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体育教学研究十篇小学体育教学研究十篇

小学体育教学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2:58

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篇1

关键词体育教学中小学体育体育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x.2016.05.057

SummaryofResearchonphysicaleducationinprimarySchools

wUChunming

(tangshanLubeiDistrictRonghuadaoprimarySchool,tangshan,Hebei063000)

abstractinrecentyears,ourcountryhaspaidmoreandmoreattentiontothelevelandqualityofphysicaleducationinprimaryschools.However,duetovariousreasons,therearestillmanyproblemsanddeficienciesinthephysicaleducationof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atthepresentstage.therefore,tostrengthentheresearchofprimaryschoolphysicaleducation,tosolvetheproblemsinprimaryschoolphysicaleducationhasbecometheprimarytask.inthispaper,throughaccesstorelevantinformation,tothe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portsteachingbasedonasimplesummaryofthestudy,inordertoplayacertainroleinprimaryschoolphysicaleducation.

Keywordsphysicaleducation;primaryandsecondaryphysicaleducation;sportsteachingresearch

0前言

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过程由师生共同参与,目的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品质等,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自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丹麦、德国等一些欧洲国家率先把体育课设置为中小学的必修课,在美国的教育法中,虽然没有规定中小学设置体育课程的条文,但在大约一半的州,体育课也是必修的,其余的绝大部分学校也设置了选修体育课。我国教育法规定体育课是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之一。

小学是人生的启蒙阶段,是孩子身体的成长,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重要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强的重要阶段。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就是针对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体育锻炼教育。它作为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基础和起点,成为学生初始健康和健身的启蒙教育阶段,影响着每个人一生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小学生只需重视文化学习,尤其是有的学校也受到了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以至于缩减体育教学的课时,导致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不能有效地得到保证。曾在《体育之研究》中写道:“小学之时,宜专注重于身体之发育,而知识之增进、道德之养成次之;宜以养护为主,而以教授训练为辅。”①这也说明体育教育在小学阶段有着重要的地位。

1国内针对小学体育教学的研究

调查说明,当前我国关于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研究中多数都是从体育场地与器材设施;对学校体育观念的认识;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以及体育教师的科研及专业技能教学水平的现状等不同角度,对多个地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现状做了分析和研究。

陈顺太的《论如何发展我国小学体育教育》提出,要真正扎实有效地发展好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对政府而言要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观念;落实体育政策,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对学校及教师而言要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完善课堂教学方法;加强体育教师培训,提高体育教师业务能力和素质;同时,学校要加强与家庭和社区的联系,整合社会资源,形成三方合力,共同促进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发展。②

黄全林在《浅谈如何改革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指出了我国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现状,以及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基本功的训练;培养目标的单一模式;教学课程设置的优势与不足等问题。③

小学的场地器材设施能够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的需求;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中92.9%的学生每天有或基本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定期组织班级及全校性体育活动;苏州工业园区小学体育教师性别比例较为合理,但职称结构不太合理,

周宏达、何平尔在《城镇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与研究》抽取的江苏省奉化市4所小学的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制约城镇中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体育场地及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学校的重视程度等等。学生只能随意进行一些活动,很难收到全面锻炼身体的效果。文中建议学校要重视体育教学,强化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做到家校合一;开放体育场所和开办假日体育兴趣小组,组织学生活动。④

魏孟田在《河北省农村小学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分析》中提到,河北省农村的小学中仍有24.9%没有开设体育课,体育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比较简单的跑步、跳远等项目;体育教师职称普遍偏低,职称评聘工作严重滞后;体育教师福利待遇比较差;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基本上没有,而是以自由活动代替;农村小学基本没有体育专项经费,体育工作经费欠缺比较严重。⑤

曾凡在《东莞市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中指出,一方面,部分领导对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比较重视,部分学校体育教师队伍逐年扩大,年轻体育教师不断增加且学历高,有创新精神和较高的工作热情。但另一情况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在减少。同时体育教学的评价方式还不能跟上改革的步伐,也间接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⑥

戴维红,黄瑞国在《福建省小学体育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中指出,福建省小学体育教育中,农村及城镇小学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上并没有大的差别。仅有30%的学校不能按规定每周安排3课时以上(含三课时)体育课,原因主要是领导重视不够,体育师资不达标,以及体育场地设施设备严重不足,另外也有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体育课被占用的现象。其中,城市小学较之农村小学被占用的比例较小,无形中拉大了城乡之间小学生受体育教育的差距。其余70%无论农村和城镇学校,都能按规定开齐体育课。体育器材设施方面,城市小学体育器材达标率最高,农村小学达标率为零。体育教师配比方面调查显示,仅有65%的农村小学配备了专职体育教师,但职后培训情况不容乐观,约有68.6%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没有受过专业理论培训。信息闭锁、专业培训滞后、甚至缺水必要的体育教学参考书,导致部分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不了解当前体育教育改革的相关理念。⑦

2针对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国外对比性研究

对比国外体育教育教学研究,可以更好地开展针对本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探索和研究,提高对自己教育工作的认识。

