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体育教学实践十篇体育教学实践十篇

体育教学实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6:11:12

体育教学实践篇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渐得到提高,新课程标准的逐步深化和改革,当下在教育内容管理中提出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教育理念,大学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本身体育教学就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殊性,课程内容展开也更加灵活丰富一点,在体育人文教育理论研究中,我们发现采用人文关怀为导向的教育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能有极大的提升。本文就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初步探讨和说明。

【关键词】

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人文教育实践研究;重技能轻文化;体育行为

一、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提出起因

当下新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培养出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各方面都优秀的全能型人才,学生不仅要学习成绩好,其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也要符合基本标准,而结合当下大学体育课程发展来看,仍然存在有很多重体质轻灵魂、重技能轻文化、重课上轻课下、重功利轻人文的现象,面对这些问题,教育界提出了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人文教育是以人文关怀为导向,经过规范设计的大学体育文化为载体,能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促进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形成和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体育文化教育。人文教育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推行无不开启了教育界的先河,给实际教育创设了更多新的可能,以人为本的教育能够有效增强学生课堂教学效果,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对促进学校发展来说有着重要意义。下面就具体的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和实践过程进行探究和说明:

二、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作用

1.满足学生合理的体育需求。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的作用有首先第一是可以满足学生合理的体育需求,以人文关怀为主要教学内容指导,能够合理的对学生体育运动等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进而用以实现学生达到一定的运动量锻炼。此外,大学生体育课程内容按照人文教育为指导,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适应学生锻炼的体育内容,让活动开展的更加有针对性,以突出其体育运动作用和优势。

2.促进学生体育行为自由自觉。此外,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还可促进学生体育行为自由自觉,学生可以没有特定规矩和压力以及运动任务的氛围中自由的进行活动,能够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健康发展。本身运动就要在一定的自觉自主氛围中进行,强迫下的锻炼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在体育课程中教师不应当过度强调课堂纪律,只要学生学会了所要指导的课程内容后便可进行自由活动,学生可就自身喜爱的运动项目展开锻炼,以此来加强体育课程中学生活动量。

3.完善体育教育理论,提高体育教育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还能完善体育教育理论,提高体育教育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并有利于大学文化的创新,在实际教学中强调了人文关怀是传统教学理念所没有提出的,而这种开创了先河的教育观念能够给予学校教育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大学体育人文教育实践研究

1.采用文化育人的指导思想,落实每个体育训练的各个环节中。在具体的大学体育人文教育实践研究中,首先展开教学内容时要采用文化育人的指导思想,并将其落实到每个体育训练的环节中。比如说比较常见的大学体育课程中训练学生长跑这一项运动,教师就可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身体素质规定一定的长跑任务量,站在学生自身角度上设计教学,防止教学任务超出学生可以承受的能力范围之外而导致过负荷的运动锻炼。在实际大学体育课程内容中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要因人而异,设立的教学环节也可因人而异,就男生女生的性别之分,教师要能够根据其不同的生理需求和限制设计不同的训练任务,以此来让学生身体健康成长,科学的课案设计结合对学生个性的考虑能使得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2.以人文关怀为导向,规范设计大学体育文化。另外,在大学体育人文教育实践研究中还要以人文关怀为导向,规范设计大学体育文化,实际体育课程教学中,除了必须要掌握和传授的教学内容外,教师还可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锻炼方式,比如说有的学生喜欢打网球,有的学生喜欢踢足球,教师就学生的个人选择可成立兴趣小组,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特长,做自己喜欢的锻炼。最后,本身大学体育课程内容相比于初高中要复杂且要灵活一点,为了保障其最终的教学效果,教师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为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全方面素质的提升而深入研究。

总结

综上所述,在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和实践探究中,以人文关怀为导向的体育教学能够加强学生的参与度,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且在实际课程教学内容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能够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学生的人文修养也能有对应的增强。除此之外,通过多次实践总结,我们也发现,采用人文教育形式的体育课程能更吸引学生加入,所达到的课程效果也更好,学生所受到的锻炼也更强。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深入探究有关大学教育人文教育理论的相关研究,用以提出更加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以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都教高的人才,并进一步推进我国体育行业的进步和发展而努力。

作者:张威张丽贤单位:贵州医科大学贵州工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叔怀,方明.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深化大学体育改革[a].西部大开发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李圣鑫.中国大学体育的功能:转型与发展[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赵红,李阳.大学体育从“项目教学”向“项目教育”转变的新探析[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体育教学实践篇2

摘要随着体育项目被关注度的提高,国家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度的提高,高校教学中对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案更是步步改革和更新。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让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力的提升,本文就大学体育实践教学与体育游戏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大学体育实践教学体育游戏

大学体育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有个好的专业技能的同时,更高的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本文着重从大学体育实践教学的方法,与体育游戏相结合教学,最终达到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和学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大学体育实践教学的意义

大学体育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们起到锻炼身体、强壮体格的同时,更能使他们的专业技能不断的提升。体育实践教学包含有理论知识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课堂内理论知识能使学生的脑力,也就是德、智、方面得到发展,课外的实践锻炼能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锻炼,也就是体、劳方面得到发展。综合两者能使学生全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提高。纵使学生平时严酷的体力锻炼的同时,能挖掘自身潜在的耐力、顽强的向上拼搏的精神,从而使学生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的得到提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自主的积极配合专业课程的学习,长久习惯性的锻炼,能达到提高身体素质、提升专业技能,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大学体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陈旧

随着体育项目的不断更新,大学体育实践教学却还停留在以为陈旧的老套模式中,无法跟随着新潮体育的脚步,变换自身的体育实践教学体制,故而这种教学方式远远的不能满足,当下现代化的体育步伐,使原本的体育实践与世界体育距离越拉越大。大学体育实践教学观念就像一个路标,如果这个路标不能准确的指引前方道路,那么将可能使学生误入歧途。

(二)教学方式落后

我国大学体育实践教学中,教学员普遍的只注重学生实践课程的教学,单方面的做体能的训练,而严重的忽视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扩展,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不能很好的将自身身体素质与精神很好的相结合。我国向体育发达国家借鉴了很多的有关大学体育教学方面的知识,然而却很少将外国比较好的案例放到实践教学中来应用。仍然走的是以教师为体育实践教学中的主体,而学生也只是顺应老师的教学步调,被动的接受体育教学知识,大大的扼杀了学生对体育的自主能动性。教师在注重实践而忽视理论的教学过程中,一味的进行集体体育实践训练,这样很容易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很难挖掘学生的体育潜在能量,使学生难以提起对体育的热情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质量。

