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业合作社发展十篇农业合作社发展十篇

农业合作社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1:36

农业合作社发展篇1

巴南区南彭镇地处重庆主城近郊,交通便捷,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是重庆市的重点蔬菜生产基地,都市农业的重点培育基地。这些蔬菜种植的优势条件为农民增收带来了希望,但是由于蔬菜种植都是以户为主,从品种的引进、生产技术、病虫防治到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都由农户自己承担,而在任何一个环节上的失误,都将直接影响蔬菜种植户的经济利益,特别是一些蔬菜种植户文化水平低,没有掌握种植蔬菜的生产、管理、病虫防治等技术,导致蔬菜产量低,品质差,销售价格低,严重挫伤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同时蔬菜销售问题,也成为了一家一户农户面临的严重问题。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高蔬菜种植户的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于2007年11月组建了重庆巴南区聚益蔬菜合作社,并在巴南区工商局进行了登记注册,由自愿入社的350多人组成,种植面积1250亩。合作社成员常年生产各种时鲜蔬菜约2万余吨,销售收入达682万多元,人均年收入达1.95万元,比未参加合作社农户增收2000多元。合作社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带动周边260户农民进行蔬菜种植,扩大了当地蔬菜种植规模。增加了农民收入,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2009年被重庆市农委评为重庆市市级示范合作社。

规范运行机制,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

合作社在巴南区农经站的指导下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进行规范运作,成立了理事会和监事会,理事会由5人组成、监事会由3人组成,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每届任期是三年,可连选连任。理事会下设立了“五部”,即技术服务部、销售部、办公室、财务部、配送中心,并明确了工作职责。合作社还推选了精通蔬菜种植技术、政治思想好、为人正直、热心为群众服务、甘于奉献的3名组成民主监督小组,定期对合作社的经济业务进行监督。合作社制定了规范的《章程》,建立健全了社务公开、财务管理、民主理财、档案管理、成员管理、决算分配等19个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为每个农户建立了成员账户。合作社还在信用社开设独立的账户,实行独立的会计核算。在分配上严格按照合作社制定的决算制度分配,其中按成员与本社的业务交易量(额)比例返还总额为可分配盈余的百分之七十。

强化四大服务,促进农民增收

农业合作社发展篇2

关键词:农机;合作社;农业;发展

1农机合作社是农业发展的必然前提

要想农业发展,一定要走农机合作社道路。农机合作社为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帮助,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1.1农机合作社是联系企业、市场、农民、政府的一个纽带

它把千万农户和市场联系起来,实现农业生产品种、销售、加工的扩大化。

1.2农机合作社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

它实行的是大规模经营,能有效解决土地分散、统一播种收获的问题,对实行农机合作社地区之外的地区也能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

1.3农机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通过农机合作社的机械作业可以把农民从繁重的土地劳作中解放出来,将过去的分散经营、多种经营改变为集中经营、产业经营、高效经营,以实现高效增产目的。

1.4农机合作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农业发展靠的是科技,科技的主要力量是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的载体是农机合作社。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机合作社的发展。

2农机合作社促进农业发展的体现

2.1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速度

通过农机合作社的指导参与,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在大大提高,进而使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得到提高。农机合作社使农民生产水平趋于同一,使农民便于进入市场。

2.2推动管理创新机制

建立农机合作社之前,农民都是自主经营,自己购买或租用机械进行生产,这使得农用机械结合使用的程度不高,农机利用率也在降低。而建立农机合作社后,可以通过农机合作社对农业生产和农业机械进行统一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

2.3提高农业生产化水平

农机合作社的建立改变了以前小户经营的模式,开始了集体多户经营的机械化模式。农机合作社将以前分散的农业机械化模式进行整合,把农户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生产安排,使得农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2.4推动人才有效整合

农机合作社建立之前的农业生产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但在建立农机合作社后,有大量机械参与到农业生产中,这进一步减少了人力劳动力的投入。使得解放出来的劳动力投入到其他工作领域,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

3农机合作社促进农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3.1加强专业知识培训

农机合作社工作人员多数是农民,他们的文化素质比较低,又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农机专业培训。要想农机合作社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要加强对农机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培训,增强法律意识,挖掘生产和管理潜能力。要加强农机合作社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他们的农机管理、操作、维修等业务能力得到提高,以更好地服务于农民。要对普通农民进行培训,以扶持年轻有为的生产、管事人才来支持农业发展。

3.2加大招商引资

农机合作社想要更好发展并不断促进农业发展,就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通过引资来增加农机合作社的活力,并集中各种先进的发展思路,融合成一个适合自己的创新的发展规划,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3.3加强政府引导和资金投入

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必须有政府的支持。政府需要在各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和优惠政策,帮助农业发展开辟新道路。

3.4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管理

管理制度的健全可以保证农机合作社健康、规范地运行,健全的管理制度更有利于管理人才的引进。健全的管理制度可以保证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利益不受侵害,可以为农机合作社提供更好地发展机遇。可以鼓励大学生回乡参加农机合作社管理,可以选派技术人员来协助管理,使得农机合作社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要合理规划农机合作社的布局,避免重复,加强农机合作社的优化设置。还要加强政府的监督力量,建立示范合作社,发挥示范作用,从而推动农机合作社健康发展。

3.5加大宣传力度

在扶持典型的农机合作社基础上积极宣传和推广。组织更多农民来学习、考察并交流经验。用事实与外界交流沟通,让农民开眼界,增加农机合作社建立和推广的信心。让更多人知道农机合作社的好处,优点,使得更多人自愿加入,促进其更好更快发展。农机合作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农机合作社需要自身努力和社会支持来不断发展壮大,在发展中探索,在发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发展中促进农业生产水平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梅,王福林.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困境及解决思路——基于黑龙江省的调查[J].农机化研究,2014(11).

[2]吴荣生.浅谈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作用——以建阳市小湖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例[J].福建农机,2013(4).

农业合作社发展篇3

【关键词】专业合作社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生产方式改革发展的方向。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开始实施,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地位,使其摆脱了“合理不合法”的尴尬局面。一方面有利于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在经济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另一方面也标志着农民建立自己的合作组织的权利得以确认和伸张。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必须以执政党的思维,大力支持和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走向成熟。

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专业合作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大举措,我们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农业和农民的问题解决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就会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它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也必将为先进思想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传播文明风尚提供强大动力。

