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英语课程标准十篇英语课程标准十篇

英语课程标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6:04:20

英语课程标准篇1

[关键词]课程标准

目标

要求

教育部新近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课程标准的实施,必将推动学校、教师和社会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受益。下面笔者拟通过学习课程标准,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

一、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是目标确定在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上,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和以能力为目标。保证课程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发性;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思想,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程资源的开放与利用,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课程标准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课程目标设定为九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用英语做事情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以学生在某个级别“能做什么”为主要内容。各个级别均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提出相应的具体内容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目标的确定,改变了英语课程过分注重语法和词汇的讲解与传授,从仅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提高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这样,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又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格,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突出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展现个性。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发展策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学习的价值。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尊敬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的一个主要内容——教育个性化。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人文精神,承担人性化教学角色。所谓人文精神,核心应该是人,是对人的关切,也就是对人的发展与完善,人性的优美和丰富的关切。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是代表人类的发展和命运的人类群体中最富活力的成员。教育最神圣的使命就是充分地发展人的个性,充实个性,培养具有独特人格特征和个性特点的社会新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尊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让每个学生的天资、兴趣、爱好、专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施展。

转贴于三、关注学生的情感,更新教育教学观。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倾向,就谈不上教育”。积极健康的情感能使人们的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对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语言输入和语言使用的机会,有利于对已输入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和存储,提高语言活动质量。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把教学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帮互学,发展合作精神;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地多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机会;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

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运用心理换位的方法,从学生的角度来理解学习过程。在讲授教学中,教师的讲不是直接地、单纯地讲授,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听和学。通过讲,引导和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主动、高效地获得知识,掌握方法。立足于把教师的“讲”自觉地、有意识地转化为学生的“学”,让学生在聆听中思考,在思考中聆听,把听与思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能可以在他们自己选择的学习方式中得以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意见;想学生所想、所疑、所难、所错、所会、所乐,以高度娴熟的教育技巧和机智,灵活自如地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遨游。[1]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师生关系是“平等条约”,尊重和爱是其基本特征。“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有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性的教育理念、创造性的教育实验能力和研究能力、在踏上教师岗位后经多年实践凝聚而生成的教育智慧”[2]这就是一个新世纪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注释][1]引自余文森:《课堂教学水平与境界》[2]引自叶澜:《重建教师的角色理想》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年第11、12期;2002年第1期。

2.朱向群:《学习有感》,《中小学外语教学》,2000年第8期。

英语课程标准篇2

1、愉快教学理论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思维比较活跃,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想象比较丰富。“愉快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不失时机地利用学生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愉快因素,把快乐引进课堂,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果。要使教与学双方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愉快教学的方式。

2、全面理解“愉快教学”意义。“愉快教学”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感官上的“愉快”,即通过教学手段的更新,活跃学生的身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达到感知──理解──体验──共鸣──吸收的教学目的。另一层是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信心,去享受成功的快乐。成功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它能极大地激起学习兴趣和热情。所以我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尝到成功的喜悦。

3、抽象的知识要具体化。在我国,英语教学的环境不是很好。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和目前与时俱进的现实生活脱节,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重视不够,特别是无法及时捕捉他们的“知识兴奋点”。学生手中的教材就象电视台已经安排好的节目,不管你喜欢与否,你无法改变。而且我国大多数高校课时设置都是50分钟一个学时,学生容易疲劳,课堂上不能始终如一地集中精力。因此,我们要教现实的语言、活的语言。这就要求我们的语言教材要更新,要能反映时代的特征。使学生既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又可以使生硬的知识鲜活化。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开始。要广泛利用实物、图片、画册、笑话和故事等直观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各个感官都活跃起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加深印象。例如,大学英语第三册第四课“LadyHermitswhoareDownButnotout”,这一单元的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城市newYoRK,在学生的脑海中,它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但是一本厚厚的画册摆在学生的面前,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而且也加深了对这课的印象。师生双方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教与学的任务。所以说,如果能不断的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将更利于保持学生旺盛的学习兴趣。

4、教学方法多样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老师对此可能都身有体会。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这一有利条件,精心组织教学,使学生的这种兴趣持续下去,并变成自觉的行动。而教学方法多样化能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获得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愉快的环境,培养快乐的情绪,设计有趣的活动来吸引学生。例如:创设情景对话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习英语的动力,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采用情景逼近式教学,更能让学生用英语的方式进行思维,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还可以把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热门话题来进行讨论,既锻炼了口语,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篇3

