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总结十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总结十篇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31:32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总结篇1

【关键词】节能;高效;运行管理;防洪除涝

1概况

1.1基本条件。惠山区地处东经120°04'~120°24'、北纬31°~32°46',属长江三角洲腹地,位于无锡市西部。区域总面积325.03km2,平原区面积40.267km2,圩区面积273.257km2。全区户籍人口53.59万,其中农村人口26.03万,人口密度1603人/km2。全区耕地面积10.99万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2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3.18万亩、经济作物6.06万亩。1.2设施现状。区域现有有效灌溉面积7.9165万亩,小型灌区63处,总面积9.2837万亩,主要分布于堰桥街道、前洲街道、玉祁街道、钱桥街道等地。泵站工程可分为单排涝、单灌溉、灌排结合三种,分布于惠山区各镇村,总装机9003kw,其中排涝泵站291座,灌排结合泵站11座。分析泵站运行情况可知,带病运行有426座,占27.22%,报废需重建的有36座,占2.3%。惠山区建有大量防洪排涝工程,圩区保护面积达36.992万亩,占70.7%,堤防长266.14km,固定排涝动力3.1万kw,排涝流量640m3/s,初步形成防洪体系,具有独立排涝设施。区域防洪可达20~50年一遇标准,塘坝8处,有效库容76.282万m3。少数病险闸站渗漏水严重,渗泾长度不足,标准低,设备老化,需彻底改造。1.3运行现状。水利站承担区域内站、闸、河、堤、涵洞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和指导职能,根据该镇联圩情况,承担联圩站闸的维修养护、日常运行以及河、堤的管理、巡查、养护工作。目前田间工程和小型灌溉站存在工程维护管理费短缺、用水户参与不积极的问题。多数圩区水利工程按属地由街道管理,承担建设与管理费用,区水利农机局监督指导。以水利站为圩区管理机构,实行长效管理,人员与维修保养费由区、镇两级财政承担,工程运行费由受益单位承担。目前,仍有部分圩区归村委会管理,难以维持长效运行。惠山区现将区、镇、村、组四级河道纳入管理范围,实行市场化运作,公开招聘专职河道管理员,建立管理网络。对破坏水利设施、非法取水用水、违规设置排污口等行为进行监管,有力保护了河道疏浚成果。该管理方式尚属试运行阶段,仍有待于完善。

2现存问题

惠山区通过不断加大水利建设力度,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1],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迫切解决。2.1缺乏统一规划。区域内多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修建均为解决局部地区的灌溉、排水、防洪排涝需求,仅进行小范围的建设,未统筹考虑流域或惠山区的整体情况,缺乏统一规划与远景部署,使得工程建设呈现点多、面广、线长等特点[2],给运行管理带来不少麻烦。2.2工程年久失修。区域现有水利工程多数修建于20世纪50~70年代,目前已经运行30~40年,运行效率较低,且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工程渗漏问题突出,已成病险工程。由于工程前期设计标准较低,配套设施不完善,使得灌溉保证率低、灌溉系数小,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工程难以发挥最大效益。2.3重建轻管严重。由于管理制度的区域限制性,跨村以上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受行政安排,带有垄断色彩的经营模式,缺少水务财务公开、民主监督的农户参与管理机制[3],工程养护管理经费财政或集体经济负担不起,造成工程运行中设施老化陈旧不能维护更新、质量下降、效益衰减等恶性循环。因此,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工程运行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其效益的发挥。2.4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基层水利部门管理范围窄、级别低,直接面向农村,兼有设计、监理、施工、政府监督等多种职能,但一般不具备相应资质。各乡镇水利站,直接承担农村水利规划、建设、管理和执法等重任。然而,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缺少专业技术培训,难以应对工程中出现的深层次技术问题。

3建设规划

3.1规划范围。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惠山区农田水利设施的需求,分别确定惠山区农田水利规划近期水平年、中期水平年、远期水平年各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目标。规划以灌排沟渠整治、圩堤加固、水系沟通为基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配套和改造为重点,因地制宜地推进节水灌溉发展。3.2规划目标。统计分析2010年现状指标值,根据惠山区国民经济发展纲要,划定惠山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节点性目标[4]。2020年,西漳大联圩防洪标准达200年一遇,惠山新城防洪标准达50~100年一遇,其他地区50年一遇,农村圩区除涝标准达20年一遇。有效灌溉面积达8.2645万亩,其中旱涝保收田8.0545万亩,高标准农田7.193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2.03万亩。小型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大于0.7。3.3总体布局。依据惠山区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以工程配套改造和管护机制改革为手段,通过资金整合、集中投入、整体推进战略,科学合理提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总体布局。a.建设高标准防洪除涝减灾体系。建设全区范围防洪除涝工程体系,并兼顾洪水预报、调度、抗洪救灾指挥、防洪保险等工作。b.建设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供给体系。以节约、管理、保护为重点,形成城乡供水、农田灌溉、内河航运、水产养殖及旅游等水资源综合利用格局。c.建设农村水利现代化工程体系。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环境改善”为重点,形成“挡得住、灌得上、排得出、降得下”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d.建设良性循环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进行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地下水超采控制、水质监测、水污染防治及水资源调度等,形成水生态环境良性循环。3.4工程建设。3.4.1防洪除涝工程圩区达标建设30个,圩堤总长度270.282km,圩堤达标建设长度225.674km,加固土方560.64万m3,改造圩口闸涵45座,新改建泵站158座,其中新建111座、改造47座。3.4.2末级渠系建设整治渠道218条,整治长度105.89km,其中衬砌长度90.882km。疏浚排水沟数量229条,长137.66km。改造各类配套建筑物606座,其中水闸2座,其他建筑物604座。3.4.3河道疏浚工程县级河道疏浚24条,长62.03km,疏浚土方148.99万m3。乡级河道疏浚62条,长111.48km,疏浚土方272.31万m3。疏浚行政村82个,疏浚农村河塘土方291.43万m3。3.4.4山丘区小流域治理山丘区小流域治理主要为钱桥街道和阳山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3hm2。其中:钱桥街道小流域2个,面积67hm2,截水沟70条,经济林面积0.8hm2,种草面积3.9hm2,其他坡面整治面积40.1hm2,配套建筑物18座;阳山镇小流域2个,面积6hm2,经济林面积6.0hm2。

4管理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农业快速朝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升级改造,提高其运行管理水平,建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迫在眉睫。通过总结惠山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现状,总结以下几个点以便建立科学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机制。4.1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政府领导机制,为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提供组织保障。成立以惠山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区财政局和水利局主管领导、各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协调各项工作;把农田水利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与农村土地流转结合,统筹规划,提高小型泵站灌排能力;建立领导机制,合理调整泵站布局、完善灌溉渠系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达到安全、节能、高效的运行目的。4.2规范项目管理。为确保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有效实施,建设一批小型灌排工程,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管理科学的农田排灌工程体系,灌溉保证率达90%以上。进一步明确规划原则,建立“一次性规划、分步实施”和“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目标,全方位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规范工程立项、审批制度,在调查摸底基础上,制定改造工程日程表,逐一立项,统一报批;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加强项目预(结)算和竣工决算审查,严格审定工程施工预算。4.3强化工程建设为确保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高质量、高标准建成,工程建设方面应坚持以下原则:坚持在工程实施中严格实行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工程建设合同制;完善工程质量管理、监督体系,充分行使各级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监督、检查职能;严格项目验收管理以及更新改造项目的审计监督、监察工作,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工程规范管理。

5结语

惠山区位于无锡市西部,全区耕地面积10.99万亩,现有小型灌区63处、排涝泵站291座、圩区保护面积36.992万亩,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规划及管理任务繁重,急需进行系统规划研究,以便于其长期发挥效益。通过分析惠山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现状,认定工程缺乏统一规划、建设年代久远、重建轻管严重、运维水平有待提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划定惠山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规划近期水平年、中期水平年、远期水平年工程建设目标,设定2020年圩区防洪、灌溉效率等建设标准,提出以防洪除涝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供给体系、农村水利现代化工程体系、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为组成的总体布局。对防洪除涝、末级渠系、河道疏浚、山丘区小流域治理等重点工程进行了详细阐述,建立了加强组织领导、规范项目管理、强化工程建设为核心的管理机制,以期为同类型区域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规划和管理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姜训宇,段生梅.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问题刍议[J].水利技术监督,2011,19(6):27-29.

[2]王仲江,蒲宏江,陈秀霞.关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几点思考[J].陕西水利,2011(1):175-176.

[3]李发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建设与管理之浅见[J].现代农村科技,2011(13):40-41.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总结篇2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是一项技术要求高、专业性强、责任重大、项目管理复杂的工作,科学规范、扎实有效的技术管理是确保工作按期保质完成的重要手段。以宁夏重点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为例,梳理此项工作中的技术管理重点,总结项目顺利完成的做法、经验和亮点,并针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提出建议,对类似工程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技术管理;宁夏

新中国成立以来,宁夏陆续修建水库311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32座,小(1)型水库136座,小(2)型水库142座。自1998年国家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以来,宁夏累计完成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86座,还有许多小型病险水库未进行除险加固。这些水库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且分布在城市、乡镇和村庄上游,一旦突发险情,将会严重威胁水库下游和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防洪安全。病险水库始终是全区防洪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和防洪安全的最大隐患,全面彻底地对其进行除险加固是全区群众十分关注的生命工程、安全工程和民心工程。2009年,国家启动新一轮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宁夏紧紧抓住这次良机,全面调查摸清小型水库“家底”,严格筛选病险水库,坚持“求真、求实、求细、求新”的技术管理工作原则,认真抓好项目立项、安全鉴定、鉴定核查、初步设计、技术审查、建设管理和工程验收等关键环节的技术管理工作,圆满完成了此项工作。

一、水库病险特点分析

根据宁夏重点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安全评价、鉴定及核查意见资料,从工程质量评价、运行管理评价、防洪标准复核、结构安全评价、渗流安全评价、抗震安全评价和金属结构安全评价等7个方面,对61座病险水库的主要病险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水库病害特点和基本规律,针对主要病险对应采取有效措施,把握关键工作环节技术管理的重点和要点。

1.工程质量评价

据统计,宁夏重点小(1)型病险水库工程质量评价全部为“不合格”,直观反映出总体水库工程质量较差。突出表现在原始资料缺失、工程外观质量差、坝体干密度合格率低、坝基处理不彻底、建筑物结构老化破损、控制设施功能丧失等,甚至在运行中发生过险情,暴露出严重的质量问题,影响工程安全。

2.运行管理评价

据统计,宁夏重点小(1)型病险水库运行管理评价全部为“差”,整体反映出水库运行、监测、维护工作差。突出表现在水库运行管理责任不落实,运行管理制度和调度规程不完善,水文测报、通信和监测设施不完备,水库日常检查和维护不到位等。

