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有关学习的谚语十篇有关学习的谚语十篇

有关学习的谚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7:42:16

有关学习的谚语篇1

2.读一书,增一智。

3.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4.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5.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6.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7.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8.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9.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10.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11.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12.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13.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14.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15.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16.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17.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18、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9、到处留心皆学问。

2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2、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23、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24、三人行,必有我师。

25、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2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28、失败是成功之母。

29、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30、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31、问遍千家成一家。

32、知识就是力量。

33、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

34、光说不练,枉学百年。

35、读书需用心,一字值千金。

36、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古作舟。

38、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39、学不可以已。

40、温故而知新。

4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4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43、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4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5、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

46、泉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

47、三天不念口干,三天不做手生。

4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9、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50、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

51、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

52、勿谓今日不学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有来年。

53、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5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55、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56、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57、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58、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59、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

60、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6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2、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63、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根

64、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

65、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慈根

66、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利希顿堡

67、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68、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69、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B.V

70、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71、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3lian.com

72、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73、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有关学习的谚语篇2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任何倏忽的灵感事实上不能代替长期的功夫。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略翻书数则,便不愧三餐。

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读一书,增一智。

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

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

有关学习的谚语篇3

2.读一书,增一智。

3.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4.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5.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6.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7.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8.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9.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10.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11.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12.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13.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14.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15.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16.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17.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18、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有关学习的谚语篇4

谚语是人类语言智慧的浓缩,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与语言的反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谚语教学是实现学生哲理阐述、情操陶冶、启迪思维的有效途径。同时,英语谚语中也包含大量的英语词汇、语法、文化背景等英语基础,对学生英语学习效果显著。谚语通常是劳动人民对生产生活的感悟和总结,透过一个国家的谚语,就可以间接地了解到他们的文化和思维方式,是对学生实施英语学习素养教学的关键。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高中英语谚语实际教学过程,对其实施策略进行讨论。

一、英语谚语教学的作用

(一)实现学生思想教育

对于高中教育而言,育人与教书同等重要。高中生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的他们处于身心躁动的青春期,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英语语言中,常常会蕴含众多的人生哲理,对学生的情感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英语谚语教学的实施,让学生不断受到西方优秀文化的情感熏陶,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地鼓励。例如,whereisawill,thereisaway.(有志者事竟成。);practisemakesperfect.(熟能生巧。)等此类英语谚语教学,不仅仅能启发对学生们的思想教育,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二)辅助学生英语基础教学

初中阶段是学生们英语基础养成的起步时期,步入高中之后,学生们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英语基础,培养自身的英语学习素养。其中,英语词汇教学是对学生实施基础教育和文化熏陶的重要途径。英语谚语中包含了众多的英语基础知识,高中教师需要巧妙地利用英语谚语,实现对学生语言能力和英语基础的教学。例如,nopains,nogains.(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这个言语中包含了pain和gain两个词汇,通过英语谚语的对比分析,实现了对学生英语基础的教学。Failureisthemotherofsuccess.(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个谚语中包含bethe…of的句型。可见,英语谚语中的基础知识还是十分丰富的,包含词汇、句型、语法等众多知识点,是教师实施英语基础教学的有效手段。

(三)提升学生语言知识运用能力

新课程教学理念已经实施几年了,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逐渐趋向英语语言知识的运用和理解。英语谚语也不乏幽默、风趣的部分,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英语知识运用能力的关键。教师在英语谚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知识的变化,提高谚语教学的趣味性,加深学生的记忆。例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英语虚拟语气的教学,教师在简单介绍虚拟语气组成之后,就可以对学生实施英语谚语教学了。于是,就有了以下的英语谚语教学:为了表示对现任首相的不满,有位记者对首相讲:ifyouweremyhusband,iwouldputsomepoisoninyourcoffee.(如果你是我的丈夫,我就在你的咖啡中放毒。)丘吉尔是这样应对的:ifiwereyourhusband,iwoulddrinkthiscoffee.(如果我是你的丈夫,我就喝下的这杯咖啡。)

