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7:04:40

机械原理篇1

关键词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课程优化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开设历史悠久,两门课程始终作为全国各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主干技术基础课程。近年来,随着机械学科的飞速发展、我国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实施宽口径化、21世纪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的需求,再次审视两门课程的教学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认为依旧存在问题需要探究与改革。

一、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有交叉与重复现象。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变化不大,课程内容自成体系,相互之间缺少衔接,存在内容交叉和重复的问题。

(二)缺少系统性。两门课程缺少对机械系统的介绍,学生学完了两门课程,仍对机械没有整体的认识,对机械的设计过程缺少了解,两门课程的总体效能未能充分显现。

(三)实践环节不足。两门课程的实践环节难以适应对学生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缺少主动性实践的环境。

二、理论教学体系的整合与优化

机械产品的设计一般要经过产品的规划、方案设计、技术设计等环节,通过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应掌握一般机械产品设计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还应对机械系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应了解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过程。为此笔者尝试突破“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课程的界线,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进行了重组、融合及整体优化,合并为“机械设计课程。

(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理论教学、实验及课程设计等环节,实现总体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对机械产品具有整体的概念和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机械系统设计的基础知识,初步具备一般机械方案设计和分析的能力;掌握常用机构及其传动的运动学设计和工作能力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通用零部件设计计算和选用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一般通用机械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查阅和运用机械设计相关标准、手册及网络息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二)理论教学体系。在有限的学时内,合理取舍课堂教学内容,是关系到能否真正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经过多年的仔细斟酌、反复探究,提出精、宽、新的授课原则:精——精选重点和难点的内容进行详解与指点,避免烦琐公式的推导和易于自学的内容占用过多的学时;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工程应用,启发学生举一反三;新——注重机械学科发展、将机械学科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让学生了解机械学科的新技术、新方法。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体系由实验教学、机械实例分析与设计(大作业)、典型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三部分组成。三个模块均以加强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动手能力及工程意识与创新精神为培养目标。

(一)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与现代实技术相结合,加强实验内容的综合性与设计性,如增开了典型机器与机构分析、机构系统创意组合、机械系统创意组合等综合性实验,对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机械实例分析与设计。本课程传统的课外作业内容虽然对一些基本概念、定义的理解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各章相对独立、就题论题、解题方法千人一面等问题,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抄袭现象严重。为了解决此问题,将“书本习题”大大减少,增加数个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机械实例分析大作业。

(三)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的性质决定了它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设计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原来的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课程设计是分开的,相互之间没有联系,机械原理的课程设计是以机构的分析为主,机械设计是以零件的强度分析和绘制图纸为主,教师不仅限定了设计题目和方案,还给学生提供了非常齐全的参考资料,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不到发挥。将两门课程的课程设计进行了优化整合,从题目的选择到实施过程,更加符合现代机械的设计思路,即把过去仅进行机构和零部件的尺度综合、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改变为进行机械系统的综合设计。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了发挥,提高了设计的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形象思维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近年来,随着两门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深化,课程内容不断更新和增加,但教学学时相对减少,学时与内容成了突出矛盾。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如何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精神和设计能力,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从培养兴趣入手。兴趣是成才的起点,是成就事业的沃土。学习兴趣能激励学生充分发挥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二)开放式教学。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一是要打破传统的“一本书”,大力提倡课外阅读,让学生了解教科书之外相关领域的知识,更要让学生了解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二是打破“一言堂”,给学生适当的“自由”,鼓励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树立“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的实事求是精神;三是教师不要把所有的知识点得“完美无缺”,要给学生的自学留有余地和空间。

(三)倡导主动实践。被动实践是指实践的对象、方法、程序等关键要素都是由老师制定的,学生在老师规定的框架中,沿着老师制定的路线去完成实践任务。

参考文献:

[1]濮良贵,纪明刚.机械设计(第八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tH122.2006.5.

机械原理篇2

关键词:机械原理教学改革探讨

《机械原理》课程作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核心技术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拟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力。在培养具有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其具有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基于本课程的性质特点,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对如何教好《机械原理》课作了一些探索,深刻地认识到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与相关教学改革,进一步探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1.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

本着国家提出的“高等工程教育应回归工程”这一非常重要的发展理念,《机械原理》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最近几年由于教学改革的深入和课程体系的调整,学生学习的专业课门数量增加,单门课时量压缩,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前针对不同专业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把握“必须适用为度”的原则,内容优化,连贯、适度,保证基本基础知识,紧密结合专业实例,强调实用性和应用性,强化学生的基础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首先从机械的整体出发,从宏观上使学生了解机械整体的基本知识和要求,把握机构的结构、运动、受力的分析思想和方法。再以各种机械传动齿轮传动、连杆传动机构、凸轮传动机构、棘轮槽轮传动机构为课题重点,把握各种机械传动的特点,为培养学生机械安装和调试能力打下良好基础。最后介绍机械设计综述部分,强化整机设计的内容,对机械设计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综合阐述。这样就形成了机械的组成及特性―机械传动―机械设计综述这样的新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机械原理到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的合理过渡。

2.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是确保教学改革成果转化为学生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方法应根据课程体系中各部分内容的教学特点进行相应的改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的一些尝试:

2.1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仍然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首要方法,它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在求解过程中进一步思考,以至进一步提出科学的设想。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一定要设疑、质疑,要特别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衔接转换处提出新问题,提出的问题最好能引起几种回答,以此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做出正确的回答和判断。例如在讲到齿轮啮合传动这一节内容时,首先提出什么是公法线,并绘出草图?在学生正确地回答了所提出问题后,接着再提问什么是内公切线?并且引导学生分析两齿轮啮合传动时,两齿廓接触点的轨迹恰好在内公切线上,使学生很快地掌握教师要推出的新概念:啮合线、力的作用线及四线(公法线、内公切线、啮合线、力的作用线)为一线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现场教学法

