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企业文化建设十篇企业文化建设十篇

企业文化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6:19:49

企业文化建设篇1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使企业健康发展

笔者认为,谈企业文化首先要谈对企业文化概念的认识。什么是企业?企业是以市场为向导,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因此,企业文化就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项事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由于企业文化具有灵魂、凝聚、约束、向导、激励等几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也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种以做大做强企业为基本内容的企业发展观点和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建设只能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搞好生产经营和服务,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健康、稳步地持续发展。这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根本所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惟一使命。

在实践中,每干一件事,每搞一次文化理念的宣传,我们都要思考这样做是否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员工的精神和物质需要,是否在搞形式主义,是否在实事求是地塑造具有厦门卷烟厂特色的企业文化。对此,不敢有丝毫麻痹。笔者感觉这其中的每一个过程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都是一个如履薄冰、负重前行的过程。近几年,厦门卷烟厂的经济效益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其原因就在于这一指导思想的正确性。同时,我们注意到,一些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高喊科技兴国、为社会服务、为消费者服务等口号,这种做法显然偏离了企业发展的实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事实证明,好高骛远是会耽搁企业发展前程的。企业文化建设,很实际的目的就是要让企业健康地活下去,并且要越活越好、越活越强大。俗话说,有用就是真理。离开生存和发展,离开经济效益,企业文化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能落地,不能扎根,徒剩一堆美丽的辞藻。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经营理念

品牌形象既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企业的品牌之中。曾经有人说,中国的品牌是一流的产品、二流的包装、三流的营销、四流的服务。无论这句话有多少水分,但作为一名企业领导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品牌革命时代已经到来,品牌就是企业的生命。对于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企业领导者必须高瞻远瞩,具备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对塑造品牌文化的利弊,要及时果断地扬弃,把职工的整体素质提升上去。并且要不断地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创造出企业优秀的品牌,使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稳步地发展壮大。由此可见,搞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离开品牌谈文化,而要以品牌为载体彰显企业文化,这也是厦烟人的经营理念。

产品是品牌的实物载体,质量是品牌发展的基础。厦门卷烟厂视质量为生命,高度重视产品的内在品质与外观质量,一直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先”,塑企业优秀的品牌。近年来,厦门卷烟厂不断加大质量管理力度,不仅要求结果出精品,更追求过程出精品。1998年导入iso9002—94版质量认证体系,提高产品的质量控制管理水平;1998年第四车间被评为“全国样板车间”;1999年第一、三车间被评为“福建省样板车间”,设备管理达到国家二级管理标准;2001年进行了质量管理体系换版——iso9001-2000版,进一步规范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在行业内首创产品开发过程质量控制的“五书”制度,即:产品设计和开发建议书、任务书、策划书、鉴定书、批量投产准许书,以此提高产品的质量控制水平。2000年以来,厦门卷烟厂大力实施品牌、营销、管理和服务“四大工程”,夯实产品、市场、管理和服务“四大基础”,不断提高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目前,厦门卷烟厂正在进行新厂建设,投资8亿元,力创七个一流:管理一流,工艺一流,产品一流,效益一流,人才一流,设备一流,环境一流;力戒两个一流:花费一流,享受一流。要求每个员工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形成“现场就是市场,做过程精品,每一道工序质量零缺陷”的认识,从单一追求结果到追求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厦门卷烟厂还特别注重综合技术水平的提高,积极与国内外知名烟草研究机构和烟草公司开展技术合作,1986年率先与美国雷诺士烟草企业(现为日本烟草)开展合作,以此提高企业管理、工艺、技术水平。“十五”期间,厦门卷烟厂制定了企业新的发展目标,即向烟草行业同等规模中最具竞争潜力、最有活力的企业行列迈进。

总结厦门卷烟厂的经营理念,笔者认为厦门卷烟厂是在实践中塑造一种适合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它必定会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企业文化建设——人本素质管理

企业只有具备一流的素质,才能创造出一流的产品。近几年来,一些颇具远见卓识的企业领导者都尝试着从资本管理向“二本论”管理转变,“二本论”管理即资本管理加人本管理。凡是人本企业都有它明显的管理特征:一是在信任员工的基础上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二是倡导员工进行有效学习,推动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培养有利于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价值观。为此,厦门卷烟厂以品牌文化建设为契机,带动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企业每创造、培育一个更高档次的品牌,就标志着其综合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厦烟人很清楚,企业综合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创造出新品牌来,即使创造出来了也不可能培育起来。企业界有人形象地把靠吹捧走红的企业品牌比作“螃蟹”,意思是经不起市场和时间的考验,一红就死。所以企业品牌的培育过程必须是一个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过程。

厦门卷烟厂决不做一红就死的“螃蟹”。厦门卷烟厂创建于1954年,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如果从其前身华康烟厂(解放前的一个私营企业)算起,历史就更长了。经过近50年的发展,特别是在厦门成为经济特区以后,厦门卷烟厂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充分发挥特区的两大优势——区域和政策优势,抓住机遇,不断发展壮大。今天,厦门卷烟厂的发展水平已处于全国烟草企业先进行列,主要经济指标跃居前15位左右,是烟草行业“36家重点发展企业”之一。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企业素质、员工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抓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中,厦门卷烟厂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狠抓解放思想,更新陈旧观念。“变”是惟一不变的真理。企业要发展,靠老思路、老办法是不行的,要学习,要变革。“变则通,通则久”。把“变”的思想、“变”的观念植入员工的头脑之中,让他们想别人所不敢想,做别人所不能做,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

(二)狠抓敬业精神,培养认真习惯。厦门卷烟厂要求企业员工牢记这样一个理念:不认真工作者就是“小偷”,在“偷”企业的钱(工资)。员工所做的工作要对得起自己的工资,这是最起码的信用关系。企业要培养员工良好的敬业习惯:操作认真的习惯、负责任的习惯、使命感和事业心的习惯。

(三)狠抓团队建设,营造真诚氛围。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者,是不会把眼光只盯在报表利润的增减上的,而是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厦门卷烟厂倡导团队精神,倡导团队英雄,就是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是团队中的一员,发展个人才能发展团队,进而发展企业。这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团队成员之间要坦诚、真诚、零距离,营造团队真诚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员工的思维,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

(四)狠抓机制搞活,注重制度创新。我们认为,厦门卷烟厂的企业文化,从宏观层面讲,具有厦门卷烟厂的国情特色,但从微观上讲,并没有中外企业之别。企业机制搞活无非就是解决“原动力”的问题,而“原动力”的主要内容就是“人+机制”。基于这种考虑,从2000年开始,厦门卷烟厂加大、加快改革步伐,大力改革用人、用工、分配机制和考核制度,导入市场经济手段,全面形成“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竞争激励机制和考核约束机制,建立“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的动态运行机制,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具活力、更灵活、适应性更强。为保证企业管理水平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2003年新厂搬迁后,聘请了一家国内外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结合管理流程再造,要求他们设计出既符合国情、厂情,又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要求,还符合员工利益的崭新的运行机制。全方位、脱胎换骨地搭建企业内部公平竞争的舞台,提升厦门卷烟厂的整体综合素质。

四、企业文化的内核——价值观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说白了,价值观就是人的追求。要什么不要什么,追求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都属于是价值观的范畴。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员工心中的灯塔,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依靠。任何文化建设都是以某种价值观的倾向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也不例外。经营思想的革新、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要以某种价值观为指导,中外企业概莫能外。

(一)企业领导的价值观。企业领导的价值观是整个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航标”。有人说,先改变张瑞敏,再改变海尔,张瑞敏改变了,海尔也就改变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企业文化不是开几次会就能产生的,也不是员工自觉产生的,它来源于企业领导者或企业领导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企业领导是榜样,是企业文化的影子,企业领导的所作所为传播出去,被员工所接受,就会影响员工的行为、习惯,也就形成了企业文化。厦门卷烟厂在企业中经常传播6种文化,责权文化、亲和文化、制度文化、乐观进取文化、廉洁自律文化和艰苦奋斗文化。

(二)员工主体的价值观。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如何定位,是企业的主人还是雇员?传统的说法是,国企员工具有二重性,既是主人也是雇员。无论是主人还是雇员,企业文化总是建立在以员工利益为主体的基础之上的。企业所有的赢利,所创造的价值,无一不是员工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企业要对他们负责任,不能对不起他们。员工的福利、员工的发展、员工的自豪感都是企业的财富,同时也是以员工为主体的价值观的必然体现。

(三)团队的价值观。团队员工的共同愿望和价值系统对企业有很重要的影响。当好的价值理念、好的愿望在员工心目中不断强化,形成该群体的一致行为后,团队的生产力才能发挥出来。实际工作中,我们把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融为一体,把“厂兴我有利,厂衰我有失”、“爱企业,爱产品,爱岗位”、“视厂如家”的理念变成员工个人的自觉行动,做到“人人心中有企业,上下左右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团队合力与竞争力。