二、如何进行英语谚语教学

(一)语法分类总结,谚语专项教学

英语谚语博大精深,数量更是多得数不胜数。因此,在对学生实施英语谚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针对英语谚语中的语法现象,实施分类教学。高中英语中,常见的语法有祈使句、动词不定式、虚拟语气、动词-ing形式、主谓一致等,这些语法现象在英语谚语中都有所涉猎。对此,教师不妨尝试利用英语谚语对学生实施英语语法教学。例如,itisbettertogivethantotake.(付出胜过索取。)是动词不定式;Barkingdogsseldombite.(吠犬不咬人)这是英语中现在分词的使用;arollingstonegathersnomoss.(滚石不生苔。)是英语中的主动语态;nothingtravelsmoreswiftlythanscandals.(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是英语语法中的比较级使用。当然,笔者从长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总结出,英语谚语中的语法现象远远不止这些。英语谚语教学的作用也不仅仅限于语法教学,词汇、句型、文化背景等也是高中英语谚语教学的目标。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实施针对性英语谚语教学。例如,本节课中的语法有without,教师可以使用amencannotsuccessedwithoutpay.(人不付出,就不可能收获成功。)。

(二)语言情境创设,谚语应用教学

无论是什么样的知识,其最终目标都是回归到生活之中,为人类社会服务。英语学科作为一门外来语言学科,英语谚语是学生实现两国语言交流的媒介,要想实现有效的英语谚语教学,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英语应用情境。对于语言学科的教学,语言运用情境至关重要。良好的语言情境,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作用显著。Readingmakesafullman,conferencemakesareadymanandwritingmakesanexactman.(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有准备,写作使人完善。),Hewholaughslastlaughsbest.(谁笑到最好,谁笑得最好。);Heavenhelpsthosewhohelp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教师在实施完以上的英语谚语教学之后,安排学生进行谚语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们实现现学现用,活学活用。在谚语使用情境中,教师需要与学生充分互动,拉近师生距离,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谚语的良好习惯。若是学生们每天都能学会一两个谚语,并付诸于英语学习的日常实践,学生们的英语语言、英语文化素养必将逐渐形成。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谚语的选取上要注意趣味性和教育性,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英语写作教学中,渗透谚语教学

有关学习的谚语篇5

【关键词】情感过滤假设理论英语谚语英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7-0089-01

一情感过滤假设理论简介

情感过滤假设理论是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对第二语言习得提出的一大假设。这个假设的理论基础是情感滤器理论。根据该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消极态度被认为是一种滤器,阻碍学习者对输入信息的运用,从而影响语言学习的效果。克拉申关于情感过滤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可用下图表示:

语言输入情感过滤作用语言习得机制语言习得能力

二英语谚语及其特点

《简明牛津谚语词典》导言中将谚语分为揭示一般真理的抽象论断、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特定人或物而得出的具有经验性质的一般论点和包括某一领域内传统的智慧和民间箴言。英语谚语的特点体现在形式和内涵两方面。

在形式上,英语谚语言简意赅,句子结构多样,富含和谐的音韵、生动的描写。英语谚语历经锤炼流传,语言高度凝练,如:Barewords,nobargain(空话不成交)。音韵美通常体现在押韵、重复和对仗等形式上,如Careisnocure(烦恼无补)。英语谚语的描写一般可分为直描、比喻和拟人等,如Liketeacher,likepupil(有其师必有其徒);Laughteristhebestmedicine(笑口常开是良药);wallshaveears(隔墙有耳)。

语言是文化和精神的一个载体。英语谚语内涵丰富,它饱含深厚的文化并具有警喻的功能,如manproposes,God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体现着宗教文化,neweristruer(越新越真实)反映出说英语国家人们的“求变”思想。英语谚语有警喻的功能,如alazyyouth,alousyage.劝诫人们若少壮不努力,则老大徒伤悲;Constantdrippingwearsawayastone.又告诉人们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真理。

三情感过滤假设理论对英语谚语学习的指导作用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情感过滤假设理论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根据有关情感因素,寻求降低情感过滤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语言习得效果,如培养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兴趣;分析学习动机,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减少学习英语的焦虑感,因为不同程度或形式的焦虑感对学习效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英语谚语形式上句式多变、音韵优美、描写生动,内涵上丰富多彩、意蕴深厚,好多独具警喻功能。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充分利用英语谚语的情感过滤度低的特点,轻而易举地学好英语谚语,同时通过学习英语谚语来学习英语,在激发出对英语的强烈兴趣后,进一步扩展到对其他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由此可见,可以发挥情感过滤假设理论的指导作用,学好情感过滤度低的英语谚语,寓学于乐,继而激发学好英语的兴趣和动力,这是对学习者情感因素的重视,更是出于对英语学习效果的考虑。

参考文献

[1]Krashen,S.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andSecondLanguageLearning[m].oxford:pergamonpressinc,1981

