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职业卫生的定义十篇职业卫生的定义十篇

职业卫生的定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7:16

职业卫生的定义篇1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医丹卫生机构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卖施职业化袅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的观点,论述了“职业化’对于医疗卫生机构及其从业员工的意义并探讨了相关在医疗卫生机构中实施职业化管理的策略。

引言

医疗卫生事业长期以来一直是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人民的生活质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其重要性确实不容忽视。近年来,国内一些医疗机构,特别是一些中小城市的医疗机构受到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困扰,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低、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落后等因素严重影响了一些医疗机构的总体发展。因此,深人研究医疗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颇具现实意义。

一、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常见问题分析

1、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

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对于一些作为事业单位的医疗卫生机构而言,“平均主义”及“大锅饭”的思想严重影响着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人力资源规划、绩效评估、工作分析、科学的激励手段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十分常见的概念及管理手段在一些医疗机构中很难得到体现,许多管理者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意识,以绩效评估为例,在一些管理不够规范的医疗卫生机构中,思想上缺乏绩效评估的观念,而实践中缺乏绩效评估的标准,导致了绩效考评工作严重缺乏科学性,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及积极性。

2、管理体制落后

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机构隶属关系较难理清,有的隶属于政府有关卫生管理部门,有的是带有赢利目的私营机构,有的又隶属于企事业单位等。因此,相当一部分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壮大受到多层领导或行政干预过多等因素的影响。对于组织而言,管理体制的落后影响了许多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对于员工而言,管理体制的落后也可能对员工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及职业的技能提高产生消极的影响。落后的管理体制同时也是滋生“推该、懈怠”等不良工作作风的源泉。

3、缺乏职业晋升中的正向激励

对于许多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员工而言,职称晋升要依靠指令性的负向激励。如湖北省城市大中型医院医生需在社区卫生机构工作一年后才有机会晋升高级职称。天津市、河南是和安徽省也有类似规定存在。熊昌娥(2009)认为这些指令性的只有时间约束的负向激励所取得的效果可能是大医院医生到社区只是走过场,晋升职称是他们的首要目的,违背了让大医院医生用先进技术、理念支援社区的初衷。

二、科学的职业化管理是提高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途径

全球化、国际化的不断发展赋予了职业化管理越来越强的生命力.从另一层意义上来看,职业化是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产物。职业化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甲分常见,也为一些企业的发展及腾飞做出了贡献。一般而言,医疗卫生机构不是企业,但在组织管理方面,企业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及发展实践也值得借鉴。尤其是医疗卫生事业是一个对从业人员职业枝能要求很高的行业,因此,职业化的理念确有用武之地。

无论是对于医疗卫生机构或是业内员工而言,职业化均有着其特有的意义。具体而言,职业化对于医疗卫生机构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休现:y职业化可以促进医疗卫生机构对关键业务骨卜的培养。通常而论,一个职业化的医疗卫生机构要求其拥有系统性较强的人才培养及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其不断培养及输送专业技能较强的关键业务骨干及管理人才。2)职业化有利于医疗卫生机构培育自身的文化。从企业界内的有关经验来看,一个职业化建设较好的组织往往是拥有优秀文化气氛的组织,也往往是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组织。3)职业化可以帮助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并实现远景目标。对于组织而言,具有并实现发展的远景目标对丁其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一个职业化实施较为成功的组织而言,明确的、科学的发展目标是不可或缺的。对于医疗卫生机构而言,实施职业化管理往往也意味着明确科学的远景发展目标及目标实现的具体策略的科学规划。

对于医疗卫生机构的从业人员而言,职业化同样意义重大,其最重要的一点主要体现在员工价值的体现和素质及能力的提升方面。首先,职业化对于培养员工的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进而促进其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及在工作岗位中的不可替代性的形成及发展。

三、医疗卫生机构职业化策略探讨

1、树立正确的职业化管理理念

加强文化引导,帮助员工建立科学的、正确的职业化管理理念及组织文化理念是在医疗卫生机构中实施职业化的基础。“职业化”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理念,因此,只有当员工可以正确地并较为深人地理解职业化的理念及其意义时,职业化的进程才能够得到有力的推动。

2、确定任职资格标准

明确合理的任职资格标准是在医疗卫生机构实施职业化管理的重要前提之一。通常来说,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是任职资格标准的三个基本方面。对于专业性很强的医疗机构而言,任职资格标准确定的难度较大。根据整理有关文献,笔者认为职业任职资格标准确定的两个基本步骤可以被考虑采用。这两个基本步骤为:1)通过运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及观察法等具体手段分析职业标杆人物的有关情况;2)通过分析所取得的标杆人物的有关资料及信息来确定此类专业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技能等,进而确定任职资格标准中所包含的模块及其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具体分析内容大致包括行为道德标准分析、职业素养分析及知识技能分析。在得到任职资格标准的雏形之后,可组织熟悉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关专家进行进一步的研讨并确定适合本组织的职业任职资格标准。应当指出的是,任职资格标谁应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检验及调整,而并不是一旦确立后就万事大吉。

3、任职资格评估工作的开展

任职资格评估工作的开展要以所确定的任职资格标准为依据,并需考虑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特点,在此,科学的评价方法与评价程序、高水平的评审专家及合理的评价周期等对于评价工作的开展及评估的效果都十分重要。具体而言,任职资格评估工作的开展可注意以下原则;1)评估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员工工作绩效与工作效率的可持续发展,以便为组织的科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2)评估工作应以公正、客观为原则,评估结果应对员工有指导意义,帮助其发现、分析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在评估工作中应注意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量化是为了保证组织内不同员工工作绩效的比较,而定性是为了帮助员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4)评估的结果应与激励制度挂钩,以便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给其工作增加动力。

职业卫生的定义篇2

[关键词]职业操守教育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层

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进行全面的部署。新的医改政策涉及面广,调整幅度大,工作任务重,对基层卫生从业人员思想冲击和行为影响较大。我们通过加强职业操守教育,为全面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一、新医改政策对基层卫生从业人员思想和行为方式的影响

我们于2009年年底,对我县17个基层卫生单位从业人员进行医改新政问卷调查,调查的范围包括县直单位、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调查人员包括基层卫生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调查内容包括对医改工作的态度、工作方法和效果。调查发现,当前基层卫生单位管理人员主要存在着观望和畏难心理,导致在工作上消极应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主要存在着忧虑心理,担心医改新政实施后会影响岗位、收入,导致在工作中对患者推诿、顶撞,对工作漠不关心,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