(三)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因为大学体育实践教学的内容过于单一化,所以很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上的差异,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好学生的个性差异,那么就直接的抑制了学生的个性上的有利发展,致使学生在体育学生上精神松懈,同时也大大的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和提高教学质量。

三、体育游戏的特点

(一)游戏目的不同

每种体育游戏的设置都有属于它自身的目的,例如,心态训练类游戏、智力拓展类游戏、娱乐放松类游戏等,这些游戏的设置内容有所不同,所达到的结果自然也有所差别。在体育实践教学中,合理科学的穿插体育游戏项目进入其中,能使体育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和作用。

(二)游戏所起到的教育性不同

在体育训练和实践教育中,教师所穿插的体育游戏在使学生体力脑力得到放松的同时,更能让学生起到教育的意义,能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更密切,沟通更流畅,教师也更容易掌握到学生的个性,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能更加友谊互助、团体荣誉感会有所增加、集体纪律性等也同时会大大的提高。

(三)体育游戏能提高学生竞争性

体育实践教学中,体育游戏的介入,也相当于是一种小型的体育竞赛,它能激发学生们的拼搏精神和竞争意识。每位学生都会全力以赴的对待比赛,还能尽可能的将学生们的潜在能量挖掘出来,给以后的体育竞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体育游戏具有趣味性

体育实践课程是枯燥的体能训练,然而体育游戏却能让学生们紧绷的神经得到放松,还能使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感的教学任务中过渡到一种轻松的状态下,体育游戏不要求学生要达到某个动作、某种效果,而是单一的玩的一个过程,故而体育游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能积极的调动学生们的各个身体神经,以此达到提高课堂气氛的目的。

四、大学体育实践教学与体育游戏结合的作用

(一)在课堂准备教学前进行体育游戏

大学生刚刚经历了严酷的高考阶段,然而对大学生活和学习都充满了好奇与向往,然而对大学体育的理解往往只是停留在表层阶段,如果一开始进行体育实践教学,进行严酷的体能训练的话,只会导致学生对大学学习的失落和挫败感,那么就需要有一个很好的教学穿插过程来完成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就应该在体育课程前,先疏通学生的紧张、枯燥、无趣的学习情绪,例如,数数抱团游戏、圈圈抱团游戏等,来缓解课堂教学氛围,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二)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体育游戏的穿插

一个人的有效关注集中能力在四十五分钟以内,特别是大学体育课堂上,学生容易产生疲劳、体乏的情况,这个时候合理的使用课间进行体育游戏的穿插,就很容易打消学生的疲惫感和体力不支的现象。使学生在下个环节的体育实践学习中,更加的保持一个饱满的学习劲头。从而有力的提高学生的学习领悟和接受能力,使专业技能不断的得到提升,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三)课堂结束后进行体育放松游戏

经过疲惫的课堂练习和学习后,学生们的体力大大的消弱,精神状态处于极度的疲惫状态中,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就适合带领学生做些比较轻松和安静的体育游戏,以此来放松学生的身体和精神。例如,学生围成一个圈静坐,闭上眼睛休息,然后由老师顺时针或是逆时针的数数,其中一个学生随意喊停,被点到那个学生,就由这个学生表演一个节目等,类似的体育游戏来缓解学生和老师们的精神和身体疲惫感。以此来激励学生提高对体育锻炼和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大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四)在体育技能训练中融入体育游戏教学

在体育基本技能训练时,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自身对体育的理解,和平时学习和教学中的经验,在体育技能训练时科学的穿插体育游戏进行技能的辅导练习。以足球体育训练为例,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花样玩球的体育游戏让学生进入足球技能的训练中。例如,给学生们每人配发一个足球,然后进行分组、分队的进行接力运球练习,让一对和另外一对队员分成两列或是多列,由各队其中的第一个队员进行落地式、头顶式、颠球式的进行运球,在运球的过程中,要保护好自己的球不被对方所控制和打掉,同时又要去破坏对方的球的正常运行。类似这样的体育游戏能在活跃体育课堂氛围的同时,更能放松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们和教师在轻松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掌握更多专业技能和提高教学质量。

五、结语

体育的兴起,和人们对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的意识增强,推动体育教育的不断革新,一套好的体育实践教学模式能使原本陈旧的教学方式变得更加富有趣味感,然而好的体育教学模式只有不停的进行更新,和顺应时代体育发展的脚步才能使之发挥体育本身最大潜能。我国是一个注重教育和体育的国家,那么如何将体育实践教学做得更好,使体育实践教学与体育游戏相结合是我国提高高校学生体育技能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宗延伟.大学体育实践教学与体育游戏的探讨[J].运动.2013(1):56-57.

体育教学实践篇3

【关键词】中学体育体育科技结合实践分析和讨论

一、中学体育教育和体育科技

1.中学体育可以继承、保存、传递体育科技技术。中学体育教育可以有效的继承、保存、传递体育科技技术,中学体育教育的这种功能只有在高科技背景下才能存在。也就是说,只有在高科技的社会下,中学体育教育才能具备继承、保存、传递体育科技技术的功能。不仅如此中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和体育科技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现代中学体育教育离开不体育科技技术,而体育科技技术在体育教学、体育训练和管理中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

中学体育对于学生的身体和创新精神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和影响。而目前我国很多中学学校都缺少必备的物资和基础设施,学校的教师队伍仍不壮大,并且中学生的体育意识还未完全成型,而在这种情况下,能将体育科技技术和中学体育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就显得非常难能可贵。

2.体育科技技术对中学体育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体育科技技术也随之迅速发展,而这种发展对于中学体育的冲击很大。体育教学的理念、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教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等都在发生巨大的改变。(1)在体育科技技术的影响下,学校体育逐步的转向终身体育。目前中学体育已经无法单独的达到教育目标,所以中学体育教育正在逐渐向适应信息发展革命和社会职业化的方向转变,也就是说中学体育必须做到将集中和分散进行结合、将集体和个体进行统一,由此才能保证每个人都可以在体育教育中找到自己的爱好和兴趣。(2)中学体育要朝着多目标进行改革发展。中学体育教育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目标,应当将学生培养成具备丰富知识的创造性人才,由此才能保证学生在未来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中学体育教学必将朝着多元化、多目标的方向发展。

二、中学体育教育和体育科技有效结合的形式

1.强化中学生动手创造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存在很强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中学生不同于思维固定的成人,中学生的思想还为被众多的文化和规定所禁锢,所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远远的高于成人。而体育教师恰恰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由此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可以开展有关体育科技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活动中不断加强自身思维的创造力。

