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移动支付的优势十篇移动支付的优势十篇

移动支付的优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1:35

移动支付的优势篇1

关键词:3G时代;电费回收;移动支付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8-0113-02

电费回收是供电企业价值实现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供电企业优质服务的重要体现。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移动通信3G时代的到来,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移动化是不可避免的必然趋势。然而,电费回收模式的发展却相对滞后,电力客户电费缴纳还是传统模式的延续,客户缴费服务并没有获得大的改善。与电力用户几何级的增长速度相对比,电费缴费难已经成为制约供电企业服务提升的一块短板[1],不仅影响企业的效益和效率,并且影响了客户满意度而有损于企业形象。因此,供电企业需要借鉴其他行业先进的经验,拓展与信息技术、金融行业的共赢合作,改进现有的电费管理和回收模式,使更多高效、便利、安全的信息技术手段渗透于电费回收工作,改善现状,进一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社会价值。

一、居民电费回收模式

按与信息技术结合程度以及目前普及程度,可以将电费回收模式划分为传统回收模式与新兴模式。

(一)传统的电费回收模式

1.电力营业厅收费。营业厅收费模式是电费回收传统模式的代表,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营业厅作为供电企业服务客户的窗口,在收取电费的同时还承担着对外展示企业形象、与客户面对面沟通的责任,因此,营业厅作为供电企业的专用营业场所,需要环境整洁、交通便利,城市区域内分布合理,营业厅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优质的服务、业务水平。然而,营业厅前期投资巨大,各类设施、人力资源占用量大,难以实现7×24小时服务,不能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由于以上因素,营业厅收费模式需要其他模式的补充。

2.走收模式。传统的走收模式可以为特殊群体和偏远、欠发达地区的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但是,走收需要增加供电企业人力成本支出,同时,走收模式中的资金安全和收费员人身安全难以保证,因此,走收只能作为一种补充手段或特定区域收费的过渡手段。

3.银行代收费。银行代收费从早期的大客户电费托收发展成为目前电费回收的主要手段,与供电公司营业厅相比,银行网点分布范围更加广泛,拥有更全面的金融业务的管理经验、技术手段和安全保障体系,供电营业厅可以在银行网络上使自身业务得以延伸,另外银行atm的自助缴费功能实现了7×24小时的缴费服务,进一步弥补了供电营业厅在收费时间上的缺陷。但是银行网点仍然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客户需求,尤其是近几年,随着金融理财类业务的发展,银行网点的业务量骤然上升,银行排队成为普遍现象,银行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用电知识,客户缴费时产生疑问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对供电企业形象将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二)新兴电费回收模式

1.网上营业厅。网上营业厅是指供电企业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技术,通过企业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业务受理、业务咨询、投诉受理、缴费等业务,营造了虚拟空间的营业场所,使供电服务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上营业厅收费模块采用的主要技术是电子钱包技术,电子钱包是电子商务中用户常用的一种支付工具,尤其适用于小额购物,电子钱包将银行账户和客户端软件相结合,用户通过银行账户进行网上在线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模式和技术,网上营业厅收费被客户接受的程度还有待时间的考验,而安全和隐私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势必将影响着电费网上支付的发展和普及。

2.移动支付。移动支付是移动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支付可以简单定义为借助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终端和设备,通过手机短信、iVR、wap等多种方式所进行的银行转账、缴费和购物等商业交易活动。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内容已经为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随着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无处不在的移动网络连接了互联网与用户间“最后一公里的距离”,互联网的作用也因此被扩大到了更加广阔的物理空间。移动商务具有许多传统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所不具备的特有属性,同时也为电费支付提供了更加新颖、便捷和个性的实现方式。

除了以上主要支付方式以外,电费充值卡、商收费等也在电费回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兴电费回收模式与传统回收模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新兴电费回收模式拓展了电费回收的渠道和空间。

二、电费缴纳移动支付的几大优势

(一)技术基础

2009年1月7日国内3G牌照正式发放,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分别获得tD-SCDma、wCDma和CDma2000牌照,由此,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各大通信运营商对网络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实现了高话务区域的立体覆盖及主要交通干线的无缝覆盖,3G标准下,移动网络能够满足中高速的数据传输业务需求。移动商务由此拥有了强大的技术后盾,其中的移动支付更能得益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得到逐步的完善。电费缴纳作为移动支付的典型应用之一,在强大技术基础的支撑下,势必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用户群基础

近几年来手机用户普及迅速,据统计,2004年我国手机用户总数达到3.34亿,约占中国人口的1/4,截止到2006年5月,中国手机普及率已超过30%,用户数达到4.21亿,虽然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手机用户增长幅度将逐渐放缓,但是仍将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市场前景依然看好。根据市场研究组织iemR的报告数据,2010年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将达到7.38亿。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之一,手机给予人们沟通便利的同时,用户对手机功能有了更多的期望,移动商务较传统的商务模式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具时效性的服务。传统的电费支付模式受到时间、空间等条件的制约,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电费移动支付将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逐步培养而得到迅速普及。

(三)移动支付优势基础

采用移动支付,用户使用一部手机就可以方便的完成整个交易,用户无需亲临业务现场,可以减少往返的交通时间和不必要的等待时间,也节约了交易成本。移动支付灵活便捷,如果某项支付达到普及,交易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如果电费的移动支付结算简便可靠,供电企业也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甚至减少人员和运营场地的投入,将资源更多的投入到价值的再创造中,从而意味着效率和收益的提高。

移动支付在小额支付上更能发挥优势,小额支付主要指100元以下的支付。这主要是因为首先相对电子网络购物来说,手机存储显示能力以及电池续航能力有限,不能进行长时间大信息量交互,移动支付更适用于交易频繁发生的、商家产品或服务明确的、交易程序简明的支付活动;再者,移动支付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它的安全性还未受到广泛认可,因此,小额支付优势更加明显。“手机钱包”是目前发展较为迅速的移动支付业务。“手机钱包”主要有两方面实现途径:一是把银行卡联网系统与运营商的移动通信网络相连接,以银行卡账号为支付账号,以手机号码为支付标识,把用户的银行卡账号和手机号码进行绑定,通过手机短消息、iVR、wap、JaVa、weB等通信接入手段,以银行卡支付;二是建立手机钱包中支付账号,与移动BoSS系统的话费绑定,以话费来实现用户支付的需求。由于绝大多数国家的金融管制政策都比较严格,对非金融机构经营金融类业务有着严格的控制,为避免与国家金融、税务政策相抵触所以“手机钱包”第二种实现途径应用范围很窄,目前就我国来说,主要局限于运营商与门户网站联合推出的短信、点歌等服务以及与福利机构联合推出的募捐等服务。

普通居民用电费用正好符合移动小额支付条件的要求,它要求频繁的有时间限制的交易,数额不大,提品的商家是信誉良好的供电公司,所以电费移动支付具备发展的先天条件。结合网络调查报告,这一点也被充分证实。北京信索咨询公司在2008年对移动支付市场情况的调查问卷中,问及到受访者“什么场合下使用移动支付会带来方便”,按照提及率,排在前四位的是网上购物、公交车乘车费、购买公园/电影等门票、公共事业缴费(如水电费)。另外,移动网络覆盖远远大于传统电费缴纳网络的覆盖,尤其是对于偏远地区、山区等交通不便、人员分散的地区,移动电费支付在方便客户和节约供电企业成本方便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由此,电费移动支付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四)合作共赢基础

随着通信市场竞争的加剧,手机用户aRpU值逐步呈下降趋势,各大运营商都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移动支付摆脱了现金支付的束缚,是继信用卡之后的又一种消费方式的革命,也将是移动运营商为消费者提供的重要增值服务之一,在新技术和新的商业运作下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鉴于目前消费者普遍存在的对移动支付安全性的疑虑,消费者对业务提供者的信誉有较高的要求,供电企业资金雄厚,发展稳健,移动运营商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双方具备共赢合作的基础,同时移动网络技术的渗透也使这种合作走向必然。

三、结语

手机支付是电费在3G时代高效的支付手段之一,这一新业务的推广和普及能够是价值链上的各方受益。对供电企业来说,高效的支付手段节省电费回收环节的运营成本,提高资金回收效率,节约企业资源,提升客户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有明.供电企业电费回收模式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4).

[2]王有为,胥正川,杨庆.移动商务原理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移动支付的优势篇2

2007年1月,在一场关于“金融与支付”的论坛上,当盛大网络公司总裁唐骏在台上大谈盛大电子支付业务时,引来下面众多业内人士低声议论。可能更让人们疑惑的是,唐骏声称,其电子支付在2006年底的美国路演中已经成为主要介绍业务之一。这到底是为了迎合美国投资者还是盛大的一颗真实棋子?

而对于电子支付界来说,更大的悬念可能还在于,2006年底传言变现实的“tom-eBay易趣”组合,及其幕后站立的“中国移动-中国银联”身影,这四者的结合一旦成行,对这个行业形成的马太效应足以改写支付业的游戏规则,影响多家支付商的命运。

让人难以捉摸的还有央行已经连续四次推迟出台的《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2007年3月,这个旨在为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身份界定和规范管理(即业界所谓的发放牌照)的政策传来最新的出台时间表―来自央行支付结算司的消息称,“结果4月份就会揭晓”。而将这几个时间点放在一起,留给了人们一个更大的疑问:这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

能够确定的是,以互联网草根姿态起家的电子支付已经不再是民间支付公司的独享地盘。包括盛大、腾讯身后的财付通、淘宝为后台的支付宝在内的支付平台,以及背景更为深厚、规模更为庞大的中国移动,无一例外都拥有数量巨大的终端用户和独特的渠道优势,这就像是为虚无缥渺的互联网世界寻找到了无数的落地出口,电子支付市场轻而易举的落入这些寡头地盘。

一场终端为王的商业游戏即将在电子支付领域声势浩大的上演。

“tom-eBay易趣”的幕后身影

这就像是一场情节紧凑的商业大片。

2006年12月,传言中的“tom在线接手eBay易趣”终于成为事实。与这场结合同时被证实的,还有另一则传闻―贝宝将以1.05亿美元投资联动优势,换取后者33%的股份。而在2005年9月,tom在线已经和联动优势签署战略性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中国市场联合开发与推广基于银行卡、借记卡和信用卡的手机支付产品及服务,传言中,李嘉诚基金会董事、tom集团第二大股东周凯旋也是联动优势股东之一。

两个情节的结合点在于联动优势。这家2003年由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合资成立的公司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一直是中国移动手机钱包的独家运营实体,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业绩与背景不相符”而广遭业内人士诟病,但现在看来,当人们还在嘲笑的时候,它以及它背后的股东方已经在开始大手笔布局。

就在过去的2006年,中国移动已经开始在国内几个地方悄无声息的启动nFC(非接触式支付)商用试验。据中国移动内部透露出来的消息,这个被普遍解读为“手机替代银行卡”的应用已经预计将成为中国移动在2007年之后的重头戏。如果成行,拥有过2亿用户的中国移动无疑将成为中国最大也是最具竞争力的支付清算组织。

尽管tom、eBay方都以沉默来回应这一传闻,但有来自这两方以及联动优势的知情人士都十分肯定地告诉记者,三者的结合只是时间问题。

事实上,早在2006年5月,联动优势总经理张斌就曾告诉本刊记者,2006年底到2007年初公司将会有一些比较大的动作,但他当时拒绝透露具体细节。

在此之前,联动优势某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受韩国DanaL公司之邀,中国移动研究院组团前往韩国访问,张斌也在其中。DanaL是韩国最大的移动支付提供商和移动内容提供商,为SK电信、KtF、LG电信等运营商提供移动支付服务,被视为目前全球范围内移动支付运营较成功的一个案例,尤其是在nFC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

而直到现在,联动优势在移动支付上的动作主要嫁接在中国移动的“手机钱包”业务上,这项2002年就已经开通的远程支付方式被业内公认为存在着操作复杂和支付安全系数较低等几道硬伤,业务范围也多局限在“非实物交易支付”,这已经成为国内移动支付市场释放巨大潜力的一大瓶颈。

北京某电子支付公司总裁告诉记者,要突破这一瓶颈,一是需要将手机终端层面的操作简单化,二则是要求支付运营商在商户市场上从线上走到线下,大规模扩大收单市场,而非接触式支付尤其是nFC技术的应用使得手机不再是传统的通讯工具,同时还是具有银行卡功能的手机智能终端,使得大量的面对面支付结算能够通过手机完成,这已经成为突破这一瓶颈的必要条件。

但抛开政策管制因素不说,向nFC跨越的背后实质是手机取代银行卡直接成为支付结算的终端介质,支付运营商的重心也成为发展商户和最终用户并重。对于联动优势这样的国内移动支付运营商而言,最大的挑战还是如何从线上走到线下的运营经验。

