是在这个阶段初步形成,各种潜能的开发也是在这个阶段初步开始,因此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小学生还应该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学会每天认识自己多一点,改正自己的错误。不做无所谓的抱怨,不要容易受到消极性的诱惑。由于年龄的原因,父母应给予多一些的引领,孩子们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的认识往往是比较粗糙的认识,在这时父母要注意给予正确的引导。这样小学生才能更加从分认识自己。

当今小学生,他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小学是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阶段,是情商、智商的逐渐提高的重要阶段,帮助孩子们走出困境,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让我们一起关注小学生的心理教育,关注孩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薛喜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叶一.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3]仲稳山.心理诊断学.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12

教育小孩篇4

关键词:家庭教育;沟通交流;以身作责;赏罚分明;耐心说服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287-01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促使子女健康快乐地成长。然而,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随着近年来的务工热潮,许多家庭父母都外出打工,把孩子完全交给老人或其他监护人照看,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许多孩子厌学,逃学,甚至弃学。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用心呵护,多沟通交流

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大多家长每天因为忙于家务,很少关心过孩子,更谈不上什么交流沟通。其实,作为家长,要关心孩子。当然,这里的“关心”不只是关心他的衣食住行,更应了解孩子、懂得孩子。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情况明,判断才能准确,教育的方式方法才能选择得当。家长虽然每天都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但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非常了解自己的孩子。特别孩子的年龄越大,思想越复杂,越具有封闭性。好多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慢慢学会,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父母更本不了解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作为父母,只是一味地在孩子身上强加自己的愿望,而从不顾及孩子的感受,更不知孩子是否真正需要这些东西。家长平日里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洞察孩子的思想情绪。孩子每天在做什么?怎么做?精神状态如何?和那些人交往?言谈话语都流露什么情绪,家长都要看到眼里,记在心上,不断地进行积累。家长要主动接近孩子,和孩从谈心解决孩子思想中的困惑。孩子小的时候依赖性强和家长形影不离,有什么话愿意跟家长说,有什么事也愿意请家长参与。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到了少年期,独立意识日渐强烈,要摆脱家长的束缚。有话不愿意跟家长说,有事也不愿意让家长参与。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更要主动接近孩子和孩子交朋友,共同讨论问题,以便从中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要创造和谐、宽松的家庭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这样孩子才能暴露真实思想,家长才能放矢地进行教育。

二、以身作责,言传身教

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善于模仿是少年儿童在成长中表现出的一个重要特征。特别在家庭教育中,模仿的教材,也没有固定的模式。而父母的言行在子女的心目中便成了模仿的基本对象。是强有力的教育要素,子女对父母的模仿,往往是无选择的。父母身上所表现的优良品质和正确言行,是防子模仿的榜样,而父母身上的不良言行,对子女也有强烈的影响。甚至某些不自觉的言行,往往给孩子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造成很坏的影响,导致学校和社会某些教育措施的失败。所以,家长必须做到以身示范,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自己首先要做到。凡是不允许孩子做的,自己也一定不做。这就是家长必须具有严谨的作风和刻苦的精神。没有严谨的作风和刻苦的精神,不能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而是忽冷忽热或者言不由衷、诚而无信,不仅不能很好地对孩子起到示范作用,还会给孩子带来极坏的影响。

三、赏罚分明,不粗暴简单

我们常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是人都会犯错,孩子就是在不断的犯错过程中慢慢长大,慢慢成熟的。所以,作为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每次犯错,把每次犯错都当作孩子成长的一个转折而不是一次惩治的机会。家长对孩子的缺点或毛病,不能粗暴简单,予以棍棒、体罚或恶语斥责,这样会使孩子心灵受到伤害,而应关心体贴,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找到改正错误的方法,明确前进的目标和方向。如今的孩子判逆性都特强,在错误面前,若父母处理不妥,往往会适得其反。

四、耐心说服,不敷衍了事

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作为父母,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何种重大事情,都必须坚持耐心说服,不敷衍了事的教育方法,正确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要启发和诱导孩子积极参加社会的公益活动,学校的各种劳动。如学雷锋、植树造林、种花种草、帮助残疾人,学校的大扫除等,通过劳动和活动,使孩子们体会到助人为乐的光荣,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对人的重要,在各种公益活动中体会到劳动的意义、劳动的价值、劳动的光荣。孩子们是否热爱劳动,这不仅关系到孩子的现在,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孩子的将来。让孩子们一定要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后代,是一个家庭的幸福,有一个勤劳的民族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家长要不失时机的让孩子参加劳动,培养劳动习惯、劳动观点、劳动能力,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爱护劳动成果,珍展生活,知道自己一定要通过劳动去创造美好的未来,体现人生的价值。

