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平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6:02:02

新媒体平台篇1

新媒体平台技术不仅是业务的重要支撑,更是业务的灵魂主体。由于新媒体的高度互联网化,平台技术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产品和服务,这是一般技术平台所不具备的重要特征。一个成熟的互联网或新媒体服务,应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服务。新媒体形态种类繁多,这里讨论限定为以视听体验为主的媒体形态。 

1总体架构 

新媒体平台技术最简模型是:业务平台、传输通道和终端。业务平台实现三大功能:门户、产品和订购关系,形成客户购买服务的商业行为;传输通道由第三方运营商提供基础平台(互联网),服务商在此基础上构建内容分发网络(CDn)进行通道优化;最后通过客户端将业务平台的服务传递至最终用户。 

2业务平台 

业务平台主要由门户、产品、订购关系组成。 

2.1门户门户是用户使用服务的窗口,由展示层、门户管理和数据库三层架构支撑,载体是多种类型用户终端。展示层开发流程是:用户界面设计、视觉设计、web前端开发。用户界面设计完成人机交互和操作逻辑;视觉设计完成平面渲染;web前端开发基于标记语言(HtmL、CSS)和脚本语言(JS)完成web服务器前端代码的开发。 

用户界面设计和视觉设计接口是:逻辑说明文档和线框图;视觉设计和web前端开发的接口是pSD、JpeG文件;web前端开发和门户管理的接口是api调用。 

门户管理包括:门户内容管理、门户模板管理、门户展示管理、门户。门户内容管理负责门户内容的采集编辑;门户模板管理对可复用页进行分类整合;门户展示管理基于模板对展位布局进行调控;门户是门户页的物理节点,由服务器集群和均衡组成,也是分布式部署的根节点。由此有序下发到传输通道的门户CDn(也称webCDn);门户管理涵盖所有终端,同时支持用户终端的交互转换。门户的终端匹配是浏览器。垂直搜索和智能推荐是优化门户的重要手段。依据大数据可以实现门户的个性化分组。优秀的门户设计目标是:高效和简便,使用户感觉不到门户的存在。这需要大量技术支撑。 

2.2产品视听体验的媒体产品核心是直播和点播。主要由产品管理系统、素材数据库、音视频编码、流媒体、编辑生产、存储系统、版权管理等系列核心技术组成。 

①产品管理系统由用户界面、产品管理、产品数据库支撑。用户界面是人机交互界面,与对外门户不同,采用简约工具软件风格。产品管理包括:素材库导入、产品内容管理、直播管理、点播管理、分发管理、上线管理。产品数据库是素材数据库的下游。从素材库提取消息到产品库,经过整理分类,生成规定格式的文件,有序下发到传输通道的点播文件CDn。②素材数据库也称媒体资源库,将不同来源的消息进行标注和结构化处理。对消息遵照标著录规则进行统一录入,着重记录消息的内容属性(摘要、主题词)和层次属性(节目、片段、场景、静帧);同时将非结构化、半结构化和结构化原始消息进行统一结构化处理。③音视频编码是信源压缩编码。由于数字化最高采样频率为定值,导致数字音视频必存在冗余。主导视频压缩编码格式是:mpeG.X和H.26X。由于面向对象编码方案仍存在技术障碍,而H.264网络友好协议的特征,使其成为目前主流视频编码格式,用以生成时移、回看、点播的音视频文件。④流媒体服务器和核心路由器组成直播流源。直播流利用组播协议发送至传输通道,减轻网络压力。流媒体技术是一个协议族,跨越、服务器和客户端。由于流文件随播即逝,起到了保护版权作用。⑤新媒体业务编辑生产要素是简捷和高效,日常大量任务是拆条、快编。mpeG.2是演播室友好的编码格式,而网络友好的H.264贯穿新媒体生产全业务流程,因此,应采用简化技术流程的H.264编码格式进行编辑生产。⑥传统存储系统按实体组成分为:硬盘接口、存储交换、存储体;按体系结构分为:DaS、naS、San。硬盘接口有两大类:ata接口、SCiS接口,包含串联和并联。由于并联互扰,串联效率高于并联。硬盘容错采用RaiD技术(独立磁盘冗余阵列)。存储交换是将盘阵和主机网络化的交换协议,采用主流FC协议。存储体按成本由低到高分为:Sata硬盘、SaS硬盘、FC硬盘、固体硬盘等。在线存储一般采用成本高可靠性好的硬盘;近线和离线存储一般采用成本低容量大的硬盘。在存储体系结构中,DaS是原始硬盘的一种延伸,San是封闭的高成本存储网络,naS是开放的廉价存储网络。云存储在传统存储系统的基础上做广泛延展,通过对所有计算、存储、网络的虚拟化,形成存储资源池,达到存储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新媒体存储方案总体原则是:核心高可靠、边缘低成本、逐步向云存储过渡。⑦音视频产品版权管理采用数字水印技术,在不影响产品使用价值前提下,提取隐藏在载体中的信息,达到产品版权保护目的。 

2.3订购关系订购关系主要由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oSS)组成。业务运营支撑系统按主体分为客户和商家两部分。客户包括:计费、支付、预存、结算、鉴权、认证、客户服务等;商家包括:营业、账务、产品和业务管理、决策支持等。计费是用户有偿消费记录,结算是用户支付记录,认证是合法性确认,鉴权是访问权力限定;营业是商家的进、销、存记录,账务是商家间贸易记录。系统提供两种被访问方式:用户直接访问和第三方间接访问。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技术平台采用三层架构,与web开发可视化不同,BoSS业务逻辑繁杂,因此,逻辑清晰、可扩展性、大流量并发、稳定性是BoSS的重点。 

3传输通道 

传输通道由直播流保障通道和基于运营商互联网的CDn共同组成。直播流保障通道是指:城域网和接入网扩容、路由组播协议、QoS保障等网络技术手段。由于数字视频码率较常规通信业务的大幅提高,城域网和接入网的节点和链路都要做相应扩容;路由组播协议部署在城域网的同时,在接入网中也尽可能的下沉,最大限度的接近用户终端,以减轻网络流量压力;QoS保障是在现实资源条件下用户与网络的约定,以期达到有限资源利用最大化。CDn分为门户CDn和点播CDn,两个CDn相互独立,门户CDn每户几十Kbps,点播CDn每户几mbps。CDn节点的部署应根据区域用户实际活跃度有目标的逐步延伸。 

4终端 

终端涉及平台、接入和切换。互联网终端平台是开放平台,如操作系统、浏览器、播放器等;接入主导趋势是:高质量同步产品接入优化通道的“私网”,可延时产品接入共享“公网”;利用无线局域网技术实现移动终端和固定终端之间自由切换。 

5安全 

新媒体平台融于互联网技术体系,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中,安全保障难度极高。网络信息安全的热点长期集中在边界防护上。保密、保护和保障,在信息安全发展的不同阶段,思想和方法不断变化。目前主导方向是:依据可信计算的思想,防内为主,从主机加固开始,向外扩展直至边界。做真实系统的影子系统,按照等级保护的规范进行模拟测试,稳定后将安全策略移植到真实系统上。 

参考文献: 

[1]康彬.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研究——由麦奎尔的《受众分析》谈起[J].新闻知识,2011(01). 

新媒体平台篇2

【关键词】新媒体;纸媒;数字化;美国《新闻周刊》;

传统纸媒遭遇的发展瓶颈

《2011全球传媒蓝皮书》指出全球报纸日发行量自2009年开始下降,2010年下滑到5.19亿份。全球报纸广告收入比2009年下降了20亿美元,比2006年下降了300亿美元。[1]数据表明,传统的纸媒发行数量在逐渐减少,广告收入也在不断降低,媒体如果仅靠广告来维持经营收入,那么将会显得十分被动。与新兴媒体相比,传统纸媒的实效性不及网络媒体、移动互联网的即时更新,信息量不及网络海量的搜索空间,付费阅读的方式也让更多受众倾向于在线浏览免费的新闻讯息。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授菲利普?迈耶运用美国“全国民意研究中心”的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制作了两个“线性拟合”图:1972-2002年读者对报纸的信心分布图和1972-2002年日报读者数量变化趋势图。通过对前者的分析,他预测道:“到2015年,读者对报纸的信心趋势线将触到0点。”通过对后者的分析,他做出了以下预测:“如果用一把直尺将图中的线顺势延长,那么到2043年第一季度末,日报的读者也将归于零。”[2]菲利普?迈耶教授用这个数据提出了他的“寒冬论”,即纸媒的发展遭遇到了瓶颈。事实也正是如此,2009年拥有146年历史的美国《西雅图邮报》停止发行印刷版,拥有27年历史的杂志纸质版《电视周刊》也不存在了;2012年巴西的《纳塔尔日报》也仅保留电子版,停止出版纸质印刷报纸。近几年来,媒体业界的“纸媒寒冬论”呼声不断,特别是2012年10月19日美国新闻杂志《新闻周刊》宣布,将在今年12月31日最后一次出版印刷版,从2013年初全面转型数字化。这个80年的老品牌最终还是倾向于数字媒体,这不得不让媒体人怀疑“纸媒寒冬”是否真的要到来了。

即使“纸媒寒冬”会到来,但这也并不意味着“纸媒市场的寒冬”,因为新媒体技术的更新换代,使得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传统纸媒在精品化、小众化的发展趋势中分化重聚,寻求新的聚合平台,参与新平台的形成,这将会使纸媒市场重获新生。这一趋势在内容上表现为纸媒产品突破传统的版面局限,形成更加多元化、人性化的产业形态,在形式上表现为数字化、移动化的物质形态,把讯息通过分众的、定向的、交互的、即时的大众媒介进行扩散。笔者认为,对于传统纸媒来说,不管是否面临着寒冬,数字化平台的构建仍然是其新的发展机遇。