二、加强职业操守教育,奠定基层医药卫生改革思想基础。

针对上述情况,县卫生局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操守教育,增强基层卫生单位从业人员对医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全面推进基层卫生单位医药卫生改革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1、把职业操守教育同时政教育相结合,增强基层单位管理人员履行医改新政职责的信心和决心。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是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战略决策部署,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全力做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全面完成医改工作任务是每个基层卫生单位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必须履行的工作职责。我们通过集中培训、下发学习材料、召开专题会议等方式,组织基层单位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湖南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和《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使基层卫生单位管理人员正确认识医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了解本地本单位医改工作的具体任务和进程要求,树立信心,坚定决心,充分发挥基层卫生单位领头羊的作用。

2、把职业操守教育同医德教育相结合,提高基层单位卫生技术人员对医改新政的理解和认同能力。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医务人员医德要求既要继承国内外优良的医德传统,又具有社会主义医德的时代特点,即以中国社会主义体制、制度为基础,用出自对人民群众的热爱和其伟大作用的认识,出自对人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病人负责,对整个社会和人类的利益负责。我们把职业操守教育和医德教育相结合,对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医改相关者知识讲座,把基层医改工作措施和保障政策和自身待遇、机遇等内容结合起来,教育卫生技术人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医改,用理解的态度对待医改,增强其主动参与医改动力。同时,我们还利用医德双面性理论,把卫生技术人员放在患者的位置去体验医改,认识医改,以提高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对医改的认同能力。

3、把职业操守教育同人生观教育相结合,形成基层单位全体从业人员配合医改的良好局面。当前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多种政策优化和选择的过程,涉及到基层卫生单位的运行模式、人员的待遇、经费保障和服务方式等多个方面,需要基层卫生单位全体从业人员共同参与,团结协作,形成合力,需要形成统一的认识。如何在改革中兼顾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是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为此,我们在基层卫生单位中广泛开展了以加强职业操守,实现人生价值为主题的人生观教育,通过宣讲卫生行业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宣传改革的重大意义和主要政策措施,使广大基层卫生单位从业人员认识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积极配合、参与和推进这项深入人心、惠及人民的改革是每个卫生从业人员的光荣职责,也是实现人生价值,奉献社会的最好表现。

三、小结

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操守教育,广泛普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和措施,使全县基层卫生单位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为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改革进展顺利,成效显著。截止2010年年底,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以上,新农合基金累计支出3600多万元;实施乡镇卫生院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总投资968万元,其中国家配套562万元,省级配套256万元,县级配套150万元,已全部落实到位,目前各项目已全部完工;已完成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缺口底数调查和招聘前期准备工作;完成200名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工作;组织86人次参加了省厅举办的基层万名医师培训和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公卫医师培训;现有17个乡镇卫生院使用药品配送企业配送的药品共计1556万元,已返款750万元。

职业卫生的定义篇3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卫生高职院校;学生文明素质;培养策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所在,也是对每一位当代大学生的要求所在。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医疗卫生尤为重要,它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繁荣。鉴于我国在医疗研究方面还不足以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拟,并且在医疗行业缺少相关人才,在学校的比较上高职院校学生比本科院校学生更有压力,因为高职院校在很多的教学设备、后期分配上都和本科院校有着一定的差距。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来培养卫生职高院校的学生,让他们在综合文明素质上有一个全面的提高,对待工作及患者更加具有耐心,能够进一步地和患者进行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去缓解医患关系。这样的培养方式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未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对学生进行培养的目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发展的核心所在,能够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加快实现我国中国梦的战略任务。作为新时代的当代大学生,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则,牢记自己的学习使命,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作为卫生高职院校的学生平时的学习应该更加注重临床技能的培养与学习,他们所要面临的是毕业之后快速地投入到不同医疗行业进行工作。医疗卫生方面的课程较重,与本科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的时间又会减少,对于文明素质方面的培养也比较薄弱,可是日后的工作是需要与患者接触,作为医护工作者而言需要更多的耐心、更高的文明素质。此次研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明素质的培养进行结合,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来达到培养卫生高职院校学生的文明素质的目的。让学生通过正确的文明素质培养,减轻自身的压力,达到综合提升,更好的投入到我国医疗事业中。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意义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是对学生文明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让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目标所在、了解自己如何能够更好的从事这个行业。这对学生的影响重大,学生价值观的取向决定了学生日后在面对临床工作时,面对病患时的心态问题,影响学生的成长发展。职业价值观的加强在另外一个方面也促进了卫生高职院校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作为日后从事医学卫生方面的工作需要学生们不能仅仅局限于单项发展,需各个方面全面的发展。通过研究后,将心理素质、医患关系的沟通、临床技能的掌握等等这些进行同时学习。此外,也是培养出创新性的医务人才的要求。卫生职高院校的学生重点的学习偏向于技能的操作,在毕业后重点是进行工作,而面对患者身为医务工作者要学会创新与变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卫生高职院校学生的文明素质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创新性医务人才。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对学生进行文明素质的培养的内容与观点

1.研究的主要内容

此次研究主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对卫生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文明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加强爱国、敬业、和平、友善等优秀品质的培养与锻炼,并将这些优秀品质很好的运用到日后工作中。首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有深刻的理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教材进行编制,在课堂上进行学习,通过教材的系统性学习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文明素质,使其加以提高;其次,在学习之后,要指引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进行运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的转化运用到日后的工作中,真真切切的让病患感受到身为医务工作者的耐心、敬业、友善等优秀的品质,帮助缓解医患关系之间的矛盾;最后,将卫生高职院校的学生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执导的文明素质的培养进行反思与总结,通过他们的反馈来研究文明素质的培养的效果。此次研究中,将学生进行临床的见习,通过在见习过程中前后对待患者的态度、沟通能力等的对比来观察研究结果的有效性;此外,对于研究的效果,对卫生高职院校的学生前后采用同一份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研究调查,根据前后调查结果的差异性对比来判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卫生高职院校学生的文明素质的培养的有效性。文明素质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而且此时学生的自我价值观已经基本形成对于研究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2.研究的主要观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卫生高职院校学生的文明素质的培养的引导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能够引导学生做到将敬业、友善、互助等多种优秀品格运用到临床的操作中去,不仅仅学会加强临床技能操作的掌握,更是加强了面对病患时的耐心、友善等方面的意识,对待病患愿意更多的接触与交流,不仅仅帮助患者治疗身体上病痛带来的折磨,更是通过交流与沟通给病人带来心理上的慰藉。加上调查问卷的访问结果也表明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对卫生高职院校学生的文明素质的培养具有明显效果。

四、学生文明素质培养的策略

1.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高职院校中,几乎没有多少人能够完整的把核心内容说出来,大学生对于政治思想的接触太少了,学校对于这方面的宣传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由于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我国对外开放,很多外国思想的进入;经济的发展导致学生各种的腐败思想与不良行为;网络的发展,对学生道德观、价值观的影响。这些都是对于学生文明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卫生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以后要做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迫在眉睫。

2.如何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鉴于学生对于思想的不了解,学校要从头开始,运用创新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解。在解放学生思想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知。卫生高职院校不仅仅是要培养一批对我国医疗事业有贡献的医务人员,更是一批有良好文明素质的社会人民。卫生高职院校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在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加强学生思想领域的提升,让学生拥有事业心和责任感。

