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地震的总结和建议十篇地震的总结和建议十篇

地震的总结和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9:53

地震的总结和建议篇1

按照**省委《**省第一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工作具体安排》要求和中国地震局的安排部署,在**省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第九指导检查组的精心指导下,自20xx年11月19日至12月底,我局为学习实践活动分析检查阶段,我们坚持突出“一项中心任务”,即做好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抓好“四个重点环节”,即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好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搞好群众民主评议,做好分析总结报告的公布,圆满完成第二阶段各项工作。

一、分析检查阶段主要工作

(一)细致安排,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一是及时召开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动员会,对学习调研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结合实际明确了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目标。并制定了《省地震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工作具体安排》,下发到局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二是继续抓好学习,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重点学习了总书记在深入学习实践活动联系点安塞县调研时的讲话、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邓小平、论科学发展观》等学习材料。三是认真开好局属各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局十六个党支部组织党员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分析查找差距和不足,提出整改措施明确努力方向。

(二)广泛开展征求群众意见活动。从群众中汲取智慧,集中群众经验,总结群众实践。一是在局外网公布了征求意见电话和在单位设立“开门纳谏箱”,方便群众提意见和建议。二是继续向各地市地震局(办)和各地震台站发征求意见函、调查问卷和省地震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观分析总结报告评议表。三是在局内开展了征集意见活动。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等,向各支部全体党员和部分群众代表发放了《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征求意见表》、《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观分析检查报告评议表》,做到征求意见“三个全覆盖”(即:党员干部全覆盖、各界代表人士全覆盖、部门单位全覆盖),通过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座谈会、解放思想讨论会、征求意见等形式,共查找和征得的意见与建议93条。局党组利用周六、周日休息时间,召开党组专题会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所提问题进行了认真归纳梳理,分析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把存在的问题融进了分析总结报告。这些意见与建议主要集中在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地震应急、科技创新、市县工作、干部作风等六个方面共30条。

(三)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1.局党组在会前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准备工作。

(1)加强理论武装,继续深入学习。一是党组成员ddd三位同志分别参加了**省委在延安举办的专题培训班,领导班子全体还参加了**省委组织的三秦大讲堂。二是党组中心组组织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集中学习。学习了中央关于做好抗震救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胡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等,联系工作实际开展深入讨论。

(2)深入汶川灾区实地考察,扎实开展汶川地震科学总结与反思工作。一是在认真研读中国地震局《四川5.12汶川8.0级地震科学总结与反思大纲》的基础上,充分酝酿并广泛征求意见,结合**省防震减灾工作实际,确定了政务运转、地震监测、地震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条件保障、改革与发展7个调研专题。同时成立各调研专题工作小组,4位党组成员分别为各调研专题的牵头负责人。二是组织开展汶川灾区实地调研考察。分三批由局领导带队,局机关及下属事业负责人、高工,各设区市地震局局长组成的考察组到四川极震区进行实地考察。

(3)结合汶川地震总结,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一是汶川地震总结反思各调研工作组,在4位党组成员的带领下,紧紧围绕调研专题,认真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认真总结震前、震时、震后各阶段的工作,分析评价成功与教训,找准影响和制约防震减灾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形成了近800页的调研文章,梳理出我局在科学发展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坚持实事求是,以汶川地震科学总结与反思为切入点,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首先于11月25-26日、12月3-5日组织召开局汶川地震总结反思专题会议,邀请局老专家咨询委领导、专家列席会议,重点对专题调研报告进行热烈的讨论。认真研究各调研小组撰写的调研报告,逐条研究梳理出的汶川地震应对中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讨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其次,树立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一盘棋思想,组织10个设区市地震局局长进行汶川地震灾区实地考察后的专题讨论,总结反思汶川地震应对过程,查找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通报“十一五”和灾后恢复重建防震减灾重点项目,统一思想,促进省、市、县共同谋划**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格局的形成。

(4)交流思想,积极开展谈心活动。局党组成员在前期参加各党支部活动,各地震台站台长座谈会、各设区市地震局局长会议,倾听党员群众、基层工作者关于防震减灾工作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组专题谈心会,开展了促膝谈心谈话活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彼此真诚交心,沟通交流,达到了交流思想、增进团结、明确方向、促进整改的目的。

(5)党组成员深刻自我剖析,认真准备书面分析检查材料。局领导班子成员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结合分管工作,紧紧围绕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为目标,排查自身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查摆分析了当前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防震减灾事业的突出问题,排查自身在党风、党纪和遵守廉洁自律规定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思想根源基础上,提出下一步整改的举措,明确科学发展思路和努力方向,准备了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

2.紧扣主题,密切联系实际,开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民主生活会

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民主生活会的主题是“坚持解放思想,科学总结反思,提升两个能力,推动事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会上,胡斌同志首先代表党组回顾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局党组带领全省地震系统干部职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对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的整体框架、主要内容作了介绍,并就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检查。四位党组成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一一进行了个人剖析检查,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省委学习实践活动第九指导检查组马文新组长一行莅临指导。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的负责同志、离退休支部代表、群众代表、派代表、无党派人士代表共约20人列席会议并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3.认真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斌全程主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党组专门召开多次会议研究起草并审议初审稿形成。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评议稿)形成后,又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和各部门负责人、老专家咨询委、群众代表等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经反复修改完善,形成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经对局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讨论和评议,广大群众对局党组的分析报告反映比较好,群众满意度较高,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分别为92%和8%。大家认为,分析总结报告准备充分,查找问题紧密联系实际,剖析原因全面深刻,工作思路目标清晰,工作措施可行,反映了群众意愿,得到了群众认可。

4.注重解决问题,边分析边实践边整改。针对前两阶段查找的问题,局党组本着“时机成熟的立即着手解决、尚需时日的积极创造条件解决”的原则,做到边分析边整改。一是针对地震监测能力和地震预报水平亟待加强,不能满足地震应急需要问题,局积极实施灾后重建规划,争取经费,目前已争取中央资金5000万元,项目实施设计工作正在加紧进行,西安市和宝鸡市地震小区划项目招标已完成,咸阳市和渭南市地震小区划项目已进入招标程序,预计于20xx年2月5日和6日开标。二是针对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积极到高校寻求适合人才,20xx年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引进8名硕士,地市地震局长进行培训,还组织台站职工到省局交流培训,下半年已安排两批次。三是针对职工要求改善工作条件、落实相关生活待遇的呼声,按省上政策,落实离退休职工津补贴,加快办理建房手续进度。四是对涉及长远的问题,着手制定解决问题的规划。

二、整改落实阶段工作安排

整改落实阶段是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最为关键的环节,既是巩固和发展前两个阶段成果的关键阶段,也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抓落实、抓深化,看效果、看收获的关键阶段。我们将按照同志12月29日在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好省委、中国地震局党组对整改落实阶段提出的要求,扎实有效地做好学习实践活动第三阶段工作。

一是制定整改方案,针对局领导班子分析总结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要紧密结合我局实际,进一步理清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方式和时限要求,明确分管领导、分管部门的责任。整改落实方案制定后,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布,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

二是集中解决突出问题,解决问题是突出实践特色的集中体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敢于攻坚克难,针对梳理出来的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区分不同层面,按照统筹考虑、当前与长远衔接的要求,分类解决。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能够马上解决的,要立即改正;需要一定时间的,要制定措施,明确整改时间;对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向群众作出说明。要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抓住那些既事关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全局又有可能经过努力解决的问题,集中精力加以解决。积极探索上下互动、左右联动等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做到整体协调进行整改、分解任务进行整改、上下联动进行整改、全局职工要参与推动整改,努力在抓整改、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上有新的突破。党员干部也要结合自已思想和工作实际,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明确努力方向,争取有所提高。

三是完善体制机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广创新防震减灾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加快理论武装、推动事业发展、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对现行的规章制度的实施情况再进行一次系统的动态评估和总结,该完善的完善,特别是要从应对汶川大地震灾害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科学发展迫切需要的新制度、新政策。

地震的总结和建议篇2

一、汶川“5.12”巨灾的工程综合减灾启示

2008年5月12日下年2时28分(北京时间),震中位于北纬31.021°东经103.367°,地域发生面波震为ms8.0,震源深度14Km的巨震。截止到2008年10月21日12时,共发生4.0级及以上余震270次,5.0级及以上全震40次,6.0级及以上余震8次,最大余震为6.4级。它是近50年来中国发生的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地震,地震造成十分巨大的工程破坏、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四川、甘肃、陕西和云南等地区地震震动强度均十分强烈,远则近千公里和数千公里外的山西、北京、河北、山东、上海和福建也有一定的震感。从地震释放的能量、灾害波及区域面积、受灾人口和经济损失等方面的初初步统计看,此次地震的危害要超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地震震中烈度高达iX度。汶川县映秀镇、北川县城和陈家坝乡处于iX度区内,均遭受到毁灭性破坏。从综合减灾的对策上看。对城乡安全建设至少有如下汲取的要点:

1、iX度区域内。90%以上建构物倒塌、滑坡和地基失效严重。

2、结构整体破坏坍塌如北川县城区内最高建筑一青少年活动中心,八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发生了整体破坏而坍塌。

3、北川县城为小型旅游型城市。由于商业需要,县城及新城区街道两侧建筑几乎均为办公及商住房,地震中柔性底层破坏严重,房屋整体下坠、倾斜、移位等。

4、极震区房屋震害也有异常现象。如中科院青年北川希望小学教学楼(新2层砌体结构)未受破坏,而近邻的2层砌体结构教学楼(老楼)则遭受了严重破坏。分析表明,极震区房屋及设施震害异常现象是开展深入抗震设防研究的重要资料。

5、相对平原地区,山区城镇的抗震设防是更为艰巨的任务。

6、相邻和具有相似结构形式的房屋建筑破坏程度及形式具有十分明显的差异性。给人们展示了巨震对工程结构影响的复杂性和随机性。

7、汶川地震及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使阿坝、绵阳、广元、成都、德阳、雅安等市(州)交通基础设施严重损毁,汶川、茂县、北川、青川、平武、卧龙等县(区)和震中地区多数乡镇对外交通一度完全中断。共造成G108、G212、G213、G317、G318五条国道及十条省道干线公路受损,仅桥梁损坏即达1177座,生命线系统受毁是造成汶川地震灾后救援困难的关键。

