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教学设计的建议十篇教学设计的建议十篇

教学设计的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1:31

教学设计的建议篇1

1、组织的新概念

目前在中国的高校中,存在着大量的无关于甚至不利于教学和科研健康发展的“行政工作”。比如,某些形式主义化的考核和评估活动,不仅增加了大量的行政工作负担,也耗费教师和研究人员的时间与精力。现代国家的所有机构,包括大学在内,都需要合理的管理与考核评估。但是在大学,由谁、根据什么原则与标准、以什么方式开展考核与评估,这是一个治校理念的问题。目前,高校的教师与研究人员普遍感到,我们的治校理念仍然是“行政主导”。有关教学和研究的所有重要标准和原则几乎都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下达”的。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大多数高校基本还是属于一种传统的组织类型,在这样的组织中,信息以命令或指示的方式,从上层传递到下层。作为行政人员往往是起着传递这些信息的作用,如国家最新的政策,科研项目工程的开启或评估考核的指标等,而教师往往是接收信息的一方,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行政人员被认为是学校的管理者,而教师是被管理者。事实也是如此,许多行政人员往往认为自己是教师的领导上司,有指挥和管理教师的权利,而教师是学校较为底层的员工,从事教学和科研的任务。这种认知是导致教师与行政人员关系不和谐的原因之一。一个与时俱进的新型组织,应该采用一种扁平化的形式,即信息应该水平传递,组织成员间均可平等地共享知识与技能。其结果,将使组织从上意下达型转变为网络沟通型。企业与高校同为组织,虽然价值与目的有所不同,但从组织的角度来看,不乏存在共性。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在传统企业中较为常见,担负起传递信息的任务,在企业中是一群中层管理者来完成,而在高校中就由中层处级,以及院系中的科级行政人员来完成。那么根据新型组织的观点,企业中的中间管理者是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在大学中,也不禁得到这样的疑问:大量的行政人员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彼得•德鲁克的观点是,事实正好相反,这些管理者在信息传递方面,要从传播器转为所谓的沟通者。谁拥有哪些信息,谁合适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如何取得,通过何种方式传达最为有效?将信息用活,适时地运用和提供,以此促进组织内部的沟通,让组织的资源更有效地利用,才是中间管理者所应该发挥的最大功能。组织成员所要做的工作比以往更多,责任也更重。从这个角度来看,高校的行政人员并非盲目控制和减少其数量,行政人员与教师的数量比例只是一个参考数据,是一种现象,更多的是起到一种警示的作用,从这个角度入手只是浮于表面,并未触及到问题的实质。因此不应该在看到夸张一点的数据就直接采取打压的手段,而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做出适当的决定。

2、定义事业

事业对于组织来说至关重要,但有很多组织(企业)往往对事业的定义不明确,而高等院校作为一个组织在谈及事业的时候,似乎认为有些多余。因为很多人认为,高校的事业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并促使社会科技进步,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实。然而这只是高校的性质,是一个根本属性,而并非事业。论本质,所有的高校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即服务社会。而论事业,每所高校就应该各有不同。在这里,事业,亦可理解为战略,是一个组织健康发展赖以依靠的信仰,事业是指挥组织这艘大船朝一定方向行驶的灯塔。大多数高校在定义自身事业的时候并未经过深思熟虑,这其实是缺乏新型的管理意识所造成的。一个成功的战略,是能够为组织发展带来巨大动力的。国家对高校寄予期望,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目标,高校似乎只要遵循即可,但其实在国家的方针政策下,高校仍然十分有必要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个目标,使自身在这个环境下能够获得最有利的资源,以增强各方面的竞争力。定义事业取决于三个要素:环境、目的与使命、优势(图1)。作为制定一所高校的发展战略来说,认清当前的环境将十分重要,这不仅仅包括国家教育部门的各项政策,甚至国家的经济状况,社会现状等都应该加以充分考虑。基于这项分析进而研究自身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是一个能够举足轻重的问题,通过解决它,使今后三年到五年,甚至十年都能够获益。最后需要对自身进行非常深入且客观的分析,以此判断究竟有什么样的优势能够完成这个目标与使命。这也是为什么国家对于高等教育只能做到政策的制定,而不能为每个高校去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因为没有人比你自己更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因此高校制定战略其实与企业一样都是一项重要的决定,对于企业来说甚至是致命的,因为这将直接影响组织的发展方向。如今的高等院校之所以在行政与教学之间产生如此大的矛盾,正是缺乏合适的战略事业所暴露出来的一个方面。很多院校只是在国家政策的条框下机械地执行着为社会服务的任务,因此整个高校组织失去了发展的活力与主动性,尽管教师、学生与行政人员被十分有序地“管理着”。要使上述三要素有效发挥,即有效制定高校发展战略事业,应当符合四个条件,而其中最为基础的则是“必须让组织全体成员清楚了解该事业的定义”(图2)。从根本上来讲,大学教师和行政人员之间冲突起源于教师和行政人员在对高校认知的不同上,且不谈高校事业的认同程度,甚至对高校性质的认知都是不一致的。大学教师将行政人员定位为为己服务,认为大学的基本使命是发展学术,追求学术自由,排斥权威;行政人员则把大学组织为社会服务的功能作为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以提高大学组织的绩效作为直接目标。在对大学性质和使命不同认识的前提下,尤其是我们正处于一个不断商业化的时代,管理超越学术称为应对激烈竞争性市场挑战的主要管理模式背景下,教师们强烈地感受到学术权利受到了行政权力的侵蚀。因此大学组织必须明确自己的价值和使命,从环境、自身的角度去全面而谨慎地定义事业,将学术自由和大学秩序,组织绩效和追求真理,个人成就和组织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将教师和行政人员对大学价值和使命的不同理解交汇起来,突出教师所追求的学术事业价值和行政人员所追求的公共价值的一致性。