例如:王健在2000年著的《中、日、澳3国初中体育课程目标的比较研究》;吴黎2012年著的《中日韩体育教学目标的比较研究》和刘转青在2012写的《中美中学体育课程标准之比较》主要是从体育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方面形式展开的;陈立国的《不同的文化模式,不同的体育思想轨迹――近代中日体育思想发展比较研究》和张嘉六《海峡两岸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之比较研究》是以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体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方面为主进行研究。

曾怀光在《中、美、日学校体育教育的比较分析》中指出,美国和日本的体育教学存在着多种不同。美国是动作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体质锻炼为主,更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倡导教师与学生在活动中和谐融为一体;而日本则以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出发点,更注重学生在学习中所活动的成功体验以及在体育学习中的自主性。⑧

蒋海龙的《中外体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比较》研究发现,世界国家都有自编自定的体育教材,按规定每周2~3学时体育课;虽然体育教学内容各不相同,但都注重学生的个性,力求使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和发展。以美、日为例,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的活动、判断能力,但课堂教学组织的相对松散;以俄罗斯、中国为例,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活动强调统一性,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教学内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对象的不同出现多种结构的模式。⑨

郭太玮、金玉在《中外学校体育比较研究现状述评》中阐述,教学目标上,日本注重体育的娱乐价值;德国强调提高运动技术;美国强调个体的发展、实现个体潜能、树立自我形象。教学大纲上,日本确立身心统一思想,达到体育与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俄罗斯重视学生的个体需求,注重建立学生的自主个性。体育教学内容上都反映出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教学评价上,日本的体育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关心、意欲和态度;思考和判断;技能和表现;知识和理解。⑩

3结语

小学体育教育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教育中的重要部分,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学的体育教育课程能够正常开展。在今后我们应该抛弃传统落后的教育方法,不断加强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虽然我国小学阶段的体育教育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目前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因而继续加强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显得至关重要。在国外,体育教育方面虽然也存在着许多其自身的问题,但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提高学生的兴趣,强调在快乐中锻炼,尊重学生的个性,在教学内容上也更多地突出终身体育的理念。这些都为我国小学学校体育发展起到了借鉴作用。

注释

①.体育之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9.

②陈顺太.论如何发展我国小学体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0.4:162.

③黄全林.浅谈如何改革小学体育教育教学[J].当代体育科技,2014.4.36:119-121.

④周宏达,何平尔.城镇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与研究[J].体育教学,2010.3.

⑤魏孟田.河北省农村小学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分析[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08.10.

⑥曾凡.东莞市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6.9.

⑦戴维红,黄瑞国.福建省小学体育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5(27):5,116-120.

⑧曾怀光.中、美、日学校体育教育的比较分析[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4.

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篇2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创新研究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一、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创新分析

(一)课程内容设置要体现实效性和生活性

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是指教师进行体育教学时以教学内容为依据,让学生学得有效率。以往的教学内容设置得不合理,导致教学过程缺乏效率,这使得体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形同虚设。要改变这种情形,就必须创新教学内容,使之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符合学校的教学实施要求,能够引导教师充分落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课程内容的设置不能按部就班,应该体现教学内容的引导性,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树立创新意识,培养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发现、探讨问题,获得结论。课程内容的设置要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理论素质。

在体育教学内容中,应该将合理的生活场景引入课程中,把课堂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要求课程内容与生活场景有机融合在一起,在生活场景中体现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创设实践的情境,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境下练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另外,在课堂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学会交流、沟通,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等诸多良好技能,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体育教学更富有生活性。

(二)课程内容设置要融入德育内容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点:第一,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意识;第二,组织纪律性;第三,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第四,坚忍不拔、勇敢顽强、敢于拼搏的奋斗精神等。为此,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创新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在体育内容中增设国内外体育运动员努力奋斗、为国争光等的事迹。在讲解体育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竞技能力不仅能使国家获得荣耀,而且能让民族精神得到强化。在体育教学中增加这些内容将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其的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意识。

其次,在课程内容中增加团体合作训练内容,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组织纪律。多组织团体活动,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为了让团队获得胜利,要求自己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发扬团队力量,为最后的取胜而积极配合。

最后,体育老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引导学生顽强拼搏、努力奋斗。每个学生都有很好的潜能,只要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就能高效地将这些潜能发挥出来,这要求教师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发地发掘自身的能量,从而做到自立自强、勇于拼搏。

二、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分析

(一)教学方式应该多样化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是由学生的特征决定的,小学生在身心方面有不同的基础,他们信息接受能力、活动能力各不相同。当前推崇的教玩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就是一种比较成功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以小学生爱玩这一心理特征为基础,在课堂上将教学内容以玩的方式展现给小学生,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充分领略动作要义,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强化学生的体能锻炼,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智力的提高。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体育教学遵从的是教师作用于学生的单向模式,这使得体育教学以老师为主导,忽视学生的需求,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参加活动创造条件。同时,要多提供同学之间、同学和教师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使学生和教师在不经意间都得以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自己是“导师”,学生是“主角”,而不是“观众”。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方法创新,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挑战、乐于参与的精神面貌。

总而言之,科学有效的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实现素质教育的科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与缺陷,例如教学模式落后、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手段陈旧等。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必须积极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身心健康,大胆改革,积极创新,不断探索,从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凌云.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J].读与写杂志,2011,(7):34-38.

