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学生村官发展十篇大学生村官发展十篇

大学生村官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7:25

大学生村官发展篇1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问题对策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背景:大学生村官制度作为新时期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崭新事物,还处在不断探索和完善的成长期,然而从政策开始至今已形成一定的现状,就大学生村官个体而言:首先,人数逐年增加。其次,竞争日益激烈,报名所需学历不断提高。最后,流失现象严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一个重要背景。

意义:首先,对于大学生村官,解除其在职时期的困惑与迷茫,并且为其制定清晰明确的发展规划,从而使村官能真正起到应有作用;其次,对于政府,希望政府加大对于村官的重视程度,并且出台规范可行的政策,从而为大学生村官提供良好的制度保证;最后,增强社会对于大学生村官的认识,使得村官受到更多关注,走上良好的发展道路。

二.影响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因素

(一)基层环境条件较差。本次调查中反映出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由于农村主要劳动力外流,剩余的经济和劳动力资源都较为匮乏,大学生村官的创业受到极大的限制。身份困扰也是影响大学生村官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不能从法律上给大学生村官一个明确的定位,他们在法律上处于“非官、非农”的尴尬处境,既不属于乡镇公务员编制,又不属于事业单位人员编制,这样一种尴尬境地使得大学生村官在工作过程中,只能干一些辅的工作,并不具有决策权。

(二)政策制度缺失。2008年,中组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八项激励和保障新政策,但有些环节依然存在问题。考核机制的缺失,目前,大学生村官录取对象一般是大专、本科或研究生毕业生,对合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虽然中央给了留村任职、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深造五种出路的选择,但是,这五种出路均为方向性、指导性的政策,而没有一项是保障性的政策。监督机制的缺失,为了使大学生村官安心扎根农村,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的政策,但是由于缺乏监督机制,这些政策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三)大学生自身。首先,不少大学生村官认为前途不明,不知三年任期结束后该何去何从,因此任职结束后的工作问题是提到最多的。其次,大学生村官认为与村民沟通困难,觉得想法很多,但得不到认同和理解。然后是生活方面的困难,如条件艰苦、交通不便、生活孤独缺少乐趣等。而在任期满后的初步打算这一问题中,计划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占了多数,准备创业的、继续任职的、重新择业的或者学习深造的就寥寥无几了。[1]

三.解决对策

1、政策制度的规范和完善。虽然经过14年的发展,国家对于大学生村官政策的配套措施也日臻完善,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应聘到村任职,2015年中组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八项激励和保障政策,其中几条较为受关注:

例如比照本地乡镇从高校毕业生中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确定工作、生活补贴标准,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按规定发放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补贴、津贴按月发放;参加养老社会保险;在村任职2年后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的,享受放宽报名条件、增加分数等优惠政策,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县乡机关公务员应重点从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中招录;聘期工作表现良好、考核合格的,报考研究生享受增加分数等优惠政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然而想要村官可持续的发展,需要国家做更多,例如公务员一样进行立法,明确大学生村官的法律地位,而针对村官任期满后的后顾之忧,也需要建立和完善后续发展制度。

2、改善农村基层环境。虽说农村条件与城市有差别,但村官来的目的毕竟不是单纯的吃苦,因此需要所在地的一些环境进步与发展,具体所指的就是需要村委会给予适当的自,避免出现村官身份不明的尴尬局面,以及村民思想和行动上的配合,使得村官可以合理的进行有利于村民和村子的发展的活动;然后对于村官的基本生活保障需要满足,这一点在调查中的出现让我们感到一些惊讶,因为有些村官需要为村里的活动自掏腰包,说明这点确实有解决的需要。

3、大学生自身。引导大学生村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村官思想观念上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村官这份工作。大学生村官是一项光荣的职业,服务基层更是一种伟大的使命,要把理想信念和社会及个人发展相结合,认识到服务基层是当代大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要帮助大学生村官正确认识自我。大学生村官要找准角色定位,面对现实,热爱农村基层工作,虚心向农民学习,主动增强适应能力,努力提高综合素质。[2]

大学生村官的职业发展调查至此,发现了不少问题,也提出了一些措施。大学生村官制度作为一个新的制度,其发展是曲折的,但其前途必将是光明的,会曲折中不断前进和上升。希望和政策有关的相关各方可以继续努力,为大学生村官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也使大学生村官制度能为我国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大学生村官发展篇2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村官在带头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考虑到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使农民的利益最大化,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农民服好务。同时,帮助农民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

(一)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培训

xx区大学生村官普遍反映,目前农村干部队伍中还有一部分干部文化水平低,基本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就需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全方位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和文化水平,重点提高基层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调查发现,当前农村基层干部所接受的专业培训十分有限,以会代训形式居多,致使多数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就事论事,无法从深层次去探讨和研究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根据地方经济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农村干部农业生产、农产品经营等方面的专业训练。同时,还需要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提高实用人才的生产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形成“能人带动”的良好格局。大学生村官更应该积极配合各项培训活动的开展,全面做好动员和组织工作,保障培训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将自己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对农民的培训活动中。

(二)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在全面实行“四减免、四补贴”之后,农民得到了很大实惠,但现实情况是,生产资料涨得比补贴更快,从而抵消了农民得到的大部分实惠,现状是“农民卖啥啥便宜、农民买啥啥贵”。这就要求,一是各种补贴的执行应更具有针对性,尤其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各种补贴,要切实补到种粮农民头上,使种粮与不种粮的农民享受补贴有所区别。二是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多数农民不知道自己在新农村建设中做些什么,新农村建设究竟搞些什么,大学生村官作为农村基层工作者,就要向农民大张旗鼓地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情况,目标、内容、措施、办法,让农民了解到自己的职责,努力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增强应对一切风险的能力,进而尽快摆脱贫困,实现致富奔小康。

(三)推进农村团建工作

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后,一般担任村主任助理或村书记助理,同时大多数会兼任村团委书记。当前,农村青年团员意识淡薄,很多人都没有积极向团组织靠拢的意向,对团组织的认识也不高,对自己一生是否参加政治组织觉得无所谓。这就为基层的团建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因此,在工作中,大学生村官就应该多开展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吸引青少年积极向团组织靠拢。充分利用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开展"寓教于乐"的团队活动,使广大农村青年接受到先进文化思想的熏陶,激发他们自愿投身到新农村的建设之中。

(四)当好普法宣传员

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是建设法治社会。现代法治社会的前提条件是全社会成员具有较高的法治精神和法律素质。而全民普法的作用就在于确立现代法治精神,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因此,普法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分明显。由于当前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法治观念不强,做好农村普法宣传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大学生村官广泛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具有了成为优秀的普法宣传员的可能。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大学生村官在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丰富自身的法律知识的同时,也应该积极投入到普法宣传的具体工作中去,当好普法宣传员,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素质,并正确运用法律处理村务,实现依法治村。

(五)做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网络以其迅速、便捷、互动等特点,为传播先进文化增设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为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增添了一个新平台,为丰富人们精神生活增加了一个有益的新空间。目前xx区各行政村均建立有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设施,然而由于大多数农村党员没有系统学习过计算机知识,不会运用现有的设施,导致良好的学习资源处于闲置状态。这就要求大学生村官运用知识的优势,对现有资源加以充分合理的利用,有针对性地对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先进文化的传播。

二、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路

大学生村官在带领农村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路,并以此作为行动指南。

(一)带领农村全面发展

建设新农村,不仅仅是发展农村经济,也需要发展农村的文化,农村社会需要得到全面的发展。农民在需要增收的同时,也需要文化素质的提高,需要人文关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但也不是没有重点地发展,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经济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又是社会发展的保证;社会发展既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又是经济发展的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又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力量。因而,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注意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大学生村官应注意到农村的经济发展是贯穿农村社会发展全过程的“重点”和“主要方面”,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农民的全面发展都必须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失去经济这个基础,一切都无从谈起。要处理好农村发展中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通过抓好重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农民的全面发展。协调村两委干部,紧紧围绕农村的经济建设,做好全面的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办法,破解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难题,推动农村的全面发展。