二、案例分析

论述到这里,再回到设计这一特殊的学科领域来看教学管理模式。设计本身是一门涵盖范围非常广泛的学科,Design虽说是外来词汇,但是从目前所使用的“设计”这一翻译来看,还是非常贴切的,并且,设计一词在中文中的意义与英语中“Design”的意义都是非常接近的,均指计划、谋划。从字面的意义来看,就已经为设计赋予了一个意义:即-对某一件事物或是事件的完成的一个规划、计划的过程。这个意义决定了设计应该是一种运筹帷幄的过程,无论这件事或事物是什么。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决定了设计的广泛性。从天文、地理到机械工程,毫不夸张地说,可以是涵盖了几乎人类目前所涉及到所有学科。目前存在的所有学科体制都是基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而根据设计的最本质的属性来看,设计正是将所有这些学科的成果最终应用在人们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因此设计更应该被看做是一种连接各种学科与人类生活的一种媒介,正是设计让所有的自然发现,技术被不断地用于生活。正是设计的这种广泛的关联性,使这个领域变得如此特殊,无论在教学上和管理上时刻都需要创新的精神。随着大学的发展,学校的规模越来越大,的确需要一个好的管理体系来维系大学组织的发展。然而传统的管理模式却使大学正在日渐失去往日活力,成为一种机械的运作。这对于设计学科来说是相当不利的状况,这也是设计专业在综合性院校中始终得不到良好发展的根本原因。基于设计的特殊性,综合性院校本应该能为设计提供更多的学科支持,为它的成长提供更营养的土壤,然而传统的教学管理系统却对这门学科的发展造成了阻滞。相比之下,设计在专门性院校的发展仍然是成功的,这里以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在教学管理模式中如何处理教师与行政人员之间的关系为例,阐述在设计学科领域中,一种理想的人员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并归纳提取其成功的原因,以为新型管理模式的形成提供启发。南京艺术学院是一所百年老校,其设计学院的科研水平在国内设计学科中处于领先地位,其学科建制、科研能力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超越多所综合性院校。南艺是纯艺术类院校,这个特殊性决定了其研究方向的集中性,它的成功可以很好地解释一种好的,合适的教学管理制度对高校科研发展的重要性。教师与行政办公人员: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是南京艺术学院最大的一个院系,学院拥有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设计业绩优异的师资队伍,是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30余人次获部级与省级表彰及多种荣誉称号。现有教师85余人,兼职教师7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22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30人。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者22人,在国内外30多所知名学府获得不同学历。同时聘请10余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南艺设计教育有着自己鲜明的价值取向与荣誉感,在“闳约深美”理念的感召下与长期的实践中,以对学理的追寻与实验的精神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与课程改革活动,以反思的态度与批判的意识进行理论研究,以艺术的态度对待设计,以求异的精神展开创意,以诗化的手法处理形式。这正是上文所述的“事业”,南艺设计学院定义的事业随着时间的累积深深根植于每一位成员的内心,并形成一种学院特有的文化。行政人员在设计学院教职工人员中所占的比例并不高,却是一个效率极高的群体。该学院的行政人员多数由本专业毕业或受过专业训练、或继续在本院深造,对学科行业非常熟悉了解,因此与教师之间容易沟通。除此之外,行政业务熟练,效率颇高,为教师进行科研创造了充分的条件。教学管理系统,成绩登入、选课等事务均由行政人员对学生进行辅导培训,大大缩减了教师在这方面所需花费的时间,而行政人员由于对这些业务有很高的熟练度,往往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不难看出,设计学院的教师与行政人员之所以相处融洽根本原因在于,双方对学院的发展有共同的认知,因此能够各尽其职,在沟通上没有障碍,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信任。而正是这种融洽和谐的关系使设计学院的发展蒸蒸日上,无论在教学和科研上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教师与督导:教学督导人员是教职工人员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一般有两种构成形式:一是由在职在岗的教授、专家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二是由具有一定学识和教学经验的离退休教师组成。另外,还可在教师、学生中聘用教学信息员。教学督导与高校内已有的教学评估、教务管理工作既有相关性又有差异性。其差异性是教学督导职能的价值和意义所在。首先,教学督导和教学评估皆以提高质量为目标,但前者侧重于对教学工作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查指导,以促使其向预期的目标前进;而后者则主要对某一时段教学工作的建设情况进行评价,以观察成效、发现问题。一方面,教学督导有利于了解教学工作的基本情况,可以为教学评估提供丰富的参考信息,使评估结果更为客观。另一方面,教学督导同时也是教学评估的继续。在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的过程中,只有加强动态管理,才能有效地实现整改目标,而教学督导工作正好满足这种客观要求。其次,教学督导也不等同于日常教务管理。日常教务管理是教务部门运用行政手段督促教学单位与个人执行规定、完成任务的行为,具有行政性、强制性、单向性等特点;而教学督导本身却不具备行政管理功能,它讲究商讨性、指导性、交流性。很多院校的督导一职通常由退休教师来担任,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对于教学有着几十年的丰富经验,但是对于时代的变更,教学方法的更新,有些督导教师无法及时把握,因此在监督的过程中常常与年轻教师产生意见分歧。在综合性院校中,督导教师通常来自不同专业,在进行监督之前对新专业并非十分了解,而一味按照自身专业的教学与几十年的教学经验来要求任课教师,督导工作的商讨性与交流性越发倾向于日常教务管理的强制性与单向性。南艺设计学院在督导工作方面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学院非常重视督导教师与任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组织安排学期末督导教师与任课教师进行座谈,在会议上一起讨论,将发现的问题呈现出来,同时也欢迎教师提出个人意见及建议。如在本学期才结束的座谈会中(图3),吕文强教授提出了许多在教学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一一提出宝贵意见,同时不忘征得各位老师的意见甚至反驳。令人印像最深的是,在座谈会伊始他便强调:“我喜欢作督导的工作,因为每一次听课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年轻教师的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新开的课程都让我耳目一新。”因此他尊重并接受每一位任课教师的授课方法和方式,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宝贵建议,尤其是在教学的有效性上,教授的过程上等进行指导,而在会议之后,教师也都非常积极主动地询问各自课堂状况,期望能够得到宝贵的反馈意见和指导。督导就是教师上课的一面镜子,将教师上课的方方面面反映出来,而督导工作的有效性建立在督导人员与教师间彼图3座谈会现场此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三、总结

教学设计的建议篇2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5-0058-02

通过对山东省部分农村小学进行的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和对所有有效数据分类进行的统计处理,我们对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得出如下认识。

一、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现状

1.分析教学任务的能力

调查表明,农村小学教师普遍重视课程标准的钻研和对教科书本身知识结构的分析,但缺乏灵活处理教学内容的能力,忽视学生如何运用原有的认知去学习新知识的思维过程。这主要表现在92%的人能把握所教学科知识系统的前后顺序和横向联系,85.2%的人能从诸多学习任务中找出关键环节和步骤,85.7%的人能把握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达标要求,92.6%的人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86.4%的人能确定学习任务的类型。钻研、学习课程标准时,84%的人能正确制订教学计划,74.1%的人能灵活执行计划,70.4%的人能重新组织教材内容,但只有67.9%的人善于汲取新信息并将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

2.分析教学对象的能力

教师重视学生在学习前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但忽视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分析和判断;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但忽视其行为表现的根源和出现的条件;重视对教学决策活动有直接支持作用的学习者的特征,但忽视学生在人际交流方面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92%的人善于分析学生的测验成绩,72.2%的人善于分析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性格特征,85.2%的人能把握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基础水平,83.4%的人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但是只有42.6%的人善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文化背景等状况,59.8%的人能够预想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往情况,68.5%的人能够预想到学生的特点对课堂教学设计产生的影响。在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文化背景等状况,探究其行为表现的根源和出现的条件时,其中30.2%的人从不主动了解学生行为表现的根源和出现的条件,通常只有班主任才会经常与家长、任课教师等联系。

3.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

研究发现,农村小学教师普遍重视教学目标的整体把握。这主要表现在,90.8%的人在拟定教学目标时能着眼于全体学生德、智、体几方面的整体发展,83.4%的人能确定符合学生实际和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82.1%的人能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层次以及各目标之间的联系,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91.4%的人在落实教学目标时能为以后的教学任务做好准备。在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过程时,许多教师不善于恰当表述课堂教学目标,只有70.2%的人用表示结果的行为动词表述教学目标,68.7%的人表述教学目标时注明在什么条件下完成任务,74.8%的人表述教学目标时使用的行为主体是学生,67.9%的人表述教学目标时说明学生必须达到的标准。

4.选择教学策略的能力

调查数据表明,农村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上表现出较好的能力素质,他们在选择教学策略时都非常讲究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这具体表现在:有86.4%的人选择教学方法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85.9%的人能在课前设计好与教学目标、内容符合的板书,86.4%的人能根据教学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模式,93.2%的人能设计有特色的导入语和结束语。当然,也有25%~35%的教师忽视对教学内容的有效处理,课堂教学程序缺乏灵活性,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缺乏情感性、创造性和互动性。

