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村饮水水价改革方案十篇农村饮水水价改革方案十篇

农村饮水水价改革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2:01

农村饮水水价改革方案篇1

一、明确目标,落实任务

经国家有关部门核定,我省农村饮水不安全总人数为1626.6万。2006年底,我省已解决了46.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从*—2011年,用5年时间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解决全省剩余的1579.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按照优先安排解决氟超标、砷超标、血吸虫疫区和市、县人民政府与群众积极性高、配套资金到位地区饮水安全问题的原则,统筹兼顾各市、县间任务和投资平衡,确定分年安排计划是:*年解决282.47万人,*年解决300万人,2009年解决316.41万人,2010年解决343.85万人,2011年解决336.97万人。按此计划,层层分解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一)认真抓好可研报告和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各市组织所辖县(市、区)在原有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尽快编制本市《*—2011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因地制宜地确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模式和布局,明确工程建设处数,将待解决的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落实到村组和农户,建档立卡。市发展改革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联合于3月底前将可研报告报省发展改革委和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和省水利厅于4月上旬完成审批工作。各市根据批复的可研报告和年度建设计划,指导各县(市、区)编制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报市发展改革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各县(市、区)根据市批复的实施方案,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施工设计。单项工程总投资超过100万元的,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其它的均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二)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供水模式。各地要充分考虑地域特点、人口聚居、水源、水质等情况,选择适宜的工程建设形式,走城乡统筹发展、以城带乡、以镇带村的路子。在城镇周边依托城镇现有自来水厂延伸管网;在人口居住较为集中的平原地区,主要以地下水为水源,兴建规模较大、集中连片供水的中心水厂,供水到户,发展农村自来水;在丘陵地区,可利用水库等现有水源工程,建设适度规模的联村或乡镇自来水厂;在人口居住较分散的山区等地,采取引小型水库水、山泉水等形式,兴建简易小型自来水工程。要切实做好水源的勘测论证工作,选择稳定可靠的水源。

(三)加强技术指导。各地要加强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充分调动设计院所以及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技术力量,严把前期工作质量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三、多方筹措资金,保障建设需要

根据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标准和资金补助标准,我省解决1个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需要投资390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占45%,省、市、县等地方配套资金占55%。省级配套资金按地方配套资金的30%安排。解决全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需要总投资61.4亿元,其中国家投资27.7亿元、省级配套10.1亿元,市县和受益农户配套23.6亿元。各级都要积极拓宽投资渠道,确保工程建设资金需要。

(一)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争取国家将原计划10年安排我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经费,调整到前6年安排完毕。如2012年至2015年中央补助投资不能提前下达,缺口资金由省财政予以垫付,并从2012年至2015年中央下达的补助投资中扣还。

(二)足额落实配套资金。省级5年应承担的资金按平均每年2亿元进行筹集,具体办法是:省扶贫资金每年安排4800万元,省发展改革委以工代赈资金每年安排3600万元,省水利厅小农水资金每年安排1000万元,省财政每年安排10600万元。省财政设立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专户,足额筹集省级分担资金,并实行专户存储。市、县5年应承担的资金,由市、县政府按省下达的年度投资计划和配套数额予以落实。市、县财政也要设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专户,将省级以上经费和本级财政配套资金直接拨付到专户。

(三)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各地要继续探索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大力推进市场化运作。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经营”的原则,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鼓励各方参与,吸引民营资本进入农村供水市场。同时,要引导和组织好受益群众,筹资投劳兴建农村饮水工程。入户工程的材料费和安装费,原则上应由用水户自己解决。对按规定可向群众收取的费用,要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四、加强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强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所有工程都要组建项目法人并落实建后管理主体,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和技术责任制,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

(一)严格把好前期工作关。工程设计方案必须由有相应专业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要在科学确定饮用水水源的前提下,按照技术可靠、造价合理、操作简便的要求,采用适宜的技术方案。同时,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标准。每个工程都要建档、立卡、编号,明细到村和解决人数,实行名册管理。县级以上水利部门要建立电子档案,实现项目的信息化管理。

(二)严格把好建设关。施工单位要具备相应的资质。工程施工必须依据审批的设计方案,严格项目管理,杜绝层层转包或违法分包。在实施过程中,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要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集中采购制、资金报账制、竣工验收制等“六制”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模式。要将工程经费来源、投资情况、责任单位和人员、建设单位、受益范围等情况在受益村进行公示;所需管材、供水、机电和消毒设备等要进行集中招标采购,确保质量;建设资金实行报账制,专款专用。工程建设前和建成后都要进行水质化验,保证水质达到农村饮水安全标准。

(三)严格把好验收关。项目竣工后,各县(市、区)要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验收内容和评分标准》及时整理材料,进行自验。自验要有受益群众和监督单位代表、建设单位和水利部门负责人参加并签字。在自验合格的基础上,向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并报省水利厅备案。省水利厅会同发展改革、财政、卫生等有关部门进行抽查或复验,并将抽查或复验结果及时通报全省。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要限期整改。各地要建立健全工程档案,建成的工程要设立标志,标明工程名称、建设时间、投入资金、受益范围、施工单位、监督单位、主管部门及负责人等。

(四)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和监督作用,省、市、县要在新闻媒体上公布当地农村饮水安全现状、项目计划、责任人名单、实施进展等情况;批准后的实施计划、工程内容、投资预算、竣工决算、项目负责人等,要作为村务公开的内容在受益村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同时,公布举报电话,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有关问题。

五、明晰产权,建立良性运行机制

(一)落实管护主体。县、乡政府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责任主体,负责制定和落实好本辖区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在工程建设之前,必须先明确管理体制和管理人员,在充分尊重受益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工程管理办法,确保工程良性运行。按照有利于群众使用、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明晰工程所有权,放开搞活经营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在经营管理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可以由用水合作组织自己管理,也可以实行承包、租赁、拍卖使用权等办法进行管理。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和规模,经营方式逐步向集中管理、公司化运营方向发展。

以国家投资为主、结合群众筹资投劳兴建的跨乡镇的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乡镇水利站(流域站、中心站)负责管理,也可委托有资质的专业管理单位负责管理,还可通过租赁、承包和产权转让等多种形式进行管理、运行和维护,实行企业管理、独立经营、单独核算、自负盈亏,形成以水养水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

以国家投资为主兴建的规模较小的跨村或单村供水工程,可组建用水户协会行使“业主”职能。单村供水工程也可经2/3以上用水户同意由村委会行使“业主”职能。工程的运行维护和经营管理可由用水户协会或村委会直接负责;也可经2/3以上用水户同意,通过公开竞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承包给有资质的专业管理单位或具备相应管理能力、掌握供水技术、讲诚信的个体户经营,并签订合同,明确用水户协会(村委会)和经营者的权责与收益分配等;联户建设的小型供水工程,实行自建、自有、自管、自用的管理体制。

以民营资金投资为主、国家补助为辅,采取Bot方式融资兴建的供水工程,按照事前签订的合同,在规定期限内,由民营投资者经营管理。

由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以私人投资为主或股份制形式修建的供水工程由业主负责管理。

(二)强化行业监管。农村饮水工程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应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不得改变工程用途,在拍卖、转让时要经过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由个人为主投资兴建的水厂,要通过与政府签订合同明确权利与责任,对社会公益事业承担义务。对国家投资或国家参与投资建设的饮水工程,拍卖、转让、租赁或承包必须公开、透明,国家投资部分的收益应专户储存,专项用于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或补偿供水工程的政策性亏损。实行承包、租赁等方式经营管理的,要规范程序,依法签订合同,按合同办事。工程管理委员会、用水合作组织、业主、供水单位接受水利、卫生、物价、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建立定期和不定期报告制度,接受用水户和社会的监督、质询和评议。

供水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确保安全生产和正常供水,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把职工收入与岗位责任和工作绩效紧密联系起来。

(三)合理制定水价。建立有偿供水制度,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形成以水养水的新机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供水价格,纳入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范畴,按照国家水价政策合理定价。水利部门要与物价部门、受益群众一起,根据工程运行、维修、养护、折旧、人员工资和群众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供水水价。