(二)把握发展机遇,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就是要保持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协调发展,保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发展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如果其中某些环节过于薄弱,就不可能有更快更好的发展。践行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并不是搞平均发展。不能以协调发展为由“压快拉慢”,“齐步走”,甚至“劫富济贫”,那样最终只能是慢发展或不发展。这与科学发展观的宗旨不相符,也是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相符的。

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好好把握“xx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的机遇。统筹城乡,给农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农村的发展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好条件,好时机。如何把握这样的机遇,成为了村官工作的重要内容。认真学习政策,读懂政策,掌握政策,运用政策,就有机会带领农村在统筹城乡的浪潮中发展。

(三)让可持续的思想贯穿农村发展始终

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农村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大学生村官应注意以“可持续”的发展思路来发展农村。坚持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在农村社会大力提倡生态道德,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农村的发展,更需要可持续性。农业的持续发展,才可能让农民持续增收。在新农村的建设发展中,应该努力做到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农村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大学生村官发展篇3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党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用党的理论来指导工作,才能真正做到“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实现新发展”。通过一阶段的学习实践,我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可以说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在眼前,就在身边;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农村工作面广、事杂,事无巨细,包罗万象,既要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执行上级党委政府交付的任务,又要尊重老百姓的意愿;还要维护稳定保平安等等。因此,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农村工作的稳定。要想出色完成好这些工作,就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去做,就需要我们一件一件地去落实,就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的学习、探索,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党和国家政策是否能得到有效落实,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康、社会的和谐稳定。

大学生村官作为基层组织的协作者,应该尽快走出好高骛远这个误区,要“勿以善小而不为”,尽快将自己的学识以合适的方式与农村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可能有的大学生初到农村,感觉自己空有一身本事,对工作无从下手;也有的本来就没打算在农村扎根并干出轰轰烈烈的事业,只想虚度的混过三年,等考公务员加分,有句话讲的好“不想当将军得兵不是好兵”。可是,人人都当将军,那现实吗?但是要想当将军,就起码要上过战场,熟练战术,精通练兵、养兵之道,从小兵做起。因此,大学生村官要把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做成功,要把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做到位,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及时运用新的媒体技术(如远教站点工作),了解网络新的致富信息,搜集更多的致富技术,学习掌握更多的与民交流的经验和方式。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科学发展观的道路上,只要我们立足本职、敢于创新,在日常工作中关注细节,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完成好各级党委政府的交付的任务。我相信深入基层的这段经历,必定是我们人生道路上谱写不朽的诗篇,必将成为我们收益终生的财富。

大学生村官发展篇4

通城XX,早20多年前,因创办村办企业,壮大集体经济而声名鹊起。如今,又因“大学生”村官XXX的回归创业而远近闻名。

2006年,在组织的关心和乡情的召唤下,毕业于武汉大学,在上海创办公司,身价过亿元的XXX带着理想回到家乡——XX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兼XX砂布厂厂长。上任后,他坚持与村里郑重地签上了一份目标效益考核协议,在自我加压中,开始了一名“村官”的履职历程。

在XXX的带领下,XX村村级集体经济迅速壮大,2008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省百强村”、“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省村级党组织十面红旗”等光荣称号。XXX个人也先后荣获“湖北青年五四奖章金奖”、“湖北省十大爱心助残人士”、“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当选为湖北省政协委员。

XX骤起改革风

XXX知道,要让一群“洗脚上岸”的农民真正成为一支博弈市场的产业工人,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改造。于是连续一个月的车间调查开始了,他径自走进了工厂,来到了车间。破旧的厂房、老化的设备、落后的工艺,刻进了他的脑海;松弛的纪律、散漫的员工、混乱的管理,铭记在他的心间。接着是连续两周的企业管理高层研讨会,定思路,找差距,订措施,下猛药,治“顽疾”。他推行分工负责制、分配管理制、质量管理制、品牌经营制等改革,高薪聘请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引进先进工艺和生产技术……

改革并非一帆风顺,触动的是传统习惯和个人利益。也就在这时,出现了第一个踩红线的人,这个人是XXX本家的一个堂兄。在多次教育无效的情况下,XXX毫不留情就免了他的职,这可不得了,亲戚朋友轮番来说情,但XXX的态度十分坚决。他找到这位堂兄说:“现在所有村民的眼睛都在看着我,你是我的本家兄弟,你都不带头,以后村里的工作我还怎么干?”随后,他召集家族人员开会,明确提出:“今后,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久,又有人撞上了“枪口”,这个人是砂布厂水砂车间的主任,工作能力很强,又担任着村里一个小组的组长,曾经是老书记的得力干将。他为了拿生产奖,组织车间集体作弊。XXX得知后,二话没说,就调整了他的职务。

经历了这些事情,又有人开始议论,看来这个XXX是要来真的了,他不讲情面、六亲不认,照这样下去,他家族里的人和村、企干部恐怕都被他得罪光了。这个时候的XXX,在村里真有点“众叛亲离”的感觉。对于XXX回乡,也开始有了各种各样的说法。有的人说,他会不会搞一阵子就走了?也有的人说,他放着城里那么大的生意不做,回乡创业又分文不取,究竟图什么呢?还有的人说,XX又不是他在上海的企业,他能够撑多久?群众信服了。他们说:“三年前,锦林是人回来了,心没回;现在是人回了,心回了,钱也回了。这样的“村官”我们服!”

农村里的都市花园

“要让我们村里的人象城里人一样生活在花园里!”XXX拿出”一路三园”的建设方案。当请来武汉的建筑设计师将如画的图纸摆在全体村民面前时,谁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水中月、镜中花,能实现吗?XXX说,共产党人讲实事求是,没有做不了的事。他请来园艺设计师,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了全县第一条功能齐全的“样板路”、“景观路”。

针对两三代同堂、同居一屋、居住拥挤的问题,村里先期投资5000万元,建成了一栋栋设计精巧、风格简约时尚的现代化“XX农民花园”。

投资1500万元建成XX农民生态公园。绿树成荫,风景优美,被评为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成为了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的XX科技园,3年内将建成10多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档砂布砂带生产线,5年内产值将突破10亿元。

短富靠经济,长富靠文化。他大力推进文明XX建设。采取党风党纪讲座、业务技术讲座和eRp培训、管理层培训等方式,对党员群众进行教育培训。创建党员活动室,设立农家书屋,开辟文化墙,建立农民运动场,开办企业员工夜校,编印乡土文化读本,成立农民艺术团,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XX福音传遍四方

实现XX村的长富久富,是XXX的心愿;实现家乡农村的共同富裕,更是XXX的理想和追求。与XX村一山之隔的桃源村是一个贫困村。在XXX的要求下,XX村与桃源村接成帮扶对子。XXX带领XX村干部到桃源村现场办公,投资10万元帮助修通进村水泥路,投资6万多元帮助桃源小学改善办学条件,安排村民到XX村办企业就业,为该村订阅300多份科技书籍、报刊,提供科技知识和信息。桃源村有几家弱智和孤寡老人,住的房子破烂不堪,生活条件较差。XXX知道后,带头捐钱捐物,号召村里的党员干部为这几户困难户捐资翻修房屋。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改变了桃源村的面貌。

