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施工方案技术总结十篇施工方案技术总结十篇

施工方案技术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0:04

施工方案技术总结篇1

【关键词】应用工程力学优化技术方案总结

1工程概况

拉西瓦水电站泄洪底孔除承担提前发电期汛期施工导流,同时承担降低库水位及库水位降至2339m左右向下游供水的任务;临时底孔主要为提前发电期承担汛期施工导流,后期进行封堵。底孔、临时底孔布置相同,均由进口段、有压段、弧形工作门墩段(包括鼻坎段)组成。进口底坎高程2320.0m,进口设平板事故检修门,孔口尺寸4.0m×9.0m;工作弧门底坎高程2320.0m,孔口尺寸4.0m×6.0m。

2施工方案说明

2.1原施工方案说明

底孔、临时底孔除孔口部位有钢衬外,孔身均无钢衬。其流道长,深度大,且顶板呈渐变形态。原顶板投标方案采用规格为φ273×12mm的钢管柱支撑(间排距1m×3m),支柱间布设∠752×7的剪刀撑;管柱顶部铺设Ι28找平梁和Ι25的水平梁形成钢平台,其上安装散装钢模板。原支撑方案见图1。

2.2优化施工方案说明

底孔、临时底孔流道总长73m,流道两边墙净跨距4m,两边墙及顶板混凝土均设计有受力钢筋,顶板混凝土中沿跨距方向受力钢筋为三层,底部两层为Φ32,顶部为Φ28,其竖向间距分别为20cm、30cm,平行间距均为20cm。

为加快孔口坝段的施工进度,利用工程力学相关知识对底孔、临时底孔流道顶板的原施工方案进行了较为科学、细致的优化,将流道底部改为钢筋桁架支撑及吊模。利用流道顶板混凝土中的设计受力钢筋与新增钢筋形成吊模的桁架支撑系统。其支撑结构见图2。

3优化方案的科学性验证

3.1荷载及结构校核计算

3.1.1荷载计算

以双榀桁架覆盖范围为基本计算单元:下弦杆跨度4.35m、顺流道长0.6m、混凝土最大浇筑高度2m(流道顶板台阶分层高度控制在1m~2m间,见图3)。

(1)现浇混凝土重量:混凝土以常规2500kg/m3、乘以1.25的结构安全保证系数进行验算,以均布荷载计为:

q1=0.6m×2m×2500kg/m3×10n/kg×1.25=37.5kn/m

(2)支撑桁架自重:考虑到设计架立筋与水平桁架上、下弦杆的连接强度,此处以水平设计钢筋计入桁架自重进行校核,其重量包括桁架上、下弦杆、腹杆、连接筋及设计钢筋,其单元校核总重为649kg,以均布荷载计为:

(3)吊模材料自重由螺帽、螺杆、钢垫板、胶合板、散装钢模及钢围檩组成,其单元校核总重为368kg,以均布荷载计为:

(4)施工人员及设备单元校核重量以3人×75kg/人+200kg=425kg计,以均布荷载计为:

(5)混凝土振捣动荷载以均布荷载计为:

q5=5kn/m2×0.6m=3kn/m

(6)混凝土吊罐卸料动荷载计算。

①混凝土吊罐卸料动荷载分析。浇筑施工时,限定混凝土吊罐卸料最大高度不超过3m,分析混凝土吊罐卸料的实际过程,忽略混凝土间、混凝土与吊罐卸料口间的粘滞力,假设卸料只受重力作用;与此同时,混凝土料的实际运动近似流体运动,相对固体自由下落的冲击力要小的多,加之混凝土下落后,与受料面接触后会产生锥形堆积,增大受力面积,随着混凝土料下落量的增多,受料面单位面积承受的动荷载逐渐减小。

考虑到保证吊模的结构安全可靠性,现将卸料流体均匀下落运动转化为以卸料口为正投影面面积、高1.5m的圆柱形混凝土柱自由落体运动,下落高度为3m,结构转化见图4。

图4混凝土吊罐卸料动力计算转化图(单位:mm)

②动荷载计算。求混凝土柱对吊模模板的冲击力F,因拟定为固体自由落体运动,则由:、、、得&

则由求得量及动量定理公式得:、、、、、得

因冲击力F冲击面积为直径0.895m的圆,而吊模单个吊点承载范围为流道长向0.6m、流道跨度0.44m,因此,将求出的冲击力转化为沿流道跨长方向的均布荷载为:

综上所列,单榀桁架下弦杆节点承受集中荷载p为:

则支座反力

3.1.2桁架内力计算

截取a点为首个计算节点,假设n1及n30为拉力,并规定拉力为“+”、压力为“C”,由a点处的平衡方程:

由计算可知n1为压力,n30为拉力。

再截取C点为计算节点,将已经求出的杆件内力按实际方向标明,将未知力依然假设为拉力,则由C点处的平衡方程:

由计算可知n2为拉力,n21为压力。

以节点法依次类推计算得出各杆件的内力值,并标于桁架内力简图,见图5。

3.1.3桁架强度及稳定性校核计算

(1)桁架腹杆计算。

①桁架腹杆中拉杆(如CD)内力最大为nmax=89.62kn,采用φ28、l=0.83m(腹杆有效计算长度),根据轴心受力杆件刚度计算公式校核如下:

由、得

(公式①)

校核其强度:

由、

得(公式②)

因腹杆中所有拉杆选用材料相同、计算长度均相等,校核最大拉力所在杆满足强度要求,故可知腹杆其余拉杆均满足强度要求。

②桁架腹杆中压杆(如aC)内力最大为nmax=88.93kn,采用φ28、l=0.83m,则如下:

根据公式①求得λ=118.6

根据公式②求得σmax=114.5n/mm2

因腹杆中所有压杆选用材料相同、计算长度均相等,校核最大压力所在杆满足强度要求,故可知腹杆中其余压杆均满足强度要求。

根据已经求出腹杆中最大内力压杆的长细比,应确定该腹杆(如aC)为大柔度压杆还是小柔度压杆,之后选用相应的压杆稳定计算公式进行校核。

查表得Ⅰ级钢筋(HpB235)强度设计值fpy=205n/mm2、弹性模量e=2.1×105n/mm2,则压杆柔度(长细比)临界值λp:(公式③)

因此,确定该腹杆为大柔度压杆,应选用“欧拉公式”对其进行稳定性校核,由、、得

因ncr=90.64kn>nmax=88.93kn,所以,桁架φ28腹杆压杆最大内力杆满足压杆稳定要求,故其余φ28腹杆均满足压杆稳定要求。

(2)桁架弦杆计算。

①桁架上、下弦杆校核单元均采用Φ32、l=0.44m的Ⅱ级热轧带肋钢筋。因上弦杆均为压杆,所受最大轴向压力为nmax=129.46kn(如上弦Km杆),则如下:

根据公式①求得λ=55

根据公式②求得

σmax=161.1n/mm2

因校核最大压力所在弦杆满足强度要求,可知上弦杆其余各杆即满足强度要求。

查表得Ⅱ级钢筋(HRB335、Q345)强度设计值fpy=300n/mm2、弹性模量e=2.0×105n/mm2,根据公式③求出压杆柔度(长细比)临界值λp=81.1>λ=55,则确定此压杆为小柔度压杆,应选用轴心受压杆件稳定计算公式对其进行校核,如下:

由λ=55查表得Ⅱ级热轧带肋钢筋(HRB335、Q345号钢)a类截面中心受压直杆的稳定系数为φ=0.855,得:

由所求可知,桁架上弦杆满足稳定性要求。

②因下弦杆均为受拉杆,其中最大拉杆(如JL)内力最大为nmax=126.82kn,采用Φ32、l=0.44m,则如下:

根据公式①求得λ=55

因此,桁架下弦杆满足强度要求。

(3)吊点螺杆计算。因吊点螺杆为受拉杆,其中最大拉力为2p=38.4kn,采用φ20、l=0.464m,则根据公式①求得λ=92.8

3.1.4焊缝强度校核计算

桁架弦杆与腹杆的连接方式采用搭接双面满焊,搭接长度为20cm,为保证足够的搭接焊缝长度和强度,特将腹杆在弦杆两侧交错焊接,两腹杆拐头与弦杆搭接相交部分(长度为5cm)不施焊,避免焊接损伤弦杆母材,故单拐实际焊缝长度为30cm(15cm×2面),见图6。

图6桁架弦杆与腹杆焊接简图(单位:mm)

弦杆与腹杆钢筋焊接以直角焊缝计算,得焊角尺寸hf=23mm,则焊角有效计算高度he=0.7hf=16mm;同时,为考虑焊缝的施工缺陷,有效计算长度lw以实际焊缝长度的80%(即240mm)作为计算长度,查表得Q235钢的焊缝强度设计值为160n/mm2,则根据以下公式得:

已求得桁架各杆内力最大值n=129.46kn

吊模支撑系统主要由桁架受力弦杆及腹杆与垂直于桁架平面的刚性材料固接,形成整体空间框架结构,其实际强度及稳定性指标高于单榀平面桁架。因此,经验算可知,主坝底孔、临时底孔流道顶板混凝土采用吊模施工,其优化后的支撑结构承载力满足强度及稳定性要求,优化方案可行。

3.2方案优化前后对比分析

方案优化对比分析详见下表1。

表1方案优化对比分析表

方案名称钢材用量(t)制作、拉运及入仓手段优缺点比较

优化前:门形管柱支撑124.02由于流道顶部为两段坡面组合的渐变段,钢管支撑的渐变高度为6m~8.2m,将型材拉运至前方,缆机入仓,在流道底部加工为单榀门形支撑,后由仓面吊配合人工吊装。因前方交叉作业,制安干扰大,焊接质量势必降低;安装耗时;从底部支撑,渐变段下料制安施工难度大;属于被动支撑,对混凝土拆模强度要求高、耗时;支撑结构较大,拆模困难。

优化后:钢筋桁架支撑87钢筋桁架体积小,单榀重209.5kg,均可在后方加工厂制作并拉运至前方,缆机入仓后,五名施工人员即可安装,仓面吊仅起到临时辅助安装作用。后方加工精度高;更有效地实行“三检一验”制度,确保了桁架的加工出厂质量;前方安装快捷、高效,缩短了工期;桁架支撑主动受力,无需底部支撑,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混凝土强度达到70%,方可拆模;支撑结构简单、轻便,易于拆模。

4结语

吊模工艺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日渐成熟,但在水电站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成功应用为数不多。拉西瓦水电站泄洪底孔、临时底孔流道顶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采用吊模工艺的优化施工技术方案,应用工程力学相关知识为理论基础,经过科学、合理的验算及选材,充分体现出建筑施工单位的实践性。在遵循国家规范及设计成果的前提下,应用科学的理论知识,并结合施工一线的实践经验,不断采用并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将进一步提高施工单位的整体技术水平。同时,应用工程力学相关知识对施工技术方案进行科学而合理的优化,凸显其在工程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施工方案技术总结篇2

关键词:新时期;农机化新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S22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4.23.0036

1农机化示范推广项目的组织程序

在试验示范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包括机具的选型、选择试验示范点、签订示范合同和制定实施方案、组织方案、总结验收这五个阶段。

1.1机具选型

项目通过论证后,即可着手进行机具试验选型工作,选型必须注意机具的先进性、适应性和可靠性,做到动力配套合理,操作、维修方便,使用安全等。若无合适的作业机械,可组织技术人员对现有机械加以改造或研制新的机具。

1.2选择试验示范点

试验示范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检查项目选择的正确性,树立样板,示范全区。

1.3签订示范合同,制定实施方案

首先推广单位和示范单位要签订示范试验合同,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规范生产活动,约束各方。需要强调的是,制定农机化推广实施方案,必须加强同农业部门和农业科技人员的配合,要使实施方案真正体现出农机工程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三者的有机统一。

1.4组织实施

根据农业生产要求和方案中制定的工艺流程,逐步实施要推广的农机新机具与新技术。

1.5总结验收

总结验收的目的在于对先进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进行总结评价,确定能否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2农机化示范项目的实施管理

2.1实施程序

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实施大体可分三个阶段进行,即项目实施技术组织准备阶段、项目实施技术推广阶段和项目总结阶段。项目实施工程程序如下:

项目实施技术准备阶段。包括:选择实施地点、任务分解;签订合同;进度时间管理;建立项目组织机构;人员组织与培训;资金、物资筹集;制定实施方案;对实施区进行宣传;实施场所条件准备;新技术对比实验准备。

项目实施技术推广阶段。包括: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技术推广服务;资金物料配套投放;机械化生产和技术推广;原始数据记录、记载及资料事理;检查与监督;项目整理。

项目总结阶段。包括:测产、项目基础数据统计;项目效益评价;技术总结、项目工作总结;撰写验收或鉴定技术文件;申请成果鉴定;项目资料存档。

2.2选择实施地点及推广面积分解

选择实施点及推广面积分解的必要性。部、省下达的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要求大范围、大面积推广,推广面积少则几万亩,多达几百万亩,应层层分解,共同内作。

选择实施地点的原则:以乡或县(市)为基本的实施点;在实施点划定的项目区应集中连片,田块平整,便于机械作业;项目实施的基本条件具备,即可要求路通、水通、电通;有一定的机械化基础;农民自愿参加计划实施;当地政府领导重视支持,并愿意与资金配套;承担单位技术较强,有完成任务的能力。

2.3建立项目实施机构

建立项目实施机构的目的在于发挥项目主持单位及相关部门和行业的综合功能,处理推广过程中的协调问题,为项目实施工作提供行政领导,为项目实施起到组织保证作用。项目实施机构体系一般由项目领导小组、技术小组和生产应用单位共同组成。对大面积大范围跨地区项目按行政区划分市、县、乡层层成立项目实施机构或协作组。