2.培养中学生利用高科技手段来提高体育训练水平。身为现代体育老师必须要掌握一定的高科技技术来进行教学,并且有效的帮助、引导学生利用高科技技术来提高训练水平。网络、多媒体等高科技技术已经应用在生活、工作中的各个方面,对于教学的影响也很大,对于运动队员技术水平的改进也有很大的影响和冲击。在中学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高科技,指导学生利用高科技技术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水平,例如对于篮球队的队员,教师可以组织大家一起观看有关篮球比赛的视频,让学生从比赛中逐渐的发现运球时间最长的就是组织后卫;传球之前必须要确定队员是否在最佳的位置;什么样的步伐才是正确的三步上篮动作;篮球比赛是团体运动而不是个人运动,所以配合才是赢得比赛的关键。通过观看视频,加上教师的稍加点拨和指导,学生就会从中逐渐的了解到体育知识、并且自己也会通过高科技术手段不断的增加自身的技术能力以及团队配合能力等,由此学生的印象会更加的深刻。

3.帮助学生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随着课改的进行,教学也从传统的灌输式转变成今天的交流式和研究式。很多学校也随着课改的进行开展了很多研究性的课程,由此可以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实际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由自己学生设定,而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在学生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如果学生出现目标无法确定的情况,教师就必须给予一定的指导,体育教育研究的范围很多,可以是最新科技的篮球鞋、球星、比赛、体育发展等,所以教师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去研究、去思考,并且采用正确、科学的方式进行研究,最终才能得出有意义的研究结果。

我国高科技技术正在高速的发展,体育科技技术也在不断的改变,所以教师应积极的利用体育科技技术,将其和中学体育教学进行完美的结合,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将中学体育教学推到另一个高峰,让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有所得、有所获,对于学生的未来起到一种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斌.中学体育教育与体育科技的结合实践[J].科技与生活.2010(04).

[2]葛晓松.体育科技创新特点及发展趋势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35).

[3]蔡知忠.运用体育科技成功之道体育实践的意义[J].体育事件.2008(06).

体育教学实践篇4

对目前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运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建设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议:(1)完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2)改进管理体制,统筹整体规划;(3)保障经费投入,加强队伍建设;(4)调整课程结构和集中实践时间。

关键词:

体育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近年来,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专业教学实践活动已经成为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开展“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的文件,推进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不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体育教育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其特有的运动技能训练型实践教学区别于非体育学科,教学技能应用型实践教学区别于其他教育学科,生理、解剖等实验课程的实践教学又与生物、医学等专业区别较大。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社会对体育行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学实践基地作为重要的实践教育平台对于教育目标的达成,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在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必须结合专业特点,顺应社会需求,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

一、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运行现状

(一)目标体系单一,内容体系不完整

实践教学与其它教学活动一样,不能脱离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但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仍大多集中在运动技能训练、教学技能学习、教育实习方面,培养目标单一,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方面,传统的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普遍受到重视,并把这些内容作为毕业的必备条件,但是校内见习、校内实训、教育见习、模拟课堂等重视不够。

(二)管理不科学,规划不合理

校内见习、实训基地管理松散,见习形式化、实训内容随意化,难以保证见习和实训的效果。教育实习学生管理很多时候由本校指导老师和实习基地指导老师以及辅导员共同负责,然而在实际的实习过程中并没有因为管理人员增加使实习过程易于管理,反而会出现三不问的管理真空阶段。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因缺乏合理规划,重实习轻见习,重校外轻校内,重长期轻短期,重建设轻管理,基地建立与撤销随意化等,未能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育人作用。

(三)经费不足,师资局限

经费投入方面,普遍存在未能列入年度预算进行项目化管理导致前期投入不够、中期保障不足等现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多为专业教师兼任,辅导员协助管理,无专职实践教学指导老师,且大多对中小学体育课的实际状况和社区体育开展现状以及和健身会所运营并不了解,传统的学校体育相关实践教学组织较好,但社会需求较大的社区体育指导、健身教练技能等方面的实践教学因师资原因,效果不理想。

(四)课程安排及实习时间不灵活

校内见习和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课程安排,通常是以传授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为主,不同课程之间的实践教学缺乏统筹规划,实践教学所占比重不足且更多地停留在运动项目学习、运动技能练习层次上,实践教学方式陈旧,缺乏创新,忽视了教学组织、指导健身、赛事组织与裁判等实践能力的训练。校外实习时间安排不灵活,大多采用集中实习的形式,未能区别对待,充分考虑学生考研、考公务员等实际需求,以致教育实习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二、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

以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与行为规范为主体,结合体育教学、竞赛组织、裁判、健康咨询、锻炼指导等能力确定实践教学目标。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实践教学目标和学生就业方向的密切联系,可进行模块化目标体系设计,将学校体育教育、群众体育健身指导、健身会所教练技能、竞赛组织与裁判等培养目标具体化,并通过丰富实践教学内容达成实践教学目标。“通过在理论课以及技术课的教学,训练学生具有体育教师基本素质。通过集中培训,引导学生注重教育教学能力养成,塑造深厚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科研能力、竞赛能力等专业能力”[3]。紧扣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社会需求,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通过教案、教学设计、说课、模拟授课等教育技能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教育技能。举行各种运动项目技巧赛、多媒体课件、说课、模拟授课强化学生的各类实践能力。利用校内田径运动会及其他单项比赛,提高学生的竞赛组织及裁判能力。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实际授课环节,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目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除中小学体育教师外,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从事健身会所教练、单项体育俱乐部教练、体育行政管理岗位等工作。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也应随之进行调整,丰富团操、私教、单项教练员、体育管理等方面内容。

(二)改进管理体制,统筹整体规划

设立校、院两级实践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体系,学校教务处设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估组,并积极邀请基地单位参与,共同制定明细化的考核指标,定期共同对实践基地工作进行指导和考核,尤其在教学实施和过程监控方面积极争取实践基地单位共同管理,以保证实践基地的良好运行,达到预定的实践育人效果。坚持“互利双赢”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划原则,实践方案制定初期就要邀请实践基地单位参与,在实践教学目标、内容等方面充分考虑基地单位需求。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定岗实习、委托实习等形式缓解体育教师不足的矛盾、学校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注重校内实践基地建设,通过校内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为校外集中实践做好充分准备,通过校外集中实践检验校内实践基地教学效果,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上的衔接,避免出现校内校外实践教学脱节、重复的问题。注重示范性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注重规模、实力、管理模式、实习效果以及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通过示范作用,推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丰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类型,除传统的学校周边中小学教育实习基地外,增加健身会所、单项体育俱乐部、体育行政机关、社会体育团体等作为教学实践基地,鼓励学生根据就业需求确定实习点。