几年来,XXX将帮扶的范围不断向库区山区拓展,将关爱的援手向村里村外延伸,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2007年,他为大溪库区的学生购置了“希望号”机船,保障了库区学生上学安全。锡山村民杨生是一名残疾人,生活困难。逢年过节,他总是为杨生一家人送去大米、猪肉和现金。同时,资助其小孩上学。小孩毕业后,又将其安排到村办企业上班。村里外出打工青年李英祥想回家创业,XXX帮助其征地建厂房。李英祥办厂缺资金,XXX出面到农行帮他办理贷款和惠农卡。工厂办起来后,XXX又帮他打开销路,安排村办企业食堂每年从李英祥精米厂购买大米4万多斤,使李英祥的精米加工厂迅速发展,年利润在10万元以上。百花齐放会有时

省委一位领导说:“中国的农村,三分之二的‘村官’能象XXX一样,哪怕是三分之一,那将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啊”。

“有60万大学生到农村带头创业,这才是新农村建设的希望所在”,XXX也说。为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回到农村,经省委组织部和团省委同意,XXX从上海的公司拿出3000万元资金,建立“湖北省大学生村官创业XX基金”,每年捐赠200万元,无偿用于启动大学生村官创业。

大学生村官发展篇5

(一)农村经济发展缺乏人才

西部农村经济的发展一直处于全国最落后的发展水平。虽然制约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人才的严重匮乏。西部农村人力资源情况总体为这样一个情况:乡村人口数量多,劳动力素质低。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农村义务教育辍学率高,高中、高等教育升学率低导致的,造成了农村人才严重匮乏。

(二)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很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至今,西部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西部经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发展问题:城乡发展差距正在加大,尤其是农村经济与城区经济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三大产业的不均衡发展。据统计主要以第一产业发展为主的农村地区的产值里大部分都是来源于比较靠近城区的农村地区,大部分偏远的农村地区的贡献率很低。偏远乡村的生产基本上都是简单的自给自足为主。

(三)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传统农村经济的冲击

电子商务经济发展模式逐步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西部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好地发展。随着我国几家大型电子商务公司淘宝和京东等电子商务馆在西部的建立,更是加速了西部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可是这些电子商务的发展主要是在城市和经济发展得比较好的城镇地区,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的贫困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基本上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基于农村落后的传统经济,西部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发展急需要大力的发展。

(四)国家“惠农”政策给大学生进村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我国农村建设和发展工作成为了国家重要的工作重心之一。为此,我国出台的很多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具体的举措诸如农村税改革,种粮补贴、养殖业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新型合作医疗,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免政策,鼓励发展农村道路的政策,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等等。这些举措和政策对于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消费需求,扩大农村市场和内需,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等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社会和经济环境。这些都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实施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便于大学生村官们在农村施展他们的才干。

二、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专业知识和能力与农业发展需要不匹配

大学生村官工作主要有两类:社会类工作和经济发展类工作。其中经济发展性工作主要是涉及到如何发展农村产业,带动全村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等问题。这方面的工作主要运用大学生村官们的实践应用经济知识和能力,特别是关于农业经济学类的知识,例如关于种植、畜牧和养殖类的农业经济学知识,这就要求大学生村官应该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对于这样的非专业的大学生村官而言,即使农村存在很多的经济资源和机遇,也因为他们缺乏相应的经济和农学类知识和能力,他们无法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和机遇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缺乏对农村政策法规的了解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每年都出台一系列关于促进农村发展的政策法规,但是由于现在的高校很少普及关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大学生村官相关的政策法规的知识和许多大学生村官在校期间也很少关注农村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信息,导致了他们对农村经济发展政策法规的了解不彻底,所以导致很多关于农村发展的政策法规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农村工作中来,这样就容易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新农村建设以来,西部地区在农村交通、饮水设施、环境改造、医疗卫生配备、文化教育投入、通讯设施等基础设施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是从全方面来看,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发展与沿海发达等地区相比,基础设施还是比较薄弱,制约了西部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还有部分农村还存在不通马路或公路,比较偏远的贫困农村存在交通难、物流困难等问题。西部偏远农村还有的农村没有自来水,存在安全饮水问题,通信网络覆盖率极低,这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生活和工作就很难适应。

(四)农民知识文化低,沟通困难

西部农村人口受教育呈这样一个情况: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41.78%,初中文化程度占52.13%,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5.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0.49%,全地区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处于中下等水平。另外,据调查,许多农村的村官和书记等文化水平也不高,许多村官文化水平处于初中或初中水平以下,像大学生村官这样接受高等教育的村民为数不多,即使村里有几名大学生,他们也都不愿留在农村发展,许多大学生毕业了都奔向自己喜欢的城市去发展,这样,农村基本上没有什么人才可言了。这对于受到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村官来说,和文化水平低的农民沟通便成为大学生村官进入农村工作面对的首要问题。

三、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正能量

(一)利于给农民发展经济树立信心

大学生村官是党中央为建设和发展新农村而出的一项伟大的战略决策,是贯彻党中央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和造就基层党政干部后备人才而作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另外,由于所有的大学生村官都是受过高等教育和通过公开选聘,竞争择优,专门培训后而选出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正因为如此,大学生村官成为人们比较羡慕的工作,当地政府和领导也会给予极大的关怀和支持,这样,对于当地农民来来说,大学生村官的到来相当于财神爷的降临,相当于成为他们致富的带头人,大学生村官的到来给予了他们建设家乡,发展经济的信心。

(二)利于促进农民们经济发展观念的更新

西部农村还残存封建落后的观念和思想,这些封落后的思想观念严重地阻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现代大学生村官的到来,他们会用他们活跃的思想、超强的学习能力、新的经济知识和发展观念融入到农村中来,必定会对农村农民们传统落后的观念带来冲击和改变,将会给农村村民们输入现代化,信息化和科学化的新思想或观念,特别是经济发展思想或观念。

(三)利于促进农村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使农民致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农村最佳的途径就是引导农民进行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突破原有传统的思路,发展现代农村电子商务,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新途径。对于早就在学校接触到电子商务知识和应用的大学生村官来说,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实施绝对不是什么问题,只要农村具有发展电子商务的条件,他们就能够利用电子商务解决农村很多经济发展问题。

(四)利于新知识、新技术在农村传播和推广

在农村中,新知识、新技术的推广和使用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最佳途径,但是在西部取得的效果却不是很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西部农村长期存在的传统小农生产意识严重阻碍了新技术、新知识的推广,其次在于目前西部农村缺乏长期推广和普及新知识、新技术的人才或缺乏长期带头人。

四、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的建议

(一)村官工作要与自己长期职业规划相协调

很多盲目的高校毕业生报考大学生村官,没有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等问题,他们进入农村入职后不久,发现自己很难适应大学生村官这份艰苦的工作,或者是这份工作不是自己所擅长的工作。让大学生村官正确认识目前村官工作与将来工作的作用,引导他们把自己的长期职业规划与当前的村官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以便大学生村官工作与大学生职业规划协调发展。

(二)传统经济与现代电子商务共同发展

传统的小农经济发展模式是无法满足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的,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解决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上的问题,因为电子商务有着成本小、市场广、全天候、简单易操作等等优势。此外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多样,都可以适合各行各业发展。在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方面一定要把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即电子商务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结合起来,让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电子商务)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

(三)重视农民知识技术的培养和转变发展观念

当前,西部农民素质低下是制约西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知识文化水平和素质,培养现代化的新农民。在所有的农村工作内容中,要想改变农村落后的经济现状,只有要先从改变村民们的知识、技术和转变他们的发展观念为先,不然大学生村官工作会遇到重重的困难。

(四)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或就业

由于西部农村经济发展滞后,西部农村农民除了务农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的就业渠道,为了生存需要农村的大部分年轻劳动力不得不出地区务工,只有过年或春节期间才回农村老家,劳动力转移导致了目前农村主要劳动力的缺乏。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思考如何解决农村产业发展和如何把大批在外地区务工的劳动力招回家乡服务等问题。

