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教育方法十篇小学教育方法十篇

小学教育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1:57

小学教育方法篇1

关键词:价值观思想道德渗透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既要明确施教的对象又要理清教育的内容。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充满幻想的学生,他们对社会,对生活充满了极大的好奇,他们的头脑又像一张洁白的画纸,可塑性强,是养成良好习惯和培养正确观念的关键时期,只有了解和把握这一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施教。小学生不同于大学生,高深的道理和说教对他们讲是无效的。我们只有探讨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教育方法,才能把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人生观、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他们的心灵,走进他们的生活,使他们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他们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党的十报告首次以几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社会价值共识做出的重要论断,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魂。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三个层面给我们提出了要求,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要从自身做起,“爱岗敬业、诚信友善”这八个字是对我们每个人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严格要求自己,品行端正,为人师表,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表率。

二、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创设德育教育氛围

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生活的智慧,锻炼和培养学生道德生成的自觉性、习惯性,构建德育教育的有效环境,我校始终把“崇德尚学,有声人生”作为自己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墙壁文化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爱科学”的四有新人,引导学生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互助合作、尊老爱幼、团结友善,热爱劳动、热爱生活,使学生在欣赏图画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挖掘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走廊文化设置《弟子规》《三字经》便于学生诵读;名人故事时刻感染和熏陶着幼小的心灵,激发学生学习先贤憧憬未来;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班主任教师的智慧设置文化园地、生活园地、图书角、展示台等活动板块。留给学生自由发展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像小鸟一样在环境优美、温馨和谐的校园生活中,汲取营养,自由飞翔、快乐成长。

三、小学德育教育方法的探讨

2010年开始,我校就开始探究小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德育教育优先,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采取布置“家庭生活作业”为基本内容的探求方法。家庭生活作业不同于家庭作业,重在生活与实践。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得到教育。它的基本特征具有导向性、针对性、教育性、长期性、实践性和可操控性。各年龄段身体发展、心理发展、认知水平不同,所以我们要求“家庭生活作业”一定要适合每个学龄段分层布置。

我们为学生设置了《课外生活作业记录卡》,卡中内容体现在六个方面:1.生活作业的内容;2.完成时段;3.生活作业完成的过程;4.我的收获;5.家长评价;6.教师评价。

一、二年级教师布置,学生完成,通过定期召开班级生活会,邀请家长参加的方式让学生汇报自己在实践中收获的快乐。三至六年级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生活作业内容自己填写记录卡。另外,学校给教师配发《家庭生活作业记录本》,让教师记录填写每次布置作业的时间、内容、目标、学生完成的时限,教师检查跟踪记录,阶段性总结。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课外生活作业记录卡》,归档整理,载入学生成长记录袋,再在总结反思过程撰写德育教育论文。

学校对“家庭生活作业”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期中、期末进行总结,并对教师学生事迹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学生奖设金卡、银卡、铜卡三个奖项。

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让我们的学生收获了很多。在完成“家庭生活作业”的过程中,通过给爸爸妈妈洗脚,给爷爷奶奶端饭、倒水,学生学会了感恩;通过洗手绢、叠被子、洗碗活动,学会了生活自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动手完成;通过捡纸屑、清理街头小广告活动,树立了保护环境意识;通过洗脸、刷牙,学生知道了讲究卫生的重要性;公交车上主动给老、幼、病、残、孕乘客让座,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德,唤起了人与人的友善;学种花、学种菜、饲养一种小动物活动,学生学到了种植和养殖的知识;通过开展公益实践活动,学生主动为灾区的小朋友捐出纸和笔,礼物虽小可彰显了学生的爱心;读一本好书、看一部电影,给同学讲一个故事和童话,培养学生渴求知识,明辨是非的能力;参观革命圣地、祭扫革命烈士陵墓,点燃了学生爱国的激情,诸多事例证明了我们布置“家庭生活作业”的有效性。

小学教育方法篇2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小学体育新教材内容较多,学生的基础也不够好。因此,小学体育课要求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而且还要让学生掌握基本技术技能。故教师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对教学方法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想根据自己从事几年体育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体育教学中的“引导

俗话说:“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教师教学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师本人引导水平的体现,教师只有正确而巧妙的引导,才能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引爆”作用,实现认知、情感、行为三者的统一,获得教学的最佳成效。