(四)管理的价值观。笔者认为,从管理的文化梯次看,有科学管理、人本管理与文化管理三个层次。做企业,科学管理是前提、是基础;人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科学管理就勿谈人本管理;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声的监督,是无为而治。在实践中,厦门卷烟厂对这三个层次的管理价值观是这样理解的:第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管理也是生产力,员工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是企业科学管理价值观的基本体现。要使企业兴旺发达,就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依靠人才兴业,依靠科技兴企。第二,抓好企业科学管理的过程,同时是改造人的过程,是改造人的习惯系统的过程,也是人本管理不断提升的过程。人本管理就是要关心人、体贴人,一切为了尊重人的责任感服务,一切为了人的发展服务。第三,文化管理最终表现在制度、机制上,制度、机制是文化管理价值观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长江、黄河没有人管却能东流到海,其原因就在于它有一种机制保障,是中国地形加河流的机制。厦门卷烟厂怎样才能像长江、黄河那样,不需要管理就能自然成功?同样需要一种机制。厦门卷烟厂目前正在和一家管理公司合作,寻求适合企业发展的文化管理机制。

(五)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观。世界上没有单纯的经济工作,也没有单纯的政治工作。深化企业改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调动员工积极性,进行生产经营都离不开宣传政治工作。经济发展为社会现代化服务,而思想政治工作则为经济发展开辟道路。这是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统一性表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价值所在。尤其是在变革的时代,更需要用新的理论武装头脑,与时俱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任何轻视或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行为都将付出代价。

企业文化建设篇2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使企业健康发展

笔者认为,谈企业文化首先要谈对企业文化概念的认识。什么是企业?企业是以市场为向导,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因此,企业文化就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项事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由于企业文化具有灵魂、凝聚、约束、向导、激励等几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也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种以做大做强企业为基本内容的企业发展观点和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建设只能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搞好生产经营和服务,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健康、稳步地持续发展。这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根本所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惟一使命。

在实践中,每干一件事,每搞一次文化理念的宣传,我们都要思考这样做是否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员工的精神和物质需要,是否在搞形式主义,是否在实事求是地塑造具有厦门卷烟厂特色的企业文化。对此,不敢有丝毫麻痹。笔者感觉这其中的每一个过程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都是一个如履薄冰、负重前行的过程。近几年,厦门卷烟厂的经济效益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其原因就在于这一指导思想的正确性。同时,我们注意到,一些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高喊科技兴国、为社会服务、为消费者服务等口号,这种做法显然偏离了企业发展的实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事实证明,好高骛远是会耽搁企业发展前程的。企业文化建设,很实际的目的就是要让企业健康地活下去,并且要越活越好、越活越强大。俗话说,有用就是真理。离开生存和发展,离开经济效益,企业文化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能落地,不能扎根,徒剩一堆美丽的辞藻。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经营理念

品牌形象既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企业的品牌之中。曾经有人说,中国的品牌是一流的产品、二流的包装、三流的营销、四流的服务。无论这句话有多少水分,但作为一名企业领导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品牌革命时代已经到来,品牌就是企业的生命。对于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企业领导者必须高瞻远瞩,具备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对塑造品牌文化的利弊,要及时果断地扬弃,把职工的整体素质提升上去。并且要不断地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创造出企业优秀的品牌,使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稳步地发展壮大。由此可见,搞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离开品牌谈文化,而要以品牌为载体彰显企业文化,这也是厦烟人的经营理念。

产品是品牌的实物载体,质量是品牌发展的基础。厦门卷烟厂视质量为生命,高度重视产品的内在品质与外观质量,一直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先”,塑企业优秀的品牌。近年来,厦门卷烟厂不断加大质量管理力度,不仅要求结果出精品,更追求过程出精品。1998年导入iso9002—94版质量认证体系,提高产品的质量控制管理水平;1998年第四车间被评为“全国样板车间”;1999年第一、三车间被评为“福建省样板车间”,设备管理达到国家二级管理标准;2001年进行了质量管理体系换版——iso9001-2000版,进一步规范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在行业内首创产品开发过程质量控制的“五书”制度,即:产品设计和开发建议书、任务书、策划书、鉴定书、批量投产准许书,以此提高产品的质量控制水平。2000年以来,厦门卷烟厂大力实施品牌、营销、管理和服务“四大工程”,夯实产品、市场、管理和服务“四大基础”,不断提高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目前,厦门卷烟厂正在进行新厂建设,投资8亿元,力创七个一流:管理一流,工艺一流,产品一流,效益一流,人才一流,设备一流,环境一流;力戒两个一流:花费一流,享受一流。要求每个员工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形成“现场就是市场,做过程精品,每一道工序质量零缺陷”的认识,从单一追求结果到追求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厦门卷烟厂还特别注重综合技术水平的提高,积极与国内外知名烟草研究机构和烟草公司开展技术合作,1986年率先与美国雷诺士烟草企业(现为日本烟草)开展合作,以此提高企业管理、工艺、技术水平。“十五”期间,厦门卷烟厂制定了企业新的发展目标,即向烟草行业同等规模中最具竞争潜力、最有活力的企业行列迈进。

总结厦门卷烟厂的经营理念,笔者认为厦门卷烟厂是在实践中塑造一种适合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它必定会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企业文化建设——人本素质管理

企业只有具备一流的素质,才能创造出一流的产品。近几年来,一些颇具远见卓识的企业领导者都尝试着从资本管理向“二本论”管理转变,“二本论”管理即资本管理加人本管理。凡是人本企业都有它明显的管理特征:一是在信任员工的基础上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二是倡导员工进行有效学习,推动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培养有利于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价值观。为此,厦门卷烟厂以品牌文化建设为契机,带动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企业每创造、培育一个更高档次的品牌,就标志着其综合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厦烟人很清楚,企业综合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创造出新品牌来,即使创造出来了也不可能培育起来。企业界有人形象地把靠吹捧走红的企业品牌比作“螃蟹”,意思是经不起市场和时间的考验,一红就死。所以企业品牌的培育过程必须是一个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过程。

厦门卷烟厂决不做一红就死的“螃蟹”。厦门卷烟厂创建于1954年,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如果从其前身华康烟厂(解放前的一个私营企业)算起,历史就更长了。经过近50年的发展,特别是在厦门成为经济特区以后,厦门卷烟厂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充分发挥特区的两大优势——区域和政策优势,抓住机遇,不断发展壮大。今天,厦门卷烟厂的发展水平已处于全国烟草企业先进行列,主要经济指标跃居前15位左右,是烟草行业“36家重点发展企业”之一。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企业素质、员工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抓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中,厦门卷烟厂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狠抓解放思想,更新陈旧观念。“变”是惟一不变的真理。企业要发展,靠老思路、老办法是不行的,要学习,要变革。“变则通,通则久”。把“变”的思想、“变”的观念植入员工的头脑之中,让他们想别人所不敢想,做别人所不能做,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

(二)狠抓敬业精神,培养认真习惯。厦门卷烟厂要求企业员工牢记这样一个理念:不认真工作者就是“小偷”,在“偷”企业的钱(工资)。员工所做的工作要对得起自己的工资,这是最起码的信用关系。企业要培养员工良好的敬业习惯:操作认真的习惯、负责任的习惯、使命感和事业心的习惯。

(三)狠抓团队建设,营造真诚氛围。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者,是不会把眼光只盯在报表利润的增减上的,而是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厦门卷烟厂倡导团队精神,倡导团队英雄,就是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是团队中的一员,发展个人才能发展团队,进而发展企业。这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团队成员之间要坦诚、真诚、零距离,营造团队真诚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员工的思维,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

(四)狠抓机制搞活,注重制度创新。我们认为,厦门卷烟厂的企业文化,从宏观层面讲,具有厦门卷烟厂的国情特色,但从微观上讲,并没有中外企业之别。企业机制搞活无非就是解决“原动力”的问题,而“原动力”的主要内容就是“人+机制”。基于这种考虑,从2000年开始,厦门卷烟厂加大、加快改革步伐,大力改革用人、用工、分配机制和考核制度,导入市场经济手段,全面形成“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竞争激励机制和考核约束机制,建立“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的动态运行机制,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具活力、更灵活、适应性更强。为保证企业管理水平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2003年新厂搬迁后,聘请了一家国内外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结合管理流程再造,要求他们设计出既符合国情、厂情,又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要求,还符合员工利益的崭新的运行机制。全方位、脱胎换骨地搭建企业内部公平竞争的舞台,提升厦门卷烟厂的整体综合素质。