(三)保障经费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将实践基地建设经费纳入年度预算,进行项目管理。对指导老师参加各类专业相关培训,校外实践基地指导老师业务培训,经常性的邀请体育专家和体育界知名人士、中小学一线教学名师、健身行业教练进行讲座,积极组织体育宣传进社区和健身咨询等等活动组织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多渠道拓宽实践基地建设经费来源,将实践基地建设和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及其他各类教研、科研项目密切联系,通过研究经费解决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各类项目研究成果更能够对实践基地的运行和发展起到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作用。争取健身会所、单项体育俱乐部的经费支持,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尤其对于健身会所、单项体育俱乐部来说,也是一个校企合作的良好模式开端。目前已有不少健身会所、单项体育俱乐部通过和高校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在大程度上解决了教练短缺、理论指导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即为毕业生拓宽就业途径,也给实践基地单位提供稳定而专业教练师资,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践基地建设的经费紧张问题。实践教学队伍是建设好实践基地的关键,要积极吸收了解基层体育实际情况的教师加入实践教学团队,聘请特级教师、体育学科带头人担任外聘教授,选任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实践基地单位人员做指导教师,鼓励教师进行挂职锻炼和参加体育行业特有职业培训。对于本校的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在职称评定、绩效考核、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对外聘的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在专业培训、产学研合作以及课酬方面给予激励,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实践教学队伍中。

(四)调整实践教学课程结构和集中实践时间

尊重专业课程的教学规律,科学制定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四年的教学课程结构,避免产生各学科分散教学、实践内容重复、流于表面形式的弊端。实践教学课程设置要遵循循序渐进、学以致用的原则,同时注意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校内实践课程和校外集中实践的衔接,建成理论课程--校内实践--校外实践的合理课程结构。根据社会和学生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校内见习、实训基地增加微课教学、健身指导、赛事组织与裁判能力技能相关教学安排,校外教育实习基地增加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和竞赛组织等内容,校外健身会所、单项体育俱乐部类型的基地随时关注业内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及时更新实践形式和内容。集中实践安排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多种实践形式供学生选择,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保障整体的教育实践效果。比如可以采取分段集中实践的形式,在大二至大三期间,通过“专业实践周”的形式,在一系列的短期集中实践达到预期目标。可在集中校外实践点选择前进行教学技能考核,教学技能考核成绩优秀的同学可申请自主实践,自己联系实践单位,在集中实践结束后,通过实践答辩形式,检验自主实践效果,还可以积极争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及其指导老师支持,给学生提供多时段集中实践安排进行选择,方便毕业年级同学根据就业或升学意向,合理安排个人时间。

作者:王暐琦石有武单位:阜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部门.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教育部网站

体育教学实践篇5

1存在的问题

一般而言,独立学院依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确定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为有效达成培养目标,必须强化实践教学。可纵观现有的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发现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1.1教育理念有偏差1.1.1顶层设计者管理理念偏差。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独立学院办学体制改革也是紧锣密鼓,尤其是今年高考改革中,已经有部分省份取消了三本录取,加之国家办学资金拨付的改革等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独立学院和母体学校的管理者们从考虑办学成本出发,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难以照顾独立学院办学特性和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大幅消减实践教学课时数,尤其是压缩集中性实践教学课时,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办学无法凸显独立学院的特色。1.1.2专业课程教师教学理念偏差。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独立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师一般都是二本、三本一同兼课,教学模式与理念难以调整,在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突出“保教能力”培养的意识不强,从理论到理论的现象比较普遍,不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学效果不理想。1.1.3学生学习理念偏差。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由于缺乏教师的引导,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发展,感觉一片茫然,无所适从,整个学习就是从课堂到课堂,自觉训练保教技能的意识不强,动力不足。1.2课程体系不合理。现有的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缺乏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存在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偏少和大一、大二无集中性实践教学安排的现象,不利于学生保教能力的培养。1.3教学过程多泛化。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不精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多头并进,没有重点就保教技能的某一方面进行规划和训练,学生收效甚微。1.4监控管理重形式。由于独立学院管理人员的配备和机构设置等方面的原因,目前,独立学院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监控管理一般是对教育实习这一集中性实践教学进行检查,采用集中检查与评估的方式,容易造成具体组织实施单位做材料、应付了事,没有落实到实践教学目标的达成上。而其它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如学生自主开展的实践教学则成为监控的盲区,学生保教技能的训练效果不明显。1.5“双师型”师资缺乏。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需要“双师型”指导教师的指导,可现实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师专业理论有优势,但专业技能明显不足;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较强,但理论又有欠缺。由此,导致实践教学指导不到位,学生难以发现自己的弱点和努力的方向[1]。

