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民合作社规章制度十篇农民合作社规章制度十篇

农民合作社规章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4:23

农民合作社规章制度篇1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切实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质量,把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成为产权清晰、机制灵活、运行规范、管理民主、服务全面的紧密型经济实体。

二、目标任务

活动月期间,重点围绕苹果、花生、无公害蔬菜、茶叶、畜牧养殖、水产、农机、休闲农业等特色主导产业与产品,大力发展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7月份,各站所继续负责以前所包镇街,每个镇街至少要发展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建设5个示范社。具体要求是:有规范的章程制度、有实质性的合作内容、有较强的服务功能、有明显的增收效果、有突出的带动效应,全面提升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力争使全市合作社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户数占全市农户总数的50%以上,户均增收500元以上。

三、建设内容

(一)规范注册登记

1.规范工商登记。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合作社新增成员变更手续。

2.规范税务登记。对尚未领取税务登记证的,要在当地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并按照规定办理相关免征手续。与非成员进行交易,要按规定依法纳税。

(二)规范章程制度

1.完善章程。合作社应民主制定和修改章程,所订章程要以农业部示范章程为范本,本着精简、实用、有效的原则,对合作内容、利益分配、民利等关键性内容进行修改完善,使章程更加符合自身实际,体现本社特色,对所修订的章程,须经成员大会讨论通过方可组织实施。

2.健全制度。建立民主管理、财务管理、盈余分配、民主议事和成员培训制度。并按要求建立报表报送制度,及时向所在市(区)、镇街经管站报送“三表一书”(资产负债表、盈余及盈余分配表、成员权益变动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

(三)规范组织机构

1.健全“三会”制度。严格按照章程的规定和要求,设立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明确各自的职权,并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本社制定的章程制度规范运行。

2.完善会议制度。成员(代表)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理事会、监事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应履行章程赋予的职责,并将所议事项的决定做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成员(代表)、理事、监事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

(四)规范财务管理

1.规范会计核算。认真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统一使用市经管站监制的账目和凭证,独立建帐,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归档管理。合作社与成员的交易、与非成员的交易,应当分别核算。定期编制资产负债表、盈余及盈余分配表、收支明细表,成员权益变动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接受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审计和监督。

2.建立成员账户。主要记录该社成员的出资额、该社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以及盈余返还和剩余盈余分配金额,确保合作社产权明晰。

3.规范盈余分配。按章程规定或成员(代表)大会决议提取公积金,按规定用途使用。提取公积金后的可分配盈余,按章程规定或成员(代表)大会决议分配,其中按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返还的总额不得低于60%。

4.配好财会人员。会计人员需持证上岗,会计和出纳不得相互兼任,正副理事长、理事、监事及其亲属不得担任本社财会人员。同时,要加强财会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提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能力。

(五)规范民主管理

1.规范议事程序。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重大事项由合作社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成员(代表)大会表决一般实行一人一票制,出资额或与本社交易量(额)较大的成员可以享有附加表决权,但不得超过本社成员基本表决权总数的20%。

2.实行社务公开。合作社应将重大事项、业务经营情况和成员关心的其他事项,包括理事会、监事会决议,成员与合作社的交易、收入支出、盈余亏损、债权债务等情况进行公开,每年至少公开2次,接受成员监督。

(六)加强经营服务

1.夯实经营服务基础。建立固定的办公及服务场所,挂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牌子。制定规范的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建立生产档案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

2.充分发挥服务功能。重点搞好“五统一”服务:统一农业投入品的采购和供应,统一开展加工、运输、储藏等服务,统一技术指导和培训,统一销售价格或统一销售成员产品,统一提供信贷支持。

3.提高经营服务水平。立足资源,面向市场,不断拓宽经营范围,发展系列和深度加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统一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生产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统一实施标准化生产,统一使用注册商标和包装。

(七)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

1、建立合作社党支部。凡有3个正式党员以上的合作社都要成立党支部。积极开展技术讲座或培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充分调动党员创优争先的积极性。

2、积极加入党建协会。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协会为依托,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的建设,凡成立了党支部的合作社都要加入党建协会,及时向协会汇报合作社的发展成果及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四、实施步骤

整个活动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各站所要深入所包镇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摸底调查,上报5个以上拟开展规范化建设示范社名单。

第二阶段:各站所要加强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工作,对被确定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合作社要重点督导,同时,上报拟发展的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

第三阶段:各站所要对新发展的和规范化建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检查验收,确定镇级规范化建设示范社,同时上报市经管站,经年终考核合格后,确定为2010年市级规范化建设示范社。

农民合作社规章制度篇2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安排;现代企业制度

自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下简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以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09年一季度末,全国依法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13.91万家,实有成员1200多万。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企业的关系

合作社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既是一种结社,又是一种企业(杨云等,2005)。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一种典型的合作社。赵德成(2007)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营利性的特殊企业法人,其产权本质是法人财产权,治理结构是企业法人治理。周文根(2007)认为,合作社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它具有一般企业的共同特征:一是法人资格,二是有限责任;又具有与一般企业不同的特征:一是主导力量的不同,二是成员与企业的关系不同。杜吟棠(2004)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是一种现代企业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在农业中的应用;作为农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作为工商业现代企业制度的股份制企业还有很大区别。即是说,现代企业制度应用于农业就表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应用于工商业就表现为股份制企业。但是,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也涌现出大量农业股份制企业,有学者甚至还提出农业企业化。而合作社也不仅仅存在于农业中,即便农民专业合作社也不仅限于农业生产,还涉及农资供应和农产品加工或销售等业务。

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界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法人实体,是以成员自愿联合为基础、以为成员服务为目的的互经济组织。它既不同于以资本联合为基础、以股东盈利为目的的公司组织,也不同于以行业代表为基础、以行业自律为目的的协会组织(郑丹,2009)。农民专业合作社追求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双重目标,与公司相比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与协会相比更加注重经济效率。

笔者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制度有着自己的历史和未来,也存在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化与创新。发展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可以研究借鉴现代企业制度但是决不能将两者等同起来进而照抄照搬。当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企业也有互通之处:一是当前一些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有合作化的发展倾向;二是企业可以成为合作社成员;三是企业尤其龙头企业领办或创办合作社;四是有些合作社随着不断发展壮大也开始拥有社办企业;五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企业一样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两者之间的贸易日益增多。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安排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比较分析

(一)企业制度及其现代化

企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企业经济关系,包括企业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企业产生并发展至今,逐步形成了三种基本企业制度即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这三种企业制度都普遍存在。业主制企业和合伙制企业属于自然人企业,产权高度集中,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经营规模小,管理层次简单,以单厂经营为主,属于传统企业制度;公司制企业属于法人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投资主体多元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经营规模大,管理层次复杂,以多厂经营为主,属于现代企业制度。我国现代企业制度起源于国有企业改革。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提出: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实践证明,现代企业制度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比较传统企业制度有着明显优势,其应用早已超出了国有企业范围,在民营企业中也受到欢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安排进行了高度关注,充分吸收了企业制度现代化的最新成果。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有:一是有明晰的产权制度;二是通常实行公司制,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类型;三是以生产经营为主要职能,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四是组织结构合理,有一套先进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五是有着严格的预算约束和合理的财务制度,可以通过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进行扩张,也可以通过破产、被兼并等方式实现生产要素重新配置。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安排

