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动物防疫培训方案十篇动物防疫培训方案十篇

动物防疫培训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3:34

动物防疫培训方案篇1

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四种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群体免疫密度维持在90%以上,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做到“五到位、五不漏”,(即责任到位、组织到位、培训到位、疫苗到位、免疫到位和不漏村、不漏场、不漏户、不漏针、不漏记),确保“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在70%以上,确保重大动物疫病有效控制。

二、工作措施及要求

(一)狠抓集中强制免疫

从即日起到4月中旬前,用一个月时间,各镇(街道、农场)要集中力量,统一行动,全面完成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4种强制免疫疫病的防疫注射任务。

1、落实责任。要逐级召开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议,镇(街道)的会议要开到驻村干部和村级动物防疫员。通过召开会议动员部署,进一步明确春防的目标任务。要层层签定岗位目标责任制,区与镇,镇与村,村与防疫员要层层落实责任,签定岗位目标责任书,做到目标明确,落实到岗到人。

2、坚持专业队的做法。要创新模式,积极推广动物防疫专业队的做法,分区划片,调整充实免疫专业队,强制免疫注射要由镇(街道、农场)兽医干部牵头、村委带队,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精力,白天打畜,晚上打禽,逐村逐户逐畜禽开展拉网式免疫注射,确保散养户畜禽免疫不留空白点。同时,春季强制免疫期间,镇(街道、农场)畜牧兽医人员要加大对规模饲养场的监督力度,督促养殖场内兽医按照免疫程序开展免疫注射、建立档案、加挂标识;村级防疫员要对每个规模饲养场免疫工作进行监管,对饲养场强制免疫情况进行复核,并在《动物免疫证》上进行签字确认。

3、实行免疫密度领导签字确认,及时规范做好信息报送。根据国务院确定的“政府保免疫密度、部门保免疫质量”的工作要求,春防期间,强制免疫进度实行周报制度,要求每周周四12:00前,将本周免疫情况统计表,上报到区疫控中心。所在行政村春防结束后,免疫统计汇总表由村委会主要领导、动物防疫员签字确认,加盖村委会公章,报镇(街道、农场)备案。免疫汇总表由镇(街道、农场)分管领导、畜牧兽医站负责人签字确认,加盖公章,报区农业局备案。

4、加强疫苗管理。为杜绝疫苗浪费,保障疫苗供应,要严格执行疫苗领用、保管制度,按照《区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管理使用办法》,实行全区统一疫苗使用登记制度,记录疫苗进出台帐,对各规模养殖场领用的疫苗实行押金领用和空瓶回收,对散养户实行入户核查,加强疫苗使用的监督检查,有效提高疫苗利用率,确保疫苗真打真有效。同时,要规范疫苗自购行为,各地要根据《省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管理规定》(农医[]401号)的要求,落实自购强制免疫疫苗备案制度,符合自购条件的规模场,要向区动物疫控中心申请、备案。

5、做好免疫建档工作。根据农业部要求,免疫档案和畜禽标识将是今后免疫工作检查的主要依据。各镇(街道)和农场强制免疫后,要用市里统一规定的免疫档案格式建立免疫档案,加挂畜禽标识,发放《动物免疫证》,做到镇(街道、农场)、行政村和养殖场有免疫档案、养殖户有《动物免疫证》、动物有畜禽标识。区动物疫控中心要进一步规范强制免疫档案工作,全面推进《动物免疫证》入场(户)工作,确保《动物免疫证》入场(户)率达到100%,严禁将《动物免疫证》放在镇(街道、农场)或村级防疫员手中。在依法实施强制免疫的同时,做到统一规范免疫记录,使免疫记录、免疫证明和免疫统计表的数据一致。

6、创新培训模式,强化技术指导。要遵循急用先培、用培结合的原则,制定培训计划,提升畜牧兽医部门的整体实力。在培训内容上,由单一的岗位技能培训向提升素质能力转变;在组织上,由个体学习向团体学习转变;在方式上,由缺什么补什么的被动培训向适当超前、主动培训转变。实施区、镇、村兽医人员全员培训计划,普及动物疫病防控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本领恐慌”、“效能不高”等现象。

各镇(街道)和农场要实行春防工作干部挂钩指导制度,区农业局畜牧兽医干部要挂钩指导镇(街道)和规模场,镇级畜牧兽医干部要挂钩指导行政村。春防开始后,各挂钩干部要下到挂钩点,指导督促春防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7、做好抗体监测,确保免疫质量。4月中下旬,作为今年春防的集中监测时间,将对辖区规模场和农村散养户畜禽血样的抽取、检测和棉拭子的采集及监测。对抽查不合格的镇(街道、农场)制定免疫效果复查方案,开展全方位复查并全区通报。

(二)强化动物卫生监督

1、规范检疫行为。要严格检疫申报制度,将产地检疫同区域疫情状况、强制免疫实施、畜禽标识佩戴、免疫档案建立、日常监督检查相结合,以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规模场为突破口,开展产地检疫,努力提高动物产地检疫率和检疫面。抓好屠宰检疫工作,严把“入场检疫关”、“同步检疫关”、“宰后处理关”,确保各环节操作符合规范要求。严格动物卫生监督证章标志管理,规范出证主体及相关标准。

2、加强准调证管理。要严格实行动物及其产品准调证明制度,对于需要到外地调入动物及其产品的,要严格审查,加强跟踪,认真核对,防止因调入动物及其产品引发动物疫情。

3、加大监督力度。严厉打击逃避检疫和经营、运输、屠宰病死畜禽的违法行为,重大案件或触犯刑法的案件,要及时移送司法部门从重从严查处。

(三)做好应急准备,果断处置可疑疫情

区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指挥部畜牧办要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镇村两级也要设立值班制度,随时掌握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动态,受理动物疫病可疑病例报告和群众举报投诉,确保信息和政令畅通。坚持“发现疫情,要立足早、快、严、小”的防疫灭病方针,一旦发现动物特别是家禽大批急性死亡等可疑疫情,要严格按照《重大动物疫情报告程序》和《重大动物疫情认定程序》,在规定时间内做出应急措施,不得犹豫不决,不得心存侥幸,不得贻误防控最佳时机,要果断地把疫情扑灭在疫点上。

动物防疫培训方案篇2

目前,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已由生产性、技术性问题演变成为社会性、政治性问题。为了科学、依法、有序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建议进一步完善以下六大机制,确保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实施。

一、完善动物防疫监督机制

建议各级人大要对同级人民政府是否履行动物防疫工作职责,实施有效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机制。重点监督各级人民政府是否按照“政府保密度”和“各级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是动物防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解决动物防疫工作中的相关经费、组织实施、宣传动员等具体问题。

二、完善防疫经费投入机制

为确保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实施,建议建立完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费管理制度》和《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费定期核查制度》,由人大督促同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将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所需的劳务费、防疫药械费、疫苗冷藏运输费以及应激反应治疗费和死亡补偿费,纳入财政预算,并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尤其要尽快提高村级动物防疫人员的免疫劳务费标准(由目前每年每人补助1500元提高到8000元),与目前繁重的动物强制免疫工作相适应。