(五)深度挖掘农村各种经济资源

西部农村经济发展不好,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西部农村丰富的经济资源没有被深度的挖掘和缺乏发现这些经济资源的人才。作为有知识的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后就要为挖掘和发现农村中深藏的各种经济资源,充分利用所学经济知识和能力,结合市场需求状况发现它们的市场价值,发展这类相关产业。

大学生村官发展篇6

abstract:Hiringcollegegraduatestoserveinruralareascanpromotetheconstructionofnewsocialistcountryside,cultivateruralofficersandincreasetheprimaryorganizationvigor.thisarticleanalyzestheadaptionsituationofstudentvillageofficialandresearchestheadjustmentofcultivatingmechanism,theefficientdevelopmentplanandmanagement.thepaperalsodiscussesthesounddevelopingmechanismofChinastudentvillageofficial’swork,andsuggeststhatonlycontinuousbylearningadvancedideasandenhancingtheirownqualitycanthestudentskeeppacewiththedemandofsocialdevelopmentandbetterplayintheconstructionofnewcountrysidebackbonerole.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适岗状况;发展机制;研究

Keywords:studentvillageofficial;adaptionsituation;developingmechanism;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206-01

1大学生村官的基本含义

大学生村官是指到农村(含社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

2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

2.1更新了陈旧观念,推广了专业技术,宣传了科学理念新时代的大学生在观念上会一定程度的促进农村干部群众观念的更新,相关专业大学生可以把技术和知识运用到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中去。

2.2改变了传统择业观,拓宽了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广大农村去艰苦创业,不仅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对新农村建设有重大作用,对于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也具有长远意义。

2.3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层组织将极大地缓解和改善农村人才资源匮乏、层次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为建设基层组织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提供重要的人才保证。

2.4培养了国家后备人才,和谐了农村和城市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增长了人生阅历,提高了能力,党和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得到了保障,才能切实的利用政策来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和谐。

3大学生村官适岗状况

3.1思想基础不稳定目前,大学生选择到农村担任村官主要出于“先就业,再择业”的考虑,真正志愿投身新农村建设、安心扎根农村的为数不多。

3.2心理调适不到位大学生仍存有优越感,想问题办事情较片面,独立工作能力不强;面对基层环境,不能尽快地进入角色缺乏必要的实践,因择业无奈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

3.3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较多①人际沟通交流难。②组织管理提升难。③自身正确定位难。④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现实问题难。

4大学生村官发展机制

4.1加大政策支持,建立长效机制政策支持。尽可能的完善大学生村官服务计划,将大学生村官选聘制度化、法律化,摆脱“无法可依”的尴尬,形成一整套选拔、录用、考核、培养、管理、待遇升降体制,以减少政策不稳定性、难落实性,建立大学生村官与农村基层组织的对接机制。长效机制。要把大学生到村任职作为长期性工作来抓。实施动态考核,形成优胜劣汰的工作氛围。建立岗位目标承诺制,开展村民对村官的满意度测评。建立大学生村官长期服务计划和村官职业发展体系,对于优秀的大学生村官,给予晋升、深造的机会。

4.2完善激励机制,强化保障措施提高待遇。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资、福利等各方面待遇,办理养老、失业、医疗和人身意外等“五金一险”,增加激励政策,加强国家财政补贴,让大学生村官有干劲、有激情、有盼头。创业扶持。制定优惠政策,设立农村专项资金,鼓励、支持大学生农村创业。与银行合作,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小额创业贷款,支持服务期满的村官进行创业,或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等。保障措施。保障好大学生村官的政治、生活、工作等方面待遇,通过法定程序使成绩突出、群众信任的大学生村官进入村领导班子,妥善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并加大培养力度,使其成为乡镇领导班子的后备力量。

4.3提升工作能力,夯实业务知识提升工作能力。政府应着手于激发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使其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尽快提升实际工作能力。夯实业务知识。加强大学生村官职业化培训,进行农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以农村政策、农业科技、涉农法律等为主要内容开展的专题培训、以会代训、业务跟班培训、集中办班培训和外派学习培训等多种形式的任命后教育;指定具有工作经验丰富和有较好群众基础的村干部结对大学生,传授群众工作经验,帮助开展各项工作。

4.4创新工作思路,搭建互赢平台创新工作思路。大学生村官没有工作经验,需要积极总结,在工作中不断寻求创新办法,开辟创新道路。搭建互赢平台。积极努力构筑活动阵地,搭建不同形式、各种类型大学生村官之间的学习交流平台,总结各种经验和教训,提出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新看法。

总而言之,在长期的摸索和实践中,我们一直在寻找一条通向新农村建设的康庄大道,但是这条大道往往要花费我们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进一步推广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将是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大学生村官事业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通过科学管理和培养,真正能够培养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有作为的大学生村官,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生、骨干力量,在广阔的农村开创伟大的事业,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盈辛.新农村人才战略研讨会论文集.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决策探索》杂志社.

[2]刘桥生.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

大学生村官发展篇7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农村经济创新举措江都区

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识码:a

1提出问题

扬州市江都区有多名大学生村官,他们自任职以来,积极为农村发展建议献策,向农民们传播先进技术和思想观念,也遇到诸多困难。此次调查活动旨在了解扬州市江都区大学生村官发展农村经济的创新举措,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措施,以小见大,为扬州市以及江苏省的其他农村地区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2调查对象与方法

2.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研究以扬州市江都区为主,以邗江区和维扬区等地区为次要调查地区,抽取镇和村对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其中有效问卷355份,无效问卷45份。其中有效问卷中,参与问卷填写者的年龄在18岁以下的共21份,占7.04%;18-30岁共103份,占29.58%;31-60岁共145份,占40.85%;60岁以上共86份,占22.54%。这样的人员分布,不仅保证各个年龄阶段都有样本,31-60岁这一群体也更加符合农民主体的年龄,对身边大学生村官有着更多接触和更深刻感触,使我们获得的数据更加切合实际,更具真实性。

2.2调查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及其它一些网站输入关键词,搜集并初步浏览相关论文;在网站上寻找或者通过114查号台查找调研村庄的联系方式。

(2)问卷调查法。本团队通过实地预调查,针对问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得到最终问卷后,深入村庄发放调查问卷,得到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3)人物访谈法。在正式进行实践调查活动之前,设计制作访谈提纲,搜集扬州不同地区的典型村官及其典型事迹,对访谈对象进行初步了解;在实地调研过程中,结合访谈提纲对以李伟(曾任江都区仙女镇横沟村与新火村大学生村官,现任江都区团委副书记、仙女镇新火村党总支书记)、王美芳(曾任大学生村官,现任维扬区八里镇副镇长)等人为代表的典型大学生村官进行了访谈,有针对性地了解他们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创新措施。

(4)统计分析法。分别使用eXCeL、SpSS以及网络软件问卷星等统计工具对问卷数据进行检验和分析论证,对访谈所获得的信息加以整理,并将关键信息以多种统计图与统计表的形式呈现出来。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大学生村官具有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特点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哪些特点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这一问题,54.93%的人认为大学生村官具有创新精神,善于采取创新措施,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建设性意义;49%的人认为大学生村官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技能,能传播农业新技术;40%的人发现大学生村官有长远眼光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7.5%的人认为大学生村官网络使用能力强并且与外界接触多,信息来源广。但此问题各个选项之间的差距比较小,表明大学生村官来到农村后,对于村民们的思想观念改变很大,村民们开始多方面的关注发展农村经济的推动力。

