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化学实验十篇初中化学实验十篇

初中化学实验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5:51:43

初中化学实验篇1

初中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课程,学生仅仅死守书本知识,往往难以取得进步。据悉,不少教师在初中化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上,一直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很难真正地将实验教学融入初中化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法来改变初中化学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现状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供大家一起探讨。

1.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初中化学中很多实验为演示型实验,需要同学和教师一起论证结论是否正确。初中化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常常将这种实验采取以下的授课方式:实验前,教师先把需要注意以及实验的方法步骤全部告诉学生,然后再由教师一步接着一步示范给学生看,争取让学生能够看懂,最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及辅助下完成整个实验,反思总结、填写实验报告单。这种方法看似效率十分高,基本只要一两节课,绝大部分学生就能完成这个实验。

可是,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上看,这是不行的,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丝毫不能体现学生的思考能力,这种简单的灌输式的教育教学,学生学会的往往只是简单的模仿,可能最后连最基本的原理也没有弄懂。根据初中化学新课标的要求:初中化学不仅仅只是化学知识的积累,更多的是化学思维的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的培养。那么,现行的教育教学方式在初中化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到底有何不妥之处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死板和学生的敷衍态度所导致。

初中化学是开设在初中阶段的最后一年,面临各科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复习,化学却才迈入新课开始的行列,在这样一个险峻的形式下,初中化学教师面临非常大的压力,为了减轻教育教学工作上的压力,很多教师就直接采取填鸭式的方法,包揽整个课堂,而实验什么的,自然也是由老师"照本宣科"学生只需紧握笔杆,认真记录。这样的课堂学生学的无聊,教师也教的痛苦。

原本初中化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是十分符合学生口味的,但是在教师呆板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导致化学课程也不被学生所重视。课堂上不积极的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只知道埋头做笔记,更有甚者,在化学课堂上还会偷偷复习其他科目的内容,课外也不和教师探讨,也没有兴趣去询问实验活动,整个学习过程相当被动、敷衍。

2.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善策略

化学由于其学科性质,我们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教师的讲解,也不能完全放任学生自主学习。现如今,一些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新课改后初中化学的教育教学工作,这实际上是对初中化学教师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从教经验来慢慢磨合,另一方面,教师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紧跟时代的步伐,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针对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死板和学生的敷衍的问题,我们要对此作出相应的改善。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涉及的知识面越来越广与现实生活联系更加密切,这一切都要求初中化学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与时俱进,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革新,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十分重要,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才能更好地学习初中化学。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采用实验教学法,不但要求教师注重自己教的方法,多多侧重于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学习,学生也要为化学学习作出自己的努力,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打好化学基础,为今后的继续学习做好准备。

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应该注意的方面

面对初中化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改变初中化学教师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刻不容缓。初中化学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又十分贴近生活,在初中化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采用实验教学法,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笔者自身的经验,采用实验教学法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3.1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应当给学生指出重点和难点,以免学生在实验中晕头转向,难以把握实验的目的,以至于最后没有达到实验本应该取得的效果。教师同时还要检验整个实验的安全系数,要保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并且要引导学生按照规范的步骤完成实验并获得相关的实验报告。当然这并不是要求教师全部包揽,而是要求教师进行引导。

3.2初中化学中各种生活中的小实验,学生的实验作业,都是培养学生化学兴趣的良好途径。例如把一块铜片和一块锌片平行插入一个成熟的西红柿中进行自制果蔬电池,该实验材料易得,操作简便,现象明显,这样的实验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而且也学习到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农民往水田里倾倒草木灰的做法的化学原理等,其实水田里有大量的腐败的植物,使得水田偏向酸性,而草木灰中含大量的碱性物质,正好综合达到酸碱平衡,使得庄稼长得更加茂密。这样的小实验、小探究能让学生了解到化学能变废为宝,同时对化肥的学习也十分有利。

初中化学实验篇2

1.适应中学化学课程改革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初中化学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化学实验操作,导致实验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还有的教师只是要求学生记忆化学实验结论,并不是把时间用在实验的具体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改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努力通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实验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促进初中学生成长和发展