8、汶川巨震引发的滑波、崩塌是极为严重的,其外因是地震引起的地震动及地表破裂,而内因是高山峡谷地形、岩体层理与节理发育、风化及沉积层松散,因此灾后城镇选址成为工程安全保证上的最重要环节。 9、汶川地震极震区的损失大小取决于该区域内社会经济单元的GDp值,由于汶川地域的欠发达,甚至生命线系统都欠完善,所以它的巨灾破坏对经济的毁灭性打击并不深重,不难设想若极震区在现代的成都平原,其灾损将是更为巨大的,其生命线诸系统的二次损失也将是无法估量的。

10、汶川地震之所以迅速震动全世界,不仅是因为地震的惨烈,还在于现代灾害的综合扩展性,表面是一场地震自然灾害,但它体现出多灾齐发的属性,整个救援及重建过程迄今已过近十个月,但灾区尚有一系列根本问题未解决。因此依我拙见它留给中国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安全启示是,决不可就单灾种说灾害,必须建立在综合减灾的大思路。从预测、预警、预防、抗灾、救援、恢复的全过程入手,不如此细化防灾减灾应急策略,我们将无法面对大城市安全的主题,我们都将“败阵”。

二、实施“首都圈综合灾情预测预警年度报告制度”的建议

“防灾减灾预为先”这是国内外数百年减灾的法典。在我的案头中迄今摆放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自1999年~2005年共计7个年度的《减轻自然灾害白皮书》。回顾它形成的过程,都是在每年1~2月组织中国科协下属20余个协会、学会的权威专家召开一个自然灾害对策研讨会,不仅总结上一年度灾情,更预测本年度的灾情,由于是交叉研究并论证,所以体现了综合减灾的思想,本人共参与其中工作7年,并每年代表建设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提交议案。但它自2006年迄今已中止,不论其原因如何,但我至少认为如果它能坚持下来,它应在2008年初起到预测预警作用。至少可以说,科学家对中国巨震预测的意见未集中在中国科协这个平台上,甚至可以说汶川“5.12”大地震的可预报性由于它而缺少了一个重要的权威通道。本建议之所以提及这个事件及作法,是因为面对北京安全发展,无论是北京城乡,还是首都圈发展每年都不可缺少综合减灾含义下的防灾减灾预测预警研究。具体建议:

1、要针对北京城乡安全及整个首都圈地域(北京、天津、河北乃至部分华北地区)的不同情况及类别组织不同规模的防灾减灾预测及总体研究,重在对历史规律性及重大灾例的总结,要求每篇报告均能站在北京城乡安全或首都圈安全的综合视角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建议在各城市政府或科协、科委的主持下,具体由市属减灾协会承办,尤其要让所有参加的省(市)明白,这次活动不是研究某一个城市安危的项目。而是针对“北京安全问题”的大型系列化、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因此要有必要的研究活动(含会议)的费用保障,确保请到中央及在京部委的一流减灾专家。

3、由于该活动的科学性、权威性及可应用性。要发挥它的决策参谋作用,建议会议成果每年出版一本类似“东京减灾白皮书”的年刊,宣由北京减灾协会策划并承编。

4、建议每年一度的活动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即:

第一,组织一次有特约主旨报告且展开交流的论坛(时间长短另议);

地震的总结和建议篇3

【关键词】灾后重建;专项资金审计;绩效分析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投入的资金约10000亿元。为确保这些资金真正用于灾区建设、这些项目真正成为民心工程,2009年1月,审计署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跟踪审计。

一、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的基本情况

正如审计署副审计长余效明所说,灾后恢复重建是审计的一个重要工作,将连续进行三年跟踪审计。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审计主要是关注灾后恢复重建物资和资金使用管理情况,以及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情况这两大方面。

(一)已对11500多个项目进行了跟踪审计

随着3000多亿元恢复重建资金逐步到位、10000多个项目陆续开工,从2008年12月起各级审计机关开展了跟踪审计,力争做到“每投必审”。正如审计署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司副司长卢华胜所说的“可以说,恢复重建资金流向了哪里,我们的审计人员就跟到了哪里”。

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审计署关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工作安排意见》有关规定,审计署自2009年1月开始,统一组织四川、甘肃、陕西3个地震受灾省和20个对口支援省市(含深圳市)地方审计机关,以及审计署驻成都、西安、兰州、重庆4个特派办,累计派出1233个审计组,共4502名审计人员,按照“统筹安排、分级负责、把握总体、分头公告”的原则,对四川、甘肃、陕西3个受灾省的灾后恢复重建情况进行了跟踪审计。

截至2009年5月底,重点对3个受灾省的3948个项目进行了跟踪审计。其中,23个省级审计机关组织跟踪审计项目3872个,审计资金1352亿元,阶段性跟踪审计结果将由各省级审计机关分别向社会公告。审计署组织驻成都等4个特派办对投资较大的76个重建项目(以下简称76个项目,涉及计划总投资336.94亿元)进行重点跟踪审计。目前,来自审计署4个特派员办事处、23个省市审计厅局的1600名审计人员,正分成300多个审计小组,奋战在四川、陕西、甘肃3个主要受灾省的有关县(市、区)。

(二)灾后恢复重建总体情况良好

“从跟踪审计的情况看,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管理和项目建设的总体情况是好的。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建设单位高度重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各地各单位基本做到了按照国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及其专项规划和相关规定要求使用灾后恢复重建资金,逐步规范项目建设管理。”卢华胜说,“但也发现了一些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如有的项目虚报工程量;建设管理不规范;前期准备不足,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资金缺口较大;财务管理不够规范。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机关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300多条,其中向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提出书面审计建议18条。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对审计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非常重视,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及时整改,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我们将每半年汇总一次审计情况,每年向国务院报送一次综合审计结果报告。此外,审计署和23个省市审计机关还将定期向社会公告灾后恢复重建审计情况。”卢华胜表示,审计署年内至少将向社会一次灾后恢复重建审计结果公告。

二、灾后重建的审计方法

本次审计以资金为主线,从项目入手,及时跟进,及时查处,及时整改。通过跟踪审计,及时揭示了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前期审批、资金使用和工程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以点带面,积极反映重建规划实施等方面情况,及时防止和纠正一些项目建设中违纪违规问题。审计中,各审计组提前介入,全过程跟踪,立足服务,着眼预防,帮助规范,坚持边审计、边整改、边提高,督促各参建单位及有关部门及时整改,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76个项目跟踪审计共提出审计建议36条,有关部门和单位全部采纳,目前已整改完成28条,另有8条正在整改中。

(一)跟踪审计

跟踪审计又叫后续审计,主要针对某次审计发现的某个问题,提出的意见建议,后续要在一定时间内再次进行审计,看原来的问题是否还存在,有没有改进,是否有新的问题等。跟踪审计将贯穿灾后恢复重建全过程,对中央投资的审计覆盖面要达到资金量的60%以上,对地方投资的审计覆盖面要达到资金量的80%以上。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现代审计的一种新模式,是工程项目审计由事后向事前、事中审计的一种延伸。是传统审计的发展与完善,是现代管理学在工程项目管理应用上的新突破,更是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客观需要。对重点项目从规划、立项、施工到竣工决算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全过程审计比事后监督更有效。我们目的就是要把问题发现在前面,查出问题越早,损失也就越小,审计监督才能更好地发挥为灾后重建节约建设资金和防止出现大的违纪违规问题的作用(卢华胜说)”。

(三)延伸审计和审计调查

延伸审计是审计机关在审计工作中向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相关单位及个人调查、了解有关情况,取得相关证据的过程;是揭露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发现暗箱操作的利器;是审计发现和揭露大案、要案线索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审计深挖一层、前进一步的重要方法。审计调查是审计工作特有的手段之一。它既不同于其他行业调查,也不同于一般项目审计,具有范围广、覆盖面大、针对性强、工作方式方法灵活等特点。审计调查成果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结合得更紧密,更容易引起有关部门和上级领导的重视,是实现高层次为领导机关科学决策服务的有效途径。根据需要,还要对项目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企业或单位进行延伸审计和审计调查。

三、审计发现的问题

据审计署2009年9月14日公布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76个重点项目阶段性跟踪审计结果显示,上述项目的资金使用和建设管理情况总体是好的,没有发现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审计署在审计中发现了一些资金和项目管理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审计署除在第一时间向被审计单位通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外,还将分阶段及时向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和社会报告。

(一)76个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完成投资超3成

国家审计署2009年9月14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结果公告显示,截至2009年5月底,投资较大的76个重建项目已完成投资104.72亿元,占30.8%。这76个项目的资金使用和建设管理情况总体是好的,没有发现重大违法违规问题。

本次审计以资金为主线,从项目入手,及时跟进,及时查处,及时整改。通过跟踪审计,及时揭示了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前期审批、资金使用和工程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以点带面,积极反映重建规划实施等方面情况,及时防止和纠正一些项目建设中违纪违规问题。

审计部门对这76个项目跟踪审计共提出审计建议36条,有关部门和单位全部采纳,目前已整改完成28条,另有8条正在整改中。

(二)2600万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资金使用不严格

国家审计署国家审计署2009年9月14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结果公告显示,76个项目的资金使用和建设管理情况总体是好的,没有发现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但部分项目存在一些问题。如,涉及金额2605.73万元的5个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使用不够严格。根据审计意见,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康县滞留在乡镇恢复重建专户的农房维修加固资金1601万元,已拨付到农户;陇南市武都区、广元市元坝区已归还了被改变用途的资金854.73万元;其他项目资金使用问题正在整改中。

四、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的成效

(一)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不断加强

跟踪审计的72个重点项目和审计调查的学校及城乡居民住房恢复重建项目,基本上做到了专账、专户核算,内控制度比较健全,资金管理使用比较规范,纪检、监察等部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保证了资金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举一反三,不断加强对工程建设各环节的管理。根据审计署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灾区政府加快了灾后重建项目的建设进度,改进工程质量管理,保障了灾后恢复重建顺利进行。

(二)全过程审计方法的成效

卢华胜说:“全过程审计比事后监督更有效。我们目的就是要把问题发现在前面,查出问题越早,损失也就越小,审计监督才能更好地发挥为灾后重建节约建设资金和防止出现大的违纪违规问题的作用。”这次灾后恢复重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边提高,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这种服务意识也受到了被审计单位的欢迎。