项目领导小组。以项目实施所在地区的农机主管部门为依托,建立项目领导小组。依据项目实施难易程度确定领导小组参加单位以及成员名单,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行政推动,组织发动和协调,定期检查,解决配套资金保证物资供应。

项目技术组。以承担项目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单位为依托,成立项目技术小组。组长由推广单位分管业务工作的站所长或室主任担任,成员主要由推广单位、农业技术部门、科研单位、教学单位的科技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完成各项推广技术工作。

项目协作组织。项目协作组织成员由项目牵头单位和参加单位的主要推广人员组成。协作组织职责是制定工作方案,统一技术经济指标及进度要求,制定测产验收办法,负责落实任务、组织检查、考察参观、经验信息交流、办示范点、现场验收、评比等工作。

2.4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实施方案是项目实施的行动指南,是一个具有规范性的纲领性文件,要求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项目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及要求:主要推广任务和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推广的主要技术内容;实施地点;工作进度安排;组织管理措施;组建项目领导小组、项目技术组,明确其职责分工;拟定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

要以项目合同为依据。项目实施方案是项目合同的具体化,实施方案中任务指标应与合同提出的一致,不可随意提高或降低要求,且实施方案要被应用单位接受执行。拟定一个科学实用、便于操作的实施方案,且要反复修订实施方案。项目实施方案拟定之后应交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技术组讨论研究,并听取应用单位意见,在此基础上修改完善,批准执行。

2.5项目检查与监督

施工方案技术总结篇3

一、工程部门职责

负责本工程的施工技术工作。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负责对设计图纸进行核对、技术交底、过程监控,解决施工技术疑难问题。负责编制竣工资料和进行技术总结,组织实施工程竣工后保修和后期服务。组织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开发新成果。按照合同规定,与业主协作配合,协调各作业队做好与其他各承包单位、前后专业工序之间的联系与配合。

二、工程部人员基本情况一览表序号姓名性别职务职责1男部长主管工程部全面工作2专业工程师负责工程部技术、方案的编制等工作3专业工程师三工区4现场工程师四工区5现场工程师四工区6现场工程师二工区7现场工程师一工区8专业工程师梁场9现场工程师梁场10现场工程师梁场11现场工程师梁场12工程部内业内业资料管理三、管理制度

(一)、施工方案的编制

工程部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结合施工图纸、规范和规程的有关技术规定、质量标准和安全环境要求,编写施工方案。

1、施工方案的编制内容包括施工进度计划,详细的施工方法、顺序、时间,材料、设备、人员进场计划、资源的安排,项目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及人员的分工,施工安排和方法说明,质量控制方法、手段以及安全、环保等具体要求。

2、施工方案的制定必须结合施工作业队的生产能力、组织能力、资源配置情况进行,不能脱离施工实际,并确保方案满足项目整体目标的要求,同时在施工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3、工程部将编制的施工方案初稿报总工审核,同时将进度计划安排和安全保证措施等报生产副经理审核。测量队队长、试验室主任、物设部部长、安质部部长结合各自业务范围情况,审核施工方案能否满足指导施工,并对易出现质量的地方提出预防措施和指导施工的建议。

4、工程部根据会审意见最后修改,项目总工程师最后定稿。

5、工程部按有关程序上报监理。工程部部长结合监理组的批复意见最终确定施工方案,并下发各相关部门和各工区。

(二)、编制作业指导书。

1、作业指导书由工程部结合施工图纸、规范和规程的有关技术规定、质量标准和安全环境要求以及现场采集数据进行编写。

2、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内容包括引用的施工规范、施工图纸,采用的施工方法,详细的施工工艺流程、各个工序的施工内容及施工方法,质量控制要点、质量控制方法、手段、机具配套组合情况以及安全、环保、文明施工保证措施的具体要求等。

3、工程部负责根据会审意见对作业指导书进行最后定稿,并下发各相关部门和施工作业队。

(三)、技术交底制度

1、施工技术交底要求

(1)、技术交底应按不同层次、不同要求和不同方式进行,应使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掌握所从事工作的内容、操作方法和技术要求。未经技术交底不得施工。

(2)、进行技术交底时,应组织有关人员认真讨论,弄清交底内容。使到会人员充分发表意见,然后加以归纳集中,对内容作必要的补充修改,使其更加完善。涉及已经批准的方案计划的变动,应按有关制度报请上级批准。

(3)、施工工期较长的施工项目除开工前交底外,施工中还应分批、分时间段进行交底。「1

(4)、技术交底必须要有交底记录。参加施工技术交底人员(交底人和被交底人)必须签字。未参加施工技术交底人员必须补充交底。

(5)、施工人员应按交底要求施工,不得擅自变更施工方法。有必要更改时应取得交底人同意并签字认可。技术交底人、技术人员、工程和质检部门发现施工人员不按交底要求施工可能造成不良后果时应立即劝止,劝止无效时有权停止其施工,同时报上级处理。

2、施工交底内容

(1)、工程总体交底——项目部级技术交底

在工程开工前,工程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有关技术管理部门依据设计文件、设备说明书、施工组织总设计等资料,对项目部职能部门和主要施工负责人及各工区技术骨干,管理骨干进行交底。内容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特殊工序、施工工艺、安全保证措施及要素控制、施工计划及网络关键节点控制等施工技术。

(2)、专业交底——工区级技术交底

在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工程部门根据专业设计文件、设备说明书、已批准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上级交底内容等资料拟定技术交底大纲,对本专业范围的各职能部门、技术管理人员、施工班组长及其骨干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技术标准、工程特点、设计图纸、施工方案、进度安排、施工顺序、施工控制环节、特殊工艺、机械设备及物资供应安排、安全质量措施、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等

(3)、分专业交底——班组级技术交底

施工项目作业前,各工点技术负责人向作业班组分批、分时间段进行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贯彻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内容包括分项工程工程量、施工特点、施工方法、资源配备、作业流程、作业标准、安全注意事项、环保注意事项,并形成文件予以存档。

(四)、施工图纸会审制度

1、图纸会审步骤

(1)、初审:初审是指在熟悉图纸的基础上,在某专业内部组织有关人员对本专业施工图的所有细节进行审查。

(2)、内部会审:是指施工企业内部各专业工种间对施工图的会同审查,其任务是对各专业,各工种间相关的交接部分,如设计标高、尺寸、施工程序配合、交接等有无矛盾;施工中协作配合作业等事宜作仔细会审。

(3)、综合会审:由项目部总工程师主持,各级技术负责人和技术管理部门人员参加,邀请建设、设计、监理、质检等有关单位负责技术人员和有关人员参加。对公司承建的工程主要系统施工图纸、各专业间结合部的有关问题进行会审。

