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传播疾病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7:15:11

性传播疾病篇1

数据资料的收集是通过大量图书的查阅、文献资料的阅读、样本的采集于分析得来的。影响因素的确定:气象环境、日照时常、社会结构、居民流动及生物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的确定是经由我们多方面的验证,符合医学和社会学的原理,合理化应用的。

因为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的研究均有表明,在流行性感冒病毒的传播中,气温及空气的湿度对其有很明显的影响。如果人长期待在室内,没有保证空气的流通,则较易感染上流感。有很多报道显示太阳光的紫外辐射对流感病毒具有很强的杀伤力;而我们也知道,日照能够通过促进人体对维生素D的吸收从而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毋庸置疑,日照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肯定影响着流感的传播。数据和资料的来源包括了新闻、国内外文献、流感监测结果分析、流行病学调查、气象报告等。一些假定性的条件在我们模拟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譬如假设人之间没有传播、影响因素和被影响者之间是具有线性关系并可进行线性分析的等等。根据结果显示,如果每月降雨量越少,则流感发生及传播就越慢,相反地,日照时间越短,反而流感传播越快;不同气候带有不同的影响,影响因子也不一样;人口密度越大,传播越快;居民流动性越大,传播越快……

流感的发生及传播的统计现象

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即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发生不易察觉,其发生时具有复杂的立体转化过程,其有3种基本类型为甲乙丙三类,三种病毒容易发生立体变异。以甲为例,其核酸及Dna发生空间螺旋化及表达蛋白发生力学改变使此类病毒具有传播及传染性。流感同时又会受生物、气象环境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流感的传播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于分离的B型流感病毒的时间分布,有人研究通过对其Ha1基因的系统进化及分子变异情况进行研究发现。该市B型流感病毒的流行时间长,其基酸位点的变异并不会导致一个新流行株系的形成。以2003年SaRS病毒为例,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完成病毒基因组Rna的复制和负链亚基因组的转录合成。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是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从传播时间上看,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具有传染性,其中发病初期最强,随后逐渐减弱,呈现统计学中的正态分布。

一般病毒在呼吸道中能够持续排毒3~6d。比如说网络动力学研究仅仅是对网络上的传播行为进行量和质的研究。有学者研究表明:一般在典型的传播模型中,个体的被抽象为几类,每一类都处于极其典型的状态:一类是他们虽然不携带疾病病毒,但却容易被病毒感染。二类是他们不但已经被疾病感染,而且很容易具有传染性。三类是患者一旦被治愈,成功获得对该疾病的免疫能力,有可能是暂时免疫,或者终身免疫。

统计结果的启示

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日照、降水及社会因素对流感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从对结果的分析中我们在流感传播的防控方面得到了一些启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适量的在阳光下活动,尤其在夏天,不能因为怕热就不出去;如果雨量多,雨季持续时间长,人体则很容易感染流感病毒,在这个期间,我们应该全方面补充自己的营养,增强抵抗力,有时还可以适当服用维生素片,增强免疫力;进行更多的户外运动,让自己的体格强健,不受病毒侵袭。如果有疫情发生,应该将病毒宿主彻底隔离,关闭公共常所,如学校、工厂、公交车、电影院等,并进行彻底的灭菌消毒,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

总结

虽然对流感的传播的特征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报道,但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关于流感传播的季节性科学家们提出了很多的假设,包括太阳辐射、降水及季节变化等,但这些假说的提出,却由于以前监测效力的低下而得不到证实,而且经常有些结果是相互矛盾的,但研究经费短缺阻断了进一步的探路。通过本文的研究证明了流感的周期性变化绝不是一个因素可以控制的,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不同因素在其形成中起了不同的作用,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性传播疾病篇2

[关键词]StD;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R18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b)-100-02

近年来监测数据表明,我国性传播疾病(StD)的发病随着国际交往和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再度复燃[1]。为了解大庆市StD的流行特征,笔者对1999年以来大庆市StD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大庆市疾病控制中心5个区级、4个县级卫生防疫站上报的性病疫情报表。人口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使用excel2003进行图表制作和数据统计分析。

1.2调查内容

对我国卫生部规定的8种StD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发病情况

1999~2007年大庆市共报告StD病例11855例,发病率从1999年的66.10/10万下降至2007年的17.59/10万。卫生部规定上报的8种StD中,除了性病性淋巴肉芽肿(LGV)外均有报告。其中,淋病5053例,占性病报告总数的42.62%;其他依次为非淋菌性尿道炎(nGU)2849例,占24.03%;尖锐湿疣(Ca)2425例,占20.46%;aiDS/HiV12例,占0.10%;软下疳1例,占0.01%。其中淋病始终位居StD发病率之首,但淋病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StD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近3年来有aiDS/HiV报告。具体结果见表1。

2.2一般情况

在11855例StD中,男性6987例,女性4868例,男女比例为1.44∶1。1999~2007年,男女发病比例无明显变化。发病主要集中在20~39岁,占73.73%。1999~2007年,性活跃年龄组(20~39岁)发病率呈递减趋势,而非性活跃年龄组(<20岁和>50岁)则呈递增趋势。尤其是>50岁年龄组,从1999年的5.91%上升到2007年的13.23%,上升速度最快。其中,工人4750例,占40.08%,排第1位;其次是个体2179例,占18.39%,排第2位;干部、职员1155例,占9.75%;农民914例,占7.7%;驾驶员174例,占1.47%;商业服务业173例,占1.46%;学生(包括大中学生)141例,占1.19%;儿童168例,占1.42%;供销人员73例,占0.62%;其他458例,占3.86%。其中,已婚占85.45%,从1999年的89.16%下降至2007年的83.7%;未婚占14.04%,从1999年的10.53%上升至2007年的15.71%。