5.选用教学媒体的能力

问卷调查显示,有90.8%的人能有效选择教学媒体。在现有条件下,能够根据教学媒体的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具体教学内容有效选择教学媒体的百分数分别是90.7%、85.2%和81.5%。农村小学教师教学媒体的使用能力较差,这主要表现在:只有45.7%的人能够经常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50.6%的人能根据需要自己制作简易教具,有4.9%的人从不自己制作教具,49.7%的人只是偶尔制作;分别有84.2%和62.4%的人能够在课前筹划好教学媒体呈现的时间和方式,可见他们更重视在何时运用教具,而不是在什么条件下和如何使用教具。

6.课堂教学设计评价能力

教学设计评价是对教学设计结果的评价,其评价对象是持续一定时间的课堂教学方案,它包含着预测性的评价和结果性的评价。对教学过程信息测评的调查结果显示:80.3%的人能够认识到形成性评价的价值,把课堂教学反馈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注意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但只有45.7%的人善于观察学生是否在别处应用所学内容。访谈资料说明,有73.5%的人能够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时的情感状态,了解学生是否愿意继续学习,77.8%的人能够有意观察学生上课时的注意水平,79%的人善于观察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时的行为表现。对学习成就信息测评的调查结果显示:93.3%的人每节课都能够提供给学生适量的课堂测试题,79.8%的人编写的测试题与课堂教学目标规定的行为和条件相匹配,87.6%的人编写的测试题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89.0%的人能编写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及时获得反馈信息,88.9%的人能根据反馈信息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材料,并不断改进教学。

二、建议与对策

1.夯实基础,强化职前培养

传统师范教育目标,往往面向基础教育对师资的要求,很少考虑到农村小学的特殊要求,致使许多师范生既缺乏从事农村小学教育的思想准备,又缺少从事农村小学教育的技能和能力。这就要求农村师范学校端正办学方向,明确培养目标,真正植根于农村,立足于农村小学。教师职业素质是由德智体美全方位构成的,教学设计能力仅是教师智能结构中的一个方面。目前多数农村教师包班、跨年级教学,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更要具备承担多门学科教学的技能,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师范学校的课程结构中能直接体现“师范性”、有效影响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教育类课程一般恪守“两学三法”等传统课程,这显然是不够的。为此,今后师范学校应完善课程结构,打破传统的课程门类,加开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教学设计等教育分支学科。目前师范教育见习、实习一方面时间短且脱离实际,很难让师范生获得为其教学生涯奠定基础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实习通常放在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这种做法似乎说明“实习被认为是教师培养过程的补充,而不是此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此外,实习看上去似乎被认为是对理论的说明,而不是作为教师专业培训的主要部分和获得特殊教学技巧的手段”[1]。这种“源”、“流”不分,本末倒置的状况使理论游离于实践之外,跟随于实践之后,使师范生难以在身临其境的实践或经验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这要求师范学校要建立必要的、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使学生能长期融入到农村小学教学中,赋予学生实践学习的机会。同时要求师范学校的教师应是教学的多面手,了解和熟悉小学各学科的课程体系,准确把握师范和小学两套教材的内在联系,科学地找准知识融合点,把小学内容引入师范课堂中来,为学生从教超前进行准备。

2.把握关键,重视职后培训

“由于一般知识和教育知识以及教育活动的持续变革和发展,所以不大可能为教师提供其终生职业生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从职前教育、职业开始准备及职后培训看,师范教育只是“教师持续的教育过程中的第一个基本阶段”[2],职后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应成为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农村小学教师成长的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必须通过继续教育为他们的教师生涯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保持教师的知识之源永不枯竭的在职培训,不应当是有意安排的时断时续的活动,而应是持续不断的经常性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与传统的在职培训方式相比,校本培训更加关注教师所在的学校及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因而更能激发学校和教师参与的热情,使教师培训更具活力和更有效益。校本培训应紧紧围绕着学校和教师的实际状况和发展需要,重视教师已有的实际经验和现存缺陷,使教师培训在与本校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基础上,不断向着多样性和开放性转变,注重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3.启动源泉,关注自我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变化中的教师作用》的报告中指出,“教师的自我教育应被看做是他们自修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3]。教师是具有自主选择、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能力的教育主体,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任何教育和培训活动都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也应成为教师希望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为。

当我们对一些优秀教师和教育专家的成功事例进行分析时,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结论:他们之所以出色,固然与他们执著的追求、高尚的师德和精湛的教育艺术有关,但我们以为,更与他们有着比普通教育者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小学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比修正具体的教学设计行为更为迫切和重要。所为应帮助他们树立以下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1)“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报告明确提出,终身教育或终身学习(LifelongLearning)是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人的一生就应该是不断学习和接受教育的一生,那种“培训一次、就业一生”的情形正在成为历史,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专业(职业)也毫不例外。而且,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面对学习化社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革新将是经常的,教育对象和资料也在不断变化,只有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迎接新时代的挑战。(2)“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学习设计教学”,这是当代教学设计理论家加涅的教学设计观,只有树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才能在教学中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使整个教学过程――从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以及最终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都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着怎样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来进行设计。(3)系统的教学设计理念。相对于传统备课时编写的“教案加点评”的教学设计而言,现代教学设计有着更加广泛而新鲜的内涵,其最根本的特征是追求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相对于一堂课的教学来说,不仅要考虑课堂中的各种要素,把课堂看作一个整体,同时要考虑这堂课与本单元教学甚至本课程教学的关系,具体设计时从建立目标――导向目标――评价目标的角度看待课堂教学设计的整体优化问题。这些具有时代精神的理念是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总之,通过对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调查研究,力求将其课堂教学工作的效益建立在教师工作的科学化、合理化和精确化之上,走一条内涵增长的教学现代化道路,从而达到减负增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不只是教学设计理论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也是课堂教学设计所追求的理想价值。

参考文献:

[1][委内瑞拉]埃莱奥诺拉・比例加斯・赖莫斯,费尔南多・赖莫斯.6000万教师在何方:被世界教育改革忽视的声音[J].教育展望:中文版,1996(9):30-50.

教学设计的建议篇3

笔者认为,内地有条件的学校直接使用原版的外国优秀教材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金融学专业在过去十年与国外著名大学(如英国卡斯商学院和澳洲墨尔本大学等)联合举办金融学2+2国际合作课程的经验基础上,逐步推行在所有金融学专业的前两年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中进行中英双语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投资分析与管理”课程选用了由ZviBodie,alexKane,alanJ.marcus合编的inVeStmentS。该教材被西方著名大学普遍使用,而且也是国际顶级金融投资类别职业资格考试CFa(注册金融分析师)的指定参考教材。该书每隔三年左右即有最新版本,内容上有更新,如最新版本的教材即包括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案例的讨论。不过该教材内容覆盖的范围太广,如果全部内容都安排在一个学期(56学时、每周3学时)没法完成讲授。因此该教材的内容需要根据本科教育的要求进行取舍和安排。

第二,课程内容设计。作为本科教育的高年级课程,投资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了投资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其中的核心就是公司投资价值研究。同时本课程还需要介绍与金融投资相关的知识点。笔者在讲授本课程的时候设计了如下几个模块的内容。模块1:投资环境与金融市场概况。这部分内容包括证券市场的整体环境,如实物资产与金融资产的区别、证券市场对经济的贡献、投资工具的类别、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及金融工具创新等。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尽量引用国内金融市场的实例予以解释。模块2:公司投资价值分析。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程的重点,希望让学生学会如何撰写一份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需要讲解如何进行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与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模块3:技术分析理论和方法。