机械原理是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在讲解机构时,可以列举实际机器(汽车、内燃机、牛头刨床等)中的应用实例,从而增强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同时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或学院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事先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边参观一边讨论,把课堂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具体地领会各种机构在机器中的应用。每组织一次现场教学,授课教师都要对教学目的、要求、内容、组织形式等作周密考虑、精心安排,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2.3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是课堂教学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和一种重要形式,也是进行现场实践的结合方式,教师通过讨论创新,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在每堂课的进行过程中都设定若干个问题来和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有时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还会以征求答案的方式在课堂上提出来,往往学生会以很高的热情来给出自己的解答和看法,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听课的专注性和积极性。

3.教学手段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手段,通常会使课堂教学比较单调、乏味,特别是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由于不少学生缺乏实践活动,对机械的感性认识不足,仅仅依靠教师课堂讲授,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教学手段的改革:

3.1采用多媒体教学

在学院现有设备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使用制作精良、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

3.2运用网络教学和辅导

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强调实践性,精减基础课的教学课时,运用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把一些相关内容及训练习题、课件上传到校园网,让学生课外阅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抓好课外学习环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机械学科的发展,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越来越多,而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课程体系的调整,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学时却越来越少。为了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不但要抓好机械原理课程的课堂教学环节,而且要重视学生的课外学习环节,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提高创新能力这一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4.1课外作业的改革

做作业对于学生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机械原理课程的习题演练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可适当选择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或反映当前科学技术与工程实践新成果的设计作业题作为机械原理课程的作业。另外,可适当安排一些中外文献的课外阅读,如阅读机械发展史、国外机械原理教材等,课外阅读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

4.2开放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欢迎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和科研,不但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放实验室能使实验场所和设备得到充分利用,既能解决学生多、教师少和设备有限等矛盾,又有利于互帮互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与实验内容的理解。

鼓励学生将机械原理设计性的作业题、绘制出运动简图,并在综合性实验台上进行运动和动力分析。在实际操作中,学生能清楚地看到理论与实际的具体结合,具有更强的实践性。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3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由教师命题或学生自行选题,启发学生发现自己身边或生产中存在的机械方面的问题,提出创新题目,积极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对学生进行创新构思和设计方法培训,学生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到模型制作都能得到全程训练。同时,在学生进入机械原理等专业基础课后,就吸收感兴趣的学生成为教师研究课题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科研工作。通过科研活动,学生既能提高实践能力,又能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5.考核评价指标的改革

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随着教学的内容、形式的多样性,教育评价主体、评价指标也应当多元化。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必须改变一张考卷定终身的考核方法,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多元评价体系。

在成绩评定方法上要采取综合组合评价方法,即把由期末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做法分解为五方面综合评定:(1)听课态度(包括出勤、组织纪律、课堂问答、课堂讨论及论述讲解)成绩;(2)平时(作业及大作业)成绩;(3)实验成绩;(4)期末测评(综合能力)成绩;(5)平时的发明创新能力。期末总成绩将上述五方面的成绩按不同比例加以综合给定。

实践证明,通过考核方法的改革,及时掌握了每一个学生学习信息,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加强辅导,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教学效果。同时,强调“功夫在平时”,而在较大程度上减少了“临时抱佛脚”现象。

6.结语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适应市场需求,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发展的多样性要求,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在实践中进行坚持不懈的长期探索,深化改革。

参考文献:

机械原理篇3

木工机械是论文联盟木材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木材加工经验,而木材则是人类发现利用最早的一种原料,与人类的住、行、用有着密切的关系。木工机械正是通过人们长期生产实践,不断发现,不断探索,不断创造而发展起来的。通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机械化的程度不断加强,而在进入新世纪,人类更是使机械变为智能化,这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减轻了工人的劳动量,而这些先进的生产工具,本人在多年的工作中,对一些普遍的、需要掌握的一般木工机械的原理简单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

木材加工是指通过刀具破坏木树纤维之间的联系,从而改变木料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加工工艺过程。进行木材加工的机械称为为木工机械。木材加工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木工机械,木工机械种类多,使用量大,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行业。

1机床的分类

木工机床从原木锯剖到加工成木制品过程中所用的各种切削加工设备,主要用于建筑、家具和木模等制造部门。如果按照用途来分类。工件批量小,则加工工件的类别就较多.对木工机床通用程度的要求就较高反之,工件批量大,则加工工件的类别较少,对木工机床通用程度的要求可以降低些,但对其生产率和自动化程度要求就高。按这个方法,木工机床可分为三类:

通用木工机床主要用于单件和小批量生产,通用程度高,用在加工各种工件性质相近的各工序。例如:木工锯机,铣床,钻床等;门化木工机床,用于成批生产.用在完成外形轮廓相似、但尺寸不同的工件的同类工序。例如:压机等;用木工机床,于大批量生产,专门用在完成某一工件的一个或数个固定不变的工序。例如:圆棒机,木工组合机床,封边机等。

2机械传动

机械是用于转换或利用机械能的装置。机械通常由原动机、传动装置及工作机构二个部分组成。原动机是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的一种动力装置。在家具木工机械中最常见的原动机为电动机,它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