化学实验现象反映出化学物质的变化情况,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创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场景,让学生在观察和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获得感性认识,对抽象的知识从直观生动的实验现象中得到进一步加深,使知识理论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能让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措施建议

1.转变教学理念,深化实验教学研究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正确认识实验教学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不断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切实改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学校应为化学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鼓励教师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此外,学生必须正确认识化学实验教学的意义,积极参与化学实验,以培养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完善实验设备配置,促进化学实验室建设

加强化学实验教育资源整合,不断优化化学实验教育资源的配置,才能更好地实现化学实验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对化学实验教育投资应该是多元化的,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不应只是单方面的进行实验室配置,还需要加强技术设备和多媒体教室等设施的投入。只有通过优化化学实验教育资源的配置,形成合理的化学实验教学投资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应该加强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配备足够的实验仪器设备,形成科学合理的实验设备配置方案,确保化学实验教学的正常发展。同时,学校应配备具有化学实验教学背景的教师,确保化学实验教学的师资力量。

3.强化学生实验力度,培养学生自主操作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被动状态,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进而直接影响了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应充分发挥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化学实验教学活动的主体,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按照新课程标准大纲和课程的要求,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鼓励他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独立完成整个实验操作,进而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优化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强学生对实验内容的讨论和探索,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改进实验手段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或动画等形式,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实验内容和实验技能,而且可以将微观性质和化学原理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还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对化学实验中具有一定危险性或污染的实验进行多媒体视频演示,这样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了解实验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技能。在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安排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确保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理论的密切联系,才能达到实验教学的理想效果,进而促进学生及时巩固和理解理论知识。

三、结语

初中化学实验篇3

论文摘要: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探讨了三种初中化学实验,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外实验,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了教学质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化学概念,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并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掌握一些相关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的科学方法。可见,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实践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下面我简单谈谈化学实验常见的三种:一是演示实验,二是学生实验,三是课外实验。

一、演示实验

据统计,演示实验在所有的实验中所占比例是最多的,可以看出它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特殊地位。演示实验主要是老师进行表演操作,学生在一旁观察的一种实验。变化多端的演示实验,可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引导到对化学知识的强烈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做每一次的演示实验前,老师都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操作上一定要做到规范、熟练,达到明显的效果,并确保安全,万无一失。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要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记录好观察实验现象的每一个小细节,并注意在操作过程中规范操作,确保安全。例如:在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对白磷燃烧的演示实验进行一定的改进,用球胆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o2,可以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o2接触后,逐渐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提出3个问题:①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而红磷不能燃烧呢?②水中的白磷需要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燃烧?③红磷能不能燃烧?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请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这样的实验教学既能让学生容易理解,又能牢记知识点。

二、学生实验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学生分成几个组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操作实验,并详细记录实验的相关情况及结果。这种实验方法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如何完成一堂成功的实验课?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三点:第一,明确目的,精心准备。在进实验室前要求学生掌握这次要做的实验内容,要明确这次的实验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实验前将相关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准备好,将这次实验的目的、实验步骤、所需仪器、药品、各个操作步骤的大体时间分配和注意事项写在黑板上。转贴于把握实验的关键点,为下一步操作做好准备,如氧气的制取,详细地将氧气的制取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检查制取氧气装置的气密性;(2)向试管中装入药品,并用带导管的塞子把试管口给密封好;(3)用铁夹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面;(4)加热试管;(5)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氧气;(6)将导水管从水中取出来;(7)熄灭酒精灯。第二,认真指导,培养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规范每一个实验操作步骤,教师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做到全面指导,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详细记录下来,并在课后及时认真地思考问题。第三,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认真批改,做好详细记录,方便以后更好地指导学生做好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课外实验

课外实验是学习化学的第二课堂,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燃烧时的色态、构造现象,学生们都体现出了较强的好奇心。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和蜡烛来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生开始产生了很强的兴趣,很多学生都在家里亲自动手做这个实验,有些学生成功了,而有些学生没有成功。到了第二天课堂上都在询问老师,经过老师简单的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这次有一部分学生成功地完成了该实验,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被彻底地激发了出来。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拓展思维起到了一定作用。通过课外实验,能加深课堂所学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展思维,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总之,就实验教学而言,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实验能力、拓展思维。强化课堂演示实验、落实学生分组实验、开发家庭小实验,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实验篇4