1.示范性“引导”。

在运动技术的教学中,动作示范是最常用的一种引导,我在教学中遵循的“目的明确”动作规范、重点突出、位置适宜,结合学生现有水平及疑难点,运用不同速率示范,重点示范,正误对比示范、学生代表示范、模型示范等多种方法,效果较好。

2.探索性“引导”。

教学中,当学生对某一技术动作初步掌握了运用技能,但多余的或错误的动作还时有出现,学习成绩停滞时,我可在一些动作的细节处或锻炼方法上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和设想,学生在反复实践中钻研探索、加速分化抑制的发展,直到有所发现,有所觉悟。

3.情感“引导”。

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能直接对认知产生影响并与学习动机、兴趣、信念、内驱力等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体育教学存在大量能引发学生情感的因素,教师必须适时以适当的方法进行情感引导,即将它作为目的使学生在体育教学所特有的鲜明、强烈、复杂、多样的情感中受到熏陶,又将之作为方法使师生间、同学间彼此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以加速学习的进程。

4.评价“引导”。

正确而适时地运用表扬、鼓励和批评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而对学习情感起调节作用,即产生胜不骄败不馁的积极情感反应。评价的方式除了语言评价外,还可以运用眼神、表情、动作等,但关键在于准备恰当。对于自信心或成绩稍差的学生,在评价时应以鼓励为主,结合运用“认知归因理论”来分析学习的成败原因,使之明确努力方向,增强自信,提高学习愿望。在此基础上,在加深个别辅导,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

5.兴趣“引导”。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系觉醒和积极性的强化因素,只有学生对体育学习感兴趣时,他才能积极主动而又愉快地投入,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体育教学中,一方面我从教学内容中挖掘其新颖性和情趣因素,吸引金额激发学生的偶发兴趣,另一方面要借助于教师的各种引导来保持学生持久而深刻的稳定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选择灵活多样、寓教于育、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来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并使之不断品尝到智力劳动的成果。

二、让学生克服害怕心理

体育教学与其它文化课教学不同,它是在各种复杂和多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譬如有些学生比较胆小,练习时遇到稍有危险的动作害怕、胆怯、躲避……根本没有想到用意志去克服,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运动能力估计不足,本来可以完成的动作不敢做。由于体育教学中,害怕心理的出现会导致情绪紧张,心跳加快,呼吸短促血压降低等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影响动作技能、技术的掌握。从培养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出发,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一下几方面去努力:

教师采用正确的保护和帮助是克服害怕心理有效方法之一。如对于害怕程度较大的学生,教师亲自加以保护和帮助,这样会使他们产生“安全感”。一般的学生可由体育骨干帮助和保护,教师还应教诲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在各种条件下反复地完成一些较为复杂的动作,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害怕心理会随之减少;在传授一些难度较大带有危险性的动作时,首先要让能熟练自如地完成动作的同学做示范,这可以使具有胆怯心理的学生减轻害怕心理;对在练习中又害怕的学生,教师要多鼓舞,全面分析其运动能力,使其增强信心;经常用自我暗示,自我命令,自我激励的心理训练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千方百计地避免伤害事故。教师课前对场地、器材进行安全检查,对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要提醒学生不能蛮干,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教育方法篇3

小学体育传统教学中,教师考虑到学生年龄的制约,在课堂教学中总是以小学生自由活动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而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带领学生绕跑道慢跑几圈或带领学生做简单的健康操等等。这样的教学强度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丰富教学内容,在提高学生体育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锻炼,提高学生的体能。体育运动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田径类、球类等都属于体育运动的范畴。体育运动的多样性对体育教学的多样性提出了要求。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给出不同的体育项目让学生自由选择,多种选择形式的教学丰富的体育教学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中不再是单一无趣的学习跑步、跳远等田径类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以学生兴趣为主对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学校的软硬件措施都提出了要求。教师需要努力的进行自我提升,学习更丰富的体育知识和教学知识,在体育教学中做到更科学的教学。教师提高自我的体育知识对体育课堂的分组教学奠定了基础,而教师对自我教学知识的提高决定了教师是否能在教学课堂中更好的与学生进行交流;是否能在课堂教学中吸引住学生的视线,提高学生对该课堂的兴趣。另一方面,丰富教学内容少不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学校对体育这一课程的支持力度较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到的体育器材较少,丰富教学内容的难度较大。学校应该重视体育这一课程,认识到体育这一课程的重要性,加大对体育教学的支持,为体育教学迎来新局面。