江苏省苏州市审计局在对四川省绵竹市孝德中学工程进行审计时发现,原设计外墙保温材料为挤塑聚苯乙烯保温板,存在着施工工艺复杂、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审计人员通过征求专家意见,提出了改用保温砂浆的建议,不仅提高了工程进度,而且节约成本640万元,占总造价的5%。

(三)审计建议着眼于制度层面

很多审计建议着眼于从管理制度层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起到了从源头上防止损失浪费、违法违规的作用。如:有的审计机关发现,从2008年底以来,灾区部分建材供应紧缺,价格波动较大,而当地施工单位所掌握的信息价往往与市场脱节,使高估冒算虚报材料价格成为可能。为此,审计机关提出建议,安排专人了解当地建材市场价格走势,建立建材价格信息定期机制,帮助施工单位掌握市场价格、控制成本。

五、小结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实施,使得汶川地震相关情况的审计结果也公布于众,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物资审计情况公告(第1号至第4号)到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结果(第1号),表示出了对汶川救灾资金和灾后重建的重视。这样的审计结果公告一方面给了公众信心,可以让公众通过这种渠道了解到资金的来源、去向、使用绩效;同时,从已经披露的审计结果公告显示,仍然有一些问题值得深入调查。比如,大量滞留在财政账户的资金的使用去向会是哪里,值得后续审计,这也是关于汶川地震的审计结果公报出来后,公众和媒体非常关心的一个主题,审计结果公报应该也必须继续公开这方面的审计结果。

【参考文献】

[1]审计署关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审计情况公告(第1号)[eB/oL].audit.省略/cysite/chpage/c516/doclist.htm.

[2]审计署关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审计情况公告(第2号)[eB/oL].audit.省略/cysite/chpage/c516/doclist.htm.

[3]审计署关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审计情况公告(第3号)[eB/oL].audit.省略/cysite/chpage/c516/doclist.htm.

[4]审计署关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审计情况公告(第4号)[eB/oL].audit.省略/cysite/chpage/c516/doclist.htm.

[5]审计署.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结果(第1号)[eB/oL].audit.省略/cysite/chpage/c516/doclist.htm.

地震的总结和建议篇4

关键词:板柱结构造价抗震设计建议适用高度

abstract:theslab-columnstructureisaisoftenuseofthestructuresystem,thenewseismiccodeforseismicwallstructurecolumnboardtheapplicableheight,hasastrictregulations.therefore,theboardcolumn-aseismicwallsgivesomedesignSuggestions.

Keywords:slab-columnstructureseismicdesignSuggestionsforhighcost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综述

板柱结构是一种经常被采用的结构体系,它具有不少优点,如施工支模及绑扎钢筋较简单,结构本身高度较小,可以减少建筑物的层高,从而降低建筑物的造价等等,但由于此种结构在遭受较强地震作用时,其板柱节点的抗震性能不如有梁的梁柱节点,此外,地震作用产生的不平衡弯矩要由板柱节点传递,它在柱周边将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当剪应力很大而又缺乏有效的抗剪措施时,有可能发生冲切破坏,甚至导致结构的连续破坏。因此,新的抗震规范对于板柱-抗震墙结构的适用高度,作了较严格的规定。但是,实际工程中,对于板柱结构还是有大量要求的,本文目的,是想提供一些措施,使板柱结构可以建筑得更高一些,以满足实际需求。

由于板柱结构(无抗震墙者)抗震性能较差,北京市建筑设计院1992年出版的《结构专业技术措施》中规定,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的地区,层数不能超过四层,房屋总高不能超过16m,7度区为三层及12m,8度区为二层及8m。(以上指未设抗震墙的板柱结构)

抗震规范GB50011-2001对于板柱结构作了比较严格的规定,例如,对于适用最大高度,6、7、8度区分别为40,35,30米;抗震墙应能承担全部地震作用,板柱部分能额外承担全部地震作用的20%;沿两个主轴方向通过柱截面的板底连续钢筋,有数量的要求(抗震规范6.6.9式)等等。

在抗震规范表6.1.1,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中,有板柱-抗震墙结构,但是没有不设抗震墙的板柱结构,它的意思是,不推荐采用不设抗震墙的板柱结构。

此外,目前有一种说法:抗震规范对于各种结构体系的房屋,都有一个“限制高度”,这是一个误解。例如,在8度区,框架-抗震墙按该规范设计时,适用到100m高度。如果建筑物高度需要高于100m,就需采取比规范内容更严格的措施(包括计算与构造),并经过规定的审查,只要符合要求,是可以超过抗震规范表6.1.1中的高度的。总之,并无“限高”的说法。

新抗震规范对于板柱-抗震墙的适用高度,规定得较低,这对于一般的高层建筑,是远远不够用的。是否可以建得更高一些,可以根据从震害分析着手:

美国阿拉斯加四季公寓的倒塌,往往被认为是板柱-抗震墙性能不好的一个例证。但从林同炎事务所的分析报告来看,该工程的设计按100%地震力由核心筒来承担,在承载力方面也是足够的,只因施工单位在钢筋接头上未按规定施工,才造成严重破坏。

阿尔及利亚的倒塌事故,是由于该工程为纯板柱结构(楼板为双向密勒,无梁),层高较高,跨度也较大。此种结构不能抵抗地震是不足为奇的,也不提倡此类结构。

1985年墨西哥地震,板柱结构遭受破坏,主要由于板柱节点抗冲切能力不足,如果按我国新的抗震规范的要求去设计,再在冲切方法上作改进,并加强抗震墙的构造,这类破坏是可以避免的。

综上所述,板柱结构的破坏主要是:

未布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因而地震作用全由板柱框架承受。由于未布置抗震墙,此种结构的节点刚度又相对较弱,因此侧向位移常较大。由于它延性差,抗弯和变形能力很弱,再加上p-效应,在强震时造成严重破坏甚至倒塌是很可能的。

板柱节点处,楼板抗冲切能力差。在柱子周边板内,未设置抗冲切的钢筋,或设置得不恰当,节点处不平衡弯矩对楼板造成的附加剪应力未适当考虑,柱周边板的厚度不够,使抗剪箍筋不易充分发挥作用,或柱子纵筋在节点处滑移。

由于这些原因,在强震时使墙板产生冲切破坏,随之楼板坠落,造成巨大损失。

明白了板柱的破坏原因,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之后,板柱-抗震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将能有很大的提高,其设计强度也将提高。顺便指出,抗震规范6.1.1条文编制说明内,“框架-核心筒结构中,带有一部分仅承受竖向荷载的无梁楼板时,不作为板柱-抗震墙结构”,此种结构可按框架-核心筒考虑,但应考虑本文“设计建议”中的各条要求。

2.板柱-抗震墙的设计建议

2.1结构布置

2.1.1应布置足够数量的抗震墙(包括核心筒),墙的位置宜避免偏心。

2.1.2在房屋周边,应布置边梁,以形成周边框架。如在周边布置确有困难,则应在其他部位布置一定数量的框架梁,使结构形成板柱-框架-抗震墙的综合体系。此种布置,不属于抗震规范中的板柱-抗震墙结构。

2.1.3抗震墙的厚度不应小于18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0,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墙厚度不应小于20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16(可取层高及无支长度二者中较小值计算)。

2.1.4单片抗震墙的两端应设置端柱,楼层处应设置暗梁。筒体墙的端部应设置端柱或暗柱,楼层处应设置暗梁。

2.1.5抗震等级的选用:可比抗震规范表6.1.1中之“板柱-抗震墙结构”一栏所规定者,提高一级,但原为一级者,不必提高(房屋高度不超过抗震规范中的规定时,抗震等级不必提高)。

2.2设计计算

2.2.1抗震墙(核心筒)应承担结构的全部地震作用,各层梁柱框架应能承担不少于各层全部地震作用的20%,也即,墙与框架承担的地震作用总和为120%的全部地震作用。板柱框架不考虑承受地震作用,但仍应按抗震构造。

2.2.2当房屋高度超过抗震规范表6.1.1之规定值时,其楼层的最大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e],应取为1/1000。

2.2.3楼板在柱周边临界截面的冲切应力,宜控制在较低水平,一般不宜超过允许值0.7ft的75%。

2.2.4当地震作用能导致柱上板带的支座弯矩反号时,应验算图中虚线截面的冲切承载力。

2.2.5板柱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按等代框架分析时,其等代梁的宽度采用:

①.框架方向跨度的3/4以及

②.垂直于等代框架方向柱距的1/2

两者中的小值。

2.2.6沿两个主轴方向通过柱截面的板底连续钢筋的总截面面积,应符合下式要求:

aS≥nG/fy

式中,aS――板底连续钢筋总截面面积。可按每方向1/2aS配置,此钢筋应位于柱截面范围内。

nG――各层楼板传到柱子的轴压力,取设计值

fy――该连续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2.2.7应考虑由于板柱节点处的不平衡弯矩引起的附加剪应力。

2.3构造

8度时宜采用有托板的板柱节点,托板根部的厚度(包括板厚)不宜小于柱纵筋直径的16倍。托板的边长不宜小于4倍板厚及截面相映边长之和。7度时也宜尽可能设置托板。

宜在柱上板带中设置暗梁。暗梁宽度可取柱宽及柱两侧各1.5倍板厚。暗梁支座上部钢筋面积应不小于柱上板带钢筋面积的50%(此钢筋可作为柱上板带负弯矩钢筋的一部分),暗梁下部钢筋不宜少于上部钢筋的1/2。

暗梁箍筋的配置:当计算不需要时,箍筋直径不小于8mm,间距≤3/4h0,肢距≤2h0;当计算需要时,箍筋直径按计算确定,但不小于10mm,间距≤0.5h0,肢距≤1.5h0.h0为板截面有效高度(不包括托板厚度)

2.3.3柱上板带支座处暗梁的上部钢筋,至少1/4应在跨度方向通长。

2.3.4尽可能采用高效能的“抗剪栓钉”,以提高板柱结构的抗冲切性能。

地震的总结和建议篇5

一、基本情况

###镇总面积1338平方公里,总人口4053人,由汉族、回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东乡族等五个民族组成。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2。需实施抗震安居工程的单位有:5个村、1个煤矿、2个学校、卫生院、畜牧兽医草原站和乡政府机关。

实施抗震安居工程的步骤为5年3个阶段:

1、宣传动员阶段(20__年3月至6月)。为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各单位参与抗震安居工程的积极性,通过广播电视、开会,深入农牧民家中宣讲等形式,不断加大了宣传教育力度,从而提高了各族群众对实施抗震安居工程重要性的认识。

2、普查鉴定阶段(20__年7月至10月)。制定抗震安居工程实施计划,确定鉴定实施范围,根据普查鉴定掌握的情况,结合居民点规划、村镇规划、旅游统一规划,制定本年度和后四年抗震安居工程的计划。

3、建设实施阶段(20__年至20__年)。依托市建设局完成《抗震专项规划》的修编工作,实行农牧民建房改造以原址重建为主,有条件的对居民点进行编制规划;严格执行“一书一证”制度,结合北草滩村、大泉村居民示范点建设,以试点带动进行全面推行;按照“谁所有、谁负责”的原则,以群众自筹和银行贷款为主,政府给予适当的补助来实施资金筹集;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确保抗震安居工程质量,实现5年内完成抗震安居工程。

二、具体做法和突出特点

(一)领导重视,安排周密。为扎实搞好抗震安居工程工作,乡党委、政府结合本乡实际,深入研究,多次召开会议。

1、抽调精兵强将,建立健全机构

3月按照市政府要求成立了###镇抗震安居工程领导小组,后又于6月重新调整和充实了领导小组,同时对抗震安居工程办公室人员和各村(单位)的职责都进行了具体的分工和要求。

2、根据本乡实际制定了《###镇抗震安居工程实施方案》、《###镇抗震安居工程20__年度计划》、《###镇抗震安居工程目标责任书》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杯”考核细则》,5月份与各村(单位)进行了签订。

3、4月对全乡私房和公用建筑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7月又对全乡抗震安居工程基本情况进行了入户登记并及时汇总上报。

4、制定了《###镇严格禁止在农牧民建房中收取各种不合理费用的规定》和支持农牧民建设抗震安居工程的优惠政策及资金落实情况的制度和措施。

(二)制度健全,措施得力

实施方案对各部门的职责进行了具体的划分,乡建设办、财税所、各村委会、学校、民政办、土管办、宣传办、文化广播服务中心等各负其责,严格依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经济适用;政府推动、依靠群众、实事求是、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施抗震安居工程。

1、按照市有关部门的要求选派了一名懂测绘、会设计的人员到州上参加培训,同时联系落实了各村选定待培训人员及工匠。

2、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规划,坚决不予批准实施,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选址项目,坚决不予审批,从而加强了规划管理,严把了规划审批关。

3、对抗震安居工程实行统一标准。全乡有土木结构的房屋共17746平方米,全部列入拆除新建范围;对大部分砖木和砖混结构的共计32488平方米房屋,因没有构造柱和圈梁,基础埋深在冻溶线以上的,列入拆除重建的范围;对部分砖木和砖混结构的共计1215平方米房屋,其基础埋深在冻溶线以下的,但没有抗震构造措施的列入加固范围。

(三)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我乡所处的地理位置,有诸多因素制约着房屋的改造进程,同样也影响到抗震安居工程的正常开展。我乡有三工河谷山区和北部平原两部分组成。北部两个村没有外部影响,可实行规范的村镇和居民点规划,而且我乡已将这两个村,列为村镇建设居民点改造的示范点实施抗震安居工程。而河谷山区因天池旅游统一规划未完成,无法具体实施小城镇规划和居民点改造,还有20__年以来市政府不允许三工河谷新建永久性建筑,只保持原状。这样就无法真正按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和标准,严格实施抗震安居工程。只有因地制宜,逐年稳步开展。

(四)严格把关,认真实施

我乡总户数为975户,其困户有25户,贫困户

83户,现有住房面积57259平方米,人均13.9平方米。农牧民中砖混结构2830平方米,砖木结构31178平方米,土木结构15131平方米。5年内需要实施抗震安居工程的869户共计61241平方米。20__年计划完成31户,实际实施抗震安居工程的只有12户共计1100平方米,共投入资金95万元,全部为自筹资金。其中砖木结构9户共计754平方米,砖混结构3户共计346平方米。特困户2户,贫困户2户。

20__年计划实施抗震安居工程71户共计3442平方米,其困户2户,贫困户10户。新建砖混结构26户共计2592平方米,砖木结构43户共计3396平方米。加固改造2户共计200平方米,计划投入资金282万元,其中自筹资金132.5万元,贷款101万元,上级政府补助45.5万元。

三、成效和经验

1、通过采取会议、培训、观看图片等形式,大力宣传自治区实施抗震安居工程和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使广大干部和农牧民群众了解实施抗震安居工程的重要意义,从而调动广大群众和各单位参与抗震安居工程的积极性。

2、严格审批制度,结合土地管理中宅基地审批程序,认真执行“一书一证”制度。

3、结合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严格控制,降低开发强度;开辟必要的避震场所和抗震疏散通道,确保抗震需要;实行存在地震灾害安全隐患的地段,原则上只拆不建。

地震的总结和建议篇6

关键词:抗震设计;建筑;措施

1.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的意义

建筑的抗震设计在避免地震灾害的所有措施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近年的地震灾害报道中,我们根据新闻数据可以真的了解到,按照国家标准的规范设计的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虽然在地震中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但是终究没有倒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因此建筑中的抗震设计在震灾中保护人民人生安全和减少灾难中的经济损失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未来的建筑领域的发展中,强调和注重抗震设计的理念极具意义。

2.抗震设计的建筑规划

2.1地域的选择。地震区域内的建筑物会被严重破坏,建筑设计者们就要先从建筑的场地下手,地质条件是决定建筑物在灾害中受损程度的第一个因素。首先应该选择相对开阔并且地质硬度对建筑有一定支撑力的地域,减少在地震期间地基的深陷造成的不同程度的房屋倒塌。其次应避免地质松软的河岸、山坡地段,如在地震期间该地段在地震的影响下房屋倒塌的几率极高。2.2地基设计。房屋建设初期是,如果可以全部建立在天然的地基上或者是桩基上,那就最稳妥的办法,尽量避免天然地基与桩基混搭使用的状况,这样直接影响到房屋建筑的整体刚性,也会降低房屋的整体抗震性。房屋建筑的地基深浅度也需注意。房屋建筑的基础埋置过钱,那就会降低基础部分的嵌固作用,地震灾害来临的时候,房屋建筑会将强烈的振幅,加大了地震灾害的发生率。设计者在房屋建筑的基础深度设计部分,应当将埋置深度尽量加大,确保上层建筑的抗震性能。2.3屋顶与墙体的抗震设计。在地震灾害中,房屋建筑质量越重的受到的灾害程度越重,建筑物的质量与其地震受损度是成正比的。如果建筑物的质量较轻,在地震灾害中反而受损度很小,所以受损程度跟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密不可分。建筑设计者在对房屋结构设计的时候,在房屋建筑墙壁材料的选材上,应围绕着材质轻便的材质多加考虑,并且在屋顶的设计中也不要添加过多的装饰和附加建筑,避免增加房屋的高度与重量,影响到建筑物对地震灾害的抗震性。

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改进策略

3.1砌体结构建筑设计改进策略。由于砌体结构建筑的弱点就在于它的材料与堆砌方式,导致地震来临的时候在剪切和连接等问题上引发房屋不同程度的受损或倒塌。房屋的转角处在地震中,所吸收的震力最多最强,因为其刚度之大,又衔接两个水平的墙体,同时受到两个墙体水平方向传来的震力,所以转角处的墙体最先被破坏,改进的建议:建筑施工时应重视构造柱和墙体的施工先后,并且在转角处的墙体之间加入钢筋和构造柱,加强转角处纵横墙之间的连接,从而达到提高抗震的目的。3.2框架结构建筑设计改进策略。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不建议采用单跨框架结构,在《抗震规范》第6.1.5条规定,“高层建筑不用采用单跨框架结构,多层建筑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显而易见,单跨框架的混凝土结构抗震能力低弱,在08年汶川地震灾害经验表明,采用单跨框架架构建筑的学校等其他建筑,在地震灾害中倒塌的比例非常大。改进建议:在单跨框架结构的外侧可设置框架柱。砌体墙针对刚性小、抗震能力低的特性,应按照《抗震规范》中的规定,采取相对的措施来减少对主建筑的抗震影响。比如应设置水平悬梁、圈梁、拉结筋等于主体建筑结构可靠拉结。3.2.1剪力墙结构的改进建议。连系梁端极为敏感的开动剪力墙中,在震灾中很容易被震力造成垂直的弯曲和裂缝,还容易出现走向倾斜的剪切裂缝。在汶川地震中剪力墙连梁部位由于剪力过大,而出现了剪力墙与连梁不问出现了很严重的十字形受损裂缝。建议设计剪力墙和连梁的时候,如果能让连梁在强制底部屈服之前发生弯曲,那么就可以最大效果的消耗地震灾害中的地震能量,从而保证墙体不被破坏。3.2.2墙肢破坏的改进建议。由于剪力墙底部墙肢受到的震力最大,极容易出现裂缝和最先被破坏。随着震力的强度与方向不同,墙肢底部出现的裂缝也不同。有时地震散发出强大的拉力时,在水平受用的墙肢往往横向压力较小,但在底部却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平裂缝。剪切斜裂缝的情况容易出现在层低但宽度广的墙肢,而剪力墙高宽比例小时,墙肢出现的斜向裂缝可能会对墙肢更具破坏性。

4.砖混结构的改进建议

在地震灾害的研究中,可发现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与墙体的面积是成正比的,因此可通过适当砖混结构的墙体面积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多层砖混结构建筑承载震灾能量的部分是底层结构,为了减轻整个结构对震灾的承载力,设计方案中可在墙体面积上着手。例如墙纵、横墙属于砖混房屋的主要承重结构,因此为了避免在震灾发生时墙体倾斜或倒塌,应在纵、横墙的布置中多下功夫。纵、横墙的连接同样重要,在连接处增加水平拉筋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地震作用使纵、横墙交接处被拉开,保证了房屋的整体性。横墙是震力的主要承载者,确保建筑能够将横向震力传递给横墙,在设计中横墙的数量的距离都应符合抗震规范要求,避免由于布置问题而使墙体被震力破坏。

5.总结

近年来随着地震灾害等各种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是否把抗震技术作为当代房屋建筑设计中重要项目看待,直接关系到地震灾害来临时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的稳定。