三、完善外疫防范控制机制

一是对外引种畜禽的外疫防范,要坚持“三项制度”,严格引种管理。(即调运前的引种审批制度、引种过程中派人员全程监控制度、引回后的隔离观察制度)。二是对外购商品畜禽的外疫防范,要坚持“三条原则”,加强事后监督(即坚持商品畜禽调运前的备案原则、坚持商品畜禽调运后的监督原则、坚持外引畜禽业主承诺原则)。三是对当地易感畜禽,坚持实施强制免疫制度,筑牢免疫屏障。

四、完善疫情科学处置机制

一方面,通过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队伍、储好应急物资、严格值班制度、加强应急演练等综合措施,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另一方面,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要按规定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坚持七条“疫情处置原则”科学处置疫情:一是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作;二是坚持依法依规、科学处置;三是坚持封锁疫区、限制流动;四是坚持因地制宜、综合防控(采取扑杀、消毒、免疫、监测、检疫、群防等措施);五是坚持早快严小、降低损失;六是坚持五个强制、两个强化;七是坚持内紧外松、维护稳定,力求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确保我省畜牧经济健康发展。

五、完善技术支撑培训机制

一是对动物检疫人员(官方兽医)坚持“一年一培训,三年一考核”的定期培训考核机制。由各级畜牧部门组织对辖区动物检疫人员定期开展培训考核。同时通过函授、面授、短训学历教育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对动物防检疫人员理论知识和法律知识的系统培训,不断提高素质。二是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意见》的相关要求,重点从择优选用、强化职责、定期培训和严格考核等四个方面切实加强村级动物防疫人员队伍建设,制定《乡村兽医培训规划》,不断加强乡村兽医教育培训,保证乡村兽医至少每两年接受一次培训,从而为有效防控动物重大疫病提供技术支撑。

六、完善动物防疫责任机制

重点抓好“五项责任制”的完善落实:一是继续坚持“防疫两保责任制”。即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要求,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解决动物防疫工作中的物资准备、经费筹集、人员实施等具体问题。在乡村继续推行“一定五包”动物免疫工作新机制(定防疫人员,包免疫范围、免疫时间、免疫经费、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实行乡村防疫人员的免疫劳务报酬与免疫任务完成情况挂钩,使其责权利相结合,激励他们抓好防疫工作,提高免疫质量。

二是继续实行“挂县联乡责任制”。全面实行定人、定责、定场户、定区域的“动物防疫四定责任制”,将防疫责任落实到人。

三是逐级签订“防疫目标责任制”。制定完善《动物防疫监督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实行省、市、县、乡各级人民政府和省、市、县、乡、村各级畜牧部门双向逐级签订“动物防疫监督工作目标责任书”。

动物防疫培训方案篇3

关键词动物防疫;村级防疫员;防疫工作;问题;对策;贵州惠水

中图分类号S85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4-0292-01

1存在的问题

1.1村防疫员年龄老化严重

由于畜牧兽医工作脏、累,不受人尊重,社会地位低,年轻人不愿从事此工作,导致惠水县村级防疫队伍一直都青黄不接,防疫员年龄偏大[1]。惠水县201个村,共173个村有防疫员,防疫员年龄50岁以上的47人,占27%;40~49岁的66人,占38%;30~39岁的53人,占31%;30岁以下的仅为7人,占4%。

1.2防疫员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兽医人才

惠水县村级防疫员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很多防疫员只有小学文化或者没有受过教育,该县防疫员中,本科文化程度的1人,占0.6%;专科的1人,占0.6%;中专的1人,占0.6%;初中及以下的170人,占98.2%。而畜牧兽医专业的仅为2人,仅占1.2%。大部分防疫员的技术只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且都是长期诊疗经验所得,对疫病的发病原因、致病机理不了解。而在现代越来越复杂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动物疫病都趋向于混合感染,而且新出现的动物疫病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兽医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只有具备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才能快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技术力量薄弱,使防疫人员在乡镇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中,对畜禽疾病的“堵、防、检、控”等工作难以落实,更别提现在要求承担越来越多的科技宣传工作以及现代化的对牲畜养殖、免疫、检疫网络化管理工作。

1.3待遇低,劳动量大,队伍不稳定

虽然近年来村级防疫员的待遇一直在上涨,可上涨的幅度与现今社会的生活水平相差甚远。目前,惠水县防疫员工资仅200元/月,面对越来越繁重的防疫工作,有的防疫员几乎都是脱产工作,导致防疫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很多防疫员工作时间较短,队伍不稳定,流失现象严重[2]。

2对策

2.1健全防疫员队伍

村级防疫员已呈青黄不接状态,业务主管部门及政府部门应予以重视,采取措施吸引更多年青的专业人才补充到防疫队伍中,让防疫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越来越规范化。

2.2适当增加防疫经费

除中央增加补贴外,应加大当地政府对防疫工作的经费支持,将防疫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并强化乡镇财政补贴,从本级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补充防疫员的工作经费及对防疫员进行奖励,以提高防疫员收入,增强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2.3加强培训,形成有效的培训管理体系

要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综合运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方式,培养一支适应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的队伍,要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制度,把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纳入动物防疫队伍整体培训计划,制订系统完善的培训方案,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3-4]。

2.4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责任,与其签订工作责任状

要逐渐建立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责任制。村级动物防疫员主要承担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宣传、动物强制免疫注射、畜禽标识加挂、散养户动物免疫档案建立、动物疫情报告、科技示范、技术推广等公益性任务,责任重大,要严格落实防疫员的责任,与其签订工作责任书,并有严格的奖惩制度,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感。

2.5增加村防疫员福利

应由当地政府财政增加预算,为在岗的防疫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工伤保险等,这样如果村级动物防疫员在工作中遭遇意外等,可以获得理赔,这样工作有了保障,防疫员队伍就会逐渐稳定下来。为村级动物防疫员办理农民社会养老保险,解决村防疫员退休后的生活保障问题。对于已经工作几十年现已退休的防疫员,政府应按照当地最低生活标准,依据其为防疫工作服务的年限,每年都为其提供一定生活补助。这样不仅有利于稳定村级动物防疫队,而且还有利于提升防疫员队伍的社会地位。

2.6鼓励防疫员通过技术服务,增加收入

通过加强培训,提高防疫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防疫员就可通过诊疗增加收入;还可以通过为养殖场(户)提供养殖技术服务,收取一定的服务费来增加收入。业务主管部门也应采取多项措施,简化手续,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让防疫员通过经营饲料、兽药销售解决收入问题,这样也有利于执法部门对防疫人员进行管理,减少违法行为。

3参考文献

[1]王祥,徐文红,毛新源,等.京市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eB/oL].(2011-06-16)[2013-05-15].http:///content/11/0616/09/1993072_127290590.shtmL.

[2]梁家攀.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禽业导刊,2011(15):20-21.

