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乡镇兽医站工作总结十篇乡镇兽医站工作总结十篇

乡镇兽医站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4:26

乡镇兽医站工作总结篇1

今年以来,镇畜牧兽医站以“”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紧紧围绕县畜牧局、镇党委政府的总体布署和“效益农业”的总体要求开展工作,认真学习和贯彻了县畜牧局、镇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在全站职工的艰苦努力下,借助先进科学技术和优越的扶持政策,以创新思维,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精神认真履行了各项工作职责,为畜牧业在我镇协调、健康、高效、跨越式发展作出了显著的成绩;为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得更好,严格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在我镇发生、流行和传播,确保各项工作能顺利开展,现将这半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大力搞好防疫工作,切实做到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防治方针。

在党政机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村(居)委干部大力配合下,通过全站职工及村级防疫员的坚苦努力,白天对大中家畜进行防疫注射和圈舍消毒,晚上对家禽进行防疫接种,按质完成了春季防疫工作任务;全镇共对11685头生猪免疫注射了猪瘟、口蹄疫(o型、亚洲i型、a型)、蓝耳病疫苗,防疫密度、耳标配戴、免疫证发放均为100﹪;对2676头牛、3578只羊免疫注射口蹄疫(o型、亚洲i型、a型)疫苗,防疫密度、耳标配戴、免疫证发放均为100﹪;牛口蹄疫(o型、亚洲i型、a型)疫苗加强免疫983头,对122231只家禽注射了禽流感和新城疫疫苗;1192只犬只注射了狂犬疫苗;防疫密度、免疫证发放均为100﹪;消毒圈舍11141圈次合计37466平方米;屠场常年每天保持消毒。

二、严把检疫关口,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1、屠场实行2小时巡查制度,严格执行量体温入场制度及凭产地检疫、耳标入场,对发热,皮肤发红等疑似病猪进行隔离观察,对无检疫证明、无免疫标识的生猪执行强制补免后隔离观察;坚决阻止屠宰和销售疑似病猪和不明死因的猪肉,严格执行无害化处理。经严格检查后处理以下几种不合格的动物及动物产品,烧毁带病带毒病猪1头,病猪肉50余公斤;隔离观察疑似病猪5头。

2、公路上对进出境动物及动物产品严防死守,实行24小时值班,杜绝一切带病带毒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入我县,坚决堵住外疫入侵,依法实施检疫工作,严把检疫关口,坚决杜绝外地疫病入侵我县;共计检疫出带病的猪3头、牛1头、山羊6只、鸡32只,对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及动物产品严格执行隔离观察或无害化处理;共计消毒车辆813车次。

3、鲜肉市场的检疫监督工作:严格执行动物产品卫生标准,严厉查处病死动物产品,共计出动检疫执法24次、48人次,查处私屠滥宰案件2起,收缴各类违法工具1件,共对20公斤病害肉全部作无害化处理,确保市民吃上安全肉,放心肉;

4、活畜市场检疫监督工作:严格执行仔猪引进审批制、隔离观察制、出售登记制和审批报批备案制,共计审批报批仔猪226头,隔离观察428头;仔猪入场严把体温关口,确保无病后,方能入场销售;隔离观察肉牛173头。

三、规范经营,加强监管。

1、对兽药饲料的经营摊点开展监督检查24次,并者召开了相关会议,通过学习教育,引导经营者学法守法懂法和培训相关的防疫知识,同时对经营兽药、饲料及添加剂的摊点和畜禽养殖大户投入品进行大清理和整顿,禁止经营和使用已经停用,禁用,淘汰或未经审定公布的兽药饲料;共计查处“瓢瓢药”“包包药”“配方料”的2起,假冒伪劣饲料160公斤,霉烂饲料80公斤,超过保质期的兽药9盒、饲料5件,督促办理饲料经营许可证5家。

2、对辖区内所有经营畜禽及其产品中转加工销售的商贩进行来格监管,对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及动物产品严格执行隔离观察或无害化处理。

3、对规模养殖场的监管:全镇共计对63多个规模养殖场监管100多次,基本做到每月不少于2次/养殖场,共计提出整改意见36条、建议80多条、无偿服务500多次。

四、贯彻落实政策扶持,积极引导规模发展。

1、强化政策落实:一是建立站长亲自抓,包片兽医具体抓的工作机制;二是每个产业落实一名畜牧兽医人员,建立一支技术服务指导队伍;三是加强疫病防控;四是加大对各项重点工作的督促检查定期通报;五是将兽医干部的绩效工资与各项工作挂钩,将产业发展、技术推广、动检防疫、畜产品安全、畜牧执法等工作全面落实到岗位和个人,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六是加强宣传、培训和推广,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广泛宣传扶持政策,提高到户知晓率,提高养殖业科技含量,积极推广人工授精技术、秸杆氨化青贮和微贮技术、快速育肥技术、循环生态养殖技术和种草养畜等一系列现代养殖技术,使农户养殖效益达到最大化;加大对育雏场、养殖大户、基层兽医队伍的技术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养殖行业技术水平。

2、成功打造新阳村土鸡规模养殖园:该养殖园内有土鸡规模养殖户8余户,建标准化养殖大棚10间2000平方米,常年存栏土鸡2万只以上,实现年出栏10.377万只,年产值约400多万元。

3、有效巩固发展清明村山羊规模养殖园:巩固发展存栏山羊1500只以上,存栏能繁母羊50只、出栏70只以上养殖户15个以上,规范标准化建设和标准化管理,实现年出栏1200只以上,年产值约120万元。

4、引导发展了一个常年存栏300头,出栏500头的生猪养殖县级示范场,组织发展5个家禽养殖家庭农场;辅助建成常年存栏能繁母猪70头,出售仔猪1500头以上;建成一个常年存栏肉牛500头,出栏商品肉牛200头的大型规模养殖场;指导发展了63个适度畜禽养殖大户。

5、贯彻落实政策扶持,积极引导规模发展。全镇共计能繁母猪504头,参保504头,另生猪参保983头,参保率100﹪;

五、成功创建成为县级文明单位。

我站紧紧围绕创建工作要求,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团结和谐、全面动员,以创建县级文明单位为抓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真履行各项工作职责,扎实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形象,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实质工作,做好争当先锋。

六、明年工作打算。

乡镇兽医站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平利县;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4-0078-03

2007年9月,根据国务院、省、市关于推进畜牧兽医体制改革相关文件精神,平利县顺利完成了全县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工作,新组建了县、乡镇畜牧兽医机构。特别是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改革后把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全额纳入县财政预算,并实行定编、定员和定岗,把乡镇畜牧兽医站纳入了全县事业单位统一管理。通过5年来的运行,乡镇畜牧兽医站机构健全,职责明确,运转有序,职能作用发挥明显,乡镇畜牧兽医人员已成为农村经济建设的骨干力量。但仍然存在办公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簿弱,人员不足,队伍素质偏低等问题,在下一步工作中需引起各级高度重视,亟需解决。