2.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丰富教学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体育教学并不仅仅是枯燥的跑步、联系,体育教学的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丰富教学形式,促进体育教学的多样性,要注重教学中趣味和知识的相结合。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能收获一定的知识,也能在教学中怀抱着良好的心态。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游戏和竞赛是提高体育教学多样性的有效方法之一。游戏的教学形式可以促进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如老鹰捉小鸡等既能锻炼学生的体能又是一种较为有趣的游戏,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这样的游戏的进行在小学体育的教学中是或不可缺的。适当的体育竞赛在体育课程中的融入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体育的浓厚兴趣,同时锻炼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和身体的素质。另外,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去,极大的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3.帮助学生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方法篇4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方法手段方式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1.美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美术,即美学,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美、描写美、表达美,这对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建立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格极其重要。在心理学上,相关研究表明,儿童18周岁以前,是其人格塑造以及形成的重要时期,而18周岁以后,儿童的人格相对来说会成熟许多,8~14周岁是儿童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但其对于美的认识往往又是人格构成的重要元素之一。所以,这个时候的儿童美学塑造对于其审美情趣地培养往往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教育和引导学生去发展和理解以及描写和抒发美。我们所言美学实际上是内在与外在以及自然美和社会美的有效结合,因而无论对于任何一种美来讲,只要是能够做到从心底地发现及理解,那么都是可以运用画笔来描写和刻画的。最终,我们要求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在注重小学生美学绘画表达的同时,也要重视小学生的情感表达及教育。

2.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美术教育的应有之义

在我们以往传统的美学教育中往往更注重学生书本及基础知识的灌输、理解和运用,因而以往的教育中培养出了一大批理论型人才,但却很少有实际操作能力强的高级技工。原因就在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出了偏差。对于美术教育来说也是这样。美术当中的“术”字体现出来的是“思通造化、随同而行”的理念,“术”即运和动,同时也含有动心、动手和动脑。美术教学中我们往往需要更多的给予学生动手的时间,这有助于学生感悟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地提升,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提升其审美能力以及认知能力,那么其实践动手能力地形成也有其关键时期。

二、小学美术教育的手段和方法

1.改变教学理念

教师是传统教学的主体,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都处于一个比较被动的地位,这样一来,在美术教育中其教学模式就比较单一,并且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给学生灌输的也是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又很容易致使小学生的思维逐渐僵化,没有办法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思维能力。那么目前的小学美术教育就需要发挥出小学美术教师自身的引导作用,充分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因而又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创新实践。如在《流动的颜色》一节课中,教师运用理论知识给学生讲三原色,这时候学生就很犯难,到底该怎么理解三原色,所以我们可以提前准备颜料给学生当堂调色,让他们观察颜色的变化,那就有学生要问,这是为什么呢?这时候教师就需要给学生讲解三原色的原理和形成过程,以及变化的规律,紧接着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的美术学习的兴趣。

小学教育方法篇5

面对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学生,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力背景及学习风格。小学生大都喜欢游戏,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状况,精心选择能促进技能发展并深受小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在愉快的心境中通过各种快乐活动促成目标的实现。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一般都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学生的身体素质都存在一定差异,教师要根据这些差异确定与其相适应的方法。比如,在比赛性的活动中要注意分层练习;对于协调性较差的学生,学习技术时不能用统一标准要求他们,要注意分层指导或安排同伴互助学习等方法。如果学生在活动中遇到了挫折,则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另外,男女学生在爱好和运动能力存在很大差异,教师要根据性别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方式与方法,既要考虑多种方法组合得是否合理,又要考虑与学生状况是否适应,从而使教学活动形成难易交叉、繁简交叉、练习与游戏交叉、集体活动与个人活动交叉的状态,制定最佳教学流程。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不能脱离学生实际,否则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按照“运动趣味性”和“负荷合理性”特点,安排体育活动

1.体现运动的趣味性小学体育课堂要充满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并使之享受到快乐。不管教师选择哪些内容,设计什么样的教学程序,都要使课堂教学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激发学生的动机、兴趣,增进学生与体育运动的情感。为使课堂教学富有趣味性,教师应该把握好如下几点:①针对学生兴趣,确定教学内容。如,教师可以把游戏引入课堂,因为小学体育活动内容大多来源于各种游戏,它具有较强的趣味性。②巧妙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接受方式和教学方法,对一些较为枯燥或技能性较强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加工、改造,满足学生的需求,如田径运动等。③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的特性,提高趣味性的层次,使通过学生努力获得成功后的满足,引领学生进入“快乐体育”的境地。2.遵循运动负荷的合理性保证学生承受安全的运动负荷是体育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载体而展开的教学,身体活动是有一定规律的,小学生机能活动能力的特点是,上升时间短而快,达到最高阶段的延续时间较短,承担急剧变化的负荷量的能力较低。根据小学身体生理机能的变化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明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安排负荷量和强度;其次,不管学生处于哪个年龄阶段,都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设计运动负荷。如在一堂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不宜安排负荷过大的内容,在课的基本部分阶段要根据学生的承受能力安排适宜的负荷,这样才能确保锻炼效果,不对学生的身体造成损害。