例如在进行《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时,其中的目标要求为:初步学会使用胶头滴管、量筒等常见仪器的基本操作。采用“任务驱动”教学策略时,先不讲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也不讲如何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教师布置事先设计好的任务:请同学们量取5ml水,于是在此项“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主动去操作、去发现,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自然会遇到一个“倒入水无法恰好是5ml”的问题,于是学生出现一种“需求”,通过学生自学或只需要教师轻轻点拨,便将隐含在“任务”中的“胶头滴管的使用”教学目标完成。

在操作中学生还会发现液面是凹型的,在“任务”的“驱动”下又出现“需求”:不能确定如何读取问题,同样通过学生自学或教师点拨便完成“量筒的使用”教学目标,整个过程实施地就是“任务驱动”下的实验教学策略。

1“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1有利于推进化学课程和化学教师教学改革

化学新课程倡导要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优势,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多给学生安排任务,利用“任务驱动”使学生“动”起来,“任务驱动”教学策略正符合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动”起来的教学特点。“任务驱动”教学策略是利用“任务”来“驱动”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策略正是与科学探究紧密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适合学生特点,使教与学生动有趣。在教师寻找“任务”的过程中又开发了新的教学资源,所以从长远来看“任务驱动”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可以进一步明确化学教材的学科定位和作用;体现化学学科知识的价值,对于推进化学课程改革和化学教师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2能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采用“任务驱动”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教师提出或学生自己发现具体“任务”,为完成这一任务,学生在思想上产生紧迫感,产生知识需求,于是产生学习动机,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实验学习中学生会遇到需要破解的难题,学生通过翻阅教材、查阅资料、进行实验,或通过小组合作,相互交流、讨论完成任务,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格局,由以前的“教案(教学过程)”改为“学案(学习进程)”,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动”起来,最后通过真实的实验、具体的操作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体会到自己进行探索的成就感,可激发学生上实验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从而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和人格。

1.3便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新课程标准提出:化学教学的主旨是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任务驱动”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即“自我意识”基础之上;是建立在学生间相互协作、自主探究基础上的“开放学”,追求智商与情商相结合的学以致用,达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是用最科学和最先进的理念帮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与社会生产生活相联系,从而获取最大限度的成长,以提高学生化学学科素养。

2“任务驱动”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实施及注意事项

2.1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实验教学情境引出任务

在实验课一开始,教师不能直接向学生提出实验要求,更不能生硬地把“任务”抛给学生,要利用学生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理特点,精心设计生动活泼的实验教学情境,将任务隐藏于教学情境中,使学生自主发现或通过教师点拨有“任务”存在。

例如在学习“过滤”与“蒸馏”实验时,把本地区以冶炼铜为主的有色金属加工区附近一学校出现大量儿童中毒的事故引入课堂,向学生介绍其原因是地下水被污染。让学生实地察看工业区附近一些小湖泊中异常发绿的水,将水样取来后和学生一起分析污染情况,分析其中的杂质种类及危害,如含铅、铜、汞等重金属导致人体中毒,使学生主动意识到应该净化这些被污染的水。如何净化?任务便很容易、很自然地被引出。

在这样的情境下布置实验任务,学生乐于接受,同时会带着情感产生一股内驱力去动手实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这样一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枯燥的实验教学得到创新、得以发展。

2.2设计的任务要有驱动性

“有一头驴子突然停下不走,主人无论是在前面拉、后面打,都无效,这时,一个孩子拿着一把青草在前面走,驴子就跟着走了。”故事中“青草”就是“任务”,“引驴子走”就是“驱动”。这个故事说明:教师不要生硬地给学生提出任务,设计的任务要有“驱动”性,如有多种任务,任务要有连贯性,难度不要大,要能引出下一任务。教材中一些实验探究的教学程序本身也遵循“驱动”原理,如“对蜡烛及其燃烧前后的探究”,此实验分为燃烧前、燃烧中、燃烧后3步探究任务,再把教学目标分配到各步任务中,强化其逻辑关系,使实验教学产生驱动性。此实验还可把其任务设计为:对蜡烛的性质及变化进行观察,靠由表及里的逻辑关系一步一步向前“驱动”。