1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的基本情况

1.1改革后的机构设置

2007年8月,县政府确定平利县12个乡镇设立专门机构,即每个乡镇分别新组建畜牧兽医站,全县共新组建了12个乡镇畜牧兽医站。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性质为全民事业单位,与乡镇农业服务站一起直属县农业局统一管理,受县畜牧兽医中心(动物疾控中心)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业务管理和指导。2011年再次撤乡并镇,撤并了女娲山乡,全县共十一镇,重新组建成十一个镇畜牧兽医站,总编制数不变。原女娲山乡畜牧兽医站人员和资产全部转入老县镇,其余各镇站人员基本不变。

1.2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人员配置、来源情况

平利县新组建的乡镇畜牧兽医站实行定编、定员和定岗。按照一类乡镇4名(城关、长安、广佛、八仙四镇);二类乡镇3名(老县、大贵、洛河、三阳、兴隆、正阳五镇一乡);三类乡镇2名(西河、女娲山两乡)的标准,全县乡镇畜牧兽医站共核定编制38人。人员来源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原农校牧医专业毕业被分配在原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的,本次落实政策直接进入新成立的乡镇畜牧兽医站,全县共有13人(目前有3人已退休)。二是在原乡镇农业服务站中有12名畜牧专干转入新组建的乡镇畜牧兽医站。三是在全县原乡镇畜牧兽医站集体性质的人员中公开招录10名工作人员。另外在畜牧兽医大中专毕业生中通过县组织、人事部门招收3人直接分配到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目前,全县在编在岗乡镇畜牧兽医站实有技术人员32人。

1.3乡镇畜牧兽医站经费保障情况

目前,平利全县11个镇畜牧兽医站,经县编委和组织、人事部门被确定为全民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核算。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人头经费和人员工资全部纳入县财政全额预算。同时,乡镇站在开展检疫等工作中相关收入及相关项目建设资金均用于充实乡镇站自身建设。另外,乡镇站开展动防工作所需的防疫员工资、药品、培训费用、防疫反应死亡补偿等支出,均从全县每年财政核定的60万元防疫专项经费中列支。

1.4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自2007年以来,平利县通过政府筹资,争取中央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资金,即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新建、扩建)建设项目等方面入手,不断加大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基础建设力度。目前,共争取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5个(其中新建11个、续建4个)。共争取中央投资154.8万元,本县另行筹资29.4万元,总计投入184.2万元全部用于乡镇畜牧兽医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平利县11个镇畜牧兽医站,基本具备有固定办公场所和一般的工作条件,8个站具有相应的检验检测设备及疫苗贮存冰柜等,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进一步充实和改善。

2存在的问题

自平利县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以来,进一步明确了乡镇站的性质和职能,巩固和稳定了一支专业技术队伍,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有了可靠保障,工作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为全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和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但平利县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2.1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条件差,配套设施不到位

由于新组建的乡镇畜牧兽医站成立时间短,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大部分站仅有办公场所,办公设施简陋,工作条件差。同时相关设施设备残缺不全,缺乏相应的物质装备,配套设施设备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

2.2乡镇畜牧兽医人员缺乏,技术队伍素质偏低

平利县乡镇畜牧兽医站定编38人,目前实际在编32人,在岗28人。如西河、正阳等镇全站只有1人,工作人员严重短缺。同时在职乡镇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原乡镇畜牧兽医站从业人员,在职人员中47岁以上的占13人,56岁以上退休的有8人,年龄普遍偏大,知识老化严重,年青的及较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人数少,队伍整体素质低技术力量薄弱,乡镇畜牧兽医站已经面临着技术人员青黄不接、断层断档的局面。

2.3乡镇畜牧兽医站部分人员不能专职

由于乡镇畜牧兽医站受农业局和乡镇人民政府双重管理,部分能力强、文字和电脑功底好的人员被乡镇人民政府抽调到行政办公室或直接从事行政驻村工作,分散了技术力量,专业技术没有做到专职。

2.4乡镇畜牧兽医从业人员安置不彻底,还存在着一些不安全隐患

平利县虽然对原乡镇畜牧兽医站从业人员的安置问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还很不完善、不彻底。一是对达到退休年龄的仅解决了一定的生活补助,其标准较低。二是对未达到退休年龄、又未能招录到新组建的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人员,仅一次性解决7800元就被清退,与现在的社会平均工资标准相差很大。

3对策及建议

3.1加大投入,切实加强资金保障

乡镇畜牧兽医站主要承担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技术服务等社会公益性职能,自身没有收入,必须要加大资金保障力度。一是县财政在足额保证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的基础上,同时要建立稳定的动物防疫投入机制。建议动物防疫专项经费由现行的每年60万元逐步提高到每年80~100万元,以切实保证全县动物防疫工作顺利进行,确保畜产品安全。二是要不断加大对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要加大剩余7个乡镇站基础设施建设续建项目的争取力度,确保中央投资及时到位。省、市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乡镇站建设项目资金,县政府、县农业局每年应把畜牧产业建设资金提取一部分,用于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以不断改善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工作条件,做到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有稳定的工作人员,有办公设施,有相应的仪器设备,不断巩固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与改革成果。

3.2增加基层畜牧兽医站编制,不断充实技术力量

首先要及时补充缺编问题。乡镇站38名编制中已缺编的6人,必须在最近两年内补充到位。根据全县畜牧产业发展规模,全县每个乡镇应增加一名技术人员,即各站再增加一名编制,全县共需增加11个编制,使城关等3个一类乡镇站达到每站5人,大贵等6个二类乡镇达到每站4人,正阳镇等2个三类乡镇达到每站3人,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每个乡镇有1~2人从事动物检疫等兽医执法工作,有2人以上从事技术指导服务和动物防疫等工作。建议在增加编制的前提下,要创造条件每年招收1~2名畜牧兽医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乡镇畜牧兽医站,保证乡镇站技术力量不断层,确保技术人员素质和整体水平。

3.3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管理,确保工作人员专职专业

县政府、县农业局要协调乡镇人民政府,尽量避免和减少乡镇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行政包村等工作,并应有明确规定。要不断加大管理考核工作,尽量避免乡镇畜牧兽专业医人员流失,确保技术人员能安心工作,专职专业。

3.4不断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乡镇畜牧兽医人员业务素质

县农业局每年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对乡镇畜牧兽医人员进行1~2次集中轮训,积极组织参加省市相关培训,同时鼓励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农广校大专以上畜牧兽医专业的学习和成人自考,并拿出一定资金对完成学业、取得毕业证书的,报销相关考试费用。通过不断培训,切实提升全县乡镇畜牧兽医人员的业务技能。

乡镇兽医站工作总结篇3

应城市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体系覆盖市、镇、村三级,主要承担动物防疫、动物检疫和科技推广等工作。为贯彻落实好2012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应城市畜牧兽医局组织专班对全市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现报告如下。

