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村土地征收新政策十篇农村土地征收新政策十篇

农村土地征收新政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4:16

农村土地征收新政策篇1

开征不动产税(或物业税)。不动产税(或物业税)属于财产税,是对不动产,特别是土地和房屋征收的一种税。未来我国财产税改革可以开征不动产税(或物业税),将现行的土地使用税、房地产税等归并,最终实现城乡税制统一。在统一的不动产税(或物业税)中,可分设农用土地和城乡房地产等税目,对农用土地和城乡房地产设置不同的税率,充分体现税收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农用土地税的征税对象为农村集体农用土地和国有农用土地,农用土地实行差别定额税率,按照农用土地类型、土地等级、面积、产量实行分档定额征税。农用土地税的收入应全部支出在农村建设上。

完善现行对农产品征收增值税的制度。一是推行消费型增值税,以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技术进步。二是适当降低农产品税率,提高农产品增值税扣除率,进一步减轻农产品税收负担。三是完善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优惠效率。对农民难以受益的优惠政策可以取消,改为财政直接补助形式。比如对农资产品生产、加工的工业企业的税收不再实行减免,而是按规定的税率恢复征税,所征收的税款集中上交国库,由国家统一对农民和农业实行直接补贴,真正体现“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策略。

对个体农户征收个人所得税。从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收入情况看,绝大多数农民收入达不到起征点,只有规模化经营的有收入所得的农业生产者才承担税负,基本不会增加农民的负担,又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在全社会范围内调节个人收入的作用。具体思路是:可在目前的个人所得税征税范围中,加入农业生产经营所得条款,适用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的税率。

改革和完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契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今后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契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等改革中.要考虑农村实际情况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在城乡税制基本统一的前提下,给予农村一定的税收制度上的照顾。此外,可改城市维护建设税为城乡维护建设税,税收支出主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充分体现城市扶持农村的原则。

在尽快完善和改革税收制度的同时,针对现行税收政策,目前宜进行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调整。

税收政策要系统化,协调好各政策之间的内在联系。要对目前大量的涉农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归并和简化,使之系统化,更易于操作。要重视各类政策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避免出现政策矛盾,影响政策效果。

加大税收政策对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扶持力度。国家一方面要集中扶持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效益好、带动农民增产增收作用显著的骨干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另一方面也要加大一般性的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税收扶持。如加大对部级农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产品等的税收优惠力度;对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集约化经营给予一定的税收政策支持;加大对农产品企业进出口税收优惠政策的力度,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鼓励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积极参与研究开发农业优良品种和农业生产技术,鼓励生产优质高效无公害绿色产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等;对农村金融机构以及城市金融机构投资于农村经济建设,也要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要体现城乡一致。取消目前对农村的一些歧视性税收条款,凡是目前给予城市的税收优惠政策,只要符合规定条件,农村都可享受。而且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由于有一定的财力保障,建议把现行只适用于城市的部分税收优惠政策扩大到农村,并作为近期税收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比如,对失地农民在城镇非农产业再就业给予税收照顾。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在非农产业再就业,或自谋职业,对企业或就业者本人给予与城镇下岗职工一样的政策优惠。对农村退伍军人就业或者自谋职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等。

农村土地征收新政策篇2

关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调整后在实际征收土地工作中遇到的若干问题

我局在认真学习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对被征地农民实行基本养老保险补贴的意见》(晋政办发[2019]10号)后,针对平城区的实际情况,汇总了如下几点问题,特向贵局征询:

一、平城区下辖水泊寺乡、新旺乡、马军营乡三个乡镇,其中:水泊寺、新旺两乡的各个村均已划入了市中心城区。这些年这两个乡的土地已基本被征收,水泊寺17个村的村民早已整体实现“农转非”,部分村的集体承包地已为零(例如永久、解放、红旗、寺儿村、齐家坡等村)。按照新的政策,在征收未承包到户的集体土地时,补贴人数按征地面积除以本村人均承包地面积之商确定,如果被征收土地的村集体人均承包地为零,如何来计算。

二、水泊寺、新旺乡大部分村集体的人均承包地都在0.1亩以下。按照新政策,征收未承包到户的集体土地,补贴标准为:上年度城市低保标准(509元)×139×补贴人数(征地面积÷本村人均承包地面积)。以征收人均承包地为0.1亩的村集体100亩集体建设用地为例,社保补贴资金为509×139×(100÷0.1)=70,751,000元。这样就极大增加了征收土地的成本。能否在征收集体农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上,予以区别对待。

农村土地征收新政策篇3

关键词:农民;平等权;农村;土地制度

1.农民平等权的理论概述

1.1农民平等权的概念

农民平等权是指作为中国社会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同等地享有或应该享有与其他会成员无差别的权利或公平的利益,以及受到平等对待的权利。农民平等权是一种基本人权,具有三代人权的属性,是一种建立在形式平等基础之上的实际平等要求。

1.2农民平等权的特征

首先,农民平等权主体平等。农民作为公民,不论其出身、社会地位、政治地位与市民有何不同,都平等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其次,农民与市民享有相同内容的权利。农民平等权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公民权利的各个方面,凡是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农民都平等地享有。此外,农民也应当平等地履行义务。

2.农民平等权保障的现状

2.1农民未享有与市民完全平等的政治权利

在我国,人大代表的组织结构和差别待遇的状况比较严峻。对于城市工人阶级,国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来维护工人阶级的合法权益,而国家却没有相应法律法规来保障农民权益,农会制度的缺失使得农民没有统一的群众组织来保障其合法权益。

2.2农民未享有与市民同等的经济权利

首先,经济资源政策不平等,由于我国历史发展的特殊性,我国长期坚持的工业优先发展,农业支持工业政策,所以,经济政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倾斜性。这样的发展政策加大了城乡发展差距,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鸿沟。而在社会保障方面,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有待完善。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扶持程度,保证城乡居民享有同等的经济权利。

2.3农民未享有与市民同等的发展条件

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国家教育经费大部分用于城市。农民工子女很难接收到与市民子女同等的受教育条件。特别是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上学问题,是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的突出表现。在医疗保障方面,城乡的医疗保障差异较大,城市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较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较低。在就业机会方面,城市居民有失业保障,而农民却无法享受到这一保障。

3.我国当前农地制度的缺陷及其对农民平等权益的影响

3.1农民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晰

我国农村土地是归农村居民集体所有,而集体所有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无法落实到具体的主体上,导致农村集体土地的决策权不明晰。在集体产权主体虚设,没有人格化的产权所有者的情况下,模糊的农地产权关系使农民土地的基本权益无法得以保障。

3.2农民土地使用权缺失

家庭承包责任制虽然明确了土体的使用主体,但是由于土地使用过程中受到行政干预的影响,农民无法完全自主决定土地的用途。农民种地不管挣不挣钱,都无权对承包土地的经营项目自主选择,更不能变更土地用途。

3.3农民土地处分权不完整

由于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所以农民对土地的处分权非常有限。我国立法对农地所有权有严格限制,农地所有权代行主体对集体土地只负责经营、管理、没有处分权。

3.4农民土地收益权受损

在国家征用、征收土地过程中,农民无权决定是否被征用和征地补偿标准,征用、征收土地补偿价格完全由政府确定。由于大量未征先用违法用地的存在,加上国家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又很低,农民的土地收益权受到了严重侵害。

3.5农民土地财产权的保护机制不健全

现行的土地管理法规中有不少限制农民在土地征用过程中知情权、参与权和决定权的规定条款,而对有关土地征用过程中侵犯农民利益行为的救济条款仅仅是一些原则性规定,这增加了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的难度。

4.创新农地制度以保障农民平等权益的建议

4.1明确农村集体土地的产权主体

国家应该做出相关规定,明确农村集体土地的归属问题,每一个农村居民都应该是农村集体土地的拥有者,都对农村集体土地享有决策参与权。国家应该采取灵活的政策,盘活农村集体土地,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允许农民们集体协商,对集体土地进行转让、转租、出售、抵押等。要充分下放权力,让农民可以自由决定土地的使用,决定土地的收益分配等等。

4.2建立规范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土地的流转需要相应的流转平台来完成,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土地信息披露制度,土地价值评估制度以及土地流转定价制度。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流转原则,让农民在充分自愿的前提下进行土地流转交易,创新土地流转的形式,减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行政干预,充分发挥土地市场的价值规律,提高土地流转市场的效率,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增加广大农民的收益。

4.3健全土地征用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缺少土地征用的法律法规,在征地过程中出现强征滥征,不顾农民的基本权益,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政府应该加强土地征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征用流程,规范农村征地补偿的标准,杜绝强征滥征现象,保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要出台征地的相关政策,让农民知道被征土地的用途,要充分保证农民对土地用途的知情权。

4.4改革收益分配机制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土地价值必然会增加,对于农地转用的增值收益,要理清政府对土地一级开发和开发商对土地二、三级开发的增值收益,合理分配政府、开发商、农民的利益,既要防止地产商低价取得土地、高价卖房侵占农民利益,也要承认地产商在土地开发升值过程中的投入和合理权益。

参考文献

[1]陈川荣.论农民平等权的法律保障[J].法制与社会,2012,01.

[2]黄宝莲,黄祖辉,顾益康,王丽娟.产权视角下中国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路径研究[J].经济学家,2012,03.

[3]刘灿,韩文龙.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性质、内涵和实现问题——基于经济学和法学的分析视角[J].当代经济研究,2012,06.

[4]韩文丽,马位正.现行土地制度与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04).

