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的区别十篇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的区别十篇

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的区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3:04

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的区别篇1

一、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范围

1.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都要按照《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实施岗位设置管理。

2.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都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3.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参照《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4.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由事业单位已经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适用《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

二、岗位类别设置

5.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以下简称三类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

6.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结构比例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确定,控制标准如下:

(1)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

(2)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一半以上。

(3)主要承担技能操作维护、服务保障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一半以上。

(4)事业单位主体岗位之外的其他两类岗位,应该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

(5)鼓励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逐步扩大社会化服务的覆盖面。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7.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本实施意见和行业指导意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结构比例的具体控制标准。

三、岗位等级设置

(一)管理岗位等级设置

8.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9.事业单位现行的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一到十级职员岗位。

10.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和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设置事业单位各等级管理岗位的职员数量。

(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

11.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根据现行专业技术职务管理有关规定和行业指导意见确定。

12.专业技术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的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的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区分正副高的,暂按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有关规定执行,具体改革办法结合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另行研究制定。

13.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根据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和行业特点,以及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实行不同的结构比例控制。

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1:3:6。

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1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总结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优化结构、合理配置的要求,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结构比例控制的标准和办法。各级人事部门及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严格控制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严格控制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总量,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核准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

(三)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置

15.工勤技能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岗位等级规范、技能水平和工作需要确定。

16.事业单位中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17.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25%左右,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5%左右。

18.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主要应在专业技术辅助岗位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职责等对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领域设置。各地区、各部门要制定政策措施严格控制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

(四)特设岗位设置

19.特设岗位是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经批准设置的工作岗位,是事业单位中的非常设岗位。特设岗位的等级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特设岗位不受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务后,按照管理权限予以核销。

20.特设岗位的设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设区的市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

四、岗位基本条件

(一)各类岗位的基本条件

21.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条件,主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确定。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

(3)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

(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二)管理岗位基本条件

22.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四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23.各等级职员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三级、五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四级、六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

(2)四级、六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五级、七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3)七级、八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八级、九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24.一级、二级职员岗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三)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条件

25.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执行。

26.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应包括准入控制的要求。

27.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以及事业单位在国家规定的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基本条件基础上,根据行业指导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以及本单位的具体条件。

28.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条件,由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按照《试行办法》、本实施意见以及行业指导意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专业技术水平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

(四)工勤技能岗位基本条件

29.工勤技能岗位基本任职条件:

(1)一级、二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

(2)三级、四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3)学徒(培训生)学习期满和工人见习、试用期满,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后,可确定为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五、岗位设置的审核

30.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人事部核准后实施。

国务院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人事部备案。

31.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本地区人事厅(局)核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本地区人事厅(局)核准。

32.地(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本地(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地(市)政府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本地(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33.县(县级市、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县(县级市、区)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地区或设区的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县(县级市、区)政府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县(县级市、区)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地区或设区的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34.国务院直属机构中垂直管理的,其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报人事部备案后,由国务院直属机构组织实施。

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政府直属机构,其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实施方案,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核准后,由该直属机构组织实施。

六、岗位聘用

35.事业单位按照《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行业指导意见以及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根据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的原则,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36.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按照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基本条件的要求聘用人员。对确有真才实学,岗位急需且符合破格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破格聘用。

37.尚未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的事业单位,应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和《试行办法》、本实施意见及行业指导意见的精神,抓紧进行岗位设置,实行聘用制度,组织岗位聘用。

已经实行聘用制度,签订聘用合同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试行办法》、本实施意见及行业指导意见的要求,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对本单位现有人员确定不同等级的岗位,并变更合同相应的内容。

38.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置、组织岗位聘用并签订聘用合同的情况进行认定。对符合政策规定,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

39.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使事业单位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

各地区、各部门和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把握政策,不得违反规定突破现有的职务数额,不得突击聘用人员,不得突击聘用职务。要采取措施严格限制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中高等级岗位的设置。

40.事业单位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岗位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结构比例的,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尚未达到核准的结构比例的,要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根据事业发展要求和人员队伍状况等情况逐年逐步到位。

七、专业技术一级岗位

41.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

42.专业技术一级岗位的任职应具有下列条件之一:

(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2)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的专家、学者;

(3)其他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享有盛誉,业内公认的一流人才。

43.专业技术一级岗位由国家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按照以下基本程序确定:

(1)按照行政隶属关系,事业单位将符合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条件的人选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或国务院主管部门;

(2)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或国务院主管部门对专业技术一级岗位人选进行审核后报人事部;

(3)人事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区、各部门上报的人选进行审核确定。

确定专业技术一级岗位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八、组织实施

44.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作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要根据《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的要求,加强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要充分发挥各有关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严格按照核准的各类岗位结构比例标准,共同做好岗位设置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

45.事业单位要按照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自主设置本单位的各类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落实单位用人自,确保事业单位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自主聘用人员。

46.有行业岗位设置指导意见的,要按照《试行办法》、本实施意见和行业指导意见,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能够参照行业岗位设置指导意见的,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同意,参照相近行业指导意见执行;其他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会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按照《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的精神执行。

47.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部门和事业单位建立岗位设置管理信息数据库,运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提高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水平。

48.各地区、各部门和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坚持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对违反规定、打击报复、的,要追究相应责任。对不按《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不予确认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不予核拨经费。情节严重的,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的区别篇2

20__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一年,今年在各位领导和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实事工程如期实施,资产经营稳步增长,我区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都取得了健康、持续发展。在局领导班子的配合与帮助下,在在座各位的支持下,国资局各方面工作都较好完成。现将今年以来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请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抓学习,提高能力