[2]姜天民.浅谈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与新课程的实施[J].科教文汇,2012(05):56-59.

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篇3

选取小学五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对比法,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情境教学法在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方面效果明显,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播放音乐、利用多媒体等方式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小学体育;实验对比法;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法指的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迅速且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利用音乐创设情境,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通过问题创设情境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文选取福州市仓山小学五年级两个班的7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两班各35名学生。实验前,两个班学生在男女生比例、体育成绩、身体素质及学习态度上无显著性差异。采用教学实验法,随机选取1班作为实验班,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学;2班为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两个班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场地方面都一致,且由同一名体育教师进行为期一学年的教学实验。实验后,采用SpSS统计软件20.0版本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数理统计。

二、研究结果

本研究选取的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项目:50米跑、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和坐位体前屈,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进行测试。另外,还采取问卷调查法,测试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态度。由表1可知,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50米跑、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四个项目的测试中,p值都小于0.05。这说明实验后,两个班学生在四个项目的测试成绩上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在前三项上,p值小于0.01,差异更加明显。从平均分看,50米跑,实验班学生比对照班学生平均快0.66秒;1分钟跳绳,实验班学生比对照班学生平均多跳19.6次;1分钟仰卧起坐,实验班比对照班多做5.69次;坐位体前屈,实验班比对照班多2.23厘米。这说明采用情境教学法的实验班在四个项目的测试上比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班成绩好,表明情境教学法更能提高学生体育成绩。实验后,实验班表示对体育学习有浓厚兴趣的比例比对照班高16.8%,表示一般感兴趣的学生比对照班高12.5%,而表示没有兴趣的学生比对照班少27.8%,表示厌恶的学生比对照班少1.5%。这说明情境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从学习态度上看,实验后表示学习态度非常端正的,实验班比对照班高36.7%;表示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实验班比对照班少19.9%;非常不端正的,实验班比对照班少5%。这说明情境教学法能够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三、结论

第一,情境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第二,情境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和年龄特点,通过游戏、竞赛、多媒体、音乐等创设出的场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第三,情境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育不仅是一项竞技活动,还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也具有审美价值。在情境教学中,播放音乐、观看多媒体、欣赏优秀运动员的表演等都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方式。

四、建议

第一,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设计情境教学法时,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比如,虽然通过故事创设情境非常受学生欢迎,但它不适宜在小学高年级使用。高年级适合播放一些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录像,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也可以通过比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等等。第二,注意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教师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是否运用情境教学法,选择什么样的情境,情境教学法是贯穿于整个课堂还是插入某个阶段,都需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置或选择。第三,情境设计要自然贴切。情境教学法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设计情境。情境设计要自然贴切,尽量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能够融入其中,否则不仅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让学生感到不舒服。第四,注重学生的情感投入。衡量情境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尺是学生能否在教学中情不自禁地、全身心地投入情境。比如,在五年级的跳远教学中,采用比赛的情境教学方式。绝大部分学生能积极投入其中,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对什么都无所谓,或者轻视体育课,表现出一种无所谓、应付差事的心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适当地对情景教学方式进行调节。第五,情境教学法要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实验证明,情境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优越,但并不是说在小学体育课中要排斥其他教学法。每种教学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使用条件,必须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综合运用。

作者:黄孟雄单位:福州市仓山小学

参考文献

[1]周家娥.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2,(24):118-120.

[2]彭振光.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实践,2013,(7):26-30.

[3]钟红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157-158.

[4]林珠爱.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9):213-214.

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篇4

关键词:教学方式;综合素质;课堂活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小学体育教学并没有受到重视,导致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相对较低,根本无法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众多教师开始对小学体育教学的方式进行研究,要求通过有效的教学改革推动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基于此,本文在此对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方式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达到促进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目的。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多数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通常以示范型的教学方法进行体育教学。具体地说,教师利用肢体语言进行体育教学,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自己的动作进行模仿和学习。

这种教学方式的本质是一种强行的灌输,学生获得的认知并不深刻,所学习的姿势与动作也容易混淆和遗忘。因此,教师需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与摸索,在获得更深层次认知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以小学短跑教学为例,教师不再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而是在简单的讲解与示范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并通过分组合作进行短跑训练。在此过程中,学生就能够通过相互的竞技、比赛和合作不断完善自身的短跑姿势与动作,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成绩。在自我的探究以及合作互助的过程中,学生的收获无疑更大,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以趣味性为主导的教学方式

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就是要增加小学体育教学的生动趣味性,使学生能够集中精神地面对教学,并主动配合教学工作。

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运用游戏教学法开展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开展“打空降特务”的体育游戏,要求学生手持沙包击中从空中抛下的“降落伞”。教师以游戏为载体,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并有效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