对于经济困难地区的农村居民用水,可暂按运行成本水价收费,有条件的地方应按全成本水价收费。因工程规模过小、群众承受能力有限等原因,成本水价一时不能到位的,应确保运行费和维修费。有一定收益的乡镇供水工程,其水价核定依据国家水价政策,做到回收成本和实现盈利,同时兼顾农民群众的实际承受能力,对农民生活用水给予优惠。对于二、三产业和乡镇机关等单位,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供水价格。

(四)规范水费收缴。水费由供水管理机构或由其委托的单位、个人计收,使用水费专用票据。用水单位和个人应按照规定的计量标准和供水价格按时交纳水费。逾期不交的,供水管理机构有权按合同约定加收滞纳金等方式进行处理。供水单位要定期向群众公布水价、水量、水质、水费收支情况,确保群众吃上“放心水、明白水、安全水”。

(五)实施优惠政策。规模较大的水厂建设用地作为公益性项目建设用地,统一纳入当地年度建设用地计划;规模较小的水厂用地仍属农业用地性质,由乡镇和村自行调剂解决。供水用电按照农业用电价格收取。有关税费一律实行优惠政策。

六、加强领导,密切协作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当前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切实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农村饮水水价改革方案篇2

一、目标任务

“十一五”期间,解决我县纳入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的14.4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其中,新建和改造以集镇为单位的千吨万人规模型、标准化水厂12座,新建和改造以村为单位的百吨千人联户集中供水工程53处,解决11.67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和改造以组、户为单位的分散式供水工程261处,解决2.81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同时,解决供水区域内26所农村中、小学校4.2万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全县饮水安全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95%以上,农村自来水入户数占农村总户数的80%以上,已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好率达95%以上,确保顺利通过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和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先进县检查验收。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一)科学编制实施方案。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和“先水质、后水源,先乡镇、后村庄,先集中、后分散”的原则,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工程施工设计和年度实施方案,按分级管理的要求分别报省、市发改、水利部门审批。

(二)合理确定供水模式。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移民安置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优先解决对农村生活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饮水安全问题,优先解决存在水质问题、水量不足、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的饮水不安全人口,优先解决管网延伸及水厂改造工程,优先解决供水区域内的农村学校饮水安全问题。建设模式上,根据地域特点、人口聚居、水源、水质等情况选择适宜的工程建设模式,走城乡统筹发展、以城带乡、以镇带村的路子,通过选择大水源,发展大管网,建设大水厂,整乡、整村、跨区域供水。在城镇周边依托城镇现有自来水厂延伸管网;在中西部地势平坦区域,利用水库等现有水源工程,建设适度规模的联村或乡镇自来水厂;在人口居住较分散的山区等地,采取引小型水库水、山泉水等形式,兴建简易小型自来水工程。供水规模上,以集中为主,小型分散为辅,优先选择已建标准水厂管网延伸。要切实做好水源的勘测论证工作,选择稳定可靠的水源。

三、多渠道筹资,保障建设需要

(一)积极落实配套资金。除国家补助和省级配套外,捆绑切入以工代赈、财政扶贫、移民安置等资金,足额筹集县级配套和受益群众共同分担的资金。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把饮水安全工程与“民办公助”小型水利、中小型灌区建设等水利工程项目结合起来,统筹规划,配套建设,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

(二)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继续探索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大力推进市场化运作。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经营”的原则,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鼓励各方参与,吸引民营资本进入农村供水市场。同时,依托供水龙头企业,导入国家农村饮水安全政策,在土地使用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并通过出让水厂经营权引进业主,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引导和组织受益群众筹资投劳兴建农村饮水工程,入户工程的材料费和安装费由用水户自己解决。对按规定可以向群众收取的费用,要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四、加强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一)严把前期工作关。聘请有相应专业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工程设计方案,由县发展和改革局、水务局联合上报,经省、市主管部门审查批复后实施。在科学确定饮用水水源的前提下,按照技术可靠、造价合理、操作简便的要求,编制适宜的技术方案。同时,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标准。县水务部门要建立工程电子档案,实施项目信息化管理。

(二)严把建设质量关。单项工程总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严格实行工程“四制”(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单项工程总投资在50万元以下的工程,参照工程“四制”进行管理。工程所需设备、管材、主要材料由县农村饮水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采购、公开招标。要依据工程设计方案,严格项目管理,杜绝层层转包或违法分包。建设资金实行报账制,专款专用。工程建设前后要进行水质化验,保证水质达到农村饮水安全标准。

(三)严把竣工验收关。项目竣工后,由县水务部门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验收内容和评分标准》及时整理材料,组织项目自检。自检要有受益群众、监督单位、建设单位和县水务部门负责人参加并签字。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向市水利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责令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县农村饮水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安排专人收集工程规划、可研报告、初步设计、招投标、监理、施工、竣工验收、影像等资料并归档,确保工程建设资料完整,为国家、省、市验收提供依据。工程建成后要设立统一的饮水安全标志牌,标明工程名称、建设时间、投入资金、受益范围、施工单位、监督单位、主管部门及负责人等。

(四)广泛接受监督。建立健全政府监管、社会监理、群众监督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规范建设程序,切实保证工程质量。将工程实施计划、建设内容、投资预算、竣工决算、项目负责人等情况作为村务公开的内容在受益村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五、建立良性运行机制,提高工程综合效益

(一)落实责任主体。各乡镇人民政府作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责任主体,负责制定和落实本辖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在工程建设前,必须明确管理体制和管理人员,在充分尊重受益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工程管理办法,确保工程良性运行。按照“有利于群众方便使用、有利于工程持续运转”的原则,明晰工程所有权,放开搞活经营管理。

以国家投入为主,结合群众筹资投劳兴建的供水工程,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确定管理单位和管理方式,可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方式推进管养分离,落实管理主体,由管理主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供水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独立经营、单独核算、自负盈亏,形成以水养水的良性运行机制。

以国家投资为辅,集体和受益群众投资投劳为主修建的村级饮水工程,形成的资产归受益群众集体所有,在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由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或村委会集体决定管理方式。大力推广用水户协会的管理方式,实行自主管理,自我维护。

以私人投资为主或股份制形成修建的供水工程由业主负责管理。

(二)强化行业监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接受县水务部门的管理,不得改变工程用途,拍卖、转让要经县水务部门同意。以个人为主投资兴建的水厂,要通过与乡镇政府签订合同明确权利与责任,对社会公益事业承担义务。对国家投资或国家参与投资建设的饮水工程,拍卖、转让、租赁或承包必须公开、透明,国家投资部分的收益,由县农村饮水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收回作为农村饮水工程发展基金,专户存储,用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实行承包、租赁等方式经营管理的,要规范程序,依法签订合同,按合同办事。工程管理单位、用水合作组织、业主、供水单位要接受县水务、卫生、审计、物价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建立定期和不定期报告制度,接受用水户和社会监督。

(三)合理制定水价。建立有偿供水制度,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形成以水养水的新机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供水价格纳入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范畴,按照国家水价政策合理定价。县物价部门要会同县水务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工程运行、维修、养护、折旧、人员工资和群众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水价。

(四)规范水费收缴。水费由供水管理机构或由其委托的单位、个人计收,使用水费专用票据。用水单位和个人应按照规定的计量标准和供水价格按时交纳水费。供水单位要定期向群众公布水价、水量、水质、水费收支情况,确保群众吃上“放心水、明白水、安全水”。

(五)落实优惠政策。工程建设期间,县林业、水务、卫生、环保、国税、地税、工商、国土资源、质监等部门要从优办理各项行政审批手续。工程经营期间免收三年行政规费,涉及税收按有关政策规定给予优惠。

六、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供水水质

根据《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体制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和供水工程管护范围,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办法,加强水源管理,特别要加强对水源地的排污管理。完善农村饮水安全监测体系。县卫生、环保、水务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与工作配合,落实人员、任务、责任、仪器设备和经费。县疾控中心要指定专职人员负责水质监测工作,加强对饮用水水源、水厂供水和用水点的水质监测,及时掌握饮用水水源环境、供水水质状况,以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站为依托,分区域设立监测点,对小型供水工程定期进行水质监测。

农村饮水水价改革方案篇3

一、基本情况,我区辖xx个乡镇xx个村,幅员面积xx平方公里,总人口xx万人。全区现有xx个旱山村、xx个缺水村,占村总数的xx%;根据**年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全区仍有xx万人饮水不安全,占农村人口的xx%。农村用水难的问题成为制约我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年以来,我区不断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和水土保持工作力度,举全力出硬招,建机制强管理,抓进度保质量,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截止目前,建设场镇供水工程10处,小型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5处,户办水窖1012口,新增日供水能力5000立方米,解决了3.0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7平方公里,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进展顺利。