农村土地征收新政策篇4

全面取消农业税以后,我国进入了“后农业税时代”,农业税制的发展方向就成了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对农业如何课税、课征何种税等一系列的农业课税的制度设计,既要符合我国国情,充分反映我国农业课税的现状及取消农业税后存在的问题,具有中国特色,又要借鉴当今发达国家农业税收制度的成功经验,推进我国农业税费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我国农业税收政策的现状分析

1.我国现阶段农业税制改革取得的成效(1)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了活力。农业税的全面取消,宣告了我国农民彻底告别了2600多年历史的“皇粮国税”,广大农民真真切切体会到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优惠政策,从而真心拥护农村税费改革。(2)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大大激发,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行新一轮的税制改革。在这轮新税制的改革中,农村税费改革是农村地区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2005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废止实行了48年之久的《农业税条例》,并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从此中国进入了无农业税的“后农业税时代”。农民彻底告别了“种田交税”的历史,从精神上得到解放,经济上负担减轻,更重要的是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制订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扩大了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大了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提高了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被大大激发出来,粮食生产连续几年获得丰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二元经济的存在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客观上需要我们逐步改革阻碍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不合理体制因素。我国政府关心“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全部免征农业税,中国农民两千年来交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宣告结束,昭示了政府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也充分体现了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新形势下工作重心的战略意图。

2.取消农业税后存在的问题农业税全面取消确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随之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1)农民的负担尚未根本减轻。取消农业税并不意味着农民的负担不再存在了,后农业税时代农民仍然承担着大量的流转税和暗税负担。作为生产者,农产品销售免征增值税,但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时一样要负担增值税进项税额;作为消费者,农民和城镇居民一样负担购买的消费品中所含的各种流转税。同时由于我国经济是二元经济,“剪刀差”的长期存在导致农民出售农产品的价格低于实际价值,而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却高于实际价值,导致农民不但要负担农业生产资料的进项税额,还要承担价格损失,实际上加重了农民税收负担。(2)基层财政困难。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当前我国大多数乡镇的支柱产业,农业税是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农业税取消后,农村基层财源和税制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农村的财税体制并没有相应改变,各种公共开支缺少相应的税收来源,大多数乡镇无法在短期内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刚性支出,如义务教育、养老保障、医疗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增无减,要维持乡镇正常的运转,要么是使其负担转嫁到农民头上,导致干群关系紧张;要么是借债,导致乡镇债务包袱久拖不决。

二、发达国家农业税收政策分析

1.发达国家并不单独设立农业税种。发达国家没有对农业设立专门的税种,农业和工商业一样实行的是统一税制,对从农业生产取得收入的农业生产者一般征收所得税、销售税、增值税、社会保障税和财产税等。一般而言,对于从农业取得所得的农业生产者需要缴纳所得类税收,对于进行农业生产和销售农产品的需要缴纳销售税。而英国、法国、德国和西班牙等实行增值税的国家,则对农产品征收增值税。拥有农业土地和其他资产的所有权的则缴纳财产类税收,如美国的财产税,将土地分为农业用地和非农业用地;德国的土地税则区分农业生产用地和建筑用地征税。

2.对农产品销售一般都制定了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实行城乡统一税制的国家,在保持统一税收原则下,对各税种适用于农业的部分,一般都制定了特殊的优惠政策。这些农业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农业适用较低税率,甚至零税率;给予农业税收减免或延缓纳税;以及在计税或纳税方法上给予农业生产者更多选择权或便利。不同国家在不同税种上选择对农业的优惠措施时各有不同。例如,在对农业征收增值税时,法国增值税的标准税率为19.6%,农产品只要按5.5%的低税率计征;德国为16%,对食品的增值税税率是7%;意大利为20%,对农产品按4%的低税率征收;荷兰为16%,对农民销售谷物按6%的低税率征收。此外,英国和爱尔兰对大部分农产品还都采用零税率,而其增值税标准税率则为17.5%。

3.对农业收入采取特殊的所得税优惠。法国、西班牙和德国等欧盟国家,对农业的优惠主要体现在所得税上,主要通过对涉农企业所得税的减免来达到促进农业稳定和发展的目的。例如法国对于农业合作信贷银行、农业合作社及其联合组织的收益,都采取了免征公司所得税的优惠政策;西班牙对农业合作社实行25%的优惠税率征税,同时还规定多种优惠政策以鼓励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德国则对合作社和农林企业规定了一系列的免税扣除规定。

4.对农业生产投入品的税收优惠政策。发达国家对于农业生产经营者购进的农业机械、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投入品,一般在货物和劳务税环节实行税收优惠,予以减免。在实行增值税的欧盟成员国,有两种方式供农业经营者选择:其一,如果农业经营者选择正常缴纳增值税,则可以将购买农业机械、种子、化肥等所负担的税款予以扣除;其二,如果选择简易缴纳增值税办法,则只能按较低的比例补偿相应的税款。在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实行的是销售税,则对农业机械、种子、化肥等实行减免销售税的优惠政策。澳大利亚农牧场主购买自用的农业机械如拖拉机、收割机等农业设备免缴销售税。美国大多数州则规定:农场主购买种子、饲料、农药、化肥、养殖动物,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的计算机及其软件,用于农业设施的建筑材料,不上高速公路的农用车辆,只要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的,一律免征销售税。用于农业生产的机器设备所消耗的汽油和柴油一般也免征销售税。

三、对我国农业税制的启示

笔者认为我国农业税制改革的趋势应是:取消专门面向农业和农民的税费,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走国际通行的城乡一体、以增值税为主体税种、其他多税种并存的道路。

1.开征新的税种。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可以考虑在适当时机在我国农村开征土地使用税、增值税和所得税。在农村全面征收农村土地使用税,把只应用于工业环节的增值税和所得税延伸到农业环节,以此打破多年来的城乡二元税制结构,同时还可以解决增值税在农业产品采购上的脱节。第一,开征土地使用税。农业税制改革可以将现行的耕地占用税与城镇土地使用税合并为土地使用税,归到资源税类。开征土地税,一方面可以保护稀缺的耕地资源,控制土地的滥占滥用;另一方面通过差别税率还可以调节不同土地使用者的级差收入,缩小收入差距。第二,开征增值税。就农业部门来说,首先扣除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在经营收入中的生产经营成本,只对增值部分征税,这样就与工商企业的税负统一起来。

2.逐步推进城乡税制一体化。城乡税制一体化既符合税收公平的原则,又促进我国税制与国际税制进一步接轨,还能改善农业生产及投资的税收环境,大大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促进外来资金对我国农业的投入,因而将根本改善我国农业弱势产业的面貌。

3.降低农产品的税负负担。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农产品的实际税负比其他货物和劳务的税负要低很多。我国的税制结构是以间接税为主,结合我国国情,可以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对食品、农产品实行低税率,从而减轻农产品的税收负担,减轻城镇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开支。在新一轮的税制改革中我国成功实现了增值税的转型,即从过去的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但是我国增值税改革还不彻底,只对明显是农业专用的货物和劳务实行优惠政策。因此,在现行税收制度和税制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我国可以扩大增值税征税范围,将建筑、安装等征收营业税的劳务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对农业生产者购进的一切货物和劳务所含的增值税都予以抵扣或者补偿,降低税负负担。

农村土地征收新政策篇5

1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我省农村土地征用补偿费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违法占用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颁布实施后,我国实行了土地用途管制和耕地保护制度,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但从调查情况看,个别地方存在对不符合征用条件的土地,采取绕道而行,征用不通改为占用、租用,先占后征或先租后征的问题。这类违法占用和租用的土地,由于缺乏法律的约束,普遍存在低价或无偿占用、长期拖欠土地征用补偿费等问题。

1.2补偿标准过低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土地市场价格逐年攀升,城市建设用地每亩售价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土地的征用补偿标准却很低。据调查,2005年全省征地补偿费平均仅为2.66万元/亩,失去土地后丧失长期生活保障的农民心理失衡的程度可想而知。近年来个别地方已由此引发了多起农村。

1.3拖欠征地补偿费在调查中发现,各地普遍存在拖欠征地补偿费的现象,部分地方拖欠数额较大。这一问题存在于两个层次:一是土地征用单位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支付不到位。据调查统计,1999年至2005年,全省土地征用后应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支付土地征用补偿费66.71亿元,实际支付59.80亿元,有6.91亿元未支付到位。二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向被征当地农户支付不到位。1999年至2005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向被征地农户支付补偿费51.78亿元,实际支付49.05亿元,有2.73亿元未支付到位。

1.4分配标准不统一主要是征地补偿费中土地补偿费的分配上,由于政策调整因素,形成了两个时期分配不均的问题。一是2005年4月,省政府制定的《甘肃省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用分配使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前,法规政策规定土地补偿费全额留归集体。但由于失地农民对分配这部分资金的诉求过于强烈,引发了一些。在执行过程中,为确保农村社会稳定,部分地方采取了将土地补偿费全额发放给被征地农户;或集体留一部分,给失地农民分配一部分的做法,造成了不同区域同类土地补偿标准不一的问题。二是为确保失地农户生活水平不低于失地前的水平,《办法》规定应将不低于80%的土地补偿费分配给失地农户,形成了《办法》执行前后失地农户补偿标准差距显著的问题。《办法》出台前已征地农户对此反映强烈,个别地方出现了农户要求集体按新标准追加补偿引发的,个别村委会迫于无奈,采取变卖集体资产的办法满足农户要求,严重影响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

1.5集体资产监管不力留归集体的土地补偿费为本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而集体经济的发展,又是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的重要政策手段。但由于部分地方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集体资产大量流失,个别地方由于村干部盲目投资或兴办企业,集体资产丧失殆尽,由此而引发了失地农民上访等。