1应城市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体系基本情况

(1)应城市畜牧兽医局下设科研及推广单位。应城市畜牧兽医局下设7个二级单位,即应城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城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应城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应城市蜂业管理站、应城市畜种公司、应城市种畜场、应城市种禽场,其中应城市种畜场、应城市种禽场为企业单位,其他5个为事业单位(市动物防疫监督站和市畜牧技术推广站为全额拨款,其他3个为差额拨款)。5个事业单位均在市畜牧兽医局办公楼办公,每年市财政和畜牧兽医局拨款34万元左右,职工年收入1.2万元左右。局机关及二级单位都承担有科研及推广任务,一部分单位还承担畜牧兽医行政、执法监督等职能,共有事业编制83名,实有在职工作人员83名(其中正式人员65名,聘用人员18名),退休人员36名。

(2)派驻乡镇的机构。应城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在各乡镇设有动检分站,主要从事当地的动物及动物产品检验、检疫和消毒灭源等工作。乡镇动检分站实有工作人员46名,全部是聘用人员。各分站大多是租用的办公场所。职工年收入1万元左右。

(3)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应城市各乡镇设有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南垸和开发区与农业中心合并设置),主要从事动物防疫、技术推广等工作,为民办非企业机构,经费来源是市拨“以钱养事”资金。财产主要有原兽医站土地房屋、办公设施、防疫设备等。各中心大多是乡镇提供的办公场所,职工年收入1万元左右。实有在职工作人员23名(2005年综合配套改革时分流的原乡镇事业单位人员)。

(4)村级动物防疫员。由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聘请,主要开展包片村防疫、疫情监测和技术推广工作。实行“以钱养事”,年初与中心签订责任书,年底按工作完成情况兑现报酬。职工从兽医行业获得的收入每年3000元左右。实有在职工作人员278名(其中原集体兽医49名,聘用兽医103名,临时兽医126名),退休人员87名。

2主要采取的措施

应城市各级畜牧兽医推广机构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长期以来积极履行职能,努力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认真开展动物防疫,保持了疫情稳定。动物防疫是保证畜禽健康的关键措施,是防止人畜共患病传播的必要手段,对于畜牧生产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至关重要。每年全市组织畜牧兽医人员对猪、禽、牛、羊等开展强制免疫,克服了人员少、经费不足、工作量大等诸多困难,狠抓防疫密度,力保防疫质量,保持了全市动物疫情的稳定。

(2)认真开展动物检疫,保证了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动物检疫是防止疫情发生及传播的重要手段,是防止有害动物及其产品流通、上市的关键措施。历年来,全市动物检疫工作者认真抓好市场检疫、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及运输检疫,着力抓好动物及动物产品市场的管理、兽药市场的整治、饲料行业的监控,全市无重大畜产品安全事故发生。

(3)认真开展技术推广,保证了畜牧业快速发展。一是跟踪服务大项目、大基地。认真做好规划指导,确保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回报。二是推广先进技术。大力推广了养猪“150”、蛋鸡“153”、肉鸡“156”、养羊“1235”模式。推广了品种改良、人工授精、生猪三优、禽病综合防治等技术。三是开展技术培训。分别与养鸡、养猪协会联合举办禽病、猪病研讨会。以“三进农户”、“千百万”和“阳光工程”等活动为契机,组织畜牧科技人员编印技术资料,举办各类畜禽养殖技术培训班,直接培训农户,参与市组织的“三下乡”等活动。

3值得推广的做法

近年来,应城市畜牧兽医工作克服了种种困难,在疫病防控、动物检疫和技术推广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得益于一套有效的工作方法。

(1)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每年年初,市政府与乡镇、市畜牧兽医局与畜牧兽医中心签订《动物防疫及畜产品安全工作责任状》,实行双层目标管理。在此基础上,各乡镇与中心、中心与兽医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和报酬,做到有据可依。

(2)严格检查督办。每年春、秋两季防疫,市畜牧兽医局都组织专班人员进行启动督办、进度督办、重点督办和检查考核。各乡镇和中心也及时开展自查。通过深入细致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规范“以钱养事”资金使用。2012年年初,市畜牧兽医局根据乡镇防疫工作量的大小向综改办提出“以钱养事”资金分配方案。到年底,综改办再根据检查考核的结果划拨资金,对不能完成任务的扣减“以钱养事”资金,一定程度上可防止工作走过场。

(4)解决了集体兽医养老保险问题。集体兽医是原集体性质乡镇兽医站正式职工,长期在基层从事畜牧兽医工作。为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市畜牧兽医局与有关部门积极沟通,于2010年将他们纳入了企业保险,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稳定了兽医队伍。

4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应城市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体系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1)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市畜牧兽医局是畜牧兽医工作的主体,工作落脚点主要在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而市畜牧兽医局只能通过业务指导安排乡镇中心的工作,由于没有足够的管理权限,造成工作难落实。工作中事事要通过乡镇政府,而乡镇政府工作较多、业务不熟,往往对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管理不力、督办不严,很多工作没有实施到位或走了过场,没有实现畜牧部门预期的目标。

(2)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人员思想不顺,消极怠工。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既不是事业单位,也不是企业、协会,称之为社会型服务组织,工作人员没有归属感。政治上无盼头,待遇上无搞头,职称上无奔头,工作积极性不高。

(3)人才引进机制不活,队伍老化。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多年没有人员引进,造成后继无人。由于长期不能补充新鲜血液,人员老化和知识老化十分严重,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十分不利,有些中心还在聘请60岁以上的兽医搞防疫工作,兽医力不从心,既影响工作效果,又有很大的风险。

(4)乡村兽医待遇不高,责任心不强。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给每个兽医的待遇每年只有3000元左右,除集体兽医市里办了养老保险外,其他性质的兽医人员没有办理养老和医疗保险。而乡镇兽医每天走村串户,进行猪、鸡、牛、羊等各种动物防疫,工作量大,待遇低。因而有些兽医敷衍塞责,应付差事,影响了防疫和技术推广工作的质量。

(5)“以钱养事”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应城市畜牧“以钱养事”资金是财政直接拨付到乡镇政府(财政所),每年190万元左右,然后由乡镇政府(财政所)再拨付到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畜牧部门为迅速开展春防、秋防和突发重大动物疫病而要求将“以钱养事”资金及时拨付到各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而各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在资金分配、使用情况上缺乏有效的监管,因而出现了资金挪用等一系列使用不规范的问题。因资金分配上的问题导致了很多工作只是表面上应付,落实不到位,导致了常年坚守防疫第一线的兽医人员待遇偏低,积极性下降。

5建议

依据《动物防疫法》、《农业部关于深化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的意见》(农医发【2009】9号)和湖北省农业厅的意见,在湖北省乡镇建立集农技推广、动物防疫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于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按照“派驻制”、“三权在县”的总体要求,改革完善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体系,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重新建立乡镇畜牧兽医站。按照“派驻制”、“三权在县”的总体要求,各乡镇建立畜牧兽医站,为市畜牧兽医局派驻乡镇的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职能为动物防疫、动物检疫、技术推广等。每站定编5人。全市设17个站,共定编85人。人员的来源分为①综合配套改革时划入现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的原事业单位干部整体转入;②从乡镇动检分站人员和乡村兽医中公开招考。以后每年从畜牧兽医专业大专以上毕业生中招考10人。对于未考入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的动检分站人员和乡村兽医人员,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择优聘用,继续实行“以钱养事”。对改革中分流出来的人员,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法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已参保的分流人员要及时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调转手续。

