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业农村局工作计划十篇农业农村局工作计划十篇

农业农村局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2:42

农业农村局工作计划篇1

一、2020年工作亮点及主要做法成效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种植业生产情况。一是粮食生产:2020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99.7万亩,与2019年持平,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0.43万亩(早中稻播种面积12.04万亩,中晚稻播种面积12.84万亩,其他粮食5.55万亩),产量达到10.15万吨,蔬菜播种面积42.67万亩,基本与2019年持平。二是水果产业:2020年,全市水果种植面积18万亩(其中:柑桔橙柚种植面积6万亩,水晶梨种植面积5万亩,鹰嘴桃等优质桃水果种植面积1.2万亩,其他特色水果面积约5.8万亩),挂果面积14万亩,总产量预计达14万吨(除水晶梨产业遭遇去年秋冬严重干旱,今年盛花期再遇倒春寒雨水天气影响导致大减产外,柑桔类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他桃李梅等特色水果全面丰产),总产值预计近10亿元。

2.畜牧业生产情况。2020年,生猪存栏20万头以上,出栏约50万头,能繁母猪年底存栏约2.8万头;“三鸟”饲养量1450万只,其中存栏约450万只,全年出栏约1000万只;牛羊年底存栏5.05万头(其中羊4.85万头),全年出栏3.8万头(其中羊2.8万头);畜禽肉类总产量5.41万吨,畜牧业总产值约10.8亿元。

3.水产生产情况。2020年,全市淡水养殖总面积为2006公顷,其中池塘620公顷,山塘200公顷,水库1299公顷,与去年持平。另外,稻田养鱼面积80公顷。全市水产品上市量为7624吨,其中淡水捕捞产量146吨,养殖产量7478吨。孵化鱼苗8800万尾,投放鱼种产量1000万尾。

(二)农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1.高标准建成XX菜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XX菜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总投入资金1.93亿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5000万元,地方统筹资金5054万元,企业自筹资金9274万元,建设项目27个。省级财政资金5000万元已按照相关规范程序使用完毕。目前,菜心种植面积达10.8万亩,产业园农业总产值达到20.2亿元,菜心产业总产值12.9亿元,占产业园农业总产值的63.8%,产业园内农民收入为17345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0.23%。

2.加快推进农业“3个三”工程。2020年,新增柑橘种植面积约3000亩,全市柑橘种植面积为5.3万亩。新增茶叶种植面积800亩,全市茶叶种植面积约为1.1万亩。1-10月,清远鸡出栏795万羽,存栏405万羽。

3.“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有序推进,品牌建设初见成效。一是我市2019年“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项目扶持19个新型经营主体支持19个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财政补助资金1900万元,资金已使用1883万元,使用进度为99%,项目建设已基本完成。目前,XX水晶梨、XX鹰嘴桃、XX南岭高山茶、XX蜜柚已入选2019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XX菜心、XX砂糖橘、十月红桔、XX高山番薯、XX澳洲龙虾等5个产品已入选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XX市丰阳镇、东陂镇被广东省评定为“第二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为”专业镇,丰阳镇湖江村、大富头村等22个村被广东省评定为首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二是按照省农业农村厅的工作要求,2020年省、清远市下达我市建设任务19个,我市按照省市有关工作布置和要求,对30个入库项目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评审打分(排序)。经局党组及局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在XX市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了公示,同时征求了市直有关单位和各镇(乡)人民政府的意见。目前市政府已批复,财政扶持资金已于7月30日拨付至实施主体帐户,目前项目正在实施中。

4.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目前,全市认定家庭农场243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农民合作社604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8家,其中县级1家、市级27家(省级以上的12家)。

5.实施特色农业知名品牌创建行动。一是加强“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建设。2020年,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已有1家企业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证书,新增无公害2个申报中,1个地理标志(玉竹)申报中。二是大力推进省名牌产品申报和管理工作。目前,全市共有省名牌产品12个。XX水晶梨、XX鹰嘴桃、XX南岭高山茶、XX蜜柚已入选2019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XX菜心、XX砂糖橘、十月红桔、XX高山番薯、XX澳洲龙虾等5个产品已入选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我局正组织条件成熟的农业企业申报“粤字号”农业品牌目录,申报工作正在进行中。

6.大力推进农业风险防控监管,保障农产品供给。一是强化抽样检测、筑牢安全防线。广泛开展抽样检测工作,严格风险监督。目前,全市共抽检种植类农产品917批次,合格率99.9%,定量检测215个,合格率100%;瘦肉精检测2350份,合格率100%,定量检测88个,合格率100%;渔业定量检测4个,合格率100%。针对夏季上市水晶梨、鹰嘴桃等本地特色水果,加大检测力度。二是做好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2020年,瘦肉精监测尿样3000份,检测盐酸克伦特罗3000份,莱克多巴胺3000份,沙丁胺醇3000份,检测结果全部阴性,确保了全市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执法行动。1-11月,农资类立案11宗,结案11宗,罚没金额43976元。出动执法人员1564余人次,检查农资门市1006余家次,确保农民群众购买安全放心的农资产品。四是认真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2020年,组织发放了猪口蹄疫疫苗50万毫升,牛羊口蹄疫疫苗20万毫升,禽流感H5+H7疫苗250万毫升,小反刍兽疫疫苗9万头份。免费发放消毒药物393箱,共3930公斤。

7.积极做好农村青年科技教育培训工作。2020年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100人;全年培训高素质农民、农业三品工程领军人才培训、基层农技员和科技示范户等培训班共九期,培训人数360人。

(三)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入

1.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2017年底我市被批准列入省级第三批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选取了10个镇(乡)25个行政村27个试点单元作为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拨付4500万元到各镇乡政府,部分项目已生产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019年选取了6个条件较好的行政村作为我市2019年壮大薄弱村空壳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拨付270万元到各镇乡政府,目前,6个试点项目已完工。

2.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市12个经济联合总社、165个经济联合社、1605个经济合作社完成清产核资。集体资产总额清查核实为13.45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总额2.96亿元。全面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工作,确认成员身份数458334人。发放股权证书到乡镇89870本。

3.加强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建设管理。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中农发〔2019〕11号)和《关于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的通知》(农经发〔2019〕6号)文件要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规范农村用地建房过程,起草我市宅基地审批管理办法,已面向社会征集意见,预计11月可提交市政府出台办法。

(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持续提升

1.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我市切实贯彻农村人居环境整三年行动计划安排,全域开展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重点的村庄清洁专项行动,通过建立“五位一体”长效管护机推动落实农村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长效管护,巩固美丽乡村创建成果。截至目前,我市1428个自然村已有1142个自然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达标率为80%,达到“美丽宜居村”的行政村67个,达标率40%,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其中我市66个省定贫困村(下辖488个自然村组)100%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50个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达标率为75.8%。

2.持续开展美丽乡村梯度建设。从2018年开始我市按照《XX市“美丽乡村2025”行动计划》工作部署,持续通过epC统筹创建和镇村自创的方式开展美丽乡村梯度建设工作。截至目前,我市1428个自然村达到美丽乡村标准的自然村有676个(其中整洁村347个,示范村286个,特色村40个,生态村3个),美丽乡村覆盖率47.3%。

3.以“三个示范”打造美丽乡村精品工程。在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梯度建设的基础上,一是整镇推进丰阳生态宜居示范镇创建,将丰阳镇打造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镇,目前丰阳镇87个自然村中已建成美丽乡村45个,建成率为51.7%;示范村自然村有158个,已建成美丽乡村的有99个,建成率为62.7%。二是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大力打造大路边镇乡村振兴综合示范片、龙坪镇乡村振兴综合示范片、九陂镇乡村振兴综合示范片、XX镇乡村振兴综合示范片、西岸镇乡村振兴综合示范片、东陂镇乡村振兴综合示范片、西江镇乡村振兴综合示范片等7个乡村振兴综合示范片,各片区总体建设进度约为70%,预计年末可基本建设。三是沿主要交通干线、旅游景区线路启动XX高堆湿地公园至沙坊精品线路、西岸黄花坪至东陂地下河精品线路、九陂镇李屋村至龙潭景区精品线路、丰阳镇畔水村至夏东村精品线路等4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目前,项目已启动概念规划等前期工作。

4.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一是按“应改尽改”原则全面推进农村户厕改造,根据各镇乡上报省人居系统数据显示,全市共有农户118517户,其中不纳入户厕改造范围农户共3408户,纳入户厕改造范围的农户共115109户,截至2020年10月底,累计改成无害化卫生户厕户数共115109户,普及率达97.1%。二是按需推进农村公厕建设。据村庄实际需求,2020年各镇乡计划建设228间公厕,已完成建成公厕94间。

(五)脱贫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

XX市有贫困人口的行政村164个(含星子社区),其中,相对贫困村66个,分散村98个。截至2020年11月,XX市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839户16705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3077户10344人,占比61.9%;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4762户6361人,占比38.1%。目前,全市相对贫困户和相对贫困村已完成退出程序,并在广东新时期脱贫攻坚信息平台完成标识。目前,XX市投入资金4.2亿元,实施长效产业项目226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27个,到户类项目133个,带动全市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增收约2500元。

1.减贫成效方面。一是实际减贫人口的真实情况。截至2020年11月13日,XX市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839户16705人,均达到2019年贫困人口脱贫标准。分别占XX市贫困户户数、人数的100%;有劳动能力贫困户2019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15346.88元,脱贫人口在安全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用电、电视信号覆盖、网络信号覆盖、教育保障、医疗保障和稳定收入或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均已得到落实。二是贫困村居民人均可以支配收入情况。XX市2019年相对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31.53元(2019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为11022元以上)。