三、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教育方法篇6

所谓体育教学方法,就是教学方法在体育教育领域的具体化的原则和方法。更进一步地讲,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体育课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体育教学任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是体育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步骤、程序、规则、方式等。体育教学方法包括教法与学法两个方面。

教法:是体育教师组织课堂的方法,起着组织、控制、激发、引导、示范、说明、概括、评价等作用。

学法:是学生在体育课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练习的方法,学法起着主体、目的、内化、发展等作用。

二、教学方法的分类

(一)传统体育教学法

传授技术技能的方法:

1)语言法,包括讲解、谈话、阅读。

2)直观法,包括演示、图法、参观。

3)完整法与分解法。

此外,传统教学方法中还有矫正法、游戏法、示范法、提问法、练习法、比赛法、观察法、阅读法等。

(二)新型体育教学法

当前被广泛应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延伸性学习、信息化学习、评价式学习合作学习法、创造教学法、启发诱导法、发现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主题教学法等。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体育课堂教学形成了“讲解――示范――分组练习――巡回指导――终结评价”的模式,这一模式最大的弊病就在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一做法与素质教育所强调的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是相违背的。新的教学方法能够做到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真正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我们知道,影响教学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条件等,这些多种影响因素的不同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各样教学方法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其共同的属性,每种教学方法都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发展和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对于不同的影响因素,我们应该做出不同的分析,从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1.根据不同的学段选择相应的方法

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年龄阶段选择相应的方法。例如,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教的成份较大,许多技能都要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才能完成,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以观察、模仿、练习为主。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所提高,此时可指导学生以理解、合作学习、思维学习为主。在中学阶段,学生自学能力大大提高,可以指导学生以自主练习、创造学习为主。

2.根据不同的教材选择相应的方法

不同的教材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应结合教材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例如,武术、田径、球类等不同的教材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差别,田径教材可选择目标学习法、对比学习法等,武术教材宜采用评价学习法、模仿练习法等,球类教材则可采用合作学习法等。

3.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相应的方法

针对不同体育基础的学习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例如,对体育基础较好的学生可用目标学习法、创造学习法等,对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可用对比学习法,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运用学法,学会制订目标,学会观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创造,学会评价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4.根据教师自身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法

使用某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具有相应的素养。有些方法虽好,但教师缺乏必要的素养,驾驭不了,就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扬长避短,既要根据教学本身所具有的规律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又要善于对教学方法进行再创造,灵活地加以利用。教师备课,既要备教法,又要备学法,教法与学法要相统一。教学各个环节的安排,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经常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学习方法不断得到优化。

四、针对各水平阶段采用相应教学方法

(一)水平一学段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理解力不高,教学方法宜多样化,且具有新颖性。我们可以采用“听、看、想、练、学”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学生自主尝试、互相对比、师生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情景来创编故事,进行情景模仿,来组织教学。另外游戏化教学法,是由基础运动动作组成的、具有情节的体育手段。运动游戏具有基础性、简易性、情节性、趣味性、教育性、适应性、开放性、娱乐性等。小学体育教材与幼儿园的体育教材不同,它不单纯是由游戏构成,还包括走、跑、跳、投、技巧、攀爬等技术性项目。在教学时这些技术不仅要教会学生,而且要让他们兴趣十足。因此,游戏要设计得巧妙,既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走步教材,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走步能力,是跑步教材的过渡性教材。充分利用游戏比赛这一体育教育的良好途径,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水平二学段

通过教师的语言与示范让学生掌握基本动作,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合作探究、自主练习,让学生通过学习、交流、探讨、展示等方法,掌握运动技能。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创设交流、合作、自我展示的时间和机会,培养学生自尊与自信,自练与自评以及组合与创新的能力。

尝试创新性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性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水平二学生在参与一些游戏规则和游戏方法时可以创新,创编自已喜爱的舞蹈或徒手操等。在体育教学中应将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创造结合起来。