2、图纸会审的主要内容

在各阶段会审工作中,抓住施工图的主要内容,与现行的国家技术标准及经济政策对照进行会审。会审的主要内容如下:

(1)、施工图是否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经济政策的有关规定;

(2)、施工的技术设备条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当采取特殊的施工技术措施时,现有的技术力量及现场条件有无困难,能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的要求;

(3)、有关特殊技术或新材料的要求,其品种、规格、数量能否满足需要及工艺规定要求;

(4)、各专业之间设计是否协调(如设备外形尺寸与基础尺寸、结构物预留孔洞及埋件与安装图纸要求等);

(5)、图纸的分数及说明是否齐全、清楚、明确,图纸上标注的尺寸、坐标、标高及地上地下工程和道路交汇点等有无遗漏和矛盾。〖2〗

3、图纸会审记录

图纸经过会审后,会审组织者,应将会审中提出的有关设计问题,需及时解决的建议,做好详细的记录。图纸会审记录上应填写单位工程名称、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和主持单位及参加审核人员名单等。对会审提出的问题,凡是设计单位变更修改的,应在会审记录“解决意见”栏内填写清楚,尽快的请设计部门发“设计变更通知单”,施工时按“设计变更通知单”执行。

(五)、技术资料工作制度

1、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必须真实地反映工程的实际情况,保证齐全、准确、真实、字迹清晰、签字齐全,必须由各级施工技术负责人审核。

2、施工技术资料的收集必须随施工进度同步进行,并在规定周期内完成整理和编撰工作;竣工文件、技术总结、分部管理总结、分部评价、责任成本管理总结等资料完成和上报时间按相关规定执行。

3、所有资料都必须分类建档按顺序装盒装柜管理,建立总目录、分目录和盒内目录,每月进行一次梳理,数量较大的每半月一次。

4、所有资料(含图纸)必须建立及时有效的收、发登记,并由收、发人双方进行签字确认。

5、进入竣工文件的资料,在资料收集时,资料管理人员必须按竣工文件规定的质量要求和份数进行收集、整理、归档。

6、所有施工技术资料必须采用碳素墨水书写,严禁采用圆珠笔记录和签字;当采用打印机打印时,应采用符合归档规定的打印机打印。

7、妥善保管所有的施工技术资料,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资料丢失、霉潮、虫蛀、鼠啃等;对涂改、伪造、随意抽撤或损毁、丢失等玩忽职守造成资料不合格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六)、竣工文件管理制度

1、竣工文件是工程的直接记录,是工程移交、维修、改建、扩建的依据,是工程验收、评优的依据,是办理工程结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2、竣工文件数据必须齐全、完整、真实、准确。

3、竣工文件的主要内容;

(1)完工后的工程竣工图;(2)征地拆迁资料;(3)各种施工记录、施工测量数据、工程日志;(4)开(复)工报告,各种施工检查证、材料合格证、试验报告单,半成品、成品质量合格证、检查试验等数据;(5)有价值的技术音像数据;(6)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技术总结;(7)承包合同或业主所规定要求的其它竣工数据。(8)铁路工程竣工文件的编制应符合《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编制移交办法》。

4、竣工文件的编制

(1)项目部负责组织竣工文件的编制工作;

(2)工程技术部门负责本单位的竣工文件编制工作,有关部门负责提供相关资料。

(3)各作业队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收集、整理竣工资料。

(4)工程正式验交前,应按有关规定和业主的要求完成竣工文件的编制。

(5)编制竣工文件要贯彻“谁施工谁编制”和“领导重视,责任到人,随完随编,集中文整”的原则,保证全部竣工文件规格统一,数据齐全。

(6)竣工文件的编制办法、份数、文整等要求按业主、档案馆及有关规定办。

(七)、施工技术总结制度1、技术总结的主要内容

工程概况、技术难度、施工方案、主要技术措施、“四新”应用情况、qc成果、出现的技术问题及处理措施、安全技术措施实施、技术管理制度、技术档案管理、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施工方案技术总结篇4

关键词:电气安装工程;技术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3-0165-01

1引言

本文根据技术管理的内容并结合变电站电气安装工程的具体施工情况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施工基础工作的技术管理指标(施工技术责任、档案管理制度)、施工准备阶段技术管理指标(施工组织设计、技术培训管理)、施工过程中技术管理指标(施工方案、图纸会屯、技术交底、施工进度、施工记求、工程变更管理)、技术管理的实施与革新指标(技术档案管理创新、技术革新)。该指标体系是对项目技术管理进行评价的基础。

2施工基础工作的技术管理指标

(1)施工技术责任。施工技术责任是施工基础工作中的技术管理,它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一般情况下,项目在实施前都会建立技术责任制,保证各技术岗位都有技术负责人,防止和杜绝施工中责任不清或无人负责现象看,以确保技术管理工作和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1]。(2)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是要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来对施工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资料进行管理。这里的档案主要指施工技术档案,它真实、全面地反映了项目施工过程、工程的实体状况和工程的质量。另外,它不断地总结和积累与项目实施相关的经验,为工程以后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因此,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并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对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有重大的意义。

3施工准备阶段技术管理指标

(1)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项目施工的总体指导文件,在技术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技术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文件和规范并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2)技术培训管理。技术培训管理也是项目技术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技术培训是对施工人员进行的知识和技术的补充和拓展,以提高员工的基本技能、基础理论水平(质量意识、市场意识、管理意识)和创新能力。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课以推动其技术技能的进步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实现项目的科学管理,培育竞争优势以赢得在行业中的竞争。管理者应对其员工进行周期性的技术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后才允许上岗操作,并将考核的结果作为其工作晋升的依据。

4施工过程中技术管理指标

(1)施工方案。在施工前,项目管理者应慎重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对整个工程能否顺利完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进行方案选择时,项目管理者应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并综合考虑有关的设计文件和投标方案选择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方案。(2)图纸会审。图纸会审是让施工人员及相关人员领会设计图的内容、明确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找出图纸中的缺陷和不合理的部分,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避免造成技术事故和经济上的浪费。图纸会审是项目施工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具有较高的技术性。图纸会审必须有组织、有领导和有步骤地进行,未经会审的施工图纸禁止用于施工。(3)技术交底。技术交底是项目施工前的重要步骤。施工技术交底是使管理人员了解工程项目的概况、技术措施、质量方针、总体计划和采用的重大措施;使施工人员了解工程项目施工的内容和特点、施工目的、施工过程、施工方法、施工质量标准、施工安全措施、施工环保措施节约措施以及施工工期要求等[2]。(4)施工进度。施工进度确定了项目的施工顺序和施工时间,它将施工中的各项工作组织成一个整体。施工进度是施工方案在施工速度上的反映,是指导材料使用进度、成品半成品的生产进度、施工准备进度和各类图表的主要依据。(5)施工记录。施工记录是对施工过祝中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详细的记录,作为项目竣工验收的证据和以后借鉴的资料依据。一般情况下,整个工程项目在工程开工时就建立施工日记和施工记录制度,以技术负责人为中心,全体技术人员参与,按单位工程分e记录。每人每天都有自己的施工日志,一直到项目的最终完成。