3.防洪标准评价

据统计,宁夏重点小(1)型病险水库防洪标准评价结果为:47座水库评价结论为“C”,占总数的77.1%;3座评价结论为“B”,占总数的4.9%;11座评价结论为“a”,占总数的18.0%。“C”类水库大多数分布在宁南山区,区域输沙模数大,汛期洪水携带大量泥沙入库,加之水库仅有简易的输水设施,无泄洪排沙功能,大多数水库没有设置溢洪道,泄洪排沙能力差,造成水库淤积严重,结论符合区域和工程特点。

4.结构安全评价

据统计,宁夏重点小(1)型病险水库结构安全评价结果为:57座水库评价结论为“C”,占总数的93.4%;4座评价结论为“B”,占总数的6.6%。突出表现在土坝沉降、变形明显,坝体有裂缝甚至滑坡;土坝上下游坝坡稳定不满足规范规定;建筑物基地应力、稳定系数和结构强度不满足规范规定等。

5.渗流安全评价

据统计,宁夏重点小(1)型病险水库渗流安全评价结果为:14座水库评价结论为“C”,占总数的22.9%;43座评价结论为“B”,占总数的70.5%;4座评价结论为“a”,占总数的6.6%。“B”类水库大多数分部在宁南山区,水库淤积严重,在坝前和库区形成了深厚的淤积层,减小了坝基和坝体的渗流;同时,水库经过多年运行,坝下涵洞洞身周围土体流失、接触冲刷、固结完成,沉降、变形稳定,渗流通道自愈、闭合,渗流评价得到改善、提高,符合水库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C”类水库分布在贺兰山东麓,筑坝材料多为洪积形成的角砾、细沙、砾石土,坝体渗透系数大,坝基也难以深入相对不透水层,坝基渗透系数大,结论符合工程和区域特点。

6.抗震安全评价

据统计,宁夏重点小(1)型病险水库抗震安全评价结果为:9座水库评价结论为“C”,占总数的14.8%;43座评价结论为“B”,占总数的70.5%;9座评价结论为“a”,占总数的14.7%,总体结论同渗流安全评价具有较为明显的一致性。坝前和库区淤积形成铺盖,增加坝体压重,改善了抗震性能;建筑物沉降变形趋于稳定,提升了建筑物抗震安全评价。

7.金属结构安全评价

据统计,宁夏重点小(1)型病险水库金属结构安全评价结果为:2座评价结论为“a”,占总数的3.3%;4座评价结论为“B”,占总数的6.6%;55座水库评价结论为“C”,占总数的90.1%,其中44座水库设计时就没有考虑金属结构,甚至仅设置了简易的叠梁、人工启闭的“浮塞”、小闸门等控制设施,也反映出当年设计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的先天不足。综合以上评价,可以总结出本次61座水库的主要病险特点是工程质量不合格,运行管理差,防洪能力不足,结构不安全,金属结构不完善。

二、技术管理的重点和亮点

1.项目立项

抓好项目立项是技术管理工作的坚实基础和重要前提。宁夏小(1)型水库前期工作差,水库原始设计、施工资料严重缺失,给项目筛选、立项工作造成了严重困难。在具体技术管理工作中突出“两个严格”。一是严格项目立项标准,明确项目立项对象是1998年以前未进行过除险加固的小(1)型水库,对在册小(1)型水库全面摸底、认真梳理、严格筛查,提出建议名录,现场进行核实,确保项目立项全覆盖,从规划源头消除病险水库潜在危害。二是严格工作程序,分级负责把关,实行“自下而上(县级初选、市级复核、区级审定),分级负责,层层把关”的工作程序,确保规划内项目符合条件,确有必要,能落地,能实施。宁夏重点小(1)型病险水库规划是近年基础工作最为扎实、执行效果最好的水利专项规划之一,充分体现了项目立项工作的重要性和技术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2.安全鉴定

安全鉴定是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抓好安全鉴定是技术管理工作的难点。在具体技术管理工作中把握好“三个要点”。一要严把安全鉴定资质关口,明确要求区内2家具备安全评价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本次病险水库的安全鉴定工作,确保安全鉴定工作质量。二要明确安全鉴定工作职责,明确要求严格按照《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水建管〔2003〕271号),由大坝主管部门或单位负责委托承担单位进行大坝安全鉴定工作,鉴定承担单位按职责编制现场安全检查报告,提出大坝安全评价报告,起草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三要明确安全鉴定要求,明确由安全鉴定承担单位牵头,会同水库运行单位、水文、地质和专家,按照《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规定,在现场检查和相关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坚持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据实、保质、按期完成水库安全鉴定工作。

3.鉴定核查

安全鉴定核查是技术管理工作的关键技术关口,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具体技术管理工作中要掌握好“两个关键点”。一是掌握好书面核查的“重”和现场核查的“轻”,“轻”“重”均衡,相互促进。书面核查要重点突出对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和《安全鉴定报告书》的内容、计算和复核过程及结果、评价结论的核查,并结合现场核查工作成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专业意见;相比而言,现场核查要侧重水库实际运行状况的检查,将现场核查的疑问和问题反馈在书面核查中,加深、完善书面核查。二是掌握好核查意见的“实”和除险加固意见与建议的“虚”。核查意见要形成水库主要病险的确切结论,明确水库安全类别的综合评定意见;相对而言,在明确核查结论后,除险加固意见与建议要宏观,可以针对水库明显存在的主要病险情提出适当、合理的经验性、指导性建议,指导设计单位盯准主要问题,拓展设计思路。

4.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是技术管理工作的核心,是落实《安全评价报告》和安全鉴定及核查意见的最终体现,也是保障工程实施和项目建设管理的坚实基础。在具体技术管理工作中,应确保“四个突出”。第一,突出除险保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消除水库病险情,确保工程安全。在具体设计中采取了4项重要技术措施。一是培厚加固大坝,确保大坝安全。通过培厚加固坝体,重点解决大坝施工质量差、压实度不满足要求的通病,兼顾解决大坝防洪标准低、渗流不安全和抗震安全性差的问题。二是拆除坝下涵洞,消除隐患。坝下涵洞是造成水库病险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提倡报废处理年代久远的坝下涵洞;若利用涵洞则必须进行安全评价并加强运行期观测;新(改)建涵洞,统一采用现浇混凝土箱涵结构,净空高度满足后期检查、维修需要。三是新(改)建溢洪道,确保行洪安全。积极提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新(改)建溢洪道,完善“大坝+输水+泄水”三大建筑物的工程布局,确保泄洪安全,本次新(改)建溢洪道共37座。四是配置安全监测设施,强化安全保障。大坝安全监测设施是水库安全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和保障,本次病险水库纳入《宁夏水库安全监测与信息化整合建设方案》,按照“顶层设计、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拼盘资金、集中建设、统一管理”的建设原则,以“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运行环境、统一安全保障、统一数据中心和统一门户”为建设目标,对53座水库安装了水情监测设施,实现了水库日常监测和汛期预警预报的信息共享及水库防汛联合调度,提高水库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保障水库安全运行。第二,突出设计原则。在初步设计中,严格遵循依据大坝安全鉴定和核查意见,重点解决直接关系水库安全运行的挡水建筑物、输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基础,两岸坝肩的除险加固任务以及与安全运行有关的闸门、启闭机等设施改造,超出安全鉴定和核查意见的建设任务原则上不得列入初步设计。第三,突出方案比选。多方案比选、优化设计是技术管理工作的最大亮点。针对水库的具体病险情,设计单位充分开展多种设计方案的论证、比选、完善、优化工作,从水文、地质、工程布局、技术措施、施工条件、加固效果、工程占地、环境影响、投资等各方面,全面、客观、公正地进行方案比选,推荐最优方案,达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效果显著、投资优化的多目标最优效果。第四,突出据实设计。一是本次工作中由于极个别水库建设年代久远,原始资料缺失,技术参数不详,在规划阶段将其纳入规划,但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复核后发现其为小(2)型水库。在具体设计和技术审查阶段据实按照小(2)型水库对待,确定其工程等别和建筑物级别及设计洪水标准。二是银川市辖区内的6座水库是贺兰山东麓和银川市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6座水库的设计防洪标准据实按照国务院国函〔2008〕63号批复的银川市城市等级对应的防洪标准执行,不设校核标准。以上两种情况充分体现了技术管理工作既注重坚持原则,又能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据实处理具体技术问题。

5.技术审查

技术审查是技术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在具体技术管理工作中采取4项重要措施。一是建立健全技术工作管理体系,分工负责。自治区水利厅总工程师任技术总负责,主管部门负责技术审查,技术咨询单位、水文局和地质单位作为技术支撑单位,项目建设单位负责前期工作,设计单位负责初步设计工作,各负其责,严格落实。二是创新技术管理工作机制,提高效率。技术审查由水利厅会同财政厅联合审查,创新采取部门联席会议、集中封闭办公、打捆集中审查、专题技术研究、专家咨询论证等多种多样并且灵活有效的技术工作方式,强化事前指导、事中控制、事后监管的管理手段,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三是编制设计大纲,提高设计质量。参照水利部《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结合宁夏实际,出台《宁夏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进一步规范设计工作,明确技术要求,突出设计重点,提高设计质量,一次审查通过率大幅度提高。四是突出审点,确保审查质量。技术审查突出对水文、地质和初步设计文件的全面审查;突出对直接关系坝体安全运行的主要设计方案和除险加固技术措施的审查;突出对工程投资的合理性审查,据统计61座水库主体工程批复投资23.85亿元,占批复总投资28.11亿元的84.85%;把好技术审查技术关口,避免重大设计缺陷,减少设计变更,保障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6.项目建设管理

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是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具体技术管理工作中,强化“三大管理”。一是强化管理机制。针对本次工作点多、面广、量大、任务重、时间紧、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强化落实“四制”,集中人才、技术和管理的优势力量,以机制促管理。二是强化管理程序。规范管理行为,严把建设关口,减少无效环节,降低过程风险,确保全过程阳光、规范操作,有序有效有力推进工作进展。三是强化管理力度。为确保本次工作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大力倾斜、合理调配质量监督力量,实行自治区级水利质量监督对本次工作的全覆盖,确保质量监督及时到位,不留死角;全面推行“第三方”检测对本次工作的全过程检测,为工程质量再上一道保险;全面推行安全生产准入制度,在本次工作中率先启动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和安全文明工地评审工作;全面推行病险水库督查工作,成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专项督查检查组,开展定期检查、联合检查、重点督查,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多管齐下,从严从细从实抓好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实现了本次工作零事故、零伤亡的管理目标。

