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7:11:38

生物链篇1

牛肉是不是来自疯牛病的产地,大闸蟹是不是吃了抗菌素,精瘦的猪肉使人感到有些蹊跷,黄鱼出奇的黄……人们面对这些迹象,无法不对食物打上问号。其实食品安全问题还远远不止这些。

英国生物学家埃尔顿,从中国的一句“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谚语中得到了启发,在上世纪初就提出了著名的“食物链”理论。

什么是食物链和生物富集?

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被称为食物链。简言之,池塘中的藻类是水蚤的食物,水蚤又是鱼类的食物,鱼类又是人类的食物。于是,藻类水蚤鱼类人之间便形成了一种食物链。当食物链遭到污染,其后果不堪设想。

自然界中一种有害的化学物质被草吸收,虽然浓度很低,但如果以吃草为生的兔子吃了草,这种有害物质很难排出体外,便逐渐在它体内积累。而老鹰以吃兔子为生,于是有害的化学物质便会在老鹰体内进一步积累。由此可见,食物链对有害的化学物质有累积和放大的效应,这就是生物富集。

有一个典型的生物富集例子更能说明问题,这就是美国旧金山的休养胜地明湖,曾因滥用DDt导致鱼类、鸟类大批死亡。后来研究发现,DDt通过食物链会以惊人的速度在生物体内富集。如果将湖水中的DDt浓度当作1的话,那么湖水中浮游生物体内的DDt浓度是265,吃浮游生物的小鱼体内的脂肪中DDt浓度是500,吃小鱼的大鱼脂肪中则达到8.5万。如果鸟类吃了这种鱼,鸟类体内脂肪中的DDt浓度可达到几百万。

被美国人誉为国鸟的白头鹰之所以濒临灭绝,并不是遭人捕杀而引起的,而是因为有害化学物质DDt在白头鹰体内富集,导致白头鹰生下的蛋皆是软壳,无法孵化繁殖后代。

因此,对食物链的污染和生物富集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笔者曾听到有关红肉、白肉和鱼肉的说法,即少吃红肉(猪、牛、羊),多吃白肉(鸡、鸭、鹅),最好吃鱼肉。其实这种说法存在片面性,多吃鱼,不代表万事无忧,对健康来说,恰恰是一把双刃剑。当我们摄入大量的优质鱼蛋白和好的脂肪即不饱和脂肪酸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生物富集,鱼是汞的天然浓缩器。汞在人体内代谢缓慢,可引起蓄积中毒,并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影响脑细胞的功能。

生物链篇2

inthescienceclass,thescienceteachertoldusthatwecan'thuntanimalsatwill,becauseeverycreatureisrelatedtomanycreatures.thereusedtobeacountrythathuntedwolves.afterthat,therewerefewwolvesleft,butthesituationdidnotgetbetter.Becauseofthelarge-scalereproductionofcattleandsheep,therewasnotenoughgrassonthegrassland,whichbecameanotherdisaster.

如果把蚊子、苍蝇……那一些害虫消灭了,反而还会危及到益虫,为什么叫益虫呢?大多是因为他可以消灭害虫,如果害虫被消灭光了,那么益虫都会被饿死,也有可能因为食物的关系,变成更强大的害虫,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熊猫以前不是吃肉的吗?为什么现在改成吃素的了,这都是因为生物链被别人破坏了。

ifmosquitoes,flieswhensomepestsareeliminated,theywillendangerbeneficialinsects.whyisitcalledbeneficialinsects?mostofitisbecauseitcankillpests.ifthepestsarewipedout,allthebeneficialinsectswillstarvetodeath.itisalsopossiblethattheywillbecomemorepowerfulpestsbecauseofthefood.isn'titimpossiblethatpandasusedtoeatmeat?whyisitnowvegetarian?it'sbecausethebiologicalchainhasbeendestroyedbyothers.

如果你不想让那一些,曾经为我们作出许多贡献的益虫饿死,不想让他们变成人见人怕的害虫,那么你就要从自己做起,平时不要伤害小动物,这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

ifyoudon'twantthosebeneficialinsectswhohavemadealotofcontributionstoustostarvetodeathanddon'twantthemtobecomepeststhatpeopleareafraidof,thenyoushouldstartfromyourselfanddon'thurtsmallanimalsatordinarytimes,whichiswithinourpower.

生物链篇3

1.1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没有形成高效的冷链物流运转体系

根据巴彦淖尔生鲜产品增长的趋势和速度来看,从硬件角度,冷库的发展严重落后。巴彦淖尔每年都有大量的生鲜产品因不能享受低温环境的储运而腐烂,2014年西瓜滞销尤为严重。目前冷库大部分以土建为主,规模相对较小,气调库所占的比例不高,结构不太合理,管理松懈;多数国有冷库都只重视肉类的储存,轻视果蔬冷库、产地加工冷库和批发零售冷库建设,并且都使用年代久远,设备陈旧,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提供低温保障;新建的冷库规模和储存量不大,且多为手工作业,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及设备较少;多数物流企业拥有冷藏车的比例较低,多数运输车辆达不到冷链运输的标准,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给生鲜产品的安全造成极大隐患。从软件角度,大部分物流企业较少使用信息技术对生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与监控,没有对冷链物流做到足够的重视,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冷链物流的在途质量,造成冷链物流的成本和产品损耗率过高。目前,巴彦淖尔生鲜产品的提供者大部分是农户,生鲜产品的采收及初步整理等工作基本是常温下由农民自行完成,物流主要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为主,缺少杀菌、预冷、分选和包装等过程。由于目前大型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及区域性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相应的冷冻冷藏设施,并且当地多数运输商和物流企业只有少量的冷藏设备和车辆,缺乏冷藏保鲜意识,这直接影响到生鲜产品的质量。另外,生鲜产品的销售价格往往比一般果蔬等贵,大部分消费者尚未充分意识到冷链生鲜产品比一般果蔬等所具备的优势,因价高而放弃购买。因此,整条供应链中的生鲜产品生产商、收购商、运输商、批发商及零售商等之间没有形成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没有形成一套能够监控整个物流过程各环节质量状况的完整体系,从而严重制约了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

1.2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物流发展严重滞后

在物流行业中,冷链物流要求相对较高,在管理、技术、设备和人员方面的投入要比一般物流多,服务收费价格也较高。在中国,人们普遍倾向于廉价消费的观念也大大阻碍了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内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主要是以食品生产企业为依托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独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专业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约占整个市场的20%,且多为中小规模企业,其缺乏一定的行业竞争力。从近几年的市场需求来看,发展严重滞后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完全不能满足生鲜物流市场化的需求,且冷链的不完善、运输流通中的严重浪费和损耗将必然要催生一些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巴彦淖尔地区的第三方物流体系发展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巴彦淖尔地区的第三方物流主要是以货物、仓储、库存管理、搬运和定向运输为主,很少有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提供综合性、全过程、大规模、集成化的覆盖整条供应链的服务。在生鲜产品的外销过程中,大部分物流业务都是由收购商来完成,但收购商一般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且其实力相对薄弱,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实力引入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来承担生鲜产品冷链物流,很少有冷链物流企业能保证对整个供应链环节的温度控制,使得多数生产商不愿将冷藏物流业务进行外包,或只是采取局部过程的外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第三方冷藏物流的发展。