5技术管理的实施与革新指标

(1)技术档案管理创新。随着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技术档案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在项目档案管理的需求。我们应积极引进和用先进的档案管理方法,做好相关工作的记录工作,为施工的进行做好后盾。这将会大大提高档案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目总体的效率水平。(2)技术革新。技术革新是指推广和应用新工艺技术、新设备工具和新材料,对传统的施工工艺和方法进行改革,对施工设备工具进行改进,对原材料的采用进行优化并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对重大技术改进方案和新技术的应用方案进行研究论证,从而不断的提高项目的施工水平和施工效益。

6结语

在变电站电气安装工程的项目管理中,从实现工程功能的角度看,技术管理是最关键的步骤。只有对技术把住关,设备才不会有问题,才能够保证实现变电站的价值,产生经济效益,为国民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施工方案技术总结篇5

关键词:工程项目;技术管理;管理方法

技术管理是企业进行一系列技术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是指以系统论的观点,对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和施工企业的各项技术活动,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调节。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种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

技术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等方面。要使技术管理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必须对其有所了解。

一、在项目各施工阶段技术管理的内容

由此决定着施工企业的技术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所指的“技术活动”,包括了由熟悉与会审图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开始,到施工过程中的商洽管理、质量检验、直至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工作。

项目技术管理在时间上可按照项目实施阶段划分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后阶段等。每个阶段的内容如下:

1.1施工准备阶段

建立技术管理体系,制定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各岗位技术责任制;制定项目质量计划;制定“四新”项目应用计划;组织各类管理人员进行各类原始资料(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的调查分析,据调查分析资料选择经济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劳动力组织方案、设备布置方案、材料组织方案、工期优化方案等并据此编制出合理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组织各专业人员熟悉、审查图纸,参加图纸会审,并从方便施工、加快进度、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合理化建议;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组织人员编制《施工安全组织设计》、《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组织设计》等安全技术方案;接受公司技术部门的技术交底。以上技术准备工作是施工准备工作的核心,对工程施工起着重要指导作用,必须充分收集各生产要素信息做好技术准备工作。

1.2施工阶段

在各工序、分项、分部工程施工前编制、审核施工技术措施、施工技术方案,并确保方案经济合理性;对分承包方的技术、质量保证能力考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检查各技术方案的执行实施情况,对执行偏差进行纠正;对各检验批、分项、分部的施工过程及过程产品进行监督、检查、验收,特别是加强关键工序、隐蔽工序、“四新”计划应用产品的检查、验收管理,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下道工序;对质量事故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处理方案并实施和复查结果,建立质量事故档案,追溯并提出预防措施;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工程变更并与其他参建各方洽商,形成正式的工程变更资料;参与重要施工方案、工程变更的经济技术分析;收集、整理工程技术资料,建立工程技术资料台账;对项目的各种检测、试验、计量、测量工作进行管理;对涉及本项目的技术标准、规范、上级技术质量管理文件进行管理,及时识别、确认其时效,确保项目施工符合当前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要求。这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对施工过程、过程产品质量的动态控制,确保符合本项目质量计划的要求。

1.3竣工后阶段

工程技术档案资料、其他各类技术管理资料的整理、归档;对“四新”应用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评价、总结;对项目技术管理成效、施工过程中具体技术、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以获取经验和教训,提出新问题和建议;如果施工技术有了较先进的突破和创新,还应整理相关资料做企业标准编写的准备。通过本阶段的总结可以使项目技术管理工作得到积累和升华,这是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两个pDCa循环之间的衔接阶段,是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关键环节。

二项目管理中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是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按照合同约定的工期、质量等要求将工程项目交付业主使用,在实施过程当中项目部必须通过对内部生产要素和外部要素的综合管理来确保目标的实现。这些要素的综合管理包括项目资金管理、项目合同管理、项目技术管理、项目信息管理、项目人力管理、项目材料管理等。所有的管理成效都通过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结果即工程项目管理目标来体现。

项目技术管理贯穿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后阶段);从内容来看,技术管理内容与项目其他方面管理内容相互衔接、相辅相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顺利实施而服务,是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项目技术管理是从技术保证角度实现对工期、成本的有效控制:从前期施工准备阶段的原始资料调查分析、编制合理可行施工组织设计、全面的图纸会审等环节,到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编制及实施合理的施工方案、为减少返工和返修损失对施工过程及过程产品而进行动态控制、提出合理的工程变更、进行“四新”项目应用等环节,都是以降低成本、加快进度为中心来进行技术组织管理。没有技术依托的施工组织过程不可想象。特别在施工条件困难、环境差、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工期紧的工程施工中,所选择的施工技术方案是否经过经济技术分析、是否进行优化等对其施工进度、工程成本控制更是起关键作用。良好的技术管理能促进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低劣的技术管理将使整个项目管理混乱,严重时引起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失控,最后导致工期、经济方面的损失。因此必须将项目技术管理与项目管理中的资金管理、合同管理等其他方面同等重视起来,相互配合协调,才可能实现优化的项目管理过程。

管理作为永恒的话题,是关系到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要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抓“管理”这个关键。而技术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技术管理,才能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才能使施工技术不断进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技术管理,可以逐步改变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面貌,改变施工企业的形象,提高竞争能力。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对技术管理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

三项目技术管理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3.1项目技术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未能认真执行施工技术方案、安全技术方案,导致相关部位工程质量下降或留下安全隐患,工程技术资料、项目内部技术管理资料不按规定进行记录、收集和整理,导致工程技术资料不能与工程实体进度同步甚至存在严重错误,影响了工程项目的验收工作和工程进度,项目内部技术管理资料的缺乏、错漏给以后项目技术管理经验的总结提高带来困难,也难以给项目其他方面的管理传递正确有效的信息。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对项目技术管理重视不够,没有建立或落实项目技术质量管理制度,项目技术管理人员的权力过低。应当在公司一级的管理制度中明确对项目技术管理的要求,各技术管理岗位人员的职责和权利,从程序上明确项目技术管理人员在项目管理中的地位,提高他们的权威。

3.2项目技术管理人员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准不足

当前由于企业新开工项目的迅速增加,不断增多的新成立的建筑公司需要引进有经验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并且其他相关行业(如房地产、监理行业)的发展吸收了不少施工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等导致项目技术管理人员的缺乏和部分在岗的技术管理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有些技术管理人员同时兼任了几个项目的技术管理职位。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施工企业通过加强对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加企业的人才资源。