纸媒数字化转型:以美国《新闻周刊》为例

美国《新闻周刊》杂志成立于1933年,和《时代》、《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同属美国三大时事周刊,但由于遭到新媒体技术的冲击,《新闻周刊》的发行量和广告收入不断下降,2007年至2009年持续亏损。2010年8月,华盛顿邮报公司宣布把《新闻周刊》以1美元价格出售给悉尼?哈曼。3个月后,哈曼国际工业集团把《新闻周刊》与新兴的新闻网站野兽日报合并,成立新闻周刊—野兽新闻公司,现在的周刊归美国互联网巨头iac公司所有。而2012年的10月份,正是iac公司宣布《新闻周刊》要在2012年底停止发行印刷版,并在2013年初实现全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战略。纸媒的数字化转型是发展的新出路,不论从媒体本身还是受众的角度来看,这一趋势到目前为止都充分显现出了强大的优势。

微利时代下迎合中产阶级群体的文化消费。纸媒的属性特征决定了它是高风险经济产业,高风险经济体现在纸媒销量的非确定性和纸媒生产的高成本上。一方面,纸媒销量的高低源于新闻的“变动性”和“趣味性”,一则新闻的追踪报道或许会延长这份报纸在一段周期内的高销量,一则深度报道也许会引起群体大规模的兴趣而购买,但同样平淡无奇的报道则会让受众迅速在短时间内流失,再加上区域人员的流动性也会导致销量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纸媒生产的高成本体现在高人力成本和技术成本上。据资料显示,中国的报纸每多1万份的印量要增加300万元的开支。[3]在高风险经济特征之下纸媒只能依靠广告来平衡支出,总体而言纸媒的印刷发行还是处于微利阶段。而数字化平台的构建很好地弥补了这一问题。全数字化运行的《新闻周刊》改称为《环球新闻周刊》,采用付费订阅的模式来运营,这种盈利模式并不适用于任何数字纸媒,而是将目标受众定位于精英的、小众化的中产阶级的高端纸媒。中产阶级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他们是经济精英、知识精英、中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对印刷制的零碎内容已失去兴趣,而倾向于能够解答自己领域内的焦点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通过付费订阅来得到的,在他们看来获得的讯息是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的,也迎合了自己的文化消费。

厚报时代下满足“受众本位”的主动选择。厚报时代意味着纸媒提供的信息量超过了读者的信息接收量,同时也意味着纸媒竞争的必然结果。纸媒有“二次销售”的产业特征,媒体将读者当作产品卖给广告客户实现第二次销售,纸媒的扩版意味着能够增加广告版面,实现广告主投放纸媒的影响力经济。但是纸媒的扩版也会影响受众对信息的有效接收,受众对被动灌输的信息只会“泛读”。举个例子来说,一份50个版面的报纸读者只用十几分钟就读完了,每个版面平均分配的时间不到一分钟,几十秒就看完了一个版,无法达到对信息的深刻记忆。

在新媒体时代受众的注意力资源已经成为市场所追逐的稀缺资源,如何获取受众的注意力是纸媒生存的根本。数字化平台构建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满足受众对信息的主动选择,而不是被动期待,在读屏时代纸媒的受众不仅可以成为交互式阅读对象,甚至可以成为内容的创造者,在人性化的阅读界面中充分自主地选择和阅览信息,发挥思维的跳跃。美国《新闻周刊》在改版成《环球新闻周刊》之后锁定的目标受众是高端精英人群,新杂志电子版适用于平板电脑和其他的网络阅读设备,通过移动电子设备终端来呈现多元化的讯息,把受众在厚报时代单一的角色转变为既是受众又是传播者的双重角色,让受众成为信息的主导者和操控者。

 

竞合时代下实现媒介的“内容为王”。竞合时代指的是在未来的竞争中合作,实现强强联合。传统的纸质媒体在与新媒体的合作下实现了移动app产品,最大的特色在于媒体要把精力投在受众的服务体验价值上。当然,受众最需要的还是内容,什么样的内容更有效、更精典、更便捷地使受众接收信息,什么样的内容更能够与受众所处的生活、工作领域息息相关,受众就更倾向于选谁。“内容为王”的模式始终还是受用的,纸媒在构建数字化平台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把握住内容的主旋律,用原创性的信息去绑定受众的目光。数字化媒体实现内容的优化体验比服务体验更能让受众自愿买单。具体来说,就是数字化媒体提供优质的内容,付费阅读也就会成为受众选择的一种方式,“内容为王”的竞争模式对于数字媒体来说是争夺受众市场的良好渠道。

展望纸媒构建数字化平台的未来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纸媒走数字化平台的发展道路势在必行。笔者认为,传统纸媒可以从以下几点构建数字化平台:

细分投放渠道。在市场营销学中所提到的细分市场,并不是根据产品品种、产品系列来进行的,而是从消费者的需求来进行划分的,是从包括消费者的需求、动机、购买行为的多元性和差异性来划分的。从一定意义上讲,能否准确地了解、把握受众的期待心理,捕捉有效的受众群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效传播策略,将关系到传播活动能否顺利实施和有效传播。[4]媒体只有有效地对目标受众进行细分,才能把有效内容精准投放,提高受众的阅读率,因此细分后的投放渠道对媒体经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网络、平板电脑、手机移动媒体、户外媒体等各种新媒体的包围下,纸媒数字化平台的构建是充满了机遇的。媒体可以利用传统纸媒和新媒体的优势,实现两者的互融。如纸媒与网络的渠道融合,开发电子阅读客户端、讯息数据库、网上书城;与移动媒体融合开发app付费阅读下载终端,分众实现内容的细分投放或者移动媒体的在线阅读等。具体来说,针对不同年龄阶层的受众也可以实现投放渠道的差异化。年轻一族是网络、平板电脑、移动互联网等流行电子设备的主力消费者,他们愿意花费时间与精力跟踪电子内容的生产、更新,传统纸媒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网络和移动互联网平台上投放趣味性强的小说连载,开辟专栏与受众进行互动,根据受众的需求对小说情节进行开放性的征集等等。而针对年长的受众,他们习惯了传统纸质报纸或者期刊的传阅,一时间对网络海量的讯息还无法适应,因此可以开设电子书,以pdf的形式清晰地展现给这部分受众。

精品内容为主流。纸媒的数字化平台可以说是媒介形态的更新,也可以说是报网联合的一种新形态,充分利用公共信息提升舆论引导力,利用新媒体的环境去快速搜取精准讯息来设置议程,提升媒介价值。因此,纸媒数字化平台投放的内容实质上会影响媒体的定位。

早在几年前,研究市场营销的学者就提出了内容营销才是网络营销成败的关键这一观点。的确如此,除了运用图片、动画、文字等媒介符号烘托数字化内容的质量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打造精品的内容讯息。在新闻讯息上体现为,要进行有影响有深度的采访报道和高效的媒体议程设置。新闻的真实性和实效性原则要求新闻报道要对客观现象与事实一针见血,在第一时间引起受众的注意,利用数字化平台可以高效地实现第一时间传播、第一时间共享,当然这也就要求媒体提供的内容第一时间内是精品化的。只有以精品的内容为主流才能体现出高端的媒介水平;只有锁定知识阶层的消费者,媒体才能在竞争大潮中保持常青。

拓宽盈利模式。传统纸媒的盈利方式最重要的就是依赖广告,媒体通过“二次销售”把受众的注意力销售给广告商以此获利。该理论认为,媒体第一次销售的产品是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能够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力;第二次销售的是受众的注意力,从而获得广告收益。如此的盈利模式也许能让传统纸媒获利,但却不稳定,因为越来越多的媒介形式正在持续分散传统媒体广告投放的价值。因此,纸媒在数字化平台上要拓宽盈利模式,改变以往被广告商牵制的局面。

目前数字平台上的众多媒体都选择了“付费阅读”这一模式,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支付途径来阅读一些通常被运营商加密或隐藏的文字图像内容。这种方式被作为媒体盈利的一种方式但也不是唯一能够获利的方式。笔者认为,会员制的阅读方式既可以把潜在受众向固定受众引导,又可以实现媒体的盈利,通过入会的方式自愿索取讯息,为会员读者提供兴趣阅读,享受会员的读者服务,对媒体和受众而言是双赢的模式。拓宽数字平台的盈利模式是传统媒体转型的必然选择,也是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必须考虑的。

结语

在新媒体环境下,纸媒数字化平台的构建是形势所需,也是应对新技术挑战的必由之路。笔者始终相信在未来的媒介发展道路中,纸媒数字化平台的构建对于媒体本身和受众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全球报纸出版种类增长日发行量下降

[2]菲利普?迈耶.正在消失的报纸:拯救信息时代的新闻业[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

新媒体平台篇3

【关键词】数字媒体网络结合新媒体生活化

数字媒体艺术具有科学性和时代性,其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随着数字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媒体的设计和应用在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多,越来越被普通消费者所追捧。数字媒体的运用,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更美的艺术图景。其操作方便快捷,广泛地运用于媒体、商贸、服务业等各个行业。未来的生活将更离不开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

一、什么是数字媒体艺术

数字媒体艺术是将获得的数字媒体信息与网络相结合,通过数字媒体系统对文、图、声、像等多种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将传统的影视、动画等变成数字影视、数字游戏、虚拟现实等新媒体艺术。很多动漫里的浪漫画面、好莱坞大片里的人物特技、科技大片里的特效以及一些唯真的网络图片等都是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是数字技术与各种艺术形态结缘而形成的信息载体,人们可以直接运用数字媒体艺术在网络上进行诗歌、小说、绘画、平面设计等的艺术创作,并通过数字媒体在网络上进行描绘和表达。

二、数字媒体艺术在新媒体平台上的运用

(一)数字媒体在影视方面的运用

数字媒体艺术的运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很多精彩的大片运用了数字媒体艺术将数字设备制作存储,然后通过物理媒体传送,将数字信号还原成影视要求的影像,使电影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二)数字媒体艺术在游戏上的应用

很多游戏也是运用了数字媒体艺术。运用数字化平台可设计各种游戏,如动画片,其是运用数字媒体艺术通过数字编程等软件汇成图像在电视或电脑上播放的。利用数字媒体艺术虚拟现实,在电脑上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里面有感官的模拟,可以让使用者清楚地感觉到三维空间里虚拟世界真实的视觉、听觉、触觉,好像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事件。