7.工程验收

工程验收是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具体技术管理工作中,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科学制定验收工作计划。根据工作总体进度要求,结合工程实施进展情况和各阶段验收具体要求,科学制定工程验收工作计划,与项目进度计划同安排、同检查、同落实。二是严格执行验收规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具有其特殊性,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30号)、《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及《水利部关于印发加强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验收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水建管〔2013〕178号)等验收规定和办法,严格执行工程验收规程,未经验收合格不得进行下阶段施工或交付使用。三是规范验收行为。强化项目法人验收,对涉及坝体与坝基防渗、关键部位的分部工程验收,必须由项目法人主持验收;抓好蓄水验收,重点对关系水库安全蓄水的工程实体和运行调度规程(方案)及应急预案等进行验收,确保水库初期蓄水安全和后期运行安全。四是创造良好的验收工作环境。加强与项目审批部门的协调,及时受理完成重大设计变更的审批;加强与竣工财务决算审计部门的沟通,实行“集中审计、整县推进”的工作方式,加快项目财务竣工决算审计,为工程验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结论与建议

本次工作的顺利圆满完成,得益于各关键工作环节的技术管理工作扎实有效,除险加固后,消除了水库的病险情,保障了水库安全运行;新增和恢复库容0.81亿m3,提高了水库的防洪能力,有效保护了水库下游290万人、119万亩(1亩=1/15hm2,下同)农田的防洪安全;新增兴利库容0.14亿m3,新增年供水量0.19亿m3,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4.2万亩,提高了灌溉保证程度和抗旱应急能力;彻底改变了水库“空库迎汛”的调度运行方式,增强了水资源利用和调控能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几点建议: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不能一劳永逸。随着水库运行、泥沙淤积、库容减少、设备老化,将来会不断出现新的病险水库,水库除险加固任重道远。建议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列为长期性项目,根据实际需要适时实施。②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总体进度要求不宜“一刀切”。我国地域广阔,南北气候差异巨大,宁夏冬季漫长,天气寒冷,有效施工期短。建议根据不同地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任务的轻重缓急充分考虑各地气候、有效施工期的不同,合理地提出差别化的总体进度要求。③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应提高工程建设标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投资除主要用于关系水库安全运行的主体工程及必要的设备改造外,建议适当提高工程建设标准,放宽工程管理房、监测设施、调度通信、防汛抢险道路和交通工具的投资限制,甚至可以考虑必要的取水配套设施和水库下游行洪河道的治理工程投资,完善水库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水库信息化管理水平和防汛抢险保障能力,充分发挥水库的综合效益。

作者:申明平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水电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参考文献:

[1]孙继昌.中国的水库大坝安全管理[J].中国水利,2008(20).

[2]杨启贵,等.我国病险水库加固技术现状及展望[J].人民长江,2011(6).

[3]谭界雄,位敏.我国水库大坝病害特点及除险加固技术概述[J].中国水利,2010(18).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总结篇3

关键词:灌区泵站;经营管理;改革原则;任务措施

中图分类号:tV6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4-0145-02

1泵站概况

宝鸡峡北昌泵站位于陕西省乾县王村镇任家村境内,1971年7月建成投运,管理机组7台,装机总功率1900kw,设计总流量6.38m3/s,年均运行6000台时,控制灌溉面积13.4万亩,年完成抽水总量约1300万m3,现有职工20名。泵站为正向进水出水,进水池、主厂房、输水管道、出水池呈直线布置;主厂房为砖混结构,水泵电动机组呈一列式布置,厂内设5t单梁桥式起重机;出水管道采用拍门断流,压力管道为单机单管;35kV输电线路全长4km。

2泵站运营管理现状

北昌泵站属于事业性质管理,目前实行三级管理、一级核算。泵站日常技术修配管理由局机电管理科负责,礼泉总站设机电技术员负责泵站的运行管理指导,北昌泵站负责机电设备的日常运行及管理。

北昌泵站主要职责是:(1)搞好水量监测和泵站抽水工作,为灌区农业灌溉及时提供抗旱水源。(2)负责管护输、配水工程及其附属设施、设备,确保供水设施正常运行,满足灌区抗旱用水要求。(3)规范内部管理,制定具体管理规则和操作规程,负责泵站设施的日常监测、检查和资料整编存档。(4)加强职工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全站科学管理水平,有效发挥工程效益。

在40多年运行管理中,由于长期维修改造投入不足,泵站工程老化失修、功能衰减严重;单位编制偏紧,近年来人员内退、调出较多,岗位出现缺员状况,熟练技工青黄不接,影响正常抽水和安全生产;职工日常兼职多,岗位分工不细,工效挂钩不紧,制约泵站管理规范化建设;因工程设施老化、输水渠道为土渠且淤积严重,造成灌区部分面积失灌,消弱了泵站经济社会效能。为此,宝鸡峡管理局从2012年4月起组织实施泵站工程改造,同时加强内部管理改革,努力为恢复泵站最大效能提供设施和管理保障。

3加强泵站经营管理改革措施

3.1指导思想

以精干、高效管理为原则,以服务“三农”富民强站为目标,以优化配置、引入竞争、激发活力、创新制度、提高效率为出发点,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符合水利现代化要求和泵站自身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努力降低泵站运行成本,充分发挥工程设施效益,为灌区经济发展提供水利保障。

3.2改革目标与任务

目标:通过改革,不断提高泵站科学管理和经营管理水平,确保工程设备安全,充分发挥泵站功能,提高工程管理运行效益,使灌区水资源发挥更大效能,增强单位经济实力,增加职工和灌区群众收入。

任务:主要是建立5个方面的高效管理机制。即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管理机制;建立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建立市场化、专业化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机制;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与监督机制。

3.3改革原则

(1)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既要确保水利工程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又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降低工程运行管理成本,提高泵站管理经济效益。

(2)坚持工程建设与日常管理并重。既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又重视工程日常管理,通过工程设施改造促进工程日常管理,切实解决“重建轻管”问题,提高工程投资管理效益。

(3)坚持责、权、利紧密结合。结合泵站实际,努力在单位内部建立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把管理责任、工作绩效与职工切身利益紧密挂钩,实现双方共生双赢。

(4)坚持改革、发展与灌区稳定相统一。既要从水利行业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又要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把握好改革的时机和步骤,确保各项改革顺利进行。

(5)坚持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协调一致。既要齐心协力,多方并举,加快实现水利改革的近期目标,又要确保新型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实现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4生产管理改革

按照泵站管理改革要求,规范各项管理,明确权责利等,落实各级管理责任,完善责任追究制度,通过深化泵站管理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建立高效运行机制,实现泵站经济可持续发展。

(1)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对站内原有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积极探索建立适应水管单位实际的新制度、新规定,进一步提高泵站人、财、物科学化管理

水平。

(2)推行管养分离,提高管理水平。通过细化分工,明确职责,加强职工技能培训,加强工作考核奖惩,提高工程设备维修水平,降低泵站运行成本,提高管理效益。

(3)借鉴企业经验,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在供水管理上,坚持水权集中、统一调配、分级管理,有效夯实各级责任,严格考评与奖惩兑现,努力提高灌区供水生产

效益。

3.5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1)积极推进用人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精神,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建立以用人用工聘用制度。按岗聘人,竞争上岗。泵站站长、副站长由上级部门通过竞争方式择优选任,定期考评,实行优胜劣汰。

(2)职工双向选择优化组合。按照部定标准,对管理人员定职定岗定编。加强干部德、能、勤、绩考核,打破职务终身制,打破干部工人身份界限,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在年度综合测评考核中,建立末位淘汰制。严格按照岗位设置和公开、公平、公正和考试、考核、考评原则,签订聘用合同,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

(3)全面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管理制,结合实际探索建立新的工资分配模式,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收入分配制度,充分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灌区经济快速发展。

(4)完善目标责任考核。以创建机电示范站、标兵站为目标,制定班组、职工工作考核实施细则,按照责任大小、工作实绩,每年对职工进行两次考评,区分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4个档次,分别制定兑现奖惩政策,确保泵站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4结语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总结篇4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问题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当代的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科学严谨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是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对于施工单位而言,科学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不但是企业能力的体现也是保证其健康发展的关键,只有不断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高质量地完成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包括的内容很多,要在保证工程进度及降低造价的基础之上保证工程质量。具体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包括:工程的合同管理、如何按照合同规定控制工程的质量和建设工期、协调多方关系以及工程方案制定和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等。尤其是工程施工过程当中,还会受到很多不可抗拒的因素影响,这些都要合理的考虑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过程当中,才能保证工程的正常开展和顺利完成。工程完成之后还要接受相关部门的竣工验收,验收通过后才算完工。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十分复杂,要想进一步做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就要善于把握水利工程管理施工的特点,总结水利施工管理过程当中的注意事项,防患于未然,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与建设,保证我国水利工程健康发展。

1水利工程管理的主要特征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总结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方案,提高工程建设水平。笔者总结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特点如下:一是涉及面广;二是涉及的法律法规多;三是客观因素影响;四是有一定的地区差异性。

1.1涉及面广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涉及的学科比较多,在实际开展水利施工管理的过程中,要涉及到气象、环保、城建、园林、水利、施工、电力、交通等一系列学科和领域,并且都要考虑周全,在保证水利工程建设正常施工的情况下,不能影响其他领域的正常运行和开展。

1.2涉及的法律、法规多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要在合理的法律规定范围内开展,以法律为准绳,不能触碰法律红线。同时也要考虑到可能涉及到其他领域的法律法规。

1.3客观因素影响

在开展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还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都要提前考虑。笔者总结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人为因素,二是自然因素。对于水利工程施工来讲,人为因素是相对比较好控制的因素之一,主要是做好人员管理工作,开展培训,提高大家的工作态度和安全意识。而自然因素是不可控的,但可以根据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防护措施。

1.4地区差异性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要因地制宜。由于各地发展水平、地形地貌和对水利工程的需求不同,所以在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当中要因地制宜,把握各地特点再开工。

2新时期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措施

总结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过程的注意事项,有利于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展和进行,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做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工程建设水平。

2.1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现代化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建设好权责明确的制度,将详细的职能分布和职责要求进行规定,确保水利工程相关管理部门能够明确自身的职责范围。同时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科学规范的对水利工程运行机制进行设定,重视水利工程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重视企业内容的管理体制改革,对于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进行修正,使其全面的适应实际水利工程的运行发展模式。

2.2水利工程管理手段现代化

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呈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并且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水利工程实现信息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因此,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手段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积极主动探索管理手段的创新管理,提升管理设施的能力,对于新技术和新设备积极地进行应用,推动水利工程管理技术手段的发展。现代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基本解决问题的方案要采用信息技术与水利工程中的相关设备参数进行联系,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管理运行模式,通过先进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实现对于水利工程相关具体情况的控制工作,实时对当地水情、旱情等信息进行监测,将真实、准确的数据及时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做好防汛信息检测工作,正确做好相关预案的准备。