1.3冷链物流缺乏行业化标准,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政府监管不足

大到国家,小到地方,冷链物流行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之一就是缺乏规范化、系统化、行业化的标准。据不完全统计,现有的分散在不同行业和不同部门的冷链物流标准有200项之多。这些标准大多数是按照行业、区域或部门进行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各自为政,严重制约了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与国内外其他相关行业的协调与对接,同时也间接加大了政府相关部门对整个冷链行业统一监管的难度。此外,由于生鲜电商的发展速度过快,使得近几年与冷链物流行业相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全面与完善,这会导致政府监管部门在执法检查过程中难免会不出现监管漏洞,使得政府监管力度严重不足,严重影响到整个冷链物流市场向公平健康的发展方向。

1.4冷链物流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不同于一般物流,冷链物流的硬、软件水平和货物运作要求会更高、更严格。因此,从事冷链物流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首先要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熟悉冷库常用的一些化学物品(如氨、氟利昂和四氟乙烷等制冷剂)的正确使用。其次要具备一定的电学知识和冷链设备的操作能力,充分了解压缩机、通风系统等设备的原理和结构等。再次要掌握冷冻果蔬菜品等的特点,会使用计算机,有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因此,大学应该开设涉及食品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物流管理和系统工程等课程的冷链物流专业,但截至2011年,教育部备案或批准的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有600所,但却没有一所高校专门开设冷链物流的专业。由于缺乏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环境,长时间里多数冷链物流企业只能通过师傅带徒弟,边学边实践的模式来进行冷链人才培养,但这样的培养方式,无形中使得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周期拉大且培养数量过少,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再者,冷链物流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薪资福利待遇不高,日常工作环境脏且累,所以人员跳槽率高,使得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缺少大量人才已是不争的事实。巴彦淖尔不属于一、二线城市,很多具有冷链技术背景的人也不愿到中小城市发展,使得巴彦淖尔冷链物流人才更加匮乏。

2巴彦淖尔生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2.1完善生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健全冷链物流保障体系

巴彦淖尔物流企业应加快引进最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加大科技开发与投入,加强冷链物流硬、软件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冷链物流整体规划。在硬件方面,投资建设现代化冷链仓库,对传统冷库进行升级改造,改革创新冷藏冷冻技术,引进和推广使用新型冷藏运输车、冷藏集装箱等专业化设备。在运输路线设计过程中,生鲜产品的集散地控制、最优路线的选择、物流配送节点建设、冷藏仓库选址都至关重要。在软件方面,加快推进冷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引入现代化的气调、预冷、微生物控制、冷库自动化、GiS、GpS、eDi、wireless和传感器等技术手段,达到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共享,逐步实现对整个冷链物流过程的全面动态控制,实现精细化管理。在生鲜产品的采收、集中、杀菌、预冷、分选、分级、气调、包装、冷藏、运输、贮藏和销售等环节加强管理,保证每个环节冷链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实行集中种养植、收购和运输,强化全程冷链体系意识,加强冷链物流源头的组织管理,从供应链的源头“制冷”,使生鲜产品从采收到最终销售的整个过程在一个冷链物流保障体系下稳定运行。

2.2积极培育和壮大第三方生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

冷链物流具有投资成本较大、资金回报慢、运行维护成本高等特殊性,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冷链物流建设存在诸多困难,因此要积极鼓励和推动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符合生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市场的需求,促进冷链物流上下游的整合,使生鲜产品配送服务更大限度地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第三方物流企业以一个整体的生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形象出现在市场上,利用企业自身的先进信息技术和网络获取需求信息,统筹指导农户的生产和销售,在农业领域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提供生鲜产品加工延伸服务,实现生鲜产品的“产、供、销”一体化,使农户、物流企业以及消费者三方面共同获利。

2.3完善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和扶持政策,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巴彦淖尔政府要从宏观上指导,加强冷链市场监管,合理规划布局,提供必要的政策性扶持,出台优惠的政策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改革物流管理体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冷链物流市场公平竞争,鼓励冷链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在建立和完善物流行业监管机制的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联合冷链物流协会等行业组织机构进一步推进冷链物流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冷链物流行业的资质认证、食品安全认证、行业准入认证、诚信认证等一系列基本标准,促进整个冷链物流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政府要高度重视冷链物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并制定一系列涉及生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包装、运输、储存等标准和规定。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生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运作管理,使得冷链物流处于国家和公众的监督之下,并建立从初级产品生产到最终产品零售的多部门、跨行业的食品安全协作,最终实现从采收到餐桌的整个冷链物流全过程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政府应当在保证资格认证、诚信审查的基础上,适当地为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提供优惠政策,积极促进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来发展冷链物流企业。积极组织农户,因地制宜地建立菜窖和小型冷库,鼓励龙头企业、农贸市场建立中小型或大型冷库,在中心城市的主要批发市场建立大型冷库等。鼓励扶持该地区主要批发市场的所有者与有实力的物流企业以合资、股份制等形式组建为生鲜产品生产商、批发商和零售商提供高水平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影响力,能够很好地起到“集聚”经济效应的第三方生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吸引足够的资金和国内外有实力的物流核心企业投向巴彦淖尔冷链物流市场。逐步建立与国内外先进冷链物流组织、金融机构以及营销网络平台的合作。

2.4增设冷链物流专业,加快培养冷链物流人才步伐

巴彦淖尔应在该地区高等学校、专科学校及职业技术学校增开冷链物流专业,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职业类型需要设置专业课程,建立的新专业应该是将物流管理专业、食品科学专业、低温制冷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等多学科领域知识高度融合的综合学科,而非原有学科的简单的转型。通过定期选派优秀的教师到知名冷链物流公司挂职锻炼,同时聘请冷链物流企业生产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者直接引进人才等方式,提高师资的整体水平。学校除了理论课程的讲授外,要增加学生实践动手机会,争取使更多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同时,冷链物流企业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培养并留住人才。巴彦淖尔在自己培养冷链专业人才的同时,应积极引进外来冷链人才,为其提供优厚待遇和更好的工作环境,为日后该地区生鲜电商更快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结论

生物链篇4

1.1选题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人们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据有关资料统计,2012年我国肉类总产量8384万吨,禽蛋产量2861万吨,牛奶产量3744万吨,水产品产量5906万吨;2013年我国肉类总产量8536万吨,禽蛋产量2876万吨,牛奶产量3531万吨,水产品产量6172万吨;2014年我国肉类总产量8707万吨,禽蛋产量2894万吨,牛奶产量3725万吨,水产品产量6450万吨。尽管我国生鲜农产品产值在不断增加,但是生鲜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耗损情况却不容乐观,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蔬菜水果、水产品和肉类在流通环节的耗损率分别高达20%~30%、15%和12%;每年蔬菜的耗损量达1.3亿吨,水果耗损量高达1200万吨,仅果蔬一项的耗损金额达到1000亿元以上。耗损量之多,耗损金额之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户们利益的损失。所以,生鲜农产品在物流环节的耗损控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中涉及的产品种类繁多,且多为肉蛋、海产品、蔬菜等易腐易坏产品,不同的食品,其质量以及安全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监管部门的管理难度加大,物流企业确保食品安全的困难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联的食品行业近些年来频繁遭到质疑,例如福喜过期肉、顶新“黑心油”、昆明毒米线等类似这样的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这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根据中国公众环保部门调查的民生指数显示,其中82%的居民都时刻关注着食品安全问题,而38%的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碰到过食品安全问题。可见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消费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保障农户们的利益和消费者的权益,国家发改委在十二五规划中编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生鲜农产品的产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全社会对生鲜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区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批冷链物流企业,形成设施先进、管理规范、网络健全、全程可控的一体化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以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和流通成本,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产品品质和消费安全。

加大冷链物流的投入比例可以更好地保证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减少流通中的耗损,维护消费者的权益,而冷链设备的投入必然花费更多的成本,使得成本的比重有所增加。因此,如何在考虑成本的情况下去研究生鲜农产品在冷链物流过程中的耗损控制便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