工作机构是利用机械能作功的装置。用以改变工件的形状、位置和性质的机构。如各种工机床的切削机构、进给机构、涂饰机械的喷头架等部属于工作机构。

传动装置是将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工作机构的中间装置。在家具木工机械中,有的将电动机与工作机构直接连在—起进行工作,不需要其它的传动装置;有的在原动机与工作机构之间装有一套完整的传动装置,其作用是:传递运动和动力,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通过传动系统分别传至各工作机构;改变运动形式,一般原动机的运动形式为旋转运功,通过传动系统可将旋转运动改变为工作机构所需的运动形式。例如横向卧式刨切机中刀床的往复直线运动;调节运动速度,通过传动系统可以将原动机的运动速度改变为工作机构所需的运动速度。例如将原动机的高转速调节成压刨床中进给滚筒的低转速。通常,根据工作机构的需要传动系统有匀速、变速、反向、离合等作用。机械传动仅是传动装置形式中的一种,常用的有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等。

3家具木工机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家具木工机械是为家具生产工艺服务的,要生产出造型优美、质量稳定、价格便宜的各类家具,就必须具备必要的生产手段。家具木工机械的应用可使家具生产过程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原材料消耗、保证加工质量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家具木工机械是指木家具制造中所应用的各种木材加工机床。在木家具生产中,家具木工机械应尽可能满足提高木材利用率、降低原材料消耗的要求。这—方面可从提高加工精度、减少坯件的加工余量、保证产品质量入手;另一方面在加工中、利用改变原有的加工工艺,亦可达到降低原材料消耗的目的。

家具木工机械最常用的普通木工机床有带锯机、圆锯机、平刨床、压刨床、铣床、钻床、车床等。

转贴于论文联盟

加工的原料大多是天然木材,主要用于框式家具的制造。由于木材的用途不断扩大,用量急剧增加,森林资源日趋减少,供需矛盾日益突山。家具制品的结构也由过去单—的框式结构逐步向板式结构方面发展。因此,与之相适应的板式家具生产设备也得到了相应发展。国内先后从意大利、德围、日本等同引进了数百条板式家具生产线,在家具生产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在引进、吸收、改造和创新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先后研制生产了部分和全套板式家具生产设备,其性能接近和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论文联盟,基本上满足了国内生产的需要。

机械原理篇4

关键词:垃圾压实机原理设备

1垃圾压实机机械设计思路

由于垃圾压实机一般采用静碾压实原理,基本外形如图1所示,因此垃圾压实机的自身重要对压实的效果是有一定的影响的。目前,国际上的垃圾压实机主要是分为26t、28t、30t、32t等几个型号的垃圾压实机,在这几种型号的垃圾压实机中,26t这个型号的垃圾压实机是最为常见的,因此,在很多地方进行垃圾压实机的使用的时候,都会优先考虑26t的垃圾压实机。

2软动系统

目前,在国际社会上,最常见的垃圾压实机驱动方式是机械驱动和液压驱动这两种,垃圾压实机由于其自身的工作环境的要求,对于设备的机动性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因此,无论是使用哪一种驱动方式,都是采用的前后轮同时驱动,保证整个机器的机动性能。机械驱动方式的动力输出主要是依靠的柴油机,经过变速器,以及通过弹性传动轴、驱动桥来带动整个机器的前后碾压轮的运动,并实现整个垃圾压实机的活动。采用了带液力变矩器的动力换档变速器,这种动力换档变速器的变速非常方便,传动装置可靠性高,造价低,但是也具有明显的缺点,就是容易产生大量的噪音,整个操纵系统比较复杂,缺乏舒适性。液压驱动方式的动力也是依靠柴油机,通过液压泵,液压马达以及液压桥来实现的整个垃圾压实机的运作。这种液压驱动方式的前后液压马达是采用的电控双排量的设置,能够选择多种速度范围内活动。这种液压驱动方式的特点是整个驱动结构紧凑,具有平稳的传动性,还能够实现无级变速,这种液压驱动方式的缺点是造价高,在使用的时候维护成本高以及对维护的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驱动方式的选择在垃圾压实机中非常重要,驱动方式的选择主要应当按照工作的实际需求和成本。图2所示为机械式驱动垃圾压实机传动结构简图。

3传动轴支撑设计

动力换档变速器通过花键轴和传力盘直接与柴油机连接,在动力换档变速器前、后各有一动力输出轴,通过弹性传动轴实现与前、后桥连接。由于变速器动力输出轴距离前桥较远,必须使用两根弹性传动轴,这就需要在两根传动轴之间增加辅助支撑,以提高传动轴传送动力时的刚性和传力效果。

4碾压轮设计

前后碾压轮结构如图3所示,主要由凸块1、轮圈2、锥形护板3(左右)和辐板4组成。由于在垃圾的压实过程中需要较高的线压力,因此,凸块的结构比较特殊,有别于常见的凸块式振动压路机上的结构,采用锥形护板结构的主要目的是可以避免垃圾污水存留于轮内,有利于提高设备的清洁度和使用寿命。

5推铲机构

垃圾压实机推铲结构:推铲通常都是采用的耐磨、耐冲击的高强度的合金钢板焊接成的。铲刀使用螺栓固定在推铲前部,铲刀采用65mn等这种耐磨的材料,并经过表面淬火处理。

6制动方式

机械式驱动垃圾压实机有两种制动方式:一种是在前后桥两侧均设有的湿式多盘制动器,这种制动器使用的气推液的方式来进行制动;另一种是运用的变速器上的制动器来实现的制动。