有关学习的谚语篇6

关键词:谚语教学对外汉语民俗文化内涵留学生

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是跨文化的语言教学活动。民俗文化是影响留学生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因素。民俗是谚语产生的基础,谚语反映并传承着民俗,二者相辅相成,有密切的关系。“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中国谚语集成・宁夏卷)谚语从根本上来说是老百姓不断地与自然界进行斗争并从中积累和创造的语言财富,它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谚语作为民间文化的一部分是人们文化生活的真实再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留学生学习中国民俗文化的基础媒介。

一、谚语的界说

从语言学的角度讲谚语是词汇的熟语系统,具有固定的结构单位,是词汇学研究的范畴。谚语作为熟语的一种与词一样具有结构的定型性、语义的融合性和功能的整体性。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形象通俗而含义深刻的语句。谚语往往是一个简短的句子,和成语相似,但口语性强,往往是智慧和经验规律的总结。在内容上,它具有教诲的作用,哲理和道德色彩浓重;在形式上,为了方便人们世代相传和记忆,往往在句式上表现整齐、音调和谐、形象生动,语言简练、讲究修辞,是老百姓所喜欢的语言。从内容上谚语一般分为农谚、气象谚、讽诵谚、规诫谚语、风土谚语和生活常识谚语等。谚语还分为“明引”和“暗引”。从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讲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不再是简单地学习一种语言而是更多地学习文化知识,利用文化来进行跨文化交际。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跨文化交际中所包含的话语能力、决策能力和社会语言能力,这些与文化密不可分。自古以来,语言就是文化的一面镜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是一个整体。

要想真正掌握一门文化就必须了解该文化的符号语言,相反,如果想精通这门语言又必须学习该语言所负载的经典文化。中国以谚语闻名于世,谚语在口语交际和民俗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民俗是谚语产生的基础,谚语是民俗的表现形式,两者相辅相成。谚语概括性地描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风俗、气象等。而与人们切身相关的民俗则是这些谚语产生的基础。《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从第三章《三级目标及内容》开始就对俗语有明确的要求。而五级目标中又进一步要求“读懂有一定长度的,带有一些成语、俗语、比喻的叙述性文章,准确理解其含义。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有计划和步骤地实施谚语文化教学。作为留学生必须有针对和目的性地学习谚语所包含的民俗文化内涵,来进行跨文化交际。

二、对外汉语教材中谚语的分类及民俗文化内涵

谚语作为老百姓口头上经常使用的语言之一,从内容上分为农谚、气象谚、讽诵谚、风土谚和生活常识谚语等类型。笔者根据谚语体现的内容,参照武占坤和马国凡《谚语》的语义性质和作用,将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谚语分为规诫谚语、事理谚语、常识谚语和讽诵谚语四类。语言是文化的活化石,是文化的核心。文化是指导人们的行为准则,研究和认识民俗文化就是对谚语这套符号体系进行描述和解释,深层挖掘语言内容所反映的价值观。谚语是民俗文化的载体,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内涵。

(一)“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的重本抑末精神

中国数千年来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玩龙玩虎,不如玩土”,重本抑末的农耕思想根深蒂固。在一个历来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里,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无不来自农业。在几千年的农业生产中,人们积累很多农耕知识以及农业生产经验。土地是老百姓生存的基础,“百业农为本,万物粮为先”是中华民族执著的农耕信仰、农耕观念的深刻反映。例如:“积钱不如积谷。”“作田有巧,肥多水饱。”“瑞雪兆丰年。”这些谚语是人们从事农耕经验的总结。既包含了农业生产的常识,也蕴含着浓厚的农耕文化精神。

(二)“心平气和”、“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贵和尚中的儒家文化精神

“和”是和谐,“中”是中庸。贵和谐、尚中庸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孔子主张“和为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心理也产生深刻影响。“和衷共济”、“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方式之一。儒家文化把中庸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人们把和谐中庸作为最高准则来处理人际关系。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胳膊拧不过大腿”、“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井水不犯河水”等谚语反映了人们惧怕危险、不想争先、随波逐流的心态,这应是儒家“中庸”观念的负面影响。但总的说来,儒家文化思想的谚语,在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稳定社会方面也有积极的主导作用。

(三)“吃一堑,长一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国人精神的塑造

讽诵谚语和规诫谚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教化和塑造人格精神的文化内涵。例如:“功夫不负有心人”、“众人拾柴火焰高”、“可怜天下父母心”等谚语蕴含了群体意识的重要性和国人精神的塑造。群体意识告诫人们团结就是力量。这从侧面体现远古时候人们生存环境的恶劣、生产力水平的窘迫和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途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都是在不断强调人们的群体意识和归属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伦理方面有极高的教诲作用。

