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数学竞赛十篇高中数学竞赛十篇

高中数学竞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5:51:51

高中数学竞赛篇1

关键词高中数学竞赛;基础教育;影响

数学竞赛是当今中国教育界的热点之一,自上个世纪首先在匈牙利兴起,很快就风靡了全世界,各种层次竞赛吸引了众多的学生参加,成为数学教育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开展上进行研究讨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1高中数学竞赛的定位

数学竞赛又称为数学奥林匹克,中学数学竞赛是发现和培养优秀学生的一个非常有益的课外活动。随着数学奥林匹克活动在我国的开展,数学竞赛已经成为中小学数学课外一个不可缺少的活动,也成为我国数学教育实践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补充,数学竞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健康的竞赛机制中,青少年参加数学竞赛的学习活动,能够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荣誉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应该说,高中数学竞赛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基础教育,但更强调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发展。有人认为“高中数学竞赛只是培养少数尖子”,这种看法其实与事实不符,从高中数学竞赛中得益的决不是少数人。我们可以以奥运会为参照,具备夺金实力的只是寥寥数人,但参加体育活动却使众多的人体质增强,整个民族对体育的兴趣大增。高中数学竞赛也是如此,通过竞赛,可以影响众多的学生,使他们对学科的兴趣大增,从而使整个基础教育的渗透面更广。

2高中数学竞赛的内容和试题特点

高中数学竞赛的内容不同层次的数学竞赛对竞赛内容也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一般来说,在高中数学竞赛内容的选取上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个只是完全参照学生所在学段的教学大纲的基本教学要求和内容,试题的命制范围不超出参赛学生所学内容,只是在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上有所提高;另一个就是提高方面的内容,有些是课外讲授的知识,此类试题对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和数学知识面都有一定的要求。目前我国高中数学竞赛内容已日趋规范化和正规化,纵观各地高中数学竞赛内容,基本考查的都是几何、代数、数论和组合知识这四个方面的内容。近年来,课程改革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中学数学课程的体系、内容和要求。同时,随着国内外数学竞赛活动的发展,对数学竞赛试题所涉及的知识、思想和方法等方面也有了一些新的要求。

高中数学竞赛试题的特点:高中数学竞赛所涉及的内容并不是简单的中学数学教材所包含的知识范围,因为有一些内容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并不讲授,例如数论和组合知识就是大学数学的一部分。虽然这些题目都是以初等的语言来表述,并且对这些题目的解答在中学生解题的知识和能力范围之内,但是这样的题目包含了大学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有着大学数学的背景。并且相对于条件明确、结论唯一、解法固定的传统问题而言的。开放性的数学试题近年来在我国教育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普遍的重视,在解决开放性问题的过程中能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在思维中主动地构建知识,问题的多种解决方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从题目结构形式上看,开放性试题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层次性。开放性题解答的多样性,决定了它能够满足各种层次水平的学生的需求,使他们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解决问题,从而体现出层次性。

不确定性。开放性题的不确定性是指问题中的条件、解题策略和结论均需解题者在情景中去设定和寻找。

非完备性。在开放性题中,要么条件不充足,要么结论被隐去,要么解题方法和依据不明确,因而其组成要素是不完备的。

探究性。开放性题的解答没有固定的、现成的模式可循,解答者不能用常规方法去套用,必须经过主动地思索自行设计解题方案。因而,开放性题的解决需要具有大胆的探索精神和一定的探索能力。

发散性。解答开放性题时,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从多角度、多方位寻找答案,因而思维方向和模式呈发散性。

3高中数学竞赛对基础教育的影响

3.1高中数学竞赛是基础教育科学文化的生动普及:高中数学竞赛活动不仅推动了各国科学教育的交流,促进了科学教育水平的提高,增进了各国青少年学生的相互了解,而且激发了广大中学生对基础教育科学知识的兴趣,有助于发现和培养青年人才。因为高中数学竞赛这项活动为世界各国表现本民族的聪明才智提供了竞争和交流的舞台,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并因此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许多国际科技教育组织的关注和支持。

3.2高中数学竞赛促进了基础教育教师素质的提高:高中数学竞赛在内容、思维和方法上的高要求,迫使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知识与能力方面的素质。一方面,高中数学教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因为只有这样,高中数学教师才能迎合学科竞赛的积极开展,才能在发现、选拔、培养学科英才时立于不败之地。另一方面,高中数学教师明确自己在知识与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从而促使自己积极投身到知识更新和能力提高的自觉学习当中去。

3.3高中数学竞赛推动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高中数学竞赛辅导教师在学科竞赛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选手培训到赛前指导,从丰富理论知识到训练逻辑思维,各个环节都是对教师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反馈,也是对新的教学方法的考证。通过辅导学科竞赛,教师可以针对发现的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改进,也可以寻求到融入实践教育的更适宜的方式,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教学质量更上层楼。教练和学生在学科竞赛中互动要较常规教学多得多,这也是对“培养模式多样化,培养方案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出的探索。在不断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中,必然会有很多新理念、新方法涌现。有时,在把这些探索性成果广泛应用之前,需要一个测试、修正的过程。学科竞赛就可以提供这样一块试验田。

参考文献

[1]陈晓燕,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05)

高中数学竞赛篇2

题目(2014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附加题

1题目分析与溯源

这道解方程组的题目是2014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试题的附加题22题,对竞赛数学有一定经验的研究者都知道这道题目是所谓的“陈题”,主要考查了构造法的应用,从参考解答中管窥命题者的意图是希望解题者透过代数的表象,看到问题的几何结构事实上,这道题既可以构造几何意义处理,也可以用纯粹的代数方法求解,正所谓: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追踪溯源,与上述试题结构极其类似的一道竞赛试题来自前苏联第18届全苏数学奥林匹克10年级题,有兴趣读者可以自行尝试。

正数x,y,z满足方程组

2题目解法分析

笔者受到标准解答的启发,经过多次尝试获得了另外一些思路供同行参考。

点评:以上解决问题的技巧偏重于将代数的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去处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魅力,我们知道,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有诗云:数与形,本是相偎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非那么从代数角度去处理这个解方程组问题难道是不可行的吗?经过进一步思考,笔者从代数角度构造又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点评:以上两种解法就是从解方程最基本的思想消元出发,逐步将变量个数减少,从而达到破解目的,既要胆大又要心细,类似的解法还有很多,考场中许多考生就是如此这般求解,虽然解法实用但是美感略显不足,不妨给出一例构造齐次方程组的解法。

3相关赛题

事实上,从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上述赛题的求解不仅能从几何构造的角度求解,也可从代数构造求解.多角度,多层次考虑问题.对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思维深刻性方面都有重要的启发性类似的赛题是很多的,不妨再看一例:

4小结

这道赛题典型的解法就是构造法,在日常数学的学习和研究中需要重视这种基本方法,构造法看似神奇实际上它是建立在对数学知识与方法、以及解题经验的积累之上的,例如看到a2+b2,联想到勾股定理,单位圆等,看到a2+62+kab结构联想到余弦定理,看到詈-号联想到相似知识,向量,圆幂定理等.当然,构造法除了构造几何图形,构造方程,有时候还要构造函数,构造向量,构造复数,构造模型,构造反例等等,构造法只有因题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的构造才会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高中数学竞赛篇3