3.3项目技术管理经验的积累和提升

许多企业和项目部不重视竣工后阶段的项目技术管理工作,技术管理总结程序没有得到实施。一个工程项目施工完毕后,项目部所获得的成功管理经验或教训没有通过相应的程序保存下来,重要的技术经济数据、技术管理资料和提出的建议没有系统地进行存档和整理。总之,对项目的技术管理给予必要的重视才能使其发挥出良好的管理效用,使技术管理为项目施工过程提供技术、质量方面的保证。项目技术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项目部内部的努力,也需要公司层面的管理机构有力支持。

四如何做好技术管理工作

4.1明确技术管理的职责,注重技术水平的提升

(1)以法治企,强化落实。建立和健全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技术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权、职、责。组织全体员工,特别是技术干部学习现行规范。尤其是对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学习,明确施工中各个分项、分部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

(2)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从而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3)通过技术管理,探索、研究与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在行业中占据优势地位。

4.2不断加强对技术工作的管理

技术管理工作需持之以恒,因此,要不断地加强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充分发挥好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才干和作用。

施工方案技术总结篇6

【关键词】石油工程,项目,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e4;F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237-01

1技术管理的原则与内容

石油工程企业的技术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技术活动和技术工作基本要素进行的各项管理活动的总称。石油工程企业技术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正确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技术政策、标准和规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正常的生产技术秩序,充分发挥技术人员和技术装备的作用,不断改进原有技术和采用先进技术,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

1.1技术管理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1)按科学技术的规律办事,尊重科学技术原理及其自身发展规律一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技术管理。

(2)讲究技术工作的经济效益。技术和经济是辩证的统一,先进的技术应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经济效益又要依靠先进技术,所以,在技术管理中应该把技术工作与经济效益联系起来,全面地分析、核算、比较各种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有时,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在研制和推广初期,可能经济效果欠佳,但是,从长远来看,可能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应该通过技术经济分析,择优决策。

1.2石油工程企业技术管理工作内容

石油工程企业技术管理可以分为基础工作和业务工作两大部分内容。

(1)基础工作。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是指为开展技术管理活动创造前提条件的最基本的工作。包括技术责任制、技术标准与规程、技术原始记录、技术档案、技术情报等工作。

(2)业务工作。技术管理的业务工作,是指技术管理中日常开展的各项业务活动。包括:

1)施工准备中的技术工作。如: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等。

2)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工作。如:技术复核、质量检验、技术处理、材料检验、安全技术管理等。

3)一技术开发工作。如:科学研究、技术革新、扎味引进、技术改造、技术培训等。

基础工作和业务工作是相互依赖并存的,缺一不可。基础工作为业务提供必要的条件,任何一项技术业务工作都必须依靠基础工作才能进行。但企业搞好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不是最终目的,技术管理的基本任务必须要由各项具体的业务工作才能完成。

2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

2.1贯彻技术标准

石油工程工程的技术标准是对石油工程工程的质量、规格及其检验方法等所作的技术规定,可据此进行施工组织、施工质量验收。(1)石油工程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与标准。它规定了石油工程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方法、质量标准和程序。(2)石油工程工程材料、半成品的技术标准及相应的检验标准。它规定了各种常用的材料、半成品的规格、性能、标准及检验方法等。

2.2技术规程

技术规程是施工及验收标准的具体化,对石油工程安装工程的施工过程、操作方法、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施工安全技术要求等做出具体技术规定,用以指导石油工程安装工人进行技术操作。在贯彻施工及验收规范时,由于各地区的操作习惯不完全一致,有必要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具体规定,技术规程就是各地区(各企业)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标准,根据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地区(企业)的实际情况,在保证达到技术标准的前提下所作的具体技术规定,技术规程属于地方性技术法规,施工中必须严格遵守,但它比技术标准的适用范围要窄一些。

2.3建立和健全技术原始记录

技术原始记录包括材料、构配件、石油工程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记录,质量、安全事故分析和处理记录,设计变更记录和施工日记。技术原始记录是评定产品质量、技术活动质量及产品交付使用后制订维修、加固或改建方案的重要技术依据。

施工日记是在石油工程工程整个施工阶段有关施工技术方面的原始记录。因此,从工程开始施工时,就应由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进行记录,直至工程竣工。施工日记应逐日记录,并保持其完整,在工程竣工验收时,作为质量评定的一项重要依据。在工程竣工若干年后,其耐久性、可靠性、安全性发生问题,影响其使用功能,须进行维修、加固时,施工日记也是制订方案的依据之一。

2.4技术档案管理

工程技术档案,是国家整个技术档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记述和反映本单位施工、技术、科研等活动,具有保存价值,并且按一定的归档制度,作为真实的历史记录集中保管起来的技术文件材料。石油工程企业的技术档案是指有计划、有系统地积累具有一定价值的石油工程技术经济资料。它来源于企业的生产和科研活动,反过来又为生产和科研服务。

石油工程企业技术档案按内容可分两大类:一类是为工程交工验收而准备的技术资料,作为评定工程质量和使用、维护、改造、扩建的技术依据一。另一类是企业自身要求保留的技术资料,如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经验总结、科学研究资料、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措施、有关技术管理工作经验总结等,作为继续进行生产、科研以及对外技术交流的重要依据。

2.4.1为工程交工验收准备的技术资料

这部分技术档案随同工程交工,提交建设单位保存。其内容有:(1)竣工图和竣工工程项目一览表(竣工工程名称、位置、结构、面积、开竣工日期,以及工程质量评定情况等)。(2)图纸会审纪录、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单。(3)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合格证明。(4)隐蔽工程验收记录。(5)工程质量检查评定和质量事故处理记录。

2.4.2施工单位建立的施工技术档案

这一部分技术档案是施工企业自己保存,供今后施工参考的技术文件,主要是施工生产中积累的具有参考价值的经验。其内容有:(1)施工组织设计及经验总结。2)技术革新建议的试验、采用、改进的记录。(3)重大质量事故、安全事故情况分析及补救措施和办法。(4)有关技术管理的经验总结及重要技术决定。(5)施工日记。

3技术情报管理

石油工程企业的技术情报是指国内外石油工程生产、技术发展动态的资料和信息。它包括有关的科技图书、科技刊物、科技报告、专门文献、学术论文、实物样品等。技术情报是企业改进技术、发展技术的“耳目”。它可以使企业及时获得先进的技术,并直接用于实践。这样,企业可以赢得时间,不必自己再去闯路子从头做起变事后检查为事前控制。同时,通过情报工作,总结和交流本企业的先进生产技术成果,促进企业内部各单位及各兄弟企业得到共同提高。技术情报的管理,就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石油工程生产技术情报的收集、加工、存储、检索的管理。技术情报应当做到:及时可靠并走在科研和生产的前面:有目的地进行情报跟踪;及时交流普及技术情报;建立和完善技术情报工作机构等。

参考文献

[1]王孝坤,石勇民,杨红辉,张战波.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系统的研制开发[J]东北公路,2003,(02)

施工方案技术总结篇7

关键词:超高层;监理;施工方案;