(三)数字媒体在艺术设计方面的运用

数字媒体艺术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艺术设计特点,带给人们一种时代气息,可以创造出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画面。在进行艺术设计的时候可以将文字、声音、画面和色彩等结合,带给观众一种不同的欣赏方式,增强了现代艺术的魅力。运用数字媒体特有的声、光、电等特别的效果来设计图像,可达到美的艺术效果。如我们平时打开电脑即可看到精美的网站主页、精美的影视介绍画面、唯美的景区风光,这些都是运用数字媒体在网上表现出来的。

三、数字媒体艺术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大众化趋势

(一)数字媒体艺术与网络技术相融合的大众化趋势

数据媒体艺术与网络技术相融合,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网络技术紧密相连,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网购,只要打开电脑或手机等电子设备,就可舒适地坐在家中购买到想要的东西,这就是数字媒体与网络结合的魅力。数字媒体与网络技术相结合使网购成为大众化的趋势。同样,利用数字媒体艺术和网络技术将音乐、诗歌、小说的创作平台转移到网上,数字媒体艺术通过在网上创作小说、电影、诗歌等也给人们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营造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艺术空间。

(二)数据阅读的大大众化趋势

随着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纸质书籍不再是人们阅读的唯一途径,利用数字媒体制作的电子书阅读器已经彻底改变了拿书本阅读的时代,这为人们的阅读带来了更多便利。无论身处何地,只要用手机下载一个电子阅读器,就可以看到想看的新闻、小说等,人们无需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到书店、图书馆买书。数字阅读使人们有了更多的阅读时间,无论是在车上,还是在餐厅里,或者任何偏僻遥远的地方,人们都可以阅读。显然,数字阅读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数字阅读市场也将会是给商家们带来巨大财富的潜力市场。

(三)艺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相结合的大众化趋势

艺术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乐趣,同时也能提升兴趣、陶冶情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艺术。以前人们只能进歌剧院、电影院、美术馆等才能欣赏到想要欣赏的艺术作品,如今,艺术活动不再是纯艺术的活动,现在的艺术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已经随处可见,人们可以随时在电脑、手机上浏览到艺术作品。艺术传播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无论是在大街上还是在超市,都可以看到艺术的传播,广场上的网络媒体可以让人们浏览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绘画艺术及各地的名胜古迹。可以说,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的历史阶段,数字媒体与艺术结合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

结语

数字媒体艺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在公共场所随处可见其正在被人们运用的场景。数字媒体艺术变得越来越生活化,可以节约人们的时间,给人们提供大量的信息并带来财富,让人们更加方便地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正好适应了当今社会强大工作压力下人们的生活习惯,为人们节约了更多的时间,缓解了生活压力。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数字媒体艺术,同时也享受着数字媒体艺术带来的欢乐。可以说,新媒体艺术设计已经成为时展的潮流,数字信息的传播越来越重要,同时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需要。数字媒体艺术终将走向大众化,我们应重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和创新,让数字媒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好处。

参考文献:

[1]李双.数字媒体艺术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大众化趋势[J].新闻天地(下半月),2011(1).

新媒体平台篇4

一“互联网+”和新媒体

“互联网+”同现在的网络流行词一样新潮时尚,并不为群众普遍知道和理解。“互联网+”的含义可以根据字面意思来剖析,“互联网+”是我们众所周知的,它用因特网将整个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连成一个系统,将信息用最快捷的方式传达给人们。“+”可以理解为增值服务,是互联网结合传统产业带来的更为优质的生产方式。将互联网的优势运用到传统产业中,就形成了一个以大数据为依托,更为高效便捷的网络大环境。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媒体的“新”主要体现在它以现在兴起的互联网数字信息技术为依托,以人们之间的互相交流为特点。它是依靠互联网技术传播发展的一种创新形式的传播载体。“90后”“00后”是现在学生的主体,手机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时时刻刻关注周围的消息,也可以随时随地地信息,微信、QQ、微博等社交平台使个人成为一个小型媒体,新媒体的发展受到各行各业的关注。新媒体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数字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数字化媒体的诞生,使得通讯更加快捷,用户体验更加真实,更具有互动性。

二新媒体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新媒体通过校园门户网站、图书馆的图书借阅系统等,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学生。新媒体带来的影响是双向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媒体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网络直播课、远程教育、数字图书馆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更多的学习资料,也使学校管理更加高效便捷,各种资料的存储备份也更加持久,更便于查找与利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是,新媒体的发展也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各种文化冲击使得学生的选择与自控能力受到严重的挑战,这就需要加强绿色网络的建设,杜绝不健康信息对学生的荼害。加强新媒体校园文化的建设与管理,需要专业的建设服务团队,需要明确校园文化的正确方向,既贴近学生生活,又能够满足师生的需求,将新媒体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三在“互联网+”背景下建设校园文化新媒体宣传平台的措施

校园文化的传统宣传方式大多是黑板报、校内报纸、校内横幅等。这些方式时效性差,制作起来麻烦,耗时又费力,重复利用率低。在当今事物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传统的宣传方式不能满足学生和老师的需求,这就需要建设校园文化新媒体宣传平台,以适应新媒体给校园文化带来的双向影响,以达到更好的宣传作用。1.建设专业的新媒体运营团队,提高宣传质量。招揽新媒体运营的专业人员,熟悉校园文化,根据校园文化本身的特点建设合理的新媒体宣传平台,通过专业人员的分析与探索,建立以“校园门户信息系统”为主,以3D数字校园全景漫游、学生信息门户系统为辅,以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校园社团活动平台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新媒体宣传平台。制定整体的综合策划方案,提升校园文化宣传质量。2.流程更加科学合理。新媒体平台的建设需要庞大的数据支持,前期需要做很多调研分析工作,了解用户的需求,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制定开发任务等。在设计方案确定后,根据用户需求构建信息门户网站的框架,设计原型,进而结合学校特点、理念进行设计、开发等系统建设工作。在上述工作完成后进行整体测试,不断解决问题,将确定的最后成果在高校进行安装、部署服务器,再进行测试,最后提交研发成果,组织工作人员培训,建设专业运营团队。3.实现资源共享不能脱离“组织”。在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数据库、软件及信息之间的联系,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与其他“失联”。其中一项“失联”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营与查输,将不能实现实时的资源共享,制约校园信息的共享。4.增强互动性,及时更新信息。很多校园门户网站存在信息更新迟缓、互动性差或者几乎不存在互动窗口等问题,使门户网站形同虚设,不能起到及时传达信息的作用。用户体验缺乏,不能满足学生、老师、家长交流沟通互动的需求,失去了新媒体本应具有的特点。所以,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实现互动及时,有问有答。5.结合新媒体的特点提升服务。新媒体宣传平台的特点在于专业的定制化服务,以强大的数据库为依托,整个系统功能强大,不仅有良好的前端设计,后续操作更加高效便捷。平台互动性强,能够及时地了解用户的需求,提高用户体验。数据化管理与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没有附加软件、广告等的干扰,使用户用起来更加舒适。后台信息的与更新都能看得到,提高了后台维护的工作效率。6.完善新媒体宣传服务平台。校园文化新媒体宣传平台不仅只是学校单向的,更应该是与社会连接多向的,因为学生要由学校走向社会,学校之间也少不了合作。这就需要在建设新媒体宣传服务平台的时候,将校社、校企以及校校联合起来,进一步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将教学及科研成果通过平台展示出来,达到资源信息共享的目的。7.关注学生就业,拓宽渠道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问题困扰着学校、家长和学生。在新媒体宣传服务平台上开设招生简章、就业在线咨询等服务,有助于加强各方面的选择,缓解就业压力。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互联网+”的大环境也将给这个时代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带给人们更便捷的服务、更为方便的沟通交流方式,也将不断刷新人们的思想观念。积极地宣传校园文化需要不断地完善新媒体宣传平台,这对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的思想方向,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创建多姿多彩的社团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只有同其他各行各业一样重视新媒体的发展,才能在“互联网+”时代下,实现信息技术与校园文化的完美融合,才是建设新时代校园文化的重要保证。

作者:邵鹏琛单位:南通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刘鑫,谢绍群,王向富,等.“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构建校园文化新媒体宣传平台[J].中国培训,2016(17)

新媒体平台篇5

关键词新媒体;危机传播;政府危机管理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4)111-0023-02

《连线》杂志给新媒体的定义十分简单:由所有人面向所有人的传播。旧媒体使用两分法将世界分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两大阵营,我们不是作者就是读者,不是表演者就是观众。这是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传播;而新媒体与此相反,是一种多对多的传播,它使每个人不仅有听的机会,而且有说的条件。

在新媒体平台之上,大众可以参与到广泛的讨论之中,互联网之上产生了一个个群体,大家因意见的共识而相聚,网络舆论也就因此形成。在通常情况下,人们的心理状态总是平衡的,当受到外界的刺激之后,这种平衡便会被打破。个体因刺激而产生紧张,从而释放一种张力,只有在心理环境中达到自己的目标后,心理状态才会重新恢复平衡。在新媒体平台之上,人们畅所欲言,将现实生活中的感情带入,剖析新出现的问题,就会对他人产生刺激。媒体平台之上的公共危机传播事件就极易发生了。

在我国当前国情下,当公共危机发生时,普通民众、媒介、政府管理部门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新媒体平台之上信息流动,媒介进行传播,而政府管理部门进行控制。我国媒介与生俱来的政治依赖性导致对信息的公开与透明度有着一定的影响,不能够完全独立、公正地对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媒介监督社会现象这一职能的发挥。

多种多样的新媒体平台给广大公众营造了纷繁多样的表达意愿的空间,但网络自身的隐蔽性、匿名性等特点给政府的传播与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公共危机的发生难以预料,政府也更难在第一时间进行控制。目前所用手段基本是:控制搜索引擎,对危机进行强制性地压制;直接删除消息来源;利用公关,结合事件本身制定解决方案,尽可能平息事件;通过管理手段将危及舆论遏制在萌芽状态。这几种方法的确直接、有效,可以快速遏制危机传播,但是难逃“粗暴”二字。随着众多网民智慧的不断提升,对网络理解的不断深入,政府的强制管理亟待转型,初级的网络舆论控制方式需要改进。那么,当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在新媒体平台之上的危机传播管理策略就非常值得深入探讨了。