(1)社员制度

社员制度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项基本制度,包括三项内容:一是社员资格;二是社员权利与义务;三是社员进退机制。毕竟,农民专业合作社首先是一种结社,这一点是其区别于企业的显著特征。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应当以中小农户为主体,适当吸收一些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进行了规定:农民至少应当占成员总数的80%,成员总数在20人以下的,可以有一个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总数超过20人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成员不得超过成员总数的5%。

(2)产权制度

产权是财产权利的简称,通常包括所有权、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产权制度是指一定的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相结合而存在,并且能对产权关系实行有效保护、调节和组合的制度安排。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制度包括法人产权和社员产权两个层面。

1)法人产权。一定的财产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经济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产来源主要有:一是成员出资;二是公积金;三是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四是他人捐赠;五是合法取得的其他资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这些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并以这些财产对债务承担责任。这样就巩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人地位,提高了其从事经济活动的能力。

2)社员产权。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通常载明成员的出资方式和出资额。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大会选举和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制,成员各享有一票的基本表决权。出资额或者与本社交易额较大的成员按照章程规定,可以享有附加表决权。出资额、交易额也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的两个重要依据。与合作社进行交易的农民成员通过“按交易额返还部分盈余”参与利益分配,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成员的利益分配通常根据出资额按“资本报酬”来进行。不同的利益分配方式对社员有着不同的激励,若是以按交易额返利为主,则鼓励社员多使用合作社;若是以按出资额分红为主,则鼓励社员对合作社增加投资。

另外,公积金均被量化载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各自的账户,当社员退社时账户中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一并退还给社员。这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合作社在进行盈余分配时因决定积累与分配的比例所带来的交易成本,从而使合作社的运转更有效率。

(3)治理结构。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制度进行了基本设计。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由合作社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经理等部分组成。

合作社成员大会由全体成员组成,是本社权力机构。成员超过150人的,可以根据章程设立成员代表大会,行使成员大会的部分或者全部职权。成员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大会召集由章程规定。成员大会应由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出席。成员大会依法享有一下几项权利:①章程修改权;②人事权:选举和罢免理事长、理事、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成员,决定聘用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资格和任期;③重大事项决策权:决定重大财产处置、对外投资等,批准年度业务报告、盈余分配方案、亏损处理方案,对合并、分离、解散、清算作出决议;④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

理事会并非合作社的必备机构,可以仅设理事长而不设理事会。理事会由理事长和若干理事组成,是合作社的执行机构,由成员大会选举产生并直接对成员大会负责。理事会对内负责日常经营活动,对外代表合作社,理事长是合作社的法定代表人。理事长或者理事会可以按照成员大会的决定聘任经理和财务会计人员,理事长或者理事可以兼任经理。

经理按照章程规定或者理事会的决定,可以聘任其他人员。经理按照章程规定和理事长或者理事会授权,负责具体生产经营活动。

监事会作为合作社的监察机构,由合作社成员大会从社员中选出。监事会的职责主要有:①财产状况检查;②理事执行业务状况检查,包括理事会成员及高级管理人员如经理等执行业务中的违反法律章程的行为;③审计财务报表、会计报告的等;④应监事职责需要召集临时合作社成员大会;⑤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

三、现代企业制度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安排的几点启示

(一)加强非正式制度建设。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人类设计的构造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的行为规则,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指人们有意识地设计并创造出的行为规则,包括法律、规章以及经济主体之间签订的正式契约等。非正式制度则指伦理道德、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自发形成并被无意识地接受的行为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制度建设提供了蓝本。但非正式制度建设不仅不能轻视而且必须加强,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同时促进正式制度建设。我国农村社会有其典型的乡土性,是一种“关系”社会,农民主要通过“关系”尤其是“亲缘关系”参与社会活动和累积社会资本。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依赖亲缘关系的非正式制度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生和发展是有利的,应加以正确引导。

(二)完善合作社产权制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制度安排体现了“民有、民管、民受益”的本质特征,但是也带来了融资瓶颈问题。仅仅对内融资虽然保证了民主管理的产权基础,但是这样无法满足合作社的资金需求。应当在保证广大社员共同利益不受侵犯的前提下,积极通过对外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现代金融方式解决合作社发展资金短缺问题。来自新一代合作社的筹资经验值得参考,通常把资金筹集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根据交货能力向社员募集,另一部分债权融资向在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贷,通常要保证前一部分占到50%以上。前者可以保持与农民的密切关系,后者以解决资金紧张问题。合作社还可以通过社属企业或项目等进行股权融资,也可以尝试股份制建设,使得投资能力强的社员充分发挥其资金优势,股权的有限集中也是有益于合作社发展的。

(三)建立经理人激励机制。

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实行经理人职业化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特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而言,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规范化程度的提高,推行经理人职业化,加强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也是一种必然选择。首先,职业经理人可以来自合作社内部,也可以从外部招聘。其次,对职业经理人加强各种监督的同时,必须要有适当的激励措施。第三,对职业经理人的激励,可以通过股权、期权、独立薪水制度等措施进行。最后,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搞好合作社经理人才资源开发。

参考文献

[1]杜吟棠.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建立农业现代企业制度[J].中国合作经济,2004(2):32-33.

[2]黄胜忠,徐旭初.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分析[J].商业研究,2009(10):

121-124.

[3]孙旭宁.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中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7):65-67.

[4]周文根.基于企业框架的专业合作社激励机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7):47-51.

[5]乔俊国.浅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环境[J].中国证券期货,2009(8):37-38.

农民合作社规章制度篇3

为切实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扶持和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下简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川府发〔*〕5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意见》(内府发〔*〕9号)精神,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刻认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龙头企业要求批量性、稳定性供应原料与农户分散性、随意性供货的矛盾日趋尖锐,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不断加剧,农民利益需要保护与自身缺乏保护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引导和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提高农民市场主体地位、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载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方向已成为农村产业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合作社的数量少、规模小、发展慢,影响力和带动力不强,发展的外部环境也不优。《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了空前的历史机遇,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政府扶持农业的新渠道和新载体。对此,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贯彻党的*大精神、践行“*”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扶持农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切实增强主动性和责任感,采取有力措施,把扶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作为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重点

(一)指导思想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要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党的*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为目标,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围绕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兴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原则。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得动摇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地位,不得改变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的财产所有权。

2、坚持自愿民主原则。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不得强迫命令,不得行政包办。

3、坚持多形式发展原则。在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多主体、多形式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法律和政策允许条件下支持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龙头企业、农村种养大户、农村能人、乡村干部等单位和人员采取多种形式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既可以开展单项的技术信息合作,也可以兴办加工、流通实体、开展产加销一体化的经济合作与贸易服务;既可以在本地、本专业范围内开展合作与联合,也可以跨地域、跨所有制开展合作与联合。