关键词:英语课程标准;课堂评价;素质教育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本文就素质教育下如何评价英语课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和内容

1.目的

经常开展课堂评价活动是为了加强课堂的常规教学管理,引导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探索建立乐学高效的素质教育的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效率,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主要内容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引导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

(2)树立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全面的教学任务观、“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相统一的观念,让学生得到全身心的发展;

(3)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模式、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原课堂评价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

1.评价内容

仍然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2.评价标准

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3.评价方法

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当前素质教育大前提下的教育教学评价发展特点不相符,也是我国教育n程改革的极大障碍。那么如何进行英语课堂评价呢?笔者认为在当前素质教育和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英语课堂应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教学目标出发。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摒弃“满堂灌”的落后方法。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研究构建反映自己教学风格和特色的教学模式。

三、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课堂评价模式

1.学校应成立相关的课堂评价小组

根据学校的实际应由主管教学领导、教学管理人员、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组成评估小组进行工作。

2.分散随堂听课

分散随堂听课是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手段。采取分散随堂听课的方式,使学校的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可能有评估小组成员听课,这样有利于真实了解、掌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与质量,又有利于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使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准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

3.听取意见

小组成员应及时与授课教师、学生及同组教师及时交换意见,提出改进的意见,及时反馈。

4.本组教师及时评课

同行教师及时评课,互相取长补短,是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手段之一。

5.在校内开展讲“三课”活动

即青年教师讲达标课、中年教师讲优质课、老年教师讲示范课。通过各科的讲课活动,使英语课堂教学吸取其他学科的精华,逐渐形成素质教育课堂的教学方法与模式。

6.定期总结表彰交流

为了不断总结课堂教学评估的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课

堂评价应形成制度,定期总结交流,共同进步,并对讲课、评课的最佳教师给予表彰,学校可分教研组给予适当的物质或精神奖励。

实践证明,开展英语课堂评价活动是加强英语课堂教学管

理,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新教学观念、教学研究,探索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模式,也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与效率的有效方法。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英语教师应适应新形势,认真学习新英语课程标准,在教研、教改和教学中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最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

参考文献:

[1]冯喜英.从基于教科书的教学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2011(8).

英语课程标准篇4

关键词:新课7a0B标准;英语;口语;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6-0177-01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核心要求是“培养学生在口头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但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由于教育经费、师资力量薄弱等条件限制,导致英语口语教学水平较为落后,普遍存在着“只会做题,不会讲话”的“哑巴”现象,笔者发现,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若能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弥补以上不足,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记忆力,提高口语学习效率。

一、多媒体可以拓展英语口语教学的信息资源

教育部颁布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而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就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收新鲜资料,扩大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在这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于与多媒体教学相媲美。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息资源的最大化,使学生的视野只能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受到了限制,其语言思维能力就不能放得很开阔。而多媒体教学则能成功地解决这个难题。网络提供的教学资源是一个全球性的、包罗万象的知识信息宝库,有着取之不尽的教学信息。作为英语口语教师,要时常浏览教育网站,搜索教学资料,为备课提供丰富的、全新的信息资源。

二、多媒体可以创设英语口语应用情境

比如在教“问路、指路”这个交际功能时,可以在powerpoint中,以“小红球”的动态去向表示目的地与行走路线,以powerpoint的自定义动画功能设定“行走途中”、及“最终目的地”的动态播放路径,这样“小红球”的动态前进过程便营造出了“问路、指路”的模拟实境,学生可以准确、形象、生动地感知whereisthe——?thereis……,it’s……,Gostraightdown……,nearhere/intheneighborhood/onCenterStreet/acrossfrom/nextto/between6……and……/betweenthetwo+ns/infrontof/inthefrontof/ontheright/ontherightof/ontheleft/ontheleftof/go(walk)straight/go(walk)upthe……/go(walk)downthe……/goacrossthe……/gothroughthe……/turnright(at……)/turnleft(at……)/ahousewithagarden/etc.等“语块”的真实运用情境。如果以可爱的卡通人物造型代替“小红球”并设定“行程路线”、“起点与目的地”,以自定义动画动态播放,图中标明相应的句式“如whereisthe……?thereis……,it’s……,等,并配上同步的音频播放,则更能吸引初中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加强对语言应用语境的感性了解。