2.精准帮扶方面。一是落实县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责任。XX市党政一把手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定期主持召开有关扶贫工作议题会议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推进扶贫各项工作。二是落实党委书记遍访制度。市委书记把扶贫作为一把手工程,制定了遍访工作计划,严格落实党委书记遍访制度。自2018年起至2020年11月13日,市委书记已遍访相对贫困村66条,脱贫任务重的非贫困村35条。三是落实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行业扶贫责任。2016年以来,XX市定期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阶段性重点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明确解决措施,统一思想,形成合力,聚力攻坚,有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3.加强扶贫产业项目管理,完善产业扶贫长效机制。一是我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扶贫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各镇(乡)成立了以镇委书记为组长的扶贫资产管理领导小组,相对贫困村成立了村扶贫资产管理委员会,高位推进、细化分工,使扶贫资产管理工作有序、有效、扎实推进。二是我市印发了《XX市扶贫资产管理办法(试行)》,对我市扶贫资产管理范围、登记、归属、管理职责、管理和收益分配方式、清查处置等六个方面作出了明确指导。三是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项目、重点领域、重点对象的监督,健全扶贫资产项目常态化监管机制。四是扎实开展扶贫资产清产核资、权属界定、资产登记等工作。目前,全市共摸查和确权登记形成的扶贫资产项目853个,资产金额41473.26万元(其中,经营性项目226个,资产金额32043.5万元;公益性项目627个,资产金额9429.77万元)。

4.继续实施精准扶贫“以奖代补”政策,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通过制定和实施XX市精准扶贫“以奖代补”政策,对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户为单位发展种养项目的一次性资金补助;以务工增收的贫困户,按务工合同与时间段为计算补贴;对贫困户创业,扶贫就业基地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进一步激励我市建档立卡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发展生产、种植、养殖或外出务工就业的积极性,增强贫困户内生动力,确保如期完成贫困户增收脱贫的目标任务。

5.推进金融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平稳良性发展。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通知》(粤农扶办﹝2019﹞35号)等文件精神,我市积极推动扶贫小额信贷发展,落实扶贫小额信贷相关政策,全力做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今年以来,我市共新增贷款户数12户,贷款金额60万。为了解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资金需求,我市通过与农业银行、农商银行及邮政储蓄银行展开合作,深入基层,对有发展愿望、有发展项目的有劳动力贫困户介绍小额贷款免息等优惠政策,逐户入户了解情况,掌握贫困资金需求情况,全面进行风险评估,依法依规做好扶贫小额信贷的政策落地和宣传工作。

6.办好“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开展好“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不仅为我市的脱贫攻坚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也能营造良好的社会公众参与和支持扶贫事业的公益慈善环境。2020年,我市“630扶贫济困日”活动接收捐赠资金259笔419.84万元,在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活条件改善,产业扶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7.积极探索消费扶贫发展道路。一是制定实施《XX市消费扶贫实施方案》,以我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支持对象,以购买贫困户农特产品和服务为主要手段,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积极跟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形成消费扶贫新格局。二是积极推销贫困地区特色产品,筹备建立消费扶贫电商平台,着力为贫困地区农副产品提供稳定持续、辐射面广的电商销售渠道。三是根据省扶贫《关于规范扶贫产品认定管理工作的通知》(粤农扶办〔2020〕75号)精神,加强和规范我市扶贫产品认定管理工作,目前已有7家带贫经营主体在广东省扶贫产品认定系统中通过省级公示,认定了水晶梨、鹰嘴桃、黑皮鸡枞菌、腐竹、腊味、茶油、菜干等一系列扶贫农副产品。四是积极开展消费扶贫月活动。目前,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共采购扶贫农产品24.66吨,以购代捐金额31.44万元。

(六)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1.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实施工作。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8.74%,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达到100%。对2018年中央财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剩余1140万资金进行调整,支持第三方处理主体以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为重点,对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利用设施建设,现有处理设施扩建、技改,推行专业化、市场化运行模式,促进畜禽粪污转化增值,每间可申报财政奖补资金200万元以内;支持规模畜禽养殖场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养殖企业(含新建、在建)等粪污资源化利用配套设施设备建设,与饲养规模匹配的栏舍雨污分离改造、种养平衡管网和沼液储存池、干粪棚和堆滙池、改造节水饮水设施和异位发酵床建设、购置固液分离机和改进节水养殖工艺和设备等,落实规模养殖场主体责任,中小规模化养殖场户每间可申报财政奖补资金30万元以内,着重抓好上述申报项目企业的工程进度。

2.加快新建屠宰场规划建设进度。我市城南的XX市畜禽屠宰场项目正在做环境评估和风险评,估项目建设时间约需2年,设计规模为年屠宰生猪150万头、牛5万头、羊30万头,占地面积约100亩,总投资一亿元。力争在2021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我市生猪屠宰将逐步实现统一收购、检疫、屠宰、配送,从而确保广大市民吃上“放心肉”。

3.强力推进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整县推进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是我市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目标是到2020年镇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要求达到40%,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全覆盖。目前,我市1428个自然村中完成雨污分流(或污水暗渠化)的自然村为1062个,占我市自然村总数的74.36%,已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村530个,占自然村总数的37.1%。今年epC新建的844个村级污水处理设施中处理终端已基本建成的村有266个,建成率31.5%。按目前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度看,今年可完成500个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面,我市今年新建的8个镇级污水处理设施总体进度约为60%,按当前进度看可确保2020年实现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覆盖的工作目标。

4.高标农田建设进展顺利。2020年,我市完成2019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3.47万亩,按时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3.45万亩建设任务,为我省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全国第一名做出了贡献。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向我市人民政府发来感谢信,肯定了我市2019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工作成绩并向我市表示诚挚感谢。

2020年我市继续跟进实施机构改革后XX市自然资源局移交的2018年度XX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建设面积4.18万亩,按照省市要求应于今年年底完工。目前,该项目总体工程进度约98.5%,预计11月底完工。

2020年省市下达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3.18万亩,其中高效节水0.15万亩。目前项目总体进度约40%,正在紧张实施中。我局将进一步加强项目监管,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确保按照省市要求时间节点完成建设任务。

二、2021年工作安排

(一)产业发展

1.继续推进粮食生产发展。一是继续推进粮食生产发展,做好粮食生产指导工作,确保完成我市的粮食生产任务及顺利通过清远市的粮食工作政府责任制考评。二是认真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施方案,加强沟通协调,细化工作措施,切实抓好项目实施。

2.继续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规范新增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需要,修订我市县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农业龙头企业认定标准,力争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家、农民合作社30家、家庭农场50家。

3.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通过加大宣传、强化服务,积极沟通省绿色食品管理中心,组织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以绿色食品认证为主开展申报工作。

4.充分利用好县级农技推广服务驿站平台,通过技术联合,构建起“外援专家—内源专家—乡土专家”三位一体的“金字塔”式农技推广服务长效机制,进一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乡村建设

我市将按照省市有关部署和我市发展定位进一步加强人居环境和美丽乡村提质工程。一是在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的基础上启动农村“四小园”建设,因地置宜对农村空置地进行美化绿化。二是加快推进沿主要交通干线、旅游景区线路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建设。三是推进大路边镇大路边村、星子镇沈家村、XX镇沙坊村、丰阳镇畔水村进行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四是进一步完善村镇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覆盖率。

(三)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1.建立健全脱贫长效机制。统筹谋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建立健全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防贫。按照“六个留下”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充实内容,丰富内涵,形成更加系统、科学、具体的长效机制,实现贫困人口“脱贫不返贫”。

2.进一步抓作风固成果。加大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力度,着力解决扶贫领域突出问题,确保正确的攻坚方向。一是坚持目标标准,始终以“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不能擅自拔高标准提不切实际目标,也不能随意降低标准,搞数字脱贫,算收入脱贫。二是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三是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着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通过“四项措施”、约谈提醒、执纪问责等方式传导压力,推动脱贫攻坚主体责任的落实,并把减负各项决策落到实处。

3.进一步抓宣传树典型。一是大力宣传致富带头入的典型案例和自主脱贫的先进典型,用身边人和身边事教育引导贫因户,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让贫困群众学有榜样、前有方向,形成自力更生、脱贫光荣的鲜明导向。二是树立脱贫先进典型。树立一批基层扶贫干部典型、一批驻村帮扶干部典型、一批脱贫致富群众典型、一批社会帮扶典型,营造良好攻坚氛围。

4.继续做好2020年贫困户扶贫小额贷款贴息和风险管控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扶贫小额贷款业务管理,确保扶贫小额贷款按照政策要求落实执行。一是加强扶贫小额贷款的精细化管理,落实风险管控,密切跟踪贫困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对出现的风险及早发现、及早化解。二是做好精准扶贫小额贷款贴息工作,合理运用扶贫小额贷款的风险保障机制,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担保和补偿功能,实现扶贫小额贷款业务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5.做好2021年革命老区项目申报建设工作。着力做好我市2021年革命老区项目相关可行性研究和申报建设工作,抓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解决老区群众生产生活上的突出困难,加快我市革命老区的发展。

(四)农业基础设

农业农村局工作计划篇2

2021年,区农业农村局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品质灞桥最美城区”目标,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抓手,着力在稳产保供、优化产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深化农村改革上下功夫,努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农业体系不断完善

1.农业生产稳定有序

一是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开展可耕种闲置土地复耕复种。推进“大棚房”专项整治“回头看”,完成205.68亩撂荒地复耕复种。

二是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完成粮食种植面积30368亩,预计粮食产量达到10335吨。

三是强化蔬菜生产指导,扩大蔬菜种植面积,保证蔬菜供应,保障“菜篮子”安全,完成蔬菜种植2万亩,产量9万吨。

四是推进果业提质增效,新建设施果业70亩,全区果业面积稳定在6.2万亩左右,产量达到8万吨。

五是全力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生猪存栏6132头,累计出栏8107头。

六是加强渔业生产技术指导,落实安全生产措施,与12家渔场签订目标责任书,全年渔业产量261吨,产值303万元。

2.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一是推动农业产业绿色发展,农作物减少化肥用量334吨,回收利用农膜约75吨、回收率达8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8.07%,2家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

二是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累计完成农产品质量定量抽检565批次、快速抽样检测22274批次,抽检合格率98%以上,开出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追溯码(质量二维追溯码)112773张,附带合格证上市农产品610吨。

三是发展特色果业,做强“灞桥樱桃”“灞桥葡萄”品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注册农产品品牌(商标)2个,创建市级及以上品牌3个。