四、企业文化的内核——价值观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说白了,价值观就是人的追求。要什么不要什么,追求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都属于是价值观的范畴。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员工心中的灯塔,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依靠。任何文化建设都是以某种价值观的倾向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也不例外。经营思想的革新、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要以某种价值观为指导,中外企业概莫能外。

(一)企业领导的价值观。企业领导的价值观是整个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航标”。有人说,先改变张瑞敏,再改变海尔,张瑞敏改变了,海尔也就改变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企业文化不是开几次会就能产生的,也不是员工自觉产生的,它来源于企业领导者或企业领导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企业领导是榜样,是企业文化的影子,企业领导的所作所为传播出去,被员工所接受,就会影响员工的行为、习惯,也就形成了企业文化。厦门卷烟厂在企业中经常传播6种文化,责权文化、亲和文化、制度文化、乐观进取文化、廉洁自律文化和艰苦奋斗文化。

(二)员工主体的价值观。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如何定位,是企业的主人还是雇员?传统的说法是,国企员工具有二重性,既是主人也是雇员。无论是主人还是雇员,企业文化总是建立在以员工利益为主体的基础之上的。企业所有的赢利,所创造的价值,无一不是员工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企业要对他们负责任,不能对不起他们。员工的福利、员工的发展、员工的自豪感都是企业的财富,同时也是以员工为主体的价值观的必然体现。

(三)团队的价值观。团队员工的共同愿望和价值系统对企业有很重要的影响。当好的价值理念、好的愿望在员工心目中不断强化,形成该群体的一致行为后,团队的生产力才能发挥出来。实际工作中,我们把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融为一体,把“厂兴我有利,厂衰我有失”、“爱企业,爱产品,爱岗位”、“视厂如家”的理念变成员工个人的自觉行动,做到“人人心中有企业,上下左右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团队合力与竞争力。

(四)管理的价值观。笔者认为,从管理的文化梯次看,有科学管理、人本管理与文化管理三个层次。做企业,科学管理是前提、是基础;人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科学管理就勿谈人本管理;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声的监督,是无为而治。在实践中,厦门卷烟厂对这三个层次的管理价值观是这样理解的:第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管理也是生产力,员工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是企业科学管理价值观的基本体现。要使企业兴旺发达,就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依靠人才兴业,依靠科技兴企。第二,抓好企业科学管理的过程,同时是改造人的过程,是改造人的习惯系统的过程,也是人本管理不断提升的过程。人本管理就是要关心人、体贴人,一切为了尊重人的责任感服务,一切为了人的发展服务。第三,文化管理最终表现在制度、机制上,制度、机制是文化管理价值观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长江、黄河没有人管却能东流到海,其原因就在于它有一种机制保障,是中国地形加河流的机制。厦门卷烟厂怎样才能像长江、黄河那样,不需要管理就能自然成功?同样需要一种机制。厦门卷烟厂目前正在和一家管理公司合作,寻求适合企业发展的文化管理机制。

(五)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观。世界上没有单纯的经济工作,也没有单纯的政治工作。深化企业改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调动员工积极性,进行生产经营都离不开宣传政治工作。经济发展为社会现代化服务,而思想政治工作则为经济发展开辟道路。这是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统一性表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价值所在。尤其是在变革的时代,更需要用新的理论武装头脑,与时俱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任何轻视或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行为都将付出代价。

企业文化建设篇3

关键词:物业管理文化建设

随着百姓物质条件的逐渐丰富,消费能力的日渐增强,以及市场经济带来的工作、生活的巨大压力,使其对住房的要求已由“有房住”、“住得下”发展到“住得好”,住宅小区不仅要环境优美、舒适、方便、安全,更要承担起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和功能,为业主提供一个和谐、文明、奋进的精神家园。而这就需要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服务企业、业主自身及社区基层管理组织等,以文化为媒介在住宅小区管理的不同阶段播种文明之花,建设和谐社区。

一、规划设计,文化为先导

物业的规划设计在整个房地产项目开发系统工程中举足轻重。如果把一个项目比作一辆“坦克”的话,那么,其对市场的“摧毁力”完全取决于规划设计的质量。但建筑不只是钢筋、混凝土、玻璃体,更有着人文与情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语言的道具箱,在欣赏视觉效果的同时,更令人感动的是其深远的文脉背景、内涵。只有拥有人文与情感的建筑,才是有生命的建筑。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房地产企业在进行物业外部环境(造型、配套、设施、楼名等)设计时,应注重物业的文化品位与文化含量,突出物业的附加价值与鲜明个性,使社区不仅成为建筑文化和景观文化的展示地,同时也是社区文化发展的舞台。

二、物业服务,文化是灵魂

物业文化设计与定位的秉承。作为物业的售后服务组织,物业企业一旦从房地产企业手中接管了物业,便不可能再按自己的文化设计去重新改变辖区的硬件环境,只能去秉承其原本设计的文化品味,为此,在其规划设计阶段物业企业就应尽早介入,积极揣摩房地产企业对社区的文化定位,以发展的眼光并结合自己的服务经验,向房地产企业提出科学合理的设计建议,以利于日后社区文化的顺利开展。

物业管理中文化的整合与传播。物业管理中的文化涉及物业企业文化、服务文化和社会公众文化。

1、物业企业的文化建设

物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物业管理行业有八字箴言,叫做“物的管理、人的服务”。首先,物业管理的实质是服务,对其质量的管理除制定标准化规范外,更多地强调对员工个人素养的培养和训练;其次,物业服务传递的是形象,如果不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对员工进行引导和熏陶,业主难以接受。

物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第一,“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原则和根本原则,有双层含义,其一是指在经营理念中突出以业主(或使用人)为本,业主至上,在物业服务过程中,向业主提供人性的满足,即对人的尊严、价值、个性、身份、地位、审美、情感、时尚等需求的满足,使服务呈现人性化、个性化、层次化、传统化、流行化等;其二是指突出以员工为本,为员工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竞争环境,不断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二,突出团队精神的原则。以此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促使每一员工、每一部门、每一管理区域协调一致。

物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物业企业文化是指物业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可划分为精神层、物质层和制度层。

物业企业文化的三个层密切相关:其中物质层是物业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也是制度层和精神层的物质基础;制度层则约束和规范着物质层及精神层的建设,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物业企业文化建设便无从谈起,精神层是形成物质层和制度层的思想基础,也是物业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2、服务文化建设

所谓服务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对客户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服务理念、职业观念等服务价值取向的总和。服务文化是以服务价值观为核心,以创造顾客满意、赢得顾客忠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形成共同的服务价值认知和行为规范为内容的文化。物业服务对象的复杂性及物业服务工作的无形性、突变性、随机性、不可恢复性、不标准性等,决定了服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服务文化是路标系,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导向功能;服务文化是文化场,可以形成一种文明服务氛围;服务文化是共振链,有激活组织的功能;服务文化是免疫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御不利事态的发生或扩展;服务文化是一种心理契约,可以传递信任和快乐;服务文化是兴奋剂剂,可以使服务硬件充满生命力与活力;服务文化是一种监督制约,对服务起着无形的巨大的监控作用。

3.社会公众文化建设

谈到社会公众文化,即社区文化,人们就粗浅地理解为娱乐游戏。其实它是一个极富内涵的概念,它是物业开发者、经营者、政府部门和小区业主共同创造出的具有小区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的结合。就外延来看,它体现在社区文化观、社区价值观、社区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社区制度等各个层面,社区文化是房地产企业、物业管理者和业主共同的追求。当今的城市家居生活,邻里关系淡薄,各自封闭,老死不相往来成为都市流行病,如何营造良好的社区生活氛围,使人们走出自己的家门,传播中国人互敬互让、互帮互爱的传统美德,并使之发扬光大,已成为社会的一个共同话题。作为物业的开发者、管理者以及政府基层组织拥有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建设社区文化责无旁贷,但这只是一种过渡形式,社区文化最大的受益者应是物业的住用者,社区文化建设最终也应成为物业住用者的自觉活动。

4.物业企业文化与社区文化的适度融合

物业企业文化与社区文化在内涵上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物业企业本身负有建设社区文化的管理目标。但长期以来,在社区文化建设上,物业管理公司只偏重于小区文娱活动的组织和支持,满足于建立几个业余文艺团队。这些工作虽然也是必须的,但却是浅层次的。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应该是通过各种载体将公司的服务理念渗透到业主和使用人的日常生活中去,引导他们形成共同的生活方式、共同的价值观,公共意识,建立和谐、高雅的生活工作氛围。