2.3现代化管理水平培养

国家对于水利工程的重视程度比较高,其主要原因在于水利工程是影响这个地区发展和安全的重要工程,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能够更好地对水利工程进行全面的组织运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积极推行创新管理工作,对于管理新技术和新方法,结合自身水利工程实际进行选择性使用,如果能够提升自身水利工程运行效率可以继续使用,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应当及时地进行整改,避免由于管理失误造成的水利工程运行出现问题。

2.4水利工程管理理念的现代化

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对于人们思想观念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在进行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应当采用正确的管理理念来进行管理,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利益来提升自身水利工程的优质管理和运行维护工作,落实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在管理过程中落实公平、公正的管理准则,保证社会和谐发展,维持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的稳定正常开展。提升自身环境保护意识,将自身具备的社会化责任进行全面提升,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在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对于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关注生态效益的影响,防止其对于周围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2.5努力实现现代化的管理目标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应当紧紧围绕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开展,采用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保证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发展。全面深入的对水利工程传统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对其中不适应目前发展的模式进行放弃或者改造,对于优秀的管理经验和方法进行发扬和传承,逐步的实现高质量的综合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目标。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目标应当与实际水利工程中的设备情况相协调,高质量开展相关维修和养护工作,尽可能地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时间,使水利工程能够全面发挥自身的作用,实现利益最大化。在管理中要重视对于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工作,组织相应的技术研发团队,对水利工程的技术进行创新,同时建设相应的管理改革部门,对自身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讨论出合理的处理方法。在开展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提升水利工程企业内部的管理质量,同时也要加强对于外部社会管理质量的提升,将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进行宣传,使社会大众能够更多了解水利工程,提高群众的社会责任感,避免出现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的问题。

3结语

努力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对于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把握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当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注意事项,把握好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大方向,为我国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崔东哲.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常见问题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6).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总结篇5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创新

1.水利工程管理的常用模式

1.1“一库多制”模式

对多功能综合性水库,可将其分为公益(防洪、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和经营性的兴利功能(供水、发电、旅游、养鱼等)两大类。水库改制要区分不同功用和属性调整组织结构形式,对公益性项目和兴利项目实施分类管理,前者要继续保留其事业属性,并寻求公益性支出经费的供给渠道,使其步入良性运行轨道;而对后者要明确其企业性质,推向市场,并实行多种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市场机制对其实施监督管理。

按照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要求,明确界定水库管理、经营中事业、企业的责任,科学合理划分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把水管单位的主要职能切实转变到大坝安全管理、调度运行、维修养护、公共服务和国有资产监管等公益性任务上,并明确其事业属性;而把水库所属的兴利项目及其经营实体从事业属性中分离出去,采用多种形式实施产权制度改革,按企业运行机制运作,有条件的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公益性项目管理的要求设立内部管理机构,加强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和运行维护的力量。加快水库人事制度的改革步伐。依据“因事设岗、因岗定人、竞争上岗、合理分流”的原则,重新定职能定岗位,实行全员竞争上岗,“能者上、庸者下”,并采取多种形式分流富余人员,减少冗员。改革管理经费供给办法,预算只对机构不对人,堵住机构增人渠道,控制人员增长。同时建立公益性支出经费的供给渠道,其中财政预算支出是主渠道,资产经营收入作为补充。

水库拥有土地、山林、水面等丰富的资源,还有供水、供电等工程设备、房产等资产,要将资源和资产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必须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存量资产,明晰产权,强化对资产的监督管理。对兴利项目宜股则股、宜包则包、宜租则租、宜卖则卖。一是组建股份制公司,按水库供水、发电、旅游等兴利项目组建股份公司,将其推向市场。二是租赁经营和承包经营,水库的土地、山林、水面、房产、设备可由个人或集体租赁或承包经营。三是转让使用权,把水库部分资源或资产在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公开有偿出让。四是联合经营,本着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在自愿的基础上,相近或同一流域的水库在供水、供电、旅游等项目上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合作经营,以增加效益。

1.2“资产、人员重组”模式

对以经营性为主的水利工程,对照国企改革方式,按照省、市政府有关事业单位改革的文件精神,以及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的思路改革与重组,加快社会化、市场化进程,进行产权制度和职工劳动关系改革。对水利职工进行身份转换,建立新型劳动关系。同时对水利工程管理与经营项目实施分类管理,安全管理实施竞争上岗,择优录用,水利主管部门与受聘管理人员签订聘用合同,明确规定管理责任。将经营性项目推向市场,向社会公开招标,实行承包经营。

1.3“物业管理”模式

水利工程实施物业管理市场化,是指把自给自足和以内部交换为主要内容的初级、封闭的物业管理推向市场的过程,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把物业管理需求主体,即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推向市场,让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市场上寻找自己满意的,能够提供符合自己要求的物业公司。而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动地接受管理和服务。第二,把物业管理供给主体,即物业公司推向市场,让其在市场中通过竞争获得物业管理业务,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与发展。第三,发展与水利工程物业管理相关技术或专业性的管理机构,如水库大坝养护公司、大坝安全监测及设施维护公司、水利机械维护公司、绿化公司、保安公司等单位,通过这些单位提供专业化服务,来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第四,建立水利工程物业管理的媒介机构或顾问公司,为物业管理的生产与消费实施中介服务。第五,出台水利物业管理办法和招标投标办法,建立水利物业管理市场。

2.水利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途径

2.1加强日常管理

目前我国多数地区已成立水利工程管理组织,做到分管领导一把手负总责,对日常工作中的重点环节、重要事项亲自过问,亲自协调,其他成员和专职工程管理员具体负责,靠前指挥,抓好落实,做到地区堆堤、河道、涵闸、泵站、桥梁等重点水利建筑物管护人员责任明确。

2.2坚持规划引领

根据我国水利工程现状,各地各级政府应组织水利站工作人员深入调查,结合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田灌排条件、村组交通条件、小流域水生态等内容,对我国农田水利规划进行修改完善,编制水利工程5年总体规划和分年度实施方案,着力打造精品工程,增强水利工程项目整体效益。

2.3提升工程效益

加强涉水项目和资金整合,在不改变用途和管理要求的前提下,整合土地整治、田间工程、现代农业发展等项目资金,用于水利基本建设,同时围绕水利工程建后管理,积极探索城市环境保洁、农村防违治违、乡村绿化管护与小型水利工程维护等统筹管护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2.4选择管护模式

因地制宜,因工程选择,采取不同的管护模式是实事求是的表现。切实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可结合实际成立专业化维修养护队伍,组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开展集约化的维修养护服务。在确保工程安全、公益属性、基本功能、生态保护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鼓励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和委托等方式,实施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搞活经营权,并服从防汛指挥调度、非常情况下的水资源调度。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水库和重点闸坝、塘坝不得拍卖,其承包、租赁、股份合作和委托等方式管理须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可结合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改革,探索以大带小、小小联合的区域化集中管理的模式。实行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和委托等方式管理的,要签订有效的运行管理合同,明确工程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范围,以及相应的奖补政策、违约责任等,并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已进行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但未明确完善工程安全运行维护管理责任的,须修改完善运行管理合同,细化责权条款,进一步明确责任与权利。

3.结语

总而言之,水作为一个城市的基础社会资源,它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水兴则百业兴,水弱则百业废,这就要求水务工作者必须增强历史使命感、危机感和责任感。我们在水利工程管理与维修养护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很多,但是只要我们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坚持科学的态度,强化责任,认真思考,立足单位的实际,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我们的工程管理水平和维修养护水平就会得到很大提高,水利工程面貌必将焕然一新。

【参考文献】

[1]张海生.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地方财政研究,2008(9):55-57.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总结篇6

佳木斯市农村水利改革走出了符合自我发展的特色之路,幸福灌区委托经营开创了灌区改革的先河,是真正意义的ppp模式。通过跟踪调查,改革模式已经成熟,改革红利已经释放,为同类灌区改革提供很好的参考模式。

[关键词]

体制机制改革;带动;推进

为推进水利改革,增强水利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与保障能力,2015年7月,佳木斯市委、市政府组成联合调研组,先后深入到所辖县(市)区,对已建成水利设施发挥作用和运营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笔者全程参与了调研活动,认为富锦市幸福灌区委托经营的成功经验对于水利设施运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具有典型带动作用。

1水利设施运管体机制改革是一项紧迫任务

目前,佳木斯市所辖县(市)区的水利设施运营管理体制机制现状各异:同江市临江,三村和三江口灌区为公益性一类单位,职工全部纳入财政预算,退休职工纳入机关事业保险,灌区配套工程的养护与维修费用由财政拨发;汤原县引汤、汤旺河、振兴和鹤立河灌区为差额拨款;郊区群英、莲望、永安和大头山灌区为自收自支性质,每年收取的水费解决不了职工工资,累计拖欠工资1000余万元;富锦市、桦南县和桦川县同郊区的灌区管理运行模式相近,基本在财政补贴下勉强运行。较突出的问题体现在3个方面:

1)投入机制缺乏活力,水利设施难以发挥效能。近年来,国家主要投资灌区骨干工程,田间配套设施由地方财政负责筹资,由于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低,一些已建、在建工程因资金不足成为半截子工程。发改、国土、农发等涉水灌渠项目没有实行项目集中捆绑、资金统筹使用,不能形成集中财力干水利的“拳头效应”。特别是多项水利骨干工程建于上世纪50~70年代,已连续运行数十年,由于工程维修资金长期短缺,致使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有些水库带病运行,部分灌区多处发生渠道渗漏、预制板冻胀、渠系建筑物损坏等问题。目前,7个大型灌区实际灌溉总面积仅达到设计灌溉总面积的26.7%,全市用地表水灌溉的水田只占水田总面积的21.2%,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也只有0.55左右。

2)水价偏低,运行和管护经费严重不足。由于没有形成完善的水价形成机制,全市各灌区的执行水价一直低于运行成本。以汤旺河自流灌区为例,成本水价为0.12元/m3,执行水价为0.048元/m3,仅达到成本水价的40%;以悦来提水灌区为例,成本水价为0.1159元/m3,执行水价为0.05元/m3,还未达到成本水价的44%。国家减免农业税后,灌溉水费成为唯一向农民继续征收的费用,农民缴费自觉性不高,灌区又无有效制约机制,导致水费收缴困难,拖欠严重,全市灌区水费平均收缴率不足70%。过低的水费价格和水费收缴率,使水利设施运行和管护经费缺口高达70.6%。作为水利设施运行和管护经费主要来源的水费长期不能正常有效地落实,水利设施的运行质量和管护效果可想而知。

