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植物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7:25:09

香山植物园篇1

今天,妈妈早早地把我叫醒了,说要去香山植物园,我一听一骨碌爬起来赶紧穿好衣服,兴冲冲地出发了。

到了香山,妈妈、姥姥、姥爷、白真瑞(我的小表妹)和我一起买了票进了公园。我们走了一段时间,就饿得前心贴后心了,我一看前面植物园还望不到边呢,于是就跟随妈妈说:“妈,咱们歇一会儿吧,吃点东西。”就这样,我们断断续续、走走停停,边走边玩,终于来到了温室植物园。一进入植物园,仿佛来到了温暖的南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艘由各种各样的花组成的帆船,船上花的种类很多,有绿的油亮的绿萝、有红的似火的玫瑰,最多的要数蝴蝶兰:很漂亮,艳红色,粉红色,亮黄色,雪白色……在众多的花中我发现了一种长得很特别的花,妈妈告诉我这种花叫跳舞兰,据说一听到音乐会跳舞。我仔细地凑上去,认真地看了看,只见那一朵朵的黄色小花,像一个个穿着花裙的小姑娘在跳舞,可爱极了。我赶忙让妈妈给和“小姑娘”一起合了个影。随后我们来到了“热带雨林”观赏园,立刻觉得像蒸桑拿,闷热潮湿。在这里,我发现一个极其可怕的植物,我看了介绍,它的名字叫见血封喉。因为它的叶子和皮有剧毒,如果你破损的皮肤碰上它,毒性就会发作,使你的血液凝结,以致死亡。读完介绍,我心里像有一只兔子蹦来蹦去,心想这大概就是武侠小说里写的那种涂在暗器上伤人的毒药吧,这会可长了见识了。除此之外,我还看到了大的像小圆凳的仙人掌,捕虫高手的猪笼草、茅膏菜,高高大大的瓶子树,像一个个小牛头的黄澄澄的乳茄……植物园真好玩,以后我还要到香山玩。

作者: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四一班商乃月 指导教师:王思雅

香山植物园篇2

关键词:城区绿地;香花植物;种类;应用;普洱市

中图分类号:S6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175-3

1普洱市概况

1.1普洱市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北纬22°02′-24°50′,东经99°09′-102°19′之间,北回归线横穿其境。东接红河州、玉溪市,南接西双版纳州,西北沿澜沧江为界与临沧市相望,东北接楚维州,北接大理州;东南边界与越南、老挝接壤,西南边界与缅甸接壤,全市南北纵距208.5千米,东西横距北部55千米,南部299千米,总面积45385平方千米。地处云贵高原西南边缘,横断山脉南段。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无量山的猫头山最高,海拔3307米;南部江城县内李仙江出境处最低,海拔317米。境内山脉有哀牢山、无量山、大黑山、西盟山,由北向南,纵贯全境。水系有红河、澜沧江、怒江三大水系的100多条支流分布在祟山峻岭之中。全市平均气温在15.3-20.2℃,绝对高温为38.6℃,绝对低温-3.4℃,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降雨量在1200-2000mm之间,雨量充沛,冬春季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夏秋季湿热多雨,相对湿度大,干湿季明显,气候主体呈典型的南亚热带气候类型[1]。

1.2普洱市植被资源

普洱市由于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气候呈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多种类型,因而形成了多种植被生态环境,使普洱市境内森林和野生植物种类丰富。为云南省第二大林区。有菜阳河部级森林公园、哀牢山部级自然保护区、无量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据资料显示,普洱市的高等植物有352个科,1688属,5600多种,其中种子植物245个科,1441属,5000多种。植物组成成分呈现出多层次、多类型的特点,植被分布从南到北随纬度增加和海拔升高、气候变化而变化[2]。

2香花植物概念及作用

2.1香花植物的概念

广义的香花植物是指所有芳香植物,包括香花、香草、香果、香树植物和芳香蔬菜等;狭义的香花植物并非植物学或园艺学上对花朵的正式分类或严谨的学术用语,而是通俗化的归类称呼,是泛指花朵能散发芳香的植物。(该文中的香花植物仅指狭义的香花植物。)花朵的芳香是由于花瓣内含有挥发性的芳香物质,称之为“芳香油”,芳香油的形成、种类和散发的习性与植物种类有关,同时也受到开花时环境条件的影响。例如茉莉、梅花、玫瑰等花朵内芳香油以游离状态存在于花瓣中,因此未开放或开放不久后的花朵,其花瓣均有香气。另外,据资料统计,红色香花植物992种,占香花总数的7%;蓝色香花植物600种,占香花总数的9%;紫色香花植物309种,占香花总数的13%;黄色香花植物954种,占香花总数的14%;白色香花植物1200种,占香花总数的20%。由此说明,在香花植物中一般以花朵白色、浅色占优势,如白兰花、文珠兰等,散发芳香的气味,沁人心脾,益于健康[1]。

2.2香花植物的作用

香花植物气味芬芳,具有安神镇静、清净身心的功效,并有防腐、杀菌、驱虫的特殊能力,博得大众的青睐。位于滇之南的普洱城区,凭借着优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努力发展花卉产业,展现了光明的前景,其中以香花植物的发展最具特色。在普洱城区常见的十几种香花植物如木香花、四季桂、白兰花、夜来香、米兰、含笑、茉莉花、栀子花、香花槐等,把普洱城区装扮得分外娇娆、美不胜收。以其独特的芳香和广泛的用途,为振兴普洱经济,推动普洱建设,绽放着迷人的光彩。

3调查地点和方法

3.1调查地点的选择

选择能够基本反映普洱市城区绿化情况的调查地点,对普洱市城区的各类学校、公园、主要街道、广场、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小区、宾馆酒店等绿地的80个地点进行实地调查,其中城市公园8个,住宅小区16个,单位附属绿地18个,宾馆酒店12个,街道16个,广场10个。

3.2调查方法

在每处调查点进行实地调查的时候,分别记录各类香花植物的中文名称、花期、花色、植物性状和长势等相关内容,并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和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详见表1和表2)

4调查结果分析

4.1普洱市思明区园林绿化植物的种类

由于普洱市土壤和气候类型复杂,地形地貌繁杂多样,形成了多种植被生态环境,具有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绿化中所用的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据资料显示,普洱市思茅区园林绿化中所用的植物种类共计275种,隶属于77科201属[3]。

4.2普洱市城区绿化中香花植物的应用状况

通过对普洱市城区绿地实地调查,基本上掌握了普洱市城区香花植物的种类及应用情况。所选用的香花植物按类型划分为六大类:即常绿乔木与小乔木类、常绿灌木类、落叶乔木与小乔木类、落叶灌木类、藤本类和草本类,调查结果显示,普洱市城区所用香花植物的种类约为57种,隶属于25科43属,(详见表2)占普洱市所用绿化植物种类的20.7%,这些香花植物种类按所占比例的大小进行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常绿乔木与小乔木类、常绿灌木类、草本类和落叶乔木与小乔木类、藤本类、落叶灌木类香花植物。其中,常绿乔木与小乔木类香花植物8科10属16种,占普洱市香花植物种类的28%;常绿灌木类香花植物有12科14属14种,占普洱市香花植物种类的24.5%,落叶乔木与小乔木类香花植物有4科6属9种,占普洱市香花植物种类的15.7%;落叶灌木类香花植物有1科1属1种,占普洱市香花植物种类的1.7%;藤本类香花植物有6科6属6种,占普洱市香花植物种类的10.5%;