7驾驶室翻起

垃圾压实机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必然会经常性地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在设计结构的时候要考虑到便于维修。垃圾压实机的驾驶室应该设计成能够翻起的,并在驾驶室的下面放置两个对称的液压油缸。需要维修的时候,需要摇动手摇泵,输出动力的同时液压油缸会伸出来,并使驾驶室翻起。

8洒药系统设计

因为垃圾场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垃圾中的杂物也滋生着大量的细菌,污染非常大,因此,必须在垃圾压实机上设计有消毒的功能。

常见的垃圾压实机的洒药系统类似于轮胎式的压路机的洒水系统或者是双钢枪式的。洒药系统由喷头,洒水管、洒药箱以及电动泵构成,也可以采用双电动泵的结构,这种结构对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有明显的提升。

9集中系统

为降低设备保养强度提高整机效果,可以采用递进式集中系统对设备关键部位进行自动,部位主要包括铰接转向系统、推铲提升系统等部位。

10结束语

作为一种新型的工程机械,垃圾压实机被列入了我国环保机械的领域,但是,我国的垃圾压实机生产企业还非常少,但是在市场的前景上看,垃圾压实机的生产是有着广阔的市场的。同时由于垃圾压实机的使用成倍地延长了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有效地降低了蚊虫滋生环境,防止了二次污染,社会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

[1]聂福全.垃圾压实机的主要结构设计[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5(12).

机械原理篇5

关键词:机械设计;节能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

引言

当前,我国一直倡导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在机械制造业中因机械设计不够科学合理,造成了大量的能源资源被浪费,违背了可持续发展观的理念。因而研究分析机械设计中节能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方法,对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机械设计中节能设计的基本原理

机械设计中的节能设计主要以平衡理念为基本指导思想,平衡节能原理即是机械设计中节能设计的基本原理。功率匹配节能、减小摩擦、动力源改进是机械节能设计的三个主要方面。结合实际情况,在设计前,对机械在操作运行过程之中可能产生的能源消耗与浪费的情况进行充分考虑,从设计中每一环节的细节着手,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节能的目的。

1.1动力源的节能设计原理

通常情况下一台机械设备的发动机就是其最主要的动力源。节能设计的动力源原理即是,在最大限度增加发动机输出功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发动机的输入功率。简单来说就是在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尽可能地提升电能与热能、动能、势能等的转化率。在实际节能设计过程中,通常是从设备的启动与减速停止这两方面体现动力源的节能设计原理。例如,在设备的启停过程中,惯性会让准备停止的设备继续运行,而通过合理的设计将这部分动能存储起来,用于设备启动时的动力能源。

1.2减小摩擦的节能设计原理

在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各设备之间会互相发生摩擦,造成动力源输出动力的损耗。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最大限度减少动力传送带、动力传送柱、齿轮等部件之间的摩擦,是节能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在节能设计中,通常利用表面光滑的构件组成设备的各连接部分,或是使用油、剂减少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摩擦带来的能源消耗问题。

1.3功率匹配的节能设计原理

机械设备的节能设计需遵循功率匹配的原理,即根据设备具体使用环境与情况设计与之相匹配的运行功率。例如,设计装卸工厂传送带的运行功率必然会远大于设计食品加工传送带的运行功率,同时在节能设计中,对设备进行功率档位的设计,也体现了功率匹配的节能原理。

2当前机械设计中造成能源浪费的原因

2.1节能设计理念缺乏

当前我国机械设计理念依然停留在如何最大限度提升和保证机械设备的生产效益和生产能力上,机械设备的运转速度、负载能力、运行强度等是设计人员在机械设计过程优先考虑的因素,其次才是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而节能设计被完全忽略。甚至为满足设备性能的最大化,将设备能耗设计到匪夷所思的地步。

2.2设计人员专业素质低

设计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机械设备质量的优劣。当前,部分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滞后,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又对新的设计理念与设计知识抱有抵触心理,这使得机械设备的节能设计难以深入开展。同时,设计与实际脱节的现象也普遍存在,这是由于大多数设计人员在设计前没有充分地考虑及考察设备在具体环境下的使用情况。

2.3技术水平偏低

当前我国机械制造业技术水平偏低的现实,制约了节能设计理念与思想的实现。即便企业引进国外的先进机械生产加工技术勉强实现设计中的节能构想或是直接引进国外节能机械设备,但这无疑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投入成本。因而许多企业宁愿继续使用高耗能的机械设备,也不愿花费额外成本引进节能技术或节能设备。

3实现我国机械设计中节能设计的方法

3.1选择绿色材料和环保型动力源

在设计过程中,对机械设备的选材应优先考虑无污染、可回收、易处理的绿色环保材料。在动力源的选择尤其是发动机选择上,尽量选择污染排放小或无污染的环保型动力源。如今各种新型能源、可再生能源、洁净能源被不断地开发利用,设计过程中,在不影响机械设备运行效率的情况下,设计工作者应尽量选择环保型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煤层气)作为设备的动力源。选用发动机可考虑环保型水冷增压发动机或是电控节能型发动机。

3.2电子控制系统

利用无线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组成的电子控制系统,对机械运行进行精确控制,实现节能的目的。在设计过程中,加入电子控制系统,对机械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智能终端根据设备运行的数据信息,控制设备在每个节点和时间段的功率输出,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

3.3新技术的开发与引进

节能设计方案的实施离不开节能技术的支撑,我国应加大对节能技术开发的投入力度,并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节能技术。不能让技术发展水平限制了节能设计的发展。同时,设计工作者也应在设计方案中尝试引入更多的新型节能技术,激励和引导我国节能技术进步与发展。

4结语

除了学习和掌握现有的机械节能设计方法,还需不断地改进和创新机械节能技术。同时我国机械节能设计技术与方法需与时俱进,顺应时展的潮流,以促进我国机械制造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车胜创.机械设计节能基本原理的分析与应用[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5-101.