搞好技术培训,提高社员的科技文化技能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社员提供服务的主要职能和目标。合作社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对农民进行培训,为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提供了便利条件。农民足不出村既保证了生产劳动时间,又学到了迫切需求的技术,解决了现实问题,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日常培训工作中,除培训先进的科技成果、实用技术外,内容还涉及党和国家对农村的方针政策、文化教育、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等内容。其培训形式的时效性、多样性、灵活性易被农民群众所接受,渐成为农村科技文化生活创新的载体和手段,满足了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位科学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农村新风尚的形成,焕发了农民群众投身农业产业的激情。实践证实,农民自从加入合作社后,想事、谋事、干事的多了,打牌、闲扯、无所事事的少了,乡风文明和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显著改变。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2、专业合作社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合作社是一个曾经在共和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生产互助形式,但是它的发展之路却是不平坦的。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全面推行农业合作化,从初级社到高级社,再到,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实行了以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政社合一的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大农村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彻底废除了制度。三十年过去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小规模家庭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显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家庭的经营,面对大规模的工商资本,农民要提高竞争力,获得平等的市场地位,必须走扩大生产和经营规模的道路。摆在面前的路只有两条:一条是扩大家庭的土地经营面积,实现内在生产规模的扩大。由于人多地少等客观的原因,这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是极其困难的。另一条就是从外部入手,建立农户之间、农户与产前、产后各部门之间的共同经营组织,通过交易联合扩大经营规模。这就决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民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大市场风险的最好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最好途径。

3、专业合作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遵循“民办、民管、民受益”办社原则,农民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它的最大特点是“民管”二字,这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精髓所在。它的办社原则,造就了它独特的社会历史地位和作用。正是它的民主自治原则,才体现了其公开、公平、合理的特性,进而赋予了它坚强的生命力。一方面,合作社社员的劳动生产行为受其章程规范和制约,而章程又是由全体社员依宪法、农村基本组织法集体酝酿、讨论产生的,因而更具亲和力,可操作性强。章程作为准则把每个社员的行为进行规范,使利益、权利、职责、义务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了农民生产经营治理水平,彰显了其生命活力。另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多由当地龙头企业牵头联动,企业成功的治理模式、方法也影响着社员的自治行为,企业先进的治理经验通过与合作社的相互作用也会不断融合到合作社治理工作中,进一步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的提高。这充分实现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民主治理的要求。合作社制定有合作社章程、理事监事会职责、社员代表大会职责,以及培训制度、财务治理办法等治理制度,对规范社员行为、实行民主集体治理起到了积极作用。合作社在新形势下创新了我国农村经营体制和经济制度,继而必将促进新农村新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必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力量。

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关建议

1、广泛宣传,积极培育

要推动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关职能部门应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内涵和相关规定,使广大农民群众深刻理解我国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历史背景、重大意义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点,充分认识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好处及作用,促使其不断地克服小农意识、培养“民主”意识,增强“合作”意识,极大地提高农民群众创办合作社的积极性,自觉、自愿、自发地组建合作社。

2、积极引导,努力推动

一是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牵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将企业管理模式引入合作社,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结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推行订单农业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农民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合作发展之路,实现多渠道、多领域、多层次的联合与合作,巩固和延伸产业链。二是引导、支持基层干部、种养大户和能人带头组建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生产、统一营销、统一管理,实现规模效应,加快资本积累,形成干部、大户、“能人”与广大农民在共建合作社新优势中“共享”发展成果,在“共享”中促进更快发展的好机制。三是加强农村经纪人培育,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结合起来,引导农民经纪人开发产品市场,拓宽专业合作社的销售渠道。依照专业发展的要求,打破地域、行业等限制,充分利用合作社农产品的资源优势与经纪人的市场优势,促进合作社与经纪人、合作社与合作社、经纪人与经纪人的合作。四是运用商标手段,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品牌战略。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抓紧进行商标注册,组织有一定基础的合作社申报知名商标、著名商标和集体商标,引导多主体、多层次、多类型兴办品牌合作社,运用商标开拓营销,通过提高合作社的品牌意识,带动产品品质的提高和市场占有率的扩大。

3、正确促成,规范发展

政府部门要端正政绩观,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切忌揠苗助长,用行政的手段、外界的影响来造就表面的繁荣。既要积极主动发展,又要防止刮一哄而起之风;既要鼓励农民申办合作社,又要坚持条件,规范发展,成熟一个,登记一个,切不可急于求成;要真正了解农民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愿望,适时适地促进农工联合、农商联合,以促成大规模、多功能、能适应市场变化、可促进生产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要做到介入而不陷入,引导而不诱导,让农民自己在政府提供的优良环境中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

4、发挥职能,合法准入

要遵循“简便易行、方便农民、扶持发展”的登记原则,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前移服务窗口,开通“绿色通道”,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其申办合作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一是从名称预先核准到设立登记做到优先服务;二是对新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律做到提前介入,从申请表格填写,设立所需条件、组织机构建立、章程起草的注意事项,直至合作社顺利领取营业执照实行主动服务;三是针对办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部分为农民成员,文化程度较低的状况,实行上门服务,指导专业合作社登记文书和材料的填写,现场解决登记中出现的问题,把服务、指导工作做实做细;四是对资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登记资料,当日受理,当日核准,实行高效服务。同时,有关职能部门应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探讨在发展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提出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设性意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有序的发展。

5、跟踪服务,资金扶持

各级财政每年都要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标准化生产、无公害基地建设、农产品市场营销及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和开展试验、示范、培训等。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有一定规模、服务功能完善、分配机制合理、影响和带动作用明显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用于农产品仓储、保鲜等设施建设,以及农产品加工、专业市场建设等方面的贷款,各级财政可给予贴息扶持。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财政扶持的办法建立专项担保资金,扩大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贷款规模。

农业合作社发展篇4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两年多来,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全国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超过20万家,但各地的发展却参差不齐,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由于在资金、人才、资源的利用率、结合度上不高,合作社的发展还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因而,如何利用好现有的资金、人才、资源优势,发挥“三架马车”的作用,全面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让其更好地带领当地农民群众早日走上富裕路,是当前各级政府最为紧迫和十分关心的问题。

一、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我国农业实现“飞跃”的首选

在我国的广大农村,由于土地是以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使得土地过于分散,农业生产很难实现规模经营、提高经营效率的目的。在当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返乡农民工增多,土地的基本保障功能进一步显现的情况下,农民对土地的依赖进一步加强,土地流转显得更趋坚难,土地的规模经营更难实现。因此,只有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走“土地联合”的道路,才能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克服“分有余而统不足”的矛盾,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形成规范、紧密、长久的利益联结关系扩大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范围,变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为组织化的大生产,从现代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的调整、优化,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农业标准化的应用研究上入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高效化,推动我国农业实现“质的飞跃”。

二、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捉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当前,由于少数干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知识认识不足、定位不清、协调不够、支持不力,合作社内部能人治社与民主管理不协调、规章制度不健全、财务账目不清楚、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等运作不规范的原因,导致了合作社管理松散,效益不好,群众得不到实惠,农民参与度不高,合作社有的成了个别人的“捞钱”载体,合作社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三、利用好资金、人才、资源三大要素,借鉴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走有中国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之路