这就能够吸引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变得更加主动,达到维持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总的来说,教师要对小学体育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教学的趣味性,这就需要众多教师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与交流,提出更有效的教学策略,达到推动小学教学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篇5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小学体育;研究

一、实验研究

1.研究对象和方法

选取小学三年级两个班的9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两个班级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每班各45名学生。对照班采取传统的教学法,观察班采取探究式教学法。

2.结果

(1)技能

从表1可知,实验后两个班的技能具有明显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学习兴趣

从表2可知,采用探究式教学的实验班比采用传统教学的对照班的学习体育兴趣更强,说明探究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3)学习态度

从表3可知,采用探究式教学的实验班比采用传统教学的对照班的学习态度更好,说明探究式教学能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二、结论

1.探究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地探讨知识。在探讨过程中,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参与,会通过与同学合作主动发现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样一种气氛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增强学生的运动技能。

2.探究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能力

教师通过设计探究式的问题、步骤,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引导学生相互讨论、相互学习,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以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不断磨砺自己的意志,不断培养创新能力。

3.探究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只有让学生对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使他们认真学习。探究式教学是能够发挥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的教学模式。通过探究式教学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程中,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三、建议

为了防止影响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探究,需要根据学校的资源合理规划、安排教学内容,需要保证足够的练习场地,需要保证性能好的运动设施。

探究式教学在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中采用的比较多,而中小学院校采用的较少,特别是小学几乎就没有采用探究式教学。因此,需要加强对探究式教学的宣传力度,以便让更多教育者和受教者了解并运用探究式教学。

只有教师具有较高的执教水平,才能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提出适合学生知识水平的问题,才能有效指导学生,纠正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实施探究式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教水平,将探究式教学理论转化为自身的理论,以适应探究式教学的需求。

参考文献:

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篇6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影响因素;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6-0259-02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和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得以更新,教学方法得以改进,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和限制,很多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意识仍然不高,对于如何提升教学有效性无所适从,并且缺乏相关的系统性的理论指导作为参考。因此探究影响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实施策略十分必要。

体育教学是一个可控的开放系统,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教师和学生、教学场地、教学器材、操作程序等诸多要素。系统科学整体优化原理认为:任何系统只有通过要素和结构的优化,才能实现其整体功能的优化。因此,如何通过教师符合体育学科客观规律的教学活动以及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成功引起并维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身体素质、基本技能、协同合作、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心理健康、体育价值观念等方面获得进步和发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即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从构成体育教学这个可控、开放系统的各方面因素入手,对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进行整合优化,从而通过各方面构成要素的共同作用,推动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以实现《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要求,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一般设定为“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塑造健康体魄,发展个性,进行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教育”,这种晦涩、抽象的陈述方式模糊了体育教学的具体目的指向,很难对具体的教学实践提供明确的目标指导。体育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体育学习的结果(效果)。根据学习理论,学生的体育学习的结果(效果)是学生生理和心理状态发生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这种内部心理变化表现在五个性能方面,分别是体育与健康领域的陈述性知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策略性知识)、动作技能(一种程序性知识)和态度。用这五种性能陈述和划分作为体育教学目标具有更有效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提升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应从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投入下实现这五方面教学目标入手。

一、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1.课堂因素。(1)教学目标定位。教学目标是体育课堂教学的目的指向,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和组织的理论依据,正确、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可以使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更具可操作性,明确学生的努力方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是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前提。目标定位不仅要包含必要的动作技能目标、认知策略目标,还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内在情感需求、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与发展;注意课堂教学目标与长期教学目标的有效统一,保证课堂教学的系统性与科学性。(2)教学内容选择与搭配。新课程体育教材并没有对每一课时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这给了教师充分的自由选择权。由于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学方法、教学设计都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合理至关重要,关系到能否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表现欲,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是否有效。(3)教学方法选择使用。教学方法选择恰当,符合学生的内在需求和认知发展水平,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特别注意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行为特点,对于低阶段的小学生宜采用游戏和比赛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适当考虑小群体分组轮换教学等方法充分合理利用时间。(4)教学设计方案制定。一堂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必然是教学方案经过精心设计的结果。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将要进行的课堂动态教学过程进行预先设计和策划,课堂教学内容脉络清晰、教学方法选用得当,教学活动及时间节点安排合理,减少不必要的时间资源浪费,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才能提升。(5)课堂氛围是否和谐。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使学生处于全身心开放的状态,思维更加活跃,反应更加敏捷,体态更加协调,学习热情更加饱满,这是体育课堂教学高效的基础。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也有利于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感,为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打开窗口,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通过获得的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从而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此外,教师自身素养,是否能适时给予学生正确适宜的评价,是否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场地、教学器材的选用与组织安排也是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2.非课堂因素。在以往长期的体育教学质量的研究中,我们往往习惯性地从课堂构成要素(内因)出发分析研究影响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而忽视了非课堂因素(外因)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我们都知道,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条件,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因此,研究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非课堂因素(外因)也十分必要。