二、**年度工作开展情况

(一)水土保持工作顺利实施。**年,通过实施水系绿化和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等项目,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平方公里,完成目标任务的117%;矿产开发、公路、桥梁等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在中央、省、市水利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成功争取了农发水保项目在我区的实施。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成效明显。**年,我区共完成各类供水工程建设202处,其中集中供水工程11处、分散供水工程191处;完成投资751.53万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473万元,群众自筹解决和投劳折资278.53万元。解决和改善了8个乡镇14个村和7个场镇、机关、学校共1.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目标任务数的100%。

(三)水管体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根据省水利厅《关于进一步开展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我区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区政府制定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我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范围和总体目标,理顺了权责关系,完善了管理体制,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领导重视,联动发力。**区一直十分重视水利工作,始终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惠民行动的重要内容来抓。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我区坚持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纳入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主要领导亲自批示,跟踪督办,限期解决热难点问题,亲自参与重点饮水工程的调研和方案审查。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负责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水务、发改、建设、财政等部门和项目乡镇的工作职责,建立议事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二是超常推进项目建设。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实行县级领导联系制度,采取“先行启动,积极争取;整合资金,调剂使用;补偿到位,税费暂缓”等措施,积极科学,大胆推进。曾家山乡村旅游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总扬程274米,日供水能力1000立方米,总投资达300余万元,在尚未落实资金的情况下提前启动,今年1月8日开工,4月30日就正式通水。三是严格目标管理。我区把饮水安全工作作为“十大惠民行动”的重要内容,纳入区级相关部门和乡镇的综合目标,一月一督查,两月一通报,严格考核,逗硬奖惩。

(二)创新机制,增加投入。我区饮水不安全人口量大面广,单位水方成本高,单纯依靠国家投入难以实现建设目标。我区通过跨行业学习、借鉴项目建设先进经验,积极创新机制,增加建设投入,确保工程实效。一是开放市场,多元投入。朝天、中子等乡镇供水站由企业投资;羊木、曾家、东溪河等乡镇供水站由区城乡供水总站投资管理;沙河、大滩等乡镇供水站由个体业主承包和投资经营;其他乡镇供水站以乡镇投资为主体,由乡镇水务农机站经营。二是协会自治,村民投入。组建“用水户协会”,由受益农户按照“一事一议”的办法议定投资投劳、占地调整、建后管理等事项。三是联合投资,滚动发展。如中子供水站建设,区水务农机局与中子机修厂签订投资协议,明确投资收益分配办法。四是建立争取国家补助竞争机制。借鉴广安市农村公路建设的做法,搭建公平竞争平台,实行国家补助项目基层申报、区级评审、择优选择,把“谁积极支持谁”的政策落到了实处。五是积极推行“Bot”投资模式。一些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由于管理不善、年久失修、无法使用,即由当地有经济实力的农户与当地村、组签订协议,投资改造经营,计收水费,经营满一定年限后再无偿移交给村组。六是化解纠纷,企业帮建。对采矿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积极调解纠纷,化解矛盾,发动企业帮建,减少资金差口。如西北乡龙凤村、大滩镇光辉村农村饮水工程就由企业帮助建设完成。

(三)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一是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在抓好高氟水地区饮水安全的同时,也兼顾解决因经济发展而引发的用水突出的矛盾。二是坚持城乡统筹,协调推进。统筹解决乡场镇和农村用水矛盾,实行场镇供水工程供区向附近农村延伸的办法,以集镇补农村,以集镇带动解决农村。三是坚持统分结合,引(提)蓄配套。将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水利设施、农户微水池、水窖建设相结合,确保农民常年用水需求。四是坚持以质量为本。规划因地制宜、因户制宜,优化工程设计方案,把设备使用寿命、运行成本充分融入工程的规划、设计,确保质量,降低成本。

农村饮水水价改革方案篇4

摘要:人饮工程做法和成效工程建设

1人畜饮水目前状况

凉州区位于河西走廊东端,全区辖46个乡镇,总人口98.4万人,其中摘要:农业人口79.95万人,国土面积5081km2,属典型的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资源匮乏。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973m3,约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370m3的2/5,为全省人均水资源量1200m3的4/5,属国际上划分的重度缺水区,受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全区人畜饮水历来较为困难。八十年代在山水灌区修建了一些高位水池和人饮管道,初步解决了十多万人的饮水困难,但已建的人饮工程规模小,标准低,分布范围小,已老化失修,基本不能使用,群众饮水困难新问题依然突出。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工农业生产的逐步发展,水的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城区四周的井灌区地下水年均超采0.7-1亿m3,地下水位以每年0.3-0.7m的速度下降,地下水水质不断恶化,城区东北部分乡镇水源受到工业废水和污水的不断污染,水中有害物质超标,人们饮用水质不合格的水。以地表水为主的山水灌区,人畜饮水以远距离的河水为主,耗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目前,全区人畜饮水困难的乡镇达31个,人数达58.26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59.2%,由于饮水困难人数较多,给饮水困难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新问题,饮水困难新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2三年人饮工程建设成就

2001年以来,以国家实施“农村人饮解困工程”为契机,将人饮解困工程作为“生命工程”列入实施计划,各级部门采取各种有效办法,积极筹措资金,发动广大群众投身人饮建设,顺利完成了三年人饮解困的建设任务,共建成供水工程1091处,铺设人饮管道216.35里,年供水量达成176.6万吨,解决了19个乡镇的39个村(组)6772户,2.83万人和9.3万头(只)畜的饮水困难新问题。目前,全区共解决了20.96万人和29.56万头畜的饮水新问题,年供水量达792万吨。这些人饮工程的建成为今后发展人饮工程树立了榜样,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3主要办法及做法

为保证工程建设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凉州区人饮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和项目管理办法。依据市人饮项目办公室的布置部署,从项目建设的前期预备工作,资金管理,技术服务,工程质量监理,检查督促等方面入手,把人饮工程建设作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民心工程来抓,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为工程建设的圆满完成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3.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三年人饮解困工程项目时间紧、工期短,为了确保按时顺利完成建设任务,成立了由分管区长任组长,由相关部门主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区人饮工程建设领导办公室,负责人饮工程建设的具体事宜。人饮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了技术服务小组和质量监督检查小组,全面负责解决人饮建设中的技术新问题的质量检测。

3.2提高熟悉,加强领导,确保人饮工程顺利实施

人饮办公室对农村饮水解困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把人饮工程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和严厉的政治任务来抓,落实责任制。通过建立健全项目法人责任制,抓紧、抓好项目的开展,按计划落实国家投资计划,把任务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到人。在各有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在计划、资金、技术、管理、监督检查等各个环节保障工程顺利进行。

3.3抓好项目资金管理工作。

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执行了《武威市农村人饮项目建设暨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积极争取工程建设设备材料保质保量,按时足额到位,并做好其调配和管理工作,对完成的工程逐项登记,并填好报帐清单,建档立卡,接受审计检查。

3.4制定相关规程,规范项目建设。

为了保证人饮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人饮办公室对项目建设在管理、施工、验收等方面制定了可行的细则和办法,并同建设单位签定了人饮解困工程项目建设责任书。相继出台了《凉州区人饮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凉州区人饮项目建设验收细则》、《凉州区人饮项目验收有关表格》、《凉州区人饮项目建设奖罚办法》、《凉州区人饮项目施工技术要点》、《凉州区人饮项目工程管理办法(讨论稿)》、《凉州区人饮项目建设责任书》,这些办法和办法对保证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和明确建设责任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保障。

3.5加强人饮项目督察工作。

在建设过程中,人饮办公室主要成员坚持因时、因地、分类、分区指导的原则抓主抓重点质检小组长期深入各水管处(所)和工程建设地点对所有人饮工程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督促、督察,检查指导,对发现的新问题及时加以探究和解决,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3.6做好群众工作,签定协议,落实自筹资金

人饮办公室成员常深入到各工程建设点,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人饮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实效性,给农户讲清人饮项目资金来源情况及筹措方式,明确工程建设的目的和任务,通过算帐对比和受益村组签定人饮工程建设协议书,明确落实其自筹资金,积极组织农户出工、出力建设人饮工程。