在高职院校都会有相关思想课程,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学生心底,让学生接受并且认同这一观点,需要创新教育方式,将教育内容通过多种方式传递给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整个课程的教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性思想,坚持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道路,从而加强卫生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3.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学生是占主体地位,所以要求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位置,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让他们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吸收知识。利用课堂的多媒体教学、课外实践活动、真实案例等多种形式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地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基础上,学校可以在多种途径中加强对于学生文明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学校、校外家长的力量,培养出品德高尚、具有良好品质的学生,树立学生的爱国精神,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4.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卫生高职院校的学生以后走入社会从事医疗行业,是社会当中重要的的一部分,只有怀揣的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才能为患者服务,为社会服务,创造出自身的价值。不仅要让他们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更要让他们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严格要求自己,以其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举止。只有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才能真正的构建和谐社会。

五、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卫生高职院校学生文明素质的培养中的地位不可忽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达到此次研究的目的,克服在研究中所面临的困难,作为教育者要与学生积极沟通交流进行教育,来帮助卫生高职院校的学生提升自己的文明素质。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卫生高职院校的学生加以引导,对学生的文明素质进行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的文明素质,引导学生国,敬业,友善的医护工作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卫生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临床技能运用融为一体,加强学生的敬业,友善的意识。

参考文献:

[1]王菊.卫生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12.

[2]刘冰冰,黄作友,刘嘉.卫生高职类学生就业特征及优势的分析与思考――以江苏建康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06:59-64.

[3]孙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

[4]周古月.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职业卫生的定义篇4

卫生监督是国家管理卫生公共事务的重要形式。国家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保障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卫生监督工作。党的十五大明确而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卫生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管理卫生事业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卫生监督执法是政府管理全社会卫生的基本方式,是实现预防战略,保护人体健康的基本手段。卫生行政执法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改善社会公共卫生状况,提高社会卫生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问题,而且关系到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一、卫生监督与行政法“行政”一词就其原意来说有两层含义,一指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即国家行政机关,二指国家行政机关依其职权所从事的管理活动。行政法是规定国家行政机关组织、职责权限、活动原则、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调整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及其职能部门在行使行政管理职能中,同其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的社会关系。卫生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既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之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与同级人民政府之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与其卫生行政相对人之间的纵向行政管理关系,又有各种医疗机构、各种提供卫生服务的企事业单位与服务对象之间的横向卫生服务关系。就纵向的卫生行政管理关系而言,卫生法与行政法是从属和补充关系。卫生监督工作是卫生法的执行工作,即卫生行政执法工作。从卫生法与行政法的从属和补充关系来说,它是以行政法为基础,以卫生法律法规为依据的具体行政执法工作。具体来说,卫生监督是指具有法定监督权的国家机关、杜会组织和卫生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对卫生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行为.二、卫生监督主体及其特征1、主体的特定性卫生监督执法的主体主要是各级卫生行政机关.只有卫生行政机关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卫生行政执法主体。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法律法规才将卫生执法权授予某一组织。这种组织称为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一般应视同于行政主体。卫生行政机关要把执法权委托给其他组织行使,必须有法律、法规或规章明确规定,并承担法律贵任。2、职权的法定性卫生监督执法主体所执行的法律规范,只能是法律规定应当由卫生行政执法主体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执法主体只能在法定职权内履行卫生行政管理责任,不得越权执法。3、行为的主动性卫生监督执法是一种直接影响相对人权利和义务的主动行为,不以相对人的意愿为转移。一般讲,法律规范颁布后它仅是一种抽象规范。有关公民、组织不自觉遵守,又没有行政主体去执行,就不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产生权利和义务的实际影响。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不会自动的发生、变更和终止。行政执法行为,则成为法的定与实施之间的桥梁和纽带。4、国家强制性卫生监督是国家卫生管理行政权运转的一种特殊方式,是由卫生行政主体单方面决定的国家管理活动,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具有国家强制性。行使卫生监督职权的机构是指依法设立并根据卫生法律、法规规定,具有某一方面卫生行政管理和执行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职权的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取得卫生监督主体资格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第一,依据组织法或组织规则设立,并且具有外部生管理职能,能代表国家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生行政上的法律关系。第二,必须得到卫生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代表国家行使某一类别卫生行政执法职权。无论什么机关、组织和个人没有得到法律、法规的特别授权就没有卫生行政执法职权。第三,法律、法规的授权必须与其外部管理职能、权限、范围一致。包括权限上的一致性及管理范围和对象上的一致性.如县级卫生行政机关就不能被授予省级卫生行政机关的相应权限;其他管理职能的机关也不能被授予卫生行政执法职权。第四,获得卫生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还应当具备履行某一项卫生管理职能应有的技术能力。根据《行政处罚法》及有关部门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监督主体包括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和受委托组织三种.1、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国家设置的,依法行使国家职权,执行法律、法规,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行政机关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行政机关是执行机关,其工作实质是通过职能运转将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付诸实施;②行政机关按层级结构组成,实行领导从属制,下级服从上级;③行政机关在决策体制上实行首长负责制;④行政机关行使职能是主动的和不间断的;⑥行政机关最经常、最直接、最广泛的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生关系。行政机关成为卫生执法主体,首先,必须具有外部卫生行政管理职能,或某一特定的相关卫生监督管理的外部职能;第二、依法取得有关的卫生行政执法权第三,在法定的职责范围内从事执法工作。根据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卫生监督主体中的行政机关主要有:(1)卫生行政主管机关。包括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地(市)卫生局、县(县级市、区、旗)卫生局。简称各级卫生行政机关(部门)。根据我国宪法、组织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卫生行政机关的主要执法职责是:①制定规范权。根据其法定职能范围,依法制定相关的规范性文件、政策、标准、规范;②监督、检查权,依法对所管辖范围内的社会公共卫生,与健康相关的产品及其生产经营活动,医疗卫生机构及人员等进行监督、检查;③审查审批权。依法对与健康相关的产品,与健康相关的社会活动进行审查、审批、颁发有关卫生许可证;④调查处理权。依法对医疗事故,药品、食品中毒事故,职业中毒事故,其他与卫生和健康有关的事件进行调查处理;@实施处罚权。依法对违反卫生法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2)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我国一个独立的卫生类行政执法机关,是国务院综合协调食品安全管理和主管药品监管的直属机构,负责对药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生物制品、诊断药品、放射性药品、麻醉药品、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医药包装材料等)的研究、生产、流通、使用进行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管理、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开展对重大事故查处;负责保健食品的审批.(3)计划生育管理机关。即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所设的计划生育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依法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和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行为作为进行处理和制裁。(4)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国家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是我国卫生行政执法主体之一。其主要职责是执行《国境卫生检疫法》,对出人境人员或运输工具等进行卫生检疫查验、传染病监测和卫生监督;对进口食品进行口岸卫生监督检验;对违反国境卫生检疫法的单位和个人实施处罚。2、法律、法规授权组织所谓授权是指法律、法规规定把某些行政权力,授予某些不是行政机关的组织行使,使该组织取得了行政管理的主体资格,即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地行使某些职权的能力。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这种行政管理权的组织,就是法律、法规授权组织。授权必须有法律或法规的明确规定,其他组织或个人没有授权的资格。被授予权力的组织必须同时具备四个基本条件:①必须是依法成立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②具有熟悉有关部门法律、法规和业务的人员;③具有相应的检查、鉴定能力等;④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3、受委托组织所谓受委托组织,是指受行政执法机关委托,承担具体行政执法任务的组织。委托实际上就是一种行为,即受委托组织作出委托的行政机关执法,并且以委托机关的名义进行执法活动,委托机关对委托组织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1)委托条件。①必须有法律、法规或规章的明确规定,否则行政机关不能自行委托;②委托组织必须符合《行政处罚法》规定的三个基本条件,即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有熟悉法律和业务的工作人员、有相应的技术检查和鉴定能力。(2)委托执法规则。①委托事项不能超过委托机关的法定权限;②受委托组织只能以委托机关的名义执法;③受委托组织不能再委托;④委托机关对受委托组织的委托权限内的行为,负责监督;⑤委托应当以书面方式进行.目前,没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卫生行政机关可以委托卫生监督机构行使卫生行政执法权。卫生监督机构实质上相当于卫生行政机关内部的职能处室,履行卫生行政机关交付的卫生行政执法任务