一是参加了区委组织部组织、__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培训中心承办的__区20__年党政“一把手”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听取《国情、民生与发展》、《公共危机管理战略》、《区域经济发展创新》、《领导干部创新思维》、《阳光心态塑造与岗位调适》等专题讲座,并积极参与讨论;考察了《__创意产业园》,增强了危机管理、创新发展、创意园建设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二是参加了区纪委组织的反腐倡廉知识竞赛、__市档案局组织的档案知识竞赛、区政府举办的《行政强制法》专题讲座,认真学习省国资委《关于加强市、县(市、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的意见》,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三是自觉学习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国有企业转型升级、财务金融创新、行政权力指导等方面的知识,拓展知识面、提高业务能力,增强指导和服务企业的针对性、效率性,提高服务企业、指导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前瞻性、计划性。

二、抓基础,创新管理。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的合作与分工,注重提高班子的整体行政能力和服务群众、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了主管、分管和协助分管的责任,在提高班子成员的积极性的同时,也使班子成员得到了适当的锻炼,各尽其长。

二是贯彻民主集中制,创新管理手段。采取会办单、办文单、局务例会、会审等形式,充分征求区国资委主任、区政府领导的意见,充分听取局领导班子每个成员的意见和建议,部分经营业务邀请审计局、监察局参与监督、审议,通过重大事项请示汇报、重要事项集体议事、常规事项集体会签等途径,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民主性。

三是深入企业,加强调研,提高服务一线的针对性和效能性。今年围绕创新融资、资产租赁、项目建设、节庆活动等多次到公司进行调研,为工作推进进行专项指导、提供协调和服务。

三、抓业务,创先争优。

一是健全规章制度,编制了《__区国有房屋资产移交接收注意事项》、《__区国有(集体)资产公开竞租操作程序指南》,与区检察院联合拟订并下发了《关于共同保护国有集体资产的协作意见》。

二是完善考核体系,设定经济指标、基础指标、重点指标和特殊指标四大指标类别,将公司分为以项目建设为主、项目建设和资产经营并重、以资产经营为主分为三大类别,在指标设定和权重设置上,更加注重基础管理和重点项目建设,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和构建和谐,更加注重重大事件一票否决。

三是拓展软件功能。资产管理软件在线监管和预警功能进一步强化和完善,10月底对110余处资产提出预警。在原有功能上,该软件又增加了国有资产权证档案管理模块,目前正在试运行中。

四是坚持政务、行政权力和行政信息“三公开”。及时将相关业

务动态、行政权力运行等进行公开、公示。

五是以让人大代表和政协满意就是让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承办政协委员提案7件,满意率100%;以动迁为使命,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精神,积极投身__动迁活动中,截至目前累计签约__户,为__*动迁组织、提供成套房屋__套和单间房屋__间。

四、抓队伍,干事创业。

一是印发《__区国有企业员工管理暂行办法》,对员工招聘、录用等环节进行规范,明确待遇和权益,规范员工管理。

二是组织国企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民主测评。对所有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开展了民主测评和互评,国有企业所有在职员工参加了民主测评,大大提高了他们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

三是组织参加财务、宣传等各种业务学习、培训,学习、座谈“两高”《关于对民事审判活动与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若干意见(试行)》,并邀请区检察院检察官进行专题辅导讲座。

四是组织财务、资产及安全例会,加强业务沟通和联系,密切局机关与企业之间,及各联络员之间的相互合作。

五是编制《员工工作手册》,发放到各国有企业和相关部门,在提高员工工作计划性的同时,增加了国资局与国有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理解。

六是鼓励干部职工参加继续教育,爱岗敬业、一专多能,着力培养业务精、善管理、会协调、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的干部职工队伍。

七是与企业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并将廉洁从业列入年度目标经营责任书,实行重大违法违纪事件一票否决。

五、抓自身,廉洁从业。

一是认真学习《廉政准则》和区政府《工程建设领域项目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自觉按照《廉政准则》的相关规定和与区委、区政府签订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的相关要求,常怀律己之心,自我警示,廉洁自律,远离红线和高压线,做到政治上明白、经济上清白。

二是坚持岗位廉政风险排查和廉洁从业承诺、廉洁自律公示,自觉接受民主测评、防范廉政风险、接受群众监督、保持自身清白。

三是密切与企业的关系和群众的关系,多听企业声音,多听群众意见,切实为企业解决问题,让群众满意,让群众得到实惠。

存在问题:

一是学习不够,对新政策、新形势的要求理解和把握不够,工学关系需要进一步妥善处理好。

二是廉洁从业方面,需要加强对国资局和国企领导班子的警示和规范,惩防体系建设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三是工作不够大胆,特别是在对国有企业的监管、考核上,谨小慎微,怕出差错,怕得罪人。

下一步打算:

一是加强学习,以学促工。重点加强国有资产经营监督、国有企业转型升级、转变国有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的理论和业务的学习,以个人思想的解放、思维的突破、思路的拓展,带领国资局领导班子整体经营和监管水平的提升,切实推进我区国有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二是改进作风,提高效率。进一步改进机关及国有企业工作作风,特别是加大对领导交办事项和国资局临时交办事项的指导和督办力度,提高机关及国有企业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

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的区别篇3

一、金融体制改革

部分新资本协议监管规章。近日,银监会实施新资本协议的第一批5个监管规章,包括:《商业银行银行账户信用风险暴露分类指引》、《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监管指引》、《商业银行专业贷款监管资本计量指引》、《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缓释监管资本计量指引》和《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监管资本计量指引》。这5个监管指引的,标志着我国实施新资本协议规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将有力推动国内大型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准备工作,为确保新资本协议如期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国有经济改革

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和规范职工持股行为。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和规范职工持股行为。《意见》分别明确国有企业职工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国有中小型企业以及关联企业上的持股问题,同时严禁国有企业以企业名义组织各类职工的投资活动。《意见》对国企职工投资关联企业行为做出了明令禁止。

三、价格管理体制改革

《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10月15日,国家发改委该《办法》。《办法》要求,定价机关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价格和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实行定价听证。《办法》规定,听证的具体项目通过定价听证目录确定,但容易引发抢购、囤积,造成市场异常波动的商品价格,通过其他方式征求意见,不纳入定价听证目录。《办法》规定,政府制定价格听证会参加人的人数和人员的构成比例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根据听证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其中消费者人数不得少于听证会参加人总数的2/5。