机械原理篇6

关键词:林业机械;故障诊断;维修

由于林业机械的使用频率大,作业强度高,所以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会造成设备的老化、磨损以及变形等现象,影响到林业生产的进行。林业机械出现故障不仅会影响到生产效率,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威胁操作人员的安全。所以说为了保证林业机械能够保持优良的性能,提高林业的生产效率,要对其故障的成因进行分析,进而可以做好预防工作,减少故障的发生率,提高机械设备的运行性能,为林业生产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1林业机械故障的分析

1.1机械故障产生的原因

引起机械故障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外部环境因素,机械结构因素以及组件的化学因素。外部因素中,主要是和机械设备运行的周围环境,操作者的技能水平,机械维修人员的水平等等有关。机械结构因素主要是机械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和荷载,在运行中所产生的热能等,在设备长期运转的情况下,就会对设备的结构产生影响,产生磨损和断裂等现象。组件的化学因素,主要是机械设备在制造的过程中,零件所使用的材料或者是焊接工艺等因素,在机械运转的过程中,受到内应力等的影响,使机械的性能发生变化,从而引发机械故障。

1.2几种常见的机械故障

机械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有害作用,首先导致各种零部件出现损伤,进而影响、改变机械的输出参数。机械故障种类:一为包括松动、脱落等的松脱型故障:二为包括变质、疲劳、老化、异常磨损、剥落等的退化型故障;三为包括压痕、变形、拉伤、开裂、断裂、龟裂、烧蚀、腐蚀等的损坏型故障;四为包括堵塞、漏水、漏气、渗油等的堵塞与渗漏型故障;五为包括过热、性能衰退、功能失效等的性能衰退或功能失效型故障模式;六为包括间隙过大或过小、压力过高或过低、行程失调、干涉等失调型故障。

1.3林业机械故障的特性

1.3.1故障的多样性、多变性

在林业机械应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引发不同的机械故障,在同一零件上会有不同的故障类型产生,所以作用在同一个零件上的故障所产生的机理是不同的,故障模式也不相同。在故障产生的过程中,由于各种机理的表现形式会发生转变,所以故障等级会相互转换,故障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

1.3.2故障的潜在性、分散性

机械设备在应用的过程中,由于机械的振动或者高速运转所带来的磨损等会对零件产生很大的影响,可能会超出零部件结构的极限值,但是还在机械设备的功能值范围内,对于这类故障可以通过清洁、和紧固等手段来修复,这些都属于是潜在故障。机械设备的使用环境不同,设备运行的各种参数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对于故障的诊断往往判别不清,故障具有一定的分散性。

1.3.3故障的渐发性、耗损性

在机械设备运转的过程中,会对机械的零部件产生磨损,使用的时间越长,对零部件的磨损就愈加严重,当能量与质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影响到机械的性能,由此产生故障,这些故障都是逐渐引发的,可以通过更换零部件达到维修的目的。但是对于机械性能的影响还是存在的,轻则会影响到机械的使用寿命,严重的情况下,会威胁到人员的安全,所以对机械设备的维修与检测要及时,保证机械处于正常的运转状态下。

2林业机械故障的维修与管理

2.1预防

2.1.1减少有害物质的入侵

在林业机械使用过程中,要尽力减少有害因素的影响。一要减少如土壤、灰尘等非金属物质以及金属屑、磨损产物等的影响;二要避免如雨水、空气中的化学成分等通过机械零部件的缝隙、对外通道等进入机械内部而腐蚀零部件。

2.1.2定期做好机械的

良好的可降低零件的磨损速度,还能保持其适宜的工作温度和正常的工作间隙。剂的使用要科学、合理:一要根据季节和环境的不同,以及机械结构的不同选择不同类别、不同牌号的剂;二要注意剂的质量和数量,使用效果不佳时一定要及时更换,数量不足时要及时补充。

2.1.3保证正常的工作载荷

机械零部件的磨损程度随着时间、负荷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一方面要保证机械的力所能及,避免在超过其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下工作,并保证机械负荷的均匀增加;另一方面,要保证机械中各个零部件的温度在工作中处于各自正常的范围,防止高温下运转和低温下超负荷。

2.2维修

2.2.1故障分析

鉴于机械故障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因此在维修中要高度重视故障的分析工作,以便准确地确定故障的性质、产生的原因、机理的识别。首先要对机械使用的现场进行调查,收集如环境、时间、摄像、操作规范、以往维修报告等相关资料,以便对故障零件进行初步检查、鉴别;其次,通过对故障零部件或设备的各种试验检查及理论分析,确定故障所产生的原因及其机理;再次,将初步检查、试验检查、理论分析中所获得的全部资料。所得出的全部测试数据及调查记录,予以集中整理,进而综合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2.2.2有效维修

维修是排除或消除故障隐患,恢复林业机械技术性能,延长机械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对于林业机械故障的处置,一要按照相关维修保养规程,并根据维修工作人员的多年实际经验,采用先进的仪器和科学的方法对机械故障进行合理的保养与维修;二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修理方法,如零件修理法、零件换用或替代修理法,以及零件弃置法等,并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维修方法。

2.2.3定期检测

平时要做好林业机械的点检、定检、巡检制度。点检即由机械操作人员在机械运行前、中,后对设备进行监护,发现异常现象,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定检即由专门的技术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对机械进行细致、全面的检测,制定设备技术性能状况;巡检即由富有多年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及深厚机械知识的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对机械设备进行重点监控,进而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3结束语

在现代化林业生产中,已经普遍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减少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机械化作业的过程中,要保持机械的正常运转,才能够保证工作效率,而在高负荷的作业过程中,机械设备的零部件会受到影响,在长期的磨损和消耗下,设备的性能会有所下降,所以要加强对机械设备故障的检修与处理。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应该正确操作,按照机械设备的使用规范进行操作。在停工阶段,要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发现故障及时维修。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可以总结出常见故障的表现形式和产生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的制定预防的措施,减少故障的发生几率,为林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张艳华.机械故障的形成及其特性分析[J].才智,2010年21期.