1超高层建筑监理重点

1)重视图纸会审。各分部工程施工前,组织相关单位及人员进行详细会审,重点核查结构专业与建筑、水电、空调、消防等专业是否协调一致,是否存在平面位置、轴线尺寸、标高不统一或矛盾的情况,尽可能提前发现问题,减少设计变更,对缩短工期及造价控制均有利;在会审地下结构和基础分部施工时,要结合地勘报告分析地质岩层情况,预先确定施工预案。

2)加强地基基础工程监理,严格审查专项施工方案,按照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审查其方法是否按规定通过了专家论证,总监理工程师要参与专项方案的专家论证审查。

3)做好桩基工程施工旁站,桩成孔深度必须达到设计持力层,督促施工单位进行岩芯抗压强度试验,用数据说话,杜绝经验主义作风,为保证桩基工程质量和建筑安全,可采取一桩一勘的方法,充分察明桩下地质地理特征。

4)做好混凝土结构施工监理,严格督促施工单位按专项方案执行梁柱节点构造措施,其施工缝的处理必须按技术方案实施,施工单位应向班组做好技术交底,不得按照普通高层建筑的施工习惯进行作业,特别要防止柱与梁板的混凝土等级掺混。

5)做好大体积混凝土和水下混凝土施工监理旁站,阀板和桩混凝土施工应编制专项方案,监理旁站时着重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专项方案采取了相应技术措施,确保阀板和桩的混凝土成型质量。

6)加大安全监督管理力度,严格按强制性条文标准要求施工单位做好安全措施投入,特别是脚手架、临边防护、施工起重设备的使用管理等。脚手架搭设完成后,施工单位必须组织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监理和业主代表应参加专项验收。

7)由于超高层建筑一般位于市区中心地带,周边建筑物复杂、人流密集,安全监理责任重大,因此临边必须采取加强防护,防护网的密度和强度应比普通高层建筑高,以确保万无一失。

8)充分发挥项目管理工具,周密策划施工总进度安排。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与普通建筑有显著不同,由于设计用钢量大,钢筋绑扎质量和进度控制较难,加上建筑

功能复杂,子系统多,专业交叉作业明显,因此施工计划安排受多种因素制约,监理要帮助施工单位充分发挥项目管理工具的优势,制定出详细可行的网络进度计划,使工程进度能做到事前控制,也能为监理处理投资控制中的工期索赔和费用索赔提供依据。

2监理工程师对施工方案的审查要点

以某个具体工程实例为例。此工程为一安置房小区,包含6栋17层高层住宅,2栋2层商业楼及1栋幼儿园。总建筑面积69168m2,2层地下室。高层为筏板基础,剪力墙结构,商业楼和幼儿园为独立基础,框架结构。

1)审查报审是否及时

要求施工单位在分项、分部工程施工前及时报审施工方案,不能无方案施工。那么监理工程师就应对施工的程序有个基本了解,知道哪些分部、分项工程在前,哪些在后,以便提前督促施工单位报审相应的施工方案。本工程基本施工顺序应为:基坑降水、基坑支护和旋挖桩、土石方开挖、地下室抗浮锚杆、地下室底板防水、地下室结构、主体结构、砌体工程、室内抹灰、屋面工程、厨卫防水、外墙保温和外装修、楼地面、门窗安装、油漆涂料、总坪。随着工程的推进,就该提前产生相应的施工方案。

2)审查编制、审批是否符合规定程序

审查施工单位的方案的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是否具备相应资格,签字、盖章手续是否齐全。如果由分包单位施工,分包方案由分包单位报审,内附总包单位的审查表。如该项目《基础筏板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测温方案》是由测温分包单位编制的,但施工单位提供的资质无法证实方案的审批人是分包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故要求分包单位补充该审批人为该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的证明材料。

3)审查编制依据是否是现行有效的

审查施工方案的编制依据是否齐全,有无使用过期作废的规范、标准、图集,有无使用国家、省、市明令淘汰和禁止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如抗浮锚杆分包单位编制的《抗浮锚杆施工方案》,将方案编制依据之一的GB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的编号,误写成了GB50310-2002,立即要求分包单位纠正错误后再报审。再如总包单位编制的《悬挑脚手架施工方案》其中的一个编制依据JGJ130-200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仍使用作废的版本,没有使用已升级的JGJ130-2011,故也要求总包更正。

4)审查是否符合法规、强条、规范、标准的规定

审查施工方案的编制内容是否与法规、强条、规范、标准的规定相矛盾。如筏板的施工,设计是二级钢,但由于现在市面上二级钢不好买,施工单位编制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上就把二级钢全部改成了三级钢,施工单位还表示自愿承担这部分钢材所增加的费用。但依据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公司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强条5.1.1规定“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故监理工程师坚决要求施工单位找设计出了变更文件后,才签认该方案。

5)审查是否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先进性

审查施工单位是否充分了解、掌握了工程的特点、难点,是否对施工条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审查施工单位是否能够执行并保证工期、质量目标,方案是否切实可行;审查施工单位的技术方案及措施是否先进,技术是否成熟。如锚索检测分包单位编制的《锚索检测方案》就是套用以前的模板,方案上的锚索是打在桩间墙上的,而现场的锚索是打在灌注桩上的。说明方案的编制人编方案是根本就没看《基坑降水及旋挖锚拉支护方案》,也没到现场实地考察,凭想象套模板,故监理工程师退回要求重编。

6)审查内容是否完整

审查施工方案的内容是否完整、齐全。如总包单位编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一无编制依据,二无质量和安全保证措施,三无人员和设备配置计划,四无进度计划,故也退回要求补充相关内容再报。再如塔吊安装单位编制的《塔吊安装方案》,没有防止多台塔吊相互碰撞的措施,也要求塔吊安装单位进行补充。

3结语

施工方案的审查是监理工程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和职责。作为监理工程师,应具备扎实的工程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熟悉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强条、标准和规范的规定,熟练掌握基本的施工程序和施工工艺,具有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才能真正做好施工方案的审查工作。

参考文献:

施工方案技术总结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引言

依据《黑龙江省的房屋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标准》(《DB23/1019-2006》)的相关要求分为aBCD四类。依据《黑龙江省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B23/1206-2008》)的相关规定。a类是建设开发资料管理,是建设单位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开展工作,配备资料管理人员,负责及时收集,基本建设程序各个环节所形成的文件资料,并按类别、形成时间进行登记、立卷、保管,竣工后按规定进行移交。B类监理资料管理,是监理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在勘察、设计、对勘察、设计文件的形成、积累、立卷和归档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在施工阶段,对施工资料的形成、积累、立卷和归档进行监督、检查,由项目总监负责。C是类施工资料管理,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资料,通过施工单位的自审,报送建设(监理)单位,总包单位负责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实行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建立逐级健全施工资料管理岗位责任制。D类是竣工图,是建设单位负责完成的资料。