3.7加强建设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在项目建设中深入、细致对工程的设计进行了审查,反复论证水源是否可靠,工程技术方案是否合理,自筹资金是否落实,有无建后管理方案等;其次,把好材料设备的质量关,对所进材料进行了严格把关;第三、严格选择了施工队伍,集中供水工程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选择有经验、有资质的专业队伍施工;第四、加强工程质量监督,严格按批准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抽调了经验丰富的施工技术人员到现场对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方面的咨询、指导、服务工作,质检小组随时抽验工程质量,杜绝不合格工程出现,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4主要成效

农村人饮工程的建设,其社会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主要表现为摘要:

(1)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人饮工程的实施,结束了缺水地区祖祖辈辈找水和远距离背水的历史,直接改善了受益群众非凡是妇女、儿童的生存环境,生活条件,节约了农村劳动力,将她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放心的地从事生产和经营,增加家庭收入。按水利部规定每年每户节约挑水工日70个标准计算,全区解决了22.315万人的饮水新问题,每年可节约劳动工日4.35万个,按每个劳动工日创收5元计,年可创收1522.5万元。

(2)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随着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的解决,提高了人民的身体健康。不少群众自筹资金,从集中供水点将水引到室内,不仅用上了自来水,还安上了热水器,农户生活环境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人们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条件。

(3)通过对人畜饮水工程的综合利用,调整了缺水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把人畜饮水同发展家庭养殖、庭院经济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走多种经营的路子,促进农户增收。

(4)密切了党群关系。人饮工程建设中,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广大技术人员帮助群众搞规划、落实资金、解决技术难题,起到了模范带头功能,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群众将人饮工程称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5)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过去不少缺水地方经常发生水事纠纷,现在解决了饮水困难新问题,此类事情很少发生。

5存在的主要新问题

人饮解困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也存在一些新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摘要:

(1)受资金限制,人饮工程建设规模偏小,没有形成集中连片的规模,还不能从根上有效解决饮水困难地区广大人民的饮水新问题,其工程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体现的不够显著。

(2)人饮工程科技含量低,缺乏技术创新。大部分工程设计仍采用传统的供水工艺,一些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没有引用到工程设计之中,造成工程运行成本,维修和管理费用的增加。

(3)工程建后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有待近一步探索、创新和完善。部分工程尽管摸索了一些管理模式,但还缺乏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或订有制度但落实不够,工程管理办法和方式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创新和完善,使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发挥工程应有的效益。

(4)没建立起科学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人饮部分工程实行的还是“福利水”、“大锅水”的运行机制,没有建立起完善合理的水价机制和良性循环机制,影响了工程的正成运行。

6办法和策略

针对上述新问题,结合人饮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为搞今后人饮工程建设,提出如建议摘要:

(1)广泛宣传,吸引多元投资搞人饮工程。工程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仅靠国家投资远远不够,要建立以地方和个人投入为主,国家扶持为辅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引导力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鼓励各级水管单位投资人饮建设,也可吸纳民间资本发展人饮工程。

农村饮水水价改革方案篇5

LiXue-wei

(FourcitywaterconservancyandhydropowersurveyanddesigninstituteSihuiGuangdong526200)

【abstract】thisarticlemainlyanalysisthepresentsituationofruralwaterconservancyinzhuhai,furtherclarifythecurrentandfutureaperiodofthedirectionoftheruralwaterconservancywork,acceleratetheruralwaterconservancy,especiallytheruraldrinkingwatersafetyworkprogress,fortheservice"threerural"providestrongsupportandguaranteethepeople'slivelihoodandsecurity.

【Keywords】waterstatusquo;Drinkingwatersafety

国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正式实施以及2012年3月国务院通过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发展的总体思想、目标和任务、建设重点和改革举措,是指导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农村饮水安全的问题,事关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要求在“十二五”时期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是目前水利工程中的重中之重。

1.当前农村水利现状

1.1农村水利管理滞后。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薄,从而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只知用水,不愿管水,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粗放,有的灌区支渠以下用水混乱,“跑、冒、渗、漏”较为严重,致使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毁损严重。同时由于各领域的生产进度很难一致也很难统一,彼此间为了各自的需要随意截流、堵坝、开沟、放水、把水线和明渠搞得支离破碎,千仓百孔,逐渐失去供水功能,农民们没办法只好在原灌区内打井取水。大量开采地下水,是对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样下去,不光是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生存环境也会受到破坏。

1.2农村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农村产业结构过去主要追求粮食产量,所配套水利工程为了满足粮食作物的生长需要,调整为蔬菜、花卉、瓜果、柑桔和苗木对抗旱和灌溉的标准比原有设施要求标准更高。在这个过程中,调整是市场化行为,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缺乏统一的调整,建设和规划,使得农村水利的配套建设出现了一些困难。

1.3对水质要求更加严格。

由于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对水源水质的标准要求更加严格。一旦水源污染、水质破坏,会影响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会影响到农民的利益。水质不能保证一定会引发一些矛盾,会影响到水利工程水费的收缴。

1.4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仍有很多欠发达地方农村,没有较多的资金用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上,很多工程不能按期启动。财政支持的资金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需要的资金差距较大,主要靠地方群众自行解决,因此严重制约着农村重点水利工程配套和小型水利工程建设。

2.农村水利工作的发展方向

2.1抓好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工作。

围绕充分发挥效益,切实强化水利工程管理。水利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水利工程面广量大,管理任务十分繁重。一是坚持按照“分级建设、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健全和完善管理责任体系,明确责、权、利,真正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个人。二是在现有管理模式基础,积极探索水利工程管理的新机制,新路子、新办法,走管理维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以管理促开发,以开发促管理”的新路子。三是坚持依法管理,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严肃查处河道、堤防管理范围内的乱耕乱种、违章搭建、随意侵占等违法行为,依法维护水利工程正常运行。

2.2农村水利工作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改善民生。把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作为优先考虑,加快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群众受益程度和水平。二是坚持科学发展,促进人水和谐。综合考虑农村经济发展和水资源条件,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加强农村饮水水源保护,加快水环境治理步伐,增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三是坚持统筹兼顾,推进协调发展,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结合。四是坚持建管并重,保障良性运行。切实把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有机衔接、有效统一起来,做到建后管护主体明确、?嗾?清晰、机制完善、管养到位,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后劲。深化农村水利各项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法规制度建设,完善配套政策,加快管理方式转变,为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3积极创新农村水利发展机制。

当前,农村水利改革正在向多领域扩展、向深层次推进,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系统性更加凸显,要准确把握农村水利改革方向,注重协调推进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农村水利发展活力。

(1)加快推进农村水利投资体制改革,积极争取上级预算内基建投资和财政专项资金大幅增加对农村水利的投入力度、提高补助比例,逐步建立以财政补助为主导,国家、农民、社会资金共同投入的多元化农村投资机制。科学地整合各类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水利项目。

(2)继续落实水管体制改革各项政策。要全面完成灌区、泵站管理单位的“两定”工作,做到以事定员工定岗,落实社会保障政策。要逐步将水管体制改革延伸到小型水利工程、基层水管单位,切实落实管理责任、管护措施和管理人员,全面提高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3)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和水权合理流转。按照促进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的原则,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把农村集体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理工程费用纳入水价测算范围,推行农业用水享受优惠水价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推进农业用水计量收费。建立水权合理转换机制,积极培育水市场。

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发展思路分析

农村饮水安全是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在调查了解基?a上,从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出发,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指导。

3.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提高农村供水质量、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加强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统筹规划,使农民群众可持续地获得安全饮用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3.2水源保护与水质净化相结合,实行防治并重。

(1)保障饮水安全,首先要从源头抓起,要保护好饮用水源。要按照《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要求,划定农村规划项目供水水源保护区,加强对水源地周边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

(2)今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水净化设施,向用水户提供水质达标、卫生的生活饮用水。同时,应建立社会化的水质监测服务体系,对供水水质进行监测、提供水质监测服务,完善供水水质保障体系。对适度规模的水厂要设化验室,做好水质的常规检测。