教育小孩篇5

   情商(eQ)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比如孩子是否好生气,是否好哭,是否做事随意,是否害怕努力)等方面的品质,情商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

   小学是孩子在少儿时期重要的学习阶段。7岁看老,孩子一生90%-95%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在此间形成,这一时期也是孩子情商塑造的重要阶段。那么在小学阶段,情商教育应该如何进行呢?

   自信达人

   自信心是情商的第一要素。自信心是从事任何学习和工作的基础,是情商教育首先进行的内容。

   小学五年级的辰达他觉得自己的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龅牙兔,首先我学会了认识自我,就是了解和探索自己的特质、强项和弱项,并接受自己的特质,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辰达介绍说:“以前我总显得不够自信,是因为我的语文一直不像数学那么优秀,不如我们班的第一名;但是现在我学会了换一种思路看问题,这样一来还真大有收获。我发现,由于我的数学和体育在班里属强项,竟还有很多人羡慕我,我对自己的感觉一下子好起来了”。而辰达的妈妈则反映,孩子比以前愿意尝试新的东西,比如参加竞选,也表现得更加积极。

   总有好心情

   情绪管理是儿童情商高低的直接反映。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都很大,功课繁重,考试很多,容易使学生产生负面情绪,如焦躁、害羞、沮丧、生气等,而且喜欢以哭闹、发脾气、打人等方式宣泄出来。情绪如果不能够很好地管理,郁结的心情就会阻碍孩子积极地学习,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张绚是三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她发现,参加情商训练的孩子更懂得怎样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在班级中的表现更积极,而且不容易情绪化。他们会使用情绪管理的工具,比如会用“我觉得……”的表达方式,而不是直接指责他人;会用“情绪垃圾箱”来处理情绪,帮助他们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自律行为

   对于小学生而言,自我管理能力很重要,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控制自己、认真听讲、按质按量完成作业。老师盯着、家长陪着,那是“他律”不是“自律”。而“自律”是情商很重要的范畴,也是情商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我需要好朋友”

教育小孩篇6

一、“二孩政策”对宏观教育的影响

人口结构包括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生育政策调整的是人口的自然结构。人口的自然结构主要是指人口的性别、年龄等自然因素决定的人口的构成情况。“二孩政策”将会对人口的年龄结构、区域分布产生重大影响,从而使教育人力结构和教育布局结构产生变化。

1.学龄人口止降趋涨,小学的期待与挑战

我国20世纪7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工作后,生育率开始逐步下降;20世纪90年代后,年出生婴儿数变动总趋势呈现减少状态;进入21世纪后,年出生婴儿数进一步减少,0~14岁学龄儿童数量下降。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0~14岁儿童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16.6%。这种情况导致学龄人口下降,有些学校由于招不到学生而停办。

国家实施“二孩政策”后,虽然人口总量增加不会太大,但是由于第二胎的出生,学龄人口上升,学校的生源将得到保证。对此,很多学校管理者持乐观态度。近年来生源数量下降成为制约城区薄弱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二孩政策”给城区薄弱学校及乡村学校带来了希望。一些社会口碑较好的优质学校的管理者也认为,“二孩政策”使学龄人口不会出现一定幅度的的波动,对学校的接纳能力也是一种挑战。

总体来看,薄弱学校、优质学校均对“二孩政策”实施带来的人口结构变化在招生方面的影响有所期待,但是对于优质学校,更是一种挑战。

2.学龄儿童分布不均加剧,教育布局结构需调整

教育布局结构主要是指正规学校地区分布结构状况。通常情况下,普通小学应该按照人口密度和所跨地区半径考虑设置学校网点;在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发展处于弱势的偏远地区,由于人口分散、交通不便,可以考虑设置小规模学校。