1.6失地农民生活缺乏有效的保障各地在解决失地农户生活保障问题上,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办法:一是将征地补偿费全额发放给失地农民;二是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逐年发放补偿金;三是给失地农户划给二三产业用地,鼓励失地农户发展二三产业;四是在机动地竞价时,失地农户享有优先权;五是对城中村农户实行农转非,享受城市居民社会保障待遇;六是城中村规划宅基地和建设住宅楼,以房屋出租保障村民生活;七是给失地农民重新调整土地;八是安置在村办企业就业;九是将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全额纳入村集体财务统一管理,用银行支付的年利息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问题;十是将失地的特困户纳入了政府的基本生活保障管理范围。各地虽然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但从总体上看,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仍然以货币安置为主要手段,尚未形成一套有效、完整的政策保障措施。目前征地补偿标准普遍偏低,征地补偿费根本不能解决失地农民长期生活保障问题,同时,失地农民群体文化较低,缺乏就业技能,一旦将有限的补偿费花完,生活便陷入困境,进而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积极探索解决失地农民长期生活保障措施,已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2成因分析

2.1执法不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任何国家、区域的土地面积都是一个难以增长的刚性约束条件。工业和城市要获得发展,必然要侵蚀、占用农用土地,否则,工业和城市建设将无处立足,这是任何国家或区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必然发生的事实。在二元经济结构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城市土地与农村土地价值存在较大差额,农村土地价格明显低于城市土地价格,因此,在工业化初期,政府低价征用农村土地,支持工业发展,成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国家或区域一种通行的做法。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工业和城市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工农、城乡争地问题将进一步加剧。在这一时期,政府如不对工农、城乡用地进行强有力的干预,势必削弱国家或区域的农业发展基础,进而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影响;与此同时,在这一时期,国家或区域基本完成了工业化发展的原始积累,不再需要通过工农、城乡土地差价这一方式为工业和城市发展提供支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提高农村土地征用价格,逐步缩小工农、城乡土地价差,维护被征地农民土地权益,让农民共享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成果,成为许多国家或区域政府的必然选择。我

国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转变的重要时期。为此,从2004年开始,我国开展了深化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对农村土地征用及补偿费监督管理的政策法律措施。但是,由于部分地方政府尚未清醒地认识到国家宏观形势的这一变化,受工业化初期惯性思维影响,对农村土地征用补偿费监督管理重视不够,政策措施落实不力,使工作中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或受地方经济利益驱动,采取工业和城市保护主义做法,对国家宏观经济和农民利益视而不见,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这是导致地方政府不愿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以及违法占用土地、拖欠征地补偿费等问题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2.2执法体制缺陷《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和《甘肃省实施〈土地法〉办法》规定: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管理和监督工作。从调查情况看,我省农村土地的征用主体主要是各级人民政府或政府支持发展的地方经济支柱企业,国土资源部门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受行政管理体制制约,难以对政府行为实施有效监督,是造成上述问题发生的主要制约因素。

2.3监管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征地补偿费的支付途径不统一。从调查情况看,各地支付途径形式多样,有征地单位将征地补偿费直接支付给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有先支付给乡镇政府,再由乡镇向村委会支付的;有征地单位直接向农民支付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二种支付方式,极易造成个别乡镇长期截留征地款,损害被征地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这是导致拖欠补偿费问题发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第三种方式会造成土地征用补偿费不能纳入村级帐内核算管理,土地征用补偿费监管部门――农村经营管理部门面临无帐可查的局面,使土地征用补偿费的分配使用直接脱离了监管,难以确保农户足额、及时获得补偿。二是土地征收程序不完整。《土地法》规定:国家征用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对公告的时间、地点、方式、内容等没有制定出规范的标准,征地补偿费的主要利益主体――失地农民无法获取准确、完整的信息,难以有效维护自身权益。三是村级财务管理民主决策制度缺失。大部分地方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外投资、兴办企业等集体统一经营决策,缺乏群众参与决策的制度约束,由村干部说了算,随意投资,甚至于将集体资产低价出卖、集体企业村干部自己或亲属承包,谋取私利的问题屡有发生。这是导致集体留用的土地补偿费等资产大量流失,集体经济难以发展的主要因素。

2.4法规制度宣传不到位主要是省政府制定的《甘肃省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用分配使用管理办法》,这一关系到失地农民切身利益的法规宣传不到位,导致农民对《办法》出台前后补偿标准的巨额差距不理解、不接受。

3几点政策建议

3.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应当把农村征地补偿费监督管理工作纳入到促进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整体工作中去,让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农村征地补偿费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使之逐步转变落后和错误认识,自觉强化对农村征地补偿费的监督管理。

3.2建立有效的土地征用监管体制将土地征用及补偿费监督职责纳入国家审计监督范畴,从根本上解决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不当体制。

3.3建立健全法规制度一是依照《土地法》,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征收程序,重点是建立农村土地征收及补偿费分配公示制度和补偿标准听证制度,提高土地征收及补偿费分配过程的透明度;实施补偿费支付方式改革,统一支付方式;二是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国家有关土地征用补偿费监督管理政策,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民主决策制度和土地征用补偿费专户存储、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等制度,有效维护失地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合法权益。

农村土地征收新政策篇6

征地难、进场难是**市近年来面临的重大难题。20xx年**市已有多个经合法批准的建设项目采用司法强制或行政强制的方式进场,既激化了群众和政府之间的对立情绪,影响社会稳定大局,又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如何推进合法征地、确保建设项目顺利进场是我市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市建设项目进场难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市征地补偿安置工作举步维艰,被征地农民拒绝领取征地补偿款,组织群体性越级上访,阻挠建设项目进场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被征地农民之所以会如此抗拒征地补偿安置工作和建设项目依法进场,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

(一)被征地农民土地权益得不到最大化,是造成“征地难、进场难”的直接原因。现行征地补偿标准与农民期望的最大利益差距较大,表现在:一是征地补偿标准与土地出让价格相差悬殊。我市自20xx年至今,因种种原因考虑,对土地征收补偿标准难做较大调整,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出让价格不断飙升,其与征地补偿标准之间的巨大差额造成了被征地农民的心理状况严重失衡;有的认为政府低价征地,高价拍卖,老板得大利,利益分配不公,掠夺了被征地农民应得利益。二是物价上涨,被征地农民对土地收益期望值大大提高。20xx年底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20xx年上涨了10.5%,尤其20xx年,居民日常消费品价格持续上涨,全市cpi指数高达4.8%,给中低收入被征地农民家庭带来的压力尤其明显;城乡房价成倍攀升,在高地价、高房价的社会大环境影响下,老百姓对土地征用补偿的预期收益也越来越大,“惜售”心理强烈。三是集体土地非法买卖现象严重。一些村级组织和个人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非法买卖、转让和以租农村集体土地,据调查,目前部分镇村集体土地非法买卖的价格高达20万元/亩,远远高于我市征地补偿标准3万元/亩,私下非法买卖土地对政府以统一价格开展征地造成极大影响。四是部分用地单位为了顺利进场,采用其他名义对被征地农民暗底下再进行补偿,补偿额每亩2—3万元的比比皆是。对于这种现象,多数镇(街道)出于无奈,既不支持也不反对。这种私下补偿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政府公信度,让老百姓产生了“越闹越得益”的歪曲心理,同时也带来同地不同价、区域间、项目间征地补偿不平衡状况,直接导致公益性项目征地难,也使得以后征地工作越来越难。

(二)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有欠完善之处,农民后顾之忧解决尚不到位。务农老百姓最基本的生存资源是土地,土地被征用了,就意味着即将丧失一条谋生的路子,必然要以保障其今后基本生存为前提;那些转产从事二三产的农民,虽不再耕作土地,但也早已把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金娃娃”怀抱,说到底,农民还是希望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对其自身效益的带动,但要求必须以足够多的经济补偿作为其放弃土地的代价。当前我市主要采用两种优惠政策来保障被征地农民的长远利益,一种是安置补助费分年支付政策,另一种是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规定两种政策只能任选其一。这两个政策自20xx年实行以来,受到了广大被征地的农民欢迎,但实施至今未作调整,已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解决农民征地后顾之忧作用偏弱。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存在的问题:一是养老保障月享受额200—300元,与周边县市相比明显偏低,与被征地农民日常基本生活开支有较大差距;二是征地后可享受养老保障年龄限制在男55岁、女50岁以上,未达到法定享受年限的不能享受养老金,失去日常生活保障;三是自负缴费标准偏高,部分被征地农民无力支付。安置补助费分年支付政策存在的问题:一是参加比例不高,全市仅10848户;二是年支付标准偏低,不足以满足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开支;三是三十年支付期满后,被征地农民失去了生活保障;四是该政策虽由被征地农民自愿选择,但分年支付的办法与上位法的规定相抵触,容易产生误解,引发不必要的;五是操作程序复杂,影响征地补偿工作进度。

(三)由于土地指标控紧,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用房得不到满足,农民借征地之机与政府进行谈判。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近年来我市用地指标日益紧张。工业用地、交通水利等公益性项目占用了大量的用地指标,导致个人建房用地指标稀缺。很多农村居民因“有土地没指标,有指标没空间”等原因无法建房。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改善居住环境,部分被征地农民只能利用征地的机会要求解决个人建房问题,和政府讨价还价,甚至有个别人把征地视为沾公家光、发建设财的机会,试图借机大捞一把。另外,我市个私企业发达,家庭作坊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向外拓展。虽然近年来我市兴建了不少标准厂房,但还是远远满足不了小企业的发展需求,部分个体企业老板往往也会利用征地的机会要求解决企业用地,有的甚至非法买卖、私自抬高土地补偿价格,造成扰乱土地市场。

(四)一些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不强,工作方式方法简单。一些农村干部面对错综复杂的征地工作,缺乏做群众工作的经验,缺乏耐心细致的工作,有个别干部囿于自身利益考虑,工作敷衍塞责,蜻蜓点水,责任心不强,缺乏一抓到底的工作干劲,导致土地征用工作久拖不决。同时,由于各自经济利益、政治利益不一致,农村一些地方还有派别之间、干群之间争权夺利、拉帮结派、相互猜疑的现象存在。而土地征用资金量大、涉及家家户户,自然成为农村派性斗争和干群矛盾的焦点。“征地难、进场难”问题大部分不是一般群众不配合,而是新老班子之间、班子成员之间借机挑拨事端。有的村级干部办事不公正,群众威信不高,甚至个别带头违法用地,给征地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