目前,中国每年对农业实际补贴率为财政支出的2-3%,大大低于对世界贸易组织8%的承诺,为此,必须进一步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和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农业投入。以贵州为例,到2008年时,全省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265个,不到全省人口的1‰,农户的参与度不是很高,财政投入也不高,每年省财政也只能投入400万元左右,中央投入就更少了,支持范围小,每年也就是3-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可得到扶持。今后,合作社的发展要从深化认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人才培训、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上入手,走资金、人才、资源充分结合的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社,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实现农民生产的组织化、产业化、规模化,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道路,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第一,加强社会培训力度,形成全社会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共同认知,参与,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形成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共识。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人才培训”工程,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管理者的教育培训。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经营管理者文化基础、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等相对较弱,社员素质普遍较低,合作社很难跟上新时期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政府部门重视提高合作社人员素质,既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农技人员到合作社任职,更要加强合作社发起人、带头人的教育与培养,以提高合作社的发展潜力,建立业务培训制度,重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业生产和运销大户进行经营业务培训,使他们熟悉合作理论和合作政策,提高正确指导和发展合作社的工作水平,减少经营决策的局面性与片面性,更好地引导广大农民参加并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

第二,整合资源,集中资金,发挥农村土地的规模效益,走集约经营、资源开发之路,克服单个农户的经营困难,把政府、个人的投农资金整合,政府从基础设施投入上作好道路、用水、用电、通讯等的建设,农户做好土地的规模集中,生产投入的集中,也就是通过加入和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形式,开发利用好本地的特色资源,实现资源的共同开发,集中开发,规模开发。

第三,政府搭台,做好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产品走向市场。由政府搭台,比照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调整扶农政策支持结构,在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平等对待广大合作社,实施“农超对接”工程,为合作社宣传其产品、加强各合作社之间日常交流沟通、搞好产品与市场对接等搭建平台。

第四,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合作社快速发展。政府部门要主动为合作社提供公共政策咨询,搜集和农资、农产品的价格信息、市场供求信息、科技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建立起必要的服务设施,努力实现各级、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网,搭建公共服务信息和网络营销平台,加大对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的质量监督、检测的力度,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增强它们参加市场竞争的能力。

第五,要建立和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合作社内部管理规范化。要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权力机构和日常管理机构,建立和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利益分配制度,完善社会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监事会和农民的监督作用,促进合作社管理规范化,全面推进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总之,中国的现代农业之路,只能充分利用当前世界农业科技革命的成果,从改造传统农业,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上入手,通过推广先进技术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从拓宽农业发展的深度、广度上入手,走产业化、规模化之路来发展农业。就地形复杂、经济发展落后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而言,有着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应当发挥这一优势,采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方式,走劳动技术密集型的集约农业道路,在引进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的同时,加强农民的组织化和生产技能培训,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有效的规模经营,才能更好地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金莲,王永平,刘良灿,刘希磊.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发展路径[n].农民日报,2009-07-14.

2、李学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n].金融时报,2009-06-30.

3、邹进泰,马德富,徐峰,刘秀清,覃国慈,王金华.关于加快湖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调查、思考及建议[Z].2009-06-30.

农业合作社发展篇5

关键词农业专业合作社;现状;对策;青海海北

中图分类号F32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4)12-0287-01

青海省海北州位于青海省的东北部,是典型的农牧交错区,下辖30个乡镇214个行政村,农牧业人口22.41万人。现有专业合作社440个,带动社员4.26万人,占农牧总人口的20%,在农牧业生产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通过对海北州海晏县金滩乡姜柳盛村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跟踪调查,总结经验与不足,摸索适合海北州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道路。

1发展现状

姜柳盛村位于金滩乡北侧,地处前半山与脑山地区,辖姜柳盛和盛源2个自然社,总耕地面积159.47hm2,共137户558人,其中盛源社由于地理位置限制,80%以上为半平地或旱地,农业收入低,整体整户外迁移居海晏县城46户,多以打工为生,土地撂荒或收不抵出。根据中央耕地集约化经营的精神及省、州、县、乡的有关文件政策,2008年海晏县姜柳盛高产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在盛源社土地的基础上集约土地30.67hm2,逐年增加,至今已整合集约土地109.33hm2,配置拖拉机2台套,小型联合收割机2台,农用运输车4辆,手扶拖拉机80多台,参与农户67户268人,集约参与户占全村的50%,参与户收入达825万元,集约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69%,解放劳动力134人。

2主要做法

2.1土地流转循序渐进,逐步形成专业合作社

姜柳盛村最初以“租赁经营,流转承包的形式”将土地集经营给本村农户,2008年成立之初先以盛源社迁移人员30.67hm2土地为基础形成了土地集约化经营的雏形,一方面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发挥本村种植户主动性。自2010年起形成了完整的姜柳盛村高产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既有理事长,也形成了专门的监事会,土地流转面积逐步扩大到村土地的65%左右,参与农户也扩展到全村的50%,专业合作社开始能够规范运行。2012年专业合作社整合土地109.33hm2,成员30人,参与户268人,带动户60户,固定资产达157万元。

2.2种植业发展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逐步形成规模化种植

合作社整合土地25%在25°以上的坡地,种植多以青草为主,产量低下,并且种植户种植青草品种较杂,品质参差不齐。合作社集约经营后,多从市场需求出发,联系了本地区内科研单位,种植类型涉及油菜、牧草、豌豆、青稞等不同作物多个新品种,青海省海北州农科所推广的豌豆品种“草原23”、“草原25号”,优质牧草品种“黑饲麦1号”、高产燕麦等不仅调整了种植业结构,也减少种植业风险,并且形成规模种植促成了订单农业的发展。如2011年起与海晏县夏华肉食品公司签订26.67hm2青草种植合同,2011年与西宁奇业农贸有限公司签订青加工豌豆“草原23”42hm2的种植;2011―2012年实施的“草原23”示范种植及优质牧草“黑饲麦1号种子基地建设”项目,当年从专业合作社外调良种12t,辐射到全州刚察、门源以及临近的湟源。

2.3专业合作社发展以村情为基点,发挥村内优势以点带面合力发展经济

姜柳盛村是海晏县的牛羊贩运重点村,随着牛羊育肥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部分饲料靠外村或到外县收集,饲草料给牛羊育肥造成大量劳力、物力、财力的浪费,集约经营后专业合作社从村情村况出发,与大型养殖育肥户直接签订饲草料订单,就地解决育肥户饲草料缺乏的问题,种植业产出优先解决本地本村使用,互惠互利,以种促养发挥优势,合力发展村经济[1]。

3取得的经验及成效

3.1做强基础产业

姜柳盛高产农作物专业合作社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做法走一步看一步,总结以往经验发现合作社的自身能力必须加强。姜柳盛合作社从最初的土地整合开始每年机耕费就达到了870元/hm2,4年内按2009年拖拉机的售价计算相当于将2台(套)拖拉机拱手让与他人,多方筹款后购进了4台农机具、2辆农运车,使合作社在产前、产中及田间地头运输等问题上都得到了解决,从根本上加强了基础建设,也促进了合作社集约经营土地的规模种植,引来了八方客,形成了订单农业[2]。因此,专业合作社基础建设是发展的基础。

3.2提高信息接收能力,以新促发展,以优持续

姜柳盛农作物高产合作社成立初期只是简单的土地集中种植,品种仍显单一,当年只能随市场行情销售产品;后期土地面积不断增加,人员增多,成员自身素质建设也提上日程,对科技培训以及技术指导从用时才想起转变到农闲时积极的衔接开班,新信息、新技术能够迅速及时传达到合作社每位成员,通过豌豆新品种“草原23”、“草原25”,牧草“黑饲麦1号”等新品种、新技术的利用,不仅建成了品种种子基地,也形成了加工产业的原料生产基地模式,以新技术促进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历经4年就累计资产157万元,将农户户均年收入提高到2万元以上。