技术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设计投资策略的讨论以及技术指标的解读和分析运用。理论方面重点是介绍技术分析流派的古典理论道氏理论。该理论强调对于市场长期趋势的研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把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概念结合在一起进行思考,确立一种立足长线投资和分散投资的理念。另外,要给学生介绍移动平均线、趋势线分析、形态分析、K线图分析、波浪理论等主要的技术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方法易学难精,其作为预测参考技术得到了市场人士的重视,尤其是一般投资大众的股评人士,需要经常使用这些方法做解盘分析,所以它是一种职业的知识和工具。技术分析工具本身比较形象地勾画出市场的变化,容易让一些学生误认为技术分析是“点金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给学生予以正确的引导。模块4:有效资本市场理论与行为金融研究。有效资本市场假设是金融领域的重要理论,通过对市场有效程度的分析,投资者可以确定合适的投资策略。另外,传统的金融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市场的参与者都是理性的”。

但事实上,由于投资者在很多情况下呈现出很多非理性的行为,传统的投资理论常常没法完满解释现实的现象。正因为如此,最近十多年来,主要研究投资者的非理的行为金融学得到了业界的重视。在这门课中,简要介绍了行为金融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如过分自信、过分保守、心理账户和预期理论等,让学生对学科前沿研究有一些基础认识,以期培养他们将来对相关科学研究的兴趣。模块5:债券的投资管理。债券的基本知识和估值方法,学生在二年级的公司财务管理课程中已经学习过。在本课程的教学中,重点是讲解债券投资风险管理和组合管理策略,内容包括债券利率风险分析、久期计算、债券凸度、积极的债券投资组合管理和消极的债券投资组合管理等。模块6:衍生工具与交易市场。

本模块主要介绍期权和期货交易。期权和期货是最重要的金融衍生工具品种,其他的各种衍生工具的创设多数都与期权和期货的运作机制有相同之处。内容主要包括期权交易分析,如期权交易与股票交易价值比较,以及各种期权交易策略的组合运用,如受保护的买权和卖权、期权价差、对敲、双限期权等,以及买卖权平价关系。

二、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

有些学者(如王闽等)强调实践教学需要到证券公司等机构进行实习。笔者认为,金融机构很难安排大批学生的实习,即使能安排也基本上属于拉客户之类的岗位。毕业生未来在从事投资类工作的时候,经常需要对现实问题做分析,从而形成研究报告、操作建议、策划方案、口头观点表述等工作成果,本课程的教学实践环节主要有两种形式:案例讨论、研究报告和研讨会。

1.案例讨论。本课程是属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课程教学中需要重视案例分析方法。除了上述教材中包含的案例外,教师还需要收集具有本土特色的案例,通过案例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并懂得在现实中运用。

2.研究报告。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是公司投资价值研究。除教师讲解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外,还需要让学生撰写一份研究报告。由于该研究报告的工作量很大,因此,笔者采用让学生分组完成的方法,这也是在国外大学中被普遍采用的方法。学生以4~6个人为一组,选择一家中国内地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撰写一份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报告。要求研究报告的内容必须包括五部分内容: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估值模型运用、财务报表分析和技术投资分析,涵盖了教学大纲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第三模块的相关知识,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3.研讨会。研讨会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作用。笔者通常要求每一小组在完成了一份研究报告以后,需要主持一次研讨会,由小组成员讲解其分析该公司投资价值的分析研讨会,并回答老师或者其他同学的问题。

三、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三部分:考勤、小组作业和期末考试。学生的考勤情况通常占总成绩的10%。小组作业包括上述的研究报告撰写和研讨会两个环节。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对投资分析报告的评分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能否正确并且恰当地运用各种理论和模型进行分析;能否准确地利用所学软件和网络信息找到所需数据;研究报告格式是否规范、分析过程是否有逻辑性、表达是否清晰明了;英文专业术语运用是否准确;研究结论是否合理;等等。对课堂英文演说的评分主要依据有:ppt是否简单明了、英文术语是否准确运用;英文演说是否流畅、清晰易懂。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评的50%。设计为a、B两卷随机分配给学生,基本涵盖了教学大纲的所有内容。题型多样化,包括选择题、计算题和问答题,其中主观题占50%以上。选择题主要是考核基本概念,计算题则主要考核对几种估值模型的运用,问答题考察学生对学科前沿研究问题的理解。

教学设计的建议篇4

关键词:现代中职教育;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194-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在商业竞争中占有越来越大的优势。大多设计专业的大学毕业走进社会,在企事业单位中录取率较大。然而,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中职学校设计专业人数逐渐增多,却忽视了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与学生认为,平面设计只是手工劳作,忽视了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尤其是设计专业,其创造性与创新性、实践性也是相当重要的。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对新课改的心得,浅略分析了现代中职教育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当前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分析

1.生源复杂,课程安排不合理。首先,由于中职学校自身的条件有限,在平面设计专业开设条件、开设课程、开设目的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次,中职学校招生生源复杂,文化水平较低,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缺乏基本的创造能力。还有,中职学生平时课业较少,学习知识比较宽泛,多以基础知识为主,没有深入地研究本专业的知识,更没有突出的专业方向,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2.教研师资缺少,且缺乏过硬的知识。中职学校的平面设计专业教师大多是搞艺术,在设计专业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和深造。虽然有一部分教师从事过设计工作且有一定的设计经验,绘画功底与审美品位较好,但是其创新能力却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对平面设计的市场竞争行情掌握不够了解。另外,由于中职学校设计专业教研师资短缺,甚至有时一个人可以管理多个专业,造成单独的专业之间缺乏交流,使得学生除了了解本专业情况外,对相关的市场营销、工艺制作、广告法规等没有概念,设计专业的学生不懂得如何去创造新的作品,毕业之后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3.理论教学与实践脱离,学生学习被动。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以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没有多余的时间让教师思考,学生的主动性与思维能力受到抑制,创新意识也逐渐消退。另外,学生虽然按照教学大纲完成了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但是却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完全融会贯通到实践操作中,学生在面对平面设计这门课程时,仅仅把它当作一门必修的课程,只是想要考试及格,而没有考虑到以后的就业问题,忽视了设计实践的重要性,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对平面设计的教学效果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4.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很多学生刚接触平面设计这个专业,都比较迷茫,在教师的指导下,也逐渐意识到平面设计知识对以后就业的重要性,然而,由于自身年纪较小,缺乏定性,再加上没有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就业目标,导致在上机实践课上无法持续专心学习。

二、改善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建议

1.精简多练,引导学生入门。对于刚刚接触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没有太多的了解。为此,在授课初期,教师要进行手把手的教授,对于概念的理解、图形的设计、上机操作等,教师要详细地讲、细细地说,多引导、分析和辅导,让学生先轻松的入门。在学生有一定的设计知识基础上,教师也不能轻易放松,他们能力有限,这一时期就要教会学生怎样去独立学习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设计作品,这一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过渡时期,教师既不能全包办也不能撒手不管,既要适当地引导也要给学生发展的空间,让学生慢慢的模仿与实例相同的作品,从而一点点的让学生去向外拓展。

2.重视知识的积累,强调动手实践。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设计知识的框架和要点,对各章节的难点、重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要注意知识的记忆与积累。从实践中验证知识,再运用知识去实现操作。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最终目的是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从而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在课余时间,学生可以通过学校或者自身情况,走进企事业单位学习实践,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锻炼,积累工作经验。另外,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合作,举行与平面设计专业相关的各种比赛,从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

3.引导学生提高对现代设计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单凭教师的讲解而缺乏师生互动,长久下来必然导致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抵触,为此,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将这些学生感兴趣的实例与设计内容结合起来,所讲述内容最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教师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授课,让学生在放松的情况下学习知识,学习效果会更加好。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就业方向,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将理论转化为设计作品,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激发学习设计的动力与兴趣。