而eBay易趣旗下的贝宝正好能够补上这一块短板。

C2C支付的终端嫁接

贝宝的母体paypal从一开始就是以账户支付的模式进行运营,这一模式的关键点在于paypal能够将最终用户牢牢抓在手中。在被eBay于2001年以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之后,到目前为止,paypal在全球已经拥有超过1.14亿个帐户用户,月资金流量达到20亿美元以上―这一数字甚至要超过中国多数商业银行的交易量。更值得指出的是,paypal卡已经从网上走向线下,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信用卡发行机构,并在支付结算业务上对传统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产生实质威胁。

在此之前,对paypal在中国市场的发展,eBay曾一度寄以厚望,为此,还专门为paypal取了一个十分中国化的名字“贝宝”,并在中国独立运营。在eBay易趣的C2C业务过去几年遭遇了淘宝以及腾讯拍拍网等本土公司的强力阻击之后,对贝宝更是满怀希望。

2006年9月,担任贝宝中国公司总经理的廖光宇取代吴世雄成为eBay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廖在加入eBay之前,一直拥有的是金融背景,在渣打银行中国区先后担任中小企业银行业务部总经理,信用卡、个人贷款和按揭贷款业务部总经理,及个人银行业务部负责人。这一变化被业内普遍解读为eBay基本放弃在中国C2C市场的计划,而将赌注下在电子支付业务上。

有意思的是,2006年9月也是上一版本传言中央行《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出台的时间。但据某同情贝宝的知情人士透露,在此后不久,贝宝就从内部渠道得知自己已经不可能取得牌照,个中缘由除了其过于明显的外资背景,“可能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因素,”这位人士意味深长的告诉记者。

对于eBay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这时的eBay已经到了必须做出选择的时候:要么彻底放弃中国市场,要么改变行进路线。以合作的方式,选择“曲线救国”路径,似乎成了eBay在中国市场的唯一选择。

而tom背后的李嘉诚背景,加上联动优势股东层的资源,使得三者的结合体拿到牌照基本不成问题。能够想象的是,“tom-eBay易趣”不会简单的停留在电子商务的结合上,而联动优势背后的中国移动因素也使得paypal从线上走到线下的支付模式拷贝到中国成为可能,“只是支付载体从卡片变成手机而已”,电子支付领域某资深人士认为,“tom-eBay易趣-中国移动-中国银联”这个结合体的真实商业价值在于将C2C帐户支付模式与数量庞大的手机终端有机结合起来,无疑激活了贝宝的巨大商业潜能,“这已经成为中国支付市场的最大变数,”并开始牵引国内金融、电信、互联网等几大领域的敏感神经。

招商银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助理胡滔就认为,单纯的第三方网关支付模式还不足以撼动商业银行的位置,真正存在“能跟商业银行在支付业务上全面开战”可能性的就是以贝宝、支付宝为代表的C2C支付模式。

“一方面他们有自己的虚拟帐户,在做本应属于银行业务的帐户管理和支付结算;另外更关键的是,依托自身的C2C交易平台,他们经营了大量客户,”在胡滔看来,“银行本有的优势一是能抓到最终客户群,另外就是拥有支付结算的通路和网络,现在这种C2C交易模式下支持的支付模式正在从两方面正面冲击到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而更为可怕的是,tom-eBay易趣-中国移动―中国银联这个结合体一旦成型,等于为贝宝的C2C帐户支付模式在中国市场寻找到了一个最具优势的渠道出口,中国移动2亿多的用户在理论上都将可以嫁接到这一支付平台上,而且这种对最终用户的争夺更是存在着取代性―手机应用比起银行卡来,对用户更具粘性。

终端为王

移动支付应用走在前列的日本和韩国市场已经给出了事实例证。以韩国为例,“无线结算服务”已经成为SK电信、KtF以及LG电信这3家韩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的重要业务之一,越来越多的韩国手机用户申请具有信用卡功能的手机智能卡,“将手机当作信用卡”在韩国也成为一种常态。

同样在移动支付应用相对成功的日本,就在2007年2月,nttDoComo与麦当劳结盟,双方宣称从今年10月起,ntt的用户将能够利用它们的手机,在日本3800家麦当劳餐厅支付电子现金。值得注意的是,nttDoComo已经开始在中国市场布局,在2006年投资了重庆一家叫“结算行”的公司,而后者已经获得重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开始运营包括公共事业结算在内的各种支付服务。

市场咨询公司Strategyanalytics的报告则称,在未来5年,手机支付替代现金或者信用卡/借记卡支付手段的速度将快速增长,预计到2011年,将有360亿美元的交易通过移动非接触式方式进行支付。

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国内移动运营商不会看不到这一趋势。事实上,早在2003年之前,曾经有一段时期中国移动的用户就可以通过手机充值卡直接进行话费之外的消费支付,并在市场上大受欢迎,但这一项明显“超出经营范围,进入金融业专营的支付领域”的业务在当时被监管部门紧急叫停。

但从2006年初开始,中国移动的一些地方分公司又开始悄然推出这一项业务。在湖北武汉,不少湖北移动的用户就可以通过手机直接进行消费结算,其发展程度甚至已经到了“湖北移动的用户去理发都可以用手机话费结算”。而据知情人士透露,尽管中国移动总部还未公开支持推广这一业务,但在默许之下,不少地方移动公司已经开始蠢蠢欲动。

但手机显然不是唯一的终端王者。

一直不显山露水的盛大早在2003年就推出了盛大网络电子支付系统,成为国内首批与主要商业银行实现直联合作的互联网公司。盛大电子支付业务负责人茅建忠称,盛大拥有4.6亿的注册用户(相当于全体中国网民在盛大注册3次以上),其电子支付平台最初即是从满足盛大用户的交易需求出发而建立。2006年12月,盛大网络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正式推出。而作为盛大网游商业模式的关键组成部分,电子支付系统直接促进的预付卡的销售占据了2006年第三季度预付卡总量的22.7%。北京某支付公司总裁认为,从之前一直在幕后默默无闻,到现在走向台前,盛大内部显然对这一业务定位进行了调整,而在其中起到作用的,正是其以机顶盒为代表产品的家庭娱乐战略。

事实上,电子支付现在盛大体系内还未成为一项独立性业务,但国内另一互联网巨头腾讯已经将其旗下的财付通支付平台剥离出来,成立独立公司进行运营。财付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颖麒告诉记者,财付通的目标就是要做“一个大而全的支付品牌”,而其母体腾讯1亿多的QQ实质用户无疑是支撑其财付通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石。

背靠腾讯这个互联网终端之王的优势还在于,能够充分利用集团内部资源,据刘颖麒介绍,腾讯有一个专门的团队来研究用户使用习惯,对其支付产品进行研究。“在一个大的观察室里,我们能够看到使用我们产品时候,用户的面部表情是怎样的,嘴里在说什么话,走到某一步为什么会放弃等”。

这种从用户中随机选择进行研究的方式使得财付通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比如用户设置密码的时候,可能会设置一个跟QQ密码相同或者非常简单的一个密码,前者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会跟他去谈,看他设置后的一个感受,进而在流程中添加一个改善,比如限制他不能相同或者提醒,这样会使他在后期使用密码时操作更顺畅。”

同时,刘颖麒也认为,这种掌握终端用户带来的优势是其它的电子支付机构所不具有的。正因如此,尽管商业银行界对腾讯一直颇为戒备,但仍对与腾讯的合作表现出浓厚兴趣,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以及兴业银行都先后与财付通一起发行了联名的实体信用卡或借记卡――而这种与银行的合作关系也是其它支付公司难以企求的。

北京某支付公司总裁认为,最后真正能主导市场的也可能只有这些能够直面消费者的支付运营商,而中国移动和腾讯正是其中的集大成者。但要真正闯入这一市场,目前看来,“监管政策以及随之而来的牌照发放问题还是最大门槛。”

出逃路径

而对于其他一些一直忙于跑马圈地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公司来说,在单纯的网关支付模式价值正在逐渐萎缩,面临商业银行挤压的同时,这些终端巨头的加入更像是一只突然出现趁火打劫的猛兽。

北京Yeepay易宝Ceo唐彬过去一年多更多是将自己作为布道者的角色来对待,他一直认为,“支付是国内未被满足的最大需求之一”,需求意味着市场,于是,电子支付在唐彬眼里就成为一笔具有巨大潜力的生意。

在2005年推出电话支付业务之后,Yeepay易宝一度号称“以秒计算的速度”在成长。但在2006年,以中国电信为代表的固话运营商与中国银联合作推出了电话支付业务,尽管还未真正铺开市场,但中国电信庞大的固话终端用户对于Yeepay易宝等第三方支付公司来说无疑是如鲠在喉。

而在网上支付方面,可以预见的是,拥有淘宝作支撑的支付宝,以及紧紧跟进的财付通,加上“tom-eBay易趣”等直接掌握最终用户群的支付平台,市场占有的速度只能更快。在开始进入巨头语境下的电子支付行业中,单一的网上支付公司生存门坎已经越来越高,正因如此,在2006年,国内最早的支付公司首信易支付与其母公司首信股份剥离,卖给了境外一家叫payease的支付公司,而Chinapay(银联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则与广州好易联合并,并引发了原Chinapay总经理周烨率队出走组建了另一家叫汇付天下的支付公司。

仍然坚守阵地的第三方支付商也开始纷纷求变,据上海环讯副总经理文哲介绍,尽管目前环迅的盈利主要是依赖传统的网关支付业务,但环迅已经开始向账户支付和电话银行支付等支付手段的创新方向努力,同时从结算、担保、客服等多个细分层面进行模式创新。

但关键在于,缺乏终端渠道仍然是这些支付商的一大软肋,刘颖麒认为,“它们更应该根据客户的需求在细分市场、行业应用上去发展”。唐彬称,电子支付现在进入了2.0时代,要“随需应变”,如果仅仅充当介于银行和商户之间这种插线板式的角色,“只有死路一条”,他开始将注意力放在更多的增值服务上。

移动支付的优势篇3

关键词:网络经济;移动支付;标准竞争;商业银行

数十年来,货币支付体系最为显著的进步是支付卡的产生和发展,由纸质支付工具向以支付卡为主的电子支付工具的转变提高了整个支付系统的效率。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货币支付体系的新变革,移动支付爆发式的增长昭示了新时代的来临。根据《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6)》的数据显示,2015年商业银行发生移动支付业务138.37亿笔,金额达108.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5.86%和379.06%;第三方支付机构发生移动支付业务398.61亿笔,金额达21.9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0%和166.5%。互联网支付与移动支付交易额之比达53:47,移动支付业务比重较2014年提升14个基点,移动化进程加速发展。通过以上数据我们能够发现,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支付由于其整合线上线下的独特便利性已逐渐跻身主流支付方式之一。同时,发展移动支付对商业银行互联网转型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业已成为商业银行支付业务的重要增长点之一。

一、移动支付领域竞争态势

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业内几大巨头不断拓展支付场景、争夺用户和商户资源,通过创新、合作、补贴等手段,争夺生存和发展空间,导致移动支付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按照支付模式,移动支付可以划分为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根据支付清算业协会的数据,2015年远程支付与近场支付之比达到99.72:0.28,远程支付占据主导地位。

远程支付以移动第三方支付为主,根据比达咨询的数据显示,2015年移动支付市场主要由支付宝和财付通两大平台占据,支付宝以72.9%的市场份额居于首位,而位居第二的财付通平台占据了17.4%的份额。近场支付主要以银联主导的云闪付平台为代表,由于推出时间尚短,其市场规模目前仍无法与远程支付相比。

基于自身特点,移动支付领域的三大主流平台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模式:

1.支付平台。在移动支付领域支付宝平台主要依托支付宝钱包app,支付宝钱包是以远程扫码支付为主要支付方式,集支付、信用、转账、缴费、信用卡还款、理财、信贷为一身的移动支付平台。在互联网第三方支付领域,支付宝平台长期保持着较大优势。在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支付宝平台通过与基金公司合作,创新地推出了具有支付功能的余额管理产品“余额宝”,成功吸引了大量用户加入平台。在其后的竞争中,支付宝通过补贴等手段培养用户使用习惯,建立了大量诸如打车、理财、移动电商等优秀的应用场景。利用用户规模上的优势,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线下收单网络,吸引了大量线下商户加入平台。

2.财付通平台。财付通平台在移动端主要有微信支付和QQ钱包两大产品,与支付宝一样微信支付和QQ钱包两大产品以远程扫码支付为主要支付方式,包含了支付、转账、理财、缴费、信用卡还款等主要功能。财付通平台主要依托微信和QQ两大高频应用,利用红包、aa收款等基于社交的功能大大增加了用户的粘性;并利用补贴等手段,在打车、线下支付等场景吸引了大量即时通信平台的用户加入支付网络,巩固自身的市场地位。