4存在的问题

姜柳盛农作物专业合作社运行以来,虽然呈现的成绩显著,但是作为村专业合作社的长期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专业合作社发展多处于最简单的原料生产,费时费力但附加值低。一是海北州内各级专业合作组织多以土地流转模式形成集约化种植,种植作物仍限于大众作物,随市场波动较大,难以产生高附加值和稳定性[3]。二是专业合作社发展以种植户带头人为主,信息滞后,以需定产稍显欠缺,严重制约了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5对策

5.1发挥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

海北地区农业专业合作社多为当地的农业种植大户,种植面积大,参与人员多是村中“能人”,在村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借助科技新技术、新品种既能快速产生示范效应也能加快成果转化,同时也是对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一个推动力[4]。例如:2011―2012年青海省海北州农科所在姜柳盛专业合作社示范种植“黑饲麦1号”品种,当年使周围地区以及湟源农户对该品种都有认知,当地生产种子90%全部外调周边及刚察等地,宣传示范效果显著。因此,在州内项目选点上可以将专业合作社作为首选示范点或联合申报成果转化项目,促使专业合作社向特色、规模种植发展。

5.2与市场对接,做好产品的开发加工

专业合作社作为原材料生产基础单位,只是局限于原料生产,农业附加值无从提高。只有在不同专业合作社形成特色、规模种植的基础上,提前做好下游产品的开发,与市场对接、联系合作企业或是开办小型企业,才能形成产业链条,发展朝阳产业[5]。

6参考文献

[1]陈蓉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8):4934-4935.

[2]卢昌军,周志斌,曾建民,等.湖北省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5(11):2140-2141.

[3]于化龙.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对策初探――以呼和浩特地区为例[J].华北农学报,2006(S3):148-151.

农业合作社发展篇6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发展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的主体之一,由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民自愿组织起来,在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的产业组织形式[1,2]。近年来,苍山县认真贯彻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架起了农民通向市场的桥梁,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苍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512个,社员7.8万人,代销农产品9.2万t,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利润0.6亿元,成员增收0.55亿元。按所属类型划分:劳动合作型92个,资产运营型112个,技术服务型23个,市场对接型8个,龙头企业带动型143个,综合互助型134个。目前,苍山县比较典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苍山县新农村畜牧养殖合作社、苍山县会宝山生态产业合作社。有的是产前合作,主要是以较低价格向社员提供种子(苗)、化肥(饲料)、农药(兽药)等;有的是产中合作,主要是为社员提供生产技术服务;有的是产后合作,主要是帮助社员销售产品。

1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

一是提高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有效地解决了集体经济组织“统”不了、国家技术服务部门“包”不了、农民自身“办”不了的问题,对农村双层经营体制起到较好的补充和完善作用。二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围绕当地的特色产业、优势产品,组织农民从事专业化生产,带动了许多专业村、专业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带、产业群,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三是提高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当前,一方面随着国内大中城市市场准入门槛的提高,国内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另一方面,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要有效应对这一局面,单靠农民一家一户是难以做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发挥其组织载体优势,对内有效地组织实施农业生产标准,对外统一质量、价格,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保护农民利益。四是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是调节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关系的重要力量,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还通过为农户提供技术、信息、运销服务,密切了产销关系,丰富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容,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五是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联合购买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加工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直接进入市场促进了农产品增值,拉长、拉紧了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使农民可以分享到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的增值利益[3]。据统计分析,全县参加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平均增收达到5000元以上。六是促进了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农民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社,在内部发挥着教育、培训的功能,可以使农民在科技推广、分工协作、组织管理、市场营销、对外联系以及民主决策等方面得到锻炼,有利于培育和增强农民的市场观念、民主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农民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是农民学习法律政策、市场经济、科学技术、民主管理的好学校,对提高农民素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有效载体。七是改善了政府对农业的服务方式。政府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落实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扶持措施,减少了农民生产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农民通过专业合作社把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及时反映给政府,并获得真实可靠的农业产销、科技和政策信息等,从而提高了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调控的有效性。政府可以通过专业合作社这一载体,加大对农民和农业的扶持力度,从而合法有效地支持农业发展和保护农民利益。

2发展对策

一是加强组织引导。要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知识的普及推广,培养和增强他们的合作参与意识。要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的市场营销、经济管理及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培养造就一批骨干队伍。二是加强试点建设。开展试点示范是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成功经验之一[4]。三是加强政策扶持,积极探索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将农业产业化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四是加强规范管理。要进一步强化政府的管理机制,建立由农业、工商、财政、税务、经管、金融等部门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联系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问题。

3参考文献

[1]江尧辉,周军.景德镇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与思考[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0):170-171.

[2]王磊,盛莹.青岛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0):119-121.

农业合作社发展篇7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增产增收

 

近年来,利津县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市场竞争,探索和建立了一批上接市场,下联农户,对外参与竞争,对内提供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兴办和发展,对解决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业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基本情况

目前,利津县共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84家,成员9126人,固定资产3314.96万元,总收入21603万元,带动非成员农户数4.8万户。其中,专业合作社53家,社员3726人,固定资产2277.4万元,总收入9966.49万元,带动非成员农户数2.8万户;专业协会31家,成员5400人,固定资产1037.56万元,总收入11636.6万元,带动非成员农户数2万户。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2008年成立了利津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领导小组,分管县长任组长,农业局、工商局、民政局等单位一把手任成员。连续两年县府把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列入年终督查考核指标,以调动相关部门的工作积极性。目前,利津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同推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二)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08年帮助3家规模大、带动能力强、能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市级扶持资金25万元。09年帮助6家专业合作社申请市级资金28万元。扶持资金主要用于专业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帮助合作社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

(三)创新经营模式,完善服务功能。为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大气候和新形势的需要,利津县引导部分合作社与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采取“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了公司与农户共同发展的目标。比如北宋镇芦笋发展合作社与东营市利富得公司、滨州隆达食品有限公司和小营冷藏厂签订长期供销合同,实行保护价收购,上不封顶,随行就市;又把浙江康龙茶叶有限公司、绿洲醇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和东联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招至北宋镇安家落户,联合开发芦笋茶、芦笋酒、芦笋酱菜深加工项目,并取得很好的效果。芦笋制品及保鲜品基本用于出口,出口率达到98%。

(四)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围绕蔬菜、畜牧、食用菌等主导产品或支柱产业的生产和销售,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发展,培育和壮大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在合作形式上,尊重农民意愿、坚持灵活多样的前提下,重点发展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等;在兴办方式上,既要积极支持农民自己兴办,又要充分利用和依托农村资源,坚持谁有能力就依托谁。但不管谁牵头,都要以农民为主体,把带动农民的数量和带动的能力作为扶持、奖励的重要依据。