(2)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乡镇畜牧兽医站“以钱养事”资金由市财政直接划拨到市畜牧兽医局,再由市畜牧兽医局根据中心人员数、工资额、工作量所需物化劳动、工作经费、聘用乡村兽医工资等划拨给乡镇畜牧兽医站,市畜牧兽医局负责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建立稳定的乡镇畜牧兽医站公共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将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经费、人员工资、社会保险等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并确保及时拨付、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3)合理聘用村级防疫员。村级动物防疫员是动物防疫和技术推广的最具体的承担者,要按照1000农户配置1名防疫员的标准合理选聘。改革后,乡镇畜牧兽医站“以钱养事”资金要不少于现在的金额,继续足额拨付,以保障村级防疫员的合理报酬。

乡镇兽医站工作总结篇4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乡镇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乡镇或区域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通知》(政办〔〕108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乡镇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薄弱环节也在基层。建立健全乡镇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对于从根本上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提高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现代畜牧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市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潜力巨大,畜禽存栏量迅速增长,加之我市地处晋三省交通要道,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量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面临严峻挑战。目前,我市的灵宝市、义马市已保留或建立了17个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或动物防疫检疫站,但县、县、县和区尚未建立相应机构。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乡镇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二、科学设置乡镇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

各县(市、区)政府在乡镇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中,要坚持科学设置、合理布局、加强力量、适应需要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15号)中关于“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乡镇或区域建立畜牧兽医站,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的要求。按照省编委《关于全省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编〔〕15号)规定,县级畜牧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动物防疫工作的管理,切实履行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根据我市畜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乡镇管辖地域广阔的现实情况,决定在全市以乡镇为单位建立畜牧兽医站,作为县(市、区)畜牧局派驻乡镇的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对于已经设立乡镇畜牧兽医站或动物防疫检疫站的地方,重在完善职能、理顺关系、充实力量、强化措施;对于没有设立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地方,要于年底前建立健全乡镇畜牧兽医站,作为当地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并从执法力量、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落实到位。要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真正建立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机构设置合理、防检队伍精干、监督管理有力的乡镇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

三、扎实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

(一)高度重视。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乡镇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扎实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密切配合,加强指导,及时总结经验,积极推进。

乡镇兽医站工作总结篇5

我县自5月开始启动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县畜牧局局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政府法制办、县编办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兽医管理体制建设领导小组,并研究制定下发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绿政办发126号)和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绿机编字26号)两个文件,明确了我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目前,已基本完成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各项工作,完善了县、乡、村畜牧兽医机构,稳定了基层畜牧兽医队伍。

二、改革到位情况

(一)完善县级畜牧兽医管理机构

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绿政办发126号)和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绿机编字〔〕26号)文件精神,根据我县各类兽医工作机构所承担的兽医工作职责以及加强公共卫生管理的需要,结合我县养殖业发展水平、动物产品生产消费情况,为进一步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工作,一是将县畜牧局更名为县畜牧兽医局,内设办公室、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股,核定编制5名;二是完善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核定编制9人,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由县畜局从其下属事业单位人员中择优选用,不增加人员编制;三是撒销原畜牧兽医站和兽药饲料监察所,设立畜牧科技推广站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定编制分别为6人、9人,均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由县畜局从其下属事业单位人员中择优选用,不增加人员编制。目前,人员已全部到位。

(二)重组基层畜牧兽医管理机构

改革后,县畜牧兽医局对派出的乡镇畜牧兽医站、村兽医室的人员、财务、资产实行垂直管理,其主要职责是承担本辖区内的动物防疫检疫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1、组织机构。全县9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列为县畜牧局派出机构。机构名称为“县畜牧兽医站”,为股所级事业单位,人事、业务、财务均隶属县畜牧局直接管理。

2、人员编制。各站以该乡镇服务半径为设置依据,核定人员编制数24人(大兴4人;平河4人;牛孔3人;三猛3人;其余乡镇各2人)。全县实有30名,其中在编在岗20名,在编不在岗4名,自愿放弃参加选定人员2人,在职不在编人员4人,基本可以选定人员24人。被选定的有编人员由县编委将其编制划归县畜牧兽医局,工资关系、财政预算拨款则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划归至县畜牧兽医局管理。根据有关文件规定直接选聘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9人。被选聘的人员由县畜牧兽医局同其签订聘用合同,三年一聘,三年后视其工作情况再决定是否办理续聘。

3、村级动物防疫员。每村选配一名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热爱畜牧兽医事业,并懂得一定专业知识的本村村民担任动物防疫员,由县畜牧兽医局按照工作性质和要求,进行相关培训和资格认定。全县共选配村级动物防疫员81名,并完善了村级动物防疫员档案。

4、经费保障。选定的有编人员工资、医保、社保等经费全额列入财政预算,选聘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按照相关规定列入财政预算。被选定、选聘的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由县财政局统一上划后,划拨至县畜牧兽医局,再由县畜牧兽医局下拨至各基层畜牧兽医站。村级防疫员工资待遇则采取县财政补贴的方式,由县财政按每月每人150元的标准,补助统筹拨付至县畜牧兽医局,再由县畜牧兽医局划拨至各基层畜牧兽医站。

5、资产管理。原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房屋、设备等资产属国有资产,重新组建基层畜牧兽医站后,其现有的资产仍划为县畜牧兽医局管理,继续用于基层畜牧兽医站办公、防疫、化验、诊断用。

三、改革前后对比情况

改革前,全县有县乡镇畜牧兽医机构12个,核定编制47名。其中:县级3个,核定编制23名,实有22名;乡镇9个,核定编制24名,实有30名(在编在岗20名,在编不在岗6名,在职不在编畜牧兽医人员4名);改革前,存在着“人员不均衡”(有的乡镇仅有一名在编人员)、“任务重”(职工除负责防疫检疫等公益性工作,还要从事经营)、“管理难”(有部分兽医员被乡镇抽调去从事其它工作)等诸多问题,同时现有兽医人员“重检疫轻防疫”、“重收费轻服务”等现象也很普遍,致使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基础免疫工作非常薄弱。

改革后,一是机构和队伍得到稳定。畜牧兽医人员的社会地位明显改善,使基层畜牧兽医工作岗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连被借调在乡镇其他单位,编制在原畜牧兽医站的人员自愿放弃正在从事的岗位,参加到这次基层畜牧兽医选定当中来,全县基层畜牧兽医人员,除2人不愿回原单位工作外,其余24人均回到了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力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基层畜牧兽医机构进一步完善,稳定了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二是职责更加明确。通过改革,使基层畜牧兽医人员更集中精力从事动物防疫检疫和畜牧科技推广工作;“三权归县”的管理办法,对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管理更加到位,对技术的监督指导更易于落实,有利于集中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保障全县公共卫生安全。三是降低了运行成本,人、财、物得到充分利用。改革后,在全县重大动物疫病集中防疫行动中,乡(镇)畜牧兽医站,将充分发挥资源整合后的优势,更好更快的完成各项防疫任务。四是健全了服务体系。通过改革,全县形成了由县级23人、乡级24人、村级81人组成的公益性立体式畜牧兽医三级服务网络,呈现出了检疫上的“片区互动”,防疫上“群防群控”的工作新格局。