机械原理篇7

关键词:石油机械密封;工作原理;失效;对策

中图分类号:tS6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b)-0000-00

在实际的石油化工生产中,常会有一些有害流体产生,为了防止这些有害流体外流,往往会把它们封装在专门的装置中。在石油化工生产中机械密封装置因其所存在的优势而被普遍应用,机械密封是接触式密封的一种,保证机械密封的正常运转是系统装置与设备进行安全生产以及长周期运行的重要前提基础和保障。为了保证石油机械密封能够更好的运行,就应该对其工作原理进行分析,不断的改善机械密封装置,促进石油化工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1石油机械密封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1.1石油机械密封工作原理

机械密封,通常被形象地称为“端面密封”,其是一种避免有害流体流出的装置,在工作原理上,主要是借助于流体的压力和磁力的作用提高密封效果,使垂直于旋转轴线的端面保持贴合并且相对滑动,从而提高了密封的质量。在石油领域中所使用的机械密封在原理上与普通的机械密封基本一致,是在弹簧力与介质压力的作用下,非旋转环紧密地贴合到旋转环上,在旋转的过程中,双方实现相对性地滑动,介质的径向流动就会被阻止,此时所形成的摩擦副即为机械密封的主密封。弹簧与介质压力的向下推动,会对于摩擦副经过摩擦所受到的损害进行补偿,从而能够保持密封端面之间紧密接触的持久性。机械密封的密封圈作用,还可以对于环和轴之间所产生的缝隙进行补偿,以避免有液体从缝隙泄露。在非补偿环和压盖之间所采用的是非补偿环辅助密封圈,其可以避免介质从这里流出。在实际的应用中,石油机械密封的辅助密封圈并不会有相对的运动状态,属于是静密封。另外,在密封圈的选择上,一般会选择使用“o”形圈,也可以使用垫片来进行处理。

1.2石油机械密封特点

机械密封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密封端面(动环和静环组合)、辅助密封圈、缓冲补偿部分(以弹性元件组成)、促使动环能够随着轴旋转的传动部分。从石油机械密封的特点上来看,主要表现在其使用寿命较长、可靠性高、泄露量小、功耗较低,并且不必经常进行维修,对轴的磨损小,能够很好的适应实际生产过程中较高的密封要求,例如高温、低温以及真空的环境状态下,或者是各类腐蚀性强的物质,都要采取特殊的密封措施。对于设备装置的密封,机械密封是最为关键的,但是由于其机械密封结构相对复杂,所以,即便是存在着很多的密封优点,鉴于其在制造和安装的过程中,对于精准度的要求很高,导致了成本提高,而且对于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也会很高。因此,保障密封工作的可靠性,对于延长石油机械密封的使用寿命是非常必要的。

2石油机械密封失效的原因及对策

2.1失效原因分析

2.1.1由于压力导致机械密封失效

在机械密封中,若密封压力腔内的压力超过了其可承受的范围,则其密封端面比压,从而导致液膜难以更好的形成,甚至会出现端面磨损严重的现象,与此同时,也会使发热量增多,致使机械密封零件变形。当工作压力出现波动的现象,会使弹性变形量以及密封效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泄漏量也会随着压力的变化而变化。

2.1.2因为介质腐蚀引起机械密封失效

首先,机械密封的表面在腐蚀性介质的作用下遭到严重的腐蚀作用,在强烈的腐蚀作用下,并且时间上延续较长,就会将石油密封机械的某些密封部件穿透,从而导致泄露现象发生。其次,在介质腐蚀与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弹簧和金属波纹管会出现破裂的现象;第三,机械密封装置上的碳化钨环一般是要焊接到不锈钢座上面的,在使用的过程往往会出现不当操作,就会导致不锈钢座出现晶间腐蚀。

2.1.3高温致使机械密封失效

第一,导致机械密封失效的一项重要因素是常高温油泵,诸如减压塔底泵、油浆泵、回炼油泵等出现热裂。在干摩擦的作用下,或者抽空、冷却液中断、以及密封面中混入杂质等因素,都会造成密封面的环表面出现径向裂纹。第二,密封机械的常用部件碳-石墨环,很容易出现石墨碳化,从而造成了机械密封失效。这主要是由于碳-石墨环必须在零下105到250摄氏度之间进行工作,一旦超过了这个温度范围,就会发现有树脂从碳-石墨环的表面析出,进而在高温状态下,摩擦面周围的树脂就很容易被碳化,当有粘结剂出现,就会因发泡软化而导致机械密封失效。第三,对于一些橡胶辅助密封件,诸如氟橡胶、全橡胶以及乙丙橡胶等,如果超出了被允许的温度范围,就会由于老化而失去弹性,从而出现了变硬、龟裂的现象,机械密封失效。目前所使用的机械密封主要是以柔性石墨为主要材料,其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的性能,但由于回弹性较差,很容易在外在环境的影响喜爱发生脆裂,使机械密封失效。