 

在近几年工科数学课程教学中,将大学生数学竞赛融入到数学教学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讲,数学竞赛都是很好的提升机会,从而提高了数学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

 

大学生数学竞赛是由中国数学会主办的一项面向本科生的全国性高水平学科竞赛,目前已成为全国影响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学科竞赛之一,参加该项赛事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受益匪浅,整体提高了教学水平。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除了组织专门的教师团队辅导学生参赛,还将数学竞赛融入到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将竞赛培训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

 

通过大学生数学竞赛的平台,一方面巩固了学生的数学基础,激励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加强了学生的数学修养,培养和发现了大批的优秀数学创新人才。另一方面,竞赛为教师提供了教学交流的良好平台,促进各高校之间数学教学的沟通,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数学教学质量,促进了高等教育学校数学课程建设的改革。

 

一、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是新时期高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其根本途径之一是重视学生数学基本功的培养。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是夯实数学基本功的有效途径,以赛促学,在实战中提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锻炼了意志品质。这对于学生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大大增强了学生在进修和就业中的竞争实力。

 

1.以比赛促进学习,激发兴趣和热情。高等数学类课程一贯以其抽象性、枯燥性让很多学生望而生畏,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教师一直在寻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突破口。高等数学竞赛就是有效的教育手段之一,很好地培养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自2002年起,浙江省高等数学教育研究会开始在全省高校范围内举办“浙江省大学生高等数学(微积分)竞赛”,为配合部级、省级高等数学竞赛,学校也举办校级高等数学竞赛,包括高等数学竞赛的辅导和赛事举办。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竞赛辅导。培训中不断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教师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在一定层面上在提升式的练习,其中部分竞赛中的试题与考研试题非常类似,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被调动起来。通过参加大学数学竞赛,学生从原来的被动接受数学知识变成了积极主动地去探讨,学习的目标变得很明确,学生学习更加有动力。另外,学校对获奖学生的奖励政策,也给予了数学教学很大的政策支持。学生在准备参加赛事的过程中,借竞赛的平台被鼓励和激励,提升了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

 

2.以实战促进学习,提高应用数学能力。高等数学类课程除了要传授给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职责在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数学竞赛对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重新梳理基本的定义及定理等相关内容,整理知识结构和各种题型相应的解题方法、技巧,进行系统的强化练习和训练。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拓展,教学模式的改变,对原有的教学方式,从共性问题到个性问题重新进行了板块式设计,通过把数学实验内容与习题课相结合,传授科学发现的基本原理,突出数学建模和数学应用的思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扩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灵活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面。

 

参加竞赛的同学,不论是否获奖,在自身的数学学习上都有很大的收获。如果获奖,学生会有成功的体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增加了自信心,为之后的深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即使没获奖,整个培训过程和学习过程也使得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得到锻炼,竞赛是一次好的历练和体验,是一次鞭策与激励,为他们下一次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竞赛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次实战性的机会,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二、数学竞赛推动了高等数学的教学工作

 

数学竞赛不仅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沟通的平台,有利于促进学校间的教学交流,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各参赛学校在彼此交流中,相互借鉴成功经验,互通有无。同时,交流也促进各学校在高等数学教学的投入力度,在学校政策支持、师资力量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不断的提升。高等数学竞赛通过有形和无形的方式,积极地开展高等数学教学方面的学术交流,促进了数学教学研究,发挥了一些独特的作用。

 

1.多元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改革。在数学竞赛培训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有疑问需要及时解答,这也促进了网络教学平台的快速发展。除了利用QQ、微信等实时通讯工具进行答疑之外,数学竞赛促进了网络教学手段的改革。建设数学课程教学的网络平台,提供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一个有效交流的平台,实现学生间的很好的互助模式。同时,利用丰富的数学网络资源等平台,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了学生数学素质全方面的整体提高。

 

2.培养人才,探索精英教育的有效途径。数学竞赛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整体学习水平,同时也是在教学中探索精英教育的一个有效实践。参加高数竞赛的同学相对来讲,要求数学基础较好,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因此如何培养数学优秀人才,数学竞赛是一个实践的契机。例如,在实践中,建立数学实验班,将数学基础好的学生集中教学,其目的就是培养和发掘有潜力的优秀学生。探索新的数学类课程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探索一条新的途径。

 

3.锻炼教师,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将数学竞赛辅导融入到日常教学以及竞赛的培训工作都需要教师认真设计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教学教改方法,这都激发了教师教学改革的热情,直接提高了数学课程的教学水平和大学数学课教师的数学功底和教学能力,提升公共数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和整体实力。

 

高等数学的教学工作,极大地激发了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热情,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从而整体提高了数学的教学水平。同时,数学竞赛是教学反馈的机会,通过竞赛及时反思教学,从而促进教师自身提高,促进教学水平提高。比如,可以根据竞赛反馈以及竞赛交流,对数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设计、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再思考,在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和方法等方面提升,从而不断探索更加适合的培养模式、课程平台体系等。

 

三、具体措施与探索

 

从第一届大学生数学竞赛开始,为了鼓励更多青年学子参与到赛事中,我们从学校、教师、学生多个角度实施了具体措施,效果良好。

 

1.学校政策大力支持保障竞赛良性开展。数学类课程是高校大学生理、工、管各专业的基础课程,学校大力支持学生参与各类竞赛,尤其是大学生数学竞赛。学校在竞赛所需的场地、费用、资源等方面都非常支持,对参赛获奖学生也有政策支持。学校相关部门每年在比赛前期组织竞赛培训。整个流程从学生报名、初赛筛选、竞赛培训、到参加比赛,整个过程都有条不紊地进行。

 

另外,对于在部级、省级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获奖的同学都有不同级别的学分奖励,这对于学生在以后的保研、考研、就业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学校相关政策的鼓励和支持,极大地刺激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优秀的竞赛教学团队。为了更好地参加数学竞赛,学校组建了一支优秀的教师培训团队。培训教师年龄层次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分工合作,利用周末等休息时间为学生进行讲解、答疑等辅导工作。

 

教学团队广泛地查阅相关的参考书,密切关注和留意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动态,不断地自我学习,提高教学能力以及自身的数学素养。教学团队在培训中将竞赛与考研相结合,在培训中不仅注重基础知识,同时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不断提高,研究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另外,教学团队将竞赛与平时教学密切结合,在教学中渗透竞赛的思想和方法,开阔学生的视野。

 

在高等数学竞赛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组织和培训的过程中仍发现一些不成熟的地方有待改善。比如部分同学对竞赛辅导的依赖性很强,过于看重竞赛成绩,反而不利于培养数学思维和数学精神。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一是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不以考试和竞赛为学习目的,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引导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培训的首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奖,而是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更好地奠定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数学思维。高等数学竞赛是推动高等数学教学研究,促进教学经验交流,推广教学研究成果,探索提高教学改革,积累资源的共享平台。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教师提升自身教学素养、促进交流协作、提高整体教学质量都有积极的作用。