四、存在问题

(一)县乡畜牧系统人员编制不够,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人员老化、人少事多的问题十分突出。

(二)乡镇畜牧兽医站由于综合建站较薄弱,缺乏必要的业务开展工作经费保障,在清产核资中历年累计拖欠药物、饲料、接待费等16万元多,对乡镇畜牧兽医站上划后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和压力。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站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省州有关部门的支持,增添必要的防疫、诊断、监测设施设备,切实改进基层服务手段,推进动物疫病科学防疫、科学诊断、科学指导,以提高基层技术服务水平。

乡镇兽医站工作总结篇6

【关键字】:乡镇畜牧兽医站;动物卫生;重心转移

1前言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升,畜牧业的发展也大幅提高,与此同时,动物及其相关食品安全问题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近些年来,由于城市规划需要,政府为了消除畜牧业对城市的污染,长久的保持城市的环境优美,改善城市的清洁卫生情况,将畜牧业的发展重心放到了市外郊区和农村。所以动物的疫病预防控制工作都落在了基层畜牧兽医站的身上,然而这项工作又是非常繁重和艰难的。

2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心得体会

2.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有的人员受到传统教育和思想意识的影响,对乡镇畜牧兽医站的管理缺少了解,导致动物卫生工作发展受到阻碍。为了提升人民群众对动物卫生的了解程度,切实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因此这就需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认真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利用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介,使民众意识到动物防疫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管理人员和普通人民群众对动物防疫工作的了解程度,积极营造知法懂法,知晓运用法律的良好氛围。

2.2完善健全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各种相关制度,用制度来约束人,管理事。这样做可以进一步调动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依法办事,照章办事,使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法律化、规范化、程序化。大力支持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工作机制体制创新,全面推进建设兽医体制改革,改变工作方式,完善动物卫生监管机制,确保动物及其食品卫生的安全。

2.3提升经济上的支持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是一项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来操作和管理进行的工作,具有科学性、技术性极强的特点。然而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重心转向农村和郊区,其监管群体就会发生改变,由经济收入较高、文化素质较高的城市居民转变为经济收入较低,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村人员,那么势必会引发一系列的矛盾问题,例如检疫收费等。由于费用问题而造成养殖者和卫生监督机构矛盾,既不利于卫生监督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畜牧业的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因此建议取消或降低检疫防疫收费,以用来减轻养殖者的经济负担,缓解养殖者和卫生监督机构的矛盾,保证正常的监督管理。不仅如此,还要加大对卫生监督机构的经济支持,加大技术设备投入,提高检疫的手段方法,从而促进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科学规范发展。

2.4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严格管理兽医任职资格,对未入职者,能够从事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要求有官方兽医任职资格。对于监督机构的现有人员,加强职业培训和考核,对专业素养、相关法律知识、专业知识等应加强考核,提高其道德素养和操作处理,鼓励竞争,择优而取,选拔出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专业人员。建立健全监督员岗位责任制度,加大内部员工违纪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逐步形成业务精湛、作风明朗的专业监督队伍。

3动物监督机制重心转移的意义

3.1提高工作效率

08年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由市级畜牧兽医局来管理乡镇畜牧兽医站,乡镇畜牧兽医站内是市级畜牧兽医局派驻的专业队伍,代表市级畜牧兽医局行使动物监督管理的权力,这就从根本上加强了乡镇畜牧兽医站的管理监督能力,进一步推进了基层动物卫生管理机构的顺利开展,提高了乡镇畜牧兽医局的工作效率。

3.2保障动物及其食品的安全

近些年来,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畜牧业重心转移,所以相应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机构的中心也应该转移,不然大量的动物卫生检查监督工作落在了乡镇畜牧兽医站的肩上,工作量巨大,不能保障全市动物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顺利的开展下去。所以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重心转移就能有效地保证动物及其产品的安全问题。建立市级加强监督,乡镇畜牧兽医局积极配合的工作格局,这样既规范了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又能够保证畜牧生产的产品质量和公共卫生的安全管理。

总结

总之,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动物性产品的需求增多,乡镇畜牧业的发展也大幅提高,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重心也投放在了基层上,同时,动物性产品的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近年来,禽流感等疾病直接威胁到了人民的生命安全,此时需要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规范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养殖户出栏畜禽及其相关产品符合卫生质量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为我国畜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欧阳新梅.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湖北畜牧兽医》.2015

[2]李关友.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

乡镇兽医站工作总结篇7

一、兽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防控动物疫情新形势需要:

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现行兽医管理体制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尤其是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晰、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治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加之,近年来我国对动物疫情实行了解密,国内外重大动物疫病又时有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甚至出现全球蔓延的趋势,我国也先后发生较大规模的禽流感、猪蓝耳病疫情,对局部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改革兽医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05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关于兽医体制改革的文件。

2、现代养殖业发展新形势需要:

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科技密集、装备现代、生产标准的现代养殖业,是当前我国养殖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也是与国际接轨的必由之路。发展现代养殖业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就是:转变兽医工作重心,由简单的保障畜禽健康向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过渡;拓展养殖服务领域和养殖业产业链条,促进养殖业向产前、产后两头延伸,提高为新农村建设、生态环保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提升防检监管理能力以及养殖业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把握科学防控动物疫病主动性,提升高养殖产品竞争力和公众信任度。为此,急需推进兽医体制改革,转变传统工作机制和方式,提高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调控养殖业经济运行的水平,特别要进一步加强动物养殖和防疫体系建设,确保从生产源头到产品上市一条龙全面可追溯管理。

3、我区养殖产业化发展新形势需要:

我区养殖量大,全区载畜禽量3000万头只,居全市前列;以奶牛、生猪、蛋鸡、肉鸡、肉牛、肉羊、鹌鹑等为主导,养殖品种丰富;奶业优势地位明显,稳居全国奶业发展综合实力二十强县(市)行列;标准化生产模式效果突出,建成各类养殖小区200余个;全区近年养殖产值在29亿元左右,占全区大农业总产值的50%。养殖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加之地处津京冀之间重要交通枢纽位置,动物及产品流通量大,动物疫病防控任务相对就更重。对此,区委、区政府多年来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支持。我区也率先探索推行了区乡村三级防疫体系和六大防疫机制,并取得明显效果,全区动物疫情稳定,推进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梳理总结近年成功发展养殖业和防控重大动物疫情的成功经验,我们深切认识到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特别是解决好村级防疫经费和人员确立已迫在眉睫。