2.2相应的解决对策

1、对于密封机械的选型,要根据转动设备的作业环境和工况来选择,一些辅助设施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高温的环境条件下作业,所选择密封环就要具有耐高温性,石墨、钴基碳化钨等都是较好的选择。此外,还要配置必要的密封冲洗设施,以起到冷却、、以及净化的功能。

2、对于石油机械密封的日常使用,要按照规范,并注意维护及保养。介质和工作环境对于对机械密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那么,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就要按照规程正确操作,做好设备的密封巡检工作,对于转动设备的运行状况时时关注,严格控制介质的特性指标,以免机械密封使用环境的工况发生变化。

3、加强机械密封的检修质量。对于密封配置要进行常规检查。重视检修质量,在密封配置过程中,对于保持密封元件要轻拿轻放,保持清洁完整,依照检修规程来合理的调整间隙及配合。比如,机械密封面间隙以及弹簧比压等,此外,还要注意避免使泵的振动幅度过大,尤其要注重转子的动平衡及对中找正。

3总结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无论工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对石油的需求量日益增多,在石油化工领域中,机械密封显得日益重要。石油机械密封在实际的工作中,其工作环境可能是气态、液态、或者汽液态,若机械密封介质的沸点较低,当机械处于运行状态的时候,就会升高温度,密封介质就会被挥发,此时,密封的作用就很难发挥出来。注意选择石油机械密封,并按照的相关的规范进行操作,只有这样才会让石油机械密封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转,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相关的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机械密封的工作原理及其自身的特点,促使机械密封在石油化工领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更好的促进石油化工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雪光.石油化工生产常用机械密封形式及失效原因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8):339―342.

[2]梁伟刚.浅谈石油机械密封的工作原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1).

[3]蔡仁良,顾伯勤,宋鹏云.过程装备密封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15.

机械原理篇8

一、农业机械的重要性

农业机械化是用机器装备代替人力、畜力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过程。农业机械化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机械化,贯穿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各种农业机械都是为了完成一定的农业作业设计制造出来的,因此,凡用于农业方面的动力机械如电动机、内燃机、拖拉机等,以及与动力机械相配套的各种农机具即作业机械都属于农机械的范畴。动力机和农机具以牵引、悬挂或半悬挂等方式连接起来成为机组,或将两制造成为一个整体如谷物联合收获机,去完成一定的农业作业内容。单通常所说的农业机械,主要指作业机械,即农机具和带有动力机的联合作业机。

农业范围很广,包括农、林、牧、副、渔许多方面,因此,农业机械包括田间和场上作业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林业机械、渔业机械、牧草机械、畜禽饲养机械、饲料加工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等。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及各方面需要的不同,许多专业部门专业从事有关机械的研究设计工作,如林业机械、渔业机械等。我们讲叙的主要是田间作业机械使用、维修。包括柴油机、联合收割机、土壤耕作机械等。

二、农业机械的操作注意事项

(一)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牌的目的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具有较大的危险性,这种危险不仅对使用者本人,而且对周围其他人都可能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安全危害。全国发生的农机事故70%以上是涉及拖拉机或联合收割机的。这也是法律法规的要求,不上牌就是违法。通过上牌和定期实施检验,可以有效消除事故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办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牌需要准备的资料

1.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所有人的身份证明。

2.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来历证明。

3.新机:国产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整机出厂合格证明或进口机的进口凭证。旧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检验合格证明。

4.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需要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凭证。

(三)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需要买交强险

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由于其行驶的道路环境比田间、场院复杂的多,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事故造成的损失也可能比较大。为保障事故发生后受害人得到及时救治和财产补偿,法律规定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必须购买交强险。交强险在保障受害人的同时,实际上保护了投保人自己,如没有买交强险,一旦发生事故,这笔费用就只能自己出了。

(四)发生农机事故的主要原因

1.人的原因。农机操作人员和辅助作业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违反交通规则所致,如不按规定对拖拉机进行年检、违章行车、作业,不懂安全操作规程,遇到突发情况措施不当,身体状况不佳或酒后作业,无证驾驶操作机械等。

2.农机的原因。农机类型、功能不断拓展,机械动力大、速度快、效率高,不少机械在安全防护设施、标识等方面未能按相关标准要求执行到位;机械安全装置不全,机件失灵、技术状态差,带“病”作业等。

3.环境的原因。摩托车与电动车等交通工具大量增加,容易与转移的农业机械相碰撞而引起事故;作业田块坡度大、环境复杂,道路路面窄、弯道急、有障碍物使机械转移难度增大等。

(五)农机事故的预防

预防农机事故的发生要坚持“四个不动”。

1.无牌无证不动。在无驾驶证的情况下不要操作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不要操作无牌、未年检的拖拉机或联合收割机。

2.未经培训不动。各类农业机械操作技术要求各异,购买农机后一定要认真研读说明书,参加厂家或农机监理部门等组织的安全操作培训,才开始作业。

3.状况不好不动。一是指人的状态不好,如生病、疲劳、酒后、吃药后、年龄太大或太小等;二是指农机的状态不好,如机械的制动失灵、安全装置不全、异响等。

4.机动人不乱动。主要指在作业过程中机械出现问题时,不能在未熄火或未断电的情况下检查故障、加油、清理杂物、触各类刀具等。

(六)发生农机事故后的处理

1.如果在道路上发生涉及农机的事故,属于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后,要保护现场并报交警部门处理。