3.云闪付平台。云闪付是银联于2015年12月推出的,基于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近场通讯)技术的新型移动支付平台。基于云闪付平台,用户能够利用具有nFC功能的智能手机进行移动支付。云闪付平台拥有银联广泛的线下支付网络,并与苹果、华为等手机厂商合作,兼容苹果支付、华为支付等支付平台。相比远程支付,云闪付具有更加成熟的线下收单网络,使用起来也十分方便快捷。但由于起步较晚,其用户规模和用户粘性在短期内很难与支付宝与财付通平台相比。

二、移动支付的网络效应与标准竞争

“一流企业做标准”,支付企业在竞争过程中的焦点一直遵循着“做产品、做平台、做标准”的演进过程,而企业间标准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技术问题上升为关乎企业持续生存的战略问题。

1.移动支付平台的双边市场与网络效应。移动支付平台属于典型的双边市场(two-sidemarket),平台两边分别为“买家”和“卖家”两类群体。在典型的交易过程中,“买家”需要向“卖家”支付货币,“卖家”需要向“买家”提供商品或服务。

根据双边市场理论,平台一边用户的预期收益会随着另一边用户数量的增加而提高,被称作交叉网络效应。在支付平台的双边市场中交叉网络效应体现为:“买家”在平台中能够获取的效用取决于与支付平台兼容的“卖家”数量,一个兼容信用卡还款、生活缴费、投资理财等更多功能,并兼容更多线下商户的移动支付平台,对于个人用户来说更有吸引力;“卖家”在平台中能够获取的效用取决于加入支付平台的“买家”数量,加入具有更大个人用户规模的移动支付平台,能够让“卖家”面向更大的市场。由于交叉网络外部性的存在,移动支付平台一边用户规模的提升会吸引另一边用户的加入,当用户规模达到临界容量(Criticalmass),就会产生“正反馈”导致平台用户规模的迅速膨胀。

2.移动支付的标准竞争。在具有交叉网络外部性的双边市场中,移动支付服务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为交易双方的交易行为提供兼容性,只有提供了足够的兼容性双方的交易才能够顺利完成。兼容性一般需要通过统一的技术标准支撑,标准可以分为官方标准和事实标准。官方标准是由政府等制定或由标准开发组织协商提出的强制性规定或规范,而事实标准是经过不同技术间相互竞争并通过消费者自发选择的结果,会逐渐使该项技术标准成为行业通行的标准。

在移动支付这类正处于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开发和市场博弈形成了多个标准并存的情况,支付宝、财付通和银联作为其中三大主流标准,它们之间互不兼容、相互竞争。

阿里、腾讯和银联在移动支付的标准竞争之中投入了大量资源,对支付市场双边的用户进行了大规模的补贴,也对各类商户、互联网平台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其目的都是成为移动支付领域的事实标准。移动互联网领域具有网络经济“赢者通吃”的特点,企业一旦成为事实标准的主导者,对通行该标准的市场就会具有支配性的力量,从而以标准拥有者的身份获取高额的利润以及长远的竞争优势。在产业层面,通过标准竞争获得的产业领导能力可以转化为持久的产业“比较优势”,进而影响到上下游产业的竞争绩效。作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任何交易行为难以脱离支付而独立存在,因此移动支付与商业之间具有广泛的互补性。这就导致企业一旦成为移动支付事实标准的主导者,就能够通过移动支付平台影响到线上和线下广泛的商业活动。因此,在移动支付领域才会产生如此激烈的标准竞争。

三、移动支付标准竞争中的策略

1.通过补贴迅速扩大用户规模。由于双边市场的网络外部性体现为某一边用户的效用受另一边用户规模影响,平台需要解决“鸡蛋相生”的问题。因此,补贴是移动支付平台在标准竞争中最重要的策略之一。通过补贴一边或双边的用户,平台能够迅速提高用户规模,率先达到临界容量,进而成为居于主导地位的标准。

交叉补贴被广泛应用于移动支付标准的竞争当中:支付宝和财付通平台分别通过对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司机和乘客进行补贴,迅速扩大了移动支付用户的规模;通过对线下支付商户的补贴,支付宝和财付通平台也迅速扩大了线下收单商户的规模。虽然补贴能够通过激励新用户加入平台迅速扩大规模,但无法解决竞争平台采取同样策略造成的用户多从属(在多个平台注册)问题。因此,交叉补贴更多应用于标准竞争的初期,通过迅速扩大用户规模快速达到临界容量。

2.构筑应用场景建立用户使用习惯。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迅速普及模糊了线上与线下的边界,为移动支付提供了向用户线下生活渗透的良好契机。在移动支付标准的竞争中,应用场景的构建成为了支付平台标准竞争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应用场景可以让用户在生活中建立起对移动支付平台的使用习惯,增加移动支付平台的用户粘性,为平台成为事实标准提供支持。

在标准竞争中,虽然能够通过交叉补贴迅速U大平台的用户规模,但无法解决用户多归属的问题。在用户加入平台后,只有通过应用场景吸引用户长期在平台上交易,才能逐渐建立用户的使用习惯。微信红包就是十分典型的成功案例:财付通平台很好地利用了互送红包这一传统习俗,结合微信在社交领域的巨大优势,构建了微信红包这一应用场景,极大增加了微信支付的用户粘性,巩固了财付通平台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市场地位。

3.采用灵活的兼容与不兼容战略锁定用户。在多个标准并存并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用户多归属的情况十分普遍,用户规模和用户粘性带来的竞争优势很难保证长久存在。用户的转换成本是标准能否成为事实标准的关键性因素,拥有一定用户规模和用户粘性的平台需要保持较高的用户转换成本才能让用户排斥其它差异化程度较大的替代品和与之不兼容的技术或产品,最终将用户锁定在标准之中,让该标准具有长久的竞争优势。而在差异化程度较小的移动支付领域,想要提高用户的转换成本需要灵活的兼容性战略。

战略合作的方式往往存在于横向网络兼容性战略中,支付标准的主导者通过与其它支付网络兼容,共同参与到支付标准竞争之中,从而锁定其它支付网络之中的用户。例如银联通过与苹果以及华为的战略合作,让云闪付平台与苹果支付和华为支付相兼容,将苹果支付和华为支付的用户锁定在云闪付的支付网络之中。

战略投资的方式往往存在于纵向网络的兼容性战略中,支付标准的主导者通过战略投资的方式控制与支付互补的产品或服务,通过该互补性产品或服务的兼容性与其它标准竞争。例如阿里巴巴和腾讯分别通过对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战略投资,让打车服务与对方支付标准不兼容,分别将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用户锁定在自己的支付网络中。

具有高沉没成本功能的不兼容战略也较为常用,一些产品功能需要用户通过长期的使用和投入进行积累,这就造成了用户沉没成本的投入,这些沉没成本会影响到用户对标准选择的决策。例如支付宝平台的芝麻信用,征信服务需要用户通过长期对平台的使用积累信用,在使用芝麻信用的同时就导致了用户沉没成本的投入,较高的沉没成本导致用户难以放弃与之兼容的支付标准,因此会大大提升用户的转换成本,最终将其锁定在标准之中。

四、商业银行对移动支付标准竞争的应对

1.参与到标准竞争之中,完善自身支付体系建设。移动支付的发展改变了线下支付的原有格局,对以银联为主导的银行卡支付标准造成了一定冲击。与银联的开放式平台模式不同,支付宝、财付通平台均采用封闭式平台模式,在该类标准下,移动第三方支付平台一方面变相向消费者发行支付卡(开立第三方支付账户),另一方面直接受理商户的交易请求,构建起了三方参与的支付闭环。虽然支付账户仍需绑定银行卡,但银行在该平台中完全脱离了消费者与商户,仅仅扮演将资金注入支付账户的管道角色。同时,支付宝、财付通平台并非完全独立的第三方,在金融改革和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大潮中,支付宝、财付通标准的主导者与商业银行间已经存在了一定的竞争关系,这就导致在利益协调方面,难以保证第三方平台的独立与公平。

因此,商业银行应重视移动支付的发展,从企业战略的高度规划移动支付的发展。在全力支持银联开放式平台的近场支付标准的同时,商业银行可以以自身的手机银行为基础,通过兼容多种支付模式扩大自身的支付网络规模。具有一定实力和客户基础的银行可以结合其在金融领域的优势和经验,建立起以自身为主导的支付标准,积极参与到移动支付标准竞争之中,通过兼容各类支付平台、整合不同支付标准等手段,利用“去中介化”的方法对移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反击。

2.由以业务为主导的设计理念向以场景为主导的设计理念转型。手机银行作为商业银行在移动端的重要入口,是商业银行打造移动支付平台、参与移动支付标准竞争的主要渠道。虽然在移动金融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部分商业银行的手机app积累了十分可观的用户规模,但在用户粘性上与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平台之间仍有一定差距。

培养用户使用习惯、增加用户粘性需要应用场景的构建,而构建良好的应用场景需要对手机银行进行重新定位。手机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其定位是商业银行在移动端的延伸,其设计一直秉承以业务为主导的理念,这就会造成其应用场景的局限。

因此在商业银行发展移动支付的过程中,应对手机银行进行重新定位,由银行在移动端的延伸向用户的移动钱包转变;由以业务为主导向以用户为中心、以场景为主导的设计理念转变;坚持开放式平台建设,结合Ⅱ、Ⅲ类银行账户,打造灵活的个人支付账户体系。

3.从对公支付下手,深化与公司客户间的合作,严防移动第三方支付对银行的“去中介化”。移动支付的双边市场包括消费者和商户两类用户,支付宝和财付通平台具有良好的个人用户基础,而银联平台和商业银行在企业、商户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竞争中成为事实标准需要大量用户规模的支撑,而双边市场的交叉网络效应决定了在支付市场中只拥有个人用户或企业和商户是不够的,需要利用好某一边用户来吸引另一边用户的加入。

商业银行应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做好对公支付,积极深化与企业、商户之间的合作。通过该类合作,能够在支付平台上为个人用户提供更多商品、服务的选择,形成良好的商业生态;同时,加强与企业、商户间的合作还能有效阻击移动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消费者拉商户的意图,严防移动第三方支付对银行的“去中介化”。

4.合理利用自身优势,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打造以支付为核心的金融生态。支付与商业活动之间具有广泛的互补性,任何交易行为都难以脱离支付而独立存在,而移动支付以其特殊的便利性将会成为未来最为主要的支付方式之一,其中必然会蕴藏大量的数据与商业机会。基于深度参与或以自身为主导建立的支付标准,商业银行能够在移动互联网中为客户提供更多有价值的金融服务,推动自身的发展与转型。

在支付标准的构建和竞争中,商业银行首先应合理利用自身在金融服务上的经验和优势,积极进行业务创新,挖掘支付数据中的有用信息,将移动支付与征信、消费贷款、投资理财、小微企业融资等业务有机结合,增加支付网络的用户规模和用户粘性,利用在金融服务上的优势将用户锁定在支付网络之中。同时,商业银行应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加强部门间、银行间以及与互联网平台、各类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打造开放式平台的方式,打破组织之间的壁垒,增加支付标准和网络的兼容性,扩大标准的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骆品亮,韩冲,余林徽.我国银行卡市场双边性检验及其政策启示[J].产业经济研究,2010,(2):64-72.

[2]李波.基于网络效应的标准竞争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学位论文,2004.

[3]陶忠元,张红旗.“标准产品”竞争双寡头市场消费者均衡分析[J].商业研究,2013,(4):73-78.

[4]赵伟,于好.基于事实标准的竞战略初探[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30(4):136-140.

[5]占佳,张昕竹.“双边市场”的概念辨析及判定依据:一个综述[J].产业经济评论,2016,15(1):1-15.

基金项目:北京市博士后工作经费资助项目(项目号:2016-zz-121)。

移动支付的优势篇4

【关键字】第三方移动支付,移动支付产业链,第三方移动支付存在问题

一、第三方移动支付研究

(一)第三方移动支付定义

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具有一般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功能,而且重点强调用户的移动支付能力,即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的使用者直接利用手机随时随地来完成支付业务.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将第三方支付的思想运用到移动支付中,优化了原有的支付流程,平台在整个支付过程中扮演了信用中介的角色,能起到监管的作用,提高用户的体验.