4.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设计的本质源于创造,平面设计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就是一种特色,它能表现出每个学生的独特见解。现代的平面设计倡导独具风格的设计创意,为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在设计方面的潜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专业目标,以现代化的思想观念来贯穿整个设计过程,使得设计出来的作品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与鲜明的特色。

平面设计专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我国的技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较深,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这意味着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学习新课标的内容,深入研究设计专业的课程,以学生的利益为主,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设计兴趣,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从而达到师生共享的效果。

参考文献:

教学设计的建议篇5

关键词:教学设计;情境化;生活化;活动化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257-01

一、教学“情境化”设计

1、利用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来创设问题情境

我们可以以实际问题作为背景,从实际材料出发,通过抽象、概括的数学化过程建构数学知识。在这里,实际问题作为材料成为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信息源。

如在“不等式的性质”教学中,一般是先回顾不等式的意义,由此得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推出不等式的性质。这样讲,当然是可以的,但很难激起学生的内在需求。为此我们换一种教学设计方案:甲、乙两个班开展跳远对抗赛,比赛结果是甲班4个小组的获奖率都分别高于乙班的4个小组的获奖率。你能从中得出什么判断?学生的判断也许很多,但有一个判断可能会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那就是甲班的获奖人数比乙班的多。为什么?根据直觉。这个直觉可以用数学语言表达吗?这个不等式成立吗?给出适当的数据进行验证,就会发现这个不等式是不恒成立的。这是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它把学生引向一种理性的态度:你要做出正确的判断,你就得了解不等式的性质,这一情境会激起学生探寻不等式性质的愿望,体会不等式性质的意义,进而使学生形成一种数学意识,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2、利用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来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的不平衡状态不断遭到破坏,并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因此利用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来创设问题情境,会使学生比较清楚地看到自身已有知识的局限性,产生要努力通过新的学习活动,达到新的、更高的平衡的冲动。

二、教学“活动化”设计

数学不应看作真理的汇集,而主要地应看成人类活动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化”设计中,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深刻剖析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注重发现过程的原则(包括实验、猜想等)。学生只有亲身经历并构建自己对数学的悟解,在动手操作中对抽象数学概念、定理等获取感性认识,并进而加工整理,才能内化为适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当然,我们不应将学生的主动探索看成数学学习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途径,或简单地将其与通过教师讲授数学的学习绝对对立起来,更不应该将所说的“活动”简单地理解为“动手实践,实物操作”。因为就数学思维的本质而言,一方面“活动”的内涵应包括实物的操作与符号的运演等;另一方面更应注重“活动的内化”。只有将层面上的操作在学生头脑中实现必要的重构或认知结构的重组,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思维。因此我们要把数学教学的“活动化”真正设计成为让学生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在“数学归纳法”教学中引入“多米诺骨牌”活动;在“等比数列”教学中引入“折纸”的活动(计算对折后纸的总厚度);在“锥体体积”和“球体体积”教学中引入实物体的实验(装水或装沙)等等。这些活动或实验都是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它反映了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这为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获取对知识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并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三、教学“生活化”设计

让学生明白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学以致用,是数学追求的目标之一。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真正感到数学是有意义的,从而也就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的生活经验也为数学学习提供了直接的基础,但却需要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帮助学生去认识超出生活经验并上升为“学校的数学”。

四、教学“新颖化”设计

教学的“新颖化”即是引进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如函数概念的发展变化就是一个例子。初中函数的概念就体现了这一传统思想。但只从运动中变量的变化来理解函数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常值函数就不好理解。随着集合论的产生和发展,函数概念逐渐用集合的观点来描述了,就形成了近代函数的概念。这样的概念就能很好地反映客观世界中量的依赖关系,也使函数能在更广阔的空间上应用,“新颖化”也包括新颖脱俗的获达,但这样的表达不是随意地改变数学概念、定理原来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的实质,而是力争这样的表述能够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我们可以通过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改变课本中平淡无奇的叙述方式,从学生能够探索的角度提出问题。如在平面导引课的教学中,我们这样设计:在现实世界中,有平面吗?可以说有,因为黑板、平静的水面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形象;也可说没有,因为它是想象的产物,可以说是一个虚拟的概念。从“有”的原型出发,创造了一个“没有”的东西,而这个“没有”的东西却在立体几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且被物理学、天文学、化学等自然科学所借鉴。对平面,为什么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没有的东西为什么比有的更有用?

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更利于学生消化和吸收。正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一样,我们的教学设计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切不可超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去空谈教学设计。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可苛求学生在课堂上一定按着我们设计设想,而应灵活处理,让我们的教学成为活力高效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刘玉静.高艳.合作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

教学设计的建议篇6

关键词:教学设计学习需要目标教学评价

新课标自实行起至今,众多音乐教师不断对其进行探索,并对教学设计进行尝试,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初见成效。可是有些教师仍旧没有从过去写“教案”的陈旧思想中走出来,主观意识过强没能全面理解教学理念,难以把握教学设计,从而滞后了课程改革的实现。因此,需要对教学设计进行梳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促进教师设计能力水平的提高。

一、深入分析学习需要

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前没有对学生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进行分析。设计内容具有普遍性而没有特殊性,不能照顾到能力不同的学生,教学内容过于死板。同年级班级间的设计方案相同,没有实际分析班级情况。有些刚上岗的新老师,虽然有专业知识但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能很好地管理与驾驭课堂,致使师生沟通不融洽。

教师在设计前要做全面的分析就要注重对学生起点能力的分析,确定学习需要,分析差距原因,确定问题性质,分析解决问题的资源与约束条件。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分析也有利于学情的全面分析。确立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习者的信息将影响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心里需求,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这个过程包括预测分析:学习基础、掌握接受情况、兴趣及会出现的问题分析;实时分析:根据课堂教学情况适时调控教学进程;反思分析:有利于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各种学习风格都有自身的优缺点,无绝对的优劣之分。承认、尊重学生学习风格存在的差异,因材施教、因风格而教,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教育。教学设计要求全面均衡,教师能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根据各年级学生年龄兴趣爱好、心里需要设计教学活动。改变设计前不进行分析状况,针对学生的现实状况,进行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设计不同的过程和策略,组织不同的教学活动促进每一位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二、具体阐明教学目标

(一)以学生为主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每个人中都存在着水平和层次的差异,他们的基础能力水平、心里需求以及身心特点等,都将对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指导教学实施的导航,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符合学生需要和在接受范围内的教学目标。

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和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往往制定的教学目标只适合个别或一些学生,而不是所有学生,导致了学生的两极分化。因此了解学生差异深入分析学生的现状以及学生的知识体系,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制订适合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显得格外重要。

(二)以教学效果为反馈

目标的设计是否清晰有绪、合理有效,要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教学效果,以评价结果来衡量。学生如果学习后反应较好,基本达到了目标的要求,那便说明目标的设计是符合学生的学情和有效的。如果实施的结果与预先的目标相差甚远,那我们就需要反思是什么地方设计得不合理,应该如何去改进。可见教学中应该尽量避免长远目标的制定。

(三)三维目标要均衡和关联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是以“课程目标”为中心的设计,它的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需要学生在一定的过程和方法中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计本身就是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和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学生过程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现的外显标准。

三维目标不可分裂,应该互为关联、渗透包容。全面综合分析设计三维目标,使其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不有所偏废,对其有整体的把握,才能制定优化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

(四)目标表述要素

音乐教学目标的表述,一般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方式和表现程度。但不是所有的目标呈现方式都要包括这四个要素,有时为了陈述简便可以省略其一二。

1.行为主体

行为主体即学习者,行为目标描述的应是学生的行为,不是教师的行为。确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