2.3传播途径

11855例中,非婚性接触5974例,占50.40%;间接传播2444例,占20.62%;配偶传播1996例,占16.84%。非婚性接触和间接传播分别由1999年的34.61%、20.87%上升到2007年的48.31%、37.77%;配偶传播由1999年的33%下降到2007年的5.96%。非婚性接触和间接传播呈上升趋势,配偶传播则呈下降趋势。本地人11342例,占95.70%,外地人504例,占4.22%,境外人员1例,占0.08%。

3讨论

从1999年到2007年,大庆人口净增40多万人,而StD患病总数从2453例降至503例,淋病发病率由1999年的37.48/10万、2000年的47.92/10万,下降到2007年的6.29/10万。非淋菌性尿道炎由1999年的1.63/10万骤升到2000年的24.54/10万,2001年渐回落至2007年的2.27/10万。尖锐湿疣由1999年的19.41/10万下降至2007年的2.41/10万。梅毒由1999年的7.29/10万下降至2007年的6.29/10万。2000~2001年部分StD总数上升是由于性病疫情监督监测加强管理,一些专科门诊开始报病,致使该年度报病数猛增。本组资料显示,非性活跃年龄组所占比例由1999年的9.6%上升至2007年的17.5%,表明StD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另外从职业分布来看,工人、个体、家务及待业排在前3位。可能与患者隐瞒自己的真实职业有关,也可能是大庆市相对于周边县市,经济较发达,部分人员却缺乏性病防治知识而染病。StD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淋病发病率仍为性病之首,与近几年城市监测报告淋病在性病发病中居首位一致[2]。发病率下降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性病、艾滋病宣传力度逐年加大,高危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发病后能主动到正规医疗单位就诊。②随着性病防治知识的普及,人们由无任何保护的直接性接触,改用安全套作为防护措施。③由多个性伴改成一个固定的性伴。④机体免疫力提高。由于梅毒发病数的上升,传染源的增加,使得人群接触抗原的机会增多,抗体产生自动免疫,人群对梅毒螺旋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免疫力,使症状不明显,甚至无症状[3]。⑤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得部分患者体内梅素螺旋体在早期就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导致临床症状不明显[3]。⑥发现力度增加。由于血液学检测手段的不断完善,使更多的隐性梅毒被检测出来[3]。⑦性病患者由于经济原因或碍于面子,不洁后自行用药或到诊所预防性用药,减缓了症状,致使就诊率降低。

有资料表明,有生殖器溃疡的患者较正常人感染HiV的危险性增加4~5倍[4],许多种性病多在生殖器部位形成炎症或溃疡,使皮肤黏膜破损,大大增加了艾滋病进入人体的机会。性病患者为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但由于漏报病例数等因素的存在,二者数字与实际发病数可能相差较大,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仍需要更多的证据。回顾1999~2007年大庆市StD病例,发病人群由性活跃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近3年来出现aiDS/HiV病例,并有不断上升的倾向,表明StD和aiDS/HiV的流行形势较严峻,加强监测、监督,仍然是防范性病、艾滋病刻不容缓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6.

[2]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28.

[3]李伟,赵进,王兵.广西2001~2006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21(11):685-686.

[4]ChenXS,GongXD,LiangGJ,etal.epidemiologytrendsofsexuallytransmitteddiseaseinChina[J].SextransmDis,2000,27(3):138-142.

性传播疾病篇3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让学生与病人面对面交流,增强其对理论教学中重点、难点的理解与掌握,提高临床综合分析能力,初步形成医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性传播疾病简称性病,指主要通过性接触、类似性行为及间接接触传播的一组传染性疾病,不仅可在泌尿生殖器官发生病变,而且还可通过淋巴系统侵犯泌尿生殖器官所属的淋巴结,甚至通过血行播散侵犯全身各重要组织和器官[2]。性病目前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可导致不育症、生殖器畸型或缺损、毁容及特征性后遗症,加重了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而医学生对性传播疾病的认识往往是从皮肤性病学的教学过程中获得,因此,提高性传播疾病的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性传播疾病临床见习示教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已的体会和观点。

1.性传播疾病的教学特点

性传播疾病是皮肤性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以形态学为基础的的临床学科,临床实践性很强,该学科的主要特点是形象直观、涉及的系统性疾病少,见习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对皮损形态的认识来掌握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同时该课程本身存在教学学时压缩、内容增多、实习减少、感性认识差的情况,一般只有只有2个课时的理论和2个课时的见习示教。同时性传播疾病不像其他皮肤病,疾病确诊后经过治疗,如梅毒的硬下疳,急性淋病等,很快典型的临床表现就会消失,示教中缺少典型的病例。

2.性传播疾病临床示教中存在的问题

患者的特点:随着社会进步和媒体交流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性病患者不愿将自己赤裸裸暴露在众多示教学生面前检查其全身皮疹或隐私部位的皮疹,拒绝成为临床示教病例。另外患者也会对自己的病史进行遮掩,误导医生的诊治。临床带教老师存在的不足:教师带教过程不严肃认真,准备不充分,教学方案设计不合理,缺乏典型的临床病例,示教前未予患者充分沟通,导致患者不配合,部分教师对性病患者表现出嫌弃及厌恶等表情。见习学生特点分析:见习学生目前主要为临床医学本科四年级学生,刚刚进入临床学习,学生缺乏沟通技能,缺少对患者隐私保护的理解,病史采集缺乏重点,显得生硬、冷漠。少数学生示教课不严肃,在患者面前议论病情、说笑等,导致患者反感、猜疑。部分学生对性病有恐惧情绪,对患者的溃疡渗液痂屑等皮损表露出嫌弃或厌恶表情。