有关学习的谚语篇7

一、引言

谚语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精华所在,它反映人们在长时期生活与斗争实践中的体会或经验,短短的一、两句话每每寓意深长,读起来耐人寻味。有的喻事明理,给人以某种启迪;有的概括反映某一方面的知识、经验或教训,供人学习与借鉴。每一条谚语在一定的环境中都是一句颠扑不破的真理。它们包含了深刻的哲理,又有着优美的语言,不是道破了世情的奥秘就是给人们指点了生活的航程

二、谚语在文化中的作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都反映了与其相应的文化。一个民族的语言势必反映该民族的文化,中西方不同的语言决定了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交流上的障碍,即文化差异。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反映了该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因而习语在体现语言的文化差异上,比其它语言成份更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对其差异性的探讨与研究,将有利于人们跨越不同的文化。正确把握这两种谚语必须建立在多文化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准确理解其蕴涵的哲理以及幽默所在。在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中,谚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1)形式对称,表现力强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这句谚语,在形式上对称工整,语言简洁,所表达的意思不言自明,着重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用这样的谚语来“论证”,往往胜过冗长而枯燥的说理。speechissilver,silenceisgold.雄辩是银,沉默是金whenwinesinks,wordsswim.美酒一下肚,话匣关不住。在大量的谚语中,较多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比如比喻、借代、对偶、排比、夸张等,这使得谚语在形式上更为生动活泼,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

(2)影射哲学思想,具有教育意义

“谁往天上吐痰,掉下来说会落在他自己脸上。”,这句谚语通过日常行为的简单描写,但反映出的哲理却是深刻形象的,让人深深体会到“害人终害己”的基本道理。“instead,lifeislikerevolvingdoor,whenitclosesitalsoopens.”(其实,生活就像一道旋转门,当他关闭时,也为你打开了另一扇);“toknoweverythingistoknownothing.”(万事皆通等于万事不通)。nopains,nogains.一分耕耘一分收获neversaydie.永不言败

(3)言简意赅,富含深意

“隔行如隔山。”寥寥五个字,却道出:不是本行的人就不懂这一行业的门道。“家合万事兴。”,这句家喻户晓的谚语,让人们深刻地意识到家庭和睦是至关重要的,是事业兴旺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重要之保障。“thereisaskeletonineverycloset!”(家家有本难的经)asnowyear,arichyear.瑞雪兆丰年。

当然,由于谚语是时代的产物,因此,不免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有的不一定全面,不一定科学,在学习与运用时,需要我们进行具体分析,一分为二地加以看待。此外,由于语言具有相通性,一些谚语和俗语、惯用语、成语相互渗透,难分彼此,融为一体,但是,这并不影响谚语本身的使用,相反,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这些谚语的表现力已经大大扩张。

谚语的起源,十分简单,一是来自平凡人民,二是来自名人。民间的大抵通俗的、有调侃的、风趣的话,如“heisthelifeoftheparty.”(他是聚会的灵魂人物);“travelbroadensthemind.”“youarewhatyoueat.”(吃什么像什么);大多数英语都反映了人们的观点,如:“allthingsaredifficultbeforetheyareeasy.”(万事开头难);“actionspeakslouderthanwords.”(事实胜于雄辩);通过学习英语谚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些欧美文化,而倘若你对英语谚语一无所知的话,便会闹出许多笑话倘若你正在给一个人讲一件繁琐冗长的事时,对方问你:“what’sthebeef?”(重点在哪儿?),而你却以为他是在问你“牛肉是什么”,那时你会恨不得挖个洞钻进去。还有当别人对你说:“youarereallysomethingelse!”(你真是百里挑一),你却以为他在骂你而狠狠地k他一顿,那么恐怕麻烦就大了。

在日常的谈吐中,我们可以用一些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如果我们能在讲英语的时候穿插一些谚语,则会使我们的谈吐显得风趣幽默。如当你发现某人说错话或做错事时,你可以对他说:“youputyourfootinyourmouth.”(你错了);当你请别人吃饭时,可以说:“thisismytreat.”(这顿我请客)以显示出你的大方;当你夸张别人时,可以说:“youareawalkingdictionary.”(你是本活字典。注:形容学识渊博),这足以让对方心花怒放。再想,如果你一打开活匣子,脱口而出的是许多生活化的词汇,那足让你兴奋不已,比如一些简单易记的:“that’seasyaspie!”(小事一桩);“youbet!”(当然);“it’snowornever.”(现在正是时候)等。

三、英语谚语经过长期的积累,科学的概括,艺术的提炼,形成了鲜明的语言特色,是语言教学的好材料。所以我们必须注重日常生活的积累,而学好英语谚语的办法就是多查,勤记,善用。总之,学习英语谚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谚语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转贴于论文联盟