草本花卉类花植物有7科12属12种,占普洱市香花植物种类的21%(详见附表2)。目前普洱市城区绿化中所选用的香花植物主要是木兰科植物,如含笑、山玉兰、云南含笑、二乔玉兰、紫玉兰、玉兰、云南拟单性木兰、黄玉兰和白玉兰等9种,占全部香花植物种类的15.7%;其次是蔷薇科植物、芸香科植物和木犀科植物,分别占普洱市全部香花植物种类的12.2%、8.7%和7%;其他科属的植物选用频率较低。(详见附表1)。通过调查发现,普洱市城区绿化中所选用的香花植物的花色有红色、黄色、白色、紫色、粉红色、淡黄色和黄绿色等花色。但主要以白色系花为主,如栀子花、白兰花、文殊兰、玉兰、九里香、云南含笑等均为白色系花,占普洱市城区所选用的香花植物种类的43.8%;其他颜色的花都用得较少。从花期来看,普洱市城区香花植物一年四季均有花朵绽放,实现了普洱城区全年有花,使普洱城变得更加美丽迷人(详见附表1和附表2)。

5调查结果分析与建议

5.1普洱市园林绿化中所用的香花植物花色较少,影响观赏效果

普洱市野生香花植物的种类繁多,多姿多彩,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还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景观效果丰富。但目前应用于普洱市城区园林绿化的香花植物花色较少,除了月季、旱金莲、荷花、紫茉莉、风信子、山茶、依兰、紫藤、紫玉兰和香花槐花等10种植物外,其余的香花植物的颜色均为白色、粉红色和黄色等3种色系,其中白色系的香花植物占所选香花植物总数的43.8%,红色花系的香花植物占所选香花植物总数的21%,黄色花系的香花植物占所选香花植物总数19.2%,而其他花色的香花植物只占15.7%(详见表2)。由上述数据表明,普洱市城区绿化中所选用的香花植物花色较为单一,影响观赏效果。因此,在今后的城市绿化中,应当适量选用一些花色较为丰富多彩的香花植物,做到冷暖色调均衡,协调花色的季相变化,增添普洱市园林绿化中多姿多彩的园林景观。

5.2普洱市园林绿化中所选用的香花植物的比例偏少

香花植物是构成园林香化的主要素材,不仅能够提供五彩缤纷的视觉享受,也能够以其散发的芳香气味而沁人心脾,有益于身心健康[4]。普洱市植物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多,也包括了许多有极高观赏价值的野生香花植物,但普洱市城区绿化中所用的香花植物仅为25科43属57种,这与普洱市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相比,香花植物所占比例实在太少,并且香花植物种类的分布不太均匀,除了木兰科、蔷薇科、芸香科和木犀科的植物外,其他科属的香花植物种类在普洱市城区的绿化中出现的频率很低、应用得很少。这说明香花植物在普洱市城区绿化中的应用还未得到普及和推广。在今后普洱市城市城区的园林绿化中,应适当增加香花植物的比例和种类。香花植物作为园林绿地要素之一,有很强的美化作用,充分发挥香花植物的香化作用和观赏作用,利用香花植物引导游人的视线,有意识地发挥其他香花植物的美化作用。

5.3在普洱市园林绿化中所选用的乡土香花植物应用较少

不同植物对环境条件有不同的要求,在引种香花植物时,要考虑其生态要求,不顾本地的自然条件,而一味追求新品种,过分崇尚外来品种,盲目引种,不但成活率降低,而且长势差,这样不仅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而且会给日后的养护管理带来许多麻烦。但在我国城市绿化中,普遍存在园林绿化植物多样性呈现出明显的外来现象。对于乡土树种应用甚少,造成了城市间的景观雷同,城市缺乏自身的绿化乡土气息[6]。普洱市是一个小的“植物王国”,因受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气候湿润,是植物生长的天然屏障,有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而在普洱市城区绿化中所选用的57种香花植物中,只有木兰科的山玉兰、二乔玉兰、云南拟单性木兰和云南含笑等4种植物是乡土树种,只占所用香花植物的7%,所种植的乡土香花植物的品种、数量偏少,应注意增加乡土香花植物的品种和数量。乡土香花植物由于长期对当地的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所以抗逆性强,养护管理粗放,养护成本低,并且还能够展现地方。因此,应重视乡土野生香花植物的开发、引种、驯化工作,建立野生香花植物栽培、引种、驯化基地,为普洱市园林绿化不断提供香花植物新品种,丰富园林景观,充分展现植物王国城市的独特风貌。

参考文献

[1]王香春.城市景观花卉[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9:79-85.

[2]思茅地区科学技术志编委会编,思茅地区科学技术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150-153.

[3]白成元.普洱市思茅区城市绿地园林植物应用与景观营造[C].西部林业科学.2007,第36卷(3):18-24.

[4]韩宙,陈定如.优良乡土香花植物假鹰爪的生物学特性和园林应用[J].广东园林,2007,29(2):49-50.

[5]包满珠.我国城市植物多样性及园林植物规划构想[J].中国园林,2008,24(7):1-3.

香山植物园篇3

关键词:桂花中国园林应用浅谈

桂花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泛,各地园林均有应用,是著名的园林绿化树种。桂花一般在金秋时节盛开,以花香胜,但凡花之香者,或清或浓,不能两兼,唯桂花清可绝尘,浓能溢远,故大家都说"桂花馥郁"。而有关桂花的神话、传说流传久远,深入人心,中秋时节于馥郁桂丛包围之中欣赏迷人月色,怎能不让人浮想联翩,陶醉不己呢?因此桂花在园林中的造景应用不仅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雅俗共赏。

一、古典园林中桂花的应用

我国古典园林中,以桂花为名(或主景)的景点现以苏州园林中的最为著名,如留园"闻木犀香轩"、网师园"小山丛桂轩"、沧浪亭"清香馆"、耦园"木犀廊"、"储香馆"等均为大家所熟知。而在历史上,苏州古园林中的桂花景点更是数不胜数。据《吴郡志》记载:桂本岭南木,吴地不常有,唐时始有植者。始建于三国时期的兴福寺中就有一"唐桂堂",据说堂前大桂树为唐时所植,现仍枝叶繁茂。元代玉山草堂中有"金粟影",万玉清秋轩有"金粟坞"。明代朱氏园(虎丘)中绿荫斋旁古桂至今仍在,其他如废园"桂香精舍",昆山的展桂堂,集贤圃"飞香径",藤溪草堂"丛桂轩"等。清代的依绿园中有"桂花坪",逸园中有因古桂丛生而得名的"山之幽",渔隐小圃中有"小山丛桂馆",西溪别墅中有"桂子轩",端本园中有"双桂楼",钱氏三园中有"桂隐园",采柏园中有"寸寸秋色廊",隐梅庵中有"桂壑",辟疆小筑中有"金粟草堂",退思园中的"天香秋满"更是意境绝佳,清雅脱俗。