(五)以点带面,在示范带动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利津县坚持以家庭承包为基础,以“民办、民管、民受益”为原则,以优势产业为主导产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按照主体参与、多渠道发展的方式,以政府支持、引导、服务、指导为手段,力求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路子。自08年以来,利津县先后将利津县天绿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利津县临河瓜果农民专业合作社、利津县金地生资供销农民专业合作社、利津县丰源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利津县和平大葱农民专业合作社、利津县南十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利津县通威养猪农民专业合作社计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列为重点,通过培育典型、外出参观学习、进行示范引导,并按照推动不强迫、扶持不干预、参与不包办的原则,始终做到以农民为主体 以种养业的一体化经营为重点。通过多次参加省、市学习、外出参观等活动,利津县天绿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开阔了思路,提高了合作意识和市场营销知识,增强了带动农民致富的信心。两年来,天绿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引导北岭乡盖中、盖东两个村25个农户,把35亩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农户加入合作社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收入,同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发展壮大了合作社的规模经营。

(六)把握原则,逐步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一是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在合作方式上,以农民为主体,坚持加入自愿、退出自由的原则,对同一产业实行生产、技术、信息、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联合,以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在组织管理上,坚持民主办社;在办社宗旨上,对社员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专业合作社无偿为社员进行技术培训、技术辅导、信息;低利润甚至零利润供应良种、饲料、农资;帮助社员进行产品销售,真正让社员得到了实惠。二是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原则。我们在发展专业合作社的过程中,力争做到组建一个,规范一个,发展一个,壮大一个。同时,借鉴各地先进经验,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总结出一套简便易懂、容易记好操作的“一二三四五”的要求,即:建立“一章”“两证”、“三册”、“四制”、“五项原则”。“一章”,是合作是要有自己可操作性的章程;两证,是社员证、股金证,目前农业局农经站设计了社员证和股金证,首批印制了2000余本;“三册”,是建立社员登记册、股金登记册、和交易记录册(农业局农经站设计了这三册,并发放各合作社);“四制”,是建立民主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收益分配制度;“五项原则”,是坚持合作制原则、自愿自主原则、民主管理原则、服务为宗旨原则、和按交易量分配原则。

(七)开展宣传与培训,提高社员素质。为了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走合作致富的路子,利津县通过电台、广播、宣传栏、张贴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其意义和作用,通过办学习班与乡镇领导、分管人员及合作社负责人座谈等形式及时了解和帮助指导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论文参考。08年11月份有30名专业合作负责人参加了在潍坊举行的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09年4月份组织10家合作社负责人参加市农业局举办得《市场营销》讲座,6月份县农业局组织4个乡镇的分管领导和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到蓬莱县考察学习。论文参考。通过集中培训和学习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开阔了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的视野,提高了大家的合作意识、互惠意识,大大增强了合作社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存在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合作意识薄弱。农民对合作社的概念、基本运作规则以及原则、宗旨和作用等存在模糊认识,不能准确把握合作社与公司、协会的区别,发展合作社缺乏理性和前瞻性。社员对合作社持观望态度,信心不足,合作意识淡薄,风险意识不强,过分强调“利益共享”,缺乏“风险共担”意识,影响了农民参与创建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

(二)机制不健全,运作不够规范。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规模较小,稳定性较差,管理机制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完善,没有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范运作,沿用了协会的基本做法。运作低层次较低。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运作不规范,财务管理、收益分配和监督保障等制度不完善。

(三)缺乏经营合作社的专业人才。具有组织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合作社领头人才严重短缺,农民专业合作社队伍难以壮大和提高;由于资金不足,因此合作社很难聘请到一些擅长经营、主动拓展业务的人才。

(四)基层管理服务体制不理顺。从利津县目前情况看,乡镇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指导、服务、协调关系不理顺,没有明确分管领导和职能机构,部分乡镇按蔬菜、畜牧、水产、林果等产业类型多口管理,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统一、统筹规划和指导,协调难度大,工作效果差。

(五)扶持力度小。一是财政支持少。作为财政相对薄弱的县无法拿出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合作社,因此,财政支持对于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并没能起到明显的作用。二是金融扶持难以落实。金融支持在合作社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也是合作社发展最为需要的支持。《合作法》虽然规定了要加强对合作社进行金融贷款扶持,但由于没有具体的操作细则,加上合作社经营具有“低收入、低保障和高风险”的特点,绝大多数银行都不愿意接合作社的业务,合作社要贷款,只能以理事长或带头人个人的名义得到小额抵押贷款,且利率高、期限短,对贷款的个人来说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这种状况严重挫伤了合作社发展的积极性。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教育引导,加快发展。现在很多农民不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更看不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社员带来的好处。论文参考。虽然现在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问题很多,但却不知道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种方式进行解决。因此,我们要加大教育和引导力度,把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来抓,认真学习借鉴外地经验,采取龙头企业带动、农村能人带动、农村干部带动等多种措施,按照合作社法的要求在棉花、蔬菜、畜牧、水产、林果五大产业中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规范管理,典型带动。一是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借鉴外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功管理经验,尽快出台利津县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性文件,抓好规范管理,让合作社真正发挥作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二是各乡镇及有关部门抓好典型示范带动。当前利津县几个起步较早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初具规模,要重点培育、重点扶持,发挥其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示范引导作用。

(三)强化组织领导,形成推动合力。县政府、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切实把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乡镇要理顺工作关系,明确责任领导和职能机构,尽快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辅导员队伍,拓宽服务领域,完善其服务功能。工商行政管理要做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登记发照工作。逐步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档案管理制度,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

(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切实落实扶持措施。一是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资金在支农资金中的比重,财政部门在财力上要重点倾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充分发挥整合支农资金作用,逐步将标准化示范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农业科技入户项目、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等财政支农项目,委托有条件的合作社实施。二是要树立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大力扶持,搞好服务,营造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税收优惠,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支持,鼓励有关金融机构尽快制定出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评估体系;政府应专门设立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担保基金,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解决资金难题。

程世红

农业合作社发展篇8

关键词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意义;方向;要求;对策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各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就菏泽市而言,2007年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仅3个,2008年发展到43个,2009年则得到迅猛发展,尤其是在山东省农机专业合作社会议以后,农民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热情日益高涨。截至目前,全市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已达到255个,基本上实现了一乡一社的目标。为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中的作用,应充分认识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把握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方向、总体要求,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1]。