物业企业适应业主对社区文化的需要进行社区文化建设,是对物业管理市场的积极主动反应;物业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在社区中的渗透力、辐射力,提高公司品牌知名度,是企业的经营发展策略;社区文化实质上是物业企业文化在社区的延伸与外化,是物业企业文化在社区交往行为上的表现,是物业企业文化的载体与表现形式。物业企业应充分利用社区文化体现物业管理特色,用社区文化塑造文明社区,通过社区文化项目的建设、社区文明氛围的塑造、社区生活服务项目的展开以及社区意识的培养与精神文明建设等多种途径,来为业主营造一个“居住安心、环境舒心、生活称心、娱乐欢心”的生活家园。

现代化的物业管理需要现代化的文化建设与传播,可以说,没有文化的环境不是文明,没有文化的商品不是精品,没有文化的服务不是享受,没有文化的竞争不能取胜。只要我们坚持运用文化眼光对待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就会创造出充满文化氛围的环境,就会形成独特的管理风格,使物业管理具有鲜明的生命力;有了这种认识,进行文化建设与传播就有了自觉性和动力,就会为建设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开创新局面。

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建设篇4

企业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采取的措施

(一)以人为本,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遵循员工,这一直以来都应该是企业文化建设应该遵循的道理,员工是企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企业的经济收益大多来自于员工的创造。员工也是企业长期发展下去的资本和动力。“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是企业发展与成功的第一要义。开展各种创新型小组,开展文化讨论,设立企业文化墙,开展劳动竞赛,文艺晚会、评先树优等,将积极地人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进取的人生态度都以不同的形式来传递给员工,使得让员工接收到积极地价值观与人生态度。

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引导员工能够存在从集体利益考虑,以大局为重的正确思想观念,了解企业和员工之间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开的关系,建设一支爱岗敬业的员工团队。并且,要鼓励加强员工之间的互相协作和团结友爱,形成一种“互相帮助和谐友爱”的良好氛围,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大力倡导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敬业奉献精神,并且营造一种团结的工作环境,使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关系紧密的联系起来。

(二)着力关怀,为员工营造家的温暖

适当的提高员工的工资薪酬待遇,完善福利制度,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和奖励措施。从制度上逐步的缩小甚至消除对员工身份的区别对待,适当提高劳务工的薪酬待遇。通过完善绩效考核和薪酬激励机制等措施,逐步消除用工身份的差别,按照《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为员工办理五险一金,从福利和待遇上给员工给予保障,并且根据企业的经济收益来确定适宜的奖金鼓励制度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三)要注重对员工的不断培养,重视员工的发展

1.企业的领导应该不断地听从员工们的优秀建议和发展的个人意愿,适当的进行岗位调整,要对员工的特长性格等各个方面因素进行考虑,为员工提供一专多能的成长机会,同时也要打造出在某个领域内十分优秀的专业人才。

2.因为员工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和资本,所以在员工没有犯大错误的情况下,不能放弃对任何一个员工的培养,企业的安定团结才是根本,要为每个人提供发展的平台,留住人才,企业才能够发展。

3.从员工的角度来看,每个员工都应该不断成长,善于总结,认真用心的去学习,不断总结经验,这将对以后的工作有十分大的帮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能够不断地成长,就会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岗位。

(四)加强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

沟通在一个企业中是不可缺少的关键部分,没有了沟通,上级和下属,员工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疏远,可以说,加强沟通就是不断地打造企业的软实力,不论是在过去现在以至于未来,沟通对企业发展来说都是重要的问题。

1.领导应该重视企业员工的普遍诉求,在不影响企业发展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应该充分的满足员工的诉求,这对增加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很大的帮助,也提高了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并且让员工体会到了人性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充分的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觉。

2.创造良好的共同环境。企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员工都有义务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每个人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和观点能够从各个角度方面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变化,因此,更多的提出建议,更多的倾听接受能够适当的促进企业发展脚步,能够带来不一样的收益与效果,而倾听这个行为本身就能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增强了企业的软实力,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优秀的企业文化能给企业带来一批有着良好文化素养和强烈归属感的优秀员工,以企业为家,才能更好的为企业做出贡献,这样,企业才能更好的生存发展,才能更加具有生机与活力。

企业文化的内容

1.经营哲学

经营哲学也称企业哲学,是一个企业特有的从事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方法论原则。它是指导企业行为的基础。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面临着各种矛盾和多种选择,要求企业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论来指导,有一套逻辑思维的程序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经营哲学。例如,日本松下公司“讲求经济效益,重视生存的意志,事事谋求生存和发展”,这就是它的战略决策哲学。北京蓝岛商业大厦创办于1994年,它以“诚信为本,情义至上”的经营哲学为指导,“以情显义,以义取利,义利结合”,使之在创办三年的时间内营业额就翻了一番,跃居首都商界第4位。

2.价值观念

所谓价值观念,是人们基于某种功利性或道义性的追求而对人们(个人、组织)本身的存在、行为和行为结果进行评价的基本观点。可以说,人生就是为了价值的追求,价值观念决定着人生追求行为。价值观不是人们在一时一事上的体现,而是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关于价值的观念体系。企业的价值观,是指企业职工对企业存在的意义、经营目的、经营宗旨的价值评价和为之追求的整体化、个异化的群体意识,是企业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准则。只有在共同的价值准则基础上才能产生企业正确的价值目标。有了正确的价值目标才会有奋力追求价值目标的行为,企业才有希望。因此,企业价值观决定着职工行为的取向,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只顾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价值观,就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不仅会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还会影响企业形象;只顾眼前利益的价值观,就会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使企业失去后劲,导致灭亡。我国老一代的民族企业家卢作孚(民生轮船公司的创始人)提倡“个人为事业服务,事业为社会服务,个人的服务是超报酬的,事业的服务是超经济的。”从而树立起“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价值观念,这一为民为国的价值观念促进了民生公司的发展。北京西单商场的价值观念以求实为核心,即:“实实在在的商品、实实在在的价格、实实在在的服务。”在经营过程中,严把商品进货关,保证商品质量;控制进货成本,提高商品附加值;提倡“需要理解的总是顾客,需要改进的总是自己”的观念,提高服务档次,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3.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并经过精心培养而形成的企业成员群体的精神风貌。

企业精神要通过企业全体职工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体现出来。因此,它又是企业职工观念意识和进取心理的外化。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整个企业文化中起着支配的地位。企业精神以价值观念为基础,以价值目标为动力,对企业经营哲学、管理制度、道德风尚、团体意识和企业形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

企业精神通常用一些既富于哲理,又简洁明快的语言予以表达,便于职工铭记在心,时刻用于激励自己;也便于对外宣传,容易在人们脑海里形成印象,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个性鲜明的企业形象。如王府井百货大楼的“一团火”精神,就是用大楼人的光和热去照亮、温暖每一颗心,其实质就是奉献服务;西单商场的“求实、奋进”精神,体现了以求实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和真诚守信、开拓奋进的经营作风。

4.企业道德

企业道德是指调整本企业与其它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以善与恶、公与私、荣与辱、诚实与虚伪等道德范畴为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企业。

企业道德与法律规范和制度规范不同,不具有那样的强制性和约束力,但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强烈的感染力,当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后具有自我约束的力量。因此,它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是约束企业和职工行为的重要手段。中国老字号同仁堂药店之所以三百多年长盛不衰,在于它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融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之中,形成了具有行业特色的职业道德,即“济世养身、精益求精、童叟无欺、一视同仁。”

5.团体意识

团体即组织,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的集体观念。团体意识是企业内部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心理因素。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使企业的每个职工把自己的工作和行为都看成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使他们对自己作为企业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对企业的成就产生荣誉感,从而把企业看成是自己利益的共同体和归属。因此,他们就会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自觉地克服与实现企业目标不一致的行为。

6.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通过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被消费者和公众所认同的企业总体印象。由外部特征表现出来的企业的形象称表层形象,如招牌、门面、徽标、广告、商标、服饰、营业环境等,这些都给人以直观的感觉,容易形成印象;通过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形象称深层形象,它是企业内部要素的集中体现,如人员素质、生产经营能力、管理水平、资本实力、产品质量等。表层形象是以深层形象为基础,没有深层形象这个基础,表层形象就是虚假的,也不能长久地保持。流通企业由于主要是经营商品和提供服务,与顾客接触较多,所以表层形象显得格外重要,但这决不是说深层形象可以放在次要的位置。北京西单商场以“诚实待人、诚心感人、诚信送人、诚恳让人”来树立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企业形象,而这种服务是建立在优美的购物环境、可靠的商品质量、实实在在的价格基础上的,即以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经营实力作为优质服务的保证,达到表层形象和深层形象的结合,赢得了广大顾客的信任。

7.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是在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的行为带有强制性,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种规定。从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看,企业制度属中间层次,它是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物质文化实现的保证。企业制度作为职工行为规范的模式,使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内外人际关系得以协调,员工的共同利益受到保护,从而使企业有序地组织起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

 

企业如何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相关文章:

1.怎样做好企业文化建设

2.公司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3.怎样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篇5

企业文化起源于日本,形成在美国,发展在世界。关于企业文化的涵义众说不一,流派纷呈,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确定的说法,很难用精确的文字语言表述。目前具有代表性和广为流传的有:广义狭义说、总和说、同心园说、力量说、精神财富说、精神现象说、群体意识说、成果说等。从国情出发,在我国一般采用精神财富说,表述为:企业职工根据本企业的客观条件,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组织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它包括职工的思想文化素质、企业精神、民主意识、法律观念、职业道德、风俗习惯、价值准则以及文化环境等。

企业文化的内容分为外显文化和内在文化两部分,外显文化是指企业的文化设施、文化教育、技术培训和文娱联谊活动;内在文化是指为达到企业总体目标而逐步形成的,一贯倡导、不断充实并为全体成员自觉遵循的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工作态度、行为取向和生活观念,以及由这些因素融汇而成的整体风貌。由于企业的类型不同,企业文化的内容并不统一,表现形态也不尽相同。供电企业是具有作业、营销、服务、管理功能的公用性企业,其企业文化内容不可能也不应该囊括企业文化的所有理论内容,应视其工作性质和特点确定,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文化。是指企业向市场和客户提供优质充足的电能和保证电力供应的运行、检修、工程、管理的成果,以及能给客户带来满足感、信任感的优质服务。

2、价值文化。企业成员普扁认同的价值观念,即一个企业的基本信念和信仰,有最大利润价值观,经营利润合理价值观,企业社会互利价值观三种取向。供电企业立足利润最大,追求利润合理,最终实现与社会互利。价值文化是围绕价值观念产生的企业目标,经营宗旨、经营理念,发展思路、创新精神、竞争意识、效益观念、质量方针。

3、劳动文化。企业是由若干职工个体组成的劳动集体,而劳动是职工主要职能,职工在从事各自的脑力劳动、体力劳动的时候,劳动文化将他们联系起来、凝聚起来,由劳动价值、劳动组合、劳动协作、劳动竟赛、劳动技术培训、劳动资源管理等内容组成。

4、安全文化。安全生产是供电企业的生命线,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安全文化保障和改进企业的安全生产,通过安全理念、安全意识、安全学习宣传、安全规章制度、安全监督检查、安全培训等来实现。

5、服务文化。供电企业改革后,服务的作用日显突出,服务的功能日渐俱全,能否为社会和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服务文化是以提升企业服务水平和服务管理层次,全面落实“人民电业为人民”行业宗旨为目的,形成的服务理念、服务标准、服务宣传、服务制度及窗口服务、承诺服务、社区服务等。

6、精神文化。这里仅指企业精神,为企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共同心理定势和价值趋向,反映了全体成员的共同认识、共同意识、共同理想,是企业经营宗旨、价值准则、管理信条的基础和体现。

7、制度文化。企业成员在工作中共同制定和遵守,保障权利、履行义务的若干规章制度,用以规范企业人与人、人与物的行为和关系。

8、行为文化。企业成员在生产经营、学习生活、教育宣传、文化活动、业务交往等方面的一种独特、自觉流露的习惯、风格和行为模式,是企业价值观的动态反映,也是经营作风、精神风貌、人际关系的体现。

9、道德文化。即企业成员的思想、职业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规章制度来维持,以善恶评判为标准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

10、环境文化。包括民主和谐的思想政治环境,安全卫生的工作劳动环境,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环境、真挚坦诚的人际关系环境。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随着社会进步和企业竞争的加剧,经济生活中的物质生产日益呈现出与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态势,经济与文化的融和已成为经济发展必由之路,管理学家和企业家们应从战略高度、文化角度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与作用,就供电企业而言,重视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创一流企业和创建文明行业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对企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起着十分巨大的推动作用。

1、提升供电企业管理层次。纵观企业管理发展的历史,依次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三个阶段。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它包含了经营管理、人性管理、激励管理、情感管理、团队管理等一系列内容。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凭借管理者的个人经验或前辈、同行的成功经验管理企业,一部分规模较大的企业,主要是支柱产业骨干型企业,已进入科学管理阶段,以规章制度、工作标准、劳动定额、岗位职责、专业分工管理企业。极少数现代一流企业进入文化管理阶段,围绕企业价值这一核心,确定企业精神、经营观念、发展战略、奋斗目标,培养职业道德,规范企业行为,建立企业作风,营造企业环境,突出了企业文化的主导作用。供电企业正处在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型过渡期,建设企业文化,将加快转型速度,缩短过渡时间,尽快步入文化管理阶段,达到提升企业管理层次的目的。

2、促进供电企业的改革。近几年来,供电企业已经进行政企分开、转换经营机制、农电管理体制,干部、工资、人事制度的改革,移交了政府管电职能,组建了供电公司。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实施,改革将向纵深发展,彻底摆脱计划经济影响,全面进入市场,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成了当务之急和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确立科学的企业目标,塑造崭新的企业形象,培育优秀的企业精神,建立现代的经营理念,设计鲜明的企业标志,塑造优良的企业环境,充分发挥文化的粘合功能、功能、激发功能,从而使企业能迅速地进入市场、占领市场、巩固市场,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使企业的职工群体拥有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奋斗目标,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改革,保障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

3、推动供电企业的创一流工作。创建一流供电企业,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供电职工已为之奋斗了数年,而创一流需要一流的设备、一流的职工队伍、一流的管理,这都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企业文化管理又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所以创一流供电企业的物质支撑、精神激励、制度保障,都蕴含在企业文化建设之中,能有效地推动创一流工作。再说,创一流靠的是职工的努力,而企业文化建设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两者异曲同工、一脉相承。将其结合起来,可使企业中所有人朝着创一流目标和方向努力。按照管理学的观点,问题难点在于组织与人的对立,进而发展为工作与人的矛盾,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就是将组织与人保持平衡,工作与人统一起来,使组织富有前途,工作富有活力,职工富有成就,把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创一流上来,这就是文化建设任务“三位一体”系统在创一流工作的体现。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要素与载体

企业文化不是天生就有的,虽然一些风俗习惯、传统思想、道德标准也在约束职工的行为,但是只停留在区别真伪、评判善恶的低层次,还不足以形成企业精神、价值观念。所以企业文化必须通过加强建设、全力打造并具备一定的组织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才能形成。这就构成企业文化建设的要素和载体。

领导要素。供电企业的各级领导是具有专业科学知识、技能,拥有相应权威、权力,从事管理活动的人或人的集合,处于管理主体地位,他们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自身的文化素质,决定本企业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水平,提高他们的认识和素质,使他们成为文化建设的倡导者、设计者、管理者、实践者,无疑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决定因素。

组织要素。即企业文化建设应由谁主管、谁负责、谁组织、谁协调的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建立领导小组,设立工作机构,但这是权宜之计、临时组织,只能抓一阵不能抓到底。鉴于文化建设是管理行为,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最高形式的含义,必然由企业处于主导地位的企业家和各级管理者主管,企业的综合职能部门组织,且列入议事日程和日常工作,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职工要素。管理学认为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创造物质财富,又是管理的客体,处于领受管理的地位,文化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也是职工队伍的建设,培养四有职工,重在四职教育,当然应有职工的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发挥作用,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因素。

专家要素。企业文化,无论是自然存在或是人为建设形成,虽然反映企业的精神、价值、理念、操守等各个层面,在语言文字表述上可能比较原始、粗糙,甚至词不达意,还需经过专业人士的凝炼提高、理性构思、加工包装,才能使其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具有号召力、鼓舞力、洞穿力,给人以美的享受,深的思考,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技术因素。

企业文化建设篇6

(一)要准确把握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着眼于树立全行统一的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塑造商业银行品牌形象;着眼于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着眼于弘扬和培育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全面增强全行的亲和力、凝聚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着眼于为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金融企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它要求我们在工作指导和具体实践中,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保持先进性,使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充满活力。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所着力锻造的文化特色、文化优势、文化力,是亲和力、凝聚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有机统一。那种把“企业文化”理解为“亲情化”文化、“家族式”文化、“庭院式”文化的想法,显然是迫切需要加以克服和纠正的。

(二)要正确领会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基本涵义。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其自身的企业文化应当是具有行业特色、鲜明个性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制度规范、行为准则和品牌形象的总和。也可以说,它是全行员工认同、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因此,从形式上看,它属于思想范畴的概念,是法人及其全体员工的价值理念;从内容上看,它反映了本行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的价值理念,是本行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从性质上看,它不只是一般信奉或者倡导的价值理念,而是要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从属性上看,它是企业法人的价值理念,也就是本商业银行的灵魂;从作用上看,它是规范、约束经营管理活动和员工行为的价值理念,是着眼于解决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正因为如此,那种把“企业文化”仅仅当成口号、标语、企业标识,或者简单地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政治思想工作,甚至以文体活动代替“企业文化”等,显然是迫切需要加以克服和纠正的。