在我国,0~14岁学龄儿童区域分布呈现不均衡特征,即不同区域儿童总数及儿童占当地人口总数的比例存在差异。偏远地区儿童占总人口比例高,发达地区儿童占总人口比例低;农村儿童占儿童总数比例高,城市儿童所占比例低。“二孩政策”实施后,上述情形可能会加剧。因而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布局结构需要顺势作出调整。尤其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城区中,儿童人口数量增加,人口分布更加密集,但是新城区的教育服务经常落后于其发展变化的脚步。所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需要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基本出发点,在新城区中合理设置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机构,保障学生就近入学和教育机会均等。

二、“二孩政策”对微观教育的影响

“二孩政策”对学校内部管理的影响可能会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女性青年教师生育二孩意愿及行为给学校教学工作带来的影响,二是一些家庭因为生育二胎给中小学生带来的影响。

1.青年教师集中的学校将出现暂时性教师短缺

“二孩政策”给学校带来的压力,主要体现在如何解决由于生育带来的任课教师暂时性短缺、教师专业成长受到阻碍等问题。我县有一所刚刚成立的学校,年轻女性老师居多的小学,其校长已经强烈的感受到了二胎所带来的对教师队伍的冲击和影响,令人在欢喜的同时感到一种焦灼不安。她在自己的博客中这样写到:“从开学到现在,学校人员始终稳定不下来,在连续聘用了6个代课老师的情况下,依然缺员,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保胎、休产假的老师太多,远远超出了学校每学期2―3人的考虑和安排。这学期本身已经有两个在家休产假的老师,加之已经怀孕的4位老师,学校都做了精心的调整和安排,应该是正好能够衔接上。开学后却陆陆续续听到5位老师怀孕的消息,带着身孕上班的老师一下子就增加到了9个,其中有4人是二胎。因这9人当中的半数之多都在学校的意料之外,加之平时还有因病、因事请假的老师,还有一些必须要参加的培训和学习,使得学校原本刚刚够用的人手突然紧张了起来,教导处经常做的一项工作就是调课、安排代课。”

综上所述,如何看待“二孩政策”对教学管理的影响。一些学校的管理者倾向于“二孩政策”有重要影响,并明显感觉到压力。“二孩政策”对教学工作的影响不仅是通过青年教师生育二胎体现的,还会通过六至七年后生源增加对教师需求量的增加来体现。“二孩政策”的影响带有一定的滞后性,教育管理者如果不能正视这种影响,将会导致采取不恰当的应对策略或因准备不足而措手不及。

2.传统家庭结构得到修复,教育在挑战中迎来新契机

“二孩政策”实施后,独生子女政策下的家庭结构将得到部分调整,这对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既有挑战也是机遇。某小学教师说:“有些老大(指一胎)觉得父母对他的爱有所减少,会有点失落感,在上课时候也能感觉到他们有些心不在焉”

有学者认为,“二孩政策”为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随着二胎社会到来,也会逐渐恢复传统家庭文化中朴实的伦常关系……而不仅仅是基于权利的索取和理所应当。”

三、“二孩政策”下小学教育的应对策略

“二孩政策”已经全面实施,但是对于“二孩政策”可能会带来的影响,教育行政管理者、小学要做好准备。

1.着眼全局,适当调整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

“二孩政策”全面实施后,大约六至七年后学校生源会有所增加,教师需求量将扩大。而现在许多中小学教师多为60后、70后,80后教师较少,这可能会因为教师集中退休,导致师资力量不足,无法满足教育需求。对此,教育管理者需要从宏观、微观角度对教师供需情况作长期的、全局性规划。在教师需求量猛增时期,可适当推迟高素质年长教师退休年龄。

2.根据0~14岁儿童地域分布,调整学校布局

由于城市的发展扩充及乡村城镇化建设,0~14岁儿童(包括一胎和二胎)可能会集中分布在城市新区或新兴城镇。为此,学校布局结构需要作出相应调整,避免城市发展中的教育服务滞后现象,做到“学有所教”,努力达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

3.针对学校暂时性教师短缺,制定危机管理预案

“二孩政策”可能导致教师暂时性、产假性短缺,学校管理者应对此有所预见,并提前作好安排。同时,学校管理者应引导符合“二孩政策”的教师做好规划,协调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激励没有生育需求的教师承担更多教育工作。

4.小学生的教育的变革

教育小孩篇7

"广树进步小榜样"教育工作早在2002年起,在大连市甘井子区是以"讲不完的进步故事,广树身边小榜样"主题进人学校的。笔者有幸作为学校开展此项教育工作最早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切实感受到"广树进步小榜样"教育工作作为创建特色学校的载体,整体带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逐步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各类教育活动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局面,教师队伍整体得到提升,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得到有效实施。