高中数学竞赛篇4

1.1赛事目标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又称为中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后面简称竞赛),是中国数学会面向本科生举办的一项全国性高水平学科竞赛,旨在发现和选拔数学创新人才,促进高等学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增加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青年学子提供一个展示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舞台。

1.2竞赛内容

赛事包括预赛和决赛两部分,按专业性质又分为数学专业和非数学专业两类。参赛对象均为大学本科二年级及以上的在校大学生。其中数学专业类考查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三门课程,而非数学专业类是面向工科类专业学生设置的,预赛考查的主要内容是高等数学,决赛从第五届开始增加了线性代数部分。

1.3赛事现状

自2009年开始,每年一届,一般安排在10月份的最后一??周六举行。竞赛由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举办,不同高校承办。截止2016年,该赛事已成功举办了8届,来自全国几百所本科院校的数十万学生参加了该项竞赛,成为影响力最大、参赛人数最多的高校学科竞赛之一。

1.4赛事作用

竞赛试题一般都具有综合性、技巧性、探究性、开放性等特点,通常需要采用非常规的解题方法,答案可能也并不唯一。因此,竞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尝试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推动思维创新。学生在参赛的过程中,会系统的梳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解题技巧,加深对数学概念、定理的本质的理解和认识,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都会有一定地提高,有利于学生良好数学素养的形成。

2赛事组织

2.1寻求政策支持

学校政策支持是竞赛培训工作长期开展的重要保障。我校非常重视包括学科竞赛在内的第二课堂建设,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第二课堂活动学分管理办法及指导教师奖励办法等措施。在学校第二课堂专项活动经费的支持下,各系积极组织师资力量,培训学生参加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包括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在内的数学学科竞赛培训工作也得到了全面开展。

2.2建设辅导团队

辅导教师团队是竞赛培训工作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大学生数学竞赛培训不仅需要辅导教师具有高等数学相关课程的教学经验,还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查阅课外参考书、各省市及其他国家的数学竞赛试题等,进行试题分析和教法研究。此外,由于竞赛培训必须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一般都安排在晚上、周末或者假期,需要辅导教师牺牲大量休息时间,具有奉献精神。我校数理系于2010年成立了数学竞赛辅导团队,目前共有6位辅导教师。

2.3建设交流平台

由于非数学专业类的参赛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因此在宣传动员、联系沟通、组织管理的难度上比数学专业类的学生要困难很多。为此,我们在系部网站首页、我校大学数学创新平台首页都设置了竞赛天地版块,对大学数学竞赛的参赛获奖情况进行宣传报道。此外,我们还专门建立了合肥学院数学竞赛交流群,供有兴趣或参赛意向的同学在线讨论交流,教师负责引导答疑。截止目前,该群已有成员近400人,日常交流活跃。

2.4选拔参赛学生

为了在各专业中选拔优秀学生参赛,我校每年6月份,在大一新生高等数学课程结束后举行一次校级数学竞赛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选拔赛。除了海报等常规宣传外,我们积极动员所有高等数学课程的授课教师,在授课班级内进行校赛的宣传与动员工作,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参赛。实践证明,举办校赛能够很好的激励大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热情。除校赛选拔外,我们还欢迎高等数学授课教师以个人推荐的方式推荐优秀的学生参加竞赛培训。

3培训实践

3.1时间安排

由于我校大二年级的学生暑期要全部离校开展认知实习活动,所以暑期没有安排竞赛培训活动。校赛获奖名单确定后,我们会向获奖学生推荐部分竞赛辅导书及历年全国竞赛真题,要求其暑期自主学习。9月初,根据学习情况正式确定参赛名单并开始竞赛培训。培训时间一般是8周,每周3-4次课,一般安排在晚上和周末。据了解,很多学校数学竞赛实行暑期集中培训,可能更有利于提高竞赛成绩,但这涉及到暑期学生的住宿及安全管理问题,需要学校的政策支持。

3.2培训方式

集中上课培训是常见的竞赛辅导方式。由于参赛学生来自不同的年级,数学基础差别较大,集中授课容易导致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很难消化、被动接受,得不到有效的思维训练,学习积极性受阻;而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又觉得“吃不饱”,学习效率难以提高。为此,我校采取如下方式分层培训:

3.3培训内容

对于初次参赛的大二学生,培训内容的难度应该由浅入深,分阶段逐步推进。我校集中培训环节安排如下:首先,对高等数学上下册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融会贯通,让学生对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更深刻的认识;其次,讲解近十年考研数学一中的部分较难试题,既强化数学基础,也为有意向考研的同学提前复习准备;再次,详细讲解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预赛与决赛的部分真题,归纳总结历届考点的范围及难易程度;最后,精选各省市的一些其他竞赛真题或模拟题,让学生了解知识点的不同命题方式。

对于有参赛经历或正在准备考研的高年级学生,集中上课培训对竞赛成绩提升的效果并不明显。不仅如此,集中上课需要占用学生较多的课余时间,一些准备考研的优秀学生可能会放弃参赛。由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这部分学生,建议成立讨论小组,利用在线交流平台开展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自主分析试题、试卷特点,围绕考点和一些典型试题,探索一题多解和变形推广,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鼓励学生理论创新。

要想取得理想的竞赛成绩,培训课后适当的试题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除了推荐复习参考书,让学生自主学习外,我们还挑选部分试题,组成若干套竞赛辅导试卷,供学生分阶段练习,检验学习成效。赛前,我们还鼓励学生将自己复习过程中遇到的比较新颖的试题上传分享,引导大家在线交流发表自己的思路,既加深了学生对试题的理解,又培养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4培训成果

通过竞赛培训,我校在非数学专业类竞赛中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步,成绩逐年提高,近5年竞赛获奖人数如图2所示。

2016年,我校共39人参赛,20人获奖,获奖比例超过50%。截止目前,我校非数学专业类共有77人次获奖,其中一等奖18人,二等奖25人,三等奖34人,遍及化工、电子、机械、计算机等工科专业,获奖比例在省属高校中名列前茅。

4存在问题

4.1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受学业任务重、数学基础较弱、学习兴趣不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校工科类专业学生起初参加校级数学竞赛的积极性并不高。我们尝试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参赛积极性进行激励,包括通过高等数学授课老师动员和鼓励,提高获奖人数的比例,增设《高等数学选讲》选修课,认定第二课堂学分,提供考研内容辅导等方式。经过几年的努力,学生的参赛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改善,参赛人数及优质生源增多,这也是参赛成绩逐年提高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4.2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众所周知,最优秀的学生往往并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要想在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学生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在当前高校扩招的大形势下,普通本科院校招到已具备良好自主学习能力的优秀生源的比例很低,需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引导和强化。近年来,我校大力推行模块化教学改革,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明显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加强。