4、坚持示范引导的原则。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通过试点示范和典型引导指导和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搞好生产、经营和服务,不断完善内部规章制度,规范运作行为,强化民主管理,增强凝聚力,积极引导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三)发展目标

在规范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之上,围绕“旱地产业规模化、生产养殖集约化、经营流通合作化、技术质量标准化”的目标,*年发展生猪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水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蚕桑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水果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蔬菜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中药材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鼓励和帮助有条件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转型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使之在竞争市场、带动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每个行政村,专业大户全部入社,农户入社率达到30%以上。到2010年,全县建成省、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县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个,努力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

(四)发展重点

1、立足优势产品加快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是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车间”。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合理规划农业区域布局,促进优势农产品向原料基地集中。基地建设要按照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的要求,依托龙头企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做大优质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我县具有传统优势的生猪、水果、禽兔、蔬菜、粮油、水产、木竹、蚕桑等产业,形成量大、质优、市场竞争力强的商品,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加强基地建设要同培育龙头企业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增值,组织销售的功能。积极鼓励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农业标准体系。着力搞好8个省、市级“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建设,力争全年建成优势产业基地200个,面积30万亩,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达3300户,年出栏小家禽畜1000只以上规模养殖户达到400户。加强基地建设要同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农业产业化效益最大化的促进作用,农口部门、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农民技术员、“土专家”要在农业实用技术推广中发挥积极作用。

2、围绕产业基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按照“规模大、高技术、高效益、外向型、带动农户多”的要求,在抓好现有龙头企业的基础上,提升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引导支持有实力有品牌的龙头企业快速扩张,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更新设备与技术,强化经营管理,增强精深加工和市场营销能力,重点抓好17户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大力支持以福元、康弘、宝龙、佳意美等为龙头的生猪产业化,以汇源、铭鸿、菜源等为龙头的蔬菜产业化,以宏和、天益等为龙头的蚕业产业化,以鸿展、沙淇、运达、唐源等为龙头的优质粮油产业化,以山佛等为龙头的茶业产业化,以嘉富等为龙头的木竹产业化,以金谷香等为龙头的草食性牲畜产业化,以永久畜牧药业为龙头的中药材产业化。立足现有资源和区位比较优势,培育发展一批龙头企业,积极扶持具备把握市场、开发产品、为农服务等基本能力的农业企业,促其尽快发展壮大为龙头企业,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一批有实力的业主、大户和加工企业作为扶持重点。同时,要抓住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引进嫁接一批龙头企业,重点是市场前景好、运行机制活、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特别是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新增产值上10亿元的企业2户、上亿元的企业3户、5000万—1亿元的企业5户、规模以上企业10户。

3、依托龙头企业创办专业合作社。积极推进“公司+专合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由农户组建专业合作社,促进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关系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既保证公司对优质原料的需求,又让农民增加产品销售收入,并能够参与龙头企业在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益分配,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确保农民持续增收。要积极创新专业合作组织经营机制,农户通过专合组织与龙头企业签订产销合同,发展订单农业。要鼓励农户以资金、土地、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到专合组织入股,形成“互惠互利、相互联动”的利益共同体,优化资源配置。要引导重点产业的龙头企业组建专合组织,福元、康弘等公司要通过扶持养猪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确保生猪的数量和质量;汇源集团、铭鸿公司等要立足原材料基地,建立蔬菜专业合作社,改良品种,提高产量,提升蔬菜产业的整体水平。要引导龙头企业投资建立核心示范基地,农民投劳进行承包经营并组建专业合作社,企业按合同收购产品。要帮助专业合作社打造产品品牌,实行统一生产资料、统一生产技术、统一宣传、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办法,将分散生产的农户有机联系起来,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三、加大扶持力度,营造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环境

(一)扶持条件

1、经工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成员农户不少于50户;

2、运行机制合理,符合“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有规范的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产权明晰,实行独立的会计核算,财务公开,收益分配制度健全;

3、服务与带动能力较强,与成员在市场信息、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产品营销等方面具有稳定的联系,能有效地为成员提供专业服务;

4、围绕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而建立,具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市场前景和预期效益;

5、带动农民增收作用大,成员农户加入合作社后年收入比加入前增长10%以上。

(二)扶持内容

1、提供方便快捷的审核登记服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积极主动地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注册登记工作。凡符合登记条件的,应简化登记程序,免收登记费,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在审核经营范围时,要鼓励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进入农产品流通和加工领域。鼓励科技人员、事业单位人才在完善好手续的情况下创办专合组织,三年内保留身份、职务,离岗期间的工资及福利待遇视同在职人员处理,晋升中、初级职称免予计算机和外语考试,合法经营所得归己。

2、提供用地用电和交通运输优惠。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种养基地和从事农产品收购等需要的农业用地,可由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协调,动员群众采取租赁、经营权入股等流转方式优先予以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产品加工、储藏等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建设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及时提供用地保障。涉及占用耕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行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经验收合格后,国土资源部门不再收取耕地开垦费;供电企业应开辟农民专业合作社办理用电业务绿色通道,提高用电业务办理效率,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生产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电价标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整车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规定车辆,交通部门应当优先发放“绿色通道”通行证,在省内各类道路上均免费通行。

3、实行税收优惠。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办服务性企业,或者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得,如符合税收优惠条件,可按《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从事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保、农牧保险,家禽、牲畜、水产动物配种、疫病防治及相关技术培训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及其经分级、整理包装、加贴品牌商标等初级加工的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对专合组织围绕成员的生产和销售从事的服务活动,按农民自产自销、自买自用对待,不收取税费。对专合组织兴办的经济实体,享受民营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

4、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从2009年起,县财政每年在农业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通过项目扶持、以奖代补等方式,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管理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适当补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专项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建立生产标准规范,实施标准化生产;搭建信息平台,开展信息、技术和培训服务;树立品牌,申请无公害、绿色等农产品质量认证;推广运用先进技术和成果,合作开发、利用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

5、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县内各金融机构要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对具备法人资格、资信好、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小额贷款应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倾斜,对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可适当增加小额贷款授信额度。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要选择制度健全、经营业绩好的专合组织试行流动资金贷款的信誉担保制度,扩大金融部门对客户的信誉担保范围及贷款额度;邮政储蓄银行要利用储蓄网点分布广的优势,拓展邮政储蓄职能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支持;充分发挥*鸿通担保有限公司的作用,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贷款担保;农民专业合作社享受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险机构应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点,开发具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积极为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等环节提供各类保险服务。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品种和覆盖面,切实提高理赔服务水平,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抗风险的能力。

6、加大项目支持力度。农业产业化、扶贫开发、水利建设、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农技推广、农业标准化、农业综合开发等建设项目,要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委托或安排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支持农产品生产基地小微型水利、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支持专合组织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把专合组织纳入全县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和信息网络建设规划,优先扶持;对大型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和流通环节的仓储设施等建设,给予支持。积极探索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农业项目和运用扶持资金扶持农户的新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购置农产品加工设施、新型农机具,可享受国家允许的政策性补贴与补助。