2006年起至今,笔者担任大连湾小学校长期间,一直坚持亲自设计、指导教育活动的开展。取得良好的成效:教师的观念改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方法科学化了,教师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教师更热爱工作、更爱学生了;这项活动真正触及了学生的心灵,学生们通过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不断进步,互相学习、共同发展;家长们感受到学生的进步,不仅对学校教育发自内心的满意,而且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子女,最终结果带来了学校工作的全方位提升。

一、"广树进步小榜样"教育工作是促进学校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

1、"广树进步小榜样"教育工作能够贯彻素质教育要求。

就小学阶段而言,贯彻素质教育就是要抓住学生各方面良好习惯养成这一核心任务不放。为此,我们树立的第一个理念是:让榜样的力量伴随孩子们一起成长。即: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努力让良好习惯伴其左右,助其成长。

2、"广树进步小榜样"教育工作能够践行新课改理念。

新课改理念的实质就是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优势并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此,我们树立的第二个理念是:激发潜能,一个不落。即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和自己比,逐步形成自我激发潜能的意识和能力。

3、"广树进步小榜样"教育工作能够满足孩子们的心理发展需求。

想成功、想进步是孩子的强烈心理需求、爱表现、爱模仿是孩子的突出心理特点。为此,我们树立的第三个理念是:用身边的榜样,做鲜活的德育。让学生间学有榜样,追有目标,"看得见,摸得着",更容易贴近学生心灵,更容易被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所接受。

4、"广树进步小榜样"教育工作能够提升"三结合"教育工作。

孩子们的发展离不开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和社会的影响,孩子们的发展同样会影响着老师和家长的一言一行。为此,我们树立的第四个理念是:大榜样带动小榜样,小榜样促动大榜样。借助这种相互间的影响和作用,潜移默化地把学生与教师、学校与家庭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强化和积极发挥了教育的合力作用。

二、我校开展"广树进步小榜样"教育工作的特点。

1、在"广树"上下功夫。在学生的不同层面中"广树",在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广树",在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广树",在学生生活的各个时空"广树",为学生提供了"事事都可以争当进步榜样,人人都能够成为进步榜样"的表现机会。

2、在"进步"上提要求。要求学生在原有表现的基础上某个方面有所进步,增强学生要求进步的意识,促动学生努力上进的行为,给予学生获得进步的认可和快乐。

3、在"榜样"上做文章。榜样的产生过程,是经过教育者正确的激励指导,使学生认识不足、改进不足、得到进步的形成性评价过程。榜样的树立,是让学生学习他们有正确的努力方向、严格要求自己、持之以恒坚持努力的上进品质,对自己的发展建立信心,付出行动。

三、我校开展"广树进步小榜样"教育工作的方式。

"广树进步小榜样"教育工作经历"树进步榜样--学进步榜样--做进步榜样--树更多进步榜样"的循环教育过程。这一教育过程通过"广树"使所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努力,都能实现上进的愿望,促进所有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进步,并追求更高的发展。

"广树进步小榜样"教育工作中学生经历"找准不足--确立目标--制定措施--努力实施--认定进步--树立进步榜样"的自我教育过程。

找准不足:小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或者弱点。

确立目标:小学生根据自身盼忘-羔找准努力进步的近期目标。

制定措施:小学生找到实现近期进步目标的措施。

努力实施:小学生坚持克服不足,努力实现要求进步的近期目标。

认定进步:在学生介绍自我进步过程的基础上,由同学们认定进步的表现。

宣传榜样:由班级、学校组织宣讲学生的进步故事。

同时,我们力求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达到教育经常化的目的。

1、争当"星级进步小榜样"--引导"广树进步小榜样"由阶段性激励向持续性激励发展。

我们发现,随着开展"广树进步小榜样"教育工作时间的延续和进步小榜样人数的不断增加,进步小榜样对孩子们的吸引力有所下降,这是孩子们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动力在减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争当"星级进步小榜样"的目标,让孩子们始终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机会。