1、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谚语短小精悍、音韵和谐、琅琅上口,通过朗读或背诵谚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语感,提高学习效果。如:

eastorwest,homeisthebest.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

everydoghasitsday.(又作alldogshavetheirdays.)人人皆有得意时

birdsofafeatherflocktogether.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帮助学生学习修辞和语法

英语谚语中包含了多种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修辞手法和常见的英语语法,如动名词、定语从句、比较级等。如果将修辞、语法知识通过相应的谚语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谚语掌握修辞和语法规则,无疑是一种快捷有效的学习途径。

(1)明喻

awordandastoneletgocannotberecalled.①

说出的话像抛出的石头,是收不回的

ill-gottenwealthislikeapalacebuiltonthesand.②不义之财宛如建在沙滩上的宫殿

(2)拟人

wallshaveears.隔墙有耳

actionspeakslouderthanwords.行动比语言更响亮

(3)夸张

athousandyearscan’trepairamoment’slossofhonor.③一失足成千古恨

(4)反复

likefather,likeson.有其父必有其子

asnowyear,arichyear.瑞雪兆丰年④

(5)反论

morehaste,lessspeed.欲速则不达

nonewsisgoodnews.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⑤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在英语教学中如能恰当运用谚语作例句,能使枯燥、复杂的语法和修辞结构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谚语的同时对其所包含的语法、修辞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语言素材,在英文写作中如能恰到好处地使用英语谚语,可以使语言增添文采和感染力,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教育影响鞭策学生

英语谚语不仅在语言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将一些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谚语结合课程具体内容,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之中,能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得到了思想教育。如:

failureisthemotherofsuccess.失败乃成功之母

wherethereisawill,thereisaway.有志者,事竟成

practicemakesperfect.熟能生巧

onefalsestepwillmakeagreatdifference.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有关学习的谚语篇8

   【关键词】英语谚语 学习英语 学习人生哲理

   一引言

   英语谚语是英语语言的一个精华,从形式到内涵独具特点,它简洁凝练,句式多变,音韵和谐优美,描写生动逼真,内涵丰富,蕴含了说英语国家人们的人生哲理,警喻功能明显。英语学习者可通过领会英语谚语的形式特点来学习英语,同时通过领会英语丰富的内涵,学到人生哲理,知晓如何为人处世。

   二抓住英语谚语形式特点来学习英语

   形式上,英语谚语简洁凝练、句式多变、语音和谐、描写生动。学习者可以模仿英语谚语来遣词造句,灵活运用所学的语法结构、语音、修辞知识。

   英语谚语既简洁凝练又句式多变。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accidentswillhappen(天有不测风云);Barewords,nobargain(空话不能成交);Benothastytooutbidanother(不要锋芒毕露)。英语谚语语音和谐优美,这具体体现在押韵、重复和对仗等形式上,如afaithfulfriendishardtofind(知音难觅),Callaspadeaspade(有啥说啥,直言不讳)和Greatboast,smallroast(牛皮吹,收效微)。英语谚语描写惟妙惟肖,常可分为直描、比喻和拟人等,例子俯拾皆是,比如Greatweightshangonsmallwires(千钧一发);Businessisthesaltoflife(事业如盐,是人生所必需);Complacencyistheenemyofstudy(自满是学习的敌人)。 

   英语学习者可抓住上述形式特点来学习英语,用英语简洁明白地表达,又结合多变的句式、和谐的语音、传神的描写,使语言鲜活起来。另外由于具备以上形式特点的英语谚语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学习者可寓学于乐,能很好地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和动力,更好地学好英语。

   三抓住英语谚语内涵特点来学习人生哲理

   根据英华大辞典,谚语是箴言。箴言乃警世喻人之语。英语谚语内涵上颇具警喻功能,包含的人生哲理比比皆是。

   英语谚语的人生哲理从涉及动植物、饮食、身体、颜色、服装、数字、时间、天气和四季、婚姻和家庭、职业和阶层各个方面体现出来,比如abirdneverfliesononewing(孤掌难鸣),aslongasthegreenhilllasts,there’llalwaysbewoodtoburn(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agoodappetiteisagoodsauce(胃口好,吃什么都香);adeformedbodymayhaveabeautifulsoul(残缺的身体也可以有美好的心灵),agreenwoundissoonhealed(新伤好得快);Clothesdonotmaketheman(人品好歹,不在穿戴);allgoodthingsgobythree(富不过三代);amoment’serrorcanbringalifelongregret(一失足成千古恨),aspellofautumnrain,andaspellofcold(一场雨一场寒);ahousedividedagainstitselfcannotstand(家和万事兴),agoodwifeandhealthisaman’sbestwealth(良妻和健康是男人最好的财富);agreatteacherproducesabrilliantstudent(名师出高徒)。道出人生哲理的英语谚语,不胜枚举,语意丰富,不管是严厉警示,还是温和的提醒,都给人以人生启迪。