二、兽医体制改革主要举措

1、充分调研分析,谨慎决策,以构建村级防疫员体系为重点进行兽医体制改革

我区有29个乡镇(原为34个乡镇),741个行政村(全部为有畜禽村),区畜牧水产局作为全区养殖行政主管部门,是赋予行政职能的全额事业单位,现全局人员700余人。局下属区级兽医站、区级水产站、区级动检站,为全额事业单位;另局下属34个乡镇兽医站,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上面提到,我区近年努力构建区乡村三级防疫体系和六大防疫机制,也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主要是村级防疫人员相对松散,防疫经费无保障。我区原来的三级防疫体系中的村级防疫人员多数为紧急防控期间由各村抽调的人员临时担任,一般为村主任兼职,赋予协助乡镇站开展防疫工作、监督疫情发生和上报疫情动态等职责,但不发放工作经费。所以,实际上村级防疫工作由乡镇兽医站具体实施,其主管部门为区畜牧水产局,而村级防疫员起到协助作用,其主管部门为乡镇政府,这样就存在职责和任务脱节的问题,管理关系不明确。

对此,笔者分析认为:我区原有的区级防疫体系和人员比较稳定,管理关系明确,技术力量较强,此次兽医体制改革的重点应是:突出防检疫执法和疫情管理职能,把重头戏放在乡镇兽医站和村级防疫员体系的构建上,着力解决人员设置、经费来源、职责设定和管理培训等问题,坚持“因地制宜、按需设置、搞好衔接、稳定发展、规范工作”的原则,整合乡镇站资源,达到区乡村三级的紧密垂直管理。

2、原乡镇兽医站人员唱主角,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资金捆绑使用,确保村级防疫队伍质量。

对于村级防疫队伍人员来源:考虑到我区原乡镇兽医人员数量较大,又有多年防疫工作实践经验,所以可以采取在现有“武清区畜牧水产局”乡镇兽医人员中过渡的办法,由原乡镇兽医站人员唱主角,接受乡镇兽医站的业务指导、培训、考核和监督。村级动物防疫员人员配置应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可以依据各站人员数量、辖区养殖数量、品种和养殖方式等不同,科学综合测算,合理灵活变动。这样做,一是稳定原局内人员队伍,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确保改革前后防疫工作不脱节;二是确保村级防疫员队伍技术水平,便于主管部门管理和培训,防疫网络比较紧密。

对于村级防疫经费的使用,笔者认为村级防疫经费和其它防疫经费捆绑使用,统一接受原兽医站的调拨。

对于村级防疫员的职责,笔者认为一是由于村级防疫员队伍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基础,是动物强制免疫、畜禽标志加挂、免疫

档案建立和动物疫情报告等重要防疫措施实施的主体力量,所以村级防疫员主要任务是对所辖村动物的强制免疫、疫情报告、监督病死动物的处理、协助产地检疫的报检、建立动物防疫档案、加施畜禽标识、畜牧生产统计等工作。二是由于我区村级防疫员由乡镇兽医站人员产生,所以还要接受所在站的具体工作分工。3、加强区、乡、村三级防疫工作垂直管理,构建新兽医体制下的防疫机制,进一步规范防疫工作。

一是政府支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我区政府对防疫工作一直高度重视,近年防疫经费逐年增长。兽医体制改革后,区财政仍需每年足额划拨专项防疫经费,并应新增村级防疫员经费项目。

二是垂直管理,建立防疫督察机制。我区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区乡村逐级垂直管理,明确职责,全面推行责任追究制度和百分考核制度,逐级制定完善新兽医体制的配套制度。同时,逐级成立督察组,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逐级有督察的工作模式,确保防疫工作扎实、有序、高效进行。

三是科学防疫,建立长效培训机制。我区建立村级防疫员队伍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一支适应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的专业防疫队伍,为此要把提高村级防疫业务素质能力纳入了全区动物防疫人员整体培训计划,并制定专门的培训方案,特别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乡镇兽医站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吉安市;农技推广;制度建设;路径选择

[作者简介]陈文兴(1956―),男,江西泰和人,中共吉安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主任,副教授;肖文生(1968―),男,江西吉安人,吉安市吉州区委党校讲师。(江西吉安343000)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三农”问题的重要一环,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吉安市县乡农技推广机构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推广体系,曾经在贴近“三农”、服务“三农”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近些年主客观形势的变化,却面临着举步维艰的局面,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农业内部结构合理、协调的思路,走持续稳健发展的新路。

一、概况

吉安市县乡农技推广机构和人员分为两部分:一是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及人员,全市十三个县区共有干部职工1869人,其中农技推广中心391人,畜牧兽医局(中心、站)242人,农机局236人,水产局(站)82人,农经局(站)97人,果业局77人,种子站(公司)177人,农村能源站66人,农业行政执法大队75人,农业场所364人,其他62人,在县级农技推广机构中有专业技术人员965人,占现有干部职工总人数的51.6%;二是乡级共建农业五站846个4042人,其中农技站220个1284人,畜牧兽医站221个1477人,农机站173个633人,农经站175个551人,水产站57个97人,乡镇五站共有专业技术人员(含农民技术职称者)3122人,占总人数的77.2%。

在管理体制方面:以县级为主管理的乡镇农业五站为550个,其中农技站148个,畜牧兽医站187个,农机站127个,农经站75个,水产站13个,占乡镇农业五站总数的65%;实行以乡镇为主管理的296个,其中农技站72个,畜牧兽医站34个,农机站46个,农经站100个,水产站44个,占乡镇农业五站总数的35%。

在财政预算方面:乡镇农业五站由县列支的870人,其中农技站514人,畜牧兽医站67人,农机站76人,农经站167人,水产站46人,占总人数的21.5%;乡镇列支的1591人,其中农技站664人,畜牧兽医站303人,农机站195人,农经站380人,水产站49人,占总人数的39.4%;还有39.1%的乡镇农业五站人员未列入县、乡财政预算。在乡镇农业五站人员中,属全额拨款的1867人,其中农技站1072人,畜牧兽医站96人,农机站75人,农经站529人,水产站95人,占总人数的46.2%;差额拨款的594人,其中农技站106人,畜牧兽医站274人,农机站196人,农经站18人,占总人数的14.7%;自收自支的1581人,其中农技站106人,畜牧兽医站1107人,农机站362人,农经站4人,水产站2人,占总人数的39.1%。

二、问题

其一,管理体制不顺。自1992―1996年乡镇农业五站“三定”时,吉安市相当一部分地方就一直没有去理顺,因此,造成时而上收县(条)管,时而下放到乡镇(块)管,严重影响了乡镇农业五站的稳定和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由于财政体制改革,精简机构,农业五站变一站,这个问题就越来越突出。由于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的管理职能不同,造成乡镇政府见好就管、不好就丢,而农业行政部门想管不便管的局面和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处于“欲管不能,欲罢不能”的尴尬地位。

其二,“双重”职能不分。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县乡农技推广部门习惯传统的“大锅饭”运行机制。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为顺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一些基层农技推广部门才开辟“立足推广搞经营,搞好经营促推广”,“技物结合,综合服务”的发展之路;继而到90年代推行“一站两制”;直至今天的“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相分离”,提出稳定加强公益性,全面放开搞活经营性,探索出县乡农技推广部门改革发展的又一新途径。可以说机构分散、职责不清、政事企不分、整体功能不强是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给县乡农技推广机构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目前,除少数地方外,大多数县乡农技推广机构依然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实行的是推广和经营一体化。他们一方面承担着十分繁重的公益性职能,另一方面又要开展一些经营项目以解决事业经费的严重不足,一些地方几乎个个业务站有经营项目,人人身上有创收指标,因此,既弱化了公益职能,又制约了经营的发展。