大学生村官作为新一代知识分子,掌握先进的发展理念、科学技术和农业生产技能,通过与村民沟通宣传,有效地改变了村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习惯和思维习惯,并与农民一道把先进的技术运用于农村发展实践中去。例如,在江都区仙女镇涵西村,我们对张涛主任进行了访谈。2011年出任大学生村官的他,四年来积极投身村官工作,采取一系列的创新措施:第一步转变思想,努力和村民建立良好关系;第二步创新创业,他和其他十一名村官合伙创办了仙女镇广告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并担任副总经理;第三步,“己欲立而立人”,他们将公司收入的1%作为公益,服务百姓。在张涛主任的带领下,涵西村经营收入由2013年130万的增加到2014年142万,超额完成了仙女镇的指标,人均收入达到28000元。

3.2大学生村官在各个方面采取创新措施发展农村经济

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后,采取一系列创新措施发展农村经济。调查数据显示,46.48%的大学生村官注重创新村务管理体制;38.03%的村官将重点放在市场渠道的开辟,为本村农产品提供更广阔的销售渠道;36.9%的大学生村官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于农村经济发展。由此可见,大学生村官采取的创新举措是多方面的,重点在哪个领域进行创新,更重要的取决于本村经济发展的缺口。例如,现任江都区团委副书记、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李伟,2010年来到扬州仙女镇横沟村担任村官后了解到,该村村民自创蜂蜜品牌“康生缘”,蜂蜜销路不尽人意,于是李伟在全国范围内招募了167家农户,成立了扬州市远大养蜂专业合作社,将作坊式生产转变为工厂式生产,直营式转变为加盟店式的产业,组织创业者参加农展会等活动,实现蜂蜜生产规模化。他在任职期间,蜂蜜产业的收入由每年15万增加到30万,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

3.3村民对大学生村官仍心有担忧

虽然大学生村官为村庄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管理方式,但村民们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仍有担忧。经过调查,38.59%的村民担心大学生村官能否长期扎根农村;30.99%的村民在意大学生村官能否带领村民致富;20.85%的村民担心大学生村官能否很好地融入农村。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代年轻人,有着发展农村经济的创新举措无可厚非,但其能否做好村民安置工作、尽快融入农村并长期扎根农村,是更加重要的问题。现任扬州市维扬区八里镇副镇长的王美芳在访谈中提到了两个方面:第一是大学生村官在开展工作方面的优势。大学生村官年纪轻,思想开放,与人交流沟通能力强,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利用自身所掌握的互联网知识建立信息系统,建立电子档案等,便于科学化管理。第二是大学生村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应该采取的措施。首先,要落实政策,完善机制,这是开展工作的保障。此外,还可以利用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项目进行创业,极大地利用村上闲置劳动力,促进村民就业,提升贫穷农民收入,带领农民致富。最后,大学生村官最好做到长期扎根农村。

4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4.1存在问题

虽然大学生村官在改变村务管理体制、传播新技术、新思想方面采取了创新措施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在开拓农产品市场、发展资金的筹集以及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方面仍存在明显的问题。

(1)由于农业前期投入大,并且受季节影响大等原因,农业面临着很大的市场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两点:其一,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单一。大部分农产品销售渠道主要是农民自己到市场零售,把农产品卖给零售的商贩,这种方式不仅浪费了很多的人力和时间,而且零售的价格低,农民的经济利益得不到充分的保证;其二,农产品的市场供求信息沟通不到位,农民的农产品销售行为具有滞后性,不能对市场的变化及消费者的需求及时作出反应,从而导致农民遭受比较大的经济损失。

实践调查数据显示,35.21%的村民不清楚大学生村官开辟的农产品销售渠道;21.13%的村民表示大学生村官采取的开拓市场的创新举措仍然不完善。因此,大学生村官采取创新举措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2)在发展资金的筹集上,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到,只有16.9%的村民在发展资金不足时会寻求大学生村官的帮助,40.85%的村民选择银行贷款。究其原因,一方面,大学生村官刚刚毕业,能力有限,无法为村民提供获得发展资金的更多渠道和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国家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趋利性使部分农业发展资金或者农村项目资金被用作城镇工商业资金,农村发展资金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3)土地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大学生村官来到农村后,力图多样化的利用土地资源,但在此过程中,有的村官脱离本村实际,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低;除此之外,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市场机制和监管机制不完善,土地承包人开发土地资源的经验不足,最终造成农村土地资源的荒废。

4.2对策建议

(1)针对农产品市场开拓问题,一方面,大学生村官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可以与高校合作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只有在充分调研市场的前提下,才能根据市场需求很好地控制产品的生产数量和具体品质要求,才不会让农产品销售的选择具有盲目性,才能让农民获得较多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要鼓励本村村民集体协作,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本村农产品种植的数量和质量,制定长远的营销策略。只有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才更利于与固定收购商建立合作关系,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除此之外,大学生村官应该积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从多个维度宣传农产品,让广大消费者熟知产品,产生购买的愿望。

(2)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问题,对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农村的规模化发展、机械化生产都离不开资金的获得和运用。对于大学生村官来说,首先要积极研究利用国家有关农村发展的相关政策。只有掌握了政策的动向,大学生村官才能有效地利用国家对农村的扶持政策发展经济;其次,大学生村官也应该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吸引商家投入资金、通过广告宣传等吸引外部资金的支持;最后,“开源”固然重要,“节流”更加必不可少,大学生村官除了吸收外部资金,也应当进行当地资金积累,形成资金的循环利用和不断增值。只有加大生产产值,降低生产成本,才能积累更多资金循环利用,投入下一轮生产,以促进经济发展。

(3)针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首先,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大学生村官必须及时深入了解国家关于土地流转的政策及与之相关的平台,充分利用国家及政府建立的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并向当地农民及时传达有关信息;其次,大学生村官应该教会村民使用网络,在“扬州土地资源网”、“扬州土地流转网”、“扬州市国土资源管理网站”等相关网站查询、相关土地信息。

针对承包经营户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不仅要从流转买卖时考虑承包经营者的经营理念、个人素质等方面,将本村的土地资源承包给合适的开发商,实现既保证村民的经济利益又实现本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土地承包后,也要注重土地的有效生态利用。一方面大学生村官和村民要起到监督作用,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要做好辅助工作,在技术、市场等方面给予支持,实现多方合作共促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后,会积极采取一些创新举措来发展农村经济,但有时候,年轻的大学生也缺乏相关经验、对当地状况了解不全面,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以上针对团队在实践调查过程中发现的有关土地资源利用、市场开拓、资金筹集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措施,这些措施的有效性,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接受检验,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士娟.我国招商引资的创新性途径研究[J].战略研究,2014(7).

大学生村官发展篇8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村官”;职能转变;农村社会服务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江苏、海南等部分省份就开始选聘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国大学生“村官”达到18万人以上。按照“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部署,全国61万个行政村将有6l万名大学生村官在岗,加上有的省、市一村2名的标准计算,大学生村官人数将达120万人。甚至有专家统计,今后三十几年中,我国将可能形成一支总数在1000万人左右的在岗和出岗大学生村官大军川。现有研究一般认为,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政策从地方措施上升到中央政策,中央不仅是要藉此实现巩固农村基层政权、选拔后备人才的目标,实际上还包含了服务新农村经济社会建设,促进大学生就业等多重政策意图。

一、大学生“村官”工程效果评价

(一)选聘大学生“村官”的必要性和取得的积极成果

伴随着中央大规模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开展,近年各地进行了大量的相关调查研究,出现了很多学术成果。现有的研究大多认为,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一步推动,作为农业三要素的土地、劳动力、资金也会加快流出农村。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除了增加对“三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外,中央提出大规模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该工程关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和10多万大学生的个人发展,规模巨大,意义深远。从目前的发展来看,选聘大学生担任“村官”,为农村发展补充了新鲜血液,对“三农”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大学生“村官”实际工作效果不理想

但是从各地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村官实际工作效果与预期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如下:

一方面,很多在职大学生“村官”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不满意感和不胜任感。《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2009年度)》显示,只有25%大学生“村官”认为自己“发挥了较大作用”,在回答“你如何看待你当时做出应聘到农村工作这个问题”时,只有31%的回答“不后悔”。2010年1月完成的《陕西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情况调查》显示,仅2成多大学生“村官”对自己工作有信心,约有7成以上对发展前景持不乐观或中立的态度,对3年后的发展方向比较迷茫。大学生“村官”于不长,留不住现象突出。全国最早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海南省,却在这项计划实施数年之后陷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有的被强制转为教师,有的被迫下海另谋出路。

另一方面,很多基于调查的研究显示,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实际工作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浙江大学钱文荣教授执笔的《中国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认为:大学生村官在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帮助村民发展经济方面的作用都是是有限的。据民进宁波市委所做的调查报告显示,一些大学生“村官”工作处于空闲状态乃至脱岗状态,有些到了农村后把所有精力放在个人创业方面,让村民觉得是不务正业。广东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也公开透露,尽管已经选派了大学毕业生进村任职,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

二、职能设置的不合理是大学生“村官”实际工作效果不理想的根本原因

现有研究大多把大学生“村官”们非官非民的尴尬身份、相对较低的工资福利、专业不对口等原因看成是大学生“村官”工作效果不是很理想的根源。这些因素影响了大学生“村官”工作效果,有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认为,这些因素恰恰是大学生“村官”制度设计不尽合理带来的必然后果,只有随着该项制度的创新发展才能得到有效解决。而管理学原理告诉我们,组织(岗位)的职能、结构、功效是有机结合的三个重要组成要素,其中职能是逻辑起点,职能决定结构和功效。村级组织特设岗作为一种新的岗位,任职在该岗位上的大学生“村官”比较普遍存在着效果不高的状况,应当从对这个岗位的职能设定中寻找根本原因。

(一)经济建设和行政文秘工作成为当前大学生“村官”的两种主要工作职能

中央出台的《长效机制的意见》中并没有对大学生“村官”的具体工作职能做强制安排,而是让各地乡镇党委和村“两委”根据各地情况适度安排。结合近年各地进行的大学生“村官”调研,显示各地都把大学生“村官”主要工作确定为协助村委会完成以下两项:一项是完成经济建设型任务(以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引导农民致富以及自主创业为主),有的地方甚至把这些大学生设计成发展经济引领员乃至招商员(中共长垣县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明确大学生村干部工作职责的通知》中规定的长垣县大学生村干部“十大员”岗位职责中就有这两大“员”);另一项是行政文秘型工作(主要包括完成办公办会、党建、维稳、培训教育、应付各项中心工作检查等)。

而身处压力型体制,是大学生“村官”职能主要以经济和行政职能为主的内在原因。“压力型体制,具体指的是一级政治组织(县、乡)为了实现经济超赶,为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而采取的数量化任务分解的管理方式和物质化的评价体系”。乡镇政权是我国农村的基层政权,处于这种压力型体制的行政权力末梢地位。由于来自上级的压力过大,将行政责任下延给下面的村级组织,本来是自治组织的村委会的干部成了乡镇政府的“腿”,不得不把绝大部分的精力用于搞经济建设和完成上级要求的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达标工程和其他中心任务。大学生“村官”到村以后,由于受村委会领导,就成了村委会的“腿”,变成了压力的最后承担者,要么创造经济建设成果,要么陷身于琐碎的写写材料跑跑腿的行政文秘工作。

(二)经济、行政型职能设定是大学生“村官”工作效果不理想的根本原因

1.经济建设型任务——大学生“村官”不能承担之重。通过我们的调研也发现,很多地方领导、村官乃至村民都认为,外来的村官只有给本村带来经济实惠、拉来项目才算有能力。《中国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显示,有86.5%的村民希望大学生村官能为广大农民的致富做出贡献。然而实际情况只有13.1%的村官认为起到较大作用,而有40%的人认为自己未起到多大作用、甚至完全没有作用。

农村经济建设任务成为大学生“村官”无法承担之重任,原因如下:第一,农业经济发展规律和自身条件的约束。农业发展有其自身的专业特性和自然属性,必须依靠专业知识和适当方法,而“有农学背景知识的仅有4%”。实际上很多大学生“村官”在此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农业生产,也很少有相应的农村工作经验。学非所用、用无所学是当前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同时由于这些大学生聘任期一般也只有二三年,农业生产自然属性特点决定了二三年时间很难做出较大成果。第二,外部资源限制。不同于那些被单位委派挂职到乡村任职的村干部,他们背后有强大的单位支持,能在短时间内为所在村庄建设提供各种资源。而这些初出校门的大学生,缺乏外部社会资源的支持。

针对近年来各地树立的大学生“村官”典型,大多都是带动当地农村致富的典型的现象,这也给那些没有取得商接经济建没成果的大学生“村官”很大压力。温铁军认为,这种树立典型的方法,实际上反映的仍然是按照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前的单纯经济观点来使用和考核干部的观点,未必有利于大多数大学生“村官”踏踏实实地扎根农村、埋头苦干。

2.“写写材料跑跑腿”之类琐碎的行政文秘型工作——大学生“村官”不愿承担之轻。调查显示,近半数大学生“村官”工资偏低,而且工作琐碎,有些大学生“村官”甚至变成端茶倒水的,“写写材料跑跑腿”成为很多大学生“村官”日常主要工作。正像很多大学生“村官”说的那样:这些琐碎的工作其实一个文秘专业的中专生更适合,而很多大学生“村官”由于专业原因在文秘工作方面并没有优势。由于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使得一些大学生“村官”在网络社区中发出对自己村官生涯未来充满迷惘的帖子,有些人甚至生活在一种无望且无奈的情绪中,对这份工作的期望和美好理想都在逐步地消失殆尽。

既然组织(岗位)职能决定功效,那么要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绩效,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就要从大学生“村官”的职能创新出发,推进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全面创新。

三、从经济、行政型职能向社会服务型职能转变——大学生“村官”工作效果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

大学生“村官”作为一种人力资源,国家购买投放到农村,通过他们的工作,会带来一定的边际效用。工作职能不同,起到的效用就不一样,到底要发挥哪种效用,才能实现消费者(这里是农民)效用最大化呢?根据需求理论,可以得知决定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因素至少有两个:一个是财政预算的限制,第二个就是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大学生“村官”工资福利都会由国家部门负责,预算这个因素不成问题,那么实现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决定性因素就应该是消费者——农民的偏好,而农民的偏好又取决于农村社会发展的时代需求。因此大学生“村官”的职能设定必须要回应农村社会发展的时代需求,反映农民偏好。

那么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新的时代需求是什么?作为消费者的农民的消费偏好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释放,但是在城乡二元化的背景下,由于城乡采用完全不同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农村公共物品(服务)供给不足,社会保障(服务)程度低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持续推进,农民工问题、农村医疗、农民养老问题、村庄经济凋敝问题、流动性和半流动性家庭的婚姻家庭问题、留守儿童问题、农村黑、赌、毒泛滥乡风日下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等新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在农村经济发展得到普遍重视的背景下,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养老、教育、医疗、家庭、文体等社会福利事业,推动我国农村向福利社会转变,构建和谐农村,就成为时代的需求,也更能反映当前农民的需求偏好。

我们可以看看江西万载县引进大学生开展社会服务的经验。随着江西万载县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使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的队伍越来越大。很多老人老无所养,众多留守儿童得不到亲情的关爱,尤其是一些单亲家庭的老人、妇女、儿童的生产生活更为艰难。困难家庭的子女失学、青少年犯罪等现象也频发。江西省有关部门和万载县认识到,传统的单一的乡村治理的行政性社会工作模式,难以承担起服务和帮助困难群体化解矛盾。万载县与从江西有关大学中选拔大量社工专业的大学生,到万载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万载县还建立了新的农村社会服务模式,即“l+3”模式,指一名大学生,搭配一名民政干部、一名基层单位干部、一名志愿者的农村社会服务工作模式。在大学生的带领下,万载新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在解决农村矛盾纠纷调解、帮困解难救助、居民权益维护、健康心理辅导、环境卫生服务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社会日趋和谐。