三、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

根据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心理实验结果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两者加起来有94%。在教学方法上,布鲁纳认为,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按自己观察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表现学科知识的结构,借助于教师或教师提供的其他材料去发现事物。多媒体信息技术既能提供看得见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又能提供听得见的音频信息,学生还能自己动手操作。即它能把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等所具有的视听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产生图文并茂的、生动形象的人机交互形式。这样通过多种感官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比如在教单词policeman时,可以设置的情境是让学生猜猜电脑画面中的人物是什么职业的?学生通过句型:Hashegota…?引出新学单词。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只是处于被动的“接受式”和“被填灌式”的学习状态,这样学生不利于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也抑制了他们说英语的兴趣。而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结合实际练习句型和单词,这种教学方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多媒体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从期望得到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出发,将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认真筛选,事先编制好教学内容和程序,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使教学节奏明显加快,教学密度增大。而且教师只用一只小小的鼠标,就可以避免多次交换使用录音机、录相机、幻灯机、实物投影仪、挂图等等。方便、快捷、高效多媒体教学通过演示课件,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了教师授课时的板书时间,大大提高了信息输出量,加快课堂节奏,增大课堂密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使用多媒体教学将丰富英语口语教学的内容,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有利于活跃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就是要充分地应用声、像、图、文为学生创设一个立体的信息源体,模拟真实情景,即解决传统教学不能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提高了学生英语交际运用能力及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景莹.大学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6.

英语课程标准篇5

关键词:素质教育;英语课程标准;高中英语教学

一、新课程标准与素质教育是否矛盾

当前很多人认为新课程改革很乱,教材版本很多,有人教版、北师大版、牛津版、外研新版、冀教版等;教学很难开展,更谈不上素质教育,情况是否真的如此?在基础教育阶段,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跟以前的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有很大程度上的区别,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英语词汇量的差别;原先的教学大纲强调对学生的“双基”培养,即基础知识教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的新课程标准强调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建立在五种素养基础之上,他们是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但这种区别是新标准比旧大纲更全面,而且要求更高,是好的方面表现。

所谓的素质教育也是强调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与素质教育是不矛盾的,是相辅相承的,只不过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素质教育是目标,英语课程标准是要求,一个人的发展就像我们国家的发展一样,国家想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终极目标,虽然在前进的道路上很难,但我们的目标不能动摇,我们的素质教育也是如此;我们的国策是发展,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发展要求,新课程标准就是要求,但这个要求不能一成不变,要不断地更新、发展才能适应需求,否则我们就不能提高,不能进步。因为没有改革更新就没有发展。

现行高中英语教材有不同版本,这是一种可喜现象,因为教材是载体,载体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表现出来就是多种版本。如果只有一个版本,我们的英语教材缺少丰富性、多样性。虽然形式有不同但内容实质和标准要求是一致的、一样的。所以这一现象的存在有完全合理性和科学性,具体表现在:不同地区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各不相同,可以使用不同的教材,最终的目的同样能够达到,同时有利于不同地区学生的发展和教师对教材的使用。

因此,教材版本多样化更有利于高中英语教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变化、更新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需要,因为社会在变革、发展,而且信息量在加大,这样一来新课程标准自然就要提高,否则就不能适应高中英语教学,二者的变化和提高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故不存在矛盾。

二、英语教师的困惑

既然上述两者不存在矛盾,为什么英语教师觉得现在的教材越来越难教,学生也越来越难教?他们认为这是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变化所致。这是由多主面的误区和改革前的准备不充分所致。主要表现在:

1.英语教师的观念没有更新,因循守旧,总是认为旧的东西、传统的就是好的;对新生事物总是排斥、不认可。

2.英语教师的准备不够充分,教师不能自觉主动的去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的意图,认为教材的变化只是“换汤不换药”都是一样教,教师本身没有做好岗前的心理准备和业务素质的准备。

3.没有抓住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特点;英语教学在我国一直作为外语教学而不是二语教学,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英语教师既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又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更多的教师对英语教学的态度要么过左,要么过右;有的人认为英语讲得越地道、流畅,或英语测试考的分数高就越好,有的人认为只要不搞翻译,不搞外贸,学英语没用,当前社会出现两种极端的错误认识。

4.英语教师没有真正搞清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和高中英语教学三者的关系,盲目地强调其中的一个,而没有清楚地认识到三者是并驾齐驱的,不能分开的。

三、齐心协力,尽善尽美

其实解决以上问题并不困难,英语教师只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齐心协力,就能做到尽善尽美:

第一,英语教师最终要有不断更新的观念、思想,一个国家的发展要不断深化改革、解放思想;作为英语教师更义不容辞,要不断地自觉学习,不断地充电,用先进的、正确的理论去武装自己;传统的东西好的我们保留,不好的就摒弃,不能迁就,难以割舍;新生事物、新思想不能盲目排斥,敢于学习领会、利用,接受新的挑战。

第二,英语教师的准备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做好的,所需要的是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准备;前面有思想意识观念的更新,但更有实际行动,做好心理上和业务上的充分准备,才能轻松自如地应对工作,因为厚积薄发嘛!