以上数据显示,“学校对体育的重视与关心程度”、“体育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体育教师的课时量”、“体育课程安排的合理度”、“本地区及学校的教研氛围”、“班级人数”是非课堂因素中影响力度较大的六个因素,而“学校对体育的重视与关心程度”、“体育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体育教师的课时量”则达到80%以上,成为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三大非课堂因素。而在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的对于中,“教研氛围、课程安排”要素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别。

二、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鉴于上文对于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研究,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策略主要应从如何优化、改善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重要影响因素出发。

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明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与搭配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制定符合学生学情与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案。要保证每一节课堂教学切实有效,首先要始终明确当下教学目标与长期教学目标,并始终关注学生的内在发展需求,注重引导学生认知策略、动作技能以外智慧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与进步。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选择能够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教学内容。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与意志力较薄弱,新颖、充满乐趣的教学内容与情景设计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关注度与持久的专注力。清晰明确的教学主线、缓急适宜的教学节奏、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难度适中的教学任务可以使课堂教学的组织开展更加严密、有序、高效,避免学生产生机械、疲惫的学习心理。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的开展应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构建开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放松、宽容的环境下自觉学习,实现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是必然存在的,教师首先要承认并予以接受,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难易度的教学任务,对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进度要及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与鼓励,满足学生的内在情感需求,帮助学生建立信心与正确的学习态度。这种融洽、和谐、信任的教学氛围是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基础与催化剂。

3.学校方面应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把体育教学放在与其他学科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加强体育学科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合理安排体育课密度,增大对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的购置与管理力度。只有学校正确认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与投入、管理,优化教学资源,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才能从根本上有发展空间可谈。

参考文献:

[1]徐瑞芳.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1999,(01).

[2]葛冰.体育教学模式的整体优化研究[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7.

[3]颜庆.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大家,2011,(18).

[4]尹秀峰.体育教学目标的习得性能本质类型和结构体系研究[m].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3.

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篇7

一、小学体育教学创新的重要性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的特征就是创新,而创新同时也是教育教学进步的有效方法。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报告得出:人的创新能力大部分来源于后天的培养和教育,而这种教育和培养在基础教育教学的阶段尤为重要。因此,将“创新”二字注入到小学生的教学中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只有将创新精神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才能将创新能力与意识潜移默化的传授给学生,并且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与发展动力。

要进行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创新,就需要源源不断地创新出丰富的体育课程内容。总体而言,体育课程的教学不能单一不变,陈旧乏味的教学内容无法在小学教学中构建多方位、多层次的高效教学。小学生具有年龄天生的活泼爱动,参加体育课程中的体育运动之外,体育教师还应积极地扩展体育教学内容,引入同学们喜爱的各种流行并且能够充分锻炼身体的项目,例如有氧健身操和轮滑,还可以增加具有特色的武术和高桥等运动项目。小学生生理年龄小,并且身体素质较低的特点,可以对其引入的运动项目进行适当改进,改变其动作的难度要求,改变运动规则,从而适应基础教学。创新地引入运动项目能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也能使得在制订体育教学计划有利于丰富教材内容,形成体育教学的独特的教学风格。

二、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

基于实践的基础上探究出体育教学的创新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体育教学的课程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艺术,即老师在体育教学中能够使用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表达,称之为语言艺术。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引导学生的注意力更多的集中于教学和运动项目,并且使得学生能够将体育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从而有助于教学目标与任务能够高效顺利的完成。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细致研究如何进行对学生的引导,将课程充满乐趣,让学生在增强体育锻炼与提高身体素质的过程中兴趣盎然并有竞争欲望,在愉悦的情绪中进行体育课程。

其次,在体育课程中增加音乐元素能够让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更加提高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愉悦感,能够在进行体育课程中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在快乐的过程中逐步的形成终生锻炼的意识,并且能够高效促进学生在培养锻炼意识的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提高适应能力,在运动技能的锻炼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锻炼意识与锻炼质量。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播放适当的音乐,能够在音乐中使得学生的运动神经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提高学生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增强课堂的活跃度,进而减轻在体育锻炼中的疲劳感,音乐能够激发学生的身体潜能和学习兴趣。加入音乐的教学,使得体育运动不再是单一的肢体运动。经过医学专家的研究表明,音乐能够在让人产生兴奋和愉悦的心情。在适当的音乐中,学生的身体锻炼过程是愉悦的过程。

同时,在对教学内容的创新的同时,也应注重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内容和形式。在关注学生需要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师在体育课程中的变化,师生关系不再应是单一的教材实践,而是应通过教材和现有的资源来培养学生、完善学生。学生的健康发展是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小学生天真好动是其本性,竞争意识激烈,有极强的表现欲。在体育课程中进行游戏适用于普遍的学生学习和锻炼,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尤为重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角意识。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的这种单一模式,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没有重视学生的需求,从而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为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多地加入讨论并且主动地参与活动。增加同学之间、教师和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在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与体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乐于参与和积极参与。