3.如何提高性传播疾病临床示教

性传播疾病是皮肤性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各种性病的基本形态及皮肤损害特征的感性认识是他们掌握各种病症的基础。因此,突出形象直观教学是皮肤科教师所追求的效果。在医学生临床见习示教过程,老师应详细讲解与疾病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并进行相关检查的示教,如性病取材,涂片和培养等,必要时可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由于学科本身存在教学学时压缩、实习减少、感性认识差等情况,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制作多媒体教材,应用幻灯片及音频视频文件进行皮肤损害示教,配以对本病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的文字表述,使教学直观形象,帮助学生提高感性?J识。因此我们教研室自行收集了多种性病的皮损图片、特殊治疗和检查相关的图片,配以文字说明制成教学幻灯;并将我科开展的部分检查、治疗项目,如尖锐湿疣的醋酸白试验、淋球菌的取材镜检、尖锐湿疣的烧灼治疗等,制成视频影像资料以解决部分病例直视效果不佳、无法近距离观摩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做到了将各种皮肤损害用大量图像信息传递给学生,还可以做到动态地演示一个疾病发展及治疗过程中的变化,真正实现了皮肤性病学教学的图文并茂,突出了形象直观的目的[3]。

性传播疾病篇4

【论文摘要】对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认为研究这些心理问题并采取适当的对策,对当前性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性传播疾病(StD,简称性病)是一组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而传染,是一组典型的生物-心理-社会性疾病。目前,我国性病患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而性病患者作为一组特殊的患病人群,不仅有切肤之痛,而且往往有谈性病而色变之感。因为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患了性病之后往往不认为是个简单的疾病,而与品质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影响到个人升迁,影响到形象等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和性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影响着性病的治疗、转归及患者愈后的方式,若处理不当可导致心理障碍,甚至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研究这些心理问题并采取适当的对策,对当前性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将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为以下几类。

1恐惧心理

这是性病患者得病后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恐惧的产生源于以下3个因素:(1)对性病本身的恐惧。这种心态的产生来源于对性病的错误认识,就目前的医疗水平而言,除艾滋病外,大多数性病经过规范治疗,完全可以治愈并且不留后遗症。但由于社会上某些宣传过分夸大了性病的危害,使一些性病患者视性病为绝症,担心性病难以治愈,对自身造成严重的永久性损害。有的担心造成不育或后代畸形,有的则担心影响。(2)担心性病传染给家人及朋友。有些患者不了解性病的传播途径,担心一般的日常接触会把性病传染给家人及朋友,甚至治愈后亦不敢与配偶同房。整日忧心忡忡,不停地洗手,每天洗外阴,严重的可以发生强迫性洗手等心理障碍。(3)担心单位的领导、同事及亲属、邻居等知道自己的病情而身败名裂。这类患者多求治于游医、个体诊所或异地求医。就诊时往往编造假姓名、假地址、假单位,不利于性病的疫情监测及患者的随访。

恐惧心理导致机体长期处于警觉紧张状态,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不利于性病患者的康复,还会引起食欲下降、失眠、心因性阳痿等症。针对这种心理,医生应向患者客观地解释性病对身体的危害、治疗效果及性病的传播途径,并要对患者的病情保密,帮助患者消除恐惧感,切忌随意夸大其辞,恫吓患者。

2羞耻心理

羞耻感的产生有着浓厚的社会文化色彩。由于我国几千年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数中国人视淫为万恶之首,而性病多与有关,故性病被视为“脏病”、“见不得人的病”,性病患者往往羞于以病示人。一般来讲,羞耻感的轻重程度与地区的开放程度呈反比,沿海开放城市的性病患者羞耻感较轻,而农村患者的羞耻感则较重。从性别来讲,则女性患者更易产生羞耻感。

由于这种心理的影响,患者最希望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尽快把性病治愈。在性病早期,某些患者羞于就医,而自查有关书藉,自我诊治,滥施医药,往往造成病情延误甚至变化。在不得已而去医院就诊时,则羞于启齿,避重就轻,不肯详述病史,或编造病史。这不利于医生作出及时正确的诊断、治疗。对此,医生在询问病史时应热情、耐心,并保证为患者保密,切勿居高临下、冷嘲热讽,使患者能放心地讲述病史、接受检查,以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

3悲观绝望心理

有些性病如非淋菌性尿道炎病情较顽固,加之患者往往治疗不及时,用药不适当,不能完成正规疗程等原因而致病情迁延不愈。如生殖器疱疹限于目前的治疗手段,部分患者治愈后可复发多次。由于性病长期难以根治,给患者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使一些患者产生了悲观绝望心理,认为性病已无望治愈而自暴自弃,不配合治疗或放弃治疗,甚至更加放纵自己,可能把性病传染给更多的人。

对这种情况,首先要求医生钻研医术,提高业务水平,尽可能找出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次要向患者说明病情顽固难愈的原因,使其对病情有全面的了解,并说服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增加机体抵抗力,配合治疗,最终战胜疾病。

4享乐心理

鉴于某些屡教不改的者及妇女,这些人受西方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视传统性道德为桎梏,寡廉鲜耻,或追求性享乐,或追求金钱,视性病如感冒,虽多次传染上性病仍不止。这些人对目前性病的流行蔓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这类患者,重要的不仅是治疗其躯体疾病,而且要说服其放弃不良方式,故仅靠打针吃药是无济于事的,更要依靠公安机关的收容教育。

5猎奇心理

患者多为未婚青年,很多为高校学生,由于学校管理不善,在外租房居住。

由于对性怀着好奇心理,在某此情况下特别是在黄色书刊、录像制品等引诱下,不能抵制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一时冲动,感染上性病。此类患者多表现出精神抑郁,心理压力较大,或矢口否认病史,或闪烁其词,或找其它借口。