.........................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我国虽是生鲜农产品的产出大国,但是我国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耗损情况却不容乐观,加之近些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使消费者们对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问题的关注程度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因此,生鲜农产品的耗损情况和安全性问题已然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整个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模式和不同冷链物流模式下物流系统的特点以及网络结构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生鲜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并以此为前提,建立有成本约束和无成本约束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耗损控制模型。其中安全可靠性表现为通过控制冷链物流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使生鲜农产品在经过整个物流系统的流通后,仍然可以安全食用。最后通过对耗损控制问题的研究,用以增加农户的收益,对整个生鲜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发展也能给出一些良好的政策性建议。

1.2.2研究意义

生鲜农产品本身具有易腐蚀性,加上我国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效率不高,造成了我国生鲜农产品耗损严重的现状。目前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耗损问题的研究中,大都是对耗损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即在指出耗损现状的前提下,给出控制耗损的一些政策性建议。而对于成本投入和耗损控制这两方面进行的定量研究却很少。因此,本文以可靠性理论为基础,建立具有成本约束和没有成本约束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耗损控制模型,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另外,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各个地区都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建设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连续增收的长期有效的机制,用以适应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保证居民的食品安全。本文的研究则严密贴合了这一规划中所指示的实践意义,即能保证消费者们的食品安全需要,又能控制耗损,尽量减少农户们的成本投入。

总之,在食品安全、物流耗损和成本投入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的情况下,建立一个科学、完整、又适合中国国情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耗损控制体系,有利于保证食品的安全,有利于减少生鲜农产品的耗损,有利于增强生鲜农产品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有利于生鲜农产品工业及其相关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健康水平以及创建和谐的节约型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符合国际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趋势。

.........................

2文献综述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生鲜农产品

生鲜农产品一般是指经由农业生产基地生产或养殖场养殖的,没有或经过一些初步处理的,在正常温度下不能长期存留的初级农产品。一般包括蔬菜、水果、肉制品、花卉、蛋、奶和水产品等。在我国,消费者一直把生鲜农产品当作重要的食品营养来源,所以生鲜农产品在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2.1.2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十二五规划中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指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蛋、蔬菜、水果和水产品等生鲜农产品从生产地和养殖地经过采摘(或者屠宰、捕捞)后,在农产品的加工、储藏、搬运、配送、销售等各个物流环节都处在适合的低温控制下,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2.1.3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耗损在物流运作中,生鲜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会随着物流运作过程和物流时间的推移渐渐发生耗损和蜕变。所谓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耗损,就是指生鲜农产品由于产品本身的生理特性、产品物流环节技术落后、物流经管不善等原因,造成生鲜农产品在冷链物流过程中数目的减少和重量的降低,以及物流产品的新鲜度下降、安全性降低、营养品质的耗损。

.........................

2.2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综述

2.2.1国外研究综述

欧盟将冷链这一概念界定为:冷链物流是指从原材料的供给,经由生产、屠宰或初级加工,直至最后消费为止这一系列有着严格温度控制的经过。冷链就是用来描述冷藏和冷冻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配送和销售这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操作术语。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即FDa,将冷链这一概念界定为:使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这一连串过程中都维持在一个准确的温度,从而防止细菌的滋生。

日本将冷链这一概念界定为:通过采用冷藏、冷冻和低温储藏等方法,使生鲜食品在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过程中都能够维持一定的新鲜度。

随着冷链物流的兴起,国外的学者们也展开了对冷链物流的研究。其中,DGRichardson分析了在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记录易腐产品温度的几种方法。R.montanari指出,为了使冷链中的物流成本达到最小化,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最终明确了一种最合适实际使用的方法。S.J.James,C.JamesJ.a.evans指出,之所以开展冷链运输是为了保持食物的温度,保证食品的质量,而不仅仅是为了制冷,也指出了几个参数在食品冷链运输建模时是需要考虑的。K.Likar,m.Jevsnik指出了在食品贸易(从运输、储存、配送一直到零售的全部物流过程,包括进出口环节)中进行冷链运输的重要程度,并采用了HaCCp体系对食品质量进行了分析。Jiangm,LuoYp,YangSY和ClaudioB.Cunha,marcosRobertoSilva集中研究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中网络算法方面的研究,指出在轴辐式网络中,最短途径的选择在经过最优化算法计算以后,可以得到简化,同时也有利于网络中枢纽中心点的网络布局和选址决策模型的求解。Gabrielamayer和Berndwagner的研究重点是,生鲜农产品在冷链物流过程中,网络节点的选址优化决策问题,并构建了多节点的选址位置模型、最优选址模型以及双层优化模型;在研究选址问题决策时,考虑车辆运输路径问题,构建选址、路径问题组合优化问题。

由此可见,国外学者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流过程中温度的追踪记录,物流成本的研究,物流节点的选择等几个方面,这些研究能够较好地反应冷链物流在运输环节所涉及的问题,但是很少有研究同时考虑生鲜农产品在冷链物流过程中的成本与安全可靠性问题。

.........................

3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模式.....................12

3.1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历程............12

3.2以组织形式为划分标准的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13

4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耗损分析..........................18

4.1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耗损原因分析.......................18

4.1.1生鲜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上的耗损..................18

5有/无成本约束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耗损控制模型分析..................22

5.1可靠性理论...........................22

5.1.1系统及其可靠度函数...................22

5.1.2系统的结构.......................22

6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耗损控制的政策建议

通过前面几个章节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耗损的原因、冷链物流耗损的影响因素以及具有成本约束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耗损模型的分析与冷鲜肉算例的实证分析,基于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耗损现状,本文提出了以下几项建议来进行控制。

6.1抓住主要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是由一系列物流环节组成的复杂系统,这些物流环节对于物流系统来说缺一不可。但是,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各个物流环节对物流系统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控制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的耗损,需要找到那些对于物流系统起关键作用的物流环节,并对这些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耗损的措施,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通过以上的算例可知,在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中,长途运输、上架销售和冷却这三个环节对于整个物流系统的影响较大,为了降低物流系统耗损,在运输过程中应当依次对这三个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

通过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耗损控制进行研究可知,生鲜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运输特别是长途运输在整个运输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在生鲜农产品的流通中,首先要确保物流渠道的通畅,使生鲜农产品不至于因为时间的耽搁而增加耗损程度。其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相关技术,如冷链信息化技术、机械制冷贮藏技术、温湿度实时监控技术等对流通中的生鲜农产品进行随时的温度和湿度调节,调整生鲜农产品微生物的生长环境,使生鲜农产品达到一个最佳的保存状态,减少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耗损;另外,要加强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套的实施跟踪和检测设备的建设(例如RFiD技术等的使用),以实时监测物流设备的状况,减少因为冷链设备的原因而造成生鲜农产品流通环节不通畅所引起的耗损。

.........................