最后,除了小学生的学校之外,家庭和社区也是学生的主要运动场所。家庭和社区对体育的支持才能促进成功的教育教学。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只有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和渗透,才能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体育体系。家庭和社区能够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也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器材。并且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还能够增强与家人的感情联络,并且在对其在校外时间提供指导,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保证学生在一个健康的良好环境中成长。

三、总结

小学是学生生涯的起步,也是教育中的基础,它关系到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健康及发展,甚至关系到其一生的素质教育。基础教学的教学质量和其内容的创新已经成为教育界的重点研究内容。推进小学体育教育,能够建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切实实行相关的体育政策,增加对体育教育的投入,丰富体育课程中的内容,完善体育教学的方法,增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并增加学校与家庭和社区的衔接,深层次挖掘社会与家庭的资源,促进体育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是重要内容。作为体育教师,尤其是小学体育教师,更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在体育教学中采取实际的措施,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小学体育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晋裕.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1,(1):87-91.

[2]陈志山.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体育学刊,2003,(3):102-104.

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篇8

关键词:体育教学;小班化;异质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145-03

一、问题的提出

“小班化”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小班化”教育指的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本文所指的异质学生是指在我们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由于身体形态特异、身体瘦弱和性格孤僻内向的学生。这个群体在班内所占的比例不大,但在大班化的体育教学中,由于体育老师的课多又很集中,学生人数多,老师根本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关注班级中异质学生体育学习的学习状态。如今随着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小班化体育教学的进一步推广,使我们体育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每一个学生,本研究的推出为体育异质学生的转化带来了积极影响。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校初中七年级8个班。

2.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①文献研究法:笔者查阅了2006~2011年间的《体育教学》杂志相关内容及毛振明等专家、学者的部分著作;②问卷调查法:实验前、后各发放一次问卷;③观察法:主要运用随机观察和定点观察的方法;④实验法:选择本校初中七年级1~8班进行小班化教学实验;⑤数理统计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并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

三、异质生成因分析及小班化体育教学转化方法简述

1.体育异质学生产生的原因。首先由于遗传的因素,造成了不少的异质学生或肥胖、或瘦弱,体质不能承受和正常学生一样的体育课负荷;其次,学生心理因素也是造成学生异质的一个因素。他们有的个性懦弱、意志力薄弱、心理自卑、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由于大班化体育教学教师的精力比较分散,对异质学生不能因材施教,也挫伤他们的自信心。

2.小班化体育教学转化体育异质学生的方法。(1)课堂练习,对体育异质学生优先辅导。正常学生上体育课时,教师一一讲解示范,他们就会心领神会,并能很好地完成动作,而异质学生就不一定那么容易了。因此,在课堂练习中,教师必须对异质学生优先安排辅导。异质学生掌握动作慢,完成技术动作往往达不到要求,教师不能横加指责,要耐心、细致地加以讲解、辅导。当他们有一点进步时,就要给予表扬、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逐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2)适当降低难度,减轻异质学生的学习压力。《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的考核制度中,考虑了个体差异,增加了自评、互评等办法。但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的形态、生理、心理,以及人际关系等因素及其差异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教师应根据异质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多方面的“倾斜”,恰当降低评价标准,做到分层评价。①时间上的降低。在耐久跑教学中,要求800米用3’20~3’40完成,体质较差的学生可放宽到3’50,即使有的学生实在达不到,也会在练习中奋力一搏,但随着体育课练习次数的增加,要求逐渐提高。不能对异质学生一味地照顾,放宽尺度。要让他们觉得自己在进步,对自己有信心。②距离上的缩短。在七年级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中,好的学生可以在罚球线上投,力量差的在罚球圈沿上投。然后逐步提高。③器械上的减轻。具体方法:在投掷场地插一旗,并划一条标志线,异质学生可用轻器械投掷。如一般的同学用2公斤,异质学生可用1公斤。要求他们力争完成自己的投掷目标。④分值上的鼓励。不同分值比赛,在篮球比赛中,可以采用能力强的学生投中一球得一分,异质学生投中一球得二分的办法进行比赛,区别对待。(3)分组教学中实行“灵活分组法”。①混合分组法。现在小班化教学每班只有38人。我把学生分成六人小组,将正常学生和异质学生混合编为一组,课堂中,教师没有分身术,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去帮助异质学生完成练习。教育先行者陶行知先生提倡“小先生制”—也就是让学生教学生,“即知即传”。学生一面学,一面教,学生的教育力量有时比教师大得多。开展小组比赛,效果很好。②同质分组法。在分组中,让同等起点的学生编成一组,利用群体“互助”、“互争”、“互动”去完成教学任务,使群体整体提高和进步,达到育人目的。在体育课中,让每位学生动起来,人人做练习,人人参与锻炼。在这种分组方法中,教师教学精力可向异质学生小组倾斜,在教师的特殊关注下,逐步培养异质学生自主练习的能力,让他们和集体融合在一起。(4)对体育异质学生进行全面评价,重在鼓励。①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异质学生以全面能力评价代替单纯的分数评价,灵活性评价与多样性评价相结合。可以采用口头、手势、书面等评价方式;在测试时学生认为自己的考核结果不理想,可以允许学生重试,成绩进步可以加分,鼓励学生超越自己。②制订特殊的考核办法。体育异质学生最怕的是体育测试,因为他们付出再多,其测试成绩与正常学生还是差距很远,如果采用正常的考核办法,他们就会以“考也是零分,干脆不考”而放弃测试。为此,应为体育异质学生制订特殊的考核办法,比如可以采用逐步提高法。开始练习的成绩,登记一次成绩;经过一段练习后的成绩,再登记一次成绩。只要两次成绩对比,成绩进步了则为及格,而后确定新目标。运用这种记分方式对体育弱质学生考核,能够公正明确地显示自身身体素质的提高与进步,有效地调动异质学生参与考核的意识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