6疑病心理

患者为文化层次较高的已婚人员,对医学知识多少有些了解。一些人因偶然的婚外或使用不洁被褥而怀疑自己患了性病,自我反复检查外生殖器,把一些正常的生理结构如男性的珍珠状丘疹、女性的假性湿疣等误认为性病的表现,疑虑忡忡,心理负担加重。医生应该仔细聆听、耐心解释,让这类患者认识到有些生理结构异常的皮肤病并不是性病。也有部分患者,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听信一些人不正当的宣传,认为性病是难以治愈的,甚至认为根本不能治愈,这是不对的,由此而产生的心理负担也是完全不应该的。那些没有症状,却老是怀疑自己患有性病,不相信屡次检查结果,总以为漏诊的,很可能是常见心理疾病中的疑病症。

7逆反心理

患者对自己所患的性病表现为无知或误解,因此自暴自弃,甚至报复社会。有些性病患者,因涉足婚外,自觉,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有些人因此自暴自弃,甚至走向犯罪道路。

《刑法》第三百六十条规定了“传播性病罪”,是指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而进行、的行为。明知自己患上了性病,还去,将性病传染给他人的行为严重侵犯了社会治安管理秩序和公民的身体健康,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8悔恨心理

多发生在患有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等易复发性病的患者身上,患者表现为沉默寡言,烦燥易怒,悲观绝望。有冶游史及婚外性生活史的患者,对一时取乐而致精神上、经济上的损失,对夫妻生活的影响,对家属及女子的危害懊悔不已。有的患者间接感染性病,对自己患上性病的事实更难以接受。

9负罪心理

患者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认为自己的错误不会得到家人和社会的谅解,不知如何向单位和家人交待。有的人甚至不敢回家,不敢见妻子,欲一死了之。过多的担忧和自卑自责对一个人的伤害更大。对性病患者实施心理治疗是相当必要的,只有消除了性病带来的心理障碍,培养了治疗的信心,放下种种思想包袱,保持轻松和谐的心境,改善睡眠,才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减轻炎症,有助于治疗,有效防止复发。

鉴于上述情况,应采取心理疗法,详细讲解性病的科普知识,使他们对性病有一个正确认识。对出现失眠、健忘、焦虑、抑郁等较严重精神障碍的病人,采用药物治疗会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患者,要根据具体情况,重点消除恐惧感,做好解释工作。医护人员不能歧视和冷淡患者,争取得到患者的充分信任,使患者从紧张自卑状态中解脱出来,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认真做好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向患者讲清楚性病的防治知识,使他们认识到性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并且掌握一定的自我防护知识,自觉抵制放纵思想,杜绝再次感染性病。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以诚恳的态度给予同情和关心,耐心解释患者的病情,鼓励他们谅解患者,从生活、感情上支持患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要求患者的同时接受治疗。医护人员对性病患者的情况要做好保密工作,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权,这样不但有益于患者的早日康复,而且有益于患者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10被社会遗弃心理

有些性病患者因涉足婚外和自觉堕落、,产生自卑心理,把自己视为“坏人”。加之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对性病患者的歧视,性病患者被认为是道德败坏、下流,不仅领导、同事另眼看待,家人嫌恶,就连某些医生也冷嘲热讽,使患者觉得被社会遗弃,孤独无助,有些人因此而自暴自弃,甚至走向犯罪道路。作为医生,对性病患者应持理解、同情、帮助的态度,不能挖苦、歧视,并有责任改变社会对性病患者的歧视,帮助患者走出心理误区。

性传播疾病篇5

目的了解桐乡市性罪错妇女性病感染情况,掌握性病在性罪错妇女中流行的特点,为政府部门对性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桐乡市2003~2006年公安机关收容的性罪错妇女进行性病检测,并统计各种性病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08名性罪错妇女中,患有性病妇女160人,患病率26.32%。单种性病感染的有134例,2种以上混合感染26例,占性病感染总人数的16.25%。其中梅毒38例,占20.43%;淋病32例,占17.20%;尖锐湿疣(ca)38例,占20.43%;非淋菌性尿道炎(ngu)77例,占41.40%。结论性罪错妇女性病的患病率高,是性传播性疾病(std)的主要传染源,其中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为主要病种。【关键词】性罪错妇女;性病;调查

性罪错妇女是性病传播性疾病(std)、aids的高危人群,其性病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为了解近年来桐乡市性罪错妇女性病感染情况,我们对2003~2006年公安局收容的608名性罪错妇女进行性病监测,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调查桐乡市2003~2006年被公安部门收容的性罪错妇女。

1.2方法

按卫生部性病诊疗规范进行病原体检测及诊断。

1.2.1标本收集

宫颈口分泌物标本:用无菌拭子插入宫颈管内1~2cm,旋转20~30s后取出送检。血液标本: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待用。

1.2.2检测方法

梅毒诊断初筛试验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试剂由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梅毒确认试验采用螺旋体抗体血凝试验(tppa),试剂由日本富士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抗-hiv检测采用elisa法,对初筛阳性血清标本送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淋球菌培养采用巧克力琼脂,由江门市凯林贸易有限公司提供。衣原体检测采用“立明”衣原体快速检测试剂。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诊断试剂合由珠海黑马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尖锐湿疣诊断采用临床症状与醋白酸试验相结合方法。

2结果

2.1一般情况

调查的性罪错妇女608名,最小的15岁,最大的59岁,平均年龄26.2岁,主要分布在20-39岁之间,占73%。职业以发廊、桑拿等行业人员和无业者为主,分别占43.7%和25.1%,文化程度偏低,初中以下占87.4%,未婚者占55.1%,地区分布上多来自除桐乡市以外的其它地区占81.6%。

2.2性病感染情况

性病感染者160名,(占26.32%)。性病感染ca38例,(占20.43%)、淋病32例,占(17.20%)、ngu77例,占(41.40%)、梅毒38例,(占41.40%、hiv1例,(占0.54%)及合并感染:ca+ngu11例,占42.31%、梅毒+ngu6例,占23.08%、梅毒+ca1例,占3.85%、梅毒+hiv1例,占3.85%、淋病+ngu4例,占15.38%、淋病+ca2例,占7.69%、淋病+梅毒1例,占3.85%。