   四结论

   英语谚语语言表现形式多样,妙趣横生,寓意深远,体现了不少人生的真谛。英语学习者可抓住英语谚语的形式特点来学习英语,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又可抓住其内涵特点学习人生哲理,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这样既能提高英语学习的水平,又能提高做人的素质,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卢晋.英语谚语2000(英汉对照)[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

有关学习的谚语篇9

关键词:谚语汉语谚语谚语社团

汉语谚语十分丰富,谚语的定义至少有八九种。据温端政(1985)所讲,谚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谚语只包括以说明事理、传授知识和经验为目的的俗语。温端政在《汉语语汇学》(2005)中进一步把谚语定义为“非二二相乘的表述语”。其要点是:谚语是汉语语汇的组成部分;谚语是表述性的语言单位,这是谚语区别于歇后语和惯用语的主要特征;谚语是非二二相承的表述语,这是谚语区别于表述性成语的形式特征。本文中的谚语指狭义的谚语。

现代的谚语研究始于20世纪上半叶。按照温端政(2000)的观点,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前的谚语研究

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前,谚语研究的代表人物有郭绍虞、薛诚之等。郭绍虞《谚语的研究》(1921)认为广义谚语太宽泛,首次主张把狭义谚语作为讨论对象。杜同力《关于谚语的报告和说明》(1925)涉及谚语的方方面面,但讨论的问题不够集中,也不够深刻。曹伯韩《谈谚语》、陈以德《从谚语的搜集整理谈到口头语的语汇》和王国栋《谚语的搜集和整理》从谚语的搜集整理中看到某些问题进行研究。王顺德《北夏农谚研究》从地方性谚语这一角度去研究农谚的意义、性质和功用。薛诚之《谚语的探讨》(1936)最先提出谚语是一种语言形式,属于民俗学的范畴。

这一时期的研究观注把谚语同其他容易混淆的语言形式,特别是格言、歇后语、歌谣等进行比较,指出其间的异同;另一个特点是注重口语调查,到人民群众中收集第一手的资料。但这时并未把谚语研究纳入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影响了研究的科学水平。

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谚语研究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谚语研究的主要著作有马国凡《谚语的特点》(1960),杨欣安《成语与谚语的区别》(1961),《略论中国谚语》(1961)等。这时的谚语研究侧重于特点、分类和内容等方面,把谚语作为“熟语”的一种,自觉运用语言学的观点和方法进行研究。

三、新时期的谚语研究

新时期谚语研究进入鼎盛时期,研究范围广泛。主要著作有武占坤、马国凡《谚语》(1980)、王勤《谚语歇后语概论》(1980)、孙维张《汉语熟语学》(1989)和温端政《谚语》(2000)。在广度上,注重谚语的语用研究,包括谚语的社会功能、语用作用、修辞作用,以及规范化等方面的研究,展现了谚语研究的广阔领域。在深度上,对谚语的性质,除了多方面探讨其内容形式上的特点外,还注意探讨更有概括力的本质特点。另外,谚语语义研究开始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此外郁福敏、郭珊莲《英汉习语对比》(1999)和蒋晶《英汉习语的文化观照与对比》(2000)从跨文化差异角度对汉、英谚语进行了对比研究。

四、新世纪的谚语研究

新世纪对汉语谚语本体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化和扩展。何学威、陈素萍《论谚语的形式美》(2003)论述了汉语谚语的精悍凝练美、均衡对称美、回环反复美、声律和谐美、多样统一美。罗圣豪《论汉语谚语》(2003)指出由于个人主义的兴起,西方谚语逐渐消亡,而汉语谚语能够经久不衰的原因;同时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汉语谚语的历史与定义作了概述。沈怀兴《汉语谚语中意合法的运用》(2004)对几部谚语集子和谚语词典进行考察,发现汉语复句谚语中95%以上是用意合法创造的,并从汉语社会的文化特质、历史变化、汉民族语言习惯、汉语特点等角度分析了其原因。江源源《从系统功能角度解读汉语谚语》(2011)讨论了谚语在“表达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三个方面的独特性。侯璞《谚语的语篇功能》(2012)提出“谚语语篇块”的概念,论述了谚语语篇块的信息结构、内部衔接、内部连贯、篇章分布及语用功能。