美国早在上个世纪早期就引进社会工作者到农村开展社会服务,我国台湾在上世70年代就出台了比较完整的“政府社会工作试验计划”,一个乡镇配备一名专业社会工作者,为民众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现在台湾各种公益基金会公开招募社工或者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担任台湾农村社工,“关怀弱势、解决问题”,协助那些陷入不利处境的家庭及其成员维持基本的健康与成长,为台湾变身福利社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通过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同样是选拔大学生到村工作,让大学生到村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既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又能够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让他们为农村社会发展起到独特的作用,大学生们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温铁军曾说过:大学生“村官”的基本工作内容,既不应该是承担招商引资重任,也不可能越俎代庖地去发展农业生产,而是应该开展村情调查,了解村内的老人妇女儿童等困难群体和鳏寡孤独者的困难和需求,帮助农村建立老人协会、妇女协会等组织,开展乡村文体活动等社会服务活动。

因此,我们认为,大学生“村官”工程可以借鉴台湾“政府社会工作试验计划”的经验,大学生“村官”要摆脱“官员”的身份而转向“政府社工”身份,要实现从经济、行政型职能向社会服务职能转变,为提高农村社会服务水平,推进中国农村向福利社会转变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因此大学生“村官”基本工作内容应该包括如下几方面:第一,为解决农民工问题、农村医疗、农民养老问题、农村弱势家庭和残障人士发展问题、留守儿童和独居老人问题、农村婚姻家庭问题、农村黑赌毒泛滥乡风日下问题、青少年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而开展的社会服务工作;第二,为发展农村文教体育、老人、妇女、村政事业而开展的工作,包括开展环境保护、文化古迹保护,协助建立村庄老人协会、妇女协会和图书馆,培训和辅导村委提高他们的治理能力等工作;第三,为当地经济发展而开展的辅导辅助工作,包括参与农村扶贫开发、进行农民技术培训、辅导村庄和家庭经济发展、辅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等。大学生“村官”职能实现从经济、行政型职能向社会服务职能转变,并不是说要放弃上述这些为经济发展而提供的服务,但是这种经济发展服务是从社会服务的角度开展,而不是为完成经济建设任务而开展;第四,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内容还包括要起到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农民沟通桥梁的作用。一方面协助乡村基层组织开展涉农公共政策宣传,要配合有关政府部门和非营利组织积极开展惠农活动,另一方面把农民的需求反馈给政府和相关的非营利组织,争取各种资源,通过各种会方式增进农民福祉。

四、大学生“村官”从经济、行政型职能向社会服务型职能转变的制度基础

(一)将大学生“村官”定位为“政府社工”岗人员,摆脱压力型体制的束缚

建立由政府出资设置的农村“政府社工”岗位,每村(或者每1500人)提供一个这样的岗位,并把大学生“村官”定位为“政府社工”岗人员而不是村级组织特设人员。使他们从现有的村级组织中独立出来,才能摆脱压力型体制的束缚,为从经济、行政型职能向社会服务型职能转变提供组织基础。

(二)建立能够发挥大学生“村官”服务职能必须的专门社会服务体系

大学生“村官”从村级组织独立出来要有效开展农村社会服务,必须在县、乡、村逐级成立社会服务专干体系。可以借鉴计划生育专干体系,在村里建立社会服务协会(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让村支书担任会长,大学生“村官”担任社会服务专干(属于“政府社工”岗人员),这是一种专职工作,享受政府雇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水平。积极吸纳本地志愿者和外来志愿者(包括资金和非政府组织)参加,积极培养本地专业化的职业社工队伍、本土化的从业社工队伍、社会化的志愿义工队伍建设。万载目前已在各村村委中正式设立社工岗位,基本达到1500村民当中就有一位“村委社工”,这就是“1500:1”制度”。

(三)大力引进社会服务相关专业毕业生担任大学生“村官”

根据国内外经验,社会服务工作作为一种专门的、有效的助人活动,需要一系列专业的工作方法与技巧。作为政府社工岗人员的大学生“村官”要想有效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就要具备专业技术和技能。我们认为,既然中央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l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担任村官,那么今后要重点选拔社会工作、社区服务等专业或者具备社会服务知识和技能的大学生担任大学生“村官”。

(四)建立督导培训制度推动大学生“村官”身份转变

根据测算,到2010年我国预计将有超过4万名大学生村官期满离岗,2011年为6万多名,2012年为7万多名,能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和继续学习深造的少数总体上是非常有限的,长期而言大规模接受离岗分流的形势确实十分严竣,按照现有模式大部分在任期结束后面临二次择业问题,将他们简单地推上社会,是对他们的不负责,同时也会导致在岗的大学生“村官”对未来的迷茫。而根据台湾等经验,社工本身就是一种职业化的工作,可以成为终身的职业。对服务期结束,愿意留在在农村专职从事农村社会服务的大学生“村官”,通过督导培训制度,协助他们取得社工证,使其掌握专业社会服务知识和技能,实现持证上岗,使其从村级组织特设人员向政府社工岗人员转变,以专职的农村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存在于农村,实现终身服务,可以为我国农村向福利社会转变,构建和谐农村,发挥奇兵之效。

(五)建立新型的大学生“村官”绩效考核和职业发展体系

参照国际社会工作者绩效考核和职业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计生专干职业绩效考核和职业发展模式,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的大学生“村官”绩效考核和职业发展体系。

大学生村官发展篇9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

“大学生‘村官’是经过一定招录程序,由政府部门正式发文、筛选的专科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毕业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或其他‘两委’职务的特殊青年人才群体。”[1]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

一、大学生“村官”角色的具体定位

美国文化人格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拉尔夫・林顿曾经说过:“一个人占有的是地位,而扮演的是角色,角色是对群体或社会中具有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的期待。”[2]所以明确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对其工作至关重要,正确认识大学生“村官”的角色,既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也有助于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进一步实施。

(一)大学生“村官”是基层情况的调查者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大学生“村官”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事实,他们作为基层情况的调查者,吃住在村,与村民密切联系,把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放在首位。大学生“村官”担当基层情况调查者,不仅可以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而且可以因地制宜宣传政府相关的法律政策,成为群众与政府之间的联络者,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大学生“村官”是农村发展的建设者

大学生“村官”政策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相连,是党中央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大学生“村官”是农村发展的建设者,促进了农村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发展。从政治方面来讲,大学生“村官”政策对于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从经济方面讲,大学生将市场经济的意识和科技致富的观念带到了农村,让农民也用市场经济思维推动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从文化方面来讲,大学生“村官”政策推动了农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大学生“村官”是农民思想政治素质的推动者

目前农村存在着相当大的一部分思想政治素质不高、文化水平偏低的农民,他们思想保守,知识欠缺,封建迷信,这也是导致农村发展落后的重要原因。大学生“村官”作为农民思想政治素质的推动者,他们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能够充分发挥文化素质高、理解能力强、理念更新快等优势,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身的同时,充分发挥教育者的职能,帮助农民增加知识、转变思想、提高素质。

二、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的现存问题分析

(一)大学生“村官”的角色适应存在问题

大学生“村官”政策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录取人数逐年增加,要求也在提高,“村官”质量在上升。但是,中途离岗从事其他工作的“村官”人数也在增加。可见,“有些大学生‘村官’只是把‘村官’工作当作跳板或者是暂时解决就业问题,当作边工作边择业的权宜之计,他们并没有认真对待这项工作,缺乏长期在农村锻炼的打算,导致事业心、责任心和使命感不强,缺乏干事创业的持久热情和坚定决心,对自身角色定位十分模糊。”[3]