极负盛名的扬州古园林中,亦有建于光绪年间的"金粟山房",其遗址现仍存。乾隆二十七年时曾临幸的趣园,原图志载其中有"金粟庵"及"丛桂亭"。小园(后为筱园)中有一平轩名为"畅馀轩",乃取"畅馀阴于山泽"句义,轩旁植桂三十余株,名为"桂坪"。著名的扬州八景中,"白塔晴云"有"桂屿亭","蜀冈朝旭"有"青桂山房";养志园中有"八桂堂";珠湖明月山庄中"平峦丛桂"为园中八景之一。而"秋雨庵"原名"金粟庵",据称因浙僧戴公过扬州,以灵隐"月中桂子"遗种于是而命名,庵左为桂园,园中桂树即为"月中桂子"所出,花色红黄,十分吸引人。现瘦西湖公园中部仍有一"小桂花院",是一处封闭的小庭院,院中精选山石叠成花台,其中植有多株桂花,配以高大乔木、书带草、麦冬等,建筑、漏窗、铺地处处精致,别具匠心,构成了一个清雅宜人有小环境。

上海明代园林"秋霞圃"中有一"丛桂轩",为一处半封闭的花墙小院,内有三座石峰,代表福、禄、寿三星,名为"三星石",系明代遗物,周围遍植桂花,乃取《楚辞·小山招隐士》中"桂丛生兮山之幽"之意。

此外,粤中四大名园之一的可园,其主景可楼底层即为"桂花厅"与"双清室"。山西太原古园林中十分著名的"桂子园",是明代所建的私人花园,园中最为出名的是几株大桂花,每当金秋,满园飘香。后易主扩建,又建"金粟坊"(系一壮丽的大牌坊)、"桂聚轩",园名也改为"金粟园",直至顺治年间方衰败下来。山东曲阜孔府铁山园西区为桂花园,园中造景匠心独运,保存了明代造园遗韵,此园与上述"桂子园"一样,是北方私家园林中较为少见的以桂为主景(主题)的例子。

二、桂花在园林中的应用手法

在我国古典园林,特别是江南私家庭院中,树木的布置一般来说以两个原是为主:第一,用同一树种种植成林,如怡园听涛处的松,留园闻木犀香轩前的桂等。第二,用多种树同植,配植的方法如同作画一样,对于树木的习性、色彩、花期、姿态及种植的环境均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许多造园书籍中也有介绍植物的种植要点的,如吕初泰《雅称篇》中介绍桂的种植时写到"桂香烈,宜高峰,宜朗月,宜画阁,宜重台,宜皓魄照枯枝,宜微飔颺幽韵",陈淏子《花境》中亦有记述"…木犀香胜,宜崇台广度"等。但无论如何,这些私家庭院中的造景是以文化意境为欣赏要点、以个人审美为主的,种植手法总是比较单一,桂花景观的营造就脱不了上面这些条条框框,总体来说都是丛植和群植为主,"双桂流芳"或称"双桂当庭"的传统对植手法在古典园林中也时有应用。

与传统的布置手法相比较,现代公园中桂花的种植方式更为多样,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

桂花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分枝低,且枝叶浓密,树姿端正,作为障景材料十分合适。不仅可以遮蔽瑕疵,还有区隔空间,引导视线等作用。杭州花港观鱼公园西里湖边的大草坪中央就布置了一个由桂花树群环抱而成的闭合空间,从而使整体空间具有多重性,不仅满足了游人不同的心理需要,而且打破了大片草坪所形成的单调感。合肥逍遥津公园水榭景区南面入口处即以桂花、小竹为障,随曲径转折,引导视线左右往复,景观步步不同。并以高大的乌桕和散置的山石作前景,框出西侧水面和水榭一角,使景物若隐若现。由于桂花的树形较小,就使东侧优美的林际线和侧影横斜的湖岸景色得以展现。越过桂、竹屏障后,水榭、假山、湖面展露眼前,令人豁然开朗。

著名的旅游城市桂林以桂花为市花,大范围地应用桂花造景。不仅将桂花用作城市主要行道树,在其主要风景游览点之一的七星岩公园中更是遍植桂花,闻名全国。出七星岩洞下山,就是一片馥郁的桂花林,映衬着平地突起的骆驼峰。在龙隐岩周围,大片桂花与100多件崖壁石刻共同组成了著名的"桂海碑林"胜景。桂花草坪景区则是七星岩公园的七大景区之一,位于月牙楼前。这片草坪面积达1.4万m2,草坪上丛植、群植或孤植了大量桂花,以疏林的形式向远山过渡,大大地增加了草坪的深度和气势。疏林中桂花的枝条经过修剪后,其枝下高度完全可以满足休憩遮荫的需要,使草坪区成为了整个公园的活动和服务中心。

桂花品性高洁不凡,枝叶常绿,花朵缤纷雅致,芬芳宜人,不仅显得端庄大方,即使成行列式种植也不易形成墓地气氛。相比以针叶性乔木为主的配置方法,以桂花为前景的种植方式更适合在一般的纪念性园林中应用。武汉东湖风景区鲁迅广场及九女墩景点选用桂花与铅笔柏、雪松、南天竹等植物搭配。不仅营造出了庄严的气氛,而且景观变化丰富,使纪念性与休憩、集散的需要得以统一。

工矿企业绿化是现代园林绿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优秀的工矿绿化树种对抵抗污染、保护环境起着直接作用。桂花常绿、喜光又能耐荫,可利用性强,它能够抗二氧化硫、氟化氢,对氯气、粉尘、烟雾的抗性均比较强,是不可多得的抗污染树种。另外,桂花还具有较强的隔音效果,成林或成列种植等都能起到良好的消除噪音的作用。在公路、铁路沿线,机场及会产生较大的机械噪音的工厂附近合理种植,应当会有很好的环境效益。

除此之外,桂花在园林中还有很大的应用空间,我们应当大胆地进行各种有益的尝试。比如,根据有关桂花栽培方面的研究,桂花的发枝力强,耐修剪,可以选择抗性更强、叶形较小的品种作绿篱种植。假如对开花的影响不大,桂花作为香花绿篱比现有的许多绿篱植物的条件要优越得多,并可在整形(造型)栽植等方面作进一步的尝试。扬州蛰园中在两厅之间掇湖石为山,架空突起而孤立,在依山傍岩处种植了一株大桂花,郁郁葱葱,是古典园林中以桂花为主要观赏对象时少有的孤植的例子。但现代分析,孤植树有单纯作为构图艺术上的孤植和遮荫及构图相结合的孤植两种。这两种情况来看,孤植树的构图位置突出,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者为佳:1.体形巨大2.开花繁茂3.花有香气,且香味最好浓郁4.树冠轮廓有变化5.叶色具有丰富的季相变化。联系目前桂花的栽培水平和园林中常用孤植树种的情况,可知桂花孤植作主景树或庭荫树也是很合适的。

三、桂花在园林中的配植

桂花的品种多,适应性强,除了作主景时的丛植和群植方式外,桂花还时常被作为障景树、陪衬树、诱导树、过渡树配植,或为增添景观层次而应用,可用以配植的花木也非常多。由于桂花的这种种优点,使桂花在苏州现存的八大古典庭院(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文宅艺圃、环秀山庄、耦园、怡园、狮子林)中出现率达百分之百。