动物防疫培训方案篇4

狠抓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确保畜牧业安全生产

-----xx县动物防疫工作情况介绍

一直以来,我县动物防疫工作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明确责任、依法防治、提高服务等一系列措施,全面落实“五强制、两强化”措施,使我县动物防疫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切实为畜牧业生产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近年来,我县牲畜口蹄疫、禽流感免疫密度、动物防疫卡到户率均达到100%,免疫标识佩带率达97%以上,动物及其产品检疫率不断提高,并且保持了全县境内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的良好局面。

一、温泉县基本概况

xx县地处新疆西北边陲,隶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是北疆西北部的边境大县,边境线长276公里。北部和西部以阿拉套山为界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相邻,南部以别珍套山和察汗乌逊山为界与霍城县相邻。县境地势西高东低,县域总面积5881平方公里(其中天然草场面积619万亩)。全县辖2镇、4乡、2个国营农牧场,91个行政村(队),驻有兵团农五师87团、88团两个团场。全县总人口7.2万人,由蒙、汉、哈、维、回等19个民族组成。温泉县经济以农牧业为主,种植作物以小麦、油料、甜菜为主,牲畜主要以牛、羊为主。

2006年,全县完成两次禽流感免疫165195羽,完成两次口蹄疫免疫牲畜72.61万头(只),免疫率均达到100%,同时,注射各类牲畜常规疫苗44.06万头(只)次,圆满完成了动物防疫工作任务。

二、动物防疫工作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领导重视,落实责任,为动物防疫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全县自上而下成立了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或领导小组,由县、乡主要领导亲自担任负责人,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来抓。县、乡党政领导能够经常深入农牧区一线督促、检查动物防疫情况,为搞好服务提供各种便利条件,畜牧部门始终坚守在动物防疫工作一线,极大地提高了农牧民自觉参与防疫的意识,从组织领导上确保了我县防疫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是严格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县、乡、村层层签订动物防疫工作责任状,并将动物防疫工作列入畜牧业目标管理责任状进行重点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县、乡政府实行了行政一把手负总责制和县领导包乡(镇)、乡领导包村(队)、驻村单位干部包户、兽医技术人员包畜群制度,同时,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加大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和协作配合,通过政府行为保证了动物防疫责任全部落实到位、到人。

三是加大督查工作力度。县四套班子领导组成督查组,定期不定期对各乡镇场防疫工作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并且采取直接面向广大群众、深入农户家中了解情况的方式,发现实际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研究解决,促进了动物防疫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加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投入力度,全面提升动物防疫工作能力

一是加大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基础建设投入力度。依托和利用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项目、世行项目等项目资金,切实加强对各乡镇场畜牧兽医站软硬件建设和巩固完善工作。从2003年起,有步骤、有计划、分批次地对全县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进行维修新建和设备更新,累计投入资金191万余元,其中乡级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58万元(其中新建兽医站1座,改造维修兽医站6座),新建活畜交易市场5座投资55万元,新建定点屠宰场2座投资48万元,新建药浴池6座投资15万元,黄牛改良冷配器材设备投入15万元,另外,还完成了县畜牧兽医站化验室建设及仪器设备采购。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设备的改善,为干部职工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稳定了基层动物防疫队伍,有力促进了动物防疫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是为动物防疫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县财政每年安排预算资金15万元专门用于支持动物防疫工作开展,保证了疫苗正常供应和应急物资贮备充足。

(三)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业务技能

近年来,我县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利用科普宣传活动日、集市日、牧业总结会、那达慕大会、剪毛点等节日或场所,通过电视广播、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办黑板报等方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使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在我县各地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据统计,2006年共开展动物防疫法大型宣传活动3次,挂横幅18条,张贴标语750条,出动宣传车40余次,播放录音64次,现场咨询80次,记者访谈6次,发放宣传材料20000余份。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区、州、县举办的动物防疫法律法规、行政执法、畜牧科技、业务技能提高型培训班若干期,参加人数达300人次。全县累计投入畜牧业科技宣传培训经费3万余元。通过科技培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我县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技能,确保了我县动物防疫顺利开展,同时,增强了养殖户自觉防疫的意识,为实现群防群控防疫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加大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培训力度。村级动物防疫员实行村委聘乡站管县局审查备案的制度,目前,我县招聘了36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并对这些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了严格的培训,使其具备动物防疫操作技能,满足了动物防疫工作需要。今年,我县还将招聘一批村级动物防疫员,使全县牲畜相对集中的村队均配备有村级动物防疫员,进一步充实动物防疫力量。

(四)规范档案管理,实行限时完成防疫任务的制度

认真做好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从牲畜普查登记等基础性档案做起,对动物防疫、免疫标识佩带、动物防疫卡发放、疫情监测、检疫监督等各方面情况全程档案化管理,逐步实现档案管理微机化,为我县动物防疫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依据。

实行限时完成防疫任务的制度,突击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确定时间,明确任务,建立动物防疫工作制度,突击抓好重大疫病防治工作。在县领导的全面指挥、县畜牧兽医部门的组织协调、乡村领导的具体参与下,实行倒计时的办法,扎扎实实开展防疫工作。

(五)以监促检,以检促防

切实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工作。通过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建设项目的实施,加强了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建设,建立疫情预警机制,基础设施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动物防疫水平得到有效提高。通过制定完善工作制度,对全县动物疫情实施了全面的常规监控,实行了较为规范的疫情报告制度,每个乡镇场都有人抓疫情监测,每个村队都有疫情观察报告员,确保了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严肃性。

动物防疫培训方案篇5

一、目标任务

(一)认真做好冬季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

认真组织开展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冬季免疫工作,要求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特别要注意由于牛羊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生产厂家不同,疫苗注射剂量不同(中农威特公司生产的牛羊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注射剂量为:牛1ml/头,羊0.5ml/只;其余厂家生产的牛羊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注射剂量为:牛2ml/头,羊1ml/只),各养殖场(户)在免疫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中规定的使用剂量进行免疫注射。小反刍兽疫按照免疫程序只对新生羔羊和新补栏未免疫的羊只进行免疫,做到应免尽免,抗体合格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坚持集中免疫和常年补针相结合的方式,坚决消除免疫空白。

各村动物防疫员、养殖场(户)在冬季集中免疫前对于今年首次使用的不同厂家的疫苗要进行小群试验,确保无副反应发生后,再全面推开免疫工作。

(二)做好布病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控

按照分区域、分病种分类指导的防控策略做好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镇畜牧站组织各村动物防疫员、养殖场(户)做好布病集中强制免疫工作,种羊场要做好布病检测净化,确保不发生防疫人员感染布病等意外情况;镇畜牧站积极配合县疫控中心完成奶牛布病、结核病的检测净化工作;包虫病防控重点做好犬类的驱虫、检测、无害化处理和宣传培训等工作,按照“犬犬投药,月月驱虫”的工作要求开展犬类驱虫和犬粪无害化处理工作,各村动物防疫员重点做好辖区内的犬只信息档案登记、驱虫药的发放记录、犬只驱虫记录工作,并将每月犬的驱虫数汇总上报镇畜牧站;统筹做好狂犬病、炭疽病、结核病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工作。

(三)切实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

镇畜牧站、各村动物防疫员要加强非洲猪瘟疫情排查和监测工作,进一步加强生猪养殖场(户)“一对一”监管措施,全面落实门禁、封闭饲养、定期消毒等制度,强化生猪调运监管和落地隔离观察措施,严禁泔水喂猪。做好疫情处置应急准备工作,一旦发现疫情,严格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及时上报规范处置。