四、结论

1.问卷调查结果综述。本人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就小班化教学的教学分组方法进行跟踪调查,对小班化教学的教学分组方法做出反馈意见。实验前发放问卷320份,回收313份,回收率97.8%;实验后,发放问卷320份,回收315份,回收率98.4%。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出以下几组数据:

从上表可以看到经过灵活的分组教学后,喜欢体育课的同学从55%上升到85%,不喜欢体育课同学由25%下降到5%,可见灵活分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上表可以看到很大部分同学觉得分层评价合理,认为现行分层评价是可行的。

从表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在小班化教学中运动技能有了明显进步的,只有个别学生认为没有进步,这一结果说明了小班化教学对运动技能的提高起到明显作用。

2.经过近一年的小班化教学,并进行素质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篇9

关键词:小学阶段;体育教育;困境;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129-01

小学阶段在培养孩子成长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体育学科,其在培养孩子心理素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但纵观目前的小学体育教育,依然存在有体育师资匮乏、场地器材不足等情况,加之教师与家长对于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认识的不足,让小学体育教育工作没能充分发挥去其应有的效能。

一、小学体育在儿童小学教育中的价值

1、促进孩子机体健康发展

体育的本质手段既是提升练习者身体健康,通过体育锻炼让孩子的骨骼、肌肉承受一定负荷量的刺激,由此引发孩子机体的应激性反映,以此改善孩子的身体机能,提升孩子身体素质。

2、促进孩子智力发育

有相关研究证明,孩子参与体育活动有助于促进孩子大脑发育,小学阶段的体育活动并不是简单的身体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要让孩子掌握一定的基本运动技能、技术,诸如体操、拍皮球、跳绳等,孩子通过观察、模仿、思维、记忆等过程,最终形成动力定型。

3、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

在当前孩子阶段多数孩子表现出娇气、胆子小、不合群、缺乏协作精神等特点,这些独生子女病引发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通过体育活动中一些团体性项目,能够有效的改善孩子的此种问题,诸如:体育游戏---“抗洪救灾”课例,孩子们各个手托木块,时儿甸甸前进,时儿越过障碍去奋力搭桥的场面,彼此之间相互协作将桥搭成,小朋友们通过集体的力量战胜了“洪水”,在这个游戏当中,孩子们既可以在紧张而欢快的气氛当中锻炼身体,同时在活动当中,彼此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也得到了发展,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得到提升。

二、当前小学阶段体育教学的困境

1、硬件设施方面

学校体育硬件设施往往是体育教育实施的硬伤,很多学校在校园建设方面更多的是将资金投入了教学设施的建设上,往往没有成型的专用体育场地,尤其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诸多学校把孩子的培养上放在培养孩子的文化素质方面,对于孩子的体育素质方面的关注较少,所以,在体育场地设施方面仍有很多不足,不能够满足需求。

2、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设置有待提升

小学阶段孩子天真浪漫,当然体育活动也是孩子们所喜爱的课程之一,所以对于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也变得至关重要,内容要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符合他们的天性,让他们愿意从事到其中,让孩子们喜欢上体育,并愿意积极主动的投身于其中。但反观当下的小学体育内容,内容仍显枯燥,缺乏创新性,不利于学生参与热情的形成。

3、教学方法有待提高

另外一点就是除了上述的问题之外,体育教学方法、手段仍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一点与小学阶段体育教师个体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在很多的学校当中,尤其诸如一些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常常由一些非专业人士从事,甚至没有专门的体育教师,对于体育工作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可有可无,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更显不专业,教学经验不足。

三、完善小学体育教育不足的措施

1、加强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要配有专门的体育教师,不论多少,至少要有一名专业的小学体育教师存在,能够让教学内容开展与实施方面更具针对性,另外,鼓励教师积极探索适合于学校自身实际的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这不仅有利于小学体育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升,同时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再有,加强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鼓励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积极探索,并将教学中的一些经验体会,形成科研成果,与同行共同分享。

2、加强体育硬件设施的建设,加大投资力度

场地设施是体育教学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点我们应给与高度的重视,所以,在学校开办以及建设方面应加大对其的监管力度,对于一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不足,应给与督办或是勒令其通过吸纳外界自己或是自身投入等方式,提高硬件场地设施建设,以达到能否满足体育教学活动实施的基本条件,另外体育设施建设应选择适合孩子的设施,以便能够更好的发挥其锻炼的效果以及确保孩子的安全。

3、强化校园体育教育规范管理力度

强化孩子园的管理规范化,以确保孩子园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完善相应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设计一套符合孩子成长的课程体系,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生活、锻炼的时间,以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此外,教育部门要强化指导及监督小学体育教育的工作,通过专业的指导,将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提高,例如教研员要定期到学校听课,在听课的过程中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善意见,将教师的教育水平提高.同时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展开网上研究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使体育教学活动完善,使小学体育教育能够科学操作、规范管理.