3)管护责任不到位,部分设施处于失管状态。按照规定,灌区主要干渠和支渠工程由各灌区管理单位管理,末级渠系(主要是支渠以下的斗渠、农渠和毛渠)由乡村组织管理。由于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产权不明晰、管理机制不健全,末级渠系和田间工程多年来维护投入少,乡、村和农民管理和维护不到位,导致部分水利设施长期失管失修。一些水利工程遭到人为破坏,渠堤上乱扒、乱掘、乱建现象严重。用水时蜂拥而来,不用水时无人问津,闸门有人开,没人关,造成水资源极大浪费。目前,全市泵站机井设施和灌排渠道设施平均完好率均不足70%。上述问题长期存在导致了水利设施运行与管护举步维艰,其根本原因是水管体机制改革的滞后。近年来,各县(市)区借助全省启动水管单位改革的有利契机,都针对存在的问题不同程度地有所动作,但改革进展没有较大突破。因此,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积极推进水利设施运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是当前十分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2幸福灌区委托经营的基本模式

富锦市幸福灌区是国家大型灌区之一,于2000年开始运行,设计灌溉面积2.04×104hm2,现有职工56人。多年来,受经营机制不活、管理不到位、执行水价低、灌溉面积不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灌区始终亏损运营。截至2014年底,已累计负债1171万元,沉重的债务包袱导致灌区难以为继。2014年,结合“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根据《省水利厅关于深化水利改革工作的通知》精神,富锦市幸福灌区引进民营企业禹政公司,对灌区实行整体委托经营,扭转了灌区管理混乱、负债运行的困难局面,先于各县(市)区成功地迈出了大型灌区整体市场化运营的第一步。2015年2月,富锦市水务局与黑龙江省禹政水利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幸福灌区《委托经营协议》。按照协议,受托方禹政公司一次纳600万元,获得幸福灌区的经营权和资产使用权30年。幸福灌溉管理站作为灌区的管理单位依然是准公益性事业单位,禹政公司作为运营公司对灌区具有一定期限的经营权,主要通过强化管理、优化服务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水电费收缴率,实现公司收益最大化。同时确定,在国家未出台相关政策前,幸福灌溉管理站的准公益性事业单位性质不变、职工身份不变,委托经营期满后,受托公司将资产使用及管理权交回到幸福灌溉管理站。

3幸福灌区委托经营的主要成果

1)设施管护投入加大,农业服务水平提高。禹政公司经营后,根据灌区运行需要,购置投入了挖掘机、铲车、水泵、发电机组、流动焊机、储油罐、管理用车等机械设备和铁管、砼管、钢板、槽钢等工程材料,灌区抢险维修及日常管理、维护得到全面加强。半年来,企业共投入设备、设施及维修维护工程资金2000多万元,极大改善了灌区田间供水条件,有效解决了渠道和田间“跑、冒、滴、漏”等问题,大幅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2015年,共改善灌溉面积0.133×104hm2,泡田工作较往年提前15d完成。

2)灌区经营活力增强,运营效益水平提高。2014年委托经营前,幸福灌区全年水电费总收入为169万元,运行总支出495万元,亏损328万元。2015年禹政公司经营后,截至6月末,已收缴水电费500多万元,实现了收支平衡并有所盈余。按照企业发展规划及效益测算,2016年灌区实际灌溉面积可达0.667×104hm2,水费收缴率达到90%,灌区灌溉和多种经营总利润可达330万元;2018年灌区实际灌溉面积可达1×104hm2,灌区灌溉和多种经营总利润可达531万元。

3)职工利益得到保障,内部管理水平提高。禹政公司受托经营后,每月按时足额为职工发放工资,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意外伤害险和住房公积金,在节日给职工发放福利,职工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利益得到保障,对企业的归属感不断增强。在此基础上,企业制定完善了职工考勤、车辆管理、供水管理、水电费收缴、面积核查、下乡期间管理等各项制度体系,明确了职工岗位责任。职工岗位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大幅增强,过去纪律松驰、人员涣散、管理混乱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内部活力得到充分释放。

4扩展典型带动效应,全面推进改革

佳木斯市境内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大水系年均过境水资源量3578.1×108m3,过境水资源利用率松花江为11%,黑龙江仅为3.6‰。全市灌区实际灌溉面积仅占设计灌溉能力的47%,地表水灌溉仅占水田总面积的21.2%,水利发展潜力巨大。另外,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水利部联合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的实施意见》,又为水利市场化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笔者认为,面对自然条件与政策环境为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运、管”创造了广阔空间的有利形势,应该将推广幸福灌区经验,探索多种合作经营模式,用足用好相关政策和强化政府主导作用,作为拓展改革思路,加快改革步伐,扩大改革成果,全面推进水利设施运管体机制改革的主要对策。

1)积极推广幸福灌区委托经营经验。幸福灌区通过委托经营初步实现了政府减负、企业获利和农户受益“三赢”目标,首次大型灌区整体市场化运营的成功尝试,在全市水利系统引起了积极反响。目前,同江市临江灌区和桦川县新河宫排灌站与新城灌区,已经在借鉴幸福灌区经验探索推进委托经营。市水务部门要在认真总结幸福灌区委托经营做法基础上,通过印发经验材料,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在全市有条件的灌区中进行推广。相关县(市)区政府要为水利设施社会化经营改革创造条件,提供支持,培育范例,积累经验,努力加快市场化进程。

2)因地制宜地探索多种合作经营模式。全市现有水利设施的基本情况和运营状况不同,推进经营体制改革创新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有差异。各相关县(市)区和水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水利设施的评估和测算,积极盘活优质资产,在推广幸福灌区委托经营经验同时,坚持改革创新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积极探索ppp、tot、tBt等多种合作模式,引进相关企业,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现有水利设施的运营管理及配套建设。在实际操作中注重分类推进,稳妥实施,区分大型与小型、新建与续建、具有资源条件和不具有资源条件等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合作方式,坚持试点先行,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对于中小型灌区,也可以鼓励和引导专业大户与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建设和管护。

3)切实加强与相关规划和项目的衔接。要用足用好国家与省的相关政策,抓住国家和省大力推进“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和三江治理、三江连通、界河防护等重大水利工程等有利机遇,将全市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市场化改革与农业改革同国省重大水利工程规划相衔接,加强相关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科学利用好水利、发改、国土、农发、环保等多渠道投入资金,围绕全市“百公里绿色稻米长廊”等农业发展布局,在抓好国省新建续建灌区项目的同时,积极谋划一批ppp、Bot、Bt等模式的新建大型灌区项目,争取纳入国省规划,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建设。

4)着力强化政府引领、监管和服务作用。水利设施,特别是大型灌区多是大额度国有资产,其建设、运营与管理的体机制改革又直接关系农业发展和农户利益。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地方政府要切实发挥好导向与引领作用。要先期做好资产核查、债务核算、人员分类及分流、清理等基础工作,研究制订合理、合法的优惠政策,积极围绕水利设施建设运营开展招商引资。要加强对相关合作企业在国有资产使用、维护方面的监管,防止资源浪费和掠夺式经营,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保护农户用水权益,保障水利工程安全长效运行。要加强指导服务,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保证企业合理收益,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继续争取国家在水利方面的资金和项目投入,切实通过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推动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提升水利服务水平。

作者:张建国单位:佳木斯市水务局

[参考文献]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总结篇7

[关键词]烟区水利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S75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镇沅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东北部,全县辖五镇四乡,有国土总面积4109.38km2。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据镇沅县气象站历年的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9.1℃,极端最高气温39.2℃,极端最低气温-1.59℃,最冷月平均气温12.5℃,最热月平均气温23.5℃。镇沅县境内河流密布,多年平均降雨量1243.6mm,径流量25.54亿m3,水资源丰富,但降水、径流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全县已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利用率仅3.2%,远远低于全省和全国的水平。

镇沅县是云南省新烟区的重点及普洱市现代烟草农业推进县之一,目前,全县实有耕地面积64万亩,海拔高程在1200-1800m,适宜种烟面积有56万亩。但是,镇沅县地处边疆,少数民族杂居,山区比重大,交通条件差,经济文化落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靠天吃饭的现象突出。镇沅县随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加快,项目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工程性缺水现象严重,致使丰富的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经济作物难以大面积推广,缺水已成为制约该地区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镇沅县2005~2012年共规划建设烟水工程962件,其中水窖183件,容量2260m3;水池524件,容量31957m3;沟渠63件,长度53.04km;管网192件,长度857km。建设项目预算总投资3537.64万元,均为烟草行业补贴,涉及受益面积5.31万亩,受益农户0.2万户。通过对全县烟水工程从规划原则、建筑物设计、运行管理等调查、总结分析,提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规划原则、水工设计建筑物形式,给现代烟草农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参考。

1总体规划原则

1.1三个更加重视

突出“三个更加重视”,即更加重视水源保障。在灌溉保证率下,根据灌区水源来水、用水情况,采用水量平衡法进行完全年调节计算,年需水量小于来水量,供大于需,着力建设一批水源保障率高的项目区水利工程;更加重视项目区规划工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尽量减少因规划设计不周引起的项目变更;更加重视项目工程的结构设计,着力提高项目实施效益,提升项目使用的长效性。

1.2五个结合

坚持“五个结合”,即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与烟叶种植区域调整相结合;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与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基地单元规划相结合;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与中低产田的改造相结合;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与水源工程建设相结合。

1.3以项目区为基本单位

在规划基本烟田内以项目区为基本单位进行规划设计(项目区指相对集中连片的独立的一个区域),予以综合配套烟水、机耕路项目,坚持规划的科学性,实施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实现规划一片、建设一片,发挥效益一片。

1.4突出规划重点

突出规划重点,烟水、机耕路项目规划重点在向山区和半山区倾斜、向“铁杆烟区”倾斜,向新规划的者九基地单元倾斜。

2主要建筑物

全县各地根据地形、地址、用水等实际,规划设计中水工建筑物配置各有不同,全县烟水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有水窖、水池、沟渠、管网等工程形式。

管网:应充分考虑使用寿命和不妨碍农机作业,灌桩布置在机耕路和地埂边,不规则土地上的灌桩可因地形、地貌非等距离进行布置。为延长灌桩使用年限,保证水流畅通,必须设置过滤设施,最小pe管径应在D32mm以上。在一些坡度较大的项目区,尽量减少灌桩数量,在不适宜布置灌桩的地方考虑建设管池工程。管网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做好供需水量平衡和管道水力计算,应充分考虑供水期间管道来水和水池调节水量,合理选择管道管径和调节水池容量。

水池:依据蓄水需要确定容积,原则以满足需水要求,适当留有调节容量,水池配置溢流管,在村庄、集镇和兼顾人畜饮水的水池必须设计池盖,其它视实际情况而定。对于水资源匮乏区、水池需要长期调节蓄水、蓄水成本高(如泵站提水)、石料成本高的地区宜采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减少水池的渗漏损失,提高蓄水效益。