(五)一些地方征地操作不规范,征地程序不到位,群众难以接受。当前征地报批和补偿安置工作流程多,操作要求高,但各镇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征地程序不合法,操作不规范等实际情况。许多被征地农户反映有的单位在征用土地前后工作的透明度还不够,没有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一些镇在征用农村集体土地前宣传力度不够,征地公告内容不全,流于形式,基本上没有真正向农民征求意见,导致被征地农户对征地工作不清楚,包括目标规划、工作程序、征地用途等等,对现行的征地政策也不明确。如:土地性质有国有性质和集体性质之分,从而适用的补偿政策也不一样,但群众一般只关心自己能获得多少补偿,关注同他人之间的差别如何,往往忽略获得补偿的政策依据是否一样。这些情况必须要通过正当途径向农民解释、说明,如果工作不到位,就容易引发群众不满,使群众产生抵触情绪,被征地农民往往以此为由拒绝征地,并向上级部门进行举报。

二、推进合法建设项目顺利进场的对策措施

解决“征地难、进场难”问题,首要的是制订完善统一合理的补偿政策和标准,努力做好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以依法规范的方式征地,而且要一碗水端平,任何地方和单位都不得擅开口子、自搞一套。同时,要进一步转变作风,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采取综合措施,把合法征地工作的阻力降到最低。

1、制定完善征地补偿政策。慈政办发[20xx]64号文件公布以来,我市的征地补偿标准一直未做调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各方面形势的变化,原有的征地补偿标准已明显偏低,社会各界尤其是被征地农民的反应相当强烈。近年来我市强制进场用地项目逐渐增多,其问题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征地补偿标准上。因此建议一是适度提高全市征地补偿标准;二是规范区片综合价,合理划分区片,统一区片内的价格,缩小各区片之间的价格差距;三是小幅快调征地补偿标准,即每年按照物价上涨指数等因素对征地补偿标准进行调整。建议开展政策调研,制定完善征地政策的工作方案,为征地政策的调整做好前期工作。

2、优化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我市养老保障月享受额分别是a档200、b档250、c档300元,与周边县市相比明显偏低,同我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不相适应。宁波市养老保障月享受额分别是a档320、b档370、c档420元,为了提高被征地农民的生活质量,减轻其生活压力,我们建议适度调高养老保障月享受额,至少要和宁波市的标准一致。

3、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补助制度。我市已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但是不到享受年龄的这部分被征地农民却缺少基本生活的保障,因此建议建立相应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补助制度。根据《浙江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草案)》的规定,被征地农民女性45周岁以下、男性50周岁以下,经就业培训后仍未能就业,生活确有困难的,应当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费,发放期限最长不超过24个月;被征地农民女性满45周岁、男性满50周岁,经就业培训后未就业的,应当按月发给生活补助费,至按规定领取养老保障金为止。另外,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鼓励老年农民、转岗农民放弃承包土地、以承包地换保障等配套改革办法。

4、优先考虑被征地农民(拆迁)生活、生产发展用地。在国土和规划管理方面,政府要多关注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发展用地。在用地指标上要向解决被征地农民住房用地进行倾斜,改革农村居民建房方式,改善农村居民环境。另外要充分考虑被征地农民个体企业生产发展用地,提高标准出租厂房的供地比例。

5、调整政府、用地单位、村集体的利益分配。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中已经明确指出,“政府征用土地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农村,并逐渐形成稳定的资金来源”。我市也以慈党办[20xx]72号文件规定要认真落实村级留用地政策。确保土地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农村,可以考虑将出让金的一部分返还给村集体组织作为创业基金,这样既利于征地工作,又能直接确保农村土地的增值收益合理合法地、更多地留在农村,满足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需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建议按照属地原则,适当返还新开征的土地使用税。

6、试行被征地农民参股建设项目办法。在符合法律法规前提下,让被征地农民参股建设项目,特别是在以村集体为投资主体开发建设的项目。让村民参与股份合作,一可以满足了农户对土地增值、项目收效的预期期望,被征地农民容易接受,从而使征地顺利进行,项目得以落地;二可以调整征地利益分配格局,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把过去简单的货币补偿转化为稳固增长的股份分红,死钱变活钱,增加农民收入;三可以解决建设项目融资问题,减轻贷款的压力。我市宗汉街道新塘村在外口公寓建设过程中,吸收33户被征地农民参股,30%投资比例由村民负担,06、07两年共分房租利润44万元,实现了征地推进、项目落地、农民增收、农民保障多样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多赢。实践证明效果很好,被征地农户从抵制征地变为配合村级征地。今后,可否在一些类似的地方、有条件的地方作进一步探索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出台相关政策,对此类做法加以规范引导,逐步扩大。

农村土地征收新政策篇7

【关键词】农村土地纠纷;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019-01

一、经济原因

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增值效益的大幅提升,是土地纠纷案件增多的直接原因。

1在工业化、镇化加快的情况下,占地过多过快,征地补偿仍然是城乡二元化的,这不仅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且造成了农民心理不平衡,导致农民与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矛盾。现行征地办法,基本都是给予失地农民一次性补偿。集体土地被征收以后,往往能为征地一方带来很大的增值收益,而被征地一方所获得的补偿相对较少。集体和农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比例不断降低,直接原因在于征地补偿标准提高幅度远跟不上上涨幅度。依照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土地补偿费,标准为该耕地征用前三年平均产值的6-10倍;二是安置补助费,为该耕地年产值的4-6倍;三是被征用土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以及当地政府以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所做的补贴,总和最高不超过具体地块平均亩产的30倍。但因农地产值相对不高,导致补偿费用偏低,按照法定标准计算出来的补偿费有限,抗风险能力差,难以解决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而且相邻地块的征地补偿往往因用途不同而相差很大。宅基地的补偿则没有明确的统一标准,在实践中,有些地方按着附着物补偿,而有些地方则单独补偿。

2土地既是农民的生活资料,也是生产资料,如果土地不被征收,农民可以自己耕种,还可以得到国家补贴,取得不错的收入。而土地被征收,征地补偿费用仅考虑被征收的土地原用途和原价值,不考虑土地本身的价值、增值价值及预期收益,补偿标准过低,计算依据不合理。

3政府征用土地时,土地补偿费集体占了大多数补偿款,由集体统一支配。而政府对集体如何使用土地补偿款缺乏细化,缺乏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致使乡、村层层克扣现象比较普遍,再加上缺乏严格的财务监管监督机制,补偿款发放存在漏洞。

二、政策及法律法规,现行有关土地方面的政策及法律制度设计缺失,是土地纠纷产生的根本原因

(一)政策调整

农业政策的调整,是导致农民收益的变化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承包土地30年、50年不变的政策已深入人心,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各级政府提高征收各种税费标准,加上物价上涨等因素,农民种地无利可图,打击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国家适时进行了政策调整:让农民重新看到了种地的益处;免征各种税费,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对种地农民实行政府补贴,提高种地农民待遇。加上粮食价格的提高,外出务工农民即使不出家门,土地也会给自己带来比较满意的收入。

(二)法律、法规频繁修订

法律和政策的契合不协调是纠纷产生的法制性根源。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到现在,国家有关农村土地承包问题的政策、条例、法律法规不断出台,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农业法》、《民法》、《土地承包法》等,有关的政策条例不胜枚举。由于国家整体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过程中,使得已有的法律、法规很难适应现实的变化,经常被补充和修订。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在1988年、1998年、2004年被三次修订,每次都有新增添的内容。法律、政策的灵活性和多变性与土地变动滞后性和缓慢的过程产生矛盾。针对这种情况,即便是专门从事土地问题研究的人员也难以完全理解法律的真正意义。

三、社会保障缺失

“地不要人”是不少地方的征地补偿方式。被征地农民一次性拿到补偿款,如同国有企业职工买断工龄一样,实质上都是失业,但是工人享受社会保障,被征地的农民却没有。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大批种田无地、上班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农民,他们失去了生存、就业、养老的根本保障,没有办法融入城市,也没有生活的最低保障,从而引发社会问题。

四、征地理由不充分

政府在对农村集体土地进行征收时,利用“公共利益”一词的模糊性,随意将征地原因解释为“公共利益”。没有及时向农民宣传好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将补偿标准及办法及时公开的向被征地农民展示。按照现行法规,土地使用权归农民,而产权属于村集体,在征收及补偿的程序上不完善,农民缺乏有效的参与。在“双主体”制度下,强势“集体”往往会导致失地农民“被代表”。

农村土地征收新政策篇8

一、基本县情

*县地处*西部,有一个省级口岸——*,是通往*、*的主要通道,国境线长*公里,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辖6镇5乡、*个村民委员会、*个村民小组。境内居住着傣、哈尼、拉祜、布朗等*个少数民族,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边境为一体的农业县,总人口*万人,农业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少数民族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全县有耕地面积*万亩,主要经济作物是粮、糖、茶。*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故乡,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是*蔗糖生产基地县,20*年,完成生产总值*6亿元,财政总收入为*1亿元,支出*18亿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二、实施减负工作情况

(一)党政“一把手”负责制落实情况

农村税费改革后,国家规定要进一步强化减轻农民负担,实行党政领导“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工作制度。按照要求,我县及时成立了由党政领导“一把手”任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业务骨干为成员的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领导小组,并每年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调整充实,形成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确保了各项减负政策的落实到位,同时把减负工作的好坏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依据来执行。做到“听、看、问、访、查”相结合,又要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严格按照一个标准、一个口径、一把尺度的要求,民主评议、综合评价,将考核结果与年度目标责任制和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挂钩,与领导干部的晋升晋级挂钩,以此来推动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走上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二)开展政策宣传,统一思想认识