(二)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现状

1、发展历程

虽然我国早在1998年就成立了首家第三方移动支付企业,单国内移动第三方支付最成功的企业支付宝,是于2009年才开启移动支付业务,2013年第二季度,支付宝的单季移动支付规模已突破千亿,发展十分迅速,在支付宝第三方支付的全部交易规模中,占得比重越来越大。

2011年5月18日,央行颁发首批业务许可证,支付宝、拉卡拉、快钱、汇付天下等27家企业顺利获得支付牌照。2011年8月31日,央行颁发了第二批13张第三方移动支付牌照;2011年12月31日,央行再次颁发了61张第三方移动支付牌照。而在第三批获牌的61家企业中,业务类型覆盖了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银行卡支付、预付卡发行受理、互联网支付等5项业务。

2、行业分类

支付企业的发展路径日渐分化,目前支付企业正逐步分化为4类:一是以B2C业务为主,覆盖全行业;二是以C端为主的预付费企业;三是面向远程、移动支付的企业;四是面向行业和传统行业转型而提供资金流解决方案的企业。

3、用户规模

2012年12月26日消息,易观今日未来三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市场趋势预测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139200亿,互联网支付注册账户规模达到13.78亿,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7123亿。

二、竞争与合作

(一)第三方移动支付与银行的合作:从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业务覆盖面来看,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提供的业务支付和银行存在很大层面上的重叠和相似,但比银行更加贴近客户需求,并且还提供银行缺乏的担保和交易等待等服务。在银行和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之间,即存在竞争,也存在合作。在当下的移动商务年代,银行迫切的需要打开移动市场,第三方移动支付便成了银行拓展自身业务覆盖,提高业务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平台。两者取长补短,共同盈利,促进着整个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腾飞。

(二)第三方移动支付与银行的竞争:

第一,第三方移动支付所提供的主要支付服务就是对银行的业务竞争。用户对水电费缴纳,网络购物的需求可以不通过网银而直接通过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资金的流转路线发生改变,影响着银行的流动资金控制能力。

第二,第三方移动支付与银行中间业务的竞争。目前,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不仅仅只是一个支付平台,近几年的发展中更衍生出相仿与银行的账户结算系统。而该系统的出现即意味着凭借其线下的收单和医保支付等业务对银行的传统中间业务产生威胁。

第三,第三方移动支付与银行信贷业务的竞争。第三方移动支付相对于银行最大的优势既是能掌握用户发生交易时的上下游的交易记录。而根据此记录便能更根据各类用户的需求为其提供信贷业务。特别对于中小型企业,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信贷更符合它们所需求的“小额”,“短期”,“迅捷”的特性。由此第三方移动支付与银行间的竞争问题不容小觑。

三、第三方移动支付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构建。移动支付产业链可以定义为:为了满足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基本服务和增值服务的需求,由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移动支付应用服务商,移动支付平台运营商,收单机构等多个产业环节共同组成,实现相关资源从上游到下游的不断转移并达到消费者的链条.

(二)产业链分析。移动支付产业链成员之间的竞争关系决定了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但由于第三方移动支付企业的独立性,且各个部门提供支持服务内容不尽相同,使得改产业链业务覆盖范围广、牵涉行业多,行业间的利益关系以及行业壁垒都会影响自身部门发展.移动运营商、银行、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和商家各自拥有不同的资源优势.只有彼此合理分工、密切合作,才能推动移动支付业务的健康发展,从而实现各个环节的共赢.

(三)产业链部门分析

1、移动运营商

移动运营商在产业链中主要任务即使为移动支付搭建基础通信平台,是移动支付最为基础的硬件系统提供者。移动运营商是用户手机号的唯一管理者,在开展移动支付上具有先入为主的优势.而在基于目前的通信技术来看,移动运营商提供的通信方式包括语音,短信,wap等.在移动支付领域中,移动运营商主要为所有移动支付业务提供基础的通信支持以及对不同级别的支付业务提供安全服务.由于一切的移动支付服务都建立在移动运营商的通信技术上,且通信技术是直接面对消费者,因此移动运营商能通过加固自身技术提高支付效率,减少用户缓冲等待时间,提升用户体验,且利用自身庞大的客户群体加大移动支付业务覆盖度,增加用户数量,从而促进行业发展.

2、商业银行

银行是用户账户的管理者,在产业链中任务主要是为用户和其账户提供完整的支付结算通道且对该用户的信用信息记录。

商业银行作为用户账户的直接管理者,同时也是移动支付产业中用户资金的最终清算机构.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盈利并非其提供移动支付服务的主要原因,由于传统支付业务的便携性不强,商业银行开展移动支付业务主要是对传统支付业务的完善和补充,使其固有的支付不被便携性较强的移动支付取代.且多样化的支付手段也为用户提供了差异化的服务,从而影响着用户体验和用户需求.商业银行拥有以现金,信用卡及支票为基础的支付系统等传统支付系统作为其移动支付基础和支撑.其全面的用户信用管理系统更是减少了移动支付安全风险性问题,可以有效避免其他部门面临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

3、第三方移动支付企业

第三方移动支付企业是作为银行和运营商之间的枢纽环节,多是为用户提供一个信誉担保,减少支付安全风险.而独立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具有整合移动运营商和银行等各方面资源并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使用户可以在不同银行卡之间实现转换.能为需求用户提供丰富的移动支付业务服务,吸引用户为应用支付各种费用.而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优势相较于其他部门的优势主要在于其拥有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对互联网用户的购买心理和用户需求加了解,拥有更全面的互联网市场分析.

四、第三方移动支付发展环境分析

(一)越来越大的移动支付市场

截止到2013年,国内目前达61601.7万户的移动手机用户和达到7934.8万户的宽带接入用户,巨大的用户基础市场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移动支付市场。

随着移动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和传统电子商务的转型,行业细分度也越来越高,市场规模增速也将长期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而越来越多的用户节点代表着越来越多用户群体和市场覆盖率.由于传统移动支付的信誉缺乏性以及信息不对称问题,第三方移动支付也将逐渐在巨大的移动支付市场中迅猛发展。

(二)第三方移动支付硬件体系构建逐渐完善

3G移动网络的普及伴随着个人手机为应用平台的新型移动应用业务将逐步形成.移动电子商务也将在此平台上得到快速发展。

由此可见,通信技术的加强对移动支付行业来说,不仅从基础上提高了交易效率和安全级别,同时也能打消消费者的消费顾虑使其进入市场,从而扩大移动支付市场占有率.而随着移动营运商对通信业务领域的加强加固,通信服务对移动支付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强.基于Soa,RFiD等技术的第三方移动支付体系结构被提了出来.越来越完善的第三方移动支付结构一方面增加了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一方面扩宽了业务市场,且基于完善支付结构的支付流程,其越来越精简的步骤和越来越高的效率也标志着第三方移动支付的进步与潜力.

五、第三方移动支付存在问题

(一)第三方移动支付统一技术标准体系仍未构建完成。从近几年第三方移动支付发展情势来看,第三方移动移动支付作为3G时代的热点应用,发展迅速,市场宽广,但标准问题尚未确立和统一.标准上的不统一,产生很多难以解决的麻烦。

例如,移动运营商采用的2.4G标准支付手段,这是建立在通信技术完善,通信设备齐全的基础上,并且它还拥有最多的移动端口用户.而如果商业银行和第三方移动支付企业也想通过2.4G标准支付手段,都会导致建设成本过高而利润降低.目前,两种标准都在被采用,这样无形中形成了支付设备兼容的壁垒,因为平台的转换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更低的效率.这些不便的积淀对今后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推广及盈利,用户使用过程中便捷性和效率都带来较大阻碍.

(二)第三方移动支付信用缺乏。信用缺乏问题不止存在于第三方移动支付领域,从拥有当前最完善的信用管理系统的商业银行来看,每年我国有大量的信用卡导致的信用问题。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用户都是把手机号同银行账号以及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三重绑定在一起,实现一种快捷支付.平日生活中,由于使用环境的变化及使用频率的增多,消费者的移动终端面对丢失,不需知道账户信息就能对账户资金进行窃取。因此,第三方移动支付的风险也高于普通信用卡.而商业银行把所有风险都转嫁给第三方移动支付消费者的做法,使得第三方移动支付业务目前依旧以小额支付为主,严重制约了移动支付的发展.而且,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自身信誉度没有评级标准,消费者同样也不能辨识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的信誉等级,这样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一些拥有大量资金的图谋不轨的人甚至可以通过开办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进行洗钱或者是非法集资.恶劣的信用环境,加上移动终端并没有实现完全实名制系统,都是阻挡第三方移动支付发展的绊脚石.

六、第三方移动支付发展建议

(一)开发新兴商业模式。第三方移动支付产业链内包含部门众多,如果各个部门呈离散状态,彼此互不关联,那么这种无合作的商业模式从外国经验来看显然是失败的。但是如果想建立统一的合作的商业模式,就必须建议以某一部门为主导,其他部门为协助的商业模式。从第三方移动支付角度看,商业银行和移动运营商都因为有各自用户基础及其独占优势,因此想平等的达成合作肯定会比较困难而且协同成本高昂。第三方移动支付处于这两部门的中间,作为没有庞大用户基础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想要从其他两边抢夺用户,占领市场无疑困难重重。这也是机遇。因为只有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作为主导者和协同者时,才能更有效配置各方资源,使产业链的获利能力达到最大。因此,以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为主导,其余两部门为协助的商业模式对整个市场和产业链来说最为合理。原因有三点,第一:第三方移动支付是相对于其他两部门独立的机构,不像其他两部门有用户基础。第二: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由于没有用户基础,协同各部门协作的成本自然较低。不会像已经建立庞大用户基础的商业银行和移动运营商一样利用用户打压对方利益。因此,建立如此的新型商业模式一方面是最大化提升了该行业的运行效率,一方面是协同的跨部门交易对消费者来说也提升了便捷性和可接受性。

(二)确定金融边际,明确监管部门。第三方移动支付发展相当迅速,业务交易量与日俱增,但第三方移动支付的金融边际和业务性质依旧没有得到充分界定。从第三方移动机构的办理业务种类和市场认可度来看,第三方移动支付更像是一种虚拟银行,承担着目前商业银行的部分业务功能。因此,有很大必要首先先确定第三方移动支付业务的金融边际和性质。一方面模糊的金融边际容易引起市场对该行业的业务功能的误解,导致消费者对其定位不准确,不敢贸然相信不确定性质机构,最终使得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业务的市场认可度减少,不利于该行业的未来发展。而另一方面,模糊的金融边际使得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无限制的增大业务覆盖率,容易引起同商业银行以及移动运营商的利益纠纷,导致产业链内合作主导的商业模式破裂,使得该行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参考文献:

[1]崔媛媛.移动支付业务现状与发展分析[J].移动通信.2007

[2]张萌.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预测[J].2011

[3]郑旋.移动第三方支付需要金融监管创新支持[n].2011

[4]王纯.基于Soa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设计[R].自然科学.2009

[5]任倩.移动支付现状及发展研究[D].2009

移动支付的优势篇5

【关键词】移动支付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策略

从2014年春节兴起的微信抢红包开始,移动支付就开始在打车、购物、就餐等众多线下支付场景中攻城掠地。如果说2014年是移动支付爆发的元年,那么2016年则是移动支付快速扩张的一年。你会发现菜市场、煎饼摊都开始采用移动支付的时候,移动支付方式已经由高端科技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全民移动支付的时代来了。随着2016年股市的收盘,腾讯公司以363亿元人民币的市值优势成功超越工行排名第一,另外一家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名列第三。这两家互联网公司的关键业务都是移动支付,商业银行的基础支付业务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1、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情况

1.1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现状

移动支付是指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完成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目前移动支付终端主要是智能手机。移动支付属于金融支付范畴,其核心是通过数字化的货币来实现商品价值的交换,完成支付。

随着电子商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以及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使移动支付迅速增长。根据CnniC2016年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占我国网民数量的92.5%,在手机网民中,使用手机支付用户的规模达4.54亿,占网民使用率的64.1%,手机支付已经是大多数网民使用支付的一种方式。据央行支付报告显示,2013―2015年,移动支付笔数从16.74亿笔增长达到138.37亿笔,增长了7.27倍;支付金额从9.64万亿元增长到108.22万亿元,增长了10.2倍。而第三方支付机构主导的移动支付快速增长,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16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前三季度已达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5%。

1.2我国移动支付发展格局

目前在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上,目前主要有三大模式:

以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主体的模式,是第三方支付服务商通过构建移动支付平台,并与各家银行相连,提供支付账户,充当信用中介,资金通过第三方提供的移动支付账号进行划转。这种第三方支付代表如支付宝、微信支付(财付通),目前已从发展之初的线上走向线下,支付方式采用扫码支付,是目前国内移动支付的主流方式,开始侵蚀传统线下收单市场。

以金融机构为主体的模式,主要包括中国银联和商业银行主导的移动支付模式。特点是通过用户自己的银行账户进行交易支付,不另设账户沉淀资金,优势是线下支付。2015年底银联“云闪付”产品,其移动支付方式被称为闪付派,主要由银联、银行、手机厂家合作采用nFC支付,较扫码付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使用便利性。

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的模式,是以移动运营商代收费业务为主,在进行移动支付时,一般是将话费账户作为支付账户。目前移动运营商也发展支持话费之外独立账户形式,如中国移动“和包”业务,中国电信翼支付业务等,支持扫码与闪付。