7结论与展望

7.1结论

本文以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为研究背景,以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耗损为研究对象,以在成本约束条件下去控制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耗损为目的,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方法对具有成本约束和没有成本约束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的耗损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研究,本文得到了以下几个结论:

(1)在考虑成本的前提下,通过降低一些物流环节的温度可以降低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的耗损。

生物链篇5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然而现阶段我国还缺乏行之有效的冷链物流的管理方法,原有监测技术手段滞后是最大的技术瓶颈。

rfid技术作为一种新型自动识别技术,己逐渐成为企业提高冷链物流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特别是增强物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不可缺少的技术工具和手段。

一、我国生鲜食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1.尚未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

目前,我国大部分鲜活产品物流主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没有形成连贯成型的冷链物流。非冷藏状态下的散装鲜活产品物流,在运输、分销和零售的多次装卸搬运中增加了二次污染的机会,降低了产品的新鲜度,降低了产品质量。

2.市场化程度较低,缺乏专业化运作

我国连锁企业生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多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食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

3.生鲜食品物流设施落后,配送成本

我国冷链物流的现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造成大量损耗,物流费用高,易出现安全隐患。用户较少的地方设施不足,无法保证冷链物流的全程温度控制,商品质量难以保障。

二、rfid技术在生鲜食品冷链物流中应用的优越性

1.跟踪冷链物流,增加生鲜食品冷链管理的透明度

rfid技术的核心是标签上的epc(产品电子代码),由于epc提供对物理对象的唯一标识,所以利用epc可以实现货物在整个冷链上货物的物流跟踪,而且rfid温度标签还可以提供温度的监控,保证了冷链物流中货物的质量安全。应用rfid技术后,生鲜食品从生产开始,它在供应链上的整个流动过程都会被及时、准确地跟踪,做到透明化。

2.简化作业流程,提高生鲜食品物流效率

生鲜食品的自身特点决定对其操作应尽量简化,缩短操作时间。因此在生鲜食品托盘上和包装箱上贴上rfid标签,在配送中心出/入口处安装阅读器,无需人工操作,且可以满足叉车将货物进行出/入仓库移动操作时的信息扫描要求,而且可以远距离动态的一次性识别多个标签。这样大大节省了出/入库的作业时间,提高了作业效率。

另外,在顾客最后付款的时候,只需推着选好地商品通过rfid阅读器,就可以直接在电脑屏幕上看到自己所消费的金额,而不用再花很长时间等收银员用扫描仪一件一件的扫描商品后再付款。这样节省了消费者的时间,也提高了零售商的工作效率。

3.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增加市场销售机会

rfid应用于生鲜食品库存管理,可以减少人工审核工作,却能保证储存货物质量的安全性,降低管理成本。对于零售商来讲,当自动补货系统显示需要补货,就可以立即向上游企业订货,通过切实可行的rfid解决方案和rfid技术保证所需货物安全、准时到达,这样就不会出现短或和缺货现象,也提高了自身的顾客服务质量,增加了销售机会,提高了收入。

三、rfid在超市生鲜食品销售环节的应用设计

1.配送中心的冷藏车准时到达超市指定的交货点,把货卸下。超市的工作人员用手持式的rfid阅读器一次性读取所有货物信息,确认货物信息与订货单上一致性。如果信息一致,则更新零售商的销售系统中的相关数据。

2.超市工作人员马上将货物推进超市,上架销售。冷冻食品及时上架,保证超市不会出现“缺货”、“断货”的现象,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零售商的销售需求。

3.超市在摆放冷冻食品的冷冻柜上方安装了一个rfid阅读器,该阅读器的读取范围可以辐射到整个冷冻食品摆放的区域。这个冷冻柜就能利用阅读器对每件商品包装上的rfid标签内信息的获取,来自动识别新添的商品。

同时冷冻柜上的rfid阅读器可以实时读取冷冻柜的温度信息并及时反馈给超市管理中心,保证冷冻柜的温度在一定的幅度范围内,以保证生鲜食品的新鲜度。

4.顾客从冷冻柜拿走一定数量的商品,rfid阅读器能自动获取被取走商品的相关信息,并及时地向超市的自动补货系统发出信息。

5.顾客付款。冷冻食品的外包装上都贴有rfid标签,当顾客将购物车推过装有rfid阅读器的门时,阅读器可以一次性辨认出购物车中的商品种类、数量、金额等信息,电脑显示屏会显示该顾客消费总金额,然后顾客付款离开。

6.当顾客消费完毕离开,超市的销售系统立即自动更新,将所销售的商品信息以及销售额全部记录下来。

生物链篇6

关键词:连锁超市;生鲜品;生鲜品冷链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147-02

一、连锁超市生鲜品冷链物流现状及问题

1.超市生鲜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当前我国的农产品流通还处于新兴阶段,一般程序是:经过批发商对农产品进行采购,然后在常温物流运输到批发市场,再进行一级和二级的批发,最后通过零售的形式将农产品提供给消费者。这是一种非常繁琐的运营模式,而且成本浪费很高,这样既不能做到对农产品安全及时的追踪和保障,更重要的是这种物流形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经济发展了。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连锁超市的不断完善,生鲜品的经营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

2.超市生鲜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我国的生鲜品经营企业,特别是一些连锁超市生鲜品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生鲜品不断进入连锁超市的销售渠道;同时我国的大部分连锁超市生鲜品经营者没有很多相关的管理知识。其中连锁超市和供应商之间的信任度和合作程度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产品的配送中心很少。当前我国的市场还没有很专业化的生鲜品物流服务行业,而且配送中心发展缓慢;其次是生鲜品的供应链过多,中间环节太复杂。一些连锁超市都没有建立一个自主的生鲜品供应链,而是将这些业务转包给了生鲜品的供应商,增加了一些中间环节,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很多成本,致使超市的产品价格上没有办法和农贸市场进行竞争,而且在产品的数量、鲜度以及品种上也都无法跟农贸市场相较。连锁超市的货物配送次数有限,也就为节约成本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缺乏对物流渠道的重视,这也是目前连锁超市生鲜品引入流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因为生鲜品在进超市的过程中包括包装、运输、储藏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管理优化和技术保障问题。

二、连锁超市生鲜品冷链物流优化模型设计

1.生鲜品冷链物流优化的核心。生鲜品冷链物流优化的核心是供货渠道和货源管理问题。建立良好的直供渠道对于连锁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关系着企业的生存,更关系着食品的安全问题。只有很好地解决了供货渠道和生鲜品监督过程,才能够让顾客吃着放心,才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稳定的货源供应也是企业管理需要重视的核心问题,只有稳定的货源,同时加强对货源的安全监督,这样才能够做到诚信经营,为企业节约成本的同时,增加了企业的信誉度。

2.生鲜品冷链物流整合的基础。生鲜品冷链物流整合的基础是产业链发展健全。企业只有建立了自己的经营网络、生产基底、独立的运输渠道,才能够不断完善和健全物流链。

3.生鲜品冷链物流优化的基础设施。生鲜品冷链物流优化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加工配送中心的完善和信息平台的建立。这两种基础设施对于未来连锁超市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这两种基础设施的缺失,必然会走向衰落。

三、案例分析

1.企业情况介绍。某超市有限公司以很快的速度发展超市连锁模式,现在已经拥有150处连锁店,其销售网络所涉及的面很大。该超市是这个地区规模较大的连锁超市,目前拥有近两万平米的配送中心。超市以为人们服务为宗旨,致力于为广大顾客提供方便、快速、高质量的服务。

2.生鲜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①生产链不完善,该超市有着和其它新起步的连锁超市所共同存在的弊端,那就是生产链的不完善,没有一个较完美的管理体制。中国小农式的生产经营非常分散,不能成为一定的规模,这样农产品的现代化程度就偏低,而且技术含量也不高,同时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性。②配送制度和管理不完善,产品配送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是目前我国连锁超市存在的很普遍的问题之一。这种模式的缺失,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摩擦力”,真正到了顾客手里的产品,已经变了样子,不仅产品质量不好,不能够得到保证,而且价格也会偏离实际产品价值很多。③信息平台的不健全。网络信息技术对现代物流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作为连锁超市,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是信息平台的不健全往往都会导致超市的货源和配送过程紊乱,导致急需货物不能够及时上架,而低消耗量的产品过多的问题存在。④电子商务不发达。电子商务随着经济的发展迅速发展起来,现在已经在所有的行业里使用,连锁超市的电子商务如果做的不到位,就会和其它相关企业形成一种断层,影响企业的良性发展。