3.3积极引导,多渠道筹资。

为解决好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就必须按照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困难大的多补、困难小的少补等原则制定有效的资金筹措计划。按照城乡统筹的发展要求,市、镇两级政府要通过公共财政增加投入,各部门要密切配合,给予一定的扶持引导,确保饮水工程所需资金足额并及时到位;从农村现实情况出发,受益农民也要在负担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承担一定的投劳投资责任;通过引人市场机制,多方位吸纳社会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3.4建立完善的水价政策和水费征收体系。

(1)水价是乡镇供水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水价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投资的来源、工程的建设、运行、管理以及滚动发展。目前大部分地方水价过低,水费计取困难已经成为乡镇供水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因此建立科学的水价政策和水费征收体系刻不容缓。

(2)科学的水价政策首先应能保证供水成本的回收,这就是维持工程简单再生产所必须的。在向社会筹集工程建设资金的情况下,水价还必须包括税金和利润。另外,水价政策应遵循超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原则,以经济手段限制用水的浪费。

3.5加强质量监督,确保工程早日发挥效益。

农村供水工程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施工,应由水利部门通过招投标确定符合条件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规模较小的工程,条件不具备时,可由有类似工程经验的单位承担施工。施工前,应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方案、监理质量管理体系,明确施工质量负责人和施工安全负责人。实施过程中,应作好材料设备、隐蔽工程等中间阶段的质量验收,施工中需要变更设计时,应征得建设单位同意,由设计单位负责完成。通过层层管理,确保工程持久发挥效益。

农村饮水水价改革方案篇6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措施2013年,省政府启动了新一轮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计划通过3年时间,解决新评估的全省300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并将其列为全省为民办实事首件实事。为做好这一民生工程项目,通州区政府从强化组织领导、规范建设管理、积极筹措资金、严格质量控制四方面采取建设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1.强化组织领导为了尽快使通州区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通州区政府在全省统一部署的基础上,计划提前1年,用2年时间完成规划的26.2万人农村饮水安全任务。时间缩短,运作效率提高是关键。通州区政府认识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规划、建设、国土、财政、卫生、环保和水利等方面,仅仅靠水利部门一家推进这个项目显得势单力薄。2013年10月24日,区政府办出台了《关于印发南通市通州区新一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13—2014)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明确成立新一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指挥部,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分管副区长担任常务指挥,成员由区发改、住建、财政、卫生、环保、国土、水利和招标投标中心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协调项目各项涉及本部门事务的运作。下设指挥部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区水利局,由区水利局明确一名分管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具体协调工程项目推进。由于项目涉及通州区11个乡镇,面广量大,文件同时明确项目镇镇长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第一责任人,由项目镇成立法人,具体组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这种模式改变了“十一五”期间通州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由水利局成立项目法人、项目镇政府给予配合的模式,更有利于强化项目镇政府的属地责任,加大统筹各方的力度,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区水利局将重点放在了行业管理和技术服务上,从组织设计上达到了细化分解落实任务,有力保证了项目的整体推进。2.规范建设管理为了规范用好政府的投资建设资金,通州区新一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参照基本建设程序管理,在前期区级编制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各项目镇通过招标选择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初步设计,编制完成后由区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区发改委、住建局、财政局、水利局进行联合审查,审查时对照江苏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初步设计编制提纲,查看初步设计中是否进行了方案的技术和经济比选,确保采取的方案既满足功能要求,又投资经济。审查通过后将概算送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审查,概算审查完毕后,各项目镇法人行文上报初步设计报告,由区发展改革委、水利局联合进行立项批复。各项目镇法人根据立项批复组织进行施工图设计,并邀请专家进行施工图审查,确保施工图设计深度满足施工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考虑到新一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主要是管网工程,材料质量是关键。因此,材料执行政府采购,采用甲供材料方式,资格审查要求供应商为《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材料设备产品信息年报》入选企业。3.积极筹措资金资金落实到位是整个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在省政府将通州区定位为普通县、没有相应上级补助的情况下,通州区政府通过追加年初财政预算,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项目予以补助。补助标准为一类镇按审计决算审定金额的60%补助,二类镇按审计决算审定金额的50%补助(一二类镇由区财政局根据各镇的财政收入分类)。补助范围为工程项目的建筑安装工程费和待摊投资中的工程勘察设计费、监理费、招标费及检测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统一由各镇财政所进行核算,各镇须设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专户,确保资金专款专用。积极探索采取市场化运作、融资、“一事一议”和镇财政配套方式落实其余资金。4.严格质量控制(1)严把工程设计关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是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前提条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由于涉及范围广,管网的口径多,地形地貌复杂,因此设计工作只有做细做实,才能从源头上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减少或者避免设计变更。因此,通州区把前期规划、设计工作的质量控制放在首位,扎实做好工作。水利部门多次与发展改革部门、建设部门、自来水公司、项目镇和水厂对设计方案进行会商和审查,与区域供水规划、镇村布局规划做好衔接,本着“投资省、方案优、操作性强、效益高”的原则,对所有输、配水管道的线路、管材的选定,施工标段的划分等进行了明确。(2)严把工程材料关一是在制度上加以规范。对于管材采购,建设单位普遍采用甲供材料这种方式。通州区水利部门将材料的接收、移交、验收、付款这一系列环节形成《通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甲供材料管理规定》,并要求建设单位将规定作为附件包含在与施工单位、管材单位、监理单位的合同文件中,从制度上保证了管材进场验收工作规范。确保每批进场管材都有出厂质量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等质保资料,且通过抽检,有效保证管材的质量。二是招标采用合理低价。在管材进行招标过程中,标底采用行业指导价下浮一定比率进行确定,给投标单位一定的竞争空间。同时选择品牌和知名度比较高、信誉比较好的大企业作为候选人,采用综合评标办法,对技术标和商务标进行打分,价格上采用合理低价,有效保障管道产品质量。三是随机抽检进场材料。塑料管材在进场时只能通过肉眼或借助简单工具对其表观质量进行判别。要全面了解其内在质量还需要进行抽样送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验。抽检如何操作需要在和管材单位的合同上予以明确。因为抽检次数较多,相应的抽检费用也较高,一般按照供货批次、数量和规范要求,规定抽检的次数,在材料进场时进行不定期的随机抽检,形成对管材供应单位的压力。四是及时进行管道压力试验和水质化验。管道压力试验是全面检验管材和施工质量的一道关键工序。规范要求每1km管道施工完毕后即应组织进行管道压力试验。及时进行打压试验和水质化验,可在确保管材质量的前提下支付材料款。(3)严把工程施工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需重点加强工程施工跟踪管理,狠抓乙供材料、安装、管沟开挖深度、回填、管道试压、冲洗消毒等关键环节的管理,保证施工质量。通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实行公开招标,要求施工单位资质为水利或市政专业,吸引更多的单位参与竞争,达到优选施工单位的目的。在本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狠抓质量管理,贯彻“业主负责、企业保证、监理控制、政府监督”方针,建立施工图会审、工程质量检查、工地例会等质量管理制度,落实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4)严把工程验收关南通市通州区新一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开工前及时进行项目划分,并报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进行质量监督确认。整个工程在验收及时性、验收条件具备、验收人员组成和验收程序规范性方面都能严格按照《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要求进行验收。分部工程验收由监理单位组织,建设单位在所有分部工程监理单位验收合格的基础上,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工程所在镇供水服务公司、施工单位进行单位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合格后,由项目所在镇申请,通州区新一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召集发改、住建、财政、水利部门联合进行区级验收。每次验收发现的问题都能落实好整改措施,有力地保证了工程质量。(5)严把工程运行关工程项目竣工后的运行管理,依托现有的供水体制,根据区域供水及工程所在镇的情况实行分级管理,做到产权明晰。与区域供水相衔接的计量水表以下的新建镇村管网的资产交由工程所在地镇政府管理,负责工程的运行维护工作。各镇集体所有的供水企业作为镇政府领导下的供水单位具体负责工程的试运行。整个管网系统试运行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参与,对管网的末梢水进行抽样并做水质全分析试验,投入试运行72h后,定点测量管网中的供水流量和水压,在水量、水压和水质均合格后,进入试运行观察期,观察期间按供水管理要求作好各项观测记录和水质检验。