职业卫生的定义篇5

关键词:思想政治卫生改革生命线

思想政治工作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武装人们头脑,引导、教育人们充分认识、理解和把握党的改革开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针路线,不断调动和增强广大群众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事业中创造的特有的工作方法,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传家宝。当前我们卫生改革发展工作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急需我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重视和加强卫生思想政治工作。

一、“生命线”论断的由

思想政治工作^去也称宣传工作,思想工作及政治工作等,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事业中创造的特有的工作方法,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传家宝,是我们党领导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大政治优势。我们说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常常用“生命线”来比喻和形容。这一提法先源于1934年2月在江西中央苏区召开的中国红军政治工作会议,同志在讲话中指出:“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1944年4月,同志在《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报告中明确提出“生命线”概念,指出:政治工作是我们军队的生命线,无此则不是真正的革命军队。建国后,同志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著作中,明确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著名科学论断。这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进行了正确定位,对于党的各项事业发展具有长远指导意义。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再一次强调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既是对历史经验的传承,又是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充分肯定。

我们党多次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我们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各项事业就顺利发展,反之,就会受到损失。

二、思想政治工作为卫生改革发展工作提供政治保证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来灌输和武装人的头脑,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思想认识水平,使党的意图变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使党的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医疗卫生改革关系到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国家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出现任何差错都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因此,抓好医疗卫生改革迫切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坚定医改方向,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和医德水平,从思想、组织上来保证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如果卫生改革离开强力思想政治工作,就发生问题。前些年,有的地方少数医院就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出现了“大处方、大检查”等问题,严重损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冲击了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和卫生制度的优越性,人民群众意见很大。还有极少数医务工作者丧失理想信念,“吃、拿、卡、要”,造成严重影响。这些教训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当前是卫生医疗改革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来切实解决医德医风问题,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才能不断巩固医疗卫生改革成果。

三、思想政治工作为卫生改革发展工作提供精神动力

在生产力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发挥决定性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其最终着力点是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它通过宣传教育方法,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充分调动人的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创造力。因此说,思想政治工作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在这方面,我们就有深刻体会。几年前,我们医院按照上级统一布署,全面推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和职工绩效工资改革。开始有不少职工思想存在模糊认识,对改革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甚至还抵触阻挠,一时人心不稳定。有人错误认为,取消“以药养医”就是吃新的“大锅饭”,拉开收入距离就是新的不公平,等等。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积极开展医改政策宣传工作,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职工认清卫生发展形势,深刻领会卫生改革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帮助广大职工树立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观念。由于思想政治工作扎扎实实,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投身改革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效果。因此我们医院不仅进度快,而且群众反映影响也好。一时间成为卫生系统工作的宣传典型。

我们说思想政治工作为卫生改革发展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必须要纠正两种错误观点。一是思想政治工作过时论。有的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讲价值交换,思想教育那一套已经不灵了。“大道理一筐,不如大团结一张”。二是思想政治工作万能论。有的片面夸大思想政治工作作用,忽视职工群众切身利益,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能解决一切问题。这两种观点都要不得。今天我们在卫生改革工作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职工弘扬主人翁精神,投身改革,爱岗敬业,拼搏进取,积极卫生事业作贡献。由此可见,只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四、思想政治工作为卫生改革发展工作提供人才支撑

职业卫生的定义篇6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保卫干部职业道德素质构建

0前言

构建高校保卫干部职业道德素质不仅可维持校园的稳定安全,还能促进自身发展。现阶段,高校保卫干部队伍整体建设良好,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职业道德素质不高、薪资待遇不理想等。在新形势下,积极构建职业道德素质,改进队伍结构,加强培训,提高薪资已经成为高校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本文对于职业道德素质构建的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高校保卫干部职业角色认定

保卫工作隶属于职业范畴,主要负责保护人类安全,消除危害因素,为满足保卫对象的安全需要,结合客观条件,使用物质、技术方面的手段,与危害因素抗衡。高校保卫工作作为保卫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主要负责维持高校全体师生的安全,在校园内进行有效的防范活动,切实保护法律尊严,严厉打击所有违法违章行为。

从职业主体和服务对象层面来说,高校保卫干部同时兼顾着教师、执法人员和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等多个角色的职能。在教育方面,不同于专业教师,高校保卫干部服务于全体师生,应充分利用所有场合开展宣传教育,面向全体师生大力宣扬法制知识,指导全体师生应认真遵守法律规范,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另外,高校保卫干部应规避在校园范围内出现违法违章行为,有效抗衡外界危害因素,切实保障教学、校园活动等的安全、有序开展。高校保卫干部虽然具有治安辅助管理的权利和责任,但不具有刑事执法权,高校保卫干部属于服务人员;在思想教育方面,指引高校师生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观,维持政治稳定是高校保卫干部的主要目标。由此可以看出,高校保卫干部在高校内部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保卫干部的职业道德素养就十分重要。