四是加强农业品牌宣传提升,举办2021“灞桥樱桃”宣传推介暨采摘文化旅游节活动,以“喜迎十四运葡萄馈嘉宾”为主题,开展“灞桥葡萄”线上宣传推广活动,参展第28届杨凌农高会,展示“灞桥樱桃”“灞桥葡萄”两个地理标志产品,取得良好效果。

五是推进农业园区建设,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抓手,研究制定《西安市灞桥区狄寨都市农业现代化园区(产业园)创建方案》,实施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带动区域农业园区建设生产水平提升。

六是规范涉农项目建设管理,修订《灞桥区农业农村局涉农项目管理办法》,提高项目建设整体水平,实施特色种植、休闲农业、壮大集体经济等项目75个,涉及财政资金5000余万元。

七是多措并举,引领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前三季度,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33元、增速11.6%,预计全年达到21288元,增速10%左右。

3.经营体系快速发展

一是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对家庭农场实行分级管理、对合作社进行分组管理,新发展家庭农场8家,高质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评定区级示范家庭农场4个、合作社4个。推进专业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组建15支农业生产技术服务队,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2000余亩。

二是完成5家龙头企业年度监测,申报市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2家,打造区级农业产业联合体3家。以龙头企业带动、家庭农场代管代种、专业合作社贯穿全产业链的新型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将小种植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三是大力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全区开展农产品微商的企业和农户超过1200家。积极对接电商平台,为企业、农户和快递公司牵线,在全区统筹设置便民快递点1100余个,网络销售樱桃约1560吨,线下寄送樱桃约700吨,销售额约9040万元。

四是积极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完成209名2020—2021年度高素质农民培育认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66人。完成307名2021—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面试遴选。

(二)农村工作全面推进

1.人居环境整治成绩喜人。以“净美灞桥”为主题,持续发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提档升级。先后荣获“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鲍旗寨村、歇驾新村荣获“2020年度村庄清洁行动省级先进村”荣誉称号。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五年行动部署暨迎十四运村庄清洁行动推进现场会”在我区顺利召开。

2.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升。持续巩固提升2020年25个村建设成效,狄寨“连片四村展示”、席王“北坡三村环线”、洪庆“农家乐提升”美丽乡村连片示范带动成效初显。以立面提升、污水治理、绿化美化、小景观建设、乡风文明展示为重点,全域推进42个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全新美丽乡村风景线,乡村“颜值”不断提升。

3.宅基地管理改革稳步实施。组建区级管理机构,理顺各部门职责和工作任务,逐步构建了区街村三级审批管理和日常监管体系。开展全区宅基地面积、权属、利用情况调查和村民新增建设用地需求调查,摸清了工作底数。在杜陵、南大康等5个村开展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试点,帮助各村理清思路和产业发展方向,为后续推进宅基地管理改革积累了经验。

4.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完成175个村(社)、461个小组2020年度农村集体资产清查,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系统验收。完成111个村社(撤并后)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开展农村集体经济不规范合同清理整治行动,审核书面合同1750份。持续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12个村社“农村集体三资三化管理平台”银农直连试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承包地确权颁证后续工作,纠错改证25份,引导规范有序流转交易,完成土地流转备案面积591.41亩。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年经营收益50万元以上达到41家、100万元以上达到29家。

(三)农业综合执法工作逐步入轨

制定了我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评议考核制度,拟定了8项工作制度、3项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和9项工作规范,保证执法工作“文明规范、公平公正”。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执法检查,重点监管的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现场执法检查率达到100%;受理投诉举报20起,投诉举报案件线索调查处理和反馈率达到100%。

二、明年工作思路计划

1.稳定农业基本盘。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努力增加粮食蔬菜面积,加强技术指导和农技推广,为农民提供更精准的农技服务,帮助农民提高单产,实现丰产丰收。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及渔业生产管理,确保肉、蛋、奶等“菜篮子”稳产保供。抓好果业技术指导、设施建设、保险推广,做好极端天气防范应对,稳定果业产量,积极引进优良品种,推进技术更新,促进果业提质增效,稳产增值。

2.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一线一区多点”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布局,大力发展樱桃、葡萄特色产业,以项目为依托,推进品种改良及设施栽培,高标准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推广标准化、规模化、智慧化生产,促进全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樱桃、葡萄品牌,策划组织好樱桃、葡萄旅游节,叫响“灞桥樱桃”“灞桥葡萄”区域公用品牌,让市民慕名而来,实现乡村旅游与农事采摘有机融合,多途径推进“农旅融合”。

3.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持续抓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深挖乡村人文、产业等特色,在“农业+”“互联网+”、农旅融合、三产品牌创建等方面,因地制宜,以狄寨街道美丽乡村“核心十村”为重点,全力寻求美丽乡村建设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机衔接实现突破。多方筹措资金,尝试“院校+农村”“企业+农村”等新模式,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美丽乡村灞桥样板。

4.稳慎推进农村改革。持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打造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包装实施一批高质量的一二三产融合项目,通过项目带动、示范引领,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建设发展,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规范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行管理,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后续工作,持续提升农村产权服务三级体系能力,推进十四运城市更新项目涉及土地流转未完成工作。加强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督促指导力度,打通政策堵点,规范审批工作。

农业农村局工作计划篇3

全面贯彻党中央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伟大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重新审视“三农”工作,探索和把握“三农”工作实践规律,明确“三农”工作发展方向,以“发展现代农业、塑造新型农民、加快建设新农村”为载体,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加快西部农业开发建设规划,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林下经济,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农产品生产,依靠科技支撑提升种植业生产层次,构建都市质量效益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种植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增强竞争力做贡献,为三农事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二、工作目标

三、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

农业农村局工作计划篇4

一、充分认识开展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的重要意义

开展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调动计划生育家庭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通过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小康工程、奖励优惠政策、婚育新风、生殖保健服务、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等“五进农户”活动,改善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生产的条件,提高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使计划生育家庭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有保障,精神上得慰藉,带动更多的家庭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促进农村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开展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的主要政策措施

(一)积极开展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小康工程进农户活动,促进计划生育家庭生产发展。各乡镇、有关单位在发展农村经济中,要对农村的资金、投资、科技信息投放等,凡是能落实到农户的都要体现出对计划生育户的优先、优惠。

1、县农业部门:对集体经济组织内的林地、承包地,在承包到户和招标等过程中,在同等条件下,计划生育家庭享有优先经营权;退耕还林项目优先考虑计划生育户。

2、县畜牧部门:优先鼓励和扶持计划生育家庭购买畜禽,繁育良种,建立畜禽养殖小区,并无偿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每年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计划生育家庭免费举办8-10期养殖技术培训班。

3、县水利部门:(1)免收承包鱼塘的计划生育家庭的水利费用,其它用水项目的水利收费按政策予以优惠。(2)在兴办小企业需要申办取水许可证时,在符合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情况下,可以优先办理。

4、县教育部门:对计划生育家庭子女入学实行优先,根据家庭贫困状况适当减免九年义务教育期间的杂费,同等分数优先录取。

5、县劳动保障部门:对进城务工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在职业培训,提供用工信息等方面给予优待、优惠;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维护进城务工计划生育家庭的合法权益;劳务输出时减收中介费50%。

6、县农机部门:对参加拖拉机驾驶员培训、联合收割机手培训、修理工培训的计划生育家庭,减少应收培训费用的30%;对办理驾驶证,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牌证的计划生育家庭减少应收规费的30%。

7、县工商部门:要大力扶持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从事个体经营活动,给予优先注册登记。

8、县民政部门: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认真解决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养老和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优先解决计划生育家庭的最低生活保障。

9、县保险部门:积极发展计划生育系列保险,认真解决计划生育家庭的保险问题,对参加养老保险的计生家庭给予优先保费补贴。

10、扶贫开发部门:按照扶贫开发有关政策,每年投入一定比例的扶贫信贷资金,优先用于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积极帮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发展特色产业,开辟增收渠道,切实做到扶贫到户;对低收入计划生育贫困家庭,要着力帮助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防止返贫。

11、县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在开展青年志愿者送温暖活动等各项帮扶活动中,要重点向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倾斜。同时深入开展“双学双比”活动,提供对妇女的“小额贷款”项目,资助她们发展经济。

12、县卫生部门:计划生育家庭成员就医时应优惠照顾,检查费用减免10%,住院费用减免20%。

13、县电业部门:电业部门保证计划生育家庭的用电,用电量大的计划生育家庭私营企业,应优先给予电力保障。

14、县土地部门:计划生育家庭划分宅基地、承包土地时土地部门应优先给予安排。

15、县城建部门:计划生育家庭需要建筑时,城建部门应优先给予安排,在办理有关手续时,减免20%的费用。

(二)各项奖励优惠政策进农户,促进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生活宽裕。

1、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凡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从发证之月起至子女满14周岁止,每月奖给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10元以上。在入托、入学、就医、招生、招工、征兵、农村划分宅基地等方面优先照顾独生子女及其父母。在分配集体经济收入、集体福利时给予优待。

2、符合允许生育第二个子女条件,自愿终生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一次性奖励的政策不变,标准由2000元提高到3000元。

3、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制度,对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独生子女家庭给予参合费补贴。

(三)婚育新风进农户,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及婚育新风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户创建活动,广泛宣传和普及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的科学知识,扎实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关爱女孩的氛围,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都一样等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建设农村社会主义新型人口文化。由文化、文艺部门联合编排一批婚育新风文艺节目,定期在各乡镇、村进行巡回演出;由人口计生部门编印婚育新风宣传手册,免费发放到全县的计划生育家庭。

在政府的主导下,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鼓励引导群众把时代精神与地域文化、乡土文化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开展群众性人口文化活动。加强农村文化活动的阵地建设,2006年在全县50%以上的村建立农村人口文化大院,使其成为农民群众文娱活动、学习知识、接受先进思想、更新观念的场所。