沟渠:建设在有充足水源的坝区、半山区,对沟渠的建设要认真做好水量平衡分析、渠系水力要素及稳定计算。渠道断面形式主要有矩形、梯形和U形槽,建设材料多为浆砌石、砖砌体、(埋石)混凝土、混凝土U形槽和混凝土预制块等。砖砌体具有施工方便的优势,但是其造价高、耐久性差。(埋石)混凝土渠道单位长度造价低,应用最为广泛。

水窖:无水源保障的山区、半山区,可规划水窖项目,但必须实行区域集群规划,水窖形式从断面结构分主要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平顶、圆形拱顶、暖瓶状等,从建筑材料分主要有浆砌石、砖、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等。调查表明方形水窖的墙体、盖板容易发生断裂破坏,圆形平顶水窖的盖板也容易开裂;浆砌石、砖砌体支砌的水窖容易渗漏,蓄水效果差;钢筋混凝土的建设成本较高;而暖瓶状混凝土水窖由于顶面积较小不需要布设钢筋,蒸发损失较少,效果相对较好,可以统一制作成套的定型钢模,施工工艺比较简单。

在一个项目区,往往是多种建筑形式综合利用,以求达到最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镇沅县的2012年烟水工程建设项目古城乡南京项目区就是多种建筑形式综合利用。该工程建设内容主要有:3.69km渠道防渗衬砌;1060.85m主管道架设;四个蓄水池;60口水窖。该项目建设完成以后,可以提高灌区烟田耕作水的利用率,全面提高宜烟耕地质量,改善烟叶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强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

3、工程运行期管理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不仅关系到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还涉及社会公共安全,必须高度重视,建管并重,强化管理的原则,根据国家和云南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加强工程管理,保证运行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延长工程寿命,建立和健全岗位责任制,合理配备管理人员,建立工程管理的正常秩序。

水利工程建筑物在运行过程中,管理人员应掌握其变化规律,对工程的薄弱环节、重点部位应做到经常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以确保工程安全和正常运行,同时加强工程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在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用水户进行田间灌溉的技术指导和先进技术的推广示范工作,积极宣传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大水费计收改革力度,对供水成本进行核算,严格按成本计价,使水费及时到位,为灌区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同时加强《水法》宣传,真正做到有偿供水,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参考文献:

(1)《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SL267-2001。

(2)《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SL18-91。

(3)《镇沅县2005~2011年基本烟田水利设施建设规划》[R],2011.10

(4)《镇沅县2005-2011年烟叶生产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情况统计表》[R],2012.08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总结篇8

关键词:农村;水利灌溉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水利灌溉工程是为了农田的灌溉而建设的工程,它是蓄水、引水、提水、输水、退水、田间工程的总称。水利灌溉工程在实际运行中能够保证农业生产的质量,增加农业的经济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和需求不断增加,对农业水利灌溉也有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现有的灌溉技术,使之能够满足新的农业生产灌溉需求,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固发展。

1农村水利灌溉工程施工技术

由于水利灌溉工程作用的特殊性,其在施工时对于环境与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具体来说,水利灌溉工程在技术方面主要包括3个方面。1)水利灌溉施工中的土质勘测技术。2)水利灌溉施工中的水源井技术。3)水利灌溉工程中的地下管网施工技术。4)水利灌溉工程中的喷灌技术。

1.1水利灌溉施工中的土质勘测技术

在水利灌溉工程施工中,土质勘测技术对施工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使水利工程达到很好的防透效果。因此,我们要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步骤运用好土地勘测技术,做好水利灌溉工程的施工的准备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在施工之前,对施工周围进行大范围的勘测,详细了解工程施工地点的土质质量,然后根据土质情况选择不同的施工技术。如果施工地点土质质量良好,就可以选择覆膜施工技术,但是如果施工地点土质过于松软,就需要选择混凝土施工技术,因为土质过软容易造成渠道的不稳定,而混凝土技术更能有效地保证渠道的安全与稳定。总的来说,我们要利用好土质勘测技术,选择适合土质的方法进行施工,从而有效地节约施工的成本,保证施工的安全。

1.2水利灌溉施工中的水源井技术

在水利灌溉施工技术中,水源井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所以在施工时要特别注重工序和方法。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即做好水源井的设计构划,这就要我们对当地水源的分布和土质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然后根据研究的当地实情来进行水源井建设。如果水源井的建设地区的水源比较多,就只需要利用自然的资源进行灌溉。但是如果当地比较缺水,则需要另外建设机电井来作为水源使用。

1.3水利灌溉工程中的地下管网施工技术

在水利灌溉工程施工中对地下管网技术的运用也需按照施工设计规范的条例来进行。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在确定管网位置时,要进行实地的放线测量,保证位置的准确性。2)在进行管道的沟槽建设时,需要施工人员根据当地的实际气候特点来规划管道的深浅,然后再进行开挖,并在开挖完成后做好清理工作,因为如果开挖的管道中还残留杂物,就会出现管道底部不平整的情况,从而造成管道在使用中会出现跑水的可能。3)在进行输水管的设计时,要对弯头和同径三通这2个位置进行质量控制和处理工作。在焊接管道时,要注重接头位置的处理工作,先是要打毛去污,然后要均匀黏连,最后要看止水圈的松紧是否合适[1]。总的来说,做好以上4个方面的工作,才能保证管道能在水利灌溉时正常运作。

1.4水利灌溉工程中的喷灌技术

在水利灌溉中,地上的工作也很重要。在水利灌溉中最常见的就是喷罐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但是在建设时要注重施工的过程,掌握好施工的要点。首先,必须按照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首部安装,使逆止阀、压力表、输水管之间能够很好的连通;其次,要注重阀门之间的螺栓的松紧,保证阀门之间的连接;最后,在进行铝管、铝三通管、喷头连接时,要注意组装的程序,先安装喷头到铝三通管,然后使铝三通管与铝管平行垄接,最后要使喷头进行沥干,防止在灌溉时脱离[2]。

2农村水利灌溉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在传统的水利灌溉工程中,灌溉的质量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对水利灌溉技术进行改善,并对其合理运用,使其逐渐满足现代农业灌溉的需要。总的来说,这就要我们在运用水利灌溉技术时,要注意3点内容。1)要做好水利灌溉施工技术的管理和测评工作。2)要因地制宜的应用水利灌溉技术。3)要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

2.1要做好水利灌溉施工技术的管理和测评工作

为了使水利灌溉更好地满足农业需要,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我们需要在建设水利灌溉工程时做好技术的管理和测评工作。首先,要做好管理工作,这就需要相关管理者在水利灌溉施工中进行规范管理,规划出施工人员需要在建设时的注意事项,使施工人员能够避免一些细小误差数据错误,使施工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其次,在进行施工时,要对各项工种和人员有明确的分工,保证在施工时各个人员都能各司其职,并要求每个人对自己负责的施工部分负责,保证施工的质量与进程[3];最后,要完善评测体系,要对施工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找出当前水利灌溉施工还存在不足的地方,然后再在今后的施工中进行改正,逐渐使水利灌溉技术更加的完善。

2.2要因地制宜的应用水利灌溉技术

在水利灌溉工程实际运用中,还要因地制宜地应用水利灌溉技术。这就要在技术使用时,要在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与环境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水利灌溉技术的管理工作,选择适宜的施工技术,确保施工的进程与效率,如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加强防渗透效果,就需要进好土质的测量。此外,还要合理对水资源进行配置,这就需我们不断优化水利施工技术,并根据当地灌溉的土地的面积与土壤的情况,进行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使其既满足当地农田作物生长的需要,又能够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4]。总的来说,因地制宜地利用好水利灌溉技术,才能更好地节约资源,为农业的生产进行服务。

2.3要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

在水利灌溉技术运用中,我们还要不断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首先,可以通过专业的技术培训课程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其次,要加强施工人员的责任管理制度,使每个施工人员能够对自己所施工的项目负责,完成好所分配的任务。最后,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工作,在施工过程中,有效的监督能够对整个施工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使施工能按照要求保证保量的完成。总的来说,在水利灌溉技术运用中,人员是很重要的实施者,加强对于水利灌溉人员的技术培训,才能更好地进行水利灌溉工程施工建设。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总结篇9

1评价体系的设计思路

总体思路是在确定评价目标的基础上,以农业节水工灌溉工程为评价对象,通过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定量的方法构建评价模型,结合财务管理学、项目评估、计量经济等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评价。因此,指标体系设计必须可以量化,而且尽可能达到货币化的量化程度。

2评价目标

绩效评价总体目标是确定农业节水灌溉项目工程的发展水平及其投入产出效果。具体目标是为了检验农业高效节水项目建成运行后的资产管理绩效,包括资产利用效率的高低,项目资产运行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综合效益。对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的运行情况、运行效果进行多年系统的动态跟踪调查、统计和测定,掌握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可持续运行情况各方面的信息,从而对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做出运行质量的客观综合评价,促进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的规范和最优化运行,实现可持续运行。

3评价原则及评价准则

3.1评价原则

本着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行性的宗旨,指标体系设计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建立和完善农业节水项目资产管理评价指标及体系,必须全面、科学地反映农业节水项目资产管理模式的综合发展能力及变化趋势。在设计评价指标时,一方面要符合经济学、管理学、系统评价理论和统计数学原理要求;另一方面指标概念必须正确,含义清晰。同时评价指标及体系的大小必须适宜,如果指标体系过大,层次过多,指标过细,势必将评价者的注意力引到细小的问题上;如果指标体系过小,又不能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农业节水项目资产管理模式的发展能力。

(2)目的性原则。指标体系应能反映评价目的的要求,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本文的绩效评价目的是要达到测算节水灌溉工程资产绩效的综合效果,因此在指标体系设计过程中必须围绕中心目标,在设计各层次的指标时应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3)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原则。反映农业节水项目资产的效果指标,可以用数量来表征的,尽可能用比率指标和货币化指标。如果不能数量化的指标,确实要纳入指标体系的,可以作为定量评价结果的判断性指标。因此,要将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结合起来,构成较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使综合评价更客观、更真实。

(4)可计量性原则。指标体系所选择的指标,尽可能是可以计量的,品质属于特征的标志由于难以科学量化应尽可能少。本研究注重实用性,因此设计评价指标时以可量化指标为主,并且指标体系整体具备可衡量性。

(5)系统性原则。影响农业节水项目资产绩效的因素很多,对它的评价不能只考虑某一单项因素,必须采用系统设计、系统评价的原则,才能正确反映农业节水项目资产各个方面对农业经济的贡献程度,全面客观地评估农业节水项目资产。

(5)代表性与简洁性相结合的原则。农业节水灌溉项目工程的资产形式的特征具有多面性,在设计指标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需考虑有代表性、能体现事后效果的指标,即选择具有能反映评价对象本质特征的指标。在遵从代表性原则的前提下,指标个数尽可能少,在不影响指标系统性的原则下,要尽量减少指标的数量。指标之间既有相关性又有独立性。通过少量指标的综合,达到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功能最优。