2.行为动词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教育目标应当描述在单元和学程完成之后,学生应能够做(或产生)什么,或者学生应具备哪些特征”,这主要是有赖于行为动词的准确运用。因此行为动词的使用要具体、明确、可测评的,而不是笼统、抽象、模棱两可的。

3.行为方式

行为方式要灵活多样、可操作。符合学生心理、贴近学生生活的行为方式才能获得学生喜欢。

4.表现程度

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应该最基本、最普通,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而不是只针对个别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个性特点和达标差距,以便按照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要求及出发点,为不同状态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教学条件。

三、合理制定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学校教学策略的体系主要包括教学过程的确定、学习方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及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优化后的教学策略应该具有一下特征:1.对学习行为具有指向性;2.结构功能的整体性;3.策略制定的可操作性和层次性;4.应用实施的灵活性;5.教学策略的调控性和开放性。

在教学策略的设计中,教学组织形式处于具体落脚点的地位。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基本的音乐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有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三种,这不是固定的模式,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三种形式做出合理的组织,重视师生双方的交流。

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体验型、实践型、言语型、探究型,每种类型均包括几种方法。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和长处,但也有着局限和不足,没有一种万能的可以适应各种不同教学情况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目标、任务和教学资源时间条件,学生实际和特点及教师自身素质等因素。以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为出发点,合理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注重学生的体验和交流,使预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的实际效果相一致。

不论是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或是教学媒体的选择都应该从学习目标出发,以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依据,总体上必须符合学习内容,适用于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当地教学条件,以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为落脚点。合理有效的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的各种策略来达到教学目标,没有一种单一的策略能够使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况,最好的教学策略就是在特定情况下为达到目标选择最合理有效、适合当时现状的方法体系。

四、注重教学评价的实效性

音乐课程评价需要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立足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发展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曾加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教学设计的建议篇7

论文摘要:怎样针对高职大专学生的特点来创造出一些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比较短时间内能迅速掌握时装画的基本技巧,是高等职业院校服装专业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进行了论述,并着重指出了解时装画的基本特征、要素和掌握技巧是学好时装画的关键。

瞬息万变的服装业中服装设计处于这一行业中最受人瞩目的位置,它往往占据了服装生产环节中最重要的首席地位。时装画,是一名设计师艺术涵养和设计水准的体现。服装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创作,时装画始终是一种最基本、最有效、也是最直观的表现手法。服装设计师的艺术灵感与服装质地、造型的完美结合将通过时装画反映出来。因而准确而熟练的掌握服装画表现技法在这里显的就尤为重要。

时装画教学在职业院校服装专业教学当中既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必修课,需要每个学习服装设计的学生认真掌握。但是作为教学的老师会发现,职业院校的学生绘画基础较差,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多困难。许多学生没有绘画基础,造型能力差,理解力较弱,致使教师在授课时事倍功半,不能够达到预定的目标。针对职业大专学生的特点,再结合本人多年在时装画技法方面积累的一些经验,总结出一些教学的方法。

一、时装画技法怎么教

(一)临摹是时装画技法的敲门砖

学习时装画是一个循序渐进熟能生巧的过程,只有达到一定的量才能由量发展到质的变化,初学者不能求之过急。最简单最有效的途径必须要从临摹入手,在大量的临摹与写生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人体的变化规律,哪些是可变的,哪些是不可变的。临摹是对一个动态场景进行反复描绘后要用默画的手法重复,然后再对照原稿寻找差距,多次反复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在教学上,一定要遵循教学规律,采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先让学生练习画人体比例,多临摹直到能掌握人体的基本型,然后再画手、脚、五官等。这种教学进程上的循序渐进使学生每走一步都会有进一步的变化,既有利于他们对技巧的把握,又增添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的塑造形象的基本功扎实,又相应地练习了线条的使用,促进他们积累技巧,当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一定程度后,学生便可完整地作画了。

(二)画理是时装画入门者的实践认知

常言说学无定法,但学毕竟有法,画画更是如此,画理是在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包含着反复实践、除旧变新的艰苦过程,一条画理需要理解更需要在实践中运用,若不在实践中认识画理,是很难心领神会并运用自如的,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这一点,所以要大量的练习绘画,对各种技法都要实践,要特别体现一个过程,既要让学生认识到新的,又要让学生敢于否定旧的,日积月累,逐渐丰富学生的艺术技能与艺术感知,如对人体各部位比例的把握,对各部位表现的认知,衣服配色的感觉,都是潜藏在练习中的画理,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启发学生,帮助他们活得画理。

(三)画技是职业院校学生的立脚石

因材施教是中国传统的教学经验,它适用于各种层次教学,对职业院校尤为适用,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使他们掌握一门技术,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这就要求在教学生时要重基本功的训练,主要训练他们的画技,因此要找到切实可行的途径或手段,提高学生的画技,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出色的技能,所谓“熟能生巧”,要指导学生勤于动手,加强训练,只有多练,才能具有纯熟的技巧和技能。相对于理论知识,我们更注重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但这并不是不教理论知识,仍要要适当地教授,真正的艺术人才要有娴熟的技艺,更要有高深的文化修养,但是教学上必须有的防矢,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风格是时装画技法的点睛

经过一些艰苦的训练后,相信同学们的时装画会有一个较大的进步,再融入其它的表现方法,如夸张、变形、简化等,时间久了就会自然形成自己的风格。没有风格的时装画是没有灵魂的,但风格的形成需要因材施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时装画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想有新的提高就必须要加强自身修养,从文学、音乐、舞蹈、历史、雕塑、民间美术等相关艺术中去吸收养分,同时要始终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把握时尚,采用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总结不断进步,探索自己时装画的风格。

二、时装画技法教什么

下面我谈一下需要让每位学习时装画的学生必须要明白和掌握的知识:

(一)要让学生明白时装画的基本特征

只有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才能把事物的本质特征表现出来,尽管时装画不是人体画,但必须学习人体结构特征,人体是大自然中注意完美、最富有变化、最和谐的形体,掌握绘制完美的人体是学习时装画的基础。现实中的人体比例大约在7头或7.5头身比例,然而时装画中的人体比例不是一般绘画艺术的人体比例,它是通过艺术的夸张,达到视觉上的审美需求,更能体现出人物的优美曲线和修长身躯。具体表现时一般躯干部位不变,而将四肢尤其是腿部比例加长,形成以腰部为中心点的上下比例变化规律。所以在绘画时要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否则绘画体现出来的东西是苍白无力的,尽量最大程度地概括事物的本质,这也是学习时装画重要的要求。

(二)要在学习中了解时装画的要素

不知其要领而为之的做法,不论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的,画画也是如此,在时装画的学习中,明白其要素相当重要,因为它已由最初的时装版画发展到现在的时装绘画,并且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画种-----时装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了解时装画就要了解时装画的发展脉络,从杂志插图到铜版画,从写实手法到夸张、装饰手法,是人们由对自然界的客观表现,向着对主观世界、人的情怀意向表现的发展和提高,不仅如此,时装画也注重技法的表现,强化线条在运转流动所自然体现出来的韵致,同时,还吸收了版画、水彩、水粉、油画等技法,在形象刻画上重提炼、重效果从而形成自身的特点。