其三,经费保障不力。这是最为普遍、反映最大的一个问题。县乡农技推广经费捉襟见肘,难以满足正常工作的需要,甚至个别地方乡镇农业站的事业推广费根本就没有列入乡级财政预算。主要是目前乡镇财政普遍困难,难以较多增加对农技推广的投入,即使县财政安排给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预算经费很多地方也难以到位,更有甚者,一些地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下放乡镇政府管理后,还把所属农技推广机构视同企业对待,下达增收指标,规定上缴任务。

其四,人员结构不优。在县乡,农业与教育、卫生“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摊子大、人员多,全市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人数多达5911人。在这支庞大的队伍中,由于历史的原因,按专业技术职称分,县级农技推广机构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占51.6%,中级以上职称只占20%;乡级农技推广机构中专业技术人员(含农民技术职称者)比例占77.2%,除去农民技术职称的所占比例还不到40%,中级以上职称比例只有5%。按学历结构分,县级农技推广机构中农业中专以上学历人员比例只达60.1%,乡级农技推广机构中农业中专(含共大)以上学历人员比例只达50.1%。究其原因,一是历史所致,“老、大”单位愈为突出;二是事企不分的经营机构导致工作职能混淆,加上管理制度不完善,又缺乏竞争机制,人员能进不能出,冗员积淀;三是就业压力大,少数地方也只有“近亲繁殖”,子承父业。

其五,资产监管不严。五十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乡镇农业五站创留下了一定的资(财)产,光站房面积就近20万平方米,部分站房、固定资产被挤占、拍卖。一些地方的“老农业”目睹他们用心血和汗水创下的资(财)产被拍卖、转租、侵占和平调,简直是痛心疾首。据调查统计,一些地方乘机构改革、农业五站下放之机,非法拍卖、转租、侵占、平调乡镇五站站房面积达12130平方米,折合金额达48.3万元。

三、出路

要解决上述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农业内部和谐发展,走农业技术推广“网络畅通、机构健全、人心不散”的新路。

第一,将乡镇农业五站收归县管,理顺管理体制。各地多年的实践证明,乡镇农业五站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优越于以乡为主的管理体制。原因在于:一是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疫病防治等重大技术工作都是以县为主组织实施的,为了保证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的顺利和高效运作,要求县域内的农技五站推广机构和组织上下相连,密切配合。乡镇农业五站下放乡镇政府管理后,多数地方会出现关系不顺,县乡脱节的情况,妨碍了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的开展。二是乡镇农业五站是业务性很强的单位,由县农业业务部门主管,能较好地照顾其工作特点,有效加强业务建设,管理行为比较规范,工作连续性也比较好。而乡镇政府对其只能实行一般行政管理,管理上随意性比较大,工作连续性比较差。三是目前农民增收困难,乡镇财政普遍赤字,县财政安排给乡镇农业五站的预算经费有些地方都难以到位,有些地方甚至把农业五站作为企业对待,规定上缴任务,有的还出现侵占农业五站站房或变卖还债。为杜绝上述行为的发生,在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中,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肯定利大于弊。

第二,“双重”职能分离,稳定加强公益性,放开搞活经营性。首先应该肯定,继续推进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县乡农技推广机构“双重”职能分离也实有必要,但切不可一哄而起,更不宜“一刀切”,应遵循“因站施改,多制并举,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确保县乡农技推广机构改革“编制不减,经费不砍,性质不变”或者说“性质不变,机构不撤,队伍不散,经费到位”,在稳定整个农技推广队伍的基础上,推进改革的不断深入。建议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先行试点,用2―3年时间,乡镇农业五站由目前的“一体化”过渡到“相分离”。

第三,依法(改革)落实经费,逐步改善县乡农技推广机构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按照《农业法》第51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农业生产发展需要,稳定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工作经费。各级人民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按照国家规定保障和改善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专业科技人员的工作条件,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鼓励他们为农业服务。”根据上述精神和规定,我们建议:一是承担公益性技术推广职能的县乡农技推广机构应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确保人员工资;二是增加公益性农业推广项目的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县乡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作用;三是要增加县乡农技推广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搞好站房和科技示范场所的建设,不断提高技术推广的现代化水平;四是帮助解决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问题。

乡镇兽医站工作总结篇9

一、理顺体制,切实加强畜牧兽医监督管理机构建设

要在认真落实各级政府对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的基础上,建立和加强监管机构,健全和完善畜牧兽医体系,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职责。

(一)建立健全市、县区两级畜牧兽医监督管理机构

1.建立市、县区两级畜牧兽医监督管理机构。根据畜牧兽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从加强公共卫生安全的需要和构筑和谐社会的需要出发,整合现有畜牧兽医管理和执法监督力量。市、县区两级建立畜牧兽医监督管理机构,同时保留畜牧兽医站的牌子。在市级设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与畜牧兽医监督管理机构合署办公;在畜牧业主产区或动物防疫、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量大的县区,也应争取设立,其他县区在畜牧兽医监督管理机构内设实验室。

2.明确畜牧兽医监督管理机构工作职能。市、县区畜牧兽医监督管理机构在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下,依法实施动物防疫、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动物防疫监督、动物疫病控制扑灭、动物产品安全等执法工作,具体承担或受委托承担畜禽养殖、饲料、兽药行业发展规划的研究和制订指导畜牧业发展;饲料、兽药、种畜禽的日常管理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畜牧兽医从业人员及动物疫病诊疗组织的管理、培训和技术考核;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管理职能。上级畜牧兽医监督管理机构对下级负有指导职责。

3.核定市、县区两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人员编制。根据浙政发〔2005〕31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按照确保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等工作的需要,核定县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人员编制。

(二)实行动物防疫监督与畜牧兽医经营实体相分离

现有市、县区两级畜牧兽医站中从事动物疫病诊疗和经营饲料、兽药、畜禽产品等经营实体,要与畜牧兽医监督管理机构在人员、机构、财产上彻底分离,并改制为企业。改制后,凡是能够实行市场化运作的职能都要尽可能转给企业承担。

(三)实行乡镇动物防疫管理和检疫授权制度

按照执法主体在县区工作在乡镇的原则,在县区畜牧兽医监督管理机构的指导、监督下,实行乡镇动物防疫管理和检疫授权制度。

1.在乡镇公益性农技机构中设置畜牧兽医管理、防疫监督和授权检疫等工作岗位,其人员编制数根据浙政发〔2005〕31号文件关于人员配备参考意见并结合当地实际需要核定。

2.乡镇畜牧兽医管理、防疫监督和授权检疫人员具体承担动物防疫监督、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畜产品安全监管、畜牧产业发展指导、畜牧业生产和疫情统计等职责,并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做好动物免疫和疫病扑灭等工作。