(6)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的设计不仅要反映农业节水项目资产的整体管理效果水平,体现农业节水项目资产运行的实际情况,还要符合农业节水项目资产发展,为未来动态性评价提供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一整套评价体系。在满足上述原则的基础上,还要保证各个数据指标的真实易得,便于指标正确计量与综合评价模型计算。

3.2评价准则

评价准则是指标体系层级结构中的第一层,是对指标分类的依据,体现了技术选择和判断的价值取向。相关性准则。与当地面临的问题与需求的相关性,指是否与针对当地实际题需求,解决当地实际问题。效果准则。是指目标的实现程度,考察其产出成果是否使目标人群受益情况,包括经济效果、社会效果、生态效果。效率准则。是指资源投入转化为结果的经济性。在使用既定资源下的产出情况;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可持续性准则。不同项目资产运行过程中,持续运行和发挥成效的可能性不同,包括管理或机构设置、人力资源和经费是否满足持续运行的需要、项目产出能否得到持续的维护和利用持续性、所依赖的制度和政策能否得到持续的实施等方面。

4评价指标的分层设计

根据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资产的特点和考核目的、功能,依据国家和新疆有关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资产及水利工程管理的相关规定,借鉴《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绩效评价操作指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资产运行管理的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划分成绩效评价准则层、评价关键问题层和评价指标层,评价准则层包括管理绩效相关性、管理效率、管理效果和管理可持续性4个方面。

4.1管理绩效相关性考核

相关性考核是指农业节水项目目标与当地发展政策和需求、政府的补贴政策以及受益农户群体需求的相符程度。由于农业节水项目在较长期内发挥作用,因此要考虑项目后相关,管理绩效相关性是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资产运行管理的基础,主要包括基础资产性条件和基础资源性条件,基础资产性条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资产总额、资产的来源渠道、资产的结构、资产的质量,基础资源性条件影响因素主要是水资源的保障水平和电力保障水平。

(1)资产总额。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资产总额反映投资水平,包括农业节水项目中各个来源的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资产总额越大,管理难度相对越高,需要的管理水平越高,实现农业节水项目的规模经济效益的可能性越大。

(2)资产的结构。资产的结构反映资产用途的合理性,资产结构中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比率是节水灌溉工程合理使用的基本条件,否则会出现资产维修不足或资产更新出现困难。

(3)资产的质量。资产质量反映资产使用寿命和可利用的程度(固定资产可用率)。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资产中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灌排渠沟、建筑物及量水设备、管理设施等。工程使用单位和个体应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规定,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管理要求分类建账,必须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保管、使用、保养、维修、检查和定期清查盘点制度。固定资产折旧是对固定资产价值损耗的补偿,按照《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的规定,固定资产折旧费计入供水的总成本费用,并通过水费每年提取折旧费。

(4)水资源的保障水平。水源是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资产发挥效用的前提,在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工程资产要达到可持续运行,必须有足够的水量和符合农业灌溉水质要求,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长期供应能力。

(5)电力保障水平。电力是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资产的能源保障,节水灌溉工程需要动力保证压力灌溉,电力是目前主要的动力,在缺乏电力及其设施的情况下,节水灌溉工程不能运转。

4.2管理效率考核

效率考核是指农业节水项目的各种资源投入后转化为农业成果的经济性。管理效率反映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资产运行管理的水平,主要包括管理绩效和决策绩效,管理绩效的决定因素有资产利用率、组织机构健全程度、制度建设、人员保障率、信息管理效率、资产处置效率、资产财务管理效率;决策绩效的决定因素有决策程序合规性、决策内容合理性、决策方法科学性。

(1)资产利用率。资产利用率反映农业节水项目资产使用频次与时间长短,体现管理水平的指标。主要从灌溉水利用系数、用水秩序、灌水周期减少率3个方面进行考核。灌水周期减少率是考核灌区每次是否按照节水灌溉设计的灌水周期进行灌水,是反映工程和用水管理水平的综合指标。

(2)组织机构健全程度。组织机构健全程度反映节水灌溉有效运行和控制的指标,是管理运行机制保障程度的体现,主要考核工程运行模式的优劣和产权的激励效率。农业节水工程运行管理应当明晰工程产权,并建立相应运行模式。管理设施是管理组织机构存在的基础条件,主要考核管理场所和办公器具两个方面。农业节水工程资产管理机构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条件,即有固定的管理场所,包括办公室、仓库等,有相应的办公器具,如办公桌椅、橱柜、通讯及网络设施、计算机、打印机等。有效的管理组织机构应该具备档案管理,农业节水工程管理单位的档案包括组织机构的有关文件、用水户的情况、工程设计资料、验收证明、维修记录表、单位的账目、用水量测记录、各种管理计划、用水合同等。这些资料应分类建档、妥善保管。对其考核主要从档案是否齐全、完整,档案是否有专人管理,是否有固定的存放地点等。

(3)制度建设。管理制度应该农业节水工程资产的管理制度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内部制度建设情况等方面考核。管理制度是管理人员的行为准则,工程的运行与管理必须有规章制度做约束。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根据工程资产管理的需要,各种制度包括组织章程、工程管理制度、灌溉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管理人员职责等。制度执行情况应该从管理人员执行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能力和效果考核,同时考核用水户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的情况。

(4)人员保障率。人员保障率是管理机构与人员匹配程度。农业节水工程资产的管理可以采用用水协会、节水灌溉合作社、村集体、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管理模式,每一种管理模式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并有足够的管理人员,对管理人员要进行业务培训,确保管理人员有一定的管理能力。

(5)信息化管理效率。信息化管理效率是反映农业节水工程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是否具备相关的信息化管理硬件和软件,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速率。

(6)资产处置效率。资产处置效率是反映农业节水工程资产中因老化、废弃被处理的资产,主要是从资产回收利用、资产处置收入等方面反映。

(7)资产财务管理效率。资产财务管理效率是反映农业节水工程资产的财务运行水平的指标,主要是从资产的筹资、投资和分配方面,同时考核资产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能力。

4.3管理效果考核

农业节水项目的效果考核是指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主要是目标群体农户和项目管理单位的受益情况。既要考核目标的实现程度,又要考核项目目标的瞄准度。管理效果反映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资产运行管理的结果,主要是从资产产生的效益方面来体现,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投入产出、农民增产增收、组织服务绩效、资产收益率、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投资产值系数、产业发展的贡献、人均收入增长率;生态效益表现在水资源利用率、土地资源利用率、能源利用率。

(1)资产收益率。资产收益率是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资产的管理效果指标,考核资产的盈余状况。因此,资金盈余主要从考核管理组织是否有盈余资金,盈余资金量越高,反映资产质量越高,管理的效果越好。

(2)人均收入增长率。人均收入增长率指标反映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资产对农户家庭收入平均水平提高的贡献,该指标是一个综合指标,是资产社会效益的集中反映。

(3)组织服务绩效。组织服务绩效是指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资产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反映项目工程管理单位为农户提供服务的数量与质量。农业节水项目工程的实施,首要的条件是农地的集约化、规模化,在实现上述条件后,必然形成组织化管理,农户组织化导致农户经营成本的降低,相对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4)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是间接反映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资产的经济效果指标,资产的服务对象满意度越高,通常资产在服务期间产生的经济效益就越高。

(5)产业发展的贡献度。产业发展的贡献度指标反映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资产对农业产业中种植业的贡献,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资产带来的规模化生产,有利于提高种植业的竞争能力,也有利于产业链的延伸,进而促进现代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6)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利用率指标反映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资产对节水的贡献,主要体现节约资源方面的社会贡献,水资源利用率越高,农业节水效果越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支撑力越强。

(7)土地资源利用率土地资源利用率指标反映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资产对节地的贡献,也是主要体现节约资源方面的社会贡献,土地资源利用率越高,表明资产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效果越好。

(8)能源利用率。能源利用率指标反映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资产带来的现代化种植的发展程度,能源利用率越高,表明种植业依靠动力生产的水平越高,机械化程度就越高。

4.4管理可持续性考核

农业节水项目可持续性考核是指项目完成后持续运行的能力和发挥成效的可能性,主要针对保障项目持续运行并发挥成效的各方面因素进行评价。管理可持续性是从长期角度反映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资产运行管理能力的,主要包括资产的可持续性和运行可持续性。资产的可持续性可以通过资产保值增值程度、资产使用寿命率、固定资产完好率反映;运行可持续性可以通过组织运行机制完善度、运行资金保障率反映;

(1)资产保值增值程度。资产保值增值程度反映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资产管理的可持续能力,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越强,表明资产的管理的可持续水平越高,通常用保值增值率表示。

(2)资产使用寿命率。资产使用寿命率反映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资产管理的可持续能力,资产的使用寿命与资产管理的水平高度相关,资产的使用寿命越长,资产的成本相对越低,越有利于农业节水的发展。

(3)固定资产完好率。固定资产完好率是体现农业节水项目工程的保障能力指标,项目工程是管理单位运行的根本,是资产的具体形式和管理单位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确保用水户灌溉用水的前提。固定资产完好率可以考核节水灌概工程控制有效灌溉面积的范围,工程完好情况可以考核水源工程、渠道、机电设备等的运行状况。为了使工程长期有效运行,必须对节水工程进行维护,出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工程的正常运行。管理单位对农业节水工程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修,虽然会增加成本,但相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比重较低。

(4)组织运行规范度。组织运行规范程度反映农业节水项目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机构的运行能力,主要从用水计划、用水计量、用水登记等面进行考核。管理单位每年年初应根据本年度的作物种类、灌溉面积等情况编制灌溉用水计划,本项主要考查是否编制用水计划,用水计划编制是否合理等。用水计量是实施计划用水、合理配水、节约用水、按方收费的手段,各级渠道、用水户都要设立量水站点与设施,每一次用水要有专人测量、记录,登记内容包括用水户的详细情况、总用水量、用水时间等,用水户的用水登记必须有用水户签名,本项主要考查是否按计划用水和按要求计量、记录。

(5)运行资金保障率。运行资金保障率反映农业节水项目工程的经济保障能力,资金是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运行与发展的基础。本项主要从资金保障程度、工资及福利、资金结余情况考核,资金保障考核农业节水项目工程管理单位筹集的资金,包括政府给予节水灌溉的补贴、自筹资金等,资金规模能否满足工程运行费用、管理人员的工资、运行资金盈余的需要。