(四)统筹做好常见疫病防控

镇畜牧站督促指导养殖场(户)做好羊痘、羊梭菌病、牛出败等常规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加强羊梭菌性疾病、羊痘、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等疫病监测与防治。同时,做好寄生虫病防控工作,推行羊程序化驱虫,重点做好羊泰焦虫病、肝片吸虫病、马巴贝斯虫、球虫、螨虫等寄生虫病的防控。

(五)认真开展集中消毒灭源工作

镇畜牧站要组织各村动物防疫员在集中免疫前对养殖场、屠宰场、交易市场等重点区域开展集中消毒灭源工作,要求所有养殖场(户)全员行动,对场内外环境彻底洗扫,不留死角,做好消毒灭源工作,并督促做好常态化清洗消毒,全面净化环境,有效降低疫病发生风险。

(六)强化动物防疫培训工作

镇畜牧站负责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免疫技术和自身安全防护培训,特别加强布病等人畜共患病免疫接种人员的集中培训,重点在个人防护、免疫技术和操作规程等环节要明确要求,确保免疫接种规范、安全、有效,防治因免疫注射感染人畜共患病,确保免疫操作规范,防治人为传播疫病。

二、时间安排

2020年9月5日至10月30日为全镇集中免疫时间,分四个阶段:

(一)防疫物资发放和宣传培训阶段(9月5日—9月9日)

各村委会立即组织召开冬季动物防疫会议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加大宣传力度,并组织村级动物动物防疫员和养殖场(户)负责人积极参加冬季动物防疫技术培训班。镇畜牧站及时将防疫药品、器械、防护用品、免疫档案、免疫台账、免疫标识等相关防疫物资发放给各村动物防疫员。

(二)集中免疫阶段(9月10日—10月20日)

各村要组织好人力,统筹安排,全面开展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

(三)强化补免阶段(10月21日—10月26日)

集中免疫结束后,各村动物防疫员要及时进行强化补免,对未免疫的病畜、孕畜、幼畜、新补栏畜进行补免,确保畜禽的整体免疫密度。 

(四)总结验收阶段(10月27日—10月28日)

10月27日至28日镇畜牧站对各村秋防情况进行自查,并将验收申请报告和阶段性工作总结报至县农业农村局。县农业农村局组成验收组对秋防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并采集血清进行免疫抗体效价评价。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要及时召开全村冬季动物防疫工作会议,明确村委会主任为村级动物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认真分析做好冬季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镇村干部、动物防疫员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落实镇村干部的主要责任,确保全镇动物冬季防疫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宣传教育。利用广播、宣传栏、宣传横幅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动物防疫法》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的宣传力度,增强村社干部、群众对强制免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依法防治的意识,引导广大农民依法履行防疫义务,使广大农民积极、主动、自觉地接受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实现全民参与、群防群控。

(三)加强人员防护。一是继续加大培训力度,指导动物防疫员熟练掌握防护用品佩戴方法和投药器具使用方法,不断提高操作技能,教育动物防疫员提高认识,克服麻痹思想,防止人感染布病等人畜共患病事件的发生。二是严肃工作纪律,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坚决杜绝违规操作。三是加强管理,严防其他安全事故发生。

(四)加强疫苗管理。各村防疫人员必须加强疫苗管理,按要求保管、运输、贮藏疫苗。镇畜牧站建立疫苗管理责任制,健全接收和发放手续,做到记录清晰,存档备查。

(五)规范免疫档案。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免疫档案,详细记录畜禽存栏、出栏、疫苗种类、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等情况,严格落实畜主签字制,坚决杜绝动物防疫员代签。

(六)保障免疫质量。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使用疫苗,不得随意改变给药途径和使用剂量,确保注射部位和剂量准确,严格做到“一畜一针”,杜绝在免疫操作中人为传播疫病,防疫过程中疫苗必须用冷藏箱运输,用多少,领多少,防止疫苗长时间置于冰箱之外。

动物防疫培训方案篇6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全中小学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准备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担当,抓好措施落实,科学有序的做好校外培训机构复课后的各项准备工作,进一步抓好疫情防控,坚决防止疫情向校外培训机构扩散,全力守护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基本原则

把保障师生员工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以国家和中小幼和校外培训机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为工作依据,最大程度地预防疫情发生及人员危害,按照“一校一案”的原则,做到风险得不到控制不开班、防控条件不具备不开班、安全得不到保障不开班。

三、可以开班的培训机构

此次可以开班的培训机构为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面向参加2020年高校艺考的高三学生、参加2020年高考的往届复读生开展学科类线下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所有其他类型的学生一律不得进入校外培训机构参加培训。

四、培训机构的准备工作

1.完善疫情防控工作体系。各校外培训机构要建立以主要领导为责任人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完善开学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疫情防控、疫情报告、教职员工培训、教学组织、通风消毒与隔离等各项制度。要建立校、班、家长三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应及时掌握属地教育主管部门、卫生健康管理部门、疾控机构、定点医院、所在社区的疫情防控人员名单及其联系方式,畅通信息渠道。

2.做好开班前排查。校外培训机构要在开班前做好高三艺考生、高考复读生及员工的健康监测工作,建立台账,分类管理,全面掌握开学前14天员工、学员及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行踪轨迹等,做到零遗漏。艺考生到校外培训机构上课要经学籍所在学校同意并签订协议,明确离校时间等事宜,做到与培训机构有序衔接。学籍所在学校对艺考生的健康追踪能够与校外培训机构开学时间衔接上的,可由学籍所在学校开具证明,校外培训机构应该予以承认。员工、学员及家庭成员未做到14天身体健康状况、行踪轨迹精准排查的,一律不得进入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机构要将参加培训的艺考生、复读生名单提前报审批机关备案,内容至少包括姓名、性别、高考报名序号、身份证号、照片等信息。

3.做好疫情防控物资准备。各校外培训机构要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物资储备,确保足额、到位,满足开班后疫情防控的需要。如消杀用品、口罩、额温枪、水银体温计、洗手液等。

4.设置隔离室。确实具备开班条件的机构需要提前与卫生健康部门确认指定的收治医院,并依据学生人数科学测算、合理设置相对独立、数量充裕、符合卫生防疫部门要求的隔离观察场所。按要求配备隔离室观察室必备设施和物资,用于暂时留观体温检测中发现体温异常的教职员工和学生,避免交叉感染。

5.做好公共环境卫生消毒防护。各培训机构在开班前要对办学场所室内外环境进行全面卫生清洁,要依据有关标准,每日做好学生教室、洗手间等公共场所消毒工作,不留死角。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确保师生员工饮食饮水安全。

6.做好开班提示。校外培训机构具体开班时间明确后,要通过“告家长书”等方式告知学员和家长开班时间以及开班后应注意的事项,要求每位师生签署如实报告旅居史、健康状况等情况的承诺书,确保平稳有序开班。