3.乡镇畜牧兽医管理、防疫监督和授权检疫人员的管理、考核由乡镇负责,人员聘用由乡镇与县区主管部门共同研究决定。

县区根据实际情况也可实行检疫派驻制度。

二、深化改革,稳定和加强基层动物防疫力量

要按照浙政发〔2005〕31号文件精神,稳妥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稳定和加强基层动物防疫力量,积极推行执业兽医制度,认真解决社会保障问题。

(一)继续深化乡镇畜牧兽医体制改革。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除部分经竞争上岗,承担畜牧兽医管理、防疫监督和检疫工作外,其余人员转入动物疫病诊疗服务机构,从事畜禽疫病诊疗和饲料、兽药、畜禽产品等经营服务,并成为动物防疫体系的基础力量。乡镇动物防疫诊疗机构受委托承担的畜禽免疫、疫情普查、疫情扑灭、畜牧技术推广等公益,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付给合理的报酬。

(二)推行村级动物防疫员和信息员制度。根据现阶段县(区)畜禽散养比例较高的实际,畜牧主产区可以聘任村级动物防疫员(信息员),具体承担免疫档案管理、动物防疫巡查和协助开展产地检疫、及时上报信息等工作;动物及其产品检疫量大面广的地区,可以采取聘任具有检疫员资格的人员,协助开展检疫工作。

(三)加快实施执业兽医制度。要逐步在各级动物疫病诊疗机构、畜牧业龙头企业、动物饲养场、畜禽专业合作社等单位推行执业兽医制度。从事动物疫病诊断、治疗、免疫和动物保健品经营等活动的兽医人员,必须在3年内达到规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条件,并取得执业兽医资格。各级要加强兽医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使其更好承担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三、落实经费,建立各级政府财政保障机制

(一)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经费全额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一是按照市、县区同类标准确定人员经费;二是根据实际需要确保必须的工作经费;三是安排必要的经费用于购买服务。同时,畜牧兽医监督管理机构其检疫和其它管理规费应全额上交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加强畜牧兽医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改善畜牧兽医监督管理机构设施和动物卫生监督装备条件,建设各类兽医和畜产品安全监测实验室,提高诊断、检测能力和生物安全水平。要按照全国和省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编制本地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并将建设项目纳入年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要通过实施畜牧兽医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能力,提高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控能力,提高对动物及动物产品卫生质量安全的追溯能力。

四、严格管理,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畜牧兽医专业队伍

(一)新组建的畜牧兽医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的录用原则为: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和“择优录用”,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畜牧兽医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原则上从现有从事畜牧兽医工作的人员中选调;乡镇畜牧兽医监督管理人员优先从现乡镇畜牧兽医站在职在编人员中录用;不足部分逐年在畜牧兽医大专以上毕业生中公开招聘。从现有畜牧兽医站在职在编人员中录用一般应具有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或助师级以上任职资格,具备聘用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及业务能力。具体录用标准和办法(程序)由县区制定。

(二)畜牧兽医监督管理人员实行全员聘用制。一般实行3年一聘,连续两年考核为不合格的不得继续聘用。市、县区主管部门要制定畜牧兽医监督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以及具体的考核办法,乡镇要建立考核档案,加强考核管理。

(三)乡镇畜牧兽医监督管理工作人员的招聘。招聘计划由乡镇提出后须经县区主管部门审核,由县区人事部门组织公开招考。

五、加强领导,确保畜牧兽医体系改革顺利完成

(一)统一认识。各级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促进社会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畜牧兽医体系改革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文件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改革,进一步强化动物防疫工作,增强对重大疫病和畜产品安全等重大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健康发展。

乡镇兽医站工作总结篇10

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畜牧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社会稳定,事关我市改革开放形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现行兽医管理体制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尤其是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晰、执法主体不规范、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推进全市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是提高动物疫病预防和应急控制能力的迫切需要,是科学防疫、依法治疫的必然选择。各地要充分认识推进全市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调整机构设置,转变工作职能,优化队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建立健全统一、高效、规范的兽医管理体制,以适应畜牧业安全生产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

二、明确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

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加快建立全市兽医行政管理、兽医行政执法、兽医技术支持体系,完善乡镇动物防疫工作体系,加快形成体制健全、上下贯通、管理有序、职能明确、统一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提高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动物卫生及其产品的安全水平。

三、建立健全兽医工作体系

(一)加强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全市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加强兽医行业管理。市、县(市、区)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由同级人民政府结合畜牧业发展情况和兽医工作需要,参照省兽医管理机构设置模式,也可在不突破现有机构数额的前提下,按照机构“撤一建一”的原则设置,按程序报批。上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有指导职责。各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兽医医政、药政管理工作,指导和监督辖区内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加强兽医队伍建设与管理,逐步推进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制度。

(二)加强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建设。整合归并现有兽医卫生监督和兽药监察职能,组建市、县(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作为兽医行政执法机构,依法负责动物防疫、检疫、动物产品安全的监督管理,以及兽药质量监督、检验、技术仲裁及有关技术标准的制订和实施等行政执法工作。

(三)建立健全兽医技术支持机构。加强兽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市、县(市、区)在现有畜牧兽医站增挂市、县(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牌子,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动物疫病、畜产品质量的监测检测、预警、预报、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疫情报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制定、动物疫病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科普宣传等工作,作为兽医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的重要技术保障和依托。

(四)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当地畜牧业发展的实际,将已经考核录用的乡镇动物防治员、动物检疫员的人员和编制从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或林牧渔业服务中心划出,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其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市、区)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

将原乡镇畜牧兽医站有关动物疾病诊疗、、兽药和饲料销售等经营性业务合理剥离改制,成立独立运作的动物医院、畜牧投入品服务部等经营实体。鼓励和引导原乡镇畜牧兽医站在职人员领办、创办经营服务性实体。

建立健全村级兽医防疫员制度,本着有偿服务的原则,从取得执业兽医资格的兽医专业技术人员中聘用村级兽医防疫员,从事具体的动物免疫预防工作。

(五)加强渔业疫病防治能力建设。市、县(市、区)可以在渔政监督执法、水产技术推广等相应机构增挂水生动物卫生监督所和水生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牌子,依法实施水生动物防疫、水生动物及其产品检疫、产品安全和渔药监督等行政执法工作,切实加强水生动物病害防治监控和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四、建立完善兽医工作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

各级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支持机构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统一管理。对兽医行政执法和动物防疫机构实行全额预算管理,保证其人员经费和日常运转费用。动物疫病的监测、强制免疫用疫苗、疫苗冷藏运输、免疫标识制定、动物扑杀、疫区封锁、消毒、无害化处理以及动物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等经费,由各级财政纳入预算,及时拨付。其依法收取的防疫、检疫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本着“政府拿钱买服务”的原则,地方财政要将口蹄疫和禽流感的免疫注射劳务费纳入预算,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落到实处。

乡镇畜牧兽医站实行县(市、区)统一管理后,所在乡镇必须把辖区内的防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辖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要按照全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充实、完善和提高兽医工作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要加强兽医实验室建设,不断提高诊断、检测和生物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