(三)要深刻认识企业文化就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银行家、经济学家、管理学家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员工的精神支柱,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行动指南,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及其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作风、经营管理理念,反映了商业银行的企业愿景和理想信念,体现了商业银行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品格,全体员工一旦由认知、认同、信奉,进而转变为自觉意识和实际行动,那么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力量,不仅将深深熔铸在商业银行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而且会使该行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得以增强。全体员工特别是各级领导者、管理者,应当深刻认清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以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不断提升本行的核心竞争力。那种把企业文化建设视为“软”任务,说起来是“核心竞争力”,做起来是“边缘化”;认为“紧抓松抓,多抓少抓,有人抓无人抓,无碍大局”,或者仅仅当成分管领导和具体部门的工作,甚至还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墙壁上、广告上”等,显然是迫切需要加以克服和纠正的。

二、要在自觉实践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及其价值理念上下功夫

国内外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表明,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决策者倡导、全体员工共同信奉的价值理念,更重要的是将价值理念付诸于实践。也就是说,企业文化要真正地指导企业制度的建立、战略的选择,规范、约束企业的运行行为和员工的行为。那么,看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能否充分发挥其导向、凝聚、激励、约束、协调、辐射等功能,关键是要靠全行各级领导者、管理者和广大员工自觉实践企业文化及其价值理念。

(一)要建立健全与企业文化及其价值理念体系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这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贯彻落实价值理念的根本保证。一方面,要使企业文化制度化。通过诊断、修改、提炼、创新、充实、完善等具体的工作过程,使企业文化及其价值理念充分体现在、渗透在制度安排、战略选择、经营管理之中,使制度更加科学、规范、严密,合法合理合情,更加便于操作。另一方面,要强化制度至上的理念,形成依法治行、严守规章的文化氛围。要经常查找制度与企业文化理念相悖之处,以不断改进、完善制度,进而促进制度的全面落实和制度文化的发展。此外,还应逐步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实施工作的具体制度,如发展规划制度、培训推广制度、检查考评制度、信息宣传制度等。

(二)要在业务活动和员工行为之中充分体现企业文化及其价值理念。尤其是要把价值理念融入到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要求之中。这是企业文化的功能、作用能否得以充分发挥的关键所在。企业文化与业务工作的关系,如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与人如何做人做事的关系,人的思想、品格、血液与人的言论、行为、肢体的关系一样,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一个整体的不同范畴,任何时候都密不可分的。那种认为企业文化与业务工作是互不相干的,是游离于经营管理活动之外而独立存在的,甚至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置企业文化于不顾的,正是落后文化的惯性思维及具体表现,需要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着力加以克服和纠正。

(三)要紧紧围绕促进改革等艰巨而复杂的重要工作建设企业文化。这是我们党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培育民族精神的一条成功经验。几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特别是在面临艰难困苦、重大风险、乃至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善于变挑战为机遇,在创造辉煌业绩的同时,培育和形成各具特点的精神财富,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98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不断丰富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前,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正在实施的综合改革,无论深度、广度还是难度都是空前的,这无疑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严峻的考验。怎样变挑战为机遇,在推进改革的实践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首先,要正确认识改革与企业文化建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企业文化为改革提供思想引导、理念基础、文化支撑;改革为企业文化建设创造新的机制、载体、制度。改革与企业文化建设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把商业银行办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金融企业。其次,要正确理解、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是深化机制、制度改革,越是面临企业重大转折,越需要自觉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并通过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措施和行动加以贯彻落实。

(四)各级领导者、管理者应当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倡导者、优秀组织者和自觉实践者。这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础因素;他们的身体力行、积极倡导是企业文化确定、形成的重要推动力;他们的学习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是企业文化丰富、充实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凡是成熟的、优秀的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必然懂得、重视、善于抓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商业银行的各级领导者、管理者,应当带头学习、深刻领会企业文化的科学内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觉意识、责任意识、实践意识、表率意识,坚持在经营、管理、决策、用人、分配、服务等具体工作中,自觉实践企业文化及其价值理念,努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倡导作用、典范作用、推动作用、创新作用。

三、要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商业银行企业文化

创新是现代商业银行活的灵魂。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力所在。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动文化创新,使商业银行企业文化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世情、国情、行情,才会在先进文化的指导和推动下,造就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银行员工队伍,进而带动和促进制度、管理、技术、产品、服务等各方面的创新。

企业文化建设篇7

一、内涵及定义

探索企业文化的魅力,还得从企业文化的缘由开始。“企业文化”一词是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管理学家探索日本经济崛起的奥秘,总结提炼出的管理理论,80年代中期,“企业文化”传到中国,出现在企业管理理论研究和经营管理活动中,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商业银行作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企业法人,虽是服务性的金融企业,但也和其他企业一样,其企业文化也由物质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三个层次构成。其中,最表层的,是指看得见,摸得着,通过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物质文化。中介层,是通过制度和行为形态表现出来的制度行为文化等。而最核心的精神文化层,是培养和树立商业银行企业精神的深层文化。

总之,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银行在长期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本行特征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它产生于银行自身,得到全体员工和管理者的认同,随着银行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银行进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我国银行业的现状来看,对银行企业文化内涵真正理解的还不多,企业文化的运作还停留在相当肤浅的层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拘泥于传统方式,存在以政治文化取代企业文化的倾向。二是偏重于公关宣传,忽略银行内部建设和业务创新。三是内容过于空洞,重策划而不重实施。四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模糊不清。五是存在着本末倒置的倾向。

目前,我国许多商业银行在很多方面走入了企业文化的误区,仅仅把其当作是自己一个漂亮的饰物,至于对银行的经营与管理会产生什么样影响,没有深入研究,从而浪费了大量资源,没有取得很好的成效。

三、构建方法

企业文化的构建,需要银行合理的定位和规划,更需要时间磨合和历史积淀。任何寄希望于一两年之内就能建立起令人瞩目的企业文化的想法,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第一,汲取我国传统的企业文化和国外优秀的企业文化,使自身不断得到充实,完善和提高。况且,金融企业文化建设同样是一个“扬弃”的过程。这不仅要求要充分利用金融机构原有的一些经验和优势,同时还要及时汲取国外企业文化中的一切有益的东西,使自身不断得到充实、完善和提高。不断地扬弃和借鉴是金融企业文化的真谛。

第二,重视商业银行的形象设计。塑造商业银行个性鲜明的现代金融企业形象是银行进入市场和争取客户的通行证。只有树立良好的形象,商业银行才能赢得客户、赢得市场。

第三,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合力效应。一要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二要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统与分的关系。三要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与业务经营的关系。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营活动为中心,讲究经营之道、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第四,培植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源——儒家文化。“徒法不足以自行”。自古以来,医有医德,官有官德,百业均有其道,谓之德。从事金融工作的人员,则应当有自己的“银德”。“银德”者,是金融工作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立银德,正银风,对构建和谐的金融关系非常重要。

第五,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文化。一个高风险的金融企业,必须相应建立风险管理文化和风险管理理念。相应建立一系列的防范风险发生的制度,引导全体员工树立风险管理理念,提高遵章守纪、执行内控制度防范风险的自觉性。同时,要创立金融企业的独特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工程(即Ct工程),还应把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效益良好与职工自身利益密切联系起来。对金融职工在进行爱岗敬业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美洲银行对一定工作年限的员工配送本行股票的办法应该进行借鉴。它对增强金融企业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有积极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篇8

1.我国企业文化建设重视形式,忽视本质

长期以来,企业对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内涵包括哪些内容缺乏明确的认知,认为企业文化的实质和内容就是做一些公关宣传活动、广告推广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和职工的文化娱乐活动,而忽视了企业文化中最本质的部分,即企业理念和行为方式的确立与推广。也有的企业在做企业文化建设时,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视觉文化上,认为统一了着装,统一了企业的标识,做了形象设计和形象宣传,就是在做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建设陷入了形式化、肤浅化的误区。

2.我国企业文化建设重设计,轻教化

企业热衷于企业文化展示,热衷于通过企业文化的展示改变企业的社会形象,热衷于让大家知道企业在做企业文化,而缺乏对员工进行深层次的教化,企业的精神文化没有得到广大员工的广泛认同和接受,没有转化为员工的群体意识和整体行动,没有把企业文化真正转化为企业的财富。

3.我国企业文化建设重眼前效益,缺长远规划

(1)缺乏系统的规划设计。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如何将企业的文化力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需要将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结合起来,落实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去。很多企业各项工作都有年度计划,唯独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没有计划,工作开展的随意性很强,缺乏全面完备的策划方案和详细可行的长远规划。