2高校保卫干部职业道德素质构成因素

在职业生活实践活动中所映射的道德素质便是职业道德素质。在道德规范体系中,职业道德素质主要由职业、家庭道德以及社会公德等构成,在不同职业中,具体的规范内容和要求存在差别,因此,可将职业道德素质确切的界定成建立在公民道德素质之上,具有职业特征并满足道德规范标准的一种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主要包含职业道德认识、意识等,是从业主体一定要具备的基本素养,比较稳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职业道德素质的构成因素各不相同,本文主要从以下三视角进行探讨:

2.1以教师视角分析

(1)热爱自身岗位,怀有强烈的责任感,关心和尊重学生,表里如一,专业水平较高,专业知识扎实,注重日常言行举止。高校保卫干部应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独特的魅力、丰富的知识和崇高的品质,严格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虽然课堂不是高校保卫干部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但其本质属于育人工作,和高校教师拥有相同的职业道德素质,只有严格遵守教师规范,才能有效开展教育工作;(2)从法制宣传教育层面来说,为全面落实普法工作,应学习一定的法律知识,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面向广大学生有效传输法制知识,注重课堂教学,这要求高校保卫干部应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3)在职业道德素质倾向方面也存在差别,对于高校保卫干部而言,更加倾向法律以及管理层面。在充当教师角色时,不仅要具备基本道德和教学水平,还应熟知法律等知识。

2.2以执法者视角分析

(1)高校保卫干部站在执法角度上,应严格遵循公平、全面服务的原则,严格遵循客观事实,公正执法,熟稔业务,团结向上等。执法人员的日常行为和国家法制以及执法机关紧密相关,在社会生活中还将执法人员比作社会医生,在执法实践中,如若不能彻底解决纠纷,将会对稳定的社会秩序构成威胁。由此可知,执法人员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违反职业道德规范将会引发严重后果;(2)执法人员除了尽忠职守、甘于奉献,还应适度退却;(3)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高校保卫干部应充分使用现代技术手段,有效降低智能犯罪率。高校保卫干部在充当执法人员时,应尽忠职守,全面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具备灵敏的观察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沉着稳定,意志坚定,逻辑思维发达。

2.3以思想政治教育者视角分析

(1)鲜明的政治立场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政治信仰应坚定,理论知识扎实,思维方法合理,业务能力较强,魅力独特。通常思想工作是在以下两种条件下进行:一方面,在师生思想中出现不应有观念时,另一方面,师生行为出现不正当表现时。若出现不正当表现,工作难度系数较小,若出现不应有观念,则应进行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平等视角下愉悦的展开工作。高校保卫干部应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扎实的理论知识,全面掌控校园以及社会动态,只有这样才能开展合理的政治保卫工作。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保卫干部应积极走入师生内部,明确师生的真正需要,针对不同工作的开展采取适当的方法,以平等的视角进行工作,确保思政教育工作的畅通。品质、个能能力、专业知识和情感是组成职业道德素质的基本因素,高校保卫干部在兼任教师、执法人员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多重角色的同时,其职业道德素养相应的也应具体以上三重身份的部分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保卫工作的顺利进行。

3高校保卫干部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策略

(1)增加对职业价值的认识。为做好分内工作,高校保卫干部应正确认识自身职业价值,构建和现展相一致的职业观念。因此,保卫干部应深入认识职业价值,进而形成强烈的工作动机,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得到更多师生的认可和尊重,树立威望。

(2)重视保卫干部能力素质的培养。个人能力直接决定着最终的活动效果和整体质量,能力素质在评判职业道德素质指标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也影响着威信树立情况,且是有序校园秩序的前提条件。现阶段,从整体层面上来说,高校保卫干部能力素质不高,例如,科研能力欠缺,导致高校保卫干部无法科学分析实践活动,也不能准确判断工作规律,工作效果并不好,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保卫干部的发展。

(3)提升高校保卫干部的知识水平。若想增强职业道德素质,则应改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水平,增加知识积累量,拓展视野,认真学习与之相关的其它学科内容,特别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学习。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犯罪手段呈现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大部分犯罪活动和高新技术紧密相关,如若仍然采用传统手段,将会适得其反。虽然,当前高校保卫干部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积累和时展存在一定的差距,大部分人员的学历较低,这在某种程度上会降低保卫干部的形象,不利于保卫工作的开展。由此可知,应积极改善知识结构,增加知识积累量,拓展视野,这是新形势下构建职业道德素质的主要内容,为改善知识结构,一方面应加强学习,掌握最新理论知识,明确前沿问题,并以此为中心,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应注重交流,旨在通过及时的交流和探讨,明确自身不足,共同进步。

(4)培养高校保卫干部的职业情感。个体在受到外界刺激后会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心灵反应,因个体差异,千差万别。高校保卫干部只有对职业生成浓厚的情感,认同工作职责和工作义务后,变成自由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不会人云亦云,具有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荣誉感。因此,我们应重视高校保卫干部职业情感的培养。消除自卑情绪,正确认识自身岗位,同时,全体师生应大力支持保卫干部,重新认识保卫干部的职能和价值,消除偏见。

4加强高校保卫干部素质建设的重要意义

伴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加以及不安定因素的慢慢渗透,高校安全稳定局面并不乐观,外加高校保卫干部的综合素质较低,和当前的高校保卫工作存在差距,因此,应加强队伍建设,这在校园秩序维持以及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着深远的影响。

(1)有助于维护校园政治稳定。对于高校保卫干部而言,校园政治稳定是其主要内容。积极构建职业道德素质,加强素质建设,增强高校保卫干部的责任感,提高政治敏锐力,有效把控形式,全面分析各种问题,强化防范意识,提升教育水平,提升校园政治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切实维护校园稳定。

(2)保持良好的校园秩序。校园秩序是教学以及文化活动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也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学生数量极具增加,校园开放程度逐渐增加,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在校园内出现突发事件的几率增加,安全隐患加大,危险因素增多。同时,增加了高校治安环境的复杂性,这要求高校保卫干部应具备较强的能力,构建一支职业道德素质较高、综合实力较强的保卫队伍,增强驾驭能力,切实保障全体师生的人身安全,有效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5结语

高校保卫干部与校园的安全稳定紧密相关,高校的发展依赖保卫部门,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应认识到高校保卫干部的重要性,提升价值认识度,重视能力培养,积极构建职业道德素质,使其有效履行自身职责,认真完成各项任务,打造一支实力较强、职业道德素质较高的高校保卫干部队伍。

参考文献

[1]林绍平.新形势下高校保卫干部管理能力提升的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2).