目前移动支付处于支付宝、财付通两强相争的格局,截至2016年三季度,据易观智库的研究显示,支付宝、财付通占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份额88.54%,中国移动和银联联合发起的联动优势占1.21%,银联旗下银联商务中仅占1.08%。

2、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2.1降低银行客户获客和访客能力

获客能力是商业银行发展的核心能力,只有不断发展优质客群才能使银行不断发掘新商机。移动支付及应用本身代表互联网金融的科技性与先进性,天然过滤掉了大量的较低价值客群,而筛选出的一般多为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年轻客户,这部分客户消费需求旺盛、成长性好等特点,而被过滤掉的那部分客户往往继续依赖于银行物理网点与人工服务。第三方移动支付的高速发展,不仅使商业银行流失了大量潜力客户,还加重了网点对于较低价值客户的服务工作,造成了一种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局面。

第三方支付的存在,从客户关系来看,出现了直接与间接客户的差别。在第三方支付体系中,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直接客户是买方、卖方,银行的直接客户却只有第三方支付机构一家,买方、卖方俨然成了银行的间接客户。银行极难看到客户的交易信息,银行账户只是客户用来向支付账户充值的渠道。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曾说过,互联网金融对银行更实质性的挑战应该是商业模式和思维方式的冲击,银行和客户之间的联系被互联网这种场景化隔断了,如果银行的客户渐行渐远,银行就完全失去了对市场需求的判断成为一个简单的划账工具,银行被边缘化了。

2.2分流银行存款,提高银行资金成本

第三方支付机构在银行账户体系之外设置了账户体系,即支付账户体系,商业银行仅是作为支付资金的提供者存在着,支付账户成了一道第三方支付机构设置的“防火墙”,它有效地阻断了银行和客户之间的通路,资金潴留形成了特殊的“三角地带”。这使得客户的部分资金由银行存款变为支付平台的备付金,支付平台的备付金又以较高的协议存款的形式存在银行,提高了银行资金成本。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现在客户资金又流向第三方支付衍生的“宝宝类”产品,这类产品又向银行要协议存款,直接又导致资金成本的提高,存贷利差就变小了,银行最重要的利息收入也就变少了。另外,一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已开放了理财产品的申购,这也使得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这一商业银行最后的资金堡垒也出F松动的迹象。

2.3影响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发展

第三方支付公司大力发展支付业务的目标不仅仅是赚取微薄的结算手续费,他们的目标是更广阔的互联网金融,其触角已经伸到传统的金融业务领域。在互联网的生态环境中,移动支付除了作为工具之外,还能实现业务延伸,通过提供自有服务或者向第三方开发者开放构造更加庞大的移动生态环境。移动支付的典型衍生应用包括供应链金融、线上线下收单、消费金融、征信、财富管理等。看一下阿里巴巴和腾讯旗下的金融机构,我们就会发现,两家互联网金融巨头均涵盖了支付、理财、征信、信贷等金融业务。特别是阿里巴巴,其金融业务可直接服务于旗下淘宝商家、消费者,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生态系统,这种竞争优势传统商业银行很难模仿。

2.4改变银行卡市场传统格局与利益分配机制

传统银行卡支付的体系是基于卡组织的四方模式,它认同支付的专业分工,兼顾发卡、收单、卡组织和商户的各方利益。第三方支付机构采用客户、商户、平台的“三方模式”不仅卡组织缺位,而且发卡机构主体银行则因支付账户,逐步被边缘化。

商业模式上,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移动端的创新将线上应用于线下场景以获得支付收益,二维码被动扫码模式改变了传统“刷卡”环节,本质上是把线上支付模式运用到线下商业环境中,不通过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线下的产业链将被动摇,打破了线下银行卡收单的利益分配格局,以网络支付替代线下银行卡收单,直接侵蚀了传统银行、银联的利益,线下银行卡收单的几百亿元手续费因此受到影响。

3、商业银行发展移动支付的策略

移动支付和实体经济的高契合度,让银行有机会进入这个行业,但商业银行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拥抱市场变化,拥抱新技术。商业银行要努力树立用户体验、平台战略、共享经济、跨界合作等互联网思维,勇于变革,敢于创新,才能迎头赶上。

3.1紧盯用户体验,加大银行产品创新

互联网经济是一种体验经济,紧盯用户体验应针对不同的客群提供其需要的移动支付产品。针对城市客群,商业银行在满足远程支付需求外,重点打造便捷的近场支付产品,并尊重其选择性,推出扫码付与闪付并存的支付端产品。针对线上应用的支付客户,商业银行应主要推动远程支付服务,改善用户体、拓展产品功能。针对电子商务支付结算客户,如当大型企业需要结算和对账服务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建立便捷的银企结算接口,加强远程支付功能。银行不能再满足于渠道端的网络化和移动化,更要注重产品端的互联网化,把渠道思维升级到产品思维,从产品思维角度来看,建设银行龙支付产品,创新支付收单产品,中信银行推出了异度支付、探索虚拟信用卡业务等成为金融产品创新的亮点。产品创新支付创新将打开客户的入口,深刻改变银行未来在零售业务上的竞争格局。

3.2建立移动支付生态,搭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构建更完善的支付生态,才是移动支付的未来。零售方面,银行应推动支付业务便利连接后续个人综合金融服务(包括理财、信贷、财富管理等),大力推动网点由交易型转向营销服务型,由传统网点向社区和直销银行转变,从支付便利性到零售金融综合服务的情景代入。银行可以通过自建或合作电商平台,引入交易场景,获取客户海量交易信息,结合传统金融业务信息,开展多项线上线下的金融服务。企业方面,依托银联“云闪付”支付平台,商业银行应和企业客户所处行业进行对接,扩大成员机构和合作伙伴,拓展建设内容,建立移动安全支付生态圈,向用户提供方便安全的一致性体验。银行可以通过自建或外接电商平台和企业eRp系统获取企业订单和支付交易信息,同时参考物流企业的货物运输和流转情况对交易信息进行监管。银行通过整合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来延展和巩固传统公司业务,提供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同时,商业银行也可以以金融服务为支点,提供包括产业整合、交易平台、大数据、云计算等服务,帮助客户向互联网迁移,实现银行与客户共赢。

3.3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竞争中合作

目前,银行和银联是我国银行卡产业的核心和跨行清算枢纽,占有线下收单市场90%的份额,在传统支付市场具有优势地位。而互联网公司则在线上与线下结合,定位于众多小微客户,金融服务个性化需求强,并能覆盖长尾市场。从目前来看,两者错位竞争,双方向各自的优势支付市场渗透。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有效的合作,达到共赢的目的,合作模式包括:一是作为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备付金存管和清算银行。根据央行最新备付金存管监管要求和设立网联的政策要求,支付机构应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二是征信合作,采取输出信用模型的纯中介模式,根据外部银行的目标授信群体的特征、模型参数进行筛选,或直接提供客户的信用评分报告。三是联合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科技优势来提高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水平,快速推动支付领域的技术和商业创新。

3.4深度挖掘农村市场的移动支付潜力

截至2015年12月,三到五线城市和农村人口达到9亿人,农村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规模为1.70亿,年增长率为16.3%,而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这些人群逐渐成为电商消费的新力量。在一二线城市的主流市场经过多年的厮杀,格局也基本确定,未来的方向应该在农村,农村的移动支付市场是一片蓝海。对于广大边远地区的农民而言,移动互联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金融服务的便捷性,手机终端的使用则使居民在不受地点和时间限制的情况下完成交易。以农村移动便捷支付为核心,逐步延伸至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农民生产生活服务、农业信息资讯服务等领域,将全面覆盖支付、结算、融资、理财、信息咨询,最终打造完整农村移动支付生态。

3.5大力发展银行卡跨境业务

线下传统的实体卡支付对于整个支付产业依然至关重要,传统卡基支付仍然有较大创新发展的潜力与空间。据报道,2015年全球卡基支付规模约为22.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仍达13.3%。可见从全球来看,卡基支付市场仍然在快速发展。2015年中国居民出境游突破1.2亿人次,出境消费达1.1万亿元,2015年中国海淘大军全球消费高达2400亿元。商业银行应一是加大与ViSa、万事达等国际卡组织的合作发展国际银行卡业务,一方面要加强产品研发,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另一方面要根据自身境外服务水平,与其他出国金融服务交叉营销,以增加客户粘性,二是发展出国消费金融业务,加大出国金融业务的受理种类,除传统的旅行支票、结售汇业务之外,可考虑发展银行卡出国金融业务,如开展出国金融账单分期、大额分期等业务,积极挖掘新的业务增长点。

参考文献:

[1]黄慧,我国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的比较研究[J].金融经济,2015(10)

[2]张爱军,移动支付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J].经营管理,2016(11)

[3]赵彦雯,移动支付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金融,2016(7)

移动支付的优势篇6

中国电商移动端app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消费者在网上消费的频率,电商之间的争夺已经升级到了网络pC平台加app软件的层面,一方面移动端对电子消费的贡献逐年递增,另一方面对于电商来说移动客户端的竞争已经越演越烈。由此可以大胆推测,在网站平台格局逐渐明朗的背景下,app的吸引力将成为提高电商企业竞争力的制胜法宝。

一、app端成为电商竞争的新战场

1.智能手机的普及

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1月16日在北京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促进了手机端各类应用的发展,成为2013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大亮点,远远高于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手机上网用户的数量不断增长使得手机端各类应用的发展有更好的土壤。

台湾《电子时报》的一组数据表明,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日渐趋于饱和,手机的销量逐步呈现下降趋势。“2013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增长率下降到15.9%”,饱和的背后,正是一个逐渐成熟和体系逐渐庞大的移动端消费市场。

2.即兴购物与电子杂志营销、微信营销

即兴购物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在逛商店时突然想起自己或家里需要的东西而进行购买,这种行为被称为“提醒性即兴购物行为”。另一种则是完全在新颖产品的诱惑下、或是以购物为情感发泄手段的购物行为,即“纯粹性即兴购物行为”。与“即兴购物”息息相关的两种营销模式即电子杂志营销和微信营销。

电子杂志营销,是一种利用电子杂志作为载体的营销方式,它来自于平面和互联网的结合,因为二者的优点兼而有之,它将图像、文字、声音等以动态的形式相互结合呈现给读者。读者在看杂志之余,看到令人心动的商品,不用找纸和笔记下来,再到网上去寻找商品,只要动动手指,按下页面购物车功能即可购物,满足传统纸本杂志无法提供的商务需求。这种模式,极大地缩减了消费者在做决策的时候所用的时间,更容易因“一时冲动”而买下商品,对于商家来说这是他们很乐意看到的情况。

微信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网购app,它最为主要的功能是即时聊天,但由于其存在的6亿用户数量及极高的用户活跃度,也成为促进电子商物移动端化不容小觑的力量。微信营销,伴随着微信即时聊天工具的火热而兴起,并成为网络经济时代一种创新的企业营销模式。微信不存在距离的限制,用户注册微信后,可与周围同样注册的“朋友”形成一种联系,用户订阅自己所需的信息,商家能过提供用户需要的信息推广自己的产品,从而实现点对点的营销。而微信营销与网购结合则能提供更大的便利,很多情况下,微信营销推送的最后都会附上商品的连接,这种流程和电子杂志的购物流程差不多。

而即兴购物对网上和网下的购物影响是有差异的:网上购物多为高学历者(高中以上)。逛街次数的多少对限兴购物行为的影响并不大;而网上浏览的时间越长,购物次数就可能越多。逛街与购物关无天上面的关系,即逛街行为并不刺激购物行为,这与网上购物者在网上浏览时间的长短刺激其购物的行为似乎有所差异。

即兴消费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也是商家可以大有所为的地方。而网上购物与网下购物相比即兴性存在着独特的优势,这将有利于促进买卖关系的形成。

可以看出,微信营销、电子杂志营销,这两种即兴购物方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推进了电子商务在移动端的发展。

3.无线上网的普及

消费者在使用移动端app购物时,上网流量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GpRS流量开销太大,是制约消费者使用移动端app购物的瓶颈。2009年开始,中国三大移动通信运营商都开始加大wLan热点的建设力度。wiFi在应用和覆盖范围两个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以2012年为例,“中国电信将wiFi热点增加到90万个。”“(中国联通)扩大wiFi的覆盖规模,新增30万个无线接热点覆盖区域。”“中国移动,三年内将全国范围内的wiFi热点数量增加至100万个。”计划到2013年底,固定宽带用户超过2.1亿户,城市和农村家庭固定宽带普及率分别达到55%和20%。

另一方面,无线路由器、ComFaStwiFi、360随身wiFi、小度wiFi等产品的普及,也使家庭无线网络覆盖率有了极大的提升。

4.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竞争推动了网上支付的发展

就目前来看,支付宝还是网上支付的龙头老大,与此同时,微信支付也蓄势而起,紧追直上,两方之间的角力越来越明显。两者各有长短,在给消费者更多样选择的同时,也推动了网上支付的发展。