(2)缺乏制度保障。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文化的重视不够,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日常管理活动之中,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缺乏一套完善和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

4.我国企业文化建设重接受和服从,忽视员工的能动性

(1)忽视员工的参与度。有的企业认为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家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对企业家文化的总结和提炼,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和中间力量,员工只需被动地接受和服从。因而企业文化建设中,多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缺乏自下而上的沟通和反馈,员工没有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从而加大了企业文化推广过程中的阻力和障碍,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难以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影响力。

(2)忽视员工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既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又要给员工一个很好的职业生涯,有的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中,忽视了企业中最重要的因素—企业员工,没有将企业员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表现在实际工作中重视企业精神文化的贯彻、推广,轻视员工的培训、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造成员工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前途和可能达到的职业程度缺乏认识,失去了奋斗的动力。

5.企业家素质亟待提高

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企业家的艰苦努力,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企业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格局。有些企业老板意志成为企业的绝对意志,这种唯老板意志的文化将会使企业整体经营层的管理水平和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下降,更谈不上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因此,有高素质的企业家才能有优秀的企业文化。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精神文化“乐园”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必要的物质基础。物质文明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可靠保证,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在大力发展企业生产性建设的同时,还应努力为职工修建住宅、俱乐部、文化宫、图书馆、健身房等,不断丰富职工的文化娱乐生活,提高广大职工的生活质量。满足不同层次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理念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其思想理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能激发员工的士气,充分发掘企业职工的创新潜能。企业文化中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是企业的价值理念。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会形成自身的经营哲学,它体现在企业的制度、产品、人力资源和创新上。企业经营哲学是经营企业的最高精神和指导思想。企业的经营哲学贯穿于企业的各个方面,形成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建设理念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力之所在,在于它切合企业实际、凸现企业个性、具有企业特色。这种理念在企业的管理干部与员工中会形成一种统一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是企业员工精神境界的提升、是企业职工奋发有为的动力,在形成企业的产品特色、优质的企业品质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建立规范和创新的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文化需要有良好的企业制度作为支撑,成功的企业文化一定有规范和创新的制度建设。为使企业文化适应时代要求,适应市场经济变化和企业发展,企业制度的创新要破除旧有观念,树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观念,转换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形成既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又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和创新性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制度的规范和创新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是保持统一、和谐的关系。

4.调动全体员工参与,建立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企业管理者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全体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广泛征求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提出建议意见,然后提取精华部分整理并加以宣传学习,让全体员工认识到企业文化是大家共同创造的,来自员工群体,从而使企业文化的实施较易受到全体员工的欢迎和接纳,只有得人心的企业文化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5.企业要在文化建设中培养和树立企业典型和榜样

典型榜样集中体现企业文化的魅力,使企业文化人格化,使企业员工学有榜样,习有典型;让身边的榜样来引导其他员工,以榜样为学习的标准要求自己,在企业内部形成人人争做先进、楷模,上下相互竞争的你追我赶的积极状态。

6.企业文化建设中领导要身体力行,带头做好示范作用

领导示范就是企业领导要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要让员工知道,领导不仅仅是企业文化的提出者,更是企业文化的杰出体现者。领导示范在企业文化的传播和强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建设中,首先领导要能结合企业实际,提出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同时依据目标要求制定年度计划,突出重点。其次领导自己要相信企业文化的作用,把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信念,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起,追求、推崇、传播和捍卫,以影响带动企业文化在全体员工的思想意识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三总结

企业文化建设篇9

关键词:系统理论企业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的系统构成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各种要素按一定的规则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一般认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组合而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就可看成系统。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体系与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整体,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所构成。

(一)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文化观念和精神成果。它包括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哲学、企业目标、企业理想、企业精神等要素。其中,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文化的内核,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是为企业员工所共同拥有,支配员工精神的主要价值观念,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精神纽带。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精华,是基于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升华与提炼,它规定和支配着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向,是企业发展、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二)企业制度文化

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目标对员工的行为给予一定限制的制度规范,它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大要素。企业工艺操作规程、厂规厂纪、经济责任制、考核奖惩制度都是企业制度文化的内容。企业制度文化作为企业文化中人与物、人与企业运营制度的中介和结合,是一种约束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它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其中,在企业制度文化体系中,企业领导体制影响着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制约着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是企业制度文化的核心。

(三)企业行为文化

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及生活中产生的行为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如果从人员结构的角度来划分,企业行为中又包括企业家的行为、企业模范人物的行为、企业员工的行为等。企业行为文化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其中企业家是企业经营的主角,企业模范人物是企业的中坚力量,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它们的行为决定企业整体的精神风貌和企业文明的程度,也是体现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关键因素。

(四)企业物质文化

企业的物质文化,是由业创造的产品、提供的服务和种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表层文化,是其它文化的外显。企业的产品与服务、技术设备、环境、企业建筑、企业广告等都是企业物质文化的内容。企业的产品与服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体现与凝结,技术、设备是企业形成物质文化的保证,企业环境是企业精神风貌的忠实写照。独特的企业文化特征与企业风貌需要通过物质文化来展现出来,以产生对外界目光的吸引力;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与自身精神状况需要通过企业物质文化来激发,以产生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二、如何应用系统理论建设先进企业文化

科学的系统理论,是辨证唯物主义的系统观,是解决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的一个新理论武器。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实践活动,应当而且也越来越需要系统理论来指导。

(一)应用系统理论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

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的集合体。系统的目的性,是系统的基本属性之一。在进行系统分析的时候,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确定建立系统的目的,和分析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系统所具有的功能。那么,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它的目的是什么?它所具有的最主要的功能是什么?理论工作者对此有不同的见解。我认为,在企业文化建设这个系统工程中,按照系统理论的观点,系统的目的和要求既是建立系统的依据,也是系统分析的出发点。系统的目的不明确,必然降低系统可靠性。确定系统的目标首先要考虑整体的要求,即要有全局观念,不能把局部的某以单元的要求上升为对系统的要求;确定系统目的还要有长远观念,否则事过境迁,为确定系统目的而进行的模型化、最优化等系统分析工作为实现系统功能而进行的系统规划与系统运行,都会前功尽弃;同时,确定系统目的应当分清主次。一个复杂的系统,往往有多种目的要求,但确定系统目的时,应当选一个最主要的要求作为系统的目的。一个系统通常只能有一个目的。如果有多个目的,必然在人、财、物、时间、信息和各方面相互干扰,而达不到优化。如果目的多样,主次不分,看似面面俱到,实则不利于系统的优化。企业文化建设也必须明确系统的目的,才能使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一如既往地发挥巨大作用。如海尔的企业文化就是一直关注“创新”,海尔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创新。在这样的价值观和使命下,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基础、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使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

(二)应用系统理论处理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要素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它比企业生产调度系统、质量管理系统、产品开发系统、市场营销系统和思想政治工作系统,都要复杂的多。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对内的凝聚能力和对外的竞争能力的文化聚合场,是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反映。企业文化建设,既包括外层建设——建筑厂房、购置车辆、改善技术装备、提高产品产量质量、兴建生活福利设施等,又包括内层建设——改革领导体制、完善和落实规章制度、推行民主管理、深化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等等,还包括深层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弘扬企业精神等。企业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建设,四者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不仅如此,四者内部的各构成要素也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系统理论认为,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是系统的重要属性之一,正是由于要素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才使一部分要素的功能得到负增长,使一部分要素的功能得到抵消,从而最终使系统的功能比之要素的功能有过之无不及,不是得到正增长就是得到负增长,这就是所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通过相关分析:

1.考察系统中哪些要素完全相关,哪些要素完全不相关,哪些要素不完全相关;

2.考察哪些要素是相关关系中的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

3.考察要素之间的相关性质,哪些是正相关,哪些是负相关;

4.考察相关关系中哪些

是单相关,哪些是复相关。

据此根据需要和可能,对相关要素进行处理,即予以协调和干预,为系统目的实现铺平道路。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相关分析,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人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企业员工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几乎全部要素都有程度不等的相关关系。不仅众多的要素都能够作用于员工身上,而且员工对诸要素还具有能动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尤其需要做好人的工作。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提到做人的工作,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就拿企业文化建设来说,较为流行的看法是把企业文化定义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要做人的工作——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加强职工道德教育,培养职工艰苦奋斗的作风,在职工中倡导无私奉献精神等等。实际上,这是用企业文化的狭义定义,把企业文化限定在企业精神文化上,提出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一套做法来建设企业精神文化。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自我循环。建设企业文化,尤其需要做人的工作,但是做人的工作,绝不意味着仅仅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在企业文化建设这个系统里,与许多要素相关。比如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知名度、工作和居住条件、人际关系状况、领导者的素质和人格、领导者对员工及其家属的态度等等,与员工相关的密切程度都是相当高的。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兴衰成败取决于竞争,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形势,已经成为员工关注的焦点。因此,建设企业文化,做人的工作,单靠思想政治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上述相关要素加以协调和干预。超级秘书网