四、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了*县扶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县级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农业的领导具体抓,统筹协调,周密部署,切实把扶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上重要位置,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将发展专合组织的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和督查督办管理。

2、强化业务培训。加大培训指导工作力度,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重点抓好乡(镇)干部、龙头企业相关人员及现有专合组织的理事会人员、监事会人员、骨干会员的培训。通过培训,培养一批专合组织的事业骨干和中坚力量,在基层干部和农民中间造就一批熟悉专合组织基本知识的工作骨干。通过培训,规范运作,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尤其是完善契约约束机制、风险调节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保证成员利益不受损害,确保成员增产增收。通过培训,把科学技术和成果传递给农民,逐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致富本领和科学文化素质。

3、抓好试点示范。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典型示范、稳步发展”的原则,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县上在两个县级试点示范乡镇开展试点工作,各乡镇也要确定2—3个专合组织开展试点。积极开展创“明星专业合作社”、“十强专业合作社”等活动,促进一批先进典型不断发展壮大。积极发挥创建科普示范乡(镇)、示范基地、示范户的重要作用,帮助和扶持专合组织上规模、上档次,增强经济实力。

4、规范登记程序。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办理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时,应先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取得《农民专业合作社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再到县扶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办社申请(申请内容包括:名称、住所、成员人数、成员出资情况、业务范围等),领取并填写《*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申报表》,经乡镇人民政府和县农业局或县林业局、县水利农机局、县畜牧食品局、县蚕业管理局、县供销社等行业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备案。县级各行业主管部门必须对《合作社章程》认真审查、把关,并在《合作社章程》封面上签出意见,加盖鲜章。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凭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审查意见和县级各行业主管部门签字盖章的《合作社章程》注册登记,核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未经依法登记的,不得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名义从事经营活动。

农民合作社规章制度篇4

关键词: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043-2

庆元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007年仅25家,2010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14家,现已覆盖粮、菌、竹、果、茶、蔬、药、养殖等产业,总社员11637人,联结基地12.92万亩,带动农户5.7万户,注册资金10522万元。达到市级规范化专业合作社80家,市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8家,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6家。2010年销售收入39649.92万元,盈余1913.5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解决了农民单家独户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有效实现了生产与市场的对接,为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开辟了新的途径。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财务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1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轻视财务管理

当前我县有部份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重盈利轻管理思想,有的合作社财务人员是兼职人员;有的合作社只有出纳没有会计;有的合作社甚至没有财务人员由理事长负责记录收入支出,根本没有内部控制、监督机制,无法起到会计应有的核算和监督作用。

1.2记账不规范

合作社存在记账科目运用不当、会计凭证不规范,有的合作社没有使用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规定科目记账,用企业会计科目记账。合作社经营利润及上级拨款形成积累公积金只有总账科,大部分合作社没有建立财务制度和规范的会计账簿,只有内部收支流水账。外来的原始凭证和自制的原始凭证过于简单,没有完整的会计资料,支出没有正式发票、白条入账普遍、缺少经办人审批人签字,绝大多数合作社不能结合自身业务的特殊性设置内部科目,不能准确恰当的反映合作社的经营状况。

1.3成员账户管理混乱

没有按照合作社章程规定设置成员账户科目量化到社员,社员不了解自身权益增减变化情况。一些合作社连最基本的股权登记制度都没有,不发给社员股票权证,社员的利益从形式上得不到保障。

1.4财务公开不到位

有些合作社财务收支情况长期不公开,有些作社年终不召开社员大会公布一年来的经营情况,社员对合作社的经营情况不了解。有些合作社的收益分配方案没有经过社员(代表)大会批准,分与不分全由理事长一人说了算。

1.5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偏低

合作社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大部份是只经过短期培训后就进入工作,正规学校毕业从事合作社财务工作的人员很少,有的合作社为了减少支出,从社员中选取并不懂财务的人员从事财务工作,不能准确反映合作社财务状况。

2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

2.1合作社重生产轻管理

合作社的主体是农民整体文化水平偏低,缺少管理经验和缺少管理人才,对合作社法律、法规、章程等学习不不够,管理上认识不到位,由于合作社性质决定他与其他企业不同,产品生产、管理、销售连结在一起,合作社主要重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而把财务管理放在次要地位。

2.2缺少财会人员、管理制度不健全

近年来合作社发展较快,对财务人员需求较大,合作社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大部份是只经过短期培训后就进入工作,正规学校毕业从事合作社财务工作的人员很少,合作社中有一部分财务人员是从事企业、商业会计兼职合作社会计,没有经过合作社财务制度培训和学习,用企业会计科目替代合作社会计科目,有的合作社为了减少支出,从社员中选取并不懂财务的人员从事财务工作,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偏低造成财务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

2.3成员账户管理混乱、盈余返还不符合法律规定

由于对合作社性质和经营方式不了解,对成员账户不重视,没有按照合作社律规定设立社员账户,合作社的盈亏情况没有直接反映到社员账户,社员不了解对自身权益增减变化。生产经营决策和盈余分配等重大事务由少数人说了算,一般成员没有发言权,社员行使基本表决权的机会被剥夺,可分配盈余返还标准和比率不符合法律规定,惠顾额返还低于60%的法律规定,由于利益分配不合理引发的矛盾而影响合作社正常生产经营。

2.4监督机构没有发挥作用

民主管理、财务公开是合作社财务管理的重要特征,也是财务制度的要求,合作社没有按照章程操作,有些合作社年终不召开社员大会公布一年来的经营情况,社员对合作社的经营情况不了解。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没有真正发挥作用,造成合作社财务收支情况长期不公开。

3规范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对策

3.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法律、法规宣传

首先要在思想上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再认识,确立财务管理在合作社经济中的中心地位,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加强合作社有关法律、法规宣传,使合作社成员了解合作社法规、政策和合作思想、合作原则、合作技巧、财务管理等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合作社整体素质。

3.2加强对合作社财会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

建立合作社会计上岗培训制度,担任合作社会计必须经过必要的业务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充分利用农经队伍的业务优势,从乡镇农经员中挑选事业心强、会钻研业务的人员组成合作社财务辅导员,与合作社开展一对一的业务指导,提高合作社财会人员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

3.3落实和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依,完善内部财务的控制制度,形成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工作关系,杜绝集体资产的流失,促进财务管理制度化。

3.4强化成员账户核算,提高社员监督意识

成员账户是合作社成员利益的载体,按照合作社律规定设立成员账户,成员账户应准确记载成员出资、成员公积金份额、形成财产的财政补助资金量化份额、捐赠财产量化份额、盈余返还金额,公积金份额。盈余分配等重大事务按照要一人一票进行表决,可分配盈余返还标准不得低于按交易额60%的法律规定。

3.5依法推进规范化建设、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

农民合作社规章制度篇5

健全的法律和政策供给,是农机合作社发展和运作的基础,也是农机合作社保障农民利益的基础。针对农机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土地流转效率低、资金不足、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从政策和法律的角度,既要对其权益加以保护,也要对其行为加以规范,当然规范的目的也是为了保护。