当然,“驱动”方式还可以是“成果驱动”,如对教材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尾气处理实验方案的改进”进行教学时,让学生把改进方案画在纸上,教师在全班学生中巡视,发现只有一名同学改进成功,无论教师怎样提示,其他同学都没有进展。于是把这名学生的成果举起来向大家展示,此同学是把尾气管伸长转到了喷灯火焰处,其他同学看后都很感叹,惊讶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方案简单易行有效,为什么自己没有想到。在此同学成果的刺激驱动下,其他学生的改进方案不断涌现。

“驱动”方式还可以利用学生好动、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小游戏”、“小魔术”等利用实验的趣味性进行驱动。

另外,教师设计的“总任务”、“分层任务”一定要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基于从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出发,重视知识准备,减少知识点间的梯度,然后再不断展现挑战性的“总任务”、“分层任务”,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得以顺利进行的成功保障。

2.3设计的任务要有轻有重

实施“任务驱动”化学实验教学策略,设计的“任务”要有主次,要分清重、难点,要考虑到任务的大小、完成时间以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设计最好不要超过两个以上的重、难点,规模小、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完成的任务。

如《粗盐提纯》实验,总的实验教学目标为:提纯精盐。分步教学目标有: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由于溶解、过滤、计算在以前有所介绍,综合考虑,只确定蒸发操作为本实验教学重点,蒸发中时间的掌握为难点。其中的“总任务”、“分层任务”、“重点任务”、“难点任务”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有一农户在用柴草做燃料炒菜时,不小心将盐坛中的食盐撒了一地,后又扫了起来,但混入许多柴草末、灰土等,“请同学们想办法帮这位农民回收洁净的食盐”为“任务驱动”中的“总任务”,“如何除去柴草末、灰土、水分(收回干燥的食盐,即加热蒸发)、杂质等(最后再转化一步成计算产率)”为“分层任务”,其中“分层任务”中的“去除水分”定为“重点任务”,“去除水分”时的“如何掌握火候”定为“难点任务”。这样确立的“重点任务”、“难点任务”均少一些,任务规模小,使整个实验很容易顺利完成,当然,实验教学中任务的重难点还要根据《课程标准》与学生实际情况而定。

3注意加强过程性评价

由于实施“任务驱动”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学习过程具有特殊性,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能像用试卷一样作为评价学习效果的唯一方式。实施“任务驱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给予学生及时的评

价,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了解学生学习的成就和潜能,同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和改进自己的学习状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感、意志品质,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创意、参与状况、合作水平、学生的进步幅度等也应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不仅需要教师评价学生,还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教师要从“考官”角色逐渐转变到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评价的角色,以便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应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只要学生能积极参与、努力探究就予以鼓励和表扬,特别是要树立学生的自尊、自信,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从而有利于教学目标更快、更好地完成。强化过程性评价是实施“任务驱动”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一个重要意义所在,但在操作过程中要考虑简便易行,不要过多的加重师生负担。

4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初中化学实验篇5

一、领会新课程标准要求,充分认识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新课标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新课标中除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新课标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课标的教学内容。

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新课标规定的31项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节中共安排了85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这些演示实验,我全部安排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做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

2.开发家庭小实验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3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并作为家庭作业时,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我们除了布置学生完成新教材中设计的13个家庭小实验外,还另外补充了十几个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庭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小实验,作为家庭作业。这些实验按教学进度陆续布置给学生完成。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家庭小实验记录本,把所完成的实验项目、日期、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等详细记录下来,半学期检查一次,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

3.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科技节,化学晚会列为专项内容之一。在晚会上表演节目(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小游戏等)的都是化学兴趣小组的成员,而观众大多是初中学生。丰富多彩的晚会把他们带入五光十色的化学世界,听到“爆竹声声”,学生自然联系到不纯氢气点燃时的爆鸣,看到“空瓶生烟”“清水变色”,就急着想了解“这是什么变化?”……兴趣的激发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例如,学生在做“实验八:酸的性质”分组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看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的实验现象都记录下来,然后再认真分析产生气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创新能力。化学上,这种意识和能力培养的途径也是很多的。