(四)实行生殖保健服务进农户,促进农村育龄群众身心健康。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针对育龄人群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宣传教育。对已婚育龄妇女开展孕情检查、随访服务工作,承担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的咨询、指导和技术服务。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要深入千家万户,指导育龄群众选择以长效避孕措施为主的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方法,做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进村,随访服务上门。融合卫生资源,每年为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一次妇科病普查普治服务,不断提高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建立孕产期保健制度,实行优生关口前移,开展出生缺陷三级干预工作,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婴儿健康水平。

(五)普及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到农户,促进计划生育依法管理和民主管理。继续广泛深入宣传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依法管理农村计划生育,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逐步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法治化、规范化的轨道。积极开展村民自治,实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开展行风评议,重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的作用,使其更好地组织群众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三、积极推动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深入开展

(一)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要有利于开展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加快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改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突出重点,简便易行,尽快把基层的注意力和工作重点引导到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工作水平上来。完善已婚育龄妇女健康检查制度,方便群众,注重实效,调动群众自觉参与的积极性。继续推进城镇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属地化管理、便民化服务,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二)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人事制度改革。在乡级,保持计划生育机构队伍的稳定,对管理服务人员定编、定岗、定责。在村级,按照“初聘年龄35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女性为主”的要求,公开选聘村级计划生育管理员,完善“县管、乡聘、村用”的工作机制。继续开展“争做新时期最可爱的人”活动,加强对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增强法制观念、群众观念、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水平,努力建立一支职业化、心系群众、为民服务的基层计划生育工作队伍。

(三)为开展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提供必要保障。各级政府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投入,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全部纳入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切实保证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为开展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提供经费保障。

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服务网络建设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基本建设规划。着力抓好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依托《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县级人口数据库,规范引导信息的生成、传递、处理、反馈工作流程,引导基层定期为育龄群众开展避孕节育、生殖健康、咨询随访等服务,为开展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提供阵地保障。

农业农村局工作计划篇5

为了深入贯彻市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全市综合实力强区”发展战略,用科学的发展观整合农村工作的资源和力量,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快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全区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把我区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指导我区新农村建设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市第二次党代会精神,以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为目标,以“亲民为民富民”活动为总抓手,以村镇规划建设、“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和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新的载体,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逐步把我区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是:

——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加强领导,转变职能,切实履行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揽。

——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组制宜。在村镇规划上,要根据当地客观条件,区别不同情况,科学编制规划;在新农村建设模式上,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难,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循序渐进,务求实效。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抓好典型引路,抓好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切忌违背群众意愿和客观条件强行硬推。

二、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

1、目标任务

从今年开始,用5年时间在全区广大农村开展以村镇规划建设、“三清三改”和文明村镇创建为主要内容的“五新一好”(新村镇、新产业、新农民、新经济组织、新风貌和好班子)新农村建设活动。总体目标是:一年突破,三年见效,五年变样,充分调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各方面的力量,扬优成势,力争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路、部分村组通自来水的基础上,再实现“三个率先”,即率先在所有村镇全面完成规划编制,与市中心城区整体发展规划接轨;率先在全部城镇、中心村完成“三清三改”;率先在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的现代化上取得明显成效。经过5年的努力,全区80以上的村镇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治安秩序良好”的文明村镇标准。同时达到农业主导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农民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农村面貌大改观,基层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的目标。具体目标要求是:

——建设新村镇。全面开展村镇规划设计工作,三年内完成各镇和全部村庄的总体规划编制;引导农民在规划区内拆旧建新,以旧换新、改造民房;规划区内新建的民房,要求设计美观,格调鲜明,特别要设计一些反映客家文化底蕴的客家民室,不搞简单的整齐划一、千房一面;建立和完善村镇社区服务体系,调整教育、商贸网点,完善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以及供电、电视、电信等配套设施,所有村镇达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目标。

——发展新产业。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精准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创汇农业和观光农业;实施优势发展战略,各镇要根据当地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和市场需求,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的要求,着力培育做强2-3个农业支柱产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将产业发展与改水改厕结合起来,大力推广“猪-沼-果(菜、瓜、鱼)”等生态农业模式,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培育新农民。推进“农民知识化”工程,加快培育新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实现全区18岁以上、45岁以下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实用农业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大力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着力提升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逐步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我市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道德体系,造就一批既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移风易俗的新型农民。

——组建新经济组织。按照“先运行、多扶持、后规划”和“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发育、壮大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推广各种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经联社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建立起覆盖农业产业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群体,做到主导产业有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合作经济组织覆盖农户达到60以上,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组织”的要求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农资供应、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体系,培育专业化的经济服务组织。

——塑造新风貌。以“三清三改”为突破口,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动力,整体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从今年起在全区村镇全面开展群众性“三清”活动,今年内所有圩镇、中心村和村部所在地做到辖区无成片暴露垃圾、污泥和路障,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明年底力争90以上的村镇达到“三清”要求;各镇要按照“科学规划、完善机制、分类指导、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要求,扎实有效开展“三改”工作,要选择一批重点村开展“三改”试点工作,今年内重点村全面完成“三改”任务,今后每年完成三分之一村落的“三改”任务,5年内力争90的村镇基本达到道路硬化、庭院净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的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族宗派势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困难农民救助体系;村镇公共设施配套,农民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正常开展,农民就医、就学方便,病残孤寡农民生产生活有保障。

——创建好班子。将新农村建设列为“三项创建”活动的主要内容,继续创新和深化“三民”活动和“三培两带”活动。把“三清三改”、村镇规划建设、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成果作为衡量、检验好班子、好干部的重要标准;要以新农村建设工作为切入点,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加强为政能力和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建设,着力提高区镇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组织协调、管理服务和帮助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把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2、实施步骤

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思路和“一个突破、三年见效、五年变样”的目标,我区新农村建设具体分三个阶段有序推进。

㈠启动阶段(20__年)。开展新农村建设宣传工作,营造氛围,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扎实开展15个重点村的规划建设、“三清三改”和文明村创建示范工作,做到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科学指导、重点突破;继续大力推进农村水、电、路、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区66个村全面开展“三清”工作;组织开展全区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力争全区6个镇、15个重点村、60以上中心村、30以上的自然村落完成规划编制。

㈡实施阶段(20__年-20__年)。大力推进中心村建设,建成一批“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中心村;全面完成所有中心村的“三清三改”;全面完成圩镇和中心村配套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立一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做到主导产业均成立产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实现80以上的农村适龄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实用农业技术或职业技能,培育一批新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

㈢提高发展阶段(20__年)。统筹推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90以上的村庄完成“三清三改”,基本达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要求,90以上的农村适龄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农业技术和务工职业技能,90以上的农业主导产业成立了合作经济组织,90以上的村镇有若干农业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市场优势突出,创建一批全面达标的文明村镇,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安排和具体要求

新农村建设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市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是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的一个新举措,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大胆探索和实践,更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富民、民心工程。全区上下务必深刻认识活动意义,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明确职责,分工合作,统筹协调,全面投入到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中来。具体工作安排为:

1、区四套班子领导。区四套班子领导分别联系一个镇、挂点一个村、包扶一个村民小组,指导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挂点安排另发)。具体工作职责是:①指导所联系村镇开展新农村建设调查研究工作,结合实际,确定重点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②指导所联系村镇制定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步骤,督查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工作任务如期完成;③牵头协调有关职能部门、挂点单位和镇、村、组关系,指导督促其发挥作用,支持服务新农村建设。

2、驻区、区直包村单位。将挂点村新农村建设成效作为单位包村工作的考核重要内容,各驻区、区直包村单位做到挂点一个村、包扶一个村民小组,协助挂点区领导和所在镇、村开展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具体工作职责是:①协助挂点村开展新农村建设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工作,积极动员群众参与,指导帮助挂点村成立以“五老”为主的村民理事会;②联系协调有关职能部门,指导帮助挂点村做好村庄建设规划,提出并推动落实有关建设项目;③包村工作组要集中精力,帮助挂点村制定新农村建设“五新一好”实施方案,搜集整理有关基本情况,形成有当地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④筹集包村工作所要求投入的资金,集中用于挂点村新农村建设“三清三改”、中心村建设等各项工作,资金的使用要相对集中在具体建设项目或某个重点村小组上,力争取得成效。

3、各镇领导班子。各镇领导班子成员必须联系一个片、挂点若干个村、在所挂点村中包扶一个村民小组,抓好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具体工作职责是:①10月中旬前各镇必须相应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确定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村和班子成员联系点,明确责任;②制定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围绕全区总体目标,提出本镇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和实施步骤,确保如期完成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任务;③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发动工作,形成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④全面开展村镇规划工作,聘请有资质的规划设计人员,根据区域特色和人文环境进行规划设计,今年内完成圩镇、重点村、60以上的中心村、30以上的自然村落的规划编制,明年内完成所有中心村和自然村落的规划编制;⑤全面开展“三清三改”工作,今年内圩镇、重点村、中心村实现无成片暴露垃圾、污泥和路障,明年底力争90的村庄达到“三清”要求,重点村今年内还要全面完成“三改”任务;⑥各镇要集中力量抓好重点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主要领导要安排挂重点村,镇财政在筹集安排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时,要相对集中到重点村的建设项目上,帮助重点村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今年内下列各村要作为一类重点村至少有一个自然村落基本完成规划建设、“三清三改”等“五新一好”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初步达到村镇规划建设基本标准、“三清三改”标准、文明村镇标准的要求(见附件),形成特色,突现亮点,体现成效,即水东镇水东村、七里村,水南镇腊长村、南桥村,湖边镇湖边村、龙岭村,沙河镇五龙村、黄龙村、坳下村,水西镇赤珠村,沙石镇埠上村、吉埠村。