此时,谚语研究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广泛地运用对比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谚语,这些方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交叉运用,相互起作用的。

王德春《汉英谚语与文化》(2003)、李建欣《汉英谚语文化比较》(2012)对汉、英谚语的渊源、文化涵义、语言特点和社会功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苏研《中韩动物谚语的比较分析》(2003),卞小玢《以动物表意的汉日谚语比较研究》(2008),鲁杰《汉语和保加利亚语中的动物类谚语和俗语比较》(2009),于杨《对于有关动物的谚语的研究——以比喻表达为中心》(2011),李冰《概念隐喻视角下的汉英动物谚语对比》(2011),鲁畅、吕楠楠《中日动物谚语概念隐喻的比较》(2013),洪艺维《浅析汉泰谚语中动物比喻形象》(2013)对中外动物谚语的意义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了差异形成的原因。

荣楠楠《英汉谚语中的性别歧视》(2007)、乔伟《中韩女性谚语内容比较》(2008)、张丽娟《谚语中的性别表达的日中对照研究》(2008)、梁春凝《汉英谚语中性别偏见的对比研究》(2008)、孙贞敏《关于女性的中韩谚语比较研究》(2009)、蒋静《论中日传统谚语中的女性文化观》(2013)等对中外性别谚语进行了对比分析。

徐宇《含有数字的英汉谚语对比研究》(2001),许亚丽《英汉数字习语对比研究》(2002),夏雪、焦授松《通过数字谚语看中德文化异同》对中外数字谚语从形式和意义上进行了对比分析。除此之外,中外谚语的对比还涉及其他各方面,如:孙巧慧《从谚语看中日两国的宗教思想》(2012)、李明月《韩中饮食谚语对比研究》(2012)、于湘泳《中日谚语中的鬼形象比较》(2013),郑丽君《英汉谚语修辞对比杂谈》(2013),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在汉外谚语互译方面,赵爱莉《英汉谚语互译的跨文化研究》(2002),曹曦颖《动态对等在谚语翻译中的体现》(2002),赵铁军《汉语成语谚语汉译方法研究》(2006),黄娴《归化和异化:英汉谚语翻译的文化策略》(2006),井媛媛《规化异化翻译方法在谚语汉译中的应用》(2006),周晶《关联理论在英谚汉译中的应用》(2007),陈园园《试从功能对等视角探讨英谚的汉译》(2008),王腾腾、何大顺《跨文化视角下中英谚语的互译策略探讨》(2012),张芳、陈敏欣《英汉谚语的差异与翻译技巧概述》(2013),毛建《英汉谚语对比分析及其翻译策略》(2013)等探讨了英汉谚语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张辉《熟语及其理解的认知语义学研究》(2003),寇福明《汉英谚语对比研究》(2007)、《当代认知理论与谚语的认知观》(2008),汪少华《谚语·构架·认知》(2008)等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了谚语的认知特点和形成机制,重点分析了谚语理解的认知机制。蔡晓斌《汉语谚语意义构建的概念整合分析》(2007)、付平平《概念整合理论对谚语的解读》运用概念合成理论及概念整合网络模式从认知层面对谚语进行了分类。李静《谚语中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机制分析》(2010),冯宗样等《中英谚语中概念隐喻的认知特征分析》(2010),陈娜《汉语谚语的认知隐喻研究》(2012),寇福明、乔玲玲《英汉谚语的隐喻性特征研究》(2012)将谚语研究置于概念系统之中,探究谚语中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机制。

贺娅(2010)《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俗谚语选编调查研究》对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中选编的俗语和谚语在语料选择、复现率、识别度、注释、练习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一些编写建议。王振来《熟语的文化附加义》(2008),林安洪、姜诚《英汉谚语的差异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2009),赵现琦《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谚语教学的重要作用》(2010)指出谚语教学的意义并提出了谚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纪玉华、吴建平(2008)《跨文化语境演讲中谚语引用之批评分析》对英、美领导人在跨文化语境中的演讲里的谚语引用的策略与动机进行了批评分析。郭文姣(2011)《熟悉度和语境对汉语谚语理解的影响:来自eRps的证据》通过eRp脑电实验,对语境和熟悉度对汉语谚语理解的影响进行了阐释。