(三)水平三学段

采用主题教学、情景教学、复式教学等方法,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中学阶段的教学可根据学生自制力和理解力迅速增强的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要加强对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的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其创设一个独立练习的时间和独立思维的空间,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让学生自我表现、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展现的机会,展现自己的独立个性,展现自己的创造能力展现自己实践中的创新成果。这种展现会推动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

(四)水平四学段

注重让学生体验成功,也称为“成功体育教学模式”,主张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运动学习乐趣,积累小的成功为大的成功,以形成从事体育运动志向和学习自信心。主张让学生多体验成功,但不否认过程中的失败;既强调竞争的作用,也重视协同的作用。在单元的前期和后期的的过程中都有一个经过改造过的练习或比赛方法。这些方法多采用“让位”、“相对评价”等手段将练习和比赛变成一个不论技能好坏的学生都能参加和享受到成功乐趣的活动。通过这个引进环节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针对自己条件的努力目标,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水平五学段

根据水平五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身心特点,可采用发现式的体育教学,也可以称为“问题解决式教学”,主张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既懂又会,并使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的原理,掌握灵活的运动学习方法,提高体育教学“智育”因素。这种理性地为终身体育服务的教学模式,主要遵循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认知的规律来考虑教学过程的。

在教学过程中,先将运动教材中有关原理和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组成“课题串”和“问题串”,每个问题都有其验证、讨论和归纳的方法,然后将几个大的问题分别放在各节课中;课的教学过程一般有问题提出、验证学习、集体讨论、归纳问题、得出结论等几个学习阶段,运动的学习和练习则紧密地穿插其中,多采用提问、设疑、讨论等教学方法。

例:一名教师在进行高一的跨栏跑教学,单元按课题“什么是跳栏、跨栏、跑栏”,“跨栏为什么要攻栏”,“攻栏的要素”,“如何练习攻栏的动作”,“你的同伴的攻栏动作如何”等相互有关联的问题,放在8个课时的单元中进行教学。如第三节课时,课题是“攻栏的要素”,教师先让学生测量自己起跨点到栏的距离和下一栏第一步着地点与栏的距离,以诱导学生认知攻栏的技术结构,在实地验证和讨论中得出攻栏与速度、身体柔韧性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找到练习的方向,并实践了如何理性地进行运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主动性教学”、“自主式教学”、“自练式教学”、“学导式教学”等都可以用于水平五阶段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都主张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发性,强调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使强制性的死板的教学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教学,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水平六学段

小学教育方法篇7

关键词:小学教育;游戏化;教学方法;应用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加强小学生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我国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而游戏化教学是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游戏”方式的引入[1]。由于小学生处于成长与发展的阶段,在教育过程中引入游戏,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发展的心理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观能动性能够充分发挥,使其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与进步,因此,重视对小学教育中游戏化教学方法的浅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教育中游戏教学的必要性

对于小学教育中引入游戏教学,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下呈现的是具体的内容: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自身知识背景、生活阅历有限,受自身兴趣的影响,在教育过程中若将游戏环节渗透到教学中,为学生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打破传统教学课堂无聊枯燥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愿参与到游戏中,学生注意力集中,以此在老师的带领下,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最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课堂教育视野小,学生学习的知识都是教材中的死知识,与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差距。那么这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局限于教材,缺乏一定的创新性思维,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不足。而游戏化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分为,增添了学生的情感经历,使学生体验不同的学习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引导与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这有利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小学教育中,恰如其分地融入游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大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集体活动中,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团队分工,从不同的角色中明确自身的性格特点,在发现问题时并加以改正,以此不但完善自己。另外,w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不再依赖老师或同学,而是自己进行分析并做出决定,这增强了学生的自我责任感,提高了独立能力,这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素质。

二、小学教育中游戏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由于游戏教学适应了小学教学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其在教育中应用,主要体现在根据教材,引入游戏、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及积极引导并善于总结,这有利于

(一)根据教材,引入游戏

对于游戏化教学方法,游戏只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教材才是课堂教学的根本。老师在进行游戏化教学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的内容与主旨,根据教学的目的,合理地引入游戏,并且要保证游戏的趣味性与创新性,还要其不能他脱离教材核心。在游戏的过程中,需要把握游戏的节奏,使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学习知识的魅力,以此启发学生进行思考[2]。例如,在科技教学中,学习学习溶解知识时,教师可以事先进行准备,并在学生面前展示,学生观看完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使学生对不同物质溶解水中的状态进行比较,以此帮助学生了解知识。