支付宝优势是支付方式选择更多,二维码支、声波支付、条码支付,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支付方式,并且支付宝钱包个人之间的转账付款非常方便。相比之下微信支付只有二维码支付一种手段则略显单调,但微信4亿用户量及相当高的用户活跃度是其独特的优势,加之新用户上手门槛低,即使第一次使用微信支付,也只需将银行卡绑定。而如果是支付宝的话,则需要下载支付宝钱包。

在益普索《中国消费者如何看待移动支付报告》显示,移动设备购物过程中,移动支付已经被大部分消费者接受。消费者中的86%在使用app进行购物时会选择通过在线的方式进行支付。最常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分别是支付宝支付(94%)、网银支付(59%)和手机银行支付(46%)。(注,其统计数据中并没有涉及到微信支付,可能由于微信软件给人最主要的印象还是即时聊天工具,而不是一种支付方式。)

5.团购促销的兴起

有数据表明,团购门户网站的成交重心逐渐转移到移动端,“团购移动端消费比重在2013年末会达到总团购消费额的70%”。移动端中,智能手机所占据的优势最为巨大,市场占有率和覆盖率都极为成熟,比平板电脑等更有优势。

团购即团体购物的简称,指消费者相互联合加大议价能力,在买卖方双赢的前提下以求得最优惠价格购买到物品的一种方式。它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如自发行为的团购,职业团购行为,销售商自己组织的团购等[]。最常见的是第三种,即销售商自己组织的团购,它有一定的数量限制,消费者先到先得,所以,把握时机就显得比较重要,而移动端与pC端相比,可以随时随地地登陆查看,更加方便。喜欢团购的消费者,更多地选择团购app而不是pC端。

二、移动端app目标用户分析

移动端的目标人群与pC端人群基本一致,但由于使用场景(如吃饭团购优惠券,唱歌团购优惠券)和具体出发点的不同使得操作界面和流程发生了对应的变化,使手机端须根据这些具体条件来调节界面与功能。

在市场趋于饱和和同类产品迅速迭代的情况下,如何经营出一个有情感的产品才是维系住用户忠诚度的重点。目前,团购网站几乎没有固定的用户群消费者会进行比较,哪一家的价格更低或者哪一家更适合自己,就会选择哪个商家,而不是对某个应用或网站情有独钟。要被消费者时刻铭记要做到以下两点:

(1)差异化。通过这种所擅长领域的不同,来引导消费者完成对品牌的印象建立,如果没有特色,无法被良好的识别,就会随着时间被市场淘汰。

(2)情感化。一味的靠压榨利润来扩大规模是行不通的,消费者最终的追求是一种全面的满足感,价格适中,提供良好的服务使消费者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对这个品牌产生依赖和信任的心理才是重中之重。

三、移动端和pC端、实体店的比较

1.移动端VS实体店

移动端与实体店的优劣势比较归根到底是online购物与offline购物的区别。自电子商务产生以来,其风头正劲的发展对线下实体店造成的冲击有目共睹。不少实体店已“沦为”电子商务的“试衣间”。而电子商务侧重点向移动端的逐步转移,无疑使实体店状况“雪上加霜”。益普索《2013年中国消费者如何看待移动支付报告》调查显示,有48%的受访者表示,在实体店里体验后,直接在移动设备即时购买是其选择移动设备购物的主要原因之一。

(1)移动端的优势

①方便、快捷。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信息量,且选择更加多样,不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

②海外网购的兴起。直接去海外网站购物如今越来越便利。以“日淘”为例。近年,日元持续贬值,吸引大批海淘用户转战“日淘”。据支付宝统计,受日元大幅贬值刺激,“日淘”消费量迅速增长,成为聚拢中国用户最快的海淘目标市场。为此,日本电商企业纷纷借力支付宝在中国大陆开辟市场。支付宝已经宣布与日本乐天达成合作,用户在乐天国际海淘可通过支付宝用人民币付款。据支付宝统计,截止到今年第一季度,开通支付宝服务的日本电商已有超过100家。

(2)移动端的劣势

①“用户体验”始终是线下实体店铺的“杀手锏”,这也决定了实体店的市场可以被蚕食但永远不可能补取代。消费者甚至可以抛弃“便利性”以追求满足自己亲自体验产品的需求。快递活动本身无法传递社交体验所带来的快乐。而把用户体验与移动网购结合起来或许能产生更多的生机。

②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年龄,性别,地域等因素分布不均衡。导致电子商务的发展并没有传统商务覆盖面那么广。

2.移动端VSpC端

(1)移动端的优势

①广泛的用户基础。比之传统的pC端电子商务,移动端拥有最广泛的用户基础。中国手机网络用户数量已经超过电脑网络用户数量,这样会使得一些用户即使之前并没有接触过传统的电子商务,但在此契机下也可以直接成为移动互联网的用户。

②随时随地的连接。碎片化时间的“闲逛”是移动购物的主要原因。随着移动端的普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流行,以及无处不在的电信运营商通信网络和形形色色的wifi网络,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连接,不必局限于室内。根据益普索的《2013年中国消费者如何看待移动支付报告》显示,碎片化时间的“闲逛”是消费者选择移动支付的主要原因之一,53%的被访者表示碎片化时间浏览然后冲动购物是其选择移动购物的主要原因。消费者在等人的过程中、公交上、餐桌边、甚至厕所等任意碎片时间,都可以打开手机app浏览并购买各种各样的商品。

③天然的用户区分。能够联网的移动设备,都具有接入网络的唯一标识,尤其是智能手机,有在通信网络注册的手机号码等账户信息等,自然省略了传统互联网对于用户鉴别方面的难题。

④操作方便。智能的手机输入法,大大节省了操作时间,使手机的操作体验有了较大的改善。此外,一些新的技术如触点控制、扫描、语音识别的普及为在app上开展电子商务创造了更多的方便。

⑤个性化。无论是有形的商品还是无形的虚拟产品或是服务,在移动电子商务时代,更加个性化。用户可以轻松利用移动终端实现对产品或服务的定制,商家也可以实现精准化营销。

(2)移动端的劣势

①设备。一方面来讲,手机和电脑的不同是,手机的私人性更强,通常情况下一个家庭共享一台电脑,但是很少有家庭共享一部智能机,再加上网吧的存在,虽然电脑的销量不如智能机,但是用户量未必比智能机的用户量少。另一方面,虽然智能手机的销量日益增长,但其利功能的利用度并没有达到100%。很多人只在智能手机上使用QQ等简单安装软件,不会自己下载软件。

②带宽。2009年1月7日,工信部向重组后的三大运营商发放了3G牌照,拥有用户数量最多的中国移动获iD-sedma,联通获批wCDma牌照,电信获批CDma2000制式。然而,时间过去了五年,3G网络的普及率仍然与其需求量存在一定的差距。

③费用。运营商数据业务资费高,如中国移动mo套餐,套餐内100兆GpRS流量,超出后每m资费1元,而图片大小一般为几十K到几百K不等,此时再用手机端浏览商品,资费相当昂贵。目前智能终端,尤其是非手机的终端能过wiFi上网成为首要选择。

④安全。数据通过无线传输,空气中传输的数据比传统有线连接更易导致数据安全方面的问题。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任何加密数据,都存在被破解的可能。相比传统的网络浏览,开展商务活动自然对数据安全的要求较高,而且,移动电子商务所指的安全不仅包含数据信息安全范畴,还包括移动支付资金及账户安全范畴。更令人担心的是,很多电商app都会留有收集用户使用习惯的插件,但这些插件可能像cio一样,被黑客们利用,当初国外的电信运营商开发出cio内核级的监测应用,将他置于三星、苹果、HtC的手机内,希望以此来收集用户使用行为,帮助其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但它如果被黑客攻陷可以无需用户允许上传个人记录、密码、键盘轨迹等隐私。

⑤体验。智能手机的屏幕一般为3.5寸―5寸,与电脑上图片比起来,比较小,细节的东西看不清。因为流量限制手机版的页面显示的信息不够多,不能全面了解产品。

手机端团购应用前景优于网页,团购的主流入口会被手机端占领,如何保持用户的紧密联系,决定着市场占有率的未来排名。

3.促进pC端向移动端转移电商的着力点

(1)增加个性化或有特色的服务:团购手机端软件趋于同化不利于用户体验,相同的架构和信息削弱了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度,个性化。基于用户购买浏览数据分析的推荐是必须的,色彩标识专属化,用户联想紧密有利于确立品牌的忠实程度:根据团购内容不同,视觉风格应该有所侧重。

(2)简化使用流程:移动的使用环境决定了使用者需要快速做出决定或者说这个应用要帮助消费者快速决策,因此流程的简洁程度对使用者的影响还是相当重要的。

(3)认清移动端的特性:电脑上面可以顺利操作的,被需求的功能换在手机上面可能就不那么顺利,不那么被重视了,比如网页用来吸引顾客的大量精美大型照片在移动端可能就会被顾客屏蔽掉。如果传统商家要开展o2o线上线下的折扣销售,手机端作为连接实体店与网络的独特媒介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移动支付的优势篇7

一、互联网金融背景及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互联网用户向移动互联网迁徙已成定局,未来随着手机智能终端占比不断提升,手机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持续向移动、线下场景支付迁移,移动支付孕育着庞大的市场机会。

二、银行收单市场的现状

根据中国银联的统计数据,2014年起,第三方机构的线下交易量已经超过银行,收单业务的优势已经朝着第三方机构的移动端快速转移,几乎所有市场主要银行都出现了收单商户数、交易量和收益的滑坡。

三、银行业收单市场被挤占的主要原因

1.银联与银行对收单新产品关注度和推动力不足。原有以银联―银行―收单专业化服务(银联商务等机构)组成的似乎牢不可破的铁三角在新的市场竞争对手面前,已经充分表现出了它的弱点――不灵活。市场情况瞬息万变,而这一体制下的银联和银行显然缺乏对创新产品的足够关注和推动力。

2.监管层对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管力度差异巨大,银行被“绑的太紧”。银行缺乏综合金融服务的意识和创新动力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监管层的管理“绑的太紧”。第三方支付机构部分新业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无人监管的境地,创新业务走在了监管规则的前面,灵活度自由度非常高;监管力度差异巨大。

四、传统收单业务如何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变革

1.中国银联如何应对

国内二维码移动支付技术诞生于银联实验室,起初并未获得监管机构认可,因此并未向市场推广。然而银联没有推广的支付方式,在移动支付时代正极力蚕食着银联的线下市场。

如此形势下,银联联合23家银行“云闪付HCe”。银联联合23家银行将通过大规模的回馈活动,吸引广大消费者成为“云闪付”用户,享受到更多的便利与实惠;安全无忧,采用支付令牌、动态密钥、云端验证三大前沿技术,保护客户信息安全。

2.工商银行应对措施

工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重磅支付产品“线上poS“首次亮相。它整合了网银支付、手机验证、3D认证、简单无卡支付四种认证方式,实现线上商户对本行卡、他行卡和外卡的全面受理。该产品只需通过一个端口,就可实现受理所有银行卡组织品牌的银行卡业务。产品具有以下特色:商户只需在网站安装“线上poS”应用程序,开通“线上poS”业务,为商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3.民生银行应对措施

民生银行打通行内资源,以“大零售”概念建立的“乐收银”项目在专业化批发市场中的覆盖率逆势大幅增长,乐收银集合了传统poS和许多第三方电话支付终端产品的优点,刷卡收款、转账付款、缴费、信用卡还款等常见功能一应俱全。产品具有以下特色:“t+0”实时到账;商户手续费封顶等;商户“乐收银”交易结算量达到一定的标准并具备相应的条件,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包括融资支持、财富管理等多种金融服务支持。

4中国银行如何应对

中国银行浙江分行已经于第三方公司合作,在传统收单业务基础上叠加移动支付功能。除了传统的内、外卡刷卡消费,还可以为商户提供支付宝、微信、百度钱包、qq钱包等多家第三方支付渠道,免去商户与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签约的复杂流程,为商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五、银行如何应对

1.积极与第三方合作,开辟收单poS的移动支付受理功能

银行与第三方机构开展合作,充分发挥传统银行收单业务优势和第三方机构在移动支付的优势,增强收单业务的功能性,提早布局、抓紧先机、抢占市场,合作共赢。通过在银行传统poS机具上叠加移动支付程序,可以新增以下功能:收单商户可通过银行投放的poS机具受理移动端扫码支付,为商户提供微信、支付宝、qq钱包、百度钱包等多渠道营销方案及配套支持。各银行应尽快上线该项目,提早布局、抓紧先机、抢占市场。