纵观已有的谚语研究,笔者发现极少有人从谚语的社团性角度对谚语进行系统研究。所谓“语言社团”(speechcommunity),又译“言语共同体、语言集团、语言社区”,“是指在某种语言运用上持有某些共同社会准则的人们的集合体”。比如使用同一口令的部队就可以视为一个语言社团。谚语的社团性则是谚语运用所表现出来的社团性的特征,把使用同种类型谚语的人就可以视为一个谚语社团。武占坤、马国凡在《谚语》一书中从谚语的性质和作用角度将谚语分为八类:讽颂谚、规诫谚、事理谚、生产谚、天气谚、风土谚、常识谚和修辞谚。而根据谚语的文化含义可以分为四类:反映宗教思想的谚语,反映人文思想的谚语反映,道德观念的谚语,反映生活、生产经验的谚语。根据产生时间可以分为:古谚和今谚两类。由于分类标准不同,谚语的分类无疑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看到,对谚语的划分,有的同一层次上使用了双重标准;有的角度一致,标准统一,但是过于简洁,失去了划分的意义。对汉语谚语社团性的研究,可以另辟蹊径,为划分谚语提供新的标准。

刘爱玲(2006)《禅籍谚语研究》,崔花云(2006)《论武术谚语》,李铁范、金陕军(2010)《汉语养生谚语论析》,钟恒、洪涛《汉语医卫谚语分类概说》(2010),张天柱《中国农业谚语的继承和应用》(2013)等对汉语中某一类特定领域的谚语进行了研究,推动了谚语社团性的研究。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汉语谚语十分丰富,这样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

参考文献:

[1]温端政.谚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有关学习的谚语篇10

   【关键词】英语谚语 学习英语 学习人生哲理

   一引言

   英语谚语是英语语言的一个精华,从形式到内涵独具特点,它简洁凝练,句式多变,音韵和谐优美,描写生动逼真,内涵丰富,蕴含了说英语国家人们的人生哲理,警喻功能明显。英语学习者可通过领会英语谚语的形式特点来学习英语,同时通过领会英语丰富的内涵,学到人生哲理,知晓如何为人处世。

   二抓住英语谚语形式特点来学习英语

   形式上,英语谚语简洁凝练、句式多变、语音和谐、描写生动。学习者可以模仿英语谚语来遣词造句,灵活运用所学的语法结构、语音、修辞知识。

   英语谚语既简洁凝练又句式多变。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accidentswillhappen(天有不测风云);Barewords,nobargain(空话不能成交);Benothastytooutbidanother(不要锋芒毕露)。英语谚语语音和谐优美,这具体体现在押韵、重复和对仗等形式上,如afaithfulfriendishardtofind(知音难觅),Callaspadeaspade(有啥说啥,直言不讳)和Greatboast,smallroast(牛皮吹,收效微)。英语谚语描写惟妙惟肖,常可分为直描、比喻和拟人等,例子俯拾皆是,比如Greatweightshangonsmallwires(千钧一发);Businessisthesaltoflife(事业如盐,是人生所必需);Complacencyistheenemyofstudy(自满是学习的敌人)。 

   英语学习者可抓住上述形式特点来学习英语,用英语简洁明白地表达,又结合多变的句式、和谐的语音、传神的描写,使语言鲜活起来。另外由于具备以上形式特点的英语谚语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学习者可寓学于乐,能很好地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和动力,更好地学好英语。

   三抓住英语谚语内涵特点来学习人生哲理

   根据英华大辞典,谚语是箴言。箴言乃警世喻人之语。英语谚语内涵上颇具警喻功能,包含的人生哲理比比皆是。

   英语谚语的人生哲理从涉及动植物、饮食、身体、颜色、服装、数字、时间、天气和四季、婚姻和家庭、职业和阶层各个方面体现出来,比如abirdneverfliesononewing(孤掌难鸣),aslongasthegreenhilllasts,there’llalwaysbewoodtoburn(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agoodappetiteisagoodsauce(胃口好,吃什么都香);adeformedbodymayhaveabeautifulsoul(残缺的身体也可以有美好的心灵),agreenwoundissoonhealed(新伤好得快);Clothesdonotmaketheman(人品好歹,不在穿戴);allgoodthingsgobythree(富不过三代);amoment’serrorcanbringalifelongregret(一失足成千古恨),aspellofautumnrain,andaspellofcold(一场雨一场寒);ahousedividedagainstitselfcannotstand(家和万事兴),agoodwifeandhealthisaman’sbestwealth(良妻和健康是男人最好的财富);agreatteacherproducesabrilliantstudent(名师出高徒)。道出人生哲理的英语谚语,不胜枚举,语意丰富,不管是严厉警示,还是温和的提醒,都给人以人生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