(三)要培养学习时装画的技巧

时装画的技巧是不拘一格的,为了表现效果。画龙点睛之笔常常在最精彩的部分,但总的来说,时装画特别注重人物造型、姿态、角度与时装的最佳组合,强调面料质感肌理和整幅作品的表现方法与其它画种的相连性。时装画经常采用人物的变形、夸张手法,不局限于一般性的动态,是纯粹对人体与服装美的一种激情感受的表达。常常采用写实手法、夸张手法、装饰手法、简化手法、背景描绘和趣味手法等,除了上述手法之外,还经常采用姊妹艺术的某些技法和材料。如中国画中线的运用,工笔渲染方法的表现,版画中刀法的借鉴,油画技法对写实、细腻服装的再现,以及水粉、水彩、水墨、素描等表现技法都可以借鉴。这些种种技法是由表现效果而用的,不可生搬硬套,倘若要丰富作画的技法,就要多动眼观察,动手作画并且在切身实践中寻找规律,学到种种画理画技之后,创作实践就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总的说,学习时装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一个过程的体现。需要经过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具象到抽象、由写实到写意的发展过程,谁违背了这个过程谁就违反绘画的逻辑,任何人都不能这样如此,尤其是初学者。作为一名教授时装画技法的老师,只有不但清楚教什么,还要清楚怎么教,才能带领更多的学生步入时装画的殿堂,开启服装设计的宝藏。

参考文献:

1、《服装绘画技法大全》刘晓刚、何智明著上海文化出版社

教学设计的建议篇8

一、将“活动建议”与“标准”相对照,挖掘“活动建议”的三维内涵

每一个“活动建议”都对应一定的“标准”。“标准”是学生学习美术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也是美术教学必须实现的目标,它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的要求,有利于多角度地建构学生的美术素养。

美术课程标准中的“标准”是以行为目标方式陈述的,至于采取什么方式、方法达到这个目标,取决于美术教师的工作,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传统的美术教学只能引领学生达到“标准”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而学生的能力、情感等素质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现代美术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强调美术教师的创造性劳动,通过“教学共同体”的共同努力,实现“标准”的三维内涵。而“活动建议”则是帮助美术教师实现从传统教学到现代活动教学转变的有效途径。

“活动建议”是课程专家精心设计的,大多数“活动建议”都包括有“标准”要求的三维内涵。如“邀请当地美术家和民间艺人来学校进行展览和交流活动”,这个活动不仅可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创作过程,再现知识产生的过程,了解美术研究的一般方法,并从美术家和民间艺人身上学到“发现、探索、坚韧、严谨”等艺术品质。再如“调查、了解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按社区或村庄的功能,考虑环保、居住、休闲、健身和景观等需要,设计未来发展规划图或制作模型”,这个活动以设计未来发展规划图或制作模型为载体,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生存环境不同的特点和差别,并进一步探讨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不仅再现了人类生存环境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性美术思维,而且引发了学生对人地关系的思考,有利于学生正确环境观、资源观、发展观的形成。

三维目标观的确立打破了传统的“重知轻能”、“重智商轻情商”的一元目标体系,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重大突破,有利于学生知、能、情、意、行等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活动”。广大美术教师必须从观念上重视“活动建议”,充分吃透“活动建议”与“标准”的关系,真正理解“活动育人”的价值。

二、将“活动建议”与教材相对照,把握“活动”的切入点

教材是根据“标准”编写的,有些“活动建议”被直接编入教材,成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教材与“活动建议”是实现“标准”的两翼,体现了课程和教法的关系。教材侧重教学内容,既注重知识体系的相对完整性,又强调形式新颖活泼,具有可读性。“活动建议”侧重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是为了突出教材重点或突破教学难点而设计的。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地组织学生“活动”,不仅有助于教材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活动”的切入,时机选择十分重要。一般有三种方式,即课前切入式、课中切入式和课后切入式。

“课前切入式”是课前把活动要求、活动目标告诉学生,并要求学生超前进入学习角色,熟悉即将学习的课程,对新课产生兴趣,对“活动”产生期望心理,在新课导入阶段就切入“活动”的方式。以“活动导课”可激发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自豪感,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自主钻研、合作探究的良好学风,而且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为新授课内容奠定较好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适合于课前切入式的活动主要有美术阅读视听活动、美术信息收集交流活动、美术专题讨论等,如“欣赏不同类别的现代设计作品,感受其不同手法和形式感”,就可在学习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导入时让学生畅谈感受,使学习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再如学习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欣赏”时,可在新课导入时安排“欣赏现代广告艺术作品,感受和分析作品的创意和方法”活动,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广告设计有感官上的认识,产生学习渴望。

“课中切入式”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突破重难点而切入“活动”的方式。这种“活动”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相吻合,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设计和组织的,教师要特别注意活动的管理和节奏的调节,使活动松紧有度,富有成效。一般适合于美术制作活动、美术情境模拟活动等类型。如在学习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体验印刷的乐趣”后,开展“采用易于处理的板材,通过画、刻、印等方法,制作版画作品”活动。在学习人教版美术九年级下册中国民间美术“皮影”内容时,运用“计算机、摄象机、数码照相机等进行造型活动”,边看边讲;在学习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面具设计与制作”时,组织“选择语文、英语、历史课本内容编写剧本,设计、制作面具、服饰,布置场景,并表演故事剧”活动。课中切入式是课堂活动教学的最主要方式,对于调节课堂气氛,缓解学习疲劳,调动学习积极性,达成教学目标都有重要价值。

“课后切入式”指为了开拓学生视野,巩固所学美术知识和提升学习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品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而组织实施的课外活动或课内外衔接的活动方式,它是课堂活动的补充和延伸。美术学科具有人文和自然的双重特性,千姿百态的自然环境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美术课外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如“根据学校或社会的时事新闻,创作有关漫画、宣传画,布置专题展览或开展讨论”等活动建议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三、将“活动建议”与学生相对照,寻找“活动”的突破口

活动是学生的活动,而且应该是学生自觉自愿的主体性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不是局外人、旁观者,而是活动的“主人”,是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和实施者,活动的成效关键是看学生在活动中有什么收获。因此,美术教师在设计和选择活动时,必须充分关注学生与活动的“对接”,使活动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使学生乐于活动。实践证明,只有那些有趣味性、针对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的活动才是学生真正需要和感兴趣的。美术教师要综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活动建议”进行重组或再加工,以多样化的、新颖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充实美术课堂。

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活动”也应该千差万别。比如城市学生往往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知识准备较充分,他们对美术情境模拟、美术设计创作等活动兴趣盎然,可多开展“活动建议”中的如“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图案的制作练习,为家长会设计制作请柬,并对会场进行装饰美化设计”、“集体讨论校园或附近社区的环境美化方案,并进行设计练习”、“为商品做包装装潢设计”、“针对一个社会性主题,从跨学科角度加以理解和表现”等。

乡村学生受条件限制,一般知识储备不足,思路也不够开阔,但他们肯吃苦、有钻劲,对于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更加适宜开展美术阅读视听、美术制作等活动。如“活动建议”中的“采用泥或硬泡塑(聚苯乙烯)等材料,制作人物、动物的浮雕或圆雕小品”、“欣赏我国书法、篆刻的代表作品(观看录象)”、“结合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中的知识,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出有创意的立体造型或活动模型,装饰自己的家庭,美化校园环境”等。

另外,还应将“活动建议”与环境相对照,营造适合活动开展的各种情境,创造满足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条件,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益。

总之,活动教学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以“活动”为核心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也是当代美术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在美术教学实践中,美术教师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理解《美术课程标准》中“活动建议”在美术课程改革和美术教学改革中的意义和价值,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效地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条件把“活动”引入美术课堂,使美术教学内容活动化,努力把“活动”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