四、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建设。近日,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建设,这是我国第8个保税港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是按照“功能整合、政策叠加”的要求,以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和邻近港口整合转型升级形成的保税港区。此前有上海洋山、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海南洋浦、宁波梅山、广西钦州、厦门海沧7个保税港区获批建设。

五、其他领域改革

《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颁布。10月9日,国务院公布了该《条例》。《条例》加强从奶畜养殖、生鲜乳收购到乳制品生产、乳制品销售等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加大对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处罚力度,加重监督管理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法律责任。《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六、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试点)

天津市开展排放权交易综合试点。近日,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以《关于同意天津市开展排放权交易综合试点的复函》,原则同意天津市开展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综合试点。

天津滨海新区大力推进制度创新。近日,天津滨海新区按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有关部署,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政策措施,制定并了支持企业发展等八个方面的指导意见,包括有:《支持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工业东移、嫁接改造传统产业的指导意见》、《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自主创新的指导意见》、《吸引、培育和使用人才的指导意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服务区县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卫生部与重庆市共建统筹城乡卫生发展试验区。10月10日,卫生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在京举行共建统筹城乡卫生发展试验区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合作协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内容涵盖了城乡卫生事业统筹发展的关键要素,以卫生资源调控、公共卫生服务建设、医疗保障改革等为重点,以促进居民享有均衡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推进重庆市城乡统筹协调快速发展。

武汉城市圈建立药品稽查协作机制。近日,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决定,共同建立武汉城市圈药品稽查协作机制,实行药品稽查信息一体化,以积极防范、打击和整治武汉城市圈药品、医疗器械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净化药品市场。

七、地方改革

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的区别篇4

一、北京市科技创新能力现状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8》中,对北京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2008年,北京市创新能力综合指标列全国第3位,是全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五个分指标中,知识创造能力和创新环境仍稳居第1位,创新的经济效益列第3位,知识获取能力列第4位,企业创新能力列第7位。2008年北京市创新的实力全国排第3位,效率第2位,但潜力只列18位。

知识获取能力方面,北京市的科技合作综合指标居全国第1位,这与其拥有高水平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密切相关。技术转移综合指标、外资企业投资综合指标分列第3位和第7位。

北京市的企业创新能力综合指标排名第7位,虽然比去年的第11位有所上升,但仍是拖后腿的项目。其中,制造和生产能力综合指标由第6位上升至第5位,表现比较稳定。

北京市的创新环境排名仍位居全国第1名。其中,劳动者素质综合指标、创业水平综合指标均排名第1位,金融环境综合指标排名第4位,市场环境综合指标排名第6位,创新基础设施综合指标表现不佳,列全国第17位,但比上一年的第26位也有较大幅度的改进。

北京市的创新绩效综合指标位居全国第3名。其中,就业综合指标由上一年的第11位上升到第2位。就业综合指标所包含的城镇等级失业率和高技术产业就业人数分别位居第1名和第4名,但这两个指标的增长率分别位居第17名和第11名,略显不足。

二、自主创新政策选择

(一)科技投入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股权投资暂行办法》(京科发[2009]574号),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转化和产业化。

《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经费间接费用列支管理办法(试行)》(中示区组发[2009]7号),包括:(一)科研条件支撑费。(二)协调管理费。(三)监督检查费。(四)其他间接费用。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重大专项资金试点管理办法》(中示区组发〔2009〕8号),设立中关村示范区科技重大专项资金。

《北京市技术标准制(修)订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京财预一[2006]2293号),针对标准制(修)订单位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结果的一次性无偿资助。

《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京财文[2006]3101号),以无偿资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中关村科技园区技术标准资助资金管理办法》(中科园发〔2009〕47号),无偿资助主导制订技术标准的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

《中关村科技园区生态型园区建设支持资金管理办法》(中科园发〔2008〕5号),支持资金优先用于采购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的技术、产品、服务等。

《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京财预〔2006〕1769号),促进园区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园区软环境和扩大对外交流以及经财政部门批准的其它支出。

(二)税收激励

《北京市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京科发〔2009〕548号)。经认定及年审合格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持相关认定文件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事宜。

《支持中关村百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做强做大的若干措施》(京政办函[2009]103号),支持中关村百家创新型试点企业提升创新能力进入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行列。

(三)金融支持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企业改制上市资助资金管理办法》(中科园发〔2009〕25号),支持企业在改制上市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担保融资扶持资金管理办法》(中科园发〔2009〕28号),对符合相关条件的企业给予有关措施支持。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业投资风险补贴资金管理办法》(中科园发〔2009〕26号),补贴标的为创业投资企业以货币形式对企业的实际投资额。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扶持资金管理办法》(中科园发〔2009〕27号),信用贷款的额度和贷款期限,由试点银行根据申请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

《扩大中关村信用贷款试点意见》(中示区组发〔2009〕4号),试点银行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一定额度的信用贷款,无需抵押和担保。

《中关村信用保险及贸易融资试点工作的意见》(中示区组发〔2009〕5号),以保险促信用,以信用促融资,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关于鼓励中关村科技园区创业投资发展的试行办法》(中科园发〔2006〕30号),扶持创业投资机构的设立与发展。

《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改制上市资助资金管理办法》(中科园发〔2007〕34号),支持企业在改制上市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

《中关村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种子资金投资管理办法》(中科园发[2007]10号),对入驻孵化器内处于种子期和初创期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投资。

《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贷款扶持资金管理办法》(中科园发〔2007〕43号),“瞪羚”企业、留学人员创业企业在申请贷款时可获得贴息支持、担保费用补贴等。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信用保险及贸易融资扶持资金管理办法》(中科园发〔2009〕33号),为企业提供资信调查费补贴、保费补贴和贷款利息补贴。

《北京市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实施暂行办法》(京发改〔2008〕1167号),引导基金以参股支持方式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共同设立创业投资企业,向创业期中小企业投资。