2.加大“云闪付”appLYpaY功能的推广

银联联合23家银行“云闪付”、applepa,目前该业务处于扩张期,银联从商户端进行费用补贴,各家银行从卡端进行费用补贴,力争将更安全、便捷,且持续完善、优化的“云闪付”推向市场,提高银联在移动支付的市场占比。

3.传统产品升级,提供收单整体解决方案

在传统收单业务方面,应积极创新服务方式,要加快拓展刷卡收单机具收银一体化miS、pGS收银系统,利用技术手段增强收单优势,通过安装网络poS、金融手柄、iC卡非接设备、开展手机支付、区域poS资金统一归集等,为商户提供整体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六、扬长避短、优势互补、适度创新

移动支付的优势篇8

[关键词]移动电子商务优势问题

[中图分类号]tn929.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132-01

在如今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年代,大家都已经熟悉了通过网络购物、学习这种电子商务方式,但是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上班族并没有大片的空闲时间端坐在电脑前购物休闲,更多的是选择利用上下班途中这种碎片时间来即兴购物消费。这就催生了移动电子商务产业,相比传统电子商务,它拥有更为广泛的用户基础。

近两年来中国手机支付市场迅速拓展,充分显示出以此为核心环节的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巨大的潜在价值。我们先来看看移动电子商务具有哪些优势:1.更具开放性、包容性。移动电子商务因为接入方式无线化,使得任何人都更容易进入网络世界,从而使网络范围延伸更广阔、更开放;同时,使网络虚拟功能更带有现实性,因而更具有包容性。2.更便利快捷。传统电子商务已经使人们感受到了网络所带来的便利和快乐,但局限在于必须有线接入,而移动电子商务则可以弥补传统电子商务的这种缺憾,可以让人们随时随地感受独特的商务体验。3.潜在用户规模大。目前我国的移动电话用户己接近4亿,从电脑和移动电话的普及程度来看,移动电话远超过了电脑。而从消费用户群体来看,手机用户中基本包含了消费能力强的中高端用户,而传统的上网用户中以缺乏支付能力的年轻人为主。由此不难看出,以移动电话为载体的移动电子商务不论在用户规模上,还是在用户消费能力上,都优于传统的电子商务。4.更好确认用户身份。传统的电子商务一直存在用户的消费信用问题,而移动电子商务在这方面显然拥有一定的优势。手机号码具有唯一性,手机Sim卡片上存贮的用户信息可以确定一个用户的身份,随着手机实名制的普遍推行,身份确认越来越容易。对于移动商务而言,这就有了信用认证的基础。5.除此之外,移动电子商务还具有可提供定制化服务、易推广、技术创新快等其他优势特点。

移动电子商务不像传统电子商务,是一个全新行业,其涉及的产业链及大的利益集团更多,技术的要求也更高,不可避免地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支付标准

第一,电信业与银联之争。目前国内使用的手机支付主流技术方案有三个:基于2.4GHz的RFiD-Sim卡方案、基于13.56mHz的非接触技术的nFC方案和基于13.56mHz技术的贴片卡方案。其中,基于RFiD-Sim卡方案由中国移动主导、国内企业自主研发,在技术上具有后发优势,带宽大、速率高。中国电信推出的手机支付业务“翼支付”是将钱包账户置入天翼手机的RF-Uim卡中,用户持天翼手机可以在超市、商场等特约商户购物;中国联通的手机支付方案采用定制手机,并把原有Sim卡更换成Swp-Sim卡,即能实现在便利店、餐饮店进行现场刷卡。中国银联表现得更为积极和开放,其制定的13.56mHZ相关标准具有poS终端硬件成本低的优势。从2.4GHZ手机标准存在的安全隐患和poS终端、RF-Sim卡成本过高来看,最终手机支付标准的确立应该更倾向中国银联的标准。

第二,电信业与移动终端厂家之争:除了三大运营商在手机支付标准的努力外,还有索尼、飞利浦等国外手机厂商多年来一直力推nFC方案,用户必须更换具备nFC芯片的手机和Sim卡才能使用。这一致命缺陷导致nFC方案推出多年来,一直未能在全球大范围应用。

第三,电信业与第三方支付之争:对于现有的第三方在线支付来说,新的标准和“超级网银”的介入使得发展前景变得不够明朗,无形中也延迟了现有第三方在线支付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标准制定和技术研发的进展。

二、终端硬件及操作系统标准

手机、电子书、平板电脑是现阶段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终端,这些终端因电信业3G技术的各不相同,支持的程度不尽相同。谁能建立属于自己的硬件标准,主要取决于三大因素:1.电信运营商的支持。联通对于iphone和ipad的支持力度最大,其他终端则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倾斜,以求获得运营商的支持,硬件标准的制定也将受限于运营商的态度,只是这个角色随着用户规模会有所转变。2.应用软件服务商的支持。丰富的应用对于硬件会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谁获得的应用软件服务商支持越多,制定标准的筹码越大。3.操作系统的发展。硬件标准是基于软件标准的,而软件标准则基于平台系统基础。目前的三大阵营各有优势:谷歌公司的安卓(android)目前运用最广,相应的软件也多;苹果公司开发的ioS系统使用简单,体验性好;noKia大部分机型采用塞班(Symbian)系统,改进后的塞班3特别是贝拉版本也还不错。平台标准之争不仅不会减弱,还会愈演愈烈。

三、行业标准

这个行业标准与第一条的支付标准很类似,竞争直接是国企与国家部委之间的较量,涉及到以下两个方面:1.接入标准。移动互联网接入标准从ipV4到ipV6,这个标准现在看来多半是掌握在电信企业的手里。2.诚信标准。电子商务一直存在诚信问题,什么样的诚信标准能够更有可信度?这个标准最终也如传统电子商务一样无法确立,将以“官方认证”“支付宝”并存的方式存在。

【参考文献】

[1]赵春燕.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经济导刊,2011(7).

[2]李庆艳,金铎等.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趋势探讨[J].电信科学,2011(6).

移动支付的优势篇9

【关键词】移动支付手机钱包VisaGooglepaypaliSiSSquare

中图分类号:F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10(2014)-07-0019-06

1移动支付模式简介

随着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兴起和近场支付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正在成为一种潮流。据Gartner预测,移动支付交易额2015年将达到4260亿美元,2010―2015年复合增长率为54%;Juniper预测2015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额为6700亿美元;Yankee更是预测这一数字将达到1万亿美元。

在这一新兴领域,银行卡组织、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厂商、第三方支付公司竞相进入,创新企业层出不穷,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目前,移动支付企业可以分为五种类型:手机钱包、手机作为poS机、手机支付平台、手机账单支付和闭环移动支付,如表1所示。

本文选取五个具有代表性的企业:Visa、Google、paypal、iSiS和Square进行简要介绍,它们分别代表了传统支付行业大佬、互联网巨头、第三方支付平台和支付创新企业。

2国际移动支付案例研究

2.1Visa

作为传统支付行业的龙头企业,Visa的优势在于全球领先的支付结算系统、稳固的金融机构客户关系和遍布全球的持卡人,业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持卡人超过20亿,系统交易处理能力达每秒钟10000次。Visa的移动支付策略是:在维护已有的行业地位和分成模式的前提下,实现从刷卡交易向移动支付的迁移。

(1)线下支付

线下支付领域是Visa的传统优势领域。Visa的策略是:打造开放平台,选取重点领域进行战略性投资,并针对自己基于nFC(近场通信)的非接触式支付技术――paywave进行授权,与产业链各方展开全面的业务合作,共同做大线下市场。

2011年4月,Visa花费2750万美元对移动支付公司Square进行战略性投资,拓展线下新增市场。Square的目标客户主要是原来只接受现金的个人和小企业,这些用户只需将免费的读卡器插入ipad、iphone或者android手机的耳机插孔,就可以接受信用卡支付。Visa和Square之间有着较强的协同作用,如Square的Coo所说,“Square能把美国2700万不使用信用卡的商家变为Visa的潜在客户”,而且Square有三分之二的交易是通过Visa信用卡进行支付的。

2011年7月,Visa与iSiS宣布开展合作,将paywave这一移动支付技术授权给iSiS,从而使得Visa的用户能有更多的方式和地方进行消费;2011年9月,Visa将paywave授权给Google,使Visa卡持有者能将其信用等级、透支额及预付账款等信息添加进Googlewallet;2012年2月,Visa与intel联合,基于intel芯片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兼容Visa的paywave移动支付应用,从而为用户提供移动支付服务。

(2)远程支付

面对paypal在线上领域咄咄逼人的势头,2011年5月,Visa推出了类似于paypal的产品――数字钱包,使得Visa持卡人能够在移动设备上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进行在线交易;2011年11月,Visa为数字钱包业务启用了全新的标识――V.me。

与拥有1.06亿激活账户的paypal相比,Visa发展移动远程支付面临两大挑战:首先,缺乏在线合作商户资源,虽然Visa在传统领域的实体合作商家很多,但是在电子商务领域缺乏积累;其次,缺乏移动远程支付相关技术。为更好地应对这两大难题,Visa收购了电子商务企业CyberSource和虚拟物品交易企业playSpan,并与移动支付解决方案领域的全球技术领导者monitise签署了合作协议。

2.2Google

2011年5月,Google联合Citibank、masterCard、FirstData、nXp和Sprint等了Googlewallet。2011年9月,Googlewallet宣布正式商用。Google电子商务副总裁Stephanietilenius说:“我们的目标是建立全新的购物体验,手机将成为钱包,只要一碰,就能支付和收款。”

Google有几大优势:移动搜索引擎市场份额85%(美国市场),甚至高于桌面电脑(68%);android智能手机市场份额48%,应用商店应用数45万;手机地图访问人数(1442万人)几乎是第二名的十倍(mapQuest,151万人);掌握着全球超过5000万地点的信息,包括地址、手机号码、营业时间等。

Googlewallet是一个智能、虚拟的钱包,它把信用卡、积分卡、优惠券等与手机绑定,让手机可以进行便捷的在线支付和现场支付。Google试图构建一个开放的移动支付生态系统,它的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开放、免费。

(1)开放:和产业链各方广泛合作,打造开放的合作平台。

从Googlewallet的合作伙伴来看,基本上包括了产业链各个环节,如图1所示。

(2)免费:不参与交易分成,也不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Google不对交易手续费进行分成,也不对消费者、商家、合作的银行和收单网络运营商等参与主体收取费用。Google的目的是介入支付环节,推动移动广告从以往的、推送向实际购买转化。此外,Google还希望基于交易数据更加精准地推送促销信息,打造新的收入来源。

对消费者而言,Googlewallet的主要价值点不在于便捷,而在于增值服务。德意志银行分析指出:与银行卡相比,便捷性并不是移动钱包最主要的价值点所在;Googlewallet通过加载的Googleoffer,可以支持积分卡、优惠券、基于交易数据的个性化信息推送,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其业务发展大大低于预期,如波士顿市场研究机构Rickoglesby所说:“Google在重新评估这种技术方案,Googlewallet应用的增长速度大大低于此前预期”。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支持的手机少:Googlewallet采用的是nFC技术,初期只有三星的nexusS和Galaxynexus两款手机支持;2)电信运营商抵制:t-mobile、Verizon、at&t有自己的移动支付产品――iSiS,对Googlewallet坚决抵制,用户不能很方便地安装、使用Googlewallet服务;3)支持的poS终端少:Google初期只和万事达合作,而美国总共只有12万可以使用万事达paypass的poS终端,和全国800万poS机终端总额相比占比较小;4)安全隐患引发信任危机:由于存在安全漏洞,2012年2月,Google被迫暂停Googlewallet中的预付卡服务,这也引发了用户的信任危机。

2.3paypal

paypal是eBay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截至2011年12月底,paypal拥有超过1.06亿活跃注册用户(指在过去12个月使用过paypal进行支付或者收款的用户),与超过1.5万金融机构相连接,业务覆盖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paypal作为一个破坏性创新者,它不依靠Visa、masterCard等既有的信用卡组织,只将其作为一种账户充值手段,同时它还通过低成本的自动清算所(aCH,automaticClearingHouse,其最大优势就是成本低,每笔交易的手续费仅有0.03美元。美国最主要的aCH运营商是美联储系统,处理了大约80%的aCH交易。aCH是批量清算而非实时清算,因此风险比较大,更加适合中小型交易和固定支付,不太适合大型交易)来进行账户充值,大幅降低了交易成本;而且,paypal的移动支付不依靠nFC技术,通过智能手机应用、手机号绑定、paypal卡等多种形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安全可靠的支付选择。

以B2C交易为例,paypal向商家收取的费用为:交易额*(2.2%~2.9%)+$0.3,收入和成本如表2所示:

表2paypal的收入和成本(B2C)