4、区有关职能部门。一是要主动靠前服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驻区、区直有关单位参与支持“三民”活动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找准位置,明确责任,发挥优势,搞好服务(具体职责另发)。区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在选择一个重点村,集中单位力量对口援助、服务的同时,带头履行职能,出台支持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优惠政策。具体要求为:①区、镇两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并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②将新农村建设项目打包向上争取资金,并捆绑农业以及果业、水利、能源专项资金用于“三清三改”、文明村镇建设。③实行或向上争取规费减免政策,规划建设部门为小城镇、中心村编制或审核规划时,只收规划设计成本费,且每年必须完成指定的设计任务,所需规划设计费用由区、镇财政统筹安排;交通部门要协助各镇搞好农村公路规划,并督促有关设计部门对勘察设计费用只收取成本费,且每年必须完成指定的勘察设计任务;国土、房产部门办理有关手续时本级规费减半收取;其它有关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只收取工本费,房屋建设审批收费标准要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要加大对乱批土地、乱收费的查处力度,对违反规定乱批土地和在农民建房中乱收费的,发现一起依法查处一起。④落实扶持鼓励政策,对路宽3.5米、4.5米、6米及以上的水泥路补助标准按赣市发[20__]11号文件规定执行;争取了国债项目新建沼气池的,按项目管理标准进行补助。

二是要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把规划建设纳入规范化制度轨道。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原则,凡是已经有建设规划的村镇,国土部门要严格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要求审批农民宅基地,不得在规划区外批宅基地;未作出规划的村镇,必须按要求完成规划编制,未完成规划编制前,暂缓宅基地和建房审批。要引导鼓励建新拆旧,纠正一户多宅现象。凡到规划区内建新房的农户,必须拆除老宅基地上的旧房,其老宅基地由集体统一收回或流转;凡不愿拆除旧房的不得批准其在新宅基地建房。严格执行新村镇“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各镇均要设立规划建设管理所,负责村镇规划建设的具体管理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确保村镇规划的落实;鼓励制定村规民约,把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有效结合起来,建立科学、高效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系。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条件编制不同的规划建设标准,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方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规划建设模式力求形式多样,既可生态庄园式,也可农村社区式;既可分散村落式,也可城郊集中式。要提高房屋设计水平,务求新颖别致,美观大方;要提供各种房型供农民选用,避免过多的下店上宅火柴盒式的、车厢式的低水平建筑,尽量挖掘建设有客家民居风格的客家民宅。

5、村级基层组织。各村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商议村庄规划建设、“三清三改”等新农村建设事项,成立以“五老”为主的村民理事会,牵头动员群众,具体组织实施村庄规划、拆旧建新、“三清三改”等工作,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把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建立健全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全体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爱护卫生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建立巡察制度,加强督促检查,经常性地开展“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文明村庄”、“信用村”、“信用户”等群众性评比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农村党组织要对党员带头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考核,结合党员设岗定责、保持先进性教育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组织领导和督查考核

1、组织领导。成立区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肖文群为组长、区委副书记黄建平任常务副组长,区委副书记孙黎明、区委副书记潘克森、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洪立琴、副区长付培文为副组长,区委办、区政府办、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农办、区财政局、区综治办、区发展和改革委、区民政局、区交通局、区建设局、市环保局章贡分局、市国土局直属二分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局、区林业局、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局、区教育局、区文化局、区卫生局、区计生委、区广电局、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区水保局、区供销社、团区委、区妇联、区科协、区文明办、区农信联社、赣州城郊供电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委组织部,洪立琴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具体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

2、建立科学的目标考核体系。区委、区政府将这项工作列入对乡镇和区直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评。由区委组织部负责、区农办参与制定目标考评方案,征求各方意见后予以实施。加强督促检查,坚持做到每季度一调度,半年一督查,一年一考评,定期通报各镇工作进展情况。区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不定期地对各镇开展工作情况、包村单位结对帮建情况、职能部门履行工作职责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工作抓得紧,成效明显的,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到位,进展慢,成效不明显的,责令限期整改,并给予通报批评。

附:1、村镇规划建设基本标准

农业农村局工作计划篇6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锦州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以创建环境优美村镇为载体,引导农民树立清洁生产理念,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建设生产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1.创新模式,和谐发展。创建适合农村特点和发展水平的环保工作模式,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农村经济发展,在发展中改善环境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在技术、物资和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3.统筹规划,形成合力。集中各部门力量,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各项涉农资金和项目,确保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实施。

4.重点突破,总体推进。引导和推进一批基础较好的村镇率先达到环境优美村镇标准,在此基础上,推广先进典型,总体推进。

5.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根据不同区域特点,有针对性提出重点任务,项目安排要先急后缓,分步推进,优先解决农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工作目标与主要任务

(一)工作目标

到20**年,农村环境污染趋势得到一定控制,农村饮用水源地得到保护,畜禽养殖业污染得到基本控制,建设1—2个部级有机食品基地,开展小流域综合整治,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公众环保意识得到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到20**年,基本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基本达到“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目标。

(二)主要任务

根据我市农村存在的环境问题和近期治理目标,重点要完成以下4项任务。

1.加强生态保护。(1)做好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特别是农村人口相对密集居住区的集中饮用水源;防治农村工业和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对饮用水源的污染;开展农村饮用水源水质调查与评估工作,建立农村水源水质监测制度。(2)加强自然生态保护。积极开展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建设一批生态示范村、生态示范乡镇,努力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2.强化污染治理。(1)按照国家环保总局部署,开展土壤环境现状调查工作。(2)治理畜禽养殖业污染。科学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对超标排放的养殖污染企业进行治理。遵循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和综合利用优先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生产沼气、建设有机肥生产厂以及堆肥、工艺处理等模式,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利用率与达标排放率。(3)治理乡村工业污染。制定乡镇环境保护规划,对乡村工业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对工艺落后、设施简陋、污染严重的乡村工业企业,予以限期治理、取缔或关闭;乡镇工业发展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有条件的地区,应建设乡镇工业小区,对污染进行集中防治。

3.开展创优活动。按照《**省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要求,引导和推动一批具有较好社会基础、较强经济实力、良好环境的村镇率先达到环境优美乡镇、环境优美村的标准。环境优美村镇创建工作要着眼于以环境优化农村经济的增长,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经济。一是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二是提高乡村工业档次和效益。新建乡村工业要实行清洁生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秸秆等再生资源转化及循环利用,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水平。

4.推进环境建设。要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各有关部门要配合建设部门采用适用技术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强化农村环境监管。有条件的县(市)区要适当加强乡镇环保机构建设与人员配备。

三、重点工程

(一)省级环境优美村镇创建工程

在具有较好社会基础和较强经济实力的乡(镇)村,率先开展环境创优工作,到20**年创建成省级环境优美乡镇**个,环境优美村50个。

(二)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和饮水安全示范工程

建设**个农村水源地保护、饮水安全和小流域综合整治示范工程。内容包括:开展农村饮用水源地周边污染调查与评价,水源地水质监测,划定水源保护区,设置水源保护区标志,水源地周边截污、工业污染治理、农业生产污染防治等。

(三)再生资源转化与循环利用工程

建设**个资源转化与循环利用工程。内容包括:组织资源再生与循环利用技术研发,选择经济适用技术,开展农村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四)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示范工程

内容包括:根据县(市)区种植业和养殖业布局,因地制宜地选择生产有机肥、沼气、堆肥、粪尿处理及秸秆气化技术,综合利用各类环境工程等技术模式,每个县(市)区要建设1—2个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示范工程。

(五)乡村工业污染防治示范工程

内容包括:严格乡村工业环境管理制度,推行清洁生产,建设和完善乡村工业污染治理设施。

(六)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及农产品环境安全工程

建设5个生态养殖示范工程,**个农产品产地削减农药、化肥施用量示范工程。开展设立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保护区工作。

(七)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工程

建设1—2个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工程。内容包括:开展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环境调查与评估,编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发展规划,开展产地水、土壤、大气环境质量定期监测,制定实施技术规范和管理规定。

(八)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工程

完善县(市)区的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农村环境应急预警系统。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为加强协调,建立由市环保局、发改委、财政局、建委、农委、农领办、国土资源局、科技局、动监局、水利局、林业局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工作制度,环保局为联席会议召集单位。各县(市)区政府也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协调,把《行动计划》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规划以及“十一五”规划和年度计划。

(二)资金渠道

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所需资金,采取政府补贴、部门支持、农民自筹、市场运作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在积极争取省级资金支持的同时,市财政要设立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专项资金,形成合力。县(市)区财政也要安排专项资金。

(三)政策措施

各级政府要研究制定有利于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制定促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有机食品发展、有机肥推广使用等有关政策,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新农村的建设,引导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向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四)科技支撑

加大对农村环保实用技术研究的投入,开发适合农村的成本低、操作简单、高效实用的环保新技术,并加快现有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组织攻关,解决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实施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加强农村科技人员培养与引进,鼓励科技人员参与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加大农村环保科普工作力度。

(五)宣传教育

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实施《行动计划》的目的、意义和内容,广泛开展“绿色村屯”、“绿色学校”、“绿色家庭”创建活动,提高广大农民环境意识,引导广大群众自觉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生活和消费习惯。动员和发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实施工作,通过树立和宣传典型,弘扬生态文明,发展生态文化。

农业农村局工作计划篇7

二、建设目标3年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是改造、硬化农村公路346公里总投资1.5亿元。其中:通行政村44公里,硬化率达100%通自然村302公里,硬化率达80%年计划改造、硬化农村公路80.5公里,力争120公里。年计划改造、硬化农村公路77.5公里力争116公里。年计划改造、硬化农村公路76.5公里,力争110公里。

三、政策措施和资金筹措农村公路建设逐步实行政府投资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渠道筹资机制。鼓励公路沿线受益单位捐助农村公路建设,鼓励利用冠名权、路边资源开发、土地置换、山场拍卖、绿化权等方式筹集社会资金投资农村公路建设,鼓励企业和个人捐款用于农村公路建设。

也可采用“一事一议”方式由村委会组织村民出资或投劳。安排农村公路配套资金。市政府将农村公路建设配套资金纳入财政年度预算统筹解决。农村公路建设方面,中央、省、上饶市补助的基础上,市财政配套2万元/公里,桥梁另行补助。实行农村公路建设激励机制。

市政府对当年完成建设任务的项目单位每公里安排以奖代补资金1万元,对当年完不成建设任务的项目单位扣除省、市二级以奖代补资金。建立农村公路养护基金,市政府将农村公路养护基金纳入财政年度预算。