作者:彭杰

参考文献

地震的总结和建议篇7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该建筑的结构设计情况,以及在设计过程中所考虑的一些问题和处理方法,特别是难度大的二层钢筋混凝土转换梁、基础的设计。通过该建筑的设计,总结出一些结构的处理方法,对以后碰到类似项目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框支剪力墙,转换层,概念设计,有限元分析,基床反力系数。

中图分类号:tU39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绪论]满足底部商业较大空间的使用要求,设置局部框支剪力墙,转换层位于第二层,进行结构的概念设计,结构的三维整体分析,转换层的有限元分析,通过结构模型的计算找出结构的薄弱部位,予以加强。该建筑所处的地基属不均匀地基,一半已经到达岩石层,一半离岩石层还有8.5米的距离,通过计算分析确定既合理,又经济的基础方案。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为一高层商住楼,其地下2层,地上26层。其中地下二层层高3.6米,地下一层层高2.9米,地上一层3.6米,地上二层5.4米,标准层高度为2.9米,地下室作为库房,地上一,二层为商业用房,28层以上为电梯机房和屋顶水箱。室外地坪以上总体高度为84.17米。本工程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丙类建筑。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0.05g,场地土类型为Ш类场地土。

概念设计:

按甲方的要求,该高层住宅底部为商业用房,上部为住宅。为争取有效的建筑面积,决定采用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地面以上二层设置框支结构,3层~28层为剪力墙结构,转换层设在第二层。《高规》第3.9.3条表3.9.3中:a级高度、6度设防的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高度(m)>80m,非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三级,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二级,框支框架一级。

1.建筑结构布置:

(1).结构平面布置:

平面较规则,房屋总宽度为21.3米,总长度为83.85米,超过《高层建筑结构技术规程》第3.4.12条剪力墙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45米的要求。

.结构竖向布置:

该工程在第二层采用了水平转换构件,局部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

2.竖向承重及抗侧力构件的概念设计:

(1).空间层刚度的要求:

与建筑专业相协调,尽可能多的剪力墙落地,加大落地剪力墙的厚度,增大落地剪力墙的截面面积,提高大空间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合理布置剪力墙承重,使不落地剪力墙通过转换梁传给承重结构,避免转换次梁及水平二级转换。

在定量控制的指标上,控制转换层与其相邻上层结构的等效剪切刚度比re1不应小于0.5。以尽量减少转换层上下的刚度突变。

Re1=G1a1h2/G2a2h1

式中:G1,G2――分别为转换层和转换层上层的混凝土剪变模量。

a1,a2――分别为转换层和转换层上层的折算抗剪截面面积。

h1――为转换层层高。

h2――为转换层上层的层高。

(2).剪力墙的洞口:

转换梁上部一层墙体的应力分布复杂,为了有效地通过墙体将荷载传到下部,避免应力集中,不宜设置边门洞。

(3).框支梁柱的要求:

框支柱的轴压比控制在0.6以下,该工程框支柱的截面为1000x1000,框支梁的受力很大且受力情况复杂它不但是上下层荷载的传输关键,而且是保证框支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关键,故设计时应有较多的冗余储备,框支梁的截面为850x1700。

(4).控制落地剪力墙的间距及墙厚:

为加强转换层以下的结构刚度,加大落地剪力墙的厚度为300

《高规》第7.2.15条“一、二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墙肢端部应按本规程第7.2.16条的要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高规》第7.2.16条给出了一、二级抗震等级约束边缘构件的要求。

《高规》第10.2.16条“框支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体两端宜设置翼墙或端柱,抗震设计时尚应按本规程第7.2.16条的要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高规》第10.2.16条应理解为:框支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无论抗震等级为几级,均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高规》仅给出了一、二级抗震等级约束边缘构件的构造要求。当框支剪力墙结构高度≤80m时,其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为三级,如何设置约束边缘构件,《高规》尚未明确。可参考由程懋主编的《高层建筑结构构造资料集》第143页表14.5.3,该表给出了抗震等级为三级的约束边缘构件的构造要求。

(5)转换层以下各层的主梁断面和配筋也适当的加强。

(6)一定的楼板厚度可以保证上层剪力墙的水平力可以可靠地传至落地剪力墙

上去,转换层要完成上下层力的重新分配,自身平面内受力很大,楼板会有显著的变形。转换层的楼板的厚度为180mm,双层双向配筋。为了提高结构的整体工作的性能,协调各抗侧力构件,其余各层的楼板厚度也适当的加强配筋,在标准层的角窗部位,除设置双向挑梁外,还设置板上的暗梁,提高角窗部位的板厚为150,且板双层双向配筋。如下图所示:

三.结构计算和数据分析:

整体结构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Satwe和pmSap两种程序进行计算对比,

对转换梁还进行了局部有限元的分析。

1.整体结构计算数据分析:

计算时考虑扭转耦联振动(18个振型),振型组合采用CQC法;梁、柱采用杆单元,剪力墙采用墙单元,墙元最大细分控制长度为2m。pmSap按楼板全部为弹性楼板,采用多边形壳元,壳元最大细分控制长度为2m。经过调整剪力墙的墙肢长度、厚度以及连梁的高度等,使结构布置合理,结构计算的歌项指标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其地震作用下的主要结果见下表:

从表1看出:

⑴.Satwe和pmSap两种软件的计算结果比较接近,可以相互参考;

⑵.两者计算的结构基本周期t1=(0.05~0.06)n,处于合理的范围,说明结构总体刚度适中。

⑶.两者计算的剪重比都在3%~4%之间,说明地震作用适当

⑷.两计算结果均未发现较大的扭转作用,说明结构平面布置合理,质心和刚心吻合较好。

⑸.层间位移和顶点位移控制较好。

⑹.周期比

⑺.刚度比

⑻.框架部分承受的倾覆弯矩的百分比

⑼.刚重比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控制的主要参数

结构分析采用“Satwe”软件作基本计算,并以其计算结果作为主要控制指标;对平面凹凸不规则的结构同时采用“pmSap”软件作补充计算,并且对连接薄弱部分的楼板采用符合楼板平面内实际刚度的弹性楼板计算模型;对竖向存在薄弱层的结构根据规范要求作进一步补充计算。

a、高层建筑需控制的主要参数有:位移比、周期比、刚度比、刚重比、楼层抗剪承载力比、最大层间位移角、轴压比、剪重比;对框架-剪力墙结构还应控制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弯距百分比。

B、结构主要控制参数的计算假定:除位移比、最大层间位移角计算时总信息参数有特殊要求外,其余计算总信息参数同结构内力分析。

•位移比:采用全楼强制刚性楼板假定,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

•最大层间位移角:不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不考虑偶然偏心影响。

•轴压比、剪重比、周期比、刚重比、楼层抗剪承载力比、刚度比:不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

C、各项控制参数的判定:

1):位移比:此时应采用全楼强制刚性楼板假定,并考虑偶然偏心影响,不考虑双向地震力作用,其余参数同结构内力分析,位移比应满足《高规》4.3.5条。

2):最大层间位移角:不采用全楼强制刚性楼板假定,不考虑偶然偏心影响,其余参数同结构内力分析,其限值应满足《高规》4.6.3条。

3):剪重比:由于地震影响系数在长周期段下降较快,对于基本周期较长、刚度较弱的结构,计算所得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效应可能偏小。控制剪重比,是要求结构能承担足够的地震作,设计时不能小于规范的要求。《高规》及《抗规》对抗震设防烈度6度的建筑未规定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且程序(“Satwe”软件)在6度设防无此调整功能,故6度设防可不控制此参数。(资料显示,6度设防剪重比一般宜控制为0.008~0.01;若结构的剪重比太小,应首先检查结构刚度是否太弱,其次才考虑调整地震力。软件此项开关对6度设防计算不起作用,可采用地震作用放大系数进行调整。目前软件的地震作用放大系数是对全楼进行放大,还不能单独选择楼层控制。是否控制剪重比应由设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4):刚重比:结构整体稳定验算结果,应满足《高规》5.4.4条;当不满足《高规》5.4.1条时应考虑p-Δ效应。

5):刚度比:楼层侧向刚度比应满足《高规》4.4.2条要求,否则为抗侧刚度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1.15。

>刚度比计算方法:

①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高规4.4.2条);对应电算中层刚度采用“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法计算。

>对于存在转换的结构,还应根据高规附录e的要求计算转换层上、下结构的侧向刚度。

②当转换层位于第一层时,层刚度比采用“剪切刚度”法计算;转换层上、下层结构的等效剪切刚度宜接近1,不应大于2。若不满足,则应调整转换层下层抗侧力构件,增加其抗侧刚度。

③当转换层位于二层及二层以上时,层刚度比采用“剪弯刚度”法计算;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宜接近1,不应大于1.3。若不满足,则应调整转换层下部结构抗侧力构件,增加其抗侧刚度。

④当转换层位于第一、二层时,除满足②③条要求外,同时转换层下层与上层楼层侧向刚度之比不应小于0.5(层刚度采用“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法计算),反映的是转换层上、下层之间的侧向刚度关系。二者定义和算法不同,需同时满足。

⑤对于转换层位于三层及三层以上时,除满足②③条要求外,同时其转换层下层与上层楼层侧向刚度之比不应小于0.6。(层刚度采用“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法计算)

6):楼层抗剪承载力比: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受剪承载力比应满足《高规》4.4.3条要求,否则为结构承载力薄弱层,总信息输入中强制指定该层为薄弱层。

7):周期比: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之比应满足《高规》4.3.5条,否则应调整抗侧力结构的布置,增大结构的抗扭刚度。

8):轴压比:

>框架柱轴压比根据所属结构体系及抗震等级控制。

从计算结果看,当框架柱轴压比接近规范限值时,框架柱纵筋配筋率往往较大,故框架柱轴压比控制宜比规范限值适当降低,以框架柱纵筋配筋不过大为原则。

>底部加强区剪力墙轴压比(名义轴压比):

此时轴力设计值不考虑地震作用及风荷载组合,程序按1.2倍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高规》仅对抗震等级为一级、二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给出了轴压比现值要求;抗震等级为三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规范未规定轴压比限值,建议轴压比不宜过大,否则剪力墙配筋较大,以不大于0.75为宜,无翼缘一字墙轴压比宜≤0.65。

9):框架柱地震倾覆弯距百分比:对框架-剪力墙结构,需判别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弯距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2.转换梁有限元结果分析:

转换层采用了与Satwe配套的FeQ软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模型取地下室至转换层以上两层。分析结果表明:

⑴.转换梁偏心手拉明显,截面大部分为拉应力,转换梁跨中截面顶部区域虽然处于压应力状态,但其数值不大。

⑵.转换梁上墙体两端部出现竖向压应力集中现象。

⑶.有限元分析的正截面配筋结果小于整体结构的分析结果,这是由于前者考虑共同工作的结果,另外两者对计算跨度的取值方法不同也是原因之一。该工程为保证转换梁有一定安全储备,梁的最小配筋率控制在0.8%,抗剪箍筋加密区采用14@100,非加密区采用12@100箍筋,同时对应力集中部位进行了加强处理。加大转换梁上墙体中门洞上连梁的截面及配筋。

四、地基与基础设计:

场地区域地貌单元属太行山以东丘陵地带,场地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地貌较复杂。季节性标准冻土深度为0.60m。

本场区表层为杂填土,厚0.50~9.40m,其下依次为①2层:淤泥(7.50~9.40m),第②层:黄土状粉土层(0.50~8.00m),第②1层:黄土状粉质黏土

最大层厚3.40m,第②2层:卵石,最大层厚1.90m,第③层:强风化白云岩

(1.10~2.60m),第④层:中风化白云岩,最大揭露层厚6.40m

地下水埋深在10.0m左右。该场地地基基底稳定性较好,无不良地质作用

适宜作为建筑场地,但是因为建筑物地基持力层为不同的工程地质单元层,

持力层为中~高压缩性地基,持力层及其下卧层在基础宽度方向上厚度差大于0.05b;持力层的层底面坡度大于10%,所以判断该地基属于不均匀地基。

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变形参数建议值一览表〖表4〗

场地土类别为Ⅲ类,根据场地地基土的工程特征、拟建建筑物的情况,结合该地区的建筑经验,经分析,5#、6#楼建议采用桩基础,桩端建议进入中风化白云岩,设计参数可参考表8(《桩基设计计算参数建议值一览表》)。除5#、6#楼外的其他拟建建筑物可采用换填法进行地基处理,换填材料宜采用毛石混凝土,换填时应全部清理至较完整基岩面。

桩基设计计算参数建议值一览表表8

2.2本工程场区的建筑抗震设计条件

从地勘报告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第二组),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特征周期tg为0.35s。场地地基土等效剪切波速Vse=128.1m/s,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

地基基础方案

a:采用天然地基,平板式筏基,持力层为强风化白云岩③层,承载力特征值fak=600kpa。筏板厚1200mm,基底标高-7.7500m;裙房部分也用柱下独立基础,主裙楼基础连成一体,在裙楼靠主楼第一跨加沉降后浇带;基础超长采用温度后浇带方法处理。该方案安全储备大,造价低,施工速度快。

b:将主楼下基础改用桩筏基础,裙房基础按a方案,桩用Φ800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最大桩长11m(Ra=1758kn),桩端进入中风化白云岩层不少于3m;承台最大厚度为1200mm。

比较a、b二方案,勘察建议甲方采用b方案(设计院试算时采用b方案),最后施工图用a方案。

拟建场地杂填土、耕土、淤泥应全部清除

拟建场地地处丘陵地带,基岩面起伏较大,建议加强施工过程中的验槽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五、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本工程的设计,总结如下:

①建筑结构基础设计,必需通过方案比较,找出最安全最经济方案。

②建筑结构概念设计比理论计算更重要。

③对高层建筑结构按规范要求必需二种不同结构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对比计算结果找出结构最薄弱部位予以加强。

参考文献: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GB50010-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地震的总结和建议篇8

■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5月16日上午,在四川抗震救灾的危急时刻,乘飞机赶往四川省地震灾区,慰问灾区干部群众,看望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和医护人员,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在前往灾区的途中,特别强调,当前,抗震救灾斗争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争分夺秒,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奋力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

■5月12日下午,刚刚从河南考察农业和粮食生产储备情况抵京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在赶往中南海的途中,得知四川强震的消息,第一时间折返机场奔赴灾区。12日晚8时,在前往震中的路上受阻,在都江堰搭起指挥部就地部署救灾工作。距离汶川地震发生整整72小时内,成都都江堰德阳绵阳北川曲山镇北川羌族自治县汶川县映秀镇广元青川县木鱼镇,几乎到了四川所有的重灾区,共召开6次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反复强调,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用百倍的努力,决不轻言放弃。

■5月12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连夜召开会议,主持会议,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会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中央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紧急行动起来,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要立即组织人民、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和医疗卫生人员,尽快赶赴灾区,全力抢救受伤人员,并决定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由同志任总指挥,、回良玉同志任副总指挥,全面负责当前的抗震救灾工作。

■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再次召开会议,主持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要求各地各有关方面务必把抗震救灾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不畏艰难,连续作战,团结协作,全力以赴,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号召全党和全国军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一切为了灾区,全力支援灾区,以实际行动为抗震救灾贡献力量。

■5月12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主持召开抗震救灾宣传报道专题会议,要求新闻宣传战线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和协调救援保障工作,要求加大工作力度,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全力以赴,保障营救受困受灾人员,保障灾区人民群众基本生活。

■5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主持召开中央纪委常委会,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紧急行动起来,为夺取抗震救灾胜利作出应有贡献。

■受总书记委托,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于5月15日下午赶赴宝成铁路109隧道塌方现场,实地查看险情,指导抢险工作,慰问抢险人员。

■灾情发生后,人民、武警部队和中央各有关部门,各级党委、政府紧急行动起来,投入到抗震救灾中来。抗震救灾的集结号一吹响,人民子弟兵迅速集结奔赴灾区抗震救灾,截至5月16日下午,共出动部队8.4万人,民兵预备役4.2万人,加上武警、消防、公安干警预计一共超过了14万人,全部到达四川58个受灾较重的乡镇。

四川发生的地震灾情,同样深深牵动着刚刚经历严重雪凝灾害的贵州全省人民的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先后就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抗震救灾工作的重要部署与要求、切实做好抗震救灾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通过组织抢险救援队、医疗服务队、志愿者行动、捐款捐物等方式,动员全省各方面力量,全力支援灾区,积极为兄弟省抗震救灾贡献力量。全省上下共同行动起来,响应中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号召,发扬携手共度难关的绿丝带精神,积极投入抗震救灾。省委、省政府决定代表全省3975万各族人民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人民币1000万元。

■5月13日下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在省委办公厅向四川地震灾区紧急捐赠活动现场,带头为灾区群众捐款,省委副书记王富玉,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龙超云,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张群山等依次捐款或委托捐款。与此同时,5月13日下午,省政府办公厅机关也开展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献爱心活动。省委副书记、省长林树森,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省委常委、副省长黄康生,副省长禄智明、蒙启良、孙国强、辛维光、刘晓凯、谢庆生,省政府秘书长郝嘉伍分别到现场捐款或因出差在外委托工作人员捐款。

■5月14日上午,省人大机关开展向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献爱心活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永安、林明达,王朝文等老同志,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周忠良和机关干部职工及离退休老同志纷纷在现场踊跃捐款。与此同时,省政协机关也开展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献爱心活动。省政协主席,省政协原主席王思齐、龙志毅,省政协副主席刘鸿庥、陈海峰、左定超、武鸿麟、谢晓尧,省政协原副主席刘也强、马文骏、许乐仁、伍席源、李金顺、何永康、李平、王录生、李元栋、王惠业、吴静波、蒙素芬、唐弘仁、王思明、王德懋及省政协秘书长夏一庆等,分别到现场捐款或委托工作人员捐款。

■5月12日地震发生后,贵州省消防总队立即在两小时内从总队、贵阳、安顺、遵义调遣107名消防特勤官兵、5只特勤搜救犬和9辆消防特勤车,组成我省第一支救灾应急抢险队,于13日凌晨2时赶赴四川省地震灾区。

■地震发生后,共青团贵州省委立即着手组织百名医疗、救灾志愿者,成立贵州省赴川抗震救灾援助服务队,援助当地群众抗震救灾。5月15日,我省全国首支跨省抗震援救青年志愿者救援行动队的25名先遣队员在省委礼堂广场参加了庄严的壮行仪式后,光荣出征。

■截至5月14日17时50分,我省先后派出的3支援川抗震救灾医疗队都已到达成都,按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调度,迅速开赴眉山市开展紧急救治工作。此外,贵州省卫生厅组织的九个市(州、地)医疗单位,包括厅直医疗单位,组成的共计30支抗震救灾医疗队,处于待命状态,可随时开赴四川抗震救灾现场。

■5月14日上午,驻黔四十四医院野战医疗队71人携带价值30余万元的药品和一批先进外科诊疗设备,分别奔赴四川都江堰和绵竹两个灾区参加救灾。

■5月15日,我省5名洞穴救援高手前往重灾区――四川省绵阳市安县茶坪镇,途经一个村庄时,他们营救了40多名受伤的村民,把他们带回了武警临时驻地接受治疗。

■按照公安部指示,我省消防总队组建起救灾应急抢险第二梯队。5月15日上午,由152名消防官兵组成的该支队伍,携带卫星电话、破拆、照明、医疗等器材设备,从贵阳乘专机抵达四川绵阳机场。

■14日,贵阳市委、市政府在获知灾区急需大量血液后,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发起“血热情浓,心系汶川”“绿丝带”献血大行动,要求献血的市民挤满广场。

■16日,贵阳市文明办和贵阳市主要新闻媒体共同主办了《心系绿丝带――“血脉相连,心手相牵”》大型爱心赈灾义演现场捐助活动。此外,贵州各级各部门,九个市、州、地积极行动起来,纷纷向灾区献血和捐款。

上海世博会贵州馆主题词及形象标识开始征集

“2010年上海世博会贵州馆主题词及形象标识有奖征集活动”已正式启动,主题词和形象标识并各自设立三个奖项。其中一等奖各1名,奖金30000元,二等奖各2名、优秀奖各5名,奖金总额达10万元。单位团体或个人均可报名参加。主题词征集活动截止时间为2008年6月10日,形象标识征集截止时间为2008年7月10日。应征者可通过邮寄、电子邮件和网络上传三种方式直接投稿。详情及规则请登陆2010年上海世博会・贵州官网(省略)或贵州省人民政府网(gzgov.省略)下载。亦可电话咨询:0851-6850021,6850198。