5结语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总结篇10

关键词:节水增粮;工程建设;保障措施;北票市

1基本概况

北票市位于辽宁省西部,位于e41°20'-42°30',n120°16'-121°20'。东西宽83.25km,南北长129.5km。北票市境内土壤类型可分为褐土、棕壤、草甸土3大类11个亚类,褐土是境内的主要地带性土壤,分布较广,占境内总土壤面积的85%,棕壤土分布面积较少占8%,草甸土壤占7%。北票市土壤性质以棕壤土和褐土为主,土壤腐殖质较厚,土壤通透性好,土层厚度在55—150cm之间,土壤pH值为7.1―8.2。有机质含量为1.01%以5级居多,占全市耕地土壤总面积的47.5%;4级次之,占全市耕地土壤总面积的39.1%;6级占全市耕地土壤总面积的11.3%;3级占全市耕地土壤总面积的1.6%;2级占全市耕地土壤总面积的0.06%。全氮含量为0.074%以4级居多,占全市耕地土壤总面积的59.1%;其次为5级占全市耕地土壤总面积的25.5%;6级占全市耕地土壤总面积的4.0%;3级占全市耕地土壤总面积的11.4%。速效磷平均含量为4.64ppm以5级居多,占全市耕地土壤总面积的42.12%;4级次之占全市耕地土壤总面积的30.9%;6级占全市耕地土壤总面积的24.0%;3级占全市耕地土壤总面积的2.76%;1、2级占全市耕地土壤总面积的0.12%;速效钾平均含量为242ppm,在目前的耕作和粮食生产水平上钾的供应是有余的。按管家规定速效钾的分级标准划分1、2、3级居多,面积占耕地土壤总面积的99.9%;4级面积占耕地土壤总面积的0.1%。土壤肥力属于中等[1]。耕作层平均深度为22cm左右,其中砂壤土偏深些。土壤田间最大持水率28%,土壤干密度为1.45-1.52g/cm3。项目区作物种植以玉米、为主,占种植面积70%,其它经济作物(辣椒、烤烟)设施农业等占30%。

2灌溉发展情况

截止2011年底,北票市现有国土面积4316.07km2,耕地面积12.32万hm2,有灌溉条件的2.80万hm2,节水灌溉面积1.33万hm2,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2万hm2,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7.23万hm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42万hm2,粮食作物占总播种面积的89.1%,复种指数为0.92,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39.54万t。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12万hm2,复种指数0.1,经济作物年产值为30925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362元。纵观北票市的农业发展变化,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全市主要作物玉米,常年(中等干旱年)灌水相应的灌水定额为750m3/hm2、750m3/hm2、900m3/hm2、750m3/hm2;灌溉定额共3150m3/hm2。现状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65。全市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94%以上。作物灌溉制度均采取分组轮灌形式,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粮食作物0.63,经济作物0.68,设施农业达到0.9左右。近几年来,项目区各类灌溉水源工程,通过各级各类投资,正逐步进行节水改造,井灌区基本实现管灌,引潜灌渠75%以上已经实现干支渠道防渗改造,方塘等类蓄水工程基本实现地埋管路输水灌溉。同时,项目区各类灌溉工程通过政府引导,群众积极参与,逐步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并通过先进的农艺技术和采取微润灌等节水灌溉措施,使项目区总体节水灌溉水平逐步提高[2]。

3节水增粮工程项目建设规模

2012—2015年,北票市节水增粮行动将项目区分别分布在牤牛河、顾洞河、东官河、西官河、黑城子河、十八台河、蒙古营河、老寨川河、长皋河、马友营河、柳河等流域,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且水质较好,能够满足灌溉需求。全市节水增粮行动发展节水滴灌面积1.84万hm2,共75片区,涉及29乡镇。发展玉米膜下滴灌面积1.84万hm2,主要建设内容为:水源工程:新打水源井276眼井,改造旧井1375眼。井房:改造旧井房1375座,新建276座,尺寸均采取3.5m×3.5m,面积12.25m2。首部工程:安装首部工程1651处。过滤器、施肥灌1651台套、iC卡量测装置1651套。输配水管网:连接地埋pVC管路1848.38km,连接地面管路pe1267.37km,连接膜下滴灌带15.69万km,安装出水栓24314个。管道沟土方:开挖土方191.95万m3,回填土方191.95万m3。

4保障措施

4.1组织保障

4.1.1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北票市“节水增粮行动”的顺利实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政府成立了北票市节水增粮行动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工程建设管理体制。该工程项目以市水务局为建设主体,组织专业人员,编制项目可行性报告、项目实施方案和施工设计,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水利部门积极主动地加强与财政、农业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及时与相关部门研究解决遇到的问题,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各片区乡、镇政府为项目的实施单位,确保工程质量和任务圆满完成[3]。

4.1.2建立部门协作机制

这次节水增粮行动涵盖北票市全境,项目实施四年,部门多、范围广、时间长。在实施中,继续立足职能,找准工作切入点,积极提出和提好意见建议,主动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主动承担相关建设任务[4]。把工作落实到人,各部门加强沟通,形成合力。为了加强北票节水增粮项目工程建设,北票市建立了以财政、水利、农业、农机等相关部门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另外结合本地区综合发展规划,整合资金,为节水增粮工程建设和管理提供基础设施条件。

4.1.3落实责任

北票市成立了节水增粮行动2012—2015年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副市长任副组长,财政、水务、农业、农电、审计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把北票市节水增粮行动2012—2015年项目工程列入到重要议事日程,当成全市大事来抓。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实行分级管理负责制,市政府第一责任人为市长,北票市水务局局长为主要负责人,乡镇负责人为各乡镇行政负责人,村负责人为项目所在村的书记或村主任。土建工程施工由项目所在乡镇政府负责实施,水源工程由专业施工队伍负责实施;管材、管件及设备采用公开招标的形式,由中标单位负责管材管件及设备运输和安装,企业法人为项目管理责任人。做到各部门分工协作,各负其责,明确责任、密切配合,一旦项目出现质量事故,要层层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明确事故责任人,给与严肃处理,为此次行动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保证项目优质、高效完成[5]。

4.2资金保障

北票2012—2015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在选择片区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地区电力容量、林路工程基础设施条件,优先选择基础设施条件好、电力增容便利的地区。2012—2015年节水增粮29项目乡镇的75个片区计划配套30KVa变压器148台,低压线路914.97km,高压线7.4km,需配套资金386.25万元,由市财政部门解决。北票市现有农机具300台套无需再投资。工程实施节水增粮行动项目,按国家确定的补贴标准执行,即中央投资9000元/hm2,省投资3000元/hm2,其余投资由市县配套和农民自筹解决,其中农民自筹的不高于投资的10%。1)加强资金统筹和整合。按照北票市2012—2015年“节水增粮”行动项目涉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共5600万元和市财政计提土地出让金10%部分和非税收入共780万元,尤其是农村电力、林路建设等资金,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工程后期养护。作为农村水利工程重点项目的节水增粮工程,一方面积极争取省以上工程运行养护资金,省水利厅就节水增粮项目运行管理制定了《辽宁省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绩效考核办法》,并按照绩效考核结果,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各地区工程后期管护资金进行补贴;另一方面,省政府给予一定政策支持,加大各地区水利非税收入、水利建设基金等资金的收取和筹措力度,各地要从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本地区农村水利工程的后期管护[6]。2)精心选择项目区。在选择项目区时,一定要优先选择以改造为主,电力配套齐全,水资源有保障的区域。通过对拟发展区域进行水源保障能力分析,在项目区确定前,先进行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分析及以水文地质单元为基础的水资源论证分析,以保证工程建成后的持续供水及对区域水资源供用状况不造成影响;并且选择的项目区是由于多年因水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群众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要求迫切,进而促进节水工程快速推进[7]。选择效益显著的区域,优先选择粮食作物增产潜力较大或经济作物增收显著的区域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有规模分梯次的推进,以保证工程效益的显著发挥;以保持节水增粮、节水滴管等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工程可持续发展。

4.3建立绩效考评与奖惩制度

1)市政府与项目乡镇签订责任状,并订立了相关的奖励机制,同时将该项工作作为乡镇年终工作评比的重要依据。2)项目受益乡镇为了顺利完成,各乡镇干部实行动员深入田间帮助解决工程实施中的各种问题,水利部门派出工作人员在项目区乡镇干部配合下全程负责,直至工程结束。3)建立节水增粮行动绩效考评制度和通报制度,建立完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信息手段实现工程的实时监控,将项目实施方案、技术审查审批资料、具体片区的坐标体系、工程建设音像资料、工程竣工验收资料、建后管护责任人等关键内容进行网络化、信息化管理,逐步实现项目管理的信息化。

4.4建立健全服务管理体系,实现工程良好运行

积极探索建立专业化的高效节水灌溉运行、管理服务体系,实行对口服务指导。加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研究应用,结合辽宁省实际,开展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农艺技术、农机配套等方面研究,制定出适合辽宁本土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标准和规范,做好一地一议、一事一议,确保水利、农技、农机技术的有机结合。新形势下节能增效以及实现技术创新、加强节水灌溉,已经成为“十三五”时期辽宁省水利工程事业不断健康、发展的重要出路。地方各级领导部门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中提出的“五位一体”发展思想和“四个全面”总体战略部署精神,树立全局发展观念。通过提升节水管理技术,提高水资源综合灌溉效益[7]。在此过程中,可以借鉴我国广西省以及兴安地区“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运作模式,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承包给农业用水以及生产经营大户,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带动节水灌溉技术不断推广,积极引导以及带动社会群众以租赁及承包和股份制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高效节水项目建设与管理,实现科学运作与产业化经营[9]。在转变管理和建设经营思路的同时,还应该从管理制度和职责方面入手,通过进一步明确产权管理职责,分配不同的利益,形成相关监督的职责追究和责任倒查机制。当明晰相关产权之后,要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主体进行确定,并进一步明确其所应承担的风险责任。在此过程中,可适当借鉴我国河南省实施和运行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按照合同或者股本结构科学确定产权,保证每个不同利益主体都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持股。在分红中结合劳动力投入情况和股本结构比例进行利益分配。这种产权明晰以及责任清晰的管理运行机制,能够激发和带动劳动者积极投入到辽宁省“小农水”工程建设与管理实践中[7]。

5结语

多年来,北票市节水灌溉取得了节水增产的显著成效,为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激发了各地政府和群众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积极性。但是仍然存在着节水灌溉工程设、施工技术标准不一、质量要求低、配套设施体系不完善、养护管理不到位和工程年久失修等,使节水灌溉工程普遍存在灾害防御能力弱以及安全等级低等问题。目前,我国正在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资源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新形势下,传统的管理运作模式以及建设技术和维护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因此,辽宁省各级职能管理部门应该通过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及制定科学的管理建设制度,加大人才及技术和政策、资金等投入力度,带动和引导社会全员参与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中,以点带面、以面带片,辐射全省,造福全区人民。

作者:高艳单位:北票市三宝水利服务站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50363—2006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t50085—2007喷灌工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4]张艳丽.节水增粮工程效益分析与环境影响评价[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4(10):10-11,58.

[5]项伟.海城市2013年节水增粮工程分析[J].水利技术监督,2015(0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