2.3性病感染年龄分布

160名性病感染者中,10~19岁的占25.19%,20~29岁的占45.93%,30~39岁的占22.96%40岁以上的占5.9%。

3讨论

本次调查608例性罪错妇女中,检出性病感染者160名,患病率26.32%,2种以上混合感染有26人,占性病感染总人数的16.25%,远远高出普通人群。性病以非淋病为主,患病率12.66%,构成比为41.40%,与国内有些报导相符[1]。

本次调查中检出1例hiv抗体阳性携带者。根据90年代初泰国的经验,一旦人群众中有hiv感染者,则会通过嫖客这个桥梁人群,迅速蔓延,最终导致艾滋病在整个人群中流行[2]。因此,对此类人群,要大力开展性病、艾滋病的危害与防治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及法律知识。对高危人群包括公共场所内各种有可能从事的妇女,开展自愿咨询、强制检测和干预活动。

608例性罪错妇女中,外来人口占81.6%,20岁以下者占28.5%,初中以下文化占87.4%。160名性病感染者中,10~19岁的占25.19%,有明显的低龄化趋势。这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年轻女子,来到该市,在缺乏技术的情况下,成为其某生的手段,因此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因素。已婚性罪错人员占44.9%,且具有一定的std的检出率,提示std通过商业性这一渠道进入家庭,危及普通人群,这些均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本次调查的性病感染率为26.32%,低于其他报导[3],这可能与统计方法不同及近几年桐乡市大力开展预防性病艾滋病宣传教育有关。在性罪错妇女中,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患病率也较高,本组资料未统计入内。

std是当今世界广泛流行的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不洁是性病高发的主要原因。桐乡市属于经济发达地区,外来流动人口较多,美容美发业及娱乐场所发展迅速,行业滋生,成为性病传播的基地,使std更加难于控制,发病率不断上升。因此,有关执法部门,应加大打击活动的力度,维护社会治安;另一方面,加强高危人群主动监测,使传染源得到及时治疗,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总之,性罪错人员中性病的发病率远高于正常人群,做好这一人群的性病监测,加大性病基本知识的法制宣传,将对std的流行控制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明,杨正辉,曲文勇,等.性罪错人员性传播疾病1325例调查分析[j].齐鲁医学杂志,2001,16(1):403.

性传播疾病篇6

关键词:手术室;血源性传播疾病;措施

0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加,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流行趋势日益严重.在血源性传播疾病中,病毒性疾病占绝大部分,其中最重要的几种为:病毒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人类获得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它们分别由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综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资料,医务人员因针刺或损伤接触受污染的血液,感染乙肝的危险性为2%~4%,丙肝为3%~10%,aiDS为0.2%~0.5%[1].因此,手术室工作人员做好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预防及控制至关重要,我们就此做以下探讨.

1术前的预防措施

①手术患者术前作肝功能及相关检查.患有该类传染病的患者所安排的手术间门旁应贴相应隔离标志,以提示该手术间所作手术为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血液传播性疾病.其次,术前工作人员应做好自检,皮肤(手)破损暂不参加手术;②定期查体,进行有效计划免疫.手术室护士及外科医师应定期查体,接受乙肝疫苗等预防接种,以促进机体产生相应抗体,提高免疫力.

2术中的自我防护及污染的控制

①负责该类手术的台下医生、护士及麻醉师进入手术间时应穿隔离衣,戴一次性橡皮手套,穿一次性保护鞋套,以减少粘膜或皮肤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或分泌物.盛放血纱布的污物桶及一次性吸引袋内应事先灌入适量0.2g・L-1消佳净消毒液;②使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交叉感染机会.手术台上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或器械,以减少血源性致病因子的传播;③术中严谨操作.手术医生和洗手护士应严防缝针、刀片等锐利器械刺伤,洗手护士与手术医生传递手术刀、缝线时应放入弯盘内传递.一旦受伤应挤出少量血液,用5g・L-1的碘伏消毒,再更换无菌手套,必要时更换他人;④手术中所污染的血纱布应放入盛有消佳净消毒液的污物桶内.结扎、缝扎血管所剩的断线头应放入手术台上的无菌垃圾袋内.防止剪刀、血管钳等器械滑落在地上,避免沾有血渍的一切物品掉在地面上而使污染扩散.同时应谢绝参观及实习,减少传播扩散机会;⑤手术切下的标本由专人负责,并需注有特殊标记,如:肝炎、艾滋病等字样,在运送保存过程中容器应加盖,标本取样检验后需经无害化处理或送指定地点深埋或焚化.

3术后及时彻底处理污染物品,以防接触感染

①术后工作人员所戴的一次性手套、鞋套、手术衣、隔离衣应在手术间门口更换,并用碘酒消毒手臂.污染垃圾放入桶内,加入清水浸没,以20g・L-1的过氧乙酸浸泡6h弃去,术后污染器械先用消佳净消毒液浸泡10min,流水冲洗,烘干后高压消毒.手术中所使用的一次性物品应置专用污物袋中,由一次性医疗用品毁型站专职工人定时消毁;②术后手术间内的物品、地面及推送患者的平车用20g・L-1的过氧乙酸擦洗,并用紫外线消毒2h,以防交叉感染.患者用过的海绵垫、枕垫等不易高压灭菌而紫外线灭菌不彻底的物品,应置于专门的房间内用400g・L-1的甲醇溶液熏蒸12h后方可待用.