1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

1.1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促进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改革开放以后,菏泽市农机化的发展经历了3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1个阶段是从1984年在中央允许农民购置农机具以后,农民就开始购置一些小型农机具以替代人畜力开展作业。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到1996年,全市大型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发展到70万~80万台,使农业生产中的耕种收作业机械化得到快速发展。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以小型机械为主,基本是户户种地,家家购机,自购自用,主要是以使机具替代人畜力作业,目的是减轻劳动强度。在这个阶段是农业机械化的初级阶段。第2个阶段是农机服务产业化形成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拉动,农民购机、用机的热情日益高涨。在农村首先富起来的农民,纷纷购置大型农机具,农机化事业得到迅猛快速发展,全市大型农业机械数量迅速增加,农机大户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购机户主要是以组织机械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增加收入。通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也促进了大型农机具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大型拖拉机达到3.6万台以上,大型联合收割机超过1.6万台,农机专业户达12.5万个,其中农机大户达1.5万户,农机服务产业化收入达30多亿元,极大地提高了农机化综合水平,主要农作物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这个阶段主要特点是购买农机具是为了给别人作业,通过开展作业服务赚取更多的利润,增加收入。农机服务产业化随之形成。第3个阶段也就是从目前开始,通过农机统一服务,土地逐步向农机合作社流转,形成多种形式的生产服务合作社。农机服务组织开展农机作业服务,逐步通过农机作业服务转向开展土地经营,形成粮食生产和农副产品加工的专业合作社。目前是大户联合起来,形成统一的农机服务合作社,整合和优化农机资源,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提高机械利用率,提高农机经营效益。随着农机化事业的发展,通过开展农机统一服务,逐步参与土地流转,最终实现集约化经营,将逐步从农机专业服务转向土地经营形成粮食生产合作社。

1.2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推进农机化水平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跨越的重要措施

目前,菏泽市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5%,农机化发展已进入高级阶段。进入农机化高级阶段,全面提高农机化水平,必须推进粮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和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粮食作物各个生产环节及经济作物的机械化作业,不是靠单户单机能够完成的。而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高、服务功能全、规模化作业水平高、服务质量好和信誉度高,在激烈的作业市场竞争中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优势,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要承担者,不仅能满足耕种收作业的服务;也可提供浇水、植保和农产品初加工全过程作业服务,不仅能提高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而且能推动全过程机械化,是农机化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迈进的必然选择。目前,全市255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了全市40%的作业面积,实行规模化作业面积达5.67万hm2以上,开展机械植保、浇水灌溉和田间管理作业面积达2万hm2以上,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1.3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

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是农业生产全过程实现机械化。只有通过全面快速提高农机化水平,才能够解放生产力,才能把劳动力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增加收入。在不改变生产责任制的情况下,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家庭经营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开展合同订单作业、代耕代种作业,实行土地托管、土地租赁承包等,达到区域化种植、规模化作业、集约化经营的目的,促进土地有偿流转,实现规模化作业效益。同时,农机专业合作社既能吸纳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又能促进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使用效率,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增强农业物质技术基础,提升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从而进一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进程[2]。

2发展方向与总体要求

2.1正确把握好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发展方向

建设农机化的发展方向,就是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时应该把握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坚持把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组织形式。坚持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多样化创建、规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方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要在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作业方面下功夫。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订单作业、合同作业、土地托管、土地租赁,实现土地流转,促进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只有坚持这一发展方向,才能引领农村农民的发展潮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才有生命力。

2.2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五化”要求和需要实现的3个转变

一是建设标准化。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要坚持一定的标准,按照既定的标准进行建设和发展。首先要依法工商注册登记,建设配齐配套设施。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大院要根据合作社的规模和发展前景来确定。库房建设要标准化,办公设施要现代化,配件仓库、维修车间设备要齐全。各类配套机具齐全,能承担耕种收管作业服务。二是经营企业化。农机专业合作社从一成立就要坚持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首先产权关系明晰,合作社内部股份、产权责任、权力义务要明确,不能含糊。其次是按照市场化的要求组织农机合作社经营,要讲效益、讲核算。最后是服务要讲质量讲信誉。只有坚持做到这几个方面,合作社才能有生命力。三是管理规范化。首先要健全组织机构和合作社章程,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社长负责制的运行机制。其次是建立健全财务、机具、安全生产、人员等各项管理制度,并要严格执行规范化管理,合作社内部要明确分工,职责清晰。四是作业规模化。农机合作社作业服务要向规模化发展,只有坚持规模化作业,才能降低作业成本,提高作业质量,合作社才有经济效益。在当前机械作业服务供大于求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只有不断探索作业的规模化,才能推动农业向集约化转变。五是生产科技化。农机生产要坚持科技化。首先要使用适用、先进、环保、节能、可靠的农业生产机械。其次是提高农机作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生产水平,大力推广使用节本增效先进技术,最大限度地促进农业增产、增效,提高农民使用农机的机积极性。通过实行“五化”要求,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进一步趋于管理规范、程序完善,有效提高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效益。

当前,正处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起步阶段,要想建设规范、标准、有序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且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在建设过程中就要努力实现3个转变:一是从农机大户流动式、即时性作业向固定式作业转变。目前,开展的农机跨区作业多数采取流动式即时性的作业交易。这种方式在前几年大型机械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对提高机械利用率和作业效率,促进全国农机化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大型农业机械发展速度较快,作业市场也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若再无计划无目的地流动作业,农机利用率和作业效率就会大幅度降低。也会使农民盲目地购买机械,造成资源浪费。这就需要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把机械组织起来,先签作业订单、作业合同,再有计划地组织作业,由流动式作业变为固定式作业形式,减少机械盲目外出作业和转移费用以及农民盲目购机,有效地配置农机资源,从而可有效增加机手收入。二是从分散、零星作业向规模化作业转变。目前,机械作业地块分散零星,是造成作业效率不高、作业效益低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统一对农民签订作业合同和订单,积少成多,以达到规模化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也可积极推广土地托管和土地承包等方式,参与土地经营权流转,使土地形成规模开展作业。只有达到土地规模化作业和集约化经营,才能提高机械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社员的经济效益也就会相应增加。例如,牡丹区益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对外统一签订合同,统一定价,统一调度作业,避免了机械盲目无序转移和农机户之间恶性竞争。就小麦免耕播种而言,1台80拖拉机带免耕播种机仅播种3.33hm2/d左右,通过合作社改变耕种方式,实行统一服务,统一供种,播种可以提高到8hm2/d左右。通过本地作业和组织农机跨区作业,每台农机具可增收15%~30%。且农机专业合作社集中实行玉米机收、秸秆覆盖和小麦免耕播种作业技术,作业成本可比分散传统种植方式降低225元/hm2左右,可增产小麦5%~10%。东明县强民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开展规模化作业,统一供种、供肥,可节约作业成本855元/hm2左右[2]。三是从农作物主要环节生产机械化向农作物全过程机械化转变。农机大户开展作业由于服务功能不全,只能进行一些耕种收作业服务。而农机专业合作社集合了各种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其服务功能,在耕种收服务的基础上,还可以向机械植保、灌溉、田间管理、农产品初加工等方面拓展。这样一方面拓展了服务,增加了效益;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全过程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使多数农民从土地上彻底转移到非农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例如巨野县大屯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曹楼农机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植保和统一浇水,可节约成本300元/hm2左右。

3发展对策

3.1领导推动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机化快速发展的产物,它符合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新时期农民群众的创造和选择。尽管目前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凭借独特的组织优势、灵活的机制和广泛的适应性,显示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成为农机化服务体系中的主要力量。因此,农机部门要把合作社建设列入工作重点,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加大力度,切实抓出成效。积极给党委、政府做好参谋,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来抓,整合农村各项政策资源,全力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4]。