第三,英语教师要抓住英语学科教学特点;因为它涉及两个层面,一个是跨文化交际。很多教师只注重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学生学过以后很难用来交流;因为语言是用来交流的,要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不能用来交流的语言是死语言,是没用的。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可以增强他们对学好英语的信心。另一个是爱国主义教育,因为在英语课堂,学生们能接触更多的是外国的人和事物的介绍;有精华,也有糟粕,此时爱国主义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否则学生们就会一味地崇洋或一味地排斥外国先进的东西,要踏踏实实地做好、做细这方面工作。

第四,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与高中英语教学三者是相辅相承、浑然一体、不可分割。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像奥运比赛中的射击一样,素质就像靶心,新课程标准是射击的要求,而高中英语教学就像现场的射击行为一样。我们不能把他们割离开来,而要弄清、领会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用途。新课程是要求、是标准,新课程改革推动新课程的发展,加快素质教育的步伐。教学是艺术,准确地说是一门缺憾艺术,教师只有不断地发现自己的教学存在遗憾、不足,才能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样才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所以素质教育是核心,新课程标准是要求,而具体的课堂教学则是具体的实施,去落实要求,实现核心。

总之,高中英语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和困惑;教师要敢于面对挑战,敢于解决实际问题;只要大家真正弄清三者关系,处理好三者关系,基础教育阶段的高中英语教学工作就能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英语课程标准篇6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是在实验稿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修订的重点如下。

(1)价值观。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建议教材编写中加入介绍“祖国文化”的内容,积极渗透爱国主义、中华传统美德以及民主与法治教育。

(2)目标和项目分级。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分级标准”和附录中“语音项目表”“语法项目表”“词汇表”“话题项目表”,删掉了实验稿中八级的内容,词汇按照二、五级分级给出,其他三个项目表给出五级内容,直接服务于义务教育阶段,更具有针对性。

(3)基本理念。①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②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③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④强调学习过程,注重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⑤优化评价考试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⑥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修订后的语言学科特点更鲜明,与课堂教学实际切合更紧密,表述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更利于教师在教学实际中把握、理解和落实。

(4)功能意念和话题项目。功能意念由66个变成了62个,删掉了原稿中的英文例句;话题项目仍然是24个,子话题(小话题)由123项精简到85项。删去个别话题“热点话题”,原来属于“热点话题”的子话题“人口”归入“世界与环境”。原来的“文学与艺术”变成了“故事与诗歌”。子话题表述方式由双语代替了英语。

英语课程标准篇7

关键词:课程设计要素;课程标准;课程指引;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5-0123-02

上世纪末,世界许多国家为增强综合国力,不约而同地开始了教育改革。顺应这一强劲的教改大潮,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也相继发起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1](以下称“课程标准”),香港地区也于2002年制定了新的英语“课程指引”[2](以下称“课程指引”)。黄显华(2000)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课程要素做出了较为详尽的分析,提到了目标,教学机会的选取,教学组织,学习方法,评价方法,实施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空间,对课程的整体看法或研究等要素。[6]该项研究综合了前人的理论,对课程设计的要素进行了深入的扩展延伸,因此本文将以此课程设计模式为蓝本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对香港和内地两套英语课程标准文件进行比较分析。

一、目标

1.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与目标的关系

“课程指引”指出,“课程总体目标是使每一个学习者能够适应信息科技进步带来的社会和经济需求的改变,包括以英语为手段,以娱乐、学习或工作为目的,从事资料的翻译、使用和创造。”“课程标准”则提及“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两份课程文件都不约而同地体现了课程目标与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密切关系:目标须针对时代需要,积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两份课程文件均重视文化与英文教育的关系。“提供学习者扩展有关其它国家的知识和经验的机会”(“课程指引”)以及“提高跨文化意识”,“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扩展视野”(“课程标准”)的目标表达语句同时出现在两地的课程文件中。

值得一提的是,“课程标准”指出,目标包含“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这反映了政治环境对课程目标确立的影响,由于历史的惯性,内地尤其重视政治因素。