2实践性体系的构建

为打造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特色,提升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则应突出学生保教能力的培养。保教能力包括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了解幼儿园教育动态和分析解决幼儿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幼儿一日生活指导能力、环境创设能力、组织实施教育活动能力、幼儿教育评价能力等[2]。这些能力培养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2.1目标体系坚持四年一贯系统设计的原则,每一学年的实践教学侧重点不同,突出保教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教学中专业知识的运用和专业情意的养成,为全面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一学年:侧重增强学生对幼儿教育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教师基本功(“三字一话”和艺体才能的实训为主)。第二学年:侧重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检验所学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初步的保育能力。第三学年:侧重保育能力的提升和幼儿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环境创设等教育能力的培养。第四学年:侧重保教能力、专业情意等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2.2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载体。现有的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理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表现为验证性实验教学;集中性实践教学,包括见习和实习、毕业论文等,而见习和实习的时间较短,学生进入幼儿教育实践一线后,表现出操作技能弱,基本忘却幼儿教育理论,简单复制一线教师的操作。因此,必须从整体上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3]。2.2.1体验性实践。随理论课的开设而逐步实施,贯穿在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如学前心理学、幼儿游戏理论、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学等课程,一般安排有实践教学,课时应占总课时的10%左右,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观察了解幼儿及分析幼儿教育问题的能力。如在“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中,采用讲新课前用ppt与大家一道“分享幼儿教育故事”的方式,促使学生收集幼儿教育案例,自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训练学生的教师基本功。2.2.2自主性实践。随大学生活的开始而实施,贯穿在四年的大学课外实践活动中,是一种经常性的实践活动。包括:寒暑假赴幼儿园调研的社会实践活动;自主联系的定期观摩活动;担任幼儿园的“园外辅导员”;自主开展的专业学习成果展和汇报演出活动;自主开展的幼儿园教师保教基本技能训练(三笔字、普通话、艺体技能训练等)。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增强对幼儿教育的感性认识和提升分析解决幼儿教育问题的能力。2.2.3研究性实践。一般从大二开始,随院(系)的活动计划安排实施,包括:研究性学习与科技创新活动、学科专业竞赛活动、创新创业、育婴师和营养师等各种与幼儿教育相关的资格证考试等。目的是培养学生幼儿教育研究与评价能力。2.2.4综合性实践。这部分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保教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确保各环节的教学时间充足。包括:专业见习、实习、毕业论文等。其中专业见习安排在2~6学期,每学期见习为期一周,见习的重点不一,第一次见习以全方位了解幼儿教育为主,涵盖保育、教育和管理,着重增强学生对幼儿教育的感性认识;从第二次开始,开展重点见习,第841二次为幼儿园保育见习,第三次为幼儿园环境创设见习,第四次为幼儿游戏活动指导见习,第五次为五大领域活动设计与指导见习,培养学生保教知识运用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实习包括教育实习和顶岗实习,实习安排为期一个学期,是全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中顶岗实习与就业创业相结合,形成培养与就业的良性循环。2.3监控体系实践教学效果如何,需要加大监控力度,充分利用评价机制,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建立三级监控体系:1.专业办学方———独立学院需建立健全监控制度,把指导教师、学生和实践基地(幼儿园)都纳入监控范围,形成实践教学准备、实践教学实施、实践教学评价等全方位的监控机制,把学生的每一项实践都计入实践学分;2.专业负责单位,一般是学前教育专业教研室具体组织实施实践教学,落实学院的规章制度,严把实践教学每一环节的质量,包括指导老师的指导环节,杜绝搞形式、走过场等,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3.指导教师具体实施实践教学,针对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学生一入学就建立实践教学导师制,导师可以在专业课教师和实践基地幼儿园教师中遴选,一般一位导师指导5~8名学生,要求指导每一个学生整体设计好四年学习规划和保教能力培养计划,负责对学生的自主性实践和研究性实践进行指导和评价。2.4保障体系2.4.1条件保障。为确保实践教学效果,必须建设好充足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能满足实践教学,特别是集中性实践教学的需要;必须购置足够的仪器设备和实训设施,如舞蹈房、钢琴、画室、微格实训室等,以满足实验教学和艺体技能的训练。2.4.2经费保障。独立学院为达成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突出培养学生的保教能力,就必须保证实践教学的课时数,一般应该达到40%以上,为此,相应的就需要充足的实践教学经费做支撑。2.4.3师资保障。有效指导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一批有责任心、专业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来指导。结合独立学院办学机制相对灵活的特点,选派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可以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校内业务素质高的专业教师,一是幼儿园具有一定理论素养的一线教师。为此必须加大“园校合作”的力度,独立学院需建立专业老师深入幼儿园听课和开展理论讲座的制度,合作园也需把老师定期派往院校培训,接受理论教育,以期更好地完成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指导任务。面对快速发展的幼儿教育事业,独立学院积极应对,开办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合格的幼儿教育师资。如何把学前教育专业办出特色,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笔者认为:强化实践教学,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保教能力”培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作者:赵新云肖炬元唐卫平单位:衡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丘章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实践教学发展研究[J].江苏高教,2016(1):76-78.

体育教学实践篇6

论文摘 要:本文依据素质教育的理念精神,在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拓宽对体育素质教育的理念认识,用具体理论指导创新实践方案。

1 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

1.1以《决定》精神为指南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性教育处于研讨、争鸣的变革时期,知识时代的到来引起了全球性的教育改革。我国1992年第四次全国高教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1994年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制定并实施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体系改革计划”;1997年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又明确提出:在高等教育诸多因素中,教学改革是核心,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重点和难点;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深层次、多视角地阐述了教育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内涵。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为加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对我国21世纪教育发展确立的宏伟目标。

1.2以社会与个体的需要为原动力

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人才的成长需要有良好的育人环境。一是社会需求,社会呼唤体育,体育社会化是发展趋势;二是个体人才素质发展的需求,体育之所以能深深的植根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并伴随终生,关键在于以人为本,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从人们健康的角度来看是如此,从社会稳定、发展的角度亦然。这就是体育的魅力所在,也是新世纪体育生活化、社会化、终身化的趋势。

2 拓宽素质教育的理念

2.1实践体育素质教育的思想

教育工作者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执行者。拓宽本质教育的理念认识是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确立面向未来“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其内涵有二:一是掌握基础体育知识、技能是为更好地探索体育空间领域;二是提高体育健康思想的理念认识是人才具备的基本条件。拓宽教育工作者的理念认识主要表现为:一是体育与健康教育思想的认识:二是体育知识、技能教育的认识;三是体育保健教育的认识;四是自我养成教育的认识;五是体育欣赏、鉴赏能力的认识:六是体育组织工作的认识。

2.2用具体理论指导创新实践方案的形成

素质教育理论是指导创新方案形成的关键问题。素质教育理论是一个宏观的概念,通过宏观的理论概念去定位微观的实践方案,用具体的理论去指导创新方案的形成。所谓具体理论,其一是“健康第一”教育思想,表现为体育知识、技能的认知,健康知识的认知。社会知识的认知;其二是“结构优化”教育观念,表现为知识结构、人力智能结构、物质条件结构、内容体系结构的改变,是指导创新方案形成的关键。

2.3选择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1)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溶入。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各项工作都是紧紧围绕着这一工作进行的。教学环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入点,教育思想的更新、教学计划的灵活、教学目标的可行、教学内容的实效、教学方法简洁与新颖、考试标准综合性、考试方法严谨性,是体育素质教育溶入、实施的体现。

(2)素质教育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的溶人。课外体育活动是教学的补充,体育教学是以运动技能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活动,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经过分化、泛化、自动化阶段,为实现运动技能的提高,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溶入素质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它能使个体需要得到自由发展,又能实现课内外的互相补充作用。

(3)素质教育在运动训练中的溶人。运动训练是学校体育的一部分,它是在普及的基础上选拔出来的优秀体育人才,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提高自身素质和运动能力,达到以提高带动普及的作用。在运动训练中溶入素质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需要。能起到带动性作用,实现共同提高。