总之,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做人的工作应当多管齐下,既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又要充分利用非思想性、非政治性的相关要素的作用,巧妙地开展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对企业的向心力,促进系统目标的实现。

(三)应用系统理论改善企业文化建设的环境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行业文化和时代精神、时代风尚等在企业这一特定社区的折射。把企业文化建设看作一个系统,它的功能就是面对环境给予它的不可选择的各种文化输入进行处理,从而输出令它满意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外界的传播,是对各种文化输入的反馈。如图所示:

如果把职工队伍建设看作一个子系统,输入一端是企业文化现状,那么企业领导者就有条件对输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改善子系统的环境,以期获得丰厚的输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如图所示: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系统(无论是原系统还是子系统)的功能,就是把输入加工处理为输出,而系统功能的发挥,则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系统理论称之为系统的环境适应性,即“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物质环境中,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人们在处理问题时,一定要重视环境对系统的重要作用。如果说企业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无力改善系统外部环境的话,那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为子系统创造一个有利于功能发挥的良好环境,则是能够办到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加强小环境、小气候建设。由于深层的企业文化——精神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和所描述的行为规范大都是无形的、柔性的,因而在建设企业文化中改善企业小环境,更要着力去营造一种健康的、活跃的氛围,通过这种氛围的暗示和熏陶来指导职工的言行。一系列反映社会价值观的成文和不成文的行为规范,发挥着认知标准和行为导向作用,从而有效地增进了群体内聚力,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篇10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筑业;安全文化;建设

abstract:theconstructionenterprisesafetycultureconstructionisabranchofthecorporateculture,itreflectsourcountryenterprisecultureconstructioneffecttosomeextent,itisakindofspiritualwealth,istheenterpriseinternalinfluencecharacterbyenvironmentnaturallyformedakindofatmosphere,itaffectseachenterpriseemployees,regardlessofability,donotdivideeducationlevel,regardlessofexperience,itwillbeinitsatmosphereinfluencecharacterbyenvironmenteffects,andconsciouslytounsafebehaviorjudgmentandcorrect,andcangetasenseofidentityandbelongingtoachievethepurposeofpreventingaccidents.

Keywords:enterpriseculture;construction;safetyculture;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企业文化充盈在企业的各个角落之中,是整个企业的精髓所在,是别的企业所无法复制的,且能够持续的给本企业发展带来巨大动力的核心。公司往往在现代管理理念之中融入企业长久积淀的的企业文化,以实现企业理念的转型,通过构建一系列价值观、任务、愿景等,逐步完善企业的流程和制度。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国家建设中要把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相结合,企业管理亦是如此,管理和技术是企业发展的发动机,给企业发展增添动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翅膀,帮助企业飞得更高更远。高质量的企业文化,能促使员工产生共鸣,即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企业在精神层面无比强大,为企业提高绩效,提高员工素质,吸引优秀的人才并留住优秀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没有高质量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无法留住员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努力做好这一点对企业来说收益长远。下面以建筑业中的安全建设为例来阐述一下企业文化。

一、建筑业安全的文化特点

企业文化是企业产生无可替代的动力源泉。各行各业都有其行业特点,企业文化也要因各行业之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要因企制宜。建筑行业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业,企业文化的建设更加迫不及待,要想建设强有力的建筑业企业文化,必须先清楚它独特的一面,其中安全问题是建筑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建筑业是高危行业之一,安全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员工的生命财产,也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我们应加倍的重视。建筑行业的安全事故发生,大致有两种现象:第一种是因管理不善而导致工程事故。在工程进行中不重视规章制度和施工规范的落实,只要到目前为止不发生意外,不出现伤亡,上级不来检查,违章或不规范的行为便不进行改正,甚至还被认为有管理能力,胆大心细,有能耐,这一类不规范行为会因为没的发生安全事故,存在侥幸心理而被忽视甚至被推广而下去,被他人效仿;另一种是在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完善的情况下,因职工不遵守规章制度,不规范的操作,而引发的事故。这种情况的职工会迫于周围环境的压力,而去认真学习有关规定,希望获得认可,从而又会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所以说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也是增强企业实力的一种途径。

二.建筑企业安全文化的内容

建筑企业安全文化的内容广泛,但就其表现的形态而言,大致分为安全意识、安全管理(又称安全行为)和安全资源三个层次。

第一、建筑企业是否安全生产的关键因素就是整体安全意识是否确立。建筑企业安全意识是一个从整体出发的概念,不是哪几个领导或个人的意识,而是包括从上到下企业领导、管理人员以及作业人员在内的全员意识的一个综合。安全意识最先注重的是法规意识。想要使建筑业的职工做到合法守法,首先建筑企业职工必须把安全行为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来认识。其次是“以人为本”的人本意识,各级领导要把“关心群众、关爱职工”的观念根深与内心之中,每个职工自身也要加强“珍惜自己生命和他人生命”这一观点。再次是责任意识,应当把“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当成为全员共同的奋斗目标,安全生产才会有根本保证。最后,有一定的风险意识。众所周知,建筑施工行业是一个危险风险很大的行业,安全风险和忧患意识是必须要明确树立的。

第二、加强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方针目标、培训教育、资源措施、包括制度、责任制、规程在内的行为准则、运行控制、管理体系、过程监测和总结评价等一系列的循环管理,运行控制、制定并实施程序和过程监测是其中最重要的,我们要格外的注意。我们要在工程过程中落实所有的策划和方案,最终的安全业绩要有一定的记录,所以,确保安全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加强过程控制和监测。

第三、企业安全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那就是安全资源。有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两种。硬件资源一般指物质化资源,如现场围挡器材、场地修建的道路、临时需要的建筑、通讯水电等安全环境,脚手架、模板,钢丝网片、外架、护网、护栏、支模等安全资源,消防水泵、劳保设施、保健器材等安全器材及其相关的安全经费。软件资源一般指非物质化的资源,如安全信息,安全意识,安全技术教育和安全保障措施等。软件资源是不能单独使用的,说到底它还是必须要通过硬件资源的辅助才能得以进行实施并且发挥功效。从这个意义上讲,硬件资源是软件管理的基础,是安全管理最基本的基础,也是展现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三.建筑业安全文化建设所应采取的措施

第一、确保工作人员树立安全意识。要保证全体员工都在日常中形成施工安全的自觉意识,安全文化建设是必要步骤。只有通过安全文化建立,才能保证全员形成施工安全意识。

第二、确保加强安全管理。安全文化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尊重人权是安全文化所要强调的重中之重,进行人性化的管理,解决安全问题。安全文化融入安全管理,并且会作为“催化剂”结合安全管理同步进行,做到软硬兼施,双管齐下。

第三、确保完善安全设施。企业安全文化的物化形象和具体表现之一是施工现场安全设施。安全设施的投入和使用只有站在安全文化的层面才能做到完整、完善。

第四、确保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建筑企业的整体文化。企业安全文化既是企业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取得良好的成绩自然会促进企业文化整体的建设和能力的提高,赢得社会公众更加的认可。另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减免意外事故的产生,会间接地降低安全成本,确保施工正常进行,最终提高企业效益,为社会市场经济做贡献。

四.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的步骤

1.策划决策。通过企业形象策划,提炼企业核心精神,塑造企业良好形象,以此为基础,提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计划。

2.学习培训。对包括工作骨干人员在内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标准规范、法律法规等。

3.团队研究。根据已有的事实和经验,收集现行有效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资料,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研究,得出最适合自己的安全文化。

4.确定方针目标,建立相应的体系。目标要有可行性,建立的体系要有适应性,不能只适用于某一阶层,应该涉及各个阶层。

5.宣传教育。在建立良好的安全体系的的情况下,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推广活动,灵活多样的推广安全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安全氛围,做到人人把安全放到第一位。

6.监督指导、评审总结。在安全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对安全问题的监督,按文件要求控制运行活动,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解决。另外,进行专业的指导,提高其针对性,以提高过程管理的有效性。还要注意在过程和结束后都要进行评审总结,不仅仅在工程的结束,这项工作应贯彻整个工程。

结束语

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分支,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它是企业的一种精神财富,是企业内部潜移默化自然形成的一种氛围,它影响每位企业职工,不分能力强弱、不分教育水平高低,不分经历如何,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其氛围的影响,而自觉对自己的不安全行为作出判断并改正,另外可以通过得到认同感和归属感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庆修.从企业文化看世界500强[J/oL].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网,2010年10月20日

[2]郭婧驰.跨文化沟通管理策略分析[J].消费导刊·理论版,200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