参考文献

教学设计的建议篇9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109-01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是体育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根据某次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场地器材等教学实际,针对体育课堂教学活动而进行的教学设计。由于初中生对体育课热爱程度不一,教师在课前征集教学设计提案、课中倾听学生意见、课后注重学生评价,能够为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关注“提案”征集,丰富设计信息来源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需要观照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教师在具体操作教学设计时要强调一定的自主性和自由性,这就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设计提供机会。新课程标准推行以来,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广泛征询学生的参与意见成为了共性认知。为了获取适用度更高的意见和建议,教师让学生以“提案”的形式呈现思路,综合考量学生的“提案”诉求,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环节。每次上课前,体育委员负责收集学生的“提案”,为教师备课提供重要的信息来源。教师针对学生意见进行评估,吸取学生的合理化建议,掌握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点,使课堂教学呈现健康发展的态势。有一位教师准备球类训练内容时,在课堂教学前收到体育委员送来的六份“提案”,有的建议教师改进预备运动形式,有的提议开展小组对抗赛,有的建议教师多参与小组活动,有的提出球类训练应该增加游戏成分,还有的建议教师按照学生的意愿进行分组活动。教师综合学生的“提案”意见,增加了游戏、竞赛活动等内容,而且在学生分组、教师参与等环节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这样教学,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师生互动频繁,课堂气氛活跃和谐,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二、倾听学生意见,适时调整教学进程

在课堂教学执行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倾听学生的意见,以便对课堂教学程序、环节、方法等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提高课堂教学的适用性。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其感受意见有一定的价值度,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建议,并快速做出教学调整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个性需求,给更多学生创设运动学习的契机。为了理顺意见提交渠道,教师要做好信息传递体系构建,小组、体育委员、其他班委会成员都是学生意见的直接传递者。在徒手操训练课堂上,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展开训练,结果训练秩序比较混乱,小组长束手无策,训练效果不佳。教师及时召集小组长了解情况,小组长给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小组单独训练时,小组成员不听从安排,动作不规范,思想自由化严重,不如展开小组间比赛,让大家在比赛中进行训练,每个人都力争为小组出力,其运动表现自然会有大幅度提升。教师采纳了学生组间竞赛的意见,让各个小组抽签决定出场顺序。比赛开始了,小组成员登场亮相,学生尽心尽力操作,追求整体性、整齐度、规范化,课堂学习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充当评委当场公布成绩,排出小组竞赛名次,这样将小组训练变成小组对抗赛,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大为提高,训练态度、训练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

三、注重学生评价,展开多重教学反思

制约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众多,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参与体育评价的反馈信息,通过整合、分析、对比、归结形成课堂教学反思,为后续教学提供重要借鉴。课堂评价、课堂总结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和总结,可以了解学生训练的情况,掌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为进一步改进教学策略提供明晰的思路。排球训练结束时,教师要求学生展开课堂小结,有的学生自告奋勇:这节课我们进行排球战术训练,开展了小组对抗赛,大家都表现得很好,特别是我们第一小组取得了多场胜利。学生都笑了,有一名学生插话:“老师加入你们小组才胜利的,这算什么本事?”有学生建议道:“下次老师不能总在一个小组,应该轮流到各个小组支持。”教师接受这个建议:“下次再举行对抗赛,咱们抽签决定,老师多参与几个小组的比赛,争取为更多小组赢得比赛。”教师邀请学生来总结课堂教学,给学生更多参与教学的机会。从学生的总结可以看出,教师参与学生活动,给学生带来动作示范,给出技术指导,还能够给学生带来精神鼓舞,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的建议篇10

我校根据教学事业发展的要求,决定兴建一座风雨操场。现提出本方案设计任务书。

一、建设依据

根据我校“十五”发展计划的目标,到“十五”末期,儋州校区在校生人数将达10000人。按《民用建筑规划设计定额指标》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方案》的要求,学校应当建有风雨操场。但我校目前还没有风雨操场,这既不利于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我校迎接在今年年底前到来的“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因此,提出建设风雨操场的要求。

二、建设地点及场址条件

风雨操场拟建于儋州校区,位于大学生运动场的北面。目前在该建设场地上散布着几幢我校职工住宅(拟拆除)。在建设场地的西面是低洼的农田,北面是职工住房,东面是拟建的连接教学区、图书信息中心、运动区、职工住宅区的广场。

三、建设规模及层数

拟建风雨操场4000?。运动区按一层建设,库房、管理、办公、卫生间等附属用房部分可根据方案及场地的特点按二至三层考虑。

四、功能要求

1、运动区能安排三个排球场,二个篮球场;设计层高应严格按国家有关标准控制。

2、运动区四周(沿墙边)考虑能布置排放四~五排活动座椅。

3、风雨操场具备满足各学院举办各种集会、活动的使用要求。

4、考虑附带一些必要的器材库房、卫生间、更衣室、管理和办公用房。

5、应尽可能全面综合考虑自然通风、充足的采光及声音效果等各方面因素。在考虑充足的自然采光的同时又要避免眩光而影响正常使用。

五、方案设计要求

1、标示与周边关系的总平面图;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建筑效果图。

2、方案设计说明(构思、立意、与周边关系的处理与要求等)。

3、结构选型及相关经济指标说明,投资概算。

4、结合热农院校的环境特点,方案要有热带地域性并以创造环境为设计主题。

六、时间、地点安排

1、7月日,学校基建处组织踏勘现场,熟悉环境。

2、月日,设计院递交设计成果(交到儋州校区,学校基建处,方案一式八份)。

3、月日,由学校基建处组织有关专家、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评审(儋州校区,学校基建处)。

4、评审结束后,基建处立即将修改意见反馈中标单位,提请中标单位参照修改。月日,基建处将评审会会议纪要发各参会单位。

七、其它

1、本次方案设计为公开招标。

2、中标单位应在月日以前将修改方案提交校基建处。

3、在修改方案被确定后,学校基建处立即通知中标单位签订设计合同。

附:建设区域现状图(1:500)。

2002年7月2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风雨操场方案设计任务书

为能在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指导下,建设好我校的风雨操场,根据《华南热带农业大学风雨操场方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确定本评审办法。

一、评审时间

月日时,在校会议室召开方案评审会。

二、会议的组织、评审组及参加人员

会议由基建处组织,将邀请校内外的若干专家成立评审小组进行方案评审。参加人员包括:院校迎评项目领导小组、专家评审组成员、使用单位代表、各设计单位人员及基建处、审计处、教务处的有关人员。会议由院校分管领导担当主持人。

三、评审标准

1、功能;审议方案是否满足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2、经济;审议方案的结构选型是否合理,造价是否经济。在满足使用功能、造价经济的前提条件下力求造型美观。

4、方案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可实施性强的提议,以及建设方未考虑到的其它优点。

四、评审程序

1、专家评审组召开预备会议确定评审组组长,确定评审办法及标准,并确定各设计单位介绍方案的次序;

2、会议主持人宣布评审会开始并致开场白,介绍到会人员;

3、专家评审组组长宣布评审办法及标准;

4、由各设计单位按抽签确定的次序对所设计的方案进行介绍,每个单位介绍时间不超过15分钟;其他设计单位回避;

5、专家评审组对有关设计人员提问,并对方案进行点评;

6、专家评审组单独召开综合评定会;议题是比较各方案在功能、美观、经济等诸方面的优劣后,选定可供直接使用或经过修改能够使用的方案;

7、评审组组长就评议结果向所有到会人员做综合评述;

8、主持人征求与会各方人员的意见;

9、根据专家组评审意见及与会各方代表意见,由院校迎评项目领导小组确定设计方案及设计单位;10、会议主持人宣布评审结果;

五、其它

1、会后,当即由评审组具体向方案中标设计单位提出修改意见和有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