职业卫生的定义篇7

论文关键词:标准;规范性;国家创制性;公开性

“所谓法的规则有效性,按照阿尔尼奥的主张:法的规则有效性主要就是一种依其形式化的鉴别标准而确立的形式效力。”笔者认为法在形式上主要有以下五个特征:(1)规范性;(2)国家创制性;(3)公开性;(4)普遍约束性和强制性;(5)体系一致性。下面,笔者就以上述五个方面为鉴别标准,分析我国职业安全卫生标准是否确立了规范有效性。

一、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的规范性分析

根据《标准化工作指南第一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C》的定义,所谓“标准”就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规范性文件”就是“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导则或规定特性的文件,是诸如标准、技术规范、规程和法规等这类文件的通称。据此,所有的标准都是规范性的,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当然也不例外。

二、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的国家创制性分析

“国家创制性”要求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第一、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第二、该国家机关获得了立法的授权;第三、依照法定程序创制。我国《标准化法》将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个层级。下面分别介绍不同层级的标准的制定主体、授权根据和制修订程序,以供对比分析。

《标准化法》和《国家标准管理办法》都规定,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法律对标准的制定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安全生产法》第10条和《职业病防治法》第11条分别对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制定主体作了规定。

国家标准的制修订程序分为普通程序与快速程序两种。根据《国家标准制定程序的阶段划分及代码》,我国国家标准制定的普通程序划分为九个阶段:预阶段、立项阶段、起草阶段、征求意见阶段、审查阶段、批准阶段、出版阶段、复审阶段、废止阶段。根据《采用快速程序制定国家标准的管理规定》,符合一定情形,制定国家标准可以采用快速程序。采用快速程序制定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时,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标准化法》第6条规定,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行业标准管理办法》第6条规定,“行业标准由行业标准归口部门统一管理。”根据《行业标准管理办法》,我国行业标准制定的程序大致分为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备案、出版、复审等阶段。《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管理规定》对安全生产的行业标准的制修订程序作了较详细的规定。

《标准化法》第6条规定,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编制计划、组织制定、审批、编号和。《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对地方标准的制修订程序作了规定。

《标准化法》没有对企业标准的制定主体作具体规定,从语境中似乎可以推出企业标准的制定者就是企业自己。《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企业标准由企业制定,由企业法人代表或法人代表授权的主管领导批准、,由企业法人代表授权的部门统一管理。”《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了制定企业标准的一般程序。

综上,职业安全卫生的企业标准的制定者不是国家机关,因此首先被排除在法律之外。其次,职业安全卫生的地方标准虽然是国家机关制定的,但根据《立法法》,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没有立法权。地方标准因不符合第二个条件,因而也不是法。第三,根据立法法,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卫生部只有制定部门规章的权力。因此,出自这些部门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只有穿上“规章”的外衣,才能挤进“法”的队伍。把标准看作规章,主体和授权根据上都可以成立,唯一的问题是制定程序。《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对规章制定程序有专门规定,主要包括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和公布几个环节。而标准的制修订,不是依照上述程序进行的,虽然各制定环节的名称与规章相似,但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却有很多区别。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程序并不完全合法。

总而言之,从“国家创制性“的角度看,企业标准和地方标准都不具有法的有效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位相当于部门规章,但制定程序有待完善。

三、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的公开性分析

法的公开性要求事前对公众。首先,法应该在事前公布。其次,法应该对公众公开。如上文所述,根据《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的规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都必须由一定机关统一审批、编号、,企业标准也必须由企业法人代表或法人代表授权的主管领导批准、。至于怎样标准,上述部门规章没作具体的规定。

实践中,行政部门的强制性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的批准公告,只列出批准标准的标准编号、标准名称、被代替标准号、采标情况及实施日期、标准的出版社等信息,并不直接公布也不另附标准的正文。

综上,以法的公开性的尺度来衡量,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在事前公布方面做的较好。但在对公众公开方面,标准的公布与法律相比有较大反差。公开性不足,是标准被视为法外之物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的普遍约束性和强制性分析

法的普遍约束性体现在法在一定的国家权力所辖的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普遍拘束力。法的强制性体现在,法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谁违反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除非他有可以免责的法定情形。

根据对社会生活的作用方式,我国法律把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根据《关于加强强制性标准管理的若干规定》,强制性标准包括要求全文强制执行或部分条文强制执行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强制性地方标准。可见,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的划分,是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而言。企业标准都是自愿性的,无所谓强制性和推荐性之分。强制性标准的范围,法律法规有严格的限制。强制性国家标准,主要以保障国家安全、防止欺骗、保护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为正当目标。强制性标准或强制条文的内容应限制在有关国家安全的技术要求以及保护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等八个方面。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大都与保护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有关,因此强制性标准居多。

《标准化法》规定,“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因此,强制性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具有普遍的约束力,适用于一定范围内的所有生产经营单位、用人单位。推荐性职业安全卫生标准仅对自愿采用的企业适用,不具有普遍约束力,也无强制力。强制性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具有强制效力,义务人无论是否愿意,都必须执行。违反了强制性标准,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对此,《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都有规定。

综上,从法的普遍约束性和强制性角度看,强制性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具有普遍约束性和强制性,与法同效。推荐性职业安全卫生标准不具有普遍约束性和强制性,是一般的技术规范。

五、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的体系一致性分析

一国法律体系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法律体系内部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各组成部分与整体之间不得相互矛盾。法的体系一致性要求一个规则体系不仅自己内部和谐一致,而且要与一国法律体系的其他部分以及法律体系整体和谐一致。

目前我国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在体系一致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强制性标准的问题。强制性标准是按照标准制定的程序产生的,编写格式及内容表现形式也完全按照标准执行;强制性标准是按照技术标准体制管理,接受技术标准法规调整的,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技术成果。强制性标准的这些特点,与我们通常理解的法律概念格格不入。

(一)依据宪法和立法法,我国目前具有“法”的性质的法律形式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将强制性标准作为法的一种形式渊源,在国内法上缺乏依据。

(二)根据现代法治原理,只有法才可以对公民设定强制性义务。“强制性标准从形式渊源上来讲,并不具有法的性质,但从实质上又给公民设定了强制性的法律义务。这就使得强制性标准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不具有法的性质的文件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设定了法的义务,成为法外之法。”

(三)宪法、立法法、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与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对于法律与行政立法的程序均作了明确的规定,防止行政立法权的滥用,强化了行政法规与规章的法律效力。行政法规和规章一般都强调程序的民主性、透明性与公开性。而强制性标准的制定程序并不具有行政法规或者规章的严格程序。缺乏有力的外部监督,有些主管部门运用起权力来自然很随意。