市财政每年安排县道7000元/公里、乡道3500元/公里、村道1000元/公里经费(按上一年末累计硬化里程为准)作为农村公路养护基金,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工作。

四、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加强农村公路建设领导,保证农村公路建设健康有序推进,成立市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研究解决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关系。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交通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发改委、财政、交通、公路、监察、国土资源、审计等单位组成,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交通局长兼任。

五、各部门要围绕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同心协力,密切配合,尽职尽责。落实农村公路建设责任。根据《公路法》第八条的规定,乡镇人民政府为承担乡道建设的项目业主,村民委员会为承担村道建设的项目业主。为确保农村公路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市政府与乡镇人民政府签订目标责任状,并纳入责任单位及其主要领导的年终目标考核范围。

市发改委:负责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年度计划项目的立项批复,组织项目前期工作评审及计划监督,督促配套资金的落实。建设管理

1立项规范。各乡镇农村公路建设年度计划必需在上一年度十一月份前上报,年度计划依照“谁成熟、谁优先”原则编报,列入年度计划的农村公路项目必需是已进入省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库的项目。

2勘测设计。农村公路路面设计要求有相应资质的勘测设计单位进行设计,5公里以内的四级或四级以下的农村公路路基拓宽改造的简易设计,可由市交通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测设,施工单位不得擅自变卦设计或改变路线走向。

3技术规范。农村公路应遵循“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原则。结合资金、交通量发展前景以及实际意义,对项目进行准确的定位,确定其技术标准。通乡镇公路以三级以上为主,通行政村公路以四级为主,特殊路段可采用等外规范。技术规范的采用原则是充分利用旧路资源,着重提高路面等级,完善防护排水设施,增强通行能力。

4工程施工。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的施工单位必需按国家、省有关规定通过招标方式确定。招标必需在纪检、监督部门的监督下进行。严禁招标弄虚作假和地方保护,严禁施工转包和违规分包。工程招投标及合同执行过程中,有违法行为的必需依法进行查处。

5质量监理。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要全面推行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标制、工程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四项制度”和“业主管理、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四级质量保证体系,促使农村公路建设迈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市交通局、公路分局要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稳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同时,充分发挥党政监督、人大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将农村公路建成“放心工程”满意工程”

6工程验收。农村公路工程项目完工后,需经质量监督机构进行交工验收质量检测和竣工验收质量鉴定。统一由市交通、公路部门组织交工验收,验收合格后,上报到市交通、公路部门,并由其组织竣工验收。

六、环境维护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养护管理也是发展”思想,克服“重建轻养”思想。

根据府厅发[]48号文件精神,县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负责组织筹集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对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负总责。

农业农村局工作计划篇8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为主线,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建设生态家园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在市、区有一定影响力,能起示范带动作用的富裕、文明、和谐新农村,加快推进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目标要求

根据市2012年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全面实施产业培育、农村公益事业、环境卫生整治、农村社会管理、休闲农业旅游工程,确保在2012年内取得较大成效。具体要求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创新投入机制,激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创新整合机制,形成建设合力;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实施农业产业规模经营;把新农村建设与打造休闲旅游、农家乐新亮点相结合;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要与创建党建示范点和创建“绿满八桂”工程村屯绿化示范村相结合,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全面发展和提高。

三、资金来源及建设内容

1、资金来源:总投资220万元,其中:市财政补助120万元,城区财政配套60万元,村一队集体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40万元。

2、建设内容:通屯水泥路1公里,环村道路硬化2公里,农民住宅立面整治94户,加层农民住宅立面整治6户,推倒重建农民住宅立面整治13户,湖护堤砌片石1500立方米,土方10000立方米,湖周边环境美化、绿化2500平方米,观光、休闲农业100000平方米,宣传栏及指示牌等8个项目。

四、建设项目完成时间及申报市级验收时间

1、通屯水泥路、环村道路硬化工程要求7月30日前完成;

2、农民住宅立面整治工程要求9月30日前完成;

3、湖护堤砌片石、土方工程要求9月30日前完成;

4、湖周边环境美化、绿化工程要求10月30日前完成;

5、宣传栏及指示牌安装工程要求10月30日前完成;

6、其他零星配套建设项目要求10月30日前完成;

7、2012年11月中旬由城区政府组织区委办、政府办、组织部、财政局、发改局、住建局、审计局、文体局、环保局、农林水利局、新农办、石埠街道办事处、村委、各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公司等部门和单位进行项目竣工验收。

8、2012年12月上旬,由城区新农办书面申请市新农办组织市级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成立区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政府区长担任组长,区委分管副书记、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副组长,区委办、政府办、农林水利局、新农办、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住建局、旅游办、石埠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城区新农办,负责村一队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明确工作职责,狠抓贯彻落实。城区党委、政府把村一队示范村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城区各相关部门按照工作职责认真抓好落实,确保示范村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

(三)加强宣传发动,调动农民积极性。示范村建设主体是农民,受益主体也是农民,各相关单位必须加大对示范村建设宣传工作力度,切实引导农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建设,以主人翁的精神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

农业农村局工作计划篇9

规范农民建房管理年活动开展以来,县规划局按照活动实施方案,认真履行职责,参与活动的开展。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规划局发个言,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报告前段时期的工作开展情况和后期的工作打算:

1、关于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从今年4月份开始,我们启动全县行政村规划编制工作,确定由省第一测绘院、县规划测绘大队两家测绘机构进行测绘,由南昌市筑城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南昌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东华规划建筑园林设计有限公司和县城乡规划设计院四家设计单位进行村庄规划设计。结合我县的实际,全县有27个乡镇场、389个行政村要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完成瑞洪、江埠、古埠、杨埠、黄金埠、白马桥、、禾斛岭、、三塘、洪家嘴、大溪、九龙等13个乡镇场、215个行政村的测绘工作,其中8个乡镇场、131个行政村的前期设计调研工作也已完成,正在编制规划文本。

行政村规划编制工作,是规范农民建房的重要工作内容,是推进城乡建设科学、有序进行的重要方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目前,这项中心工作正在按计划有序进行。按照要求,作为第一批编制目标的余黄一级公路等“一道四线”沿线村庄将在2012年底率先完成规划编制工作。今后,在注重村庄规划的可操作性,坚持因地制宜,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的原则下,我们将继续协调、配合各乡镇场和测绘、设计单位开展好此项工作,力争三年任务、两年完成,为规范我县农村建设和农民建房提供科学指导。

2、关于农民建房标准图集设计工作

按照有关要求,我局与县建设局联合已经编制出《县新农村建设农村建房设计标准图集》,包括效果图、平面图和施工图,共有6套坡顶型房屋样型,分别包括农村街道店面房、兄弟联体房、单体房等几种样型,已经免费发放到各乡镇场。请各乡镇规划建设所严格按照料《农民建房审批流程》要求,将设计图纸发放到符合建房条件的农民手中,引导建房选择好房屋的样式,科学指导好农民建房,提高农民建房的品味,打造“一村一品味”“一路一户型”的崭新形象。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调研的力度,结合我县农村建房设计风格和农民建房的喜好,借鉴先进做法,联合县建设局再编印6套标准图纸提供给广大农民,进一步推动农民建房工作。

3、关于农村建房施工人员培训工作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安排,在各乡镇场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从今年10月17日开始,建设、国土、规划三个部门对全县乡镇(场)农村建房施工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农民建房标准图集的推介工作,重点引导施工人员按照农民建房标准图样进行施工。目前已完成了15个乡镇场的培训。下一步,将配合乡镇场和有关部门完成好培训工作。

4、关于新农村建设农民建房示范点工作

为了发挥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在村镇建设特别是农民建房中榜样示范作用,我们完成了玉亭镇劳动安置点、港方家洲安置点、镇村安置点、、、垦区危房改造安置点、梅港樟山空壳村改造等一些有条件、积极性高的农民建房点及时提供测绘和规划设计服务。考虑到目前乡镇规划管理队伍技术力量的薄弱,今后我们在加强培训的同时,还将选派专业技术人员积极上门指导,充分履行我局业务指导的工作职责。

农业农村局工作计划篇10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确保20__年我县各项农业工作顺利开展,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农业工作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过去一年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各项工作,表彰乡镇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村经济管理百分竞赛优胜单位及先进个人。重点是明确今年我县农业工作的工作思路及奋斗目标,安排部署上级下达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动员全体农业战线上的工作者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点、继往开来、奋进争先,再创全县农业工作新局面,为全力打造农业特产县、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下面,我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20__年工作和20__年工作安排意见。

一、20__年工作回顾

20__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我县的农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农业部门的大力指导下,在全体农业战线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振奋人心的跨越式发展。全县种植业总产值实现43299万元,完成计划的100,同比增长8.1;粮食总产量96667吨,完成计划的__,同比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完成计划的100.5,同比增长15.6。各项经济指标任务均圆满完成,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农业结构调整逐步深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

20__年我县农业结构调整,本着“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调优”的总体原则,以三架岭至大洼岭农业经济产业带建设为亮点,扩大经济及高效作物种植面积。全县落实优质水稻、耕地中药材、无公害蔬菜等经济及高效作物22.7万亩,占农作物总面积的60,比20__年增加了5个百分点,种植效益明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

(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迅速,“四大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中药材生产:目前,全县耕地中药材存量达到5.2万亩,20__年新发展2.3万亩,确定市级中药材基地乡镇8个,市级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园5个。重点扶持的五味子产业种植面积达到1.1万亩,涌现出了五味子专业乡东营房乡、专业村除去年的茳草村外,新增加了大阳村。

——食用菌生产:去年,诚信公司和国喜公司与农户签定了200万袋的食用菌购销合同,部分乡镇还出台了食用菌生产补贴政策,提高了农民开展食用菌生产的积极性。去年全县食用菌生产突破了400万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优质米生产:为保证优质米产业稳步发展,去年我局一是利用上级扶持优质稻米项目资金,制作了水稻标准化育苗棚室80个,发放到碱厂镇等9个乡镇,提高了水稻生产的科技含量,水稻集中育苗面积达到5000亩,推广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6万亩。二是扩大了优质小米种植面积,以本溪县碱厂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和本溪寨乡农产品加工公司为依托,在全县发展优质小米近2万亩,其中订单生产3000多亩,受益农户将近200户。三是积极引导农户优化种植结构,发展高效小杂粮生产,帮助加工企业和农户引进小杂粮作物种子3000公斤,推广小杂粮种植面积0.3万亩。