2.“以学习者为本”与目标的关系

“以学习者为本”即围绕学习者各方面的特性,正确处理学生、知识和社会三者间的关系,合理构建指向学生发展的整合的课程结构。[7]两地的课程文件总体都强调“以人为本”和学生多元化发展,照顾个别差异,但具体体现的方式略有不同。“课程标准”提出“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应“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指引”提及“每个班级是由具有不同动机,学习方式,倾向,需求,兴趣和能力的学生组成,教师应当考虑每个学生的差异,正确地帮助他们学习。”可是两地课程文件均没详细地说明学习者有哪些特性,而课程目标又如何因应这些特性作调适。

3.目标的清晰程序

“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总体目标细化为“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分九个级别详细描述了学习者学习之后预期应取得的成果,体现了对英语语言学习者发展性学力培养的重视。“课程指引”则从“人际交流”、“知识”和“经验”三个维度出发,制定了不同阶段的目标。

二、教学机会选取

1.教材选取与目标的关系

“教材是一定时空背景下,教育理论,课程目标,学科知识和科技发展水平的‘物化’,是教育目标与教学活动的中介。”[8]“课程标准”中醒目地强调“英语教材要以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为编写指导思想”,“课程指引”则只是在“教材的使用”部分才提到“教师使用教材时必须牢记本阶段的学习目标”,“将教材内容与学校英语课程标准相比较,确保其涵盖了学习目标。”显然,“课程标准”对教材与目标一致性关系的规定较“课程指引”更为明确,有利于更好地保证教材的正确选取。

2.教材选取的标准

“课程标准”列出了教材选取和编写的五个原则:发展性和拓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思想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灵活性和开放性原则。“课程指引”则认为“学校选取教材时应当根据学生的需求,能力和兴趣,考虑到他们已经知道什么,需要学会什么,和什么可以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学习效率。”相比之下,“课程标准”对教材选取标准的界定趋于取向型,而“课程指引”则基本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功能型。

3.适应个别差异的程度

“课程标准”在教材的选取原则中规定“在不违背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教材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伸缩性,允许使用者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补充。教材除了包含课程标准规定要求掌握的内容以外,还应提供一定量的额外内容,供有能力的学生选择学习。”而“课程指引”则除了强调学习者个体差异外,还指出了校本课程的存在,对差异的重视程度胜过内地。

三、教材组织

1.教材序列性的原则

“课程标准”规定教材的编写要“依据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语言水平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教学内容和教学需求需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应该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过渡。”“课程指引”则没有关于这方面的论述,有必要加以完善。“课程标准”还进一步指出,“低龄阶段或初期阶段的教材要重视语音基础和听说能力的培养,高级阶段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这些规定体现了英语学习的特点,遵循了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可以说是“课程标准”的一大亮点。

2.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内地“课程标准”没有提及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但香港“课程指引”强调了“跨学科课程设计”,要求英语教师多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评价资料等方面将英语学习和其他学科内容联系起来。

四、教学方法建议

1.教学工作的组织

“课程指引”在课程规划中专门论述了中央课程规划,开发校本课程规划,合作研究和发展课程的项目,在学校、社区、高等教育部门和政府教育部门合作研究的基础上促进课程发展、传播课程改革经验并培养课程改革和设计的领头人,可见香港对教学行政组织的能动性与课程研究的重视。良性运作的行政组织对课程与教学工作会大有裨益,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理念在“课程标准”中没有被提及,说明内地的课程改革忽视研究促进教学的作用,缺乏探究改革效果的眼光,因此可能会影响课程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后劲。

2.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课程标准”中教学建议部分十分详尽地列举出九项教师的教学原则,明确学生应自主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香港则描述性地表明教师应当规划并组织活动以最大程度地增加学习者课堂内外接触英语的机会,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

3.学生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资助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课程指引”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就是鼓励学生独立学习,还专门讨论了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内地和香港都很重视,例如“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教师要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课程指引”则列出“交流,构思,询问,解决问题和推理”是学习和使用知识的五种基本方法。

五、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方法建议

1.评价的目的

eisner(1985)认为评价共有五个主要功能:(1)诊断;(2)改良课程;(3)比较;(4)估计教育需要;(5)确定目标是否达成。[9]“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评价有监控教学,提供教学反馈,改进课程的功用。“课程指引”则举出通过反馈衡量目标实施情况,判断学习过程和结果等评价的目的,还强调了标准比较而不是筛选比较的评价原则,使教学评价更加人性化,更关注学习者个人的发展。

2.评价的形式

两地的课程文件都提到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多种评价的功能,取向上趋于一致。在评价采用的具体方法上,香港和内地都很多样,例如纸笔及口头问答,测验,游戏,演讲,方案研究,学习档案,过程写作等。而“课程标准”则列出听力,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等等,它们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供了很好的指引。

“课程标准”不但在评价形式上,而且还在终结性评价的细节问题上做出了规定,例如“听力测试在学期学年和结业考试中比例不得少于20%;避免单纯语音知识和语法题,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性试题,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不得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课程标准”还对低年级的教学评价的特殊性作了专门论述,认为低年级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由此可见,“课程标准”在评价方面的规定比“课程指引”更加细致,科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m].北京,2001.