性传播疾病篇7

[关键词]性传播疾病;保守治疗;复发;包皮环切术

[中图分类号]R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a)-045-02

性传播疾病发生在包皮内的主要有念珠菌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滴虫感染、杂菌感染等。这种疾病一般用全身用药、外用药、激光等保守治疗。用保守治疗时发现,男性患者包皮过长时容易复发,这与包皮过长的患者包皮内致病菌容易繁殖有关。这样经包皮环切除后,包皮处干燥、干净,致病菌不容易生长,所以能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上可以推广使用。笔者在我院门诊2000年6月~2007年9月,用保守方法治疗发生在包皮内的性传播疾病,经常复发的患者292例用包皮环切术的方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接诊患者全部为门诊男性患者。包皮过长者,一般为保守治疗后经常复发的患者,病例数292例。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60岁,平均年龄35.8岁。念珠菌感染者90例,占30.82%;尖锐湿疣患者64例,占21.92%;生殖器疱疹47例,16.1%;滴虫感染者15例,占5.14%;杂菌感染者76例,占26.03%。

1.2治疗方法

患者躺在手术台后,先用2%碘伏常规消毒(先进手术室之前已把剃好)后铺无菌单。用2%利多卡因5ml,滴肾上腺素3滴加5ml生理盐水稀释后根部阻滞麻醉。系带处内板留1cm,冠状沟离0.5cm处包皮环切除,有必要时冠状沟处包皮稍多切除。有尖锐湿疣患者包切除后留下来的疣体尽量全部切除,切除不了的用高频刀切除疣体。常规止血后用4-0羊肠线从系带处开始连续缝合。术后1周后用清水每天洗,羊肠线自动脱落。手术后为了防治继发感染,可用抗生素治疗。

2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包皮内念珠菌感染完全治愈84例,治愈率93.33%。尖锐湿疣完全治愈52例,治愈率81.25%。生殖器疱疹完全治愈25例,治愈率53.2%。滴虫感染完全治愈12例,治愈率80%。杂菌感染完全治愈70例,治愈率92.1%。除生殖器疱疹复发率高外其他疾病疗效可靠,结果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观察,包皮内性传播疾病主要有念珠菌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滴虫感染、杂菌感染等。念珠菌性包皮炎是念珠菌侵犯,也影响包皮,所以称念珠菌包皮炎[1]。主要表现为包皮、及冠状沟部的红肿充血,局部有小红丘疹、小水疱,甚至有脓疱出现,破溃后形成小片糜烂面,患者感觉刺痒明显。男性包皮炎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念珠菌是最常见的病因[2]。包皮长者包皮内潮湿,湿度适合念珠菌生长繁殖,所以包皮长者念珠菌容易染上,反复感染,治疗不彻底时容易复发。包皮环切术后包皮干燥,破坏了念珠菌生长的环境,治愈率高。

尖锐湿疣多见于卫生习惯较差,局部潮湿不洁,白带过多,包皮过长者。潜伏期为1个月至数月,常在不洁后在性摩擦部位发病。出现临床皮损后,尚可能在健康皮肤内有潜伏病毒[3]。尖锐湿疣是人类瘤病毒(Hp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HpV在温暖潮湿的环境别易生存增殖。包皮过长的患者做包皮环切除术后清除了病灶及诱因,可使局部保持干燥,改变HpV生长环境,不利于HpV的生长繁殖,所以缩短治疗期限,一次性治愈率高。

生殖器疱疹是单纯疱疹病毒(HSV)所致,通过性关系而感染,男性患者好发于包皮、、冠状沟、。其特点为水疱易破、糜烂、疼痛剧烈,可形成溃疡,常反复发作,也可继发感染[4]。HSV感染后起水疱、溃疡后一般愈后时间相对长。局疗保守治疗一般用外用药处置,物理疗法等。包皮长,盖上后溃疡面不好治愈,所以,反复起疱复发的患者行包皮环切除后,包皮内干燥、干净,病毒及其他微生物繁殖的机会减少,可提高局部治疗效果。我院用全身抗病毒治疗结合包皮环切术提高了生殖疱疹的治愈率。

阴道滴虫病是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一种炎症性疾病。其主要传播途径是,也可通过间接接触感染[5]。滴虫一般侵犯男性尿道,症状有尿道刺痒,黏液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但临床上包皮内也有滴虫感染,症状有包皮内潮湿,分泌物增加,白带多,有刺痒感。一般化验室直接镜检能发现滴虫。这可能与包皮长,包皮内潮湿,滴虫容易繁殖生长有关。包皮环切术后,包皮干燥,滴虫不容易生长繁殖,所以包皮内滴虫感染者包皮环切术后效果好。

临床上有的患者包皮过长,经常有白色分泌物,也没有刺痒等症状。在化验室直接镜检能发现革兰染色阳性、阴性杆菌或球菌。这样的杂菌一般在女方阴道里生存,不洁后包皮过长者染上,在包皮内生长繁殖。这时一般全身用药或外用药治疗效果不理想。包皮环切术后,包皮内干燥,这样的杂菌不好繁殖、生长,所以,治疗效果好,一次性根治的机会增加。

包皮内性传播疾病如用保守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复发时可以用包皮环切术的方法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可以推广使用。

临床上,全身用药和包皮环切术结合治疗,效果更好。包皮过长的患者性传播疾病病菌感染在包皮内时,先全身用药消灭包皮内寄生的病菌后,再行包皮环切术效果更好。比如包皮内感染念珠菌时,用全身抗真菌药消灭包皮内寄生的念珠菌后,做包皮环切术效果更好。尖锐湿疣是临床上复发率很高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其原因与体内存在病毒有关。先用抗病毒药全身用药后包皮环切术效果好,可减少复发率。生殖器疱疹也是临床上最容易复发的性传播疾病。所以包皮环切术之前先用抗病毒药治疗,消灭体内病毒,疗效更好。滴虫是一种寄生虫,滴虫感染包皮内时先用抗寄生虫药消灭包皮内滴虫后,行包皮环切术,能提高治疗效果。包皮内杂菌感染时,不用全身用药,直接手术效果可靠。临床上包皮内性病菌感染时,先诊断清楚,全身用药结合包皮环切术可提高治疗效果。包皮内性传播疾病用保守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复发时可以用包皮环切术的方法治疗提高疗效果,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马沈英,曲目胜,杜占森,等.艾滋病性病防治指南[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7.