初中化学实验篇6

一、化学实验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新课程淡化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区分,希望所有的实验都能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做。需要学生自主完成的“活动与探究”实验有60多项,学生自主探究成为改变学习方式的主要手段。但新课程实施几年以来,不少地区和学校的化学实验教学要求仍然落实不到位。从实际开展情况来看,因为没有硬性标准,实验基本都是靠教师演示来完成,学生实验反而比以前少了许多。同时对于面广量大的农村学校来说,目前无论是实验室数量还是药品仪器等硬件条件根本达不到新课程要求。新课程实施几年后,许多农村学校仍然无法正常开足、开齐一些必需的实验。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化学实验教学,直接影响新课程的实施。

2.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学习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学生实验获得的亲身体验,在科学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化学实验是最受中学生欢迎的教学媒体,化学实验课是学生们最活跃、最富有想象力、最善于提出问题的课堂之一。他们会去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会为实验成功而兴奋,会因为自己亲自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获得成功而得意。但是统一的实验要求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单一的实验内容又脱离社会实际,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再者初中化学时间短任务重,在课堂上大量开展探究性实验不现实。

3.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身边的生活,就会发现农村周围有着广泛的、可供开发的、多样的实验教学课程资源而没有被很好利用。利用广大农村环境的优势,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挖掘潜在的丰富的农村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将农村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进行生活化处理,引入鲜活的生活素材,化学实验更能使化学贴近生活,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在学生内心深处形成“化学是有用的”观点,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忱,促进主动探究,培养创新意识,回归化学本质,推进新课程实施。

二、化学实验教学生活化的内容

农村的生活、生产实践与化学知识有着紧密广泛的联系。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环境中选取专题,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采用生活化的实验素材,利用生活中的仪器和药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弥补学校教学仪器、药品不足的问题;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把学生的化学学习同自己的生活、生产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促进其热爱化学、认真学习化学、努力应用化学;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在教学中开阔教师的视野、培养教师的能力,提高教师专业化的水平。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生活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定期开放实验室。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实验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应该在指导学生认识标准仪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新课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对实验室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初中化学时间短、任务重,在课堂上大量开展探究性实验不现实,况且农村实验室现有条件也无法满足。开放实验室,使实验室不但在时间、空间上保证完成教材的教学任务,而且也拓展了实验室的功能,让实验室成为学生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场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实验仪器和药品,了解它们的性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开展自己的生活化问题探究。这样有助于解决学生的动手能力差的问题,并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实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2.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废弃物改制实验仪器或制成简易实验装置,也可利用生活中身边的材料自制实验药品以替代实验中的化学药品,更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创建自己的家庭实验室。这样既有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的短缺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助于其发扬探究精神,养成节约习惯,提高环保意识。

3.布置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新课程要求改传统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要让学生把学校中所学的知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紧密联系教材、利用家中的材料就可以完成的实验。这样既可以弥补因器材配备不足给实验教学带来的不足,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贴近生活的实验情境中获得知识,并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

4.对课本的一些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进行适当的修改完善再设计,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或利用生活化的素材。我们可以从学生最熟悉的学习和生活中选取专题,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采用生活化的实验素材,利用生活中的仪器药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熟悉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创新精神。

初中化学实验篇7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实验很神奇,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利用这些资源,创新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进入到观察、猜想、探究、分析的过程中,利用相关化学原理进行实验现象解释,这对于发展学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在课堂探究性实验开展中,教师要能够为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提出大胆的猜想,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够进行相关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以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学生实验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做课本中的一些实验,比如,在学习分子不断运动之后,引导学生开展“魔棒生烟”的实验,教师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开展实验活动。再比如,在教学“燃烧的条件”的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做“魔棒点灯”的实验,做“烧不坏的手绢”的实验,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做实验,发展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教学联系生活,积极引导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有效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内容结合起来,能够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化学原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能够在知识学习之后,进行一些家庭小实验,巩固消化吸收知识,创造性地应用知识为生活服务,这对于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意义重大。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做一些家庭下实验,促进学生有效发展。设置家庭小实验,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实验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基本技能;2、实验要能够有效与生活内容结合,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3实验要具有探究性,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简单。只有这样的实验设计,才符合初中生的能力水平,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促进学生探究实验能力的发展。比如,引导学生通过家庭小实验探究蜡烛的组成元素、性质、以及蜡烛在倒扣玻璃杯中熄灭的原因。引导学生探究选择药品及鸡蛋壳放在盛醋的玻璃杯中,并在杯中放一只点燃的蜡烛的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有深入的认识,等等。在新知识学习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小实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同时不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够应用所学,分析思考探究生活中的现象,问题,这对于有效拓展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设置课题,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实验能力