(四)由于强制性标准的法律位阶不明,导致强制性标准无法融入现行法律效力等级体系。在强制性标准与相关法律法规发生抵触时,将会出现无法处理的情形。

综上,强制性标准的技术法规化对我国法律体系的和谐一致带来某些消极影响,不符合法的“体系一致性”。

六、结论

职业卫生的定义篇8

关键词:护士职业防护态度;行为;权利;义务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护士是医院不可或缺的群体,护士的服务对象不同于一般服务行业,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均有特殊性。在临床护理服务工作中,护士面临诸于生物、物理、化学等多方面的职业危险因素,常处于职业暴露中,自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应加强护士的职业防护。2006年9月1日,《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开始实施[1]。我国卫生部于2009年3月2日了推荐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2],该导则对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预防控制措施、个人防护用品以及职业接触后的评估、预防及随访等作出了明确要求。因此在工作中享有职业防护措施是护士的重要权利之一,同时在工作中遵循职业防护的原则,做好职业防护,也是护士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义务。笔者就妇产儿医院护士职业防护知识、态度、行为进行问卷进行调查,探讨护士在职业防护中应遵循的义务和权利,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成都市妇产儿医院工作至少3年并获得护士执业资格证的临床护理人员,不包括:进修护士、实习护生、办公室护士、辅助科室护理人员。本次研究发放问卷731份,回收691份,回收率94.53%,其中有效问卷679份,问卷回收有效率98.26%。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问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和护士职业防护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职业防护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均包括"基本知识"、"护理操作中防护"、"职业暴露后处理"、"职业性接触化疗药物的防护"4个维度。①职业防护知识共31个条目。每个条目有"正确"、"错误"及"不清楚"3个选项。其中共17个条目为正确的知识,选择"正确"记1分,选择"错误"及"不清楚"均记0分,其余14条目为错误的知识,选择"错误"记1分,选择"正确"及"不清楚"均记0分;②职业防护态度共15个条目,选择"完全不重要"记1分,选择"不重要"记2分、选择"一般"记3分、选择"重要"记4分、选择"非常重要"记5分;③职业防护行为共43个条目,涵盖了生物、物理、化学等职业危险因素的防护及职业暴露后处理。条目1~20,22、24、26有5个选项,分别为"从不"、"偶尔"、"有时"、"经常"、"一直",选择"从不"记1分、选择"偶尔"记2分、选择"有时"记3分、选择"经常"记4分、选择"一直"记5分;有两个条目采用反向赋分。条目27~43是职业暴露处理相关条目,先对是否发生过相应职业暴露做出判断,如"是"则填写对应的次数。

5名专家对问卷的条目和内容进行评价,问卷总体平均CVR=0.8806。抽取50例护理人员进行预调查,进行信度分析,整个问卷的Cronbach's系数为0.837。

1.3资料处理采用SpSS13.0forwindows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的统计方法有描述性的统计方法、pearson相关检验。

2结果

2.1一般资料调查对象年龄20~55岁;来自部级医院313例(46.10%),省级医院63例(9.28%),市级医院202例(29.75%),区级医院101例(14.87);职称为护士292例(43.00%),护师266人(39.18%),主管护师121人(17.82%);教育背景为中专71例(10.46%),大专471例(69.37%),本科及以上137例(20.17%)。在工作中接触过化疗药的护士240例(35.35%)。

2.2态度和行为子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表1是态度和行为,其中行为得分为所有护士均填写13个条目得分。将各子问卷得分换算成百分制后,态度得分80分以上的护士占99.71%,行为得分80分以上的护士占63.62%。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接触患者后洗手或卫生手消毒"、"用后锐器放入锐器盒"条目得分分别为(4.04±1.11)分、(4.54±0.65)分、(4.81±0.62)分。其中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能做到100%洗手或卫生手消毒的护士仅292例(43.00%),接触患者后100%洗手或卫生手消毒的护士421例(62.00%)。

在被调查对象中有241例(35.49%)发生过629次职业暴露,其平均上报率仅为26.55%。在工作中接触过化疗药的护士240例(35.35%),"在配药中心配置化疗药"得分均为0分。

3讨论

3.1护士的权利护士享有职业防护的权利,医院应提供其职业防护所需的设备。实际工作中,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护士职业防护依从性较低,行为较少。如医院均未建立正规的中心配药室、化疗药物无专人管理和配置,都影响护士的职业防护。护士获得防护设备及正确使用防护设备,直接影响护士的职业防护行为[3,4]。因此,医疗机构应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加大资金投入,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及物品,保障护士的防护权利。

3.2护士的义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正确执行防护措施,是护士的义务。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安全,更有益于患者的健康。护士正确的职业防护可防止自身免遭针头等利器的侵害,还可因严格执行洗手措施而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接触患者或患者周围环境并未做到100%洗手或卫生手消毒的护士,众所周知,洗手是预防院内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也是医院管理部门及护理管理者日常所所强调的,我国卫生部还于2009年4月1日颁布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对手卫生的指征和方法进行了规范,明确要求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和患者后应洗手或卫生手消毒[5],但被调查的护士并未达到这一要求。而使用后的锐器即时放入锐器盒是避免锐器伤的重要措施之一,不仅保护自己,也避免给其他同事造成伤害,据美国CDC统计显示,安全装置可避免62%~88%的锐器损伤发生[6],然而本研究显示尚有11.78%的护士在使用锐器后未能每次都放入锐器盒。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有按流程和原则进行操作的义务,这应成为护士的基本职业操守,这也是保障自己和他人权利的前提。

3.3制度与规范制定法律法规,完善相应的制度,保证护士的职业防护权利;规范执业防护行为,强调护士职业防护义务。如上报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建立血液暴露防治通报网络系统(epinet),及时处理血液暴露及针刺伤[7]。通过立法,明文规定护士不得回套已经污染的针头、抗肿瘤治疗时必须穿防护服,戴口罩、护目镜和一次性手套等,医疗废物正确处理,以规范护士的职业行为,提高职业防护依从性,减少职业暴露[8],从制度上保障护士获得职业防护的权利,规范并落实职业防护措施,强调护士防护义务,真正保护护士、保护患者的健康。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S].北京,2006,6.

[2]卫生部.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S].北京,2009,3.

[3]酒井顺子,江智霞,何英,等.护理人员标准预防依从性调查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8,22(7B):1812-1814.

[4]周建伟,罗阳.护士标准预防的健康信念与行为依从性的相关性研究[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8:3-4.

[5]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S].北京,2009,4.

[6]preventingneedlestickinjuriesinhealthcaresettings[S].nioSHalert,1999

职业卫生的定义篇9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十二五”时期卫生发展目标任务和中原经济区建设,按照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要求,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与卫生法治实践相结合,继续深入开展卫生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为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促进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主要目标

根据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执业和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对法律知识的现实需求,紧密结合卫生工作实际,通过深入扎实的卫生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进一步增强卫生系统全体人员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卫生系统依法治理的自觉性,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同时,通过广泛深入的卫生法制宣传,进一步增强服务相对人的法律意识,提高维护自身健康权益的自觉性,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工作原则

1.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全省卫生“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和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注重法制宣传教育与卫生重点工作的结合,着力营造良好的卫生法治环境,全面推进卫生重点工作的有序开展。

2.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坚持把解决群众最为关注的“看病难、看病贵”等卫生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的切入点,把服务与宣传结合起来,让群众确实感受到法治建设的成果。

3.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结合卫生工作特点,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实际,突出卫生法制宣传的重点,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有重点、有步骤、有秩序的开展工作。