3.解决方案。①建立自己的基地。该超市面临这些问题,提出了建立自己的无害蔬菜生产基地。这样超市的货源就有了稳定的渠道。该公司通过与农民签订协议,这样为产品的安全性提供了很好的保证,利用冷链运输系统把产品以最快的速度发送到各经销点。目前该公司还在继续扩大这种经营模式。同时实行预订制度,这样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农业资源,同时也为食品的安全渠道进行了监督,也明确了各种责任,为顾客提供更安全的食品提供了保证。实行订单生产方式,突出了超市的特色,利用计算机远程控制蔬菜的生产过程,既安全又便利,而且省略了很多中间商的差价,为顾客提供更优质、更便宜的物品,在一定程度上为提高该超市的市场竞争力提供了基础。②建立自己的加工和配送中心。连锁超市生鲜的经营核心就是生鲜品的加工和配送中心。消费水平以及消费模式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为了更进一步地贴近市场变化,提高农产品的安全系数,使超市的生鲜品能够实现质量安全和标准化,应该加大投入建设生鲜品加工和配送中心。到目前为止,该超市已经和合作企业建立了三座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实现了物流的配送过程全监控,为超市的发展前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③建立信息平台。该超市意识到自己作为连锁超市,信息平台的重要性,所以非常重视网络信息技术,并且购买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同时和很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进行了合作,开发出了属于自己的信息管理平台,并且成功地和超市的运营相接轨,实现了超市配送无障碍。④电子商务的健全。电子商务的使用,使消费者和生鲜品生产者可以从整体上对连锁超市进行了解,连锁超市通过网络采购商品。对于生鲜品的采购,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商通过网络的形式来向连锁超市提供相关信息,然后连锁超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采购。产品的销售方面来说,消费者也可以通过网站来了解超市对生鲜品的价格以及信息等,然后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向超市下单采购。这样就实现了真正的网络营销,便捷而且节约资源。

四、展望

文章通过对连锁超市生鲜品冷链物流的介绍,研究了目前我国连锁超市在这方面的不足,并且提出了有力的建议。通过实例证明了中国的连锁超市生鲜冷链管理不只是单纯依靠引进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更重要的是要找到一种符合中国国情和国内消费者习惯的经营模式,连锁超市的生鲜品供应链要做到与中国的国情特色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陆凯南.香港超市的声线经营[J].商场现代化,2009,(3).

[2]杨守平.超市生鲜品经营管理要选准切入点[J].商业经济化,2007,(8).

生物链篇7

关于生物链的话题

山东滕州市书院小学二年级李升平

有一天,山羊博士作了一场题为“正义者生”的演讲,他在演讲中一再强调:森林里的所有动物都要和睦相处,谁也不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演讲后,老虎说:“这不把我们饿死才怪呢!”山羊博士说:“你们可以和我们羊族一样吃草和树叶呀”。老虎听后,“哈哈”大笑了一声,就走开了。而狼则首先向山羊发出了邀请,热烈欢迎尊贵的山羊到狼舍做客。结果我不说大家也会知道的。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羊要吃草,狼要吃羊。这条生物链,是羊可以改变的吗?

生物链篇8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肉、禽、蔬菜、水果、海鲜等生鲜农产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1]。随着制冷技术的日益进步,冷链物流对全程温度的控制要求逐步提高,相应的资金和管理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大。

目前,我国食物平均年产值约有3000亿美元,但是由于没有运用冷藏设备而浪费的食物大概有20%左右;而水果、蔬菜等生鲜易腐农产品的运输由于涉及到多个环节,使得损失率高达25%~30%,而发达国家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2]。数字是最有力的证据,在如此巨大的差异下,我们必须认识到加快冷链物流发展的必要性,这对于保障我国民生食品安全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黑龙江省对于生鲜农产品的运输渠道给予了许多关注,从而构建起了通往京津等主要城市的农产品绿色通道,方便果蔬等生鲜农产品的运输。同时,为了保障鲜活农产品跨区域长途运输的质量安全,我省大力地推进了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使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近两年哈尔滨市冷链物流发展迅猛,润恒10万吨冷库,雨润10万吨冷库等冷链物流大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松北润恒二期、宾县高泰、尚志康鑫等冷链物流相关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央红、乐买、农大等一批国家支持的农产品现代流通试点项目已经通过验收[3]。黑龙江省冷链物流逐步向标准化的方向前进。

三、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不完善

目前,黑龙江省多数生鲜农产品的运输设备仍然是常温的货车,并且物流各个环节之间的连接也不够顺畅。从生产地到超市冷柜的冷链物流运输效率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导致运输效率低下。同时,黑龙江省冷链物流资源比较分散,冷链物流组织化程度较低、管理方法比较陈旧。在销售环节也没有保证农产品的低温保鲜,从而大大降低了食品的鲜活程度,不能保障食品的质量安全。

(二)冷链运输设施尚显不足

黑龙江省现有的冷藏设施普遍比较陈旧,国有冷库大多使用时间为30余年以上,制冷效果普遍较差;果蔬冷库拥有量较低,去除大型超市以外的小型果蔬销售点建立配套冷库的比例较少,装卸生鲜果蔬等易腐食品时多数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常温货车;很多物流企业从降低费用上考虑,一般不愿意进行冷链运输,所以很多生鲜农产品因此而损坏,降低了运输效率。并且,冬季属于黑龙江省的生产淡季,多数的生鲜农产品主要依靠从外省转移,恒温保鲜库设施严重不足。

(三)企业管理者管理方式陈旧,缺乏专业人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如今的一切已经与网络脱离不了关系,所以,经营管理的方法也要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步更新。但是,如今许多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还没有完全接受现代管理理念,陈旧的管理体制不再适用于现代经济发展速度,导致这些企业停滞不前,难以进行转型实现自我突破。

冷链物流单位的职员普遍文化程度偏低,缺乏具有专业知识并具备实践经验的综合性技术人才,省内各大院校开设的有关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的专业较少,专业大学生的有效供给量不足。

(四)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

由于黑龙江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其他省份来说相对落后,所以伴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偏低,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比较缓慢,其物流网络服务平台的建立仍旧不够完善,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对于冷链运输服务的理解不够深入,能够专业地对一个连贯的物流过程进行控制与整合且能达到国际冷链标准的龙头企业少之又少。省内缺乏这样正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正是食品安全频频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

四、促进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

(一)加快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的建设

积极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和现代化物流园,一是可以减少冷链运输过程中由于周转不到位而浪费的时间,提高周转效率,发展快速运输的新模式,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在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区域和主要销售区域之间搭建快速流通通道,在运输管理方面做到科学安排、平衡调度,减少由于管理不当浪费的不必要的时间,使整个运输过程更加顺畅。三是可以发挥网络的作用,在把生鲜农产品按照市场需求依次分类整合的基础上,创建一个集仓储、加工、批发、信息化于一体的冷链物流网络平台,随时冷链物流的状态实现信息共享。

(二)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技术

由于目前省内的冷链设备较陈旧,所以要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的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并促进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储存冷库的完善,发挥黑龙江省的地理优势与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建立集加工、配送一体化的冷链配送中心。完善硬件设备设施的同时,也要重视软件设施的建设,建立冷链运输的全程监控系统,从而可以轻松掌握物流状态与运输设备的情况。所以,信息化已经是各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应大力推进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建立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使全省各地商户都能方便的进行网上查询,轻松获得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信息,并实现网上支付功能。