《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股份报价转让试点资格确认办法》,在资本运作方面支持企业。

(四)政府采购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开展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试点工作的意见》(京政发〔2008〕46号),推进中关村自主创新产品在首都发展建设中的广泛应用。

《中关村科技园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示范项目实施办法(试行)》(京发改[2009]208号),为企业采购重大技术装备提供政策优惠。

《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办法(修订)》(京科高发[2009]186号),支持符合北京市优先发展领域的产品(服务)。

《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实施细则(试行)》(京财采购[2009]370号),是对已有政策的补充。

《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办法(试行)》(京科高发[2006]731号),发挥公共财政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

(五)消化吸收再创新与产学研合作

《北京市鼓励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实施办法(试行)》(京工促发[2007]2号),对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重点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北京市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的若干意见》(京科高发[2007]138号),支持产学研合作的政策和实施方式。

(六)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首都知识产权战略的意见》(京政发〔2009〕11号),积极实施保护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战略。

《中关村专利促进资金管理办法》(中科园发〔2009〕48号),支持企业的专利创造、管理、制度建设和竞争性研究等工作。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政府投入项目专利和版权管理工作的意见》(京政发〔2007〕13号),加强对政府投入项目的专利和版权管理。

《北京市专利申请资助金管理暂行办法》(京财文[2006]3101号),重点资助发明专利申请。

《北京市发明专利奖励办法》(京政办发[2007]33号),“评选表彰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具有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发明专利。

(七)人才队伍建设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决定》(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87号)及《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京科政发[2007]87号),奖励本市行政区域内对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

《关于实施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的意见》(京办发〔2009〕11号),重点聚集一批战略科学家、科技创新人才和产业领军人才。

《关于印发股权激励改革试点单位试点工作指导意见》(中示区组发[2009]3号)、《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改革试点工作若干问题解释》(中示区组发[2009]12号),实施股权激励,激发创新热情。

《关于加强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京人发〔2006〕83号),在创新人才培养、选拔、吸引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北京市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来京创业和工作暂行办法》和《北京市促进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和工作暂行办法》(京政发[2009]14号),给海外高层次人才来京创业和工作提供优厚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方面的方便。

《2006-2010年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划》(京人发〔2007〕113号),着力提高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自主创新能力。

(八)教育与科普

《北京市科普基地命名暂行办法》(京科社发[2007]501号),支持科普项目,择优向国家有关部门推荐申报部级科普基地。

(九)创新基地与平台

《北京市科技研究开发机构自主创新专项资金实施办法》(京科政发[2006]28号),重点支持自主创新成果和产学研创新模式与机制。

《北京市关于促进科技条件共享的若干意见(试行)》(京科条发[2007]2号),向社会开放各类大型基础实验设备设施。

《北京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京工促发[2009]69号),对重点企业技术中心给予相应的扶持政策。

《关于落实科技北京行动计划,发挥科技优势,以联盟方式促进三农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京科农发[2009]286号),为三农领域的创新提供支持。

《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大学科技园发展的若干意见》(京科发[2006]790号),对大学科技园管理机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相关运行费用予以补贴。

《促进中关村科技园区产业技术联盟发展的实施办法》(中科园发[2006〕36号),对产业技术联盟财政提供资金支持。

三、自主创新政策评价

北京市已经基本形成了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巩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在激励企业加大创新经费投入、吸引创新人才和企业创新设施建设方面初见成效。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互动的技术创新体系日趋完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但也要看到问题,北京市现有政策针对性比较强,但大都处于操作层面,这与北京市现实的科技生产力水平和管理水平大致相适应。长期来看,北京市的政策应具有前瞻性、方向性和根本性,需要在下述方面作出努力:

(一)消除创新的体制、机制

解决研究开发、产业化管理中的问题,避免研发有机过程、全过程的分割;消除科研立项与评价的准计划色彩,以免导致科研开发与市场需求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以技术水平或产业化成果作为评价依据,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二)加强科技政策实施效果评估

多年来,北京市习惯于对各项科技工作进行总结,而不习惯于规范化的评估。已有的科技评价机构重在评估研发项目,而缺乏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能力与经验。

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的区别篇5

今年,广东省委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组织省发展改革委、省统计局等有关部门,经过深入调研,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最近出台了《广东省市厅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准备在全省实施。

一、全省划分4大考核区域

为使考核做到更加客观、公正、科学,广东根据本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创造性地将全省21个市分为都市发展区、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区、生态发展区4个区域类型,进行分类考核。

都市发展区(包括广州、深圳2市):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龙头,以国际先进城市为标准,突出自主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重点评价对全省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对现代服务业、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科技创新、社会公平、人居环境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评价。

优化发展区(包括珠海、佛山、东莞、中山4市):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密集,开发强度较大,资源环境要求高。重点评价其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状况,强化对经济结构、资源消耗、环境保护、自主创新以及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等的评价。

重点发展区(包括汕头、惠州、汕尾、江门、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清远、潮州、揭阳、云浮12市):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较好,主要实行工业化和城镇化优先的绩效评价,综合评价其经济增长率、吸纳人口、质量效益、产业结构、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以及外来人口公共服务水平等。

生态发展区(包括韶关、河源、梅州3市):关系全省环境生态安全,不适宜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对其实行生态保护优先绩效评价,重点评价水质、水土流失治理、森林覆盖率等生态环境状况。

二、考核的指标和实施办法

广东省这次推出的《考核办法》,对考核指标、考核对象和考核的操作步骤,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1.考核指标。根据全省划分的4个区域类型,设置了23个共同指标和21个类别指标。共同指标是指在所有地区均采用的指标,类别指标是指在评价不同地区时设置不同的指标及权重,以反映区域发展差异、体现区域发展特点和不同功能的要求。其中,共同指标包括GDp发展速度;人均GDp发展速度与GDp发展速度之比;人均税收收入发展速度;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行政运行成本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民营经济增加值发展速度等。类别指标主要有:(1)都市发展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进出口总额发展速度。(2)优化发展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R&D经费占GDp比重;外商直接投资中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金额所占比重。(3)重点发展区:产业转移园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例;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发展速度。(4)生态发展区:产业转移园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例;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旅游业收入发展速度。