4.坚持学用结合,普治结合。通过有针对性的卫生法制宣传教育,满足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对卫生法律知识的实际需求,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推动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促进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的结合。

5.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不断丰富卫生普法的形式和方法,使卫生法制宣传教育在广度和深度上达到新的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大力开展依法治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完善行政决策规则和程序,完善听证制度及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改革和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加快建立职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系。健全卫生行政执法程序,建立和完善卫生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进政务公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增强透明度。全面落实《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严格依法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认真执行《行政复议法》、《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完善行政调解制度,依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围绕卫生工作重点,深入开展卫生行业专项治理活动,使卫生系统法治化管理水平跃上新台阶。

(二)继续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社会主义基本法律体系。大力学习宣传宪法,进一步增强卫生系统全体人员的宪法意识、公民意识、爱国意识、国家安全统一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氛围。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学习宣传,深入学习宣传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方面的法律,充分发挥法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加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卫生系统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治理论水平,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三)围绕卫生工作重点,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学习宣传与卫生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卫生法律法规,普及公共卫生安全知识,引导和教育广大群众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大卫生观念。组织学习宣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别是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相关的法律法规,围绕解决群众反映的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等方面问题,开展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等工作为重点的法制宣传教育,为卫生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四)围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学习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社会化管理水平;学习宣传、投诉、调解等法律法规,促进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依法化解矛盾纠纷;学习宣传行政复议与诉讼、侵权责任、医疗纠纷调处、疫苗异常反应和职业病诊断鉴定等法律法规,引导公民依法按程序表达利益诉求。

(五)加强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以医疗卫生人员为重点,加强执业医师法、《刑法修正案(六)》、反腐倡廉和治理商业贿赂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宣传教育,倡导良好医德医风,增强廉洁行医、依法执业的自觉性。广泛开展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干部、公务员和卫生行政执法人员的反腐倡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反腐倡廉意识,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深入开展反面典型教育,利用发生在卫生系统的案件开展警示教育,发挥震慑作用。

(六)继续组织开展卫生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各县(市、区)卫生局要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加强领导,大力推进卫生法制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医疗卫生机构等活动,积极开展卫生法律咨询和服务,特别要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宣传宪法为核心,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法制宣传教育,在卫生系统中营造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同时,还要结合《食品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周活动,深入开展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了解、遵守卫生法律法规,增强卫生法律法规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三、对象和要求

全市卫生系统“六五”普法的对象是全市卫生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以及卫生行政服务相对人,其中重点对象是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的领导干部、公务员、卫生行政执法人员、医疗卫生人员。

(一)切实加强卫生系统领导干部学法守法用法,着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全市卫生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要健全并落实集体学法、法制讲座、法制培训、法律知识考试考核等制度,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经常化、制度化。加强对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的考察、学法守法用法情况的督促检查和年度评估考核,把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等考核结果作为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党组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法制讲座每年不少于四次。

(二)大力推进卫生系统公务员和卫生行政执法人员学法守法用法,着力提高依法行政和执法监督能力。全市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工作人员要加强基本法律知识和与履行职责相关的专门法律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依法办事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加大公务员培训力度,把法律知识作为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业务培训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专门法律知识轮训和新公布法律法规专题培训。坚持和完善干部集中学法制度及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将公务员学法守法用法情况作为公务员年度考核、任职晋升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加强卫生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完善和推广持证上岗制度,把有关法律制度作为持证上岗考试的重要内容,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提高卫生行政管理水平,确保卫生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

(三)深入开展医疗卫生人员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知法守法和依法执业意识。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要在新上岗人员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纳入卫生法律知识,学习掌握与其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卫生法律法规。要通过集中培训、收看专题片、组织讨论会等不同形式,继续开展在岗人员的法律知识学习,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切实做到依法执业、规范服务。

(四)广泛开展面向卫生行政服务相对人的卫生法制宣传教育。以《职业病防治法》、《食品安全法》以及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的卫生法律法规为重点,加大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依法维护生命健康权益的法律意识;加强宣传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卫生法律法规,提高依法管理、依法办事能力,引导职工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四、工作步骤与安排

卫生系统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从年开始实施,到2015年结束。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年)。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是卫生普法工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年,各县(市、区)卫生局、局属各单位、城市区二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要在总结“五五”普法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本规划并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制定“六五”普法计划,于年10月30日前报局监督与协调科备案,并做好“六五”普法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

卫生部负责组织编写卫生专业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普及性材,作为全国卫生系统普法规范读本。省卫生厅编印的《卫生法律法规资料汇编》作为全省卫生系统“六五”普法的学习用书。

职业卫生的定义篇10

[关键词]卫生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对策

在医患关系中,患者对医生的医术很难进行科学的评价,而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医德医风往往是决定医患关系是否和谐的关键。良好的医德医风养成的基础在医学院校。因此培养医学院校在校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性和紧迫性。

1当前卫生职业院校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在旧的教育模式影响下,职业道德教育被忽视。当前的卫生职业院校为了给社会提供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往往比较重视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而忽视道德教育,《医学伦理道德学》、《卫生法律法规》、《医护人员礼仪》等相关课程开设的较少,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系统、实践性较强的医德培育机制。

1.2道德教育内容陈旧,没有跟随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做出相应的调整。目前,落后的医德教育内容与现有的社会道德之间出现冲突,忽视了对现实社会医德状况和医德应用的分析与指导,使得医德教育变成了空洞的说教,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1.3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力量建设滞后。目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多数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点,主要讲授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对医学常识和医疗实践过程中的医德医风问题缺乏了解和认识,课堂教学中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将工作与学习密切结合。致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不佳。

1.4道德教育教学和考评方式单一,缺乏创新。当代大学生面对的是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环境,而现在大多数学校在进行医德教育时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现在的职业道德课多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的,以教师讲授为主,比较注重职业道德知识的灌输,而学生实际参与的却很少。这种方式虽然使学生较容易掌握课程内容,但却不利于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再加上一些医学伦理学的教师本身缺乏医学知识和科学的管理水平,课堂上经常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逆反心理,轻视甚至放弃本学科的学习。

2加强高职院校卫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2.1科学的选定职业道德培养教材。一以卫生高职院校德育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为依据,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开展,并且融合卫生法规、医学伦理、文化修养于一体,形成针对性强,特色突出的职业道德教育教材。二删除陈旧的内容与技能,精选出部分马列主义理论,避免过分追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而导致学时占用过多和内容枯燥等问题。三收集医务管理工作者和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实例作为课堂教学内容,使职业道德教育更贴近实际。

2.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师的培训,帮助他们了解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使他们充分认识卫生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并且为思想政治教师搭建平台,帮助他们学习了解医学基础知识和卫生法规常识。另一方面请资深的临床一线医护人员进行职业道德讲座,弥补思想政治教师缺乏临床工作经验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