5结语

高中数学竞赛篇5

【Keywords】thechinesemathematicscompetitions;trainingmode;innovation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自2009年举办以来,已连续开展了六届,全国26个省(区、市)的数百所大学组织了学生参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作为一项面向本科生的全国性高水平学科竞赛,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数学基本功和数学思维的舞台,激励了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探讨合理、高效、系统的竞赛培训方式有利于提高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推动高等学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建设。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下文中简称数学竞赛)分为数学专业组和非数学专业组,本文主要探讨本科层次第二批次招生的理工科学校非数学专业的竞赛培训模式。

1培训方式的改进与交流平台的建立

1.1实现培训方式式的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与培训是指导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方式,在此培训方式下,学生需在较短时间内接受、理解大量的信息,难度高,强度大,因此很难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要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必须以本着以学生为主体[1]的原则实现培训方式的多样化。

除了指导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培训模式外,可采用的培训方式有:(1)学生分组讨论,指导老师可先将同一类型的题目分发至各个小组,各小组组织时间做题,将做题结果交回给指导老师,指导老师进行汇总讲解;(2)学生自己讲解题目,将题目指派到学生名下,课堂培训时由学生自己讲解其解题思路,再由老师点评更正;(3)对基础扎实,反应较快的同学增加额外的培训时间,由指导老师引导,组织小班讨论、讲解;(4)定期进行测试,请成绩优秀的同学与其他师生一起分享解题心得。

1.2建立良好、高效的交流平台

良好、高效的交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2]。可创建数学竞赛的QQ群作为交流平台,要求所有指导老师与参赛学生都加入该群,学生可按年级或专业自行组成讨论小组。指导老师与学生都可将相关的资料上传至QQ共享,供大家下载、学习。一方面,学生在课堂听课之外有相应的习题供其练习与巩固,对于课堂以及练习中遇到疑问,学生在自主思考之后也未能解决的情况下与老师进行沟通,及时地解决了疑问。另一方面,学生将待解决的题目发至对话区,所有学生及老师均可对题目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讨论的过程中去寻找解题思路,这让所有参与讨论的人都深刻体会到别人从什么角度去思考解决同样的问题,让所有学生与老师都受益匪浅。

2培训计划的制定与竞赛梯队的形成

2.1制定循序渐进的培训计划

单一的赛前集中培训要求学生能在短时间内理解、消化大量的信息,可能导致一部分学生因跟不上进度而中途退出,因此制定循序渐进的培训计划能保障培训够顺利进行。培训可分为三个步骤:步骤一,入门培训。这一步骤可在学年的第一学期进行,对高数进行系统复习与知识点补充,并从课本和考研题中选取难度适中的题目作为练习题。步骤二,强化训练。这一步骤可在暑期时进行,内容为中等难度的竞赛题。步骤三,模拟冲刺。这一步骤在学年的第二学期数学竞赛预赛前进行,指导教师先将模拟试题上传至QQ共享,由学生先自行测验,之后再在培训时讲解。也可让学生讲解自己的思路和看法,形成良好的交流、探讨氛围。通过入门、强化与冲刺这三个阶段,学生洞察题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较大的提高。

2.2实现分层培训,形成持续的竞赛梯队

参赛学生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初次参加竞赛的大二学生;已参加过1~2次竞赛的学生;备战考研的学生。各年的参赛结果表明获奖的选手多为已参加过数学竞赛的学生及备战考研的学生,因此根据学生的情况实行分层培训可使培训更高效、更合理。对初次参加竞赛的大二学可从教材中的难题为起点,逐步加大题目难度对其进行培训;对已参加过1~2次竞赛的学生可适当复习基础知识,针对各知识点讲授新的题目;对备战考研的学生可不讲解基础知识,重点讲解考研题目,在此基础之上加入竞赛题目。

如何吸引更多优秀的大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来并形成持续的竞赛梯队是竞赛的主办方和参赛学校都关注的问题。可通过下述途径解决该问题:(1)做好数学竞赛的宣传工作:通过赛前动员、赛后总结表彰及获奖选手报告参赛经验等一系列活动扩大数学竞赛的影响,让学生充分了解竞赛的宗旨、形式与作用。(2)将竞赛培训设置为选修课程,获奖选手除获奖励之外还可获得相应的兴趣学分。(3)将辅助考研学生作为竞赛培训的机能之一,通过针对性强的培训提高考研学生的考研成绩,为数学竞赛与竞赛培训建立良好形象。

3培训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以往几届的竞赛试题无固定的规律和模式,题目灵活机动,综合性强,难度较大。提高学生竞赛成绩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让学生接触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题目,掌握一定的做题技巧,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所以培训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尤为重要。全国各地区或高校的数学竞赛试题、考研试题以及往届数学竞赛的试题均可作为培训材料。可根据题型、难度对这些试题进行分类、排序,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各类题型,循序渐进地掌握好各类题型的解决方法。另外,也可从《数学分析》、《常微分方程》、《空间解析几何》等数学专业的专业书中选取与高等数学联系较密切的知识点,作为培训资料的一部分在培训时补充讲解,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竞赛培训与高等数学教学的紧密结合

对于本科层次第二批次招生的理工科学校而言,高等数学与其大多数专业的后续课程联系紧密[3],因此这些学校均十分重视高等数学的教学。但是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不断扩大,大学生总体入学水准和综合素质都不甚理想。因此授课教师在教授高等数学时更侧重于讲解基本的计算,而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修养的培养,这限制了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的发展。竞赛培训与高等数学教学的紧密结合,可弥补日常教学中的不足,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发现数学创新人才。

竞赛的指导老师应承担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并要对于非数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各章节应补充加强的知识点有较深入的了解。可在日常教学中选出需补充加深的知识点并寻找相应的练习题,经指导组成员讨论、筛选后确定具体内容,在入门培训阶段补充讲解。实践表明好学的学生对补充的知识点非常感兴趣,会在课后积极提问,也会主动完成相应的练习题。竞赛培训与高等数学教学的紧密结合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激励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地体现和诠释了数学竞赛的宗旨。

高中数学竞赛篇6

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除了上述的必要条件之外,还需具备四个充分条件:如何稳固参加预赛的人数、制定合理有效的培训内容、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经费来源等。首先,如何有效地组织大学生参加竞赛,可谓是四个条件中最重要的一项,也是下一节笔者所研究的重点;另外,作为数学竞赛的主要内容:《高等数学》是工科类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等课程是数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这些是数学竞赛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第三,调动部分高校专任的数学教师组成竞赛培训团队也是一项重要的环节,笔者将会在第三节做详细的研究。最后是竞赛活动经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获得:第一方面,每所高校都会有专项的创新活经费,可以从此项经费中申请一部分;第二方面,各赛区的主办方会拔给每个学校一些经费;第三方面,适当地向参加培训的学生收取(或变相地收取)一部分。这些经费主要用于:参加竞赛的学生报名费、培训教师的课时费和学生竞赛时的考试相关费用等。基于上述分析,在普通高校开展数学竞赛培训以及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是完全可行的并具有实际意义的。