(二)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一定的好奇心,老师在教学中引入游戏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设置一定的悬念,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若教师选择的游戏不能达到学生的预期,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使学生反感此类教学。而设置悬念,可以使老师讲授的理论渗透到游戏中,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以此积极调动了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物理静电类内容时,老师将纸屑摩擦后放在衣服上,来回走动,学生在此吸引下,集中自身的注意力,老师在讲授后,学生能够主动进行思考其真相,进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积极引导并善于总结

在小学教育中引入游戏,这不是单纯的玩,而是老师以游戏的方式对学生的引导。由于小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其缺乏全面思考及总结反思的能力,老师作为领路人,在学生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游戏,使学生正确地思考,最后老师在游戏的基础上,进行所教内容的总结与升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数学教学中,老师通过游戏讲述余数的内容,在游戏中将余数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加强对余数的认知,能很好地区分整数与其关系,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3]。

结束语

综合所述,本文对小学教育中游戏化教学方法的浅谈,了解了游侠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必要性,对于小学教育中游戏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提出了根据教材,引入游戏、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及积极引导并善于总结的措施,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观能动性能够充分发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与进步,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毛光莹.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方法的应用[J].学周刊,2016,(33):218-219.

小学教育方法篇8

关键词: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法传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200

1引言

有一位伟人曾经这么说,“任何事物的进步和发展都依赖于改革和创新,只有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才能使事物在原有的水平上逐步提高,没有改革就没有进步,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小学教育的对象是祖国的花朵,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的接班人。小学义务教育的质量关系到能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加班人。所以提高小学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非常重要,这样才能更多地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四有新人”。在这个方面,小学的教学法还是离不开传统的小学教学的教学思想,但是需要更多的教学法的创新和教学法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体制下义务教育水平的提升,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实际上,小学的语文教育是从教学实践中获得的提升,需要更多的开放,更加优化和有效。我们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的课堂上的效率和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来使得小学语文的教育质量得到全面的提升。可是怎么来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呢?下面我们就具体的策略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讨论。

2创新教学方式,倡导自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本领。如果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将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的课题。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不光光是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点,更加关键的一点,要教会学生怎么学习,怎么自学,让他们学会学习的本领,这样才能使得他们寻求更多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独立的自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小学教学的非常重要的目的。古人也有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教授给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学生培养出这样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在以后的生活中受益终生。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自学模式的教育,进行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先向学生介绍这节课的具体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让学生知道这节课的内容,也就是让他们指导他们要学什么。第二步就是要学生进行自学了,基于老师的知道学生们可以依据课后问题和课文的提纲进行自己独立学习,可以先让学生先进行默读课文,然后依次提出问题,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大概了解到学生最课文的了解程度,然后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再返回文章中,一边读一边思考,然后在文中找到问题答案出现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思考这些问题,尽量多地去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这个过程完成后,就可以对问题进行继续深化自学,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这也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培养学生在围绕具体的问题大家进行学习交流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进行学生和老师,或者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形式可以多样,但是要注意的是在这个环节中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让他们都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不断的讨论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以上几个环节的自学进行更深一步的升华,也就是时候,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来回答课后问题,对每个问题进行引导式的回答和分析,并且对重点的问题进行各个击破的回答和解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他们的思维得到启迪。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点拨式的学习启发学生,让学生一步一步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寻找答案,互相谈论提炼答案,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归纳中介结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给出自己的结论。

在最后的环节,作为老师要对整篇课文进行总结和解读,给出学生答案,这个阶段老师是主导,通过黑板板书,老师和学生一起寻找作者的思维方式的轨迹,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使得学生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同时,老师还可以找一些和课文风格相近的文章,给学生进行自学的练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这样要求老师也要选择好要学习的课文和内容,并且提出恰当的学习内容。使这样自学的学习模式得到锻炼和巩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自己更加充实,发展也更加全面,为以后更高级别的学习奠定基础。

3通过情景教学来提高教学的效率

在义务教育过程中,情景教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提高课堂教育的手段,老师和学生可以达到共通过对一个事物或者故事达到一定程度的共鸣。情景教学首先要设计和创造一个学习或者生活的情景然后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引入情景中,对问题进行思考。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提高教学的效率。首先进行恰当的课前的兴趣引,展示学习的目标,交代学习的内容布置预习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不断提出问题,点出有趣的地方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用情感来感受课文中的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道理思想和其他,让他们逐渐进入情境,进入感情中,对学生动以情,晓以理,和作者的思维达到一定程度的共鸣,这样也就很快的理解了作者的初衷了。