二、存在问题

通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虽然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了以上措施,有力保障了实施工程的质量并及时发挥了效益,但农村饮水安全方面还存在如下主要问题。①部分镇供水管网由于逐步临近设计寿命渐渐出现老化问题。②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道路拓宽、园区建设拆迁形成了一些农民集中居住区,由于住宅位置的变化,管线随之需要调整,而且集中居住区有部分高层住宅,接水点的需水量和供水压力比一般农村分散供水都要大,一些乡镇由于沿用原供水老管道,这些管道设计标准普遍不高,造成不少地区水量、水压不达标的问题。③近期原材料价格、人工工资和设备价格上涨过快,造成工程造价增高,投资压力大,乡镇财政配套困难。④通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后交由乡镇所属的供水服务公司管理,与水利部门没有体制上的行业管理关系,导致工程建后效益评价难以开展,不利于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水平的提高。乡镇供水服务公司由于实施的是转供水,农村居民用水水价2.98元/t,企业用水价3.5元/t,成本水价为1.75元/t。靠水价差获得营业收入。企业用水量多的地方,经济效益好,仅有农村居民用水的地方,经济效益差。这样导致各个供水服务公司的经济效益不平衡,这些经济效益差的供水服务公司管理人员报酬低,导致不愿管理和责任心不强。当管网出现故障时,不能得到及时维修。

三、对策

农村饮水水价改革方案篇7

《办法》对纳入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在职责分工、前期工作程序和投资计划管理、资金筹措与管理、项目实施、建后管理、监督检查等建设各环节都做了明确规定。该《办法》的施行将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和资金管理。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

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办法》指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地方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负总责,中央给予指导和资金支持。

纳入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范围为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县(不含县城城区)以下的乡镇、村庄、学校,以及国有农(林)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和连队饮水不安全人口。因开矿、建厂、企业生产及其他人为原因造成水源变化、水量不足、水质污染引起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按照“污染者付费、破坏者恢复”的原则由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负责解决。

“十二五”期间,要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卫生计生委、环境保护部与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兵团签订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责任书要求,全面落实各项建设管理任务和责任,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如期实现规划目标。

《办法》要求,各有关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审批、投资计划审核下达等工作,监督检查投资计划执行和项目实施情况。财政部门负责审核下达预算、拨付资金、监督管理资金、审批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等工作,落实财政扶持政策。水利部门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文件编制审查等工作,组织指导项目的实施及运行管理,指导饮用水水源保护。卫生计生部门负责提出地氟病、血吸虫疫区及其他涉水重病区等需要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范围,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学评价和项目建成后的水质监测等工作,加强卫生监督。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指导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和环境监管工作,督促地方把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作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地下水污染防治、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以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政策实施的重点优先安排,统筹解决污染型水源地水质改善问题。

项目前期工作程序

和投资计划管理

《办法》规定,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区别不同情况由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审批或核准。对实行审批制的项目,项目审批部门可根据经批准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和工程实际情况,合并或减少某些审批环节;对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按规定实行核准制。

各地的项目审批程序和权限划分,由省级发展改革委商同级水利等部门确定。各地可以根据当地政府批准的规划编制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达到初步设计深度),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经水利部门提出审查意见后,由发展改革部门审批。

中央投资规模计划下达后,各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要按要求及时会同省级水利部门将计划分解安排到具体项目,并将计划下达文件抄送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备核。分解下达的投资计划应明确项目建设内容、建设期限、建设地点、总投资、年度投资、资金来源及工作要求等事项,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出资及其他资金来源责任,并确保纳入计划的项目已按规定履行完成各项建设管理程序。项目分解安排涉及财政、卫生计生、环境保护等部门工作的,应及时征求意见和加强沟通协商。在中央下达建设总任务和补助投资总规模内,各具体项目的中央投资补助标准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实行项目法人制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管理实行分级责任制,要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制和签订责任书,把地方各级政府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领导责任、部门责任、技术责任等落实到人,并加强问责,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对“千吨万人”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要按有关规定组建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负责工程建设和建后运行管理;其他规模较小工程,可在制定完善管理办法、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采用村民自建、自管的方式组织工程建设,或以县、乡镇为单位集中组建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负责全县或乡镇规模以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鼓励推行“代建制”,工程建设中和建成后,要有受益农户推荐的代表参与监督和管理。

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工作机制,国家安排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要全部进行社会公示,项目建设完成后,由地方发展改革、水利部门商卫生计生等部门及时共同组织竣工验收。

加大资金筹措与管理力度

《办法》规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由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中央对东、中、西部地区实行差别化的投资补助政策,加大对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地方投资落实由省级负总责。入户工程部分,可在确定农民出资上限和村民自愿、量力而行的前提下,引导和组织受益群众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方式进行建设。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农村供水工程。

中央安排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要按照批准的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范围使用。要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禁转移、侵占和挪用工程建设资金。

建后管理与维护

《办法》规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成,经验收合格后要及时办理交接手续,明晰工程产权,明确工程管护主体和运行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落实管护责任和经费,确保长期发挥效益。以政府投资为主兴建的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由按规定组建的项目法人负责管理;以政府投资为主兴建的规模较小的供水工程,可由工程受益范围内的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管理;单户或联户供水工程,实行村民自建、自管。由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采取股份制形式或企业、私人投资修建的供水工程形成的资产归投资者所有,由按规定组建的项目法人负责管理。

在不改变工程基本用途的前提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通过承包、租赁等形式委托有资质的专业管理单位负责管理和维护。对采用工程经营权招标、承包、租赁的,政府投资部分的收益应继续专项用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按照“补偿成本、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水费收入低于工程运行成本的地区,要通过财政补贴、水费提留等方式,加快建立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基金,专户存储,统一用于县域内工程日常维护和更新改造。

原则上应以县为单位,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服务机构,建立健全供水技术服务体系和水质检测制度,加强水质检测和工程监管,提供技术和维修服务,保障工程供水水量和水质达标。要全面落实工程用电、用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切实加强工程运行管理,降低工程运行成本。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从业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工程运行管理水平,保障工程良性运行。

农村饮水水价改革方案篇8

关键词农村饮水;不安全因素;现状;解决对策;辽宁营口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大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当前农村最实际的问题[1]。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就是关心农民,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是为农民增加收入创造条件,这项工作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健康状况的改善,也关系到脱贫致富奔小康,关系到国家宏观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

1营口市农村饮水现状

营口市辖大石桥、盖州2市及老边、鲅鱼圈2区,共有39个镇、2个乡、2个管理区、7个办事处、1个农场和1个经济开发区。据调查,到2004年底农村总人口为136.50万人,农村饮水安全与基本安全人口为98.1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71.93%;不安全人口为38.32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28.07%;自来水受益人口为54.01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9.57%。

营口市中、西部农村饮水主要靠深井提水供水到户,供水设施简陋,经过多年运行,部分设施已破损严重。因受资金制约,破损的供水设施得不到及时维修,只能靠筒井、手压井提供饮用水。东部地区主要靠大口井、筒井、引泉、手压井供水,水源保证率低,季节性缺水严重,干旱季节缺水时,需远距离拉水或买水。特别是近几年来气候变化大,干旱严重,河水减少甚至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枯竭,再加上工农业和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幅度增加,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使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更加突出。

2农村饮水不安全因素分析

2.1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供水水质、生活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水源保证率4项,在安全程度上分为安全与基本安全,有1项指标低于安全或基本安全最低值的,视为不安全。

2.1.1供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要求的为安全;符合《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要求的为基本安全。

2.1.2生活用水量。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不低于40~60l为安全;不低于20~40l为基本安全。

2.1.3用水方便程度。供水到户为安全;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min为基本安全。

2.1.4水源保证率。不低于95%为安全;不低于90%为基本安全。

2.2饮用水水质超标问题

营口市许多饮水困难地区的水质都存在问题,有的地方是地下水中氟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有的地区是地下苦咸水,还有的地区因水源紧张,群众不得不饮用未经处理的地表水。这些饮用水的卫生标准都未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农民长期饮用,导致一些地方病和传染病的流行。在氟、钾含量高的地区,出现了氟斑牙、氟骨症病人;在饮用卫生状况不达标地表水的地区痢疾等疾病流行;在饮用受污染水的地区,农民多发肝病。这些疾病给农民身体健康造成极大损害,也影响了营口市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

2.3水源保证率、生活用水量及用水方便程度方面的问题

由于地形、地质条件以及气候干旱的影响,营口市许多地区地下含水层水位下降,地面蒸发量大,地表水也非常缺乏,群众长年缺乏生活饮用水。在干旱季节,饮用水没有保证,农民甚至没有水喝,仅靠接雨水维持。农民的生活质量较低,甚至生存面临威胁;许多饮水困难地区,缺乏基本的生活饮用水,农民不得不远距离挑水、拉水吃或饮用不达标的水,农民的基本生存用水得不到保障。