3.2政策促动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不是靠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所能办成的,它离不开财政、土管、工商、税务、物价、金融等部门的支持,各级农机部门要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在资金、场地、登记、税收、贷款等方面争取优惠政策,得到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形成扶持和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合力。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时,将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优先向合作社倾斜,在补贴机械种类上,根据全市农机化发展实际与合作社开展作业需求,放宽补贴类型。对争取到的农业项目和上级农机科技创新项目都优先安排合作社承担。对达到“五化”要求的合作社,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库房建设或作业费进行补贴。并且为合作社提供及时、准确的服务信息,并在技术指导、跨区作业及挂牌办证等方面提供优惠便捷服务,调动农民组建或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

3.3市场驱动

在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时,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引导市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市场求发展,在自愿、互利、平等的基础上,形成合理的利益联结方式,创新有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给社员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要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从粮食作物的耕、种、收等环节向经济作物、农产品加工等环节延伸,从农机作业服务向土地流转经营和生资、技术、信息服务延伸,从传统的种植业向畜牧、渔业、林果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扩展,不断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增强其自身发展的活力,带动社员共同致富的能力,推动农机服务组织又好又快发展。

3.4典型带动

在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工作中,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走典型带动的路子。要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管理科学、运作规范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典型,给予重点扶持培育,并认真总结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及时推广。

4参考文献

[1]吴明录,张建,姜爱敏.沛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与思考[j].江苏农机化,2010(3):15-17.

[2]魏粉霞,段世勇.东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j].山东农机化,2010(4):17.

农业合作社发展篇9

关键词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发展措施;安徽濉溪

中图分类号F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24-0283-02

investigationonDevelopmentofagriculturalmachineryprofessionalCooperativesinSuixiCounty

wUYu-rong

(SuixiCountyagriculturalextensionStationofanhuiprovince,Suixianhui235100)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dthestatusofthedevelopmentofagriculturalcooperativesinSuixiCounty,analyzedtheexistingproblems,andputforwardthedevelopmentmeasures,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sforthedevelopmentofagriculturalcooperatives.

Keywordsagriculturalmachineryprofessionalcooperatives;developmentstatus;problems;developmentmeasures;Suixianhui

1服务模式

濉溪县农机局着力培育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瞄准管理规范化、经营品牌化、生产科技化、作业规模化、成员技能化、产品安全化的发展目标,通过政策扶持、能人带动、典型引领、创新驱动,实现了农机合作社有序、健康、规范发展。截至目前,濉溪县已有机具、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分别为2230台套、18个,入社社员超过570人,从业人员890人,资产总额近5600万元。从创办形式上看,全县农机合作社主要有4种服务形式[1-2]。

1.1农机大户、农村能人带动型

领办人是农机大户和技术能手,通过言传身教带动社员开展跨区作业、农机维修服务。他们懂技术、会操作、能修理,能根据本地种植特点,对农机具进行适当改造,是政府重点培育主体。如濉溪县众成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50余人,拥有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各类配套农具的数量分别为30台、28台、150台(套),机库棚、维修车间、培训用房、办公用房分别为800、150、60、60m2。2016年开展订单作业和跨区作业,完成机耕、机播、机收、秸秆还田、深耕深松、机械栽植等作业面积逾5333.33hm2,实现服务收入340万元。

1.2r机合作与土地经营结合型

领办人是种粮大户,这类合作社经营土地规模大、多承担种子生产,机械化程度高,实现了玉米、小麦全程机械化作业,粮食得到了增产,达到了节本增效、降低成本和增收的目的。如濉溪益民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68名,拥有耕种收割机械设备有43台(套),合作社采取全程土地托管、菜单式半托管2种方式服务农民。全程土地托管就是农民自愿把土地交给合作社,并交纳托管费,合作社负责从种到收全部管理,收获粮食全归农户。农户在交地时,先交全年托管费用的80%,秋收后把剩余的20%补齐。合作社保证粮食产量不低于当地当年的平均产量,如产量低于当地的平均产量的20%时,将按价格补偿。半托管模式是指统一施肥、统一播种、统一植保、统一收获,集中购置生产物资,农民按当时的市场价,按项目付费。这2种方式都实现了土地集中管理,提高了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

1.3实体资本与技术能手合作型

领办人是农机销售、配件供应、维修服务等企业,农机技术能手入股参与。这类合作社实体经营与农机专业服务紧密结合且资本雄厚,具有承担农机专业大型活动、应急调动服务以及试验示范项目的实力。如濉溪县百善支农农机专业合作社2013年承担了濉溪县农委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项目及县农发局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建设项目;2014年承担了省农机局农机化示范县建设项目;每年举办新机具、新技术演示会4次以上,为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机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提升做出了贡献。该合作社2010年被评为省级示范社,2012年被评为部级示范社。

1.4股份合作型

按照“政府导向、法人投资、农民参与、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由有实力的企业牵头,农户以土地入股组建。如淮北市口子谷物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2100户,入股土地674.6hm2,耕作机、收割机、运输机等250台大型现代农业机械,种子加工和烘干设备1套,固定资产3500万元。该合作社由百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农民以土地入股,淮北顺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濉溪县五铺农场以资金入股组建。五铺农场负责合作社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日常工作,对入股的土地采取“五统”运营方式,即“统一耕作、统一配方施肥、统一品种安排、统一田间管理、统一产品销售”。合作社年终支付农民最低保证金10500元/hm2后,再将剩余的利润根据有关规定和合作社的章程按股份进行分配,是濉溪县推动现代粮食产业规模化、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化、经营机制化的一种新尝试。

伴随着农业农村改革的推进,濉溪县农机专业合作社按照市场的需求,产生了多种形式,比如协议合同服务、订单经营服务、“一条龙”经营服务[3-4]、跨区作业服务等,不断创新经营服务方式,促进了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2主要工作措施

2.1加大政策扶持

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优先向合作社倾斜,并根据合作社开展作业需求,适当放宽补贴机械类型,支持合作社增强农机装备,现代农业示范园作业和各类农机科技创新项目优先安排合作社承担。通过实施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农机推广补助项目,加大对农机合作组织建设的扶持力度和组织指导,构建以农民投资为主体、政府投资为辅的多元投资体制[1-4]。

2.2加强组织宣传

濉溪县农机局把农机合作社建设工作列入工作重点,每年初都召开专门会议,制订建设标准和考核办法。通过网络、电视台、专栏专刊、农机合作社建设典型事例、开展农机科技下乡活动,加大宣传农机专业合作社知识,积极营造农机合作社建设的舆论氛围[5-6]。

2.3加强技术信息服务

工商、税务部门对从事农田作业的服务实体免交工商管理费、营业税,政府相关部门对参与跨区作业的服务实体或农机户免交过路费、过桥费。农机部门推广“农机通”业务,办理“农机专用供油卡”,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对农机服务人员定期进行年度培训,通过短信平台为农机合作社社员提供天气预报、机具需求、作业进度和跨区作业信息服眨引导机械合理流动,提高机械作业效率,增加社员收入。