[2]theCurriculumDevelopmentCouncil(CDC).englishLanguageeducationKeyLearningareaCurriculumGuide(primary1-Secondary3)[m].HongKong,2002.

[3]tyler,R.w(1949).principlesofcurriculumandinstruction[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

[4]nunanD(1988)SyllabusDesign[m].oxfordpress.

[5]黄政杰.课程定义及其改革意涵[m].台北:汉文书店,1999.

[6]黄显华,霍秉坤.寻找课程论和教科书设计的理轮基础(增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7]龙世佳.关于新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几个问题[J].教育探索,2005(11).

[8]韩艳梅.大陆《语文课程标准》与台湾《语文课程纲要》之比较研究[J].教育科学,2003(3).

英语课程标准篇8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师如何贯彻《英语课程标准》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非常重要。小学生的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是我们教师应该着力实现的。为赢得家长、老师的赞誉、同伴的钦佩属于外部动机。教师可以通过考试、竞赛、表扬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

二、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人文素养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中,仅仅做到语法形式上的正确是不够的,还必须兼顾方式和内容上的得体性。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人文素养的要求不易过高。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积极参加课内外英语活动。帮助学生扩展国际视野,形成对异国文化的尊重和包容的态度。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英语国家文化和中外文化的差异有粗略的了解。在交际练习和交际活动中,言语及行为符合文化规范。

三、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呢?英语授课一般分为热身、呈现、操练、巩固、作业这几个环节。

下面笔者就把在各个环节中如何体现任务型教学做简要阐述。

第一,热身阶段。

热身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快速融入英语课堂。《新标准英语》每一个模块都安排了一首动听的英文歌曲。我们可以在一上英语课时先带领学生演唱几首英文歌曲。

比如《新标准英语》第一册module3Unit3的歌曲“pleasestandup”学生非常感兴趣。它不仅节奏欢快,而且整个模块的重要语言点都包含在歌词里。先打开伴奏带,让全体同学一边演唱一边做动作,用肢体语言表示起立、坐下,用手指到窗户、黑板、课桌。然后男女同学分工,男生演唱,女生做动作。还可以进行男女生比赛。全体同学都积极参与,学生主体性得到了体现。

第二,呈现阶段。

呈现的目的是在一定的语言情景中导入新的单词或者是语言点,让学生了解这节课要学什么。

在学习《新标准英语》第一册module2Unit2时,笔者是这样呈现单词的:教师拿着一只小鸟的道具,引导学生跟小鸟打招呼“Hello,bird.”然后教师说:“下面小鸟要跟我们做个游戏:Listenandpoint.areyouready?”“Yes.”学生的注意力一下集中起来。“pointtothewindow.pointtotheblackboard.”这几句指令在Unit1里已经操练熟练,学生反应非常迅速。“now,pleasepointtothedesk.”desk是新单词。学生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指哪里。“Canyouguess?”学生七嘴八舌猜测起来。有同学猜到是课桌。“下面小鸟bird要教给大家这个单词。Listencarefully.”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精心设计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操练阶段。

操练就是在语言环境中练习学过的语言点。操练可以分为机械性操练和运用性操练。一般来说先进行机械性操练,巩固新知识。然后再结合以前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进行运用性操练。

如在学习《新标准英语》module1Unit1时,先教授单词hello,hi,让学生onebyone,twobytwo进行练习。这是机械操练。接下来可以请学生与老师打招呼,学生与学生打招呼。这是运用性操练。教师可以设置场景,让学生在特定场景中运用语言。比如给学生这样一个场景:msSmart来到我们班,同学们怎么跟她打招呼呢?同学们积极举手,大胆发言。通过设置特定场景让学生体验运用语言的快乐。

第四,巩固阶段。

巩固阶段就是将语言点再带入课文故事中。怎样在这个阶段体现任务型教学呢?笔者建议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练习,分好角色,请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对话。