以普法宣传为契机,以召开群众会、广播电视宣传等形式,认真组织开展了农村税费改革精神和中央、省、州等减轻农民负担政策宣传活动。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增强执法部门、涉农收费部门的法律意识和政策水平,开展对涉农收费的专项治理,对违规违纪行为进行督办和查处。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制意识、维权意识,营造出良好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环境。

(三)农民负担检查及监测网点工作情况

我县每年由县减轻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牵头,成员由县纪委、县委政策研究室、财政局、发改局、农业局、政府法制办等部门组成检查组,对全县农民负担情况进行年度执法检查,然后形成汇总材料上报县委、政府,20*年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下发了海发[20*]10号文件《关于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的意见》,通过执法检查,未发现擅自设立或变相恢复明令取消的项目,能够按照“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民主管理、量力而行、群众受益、上限控制、上级监督、使用公开”的原则进行。二oo三年农民负担为*,人均负担*元,亩均负担*元;*年农民负担为*,人均负担*元,亩均负担*元;二oo五年农民负担为*,人均负担*元,亩均负担*元,二oo六年农民负担为*0*,人均负担*元,亩均负担*元,*年农民负担为*,人均负担*元,亩均负担*元。

为有效做好农民负担监测工作,按照建点的要求,使得此项工作能及时、准确地收集整理网点调查数据,为上级领导和业务主管部门提供翔实可靠的决策依据,适时掌握农民负担动态,更好地指导农村工作,我县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坝区、山区、半山区八个乡(镇)、*个村委会*户农户作为网点调查乡(镇)村户,自*年底建立以来,已先后出过7期季报、三期半年报、一期年终报,并及时上报县委、政府和有关部门。

(四)农村集体土地补偿费管理情况(以*镇为例,进行说明)

1、建立健全土地征用费专户管理制度,确保实现资金及时足额兑付。

按照要求,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补偿费管理工作,*镇于20*年1月在中国建设银行*县支行开设了土地征用费管理专户,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对所被征用土地补偿费进行统一存储和兑付。据核算汇总,到目前为止,全镇已对国道214线涉及的景龙、曼贺、曼尾三个村委会的部分村民小组被征用的水田、鱼塘、茶地、甘蔗地等共计*亩土地及果树285棵、竹子929棵共计19890*元的土地征用费,通过专户及时、准确的兑付到了农户手中。

2、规范土地补偿费的专项核算及专项审计制度。

为详细、具体核算土地征用费的收支情况,*镇由农业中心农经办代管并专门设置了“土地征用费”、“土地补偿费”两个相关的科目进行明细核算。首先,将上级拨付的土地征用费直接转入专户;其次,由集体经济组织将需要兑付的土地补偿费花名册及资金使用申请表一并交到农经办;第三,对所提供的资料进行全面审核。即对花名册中的户数、面积、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统计情况进行严格审核,与事先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比较,经审核后由领导审批再支取资金。并派出农经相关人员协助村委会和村民小组进行兑付。领取补偿费时需由领款人签字按手印,同时民主理财小组在花名册上签署意见,并签字盖章后作为原始凭证及时通过“土地补偿费”科目进行核算。

3、建立健全土地补偿费的公开制度及民主监督机制。

为防止虚报面积、套取资金等不良现象发生,*镇全面落实将土地补偿费的使用、补偿、管理情况纳入农村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内容。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将土地补偿费专户管理的收支和分配情况及时以书面和口头结合的形式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公布,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对土地补偿费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财务流程完成后,按照财务公开程序进行公开。

4、确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土地补偿费主要用于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充分尊重被征地农民的意愿。不得强制扣留农户的土地补偿费,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使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有保障。在征地补偿过程中,*镇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提高为“三农”服务的思想入手,认真履行好应尽的职责,确实维护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法权益。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补偿费使用和监督向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五)农村建房、土地收费情况

按照国土籍[*]第93号文件规定,农村居民生活用地面积在*平方米(含*平方米)以下每宗收取*元(测绘费),*平方米以上每宗地收取*元(测绘费),而我县土地部门在农村办理土地证时按城镇居民住房用地最高标准*元收取。以上收取的土地登记费*元(测绘费)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发办[*]10号文件规定,已明令取消,但部分乡镇仍在收取。

(六)免征农业税政策落实情况

落实取消农业税的政策。根据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政策要求,在20*年取消农业特产税的基础上,20*年全县免征农业税。

(七)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

全县*个村委会,*个自然村开展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退耕还林补现工作。

1、截止20*年对全县*个乡(镇)、*个农场进行粮食直补,直补资金为*万元,补助户数50*户,补助人数*人;

2、对全县*户进行退耕还林补现工作,补助金额为*万元;

3、农业生产增资补贴*万元,补贴面积*万亩,补贴户数为*户,共计*万人。

4、村级组织运行资金补助拨付和使用情况。20*年1—10月运转经费开支*万元,其中:(1)财政支付村组干部报酬*万元;(2)村两委工作经费*万元;(3)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经费*万元;(4)村级治保员、调解员补助及村委会治保调解工作经费*万元。

5、其他补助:(1)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补助*万元;(2)抗震安居补助*万元;(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万元。

(八)村内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情况

我县自20*后6月25日由县政府召开了“*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动员会”,宣布正式启动全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县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县政府领导的安排布置,于20*年6月30日下发了“关于申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通知”,要求各乡(镇)于7月14日前将申报项目上报县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

为更好地开展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申报工作,财政局领导及时协调县农业局、县农委办,抽调了三位同志协助综改办开展此项工作,综改办按照县政府的安排,对各乡镇申报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进行了全面审核。审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审阶段:首先对各乡镇申报的项目审核其是否符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确定符合申报范围的项目。第二阶段是根据各乡镇实际自然村数,计算出覆盖面比例,在符合申报范围的项目中再进行最后筛选,确定各乡镇的项目数量。第三阶段是根据所确定的项目数量进行全面汇总,汇总表分为“项目汇总表”、“项目分类汇总表”等。

1、项目申报汇总情况。根据县政府的指示,全县按照*个村民小组作为*覆盖面计算基数,全县覆盖面为*个村民小组,按照中央、省政府的要求,各县(市)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覆盖面必须在*以上的精神,我县按*个村民小组上报奖补项目,全县财政奖补项目覆盖面已达到*。全县审核初定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共*件,共分六个项目类型:其中:①道路硬化建设项目*件,占项目总数的*;②村内文明路建设*件,占项目总数的*;③文化设施*件,占项目总数的*;④人畜饮水*件,占项目总数的*;⑤公厕*件,占项目总数的*;⑥垃圾池*件,占项目总数的*。

以上六个项目类型均分为“新建项目、在建项目和已建项目”。其中:新建项目*件,在建项目*件,已建项目*件。

2、项目申报投资情况

(1)全县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申报总投资为*万元。其中:道路硬化投资*万元,占总投资的*;文明路建设投资*0*万元,占总投资的*;文化设施建设*万元,占总投资的*;人畜饮水*万元,占总投资的*0*;公厕*万元,占总投资的*;垃圾池*万元,占总投资的*0*。(2)分项投资情况。新建项目总投资*0*万元,占总投资的*;在建项目总投资*万元,占总投资的*;已建项目总投资*万元,占总投资的*。

村级“一事一议”项目资金来源总额为*万元,其中:群众自筹*万元,占来源总额的*;其他*万元(主要是实物折资、投劳折资等),占来源总额的*;上级补助*万元(主要是各部门对在建项目和已建项目的补助),占来源总额的*;乡镇补助*0*万元(主要是乡镇对在建项目和已建项目的补助),占总额的*0*。

(九)农村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执行情况

在落实农村订阅报刊实行“限额制”后,我县农村集体的报刊征订都是按自愿原则,不搞任务分配或摊派进行征订,多数村对限额制执行情况比较好,村级报刊订阅滥摊派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就目前从全县各村组的征订情况看,都未超过*元。

(十)公示制执行情况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减轻农民负担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各项政策规定,搞好涉农收费项目、价格的检查落实,及时把“*县主要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栏目”,公示到各涉农收费单位及人员相对密集的村组,做到家喻户晓,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涉农收费的一些基本情况、村务公开情况、财务公开情况,真正使得项目公开、标准公开、范围公开。

(十一)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执行情况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根据辖区自然村的地理位置、人口、经济状况、民族结构、村间的距离等进行整体规划和重新布点,宜并则并、需增则增。全县20*年撤并学校3所,撤并教学点*个。在调整优化布局任务的同时,积极推行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补助,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中央、省、州共下达免教课书、免学杂费、寄宿制生活费*万元,享受免学杂费学生人数达*人,享受免教课书学生人数达*人。收费标准严格按西发价格[20*]69号文件规定执行,幼儿保育费每学生每月*元、幼儿教育费每学生每月*元,小学住宿费每学生每学期*元(部份乡镇小学校因学生家住地距离学校较远,比如勐遮、勐满等)。代收小学作业本费每学生每学期*元,初中作业本费每学生每学期*元,幼儿伙食费每学生每月*元(乡镇)、县级*元,参保在坚持自愿原则的基础上,保险费每学生每年*元。据调查了解,未曾发现向学生收取高额住宿费和统一购买教学辅导材料和学具,也未曾发现向学生乱收费来偿还学校建设的债务和要求学生统一购买校服。

(十二)农业生产性费用和经营服务性收费情况

1、农村水电费收缴费情况

随着农村电网改造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电费负担有所缓解。目前农村用电收费标准分为两类:一是电力公司供电的村寨按总表收取标准为*元/度,农民实际摊交0*—*元左右;二是农场电站供电的村寨按总表收取标准为*元/度,农民实际摊交*元—*元度左右,比如*的部分村寨,电费收取标准农民还能承受,但是电力设施的维修及改造费用较高,无形中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对此群众有所反映,另外由于管理上的原因,加之至今尚未进行农网改造的地方,要么管理不善,部份存在偷漏电现象;要么线路老化,日长年久未能维修和改造,单位电价有所提高,最高可达*元/度,比如勐遮镇曼洪村委会、西定乡曼玛村委会等。