网师园"小山丛桂轩"前的桂花的多靠墙布置,间植几株腊梅,以木绣球、山茶、南天竹等点缀,在东侧小花台中种植海棠、山麻杆和寿星竹,与精巧的山石、漏窗相配,整体景观富有变化,层次感也非常好。

留园"闻木犀香轩"两旁沿廊密植桂花,以紫荆、腊梅和紫薇各一株作点缀,仅在左侧临溪处植两株榔榆以均衡构图。而轩前的配植则要热闹得多,银杏、香樟挺拔秀丽,黑松虬劲,加上夹竹桃、腊梅、紫荆、黄素馨等花木,更使得四时有景可观,秋色更加迷人。

扬州清代园林古陨园内有"修竹丛桂之堂",即以桂、竹相配,并以景命名。苏州明末时期的潬上书屋(后名水木明瑟园)中的"桐桂山房",造景曰"丛桂交其前,孤桐峙其后,焚香把卷,秋夏为佳"。

苏州光福梅花山以梅、桂间植成林为特色,常常为人所称道。其实梅、桂共植的手法在古典园林中也是常用,如扬州古园中的"金粟山房"在园之东西两侧植梅栽桂,并莳养奇花异卉,有"揽胜蓬莱岛"的美名;而"双峰三栈"则有一亭,记载此亭"其间上下,皆种梅花,其山左右,丛桂森翳",故而得名"香露",雅致出众。杭州植物园观赏植物区的桂花紫薇园是另一较著名的桂花与其他树种成林间植的例子。夏季紫薇怒放;秋季金桂飘香;冬季紫薇落叶后树干平滑细腻,树形优美,与常绿的桂花相配亦别有情趣。

此外,桂花与牡丹、海棠、玉兰等植物相配植,有叫做"玉堂富贵"的,或加上迎春等植物成为"玉堂春富贵"或"金玉满堂春富贵"的,是一种讨巧的配植方法。虽然有观点认为以讨口彩为目的的配植俗不可耐,但是从这几种花木的选择上看,常绿和落叶、灌木和乔木相搭配,而且花期相错,四季可赏,确有可取之处。虽然讨巧的配植方法花样百出而少有流传,但此种配置时有应用,并逐渐成为一种传统的配植手法。

桂花的栽培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非常符合东方园林的审美特色,同时又能满足现代公园的造景需要。而且其品种繁多,形态、习性等均有不同的特点,不论形体大小都能产生丰满生动的景观效果,可以根据造景的需要自由地选择搭配。辛弃疾《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一词写到"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九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相信桂花今后在园林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香满神州大地。

主要参考文献

1、程兆熊,论中国庭院设计,台北:明文书局,1984

2、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中国新园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

3、郑嘉骥,太原园林史话,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4、朱江,扬州园林品赏录,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

5、吴小巧,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1990

香山植物园篇4

齐晓萍在《香草植物在园林绿化中应用探讨》中认为香草在欧美发达国家起步较早,发展非常迅速,其产品早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欧美国家及日本、韩国早已把香草植物作为经济作物种植,并广泛应用于园林观赏、庭院绿化[7]。欧洲香草植物对于欧洲园林景观的营造至关重要,大多数园艺部门都设有专门的香草园,培育各种各样的魅力芬芳的香草植物,一年四季散发着或清淡或浓郁的各种香气,令人心旷神怡,是具有极大潜力的环境友好型植物。例如:俄罗斯在世界上举办了第一个“香味医院”,利用香草的香气来调节人的心理、生理机能、改变人的精神状态,从而得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作用。据《中国花卉报》2004年7月13日第8版报道:在美国平均每个家庭就种植15~20种香草,2003年美国未发生“非典”疾病。莫东发也在《北京地区香草产业发展概况》中提出在英国,很多私人庭院都种有薰衣草、迷迭香等香草植物[8]。在法国,香草植物也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法国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园就是薰衣草的王国,一大片迎风摇曳的薰衣草,交织出紫色的梦境,令游客流连忘返。在加拿大温哥华,很多公园都有专门的香草区,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也有成片的种植香草。黄德娟提出在日本约有200万人在家中花园里种植香草植物,其中日本北海道的宫良野农场被誉为东方的“普罗旺斯”。每年6月下旬至8月上旬,宫良野的山坡上布满了大片大片的薰衣草,整个农场化为了紫色的海洋,如波浪般起伏不休,空气中弥漫着幽香,美不胜收。郑丽娟在《香草植物及其生产开发利用》中认为香草植物在国外园林景观中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是香草植物专类园,比较优秀的有美国布鲁克林植物园中的芳香园[9]。它是美国第一个为盲人设计的花园,盲人可以通过不同的香味辨别出不同的植物。

在城市公园、动植物园及各类专类园等的规划设计中,可在山坡上、林荫下、河岸边及林间小路旁散点栽植、成片群植或者小丛栽种香草植物,形成色彩丰富、意境深远的疏林花径景观。孟林还认为近几年我国大陆很多地区都加大了引种栽培香草植物的力度,尤其是在南方和新疆地区,并陆续建立起香草植物园;我国台湾以观光休闲为目的的香草专类园现今也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例如位于新疆巴州和硕县境内的“芳香生态观光园”,园内栽植有一万亩包括40多个品种的芳香植物,经过了6年建设已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芳香生态观光园区。北京密云的“紫海香堤艺术庄园”栽植的薰衣草的品种就有20多种,迷迭香有8种,罗勒有20多个品种,百里香有9个品种等等,来到这里可以观赏到世界上200多种名贵的香草品种。最近沈阳市郊建设的国内最大的以香草植物为主题的农业观光园,更是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园观光游览。香草植物在其他方面应用的研究现状香草植物是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经济植物,它不仅能美化生活,改善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其产品更被广泛用于医药、食品、香料等行业。冯时在《唇形科香草植物资源及其应用》中认为香草植物含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大多具有清热、杀菌、镇痛作用[11]。由法国医生金•华尔奈特于1964年创造的芳香疗法就是利用香草植物的多重功能,通过人的嗅觉、触觉与视觉来调节人的情绪与神经系统,使人在舒缓神经、放松心情之余达到治疗效果。黄德娟提出香草植物作为蔬菜的开发和利用,堪称世界著名“美味蔬菜”。例如蒲公英、龙蒿、艾蒿等的嫩茎、叶,可以直接用水焯一下,然后拌上盐、糖、麻油等佐料后直接食用;芝麻菜、苹果薄荷等还可以作成色拉生食。郑丽娟认为许多芳香植物含有天然的色素,是纯天然无污染的添加剂,也可以利用这些芳香植物进行染色,做一些芳香的彩色手绢、围巾等,整个制作过程充满乐趣,受到很多人的青睐。