4总结

小学教育是人生中的启蒙教育,是培养人的思想的起步。对整个人的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教育的质量将会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的迅猛发展,义务教育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对于小学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的教学还存在一些实际的问题。本文就小学的语文教育教学法的一些创新的探索,希望能够为同行们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建议。

参考文献:

[1]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m].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

[2]杨道麟.试论语文教育的科学发展观[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6,(12):8-9.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小学教育方法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法探究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石,也是数学教学的主流方向。在小学阶段设计有趣而深刻的数学活动,可影响学生的一生。对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实现教学目标

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在选择生活化题材时要注意生活情境与数学知识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生活化情境的合理性。如,在“认识小数”一课,笔者通过布置任务,创设让学生到超市买东西的情境,同时收集所买东西的价格信息,然后在数学课堂上汇报信息收集情况。学生汇报情况是:买衣服的价格是78.5元、买鞋的价格是198.7元、买文具的价格是80.3元、买食品的价格为88.9等等。这样学生在有趣的实践活动中认识了小数,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时,尽管创设生活化情境与数学知识之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但受现实生活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学生思维的局限性的影响,在教学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没有预料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妥善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在肯定学生正确想法的同时,引导学生围绕既定教学目标思考问题。

二、采取多样的生活化教学方法

新课导入生活化。导入是一节课序幕,如果设计得好能引发学生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能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小学数学新课教学导入的设计,应找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创设两者相契合的生活情境入新课,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时,首先创设了学生甲和学生乙两名同学在教室里进行一场比赛场景,老师要求甲同学(外号飞毛腿)围绕教室的四周跑一圈,乙同学围绕课桌跑一圈。然后让全班同学思考:甲乙两同学谁先跑完,为什么跑得快却反而输了呢?学生激烈争论,纷纷发言:“这太不公平了,甲同学跑一圈的长度比乙同学长得多。”“比赛要两个人都跑相同的地方才算数……”此时,教师趁势引导说:一圈的长度即周长,想知道甲乙两同学各跑多长,长多少吗?为什么跑相同的地方才公平呢?只要大家认真学习这节数学课,就知道了,大家想学吗?这样大家的学习兴致被激发起来了,自然就提升了教学效果。

三、创设交流情境,探究悬疑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非常明显,他们喜欢跟人交流,更喜欢抓住机会表现自己。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给学生创造有趣的讨论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在互相交流与互相竞争的环境中充分发散,快速理解所要传授的数学知识,并且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如,在教导学生“如何比较周长与面积”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些判断题,像“正方形边长为4厘米,则其周长与面积都是16”,学生通过做这道判断题,就会思考面积与周长的含义,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比较面积与周长的不同,让学生拓宽了自己的思维与知识范围。在与学生相互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发散自己的思维,并且富有发现和探索精神,不仅能够让学生最快、最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更能提高学生在情感与认识方面的认识与体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多方激励评价,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解是满足学生成功动机的前提。尊重理解学生,采取各种方法、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对学生的一举一动予以正当评价,努力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不断探索,不断进取,是我们教师必须树立的教学信念。如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若正确答出时要号召全班同学给以热烈的掌声,若回答不完整或有错时,要正确地引导,绝不罚站或当场训斥挖苦;在学生的作业评语中要经常写上“真好”、“优”、“有进步”、“继续努力”等带有正面鼓励赞扬的话;当学生的考卷成绩与及格分、高分相差1-2分时,要尽量寻找加分的理由让学生满意……这样,学生会从内心深处认为老师是最可信的良师益友,从而也增强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成功可以诱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对学生幼小的心灵来说,往往只有看到成功的希望,才会对学习感兴趣。另外,学习成功可以使学生产生由学习成功带来的愉快、惊喜等积极情感,又可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促使学生产生新的学习要求与更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把握好尺度,既要符合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简单的学习目标不能引起学生学习成就的满足,不能使学生惊喜,从而不足形成兴趣;学习目标过难,会使学生失望而生畏产生厌烦情绪。只有适度的学习目标,才能使学习产生动力,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老师要正确实施“捆绑式”的评价机制。比如:评选优秀的合作小组、最佳创作组、还可以从中细化,从活动度、参与度、合作度等几个维度评价写生的课堂效果。这些评价激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踊跃的展现自己无疑会起到积极作用,对优化教学课堂也大有裨益。

五、结语

总之,教师要根据小学数学新课标的要求,尽量给学生创设一种生动活泼、丰富多变,并且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自己感兴趣、自己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法,引导是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多向交流、不断反思、及时反馈的解决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减轻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

参考文献:

[1]饶玲芳;;论小学数学教学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7年01期.