2、农业灌溉用水水费情况

*县农业灌溉用水,分别由多个大大小小的水库供给,用水费由各水库按勐价发[1992]22号文件规定收取,每亩水田一年的生产用水平均收取生产性水费*0*元,勐遮镇最具代表性,个别乡镇至今尚未对农业用水进行收费,比如*镇等,工业用水收费按有关规定和标准执行。

3、农机收费情况

根据*省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的批准收费项目,经县物价部门核准和备案,依据云价费发[1995]69号和云政办发[20*]88号文件精神,我县收取各种型号拖拉机农机服务费标准为:轮式拖拉机*0*元(台/年);链式拖拉机*0*元(台/年);小型拖拉机*0*元(台/年);其他农业机械*0*元(台/年)。保险费:大拖拉机*元/年;小型拖拉机*元/年;年检*元。费用收取后,其中:县、乡各*,省、州各*。目前主要收到的是轮式及小型两类服务费用,其它方面无超标收费情况发生。

4、畜牧产品服务性收费情况

动物防疫及动物产品检疫的收费,我县也严格按照*省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的批准收费项目进行收取服务费用,不存在多收,乱收现象。

5、化肥、种子调拨、进帐、出售等价格情况。

在杂交种子的调销中,统一由县种子公司调拨,销售价格各乡镇与县上统一,杂交水稻每包*元,杂交包谷每包*元,化肥:(1)国产尿素:2006年*元/吨,20*年*元/吨,增*;(2)普钙:2006年*元/吨,20*年*元/吨,减*;(3)国产复合肥:2006年*元/吨,20*年*元/吨,减*。不存在乱提高销售价的行为。

6、兽医屠宰税收缴情况。

每头猪各种税费共收取*元,其中:检疫费*元,屠宰费*元,工商*元,国税*元;每头牛各种税费共收取*元,其中:检疫费*元,屠宰费*元,工商*元,国税*元。工商和国税均为代收,全额上交各相关部门。

7、婚姻登记收费情况。

通过20*年农民负担年度执法检查,原民政部门下发的海民字[20*]33号文件,收取结婚表格费,结婚表格*份,每份*0*元,计*0*元,离婚表格*份,每份*0*元,计*0*元,这两项表格费在物价部门没有核准收费,现已取消和整改。目前,在本着“结婚、离婚自愿、自由”的原则基础上,我县严格按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县物价部门的收费项目所核定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结婚登记工本费*元/对;离婚证工本费*元/对。不存在乱收费和搭车收费以及利用职权之便强行收取其它费用等现象。

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独生子女“奖优免补”政策落实情况。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有效减轻了农民群众看病的负担,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四年累计*人次得到补偿,补偿金额为*万元。农村独生子女“奖优免补”政策的实施,向农民群众传播婚育文化、帮助农民群众转变婚育观念。引导农民群众自愿放弃多生育实现“少生优生、降低全县生育水平,提高人口质量、脱贫致富”的目的。逐步建立起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四年累计全县共有*户,*人享受到了“奖优免补”政策,资金总投入*万元。

三、减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村寨村内“一事一议”筹资投劳程序还不规范,公开不及时,部分村组有超标现象。

2、相当一部分农村电网现在已经老化,供电部门收费标准虽为*元/度,但农户实际平摊下来的电费仍然较高,造成农村用电负担还相对较重。就全县农村范围内不同程度存在隐性负担等矛盾。

3、部份领导干部对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关减负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上存在松懈、麻痹思想,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仍然薄弱。

4、村组集体债权(历年农户欠集体的提留统筹款)清收困难,并因此而引发了一些群众之间的矛盾。

5、农村土地私下流转严重,流转合同签订不规范,合同多由村(组)两级留底,不到相关部门进行登记备案,为今后的土地纠纷埋下了隐患。

6、县级财政的压力加大。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使我县可用财力的规模缩减,而相应的刚性支出逐年增加,我县是典型的“吃饭财政”、“保工资、保运转”已经是县乡两级财政工作的重点,“两税”取消后,我县减收达*多万元,财政的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如农村税费改革前,全县的村、组办公经费、干部补贴主要依靠县乡补助、村提留、乡统筹及集体经济收入。2002年全县的村提留、乡统筹收入达*万元,取消乡统筹后,20*年村级的转移支付仅为*万元。可用资金量小,难以安排,致使村委会、村民小组运转困难。

7、村基层组织运转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影响。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农业特产税和“三提五统”,农村基层组织的经费纳入县级财政转移支付,20*年我县在兑付这一部份经费时,相当一部分村小组长就认为补贴低、事情多,不愿干。一些致富门路多、有经济头脑的年轻人不愿进班子。农业税取消后,相应的*农业税附加也随之取消,农村基层组织的经费保障难度进一步加大,村级经费不能及时得到保证,单靠基层干部的政治热情是难以持久的,村级组织也势必难以正常运转。

四、今后工作打算

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任重道远,要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牢固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

(一)继续深入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和各项惠农利民政策。严格按照中央、省、州关于农村税费改革的总体要求,不折不扣地把减负政策落到实处,确保农村税费改革各项政策到位,执行不走样。对村集体公益事业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和检查,防止挪用,进一步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以巩固减负工作成果。

(二)全面落实有关减负各项制度。继续落实农民负担预决算、监督卡、财务公开、专项审计等制度,全面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和部门责任制、涉农收费部门工作汇报制、涉农收费和价格公示制、违反减轻农民负担政策“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充分发挥这些制度的监管作用。

(三)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力度,兼顾农民利益,电力部门应适当分担电损带来的损失,让利于民。

(四)按文件规定取消土地登记*元(测绘费),农村土地证采用*元/本的普通本。

农村土地征收新政策篇9

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民利益;保障机制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加速的步伐,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前提下,加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是彻底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经之路。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涉及相关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引发了不少类似于广东“乌莰事件”的农民利益受损的事件,倍受社会关注。因此,如何从制度层面建立健全农民利益保障的长效机制,使处于劣势位置的广大农民的利益得到有效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农民利益受损的现状

土地征用涉及国家、集体和农民利益关系的调整。政府主导型城市的迅速扩展与既得利益的农民的冲突是主要矛盾。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的城乡差别矛盾,在一部分城乡并轨中变得突出。在各利益主体中,农民处于弱势地位,在土地征用过程中缺乏话语权,利益很容易受到损害。

目前,在征地过程中普遍存在征地程序不规范、随意扩大征地范围、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强制农民交出土地和征地款使用混乱等损害农民利益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主要表现:一是截留、挪用农村土地流转收益,损害农民利益。二是随意变更甚至撤销农户的承包合同,强迫承包农户集中流转。三是借农村土地流转,改变农村土地农业用途。四是一些村委会、村民小组及农户与代耕户签订低价流转合同,未曾考虑到土地的升值问题,容易引发合同纠纷。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农民利益受损的原因

(一)产权制度不完善,农地权属不清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是农村集体所有,农民只享有农地承包经营权。《宪法》和《民法通则》对农地所有权主体界定不清晰,集体概念模糊,农民对其承包的农地只享有经营、收益、流转等权利,缺乏具有实质性产权的处置权。《物权法》也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进行了规定,土地经营权可以采取流转、转让、租赁等方式进行处置,但没有规定完整的处置权能。处置权的缺失必然使农民成为弱势的一方,无论是反租倒包、股份合作还是土地征收,与集体、政府相比,农民无法拥有“平等”的谈判地位。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没有价格谈判话语权,一些地方集体经济组织成了土地的实际支配者,导致公权侵犯私权、行政权侵犯财产权的现象频繁发生,“自愿、有偿”难以实现。

(二)农民的弱势性

农民缺乏必要的合同法知识,缺少对土地升值的预见性,信息来源不畅,权利意识不强,力量分散,话语权薄弱。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分散的农民个体无力去争取并维持自己的合法利益,更何谈平等谈判。农民自身的分散性及权利意识的淡薄,使得他们在政府前景规划、制度设计、利益分配等国家决策中无法发出自身的有力声音,在与受让方协商价格时,缺乏平等谈判的能力和筹码。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相对都比较淡薄,严重阻碍了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应有的政治权利和合法的经济利益的有效实现。

(三)政府职能的异化

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三级都是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代表,对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经营权和管理权,理应忠实地代表土地所有者的利益。但实然层面上,从目前土地流转的各环节看,行政操作的痕迹不仅清晰可见,而且在某些地区甚至变成了主要的推动力。政府部门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剥夺农民的合法利益,土地流转远远偏离了自愿等价有偿的交易平台,政府部门职能异化的现象相当严重。

三、农民利益保障机制的构建

建立产权明晰、权能明确、权益保障、流转顺畅、分配合理的土地产权制度。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重点突破土地权利法制设置滞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主体不明晰、权能不完善等瓶颈制约。

(一)进一步健全法制,明晰土地产权和权能

一要在大的制度框架内,进一步明确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尽快修改《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物权法》等相关法律中与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不一致的条款,进一步明晰农民的土地权利,使农户真正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权统一的承包经营权。进一步拓宽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包括给予农民农地抵押权、农地入股权、农地发展权等。使农民真正独立地处置土地,进行融通资金、土地股份合作、获取改变土地用途或土地利用强度所带来的增值收益。限制集体对土地的处置权力,进一步界定集体组织对土地的相关权利,防止基层干部滥用权力,搞土地权钱交易。二要严格实行问责制,就必须建立正常的征地纠纷处理机制。这就要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紧密衔接,覆盖土地审批、供应、使用和开发全过程,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土地监督管理制度。对于非法批准或实施征地的,侵害农民利益的必须从严追究责任,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以此来保护农民权益。