(三)大力培养冷链物流专业人才

冷链物流工作是一个需要兼具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知识于一体的一个特殊的工作岗位。若要满足冷链物流的发展需要,首先应规范农产品冷链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其次应积极开展物流企业和各大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出这些具综合性知识与技能的专业人才;最后,企业里也应经常开展物流专业技术知识培训,从而造就一大批开拓精神的人才队伍。

(四)大力培育专业的第三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龙头企业

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通过提高各个环节的利用率节省费用,使农户能够从分离费用的结构中获取利益,它是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因此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培育并壮大第三方物流,大力宣传和吸引更多成规模的物流企业到黑龙江省落户,逐步培育出具有专业服务能力并具有影响能力的冷链物流龙头企业。

生物链篇9

【关键字】产业价值链生物医药产业海门生物医药产业

近十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从国际现代生物及医药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成功经验来看,产业空间集群(生物医药产业园)是实现我国医药产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选择,是促进生物医药技术产业化,培育新兴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全国现有省级以上生物医药产业园400多个,产业领域覆盖中药、发酵工业、生物制药、农业生物技术等领域。以上海张江、江苏泰州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经过几年的发展,在产业特色、科研队伍和公共技术支撑能力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基础,为带动国内医药产业的发展和繁荣地方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海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化工(医药)业是海门市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作为科技含量最高高新企业最密集的海门市临江新区,先后被评为首批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园和首批南通市新型工业化特色产业基地。海门市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布局在临江新区(见表1)。

近年来,海门市充分依托化工园区的资源优势,致力引进和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在生物技术产业链延伸,新医药、新材料产业聚集发展,精细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做文章,形成了一批具有强劲竞争力和鲜明特色的产业集群。目前,海门市正在集全市之力,在临江新区打造生物医药发展新引擎——海门生物医药科技创业园。科技创业园总投资9亿元,占地面积500亩,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功能上分为公共实验平台、孵化创业区、服务外包区、Gmp中试生产区、商务办公区、会展中心、公共服务配套等七个板块,集科学研发、企业孵化、服务外包、产品中试、Gmp工厂为一体。该平台自搭建以来,海门市先后与美国北卡中美生物协会、新加坡奔腾国际加速器管理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搭建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化合作平台,并且已成功吸引药明康德药物制剂、广东LeD用高端有机硅灌封胶新材料等项目入驻。

2011年,新区完成工业应税销售36.9亿元。其中,医药产业占了近80%,已经成为全市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新区区域面积50平方公里,高新企业超过100家,正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赢,以省级高新区的创建为目标,重点发展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能源材料、循环经济类产业。

二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的内涵

价值链理论是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如图1所示)。波特当时将价值链描述成一个企业两类价值活动: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前者包括进货后勤、生产经营、出货后勤、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后者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设施等活动。

根据波特的价值链理论,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是由技术链、资金链、信息链和物质链链化而成并构成一个可以发生价值传递的价值系统。

第一,技术链以研究开发作为开端,将科学转化为技术,再通过实验、试验、临床阶段和生产加工阶段等来实现上、中、下游技术链化的发展过程。知识创新是产业链的源头,而市场则是产业链的终端。生物医药产业链具有显著的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双重驱动性。

第二,资金链是以政府、企业和资本市场为资金供给主体,通过资本的流动与运作完成资源到资本的转化过程,从而获得增值的契机。根据美国经验,生物医药产品在其产业化过程中,上、中、下游的资金需求比例一般为1∶10∶100。

第三,信息链是信息流动和知识传播的载体。生物医药产业的显著特点是知识高度密集,而人才是知识的主要载体,因而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很大。

第四,物质链指除了原材料的采购和中间产品的流通外,还包括药品采购、包装、配送、批发零售及售后服务,通过营销将药品送达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即药品供应链物流系统。这是产业做强和延长产业链的关键,这个环节主要由医药流通企业和医疗机构完成。

技术链、信息链及物质链互为关联且均与资金链息息相关。药品从研发到送达消费者手中主要以“四链”为纽带,在这个链化过程中,知识创新和营销渠道是产业价值链的“链核”,只有把持住“链核”,才能占长期优势地位。价值系统各要素有效整合可使产业链的整体利益最大化。

总之,产业竞争的实质是价值链的竞争,谁掌握了行业的关键技术,谁就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就拥有了产业内的最大利润,从而取得竞争优势。生物医药因为研发费用高、产业周期长、产业链复杂、受专利保护时间长、风险高等特点使其行业壁垒极高。我国近年来生产的化学药和生物药中,自主新药研发不足3%,显示出跨国制药企业在研发方面对中国市场的垄断。如图2所示,大型制药企业在我国的投资和布局呈现出生物医药产业典型的微笑曲线特征。

三建设基于产业链条式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对策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对提高产业集群效应、完善产业发展环境,扩大产业规模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园区规划、区域功能设计、入园企业的审核、配套服务与设施建设方面,如果忽视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原动力——产业链条式集群,将不可避免使园区发展背离初始设计,对区域产业发展与地方经济带来一定影响。为有效提升临江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层次,现提出如下对策。

1.构建医药创新体系,推进新药研发和成果转化

首先,发挥企业的研发主体作用。加大企业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建立企业研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等,加快对重大核心技术的攻关及产业化。打造新医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详细内容如下:一是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建立通用性的分析实验室和安全检测中心,同时争取与长三角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连结;二是中试服务平台,建立中药中试车间、化学药中试车间、生物药中试车间及制剂中试车间;三是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园区主题网页,与中科院上海聚科生物园建立网络信息连接,帮助企业及时了解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相关信息。其次,完善技术转移体系。以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建设为契机,逐步形成技术转移网络体系;组织多样的高层次国际生物医药交流活动,帮助生物医药骨干企业吸引国内外先进技术向海门市转移,促进海门市企业与国际接轨。

2.完善金融服务,建立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

对新落户项目实行专家预审,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加大政府资金对新医药项目的投入力度,加强产业链中下游阶段的资金配置,强化对产业链的纵向投入。引导和培育医药研发风险投资市场,适当允许投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发起设立新医药风险投资基金。鼓励、支持生物医药企业申请上市,扩大企业影响,规范企业运行,增强融资能力。企业应加强资本市场的运作,促进形成有效的资金链,共同创造良好的资金环境。

3.放大政策效应,改善生物医药产业的软环境

对自主创新医药产品可有限列入我市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规划免疫制度过程中,优先采购自主品牌药物;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生物产品的,应优先购买列入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中的生物医药产品,创造能够吸引、稳定和培养企业、项目及人才的配套环境。

4.健全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

以江苏浸会大学落户新区为契机,建立医药人才培养基地,促进人才培养与科研开发的紧密结合。逐步建立医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在收入分配方面加大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力度,完善技术参股、入股等产权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倪芝青等.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究[J].杭州科技,2003(3)

[2]张辉.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5)

生物链篇10

关键词:生物制药;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供应链管理;生物技术创新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3)11-0127-05

ResearchonthepublicServicemanagementplatformSystemofBiopharmaceuticalSupplyChain

menGJiong,GUoChunxia

(Southwest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a.S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b.SchoolofForeignLanguagesandCultures,mianyang621010)

abstract:

thispaper,byusingthebasicideaofsupplychainmanagementandbiologicaltechnologyinnovationmanagement,researchesonthepublicservicemanagementplatformsystemofbiologicalpharmaceuticalsupplychain.theresultshowsthatconstructionandoperationofbiologicalpharmacypublicservicemanagementplatformbasedonsupplychainmanagementundertheguidanceofthegovernmentcanachievethefollowinggoals:eachrelatedsubjectinbiologicalpharmaceuticalsupplychaincoordination,integrationofresourcesandreducetherisk,promotinginformationfastcirculationandshare,ensuringthequalityofdrugsandmedicationsafety.