1第一时间官方解释

在中,保持冷静,不被煽动是十分重要的。在问题出现时,如果主流渠道信息不畅通政府刻意避讳,那么流言谣言就会快速增殖。常态情况下,流言都是以小道消息的形式通过人际渠道传播,速度比较慢。但在集合状态下,流言散布就是以“演讲”的形式,一个人面对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传播。流言连同它所携带的情绪以异常速度弥漫到人群之中。这个时候,尽可能在“第一时间”权威解释,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

危机爆发最初的一个小时之内,是危机处理和对舆情进行方向性引导的最佳时机。当某种舆情已经成为主流,人们会以为已经形成的舆论代表大部分人的看法,并向之倾斜,即在“沉默的螺旋”效应下,舆情不易改变。第一时间官方解释(如举办新闻会),捕捉重要信息,对舆论热点进行说明与讨论。民众躁动的心理趋向于冷静之后,公共危机事件的影响范围就会被控制在有限范围之内。

2有效转移舆论关注焦点

当网民发现一些不公平、不透明、不符合群众利益的事件发生时,群情激动,极易发生。这时主动设置议程,可以转移舆论关注的焦点,让群众情绪进一步平稳。

在进行干预时,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直接对大众舆论的敏感关键词进行否定。可以选择性地抛出过渡话题,及时体测民众对于话题的敏感度,以便于选择下一步的引导方向。也可以选择一些理性客观的意见领袖,将他们的意见进行推广,从而借助他们的力量进行舆论引导。

就2009年“央视新台址大火事件”的危机传播管理中,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指出,“如果在事发第一时间内把舆情焦点引向火灾而淡化‘央视’效应,客观报道,真诚致歉,提请人们对于烟花爆竹燃放危险和消防隐患危险的重视,或许能将舆情焦点从对央视的不满宣泄转移到对灾害性事件本身的思考上来。

3发挥传统媒体的权威力量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传统的媒体机构作为“把关人”的身份出现,对新闻信息层层筛选、严格把关之后,才能呈现在公众面前,实行的是“传者对受者”的单一模式。而新媒体平台则为“传者”和“受者”身份的随意转换提供了可能,使得每个网民都有“麦克风”,可以是信息的者。这种方式容易造成网络信息可信度的参差不齐。同时,由于人们对长期使用的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心理信赖程度依然较高,其权威性和可信度在人们的心目中仍然占据不可撼动的地位。在新媒体平台之上的危机发生之时,各路言论让人眼花缭乱。这时利用传统媒体传播信息,正人视听,可以起到不容小觑的效果。

4尽快进行组织形象修复

在新媒体平台之上,人人都有可以是传播者,媒体的双向沟通时代已经来临。李连杰是壹基金的新闻发言人,作为明星的他具有丰富的传媒沟通经验,这种有效沟通经验为慈善机构――“壹基金”的品牌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闻发言人不仅仅只是“发言人”,而且提供了一个在风口浪尖与公众沟通的平台,满足了公众对信息的透明化需求。进行组织形象修复时,组织的新闻发言人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另外,组织应迅速、扎实、全面开展工作,并安抚好受害者;认真做好检查,切实改进工作。让公众看到组织改过自新的决心,才能重塑组织的公信力,为组织形象在公众心目中的修复提供可能。

5结论

当前形势下,新媒体的滚滚潮流已然不可逆转。大量网民在新媒体平台上相聚,各自畅所欲言,最终汇集了强大的舆论攻势。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极易因网络的放大器效应导致的发生。同时,混杂其中的错误的舆论不仅混淆人们的视听,无益于事件的发展以及解决,更加会导致社会的混乱并产生破坏作用。面对突发风险事件采取恰当的危机传播管理策略理应成为每一个组织必须应对的问题。在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技巧的背后,真诚、公正、透明永远是获得组织优秀形象树立的制胜法宝。

参考文献

[1]喻国明,陈墙.危机传播的法则与艺术――以央视新台址大火的网络舆情危机及处理策略为例[J].新闻与写作,2009(i).

[2]阮璋琼.危机传播研究关注的主要议题――危机传播研究综述[J].东南传播,2007(11).

[3]史安斌.危机传播与新闻[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

新媒体平台篇6

[关键词]电视栏目宣传新媒体《中国好声音》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1.039

一档新栏目在开播前,其宣传推广工作应该放到栏目工作任务的首位。用何种方式能让受众更好的关注栏目,支持栏目,被栏目所吸引,以至于最终获得口碑和收视率的双赢,是宣传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传统的宣传方式中,通过电视渠道无疑是最简单方便的一种。但是电视渠道的宣传效果较慢,而且不明显。一档新栏目在传统方式下一般需要3个月到半年的时间,才可以被受众所接受和关注。1983年,央视首届春节联欢晚会直播,开中国电视节目运用热线电话互动之先河。而后,随着直播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成熟,热线电话参与电视节目、现场和观众互动的做法不断推广并一直持续下来[1]。然而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运用,一个媒体新时代已经到来。受众由被动的接收传统媒体传递出的信息,转变为由“所有人到所有人的方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电视栏目的宣传不仅局限于自家的电视媒体,而且可以转战到网络、户外移动媒体等新平台。在新媒体当中,运用最多的便属网络和户外移动媒体。网络的低成本和互动性,户外媒体移动媒体的广泛性都成为宣传和推广的手段。其中,运用最成功的当属2012年夏天,最流行的音乐电视栏目《中国好声音》,它通过微博,播客和户外移动媒体的宣传推广,使得栏目知名度迅速提高,成为2012年夏天最红的一档电视栏目之一。

一、新媒体的概念属性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它的定义也可谓是众说纷纭,但无论哪种定义,都不外乎两个方面,互动性和创新性。正如新媒体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所说:“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如互联网媒体,户外媒体,车载移动媒体等。相较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等,新媒体也被形象称为“第五媒体”。

在新媒体时代中,最为显著和突出的就是微博平台,微博已经从一个略微小众的微平台变成了大众传播的平台。各类明星,名人,甚至是从政者的加入,使得有更多的受众相信微博已经有了改变一切的能力。正因为有了如此大的吸引力,微博也开始吸引更多人的目光,有相当一部分宣传推广人员也看到了微博的商机,并且正努力运用它们,使微博能够在互联网的商业浪潮中,形成和构建属于自己的一片商业营销空间。

新媒体对电视栏目的影响,首先在时间方面,电视机播放存在一定的固定性,但对于新媒体中的视频网站而言,只要有播映权,任何时间都可以观看电视栏目。其次在互动方面,一些栏目的主持人,或栏目组自身已经开辟了微博平台,受众可以通过微博博客等表达对栏目的需求和建议。再次在宣传营销方面,“新媒体催化了受众需求的聚合以及新的营销模式”,它能通过典型事件和典型新闻在新媒体中的传播来迅速聚集关注度,以获得一定的宣传和推广。

二、栏目宣传的方式

在2012年的夏天,《中国好声音》已经成为了当年度最红的音乐栏目,栏目中的转椅评审,还有四位导师在栏目中竞争学员的模式,一直被观众津津乐道。在栏目开播的第一期,10名名不见经传的学员一登场,他们用自己的好声音和自身经历的真实故事,让导师感动的同时,也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们开始通过微博,人人网等社交网站奔走相告,分享节目的全集视频,让更多没有来得及观看直播的网友了解到《中国好声音》,并以此成为节目的忠实粉丝。除了栏目本身的设计构想和选手们真情流露的演唱之外,这个名副其实的“制播分离”的栏目,也在宣传推广上下足了功夫。

1、微博转发

新媒体营销以微博、网络视频、移动终端等为载体,在传播过程中,与传统媒体相比更加关注受众的参与性和体验度,更加关注信息源覆盖的准确性[2]。《中国好声音》在栏目开播之初就牢牢抓住了微博这个重要的宣传工具,在第一期节目播出之后,微博上就开始有各种视频连接,并配上强有力的说服词,引导观众能点开视频,看到节目的创意,听到选手的歌声,如“比曲婉婷更好听的《我的歌声里》”、“中国阿黛尔”等各种类的题目。在网友们口口相传,相互转发,以及微博名人效应的帮助下,《中国好声音》成为搜索引擎最红的词语之一。除了口碑的宣传之外,网络中还有一些质疑之声,如某某选手并不是开美甲店的,而是个富翁,并贴上照片为证等,疑为炒作的声音,引得网友在吃惊的同时,也更加关注选手的身份问题和每个人讲出的辛酸故事的真假。对此,栏目组并没有回避网友提出的质疑,而是在此之后又推出了一档由杨坤主持的新栏目《酷我好声音》,对话有质疑声的学员,让他们亲口解释网友对自己怀疑的可能原因,以及说出真相。除此以外,栏目组也向外界表示,在舞台上,最重要的是有个好声音,是什么身份并不重要。由此一来一往的宣传炒作,看似对栏目不利,实则引起了更多的关注。此外,主持人华少在节目里,花哨的饶舌播广告的方式,也引得网友们争相转发和模仿,并且网友们还列出了最快播报秒数,在练习之后,对照秒数表找到属于自己的饶舌档次,实在是赚足了眼球。在抓住典型事件宣传的基础上,栏目组也开通栏目的官方微博,导师微博,选手微博,再加上节目中的与微博活动配合,充分调动了网友参加节目讨论的热情,形成了社会议题。

2、户外媒体、移动媒体齐上阵

在栏目进行网络营销的同时,具有流动性和强制性的户外和移动媒体也开始拉拢观众,包括平面户外,霓虹灯,公交车身,公交移动电视,LeD电子户外屏等等,都被组织者拿来对栏目进行宣传和营销。这其中,又以户外电子屏和公交移动电视这两个平台为代表。

户外电子屏具有视、音屏功能,能够符合栏目本身的要求,电子屏的面积不仅可以任意调整,而且四面都可以固定灯箱,色彩感较强。更重要的是,电子屏可以放在各个公共场所,可以覆盖城市各条道路网,并且有一定的强制性,可以让受众被动接受播放内容。在《中国好声音》开播期间,宣传人员也在多地使用户外电子屏,提高栏目知名度。

此外,公交移动电视也成为了宣传人员的新宠儿,它以其封闭性,强制性,重复性,即时性,丰富了公共交通文化,改变了人们通常乘车的习惯。在车内的移动电视中,播放电视栏目。在车内封闭的基础上,强制受众观看栏目,使得一些很少看电视的乘客,能在上班路上了解《中国好声音》,了解《中国好声音》里的歌手和他们的故事。