——无公害菜果(含山野菜)生产:我局从去年开始将无公害菜果作为一项重要的新兴产业来抓,一是按照标准化生产的操作规程对农户进行生产指导,保证产品符合无公害标准。二是扩大保护地面积,建设温室、大棚500余亩(重点分布在小市、碱厂、草河口)。全县无公害菜果面积达到1.3万亩。

全县中药材、食用菌、优质米、无公害菜果四个产业的总面积已经超过经济及高效作物总面积的一半,生产效益占经济及高效作物总产值的80,初步形成了“四大产业”生产格局,为全力打造农业特产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扶持农事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举措,是联合千家万户开展产业化经营、增强市场竞争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

20__年,我局采取了多种措施大力扶持农事龙头企业,逐步提高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一是对全县的龙头企业进行摸底调查,掌握农事龙头企业的经营项目及拉动农户情况,制定了我县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实施意见。二是以参加国家、省、市农展会为契机,推介我县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并编报市农业展洽会项目15个,扩大了企业影响力。三是为部分企业牵线与国家发改委投资协会洽谈引资项目,签订意向性协议2个,招商额达400万元。四是按照省农委建设农业园区意见,帮助我县3家农事企业编制规划,对上争取支持、对外招商。目前我县已确定的农事龙头企业43个,其中:省级企业3个,市级6个,县级34个。

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引导扶持,一是抓典型示范作用,申报示范项目。目前我局已向国家和省申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项目4个。二是按照农业部下发的《示范章程》,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制定和完善协会章程。三是对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调查摸底,对已不具备协会功能、有名无实的组织筛选剔除。到目前为止,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53个,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

的35个。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全县农业产业链的形成,在他们的带动下,已有越来越多的农户投身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并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效益。

(四)生态农业建设卓有成效,省级验收全面完成

生态农业建设在我县已经实施了五年,五年中,实施生态农业建设九大工程、24个项目。在全县各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林业系统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农村能源工程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全县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同时,为迎接省生态办对我县生态农业建设情况的验收,我局组织完成了20__至20__年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的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建设项目调查表和统计表,并将我县五年来生态农业建设情况制作成光盘。20__年末,我县的生态农业建设顺利通过了省级的全面验收,并被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五)招商引资再创新高,呈现历史最好局面

根据国家对农业的投资导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惠政策以及省农委对辽东山区特色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我局去年共向上级部门申报了二十九个项目。已批复的项目(含国家、省政策性投资)十二个,合计到位资金1615万元。引资额度为历年来新高,也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

(六)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圆满完成十项具体工作

1、扶贫开发工作:一是全面落实20__年省、市整村扶贫开发计划,根据全县10个省面上贫困村的项目进展情况,下拨资金350万元;二是利用省、市移民扶贫资金176万元,完成了160户贫困人口的移民搬迁任务。三是确定我县市级贫困村34个,由38家市直单位定点包扶;全县98个行政村由98家县级单位定点包扶;完善全县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确定贫困户8075户,贫困人口20445人(年收入20__元以下)。

2、灭鼠工作:20__年共筹措灭鼠资金80万元,在全县投放鼠药100吨。县农业中心技术人员深入各乡镇宣传指导投药,在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乡镇、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实现了全县平均鼠密度与出血热发病率比上年分别下降了86和82,灭鼠工作实现历史少有的突破,开创近年来最好局面,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3、农经管理工作:一是对全县二轮土地延包遗留问题进行排查。此次排查共涉及农户__11户,涉及土地22119亩,进一步完善了土地承包合同及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工作。二是组织各乡镇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债务债权摸底清查,并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各乡镇农经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保证及时准确的将清查结果上报农业部。三是加强了村级财务管理,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村级财务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级财务的不合理支出,保证了村级财务的进一步透明化。四是按时保质地完成了06年度农户收入预报工作,并率先成为我市首家各乡镇年报实现软件汇总报表的县(区),提高了数据汇总的准确性,也减轻了乡镇农经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4、农民培训工作:一是围绕我县特色产业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举办专业培训班104次,培训农民__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__0份,满足了农民对农业实用技术的需求;二是围绕新农村建设“一村一品”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全县30个试点村,每村培训50人,合计1500人。实现受训农民懂技术、会管理、有效益;三是超计划完成“阳光工程”培训任务,职业技能培训20__人,转移就业率高达95,引导性培训6000人,远远超过了3500人的培训计划。我县的阳光工程工作受到省验收组好评,连续两年被省授予阳光工程2等奖。

5、配方施肥工作:为做好20__年配方施肥工作,我局农业技术中心抽调多名技术骨干,克服重重困难,历时70天采集土样1500个,GpS定位1500个点,配方施肥面积17万亩,受益农户15168户,发卡30000张。此项工作的开展使全县农业增效1000多万元。土肥站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

6、粮食直补工作: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为确保粮补面积准确无误,我局对各乡镇粮食种植面积进行全面调查、核实,确定20__年粮补作物面积为245769.2亩,发放粮补资金534.6万元,按时准确的完成了任务,达到了广大农民满意和上级部门满意的效果。

7、种子管理工作:一是加强了种子质量的监督管理。对全县66家种子经营场所进行了详细的排查,严格检查证照、产品标签、经营档案等是否符合要求。并随机抽查各种农作物种子,及时通过芽率测试等科学方法做出检测结果,对质量不达标的品种,经进一步认定后,予以报废和取缔处理。今年无假冒伪劣种子流入到农户手中、无上访案件,避免了因此而造成的不利影响。二是开展“诚信承诺”公约评比活动。在全县种子经营业户中宣传诚信理念,树立诚信经营意识,营造出了本溪县种业的诚信氛围。

8、农业科研工作:20__年,我局科研所加大了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由往年的3万元增加到10万元,参试2-3个品种增加到10个品种,加快了新品种育成速度。并成功参加中早熟玉米新品种“十一五”攻关项目。此外,玉米新品种“本玉十八”通过了国家审定,目前正与国内知名种业公司,北京奥瑞金联合开发,将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工作成

绩突出,科研所被授予全省区域试验先进单位。9、农产品质量监测站建设工作:为提高我县农产品的质量,为“三品“认证工作提供必要的科技保障,我局农业中心多方筹集资金20多万元,扩充了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场所面积,购置了完备的检测设备,配备了专业的检验检测人员,同时,还在小市、碱厂、草河口设立了三个农产品监测点,检验样品可达300多个,对指导生产、提高产品质量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

10、新农村建设工作:20__年初,县委、县政府即着手全面部署新农村建设工作,并将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设在我局,我局作为农业职能部门,较好地完成了县委、县政府及上级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一是结合全县各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实际情况,制定了《农村经济发展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为县政府制定《本溪满族自治县关于“十一五”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意见》提供了详实的依据。二是通过对全县98个行政村的摸底调查,向县政府提出了20__至20__年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重点村的排序意见。三是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结合各村的实际情况,帮助12个试点村制定了长远发展规划,积极协助各试点村聘请专家确定重点发展项目,进行可性行研究与实施方案的制定。四是根据省农村环境监测保护站提出的申报国家清洁示范村工程和省制定的《新农村建设清洁示范村方案》要求,为小市镇碱厂卜村编报了乡村清洁和生态化建设实施方案,现已上报省环保站,并被国家农业部列为清洁工程示范村。由于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各相关单位、部门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全县村容村貌、产业发展、农村能源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我县新农村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七)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几点体会

过去一年我县农业发展的大好局面,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得益于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更得益于我们全体农业工作者的真抓实干。一句话,就是政策好、市场旺、人努力、天帮忙,效益高。在此,我代表农发局,向一年来辛勤工作付出艰苦努力的农业战线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农业工作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有许多经验和启示值得总结。

第一,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坚持贯彻落实扶持农业的各项政策

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已经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这就要求我们基层农业部门一定要紧紧抓住当前机遇,用活用足各项支农政策,从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方面入手,多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要结合省、市、县各项政策指标,结合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制定全县农业生产计划,并努力将扶持农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宣传到村、到户、到人,使农民吃上“定心丸”,充分调动广大基层农业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障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第二,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坚持“科教兴农”战略

目前,农业发展已由过去的受资源约束逐步转变为受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靠增加“大路货”农产品和提价来增收几乎不可能,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极可能受到制约。因此,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势必要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目前,我县已初具农业科技体系,既有专业的农业科研部门又有专门农业科技推广部门。但农业科技的整体水平,特别是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必须寻求新的思路和办法,制定实现农业科技开发和推广的关键措施,以创新促发展。重点是要把不断满足广大农民对农业科技的迫切需求,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科技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联系我县实际,一方面要做好特色产业的技术支持,保证产品质量,另一方面要切实利用好“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双结双带”等载体,真正实现农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第三,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坚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村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关键,以完善带动农户的组织制度和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基础,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坚持科技先导,创新体制机制,重点发展精深加工,通过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政府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组织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水平。

(八)存在问题

一是为“三农”服务功能有待提高。

虽然我们为基层服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县农业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按照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我们的服务功能还不全面,服务力度还不够,服务质量还有差距,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特色产业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尽管政府部门对特色产业发展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就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趋势而言仍远远不够。尤其是一些小型基地,由于不符合政府规定的扶持政策,享受不到国家的项目资金,发展缓慢。

三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

我县大部分农产品还是以原料形式输出,产品附加值低下。尤其是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有限,没有形成健全的产业链,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农民培训工作的实效还不突出。

近几年,我县的农民培训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实际成效还不是很明显。一方面是存在着培训资金缺乏、培训手段有待加强和培训资源缺乏整合等诸多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农民思想观念落后,缺乏进取意识,没有利用新知识、新技能去发家致富的胆量和信心。