香草植物概念的理解中国常规的药草与本文提到的香草是有所区别的,香草植物不但具有杀菌治病的作用,而且能带给人们的精神上的愉悦感受,有效调节人们的各种不良情绪,以及它明显的治疗效果一一芳香疗法;药草则更加侧重治病或调理身体,比较注重实质上的功效,这是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杨建华提出香草与传统香味植物有别,传统香味植物是指含有芳香物质成分的植物类群,植物体器官中含有芳香油的一类植物,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包括香草、香花、香蔬、香果、芳香乔木、芳香灌木、芳香藤本植物、香味作物等,例如一些木本植物如桂花、茉莉、米兰,他们只在开花时才会有香气,而香草植物的枝叶常年溢香,枯而尤存,被人们称为四季飘香的“天然香水瓶”,而且有很多品种能美容和饮用[12,13]。也就是说芳香植物包括香草植物,即香草植物一定是芳香植物,但芳香植物不一定是香草植物。香草植物营造的园林景观匮乏国内香草植物的丰富资源和广泛分布为我国香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相较于国外,我国香草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尚处于初步阶段,还需要更为深入的研究。在国外香草植物的园林绿化应用已达到相对较高的台阶,“香化”广泛用于园林欣赏、庭院绿化,很多公园都有专门的香草区,营造成芳香类植物的主题乐园来吸引大批游客,以达到视觉美、嗅觉美、生态美的统一[14]。而在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还只是以“绿化”为主题,应用的植物多以木本为主,香草植物很少用到,以香草为主题的“香草植物专类园”、“植物保健绿地”等旅游景点更是少之又少[15]。施冰认为香草植物在园林绿化上的应用,尤其是在我国北方地区十分少见。而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绿化香草植物用量虽然很大,但也仅仅是集中在公园、街道绿地、广场绿地、社区等重点绿化工程。其次,黄德娟在《江西省抚州市野生香草资源研究初报》中认为我国目前利用的香草品种不多,尚未开发利用的香草及其丰富,而且其中不乏名贵香草,野生香草资源更是处于无人问津、自生自灭状态[16]。

作者:张利琴朴永吉沈宁单位: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

香山植物园篇5

关键词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中图分类号:R93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0)07-0311-02

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秦岭南麓东段山阳县境内,地势北陡南缓,气候温和湿润。该森林公园内生态系统完整,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分布种子植物138科688属1348种,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银杏的相对集中分布区。为了进一步了解该森林公园里常见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数量、习性等,笔者于2009年7月至9月运用样地法和线路法对公园里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以便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

1 自然概况

1.1 地理位置

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山阳县城东南部的鹘岭以南,郧岭以北,距县城30公里。总面积1809公顷,最低海拔800米左右,最高海拔2047.4米。

1.2 气候条件

该森林公园属温带季风性半湿润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0~13℃,年降水量在700毫米以上,无霜期200天,属高山气候区,农作物通常为一年一熟,河谷阳坡为一年两熟,盛产药材。

1.3地形、土壤和植被分布

该森林公园境内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凸峰、绝壁、天然溶洞和峡谷等地质地貌景观独特,山地占96%,土壤以黄沙土为主。园内森林覆盖率为90%左右,形成了以红豆杉、兰科植物、天然华山松纯林为主体的森林生态体系。

2 调查结果

通过此次初步调查发现,天竺山森林公园内存在药用植物至少有42科。其中,菊科含9个种,百合科含4个种,伞形科、天南星科、唇形科均含3个种,豆科、蓼科、木兰科、薯蓣科、桑科、木犀科可含2个种,另有兰科、车前草科、芸香科等单种科31个。

2.1次生林中的药用植物资源

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次生林面积大,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乔木药用植物有:红豆杉、秦岭冷杉、香椿、漆树、侧柏、连香树、银杏、构树、拐枣和马尾松等。藤本药用植物有:五味子、鸡屎藤、野葛和盾叶薯蓣。此外,还有天冬、苦参、金刚刺,在树干、岩石上可找到石韦和石松等。

2.2疏林、灌丛中的药用植物资源

疏林、灌丛通常在海拔较低、坡度较小的地带,是药用植物资源的主要分布区。

乔木和灌木药用植物有:山茱萸、八角茴香、五加皮、野花椒、苦参、杜仲、连翘、金刚刺、桑、构树和板栗等。

藤本药用植物有:山药、盾叶薯蓣、五味子、瓜蒌和鸡屎藤等。

草本药用植物有:大黄、千里光、艾蒿、地榆、防风、苍术、柴胡和淫羊藿等。

2.3 荒地、草坡中的药用植物资源

荒地、草坡中的药用植物资源主要是原来的耕地退耕后形成的以草本为主的植被。在这些地方常见的药用植物有:大蓟、大黄、山药、马齿苋、千里光、白茅、半夏、地榆、百合、苎麻、何首乌、金银花、茵陈蒿、前胡、柴胡、野葛、蒲公英、薤、魔芋、蕨、博落回和苍耳等。

2.4村落附近的药用植物资源

在住宅区附近、路旁、田边、河畔,可以观察到大量药用植物,以草本为主,如车前草、鱼腥草、茵陈蒿、鬼针草、夏枯草、千里光、马齿苋、菖蒲、野菊、萼堇菜、紫苏、蒲公英、薤和薄荷等。此外,也可见到一些乔木或灌木类药用植物、如构树、核桃、水曲柳、板栗、漆树、香椿和牡丹等。

3小结和讨论

香山植物园篇6

最早发现的人文遗迹当数东晋方士葛洪炼丹的饮寒丹井。盛唐时期出现香山永安、吉安两座寺院园林。辽、金时期香山紧邻京都,备受帝王垂青,历世君主多有经营,使这里成为皇家射猎、游幸、驻跸的山林御苑。到了元代,香山已经成为京郊著名的风景胜地,已经形成香山八景、碧云十景。明代,香山佛寺众多,禅林殊胜,文人雅士亦争相来此寻幽访古,赏景抒怀,香山俨然成为一处超脱尘世的清凉胜境。

进入清朝康乾时期,北京西山地区被皇室倾心经营,大兴土木,形成了著名皇家园林群的“三山五园”。香山也进入它园林营造的鼎盛时期,乾隆十年(1745)他征集能工巧匠扩建香山康熙行宫,于乾隆十一年(1746)建成二十八景,赐名“静宜园”,其后又继续营造,历时35年,最终形成内垣、外垣、别垣的园林格局,共有建筑群、风景名胜、点景园林八十余处,使静宜园成为一座融糅自然、历史、人文于一炉的以山林取胜的皇家御苑,在北京西北郊清代“三山五园”中享有独一无二的地位。

历经嘉庆、道光两朝,清朝江河日下。咸丰十年(1860)十月静宜园被英、法联军洗劫后焚毁。残砖断木,遍地瓦砾,举亿万民力、耗百数十年的历史名园就这样灰飞烟灭了。1920年熊希龄于静宜园部分旧址上创建香山慈幼院,园内的其他景区也被达官显贵租用圈占为私人别墅。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自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迁至北平,进驻香山。当时居住在双清别墅。、刘少奇、、任弼时居住在与其比邻的来青轩。香山见证了国共谈判、渡江战役、筹备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等关系中国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

1956年,香山景区经过修整开辟为人民公园,向民众开放。

在50余年的保护建设中,香山公园遵循完整性和真实性的原则,不断地进行着景观恢复与园林美化,以求最大限度地再现静宜园昔日的历史风貌,先后复建了璎珞岩、隔云钟、玉华岫、勤政殿、香雾窟等静宜园标志性景观,复建了十余处新景点。并开设了咨询、餐饮、住宿、购物等服务专区,2007年又对游览索道进行了现代化改造。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昔日名园,重新焕发起勃勃生机,这里草木繁茂,山清水秀,风景名胜,星罗棋布,成为京西寻古、避暑、赏景的著名旅游观光地,2001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香山植物园篇7