五、开班流程

1.各培训机构按照相关工作要求做好开班的准备工作,包括疫情防控的规章制度建设、相关责任人员的分工、开班前排查、疫情防控物资准备、隔离室设置、公共环境卫生消毒防护、开展疫情防控培训和应急演练的准备工作。

2.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提交开班申请及防控措施方案。

3.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疫情防控部门对照防疫标准逐条验收。

4.经县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检查评估合格的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

5.通过审核的培训机构要签署安全承诺书,承诺全面落实防控要求,并严格按指定的日期开班授课。

六、开班后防控和教育教学统筹工作

1.落实防控工作不放松。严格按照中央、、市县部署,把县2020年春季校外培训机构开班工作落到实处。各校外培训机构主要负责人要在岗在位,推动落实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各项任务措施。对师生员工排查毫不放松,严格落实每日晨午检制度,实时动态掌握所有师生员工身体状况。

2.实施错时错峰培训。校外培训机构要按照培训学员的人数,错时错峰安排培训场次和班级人数,组织培训学员分散就坐,降低师生分布密度,在疫情没有得到完全控制之前,决不允许搞聚集性活动。切实防止出现校门通拥挤、学员和家长大量聚集等情况。停止举办任何进入培训场所的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等活动。

3.实施“封闭式”管理。校外培训机构要全面实施场所“封闭式”管理制度,严控人员进出,除员工、学员外,禁止其他人员进入培训场所。各培训机构要严格落实县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印发<县“人人有码、码上行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所有进出培训场所人员(含保安、保洁等)均须落实“身份核实→扫码或亮码+测温→登记→放行”等工作流程,相关人员须佩戴口罩。未取得健康码“绿码”的员工和不符合条件的学员、快递外卖,不得进入培训机构场所。县教育局对已营业的培训机构“人人有码”工作落实情况,以明查暗访的形式进行专项督导检查。

4.严格卫生消毒制度。复工开班后,校外培训机构要参照《各级各类学校制定错时错峰开学实施方案工作指南》、《市中小学、幼儿园和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开学工作指南》(松教防发[2020]6号),做好培训场所每天日常性清洁消毒,做好消毒记录。实施消毒处理时,操作人员应当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每天做好各类教学、生活及工作场所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严禁安排学员在密闭环境下学习和活动;要暂停使用空调。

5.加强卫生健康教育。校外培训机构要开展多种形式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利用现有的官网官微、走廊宣传栏等平台,普及卫生保健常识,依法依规开展科学防控。组织员工和学员学习《各级各类学校制定错时错峰开学实施方案工作指南》,指导员工和学员加强个人防护。开展手部卫生教育,配备充足洗手设施、洗手液、抹手纸等,张贴“七步”洗手法,引导员工和学员养成勤洗手习惯、掌握正确洗手方法,严禁随地吐痰,注意咳嗽、打喷嚏时的卫生礼仪,人际交谈应保持适当距离。

6.建立缺课登记追访制度。校外培训机构必须掌握所有未正常到岗到课的员工和学员的健康状况,对缺勤、请假、早退的员工和学员,落实专人每天做好电话、网络访问,了解其身体状况,进行情绪安抚,提出健康建议,并记录、汇总相关情况。

7.强化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培训期间,发现体温异常的员工和学员,要用水银体温计进行体温复测,复测后仍然超过37.3度,校外培训机构要第一时间上报卫健、疾控和教育主管部门,并按照疾控部门指导意见进行应急处置;培训机构要做好患病师生随访工作,开班时严格执行开班查验制度。

七、相关要求

动物防疫培训方案篇7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扑面而来,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面对疫情,无数医护人员站在了第一线,为加强我院疫情防控,杜绝院内感染事件发生,我院感控科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深入一线分类指导疫情防控措施,筑起了抗击新冠疫情的层层防线,在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零感染的好成绩,具体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调整组织结构、强化组织领导、全面提升感染控制能力

重新设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担任主任委员,并担任感染监控科主任,落实院感防控工作主体责任,细化管理措施及应急预案;并实行院、科、院领导包保管理,全院各科室重新梳理各自工作流程、应急预案,根据疫情防控形势重新修订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等制度,成立了牡市二院骨科分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下设防控消毒组、培训组、疫情报告组、物资供应组等小组,明确疫情责任分工,各司其责,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全面提升医院感染防控能力。

二、制定各项疫情防控措施,有效应对新冠疫情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会议要求与相关文件精神,积极行动,制定院我院的新冠病毒肺炎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工作制度、预案、流程等20余份,并深入科室督查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认真指导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消毒隔离与防护,使各项措施真正融入日常工作中。

三、慎终如始的开展医院感染防控培训,做到考核上岗

为提升全院医务人员疫情防控能力,慎终如始,从严从细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防止院内感染,积极开展市级、院级、科室三级医院感染防控培训。培训涵盖了医务人员、机关、后勤、保洁等各科室。形式为感控工作间、面对点对点、视频会议等形式。培训内容包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应急预案、穿脱防护用品、手卫生规范、上级部门下发的各种关于新冠疫情文件的解读等。培训的同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四、深入科室加强督导考核

每天持续深入全院重点科室如预检分诊、缓冲病房、Ct室、手术室、急诊科、医疗废物等科室进行院感和消毒隔离制度督导检查。定期对各病区、保洁员日常清洁消毒工作实时监督检查,确保开窗通风次数和配制的消毒剂浓度达标。

五、实行感控督导员制度

为分发挥临床科室院感质控小组职能,每科室设立了一名感控督导员,及时监控科室各个感控环节,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和监测制度,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原则,避免和减少医院感染发病率。

六、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并加以演练

为进一步提高医院新冠肺炎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水平,制定了《普通病区内突发新冠疑似病例患者应急预案》、《门诊发现阳性病例应急处置预案》等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通过演练不仅提高了医务人员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加强了医院的整体联动和配合能力,更找出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完善相关处置预案,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坚持常规工作不放松

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1~12月份共查出院病例例,院内感染例,感染率为%。

2、环境卫生学监测

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的要求,按照科室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规定做好环境卫生学监测,并保存记录,全年共监测份,监测不合格时及时报告,落实整改,进行二次监测。经复检全部合格。

八、加强职业暴露管理,确保医务人员安全

制定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并有相关措施,根据各科室工作特点配备防护用品,如外科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以保证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九、加强手卫生管理

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培训及宣传,完善手卫生设施,通过对重点部门手卫生依从性的检查和督导,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和依从性。

十、严格医疗废物管理

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进行医疗废物的规范处理。认真落实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加强医疗废物的收集、分类与转运、登记检查,保证了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整体运行规范。

十一、查漏洞,找短板,实行周自查制度

为全面梳理工作中的不足,查找漏洞,深入实行周自查、周报告制度,建立问题整改台账,设立整改时限,深度挖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排查到每一员工,每一岗位、每一流程,排查分三个层面:

1、科室自查,发现短板,建立台账,每周三进行上报;

动物防疫培训方案篇8

一、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加大传染病防治监测管理力度

《传染病防治法》对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治职责有了明确规定,各单位要及时组织本单位医护人员的学习和培训,按照法律的有关要求,依法开展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重点做好疫情报告、重点传染病监测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业务人员培训等工作。区疾控中心要加强对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的检查指导,区卫生监督所要加强对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并将督查结果及时通报各有关单位。