2.4拓展农机服务领域

抓好工商免费登记注册、农机跨区作业免费通行和农机作业减免税等工作,依托县、乡镇农机推广站,发挥农机合作社和示范户的带头作用,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向村、组延升。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组织实行连片规模作业,从单项向综合作业拓展,大力倡导“订单作业”和“保姆式”的一条龙作业经营模式,推动有条件的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实行农机标准化、社会化服务,推动合作社自我发展、自我壮大。

3存在的问题

3.1建设场地成为合作社发展瓶颈

不少新成立的合作社基础设施简陋,服务能力低下,不适应规范化建设的要求。特别是农机合作社新使用土地和建房用土地的审批困难,导致大型农机具无处存放,老化、损耗严重,影响使用。

3.2合作社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装备实力不均,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农机合作社在管理方面不规范。不少社员只关注“农田作业”,忽视了对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合作社,往往由理事长决定内部事务,合作社整体运作随意性较大。

3.3国家政策扶持力度薄弱

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缺少充足的资金。国家对农机合作社投入的扶持资金太少,奖励额度不足以调动农民入社的积极性,金融部门放贷资金额度有限,且往往周期短、利息高,难以体现金融政策的扶持。

4发展建议

4.1加大政策扶持

在信贷、财政、用地建设、税收等方面出台有针对性的配套扶持措施和可操作性的规定,美好乡村建设更应将农业机械存放、维修、管理、培训场地列入规划,国土部门优先安排库(棚)等配套设施用地计划,金融部门研究和出台推进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金融服务的政策,财政部门对获得部级、省级示范社称号的合作社给予奖励,对获得市级示范社称号及刚成立基础条件较好、有发展潜力的合作社给予扶持,为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腾飞插上翅膀[7-10]。

4.2加强组织领导

制定详细的建设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大力宣传农机合作社建设和发展的先进典型。充分调动农机管理、推广、培训、监理、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力量,整合资源,落实责任,形成抓农机合作社建设的合力,大力培育发展农机合作社建设亮点。注重扶持鼓励、政策优惠、资金扶持、业务指导。及时总结发展的好经验、好作法,广泛宣传,引导带动全县农机合作社的发展。

4.3完善经营机制

在管理方面,注重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创建内涵,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民主决策,要尊重社员参与合作社管理的民利,真正做到“一人一票”。推进国家、省级农机示范社创建,通过示范引导,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促进农机合作社发展。在分配上,带机具进来的,要按作业量分成;带土地进来的,要按土地规模分成;带资金进来的,则应该按股本分红。

4.4拓宽服务领域

支持农机合作社从传统的种植业向林果业、畜牧、渔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扩展,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耕、种、收环节向农田改造、农产品储运和加工等环节延伸。鼓励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发展粮食烘干,把粮食烘干机械化作为社会化服务的内容。把培育服务品牌作为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持续发展的基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11-15]。

4.5促进壮大发展

按照“引导不强迫、支持不包办、服务不干预”的原则,支持农机专业户发展成为农机大户,引导农机大户、种粮大户、普通农机专业户和农户,采取多种方式(带机具、土地、资金、技术等)创建农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培育组织化、专业化、规范化和品牌化程度高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农机合作社开展横向联合与纵向协作,形成规模化、标准化、全程化的作业服务能力。鼓励一部分农机合作社既成为周边农户机耕机播机收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又成为自己经营流转土地的农业生产主体[5-6],全链条获取收益,推动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5参考文献

[1]董德胜.阜新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分析[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3(1):82-84.

[2]张朝富,潘峰.叙永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调查与思考[J].四川农业与农机,2013(2):46-47.

[3]杜盛.凤城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3(5):70-71.

[4]邓学民,沈朝华.蒙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J].中国农机监理,2013(7):26-28.

[5]宗广军.沂水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J].山东农机化,2013(4):25-26.

[6]宗锦耀.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大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n].中国农机化导报,2010-03-29(008).

[7]宗锦耀.深入实施条例依法加强监理努力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安全发展[n].中国农机化导报,2011-05-02(002).

[8]宗锦耀.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乡镇企业局).主食加工业是成长潜力巨大的强农产业[n].农民日报,2014-07-23(003).

[9]徐毅力,王全成.武汉市蔡甸区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J].湖北农机化,2011(6):15-17.

[10]秦铭蔚.关于驻马店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4.

[11]夏晓宇.完善黑龙江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机制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2014.

[12]李世武.农机专业合作社功能及形成原因分析[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1(5):51-52.

[13]王莉.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0(7):41-43.

农业合作社发展篇10

一、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特点

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从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来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组建形式多样化

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般都由当地大户牵头,与农民合伙兴办,也有村党支部牵头组织创办的,还有围绕行业建立的,总之形式多样,非常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

(二)产业分布区域化

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社员实行分区域连片规模种植,实现了特色产品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的农业产业链基本形成,这种产业分布区域化有利于促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

(三)全程服务一体化

部分合作社不断拓展自身服务领域,形成了区域化生产、一体化服务的生产经营体系。合作社在产前、产中、产后全程为社员提供技术培训、信息咨询、销售等一体化全程服务,在种植户与市场之间架起桥梁,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盲目生产、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从而降低农产品的市场风险,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探索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发展规模较小,辐射带动力不强

多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是一个大户牵头组成,在初创阶段由于自身经济实力不强,整体经营规模不大,造成合作社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对农户的带动力不足。

(二)缺乏紧密联系,抗风险能力低

处在初级阶段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合作意识不强,有利则合,无利则散,没有真正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尤其在高度竞争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尤其表现在市场信息缺乏、品牌意识不强等方面,增加了市场开拓的难度,致使合作社的合作效益不高,难以取得突破性发展。

(三)内部机制不完善,运行不规范

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建立完善合理的内部运行机制,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创建轻管理的问题。虽然成立时期有较为规范的章程、明确的分工和完善的运行机制,但大多流于形式。合作社的管理水平偏低、成员文化水平低、小农意识强、民主意识差,虽有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但都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四)社员素质不高,管理人才缺乏

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者99%都是农民,经营管理者都是农民本身,企业法人代表一般都是村级负责人或当地的种养殖户,文化程度、经营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难以适应规模化的经营管理需要。

三、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基础上最为符合实际的经济发展形式,它一方面是以不破坏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多管齐下,采取得力措施确保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循章规范建立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增强成员抵御风险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保护成员的合法权益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政府要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条例,让广大群众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宗旨、作用、运作形式,公开政府和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政策、措施,达到相关部门了解、经办服务机构掌握、农民群众熟悉的效果。

(二)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经营

针对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势单力薄、合作力度不够的问题,政府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引导农民提高合作意识。帮助合作社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加强对合作社理事、监事会成员和社员的技术、管理和合作知识培训,全面提升合作社的生产经营能力和农民的合作意识。

(三)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新形式

要鼓励大型商场、龙头企业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将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引导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之中,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推行订单农业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农民走“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农民+合作社+大型商场”“农民+合作社+品牌”的发展之路,实现多渠道、多领域、多层次的联合与合作。

(四)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树牌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