小学体育教学在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认知能力以及智力方面有其特有的功效,是其它教学项目所无法比拟的,提高对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学校体育场所的建设是当前较大一部分学校的首要任务,对于这点我们应该给与重视,加强小学体育教师师资力量的专业化建设,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以保证体育教育发挥其最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篇10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游戏实习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40-01

一、前言

相较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游戏更贯穿于教学内容中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贯穿体育游戏于始终,对教学内容有辅助及强化体育教学的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拓展体育教学的教育功能,有效增强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但如何更好地将体育游戏融入体育教学中,如何合理地运用体育游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达到预期的效果是目前问题之所在。本文调查研究实习生在教学实习过程中运用体育游戏的现状,以及能够获得体育游戏的运用的第一手资料,为以后的实习生提出有效的建议,使其能合理运用体育游戏,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体育游戏的运用频率和实用价值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对于实习生来说初踏上教育岗位,缺乏教学经验,对于课堂教学的组织和课堂气氛的气氛调动上比较生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而通过体育游戏的使用能解决这些问题。大部分实习生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使用体育游戏,普遍认为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对体育游戏的选择与分析

虽然体育游戏的形式多样,但并不是任何形式都属于教学活动,为了便于教学和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选择体育游戏时应注意选择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游戏的动作、情节、规则和组织方法都应该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经过调查可知,选择非自编的游戏的比例比选择完全自编和部分自编的游戏的都要大一些,很多实习生都选择没有新意的游戏―丢手绢,以及其他比较传统的游戏,这些游戏使用频率过多,一则因为大多数实习生对这类游戏信手拈来,很是熟悉,二则平时对体育游戏积累太少,三是不愿意动脑,只图方便。

(三)体育游戏在教学中各个阶段运用的情况分析

调查所知,大多数实习生把体育游戏用于准备活动,通过准备活动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身体机能状态和心理状况,把学生的兴奋性调节在一个适宜的状态,使学生从心理和生理上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做准备。如跑动中的“听数抱团”、“蛇形跑”、“螺旋形跑”、“钻山洞”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跑出欢乐、跑出兴趣,有效的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可是在课堂的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使用体育游戏所占比例很少,大家都忽视了体育游戏在这两部分的功效。

(四)对教学运用体育游戏的效果分析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调查,实习生认为在课堂中运用体育游戏效果较好,但也有三分之一的人则认为效果一般,原因一是因为频繁使用传统游戏,使游戏本身失去了新鲜感,二则由于器材有限而人数过多,在进行游戏时不能每一个学生都均等地参加到游戏活动中去,从而使学生失去兴趣。

(五)对运用体育游戏适合性的分析

大多数的实习生把体育游戏的时间控制在课堂时间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约10分钟。不论是作为体育训练中的辅助手段,还是作为体育教学的实践课程,都需要把握体育游戏的“度”。游戏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使学生兴趣减弱,味同嚼蜡,从而使体育游戏本身的应用价值受到损害。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时还应注意游戏负荷的适宜性。当游戏以基本教材出现时,应将几个不同活动量的游戏“轻重缓急”交叉排开,基本符合小―大―小的规律,以使负荷处于高低不断变化之中,这样既不影响活动气氛,又可调节课的节奏。较为合适的负荷,主要得靠教师的全面观察和及时调控来实现。

三、建议

(一)合理利用体育游戏。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将游戏融入体育教学中,既丰富教学内容,又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基本技术,提高技术水平。

(二)科学地组织体育游戏。在进行体育游戏时要做到科学、准确、有针对性,有利于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同时游戏的组织应具有普遍性,引导入要定时、定次轮换,避免少数人包揽的现象发生,以保证每一个学生参加游戏练习的机会相等。

(三)根据教学各个阶段的出发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游戏,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体育游戏进行深入研究。平时多加积累、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和创编一些游戏运用到教学中去,认真研究并不断提高体育游戏的质量,努力使之成为体育教学活动中有效的辅助手段。

(四)体育游戏与创新教学相结合。在准备活动部分运用体育游戏既能够达到热身、活动筋骨的效果又避免枯燥呆板沉闷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兴趣、身体技能活动额能力有所提高;而在基本部分穿插体育游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奋点,调动了学生的练习热情。体育游戏在课堂上只要合理科学的运用,无论在哪个环节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还要懂得创新教学,将体育游戏与体育课有机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