(二)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尊重农民意愿

农村土地的流转要和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相适应,要和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要和中国农村经济状况相适应,而不能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盲目扩大土地流转规模,造成农民被城市化,带来潜在的社会问题。应坚持农民自主决策,做到农民知情、农民自愿、农民参与、农民满意,防止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凡农民不同意的,一律不得强行开展。要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要求,做好拆迁、农民安置小区和住房建设,禁止在农村地区盲目建高楼,强迫农民住高楼。

(三)培育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

土地流转市场的形成主要依靠土地供求的变动自发形成,要依靠土地供求双方的自愿,政府在土地流转中起引导作用,不能搞强迫命令。要在土地市场供应、交易、监管三环节上下功夫。政府不仅要完善一级土地市场的供地机制,以直接影响土地市场的供需状况,而且要对二级土地市场供求形成有效干预。同时要逐步理顺价格机制。通过税收、金融等政策影响土地价格,使土地价格成为市场的指示标志,成为识别土地市场变化的重要标准,进而影响土地供求关系。

(四)确立市场化补偿机制

推进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就必须给农民足够的补偿,并保障农民的生存就业发展权。一是合理确定土地补偿的标准和计算方法,应坚持公平市场价值原则。二是实施多元化的土地补偿方式,可采用货币补偿和非货币补偿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三是通过立法固化征地补偿议价程序,保证征地补偿议价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五)实行土地公益性征用与经营性征收制度

采取列举式和概括式明确界定土地征收范围,具体区分土地公益性征用与经营性征收项目。公益性征用具有国家强制性,但应按市场价格给予补偿,禁止政府滥用权力以悬殊的价格向农民征地;经营性征收不能启动国家征地权,应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征地一方应通过市场与农民协商谈判,并以公允价格取得土地使用权。

(六)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按照“多层次、多渠道、分阶段”的原则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剥离土地承包经营权所负载的社会保障功能。多层次,即超转政策、城保政策、农保政策和村级福利等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并存。多渠道,即在筹资方面由政府财政、村集体、个人多方面负担。分阶段,即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社会保障不搞“一刀切”,针对城市化进程的具体情况,分阶段进行。二是创新社会保障政策与制度。针对城乡结合部地区失地农民的实际情况,将失地农民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给予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同时,设立专门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多渠道筹集资金。三是采取各种灵活多样、具有实效的保障措施。应坚持政府推动、个人参与的原则,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制定保障性措施。除了让完全失地的农民加入城镇居民社会保险体系以外,对部分被征地的农民,应加快建立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在内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防止失地农民中的弱势群体因无法返回农村,而流落城市贫民窟。

(七)进一步建立就业保障机制

一是加强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应建立健全针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网络体系,加大以职业技术、岗位技能为重点的就业培训,有针对性地进行免费的“订单式”培训,为农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提供条件,使之尽快融入城市的发展之中。二是拓宽农民就业门路。要以产业带动就业,将城乡结合部地区的产业发展与当地农民的就业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符合当地实际的优势产业,特别是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行业和服务业,并优先接收失地农民就业。三是鼓励与扶持农民自主创业。应加大对农民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在工商登记、税收、信贷、用地等方面予以鼓励和优惠政策。

(八)强化政府的管理监督职能

地方政府应该加快职能转变,改变过去越权代包、参与土地流转的收益分配的做法,转而为农民权益保障服务,通过经济手段和法制手段对土地流转进行管理监督。借鉴国外经验,政府在土地流转管理监督方面的职能应包括建立和健全农地流转市场、对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变更或者解除进行登记和备案、督促流转合同的有效落实和严格兑现、调解和仲裁土地流转纠纷;加强流转后土地利用情况的监督,防止投机性囤积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程度;控制地价水平、调节土地利用方向。

(九)挖掘乡村治理资源,提升村民自治水平

在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引导培养农民法律意识,增强政府解决基层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为农民提供服务的同时,加强乡村治理的一大重要思路,是充分挖掘乡村社区的本土资源,提升农村自治水平,提高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通过民间调解机制来化解村庄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当前应当重视和培育农民较易接受的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组织、乡民理事会等民间纠纷调解组织,做好引导和监督工作,提升村民自治水平。

(十)畅通法律救济渠道

一是给予农民法律救济主体资格。很多情况下,法律都没有确立失地农民的诉讼资格,使得失地农民很难及时获得法律途径的救助,建议设定失地农民的集团诉讼制度,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能够减少公权力的干预和侵犯。二是建立失地农民法律援助制度。失地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地位脆弱,伸张正义的能力有限,往往在权益受损时,没有足够的时间、财力和精力获得救济,从而导致权益被侵害。

参考文献:

1.郎佩娟.农村土地流转中的深层问题与政府行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1).

2.冯振东,霍丽,邵传林.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述评[J].西北大学学报,2010(2).

3.关艳.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1(3).

4.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国际比较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农村土地征收新政策篇10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成为媒体的热点话题,不少学者认为未来十年城镇化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尽管李克强总理一再强调未来的城镇化要注重“人的城镇化”,然而农村土地制度的缺陷,户籍问题尚未解决,使得城镇化进程依然面临众多困难。而城市开发中农村土地征用也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鉴于我国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产权界定不清晰,国家对土地的征用又具有一定强制性,被征地农户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地位,地方政府出于经济利益,在对农地征收补偿中有失公允的做法比比皆是。因此,探究农地征收补偿中出现的农民与地方政府之间矛盾产生的根源,不仅有利于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完善,为城市开发提供决策的理论依据,同时也能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稳定。

1文献回顾

国外以土地私有制为主,涉及土地征收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Lin[1]以台湾为例,认为政府出于公共利益需要进行土地征收,应给予被征收者现金赔偿,并且土地所有者应该以入股方式与开发商联合开发,实现共赢;Louw[2]以荷兰为例,提出一种政府综合规划,银行占主导地位的土地整理、土地银行和土地征收一体化模式,土地被征收者以入股的形式享有开发带来的增值收益。国外在城市房屋拆迁方面也有一些研究,如Reimann[3]以东柏林城市拆迁为例,认为赔偿的原则和结果必须根据财产的属性不同有所差异,这些差异包括财产所属城市的规模和所在城市内财产的分配状态;adams[4]通过介绍香港政府城市更新机构的转变过程,认为城市拆迁本身比新建项目更复杂,政府制订的拆迁计划不一定适合地区的发展。

在国内,虽然农村土地权益问题一直存在,但由于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学者们长期关注的焦点仍是城市房屋拆迁方面。如施国庆等[5]分析了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制度的缺陷及根源,建议政府发挥职能,提高对被拆迁人权益的保护;彭小兵等[6]认为应引入市场机制并加强监管,对当前城市房屋拆迁制度进行完善,保护被拆迁者的利益;彭小兵[7]讨论了我国城市拆迁制度变迁过程中的一些至今未能有效解决的制度性缺陷,重新设计出我国城市拆迁中政府有效约束自身、拆迁人和被拆迁人行为和规范城市拆迁市场的政策机制框架;王克稳[8]认为必须彻底改革现行的补偿制度,改革的内容包括建立城乡统一的拆迁补偿制度、建立房地统一的拆迁补偿制度、建立完全市场化的估价制度、实行拆迁补偿裁决的司法化等;李家鹏[9]利用线性回归理论计算区位基准价格,利用模糊预测中的贴近度理论,在房屋重置价格基础上,对拆迁补偿金额进行估计。

而土地征收的问题是在最近几年才得到学界的深度关注。李国健[10]对国内外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的做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和经验借鉴,对山东省补偿安置被征地农民的一系列实践探索进行了实证分析。张鹏[11]采取规范分析和实证检验相结合,对农地价值的内涵、影响因素、评估、增值及分配、农地产权主体的经济补偿进行了探讨,并对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土地征收制度创新的经验进行了分析借鉴。穆向丽[12]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农户农用地使用权征用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唐鸣等[13]就“城中村”改造中的征地拆迁引发的地方政府与业主的纠纷,提出国家应强化对征地拆迁的监督和规范,尊重业主的合法权益。而在博弈论应用方面,以往的研究也往往侧重于城市房屋拆迁方面,如洪开荣[14]应用博弈论方法,对城市开发中现行投资困境、优势区位、行政介入及可持续开发问题进行了研究;闵一峰[15]以南京市为例,运用博弈论对拆迁各主体间利益矛盾予以阐释:被拆迁户的弱势地位使得其不得不通过“拖延”、“对抗”策略来维护其权益。刘怡[16]基于演化博弈发现现有的西安市房屋拆迁补偿机制易引起纠纷的原因,并结合大明宫遗址拆迁实例提出建议;许广等[17]基于公平互惠理论对政府与开发商房屋拆迁的博弈进行分析,认为各利益主体在公平互惠思想的心理效用值影响下,会朝着社会福利增大的方向行动;法丽娜等[18]从博弈论角度分析多方利益冲突,从法律方向定位各职能、政策的依存关系,对城市拆迁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国外由于政治法律环境不同,其农村土地征收的研究成果并不适用于我国的国情。而国内关于土地征收补偿问题的集中探讨出现较晚,且很多局限于制度设计的研究框架中,缺乏对征收冲突起因的深入研究;另外,尽管也有一些通过博弈模型论证城市房屋拆迁的研究,但应用博弈论来解释农地征收本质的文章却很少。事实上,城市房屋拆迁与农村土地征收之间在涉及到的主体、对象、法律关系及补偿程序等方面都有一定区别。城市房屋拆迁针对的是城市规划区内的国有土地,而国家建设征收土地指向的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城市的房屋拆迁一般可获得房屋产权的等价调整或价值交换,而农地征收后意味着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消灭,农民一般只能获得土地补偿金和安置补偿金;而且土地征收的程序也要比城市房屋拆迁复杂得多,涉及到国土资源局、乡镇政府、农民等多个经济主体。基于此,运用演化博弈对农村土地征收补偿进行分析,一方面可以多角度发掘博弈主体的行为动机,弥补以往研究对土地征收纠纷原因阐释的不足;另一方面也为完善农村土地征收制度、城镇开发决策提供新的视角。