2.4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

农村饮水水源污染比较严重,无论是水质还是水量问题,最终的解决办法都是归结到工程设施的建设上,营口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未得到解决,其主要原因是农村基础条件太差,国家投入资金只够建设一些比较小的工程。工程队伍缺乏勘测、规划、设计专业技术人员,大多是群众自己组建的队伍,导致因工程技术的落后,影响水质、水量。原有的蓄水工程少,部分蓄水工程不配套,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管材和净化设备老化,破损失修严重影响使用效果,绝大多数地区都没有配备消毒设备。

2.5建设管理方面的问题

由于有些乡镇、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存在不能及时到位或者到位率偏低的情况,多数工程的地方配套资金由群众投工投资来完成。有的地区对水质检测不重视,供水管路老化、跑漏现象严重,水质没有保障,有的工程供水保证率低,水源不可靠,遇到较大的干旱易出现饮水困难;还有的水井没有配套井台和井盖,水源受污染问题也比较突出。

2.6运行管理方面的问题

工程运行管理,核心是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主要目标是实现工程产权明晰,运行管理科学规范,责、权、利明确,在这个基础上才可能实现一系列激励机制,加强水费计收,满足工程维护管理和更新建设的需要。而对农户调查分析表明,在机构与管理方面,相对比较突出的问题依次为:“管理机构职责不落实”、“工程产权不清,人为破坏设施,人为污染水源”、“财务不公开或不透明”。

2.7行业管理方面的问题

农村饮水工程应当由镇、乡政府部门成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水利、计划、财政、扶贫、卫生等有关部门组成,在水利部门设立办事机构,并配备一定的人员和办公条件,明确职责。其职责是指导饮水工程管理单位的经营管理工作,并对水管单位的工作进行考核,优化供水方案,实行宏观调控,协调解决供、用水纠纷,查处偷盗水案件,组织岗前和业务知识培训,管理饮水工程折旧和大修理资金,提供技术和工程维修服务,接受用水户举报。

3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思路及对策

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当前全国各个地区都在进行广泛实践和积极探索,但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成熟或规范的统一做法。在对全市农村饮水状况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以境外引水为先导,内部节水为措施,全面改善水环境为责任的原则进行工作。

3.1技术思路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以加强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采取有效措施,使农民群众可持续地获得安全饮用水。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实施,确保重点,兼顾一般,采取因地制宜,按轻重缓急要求,逐步改善农村饮水条件。在地下水水质较好、较充足的地方打深井,搞单村集中供水工程或集中连片供水工程,建立管网体系;山丘区充分利用好天然降雨,发动群众兴建中小型拦蓄工程和集雨工程以及推行以水库为依托的集中供水工程;无水源可利用的偏远山村则动员搬迁,化整为零,分散安置。

保障饮水安全,首先要保护好饮用水源。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加强水源地周边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防止超采地下水造成饮用水源水量不足,更要防止串采不良含水层的水,造成饮用水中氟等有害物质超标,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饮用水源。

加强水质检测,适度规模的水厂要设化验室,建立社会化的水质检测服务体系,对小规模供水站和分散式供水进行水质监测,提供水质检测服务,完善供水水质保障体系。

3.2建设管理思路

为管好用好工程,让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工程在规划设计之前,要广泛进行社会动员,征求群众的意见,对于工程建设、资金筹措方案和工程建成后的水价以及工程完工后的管理方式,一定要尊重群众意愿,要让群众广泛参与,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拥护。在选择技术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管理条件和农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在保证供水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选择管理简便、运行费用低的技术[2]。

从落实管理主体入手,采取“宜包则包,宜租则租,宜卖则卖,宜股则股”的办法,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落实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明确水价和收费办法及服务体系,确保供水工程良性运行,发挥持久效益。

从实际出发,积极推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宣传,出台相应政策,制定实施办法。在管理模式上选择“承包制”、“股份合作制”,以及“拍卖”和“独资”等形式。

3.3投资思路

农村饮水不仅关系到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群众健康水平的改善,还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几年,中央安排资金建设饮水工程,关心群众疾苦,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工作重点。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步伐。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应挤出资金投入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建立国家、市、镇和群众共同投入的多元化融资机制。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新的投融资机制,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鼓励个人、私营业主、民营企业和外商参与供水建设[3]。

3.4运行管理对策

以工程的良性运行为目的,创新管理体制。对城乡供水一体化的集中连片供水工程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走以水养水、良性发展的路子,供水公司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对单村集中供水工程积极推广供水协会管理经验,工程的运行、维护、收费由协会统一管理。

在工程管理上,实行分段包干。工程放水巡查工作由每个村的会员承担,负责水量分配调度和工程巡查。会长、副会长负责全灌区的统一调度和协调。每年的年底召开会议,公布当年的收支情况、工程管理和维修情况等,并民主选举新一届的用水户协会成员。对一家一户的小型吃水工程,实行农户自建、自有、自用、自管体制[4]。

3.5行业管理建议

为更好地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和工程的可持续利用,需层层建立农村饮水工程管理组织。市、县2级水利部门需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服务组织,乡镇成立以水管站技术人员为主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组织,村级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形成市、县、乡、村4级管理服务网络。大的乡镇水管站还应成立维修中心和服务队,配备专职的维修人员,购置常用部件,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

村级用水户协会虽然是4级管理服务网络中的末梢,但其服务作用却不可小视。它既承担着对供水工程的经营者进行监督作用,又能帮助供水站解决许多难题。用水户协会的主要工作有参与核定水价、监督水量水质、服务质量、两费提取、水费计收、财务收支、处理水事纠纷等,给各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和供水区群众提供必要的信息,为今后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提供决策。

4参考文献

[1]朱桂芝.略论农村饮用水现状与对策[j].决策探索,2008(20):63-64.

[2]郑梅,郜宗智,刘杨.蚌埠市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及解决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6):246-247.

农村饮水水价改革方案篇9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历次全会和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兴水惠民决策部署以及水利部关于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加快补齐补强水利基础设施短板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规划统筹,增加资金投入,规范建设管理,重视运行管护,创新体制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着力构建大中小微协调配套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

二、主要指标

2017-2018年度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争总投资较上年增长5%左右,投放机械台班(套)、完成工程量、农民投工投劳和主要效益指标基本稳定。

(一)资金投入。计划完成总投资x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中央投资1577亿元,地方各级财政投入2271亿元,群众和社会资本投入521亿元。

(二)投工投劳。计划农民投工投劳x亿个。

(三)投放机械。计划投放机械x亿台(套)。

(四)完成工程量。计划完成土石方量x亿立方米;修复水毁灾毁工程x万处,疏浚河道x万公里,清淤沟渠x万公里,新建、改造大型泵站x座,水库除险加固x座,堰塘整治x万处,建设村镇供水工程x万处。

(五)综合效益。新增旱涝保收农田面积x万亩,新增、恢复灌溉面积x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x万亩,改造中低产田面积x万亩,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369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4万平方公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xq生产建设兵团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主要任务指标见附表。

三、实施重点

各地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及水利部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重点:

(一)抓紧修复水毁灾损水利工程。充分利用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的有利时机,倒排工期,节点控制,以水库、水闸、堤防、中小河流、水电站、居民生活供水工程、农田灌排设施和水源工程等为重点,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限期修复各类水毁灾损水利设施,确保春播春种和安全度汛,确保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饮水安全。

(二)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大力推进西江大藤峡、淮河出山店、陕西引汉济渭、贵州夹岩、青海引大济湟、xq大石门、xq阿尔塔什等在建工程建设,确保年度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中央水利投资计划完成90%以上。继续抓好大江大河大湖治理,推进重要蓄滞洪区建设。加强西南等工程性缺水地区中型水库建设。

(三)着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突出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持续实施经批准的省级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规划,着力解决好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的饮水安全问题,通过对已建工程进行配套、改造、升级、联网,以及水源保护、水质保障、健全完善工程良性运行体制机制和适当新建部分供水工程等,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

(四)加快灌排骨干工程建设与配套改造。进一步加大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和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投入与建设力度,加强工程质量与进度控制管理,确保投资完成和资金拨付进度。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地区建设一批现代化大型灌区,有效提高农田灌溉排水保证率并适当增加灌溉面积。