2、争创"榜样班集体"--引导"广树进步小榜样"由个体性激励向群体性激励发展。

在关注"广树进步小榜样"教育激励学生个体持续发展的同时,我们更关注并努力实践它对良好班集体建设的影响与作用,提出了"榜样班"和"星级榜样班"的创建标准和要求。活动开展至今,学生们深有感触,用他们的话说:平常不努力总觉得那是自己的事,无所谓,现在不行了,再不努力,可就影响大家了。

3、评选"榜样教师"、推荐"榜样家长"--引导"广树进步小榜样"由学校性激励向社会性激励发展。

我们在教师中开展"榜样教师"和"榜样组室"的评选活动,在家长中开展"榜样家长"和"榜样家庭"的推荐活动。有效地把学生习惯养成、教师队伍建设和家长素质提高等多项工作结合到了一起,也使"广树进步小榜样"教育工作充满了活力。

教育小孩篇8

是的,我想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有的跑步厉害,有的唱歌动听;有的语言天赋超强,有的逻辑思维缜密;有的乐观活泼,有的善良温柔……。所以,成功的教育应该要面向每个孩子,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孩子都能良好发展。作为教师要确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有无限潜能的人。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

刚进入这个班级,我就在孩子们的身上看到了朝气与活力。唯独鑫,这个秀气的男孩,无论同学们怎么谈笑风生,他都低着头,蹙着眉,仿佛阳光从未眷顾过他。偶尔在课堂中,每到精彩之处,才看到他抬起头瞄上几眼,这时看到的眼神也是满含忧郁。

我试图与他面对面交流,他总是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在他的作文中我看到了他有一定文笔功底,也感受他的不开心,于是我换了一种交流方式:QQ聊天。很快,我们便开始网聊了。

我先打了招呼:“嘿,忧郁王子!”

他呵呵了两声,送了个笑脸。

我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你笑,好开心!”

他又回复了两个笑脸。

我适时地去问:“我能看出你是个有故事的男孩,能分享一下你的故事吗,我会保密的。”

有时,隔空的文字倾诉比面对面的交谈,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他的话匣子一下子被打开了。从一段段的文字中我这才了解了他的情况。

他的父母很早就离异了,父亲抛下了他和他的同胞妹妹,母亲也因重刑入狱,还要十年左右才能回家。寄养在外婆家的他和他的妹妹,觉得低人一等,性格内向,思想悲观。尤其是他,觉得自己成绩不如人,缺失父爱母爱,感受到的只有耻辱,害怕再受人伤害,于是总把自己封闭起来。

我看到了症结所在。他的生活中,缺少鼓励关爱之声,极度的自卑占据着幼小的心灵,他的生活之舟失去了舵的掌控,周围一片黑暗。作为老师,我无法弥补他的家庭给他带来的伤害,但是我可以扬起他生活的风帆,给予他生活的动力。

首先我要树立他的信心。我告诉他,他不必用父母犯下的过错惩罚自己,他也有享受快乐的权利,他是我遇到的最有思想、最懂事的男孩。

起初,他对我的话将信将疑,过了好久才说:“我的家庭,我的成绩……没有人会对这样的我好的,我也不敢相信别人!”

孩子受到的伤害有多大啊,居然不再信任任何人了。

几句苍白的劝慰不如实际的行动来得有效。上课时,我请他朗读课文,不断鼓励他;遇到难度不大的问题,从眼神中判断他会回答时,便请他作答,时时表扬他;经常范读他写得好的作文,肯定、激励他。渐渐的,他的头不再埋得低低的,他也敢举手回答问题了,他的写作水平更是突飞猛进。

感谢教育机构开展的一系列征文活动,给了孩子们更多飞向蓝天的机会。我鼓励他多参与,和他一起精心修改文章。有付出就有收获,一次次荣誉的获得让他更增添了信心,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内心的阴霾扫去许多。

其次我要让他走出自己的世界。课堂学习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想要融入社会必须走出去,接触更多的人。我找到班级一个单亲男孩小超,与鑫不同的是,小超只是失去了母爱,天性乐观的他活泼外向。小超对鑫的家庭情况比较了解,当我提出要小超与鑫多接触,多沟通时,他欣然答应了。

几天后,鑫告诉我,他多了一个好朋友,一个可以“同病相怜”、相互关心的好朋友。我表示了惊喜,并鼓励他多和同学交流。渐渐的,课间操场上,我也看到了鑫欢快的身影;课堂上,我能看到那双眼睛不再忧郁,阳光洒满他的脸庞……

鑫现在已经初中毕业,读高中了。他坚持写作,在一个个字符中,找到了自信,看到了希望,获得了前进的动力。前几天,他还把刚刚创作好的一部小说拿来给我阅读,字里行间中,毫无颓废消极之意。大胆的构思,细腻的描写,鲜活的形象,仿佛让我看到一颗创作新星冉冉升起!