一、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

1.依法合理划分国家、集体、农户之间的土地权能。在保护国家、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开展土地确权工作,通过有关部门对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发证工作,保障农民依法充分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在行使对土地的转让、转包、互换、出租、入股、抵押等权利的过程中作为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遵循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原则。

2.规范土地流转服务市场的运行。支持基层农村组织将土地流转服务市场的运行纳入法制化轨道,为农机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完善土地流转合同主体资格认定、合同必要条款、合同竞价、风险保障、争议处理等法律规范,确保土地流转依法、自愿、有偿、规范运行。

3.在农机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中应注意把握的几个界限:(1)土地流转是农户意愿,非农户个别成员意愿;(2)明确家庭承包土地流转与非家庭承包土地流转方式的区别:法律对前者限制较多,不允许抵押,后者则相对自由,可以抵押;(3)注意区分整体流转和部分流转,前者一般不影响农户的基本生活,值得提倡,后者有一定社会风险,可以作适当限制。

4.守住土地流转不导致农民生存困难的底线。土地流转不影响农民生活的情形主要有两种:一是农民有足够稳定的非农收入;二是土地流转收益高于种地收益。所以,既要有序推进农机合作社土地规模经营,充分调动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又要坚持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自愿原则,不能影响农民的基本生活。

二、加强农机合作社的法律制度建设

1.各省应尽快制定关于农机合作社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结合本省实际,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关于农机合作社的地方性法规,一方面,以增强农机合作社发展活力为出发点,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参与、多样化合作形式并存;另一方面,以规范农机合作社发展为落脚点,加强合作社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法制建设。

2.明确农机合作社作为法人的民事主体地位。《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4条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依照本法登记,取得法人资格”。农机合作社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种形式,也当然具有法人资格,并且具有如下特征:(1)独立的名义。农机合作社独立于其社员,任何人和作为法人的合作社交易时,都是在和一个独立的民事主体交易,此交易盈利的处分权完全归属于合作社。(2)独立的财产。作为法人的农机合作社也应具有独立于其社员的财产权,这是其参与民事活动的基础。(3)健全的组织机构。作为法人的农机合作社具有从事内部管理和代表其从事民事活动的机构即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4)独立的责任。作为法人的农机合作社对其违反民事义务的行为后果承担有限责任,对其社员的个人债务不负责任。

3.农机合作社法人地位的取得以登记为形式要件。根据《民法通则》、《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有关规定,农机合作社的设立,应具备下列条件:(1)具有5名以上的成员,且符合该法规定的成员条件;(2)有符合本法规定的章程,是合作社自治的基础;有符合本法规定的组织机构:理事会、成员大会;(3)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名称和章程确定的住所;(4)有符合章程规定的成员出资,无法定最低出资额,也无须验资。从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际情况来看,是符合这些条件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办理农机合作社登记事项时,应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审查把关,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审查一个、规范一个,把好农机合作社进入市场的入门关。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登记。

三、健全农机合作社的财产制度

1.明晰农机合作社的产权归属。农机合作社作为特殊的民事主体,其产权关系具有特殊性,对其成员的财产享有支配权(占有、使用、处分),而没有所有权。合作社成员对其出资的财产享有所有权,国家的购机补贴已经资产化,这部分资产及其收益应当归国家所有。

2.合作社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农机合作社成员对合作社承担有限责任的范围是其个人账户中前两项记载内容之和,包括成员的出资额和量化的公积金份额。除此之外,不承担任何责任,尤其是对合作社的债权人不承担直接责任。

3.法律法规应对合作社成员退社时抽走股金作必要的限制。在不违反法律和章程的前提下作此限制,有利于合作社的长期稳定发展,避免因抽走股金导致合作社积累不足、缺乏后劲,进而影响到合作社的商业信誉。

四、完善农机合作社的管理制度

1.应保障农机合作社的自治权利。合作社依法自主制定章程,自主决定成员入社条件和手续,自主决定内部机构的设置,自主决定公积金的提取和使用,自主决定分配方式。

2.农机合作社必须遵守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必须保持合作社的基本特征,保护其成员的主体地位和合作社的整体利益,协调合作社与其成员、政府、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3.农机合作社有保障交易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的责任。农机合作社作为市场主体,应当维护市场秩序,保障相对人的交易安全。合作社分立或合并时应依法继承相应的债务。合作社解散、清算时应进行公告,并按顺序清偿债务。

五、在财政、金融、保险等方面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用好m合拳,完善相关法律政策措施

1.国家财政应继续扶持、壮大、做强农机合作社,进一步完善财税、金融、人才、科技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认真落实免收农机合作社登记费、农机跨区作业道路通行费、农机作业、维修服务项目所得税等税费减免政策。同时,合作社尽量在资金上少依赖国家财政,通过深化改革增强内生动力,真正成为“民办、民享、民管理、民受益”的自治组织。

农民合作社规章制度篇6

一、基本现状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有一定的发展,但从调查结果来看,是人数不少,规模不大,范围广泛,集中化程度不够,总的一个特点是各自为战,单打独斗,抗风险能力较弱,对拉动农民增收的作用起的不够充分。

一是发展的氛围尚未形成,镇村两级干部和农民群众对发展合作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如何发展壮大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缺乏深入的研究。

二是上级有关部门缺乏具体的指导和出台相关政策,基层组织认识不到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优势产业等方面的作用,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些鼓励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影响到农民的积极性。

三是现有的组织规模小,不规范,带动力不强,覆盖面不广,不能满足农民组织起来走向市场的需求。

四是运作不规范,制度不健全。没有进行登记注册,没有章程,不愿风险共担,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结不紧密,缺乏有效约束,同农户之间主要还是买卖关系,没有与农民形成真正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五是资金运作困难,外部环境不够宽松。贷款困难,自有资金不足,使得这些组织虽然在运作,但运行不畅,难以发挥较大的作用。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主要措施与对策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发展和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性,做到年初有规划,半年有检查,年末有考核。在镇村两极领导班子中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推动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2、建章立制,规范运作。根据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性质和国家有关政策,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明确“民办、民营、民受益”原则,对合作社的职能,组织机构,社员的权利和义务等作严格的规定。

3、优质服务,重视培训。一是搞好服务合作社有效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主要包括信息服务,技术指导服务,物质供应服务及农产品营销服务等;二是重视技术培训。针对许多农民凭经验、按常规进行生产,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和市场需要的状况,合作社要十分重视运用多种方式对农民开展技术培训。

4、提升质量,提高商品率。实行标准化生产,技术人员要把课堂建在田间,手把手传授操作技术,采用统一供种、供药、供肥,分片管理,建立田间档案,实施质量管理追究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

5、拓宽思路,不断创新。合作社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向外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6、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立足本地优势,积极兴办不同类型的专业合作组织:如中药材、果桑、养殖等专业合作社。四、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后在农村所起的作用与成效。

1、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充分发挥在引领农民进入市场中的组织作用,引导和改变农民的种植品种和种植模式,以开拓市场营销服务拉动产业发展,使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闯市场,提高竞争力。