二、加强疫情报告管理,提高疫情预警、预测能力

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要以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国家救灾防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试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的精神和要求,进一步提高全区各疫情报告单位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亡报告分析质量,加强疫情预警、预测预报工作为重点,切实发挥疫情报告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

《传染病防治法》对各级疫情责任报告单位的疫情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严格的要求,各医院、卫生院要充分认识疫情报告和管理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将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作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建立起系统完善的疫情管理报告网络体系,健全组织机构和制度,在人员、设备、经费、待遇等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严格疫情报告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制度,坚决杜绝迟报、瞒报、漏报、谎报等现象。

各医疗卫生机构要进一步稳定、充实疫情报告人员队伍,加强业务培训工作,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各单位疫情管理人员岗位如有人事变动,应提前写出人员调整申请报区疾控中心备案,以便区疾控中心及时掌握疫情人员调整情况,进行业务培训,保证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使疫情报告和管理工作能够正常有序地开展。二级以上医院要保证至少两人专职从事疫情管理工作,镇卫生院、厂企、民营医院要配备一人专职、一人兼职的疫情工作人员,且工作要相对稳定,做到专机专用。

加强医疗单位的网络直报工作,扩大网络直报覆盖面,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工作要求,全区所有由财政拨款组建的医疗卫生单位(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论是否接诊传染病人均作为网络直报单位,私立医疗机构逐步纳入网络直报范畴。

做好疫情报告审核,加强疫情通报工作。国家实现传染病网络直报后,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各单位要在规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的同时,特别要加强传染病报告及时性和填报质量的分析,主动收集、分析、调查、核实、反馈疫情信息,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并定期通报。做好对疫情信息的预测、预警工作,对重要疫情做出快速反应并进行追踪调查和处理。区疾控中心疫情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基层指导疫情报告工作,一月一督导,半年一考核,并将督导、考核结果及时报告区卫生局,有效推动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工作的落实,同时按照有关要求定期组织疫情漏报调查,及时发现报告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和指导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对辖区内的疫情进行及时、准确的报告。发现异常报告(疫情报告突然增多或减少、传染病的暴发等)要及时处理,并在24小时内将调查结果按规定逐级上报。

三、加强疫情监测,落实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感、人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的防治工作的各项措施

为及时应对人禽流感、SaRS发生和流感大流行,控制和降低全区呼吸道疾病的发病,2012年要继续完善各项工作预案,健全组织机构和各项工作制度,做好各类传染病暴发的技术、物资储备;继续加强辖区内公共卫生监测点的指导,完善监测网络报告工作;加强培训,提高呼吸道疫情应急处置能力。

各级医院要严格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的要求,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及时诊断和排查处置人禽流感和SaRS预警病例,认真贯彻执行市局[2005]32号文件要求,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做好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等具有前哨作用的环节和机构的建设与管理,严格规范各项工作流程。要加强大众宣传教育,增强群众自我防护意识;要抓好组织、人员、物资的落实,定期组织非典防治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要按照《全国流感/人禽流感监测实施方案》、《市突发人间禽流感应急预案(试行)》及《市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等要求,加强流感、人禽流感疫情监测、预测预报工作,重点是医院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工作和重点人群的监测,按照要求及时上报监测结果;加强流感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监测,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必要时启动人间禽流感高暴露人群监测点和设立应急监测点;加强预防流感宣传,有计划地组织重点人群开展流感疫苗接种、登记、统计与上报工作。

四、强化霍乱和腹泻病的防治措施,降低肠道传染病发病率

各医疗卫生机构要提高霍乱和腹泻病防治工作重要性和长期性的认识,坚持“预防为主”,严格落实《霍乱防治工作方案》,高度重视霍乱、腹泻病防治工作,落实各项技术措施,建立健全各级霍乱和腹泻病防治专业组织,按时成立霍乱防治机动队。

各医疗单位要严格执行《省医疗单位腹泻病门诊工作规程》和《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准备,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要有单独的腹泻病门诊区,两镇卫生院开设单独的腹泻病门诊,厂企、民营一级医院设立专桌,保证肠道门诊按时开诊。加强疫情监测,有计划地开展疫源检索,特别是霍乱弧菌、o157:H7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检索,在流行季节加强对重点人群和外环境的监测,定期开展监督检查。执行全省首例霍乱病例处理制度,一旦出现首例疫情或暴发疫情,迅速核实诊断,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疫情继发、蔓延。实行霍乱疫情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上报疫情信息。

区疾控中心、市立四院、省交通医院、山大二院按要求建立腹泻病防治机动队,要做到物资装备齐全、整洁、实用、有效和便于携带,组织现场疫情处理演练,增强实战能力。要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进一步加强饮水和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开展以“三管一灭”为中心,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区疾控中心在流行季节对海产品、疫区的食品、饮用水和其他外环境进行抽样检验,所有标本进行霍乱弧菌分离培养。同时,加强对黄河、工商河水点的采样检索,加强对旅馆、饭店、集贸市场、建筑工地、摊点、集体食堂的监测和管理,对重点人群进行采便检查,防止霍乱的水型和食物型暴发。

五、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强化艾滋病防治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省艾滋病防治办法》和《省贯彻〈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以《省艾滋病防治宣传“五进”方案》、《省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和《省高危人群干预工作方案》为指导,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艾滋病防治机制,实行依法防治、科学防治、规范防治。加强疾控机构专业人员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艾滋病基本知识、防治管理和专业技术培训,增强全区艾滋病防治工作能力,努力实现到2010年90%以上城市社区和乡镇卫生服务人员、90%以上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等人员接受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的目标,逐步提高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就诊病人中主动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发现率。

高危人群行为干预是预防艾滋病进一步传播蔓延的最有效措施之一,认真落实《关于加强重点公共场所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意见》(济卫疾控发[2007]17号)5类艾滋病防治重点公共场所艾滋病防治宣传、安全套推广和高危行为干预,全面开展场所内服务人员艾滋病检测。继续推进艾滋病防治知识“五进”活动,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无偿献血知识和“四免一关怀”等政策的宣传。使全区15-49岁人口中各类人群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有效干预措施在主要高危人群和流动人口的覆盖率、安全套使用率等指标达到省、市的要求。

协调各有关部门、单位,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切实做好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严格按照卫生部《高危行为干预工作指导方案(试行)》,结合中-美艾滋病合作(Gap)项目、部级艾滋病哨点监测和自愿咨询检测(VCt)等项目,在全区重点场所开展高危人群干预工作。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提高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数量和服务质量,通过外展服务促进自愿咨询检测工作,扩大服务范围。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为艾滋病病人提供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和管理。

根据《艾滋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加强艾滋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督导、检查和质量评估。做好全区有关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调查处理。继续实施报病有奖,对报告疫情和及时完整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处理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各医疗单位要按照逐级培训的原则,在上半年对防治人员普遍进行一次培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两镇继续做好外来妇女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的摸底调查和采血工作。