1组卷目录要求

施工资料按单位(子单位)工程、分部工程、专业、阶段等组卷。专业化程度高、施工工艺复杂。应用技术先进的子分部(分项)工程应分别单独组卷。单独组卷的子分部(分项)工程见参见《黑龙江省的房屋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标准》(《DB23/1019-2006》)第49页的表格,及《黑龙江省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B23/1206-2008》)第6页的表格。

目录层次分明、清晰,资料总目录-卷内目录-分目录,尽可能做到全面到位;总目录应看到整个结构工程技术资料内容提纲,卷内目录可以看到一卷或一盒内资料内容,分目录反映一册资料的编号、资料形成日期、部位、结构等,但某些资料的目录有特殊性,例如基础分部工程资料目录要依次注明:材料报验资料(材料的合格证、资料、见证取样送检台账等)、施工记录资料(混凝土施工记录、砌筑记录等)、施工抄测资料(定位抄测记录、验孔线记录等)、隐蔽验收记录(钢筋、混凝土、砌体、防水、保温、防水等)、分部报验资料(检验批验收、分项验收等)。组卷目录分类参见《黑龙江省的房屋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标准》(《DB23/1019-2006》)第46页表6.1.4。

2资料及时、真实性要求

工程资料检查按照浇筑时间进行检查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真实性等,例如对资料真实性的检查,采取对某时间点对监理单位的《监理日志》、《旁站监理记录》、《监理抽检记录》及《监理单位平行检验记录》等,与对施工单位《施工日志》、《混凝土施工记录》《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查报告》、《隐蔽验收记录》及《检验批验收》等进行时间上的检查核对。

3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技术交底的编写要求

3.1施工组织设计编写

施工组织设计是对项目施工、决策的指导性文件,施工组织设计内容要全面、概念要分清。项目经理负责组织编写,经公司的技术部门、质量部门、安全部门等审核,施工单位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核后,报审项目监理部,经项目监理部审核后报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准备中,新技术应用:根据本工程情况,列表写出新技术应用项目,内容、使用部位、落实到人、计划并写出总结报告。施工组织设计规划中的总平面图除对现场围墙内各种布置要画出位置外,对施工围挡外的道路、原有建筑物位置等环境要予以标注,施工现场道路硬化情况标注,施工机械、垂直运输的机械的平面位置,办公区、生产加工区的位置、材料堆放位置、施工临时用水、临时用电走向的标注等,总施工平面图按照施工阶段分为基础、主体、装饰三个阶段分别绘制。施工进度计划也是总的阶段性计划。施工组织设计中的主要施工方法从“宏观定性”角度去写,而在方案中应进行“微观定量”编写。

3.2施工方案的编写

施工方案强调“可行性”和“针对性”,抓住重点,难点。对专业性强的必须编写专业施工方案,例如水暖专业、电气安装、钢结构安装、桩基础、节能、基坑支护、土方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装饰工程、幕墙工程、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住宅分户验收工程施工方案等等。方案编写依据是图纸、规范、规程要求,进一步明确具体要求,结合建筑工程安全的要求,掌握必须进行专家论证方案的条件。

3.3技术交底的编写

技术交底要全面、通俗,针对工人操作层,与方案相比,要有明显界限、层次区别,对每项专业的质量验收标准进行交底,对操作安全、工期进行等交底。

建筑工程涉及的施工技术交底记录按照专业分为:土方、钢筋、模板、抹灰、砌筑、混凝土、防水、保温、钢结构、电气、水暖、消防、脚手架工程等。每项交底记录必须有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并且负责向操作工人面授交底,组织完成交底记录签字手续,并且留有影像记录。

4施工记录要求

4.1建筑与结构工程测量记录

《工程定位测量》是依据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工程落位通知单及红线桩、施工总平面,测定建筑物定位、主控轴线及尺寸、建筑物的+-0.000决定高程,并且填写记录。《基槽(孔)验线》应附水平剖面图、垂直剖面图。《楼层平面放线》、《楼层层高放线》、《建筑物垂直度、标高、全高测量》、《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要简单叙述放线依据、顺序,垂直传递方式,并且附简图。《安装抄测记录》是现在组装、吊装工程的验收用表,要求附加简图。

4.2隐蔽检查记录

隐蔽记录的内容专业划分,例如土建工程的钢筋、混凝土、砌体、防水、保温等,电气的暗敷设管等,水暖工程的地暖工程铺设等。

5建筑施工工程资料的移交及归档

建设单位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工作,监理单位负责工程的预验收工作,施工C类资和监理B类料移交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应提请当地的质量监督单位进行工程备案核查工作,向城市档案管理部门归档,并且取得认可文件。

6结束语

从项目的验收和奖杯的获得程序,资料必须能全观整个工程项目管理:参加验收组成员先检查验收工程实体质量,然后检查验收工程资料,要求工程资料内容必须与现场实体施工内容、方法、用材料相一致。建筑工程内页资料体现出工程资料是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共同完成的结果。

施工方案技术总结篇9

(一)分解协调

主要是提前把毕业设计的相关内容有计划地分解到每个相关课程中,让学生在相关课程的学习中有明确的目标,使整个课程体系更具有系统性,也就是说毕业设计的内容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全局性观念,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一是在《建筑制图与施工图识读》的课程教学中通过抄绘、阅读等方式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建筑和结构图的表达方式,从而为绘制施工图打下基础。二是在《建筑构造分析》的课程教学中,详细讲解建筑构造和各种细部构造。让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按照指导教师要求,完成建筑方案的设计内容。三是在《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建筑力学与结构计算》等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带着建筑设计方案,解决结构的布置的能力,掌握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式,为毕业设计中的结构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每个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各学科的教师要及时沟通,通过实际工程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汇总提高、丰富设计内容

施工方案技术总结篇10

尊敬各位领导、各位同事,我是项目总工程师,作为项目部技术支撑体系主要责任人,就安全职责和技术工作开展情况做以下几点汇报:

1)执行和落实上级技术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并组织制定本项目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2)建立健全项目部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各层级负责制,并明确了各级负责人的岗位职责。

3)组织开展项目危险源辨识、危大工程专项方案的编制、评审、论证、交底、检查验收等工作,项目部共编制危大工程安全专项方案30个,超危大工程安全专项方案2个,并组织专家论证会共2次;对施工组织设计、安全专项方案等施工方案的技术交底33次,对作业队伍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33次;在施工过程中组织人员对专项施工方案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形成《危大工程验收记录表》共248份,确保施工现场危大工程按专项施工方案实施;在施工过程中安排专人监督检查,并在方案实施过程中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方案中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优化改进,为危大工程的施工安全及整个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及技术保障。

4)主持项目安全技术规程、操作规程、安全度汛专项方案、应急预案等的编制、审批、修订工作,项目部共编制操作规程30项,综合应急预案1份,专项应急预案22份,现场处置方案25份。

5)积极履行领导带班制度,参加安全检查共10次(专项检查7次、节前检查3次)和安全会议共36次(安全生产周例会24次、月例会9次、安委会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