2普通高校学生现状分析

为了吸引、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数学竞赛活动,必须先了解现在普通高校本科生的生源现状及其学习状态。不得不承认,全国高校自扩招以来,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质量普遍下降。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大学的教育已由精英式转为大众式;二是随着扩招的进行,大多数优质生源进入了985或211这样的重点高校,这样就导致普通高校中的优质生源比例相对减少。限于优质生源比例小的问题,再加上数学理论繁杂与深奥,学习起来困难重重,多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产生为难情绪从而心生畏惧。还有小部分的学生在进校时数学基础就比较差,(或由此产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很低。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无实际用途,从主观上学习数学的兴趣消极。基于以上几点原因加上一些来自普通高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多大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较低,所引发的直接结果就是学习成绩下降、考试分数偏低、补考人数增多,更有甚者一些学生因为数学不及格而无法毕业。现阶段普通高校多数强调实践,所以在大学一、二年级基础阶段会大量调减理论课时,特别是有关数学的理论课程。这样就导致了教师在上课时会对课程进行调整,例如内容增加、进度加快等等。数学课中部分核心内容由于难以理解,权衡之下只好放弃。因课时问题,数学习题课早已名存实亡。关于这一点在文[3]中笔者会有详尽的论述。一些普通高校强调少讲精讲,但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高深抽象的学科,没有理论基础实践就无从说起。一些内容略讲或是不讲,都有可能在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应用中造成影响。但即使知道删减理论会有诸多的弊病,许多普通高校还是在课程中减少了很多的数学内容。多数普通高校的本科学生所学的数学内容少,而且掌握的不扎实不牢固。这一点与数学竞赛产生了严重的予盾。那么哪些学生适合参加数学竞赛呢?笔者认为有两类学生比较合适一类是自主学习能力强,数学基础扎实,对数学非常感兴趣的学生;另一类就是考研的学生。这两部分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望非常强烈,因此成为是参加数学竞赛的主力军。

3稳固参赛学生群体策略

据调查显示,有的普通高校因为这个问题而放弃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即便参加人数也少的可怜,以我校为例,我校于2011年第一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当时仅有一个非数学专业的学生参加了竞赛,其余29名数学专业的学生也是被志愿的。为了保障全国性的数学竞赛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我校实行了以“利益驱动”的办法。使学生有两方面的既得利益:选修学分和考研辅导。为了稳固参赛学生的群体,我校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开展了工作。

3.1有效宣传

根据经验,通过学生(或辅导员)在学生中进行数学竞赛宣传以及在学生中发放宣传小册子的方法收效甚微。为了能够在学生中得到有效的宣传,我院在大一的第二学期末,由《高等数学》任课教师负责向自己的任课班级做大量宣传,向学生讲清楚参加数学竞赛所能获得的利益,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2设立选修课

为能够顺利进行数学竞赛辅导培训,我们开设两门40学时的选修课《高等数学选修》与《数学基础研修》(这两门课程的学分均为2学分,他们的本质是数学竞赛辅导课程)。这样我们就解决了培训的时间与教室的安排问题(当然,我们可以给教务部门一些时间安排上的建议)。由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要修满一定的选修学分,所以这两门课程的开设对学生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另外,培训内容要尽可能让学生理解。如果内容难度过大,就会造成多数学生在课堂的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来上课仅仅是为了走形式。这样就达不到吸引学生参加竞赛的目的。总的来说,就是用选修课的学分来吸引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培训,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基础之上对其加以培训,并弱化对选修课的考核。慢慢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信心,自主自愿报名参加数学竞赛。考虑到普通高校的教学内容(无论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无法满足竞赛的要求,而且还有一小部分竞赛内容不在工科教学大纲的范围内。我校选择了开设《高等数学选修》、《基础数学研修》两门选修课。《高等数学选修》是为参加数学竞赛预赛的工科类学生准备的;《基础数学研修》是为专业类的本科学生而开设的。这两门选修课的授课内容严格遵从《中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大纲》的要求。对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3.3考研辅导

数学竞赛的难度大大超过了考研数学的难度,为了吸引更多考研的学生,我们的辅导以考研数学的难度为基础的。让学生在参赛的同时得到专业教师的考研辅导,加大学生对竞赛的兴趣。竞赛辅导的基础目标是考研数学辅导,重要目标是数学竞赛辅导。我们的辅导内容遵从竞赛大纲、以历年考研真题结合历年的竞赛真题的解题技巧制定讲授内容。这样既能得学分,又能得到考研数学的辅导,在帮助考研学生的同时也达到了稳定参加数学竞赛人数的目的。笔者认为上述条件能够吸引很大一批学生选修《高等数学选修》与《基础数学研修》。快速扩大数学竞赛在学生中的影响。一方面学生会因为选修学分易得而在学生群体广泛宣传;另一方面学生会因为能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而踊跃报名,还有一些学生会因能得到免费的考研数学辅导而进行宣传。在参加竞赛培训的人数得以保障的情况想,在参加培训的学生中选择一些较好的参加竞赛,这样就能够提高获奖率,也可以减少一些费用(比如报名费、考务费等)。另外,我校的学生在数学竞赛中获得的奖项,在物质上是没有任何奖励的。不过,按获得的奖项的等级不同会奖励不同的创新学分,创新学分可作为选修学分。比如,在初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会得5个创新学分;二等奖,4个创新学分,依次类推。在决赛中获得奖项,在我校还从未有过,但笔者相信通过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实现这个梦想。

4建立一支德能兼备的培训团队

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适应竞赛试题题型,组建一支不计报酬和得失、具有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的的培训教师团队是关键。组建这样的队伍需要两个条件。首先,培训教师虽然不计报酬但不能没有报酬,否则会使培训的教师缺乏教学兴趣。由于我校的数学竞赛培训是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教学的,故大部分的报酬是由学校以课时费的形式来支付的。但是与培训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试题和教法的研究相比,他们所得的课时费与付出是无法成正比的。其次,大学生的数学竞赛培训可以看作我们日常教学的有益补充。培训教师必须有较好的数学素养,教学方法,在解题能力和表达能力有较高的水平。同时,还要求培训教师广泛地查阅课外参考书、新近的考研参考书和各省市及国家的数学竞赛试卷等。可以说培训团队业务水平及敬业精神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数学竞赛成绩的好坏。以我校为例———数学专业的培训团队有五人,非数学专业的团队有四人。他们每人分别负责一部分内容。大家的同感是:任何一门课程的全部培训内容由一人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竞赛培训备课所需的时间与精力不是正常课程备课所能比拟的。甚至,有时我们在一学时的时间里只能讲解一道例题,不是我们的培训教师没有能力,而是我们在将知识教授给学生们的同时还要保证学生能顺利消化,扎实的掌握解题技巧。据笔者调查,各普通高校很少有专门的数学教师来辅导将要考研学生的数学知识。由于数学竞赛的难易程度在考研数学的难度之上,故数学竞赛的培训教师完全胜任考研数学辅导。这样一个专门的考研辅导团队是学校领导和所有将要考研的学生非常期待的。所以将考研团队与数学竞赛培训团队融为一体,从各个角度上看都是可以实现的,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5结语