六、贯彻《结核病防治规划》,提高结核病的发现率

结核病防治要按照《2006-2010年省结核病防治规划》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强化综合医院肺结核病人的登记、报告和转诊制度,规范病人的治疗和管理,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完成我区新涂阳病人指标的发现任务,保持病人治愈率达85%以上,DotS覆盖率达100%的水平。

七、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疫情

全面落实以“防鼠灭鼠、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做好疫点和暴发点的处理工作,加强疫情报告和管理,进一步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按照《省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要求,加强人间疫情和鼠间疫情监测,及时收集、汇总、分析监测资料,评价防治措施效果。严格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报告,对新发病人按国家诊断标准规定试验方法进行确诊,做好新发病例的流调工作,新发病人流调率、血膜采集率要达到100%。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做好高危人群的预防接种,提高疫苗接种率。

八、强化措施,落实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工作

认真执行国家《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和《省碘盐监测方案》,加强对碘缺乏病区碘盐监测,提高合格碘盐的覆盖率;加强尿碘、水碘监测,以了解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以及水碘含量,为政府制定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积极开展疟疾监测,加强流动人口疟防管理和“三热”病人(临床初诊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血检,密切关注来自疟区的流动人口和自疟区返回的居民,各镜检站5-10月份完成100份的血检任务,染色合格率达90%以上,并于次月5日之前向区疾控中心电话上报血检数量(联系电话),区疾控中心针对血检质量每月抽取10%的血片进行复查,严防输入性疟疾病例的发生与流行。组织实施以全民服药驱虫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防治肠道寄生虫病,降低感染率。

九、积极开展慢病及学校、托幼机构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加快慢病防治示范社区的建设工作,按照中国CDC制定的《社区高血压、糖尿病防治方案》等规范要求,对慢病高危人群及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指导。加快慢病防治机构建设,完善慢病防治网络,继续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学校卫生工作要以开展学生常见病、传染病预防控制为主要目标,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校医、保健教师和学校(托幼机构)疫情报告人的技术培训,加强疾病监测和报告,防止传染病在学校(托幼机构)内暴发流行。

十、加强隔离消毒工作,防止医源性疾病的发生

各医疗单位要认真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工作,做好自身监测与管理,充分发挥感控办、护理部的职能,做到有制度、有组织、有药械,自测自查有记录并真实、准确、详细,确保消毒卫生质量动态稳定,有效地防止院内感染发生。各医疗单位使用的消毒产品要专人负责,健全采购档案,记录准确清楚,消毒产品法定标志合法(批准文号、厂名、批号、消毒方法、消毒日期和有效期),证件齐全,严格执行一次性注射用品用后毁形消毒,医疗卫生单位的污物要分类收集,按有关要求回收处理,并于每月5日之前将本单位医疗垃圾报表传真上报区疾控中心(传真电话)。区卫生监督所、区疾控中心要加强辖区内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和敬老院(老年公寓)等单位消毒工作的督查和指导,对违反《消毒管理办法》的单位、个人,要依法严肃处理。

动物防疫培训方案篇9

2009年,我们主要进行了技术培训,森防法律法规宣传,重点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及预测预报,对常发病虫害制定了有效的防治方案,深入基层督促实施,进行有效的技术指导,加强美国白蛾的防控,强化林业植物检疫,严厉打击逃避检疫非法调运行为,确保了林果生产的安全,圆满完成省、市下达给我县的任务指标。全县现有森林面积123.85万亩,全年预测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5.5万亩,实际发生6.1万亩,发生率4.93%,防治面积5.9万亩,防治率达到96.72%,测报准确率90.16%。产地检疫种苗面积2000亩,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95.24%,检疫木材150立方米,检疫苗木40万株,林木种子5吨。应施调查监测面积96万亩,调查监测面积96万亩,监测覆盖率100%。

一、狠抓技术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壮大技术队伍

首先搞好专职和兼职检疫员的培训工作,对一些危险性病虫害的识别及发生规律、扑灭措施进行系统讲解,掌握我县重点发生的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有效地提高了专、兼职检疫员的整体素质。其次将培训的专、兼职检疫员分成四组由他们亲自担任培训教师奔赴我县的各个重点乡镇和重点村,对林农、果农进行现场讲解,使他们掌握常见病虫害的识别方法和防治措施,提高了林农、果农的技术水平,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一年来共培训专、兼职检疫员20人,培训林农、果农达1800人次,为森防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搞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确保森林植物的安全

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是搞好防治的基础,是确保森林植物安全的不可缺少的一环。对这项工作我们明确专人负责,分别在常宁乡、柏树乡、北水泉镇各建立了一个林果病虫测报点,对全县常发病虫害进行调查监测,对越冬前的虫口基数进行了样方调查,由技术人员负责各种数据、虫情、病情的搜集,预测预报病虫害的宏观趋势并提供准确的基础信息,分析最佳防治时期,确定防治措施,并编写印发虫情简报,发送到全县各乡镇,指导果农、林农搞好病虫害防治,把森林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达到有虫不成灾的目的。

根据市林业局关于加强草地螟监测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我站于六月份组织实施了草地螟在林区的调查检测工作,并协同植保站搞好技术指导。

三、加强森防法律法规宣传

根据国家林业局森防总站(林防总[2009]18号和省森防站(*森防字[2009]5号及市森防站下发关于开展“森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精神,我站于7月份组织了森防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共进行普法宣传6次,技术培训3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张,为扩大宣传面,我们还在“*县森防网”开辟宣传栏目,上传了宣传视频供大家分享学习。通过宣传,提高了全县人民对森防工作的认识,同时也提过了森防工作的社会地位。

四、加强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指导,搞好服务

为了使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真正见到实效,在搞好病虫害测报的基础上,我们及时制定防治方案,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技术指导,督促检查防治方案的执行,落实防治措施,为果农、林农排忧解难,提供全方位服务,有条件上网的我们也使用网络进行远程指导。

五、搞好产地和调运检疫,加强检疫管理,严厉打击逃避检疫非法调运行为

为防止危险性病虫害的蔓延,按照《植物检疫条例》的规定和赋予的职权,我们不定期地对调运木材、苗木等林产品的车辆进行了抽查。对非法调运苗木及木材的车辆进行了严肃处理,并补检,签发了检疫证,同时向他们讲解了非法调运的危害性,使调运检疫逐步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六、切实加强美国白蛾的防控工作,严防美国白蛾传入我县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通知》及省、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通知》。提高了对美国白蛾防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美国白蛾疫情监测工作。按照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2009年度美国白蛾监控方案》的通知,各乡(镇)都成立了美国白蛾防控领导小组,落实了防控责任,加大了监测力度,制定了上报制度。

八月十六日接到市美国白蛾调查的紧急通知后,我们意识到美国白蛾对我县的威胁日趋严重。尽管是在与北京相邻的怀来县东花园发现的,但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张家口已经出现美国白蛾,发生地已逐渐逼近我县。为此,我们及时组织本站技术人员深入到全县重点监测点,进行督导检查,重新明确了检测任务,要求各监测点查防员必须恪尽职守,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同时,我们协同各检测点查防员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重点调查了交通道路和村镇周边的树木,到目前为止,未在我县境内发现美国白蛾。