农民合作社规章制度篇7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对策;山东博兴

中图分类号F32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9-0348-01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生产经营主体,在博兴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特色产业发展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等方面都起到关键性作用。目前,全县已登记注册的合作社有350家,注册成员3400人,其中农民成员2954人,带动非注册成员逾1万人。但是,在对合作社财务管理调研中发现,多数合作社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制约合作社的发展壮大。现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以供参考。

1博兴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财务管理机构不健全,财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

合作社的主体是农民,而大部分农民的财务管理意识不强。近80%的合作社没有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机构,有的合作社因经营规模小、业务运作简单,会计、出纳由一人兼任;有的合作社未设置会计、出纳岗位,所有事务都由理事长管理,既不符合合作社章程的民主管理,又严重违背了相互制约和内部控制的原则;有的合作社即使设置了会计、出纳岗位,基本上也是由本社社员,或者聘用村会计、出纳兼任,其多数没有经过专业教育和系统培训,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很难在财务工作中发挥核算和监督职能[1-2]。

1.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机制

多数合作社没有制定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在财务管理上也缺乏民主,票据、存折、印鉴由同一个人掌管,重大开支项目不召开理事会,不设置成员账户,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处于空白状态,无章可循。有的合作社虽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但执行不到位,未形成比较完整的约束体系,监督控制制度也形同虚设。

1.3会计核算不规范

许多合作社没有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设置会计科目,没有建立规范的会计账簿,只记录内部收支流水账,存在白条入账、正规发票较少、发票上无经办人和审批人签字、不编制会计报表等现象。合作社没有完整的会计资料便不能真实、全面、完整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1.4利益分配制度不规范

多数合作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只是对社员参与合作社交易或将农产品交给合作社出售时给予一定的价格优惠,除此之外社员一无所获。分配制度混乱,没有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有关规定对可分配盈余进行合理分配。有的对收益分配顺序、依据和剩余收益、公积金的具体操作方法知之甚少,股金分红、股息、利润返还的比例均未进行明确规定;有的只进行了股金分红没有进行盈余返还;有的错误地把股金分红、股息当成盈余分配。盈余分配制度的不规范致使合作社与其成员之间未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从而导致合作社凝聚力不强[3-5]。

2加强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对策

2.1健全财务管理机构,配备财务管理人员,确保合作社高效运行

合作社设立登记后,应严格按照规定健全财务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责任,规范管理流程。配齐财务管理人员,做到账、钱、物分管,会计、出纳要具有会计资格证。规模小、业务简单的合作社可以委托农村经营管理机构或记账机构记账、核算,会计业务[6]。

2.2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内部监管机制,为规范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合作社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内部监管等各项制度,以规范财务行为,强化财务监督管理,做到有章理事、依规办事。定期财务公开也是合作社实行民主管理的核心。定期召开成员大会,及时公布本社运营状况及财务收支情况,让社员充分享有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使合作社财务状况透明化。

2.3规范会计的基础工作,提升财务人员素质,规范核算科目,夯实合作社财务管理

合作社的会计、出纳岗位应安排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财务人员,各级财政、农经部门也要加强对合作社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同时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规范核算科目、规范会计账簿,准确、及时、完整地编制资产负债表、盈余分配表、成员权益变动表、科目余额表、收支明细表等各种会计报表,连续、系统、全面、完整地反映和登记各项经济业务,详实地反映合作社当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4依法规范收益分配制度,保障合作社可持续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应积极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相关规定贯彻盈余分配,及时为每个合作社成员设立单独的账户,认真详实地记录每个成员与合作社产品交易的具体内容,按照章程规定量化为每个成员的份额,计入个人账户。根据本社的特点,制定盈余分配方案,规范盈余分配顺序,确保盈余分配合理。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从而调动合作社成员的积极性,推动合作社健康可持续发展。

3参考文献

[1]王克忠.合作社财务管理当重视[J].农村经营管理,2013(10):39-40.

[2]李文训.浅谈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以台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eB/oL].(2007-04-16)[2014-04-01].中国农经信息网,http:///index.asp?xaction=xReadnews&newsiD=23535.

[3]王渭根.合作热的冷思考[J].农村经营管理,2013(5):38-39.

[4]车文军.新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4):93-94.

农民合作社规章制度篇8

第一条为了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第三条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成员以农民为主体;

(二)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

(三)入社自愿、退社自由;

(四)成员地位平等,实行民主管理;

(五)盈余主要按照成员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

第四条农民专业合作社依照本法登记,取得法人资格。

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由成员出资、公积金、国家财政直接补助、他人捐赠以及合法取得的其他资产所形成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并以上述财产对债务承担责任。

第五条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以其账户内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为限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责任。

第六条国家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七条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

第八条国家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和金融、科技、人才的扶持以及产业政策引导等措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服务。

第九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有关组织,依照本法规定,依据各自职责,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指导、扶持和服务。

第二章设立和登记

第十条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五名以上符合本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成员;

(二)有符合本法规定的章程;

(三)有符合本法规定的组织机构;

(四)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名称和章程确定的住所;

(五)有符合章程规定的成员出资。

第十一条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召开由全体设立人参加的设立大会。设立时自愿成为该社成员的人为设立人。

设立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通过本社章程,章程应当由全体设立人一致通过;

(二)选举产生理事长、理事、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成员;

(三)审议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二条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名称和住所;

(二)业务范围;

(三)成员资格及入社、退社和除名;

(四)成员的权利和义务;

(五)组织机构及其产生办法、职权、任期、议事规则;

(六)成员的出资方式、出资额;

(七)财务管理和盈余分配、亏损处理;

(八)章程修改程序;

(九)解散事由和清算办法;

(十)公告事项及方式;

(十一)需要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三条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交下列文件,申请设立登记:

(一)登记申请书;

(二)全体设立人签名、盖章的设立大会纪要;

(三)全体设立人签名、盖章的章程;

(四)法定代表人、理事的任职文件及身份证明;

(五)出资成员签名、盖章的出资清单;

(六)住所使用证明;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

登记机关应当自受理登记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办理完毕,向符合登记条件的申请者颁发营业执照。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定登记事项变更的,应当申请变更登记。

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办理登记不得收取费用。

第三章成员

第十四条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以及从事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直接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能够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服务,承认并遵守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履行章程规定的入社手续的,可以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但是,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单位不得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置备成员名册,并报登记机关。

第十五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中,农民至少应当占成员总数的百分之八十。

成员总数二十人以下的,可以有一个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成员;成员总数超过二十人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成员不得超过成员总数的百分之五。

第十六条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成员大会,并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按照章程规定对本社实行民主管理;

(二)利用本社提供的服务和生产经营设施;

(三)按照章程规定或者成员大会决议分享盈余;

(四)查阅本社的章程、成员名册、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记录、理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财务会计报告和会计账簿;

(五)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十七条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大会选举和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制,成员各享有一票的基本表决权。

出资额或者与本社交易量(额)较大的成员按照章程规定,可以享有附加表决权。本社的附加表决权总票数,不得超过本社成员基本表决权总票数的百分之二十。享有附加表决权的成员及其享有的附加表决权数,应当在每次成员大会召开时告知出席会议的成员。