英语课程标准篇9

关键词:英语课程标准以人为本课题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评价体系

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

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使英语课程更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在当今世界教育迅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加速英语课程改革迫在眉睫。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必须加速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而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当务之急就是要与时俱进,强占先机,改革不适的旧课程,摒弃过去那种培养只会考试的书呆子的教育模式,让教育进入一个更加广阔更接近时代要求的天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尝试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开展了各种教育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不少成果,总结了一些经验,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些改革和尝试多数还局限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其深度和广度都非常有限。要真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课程上进行改革。只有进行改革,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技术、社会、经济、政治、国际国内环境等方面的挑战,才能适应社会协同经济振兴和个人发展等方面的专业需要,也才能适应国际国内变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走近我们,面对这一将改变我们专业生活的全新的工作,我们需要学习和认识的东西很多,我们既要了解它的背景和理论依据,更要掌握它的基本构架和主要内容,还要知道它的实施方法和策略。这次课程改革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整个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标准的制订。课程实施、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课程资源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师资培训以及政策保障和条件保障系统等内容,是一次有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必须整体规划,精心组织,创造性地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并在其成熟后长期贯彻下去,充分发挥其作用和功能,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新时期的课程改革必须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我国学生发展的现状令人堪忧,虽然有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熟练,解题能力很强,学习勤奋刻苦等优点,但是问题也日益凸显,如实践能力薄弱,缺乏创造性,注重知识点的识记却忽视理解,不能学以致用、有所创新。同时忽视情感体验,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严重危机。如自私自利、容不下他人比自己强、不能与同学团结协作等心理不健康现象十分普遍。笔者身处的县级普通高中,对这类事情司空见惯。笔者刚接手一个别人教过半年的一个班时,一次为了活跃班上沉闷的气氛,笔者启发大家进行对话交流,但是看到很奇怪的现象,成绩好的学生根本不屑于与成绩差点的学生为伴,而成绩稍差的学生已经有了根深蒂固的想法——我不行,没人搭理我更好,正好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活动与我无关。这次的活动给我的振动很大,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还在实施应试教育的学校是相当普遍的,因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受到摧残,创造力匮乏,知识陈旧落后,绝非危言耸听。

外语教学的现状实在不容乐观。目前我国的外语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亟须研究改进。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普及外语和培养外语人才,改进外语教学方法和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已经不是一般的教学问题,而是影响我过对外开放方针的更好实施和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所以,建立起全新的“以人为本,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人”的面向全体大众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社会发展的学院,应该长期坚持。

为了充分发挥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使英语教学更好的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教育部新指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继承原来的教学大纲的合理内核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英语课程结构,着力强调英语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课程标准的总体构架更加完整、科学对英语课程性质的定位更全面准确,使教学目标更明确具体,更符合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需要,它的实施建议也更有了可操作性。

根据课程总体目标指向,课程标准把内容标准分为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五个方面他,突破了传统的知识,技能本位的语言教学的教学观念,一旦先进的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教学实践只有将教学思想,教学技能与方法同课程标准保持一致,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实践,以下笔者就内容标准所要求的方面来探求教学改革的一些具体做法,以便与各位同行商酌。

1)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是指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人的语言能力首先是从发展语言技能开始的,特别是听说技能,要使学生有效地学习语言,使用语言,必须先发展听说技能,然后是读写技能,因为听、说、读、写、作为语言实践的不同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体验、感知语言的机会,促进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在语言交际中处于首要地位,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经过长达10年的实践证明,语言教学如果花费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机械地记忆脱离语境的词语,学习他们很难理解的语法知识,这是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的。

在语言技能的培养上面,传统的英语教学存在着一些误区。象我们这样的普通农村中学一方面师资力量薄弱(近10年来,我们镇四所初中没进一个英语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另一方面教学设备简陋。主观或客观上的原因导致很多教师仅凭一张嘴,还有所谓的“多年的教学经验”在上课,英语基本功都没过关更不用说是教出的学生了。笔者接触到的很多学生直到大学阶段才猛然醒悟,原来自己的英语根本不能够算是英语。在这种教育的“熏陶”下,开口说那是很困难的,让人懂那更是难事。如果说我们普通中学的学生上了大学不敢开口讲话那是正常的,那么下面的事例则就不能算是正常的了。曾有报纸报道过2000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基比尔先生在上海复旦大学和交通大学演讲后,三个学生分别用英语提问,而基比尔先生却“一脸茫然”无法听懂。最后,主持人不得不要求学生用中文提问,让他的随从翻译。另外,英语教学界也有同样的看法。甚至有的学生无法回答外籍老师的提问“whatdoyouusuallyhaveforyourbreakfast?”这样简单的问题,原因是他不知道“稀饭和馒头”用英语怎么说。这些事例虽然表面上反映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低下,但实质上这种现状与中学英语教育不无关系。