(五)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因地制宜推广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全面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稳步推进牧区高效节水灌溉饲草料地建设,确保国务院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全年再新增2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的目标任务全面实现。

(六)全面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坚持政府市场两手发力,依托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和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统筹整合各级各类支农涉水项目和资金,以田间渠系配套、“五小水利”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等为重点,集中连片搞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统筹解决好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

(七)加强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加快实施《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提高中小河流重点河段防洪标准,尽早消除小型病险水库安全隐患,进一步提升重点区域排涝和农村基层防汛抢险救灾能力。认真分析近年来干旱规律和特点,总结抗旱经验教训,完善抗旱方案预案,密切关注旱情发展,强化用水管理和水量调度,科学应对干旱灾害。

(八)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强督导检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健全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体系,全面完成市县两级行政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工作。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再启动实施一批河湖水系连通项目,构建现代化水网格局。加强小流域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完成5.4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务。发展绿色小水电,抓好农村小水电扶贫工程建设和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新增农村水电装机100万千瓦。加大农村水资源保护和污染治理、河湖水系综合治理、河道沟渠堰塘清淤整治、水生态修复力度。

(九)加快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围绕补齐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农田灌溉保障、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农村水电开发的倾斜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实施贫困地区急需的水利项目,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四、保障措施

各地要牢牢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构建保障体系,推动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顺利开展和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一)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各地要依托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和年度各类支农涉水项目资金计划,制定完善本地区省、市、县三级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既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又要考虑现实与可能,区分轻重缓急,合理确定年度目标任务、实施重点和保障措施,并及时把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指标、任务和建设内容,分解落实到县乡、村组和具体项目。

(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农田水利条例》,进一步落实农田水利建设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将其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建立健全政府领导牵头负责、部门分工协作联动、监督检查、考核评估、问责问效以及把工作优劣与项目和资金安排挂钩奖惩等机制,将责任落实到岗位、环节和步骤,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层层传导压力。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做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补齐补强农村水利短板和推进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主动作为,当好参谋,抓好行业监管和技术指导。

(三)创新组织发动机制。各地要按照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完善项目引导、开展水利“杯赛”活动、强化绩效考核与奖优罚劣等机制,激发和调动基层政府的积极性。通过推行项目自主申报、农民全过程参与,以及加大以奖代补、先建后补、项目扶持、信贷支持等力度和提供技术服务,鼓励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承担农田水利项目的申报、建设和管护。

(四)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各地要在稳定和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强化水利相关规划对各类支农涉水项目和资金统筹整合的同时,通过用好用足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过桥贷款、专项建设基金等扶持政策,总结推广将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财政投资转变为股金的做法,放宽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准入门槛,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五)创新建设管理模式。完善政策引导、规划统筹、资金保障、制度约束、监督管控和考核评估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严格执行“四制”,规范项目法人组建,强化监督管理。因地制宜推行代建制、设计施工总承包等新型建设管理模式,实现专业化、社会化建设管理。对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在统一规划和建设标准、强化行业指导和监管,确保资金、质量和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允许由具备条件的受益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组织实施。

(六)创新运行管护机制。在巩固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成果,足额落实公益性水利工程人员基本支出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总结推广全国100个县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以及各地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运营的经验,加快明晰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通过探索建立小型水利工程产权交易转让及质押机制、制定工程运行维护定额标准、用好各级财政对农田水利设施维护费用的支出安排、水费计提、特许或委托经营以及工程所有者分摊等,足额落实工程维护费用。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推动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多元化发展。积极培育防汛抗旱、灌溉排水、农村供水等专业化服务队伍,通过财政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引导社会力量管护工程。

农村饮水水价改革方案篇10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1号文件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民生水利、生态水利、资源水利为核心,加快重点工程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强化水资源保护管理,加大水政管理执法力度,加快推进水务事业改革发展,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水务保障。

二、工作重点及任务目标

(一)大力实施重点水利工程建设

1、实施“清水润城”工程。按照统一规划,有效整合城区水源,对城区内沟渠和小流域实施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通过建造拦蓄水工程、库河湖连通工程,打造特色生态水系。年内集中实施西沙沟至吴家官庄段、东沙沟至两城段沟溪2.5公里工程建设。

2、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围绕解决农村饮水水质和水量问题,以集中供水工程、管网延伸联村供水、水源地改造为重点,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年内投资2500万元,解决5.9万农村人口和3.47万农村中小学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3、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大中小型水库渠系维修改造和配套进程,加强雨洪资源利用、拦蓄水工程建设,发展“五小”水利工程3300处,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4、实施山洪灾害防治工程。计划投资700万元,在山洪灾害易发流域建设雨量站、水位站、监测站40处,完善山洪灾害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提高预警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山洪灾害损失。

5、实施水土保持工程。计划投资1000万元,其中上级专项资金457万元,建设生态型小流域。

6、实施库区移民扶持项目。重点实施农村饮水工程2处、道路工程11处、新农村建设工程6处,解决2个村2500口人的饮水困难和15个村的行路难问题,改善库区移民村的村容村貌。实施移民村河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建拦水坝9座,建节水灌溉工程1处,进一步改善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根据全县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全县用水总量上限和分阶段控制目标,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建立完善居民生活、工业、农业等各类用水定额,强化节水考核管理,遏制用水浪费。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等重要水域的水质监测,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完善水功能区划,分类指导,落实措施,加强水源地保护。

(三)加大水政执法和河道管理力度

加强采砂许可管理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加大对占用河道、向河道内排污、乱弃渣土垃圾等危害河道安全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偷挖盗采、乱采滥挖等水事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的水事活动秩序。

(四)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

密切监测旱情发展趋势,做好拦、蓄、引、提等水利工程建设,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保障生产生活用水。认真排查并彻底整改消除防汛隐患,搞好防汛抢险队伍组建,备好防汛物料,完善防汛应急预案,强化防汛措施,落实防汛责任,做到有汛不受灾,受灾无伤亡,确保度汛安全。

(五)抓好水利普查工作

按照上级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的要求,在去年铺开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普查工作,今年重点开展清查登记、台账建设和现场调查等工作,全面了解全县水利发展状况,建立基础水信息平台,提高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投资及补助政策

(一)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按照“政府投入为引导,集体和群众投入为主体”的原则,县政府对集中联村饮水工程的净水设备、提水设备、水源地土建工程,调蓄水池工程,上下水主管道,村内集中表池以上主管道进行全额补助;单村饮水工程对净水设备、提水设备和主管材进行全额补助。规划建设中,鼓励发展集中联村供水,尽量减少单村新建工程,对现有具备条件的水源工程,尽量扩网延伸,能延则延、能联则联,提高供水覆盖率。

(二)对库区移民扶持项目,根据批复计划进行全额补助,严格按照基建程序建设管理。

(三)对骨干河道治理工程、拦蓄水工程,根据上级批复投资计划,县里落实配套资金,所在镇村负责占地及附属物清理赔偿。

(四)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县政府按要求落实配套资金,涉及镇、村加大投资投劳力度,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各镇要制定有较强操作性的“一事一议”实施办法,对“一事一议”的原则、筹资筹劳的方法、程序以及项目的资金、建设管理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既符合国家政策,又能落实到位。

(五)对其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坚持引导社会投入和农民自筹投入为主、财政补助为辅的方针,按照先干后补、以奖代补的原则,经验收合格后县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大力推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以明确产权、搞活管理使用权、开放建设权为重点,推行水利设施企业化管理,实行有偿供水,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倡导和鼓励农民户办、联户办或实行股份制等形式兴建小型水利工程。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切实加强对水利改革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将其提上重要工作日程,落实措施,强化责任,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要结合各自任务分工,研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要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大水利建设投入的各项政策,协调落实好各项水利工程建设资金,进一步加强水利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为水利事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加强协调配合。各镇、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明确职责,加强协调,密切合作,形成推动改革发展的合力。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统筹抓好水利规划建设、工程运行、水资源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工作。发改、经信、教育、科技、公安、财政、人社、国土、住建、农业、林业、环保、规划、法制、物价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在资金投入、科技创新、建设用地、机构队伍建设、考核奖惩、水政执法等方面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抓好贯彻落实,以共同的合力推动全县水利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