3 建立体育素质教育的创新体系

3.1体育素质教育创新体系现状

素质教育是指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使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社会诸因素的影响相结合,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全面、和谐的教育活动。高等教育具有培养人才的专门属性,决定了体育素质教育的基础地位。新的世纪,世界教育思想的变革驱赶着我们必须顺应新趋势的发展,对构建实施体育素质教育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体育素质教育的构成性要素包括教师、学生、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在各种要素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谁也无法取代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从逻辑学的角度出发,运用系统论的思想,经过筛选优化组合,在科学性和实效性的基础上,构建实施体育素质教育体系。

3.2体育素质教育创新体系的确立

创造力就是依据一定目的,坚持运用一切信念,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食人价值的智力产品。素质教育是一个开放、发展体系,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因此构建高校体育素质教育体系必须把创新作为前提。创新素质包括许多成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好奇、冒险、信心,好奇是创新的萌芽,冒险是创新的动力,信心是创新的保证。知识的传递将发生深刻性的变化,知识内容的本身,将过渡到知识产生的过程;知识体系的把握,将过渡到知识的形成和共性;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将过渡到对知识的思考和创新。因此,高等学校体育素质教育体系的确立要有利于学生的创造力个性的形成,教学要创设问题情境,运用发现法,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体育素质教育体系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培养人才体系。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实践篇7

【关键词】体育;素质教育;理念认识;实践创新

1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

1.1以《决定》精神为指南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性教育处于研讨、争鸣的变革时期,知识时代的到来引起了全球性的教育改革。我国1992年第四次全国高教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1994年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制定并实施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体系改革计划”;1997年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又明确提出:在高等教育诸多因素中,教学改革是核心,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重点和难点;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深层次、多视角地阐述了教育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内涵。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为加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对我国21世纪教育发展确立的宏伟目标。

1.2以社会与个体的需要为原动力

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人才的成长需要有良好的育人环境。一是社会需求,社会呼唤体育,体育社会化是发展趋势;二是个体人才素质发展的需求,体育之所以能深深的植根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并伴随终生,关键在于以人为本,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从人们健康的角度来看是如此,从社会稳定、发展的角度亦然。这就是体育的魅力所在,也是新世纪体育生活化、社会化、终身化的趋势。

2拓宽素质教育的理念

2.1实践体育素质教育的思想

教育工作者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执行者。拓宽本质教育的理念认识是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确立面向未来“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其内涵有二:一是掌握基础体育知识、技能是为更好地探索体育空间领域;二是提高体育健康思想的理念认识是人才具备的基本条件。拓宽教育工作者的理念认识主要表现为:一是体育与健康教育思想的认识:二是体育知识、技能教育的认识;三是体育保健教育的认识;四是自我养成教育的认识;五是体育欣赏、鉴赏能力的认识:六是体育组织工作的认识。

2.2选择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2.2.1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溶入。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各项工作都是紧紧围绕着这一工作进行的。教学环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入点,教育思想的更新、教学计划的灵活、教学目标的可行、教学内容的实效、教学方法简洁与新颖、考试标准综合性、考试方法严谨性,是体育素质教育溶入、实施的体现。

2.2.2素质教育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的溶人。课外体育活动是教学的补充,体育教学是以运动技能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活动,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经过分化、泛化、自动化阶段,为实现运动技能的提高,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溶入素质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它能使个体需要得到自由发展,又能实现课内外的互相补充作用。

2.2.3素质教育在运动训练中的溶人。运动训练是学校体育的一部分,它是在普及的基础上选的优秀体育人才,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提高自身素质和运动能力,达到以提高带动普及的作用。在运动训练中溶入素质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需要。能起到带动性作用,实现共同提高。

3建立体育素质教育的创新体系

3.1体育素质教育创新体系现状

素质教育是指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使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社会诸因素的影响相结合,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全面、和谐的教育活动。高等教育具有培养人才的专门属性,决定了体育素质教育的基础地位。新的世纪,世界教育思想的变革驱赶着我们必须顺应新趋势的发展,对构建实施体育素质教育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体育素质教育的构成性要素包括教师、学生、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在各种要素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谁也无法取代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从逻辑学的角度出发,运用系统论的思想,经过筛选优化组合,在科学性和实效性的基础上,构建实施体育素质教育体系。

3.2体育素质教育创新体系的确立

创造力就是依据一定目的,坚持运用一切信念,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食人价值的智力产品。素质教育是一个开放、发展体系,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因此构建高校体育素质教育体系必须把创新作为前提。创新素质包括许多成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好奇、冒险、信心,好奇是创新的萌芽,冒险是创新的动力,信心是创新的保证。知识的传递将发生深刻性的变化,知识内容的本身,将过渡到知识产生的过程;知识体系的把握,将过渡到知识的形成和共性;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将过渡到对知识的思考和创新。因此,高等学校体育素质教育体系的确立要有利于学生的创造力个性的形成,教学要创设问题情境,运用发现法,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体育素质教育体系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培养人才体系。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实践篇8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教学实验法和观察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实践观察教学对桂林五中、十九高中100名学生在体育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媒体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起着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等方面起着很大作用。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体育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提高教学教师和学生的效率,还可以弥补教师的一些薄弱环节,给学生更加直观和生动的表现。通过对多媒体教学在体育教学进行初步分析,总结出几个影响因素,以便给教师提供教学依据。

关键词体育教学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

一、前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网络技术的运用,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已给现代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引起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较先进的教学工具,是教与学的辅助手段。它以各种形式,从各个角度,从各个侧面,多信息、多视角、全方位、动态的表达科学道理,揭示自然的奥秘。因此,多媒体用于教学将具有广阔的前景,体育作为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身体锻炼为一体的学科更是大有用武之地,不论是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还是体育技术课的教学。本文通过对桂林市几所高中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多媒体教学在体育教学中成效和不足,旨在为改进与提高体育教学水平提供理论帮助。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桂林市十九中学、桂林市第五中学两所学校高二实验班共同共100名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关于多媒体教学在体育教学运用的书籍、杂志、报刊等。

2.对比教学实验法:通过实验对比方法检验差异教学法对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影响.