3、视频网站贡献大

根据《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我国30岁以下网民数量仍占到全体网民数的一半以上,达到60%[3]。在《中国好声音》开播伊始,通过电视观看栏目的观众并不算多,但是随着网络和户外广告的不停宣传,有更多的人开始了解《中国好声音》,各个视频网站成为了受众观看的重要渠道。爱奇艺,优酷等大型视频网站都在首页的显著位置设置了《中国好声音》的链接,使得想要观看栏目的观众能“快速播放,快速,快速搜索。”保障了一部分不能观看直播的观众可以通过视频网站来回顾节目内容。除此以外,视频网站的题目还以本期的突出点来命名。如“李代沫魅力无限,那英飙泪动真心”、“郑虹惜别舞台,与刘欢相约五棵松”等标题,既突出又醒目,让观众自己选择喜欢观看的栏目内容。

三、新媒体在栏目宣传中的影响

网络发展的近十年来,众多营销人员把目光投向了网络,包括电影电视在制作、宣传、交易和配送都日趋网络化。尤其是电影的新媒体宣传,已经迈入成型阶段,电影发行商也已经总结和套用了一整套的新媒体发行手段,这对电视栏目的新媒体宣传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和先导作用。

1、受众易接受,传播更深入

新媒体的出现,促使营销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新媒体营销以碎片化、精准性、互动性等特点和优势与消费者的沟通更加便捷并达到深入的传播效果。[4]只通过报纸和电视本身两个媒介的宣传和推广效果不明显,加入了新媒体之后,通过微博的转发,无时不刻存在的户外LeD,公交移动电视和随时可以点播的各类视频网站,观众对于新节目的诞生更加充满好奇和惊喜。从被动的接收,到乐于收看节目,这些转变无疑是新媒体平台宣传的贡献。

2、新媒体互动

2005年,《超级女声》风靡之时,手机短信无疑是通过投票火了一把。一条短信一角钱,若是要参与互动交流则需要更多的金钱支撑。但是在新媒体的基础上,参与互动,给喜欢的选手投票,则通通是免费的。通过网络的交流,不仅迅速,及时,同时也更便捷和实惠。观众通过给栏目的微博留言,就可以表达对栏目的建设和意见,通过网络的专栏,就可以为喜欢的选手投票。

在第七期就目中,选手的互相pK,也使得节目的收视率再创新高,各路明星也通过微博表达了自己对节目的关注。张泉灵的一句“别让李代沫走。”更是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一语道破人心。可以说明星通过微博的,表达对栏目的忠实,也使得更多的草根博主加入其中,成为互动的一员,促进了人气的一步步提高。

2012年的夏天,无疑是《中国好声音》的舞台,转椅评审也即将成为音乐栏目的新的里程碑。受众从一般情况下几个月接受一个栏目,到《中国好声音》的短短几期就抓住了观众的内心,实属不易。在栏目自身高品质和高质量的基础上,新媒体平台的宣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新媒体平台的营销手段刚刚起步,但成果已经不容忽视。通过《中国好声音》宣传推广的成功一例,必然会有更多的栏目运用新媒体平台来达到推广目标,一方面宣传栏目自身,另一方面也使得新媒体平台营销愈发成熟。

参考文献

[1]何小兰.“香饽饽”,还是“鸡肋”?———对电视节目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互动的分析[J]新闻记者,2006,4:53~55

[2][4]韩学周、马萱.新媒体营销在电影中的推广应用——以为例[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2:105~107

[3]王培杰.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的营销策略———以《非诚勿扰》为例[J]视听界,2011,1:58~61

新媒体平台篇7

《2011全球传媒蓝皮书》指出全球报纸日发行量自2009年开始下降,2010年下滑到5.19亿份。全球报纸广告收入比2009年下降了20亿美元,比2006年下降了300亿美元。[1]数据表明,传统的纸媒发行数量在逐渐减少,广告收入也在不断降低,媒体如果仅靠广告来维持经营收入,那么将会显得十分被动。与新兴媒体相比,传统纸媒的实效性不及网络媒体、移动互联网的即时更新,信息量不及网络海量的搜索空间,付费阅读的方式也让更多受众倾向于在线浏览免费的新闻讯息。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授菲利普?迈耶运用美国“全国民意研究中心”的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制作了两个“线性拟合”图:1972-2002年读者对报纸的信心分布图和1972-2002年日报读者数量变化趋势图。通过对前者的分析,他预测道:“到2015年,读者对报纸的信心趋势线将触到0点。”通过对后者的分析,他做出了以下预测:“如果用一把直尺将图中的线顺势延长,那么到2043年第一季度末,日报的读者也将归于零。”[2]菲利普?迈耶教授用这个数据提出了他的“寒冬论”,即纸媒的发展遭遇到了瓶颈。事实也正是如此,2009年拥有146年历史的美国《西雅图邮报》停止发行印刷版,拥有27年历史的杂志纸质版《电视周刊》也不存在了;2012年巴西的《纳塔尔日报》也仅保留电子版,停止出版纸质印刷报纸。近几年来,媒体业界的“纸媒寒冬论”呼声不断,特别是2012年10月19日美国新闻杂志《新闻周刊》宣布,将在今年12月31日最后一次出版印刷版,从2013年初全面转型数字化。这个80年的老品牌最终还是倾向于数字媒体,这不得不让媒体人怀疑“纸媒寒冬”是否真的要到来了。

即使“纸媒寒冬”会到来,但这也并不意味着“纸媒市场的寒冬”,因为新媒体技术的更新换代,使得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传统纸媒在精品化、小众化的发展趋势中分化重聚,寻求新的聚合平台,参与新平台的形成,这将会使纸媒市场重获新生。这一趋势在内容上表现为纸媒产品突破传统的版面局限,形成更加多元化、人性化的产业形态,在形式上表现为数字化、移动化的物质形态,把讯息通过分众的、定向的、交互的、即时的大众媒介进行扩散。笔者认为,对于传统纸媒来说,不管是否面临着寒冬,数字化平台的构建仍然是其新的发展机遇。

纸媒数字化转型:以美国《新闻周刊》为例

美国《新闻周刊》杂志成立于1933年,和《时代》、《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同属美国三大时事周刊,但由于遭到新媒体技术的冲击,《新闻周刊》的发行量和广告收入不断下降,2007年至2009年持续亏损。2010年8月,华盛顿邮报公司宣布把《新闻周刊》以1美元价格出售给悉尼?哈曼。3个月后,哈曼国际工业集团把《新闻周刊》与新兴的新闻网站野兽日报合并,成立新闻周刊—野兽新闻公司,现在的周刊归美国互联网巨头iaC公司所有。而2012年的10月份,正是iaC公司宣布《新闻周刊》要在2012年底停止发行印刷版,并在2013年初实现全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战略。纸媒的数字化转型是发展的新出路,不论从媒体本身还是受众的角度来看,这一趋势到目前为止都充分显现出了强大的优势。

微利时代下迎合中产阶级群体的文化消费。纸媒的属性特征决定了它是高风险经济产业,高风险经济体现在纸媒销量的非确定性和纸媒生产的高成本上。一方面,纸媒销量的高低源于新闻的“变动性”和“趣味性”,一则新闻的追踪报道或许会延长这份报纸在一段周期内的高销量,一则深度报道也许会引起群体大规模的兴趣而购买,但同样平淡无奇的报道则会让受众迅速在短时间内流失,再加上区域人员的流动性也会导致销量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纸媒生产的高成本体现在高人力成本和技术成本上。据资料显示,中国的报纸每多1万份的印量要增加300万元的开支。[3]在高风险经济特征之下纸媒只能依靠广告来平衡支出,总体而言纸媒的印刷发行还是处于微利阶段。而数字化平台的构建很好地弥补了这一问题。全数字化运行的《新闻周刊》改称为《环球新闻周刊》,采用付费订阅的模式来运营,这种盈利模式并不适用于任何数字纸媒,而是将目标受众定位于精英的、小众化的中产阶级的高端纸媒。中产阶级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他们是经济精英、知识精英、中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对印刷制的零碎内容已失去兴趣,而倾向于能够解答自己领域内的焦点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通过付费订阅来得到的,在他们看来获得的讯息是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的,也迎合了自己的文化消费。

厚报时代下满足“受众本位”的主动选择。厚报时代意味着纸媒提供的信息量超过了读者的信息接收量,同时也意味着纸媒竞争的必然结果。纸媒有“二次销售”的产业特征,媒体将读者当作产品卖给广告客户实现第二次销售,纸媒的扩版意味着能够增加广告版面,实现广告主投放纸媒的影响力经济。但是纸媒的扩版也会影响受众对信息的有效接收,受众对被动灌输的信息只会“泛读”。举个例子来说,一份50个版面的报纸读者只用十几分钟就读完了,每个版面平均分配的时间不到一分钟,几十秒就看完了一个版,无法达到对信息的深刻记忆。

在新媒体时代受众的注意力资源已经成为市场所追逐的稀缺资源,如何获取受众的注意力是纸媒生存的根本。数字化平台构建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满足受众对信息的主动选择,而不是被动期待,在读屏时代纸媒的受众不仅可以成为交互式阅读对象,甚至可以成为内容的创造者,在人性化的阅读界面中充分自主地选择和阅览信息,发挥思维的跳跃。美国《新闻周刊》在改版成《环球新闻周刊》之后锁定的目标受众是高端精英人群,新杂志电子版适用于平板电脑和其他的网络阅读设备,通过移动电子设备终端来呈现多元化的讯息,把受众在厚报时代单一的角色转变为既是受众又是传播者的双重角色,让受众成为信息的主导者和操控者。