2.考核对象。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广东省委省政府考核的对象是省管的地级以上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市法院院长、市检察院检察长,省委、省政府工作部门及省法院、省检察院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地级市负责对县(市、区)和市直部门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的考核。

3.考核办法。考核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办法》规定,对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包括实绩考核、民主测评和群众满意度;对省直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主要为机关工作效能考评。其中,实绩考核采取定量考核的办法,民主测评、群众满意度及机关工作效能考评采取定性考核的办法。

4.考核程序。为促进干部考核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考评体系中对考评工作的操作方法、程序、内容、格式都作出统一要求。主要有以下程序:(1)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自评,形成自评报告;(2)按程序开展实绩考核、民主测评、群众满意度和机关工作效能评价;(3)征求意见。对各市的考核评价,征求省纪检监察、审计以及相关部门(主要是有“一票否决”工作的部门)意见;对省直部门的考核评价,征求分管省领导及相关部门意见;(4)提出考核等次意见等。

三、考核评价体系的主要特点

广东这次推出的考核办法,较好地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广东的省情和区域特点,体现了考核的导向作用,是一个具有新意和特色的指标体系。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1.在指导思想上,更加突出科学发展观。这次制定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导向,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和要求体现在各项指标设计上,转化为可考核的指标,充分发挥评价考核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

2.在考核标准上,更加突出分类考核、实事求是。广东通过划分4个区域类型,对不同区域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指标设计和指标权重,实行分类考核、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同时,对市党政领导干部的民主测评,广东也分别按市委书记、市长、市委副书记、常委、副市长等不同职位,提出考核要求,同样体现了实事求是。

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的区别篇6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统一调度,分片指导原则

坚持区纪委监委统筹规划、分片指导,形成责任明确、协作有力、运转灵活、制度配套的工作机制。所需办案资源在联动区内统一调度。

(二)坚持分类整合,提高质量原则

按照分类整合,优势互补,有利工作的思路,合理划分联动区域,有效配置办案资源,确保形成办案合力。

(三)坚持以老带新,共同提高原则

发挥办案骨干主导作用,通过以老带新,以案带训方式促进办案联动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办案能力和办案水平的提高。

二、“室+组+地”区域划分

按类别或地域将全区5个纪检监察室、8个派驻纪检监察组及对应监督单位、14个乡镇街道划分为三个区。案件管理室负责联动区案件工作的日常联系和统筹协调。

第一联动区:第一纪检监察室,派驻区委办纪检监察组及对应监督单位、派驻区政府办纪检监察组及对应监督单位,XXX街道、XXX街道。

责任领导:XXX

指导室:第一纪检监察室

第二联动区:第二纪检监察室、第三纪检监察室,派驻市场监督管理局纪检监察组及对应监督单位、派驻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纪检监察组及对应监督单位、派驻区教育局纪检监察组及对应监督单位、派驻区卫生健康局纪检监察组及对应监督单位,XXX街道、XXX街道、XXX街道、XXX镇、XXX街道、XXX街道。

责任领导:XXX

指导室:第二纪检监察室

第三联动区:第四纪检监察室、第五纪检监察室,派驻区财政局纪检监察组及对应监督单位、派驻区政法委纪检监察组及对应监督单位,XXX乡、XXX街道、XXX街道、XXX乡、XXX街道、XXX街道。

责任领导:XXX

指导室:第四纪检监察室

三、办理范围

联动区主要负责办理以下案件:

1、本单位查处难度较大,确有必要协作查办的案件;

2、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较大及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

3、发现严重违纪问题,需要追究其责任的或其他经济违纪案情复杂且本单位无法独立查办的案件;

4、需要本单位纪检干部回避的案件;

5、上级纪委交办,需要协作查办的案件;

6、需要联动区办理的其他案件。

四、人员确定

(一)人员组成

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街道纪(工)委全体干部,区直部门纪检工作专干组成联动区办案人才库。

(二)人员调配

一般采取异地抽调、辖区回避、交叉办理的原则,对办案力量进行统一调配。需要协作办案时,由联动区责任领导从联动区办案人才库中确定一名案件主办人(非发案地)和若干案件协办人,共同组成联合调查组,负责执行办案任务。

五、工作程序

(一)案件受理

需要办案联动区调查的案件,由区纪委监委分管案件的领导批示指定或由案发地乡街纪委提出。对由区纪委信访室受理并经分管领导批示需协作区调查的信访件,由信访室转交相关办案联动区组织力量实施;对于由案发地乡街纪委受理的需联动区调查的信访件,由案发地乡街纪委向区纪委监委分管信仿的领导汇报,经审批同意后,由办案联动区组织力量实施。

(二)案件调查

联动办案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开展工作。调查结束后,要形成调查报告,提出定性处理意见,按程序移送区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审理,结案后案卷材料由案发地乡街纪委存档。区纪委监委案件管理室负责指导、协作并督促案件办理工作。

(三)案件治本

联动区办案认真执行“一案双报告”制度。即在查办对当地影响较大案件时,除提交调查报告外,还要根据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整改意见,提交案件调查治本工作报告,督促发案单位建章立制、堵塞漏洞。经区纪委监委批准后,反馈案发地进行治本工作。

(四)回访反馈

对实名举报的,由联动区案件调查组负责向信访人进行反馈、答复,案发地乡街纪委协调配合。

六、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

各办案联动区案件工作指导室办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整合资源,结合实际,确定工作重点,掌握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办案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乡街纪委要高度重视联动区办案工作,并给予大力支持配合。案发地负责做好协作办案后勤保障工作,努力为查办案件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本办案联动区内实施的案件,由联动区责任领导和分管副书记审批;需在两个以上办案联动区内实施的案件,还需区纪委书记审批。