充值方式用户充值费用paypal成本paypal收入商家账户提现费用

paypal账户余额002.2%~2.9%,+$0.3支票:$1.5;atm:$1.0

aCH0$0.032.2%~2.9%,+$0.3支票:$1.5;atm:$1.0

借记卡00.05%,+$0.222.2%~2.9%,+$0.3支票:$1.5;atm:$1.0

信用卡02.0%~2.5%2.2%~2.9%,+$0.3支票:$1.5;atm:$1.0

数据来源:野村证券

(1)远程支付

在移动远程支付上,paypal的发展思路是积极融合新的移动支付技术,并从eBay这一电子商务平台向移动游戏、社交网络等更多领域拓展。

2011年8月,eBay斥资2.4亿美元收购手机支付公司Zong。用户在网络购物和虚拟物品交易时,如果选择Zong进行支付,首先需要在一个页面上输入手机号码,然后输入手机收到的验证码,本次购物的费用将出现在手机账单上。

此外,eBay与日本最大的移动社交游戏公司GRee达成了合作伙伴关系,使paypal成为GRee1.5亿注册游戏用户新的支付手段;paypal还与Facebook合作,推出了一款新的Facebook应用――“送钱”(Sendmoney)。

(2)线下支付

在线下支付领域,paypal通过输入手机号码、paypal卡、新型poS终端、智能手机应用等多种形式,给消费者更多安全可靠的支付选择。

通过与poS机厂商ingenico的合作,商家们无需购买新的终端设备,消费者也无需升级手机,只需刷一下由paypal签发的卡片,或是输入一个手机号码和一个pin码,即可完成支付。2012年3月,paypal推出类似于Square的新型poS终端paypalHere,费率为2.7%,略低于Square的2.75%。

2.4iSiS

iSiS成立于2010年11月,是由美国三大移动运营商Verizon、at&t和t-mobile(USa)组建的合资公司,投资额为1亿美元。iSiS旨在通过nFC技术,让手机成为消费者在商店poS机进行交易的移动钱包。

iSiS的成立主要有三个驱动因素:一是移动运营商传统业务收入增长缓慢,亟需寻找新的增长点;二是移动支付发展空间巨大,运营商希望从中分一杯羹;三是电信运营商在移动支付上优势不大,有联合起来的动力。

(1)产品功能定位

iSiS将自身定位为一个移动商务平台,通过虚拟的移动钱包,让商家和消费者建立起更加丰富、个性化的互动关系,让消费者不用再携带现金、信用卡、借记卡、积分卡、优惠券、门票和交通卡等,从而在根本上改变消费者的购物行为。

iSiS移动钱包是安装在用户手机中的应用,几乎可以存储目前钱包中的所有卡片。其主要功能包括:

1)借记卡/信用卡:消费者可以将已有的借记卡/信用卡与iSiS移动钱包进行绑定,并在支付时选择相应卡片进行支付。

2)SiS预付费充值卡:这是iSiS自己推出的卡片,消费者能够使用已有的银行卡对其进行充值。iSiS充值卡可以与iSiS的移动钱包进行绑定,也可以在没有安装nFC终端的商家进行刷卡消费。

3)积分卡:合作商家的积分卡通过与iSiS移动钱包绑定,可以在支付的同时收到积分。

4)个性化优惠券:这一功能通过移动钱包中的“iSiSFeed”来实现。用户可以选择他们希望收到优惠券的商家,然后这些商家的优惠促销信息就会出现在用户的“Feed”里面。如果用户对某些促销信息感兴趣,可以从“Feed”里“剪切”下来,即从移动钱包的应用程序发送到Sim卡的安全单元中。支付时只需轻轻一碰,消费者就能实现优惠券的自动兑换。

5)账户详情和消费记录:用户可以便捷地查询以往的消费信息。

(2)运营商的纠结

从iSiS的优势来看,主要包括:1)Verizon、at&t和t-mobile分别是美国排名第一、第二和第四的移动运营商,超过76%的美国移动用户是iSiS的潜在用户;2)运营商在产业链中仍然具有较强的掌控力,三大运营商每年卖出手机1亿部;3)三大运营商在美国的零售网点超过两万家,便于推广;4)三大运营商有着成熟的it结算系统和客户服务系统。

但是,iSiS自成立以来发展缓慢,可谓“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与Googlewallet相比,iSiS虽然成立较早,但一直处于测试阶段,2012年10月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以及犹他州盐湖城正式推出,2013年11月才开始在美国进行全面推广。

iSiS发展缓慢主要有两个原因:1)2011年3月份开始,at&t开始试图从德国电信手中收购t-mobileUSa,虽然由于Sprint强烈反对未获批准,但也无暇顾及iSiS的发展。2)iSiS发展战略和盈利模式不清晰:成立之初,iSiS试图建设一个和Visa、masterCard相抗衡的支付网络,后来放弃了这一思路,转而与Visa、masterCard合作,从每笔交易费中进行分成;但是,Google的免费模式使其放弃了交易费分成的模式。目前,iSiS希望能够基于促销信息的推送和优惠券兑换向商家收费,并向平台支持的发卡方收取一定的租赁费(5美元/(用户•年))。

2.5Square

Square无疑是近几年移动支付行业一颗耀眼的明星。Square由Jimmckelvey和JackDorsey成立于2009年,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2013年它处理的交易额已达到200亿美元,2014年1月公司估值已经达到50亿美元。在国内,盒子支付、乐刷、钱袋宝、快钱快刷、钱方支付、拉卡拉等类似于Square的手机刷卡器也层出不穷,发展迅速。但是,以笔者之见,国内的企业只学得了Square的“形”,远远没有掌握Square的“神”。

作为新兴的移动支付公司,Square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和个人,通过开发基于手机、平板电脑的poS终端和应用,使得支付变得更加便捷。用户将免费的读卡器插入ipad、iphone或者android手机的耳机插孔,就可以接受信用卡/借记卡支付。

(1)盈利模式

与传统的poS机刷卡交易相比,Square的收费模式很简单,按照每次刷卡金额的2.75%向商家收取手续费,不需要商家账户,应用程序免费,读卡器免费赠送、免费邮寄。

Square不只是有一个独特的外形,更多的是在商业模式上对传统收单机构商业模式的颠覆。按照传统方式,商家为了能够接受信用卡/借记卡交易,除了花费几百美元甚至上千美元购买poS机等设备外,还要与收单方签约,申请商家账户(merchantaccount)。除此之外,每笔交易还要缴纳商家折扣费(merchantDiscountRate),其中包括支付给发卡行的交换费(interchangeFee)和信用卡公司的授权费(assessments)及交易费(transactionFee)等,此外还要缴纳对账费、月最低交易费、账户申请费等。

与传统模式相比,Square带来了如下好处:

1)简单的收费结构:刷卡交易额2.75%的费率,不需商家账户,省去了月最低交易费、账户申请费等很多费用,尤其对中小商户来说优势明显;

2)快速安装、使用便捷:与传统poS机相比,短短几分钟就可以安装好应用,并接受刷卡交易;

3)读卡器免费:用户可以免费领取读卡器,传统的poS机售价约为900美元;

4)隔天到账:在上班时间发生的交易,第二个工作日即可到账,传统poS机至少需2天。

(2)创新的增值服务

Square带来的,不仅仅是新型的读卡终端和收费模式的改变,还有更多的增值服务。

1)对消费者

积分回馈:Square将Googlemap整合到了应用之中,用户可以通过Square的应用搜索周边加盟的店铺,并享受“首次消费打九折”的优惠;以后每次消费,都能赚取积分卡(punchcards)的积分;消费满一定次数可以兑换优惠券,如可以享受“单次消费减5美元”或者“单次消费打九折”的优惠。

无卡消费:用户将信用卡和Square进行绑定,并上传自己的照片,就可以在消费时打开Square中的“tab”(还可以设为走进店铺自动打开),在下订单的时候直接报自己的名字即可,商家可以在自己SquareRegister的“tab”列表里看到用户的姓名、照片,并将消费金额计入相应用户名下,用户手机上的应用将收到消费明细,确认无误并输入小费金额后,点击确定即可完成消费。

简化支付流程,便于查看消费历史和电子账单:用户不用携带信用卡和现金,也不需要排队结账,还可以随时在手机上查看消费历史和电子账单。

LBS及社交功能的融合:可以基于地图搜索周边的商家;与微博账户相连,可以查看朋友评价、与朋友分享。

2)对商家

提升运营效率:对商家而言,可以很便捷地在Square上添加商品的名称、图片和价格,结账的时候通过点击商品,即可得出支付总额,还能进行库存管理。

开展精确营销:基于手机的定位功能,向周边的目标用户发送促销信息,吸引客流;通过每次消费的积分奖励,刺激用户持续消费。

提高结账效率:通过对权限进行设置,员工可以使用各自的手机进行收款,但资金会直接打入商家绑定的账号,从而减少客户等待时间。

个性化深度分析:Square提供的控制面板,能让商家看到每天及不同时间段的消费人数与消费额、每个员工的收款金额和客户支付的小费总额,以及不同商品的消费总量等数据,为商家改善经营提供参考。

3国际经验总结

总而言之,从上述国际移动支付企业发展案例来看,可以得出如下几个结论:

(1)移动支付的o&o――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是趋势。不管是Visa、Google还是paypal等,都采用了线下支付和远程支付融合发展的策略,如Google将在线的Googleoffer(团购)与线下基于nFC技术的Googlewallet进行融合,就是一个典型。

(2)移动支付的价值不在于使用新技术替代刷卡方式,而是要为交易双方带来真正的利益。消费者已经习惯了传统的刷卡方式,因此交易便捷并不是移动支付主要的价值点,移动支付企业要通过手机这一媒介,让消费者享受随时、随地的个性化折扣,帮助商家更好地吸引和维系客户。

(3)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多种移动支付方式将并存。以线下支付领域为例,上述案例介绍了nFC手机钱包模式(Visa、Googlewallet、iSiS)、手机刷卡器模式(Square、paypal)、在poS机输入手机号码模式(paypal),此外还有限于篇幅没有介绍的二维码方式(美国的Levelup,国内的微信、支付宝)、声波支付(支付宝)等,预计未来多种技术将并存。

(4)移动支付与库存管理、精确营销、LBS、社交等功能的结合将成为创新方向。从Square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未来移动支付的方向可能是与LBS、社交网络、库存管理、员工管理、消费分析、用户忠诚度管理(积分回馈)、精确营销等功能的有机结合。

(5)安全问题是移动支付发展的关键。在移动支付的模式下,手机存储了用户的个人财务信息,包括用户名、信用卡额度、过期时间、交易密码、交易的时间和地点等,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以Google为例,2012年2月的安全漏洞事件对其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参考文献:

[1]merrillLynch.GoogleincorporatedGooglewalletexpanding[R].2011.

[2]DeutscheBank.mobilepaymentsStrategy[R].2012.

[3]BernsteinResearch.Visa,masterCard:willpaypalBeaDisruptoratpoS?[R].2012.

[4]innopay.mobilepayments2012[R].2011.

[5]wedBush.paypalmobilewalletFurtheralongthanwethought[R].2011.

[6]iSiS.iSiSmobilewalletwillBeacceptedatHundredsofmerchantLocationsacrossaustinandSaltLakeCity[R].2012.

[7]SeanHarper.CanSquaremakemoneywithitsnewpricing?[R].2011.

[8]merchantwarehouse.theFutureofpayments[R].2012.

[9]Jasonankeny.SquaretransactionsGrowto$6BperYear[R].2012.

[10]parksassociates.mobilepayment-SteppingintoUnchartedterritory[R].2012.

移动支付的优势篇10

>>移动支付新玩法:社交与支付的深度融合移动支付与融合支付的关联性互联网金融的产业融合特征研究基于虹膜特征识别的移动支付技术研究基于产业价值链的nFC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研究移动支付实现方案的研究对国内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思考移动支付在信用卡产业内的发展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博弈分析基于移动社交平台实现移动支付的实证研究媒介融合环境下应用移动互联网发展科普产业的研究融合产业链特征的云企业阶段性融资策略研究移动支付的未来基于wpKi技术的移动支付平台的研究翼支付移动支付的「搅局者聚合支付,移动支付的新战场基于对称密码体制的移动支付安全协议研究基于感知价值的移动支付影响因素研究中国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研究移动支付的智能网关备份策略研究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譺?訛王漪.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互联网天地,2013年5月。

?譻?訛移动支付.从概念到落地的探索,互联网周刊,2013年9月5日。

?譼?訛?譽?訛产业融合,百度百科,.

[2]王漪.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互联网天地,2013年第5期.

[3]移动支付.从概念到落地的探索.互联网周刊,2013年9月5日.

[4]李智,徐清.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电信网技术,2013年4月第4期.

[5]付玉辉.移动支付: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开放模式与融合监管.互联网天地,2011年第1期.

[6]何朔.移动支付的沿革与发展探究中国信用.2008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