竞合时代下实现媒介的“内容为王”。竞合时代指的是在未来的竞争中合作,实现强强联合。传统的纸质媒体在与新媒体的合作下实现了移动app产品,最大的特色在于媒体要把精力投在受众的服务体验价值上。当然,受众最需要的还是内容,什么样的内容更有效、更精典、更便捷地使受众接收信息,什么样的内容更能够与受众所处的生活、工作领域息息相关,受众就更倾向于选谁。“内容为王”的模式始终还是受用的,纸媒在构建数字化平台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把握住内容的主旋律,用原创性的信息去绑定受众的目光。数字化媒体实现内容的优化体验比服务体验更能让受众自愿买单。具体来说,就是数字化媒体提供优质的内容,付费阅读也就会成为受众选择的一种方式,“内容为王”的竞争模式对于数字媒体来说是争夺受众市场的良好渠道。

展望纸媒构建数字化平台的未来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纸媒走数字化平台的发展道路势在必行。笔者认为,传统纸媒可以从以下几点构建数字化平台:

细分投放渠道。在市场营销学中所提到的细分市场,并不是根据产品品种、产品系列来进行的,而是从消费者的需求来进行划分的,是从包括消费者的需求、动机、购买行为的多元性和差异性来划分的。从一定意义上讲,能否准确地了解、把握受众的期待心理,捕捉有效的受众群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效传播策略,将关系到传播活动能否顺利实施和有效传播。[4]媒体只有有效地对目标受众进行细分,才能把有效内容精准投放,提高受众的阅读率,因此细分后的投放渠道对媒体经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网络、平板电脑、手机移动媒体、户外媒体等各种新媒体的包围下,纸媒数字化平台的构建是充满了机遇的。媒体可以利用传统纸媒和新媒体的优势,实现两者的互融。如纸媒与网络的渠道融合,开发电子阅读客户端、讯息数据库、网上书城;与移动媒体融合开发app付费阅读下载终端,分众实现内容的细分投放或者移动媒体的在线阅读等。具体来说,针对不同年龄阶层的受众也可以实现投放渠道的差异化。年轻一族是网络、平板电脑、移动互联网等流行电子设备的主力消费者,他们愿意花费时间与精力跟踪电子内容的生产、更新,传统纸媒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网络和移动互联网平台上投放趣味性强的小说连载,开辟专栏与受众进行互动,根据受众的需求对小说情节进行开放性的征集等等。而针对年长的受众,他们习惯了传统纸质报纸或者期刊的传阅,一时间对网络海量的讯息还无法适应,因此可以开设电子书,以pDF的形式清晰地展现给这部分受众。

精品内容为主流。纸媒的数字化平台可以说是媒介形态的更新,也可以说是报网联合的一种新形态,充分利用公共信息提升舆论引导力,利用新媒体的环境去快速搜取精准讯息来设置议程,提升媒介价值。因此,纸媒数字化平台投放的内容实质上会影响媒体的定位。

早在几年前,研究市场营销的学者就提出了内容营销才是网络营销成败的关键这一观点。的确如此,除了运用图片、动画、文字等媒介符号烘托数字化内容的质量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打造精品的内容讯息。在新闻讯息上体现为,要进行有影响有深度的采访报道和高效的媒体议程设置。新闻的真实性和实效性原则要求新闻报道要对客观现象与事实一针见血,在第一时间引起受众的注意,利用数字化平台可以高效地实现第一时间传播、第一时间共享,当然这也就要求媒体提供的内容第一时间内是精品化的。只有以精品的内容为主流才能体现出高端的媒介水平;只有锁定知识阶层的消费者,媒体才能在竞争大潮中保持常青。

拓宽盈利模式。传统纸媒的盈利方式最重要的就是依赖广告,媒体通过“二次销售”把受众的注意力销售给广告商以此获利。该理论认为,媒体第一次销售的产品是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能够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力;第二次销售的是受众的注意力,从而获得广告收益。如此的盈利模式也许能让传统纸媒获利,但却不稳定,因为越来越多的媒介形式正在持续分散传统媒体广告投放的价值。因此,纸媒在数字化平台上要拓宽盈利模式,改变以往被广告商牵制的局面。

目前数字平台上的众多媒体都选择了“付费阅读”这一模式,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支付途径来阅读一些通常被运营商加密或隐藏的文字图像内容。这种方式被作为媒体盈利的一种方式但也不是唯一能够获利的方式。笔者认为,会员制的阅读方式既可以把潜在受众向固定受众引导,又可以实现媒体的盈利,通过入会的方式自愿索取讯息,为会员读者提供兴趣阅读,享受会员的读者服务,对媒体和受众而言是双赢的模式。拓宽数字平台的盈利模式是传统媒体转型的必然选择,新媒体环境下纸媒应构建数字化平台也是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必须考虑的。

新媒体平台篇8

【关键词】新媒体服务移动应用生成平台androidapp自主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10(2014)-13-0087-05

1引言

随着移动设备的迅猛发展,移动终端的价格逐渐降低,功能逐步强大,使得智能手机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android系统的诞生令手机市场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加快了智能手机的发展步伐。如今,android智能手机已经在手机领域中占据了领先地位,随之而来的是android应用软件对市场的冲击。社交应用、地图导航、手机支付、网购消费、拍摄美化、咨询阅览等类型的应用程序被绝大多数人熟悉并使用,甚至开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1]。

在移动应用普及之后,更多的人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移动应用。但是单独一个移动应用的开发往往需要一个开发团队,并且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与资金,这仅适用于大公司或团体,而普通人在现有的开发模式下,并不具备足够的资源来开发属于自己的移动应用软件。如何降低单个android应用的开发成本,使得移动应用带来的优势与机遇能服务于更广泛的群体,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2现状分析

新媒体时代下,新媒体服务为企业和顾客信息的互动提供便利,帮助塑造企业品牌形象,同时降低了营销成本并实现了企业效益的增值[2]。移动应用新媒体营销为企业提供的服务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使企业能更好的挖掘潜能。大型的电子商务平台,如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苏宁易购都拥有自己的移动平台[3]。这是知名电商利用他们掌握的庞大资源,为自己量身定制的移动客户端。然而,小型企业或者个体经营者们虽然也渴望移动应用所带来的便利,但是这个群体并没有这样的能力来定制和运营自己的应用。

基于新媒体服务的app平台,为这些没有足够资源生成移动应用的群体提供了便利。该平台整合了大量资源,包括服务器,外置磁盘存储,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还有大量的android应用模板等,以低廉的价格给用户提供一个androidapp自主设计生成的平台,并提供该应用的后台数据管理,使app的产生从定制开发向自主设计生成的模式演进。

3平台概述

基于新媒体服务的app平台,为注册用户提供android应用设计与修改功能,在线生成android应用,提供下载,提供应用信息后台管理,版本升级等功能,同时实现用户信息等级管理,设计权限管理,账户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等。如图1所示,其整体框架结构包括下层硬件及基础服务,上层是与用户交互的门户、设计管理等系统和用户的移动应用,中间层提供平台数据交互处理,功能服务。

图1基于新媒体服务的app平台整体框架图

4主要功能设计与实现

4.1用户与权限管理

系统实现用户的集中管理,用户按其权限的不同主要分为试用用户、会员用户、app用户和管理员用户,用户类型主要按照权限等级分类。

试用用户即免费试用的用户,系统允许其短期内体验平台的基本功能,包括一个自主应用的设计生成、下载,应用数据管理,统计分析等。其生命周期短,体验时间过期后,系统将取消其应用设计和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的试用权限,并提示是否升级为会员用户,长时间未变更用户属性,则清除该用户数据,其早期生成的android应用也将无法启动。

会员用户即付费用户,收费门槛低,用户通过付费来租用该平台的软硬件设施。该类用户在租用期内拥有试用用户的所有权限,并且增加信息推送、即时通信、传单制作能等更多功能供设计选择,提供的管理服务与数据分析服务也更多。

app用户即移动应用的使用群体,该类用户被允许通过移动应用浏览信息,参与应用的相关活动,不具备其他任何涉及平台或应用管理的权限,属于最低权限用户。

管理员用户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平台的资源数据,审核其他用户上传的数据,调整其他用户权限等,维护平台的正常运行。

4.2应用生成

android应用设计生成模块是该平台服务的核心功能之一,是建立在平台提供的应用框架和功能库以及配套的应用管理系统基础之上的。

如图2所示,用户在创建应用时,首先需要补充应用基本信息,包括应用名称,图标和简介。下一步设置启动页图片和显示时间,选择应用框架模型后,添加用户需要的功能模块。用户可选择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资讯信息、商品交易、媒体播放、业务展示、文件管理、推荐分享、即时通讯[4]、消息推送[5]、地图定位等,其中信息展示类的模块存放在不同的展示模板。结束设置后,可点击生成应用,提交用户应用定制数据到服务器,生成应用apk。

在应用apk生成的过程中,用户提交数据后,其流程如图3所示。浏览器提交应用并定制相关的xml数据到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根据xml数据从数据库服务器读取有用信息,从文件服务器获取相关工程文件,将获取到的资源整合后发送给编译服务器,编译服务器负责按照用户要求打包工程,并进行编译,生成apk后,保存至文件服务器。用户通过浏览器点击下载链接或者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获取下载链接,下载该应用。

图3应用创建功能架构图

4.3应用管理

应用管理模块主要用于管理用户生成的应用以及应用中产生的相关数据,分为应用修改和数据管理2大模块,其中数据管理又分为多个小模块。

应用修改功能在于完成用户自有android应用程序的版本升级。用户可以在现有的应用上进行修改,包括应用名称、图标、简介、启动画面的修改,软件功能模块的变更,信息展示类模块样式的变更等。重新生成新的app,保存至文件服务器,android应用终端提供版本更新提示。

数据管理模块功能与用户生成app的功能相对应,主要管理用户在android应用上的显示数据。与商品交易类功能对应的数据管理有商品管理、咨询管理、产品分类管理、订单与销售管理、会员管理和统计分析。业务类(或非商品交易)功能的数据管理包括业务信息管理、咨询管理、会员管理。资讯功能对应的数据管理包括资讯分类管理、资讯内容管理。推送功能对应推送消息管理,分享推荐功能对应分享推荐信息管理及其他功能对应的数据管理。根据用户设计的动态配置管理系统,保留用户的有用功能,去除无关功能,使系统尽可能简单高效地运行。

数据管理中具体功能介绍:

(1)企业信息管理:企业展示信息的编辑与修改,帮助塑造积极的企业形象。

(2)商品管理:包括商品基本信息录入,商品基本进销存的信息管理,通过文本、图片、视频的方式展示。

(3)订单与销售:主要管理会员订单,包括设置配送方式和支付方式。

(4)业务管理:商品交易类以外的服务业务展示模块信息管理,可选择不同类型的业务信息模板上传业务信息,修改或删除当前业务资讯。

(5)资讯管理:添加、修改或删除资讯信息,主要通过图文展示,提供最新资讯。

(6)分类管理:包括商品分类及资讯分类,提供分类的添加或修改。

(7)咨询模块:提供会员与企业沟通交流的平台。移动终端用户通过注册成为企业会员,可以反应问题给企业,企业可以通过此模块了解会员的意向。

(8)会员管理:与管理相对应的移动应用会员信息。

(9)统计分析:对商品交易、浏览访问和资金状况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展示,帮助企业或个人直观地了解一定时间内的营销状况。

(10)推送管理:有选择地向用户推送消息,移动客户端应用提供是否接收推送信息的选择。

(11)分享管理:帮助移动应用的推广,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调用第三方应用接口,分享当前应用信息。

(12)即时通讯:与客户端对应的即时通讯模块进行通信。

4.4平台其他管理模块

除了上述平台主要功能外,平台还具备其他基础功能,包括会员注册、登录、信息及密码修改、关键词搜索、用户信息管理、续费管理等。基础功能被人们所熟悉,这里不再赘述。

5分析与比较

5.1现有平台分析

目前市场上已有一些企业的app平台,发展势头迅猛,而且新的企业app平台不断涌现。这些平台的主旨都是为没有独立定制app能力的用户提供app定制服务,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关于现有app平台的问题讨论如下:

(1)app的类型:目前类似平台主要分为2种app类型,以web技术为主的app和nativeapp。webapp平台和以web技术为主外部增加nativeapp框架的Hybridapp平台,其优势在于开发成本低,跨平台和终端,可以一键生成多个平台的app应用,单纯的webapp无需安装。其不足之处在于:

用户界面效果和交互效果较nativeapp略有不足,用户体验较差。

webapp需要从网络下载页面资源及信息,增加了打开app的时间,增大了带宽成本,在当下3G及4G网络资费较高的情况下,阻碍了app的推广和使用。

不支持离线服务,推送信息不及时,调用本地资源的能力弱。多数app平台采用的还是nativeapp,虽然增加了开发成本,但nativeapp的向下访问以及兼容性更好,可以在需要之处,嵌入web页面,用户体验更佳,短期内不会被webapp超越。

(2)现有平台用户app设计模式:大多数平台除了应用图标、名称、启动页图像外,不提供app内部功能或样式的修改。即平台提供一个或者多个已开发好的app,用户只能选择其一,其实这并不具备自主设计的条件。极个别优秀平台内部提供的信息样版供用户进行选择,但软件框架结构仍然是不可变的,固定的结构与功能,不能完全贴合用户需求,甚至因为强加的功能模块造成用户的厌恶感,例如精品软件推荐功能等。由于用户能参与软件设计的过程极少,在同一个app平台生成的应用往往除功能结构及样式外其他都一模一样。

(3)app功能服务定位:现有企业的app平台主要服务定位在商品的交易功能上,就企业app平台的概念来说,其服务功能并不全面,能满足一般商品交易类需求,但并不能满足以服务或者其他业务为主的企业需求。

(4)生成应用的稳定性:该类平台出现并投入使用的时间较短,在整理规范用户可变更的内容时,仍然有很多方面可以改进。部分应用生成使用时,会出现程序异常并崩溃,或应用中存在缺陷的现象,这与开发的细节有关,应引起开发团队的重视。

5.2与现有平台的比较

考虑到现有app平台的优势、特点及不足,本文提出的app平台,主要创新点在于从现有的工厂生产、用户选择的模式,转变到新的用户自主设计的模式中去。不同于现有的模式,新平台将框架、功能、模板分开,提供app的自主设计,即应用的功能模块都是用户自主选择搭配的,即使模板上已有的功能也可以进行删除或修改,不存在强制绑定的现象。

平台优势在于采用原生应用开发,合理嵌入网页,提高用户体验。应用架构多样性,贴合大多数企业需求,不限于仅满足商品交易需求。Ui自主设计,应用功能自主选择,真正满足用户需求,按需分配资源,避免强制绑定功能造成的用户困扰。具有免费体验期,定期消除无效应用,避免无效应用泛滥,保证用户了解平台功能,理性入驻该平台。

该平台的不足之处:

(1)暂时仅提供android平台的移动应用生成,尚未考虑其他平台。

(2)应用设计自由度提高,增大了应用设计开发过程的逻辑复杂度,同时加大了应用管理系统的复杂度,开发难度加大。

(3)该平台现有设计模式的灵活度仍存在一定的限制,由于普通用户不具备开发者的素质,为了让用户的自主设计严谨而多变,平台是基于模板、功能和自由组合的基础设计的。所以模板和功能将是限制灵活度的重要因素。

平台的不足之处,也是在今后发展中要继续改进的方面,这样才能使企业应用生成平台更加成熟。

6总结

移动应用生成平台的兴起时间尚短,但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尤其是在具体的行业应用中。该平台迎合app开发的发展趋势,降低了单个应用的开发成本,扩大了移动应用的影响范围。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用生成平台将会增大用户的自主性,丰富模板功能资源,成为真正符合用户需求的应用设计平台。使得移动应用从大型企业的特有优势,逐渐发展成为人人可及的移动工具。

参考文献:

[1]宣恒.用户需求引导的移动社交型app交互设计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3.

[2]孟秀燕.论新媒体时代下企业营销方式的转变[J].商务营销,2014(1):61-63.

[3]王劲林,邓浩江,倪宏.新媒体服务系统及其相关支撑技术[J].电视技术,2007,31(7):68-71.

[4]李鲲鹏.基于android的即时通讯平台研究与实现[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5]王克峰.基于android信息推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2.

[6]周宇,刘军,孙月新.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安全管控平台方案研究[J].移动通信,2014(1):66-70.

作者简介

新媒体平台篇9

关键词:新媒体平台;高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7)03-0124-03

全国群团会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一系列会议讲话,充分体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一系列讲话和《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都提到搭建“青年之声”新媒体平台这一工作。由此可见,新媒体平台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吸引和凝聚广大青年的重要工作载体。学校共青团要坚持把新媒体平台管理作为自身工作新的增长点,新媒体平台建设既要满足时代、青年的需求,又要基于自身优势,开展特色工作;既需要技术革新,也需要始终把握新媒体的发展动向,从而引领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

一、新媒体平台界定

新媒体是在新技术支持下出现的媒体形态,通常被人们称为“第五媒体”,也被称作数字化媒体。“新媒体”通常是指通过无线通信网、宽带局域网、卫星和互联网等渠道,以手机、电脑、电视作为输出终端,向使用者提供语音数据、音频、在线游戏、远程教育、视频、音频等合成信息及娱乐服务的全部新型传播形式与手段的总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尤其是电脑及智能手机的普及,新媒体将以更多形式不断涌现。文章中的新媒体平台管理,主要指近年来在大学生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微博、微信平台。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发展及使用人数的增多,高校均建立了自己的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高校院系也根据工作需要,逐步开始加强院系新媒体平台建设的工作。

二、高校新媒体平台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新媒体平台管理中网络宣传队伍建设的挑战

2014年团中央下发了《办公厅关于建立高校共青团网络宣传员队伍的通知》,高校各级团委开始组建自己的网络宣传队伍,但在实际的操作中,也面临着诸多实际挑战。

1.宣传员队伍业务素质面临的挑战

高校的网络宣传员队伍由团委负责,学生组织如学生会,负责具体的宣传工作。新媒体宣传工作需要较为专业的宣传技能、相应的文字功底以及微信、微博制作技能,更需要团队成员具有敏锐的新闻嗅觉和观察能力,短期内无法通过培训完成,给团队的组建带来挑战。

2.宣传员队伍不稳定及工作热情的挑战

高校网络宣传员队伍中的学生成员,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每年都需再次遴选和换届,队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队伍的不稳定,对宣传工作的持续性造成影响。同时,新媒体宣传工作是需要长期坚持和付出,并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的一项工作,宣传员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而实际管理过程中,部分成员工作态度问题将极大影响宣传工作的开展。

(二)新媒体平台内容面临的挑战

新形势下,新媒体平台是高校团学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新媒体的内容应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凝聚青年共识,发出青年声音。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部分宣传内容过于教条、枯燥,仅仅是活动的通知或者政治色彩浓烈的新闻,并没有采取贴近青年学生实际的宣传方式,学生没有太大的兴趣去浏览这些消息,同样达不到宣传的目的和效果。

(三)新媒体平台管理中面临差异化的挑战

高校新媒体平台通常由微博、微信组成,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平台也在进一步扩展,虽然为青年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个性化表达平台。然而,网络平台基本不是实名制,具有虚拟性,微博和微信的评论机制存在差异性,微信平台可以进行评论筛选而微博的评论往往更加自由,学生可以自由言论。部分大学生认为网络非实名可以不用担心不当言论对自己的实际影响,从而对一些时事不加分析即不当评论并造成不良影响,这就给新媒体平台的管理造成较大难度和挑战。

三、院系新媒w平台管理的三个维度

面对高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如何有效发挥新媒体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如何应对新形势下院系新媒体平台管理的挑战,应从三个维度着手――运营队伍管理即网络宣传员队伍是基础,内容管理是核心,制度管理是保障。

(一)建立专业运营团队即一支高效的网络宣传员队伍是新媒体平台管理的基础

新形势下,新媒体平台的运营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院系团学组织必须要建立一个专门负责新媒体平台运营的团队。团队的建设与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团队成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新媒体平台作为高校传播正能量、凝聚青年声音的平台,其运营成员必须时刻关注国家大事,积极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较为熟悉时事并及时准确传递给其他学生[1-2]。

(2)团队成员要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并具备创新意识。新媒体平台中微信、微博等制作及需要团队成员具备相应的电脑技能,同时,为保证内容有吸引力,团队成员还必须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认真负责并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