(二)严守办案纪律

办案人员要服从领导,听从安排,及时到岗到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推诿。要严格遵守湖南省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执纪“十不准”,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办案联动区确定的案件调查人员与被调查对象有利害关系,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规定需要回避的,本人应自觉提出,及时予以调整。

(三)严格考核奖惩

将乡街纪委、区直单位办案工作纳入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重点内容,对联动区办案情况实行跟踪考核,季度汇总,年终评比。对联动办案的有功人员,区纪委监委给予通报表彰。对不配合、不支持办案联动制度落实,在联动办案过程中重视不够、支持不力、拒绝安排力量参与办案或随意撤回办案人员,影响办案进展的,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责任。

附件:1、XXX区执纪办案协作联动工作申请表

2、XXX区执纪办案协作联动工作重大事件备忘录

3、XXX区执纪办案协作联动工作优秀干部登记表

附件1:

XXX区执纪办案协作联动工作申请表

申请人

姓名

部门及

职务

政治

面貌

联动

力量

建议

联动区责任领导签署意见并署名:

签名:年月日

分管副书记审核意见并署名:

签名:年月日

书记审批意见并署名:

签名:年月日

附件2:

XXX区执纪办案协作联动工作重大事件备忘录

日期

记录人

时间

事发地点

事件名称

事件

备忘

内容

记录人

签名

附件3:

XXX区执纪办案协作联动工作优秀干部登记表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政治面貌

文化程度

工作单位

个人小结

联动区责任领导评语

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的区别篇7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96号《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国资委3号令《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和市政府36号令《市产权交易市场管理办法》等文件的精神,为进一步规范本区企业改制和产权交易工作,充分体现“依法、公开、公平、公正”的产权交易原则,现就进一步规范本区国有(城镇集体)企业改制、产权转让的程序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出申请

1、拟定改制的国有(城镇集体)企业向主管部门书面提出要求改制的申请和改制设想。

2、企业主管部门决定企业改制后尽快向区国资办提供以下材料:(1)改制书面申请和改制设想;(2)工商执照复印件;(3)改制基准日的财务报表;(4)上年年度财务报表;(5)改制单位简介;(6)房地产权证复印件;(7)涉及房地产在镇区或工业区的要提供符合规划要求的有关部门证明。

3、区国资办经全面审核,对符合改制条件企业单位进行批复。

二、明晰产权、核准资产

根据企业改制实际情况确定改制基准日,进入改制程序后,应抓紧落实、尽快完成产权界定、清产核资、不实资产核销、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等工作。

(一)产权界定

如企业产权有纠纷不明晰的,在区国资办指导下,按有关产权界定文件规定进行产权界定,明晰产权关系:

1、企业向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企业的主管部门在2个工作日内向区国资办提出书面申请;

2、区国资办在5个工作日内向改制单位的主管部门作出批复;

3、区国资办指定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产权界定查证,具体时间为8个工作日;

4、企业主管部门根据中介机构产权界定查证的结果,在2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区国资办提出产权界定结果确认的请示;

5、区国资办在5个工作日内对产权界定结果作出确认通知书。

(二)清产核资

企业在区国资办(清产办)和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和市有关规定进行清产核资,也可委托具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清产核资;对企业的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工作在12个工作日内完成。

(三)不实资产核销

企业如有不实资产的应按有关不实资产核销的文件的要求程序进行核销:

1、企业向主管部门提出核销不实资产的书面申请,并填报不实资产核销申报审批表及不实资产明细表;

2、企业主管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向区国资办提交如下材料:(1)核销不实资产的书面申请;(2)企业填报的不实资产核销申报审批表(由企业的主管部门负责人同意签字并盖章);(3)产生不实资产的原因分析报告和处理意见。

3、由区国资办先初审后,再由区审计局(或由区审计局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不实资产进行专项审计,并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计工作;由区审计局对所审计的不实资产作进一步审核后由区审计局负责人和区国资办负责人在不实资产核销申报审批表上分别签字并盖章后,向区国资委提出核销申请;

4、企业将不实资产核销情况在本单位公示7个工作日以上,并在公示结束后在2个工作日内将公示情况报区国资办;

5、根据金府[]13号文的审批权限分别由区国资管理的分管领导和区国资委审批;区国资管理的分管领导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意见;区国资委在10个工作日内召开专题会议予以审定,并形成会议纪要;区国资办根据区国资管理的分管领导审批意见和区国资委会议纪要意见在3个工作日内向改制单位的主管部门作出批复;

6、企业应在收到批复后5个工作日内将批准核销的不实资产移交资产投资经营公司处置。

(四)财务审计

1、企业应委托由区国资办指定的具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在15个工作日内进行并完成财务审计;对不实资产的专项审计可以在财务审计时一并进行,但审计报告中须专项说明。

2、如企业经营层受让企业产权的须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在财务审计、不实资产的专项审计时一并进行,但审计报告中须专项说明。

(五)资产评估

1、区国资办按规定程序选择具有资质的资产评估中介机构在20个工作日内对企业资产进行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

2、企业对本单位的资产评估结果情况在本单位公示10个工作日以上,并将公示情况报区国资办;

3、区国资办对符合要求的评估报告,在7个工作日内对评估结果进行核准备案,并出具核准通知书;

三、改制方案的制订、审议和审批

1、企业应及时召开总经理专题会议对改制方案、职工安置方案进行酝酿讨论,并形成企业改制专题会议纪要;

2、企业主管部门、区国资办、区体改办、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总工会及有关部门应及时共同商议制订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并进行会审;

3、企业改制方案要提交职代会讨论,充分听取职工意见;职工安置方案要在企业公示7个工作日以上,提交职代会或职工大会讨论通过,企业主管部门应在3个工作日内将企业改制和职工安置方案上报区国资办,委托指定的律师事务所出具对改制单位改制的法律意见书;

4、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报区政府审批,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意见。