初中化学实验篇8

关键词:演示实验;趣味性;生活化;角色转换

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经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演示实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学生特点,对部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作了改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适当增加趣味演示实验,吸引学生的眼球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是有目的地使自然界中的现象在特定条件下再现,能简单、明了地突出主要因素,给人以直观、生动的感受。而适当增加演示实验的趣味性,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驱使他们积极思考,探究其中的奥妙。

例如,把“铁和硫酸铜反应”的演示实验改进成“刺刀见红”的趣味实验。实验中把铁钉换成小刀,用纸把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包裹起来,让学生看不见,制造一种神秘感。然后把银光闪闪的小刀在烧杯中搅动几十秒钟后取出来,当学生观察到小刀变红的现象时发出一阵欢呼声,进而对变红的原因充满了好奇,更好地进行课堂学习。

大多数学生对于化学课的学习,心态往往是矛盾的,既充满了好奇,又多少有些畏难情绪。而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很可能就源自于一个实验现象、一个教学片断、一个课堂细节,适当增加演示实验的趣味性,可以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他们更好地学习化学。

二、改进演示实验内容,贴近学生的内心

课堂演示实验过程中,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分析表达准确简练的同时,对某些演示实验进行生活化的改进,使其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拉近化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的性质”演示实验时,可作如下改进,取一瓶可乐,倒出一半分给几个同学品尝,然后将剩下的半瓶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摇晃汽水产生的二氧化碳来进行二氧化碳的性质的相关实验。这样可以更好地贴近学生生活,增加学生对演示实验的关注度,加深学生对二氧化碳相关性质的印象。同时,也自然地引出科学探究的问题,如何证明汽水中产生的气体的确是二氧化碳,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又如,在进行“水的净化”演示实验的时候,请学生从附近池塘取水,作为实验用水,然后对水样进行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净化流程。由于是学生自己准备的水样,他们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得特别认真,在一步一步的净化流程中,看到水样一点一点变得洁净。通过实验,他们既加深了对水的净化方法的理解,又认识到保护身边水资源的重要性。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建构过程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实现的。”在演示实验中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一些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或者喜闻乐见的事件引入演示实验中来,显然能更好地缩短学生与化学学科的距离,体现化学为生活的本质,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

三、演示实验角色互换,锻炼学生的双手

通常的演示实验是教师做示范操作的,当教师演示实验成为课堂常态,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就会影响实验效果。面对这种状况,可将某些演示实验,采用让学生操作,教师辅助的方式进行。

如,在“水的净化”一课中,学生在“一贴二低三靠”操作要领的提示下略显笨拙地进行实验操作,当他满头大汗地将浑浊的污水净化成澄清透明的水后,兴奋得面庞通红。而下面的同学也没闲着,他们一边认真地观察着实验过程,一边指指点点,小声交流,指出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实验结束后,在充分肯定了参与演示实验的同学的同时,引导学生把刚才发现的不足也列举出来,热烈地讨论后,归纳出该实验的操作要点,取得了满意的学习效果。

现在的初中生,自我意识强,他们更愿意课堂成为他们展现自我的舞台。而且,当他们中的一员参与到实验中时,下面的学生就能更加平等地对参加演示学生的实验中的得失进行评价,既能很好地提升课堂的参与度,又能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当然课堂效果会更好。

化学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搞好课堂演示实验,直接关系到化学教学效果的好坏和学习效率的高低。如何采用更加多元的方式,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化学教师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戴安邦.全面的化学教育和实验室教学[J].大学化学,1989(1).