3.观察法。通过对桂林市两所高中100名学生多媒体教学在体育教学的运用进行指标统计,并进行整理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激发求知欲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作为体育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主可以充分呼唤层次的教育,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体育运动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达到乐中得教的目的。以往的体育课教学由教师边讲解过示范,学生已经对这种教学模式感到枯燥无味,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截然不同,学生面对的是一台电脑,在这里边有一个神奇的世界,教学软件中教学画面的变换,声音效果的叠加,动画效果的处理,远远超出了教师的讲解示范。授课时学生顿时会精神百倍,劲头十足,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以此激发学生更加浓厚的求知欲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体育教学备课的效率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战”,要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教师先备好课。要备好课就需要大量的资料和信息源,但目前体育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内容比较简单,没有像其他学科教师用书那样有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重点与难点,以及教案等方面的内容可供参考,所以造成教师备课比较费时费神,结果有的教师敷衍了事,甚至有不备课的现象。如果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备课,就能提高体育教学备课的效率。首先,通过互联网,可查阅大量的资料,而且可下载大量的运动图片、图形供备课用,使体育教案起到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其次,如果写好的教案觉得不满意,或课后发现问题可随时修改。为了提高信息技术备课的效率,可建立体育教学备课附件库,备课附件库建立后,备课时只需从体育教学备课附件库里选取相关的附件,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修改、优化处理组合即可使用。课后针对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再对附件库进行修改整理。通过这样的备课,可以达到减轻体育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备课的效率,优化体育教学的目的。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授课,突出教材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准确合理的处理教材,安排教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重要一点,便是如何将教材重点、难点突破,以达到让学生理解、掌握动作的目的。在以往的体育课教学中,动作的重点难点都要由教师反复示范,着重指出,一堂体育课中要重复多次。遇到复杂、迅速的动作,不利于学生观察和仔细了解每一个动作细节。例如:在背越式跳高的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学生不一定掌握很多,对动作的了解多数依赖于观察,但是此项动作迅速连贯,不容易让学生看清楚,分解教学又容易使学生装产和错误认识,形成分解做动作的习惯,忽视了迅速连贯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授课,就会避免上述存在的问题。教学时教师的动作讲解示范,直接播放给学生观看,学会的同学可以进行练习,不会的同学可使用控制按钮重复播放动作的讲解示范,并且教学的重点难点的体现也十分明显,用特定的声音、图标显示,提醒学生注意,同时运用可行的教法演示,形象地解决重点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全面的掌握动作,提高教学实效。以下是背越式跳高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统计数据:

表1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统计数据

学校实验人数时间理解程度自主学习能力考核平均成绩

五中5040分钟85%80%82%

十九中5040分钟86%81%83%

表2运用传统教学模式统计数据

学校实验人数时间理解程度自主学习能力考核平均成绩

五中5040分钟68%65%68%

十九中5040分钟66%68%69%

由表1与表2对比结果中可知,运用多媒体教学实验组的学生理解程度、自主学习能力和考核平均成绩均高于传统组(p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体育教学,可全面革新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模式,革新传统的教学、学习和评价观,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2.多媒体教学可以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体育运动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达到乐中得教的目的。从而克服了以往的体育课教学由教师边讲解过示范,最大程度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全面的掌握动作,提高教学实效。

3.采用现代教育媒体创设丰富的可控性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由交流与自我探究,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使之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技能。

4.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体育教学,能提高体育各项工作的效率,优化体育教学质量,减轻体育教师的负担

(二)建议

1.广大体育教师应该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其成为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利器,发挥应有的作用。

2.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理论的学习,实现教学与提高相结合,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3.改善室内体育活动场地教学设施,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4.体育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的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需加强体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质。

参考文献:

[1]龚海燕.多媒体技术对体育教学过程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

[2]毛振明.体育教学模式论[J].体育科学.1998(6):5-8.

[3]体育与健康课(7~12年级)[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4]徐迪生等.体育统计[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5]徐建军.电化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教育.2002(21):99-100.

[6]中国学校体育[J].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2003(1).

体育教学实践篇9

教育改革给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而现行体育教学很少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体育课练习密度普遍偏低,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也很难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根据个人多年体育教学实践体会,就高中体育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改革性建议。

1体育教学的目标

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组成。体育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是进行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运动教学,课外活动目标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练身和活跃学生生活、协调人际关系。所以学校体育的目标宏观来讲应是促进学生体格体能的完善和发展,培养体育的情趣、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社会情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每一个学生而言,是通过体育达到以下四个目标:①身体的发展。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包括适应不同环境不同气候不同岗位的身体和心理能力,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康复能力,对疲劳的抵抗力;②获得良好的运动技能,提高工作劳动的效率,进而提高生活质量;③掌握科学的健身养生知识,提高智力素质;④培养正确的社会情感,形成民主、公平、竞争的意识,能不断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概括地说就是: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个性。

2现行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弊端

中学体育包括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理论课十分抽象、深奥,并且系统性不强,实践课包括队列队形、基本体操、跑、跳、投、技巧、支撑跳跃、单杠、双杠、民族传统体育、篮球及韵律体操和舞蹈等。体育课是身体活动课,而身体活动是以身体素质与思想素质作基础的。学生基础不同,要掌握相同的教学内容,这也成了体育教师的一大难点。另外限于条件,体育实践课受场地影响大,背越式跳高少不了海绵包,篮球教学要有很多的球与球场,遇大风、下雪、落雨、强日光,体育课变更的随意性则更大。教学内容完不成,学生身体得不到锻炼,结果体育课成了学校的“搭头课”。

3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高中学生正处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即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学生身体迅速成长,骨胳肌肉发育很快,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都有较大发展,神经兴奋过程占优势,反应快易激动,但心脏发育稍滞后于运动系统与神经系统的发育,运动持续能力差,易疲劳。尤其是性机能的迅速发展,体态上出现了新的变化,男女生差别更为明显。男生声音变粗,喉结突出、出现胡须、体型纵向发展;女生月经出现,声音变高,乳腺发育,皮下脂肪增多,身体开始横向发展。生理方面的这些突变,引起心理、行为也发生相应变化:第一,由于体内新陈代谢旺盛、精力充沛,充满朝气,活泼好动,喜爱体育运动及竞赛以表现自己。第二,由于身体发育不均衡,加之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能力差,所以动作笨拙、别扭、不灵活,而且容易头晕和疲劳,干事情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第三,由于性机能开始成熟,性意识觉醒,开始注意异性,产生好奇心,并且爱表现自己来吸引异性。第四,成人感产生并逐渐对身体形态产生意识,开始评价别人和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心理矛盾更为明显,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矛盾,自尊心与自卑感矛盾,反抗性与屈从性的矛盾,理想与挫折的矛盾,这些矛盾使他们表现出偏激或逆反心理,所以应以正面教育引导为主,不可打击其自尊挫伤其人格。