贵阳市:制订促进旅游发展办法

近日,贵阳市政府制订了促进旅游发展办法,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贵阳市将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以发行股票、债券等融资方式吸纳社会资金。对11类旅游经营成效突出的企业,政府将采取贷款贴息、规费减免等形式进行奖励。此外,还将鼓励、支持旅游企业通过合资、合作、联合、兼并等方式,组建跨区域、行业的旅游企业集团和经营合作网络。

遵义市:20亿元完善主城区城市功能

2008年,遵义市主城区将投资近20亿元实施交通疏解及完善城市功能建设项目。为缓解近年来遵义市两城区日益严重的堵车现象,该市今年将完成12条城市道路建设;还将实施一批完善城市功能项目。

六盘水市:“凉都”品牌获全国金奖

4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优秀公关案例大赛颁奖大会上,六盘水市委、市政府因成功打造“中国凉都”城市品牌,拿到金牌。优秀公关案例大赛是中国公共关系协会组织举办的大型赛事,六盘水借一年一度的消夏文化节,着力打造凉都城市品牌,举办全国性的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城市知名度显著提高。

安顺市:10亿元打造“生态长寿”城

安顺市4年多来已投入10余亿打造“生态长寿”城,进一步建设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近5年增加3.7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岁多,现已达71岁。该市明确提出到2010年使全市人均预期寿命增加到75岁左右,到2020年增加到80岁左右,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黔南自治州:强力推进社会消防安全工作

日前,黔南自治州在加大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加大了火灾事故责任倒查力度,要求各县(市)政府及时对死亡两人以上的火灾事故实施责任倒查,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2007年以来,黔南州政府已多次因消防安全工作对基层领导干部进行行政处理,为全州消防安全工作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黔东南自治州:一季度银饰品加工业产值超亿元

2008年一季度,黔东南自治州银饰品加工业创产值已过亿元大关。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旺发达,前来旅游的国内外游客日益增多。当地的苗侗同胞银饰品加工业者由5年前的千人迅猛发展到如今的万人。同时,这些手工业者由原来农村的“游击队”变成了现在城市的“正规军”,每年人均创收达3万元以上。

黔西南自治州:注意保护知识产权

近年来,黔西南自治州注重保护知识产权,规范文化市场,通过关闭激光视盘放映厅和开展“反盗版百日行动”、“打击非法出版物专项行动”等“扫黄打非”行动,经营盗版违法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4月18日上午,该州在兴义市集中销毁了违法音像制品4万余盘(张),非法出版图书3万余册。

毕节地区:结束没有急救系统的历史

4月29日,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总投资860万元的毕节地区120紧急救援中心建成开通,结束了毕节地区没有120急救系统的历史。新建成的120紧急救援中心的设备较为先进,指挥调度中心还安装了先进的GpS卫星定位系统。

铜仁地区:决定建立和启动新闻发言人制度

铜仁地委、行署确定2008年为铜仁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对外推介年”,决定全面建立和启动铜仁行署和行署各职能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切实加强对新闻发言人的业务培训,建立定期新闻的制度,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各类新闻会,及时、主动向社会提供权威、准确的政务信息和政策信息。

2007年12月25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省委副书记、省长林树森出席全省政协工作经验交流暨表彰会,石宗源讲话,林树森宣读表彰决定。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谌贻琴出席派省委、省工商联领导班子成员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培训班开班仪式并作动员讲话。

2007年12月26日省委常委、副省长黄康生出席全省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会议并讲话。

十届省委召开第17次常委会议。(一)讨论了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召开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有关事项的请示;省政协党组关于召开政协第十届贵州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请示;关于召开政协第九届贵州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的请示。(二)听取了关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传达和我省贯彻意见的汇报。

2007年12月27日林树森会见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纪昌一行。

2007年12月28日石宗源、林树森、张群山(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在黔南州都匀市火石坡出席厦蓉高速公路贵州段开工仪式,石宗源开工令,林树森讲话。

省委召开省委常委专题民主生活会,石宗源、林树森、王富玉(省委副书记)、王正福(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龙超云(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军(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张少农(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群山、黄康生、邱型柏(省委常委、省军区司令员)、谌贻琴出席。

石宗源出席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并讲话。

林树森在贵阳会见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国家物资储备局局长苏波一行。

王富玉、王正福、张少农在贵州分会场出席严明换届纪律、做好选举工作视频会议。

王富玉、李军、张群山在花溪区出席贵阳市环城高速公路南环线开工仪式,王富玉宣布开工,李军致辞。

王富玉出席《晚晴》杂志创刊20周年座谈会并讲话。

王正福出席全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联席会议并讲话。

2007年12月28日至29日王富玉、谌贻琴在黔东南州出席全省“整脏治乱”专项行动现场经验交流会并讲话。

2007年12月29日龙超云在贵阳观看全省统一战线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经鑫杯”知识竞赛并为获奖代表队颁奖。

张群山出席省委重大问题调查研究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讲话。

黄康生在贵阳市中创联律师事务所和农行省分行调研。

崔亚东(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在六盘水市盘县出席全国禁毒重点政治工作座谈会并讲话。

2008年1月1日谌贻琴在贵阳出席“为奥运加油・2008贵州新闻广播新版节目开播仪式暨中国明星乒乓球队友谊赛”并讲话。

2008年1月2日十届省委常委会召开第18次会议。(一)会议讨论并原则同意省政府党组报送的《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我省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送审稿)》;(二)会议听取并原则同意省政府党组关于第三届贵州省人口奖获奖人选情况的汇报;(三)会议听取了省总工会关于全总十四届五次执委会有关情况的汇报。(四)会议讨论了其他事项。

2008年1月3日龙超云在贵阳出席贵州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挂牌仪式暨马克俭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庆祝大会并讲话。

谌贻琴在平塘县出席“天寒真情暖”贵州省计生志愿者新春送温暖大型公益活动并讲话;看望慰问贫困农户和老党员。

2008年1月3日至4日张少农在贵阳出席省关工委全委扩大会议并讲话。

2008年1月4日林树森在贵阳召开会议研究电煤生产和电力调度等问题。

黄康生在贵州分会场出席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并讲话。

崔亚东在贵阳出席省委政法委全体委员会议并讲话。

谌贻琴在贵阳出席贵州电视台“中国农民工之夜”主题晚会。

2008年1月4日至5日王正福到印江自治县就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考察调研,并走访慰问老党员和贫困户,看望乡村干部和省扶贫工作队员。

2008年1月5日黄康生在贵阳与出席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代表进行座谈并讲话。

2008年1月6日林树森、谌贻琴陪同文化部党组书记一行到黔东南州调研。

地震的总结和建议篇9

关键词:抗震设计,基于性能的抗震理论,性能水平,评价指标,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1结构的抗震设计局限

由于地震和地面运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导致结构在其使用期限内可能遭遇预期强度等级的地震,也有可能遭遇远远大于预期强度等级的地震,这就使结构工程师很难准确了解结构的抗震需求。当前,多数国家对结构抗震设计原则为:对于一般的工程结构,设计时以本区域内多遇地震作为结构弹性阶段承载力和变形验算依据,以保证结构在小震作用的结构正常使用功能;同时以大震作为结构在极限状态下的验算依据,以满足在结构在强震下不至于倒塌危及生命安全。虽然这种设计方法较为简单,设计结果较为经济,但也在某种局限了结构的抗震设计。首先,仅仅以正常使用状态和极限状态作为设计阶段,并不能保证结构在除此两状态之外的处于其它状态时的损伤程度和功能完整性,这就要求我们对结构的其它状态的性能水平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其次,这种设计仅仅要求结构满足基本的抗震设防目标,局限了业主对结构抗震方面提出更高的设防要求,安全度已与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符,故我们有必要对结构的设防目标进入更进一步的研究。因此,对结构采用多级性能水平和多级抗震设防目标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2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了方法

自1899年日本学者大森房吉首次提出用于结构抗震设计的静力法以来,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经历了从静力法到动力的反应谱法和动力时程分析法这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在动力阶段中又可分为弹性与非弹性(非线性)两个阶段。根据所考虑的地震动特点,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可以分为确定性方法和随机振动方法。确定性方法利用地震记录或由其他方法确定的地震波进行结构的地震反应计算,随机振动方法则把地震视为随机过程,把具有统计性质的地震动作用在结构上来求出结构的反应。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的抗震设计规范绝大多数都采用确定性方法,因此本文也仅考虑确定性方法。

由大森房吉提出的弹性静力法理论假设结构各个部分与地震动具有相同的振动,因此,地震力等于地面运动加速度与结构总质量的乘积;在大森房吉之后,佐野利器于1916年提出震度法,认为以结构10%的总重量作为水平地震力来考虑地震作用。该法把结构的动力反应特性这一重要因素忽略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当结构可近似地视为刚体时,该方法才适用。

由于缺乏对地震动特性的认识和结构振动分析理论的了解,基于动力学的地震反应分析理论一直未能得到发展;直到1930年之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地震动特性对确立合理的抗震设计方法的重要性,从1931年起,美国开始进行地震观测台网的布置,并在1940年imperialValley地震中成功地收集到了包括el-Centro地震记录在内的大量地震记录资料,为抗震动力学方法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1943年,m.a.Biot提出了反应谱的概念,并给出了世界上第一条弹性反应谱曲线。G.w.Housner于1948年提出基于加速度反应谱曲线的弹性反应谱曲线,1956年n.m.newmark率先将该法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并在实际地震中得到了验证,自1958年第一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之后,反应谱法被许多国家所接受,并逐渐被采纳应用到结构抗震设计规范中。我国1959年的抗震规范草案就采用了反应谱理论并在以后的各次规范修订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弹性反应谱的概念提出不久之后,就提出了非线性反应谱的概念,试图将这一简单的概念应用于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中,目前,除新西兰抗震规范采用非线性反应谱以外,非线性反应谱基本没有直接得到应用。

动力时程分析方法是将地震动记录或人工地震波作用在结构上,直接对结构运动方程进行积分,求得结构任意时刻地震反应的分析方法,根据是否考虑结构的非线,该法义可分为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两种。该方法是借助于强震台网收集到的地震记录和模拟电子计算机,于20世纪50年代末由美国的G.w.Housner提出的:日本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武藤清教授的领导下,也开始了这项研究工作。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该方法在国外于20世纪60、70年代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随着计算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对结构地震反应认识的不断深入,该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对体系复杂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动力时程分析方法还是理论上唯一可行的分析方法,目前很多国家都将此方法列为规范采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3对性能的抗震设计的不同定义