在监测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加大检疫执法力度,严防美国白蛾入侵,保护我县生态安全。

今年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明年我们要更加努力,开拓进取,为我县林业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七、2010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搞好科技培训。在森防检疫工作现阶段,原有的防治、检疫措施和技术环节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为此,我们从明年开始将下大力狠抓科技培训,重点培训我县常发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委派专兼职检疫员深入各乡镇重点林区、果区进行现场培训与指导。

(二)、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设立病虫测报点,明确专人负责,认真调查并收集相关信息,对全县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准确地进行预测预报,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以专兼职检疫员为依托,成立病虫害防治专业队,对全县病虫害的预防和除治工作进行全面指导,按照“四率”指标,严格目标管理,圆满完成省、市核定的指标任务。

(四)、加强美国白蛾和红脂大小蠹的防控监测工作。两虫已分别在周边县怀来和涿鹿被发现,如果蔓延,将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对造林绿化成果的破坏将是致命的,对我们来说,2010年的防控任务将非常艰巨,这也是我们森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需要广大林业干部职工的积极配合。

动物防疫培训方案篇10

第一条为强化派驻镇(街道)防检组的工作职能,有效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病,加快全市畜牧业快速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国务院(国发[]15号)和省政府(政办发〔〕144号、政发[3号等)有关推进动物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派驻镇(街道)防检组,为市畜牧兽医局的派出机构,并接受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畜牧技术推广站的业务指导。

第三条遵循执法主体在市,服务工作在镇(街道)的原则,市畜牧兽医局具体负责各驻镇(街道)防检组的人员、财务、固定资产等管理。

第四条驻镇(街道)防检组由市畜牧兽医局和镇、街道实行双重领导和管理,为所在地动物防疫工作和畜牧生产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第二章工作职责

第四条驻镇(街道)防检组履行下列职责:

(一)做好预防和扑灭动物疫病所需药品及物资计划,培训畜牧防检人员,组织实施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扑灭。

(二)负责对重大动物疫病的诊断、检测和疫情测报。(三)做好动物屠宰检疫、产地检疫、运输检疫。

(四)畜牧兽医新品种、新技术试点示范、推广运用。

(五)依法做好兽药、饲料、种畜禽的监督管理,做好畜禽饲料安全使用的指导,并负责辖区内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六)负责对辖区内协检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和协助上级业务部门对执业兽医、乡村兽医的监督、指导、考核。

(七)对农民和养殖专业户的公共培训和信息服务。

(八)完成党务政务公开,党风廉政建设、优化环境、政风行风建设及创先争优等工作。

第五条驻镇(街道)防检组应当定期维护防检组内的仪器设备,确保仪器设备的安全、有效。

第三章人员管理

第六条驻镇(街道)防检组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人员,由市畜牧兽医局根据工作需要,每个防检组安排2人以上;协检员由各防检组自行聘任,报局备案。

第七条协检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能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动物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热爱动物卫生事业,有奉献精神。

(三)具有畜牧兽医专业中专以上学历。

(四)品行端正,身体健康,能够正常工作。

第八条建立健全镇街道防检组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保障动物卫生监督、协防、协检人员身体健康。

第九条市畜牧兽医局制定继续教育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对没有畜牧兽医专业学历的在职人员,通过培训达到畜牧兽医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水平。

第十条驻镇(街道)防检组定期对协检员、村级防疫员和规模养殖户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规范防疫、检疫操作程序。

第十一条从事动物卫生监督、防疫、检疫的人员,需经过省或市业务部门的专业知识培训,并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没有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得直接从事动物卫生监督、防疫、检疫工作。

第四章业务管理

第十二条市畜牧兽医局每年对驻镇(街道)防检组工作人员进行年度考核,各项工作指标实行量化管理,具体考核办法按局文件执行,对考核结果达到90分以上的,设立一、二、三等奖,给予适当的奖励。

第十三条市畜牧兽医局对驻镇(街道)防检组实行责任追究制,即在畜牧生产管理和行业执法工作中,依法实行问责制(制定各岗位每个人岗位责任制)。

第十四条派驻镇(街道)防检组应按照市畜牧兽医局各科室、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畜牧技术推广站有关要求完成相关工作。

第五章证章标志和疫苗物质管理

第十五条派驻镇(街道)防检组动物卫生证章标志和疫苗物质设专人管理。在市畜牧兽医局统一订购、统一领取、统一发放,建立管理人员责任制。

第十六条市畜牧兽医局对全市动物防疫疫苗、畜禽标识、防疫档案等物质,按防疫任务配套供应给派驻镇(街道)防检组;派驻镇(街道)防检组按实际需要分批领取、分类保藏、按天发放,建立出入库台账,账目清晰。

第十七条派驻镇(街道)防检组向市畜牧兽医局履行手续,领取动物卫生证章标志,并做好领取、发放、保管工作。

第十八条派驻镇(街道)防检组应按农业部的规定,规范使用动物卫生证章标志,不得超越辖区发放或使用动物卫生证章标志,不得向非使用单位发放动物卫生证章标志。

第六章财务管理

第十九条派驻镇(街道)防检组由市畜牧兽医局管理,采取收支两条线,实行报账制,并建立配套辅助账目。

第二十条派驻镇(街道)防检组财务收支及相关要求,按派驻镇街道防检组财务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一条坚决杜绝派驻镇(街道)防检组开展非生产性的经营项目,严禁借贷款,更不允许替别人进行贷款担保,出现后果由责任人自己承担。

第七章固定资产管理

第二十二条派驻镇(街道)防检组的固定资产为国有资产(房屋、土地和设施设备),不得随意变更、转让、出售。

第二十三条派驻镇(街道)防检组如工作需要必须转让、出售、变更的,必须报市畜牧兽医局审批后执行。

第八章档案管理

第二十四条派驻镇(街道)防检组应当建立健全动物防疫、动物检疫、卫生监督、畜产品安全及畜牧生产等专业技术资料档案。

第二十五条派驻镇(街道)防检组应当建立房屋、车辆、仪器设备等国有资产的影像和文字材料档案。

第二十六条派驻镇(街道)防检组档案管理应当规范、全面。

第九章责任管理

第二十七条派驻镇(街道)防检组非畜牧兽医专业人员,经过培训学习未取得从业兽医资格,仍不能承担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应调离派驻镇(街道)防检组。

第二十八条对派驻镇(街道)防检组工作人员连续二年考核不合格或有严重违纪行为的人员予以辞退。

第二十九条对派驻镇(街道)防检组工作人员未按规定实施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市畜牧兽医局可以撤消责任人的动物检疫员资格,并根据情节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条对派驻镇(街道)防检组工作人员因、、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或后果的,尚不构成犯罪的由上级机关按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一条派驻镇(街道)防检组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并建立签到制,加强“四防”,责任到人,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第三十二条派驻镇(街道)防检组要加强站容站貌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室内外要经常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各类物品堆放要整齐、洁净,工作规范井然有序。

第三十三条市畜牧兽医局建立检举投诉受理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可以检举和投诉。

第十章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