Keywords:biopharmaceutical;publicservicemanagementplatform;supplychainmanagement;biologicaltechnologyinnovationmanagement

1引言

生物制药公共服务管理平台是一种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资主体、面向行业、服务企业,对离散的社会服务资源起带动作用的公信度高、服务面广的服务性机构,其运作模式是基于公益与效益相结合的思路和生物制药产业的比较优势,政府引导、企业建设和运营,平台建设以整合区域内各类创新资源为目的,为“研发-生产-流通-使用”诸关键环节提供专业、便捷和高效的设备、技术、信息、知识与服务支持[1]。例如,美国的圣地亚哥、德国的莱茵三角、印度的海德拉巴、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江苏泰州等等[2]。

国外学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生物制药供应链进行了研究:首先,在生物制药供应链营运成本方面,Charles[3]指出改善生物制药供应链运作模式可以降低其成本。其次,在生物制药供应链信息共享方面,Selcuk等[4]指出构建生物制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信息共享平台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再次,在生物制药供应链设计方面,GeethaVaithyanathan[5]指出设计并优化生物制药供应链能减少药品进入市场的时间。国内杨

舒杰和黄小勇[6]对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一体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生物制药供应链运营成本、供应链上的信息共享以及供应链设计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国内学者仅对生物制药供应链作了初步探讨。本文将对生物制药供应链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体系这一跨学科的战略性问题进行研究。

2生物制药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

由欧美发达国家生物制药供应链管理的成功实践经验可知,将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依托高质量的业务流程和数据模型设计,可以构建一种基于流程优化的、以实现跨子系统信息集成的可视化公共服务管理平台[7]。在实践中,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开发并运营了成熟的生物制药供应链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例如:美国的“GHX”平台、德国的“pHoneniX”平台、意大利的“DaFne”平台[7];在国内,兰州华烨也正在从事这方面的开发实践。这些案例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是构建生物制药供应链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体系的前提。通过总结上述案例的实践经验,本文构建了生物制药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如图1所示。该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如下:

(1)信息技术采用方面。采用“internet/intranet”网络技术,使得生物制药供应链的信息共享和传递更智能、高效和快捷;采用“云计算”技术使得该管理信息系统具有高度可靠、超大规模和虚拟化等特征;采用“GpS、GiS和呼叫中心”等先进的跟踪技术便于管理者能够对产品进行监测。

(2)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面。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使得生物制药供应链各子系统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对接集成在一起使用(同理,各子系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模块)。考虑到生物制药供应链集成系统(各子系统)未来的发展,为整个生物制药供应链集成系统(各子系统)未来的扩充留有设计余地和数据接口。

(3)数据库技术设计方面。采用数据仓库技术以实现对生物制药供应链内外部业务处理的全面管理,并对企业的经营决策进行分析和诊断。用户可以事先设定使用系统中的配置和管理方法。

(4)信息共享方面。生物制药供应链集成系统(各子系统)管理者的指令性和指导性计划可以直接下达给相关的各子系统(各子系统内部各管理模块),而各子系统(各子系统内部各管理模块)的具体计划执行情况和业务状况也可以通过汇总直接传递给供应链系统(各子系统)管理者,从而可以确保实现信息交换的准确与快速。

应当指出,为便于各子系统对接集成,应统一设计生物制药供应链的管理信息系统。

3生物制药供应链公共服务管理平台

本部分将分别构建“研发子系统”、“生产子系统”、“流通子系统”和“使用子系统”的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并介绍其基本功能。

3.1研发子系统公共服务管理平台

生物制药研发子系统涵盖了基础研究、初期发现、实验室研究与中试发展、临床前、临床实验、政府审批、正式生产、营销推广等阶段[8]。研发对于生物制药行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但落后的研发管理体制约束了生物制药行业的新药研发创新能力,这主要体现在:首先,生物技术新药上市前审批制度相当繁琐,生物药品的质量必须达到严苛的强制性安全标准才能通过政府审批获准上市;其次,生物技术新药的研发周期长,开发一种新的生物药品一般的时间跨度为15年左右;再次,生物药品研发成本高,制药公司需要耗资数亿美元以上的研发成本,一种生物技术新药才能面市;最后,生物技术新药研发风险大,生物药品在进入人体试验前,需要投入数亿美元,而如果投入巨资研发的生物技术新药的质量(安全性能)不能达到标准,就会给生物制药企业造成巨大损失、甚至破产[9]。这些问题决定了生物制药从研发到商业推广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因此,为了改进生物制药供应链研发子系统运营管理的缺陷,国内外很多生物制药集聚区建设并运营了生物制药研发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例如:美国的圣地亚哥、德国的莱茵三角、印度的海德拉巴、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江苏泰州及四川成都的生物医药集群[1,2]。通过对这些生物制药研发公共服务管理平台运营模式的实践经验总结,本文构建了以管理信息系统为支撑的生物制药供应链研发子系统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如图2所示。该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具有以下基本功能:

(1)资源条件保障公共服务管理。资源条件保障公共服务管理以整合集成相关资源条件、提升新药研发竞争力、降低新药研发成本和创业风险为目标,提供创业孵化、知识产权转化及合同研究(CRo)与合同委托加工(Cmo)等公共服务管理,从而实现为政府整合配置资源提供决策依据、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推动生物制药的创新开发、满足中小生物制药企业研发的阶段性需求、加速生物技术新药孵化和产业化以及推进高科技生物制药项目的申报和产业化等功能。

(2)仪器共享公共服务管理。仪器共享公共服务管理以优化仪器配置、开放共享仪器、提高仪器使用效率为目标,在对仪器进行分类、确定仪器共享服务的领域、制定仪器共享服务流程的基础上提供生物仪器共享、制剂仪器共享和分析仪器共享等公共服务管理,从而实现为生物药品的研究、开发以及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低成本、优质和高效的仪器设施服务功能。

(3)技术公共服务管理。技术公共服务管理以降低生物制药企业的早期研发投入和克服技术障碍为目标,提供大小分子新药研发、产品中试、专业技术咨询以及技术培训等公共服务管理,从而实现利用智力和知识资源解决生物制药企业在生物药品研发和产业化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促进生物制药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的功能。

(4)管理决策咨询公共服务管理。管理决策咨询公共服务管理以缩短研发周期和药品面市的时间、降低研发投入、改善审批制度、降低研发费用、降低项目的淘汰率、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风险、确保药品质量(安全性能)为目标,为以“大学-专家型企业-核心企业”为核心的生物制药供应链研发子系统提供企业与社会的协作和风险分担、动态的项目筛选及渐进式的许可等管理决策咨询服务,从而促进一种以知识创造接力为主线、以知识产权接力为载体、集成多个具有显著互补性的接力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5)金融、财政与监管公共服务管理。金融、

财政与监管公共服务管理以确保生物制药供应链研发子系统的正确运营为目标,为生物制药研发企业主体提供融资、争取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以及政府审批等公共服务,从而促进形成一种以金融接力为支撑、以政府财政支持接力为保障、以政府监管和审批接力为标准的资金和政策保障模式。

3.2生产子系统公共服务管理平台

生物制药行业的生产领域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企业生产运作不规范、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订单处理和合同签订流程不科学、资金结算流程不合理、信息不能及时共享、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同、产品规格重复、员工知识和技术缺乏、药品安全不达标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生物制药生产企业运营效率低下、竞争力不强。因此,构建生物制药供应链生产子系统公共服务管理平台是未来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现实实践中,全球知名的咨询服务企业——美国埃森哲就帮助全球14家知名制药企业成功实现eRp管理流程、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网环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网环Gmp/eRp系统、江苏省泰州市中国医药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兴达生物制药公司对其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等为我们提供较好的案例。在总结并借鉴这些案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文开发了以管理信息系统为支撑的生物制药供应链生产子系统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如图3所示。接下来,刻画该公共服务管理平台的基本功能:

(1)药品生产规范(Gmp)公共服务管理。Gmp公共服务管理以确保药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性能)为目标,将Gmp融入生物制药企业资源计划(eRp)方案,实现Gmp对原材料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及车间管理等过程的实时监控,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交叉污染、混淆以及差错等风险,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注册要求和预定用途的生物药品。

(2)生产运作管理决策咨询公共服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决策咨询公共服务管理以确保生物药品生产企业灵活、准时、敏捷、优质、清洁及高效地生产出合格的生物药品和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为目标,为生物制药供应链生产子系统提供战略制定与实施、生产运作系统设计及物料需求计划(mRp)及物料清单(Bom)等管理决策咨询服务,从而帮助生物药品生产企业完成围绕最终目标来

进行流程再造、实现信息共享、在实际工作中融入信息处理、整合地域上分散的资源、改造不合理的工序流程等多项决策。

(3)基础业务公共服务管理。基础业务公共服务管理以确保生物制药供应链生产子系统高效、正确地运营为目标,为生物制药供应链生产子系统提

供合同签订、订单处理及资金结算等多项基础管理服务。这些管理模块能够帮助生产子系统完成员工技能培训和考核、生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生产外包服务、高效签订合同和处理订单、政府对药品安全的监管等任务。

3.3流通子系统公共服务管理平台

在传统的物流方面,生物制药行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第一,目前生物制药物流尚未实现集“采购-生产-销售-使用”于一体的完整供应链物流管理;第二,大量中小型生物制药企业自身尚不具备承担物流的能力,且企业之间不能达到降低成本和整合资源的目的;第三,生物制药行业尚缺乏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10]。在传统的分销体系方面,主要存在两大问题:第一,多级分销体系提高了物流成本和药品价格;第二,药品流通环节层层加价,给医生高额回扣。例如,国内曝光的芦荟片经过多个流通环节之后,由15.5元的出厂价格变成213元的零售价格。幸运的是,药品流通公共服务平台的出现对传统生物药品的分销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美国的GXS公司开发的“GHX”平台应用于三大医药分销企业,美国80%的药品和器械在“GHX”平台上流通;在德国,85%的处方药被“pHoneniX”平台掌握;在意大利,90%的处方药被“DaFne”平台掌握;南京三宝科技和南京医药合资搭建的医药物流平台可以降50%的成本[7]。通过总结这些案例的实践经验,本文构建了生物制药供应链流通子系统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如图4所示。该公共服务管理平台的基本功能:

(1)药品流通规范(GCp)公共服务管理。药品流通规范(GCp)公共服务管理以规范药品流通企业经营行为、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能力、

完善安全用药和方便购药的市场体系为目标,将药品流通管理规范(GCp)融入药品流通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实现对药品批发企业物流服务、零售药店经营服务及药品流通企业诚信经营等环节进行评估和监管。

(2)基于电子商务的专业化第三方物流公共服务管理。基于电子商务的专业化第三方物流公共服务管理以信息共享更高效、信息传递更快捷、物流管理过程更“智能”、货源信息和车源信息更真实有效、药品分销更高效、药品流通成本更低廉为目标,提供仓储运输、物流信息及订单处理等公共服务,从而集成医药生产企业成本信息、药品价格信息以及医院处方信息、连接制药企业和终端。

(3)基础业务公共服务管理。基础业务公共服务管理是以生物制药流通子系统的高效运营为目标,提供金融支撑、专家决策支持及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具有为实现生物制药流通子系统的高效运营提供技术支撑、资金支撑、管理支撑、智力支持以及政府监管支撑的功能。

3.4使用子系统公共服务管理平台

生物药品在使用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首先,患者缺乏药品知识,在使用药品时会出现误用和滥用等不合理用药的现象,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其次,不少医疗机构的药品使用不规范;最后,假冒伪劣药物的流通使用。这些问题决定了构建生物制药供应链使用子系统公共服务管理平台的必要性。在这方面,由九州通医药集团与京东商城共同投资设立的京东好药师网、以及宁波医疗咨询公共服务平台等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案例。在总结这些案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以管理信息系统为支撑的生物制药供应链使用子系统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如图5所示。刻画该公共服务管理平台的基本功能:

(1)药品使用规范(GUp)公共服务管理。药品使用规范(GUp)公共服务管理以提升药品安全保障能力,降低药品使用风险,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为目标,将药品使用规范(GUp)融入药品使用的各环节之中,实现对药品管理机构、人员职责及合理用药等环节的评估和监管。

(2)患者交互公共服务管理。患者交互公共服务管理是为生物制药供应链各节点行为主体和患者提供可靠、实时和高效的信息交互为目标,提供专家决策咨询、健康教育及药品和医疗服务再设计等服务,从而运用新的“患者交互界面”技术使生物制药供应链各节点主体贴近患者。这些新技术产生的信息将帮助患者更有效地管理自身的健康,并且使医疗服务提供商得以实时监测患者服用药物的反应。

(3)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管理。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管理以通过构建分散的社区护理人员网络来提供护理服务的模式为目标,提供医疗服务交付的数字化、健康记录及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等服务。

(4)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管理。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管理包含了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及人力资源等多个管理模块,这些管理模块能够完成政府对产品安全和价格的监管、社会对药品安全和价格的监督、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养、医务人员的技能培训等任务,以实现政府和社会大众在药品使用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推动、监督和服务作用,从而能够完善药品监督机制,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4结束语

本文对生物制药供应链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体系进行了研究。首先,识别了生物制药供应链各子系统运营的现存问题;其次,在总结大量现实案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生物制药供应链各子系统的公共服务管理平台;最后,刻画生物制药供应链各子系统公共服务管理平台的基本功能。研究表明:在政府的引导下构建和运营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可以实现生物制药供应链各关联主体协同、整合资源和降低风险、降低运营成本、缩短药品面市的时间、促进信息的快速流通和彼此共享以及确保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等目标。

研究成果对于生物制药供应链的高效运营、政府的监管和服务、患者权益保障等方面有重要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卫国.我国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现状和未来建设的若干建议[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9,3(3):68-72.

[2]吴晓隽,高汝熹.生物医药创新集群的结构特征和运行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8):61-66.

[3]CharlesDBrennan.integratingtheHealthcareSupplyChain[J].HealthcareFinancialmanagement,l998(1):31-34.

[4]SelcukS,erengucnC.Simpson,asooJ.Vakharia.integratedproduction/DistributionplanninginsupplyChains:aninvitedReview[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1999(2):219-236.

[5]GeethaVaithyanathan.pharmaceuticalSupplyChainDynamics[R].whitepaper,2011.

[6]杨舒杰,黄小勇.我国医药行业实施供应链一体化的探讨[J].中国药业,2005(1):18-19.

[7]张莉.可视化公共平台:医药界供应链“节能器”[n].医药经济报,2007年10月31日(第1版).

[8]李天柱,银路,石忠国等.生物制药创新中的专家型公司与核心公司研究—兼论我国生物制药区域产业创新平台建设[J].中国软科学,2011(11):108-116.

[9]李天柱,银路,程跃.生物技术产业集群持续创新网络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3):1-8.

[10]孟炯,郭春霞.基于SCm的生物制药公共物流平台运营模式[J].软科学,2012(6):88-91.

收稿日期:2013-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