(3)团队管理的关键是分工明确,各部门协调配合。一个有效的运营团队,必须由分工明确的部门构成。笔者在实践中,将运营团队进行整合细分,将运营团队划分为信息采编、信息编辑与反馈、信息技术处理三个部门。信息采编部门职能是采集和筛选信息并进行汇总。信息编辑部门负责编辑采集部门整理的信息,开展网络微活动,常规信息,调查用户反馈信息,网络平台数据分析[1]。信息技术处理是对信息采编部门收集的图片、视听材料等进行技术性处理,如pS、视频制作等。三个部门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定期开展讨论,密切配合,提升工作效率。

(二)加强内容管理是新媒体平台管理的核心

实践中,新媒体平台的内容是新媒体平台的核心,没有及时高效、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就会导致新媒体平台名存实亡,不会起到有效作用。新媒体平台内容管理,需要系统管理,不断创新。

1.准确定位、整体打造

实践中,在构建新媒体平台初期,对该平台的主要目标群体、语言风格、视觉识别系统等内容进行了整体设计和定位。以贴近青年人语言体系,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表述方式信息,结合视频、链接等传播新形式线上、线下同步联动。

2.科学调研、分类

为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引导工作,通过问卷调研得出,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学生新媒体使用情况:微信(38%)>新浪微博(15.75%),于是我们着重进行微信平台内容的打造。

3.贴近学生、贴近实际

为更有针对性地信息,贴近青年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笔者在实践中针对大一至大四不同人群的关注特点,分层分类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力求信息传播更为准确、高效[3]。如低年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当中,更加关注学校情况、专业情况以及校园周边情况和校园活动,而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关注学校、学院动态,招聘信息以及专业知识讲座的通知。

4.板块固定、内容丰富

为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新媒体平台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平台设立多个固定板块,板块的固定不仅让信息的划分更加精细化,实践中也容易形成品牌,得到更多学生的持续关注。如平台共分为四个板块,分别为青年说、青年视角、青年动态、青年优推等,囊括国家大事、校院动态以及青年人关注的身边新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充实自己。通过分板块的信息推送让关注平台的学生迅速看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做到人性化的内容。

5.维护权益、增强互动

高校共青团组织是维护青年群体的组织,团组织对青少年权益的维护,更体现在网络空间上。中央群团工作会议后,团组织要求各级共青团组织发现青年诉求,反映青年愿望,维护青年权益[4-5]。新媒体平台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贴近青年诉求,增强互动性,青年人关心、喜闻乐见的话题,提升他们主人翁意识。

(三)完善新媒体平台的制度管理是新媒体平台管理的保障

新媒体平台持续有效地开展工作,x不开完善的制度保障。新媒体平台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制度,促使新媒体平台良好运行。

运营人才选拔、培训及奖惩制度。运营团队是基础,但如何选拔团队成员,如何保证团队成员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饱满的工作热情,需要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运营人才选拔、培训及奖惩制度。

内容管理制度。新媒体平台什么内容,如何进行,何时进行,如何进行审核,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内容健康、积极、向上[6]。

信息反馈制度。新媒体平台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及时处理学生的反馈问题,切实起到联系学生的作用,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信息反馈制度。

四、结语

新媒体的出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是新的契机。借力新媒体平台的管理,使学生工作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新媒体平台的管理既要注重团队学生干部的培养,更要注重创新的内容,同时也要加强平台制度的建设。新媒体平台的管理做好三个维度的工作,将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学校的稳定,有利于“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杨雪洁,吴志永.网络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团学组织发展探究[J].学校管理,2015(10):212.

[2]唐凯.新媒体在高校团学工作中的应用[J].学生工作,2013(11):238-239.

[3]陈家荣.网络新媒体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与应用[J].出国与就业,2011(23):96-97.

[4]丁宝才.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模式探究[J].科技风,2013(11):198.

新媒体平台篇10

>>新能源车准入管理新规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降低准入门槛是不够的乳业准入门槛提高降低准入门槛公开募捐信息公司的准入门槛低了欧盟提高中药准入门槛解读:20余条新规提高煤矿准入门槛网上开店将首设准入门槛山西城镇户口准入门槛降低提高准入门槛,能否避免校车事故上海经适房准入门槛再降《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抬高准入门槛交运设备:准入门槛提高迎来龙头机会煤化工行业准入门槛将提高中国将提高医药产业准入门槛国内保健食品提高准入门槛卫生部将设准入门槛 等“三品一标”提高准入门槛提高种子准入门槛促进现代种业发展再生聚酯构思“准入门槛”:有据可依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中国>管理>新媒体营销平台构建高准入门槛新媒体营销平台构建高准入门槛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document.write("作者:刘宏蛟")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我们用了三年时间,成功塑造了电子制造业体系内的第一品牌,而我们没有投入一分钱的广告,完全依靠口碑为核心的社会化营销方式。

“在细分的行业都应该做成一个公众品牌。如果一个创始人认识不到品牌的价值,那么这个公司是难以做大做强的。创业伊始,很多人认为我们不务正业,做了很多看不懂的事,事实上,他们根本没有理解品牌对一个公司的价值和意义,品牌将会形成一个强大的进入门槛,这就如同人们对可口可乐的认知一样。”这是出自康总的原话。而事实证明,我们用了三年时间,成功塑造了电子制造业体系内的第一品牌,而我们没有投入一分钱的广告,完全依靠口碑为核心的社会化营销方式。为什么要建立品牌――当所有做硬件创新的人都知道,需要供应链资源的时候都找科通芯城,我们还缺客户吗?为什么要做品牌?我们通过对2B客户的采购习惯分析,发现在售前、售中、售后的过程当中,有50%以上的价值产生在售前,在售中只有40%的价值体现,而2B的采购特点是客户一旦获取,90%都会重复购买。科通芯城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做生意的是企业,但核心还是人,有高管、采购人员、工程师。在认识到了售前的重要性之后,我们互联网营销团队充分地利用了现有的如微博、科技博客、视频网站以及微信等各种新媒体渠道,把产品和方案精准营销给中小型企业客户里的工程师以及专业的采购人员,从而影响他们接纳并采用这些新的方案、新的产品,以达到营销的目的。

看似不务正业的事,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效果。整个2013年,几乎所有的中小企业客户都是来源于在线营销,而营销成本则不足1%。2013年新增一个客户的成本大概是1000美元,但一个新客户一年平均的交易额是20万美元。这在我们这个行业绝对是颠覆性的。电子制造业以前获取客户的方式都是销售一对一,是销售为导向的驱动市场方式。而现在我们是一对多的批量获取客户,真正是市场驱动市场。科通芯城一年的注册客户数量相当于传统商20年总和的一半,而获取客户的成本还不到原来模式的十分之一。

然而,回想起当时如何构建这个高准入门槛,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个难题。正如前Broadcom大中华区分销总监所言:“这个行业最成功的品牌就是intelinside,那是十年前,依托广告轰炸出来的。那个时候买电脑,都要问是不是intel的内核。但现在时代不一样了,我非常清楚品牌时代已经来临,但如何打造,我没有更好的想法,等着科通芯城趟出一条路。”事实上,十几年前,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特别单一,信息量也有限,如果某个厂商推出一个新的产品,在一个行业内很容易得到快速传播。但今天是一个信息爆炸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多。但营销的本质并没有变,找到目标用户群,将需要传递的信息通过合理的渠道传递出去。可是,真正考验一个企业营销操盘手的是,你要清楚什么样的信息可以形成关注度,又要用哪些合理的社会化渠道进行传播。

其实圈子本身就存在,圈子之间会形成天然的口碑传播,借用现在很火的词,其实是一个社群营销的概念。这也就意味着创意很重要。举个例子,我们去年12月28日启动了名为“硬蛋i未来”的大赛,事实上,我们仅在北京两场初赛、深圳一场,但效果比预想的要好很多。报名项目有几千个,覆盖了北京、深圳、杭州、无锡、成都、西安、天津等全国十几个城市;70%获取专利,60%的参赛者为海归以及各大知名院校背景;累计媒体报道1000篇以上,影响超过数百万人。深圳赛的时候,有韩国学生坐飞机过来参加,而更加让我们惊诧的是,大赛的影响力竟然已经覆盖到了美国硅谷,我在美国硅谷的校友们都了解到硬蛋,希望能够和我们合作。大赛之后,陆续还有项目过来,希望得到我们的支持。为什么创业者那么积极地参与?因为如果他参赛,除了项目展示,有可能拿到投资外,科通可以提供市场资源、供应链资源,帮创业者实现“从想法到量产”。这就是从客户需求出发,依托创意,真正满足客户需求的价值所在。如果你营销点把握得准,就事半功倍了。

我们有很多Callin进来,我们也会调研这些Callin的来源渠道,基本上包括百度搜索、听朋友讲、看到报道等相关渠道。其实,百度搜索应该是最后一个入口,客户通过百度搜索,到网站、app,或者打电话过来,但搜索之前,他可能已经在媒体报道看过,在活动参与过,或者听人家讲过。

所以我们的营销策略是,封锁到一个人可能接触到的所有入口,这其实也源于很早之前的接触点理论。事实上,我在易观工作期间,一直做的是营销策略研究,曾经就创立过“基于Socialmedia的接触点营销模型”,这其实是一个社会化整合营销概念。没想到,在科通芯城,理论变成了实践。很多人一谈到网络营销,就等同于百度购买流量,这点我们其实是向小米学习了很多,我们综合运用了线上、线下活动,视频植入、微博营销等各种营销形式,核心是创意封锁渠道入口。

Zealer是科技达人王自如等人创建的一个电子产品评测自媒体,一个评测视频超过100万人次观看。很多手机厂商想跟它合作,但不可能,因为合作意味着失去中立性。而Zealer从用户体验出发做评测,缺专业指导,我们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服务,没花一分钱,植入语音产品。如果按一人次观看值一毛钱算,相当于投了几十万元的广告。再比如说,我们自己建立了一个工程师的微博,有几万个精准工程师粉丝,每条微博的转发率在整个电子制造业是最高的,对于我们的价值而言,相当于一本杂志。

原来上游元器件厂商积累了数十年的客户,我把这个行业的市场总结为三件事:展会、大学计划和新品会。一个展会的听众从哪里来?每个商,你分一百,他分一百,几百人来开会。核心还是老客户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