[2]郭卓群.初中化学教学参考书[m].福建:人民出版社,1957.

初中化学实验篇9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不可替代的学习方法,是创新的基础。因此,作为新世纪的化学教师应该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做好学生实验,鼓励并指导学生做一些课外小实验,合理布置研究性课题。作为一名教师还要勇于创新,根据教学需要和学校具体情况,大胆尝试化学实验改革,为在化学教学中实现课程标准的学生培养目标服务。

长期以来,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往往是理论知识的“副产品”,基本上处于“照方抓药”、“验证前人已经得到的结果”的状况,操作也基本停留在“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规范上。这样的实验仅仅为了达到学科教学目标而进行实验,教师心中没有课程意识,没有把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需要联系起来。这样的实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化学中的问题,更不利于创新思维方式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因而改革实验势在必行。

教育、创造教育、个性教育。其目标都包含一个共同点:培养创新人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依照新课标理念,我们在教学过程别要注意纠正一些学生不爱动手、喜欢背实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实验教学成为他们质疑、信息收集和处理、探究的实践活动。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科学探究。

二、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1.转变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

《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传统的实验教学强调讲清原理,演示好实验,尽管也注意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但训练的重点也是放在学生能否看清实验现象,能否明白实验原理,实验的难点在何处等等。站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看,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不应只是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既要强调实验在训练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更要强调实验在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这也是化学实验教学所要达到的更高目标。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指出,自主性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实验准备,自拟实验步骤,搞清实验原理;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完成实验观察任务;独立处理实验数据;独立分析推证实验结果;独立想办法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一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不停地动手、动脑,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改演示实验为协同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的演示实验往往因为可见度不够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使看不清楚的学生失去了兴趣和热情。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适应《新课标》实施合作学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应最大限度地将教师单独操作的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操作的协同实验,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共同完成,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4、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创造性的潜在能力。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造思维有机结合,尽可能的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

传统学生实验多半是验证性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地参与,我们的实验改革应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敏锐观察,丰富想象,有效类比的周密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而形成的,既达到了开拓思维,交流合作的目的,又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实验中得到加强、训练,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了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5、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要求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一点应反映在化学教学的全部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上。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多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发动和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寻找身边的化学,使其成为自己实验的研究内容,动手、动脑,长知识、长能力。学校可以创造条件全面开放实验室,使学生随时随地能进行各种实验。特别是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敢于提出新的问题,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进行一些小实验,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疑问,以此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使他们养成用实验来探究未知,大胆质疑,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

初中化学实验篇10

下面谈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优化实验教学的一些探索和体会.

一、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实验技能的前提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

在教学中,一要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二要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三要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

二、强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教学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认真做好演示实验,从科学态度、操作规范上给学生以示范,并启发学生从生动的直观上升到抽象的思维.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学生分组实验,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帮助学生养成预习、设计、动手、观察、记录思考、写实验报告等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这些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的培养,我的做法是:

1.全部安排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并力求做到目的明确、操作规范、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

2.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加以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

例如,在做“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并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实验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呢?学生就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是碳酸.接下来我继续追问:你怎么确认是碳酸呢?说不定是二氧化碳本身呢?也说不定是水呢?你们能不能先提出一个假设,然后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假设.

学生假设:①二氧化碳本身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物是一种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我说为什么不假设是水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呢?学生回答紫色石蕊试液中本身就含有水,要变红早就变红了,故不可能是水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学生设计方案:①验证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否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②验证二氧化碳气体能否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实验结果: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了,这就说明学生第②种假设是正确的.

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动手做实验,观察现象,最后得出结论.这样可以更有助于学生记住结论,巩固所学的知识.

又如,在做“燃烧和灭火”实验时,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改进,用球胆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氧气,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

3.实验结束后,进行探究与总结.即引导学生分析和处理化学实验所获得的信息,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找出联系,总结规律,突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4.应用与延伸.精心设置一组实验习题,引导学生综合应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论证,以培养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家庭小实验

由于我们学校是寄宿学校,无法实现布置家庭实验让学生回家实践.但其重要作用不容忽视.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及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所以,我就在教室里创设家庭实验的情境.家庭小实验,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扩大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能以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