章程可以限制附加表决权行使的范围。

第十八条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承担下列义务:

(一)执行成员大会、成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的决议;

(二)按照章程规定向本社出资;

(三)按照章程规定与本社进行交易;

(四)按照章程规定承担亏损;

(五)章程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九条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要求退社的,应当在财务年度终了的三个月前向理事长或者理事会提出;其中,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成员退社,应当在财务年度终了的六个月前提出;章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退社成员的成员资格自财务年度终了时终止。

第二十条成员在其资格终止前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订立的合同,应当继续履行;章程另有规定或者与本社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二十一条成员资格终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按照章程规定的方式和期限,退还记载在该成员账户内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对成员资格终止前的可分配盈余,依照本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向其返还。

资格终止的成员应当按照章程规定分摊资格终止前本社的亏损及债务。

第四章组织机构

第二十二条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大会由全体成员组成,是本社的权力机构,行使下列职权:

(一)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长、理事、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成员;

(三)决定重大财产处置、对外投资、对外担保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其他重大事项;

(四)批准年度业务报告、盈余分配方案、亏损处理方案;

(五)对合并、分立、解散、清算作出决议;

(六)决定聘用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资格和任期;

(七)听取理事长或者理事会关于成员变动情况的报告;

(八)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二十三条农民专业合作社召开成员大会,出席人数应当达到成员总数三分之二以上。

成员大会选举或者作出决议,应当由本社成员表决权总数过半数通过;作出修改章程或者合并、分立、解散的决议应当由本社成员表决权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章程对表决权数有较高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四条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的召集由章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二十日内召开临时成员大会:

(一)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成员提议;

(二)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提议;

(三)章程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五条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超过一百五十人的,可以按照章程规定设立成员代表大会。成员代表大会按照章程规定可以行使成员大会的部分或者全部职权。

第二十六条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理事长一名,可以设理事会。理事长为本社的法定代表人。

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设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理事长、理事、经理和财务会计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理事长、理事、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成员,由成员大会从本社成员中选举产生,依照本法和章程的规定行使职权,对成员大会负责。

理事会会议、监事会会议的表决,实行一人一票。

第二十七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应当将所议事项的决定作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成员、理事、监事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

第二十八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或者理事会可以按照成员大会的决定聘任经理和财务会计人员,理事长或者理事可以兼任经理。经理按照章程规定或者理事会的决定,可以聘任其他人员。

经理按照章程规定和理事长或者理事会授权,负责具体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十九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理事和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侵占、挪用或者私分本社资产;

(二)违反章程规定或者未经成员大会同意,将本社资金借贷给他人或者以本社资产为他人提供担保;

(三)接受他人与本社交易的佣金归为己有;

(四)从事损害本社经济利益的其他活动。

理事长、理事和管理人员违反前款规定所得的收入,应当归本社所有;给本社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理事、经理不得兼任业务性质相同的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理事、监事、经理。

第三十一条执行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有关公务的人员,不得担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理事、监事、经理或者财务会计人员。

第五章财务管理

第三十二条国务院财政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

第三十三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或者理事会应当按照章程规定,组织编制年度业务报告、盈余分配方案、亏损处理方案以及财务会计报告,于成员大会召开的十五日前,置备于办公地点,供成员查阅。

第三十四条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其成员的交易、与利用其提供的服务的非成员的交易,应当分别核算。

第三十五条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按照章程规定或者成员大会决议从当年盈余中提取公积金。公积金用于弥补亏损、扩大生产经营或者转为成员出资。

每年提取的公积金按照章程规定量化为每个成员的份额。

第三十六条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为每个成员设立成员账户,主要记载下列内容:

(一)该成员的出资额;

(二)量化为该成员的公积金份额;

(三)该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

第三十七条在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后的当年盈余,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分配盈余。

可分配盈余按照下列规定返还或者分配给成员,具体分配办法按照章程规定或者经成员大会决议确定:

(一)按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返还总额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百分之六十;

(二)按前项规定返还后的剩余部分,以成员账户中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以及本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到成员的份额,按比例分配给本社成员。

第三十八条设立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负责对本社的财务进行内部审计,审计结果应当向成员大会报告。

成员大会也可以委托审计机构对本社的财务进行审计。

第六章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

第三十九条农民专业合作社合并,应当自合并决议作出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应当由合并后存续或者新设的组织承继。

第四十条农民专业合作社分立,其财产作相应的分割,并应当自分立决议作出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分立前的债务由分立后的组织承担连带责任。但是,在分立前与债权人就债务清偿达成的书面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四十一条农民专业合作社因下列原因解散:

(一)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

(二)成员大会决议解散;

(三)因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四)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被撤销。

因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第四项原因解散的,应当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由成员大会推举成员组成清算组,开始解散清算。逾期不能组成清算组的,成员、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成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该申请,并及时指定成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

第四十二条清算组自成立之日起接管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处理与清算有关未了结业务,清理财产和债权、债务,分配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代表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诉讼、仲裁或者其他法律程序,并在清算结束时办理注销登记。

第四十三条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和债权人,并于六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应当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向清算组申报债权。如果在规定期间内全部成员、债权人均已收到通知,免除清算组的公告义务。

债权人申报债权,应当说明债权的有关事项,并提供证明材料。清算组应当对债权进行登记。

在申报债权期间,清算组不得对债权人进行清偿。

第四十四条农民专业合作社因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的原因解散,或者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时,不能办理成员退社手续。

第四十五条清算组负责制定包括清偿农民专业合作社员工的工资及社会保险费用,清偿所欠税款和其他各项债务,以及分配剩余财产在内的清算方案,经成员大会通过或者申请人民法院确认后实施。

清算组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

第四十六条农民专业合作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形成的财产,在解散、破产清算时,不得作为可分配剩余资产分配给成员,处置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四十七条清算组成员应当忠于职守,依法履行清算义务,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及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八条农民专业合作社破产适用企业破产法的有关规定。但是,破产财产在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应当优先清偿破产前与农民成员已发生交易但尚未结清的款项。

第七章扶持政策

第四十九条国家支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建设项目,可以委托和安排有条件的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

第五十条中央和地方财政应当分别安排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对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国家与社会急需的重要农产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优先扶持。

第五十一条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具体支持政策由国务院规定。

国家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金融服务。

第五十二条农民专业合作社享受国家规定的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农经济活动相应的税收优惠。

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其他税收优惠政策,由国务院规定。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三条侵占、挪用、截留、私分或者以其他方式侵犯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财产,非法干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生产经营活动,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摊派,强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接受有偿服务,造成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损失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十四条农民专业合作社向登记机关提供虚假登记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取得登记的,由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撤销登记。

第五十五条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依法向有关主管部门提供的财务报告等材料中,作虚假记载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农民合作社规章制度篇9