我第一次接触古茶园是1983年。当时我们在做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科学考察和规划,当时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主任、后来也是我的博士导师裴盛基教授告诉我们说:“你们做科考和规划的时候,应该去勐海曼稿看一看。那个地方有个古茶园,叫做樟茶群落,是一个山林里的茶园,已经有3000年历史了。你们去看一看吧,最好把这片自然状态的古茶园也规划到保护区里,纳入自然保护区管理。”

 

我们就去了。那个地方让我非常吃惊。从外貌上看,它就是一片森林,但走进以后看,就会发现,整个森林的下层,几乎一半以上都是古茶树。高的有七八米,矮的也有三四米,采茶要爬到梯子上去。我们当时非常诧异:这里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原生状态的热带山地雨林,但在乔木层下面却有这么一个人工种植的茶园,是若干年前傣族在这个地方居住时经营的茶园。

 

我们试图了解它,就划出样地做调查。结果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整个普洱地区的古茶园里,上层的乔木都以樟科、木兰科和豆科树种为主。为什么古茶民把茶树种到樟科、木兰科和漆树科树种比较多的山地雨林里,而不种到壳斗科植物比较多的季风常绿阔叶林里呢?

 

凭植物学和林业实践的经验,经过简单思考后,我们很快意识到樟科、木兰科和漆树科是植物界很特殊的树种,它们都能够分泌一些特殊的物质:樟科会分泌挥发性的香油精,也就是樟脑酊,木兰科也可以分泌挥发性的芳香油脂,而漆树科的树种也能够分泌漆脂。我们马上联想到,茶叶对香味比较敏感。

 

樟科树种可以分泌一些樟脑酊,减少病虫的发生。木兰科树种分泌香油精—茶叶对味道的吸附性很强,木兰科的香味可以提高茶叶的品质。我们的祖先或许不懂科学知识,但是他们知道,樟科和木兰科植物都会分泌挥发性芳香油,可以驱虫。他们也发现这种森林群落下出来的茶叶味道就比较香,比台地茶要好,比其他树木下的茶叶也好。显然,我们的先民早就知道在樟科、木兰科和漆树科树种比较多的山地雨林里种植茶树,并保留这些树种,对茶树是有好处的。我们再没有犹豫,将曼稿这片热带山地雨林下的古茶园规划纳入了西双版纳部级自然保护区,这也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热带山地雨林下的天然古茶园。

 

今天我们说到古茶园的生态价值,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谈,一个是古茶园的物种组成较丰富,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另一个是古茶园的立体空间结构,形成了近自然群落结构。古茶园丰富的物种组成和多层的空间结构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古茶园生态系统,在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中达到了一种动态平衡,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此外,古茶园群落在土壤肥力方面能够自我维持。一方面,草本植物和乔灌木的落叶每年都会变成腐殖质增加土壤肥力。另一方面,古茶民在古茶园里保留了很多豆科植物,山地雨林中的豆科植物大都是乔木。豆科植物有一个最重要特点就是它们可以固氮,能把空气中的氮转化成土地里的氮肥。这种固氮作用使得古茶园里的肥力增加,不需要农药,也不需要施肥。所以古茶园的生物多样性,也在茶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到了补充土壤肥力的作用,

香山植物园篇8

关键词:公园主入口道路广场丁香湖景观大道

中图分类号:tU984.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a)-0115-02

丁香湖是沈阳最大的城中湖,被誉为沈阳人自己的“西湖”。丁香湖公园位于沈阳主城区西北部,西至裕虎铁路联络线,南至昆山路、沈山铁路,东至六零灌渠。公园总面积4.1km2,其中水域面积高达3.1km2,也是沈阳辖区内最大的人工湖。近年来,于洪区不断加大力度对丁香湖公园进行景观改造,主入口道路及广场的设计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项。

1丁香湖公园主入口改造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园主入口缺乏具有主题性的元素符号。主入口仅为一般的绿化栽植,缺少属于丁香湖公园的标志和特色。同时由于主入口临近二环快速路,高速行驶的车辆很容易忽略丁香湖公园的主入口。

(2)丁香湖景观大道存在功能定位问题。丁香湖景观大道连接了二环快速路、黑山路、松山路、赤山路、环湖路等重要路段。设计之初突出了交通功能,弱化了景观功能,突出体现在路口分车岛凌乱、中分带曲化景观效果差、机非隔离带生硬、地面材质和标识中规中矩缺乏活力等。

(3)植物配置缺乏特色。栽植的植物以北方常见乡土树种为主,缺乏突出丁香湖“浪漫爱情”主题、“丁香文化”特色的植物搭配。

(4)缺少入口广场。改造前丁香湖景观大道直接与环湖路连接,这种方式缺乏导向功能、缺少游客集散地、o服务信息传播平台、无全面介绍景区文化信息的平台,同时存在安全方面的隐患。

2概念生成

传说,丁宝在湖边救了一只白色水鸟,白色水鸟留下一片羽毛后飞走了,丁宝因为羽毛,10年后又遇见了一位白衣女子天香,两人结为夫妻,天香从此改名为丁香。丁香下凡触犯了天条,天庭将降难于此,丁香为保百姓安康被迫回到天庭,她走后留下一朵五瓣丁香花,因此能找到五瓣丁香花的人,就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该方案契合丁香湖公园“东方梦之都,浪漫丁香湖”的主题,形态用富有匠人精神的独特工艺,雕琢一朵五瓣丁香花,绽放在丁香湖畔。

3设计方案

该设计方案范围从白山路与丁香大道交口处至丁香湖滨湖路全长约1318m,设计总面积约为9.9万m2。其中硬质景观面积为3.4万m2,绿化面积为6.5万m2。设计主体由主入口、入口大道和主题广场3个部分构成,名称分别为“丁香邂逅”“丁香花街”和“丁香绽放”。下面我们从美学角度、功能性角度、植物配置角度对这3个部分进行设计分析。

(1)丁香邂逅(主入口):位于二环与丁香大道的交叉口。总的思路:将行人视线通现代艺术手法引入丁香湖畔,为浪漫丁香湖预热。具体设计,手法:一是主题标识的设置。在主入口一侧设置丁香湖公园Logo,颜色选择白色,清晰醒目,与周边绿化植物和谐统一。同时设置了22m高的丁香湖公园精神堡垒雕塑,配以霓虹灯光的设计,加强了夜景的效果。二是景观小品设计。在主入口两侧各50m的范围内,设置了多处丁香花形雕塑、紫丁香灯海等标志性景观小品,烘托主入口的主题氛围。三是植物的配置。硬质材料的设计是既定的,没有四季的变化,只能给市民一种一成不变的美,要想让市民对城市公园感到一种循环变化的欣赏美还需要借助软材料――植物。入口栽植云杉、油松、国槐、五角枫、银杏等乔木和紫丁香、榆叶梅、红王子锦带、水蜡等灌木,通过大组图、大绿量等绿化手法,将丁香湖公园的绿意引出,为丁香花街预热。