高中数学竞赛篇7

(一)超四成受访学生认为,职业技能竞赛对其吸引力一般

由于职业技能竞赛主要跟专业技能相关,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学生还是认为学好专业技能是“比较重要”,仅8.8%的受访学生认为“一般”。但是,谈及职业技能竞赛的吸引力,有23.2%和29.4%的受访学生认为,职业技能竞赛对其吸引力“非常大”和“比较大”,而有45.6%的受访学生认为“一般”。可能这与职业技能竞赛开展时的受益学生不多有关。通过将“是否参加过职业技能竞赛”与“职业技能竞赛的吸引力”进行交叉分析,发现在未参加过职业技能竞赛的受访学生中,有2.6%的受访学生认为“没有吸引力”,而参加过职业技能竞赛的受访学生中,有38.9%的受访学生认为“吸引力非常大”这可能与高职院校在组织职业技能竞赛时难以顾及所有学生,导致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机会并不一样,从而对其的态度也不一样有关。

(二)是否参加过职业技能竞赛对学校是否有必要组织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没有显著性影响

通过卡方检验,发现“是否参加过职业技能竞赛”对“学校组织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的必要性”没有显著差异,分别有超6成的受访学生认为“非常必要”,但同时,也分别有超3成的受访学生认为“无所谓”。这可能与竞赛在培养学生方面发挥的作用未达到预期那么大有关。对于认为学校组织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的必要性,分别有91.2%何80.7%的受访学生都认为“能够提高专业技能”和“调动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可见,职业技能竞赛在促进学习专业技能方面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三)学校选拔选手的方式对学生的影响较大

调查显示,目前高职院校选拔参加市级以上技能竞赛选手的方法是“逐级竞赛选拔”,但也有“由教师直接指定”、“同学推选”等情况。选择“逐级竞赛选拔”的受访学生中有85.7%认为“大家都跃跃欲试,即使选不上,争取下次有机会选上”,而选择“由教师直接指定”的受访学生中有83.3%认为“能否选上由老师决定,自己争取也没有用”。可见,学校选拔选手的方式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应尽量采用逐级竞赛选拔方式。

二、职业技能竞赛的影响

(一)44.4%的参加过竞赛的学生认为“开拓了视野”

在谈及“参加技能大赛前后,你认为自己有哪些改变?”时,在调查中发现,44.4%的参加过比赛的学生认为“开拓了视野”,其次分别有32.3%和23.3%的学生认为“团队合作和与人沟通方面得到锻炼”和“专业技能知识和能力方面得到提升”,可见职业技能竞赛对参赛学生影响最大的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最后才是专业技能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提升。

(二)多数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的热情度不高

在调查中发现,分别有31.6%、12.3%和1.8%的受访学生对于“是否想参加职业技能竞赛”表示“一般”、“不太想”和“不想”。另外,通过卡方检验,羡慕身边参加技能竞赛的同学明显更加想参加职业技能竞赛,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是否参加过职业技能竞赛”对“是否想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没有显著性影响。

三、职业技能竞赛的利弊

(一)多数受访学生认为,参加职业竞赛更多的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帮助

在问及“你觉得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的好处”,分别有20.7%、20.7%和20.2%的受访学生认为能够“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提高专业技能”,对于其它方面,分别有17.4%、16.9%和4.2%的受访者认为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有助于高质量就业”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二)少数人参加比赛,是职业技能竞赛的最大弊端

针对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的不利之处,分别有54.4%和49.1%的受访学生反映“少数人参加,资源有限”和“教师精力主要集中在参赛的少数同学身上”。另外,有33.3%的受访学生反映,“由于未被选上,反而对课程的学习没有兴趣”由于职业技能竞赛只能面向少量学生,这决定了竞赛只能为择优而赛。多数参赛院校为了争夺名次,将优秀的教师资源、设备和经费等资源投入到极少数学生的集训上,其他学生多数无法通过对技能竞赛项目的实践提升专业技能。即使对于参赛学生而言,由于短期集中的高强度和高难度,往往学习比较被动,导致其对专业技能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因此,针对职业技能竞赛方面,受访学生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能够参加,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开设和职业技能竞赛相关的课程,或者开展关于职业技能方面的实践课程和培训班,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职业技能,也可以让更多的人参加进来。

高中数学竞赛篇8

关键词:数学竞赛 课程标准 素质教育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数学竞赛已成为数学教育的一个热点,它的重要作用已被教育界广泛公认,如提高青少年的数学兴趣,激发荣誉感,便于发现人才,培养数学人才等。但它的负面效应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也逐渐显现出来,因为衡量中学数学竞赛活动成绩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竞赛选手能否在各种数学竞赛中获奖。而中学数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辅导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数学竞赛需要的基本知识,熟悉数学竞赛的问题形式,领悟数学竞赛解题的思想方法,培养解题能力。所以它的负面效应主要体现在:只面对少数的"天才儿童",而忽视大多数;过早的兴趣会妨碍全面发展;竞赛题多为偏、怪、难题,与日常数学教学脱节;竞赛教育成为应试教育的一部分,所以数学竞赛虽能促进数学教育的正常发展,但如果掌握不好,也会冲击着数学教育的正常发展,特别是在课程改革的进行中,如何开展好数学竞赛,使之继续更好地为数学教育服务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新课程改革的"新"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1)反映未来社会对公民所必须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2)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3)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

十五大报告中重申"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并强调这"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第一条中用比以前更为明确的语言提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学科学自身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不断对数学课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但他们总的来说都存在这些共同的特点:一、数学课程目标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二、数学课程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从精英转向大众;三、数学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而不是统一的摸式;四、数学课程目标更加注重联系现实生活与社会。

那么,这一新课程改革对数学竞赛教育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数学教育的性质是什么.

3.数学竞赛的教育性质

3.1 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数学竞赛的教育,其对象是中学生,其教育的载体是中学生可以接受的奥林匹克数学,其主战场在中学,因此,它是基础教育。虽然内容有大学的背景,教练亦不乏大学教师,但这只是提高了教育的层次,而没有脱离中学数学教育的范围。

认识数学竞赛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防止实践上的盲目和理论上的混乱。

(1)竞赛教育服务于基础教育,宜导不宜堵;

(2)虽然它的层次较高,但不是超前学学知识,也不是职业数学工作者的专业培训,更不是大学预科,而只是要充分开发中学生的思维潜能。

3.2 开发智力的素质教育。因为数学竞赛是一种智力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竞赛,所以数学竞赛教育也只能实施智能教育、素质教育,而不能是单一的知识教育或片面的升学教育,自然不是家庭式的业余教育。

求解竞赛题离不开扎实的基本知识,但当命题者把数学家的前沿成果变为中学生可以接受的竞赛试题时,主要的不是要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些知识,而是要考查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洞察力、创造性和数学机智,只有那些综合而灵活地运用知识的选手才有希望成为竞赛的佼佼者。