“基于性能”一词源于英文performance-based。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pBSD)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科学家和工程师首先提出的,最早应用于桥梁抗震设计中。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基本思想是使被设计的建筑物在使用期间满足各种预定功能或性能目标要求。这一思想影响了美国、日本和欧洲地震工程界。各国同行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纷纷展开多方面的研究。

SFaoCVision2000对pBSD的定义是“性能设计应该是选择一定的设计准则,恰当的结构形式、合理的规划和结构比例。保证建筑物的结构与非结构构件的细部构造设计,控制建造质量和长期维护水平,使得建筑物在遭受一定水准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损伤或破坏不超过某一特定的极限状态”。

atC-40对pBSD的定义为“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指结构的设计准则由一系列可以实现的结构性能目标来表示,主要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并且建议采用基于能力谱的设计原理”。显然,atC-40建议使用能力谱方法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抗震设计。

FFma273和FFma274对pBSD的定义为基于不同设防水准地震作用,达到不同的性能目标。在分析和设计中采用弹性静力和弹塑性时程分析来实现一系列的性能水准,并且建议采用建筑物顶点位移来定义结构和非结构构件的性能水准,不同的结构形式采用不同的性能水准。而且FFma273利用随机地震动概念提出了许多种性能目标.,适合于多级性能水准结构的分析与设计方法从线性静力延伸到弹塑性时程分析。

1995年的Kobe地震后,日本启动了“建筑结构现代工程开发”研究项目,对性能设计涉及的内容进行了概述;1996年,日本建筑标准法按照基于性能的要求进行了修订;1998年,日本的建筑标准法加入了能力谱方法。

我国一些学者也对pBSD进行了定义:“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是指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用途确定其性能目标;根据不同的性能目标提出不同的抗震设防标准,使设计的建筑在未来地震中具备预期的功能。”

pBSD已成为近几年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国家在抗震方面的主要研究课题。美国学者认为,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应该编成指南或规定,而不是规范提供给设计人员和业主,从现行的以保障生命安全为宗旨的抗震设计规范向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规范的选择性设计规定的转变应该是“演进”而不是“革命”,其基本思想还可以通过每三年一次的规范修订融入现行规范中去。美国国际规范委员会(iCC)1997年5月出版国际建筑规范2000(internationalBuildingCode.iBC)草案已强调了与性能要求有关的内容。近年来,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及研究成果已经纳入美国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工作中,主要内容即以Vision2000为基础。日本也在多方资助下于1995年开始了为期3a的“新建筑结构体系开发”研究项目,成立了由国内著名学者参加的新建筑构造体系综合委员会。该委员会下设性能评价、目标水准和社会机构3个分委员会。为推进和协调这一项目的进程,还建立了“新构造体系促进会议”,讨论、规划和协调各方而的工作。英国等欧洲国家和智利等拉美国家也对pBSD开展了研究。1996年在中美抗震规范学术讨论会上也对pBSD进行了交流,提出了把pBSD引入到结构优化设计领域的概念。有学者建议,中国21世纪的抗震设计应顺应国际发展的趋势,发展适合于中国国情的pBSD。

4目前国内外地震工程界学界对pBSD开展的研究工作

(1)多级性能水准的确定与统一。生命安全水准、结构损伤水准和确保使用功能水准为当前规范普遍接受的3级性能水准。生命安全水准要求建筑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倒塌;结构损伤水准要求建筑损伤控制在可修复的范围内;确保使用功能水准要求结构不产生影响建筑直接使用的变形等。pBSD要求细化这3级性能水准并建立相应的结构设计准则。

(2)多级地震设防水准的确定与统一:当前规范普遍采用3级性能水准所对应的最高设防水准。在建筑使用期内遭遇一次地震危险的水准和可能遭受多次地震危险的水准3级地震设防水准。pBSD同样要求细化这3级地震设防水准。

(3)可行的结构设计与分析方法:pt3SD要求建立适合于在多级水准地震作用下实现多级性能水准的结构设计与分析方法。

(4)结构安全性评估方法的完善:当前由静力推覆分析方法和能力谱分析方法结合形成的静力弹塑性方法被普遍用来评估罕遇地震作用下建筑的抗震性能。

基于性能的抗震研究是一个非常庞大和复杂的问题,就目前的发展水平,还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在结构性能方面,虽然提出了不同性能水平,但只是对结构和非结构性能的破坏程度的描述,对结构“不坏、可修、不倒”定义模糊,未给出明确的量化指标,是本文主要研究问题之一,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结构多级性能目标方面,如何进一步考虑建筑场地特征和近震的影响,以及设防水平与震后重建时间、费用之间的定量关系。

对于高层建筑或沿高度侧向刚度有变化的建筑,采用何种目标侧移曲线,侧向力分布模式是否考虑高阶振型的影响,都需要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如何针对复杂的混合塑性铰分布破坏机制建立位移延性和曲率延性的转化关系,从而获得结构曲率延性需求,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SeaoCVision2000Committee.performance-BasedSeismicengineeringofBuilding[R].ReportpreparedbyassociationofCalifornia,Sacramento,California,USa.1995.

地震的总结和建议篇10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基础结构;设计

abstract:thedesignofbuildingstructuresisanimportantpartofbuildingdesign,ithaveanimportantinfluenceonthestructureofthebuildingandconstruction.thearchitecturaldesignstaffmusthaveaclearunderstandingonthebasicdesignofbuildingstructures,inordertosuccessfullycompletethestructuraldesignwork,toguaranteethequalityofthedesign.thisarticlediscussedthebasicstructuraldesignofhigh-riseresidentialbuildings.Keywords:high-riseresidentialbuildings;infrastructure;design

中图分类: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建设经济的发展;高层住宅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层设计时如何把握好合理性,经济性至关重要。

一、总体指标控制

计算判断结构抗震是否可行的主要依据是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水平位移的限值。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振型曲线,自振周期以及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建筑物底部剪力和总弯矩是否在合理范围中。总体指标对建筑物的总体判别十分有用。譬如说若刚度太大,周期太短,导致地震效应增大,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浪费;但刚度太小,结构变形太大,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另外,对结构布置扭转的控制: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

二、基础结构设计

为保证构件延性,按照《无粘结预应力砼结构技术规程》梁内配置适当普通钢筋。耐火极限为两小时,无粘结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0mm。目前的短肢剪力墙体系高层由于考虑埋置深度的要求,一般均设置地下室。基础则采用桩筏基础。如何对桩进行合理选型,将对整个地下室设计的经济性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某一工程,上部十八层带一地下室,根据勘察报告,采用Φ400预应力管桩,可选桩长有桩长25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900kn,桩长34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1300kn。采用25m桩需要290根,采用34m桩需要200根。从桩本身比较两种方案,总的桩延米数量相当,但采用25m桩为满樘布置,筏板厚需1200mm,而采用34m桩为墙下布置,筏板可减至900mm,经济性明显。因此,基础选型应作方案比较,才能选定经济合理的方案。而对于筏板厚度的取值,则应考虑桩冲切,角桩冲切,墙冲切及板配筋等多方面的因素。另外,筏板长度的设置也须我们研究探讨,由于考虑地下室的使用合理性,常规我们采用设置后浇带来解决底板超长引起的收缩及温度裂缝,后浇带的作用是明显的,但也给施工带来了不少麻烦,甚至由于处理不当而引起后浇带漏水及裂缝。

三、独立基础设计荷载取值不当

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多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当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时,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或荷载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可不必进行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这就是说,在8度以内的地震区,大多数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可不必进行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但这些房屋在基础设计时应考虑风荷载的影响。因此,在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的整体计算分析中,必须输入风荷载,不能因为在地震区高层建筑以外的一般建筑风荷载不起控制作用就不输入。

四、配筋及构造设计

对于高层住宅来说,剪力墙是面广量大的,因此合理的控制剪力墙配筋对于结构安全及工程的经济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剪力墙墙体配筋(以200厚墙体为例)一般要求水平钢筋放在外侧,竖向钢筋放在内侧。配筋满足计算及规范建议的最小配筋率即可。笔者建议加强区Φ10@200,非加强区Φ8@200双层双向即可,双排钢筋之间采用Φ6@600x600拉筋。但地下部分墙体配筋则另当别论。因为地下部分墙体配筋大多由水压力,土压力产生的侧压力控制,而由于简化计算经常由竖向筋控制,此种情况下为增大计算墙体有效高度,可将地下部分墙体的水平筋放在内侧,竖向钢筋放在外侧。地下部分墙体钢筋保护层按《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第4.1.6条规定:迎水面保护层应大于50mm,且在保护层内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2.4条规定增设双向钢筋网片。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设计人员在进行外墙裂缝验算时有效截面高度仍按保护层50mm计算,笔者认为是不妥当的。当采取了双向钢筋网片后,计算保护层厚度至少可按30mm来取值,这对节省墙体配筋效果相当明显。

(二)剪力墙按规范应设置边缘构件,一、二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墙肢端部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其余剪力墙应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7.2.17条设置构造边缘构件。本节仅就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作一点讨论。我认为首先要区分剪力墙的受力特性及类别,即:普通剪力墙(长墙),短肢剪力墙,小墙肢和一个方向长肢墙而另一方向属短肢墙来区别对待配筋。对于普通剪力墙,其暗柱配筋满足规范要求的最小配筋率,建议加强区0.7%,一般部位0.5%。对于短肢剪力墙,应按高规第7.1.2条控制配筋率加强区1.2%,一般部位1.0%;对于小墙肢其受力性能较差,应严格按高规控制其轴压比,宜按框架柱进行截面设计,并应控制其纵向钢筋配筋率加强区1.2%,一般部位1.0%;而对于一个方向长肢另一方向短肢的墙体,设计中往往就按长肢墙进行暗柱配筋,笔者认为这并不妥当,建议有两种方法。其一,计算中另一方向短肢不进人刚度,则配筋可不考虑该方向短肢影响;其二,计算中短肢进人刚度,则配筋中应考虑该方向短肢的不利影响。建议该短肢配筋率加强区1.0%,一般部位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