[2]时亨存;;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年09期.

小学教育方法篇10

安全是一个人生命存在的有力保障,拥有安全才能拥有生命。安全是学校的头等大事,是教师能安心教学,学生能快乐学习的保障。抓好学校安全工作,为孩子创造健康而安全的成长环境,培养学生自卫、自救的能力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在课堂上适时地渗透安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1.制定教学计划时,充分考虑"安全"这一因素

安全工作不是临时性的工作,体现在学生的一日活动中,课堂教学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如果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教学方案的同时,能考虑到本学期、本节课在课堂纪律、学生活动等方面有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就能提前对那些可能产生安全隐患的方面进行避免和预防,并能使自己的教学安全工作有据可依,有据可查。

如在教学部分几何知识时,教师常常会让学生准备剪刀、胶水等操作工具,这是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准备的,如果学生没有准备好则会影响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制定这类教案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上,特别是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使用剪刀这类工具肯定会有一定的危险,那么在教具准备中就应提前与学生进行纪律上的约定,规定只能在相应环节规范的使用工具,活动完毕立即妥善放置。再如,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课题时,在固定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时,常用铁丝或小钉子、大头针等,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要让学生在制作时注意。有了事先的计划和准备,才能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防范,也更能规范教师、学生的课堂行为,课堂上教师更要做有心人,随时观察学生的行动,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防范。不然,即使计划制定得再完美,没有教师的认真落实,那么也会为计划而制定计划了,毫无实际意义。

2.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安全教育资源,拓展教育范围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材,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众多知识的传授都与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息息相关。众多数学知识的引出都是以主题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而这些主题图大多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教师如果能适时抓住图中的信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如在教《生活中的数学》时,图中有限速标志,可教学生认识交通标志,了解这个标志所代表的意思,特别让家中有汽车的学生在外出时,一定提醒家人要遵守交通规则,绝不超速行驶。让小学生懂得只有遵守交通规则才能保护自己,建立起规范的过马路等交通安全意识,并达到"大手牵小手"的作用。

在教学平均数的时候有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池塘的平均水深是1.45米,小明的身高有1.5米。小明能不能在这个池塘里洗澡?"讲解这一题时既要告诉学生平均水深是1.45米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1.45米,有比这更深的也有比这更浅的,小明不能在这个池塘洗澡。还要告诉学生不能到不明水深的池塘洗澡,同时再告诉学生一些游泳安全常识。每年夏天都有不少儿童死于溺水,老师一定要抓住每一个教育机会对学生进行防溺水教育。

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温度》这一课时的时候也正值天气变冷之时,这时教师既要教育学生注意天气变化,天冷了要添衣服,不要冻住了,感冒发热就得赶紧去看医生,不要耽误病情,还要教育学生平时身体有任何不适都要去医院及时就医。

3.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如今的数学课堂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的亲自参与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常常会在课堂的教学环节中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同时这也是进行课堂安全活动教育的有利契机,要抓住学生对活动体验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例如在教求矩形面积和小路面积的内容时,可设计数学实践活动:绿化地带、前教学楼及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上课地点由室内延伸到了室外,这增加了教师对课堂纪律、学生调控方面的难度。在学生们准备进行分散的各小组学习之前,要明确地向学生提出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通过对学生纪律的事先约定,教师的密切参与,能随时发现和制止学生的不规范活动,保证活动的意义和有效,最大限度地调控好学生的活动行为,避免学生活动时因为无明确纪律约束而产生的无法预计和及时控制的危险行为,很好地保证了践活动的质量。

在教学《左与右》这节内容时,老师可带着学生在教室走道上亲自体验一下走路靠右的规则,感受到如果人人都按一定的规则走路才不会相互碰撞,出现意外。同时,体验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要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这样才能建立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此外,还要告诉学生高速公路上如果汽车不靠右行驶,那么撞车的交通事故将会不断出现,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交通规则,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对别人的生命负责。

4.抓住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教学是一帆风顺的,但通常也会有一些突况打乱预定的教学计划,对于这些突况是视而不见,还是听而不闻?这时体现的是教师的认真、细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