如所看到,经过竞赛洗礼的优秀选手,不仅数学能力发展突出,而且创造的人格特征也发育显著,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勤奋进取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在心理上,他们的注意力、持久性、自主意识和使命感也常比一般同学高出一筹,他们从小就开始"学会怎样学习",就开始思考,融会贯通,他们比别人聪明的地方就在于,使"学习方法的水平",走在学习活动的前头.所有这些都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3.3 生动活泼的业余教育。竞赛数学是一种业余教育,他以"第二课堂"为基本形式,虽然有教学计划,但不具法定指导意义。一般说来,没有升学指标或分数排队的压力,没有教学范围、教学进度、教学课时的呆板限制,学生多怀有浓烈的兴趣,因此,十分有利于实施"愉快教育"、进行生动灵活的教学。

由于竞赛教育的基础性质、智力目的和生动形式,使得它不仅是日常教学的延续与补充,而且是课堂教学的优化与改革;不仅是普及数学知识、传播数学文化的一种好形式,也是激发青少年兴趣并帮助一部分学生首先在数学上成熟起来的好途径。

明确了其业余性质,我们知道它是正规教育的补充,只能发挥辅助的作用,不能喧宾夺主。

3.4 数学文化的普及教育。历史已经昭示,未来将进一步证实,高科技的本质是一种数学技术,扫除"数学盲"的任务必将代替扫除文盲的工作。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一项技艺术,而且也是一种文化。数学竞赛最深刻的历史作用,可能不在于造就几个数学领袖,而在于普及了数学文化。中学教材所提供的基本上是历史的数学或数学的历史,而数学竞赛可以提供"今天的数学"或"数学的今天"。许多体现现代思维与高等背景的"活数学"正是通过竞赛的桥梁输送到中学校园的,当它们经过"初等化"、"具体化"、"特殊化"、"通俗化"而来到青少年中间时,主要地不是作为一种高深的理论,而是作为一种朴素的思想,一种先进的文化在幼小的心灵中播种。

众所周知,集合的思想、映射的观点、构造的方法以及奇偶分析、抽屉原理、染色问题等,十几年前还是一种时髦,而今已经是普通竞赛选手的常识了。

把握这些性质,数学竞赛活动将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产生健康的影响并做出积极的贡献;否则,就会引向歧途,并给学生带来过重负担,给正常教学带来有害干扰。

我们的培养目标,既要认真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又应重视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使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学有所爱,学有所长,使所有学生都能各得其所,充分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这样,个方面的人才才会不断涌现出来。

高中数学竞赛篇9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组织与培训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培训问题的探索浅议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赛前培训地方院校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探索与实践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培训模式探究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培训的探索与实践数学建模竞赛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浅谈独立学院数学建模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几点思考以数学建模为平台提升大学生的应用、实践与创新能力数学建模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的交互培养模式研究以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大学生数学建模创新能力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专业组竞赛培训模式的探讨浅析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指导中美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比较分析依托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数学建模竞赛促进大学生数学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大学生科技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5]杨桂元.财贸类院校数学建模的教学与实践[J].工科数学,2002,18(6):13-15.

[6]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赛题[eB/oL],[2012-09-20],

[7]乐励华等.数学建模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工科数学,2002,18(6):9-12.

高中数学竞赛篇10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学科竞赛浙江农林大学

一、引言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成为了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也是学校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生命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探索并制定出一套适合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地方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重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学生实践能力。学科竞赛教育打破了以往的过分侧重理论知识的课堂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创造性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整合课内外实践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育的有益的补充,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学科竞赛已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平台,成为大学生创新教育的—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竞赛是对知识深入理解、系统整理和实践运用的过程,竞赛结果集中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协作精神。

二、经济管理类学科竞赛概况——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

(一)竞赛项目多学科竞赛不仅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验,也是一次对知识深入理解、系统整理和实践运用的过程,还为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和提高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自2003年以来,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就开始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及各种类型的学科竞赛,主要竞赛项目有10项左右,从部级竞赛看,主要有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全国电子商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5项,省级竞赛主要有浙江省财会信息化竞赛、浙江省高校管理案例分析大赛、浙江省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等3项,此外还有杭州市“赛伯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省级以下竞赛,以及学校自己举办的“未来巴菲特”——企业价值投资分析大赛等只针对本校学生参加的一些竞赛见表(1)。这些学科竞赛给学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学校的学生类科研创新活动更加活跃。

(二)参赛人数越来越多近年来,社会对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等教育的规模在快速发展,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对学科竞赛的发展也日益重视,所以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参赛人数越来越多,每年都在增加。如以浙江省财会信息化竞赛为例,此竞赛是浙江省从2004年开始举办的,是作为浙江省教育厅组织的学科竞赛之一,是高校之间最高层次的财会类竞赛,也是全国范围内唯一的财会类专业竞赛。我校从2004年开始就积极组织学生参赛,截至2010年止已连续参加了七届,每年的参赛队伍基本上都在增加,从2004年的6支队伍18人开始,到2010年的24支队伍72人,参赛人数越来越多见表(2)。

(三)获奖人数呈上升趋势我校经济管理类学科竞赛刚开始时,由于各种方面的原因,如教师辅导经验不足、学生参赛人数少、参赛积极性不高等,竞赛并没有取得很显著的成效,经管类各学科竞赛的获奖人数不是很多。但之后的几年,随着参赛人数的增加,竞赛各方面经验的提升,获奖人数基本上每年都在增加,呈递增趋势。

(四)绩点高的学生获奖率高在高校绩点的高低代表着一个学生成绩的好差,平均学分绩点越高,学习成绩越好;相反,平均学分绩点越低,那么学习成绩也就越差。学科竞赛是对相关学科知识深入理解、系统整理和实践运用的过程。要求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要有较好的掌握,而绩点较高的同学一般来说比绩点低的同学知识掌握的要扎实,相对来说去参加学科竞赛获奖的概率也就较绩点低的同学要高。以2009年经济管理学院07级的获奖学生为例,平均学分绩点在3.0以上的占62.85%,平均学分绩点在2.5以下的只占到14.29%见表(3),这说明平均学分绩点高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的概率较高。

三、经济管理类学科竞赛问题分析

(一)学校方面(1)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我校经济管理类学科竞赛的相关管理体系尚不够健全。一些竞赛组织的管理部门,从学校、学院直至学科,主要是临时性的,因为学科竞赛不属于正常教学,不是各院系固定的工作任务,没有一套长效的管理制度,这样对于学科竞赛的长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而有些竞赛项目只有个别教师参与竞赛组织和指导,处于一种单打独斗的局面。近几年来,我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在增加,对学科竞赛重要性的认识在不断提高,相关部门举办的各级各类竞赛也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完善的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合理的组织管理机构,各部门的职责就会不明确,从而无法保证学科竞赛工作各个因素、各个环节的有效配合,最终无法保障竞赛高效运行,使得学科竞赛成绩达不到预期的效果。(2)竞赛经费投入不一,激励机制有待健全。学科竞赛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作为保障。我校对于经济管理类各种同等级的竞赛,投入的经费都是一样的。但是各项学科竞赛的师资力量投入、报名费用、参赛人数等都是不一样的,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报名费是由学校出的,而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是参赛学生自己出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比赛时间较长,而大学生英语竞赛就没有这些开销。再如浙江省财会信息化竞赛,前几年开始投入的经费很少,2008年学校新增了财务管理专业,财会类专业学生增加了一倍左右,参加这项竞赛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再加上近年来物价上涨,而这项学科竞赛经费的投入却增加得不多。学科竞赛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在学科竞赛中如果没有给学生、教师以及二级学院建立配套的奖励政策,就不能充分调动学生、教师、二级学院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参赛人数少,参与竞赛的作用就得不到充分发挥,最终导致学科竞赛不能广泛开展,学科竞赛所取得的成绩往往也不那么理想。