(2)丁香花街(入口大道)。总的思路:从景观角度出发将原有市政道路通过景观改造升级为城市景观大道。具体设计手法:一是中央分隔带的改造。将原有宽度为7m、10m不等的绿岛统一扩建为10m宽度,拆除原有道路变线2044m2恢复成绿地,形成简介流畅、富有节奏感的植物景观,并且以“丁香花”为特色,通过不同品种丁香的搭配,打造区域特有的主题性景观。二是道路功能的改造。保持丁香湖景观大道原有的双向8车道,改造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通过铺设红绿两色彩色沥青、设立里程标识、绘画艺术标识标线、改造绿化隔离带、设置隔离护栏等方式,形成了4m宽的慢跑路和4m宽的自行车路,为市民观光游览提供了便利的交通环境。三是植物配置改造。丁香湖景观大道行道树选择高大挺拔的银杏。中央分隔带通过紫丁香、白丁香、红丁香、粉丁香、红王子锦带等灌木进行绿化,同时富有韵律地栽植云杉、金叶榆、京桃等乔木组团。两侧绿化带,采用组团栽植、林荫小路和休闲广场搭配的方式,形成两道绿色的屏障,保证绿化景观效果和景观大道的相对封闭环境。四是景观小品的设置。行道树之间增加挡车杆及休闲座椅,用以分隔非机动车及人群。

(3)丁香绽放(主题广场)。总的思路:以绽放的丁香花为设计理念,以丁香传说为故事线索,灵活运用地势高差与植物造景,形成满足大型活动的主题广场。具体设计手法:一是广场形状的设计。广场区域总占地面积5.9万m2,形状为一朵绽放的“丁香花”。其中硬质面积1.8万m2,绿化面积4.1万m2。二是广场的功能布局。中部为1.2万m2的广场主体,设置了儿童戏水娱乐的旱喷广场活跃广场气氛,夏季带来活力清凉,喷泉后方为花瓣形艺术廊架,形成整个广场的主题景观。周边应急消防通道及休闲步道串联各个绿地,沿线布置围树椅、树池等休息节点。三是铺装材质的设计。广场中间主体部分采用50mm厚花岗岩铺设,基础下方采用破除下来的建筑垃圾作为垫层,回填深度接近1m,保证了基础的稳定和抗压能力。为突出主题广场轴线设计4块地面浮雕,以石材雕刻讲述“丁香传说”的故事,展现丁香湖美丽浪漫的文化氛围。周边的休闲步道采用了彩色沥青材质,色彩明快,强度高。四是广场植物配置。广场区的绿化采用疏林草坡的形式,中部栽植高大乔木五角枫、云杉等配以灌木及花卉,形成视线通透、层次分明的景观效果。广场外侧绿地植物材料以移植原有的树木作为骨干树种,配以开花亚乔木、地被花卉等重新组合搭配,形成疏密有致的绿地景观,降低了投资成本,节约资源。

4结语

城市公园入口不仅仅是衔接街景和公园风景的景观,也是一个引导方向的入口。公园主入口具有传递主题元素、吸引游客的重要作用,因此公园主入口道路及广场的设计成为了当今园林景观设计的热门话题。此次对丁香湖公园主入口、入口道路、主题广场的设计分析应有不错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香山植物园篇9

关键词:桂花;中国园林;应用;配植

桂花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栽培悠久,分布范围广泛,各地园林均有,是著名的园林绿化树种。桂花一般在金秋时节盛开,以花香胜,但凡花之香者,或清或浓,不能两兼,唯桂花清可绝尘,浓能溢远,故人们都说“桂花馥郁”。因此,桂花在园林中的造景应用不仅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雅俗共赏。

1桂花在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在我国古典园林中,以桂花为名的景点现以苏州园林中的最为著名,如网师园小山丛桂轩、留园闻木犀香轩、沧浪亭清香馆、耦园木犀廊、储香馆等。而在历史上,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桂花景点更是数不胜数。据《吴郡志》记载:桂本岭南木,吴地不常有,唐时始有植者。始建于三国时期的兴福寺中就有一唐桂堂,据说堂前大桂树为唐时所植,现仍枝叶繁茂。元代玉山草堂中有金粟影,万玉清秋轩有金粟坞。明代朱氏园(虎丘)中绿荫斋旁古桂至今仍在。清代的依绿园中有桂花坪,逸园中有因古桂丛生而得名的山之幽,渔隐小圃中有小山丛桂馆,西溪别墅中有桂子轩,端本园中有双桂楼,辟疆小筑中有金粟草堂,退思园中的天香秋满更是意境绝佳,清雅脱俗。

2桂花在园林中的应用手法

2.1传统布置手法

在我国古典园林中,特别是江南私家庭院中,树木的布置一般来说以2种方式为主:一是用同一树种种植成林,如怡园听涛处的松,留园闻木犀香轩前的桂等。二是用多种树同植、配植,如同作画一样,对于树木的习性、色彩、花期、姿态及种植的环境均有较高的要求。私家庭院中的造景是以文化意境为欣赏要点、以个人审美为主,种植手法比较单一,桂花景观的营造脱离不了上述局限,总体来说均以丛植和群植为主,双桂流芳(或称双桂当庭)的传统对植手法在古典园林中也时有出现[1,2]。

2.2公园中种植方式

与传统的布置手法相比,公园中桂花的种植方式更为多样,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桂花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分枝低,且枝叶浓密,树姿端正,作为障景材料十分合适。不仅可以遮蔽瑕疵,还有区隔空间、引导视线等作用。杭州市花港观鱼公园西里湖边的大草坪中央就布置了一个由桂花树群环抱而成的闭合空间,从而使整体空间具有多重性,不仅满足了游人不同的心理需要,而且打破了大片草坪所形成的单调感。合肥市逍遥津公园水榭景区南面入口处即以桂花、小竹为障,随曲径转折,引导视线左右往复,使景观步步不同。并以高大的乌桕和散置的山石作前景,框出西侧水面和水榭一角,使景物若隐若现。由于桂花的树形较小,就使东侧优美的林际线和侧影横斜的湖岸景色得以展现。越过桂、竹屏障后,水榭、假山、湖面展露眼前,令人豁然开朗。桂花还具有较强的隔音效果,成林或成列种植等都能起到良好的消除噪音的作用。在公路、铁路沿线、机场及机械噪音较大的工厂附近合理种植,应当会产生很好的环境效益[3]。

2.3其他应用形式

桂花在园林中还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应当大胆地进行各种尝试。如在栽培方面,桂花的发枝力强,耐修剪,可以选择抗性更强、叶形较小的品种作绿篱种植。若对开花不大,桂花作为香花绿篱比现有的许多绿篱植物更优,并可在整形(造型)栽植等方面作进一步的尝试。扬州市蛰园中在两厅之间掇湖石为山,架空突起而孤立,在依山傍岩处种植了1株大桂花,郁郁葱葱,是古典园林中以桂花为主要观赏对象时少有的孤植的例子。而现代孤植树有单纯作为构图上的孤植和遮荫及构图相结合的孤植2种。其中孤植树的构图位置突出,以具备以下条件者为佳:体形巨大;开花繁茂;花有香气,且香味最好浓郁;树冠轮廓有变化;叶色具有丰富的季相变化。结合桂花的栽培水平与园林中常用孤植树种的情况可知,桂花孤植作主景树或庭荫树也是很合适的。

3桂花在我国园林中的配植

香山植物园篇10

中秋节赏桂花来历据记载,中国桂花栽培历史达2520xx年以上,的《山海经南山经》就提到的招摇之山多桂,《山海经西山经》提到皋涂之山多桂木;屈原的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

传说中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汉朝河西人,因学仙时,不遵道规,被罚至月中伐桂,但此树随砍随合,总不能伐倒!千万年过去了,总是每日辛勤伐树不止,而那棵神奇的桂树却依然如故,生机勃勃,每临中秋,馨香四溢。只有中秋这一天,才在树下稍事休息,与人间共度团圆佳节的诗词“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就源出于这一典故!