[2]康尔恂,吴延芳.192例不洁后包皮炎病原菌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0,16(1):63.

[3]罗振声,丘国兹,杨振声.手术切除加氟脲嘧啶液外用治疗尖锐湿疣43例报告[J].中原医刊,1994,29(10):27.

[4]吴志华.皮肤性病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3.71.

[5]王千秋,尹跃平.性传播疾病临床疹疗指南[m].长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疾病控制中心,2007.51.

性传播疾病篇8

【关键词】血液传播疾病;血液检验;医护人员;防护措施;预防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45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73-02通过血液传染的疾病有十几种,其中最严重的是艾滋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目前血站对采集的血液都进行严格的病毒筛查。但现在血液传播疾病呈蔓延趋势,而作为血液检验人员职业危险性也呈上升状态。为了减少血液传播疾病的感染,保证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本文从血液检验工作中总结出以下几点预防措施,给大家做为参考。1血液检验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危险性

1.1乙型肝炎(HBV)HBV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估计全世界有乙型肝炎患者及无症状HBV携带者2亿人之多,其中1亿在我国。HBV主要传染源是患者或无症状HBSag携带者,潜伏期较长(60-160天),不论在潜伏期,急性期或慢性活动初期,患者的血清都有传染性。说明血液传播肝炎的职业危险性不容忽视。

1.2丙型肝炎(HCV)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感染率呈上升趋势。世界各地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变血清中抗HCV抗体的检出率为10.2%-80.8%,表明血液传播HCV的危险性也不容忽视。

1.3艾滋病(HiV)艾滋病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而呈蔓延趋势,现在的艾滋病的传播已发展到一般人群,因此医护人员特别是实验室人员的职业感染危险也在明显增强。我国一直高度关注HiV的职业防护工作,因为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愈艾滋病的疫苗和方法。经相关研究显示,艾滋病有0.2%是通过皮肤感染的,据wHo统计,目前HiV经血液感染者为5%-10%。2血液检验医护人员感染经血传播疾病的途径

2.1工作环境目前绝大多数血站实验室因消毒不严格,导致仪器和工作台经常与带有病原体的血液接触,从而引起感染。

2.2黏膜因为试管封闭不好,容易损坏而使血液溅出来,污染液溅入皮肤、黏膜、口中、眼睛、鼻子里引发感染。

2.3皮肤破损因为皮肤破损伤口、溃疡、擦伤等和带有HBV、HCV、HiV、tp等病原体的血液接触引发的感染。3血液传染性疾病的防护及补救措施

3.1严格筛选献血者对献血者严格筛查,在调查询问中应特别注意排除高危人群献血。

3.2健康检测做为医护人员特别是实验室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测,把健康情况存档。

3.3生物安全培训医院要加强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医护人员要做到带证上岗。从医护人员健康角度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医护人员身心健康。

3.3.1养成操作时穿防护衣,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的习惯,戴医用乳胶手套是有效的防护措施,即使被带血液的锐器刺伤,可以减少皮肤与血液的直接接触。戴口罩、护目镜预防带病原体的血液及污染液溅入口、眼、鼻中,与皮肤黏膜接触造成污染。

3.3.2洗手与手部消毒医护人员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这对预防感染性疾病也是经济有效的方法。水龙头应使用感应开关,肘动或足踏开关。在洗手的过程中要用消毒液浸泡双手5分钟,之后擦用肥皂,再用流水冲洗干净。

3.3.3污染器且物品的消毒在操作中如有意外使血液外溅的情况下,应用84消毒液浸泡仪器或工作台面30-60分钟后再擦干净,工作服被血液污染后要把工作服浸泡在消毒液中30分钟之后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3.3.4医疗废物的处理实验室废弃物如一次性吸头、微孔板、玻璃试管、试剂的阴阳性对照液、定性板、废弃的血液样本,吸管等应置于适当的密封防漏容器中安全运出实验室,按感染性物品处理,并醒目标识。试验的废液用4%消毒液浸泡30分钟经无害化处理后排放。废弃物处理应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2004)和《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3.4补救措施如在工作中发生损伤时,应及时处理,同时上报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相关人员进行HBV、HCV、HiV的检测,如有意外发生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感染率降到最低。

3.4.1HBV当意外地有伤口接触阳性血液或皮肤被污染有阳性血液的针头刺入时,首先要把血液从破损处挤出来,同时要用大量的盐水或流水冲洗伤口,再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并包扎伤口,尽早注射含高效价的抗―HBs免疫球蛋白,或乙肝疫苗,HBslgG应至少每毫升含100-200iU的抗-HB才有效果。并定期进行乙肝血清型检测。

3.4.2HCV接触HCV阳性血液后,由于没有疫苗注射,只能进行伤口处理,并进行HCV感染的检测与监测,必要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3.4.3HiV意外接触HiV阳性血液后的伤口处理同HBV。在紧急处理的同时立即向主管领导和专家报告。同时抽血检测HiV抗体,暴露后4周、8周、12周、6个月要定期检测,暴露后预防性用药应立即开始,最好在暴露后4小时内,最迟不超过24小时,预防性治疗应持续4周,以降低感染HiV的风险。

性传播疾病篇9

1研究对象

泸州医学院2008、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每一届随机抽取3个合班。

2方法

2.1调查方法:设计调查问卷表,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择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3个合班学生在上性传播疾病前后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性传播疾病认知程度、性观念现状以及学校开展性安全教育形式与必要性等,由经培训的调查员在同一时间内进入教室开展调查。2.2根据调查结果设计性安全知识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制作教学课件,教学内容主要由性传播疾病知识的回顾及重难点解析、性病的危害、常见性病的病原特性及安全套特性、怎样才能防止性传播疾病。2.3随机选择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3个合班的学生调查他们在上完性传播疾病后对性知识及性安全知识的了解。对2009级临床专业学生在进行性传播疾病教学后安排40分钟的时间进行一次性安全教育课,课后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性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教学效果。2.4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