机械原理篇9

“机械原理”是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在整个专业教学计划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有丰富的基础理论,又有一定的工程知识,而且包括着应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一系列独特方法。它不仅提供了分析机械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而且还可以利用这些原理和方法来创造、设计新的机器。但它既不能代替专业课来讲述一部完整的机器设计过程,也不能像理论基础课那样强调其理论严密性、完整性与抽象性。机械原理研究的问题本身都是工程实际问题,它直接为生产实践服务。在“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只有密切联系实际,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对机构及机器的研究与分析能力,最终提高学生设计与开拓创新的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目的。

二、创新思维与教育培养

创新思维与一般思维的不同点主要在于它具有新颖性、独创性及突破性。创新思维是一种很复杂的思维活动,它具有两个特征:它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顿悟、灵感)的统一;是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统一。创新是通过抽象和概括反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思维活动,然而伴随着这种思维往往有强烈的探索动机,经历存疑、假设、推理、顿悟和验证的各个阶段,最后达到对事物的进一步认识,而解决以前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获得以前没有的某种新事物,因而表现出创新性。

创新是选择,突破与重新构思三个过程的结合,创新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有其生长点,或是从现有机构中进行研究、摸索、通过分析、类比选择出基本雏形,或是以设计者的创新构思作为创新生长点,进行突破与重新构思,实现创新设计。由于创新比较接近推展、衍生的,是建立在从前现存成果上的,因而对于高等教育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则具有较好可操作性。

现代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教育者往往将教授的内容讲解得详细而贴切,但学生仍是遇事问而不思,最终导致课堂“填鸭”的大部分知识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遗忘。实际上,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创新思维过程,就是使学生扎实掌握事物的本质和基本规律的过程。如果现代教育者能够重视这一过程,那么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将不再是僵化而机械的。他们将很快能够领会、掌握事物的实质,进而在这一知识领域举一反三,游刃有余。

三、课程教学与创新思维培养

要想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育者要抛弃把所有的知识都要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的想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机械学的有关知识越来越多,越来越新,教育者要想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这是非常不现实的,只有通过启发、诱导和提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主动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这样才能够教给他们真正的知识和技能。第二,一定要避免孤立的讲解各章节的内容,教育可通过归纳、比较各部分内容使知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更易于掌握巩固。第三,向学生介绍一些创新思维方法,并结合课程的有关内容,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减少思维“约束”,增大思维“自由度”,把传授知识与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结合起来。第四,教育者要紧跟现代机械的发展方向,随时注意发展前沿的新热点,不断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寻找激发学生兴趣的新观念、新事物、开发学生的机械创新思路。在教学实践中,这些尝试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采用多维一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开阔学生思路

在教学手段方面,运用实物、模型、录像、参观工厂、Cai课件、网络课堂等多维一体的教学平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同时,还应建立机械原理课程的多媒体专用教室,配置机械模型系列陈列专柜。这样学生课堂上认真听讲,课下自己动手操作,使学生有现场操作的体验,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在所有机构讲授完后,通过对各种机构进行综合性的比较、总结、并且诱导学生进行机构的组合设计。如在讲到串联组合方式时,前置子机构若为连杆机构,引导学生思考后置机构有哪些,学生自然想到学过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槽轮机构、棘轮机构。在课堂上拆卸一些玩具,让学生看到其原理,使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认为“深不可测”的玩具,居然都是用机构原理中一些简单机构组合成的。如由凸轮机构组成的小熊打鼓,曲柄摇杆机构组成的蜻蜓扑动翅膀,曲柄摇杆组成的电动飞马等,开阔学生的思维。

五、加强实践环节,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加强实验课环节

机械原理实验课是重要的实践环节。总的课时虽然减少了,但实验课不应削弱。通过学生亲自做实验,不但加强了学生对机械的感性知识,加深了对基础概念的理解,体验到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生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运用实验方法研究机械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习题讨论课环节,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机械原理课是工科学生掌握机械类工程学科学习方法的“开山石”,其学习内容,方法和要求均与基础课不同,死记硬背和套用公式的习惯性方法已完全不适用。习题讨论课是结合典型题目以讨论为主来进行做题。所谓讨论,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该章节时暴露出来的问题,加以归纳、整理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来回答,而且大量的问题由学生之间相互进行讨论。教师要结合题目准备好问题,启发学生自觉发言从中抓住症结所在进行分析讨论。通过习题讨论课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分析、开发思维,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3.加强课程设计环节

课程设计是本课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做课程设计学生除了加深巩固和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外,还能使学生受到确定运动方案的初步训练,进一步提高使用技术资料、运算、绘图及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课程设计应以开发学生智能为主,强调机械系统的运动方案确定,机械运动方案的设计是整个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设计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关键性环节,它把课堂教学中学到的各自成章、彼此孤立的各种机构根据其不同点和应用场合有机地综合运用于具体设计中去,从根本上培养锻炼了学生从全局的观点综合考虑设计问题的能力。

六、结束语

机械原理篇10

机械原理中的重合点一般指瞬时重合点,动着的动点只是动参考系上在所考察的瞬时与动点相重合的参考系一点,这个点称为动点的瞬时重合点。也就是随意的一个点,表示其中一个构件在此点有已知速度。

机械原理研究机械中机构的结构和运动,以及机器的结构、受力、质量和运动的学科。这一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人们一般把机构和机器合称为机械。机构是由两个以上的构件通过活动联接以实现规定运动的组合体。机器是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机构组成,用来作有用的功或完成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换。

(来源:文章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