4游戏法教学是比较适合的方法

游戏是一种遵循很简单的规则让人有很大自由活动余地的运动,可以随意支配动作的难易与数量,比如双人摇绳跳,只不允许踩死跳绳,而进出的方向、跳动的次数均不加限制;“网鱼”游戏规定在一定范围内运动,而跑直线还是折线、曲线,是急停急起还是跑跳结合均不加限制,只要跑动者不被围捕者逮住即可。游戏法特点之一是参加者全体在运动,这保证了练习的密度与强度;二是动作难度自己控制。比如“贴膏布”,速度快与追捕者离得远可以多绕几个圈,速度慢可就近处置;三是在练习中学习,不会作游戏的人,只要参加了一次练习,也就会作这个游戏了,学习效率比单纯的组织学生学要高很多。其基本过程是“练习一学习一练习”,实用性大,练习次数多,而不是学示范动作那样“学习一练习”;四是不同气候不同场地条件下均可作游戏,受外界的限制较小;五是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活跃气氛,提高练习效果;六是可简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比如篮球投篮练习,将球篮降低到2.2至2.5米高度,学生易于投中,还可练习扣篮,既是游戏,又是教学内容,学生很愿意投入。

体育课中使用游戏法,可以激起学生运动热情;但当学生很活泼时上体育课,又必须集中其注意力并稍抑制其激情,这时可用集中注意力游戏;素质练习很枯燥乏味,可用游戏法进行调节,如追逐跑练奔跑能力、听信号追逐跑练反应速度与动作速度,“跳深”与蛙跳的竞赛练跳跃能力,不同高度的橡皮筋可用来练障碍跑和跳高。结束部分用音乐伴奏跳迪斯科来放松肢体,或用听信号大声笑的游戏放松情绪。

班级体育活动中亦可引入体育游戏,比如跳绳、登山、小群体的竞赛等均可协调学生关系,增强凝聚力。

全校性的拔河比赛,球类比赛,擂台赛,可以促进学校学习气氛的转化,可以扭转后进生,使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提高学习兴趣;健美操、韵律操、体育舞蹈是女生们喜爱的内容,可以促进机体的发展,展示美好的姿势,培养自信心。

体育教学实践篇10

我国体育教育正处于改革的过程中,中学体育教学人员作为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成为基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基于此,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从现实教学实践出发对新时期中学体育教学的前期培养规范进行一系列的规范,并对后续培训进行相应的思考,以期为中学体育教学师资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体育;教师教育;职前教育;职后教育

我国体育教育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随着我国教育规模的发展和对体育教师需求的变化,发展体育教师教育则是成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体育教学人员的规范与管理,则显得更为重要。基于此,本文从教师教育为切入点,以现实教学需求为导向,对新时期中学体育教师的培训与培养进行一系列剖析与思讨。

1.国家对中学体育教师培训的关注

体育教师教育培训,目前国内较权威的定义是:体育教师教育培训是指“体育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的统称”。(《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体育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2002年),进一步提出,大家要对体育教师教育培训,主要体现在教育的终身性和过程的连续性上,所以,对于中学体育教学人员来说,应该将“职前教育”和在职后教育培训纳入到体育教师教育体系之中。

2.中学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培养的其本原则

2.1体育教师资格证取得:严谨。第一,必须严格地实行体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众所周知,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要具备相应的学历、经验与权威机构对其能力进行考核才能获得的相应的教学岗位,这一点是毫无争议的。因此,体育教师的考核与考试有必要公开化与社会化,即可以让所有有志于体育教学的人员进入体育教师的考试,同时,也可以使体育教学人员经过一个良好的准入途径,来提高体育教学人员的教学能力与质量。当然,开放并不等于任何人都可以进入教师行列,同时,也不意味着进入了教师行列就可以一劳永逸,比如要的对注册的教学人员进行资格上的认证。今后在修订《体育教师法》中应明文规定,颁发体育教师资格证书必须严谨,在教育行政部门专门设立一个机构来管理体育教师资格证的颁发。第二,要提高体育教师门槛。师德教育要放在体育教师教育的首位。体育教师行列并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入的行业,体育教师行列更不是想进就能进的行业。要想进入体育教师行业,首先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任何职业都有职业道德,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尤其重要。因为体育教师是培养人的职业,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敬业爱生,严谨笃学。

2.2专业知识教育:广泛。体育教师职业就必须掌握体育教师所教学科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体系。当今科学文化知识发展迅猛,体育教师如果没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就很难培养学生掌握最先进的知识和创新能力。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

2.2.1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学科教育知识、教学策略知识等,是体育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

2.2.2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主要包括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方面的人文社会知识、科技类知识、工具类知识、艺体类知识、劳技类知识等。

2.2.3系统的条件性知识:即教育形态的知识,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学生身心发展知识、教与学知识和教育评价知识等,它是体育教师从事职业行为的重要保障。

2.2.4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包括思想教育知识、文化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教师职业情感与职业技能的综合表现,是对体育教师各种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实践训练和检验。实践性知识是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是体育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要想培养体育教师掌握高深的专业知识,师范大学开课就必须门类齐全,课程设置广泛,这样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

2.3专业技能教育:过硬。我们都知道,体育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一个好的体育教师不但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必须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有足够的能力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即体育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展现的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体育教师从事教育专业活动必须掌握特殊的专业技能,如:了解学生的能力,情感智慧能力,自我监控能力,言语组合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新知汲取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等专业技术能力。一个好的体育教师必须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才能驾驭课堂,传授知识。

3.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与培训路径思考

进入21世纪,以来体育教师教育的信息化培训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集中培训、校本培训、网络培训及网络研修等方式,可以使得一线体育教师能够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健康知识教学与体育技能学习。另外,从培训时间上来看,成熟的体育教师的职业也需要长期的、专业的培养和训练。培养教学人员要有终身受教育的理念。体育教师要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体育教师教育地位和水平的提高需要制度的保障、政策的支持和舆论的导向。要想体育教师教育保持长期而稳定的发展,国家要继续加大经费投入,创建部级体育教师教育创新基地,全面启动体育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建设项目,支持高师院校的改革和发展;另一方面,作为体育教师本身,一定要重视体育教师教育的发展,更要重视自身专业水平及知识更新的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转变教育理念,以适应新形式下对体育教师的需要。

作者:刘显峰单位:宁城向阳中学

参考文献:

[1]魏德样.我国中学体育教师心理资本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