四、产权交易

根据审批权限经区政府分管领导审批或区政府常务会议审批后,委托有资质的产权交易中介机构按规定实施上网挂牌,挂牌时间不得少于20个工作日,征集到一个受让意向人的,可以采取协议转让方式;征集到两个以上受让意向人的,根据产权交易标的具体情况采取拍卖、招标或者竞价方式确定受让人和受让价格;产权交易的办理时限按市产权交易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办理产权和工商等部门的变更

1、产权交易后,由企业主管部门在3个工作日内到区国资办办理国有(集体)产权注销或变动登记等相关手续;

2、企业或主管部门在3个工作日内到工商、税务、房地产等部门办理权证变更登记手续,将有关变更资料交区国资办备案。

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的区别篇8

重点抓好已婚育龄妇女的孕环情查体、日常随查访和日常监控,抓好辖区单位村居药具管理规范化的建设、验收和评估,严格控制违法生育特别是多孩生育,落实有奖举报制度,严肃查处违法生育行为,促进工作平衡发展。切实提高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加快人口和卫生网络合并,加强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信息纠错核查力度,提高wiS信息质量,确保信息完整准确;充分利用信息共享平台,积极采集婚姻、生育、落户信息,减少出生信息的瞒、漏、错报。

一是加强培训教育,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办事处要以“一法三规一条例”为主要内容,以区印制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学习读本》为指南,通过以会代训、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的培训。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意识,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切实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二是强化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和评议制度、重大案件报告制度以及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三是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认真落实首接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做好《生育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理,杜绝推诿扯皮现象发生。依法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保障群众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的知情选择权,严禁违规施术。坚决执行“七不准”、“四缓收”等工作纪律,依法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严格按照《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征收主体、征收标准、征收程序,切实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

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认真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制定整改措施,认真加以落实;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服务群众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加强行风政风建设,强化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宗旨意识,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确保不出现重大负面影响事件,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对人口计生工作的满意度。

按照市政府办公厅XX号文件《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落实企业退休职工中独生子女父母养老补助有关规定的通知》和XX号文件《XX市XX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落实企业独生子女父母退休一次性养老补助有关规定的通知》要求,积极做好第四批市属、区属破产、改制企业独生子女父母退休一次性加发30%养老补助的登记、审核、发放工作,准确、及时解答和回复群众相关问题咨询和XX热线,不断提高群众满意率。

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区现有奖扶政策基础上,制定出台同辖区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利益导向政策,拓宽奖扶范围,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奖扶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以及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扶助制度,妥善解决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的生活照料、养老保障、大病治疗、精神慰藉等问题,做好政策调整前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和社会制约政策的衔接,让更多的计生家庭优先享受改革发展成果。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导向体系的意见》和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导向体系的实施意见》的要求,认真抓好农扶、特扶、双女绝育、城镇低保家庭的奖励扶助工作,加大阳光助学的落实力度,让计生家庭得到应有的实惠。结合辖区实际,指导帮助社区修订完善居民公约,充分体现计生家庭的优先优惠,促进男女平等,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严肃处理党员、干部、职工的违法生育行为,为稳定低生育水平创造有利的环境。设立计生公开栏,将相关政策法规、办证(事)程序、办理时限、办理范围、奖扶政策、奖扶人员状况、违法生育人员处理情况以及举报监督电话等及时进行公示,将权利置于“阳光”之下,积极接受群众监督,维护群众权益。做好城乡低保已婚育龄妇女免费健康查体工作,为群众的生殖健康保驾护航。进一步改进和规范生育第一个子女免费登记和再生育审批制度。认真实施好单独两孩政策。加强社会宣传和舆论引导,搞好政策解读,准确执行落实,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办证流程,简化办证程序,切实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加快城市社区管理创新、深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区域协作、健全“一盘棋”工作机制,完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化管理服务能力,促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推行网格服务管理新模式,实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实现“管理无缝隙、责任无盲点”。探索推行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为流动人口申办“一孩免费登记本”提供全程代办服务,解决流动人口办证难的问题,实现服务零距离,服务零投诉。加强统筹管理和综合决策,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各级新居民服务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责,促进流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积极开展清理清查,以“温馨XX感恩有你”活动为契机,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满意工程,以深化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夯实基层基础,扎实推进“统筹化管理、市民化服务、信息共享、区域协作”的工作机制建设。坚持打防并举,孕情监控与个案查处两手抓。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行动,不断完善宣传倡导、利益导向、女婴保护相结合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孕情随查访、孕情消失责任追踪等制度。坚持和落实有奖举报和约谈制度,加强部门协调、联合执法和定期督查,抓好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环节的专项治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攀升问题,确保我办出生人口性别比稳步下降到合理范围内。

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的区别篇9

访:走访辖区重点企业

2012年,广安门启动了短期密集式的进社区走访调查活动,深入走访辖区内29个社区。在走访中与定点社区建立了工作联系,听取社区建议。走访了华联超市、机械大厦等重点企业和辖区有型市场。宣传工商社会化监管工作目标和开展情况,了解企业需求。

为市场送去宣传板、张贴画、食品安全和消费维权知识的宣传印刷品。向市场主办单位宣传了广安门工商所社会化监管工作安排和“访听解”活动内容,听取了他们对工商所工作建议,了解当前市场需要工商所解决的问题。各市场对工商所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特别是对分管市场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作风、服务态度、监管指导等方面提出一致好评。走访中反映的问题仍集中在办理个体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登记程序较为繁琐和所需提交材料较多等方面。

听:广泛征求商家消费者意见

为了较为全面了解辖区主体的意见和声音,广安门工商所向社会发放调查问卷。发放企业个体问卷2000份,回收1747份,回收率87.35%,有效率100%;发放消费者问卷500份,回收50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广安门所将问卷显示的问题结合社会化监管工作的开展进行了研究。问卷结果显示目前工商所制定的工作计划是符合百姓需求的,应加紧推进实施。特别是加强工商法规知识、办事程序的宣传,加大对欺行霸市、虚假广告宣传、生产经营劣质产品等违法行为的整治和打击力度,切实维护食品安全,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让投资者、经营者满意,让消费者放心。