农历八月,古称桂月,此月是赏桂的最佳时期。

中国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和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联系在一起,许多诗人吟诗填词来描绘它、颂扬它,甚至把它加以神化,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月宫系列神话,也正是桂花把它们联系在一起。

宋代韩子苍诗:“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称桂花树“自是花中第一流”,近代,经群众性评选,桂树一跃登上10大名花的宝座。

桂花的名称很多,因其叶脉形如圭而称“圭”,因其材质致密,纹理如犀而称“木犀”,因其自然分布于丛生岩岭间而称“岩桂”,因开花时芬芳扑鼻,香飘数里,因而又叫“七里香”、“九里香”。

在中,因循古例,充分利用桂花枝叶繁茂,四季常青等优点,用作绿化树种,其配置形式不拘一格,或对植,或散植,或群植、列植。传统配置中自古就有“两桂当庭”、“双桂留芳”的称谓,也常把玉兰、海棠、牡丹、桂花四种传统名花同植庭前,以取玉、堂、富、贵之谐音,喻吉祥之意。

中秋赏桂花的好去处1、北京颐和园

东堤沿线是颐和园桂花节一条主要的游览线之一,因为在这里,游人不仅能够欣赏到桂花的风姿,闻到桂花那沁人心脾的幽香,重要的是还可以通过展板了解桂花的品种、习性、用途、历史、产地、趣闻、诗词等桂花文化。

2、杭州满觉陇

桂花是杭州的市花,满觉陇自明代起就是杭州桂花最盛的地方。满觉陇,亦称满陇、满家弄,位于杭州西湖以南,是南高峰南麓的一条山谷。 满觉陇因桂花而闻名,每年秋天,桂花盛开,香满空山,落英如雨,故有“满陇桂雨”之美誉。1985年,“满陇桂雨”被评为新西湖十景之一。

3、苏州桂花公园

苏州桂花公园建成于1998年10月,是一个休闲公益性公园,占地16.5公顷,位于苏州古城的东南隅,毗邻蓬勃发展的工业园区。桂花公园内花灌木以常绿植物为主,品种达260余种,其中不乏名贵稀有树种。尤以桂花树种为特色,园中桂花品种之丰富,数量之多,居国内首位。因此,这里也成了中秋赏桂花的好去处。

各地赏花圣地全攻略“桂花按花色的深浅可以分为橙红色的丹桂、金黄色的金桂、淡黄色的银桂还有颜色更淡接近乳白色的四季桂。四季桂是桂花中较为奇特的桂花品种,金桂、银桂、丹桂一年中只有秋天会开一季花,然而四季桂在秋、冬、春三季均能开花,但是香味较其他三种,稍微淡一些。”杨科长说道。

一、浔城“赏桂路线图”。

1、庐山南路,从市三中到丽景湾,每隔5米左右就种植了1棵桂花树,全路段共有1240棵,实为浔城赏桂第一去处;

2、南湖公园、滨江公园,其中南湖公园的桂花树种植相对密集,也是九江最早的开花地域,在这里赏花,仿佛进入了花的海洋;

3、南山公园,门口的大桂花树每棵价值15万元,一树一景;

4、长江大道,新道路建设配套的绿化景观树;

5、甘棠公园,从市三中到新桥头段。这里延续了庐山南路的格局,一路桂花绽放,但是因为桂花树较少,花香也相对稀薄;

6、濂溪大道两边,位于庐山区濂溪大道两边的莲花镇谭畈村,不少村民家房前屋后都栽种了桂花树;

7、各学校、单位、小区,总有些百年桂花树隐在“世外”,得用心寻找。

二、上海赏桂花好去处

1、古猗园

才八月底,古猗园的桂花早早绽放,园内处处弥漫着桂花香,主要有金桂、银桂、四季桂等,主要分布在猗园景区逸野堂四周、曲香廊南侧、儿童园、盆景园、君子堂、幽篁烟月景区等地。

小贴士:

交通:乘坐轨道交通11号线至南翔站,下车后向西步行15分钟或南翔2线可至古猗园

门票:12元

电话:021-59122225/59127883

开放时间:7月1日-9月30日南门6:30-18:30,北门5:30-17:30;10月1日-次年6月30日南门7:00-18:00,北门6:00-17:00

2、上海植物园

上海植物园桂花园位于整个植物园的西南处,以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桂花树为基调树,在入口及周围大片种植,园内共有一万余株桂花,桂花数量之多在上海可说首屈一指,其中还有一棵为百年以上的古桂。

小贴士:

交通:地铁3号线石龙路站下,沿东泉路往南走可到植物园4号门

门票:大门票15元联票40元

电话:021-54363369

开放时间:7:00-17:00

三、北京赏桂花好去处

颐和园赏桂线路:

每日上午与傍晚桂花的香气最浓郁,喜欢闻香的游客可以选择这两个时段赏桂。

东路:东宫门文昌院东堤八方亭;

西路:东宫门德和园扬仁风国花台长廊排云殿景区北如意门耕织图景区。

东堤沿线将是颐和园桂花节一条主要的游览线之一,因为在这里,游人不仅能够欣赏到桂花的风姿,闻到桂花那沁人心脾的幽香,重要的是还可以通过展板了解桂花的品种、习性、用途、历史、产地、趣闻、诗词等桂花文化。

门票:

普通票:淡季20元(11月1日-3月31日),旺季30元(4月1日-10月31日);联票:淡季40元,旺季50元,(联票含门票、德和园、佛香阁、苏州街)。

交通:

乘301、303、330、332、331、346、362、374、375、904、905路公交车可达,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北京市中心乘地铁在西直门下(距动物园不远),然后乘公交车前往。另外也可骑自行车去那儿,大约1个半到两个小时就能到了。

小贴士:

东门是颐和园对外开放的主要出口,聚集着较多的公交车站。另外,这里还遍布小卖部、茶室和餐馆,游客可以选择在这里用餐。

四、苏州赏桂花全攻略

苏州把桂花列为市花,遍布城乡的桂花树,让苏州成为全国桂花五大产区之一。金秋时节,苏州桂花将再度绽放枝头,迎接中秋国庆的到来。想去哪里闻桂花香,就请看看我们的赏桂地图吧!

1、光福窑上村

吴中区光福镇西北面的窑上村,是苏州桂花最集中的村落,桂花种植面积达二千余亩,是苏州著名的赏桂胜地,年产桂花25万公斤。不仅窑上村,光福全镇农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种些桂花,所以全镇几乎处处有桂花。桂花盛开时,全镇都处在桂花的香海之中。除了赏桂,这里清新的空气也可以让吸惯了城市空气的人好好洗洗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