二、20__年工作安排

根据中央提出的新阶段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同时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新举措。因此,做好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对于保持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意义十分重要。

20__年确定的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用现代农业的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20__年我局的工作思路是:实施“12411”计划,即“坚持农业结构调整一条主线;扶持农事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两重点;抓好中药材、食用菌、优质米、无公害菜果四个产业;打造一个农业开发招商引资项目平台;建设一个特色经济区的宏伟目标。

(一)任务目标

——种植业总产值达47629万元;

——全县粮食总量产量稳定在85000吨以上;

——全县蔬菜总产量达到60000吨;

——全县经济及高效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3.6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5。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750元;

——招商引资总额达到1500万元。

(二)工作重点

为实现上述目标,围绕12411计划,着重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1、以优化农业结构为主线,实现农业特色产业区域化

虽然近几年我县的中药材、食用菌、优质米和无公害菜果(含山野菜)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按照新农村建设提出的,实现“一村一品”的生产经营标准还有很大差距。只有形成区域化,才能实现规模效应。因此,20__年我们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要在“一品、一业”区域规模上大做文章。

一是利用好省农委提出的辽宁东部山区特色产业的扶持政策,加大对我县四个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扩大生产规模。今年我县被省农委确定为中药材生产基地和优质专用玉米生产基地,全县计划新发展中药材2万亩,其中:五味子新发展3000亩,新发展50亩以上精品园20个以上。继续抓好小市杨国清、彭占国,草河掌于泽义示范园的带动作用,发挥五味子协会的培训、现场指导、信息传递、市场销售等服务作用和五味子深加工龙头的拉动作用;20__年食用菌生产计划达到450万盘以上,继续抓好诚信、国喜两个公司的拉动作用;20__年计划推广优质米生产达到7万亩,其中:优质谷子2万亩,优质水稻2.6万亩,高油、高赖、甜玉米等优质专用玉米2.4万亩。继续为农民提供优质谷种,并引进吉耕88优良水稻品种,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和大棚育苗新技术(原有150个,新制做100个),推广棚苗栽培水稻面积1万亩,注重品牌效应,继续将秋红牌小米、溪冠牌大米等品牌做大做强;20__年计划新发展无公害菜果2万亩,重点是抓好小市、草河口、田师付、碱厂等周遍地区的无公害菜果发展。

二是利用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等科技培训项目,为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20__年计划举办各类培训班100个以上,培训人数达到10000人次以上,发放技术资料20__0份。

2、以农事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为重点,实现生产经营产业化

近几年我县农事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虽然较快。但是,农事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市场牵动能力不大;农民合作组织还处在松散型阶段,组织化程度不高,对农户的拉动能力不大。为此,20__年一方面要引导和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水平,扩大基地生产规模,拉动更多的农户走上富裕道路。向省级以上部门申报示范项目5家(1、田师付农牧专业协会,2、本溪县五味子协会,3、碱厂养羊协会,4、本溪县渔业协会,5、本溪诚信食用菌协会);另一方面加大农事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提高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拉长农业产业化链条,牵动基地和农户走入市场,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20__年计划推荐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个(1、本溪永祥绒山羊发展有限公司,2、本溪华康保健品有限公司);市级龙头企业7个(1、辽宁铁刹山酒业有限公司,2、本溪县武兴农厂,3、本溪县南甸粮库,4、本溪县杨梅食品加工有限公司,5、本溪永祥绒山羊发展有限公司、6、本溪天宇工艺品有限公司,7、本溪县农牧厂)。尽量为辐射能力强、吸纳富余劳动力就业多的企业争取更多的扶持政策,积极为企业作好项目编报,协调金融部门贷款,加强企业管理培训,重点利用各地举办的大型农产品展销会,推荐企业产品,提高企业影响力。

3、以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为基础,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优质化

去年年初全省开展了“三品”标准化整体推进工作,省、市、县三级农业部门联动,企业、协会积极参与,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监督落实和工作目标的完成。我县虽然建立了农产品质量监测站,并给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基地乡镇配备了监测设备。但是,在农业生产投入品的监管、控制以及农产品质量追溯等工作上还有一定差距,“三品”认证数量同兄弟市、县相比太少。为此,我县要继续加大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建设规模,为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优质化打下坚实基础。20__年计划申报“三品”认证7—10个。

4、以农业开发招商引资项目为平台,实现农业资源和资金集约化

农业开发项目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撑力量。今年我局将在20__年上报项目(上报29项、批复16项)基础上,继续拓展引进项目的领域和范围,强化项目的策划、包装,增强项目的吸引力和操作性,创造一个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目前,我局已经建立起农业开发招商引资项目库。其中包括:农业产业基地招商项目17个,农产品加工招商项目23个。20__年尤其对国家在新农村建设阶段陆续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我们要利用各种关系,各种渠道,获得更多的信息,以项目为载体,积极向上级争取支持、争取资金、争取更多的农业开发项目,为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更大的活力和支撑。

(三)各项业务工作的具体安排

1、扶贫开发工作要创新思路: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在短期内彻底消除贫困人口;扶贫工作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不可能只靠政府的支持就能完全解决。应转变扶贫开发工作思路,一方面积极筹措社会扶贫资金,形成多方帮扶的机制;另一方面应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引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致力于帮助其发展农业产业和外出务工,转变贫困人口的思想观念。20__年要继续加强对省、市面上贫困村的扶持,支持他们开展更多的致富项目;实施贫困户的移民搬迁,重点加快推进整村移民进度;计划完成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20__人;进一步做好市直单位对我县贫困村帮扶的协调工作;不断完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的动态管理工作。

2、灭鼠工作要常抓不懈:20__年的灭鼠工作要继续巩固20__年的工作成果,再接再厉,切实保证全县鼠密度和出血热发病率持续下降趋势。今年计划春、秋两次集中投药,每次投药50吨。重点要做好前期宣传培训工作,不断增强全民灭鼠意识,同时,要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时间、统一药物供给、统一投药方法。

3、农经管理工作要扎实开展:一是强化土地承包管理,进一步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搞好协调服务,对农民反映的土地承包纠纷问题特别是第一轮土地承包时遗留的问题,不能回避、推诿、拖延,要积极采取措施,依法妥善解决。二是加强对农村村级集体财务管理,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办法,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深入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每个乡镇至少要选择2个以上的村作为审计对象,重点开展对村干部任期责任审计、农村“一事一议”及其它专项资金审计,要加大审计处罚力度,对违犯纪律、触犯刑律的一定要移交纪检、司法部门依纪依法处理。此外,要加大对村级债务的审计力度,在清理核实债权债务的同时,坚决制止新债的发生。三是加强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从20_

_年开始实施对全县涉农部门、乡镇、村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百分考核,建立年度奖励考核机制,对问题较多、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要实行重点监管,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四是做好粮食直补的发放工作。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宣传入户率达100,另一方面要及早开展各乡镇种粮面积的调查核实,要按规定和程序严格执行操作,确保粮补面积准确无误。4、配方施肥工作要规范开展:我县从20__年开始实施配方施肥工程,今年是项目实施的最后一年,即将面临国家和省的验收。今年计划在全县推广配方施肥17万亩,同时继续加强舆论宣传,在农村要达到家喻户晓,提高广大农民对这项工作的认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要继续做好施肥卡的发放和示范区的建设。在做好大田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基础上,要总结经验,勇于创新,做好果树、中药材等作物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的试验。此外,要做好各项验收准备工作,保证县有配方施肥分区图、镇(乡)有配方施肥指导方案、村有技术规范、户有配方施肥推荐卡,为顺利通过验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5、农民培训工作要创优型开展:一是强化农民培训的政府行为,创新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从农民最感兴趣的方面入手,要做到有的放矢,切实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增产增收和改变乡容村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重点是加大“阳光工程”工作宣传力度和培训力度,大力实施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力争让更多的农民通过“阳光工程”学到一技之长,而且文化水平、政策水平、法律知识水平能得到显著的提高。二是鼓励支持专业协会组织开展培训。目前我县各类专业协会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他们开展的培训贴近农民的实际需求,专业性和针对性较强,可以有效的分担政府部门的压力。今后要尽可能的为专业协会组织开展培训提供支持,如帮助他们联系聘请专家或提供培训场所等。

6、农业科研和种子管理工作要稳步推进:20__年的农业科研工作,一是认真抓好科研育种基地的中、后期管理,抓好试验调查、测配,为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可靠的理论和实践数据,今年将增至20个参试品种;二是要继续做好与北京奥瑞金公司的“本玉十八”联合经营,力争取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三是安排好海南扩繁工作,积极努力的筹措资金,安排好科技人员到海南进行加代育种,加速推进新品种的研究开发速度。

20__年全县无一例种子纠纷案件发生,种子监督管理工作成效显著。今年要继续保持和发扬上年好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规范种子市场秩序,重点是做好芽率测试,对质量不达标的品种坚决予以取缔。同时,继续开展“诚信承诺”公约评比活动,力争培养更多的诚信带头业户。

7、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明确重点: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当前我县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我局在做好自身肩负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要坚持在发展中求创新,不断出台新举措,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发展进程。要落实党的政策,认真做好新农村建设的综合协调工作。一是要发挥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综合协调作用,抓好上级精神的贯彻落实。办公室要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扎实工作,搞好协调和服务。二是要认真搞好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对示范村的重点经济产业项目、社会公益项目、环境改造项目等,协调上级给予政策扶持。三是要继续发挥城乡共建、村企共建、扶贫开发等载体作用,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五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支农惠农长效机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缜密安排,精心组织,做好当前工作

一是迅速掀起备耕春耕高潮。一年之季在于春,能否做好备耕春耕工作关乎全年的农业生产效益。一方面要确保种子、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质的充足可靠,另一方面农业科技人员要及早深入农村,大力开展政策法规和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活动。各相关部门要早计划、早安排、早动手,明确责任,狠抓落实,保证备耕春耕生产进展顺利。

二是切实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种子管理站、植保站等农业执法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广大农民用上放心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坚决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从源头上杜绝因此可能产生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