摘要: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必然由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家庭承包经营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出来,突出表现在单个家庭经营规模小、科技推广难、产品单一、质量不高,农产品交易成本高、产品难卖等因素,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增收致富。而农民群众又迫切需要一种组织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市场信息、科学技术、销售服务等,为他们承担一些市场风险和节省一定m用。对此,各级地方政府在如何组织农民进入市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下农业经济组织的产物,是我国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后又一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改革开放后,中央不断探索农业经济组织发展方式,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现阶段,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缺乏政府在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的扶持。表现为信贷、税收、水电使用、土地使用等方面,缺乏政策扶持或政策扶持的力度不够,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我国虽然早已颁布了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关政策及法规,但相关部门制定的配套措施相对滞后,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难以真正享受到政府政策的扶持,因此十分不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2.经营制度不规范、不完善

一是《合作社章程》的建立和执行不规范。多数依照农业部示范章程建立,流于形式,合作社成员对章程内容不理解,有的合作社写一套做一套。二是组织机构不健全,即便有也流于形式,没有切实履行章程规定的职责,没有按章程规定正常开展活动,合作社成立之后基本处于松散状态。有的合作社在决策权上有家长式作风,没有体现决策民主,农户利益得不到有效地保障。三是财务制度不健全。多数专业合作社未建立财务管理制度,甚至有的连基本账目都没有。

3.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识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较差

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过程中,由于对机构性质、发展方向以及发展前景和运营的模式缺乏详细的研究和深入的了解,导致了合作社在经营过程中很多农户以及地区的干部对合作社的性质定位不清晰,在社内农户之间的合作意识比较差,没有将合作社作为一个实体的企业来经营,使得农民专业合作社依然停留在初期的服务层面上,此外,由于农村地区很多劳动力都会外出就业,留在合作社的农民主要以妇女和老年人为主,因此,劳动的效率大大的降低。同时由于农民群众思想意识和文化理念落后,很难接受新事物,多数人不愿意入社,而进入到合作社的农民由于传统观念的限制导致了社员之间的合作意识差。

4.财务会计制度不够规范

虽然国家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但大部分合作社没有按规定建立帐薄、按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

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议措施

1.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

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尚未成熟,资金获取渠道少、在市场上的抗风险能力较弱,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农民专业合作社解散的情况。因此,政府增加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很大辅助作用。可以采取加大资金的投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行业补贴、生产资料的低价优惠措施,此外,还可从土地使用以及行业准入条件方面提供政策支持等,以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政策扶持和良好的环境。

2.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队伍建设

鼓励支持农村优秀人才创办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加强对合作社社员的专业培训,提高社员的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各级各部门要经常深入农村,与农户直接接触,了解合作社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需求,发挥自身优势,帮助解决合作社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3.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安全

鼓励和支持本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和注册农业产品的商标,全面实施合作社的品牌建设,积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各种农产品展览会等活动,与国内外的大型超市、物流配送中心以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络,在各个大中型城市中建立直销店,不断的拓宽农产品的市场。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合作社与合作社之间、合作社与农业龙头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实现资源和优势的整合互补,并对资源进行重组,资源从新配置,做大做强合作社。同时,我们还希望当地的政府部门建立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以及无公害食品品牌专项资金,树立合作社的品牌意识,不断提高合作社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扩大合作社发展空间。

农民合作社规章制度篇10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形势下发展农村经济的一种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对于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几年来,随着我县现代农业深入实施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经济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

1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经过几年的实践与努力,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显示出了生机和活力。截止到目前,农业局备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445家,其中在工商登记注册的合作社1226家,入社农户124261户,带动农户68330户,联系基地28.5万亩,生产经营涉及粮食、畜牧、蔬菜、苗木、水果、水利、农机等产业。合作社注册资金达187929万元。据统计,截止2016年9月30日,全县合作社经营实现盈利9530万元,二次返利2540万元,平均每位社员每年均返利1400元。几年的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我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做法

2.1领导重视

县委、县政府多次出台文件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列入各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成立了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规划,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了目标责任,形成了各尽其责、服务靠前、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2政策扶持

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合作社发展。简化合作社登记注册,农民可自主选择登记注册类型;符合条件的合作组织,享受农业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支持合作组织作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申报主体;减少审批环节,解决合作组织生产和经营资金;对合作组织自产自销农产品实行免税;各类项目资金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

2.3宣传培训

把宣传培训作为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培训工作实施方案》,2012年7月以来,全县共举办培训班20余期,培训镇、村两级干部、农民经纪人及种养殖大户等5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培养了一批懂专业的干部和能人。制定了合作社规范章程及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制度样本,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全机构,完善制度,规范运作。

2.4典型引导

培育扶持了一批运作规范、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引导、带动合作社的发展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原来的单纯生产性合作,逐步拓展到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

3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自身建设不规范

多数专业合作社虽能做到规范登记注册,但内部运行机制和制度不够健全完善,只注重成立,不懂得如何去运营管理。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县个别农民专业合作社偏离了办社宗旨,搞起了非法集资,在农民群众中的口碑很差。

3.2人才、技术、信息缺乏

一是各部门缺乏懂农民专业合作社知识的专业人才,合作社缺乏有实践经验、合作理念、市场知识的牵头人,农民缺乏合作意识。二是合作社的产品多为初级产品,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程度低,且产业层次低,科技含量不高。三是由于思想保守,合作社之间的信息交流较少,供求信息渠道比较单一,影响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3.3凝聚力不强,带动能力弱

全县将近有80%的合作社只生产单一的农产品,受自然因素、市场因素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弱,对农民缺乏足够吸引力,带动作用不明显。

3.4品牌杂乱,规模小

我县苗木、蔬菜专业合作社规模化水平低,未形成大气候。同一类型产品品牌低水平重复建设,不仅使好牌子叫不响,削弱了产品市场竞争力,而且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3.5扶持力度不够,扶持资金总额偏小

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资金很少,远不能满足合作社发展的需要。而专业合作社自身积累有限,资产总规模小,大多没有有效抵押物,贷款存在困难。另外,部分确实干得好、有潜力的合作社得到的扶持太少。

4规范发展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议

4.1加强宣传引导

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发挥合作社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合作社发展的良好氛围。要鼓励更多的经营大户、农村能人、基层农村干部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主动挑起带领农民共同富裕的担子。

4.2完善规章制度

要根据《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山东省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指导合作社建立健全内部管理章程,并通过签订合同、协议、契约等明确权利和义务,规范各自行为。

4.3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财政支持。县财政要确保原有扶持资金落实到位,并增加专项扶持资金额度。应对照合作社规范性建设要求,通过考核评审,有选择性地扶持那些办得好、有发展前景的示范性合作社,实行以奖代补的形式,每年表彰奖励一批先进合作社,不断壮大其发展实力。二是信贷支持。金融部门要从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出发,把扶持合作社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要适当放宽小额贷款额度,方便合作社资金周转使用。三是加大直接支持力度,帮助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荐一批、引进一批好的农产品项目,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尝试新型支农方式,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支农项目建设的实施主体,凡是国家支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建设项目,都可以委托和安排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四是科技服务。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农民运用标准化技术和方法进行生产。努力提升传统产品质量,引进优良品种和精深加工技术,深入开发无公害绿色食品、反季节高效益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