因此,口语教学应从中小学开始认真抓起,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注重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强化对听说技能的训练,加强师资力量,配置必要的教学设备,在适当的时机开展口语测试,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在读写方面也要加强指导,在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今天,每个人要获取的信息量日益增大,逐词逐句的分析课文,力求弄懂文章中每句话和每个语法点的含义的做法显然已不合时宜,也不能满足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使学生具有综合阅读能力包括语篇领悟能力和语言解码能力,要强调多学科知识的贯通,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根据语义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必须在提高阅读速度,增加阅读量和扩大词汇量上下工夫,而对于目前英语教材中存在的阅读量不足和阅读题材单调等问题则需要开展应用泛读教学的实践加以改进,同时精泛并举,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写作方面,在正确的拼写、运用纯正的英语作文,避免中国式英语的同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至关重要,而不能仅仅局限于表达清楚,应该具有思想内涵和文化积淀在里面。

2)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等五方面的内容。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没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就不可能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现代语言教学改革研究发现,语言知识不只是语音、词汇、语法的总和,还应包括语言功能和话题,因为语音、词汇和语法(语言形式)是在一定的话题中得以体现的,只有当人们既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又具有语言功能和话题的知识时,才能得体有效地运用语言。我校申请的市级课题《说英语、话家乡》活动正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空间。笔者作为学校此课题实施的负责人,对这点感受很深。下表是笔者所带的实验班与另一老师所带的非实验班所做的对比,该老师与笔者同时从三年级到一年级任教而且她三年级所带班级的成绩与笔者的班级成绩相差不大,且两个班在时间的投入上相同。

上学期情况对比

人数月考均分最高分最低分期中均分最高分最低分期末均分最高分最低分

实验班6069.61052370.81083369.411739

非实验班6075.81163576.11183872.311936

下学期情况对比

人数月考均分最高分最低分期中均分最高分最低分期末均分最高分最低分

实验班6074.61204573.71224278.512156

非实验班6073.51163270.11122170.510224

从上表可以看出课题的开展给了学生很好的学英语的话题,在此活动中学生受益非浅。最大的收获莫过于人人能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对英语从大部分同学畏惧到人人喜欢。这是其他班级所不能比的。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的内涵界定为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的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作为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却在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时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往往比单纯传授知识及技能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影响更为深远,意义更为重大。

4)学习策略

有效的学习策略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策略应灵活多样,并因人、因时、因事而异,要使学生逐步形成适应自己学习能力的学习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5)文化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不仅包括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方面的内容,而且也包括人们的思维,生活以及行为方式等。要引导学生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范畴,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意义,加深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上文提到的旨在发掘高中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说英语、话家乡”的活动,就是一次英语与本土文化的亲密接触。它拓展了时空,以提高学生幼年感英语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就是在发扬本土文化优势的基础上开拓了国际视野,融入了全球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潮流之中,是一种时代的进步。

当然,教学过程的变化与更新必然会导致评价体系的改革。过去那种以考试作为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做法,在教学过程中错误地强调应试能力的培养,用单一维度的,针对语言知识的考试代替多元的教学评价目的,评价策略和评价手段,使测试等同于评价的陈旧的评价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英语课程改革的发展了。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积极的反思和适当的调整,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书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3.如何评价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外语界》2002年第1期

英语课程标准篇10

过去的英语课程过分强调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而新课程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那么,我们英语教师应该怎样调整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策略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搞好新课改的前提

1、新教学观念

通过学习和新课改的不断实施,使我逐渐认识到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流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达到师生共进、共识、共享,它不再是教师单向的讲解。课堂教学关注的应是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强调的是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要以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仅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更要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新课程观念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已经认识到课程是体验和感受,课程是老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整合,教材不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而是教学内容的代表与示范,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载体,课堂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教师更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指导者,我们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新学生观念

通过实践新课改,使我领悟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承认不同学生具有独特性,并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要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相信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都有进步的愿望,都可获得成功。

二、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2、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3、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4、要鼓励学生通过试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5、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方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巾教师应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尝试,保护他们自尊心和积极性。2、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3、特别关注性格内向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四、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要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操作性。2、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交。3、活动要有利丁学生学爿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4、活动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生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坍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索质得到发展。5、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且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五、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