2008级共发放问卷348份,收回348份,回收率为100.00%。2009级共发放问卷345份,收回345份,回收率为100.00%,调查结果见表1(表12008级临床专业同学在学习性传播疾病前后性病及性安全知识的调查情况及2009级临床专业同学在学习性安全教育前后性病及性安全知识的调查情况)。从上表可以看出,2008级学生在上性传播疾病课程的前后,对经典性病的了解(χ2=558.96,p=0.00<0.05)及对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了解(χ2=609.70,p=0.00<0.05)有明显差异,但是对于安全套能否完全防止性病、是否有过、是否有过不洁、以后不会发生不洁、是否会告诉身边的朋友或亲人性安全的知识在性传播疾病课堂教学前后并无差异。2008级学生在上性传播疾病之后和2009级学生在上性传播疾病之后上性安全教育课程之前,对经典性病的了解(χ2=0.33,p=0.57>0.05)及对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了解无明显差异,对于安全套能否完全防止性病(χ2=0.65,p=0.42>0.05)、是否有过(χ2=1.04,p=0.31>0.05)、是否有过不洁(χ2=1.34,p=0.25>0.05)、以后不会发生不洁(χ2=2.10,p=0.15>0.05)、是否会告诉身边的朋友或亲人性安全的知识(χ2=0.54,p=0.46>0.05)在性传播疾病课堂教学前后也无差异。2009级学生在上性安全教育之后,对经典性病的了解(χ2=38.60,p=0.00<0.05)有明显差异但对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了解无区别。对于安全套能否完全防止性病(χ2=562.90,p=0.00<0.05)、以后不会发生不洁(χ2=72.98,p=0.00<0.05)、是否会告诉身边的朋友或亲人性安全的知识(χ2=529.72,p=0.00<0.05)在性安全教育教学前后存在明显差异,是否有过、是否有过不洁在性性安全教育课堂教学前后并无差异。在性安全教育课堂教学前后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有开设性安全教育的必要。

4讨论

性传播疾病篇10

【关键词】校园;呼吸道传播疾病;预防;管理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如季节变换、细菌感染等,儿童、体弱者、老年人、精神高度紧张以及过度劳累者。在校园内,因为人员密集等因素,校园内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很有可能使患上呼吸道疾病的学生增多,所产生的危害是非常大的[1]。呼吸道传播疾病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不仅会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并且会造成一定社会影响。为了有效对校园内呼吸道疾病进行有效预防控制管理,需要制定相应的传播疾病预防控制方案,并进行实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近些年来,校园内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而且因为学校人员密集,其传播速度非常快,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本组实验以2012年1月――2012年12月为研究阶段,选取我市一所中学初一至初三10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2年上半年为对照阶段,2012年下半年为实验阶段。在2012年上半年为对照阶段,2012年上半年并未对学生进行有关呼吸道传播疾病知识的传授,也没有对呼吸道疾病进行有效防控;2012年下半年则对学生进行相关呼吸道疾病传播的知识教育,有效进行疾病的预防控制与管理。

1.2方法

1.2.1完善校医配备工作在学校中设立卫生室,按校园人数500:1比例来配备专职的卫生技术工作人员。此外,学校还配备一些兼职或专职保健教师开展学校的卫生工作,教育和人事部门也重视学校校医的配备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条例完善各项配备措施,建立健全了学校的卫生工作系统,提高了学校卫生的工作水准[2]。

1.2.2完善并执行相关的工作制度学校建立起校内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防治网络系统,健全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播疾病的基本工作制度,定期进行师生体检,完善了个人卫生与食品卫生的管理制度。在完善健全各项制度同时,积极有效的施行常态管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与早治疗,阻断呼吸道疾病的一切传播途径,预防校内呼吸道传播疾病的爆发与流行[3]。

1.2.3加强对传染者的管理及时发现患有呼吸道传播疾病的学生,控制呼吸道传播疾病的传染源,这是控制呼吸道传播疾病传播的一项主要措施。学校对学生进行日晨检,密切观察学生的情况,一旦发现任何异常,应当及时上报。

1.2.4提高健康教育的功效、发挥主动的防病作用学校一方面按照相关条例规定配备健康教育的器材,结合呼吸道疾病的特点,开展宣传活动,另一方面拟订学校的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计划,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并且进行质量与效果评估,提高学生的防护意识。

1.3观察指标对比实验阶段和对照阶段的呼吸道传播疾病传染率与学生对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防控意识,看不同阶段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是否存在差异[4]。

1.4数据处理本次实验的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处理,检验水准α为0.05,以95%为可信区间,计算结果中p

其中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方法为t检验;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5]。

2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阶段的校园呼吸道传播疾病传染率明显低于对照阶段,且实验阶段,学生对于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防控意识也都有了明显提高,组间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呼吸道传播疾病一旦发生,其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尤其是在校园中的传播速度更快。如果学生对于疾病的防控意识低的话,很有可能患上呼吸道传播疾病,其后果不堪设想。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加强对学生的呼吸道传播疾病知识教育培训,增强学生对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防控意识,这样能够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并且可以明显降低疾病传播率和传播速度[6]。

学校在多个方面都做了充足准备,比如配备完善的教育器材,加强对学生的知识教育等,取得了显著的疾病防控效果。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是比较高的,只要在学校对其加强相关呼吸道传播疾病的知识教育工作,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可以使校园呼吸道传播疾病的机率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杨秀玲.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预防控制及管理[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7):548-548.

[2]李汉琳,肖才文,范捷,等.武汉市中心城区气传真菌与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17):786-788.

[3]邵荣标,王海燕,陈国清,等.轻症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患者排毒情况观察[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10):946-947.

[4]田生科.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与控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4):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