(二)教师方面目前大部分教师主要还是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传统的教学内容体系一般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往往把实践教学放在附属于、服从于理论教学的一种从属地位。在传统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一般比较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课堂案例的讲解,再加上考试通常以书本知识为主,为了照顾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同学,试卷题目会出的比较简单。而现在的学科竞赛内容往往与当今社会存在的实际问题相适应,尤其是经济管理类的一些学科竞赛,更加注重与实际相结合,书本内容可能是陈旧或通用的理论,而当今社会经济是瞬息万变的,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应具有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与素质结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的培养。

(三)学生方面(1)学生之间成绩的差距不均。由于现在社会上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选择一个好的专业对一个学生将来的就业会有着一定的影响。对于热门专业,如会计、财务管理、国贸专业等,不管哪个学校,报考人数相对较多,但招生人数却是有限的,比如在我们学校,经管类学生有大部分都想就读会计、财务管理专业,但是学校对这两个专业的人数是有限定的,所以在同等条件下,只好让成绩高的学生优先选择,剩下的学生再通过学校调配,这样热门专业的学生相对来说成绩就偏好一点,这也就导致了各专业学生之间成绩的参差不齐,会计、财管等专业学生成绩好,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学生成绩偏差一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竞赛的成绩。在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各专业中,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成绩是最好的,历年参赛获奖的情况也较其它专业要好。从2003年至2009年经管类各专业的获奖统计情况看,工商管理、会计专业获奖人数较多,国际经济与贸易、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其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专业由于是近几年的新兴专业,所以获奖人数较少。在竞赛工作中应该注重这个问题,想办法缩小各个专业之间的差距,让各专业的学生意识到,只要学得好,不管就读哪个专业都是一样的,社会上每个领域都是需要人才的。参加学科竞赛,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所读专业的行业情况。(2)学生参赛积极性不高。学生参加竞赛的积极性是学科竞赛工作开展的动力所在。如果学生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学科竞赛,那么竞赛工作就失去了其意义,所以鼓励和吸引广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得到提高是开展学科竞赛的根本目的。从目前我校经管类学科竞赛的情况看,存在着绩点低的学生参赛积极性不高的现象。据调查,大部分绩点较低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扎实,而学科竞赛一般来说是针对基础知识较为扎实,成绩较为优秀的同学的,所以绩点低的学生往往认为他们即使去参加竞赛也不会得到什么结果,去了也只是浪费时间而已,还不如把这部分时间花在其它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此外,通过调查还发现普遍存在着男生参赛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在大学里面,一般来说,女生的学习态度比男生要好,当然也不排除有些男生是比有些女生要认真的,而且一些专业班级女生人数远远比男生人数要多,如会计、财务管理专业,女生之间竞争往往比男生要强的多,这就使得女生的参赛积极性普遍比男生要高,而且我校经管学院总体上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要多,这就使得最终的获奖情况女生相对也要比男生多。

四、经济管理类学科竞赛完善的对策

(一)建立良好的学科竞赛组织管理机构高效的管理机构是学科竞赛活动的组织保障。学校应设立竞赛组织机构,完善学科竞赛的相关制度。学校和学院各个部门要充分协调、各尽其职,鼓励和培养更多的年轻教师参与竞赛的指导,特别是高水平的指导教师的培养,全面规划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对一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科竞赛,学校可以出台相关的文件和规定,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二)增加投入和健全激励机制学科竞赛经费是该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保障,它在举办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调动指导教师、学生等各方的积极性,必须要有相应的经费投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使得每项比赛都具备充足的经费,确保竞赛顺利开展。对于各项不同的竞赛,应结合实际,按照该项竞赛实际所需费用,投入相应的经费。学科竞赛的激励机制包括对参赛学生、指导教师和学院的奖励。对获奖的学生,可以给予一定的学分,或减修部分选修课程,在奖学金评定的时候给予学习单项奖或学习优秀奖,给予现金奖励,获奖达到规定级别的可以保送研究生等;对教师给予工作量的补助和现金奖励,在个人评先和职称评定的时候给予政策倾斜。对于组织竞赛比较好的学院授予学科竞赛先进单位或奖金等奖励。通过学科竞赛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使学科竞赛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开展大学生的各项学科竞赛,能够弥补相关专业实践教学不足和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大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构建竞赛体系将学科竞赛与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紧密结合,使学科竞赛成为日常教学的有益补充,日常教学中渗透学科竞赛相关内容。把一些与竞赛有关的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增设与学科竞赛相关的专业选修课和全校性公选课,让课程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以学生竞赛带动学科发展,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教学质量提高,构建并实践“学生竞赛--科技创新--教师科研”的互动模式,通过学科竞赛带动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共同提高,营造一种探索研究、普遍提高、个性发展的培养氛围,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青年教师科研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教学研究水平。形成一个促进课程建设、培养学生兴趣和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提高的循环系统。

(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学科竞赛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部分,大力推进学科竞赛工作,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协调发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自身培养能力,确立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参赛能力。深入推进教学改革,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与课外的密切结合,优化教学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把教育改革落实每一个专业,使各专业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认识到每个专业都是一样的,各有各的长处,逐渐缩小各专业之间的差距。

(五)调动学生的参赛积极性学科竞赛应该为教学服务,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服务。因此,要通过学校、学院网站、宣传海报和竞赛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尤其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类比赛,如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财会信息化竞赛等,把竞赛变为大家关注的话题,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让更多的学生从竞赛中受益。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参赛,帮助学生分析一下参加学科竞赛的好处,如参赛对学生将来的就业、职场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等。此外,不是只有学分绩点高的同学参加竞赛才能获奖,只要学生有信心去参加,也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如2009年07级经济管理类学生共有35名学生获奖,其中平均学分绩点在3.0以下的学生占到了总获奖人数的37%左右见表(3),这说明期末考试的成绩并不能充分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有些学生可能就比较喜欢具有挑战性强一点的竞赛项目,并非绩点低的学生就没有信心参与竞赛,事实上平均学分绩点跟竞赛的结果有时不一定是正相关的,参与学科竞赛关键是各项综合素质的锻炼与体现。

*本文系浙江农林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竞赛教育及其效应:基于经济管理类学科竞赛分析”(项目编号:ZD1004)及浙江农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财会教学团队”(项目编号:tD1205)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周治瑜等:《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载体》,《现代农业科学》2008年第5期。

[2]王晓勇、俞松坤:《以学科竞赛引领创新人才培养》,《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第12期。

[3]尹仕、肖看:《构建大学生多学科竞赛平台培养新型拔尖人才》,《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年第5期。

[4]赖超颖:《构建学科竞赛体系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高》,《才智》2009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