解:开展行政指导,“送法律送服务”

通过对广外地区重点企业、重行业、大中型商超进行走访调查,以及向企业、个体户和消费者开展问卷调查,广泛听取社会意见,广安门所把“访听解”的重点放在解民难送服务上,在辖区内开展行政指导,为居民、企业“送法律送服务”。

召开有形市场专项整治指导会,为辖区12个农副产品市场提供送法律送服务。传达区、街道关于做好迎接国家卫生区复审工作精神,结合工商所每日一查发现的情况进行点评,对迎检任务及具体规范事项做了明确指导。对高风险食品专项整治工作做了详细讲解。向市场主办单位发送了《北京市西城区商品交易市场规范化管理手册》。

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的区别篇10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认真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确保领导干部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教育领导干部遵纪守法,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持做到廉政勤政,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以推动我区跨越式发展,尽快建成西部一流城区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提醒谈话类型

1、区级班子主要领导同班子成员的提醒谈话;

2、区纪委负责人和区委组织部负责人同各党(工)委、党组,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级机关各部门,区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主要负责人的提醒谈话。

三、提醒谈话范围和对象

(一)区级班子主要领导主持的提醒谈话范围和对象:

1、区委书记主要同区级各班子主要领导和区委常委进行提醒谈话,每年至少与每人谈一次。

2、区级各班子主要领导同班子副职进行提醒谈话,每年至少与每人谈一次。

(二)区纪委负责人、区委组织部负责人主持的提醒谈话范围和对象:

各乡镇街党(工)委书记、乡镇长、办事处主任,区委各工作部门部长(主任)、区级机关各党委(党组)书记、局长(主任)、区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的主要负责人等,每年至少与每人谈一次。

三、提醒谈话内容

(一)区级班子主要领导同班子成员提醒谈话的主要内容是:

1、提醒领导班子成员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班子各项决策;督促其加强学习。

2、提醒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分工在职责范围内积极开展工作;督促其加强自身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建设。

3、提醒领导班子成员遵守“四大纪律、八项要求”;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4、提醒领导班子成员自觉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和家庭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加强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思想教育和管理。

5、提醒领导班子成员要正确接受监督检查、各种批评、查办案件及工作意见。

6、了解和掌握领导班子成员在工作时间之外“生活圈”、“社交圈”等其它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有关情况。

7、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

(二)区纪委负责人、区委组织部负责人同各党(工)委、党组,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级机关各部门,区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主要负责人提醒谈话的主要内容:

1、提醒和督促各乡镇街、区级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各人民团体党(政)组织要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特别是要贯彻执行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

2、提醒和督促各乡镇街、区级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各人民团体党组织加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党(政)主要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实施党内监督、加强干部教育管理、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3、提醒和督促各乡镇街、区级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各人民团体班子成员要遵守“四大纪律、八项要求”,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家庭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加强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和管理。

4、了解和掌握各乡镇街、区级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各人民团体党政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的“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以及学习、个人爱好等有关情况;了解工作时间以外对领导干部监督措施的落实情况。

5、提醒各乡镇街、区级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各人民团体党政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要正确接受监督检查,各种批评、查办案件和工作意见。

6、结合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四、谈话的组织实施

谈话以个别谈话为主,可按下列方法步骤安排实施:

(一)区级班子主要领导与班子成员的提醒谈话。由各班子主要领导确定提醒谈话对象、提醒谈话内容、提醒谈话时间;区级各班子主要领导所在单位(区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纪委办等相应办公室)提前3-5天负责拟定提醒谈话提纲,以书面形式将提醒谈话要求、内容、时间、地点通知提醒谈话对象;提醒谈话对象在接通知后,根据要求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提醒谈话实施过程中应指派专人做好记录,必要时,也可请区纪委、区委组织部派人参与。并按要求填写提醒谈话登记表(见附表1)一式三份;提醒谈话结束后,提醒谈话记录及提醒谈话登记表由所在单位统一存档备查,并将登记表分别报区纪委党风室和区委组织部干部组。

(二)区纪委负责人和区委组织部负责人主持的提醒谈话。

1、区纪委书记、副书记、纪委常委主持的提醒谈话参照宝渭纪发[2003]20号文件要求组织实施。

2、区委组织部负责人主持的提醒谈话。由部长或副部长书面提出提醒谈话对象及提醒谈话内容,部长提出的提醒谈话对象经分管组织工作的区委副书记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副部长提出的提醒谈话对象及提醒谈话内容经部长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区委组织部干部组根据部长或副部长意见提前3-5天拟定提醒谈话提纲,并以书面形式将提醒谈话要求、内容、时间、地点通知提醒谈话对象;提醒谈话对象在接到通知后,根据要求做好有关准备工作;提醒谈话实施过程中,区委组织部指定专人做好记录,并按要求填写提醒谈话登记表一式两份(一份留存,一份送区纪委党风室);提醒谈话结束后,由区委组织部将提醒谈话记录与提醒谈话登记表统一存档备查。

3、各党(工)委、党组,区级机关各部门、区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党组织主要领导每年要与班子所有成员至少进行一次提醒谈话,并将提醒谈话登记表与提醒谈话记录复印两份,分别送区纪委党风室和区委组织部干部组。

五、几点要求

1、由区级领导任部门或单位党政主要领导的提醒谈话由区委分管领导主持进行,组织实施由区委办负责。

2、各党(工)委、党组,区级机关各部门、区直各单位党组织要参照上述做法制定本单位提醒谈话实施办法,同时抄送区纪委和区委组织部,确保每位党员领导干部每年提醒谈话不少于3人;要积极开展与基层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和村(居)委会党组织主要领导及党员主任的提醒谈话。

3、各党员领导干部要按上述要求完成每年的提醒谈话人数,并将完成情况做为年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