2征收补偿演化博弈模型的引入

演化博弈论是由进化生物学发展而来,梅纳德?史密斯出版的《演化与博弈论》(《evolutionarilyStableStrategy》)奠定了演化博弈的理论基础。博尔丁的《演化经济学》与纳尔逊和温特的《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进一步推动了演化博弈在经济学中的运用。与传统博弈“完全理性”假设不同的是,演化博弈在有限理性的基础上,关注长期博弈的动态均衡。

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涉及到当地政府、中央政府及农民三方的博弈,当地政府希望以较低的成本征地,以获取最大土地利益,甚至不惜采取违法手段。而失地农民要维权,则只能上访,然而上访需要面临各种阻挠以及不菲的成本,即便中央政府得知了消息,对此进行核查也需要成本。另外,中央政府需要委托当地政府与农民谈判,达成补偿协议。因此在三方博弈中,地方政府往往处于优势,是否采取违法征地这一策略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态度、农户的维权成本、征地补偿标准、中央的检查成本以及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违法征地的经济惩罚等因素,并且与地方政府的态度和农户采取维权这两个因素直接相关。

基于此,首先建立二元演化博弈模型,博弈主体为地方政府和农民,涉及的变量如下:

C――地方政府补偿金额;

t――地方政府征地时给农民提供的其他交换条件(如解决就业、提供社保等)的价值;

i――提高的补偿额;

F1、F2――农民采取斗争策略所需的成本(包括上访、寻求法律和媒体援助等维权成本,F1>F2);

G1、G2――地方政府应对农民的斗争策略所花费的成本(包括增加的谈判成本、可能受到的中央政府的经济处罚、政府声誉及公信力受损的潜在成本等,G1>G2);

B――地方政府从征地中获得的利益。

博弈方1(地方政府)的策略集合为S1(斗争,妥协),博弈方2(农民)的策略集合为(斗争,妥协)。在得益方面,无论被征地农民是否阻挠,征地都势在必行,当地政府一般先与农民们进行协商,协商不成功方采取强硬措施,双方得益用(u1,u2)表示。则有以下博弈结果:①博弈双方策略为(斗争、斗争)时,双方得益为(C-F1,B-C-G1),即农民对征用者给出的协商补偿金额不满意,采取斗争策略,地方政府与之协商不成,也采取斗争策略。结果农民的土地被强制征用,未能获得更多的补偿,且付出了额外的斗争成本F1;政府征得了土地,获得了土地收益B,支付了补偿金C和应对农民斗争的成本G1;②博弈双方策略为(斗争,妥协)时,双方得益为[C+i-F2,B-(C+i)-G2],即农民不满最初的补偿协议而采取斗争策略,最终政府妥协了,提高了i个单位补偿金额,但此时农民付出了额外的斗争成本F2,由于这次的斗争比①中的情形遇到的阻力小些,因而F2

根据土地征用的实际情况可知:

u1(斗争,妥协)≥u1(妥协,妥协)≥u1(妥协,斗争)≥u1(斗争,斗争)

u2(妥协,斗争)≥u2(妥协,妥协)≥u2(斗争,妥协)≥u2(斗争,斗争)

即:C+i-F2≥C+t≥C≥C-F1

B-C≥B-(C+t)≥B-(C+i)-G2≥B-C-G1

整理得:i-F2≥t≥0(1)

G1≥i+G2≥t≥0(2)

假定被征地农民采取斗争策略的概率为p,则采取妥协的概率为1-p;地方政府采取斗争策略的概率为Q,妥协的概率为1-Q。p和Q都为时间t的函数。

那么,被征地农民采取斗争策略的平均收益为:

U1f=Q(C-F1)+(1-Q)(C+i-F2)(3)

被征地农民采取妥协策略的平均收益为:

U1C=QC+(1-Q)(C+t)(4)

被征地农民的总平均收益为:

■1=pU1f+(1-p)U1C(5)

有限理性博弈分析的核心是博弈方策略类型比例的动态变化速度,选择“斗争”策略的农民比例,其动态变化速度可用动态微分方程(亦称策略的复制动态方程)表示如下:

F(p)=■=p(U1f-■1)=(1-p)(U1f-U1C)

=p(1-p)[i-F2-t+Q(F2-F1-i+t)](6)

同理,当地政府采取纯斗争策略的平均收益为:

U2f=p(B-C-G1)+(1-p)(B-C)(7)

当地政府采取妥协策略的平均收益为:

U2C=p(B-(C+i)-G2)+(1-p)[(B-C+t)](8)

当地政府的总平均收益为:

■2=QU2f+(1-Q)U2C(9)

当地政府的策略复制动态方程为:

F(Q)=■=Q(U2f-■2)=Q(U2f-U2C)

=Q(1-Q)[t+p(G2-G1+i-t)](10)

方程(6)、(10)构成了被征地农民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动态复制系统。令F(p)=0,F(Q)=0,可得到复制动态的稳定状态的解为:e1(0,0),e2(0,1),e3(1,0),e4(1,1),e5(■,■)。

3演化博弈稳定策略的稳定性分析

根据演化均衡理论,要达到策略的稳定状态,F(x)的一阶导须小于零。现运用雅克比(Jacobian)矩阵的局部稳定分析进行检验如下:

建立雅克比矩阵:

J=(1-2p)[i-F2-t+Q(F2-F1-i+t)]-p(1-p)[F1-F2-t+i)Q(1-Q)[G2-G1+i-t](1-2Q)[t+p(G2-G1+i-t)]

矩阵J的行列式为:

detJ=■■-■■(11)

矩阵J的迹为:

trJ=■+■(12)

由上述方程(11)和(12)可得出矩阵J在5个平衡点的行列式及其迹的值,并结合式(1)、式(2),可得到稳定性分析结果(表2)。

由表2可知,该动态复制系统中有两个局部平衡点是稳定的:e2(0,1)、e3(1,0),分别对应着策略组合(妥协,斗争)、(斗争,妥协)。e1和e4不稳定,e5为鞍点,其博弈的动态变化过程如图1所示。

该图描述了博弈双方策略互动的演化过程,由不稳定平衡点e1、e4及鞍点e5连成的折线为系统收敛于不同状态的临界线。初始状态位于该折线右下方区域的所有点收敛于演化稳定策略(1,0),即当被征地农民采取斗争策略而当地政府妥协时,博弈趋于平衡。初始状态位于该折线左上方区域的所有点收敛于演化稳定策略(0,1),即当农民采取妥协而地方政府采取斗争策略时,博弈趋于平衡。即:地方政府与农民在该征地补偿博弈中存在两个稳定策略:(斗争,妥协)、(妥协,斗争)。

4结论及改进对策

4.1结论

从上述分析中,得到土地征收补偿博弈的两个均衡结果(斗争,妥协)、(妥协,斗争),都不令人满意。演化博弈收敛于这两个均衡点意味着博弈的任何一方采取斗争策略都会给土地征用增添阻力,都会导致某一方利益受损,换言之,土地配置并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

该博弈均衡的现实含义是:当农民不满意征地补偿而采取拖延、上访等抗争策略时,地方政府出于中央政府、媒体等的压力,或是为了尽快将土地投入建设而采取妥协,提高对农地征收的补偿。农民们从这样的实例中意识到斗争带来的收益更大,纷纷学习、模仿,最终博弈的结果是所有农民趋于采取“斗争”,而地方政府采取“妥协”策略的均衡状态;而另一种现实情况也是当前普遍存在的情形是:地方政府占据博弈的优势地位,农民们在法律知识、政策信息方面处于劣势,土地权益界定不清晰,农民们甚至尚不清楚自己对土地有哪些权利,再加上普通民众与政府抗争的成本较高,采取“斗争”策略的农民还是占少数;种种不利条件导致几乎所有农民一开始就只会被动地接受地方政府给出的征用补偿协议,而其他地方政府一旦发现了农民的“软弱”性,也会互相效仿,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4.2改进对策

考虑地方政府在该博弈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地方政府应让农地征用更加公开化、市场化,改善其在公众中的形象;此外,应尝试将地方政府的良好声望和社会公信力收益化(设为m),比如中央对社会公信力高的地方政府划拨一定财政奖励或优先给予重大项目的审批等,由此激励地方政府给被征地农民提供更多的非货币补偿(设为t′);农民被征地后生活有了保障,甚至得到了一定改善,接受补偿协议的农民比例增大,地方政府和农民双方的斗争成本都得到了降低,形成良性循环。另外,针对地方政府滥用政治权利强制性征收农民土地的行为,中央应加大处罚力度,即提高其采取斗争策略的成本(设为G′);当然,中央政府需要耗费较大的监督成本,因而可以建立媒体和公众检举的监察机制,为上访者提供一些便利渠道,这同时可以降低农民采取斗争的成本(设为F1′)。由此,可以得到改进后的博弈收益矩阵(表3)。

从表3可知,当地方政府提高了被征地农民的生活保障,丰富了补偿方式如就业、新房安置、社保、户口等,农民选择妥协策略的收益大于选择斗争策略的收益,即C+t′>C+i-F2时,若B-(C+t′)+m>B-C,即m-t′>0,也就是说地方政府给予农民诱惑条件所花费的成本没有超过其从中获得的声望和公信力收益时,地方政府采取妥协策略得到的收益将大于采取斗争时的收益。此时,博弈均衡趋于在(妥协,妥协)策略组合下达到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