(二)政府对大学生“村官”的角色法律定位不明确

大学生“村官”身份不清晰,法律定位不明确,非官非农,角色尴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干部不得由任何组织或个人委派或指定,只能由本村的村民担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政策无法可依,其角色法律定位不明确,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村官”地位的尴尬和在农村发展建设中的边缘化。目前大学生村干部性质还属于聘任制,现有的人事制度还无法对他们进行准确定位,这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带来了不便。

(三)大学生“村官”职责分工“模糊”,角色不明确

法律对于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不明确,致使他们职责分工“模糊”。农村作为一个小社会,其并不比我们生存的社会简单,甚至更为复杂,对于这些“满腹经纶”却没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村官”,村干部对他们并不抱有太大的期望。在实际工作中,对大学生“村官”的职责认识不清,角色定位不准,很少让他们接手村委中心事务,仅仅把他们当作传统意义上的“内务主任”使用,给他们分派收发文件、撰写材料甚至端茶倒水、接听电话等工作,致使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耗费在日常琐事上,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就偏离了党中央制定大学生“村官”政策、选派大学生“村官”的初衷。

三、解决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现存问题的建议

目前,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努力解决。只有正视和改正这些不足,才能真正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优势,为农村、农民和农业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一)对大学生“村官”的建议

一方面,大学生“村官”应当明确自身角色和责任,不断提高素质,坚持梦想。他们要发挥自身优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多做贡献。另一方面,增强自身角色适应能力,做到贴近群众,融入群众。只有得到农民的认同,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

(二)对高校的建议

首先,高校应该加强舆论引导,提高大学生“村官”角色地位;其次,高校应该重视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明确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最后,高校在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中要适当的提供一些帮助,把高校的科研资源引入农村,从而帮助大学生“村官”对农村的发展做出规划和引导,促进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三)对政府的建议

首先,政府要加强立法工作,实现大学生“村官”角色合法化。政府要制定出针对大学生“村官”群体的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同时还要完善大学生“村官”的相关配套机制,使大学生“村官”政策能够更好的开展下去。

其次,政府要加强培训,使大学生“村官”对自身角色有清晰的认识。政府要实行多元化培训,包括基本的工作技能、业务常识,提供有针对性的实用教程或工作指南,确保大学生“村官”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

最后,政府要健全选拔和保障机制,促进大学生“村官”角色的自我认同。政府要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有志于农村工作,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大学生“村官”队伍中来根据大学生“村官”的实际状况,充分发掘他们的发展潜能,真正成为农村发展的建设者。(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樊伟娜.大学生村官应为何种官――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J].科技创新导报,2012,(16):242.

大学生村官发展篇10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科学发展观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产生可以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解决“三农”问题,江苏省率先开始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后海南省、浙江省等地先后组织招聘大学生“村官”。至2008年2月底,全国范围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省市区已发展至28个,其中17个省市区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自此,大学生“村官”计划进入一个全面的发展阶段。

时至今日,大学生“村官”计划已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区推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改善农村基层干部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作用。但是,作为目前还未成熟的事物,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必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文章对现行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这一方面加以研究。

一、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重要性

引进大学生“村官”不仅为当地的农村带来了新技术、新思想、新理念,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同时,大学生“村官”也利用了农村这个平台不断锻炼自我,实现其自身价值。

1.有利于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就其知识量方面,大学生“村官”与农村干部相比存在优势,大部分人认为大学生“村官”知识面广,能帮助村民解决较多的科学、法律等方面问题,并且年轻有活力,能够较好的带动工作氛围,具有农村管理新理念和创业精神。大学生“村官”计划将大学毕业生补充到农村基层组织中,使乡镇基层领导班子在年龄结构、文化结构、素质结构等方面得到明显改善,有利于提高基层干部整体素质。

2.有利于农村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终要依靠农业科技的迅速发展。而大学生“村官”恰恰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角色,向村民宣传科技文化知识,促进着农村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

3.有利于大学生“村官”综合素质的提高。调查显示,在大学生“村官”的任职期间,有部分大学生“村官”认为自己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公文写作上也有所改善。

(二)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大部分地区的大学生“村官”虽然在提高农村村官素质,带动农村科技文化事业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大学生“村官”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仍存在问题。

1.行为短期性,不利留住人才。大学生“村官”计划获得了极大的政府承诺,考公务员及考研加分等。所有这些优惠政策,在给大学生“村官”解决后顾之忧的同时,也使大学生当“村官”行为的短期性更加明显。目前,所谓当“村官”还不是一种建制性设置,既不是政府的公务员,也不是其他职员或是农民,还仅是一项权宜性安排。无论是承诺三年“锻炼”以后考研加分,还是准允作为将来“提干”的一项参考,都只是政策而没有明确指出大学生“村官”的未来出路。前途暗淡使得大学生“村官”离开农村,将不利于改变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人才匮乏的现状,不利于留住人才进行新农村建设。

2.不熟悉农村工作,与村民交流少。调查显示,大学生“村官”对农村情况了解较少,和村民交流也少。虽然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来自农村,但对农村工作不熟悉是当前大学生“村官”存在的最大问题。由于借调现象严重,许多大学生“村官”从一开始就被乡政府借调去,几乎从没有到被分配的村子去,也没有和村民接触。村民不知道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也不知道村民的情况,这是导致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工作不熟悉及和村民交流少的根源所在。

3.考核形式化,考核标准无针对性。我们在了解了大学生“村官”每年一度的考核机制后得知只是流于形式。本应是严肃的绩效考核随意性太强,考核制度本应是与奖惩,是与大学生“村官”前途相关联的大事,可在实际中却只是一种形式。同时,大学生“村官”每年一度的考核,是根据公务员的考核标准,考核成绩记入档案。大学生“村官”不是公务员,既然不是公务员为什么要拿公务员的考核标准来考核大学生“村官”?这样的考核机制显然不符合大学生”村官”的实际。

二、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建议

针对当前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诸多问题,为使大学生“村官”能在广阔农村发挥真正应有的作用,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各种待遇,将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目前,大部分大学生选择大学生“村官”这条路是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一些优惠政策所吸引,如保留城市户籍、公务员考试和考研加分、减免学费和助学贷款等。要想让大学生“村官”具有长期性,一要从计划上取消或是延长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的时间规定;二是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将各种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为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造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提供相应的安全保障和社会保障,解除他们到农村做“村官”的后顾之忧,用工资待遇及优惠政策来留住人才,从而形成大学生争相下乡、努力到基层的局面,让大学生“村官”真正地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

2.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实现大学生”村官”本土化

要转变大学生“村官”难以融入村子的现状,必须要坚持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实现大学生“村官”的乡土化、本土化,一是要让大学生”村官”在任职期间扎根农村,加强大学生“村官”与农民的交流,同时大学生“村官”要熟悉农村的事务,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二是让那些来自于农村的大学生“村官”回到自己出生的村子担任村官,这样更容易融入农村,对于工作开展也更为有利。

3.完善选拔标准,使人尽其能

新农村建设急需农林、畜牧、栽培、兽医、旅游专业的人才,而当前的招聘考试更多是倾向于一个门槛,进入门槛后大学生发展的好坏就没有太多人进行关注理会。大量的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专业知识用不上,对此应在选拔上把好关,要选拔那些所学专业能为新农村建设带来作用的人才,对于有专业背景知识的大学生,要把他们充分利用起来,防止人才闲置,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是一项颇具创造性的系统工程,它在实践中所显现出来积极意义和成效有目共睹。但制度创新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推行数年来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已经在实践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应当及时修正和调整,从而在各方面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使之成为具有长效机制的一项创新计划。

【参考文献】

[1]赵晓凯.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及解决对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