每逢节假日总是能收到他祝福的短信,我很欣慰,喜的不仅仅是收到了真挚祝福,而是看到了一个曾经缺失爱的孩子,在重拾爱与信心之后,能够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我想我此时的成就感,绝对超过了送一个“尖子生”进名校的感觉!

教育小孩篇9

        一、 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潜在心理教育因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也是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只要真正树立了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就会发现语文课本处处皆暗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

        1. 以榜样为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良好性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教育的过程,教材中《守信》一文中宋庆龄严格遵守自己的诺言;《不瞒真情》一文中老舍诚实,不隐瞒真情;《微笑着面对一切》一文中桑兰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一次著名的冲刺》一文中派特利不屈不挠地坚持跑完全程……这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如《微笑着面对一切》一文记叙了体操选手桑兰在比赛时发生意外后,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拼搏,顽强的毅力,微笑着面对伤痛,学了课文后,可让学生写篇读后感,感受桑兰微笑面对人生,与病魔顽强搏斗的人生态度。同时写作教学是渗透个性教育的最佳机会,在写作教学中及时发现、恰当肯定、正确鼓励与引导都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渗透。

        2. 在情感中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升华。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屏弃传统课堂上老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要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不同的形式,充分尊重孩子们丰富的个性情感需求,让孩子们力所能及的在自己己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感知,去体验,去领悟,并从中教给学生阅读理解的学习方法。让老师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培养者。如《吃水不忘挖井人》写的是毛泽东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住在瑞金城外的一个小村子里,看见村子里没有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很不方便,便带领战士们为村里挖了一口井,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的旁边立了一块石碑来纪念毛主席的一个小故事。课文的重难点是最后一个自然段,通过对石碑上刻的两行文字的理解,来体会乡亲们对毛主席的深深怀念之情。 

教师通过写字、刻石碑等这些不同层次的情感体验,愉快地理解了课文的重点,区别了“牌子”与“石碑”,“竖”与“立”,“写”与“刻”的不同含义。并轻松地突破了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感悟,明白了乡亲们这么做是为了表达他们对毛主席的深深怀念之情,灵魂得到了启迪,思想得到了升华。

        二、 发挥写作优势,优化学生心灵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无需太多的加工润色,更无需这样或那样的删改,这就是在他眼中的事情的本来面目。从他们的作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对一些事情的具体看法。这样把作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联系起来,不就可以起到教、育两不误的作用吗?

       1. 形式多样。教师在命题时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化大题为小题,化远题为近题,化深题为浅题,在形式上做到自由活泼、灵活多样:a. 多题选择。在统一写作要求的前提下,多拟几个题目。例如,让学生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就可以给他们出一系列题目:《这件事教育了我》《班级里的新鲜事》《我真高兴》《后悔》等,由学生任选其一,也可以在不改变写作要求的前提下自拟题目。有时还可从不同方面选择若干题目,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题目完成。b. 半命题。如《我渴望   》《假如我是   》……这样的命题可以拓宽学生的选材范围,留有个人自由选择的空间,有助于学生开拓思路。c. 自由命题。针对学生熟悉的生活题材,提出作文的范围和要求,然后由学生自由命题。这样能使学生的选材范围更加宽广,也极容易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教育小孩篇10

1、对孩子要讲民主,尊重孩子的感情,尊重孩子的权利,尊重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朋友,听孩子说心里话。

2、对孩子惩罚要讲究艺术,家长要明白对孩子惩罚的目的,就应当讲究惩罚的艺术,通常的做法是摆事实,讲道理,苦口婆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让孩子自己负荆请罪,自责自罚。

3、明确把孩子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同时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能太高。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意见要一致,不能以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时,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对自己的事想要有些主见,这时的父母应该多与他们进行沟通,比如女孩子的话,母亲可以在身体的变化上给些关注,提些建议,多关怀孩子的变化,同理父亲对儿子。但注意在说这些事情时,切忌笑出来!应该用平静的语气和表情来交流。

(来源:文章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