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总结十篇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总结十篇

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1:37

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总结篇1

年度工作总结

县乡镇财政管理局

一年来,我县乡镇财政管理工作在县财政局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九中全会及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坚持依法治税,强化“两税”征管;加大惠农补贴“财政一个网络”和“银行一卡通”发放力度,全面落实惠农政策;积极推进我县乡村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规范乡财县管乡用改革模式和村账乡;加强乡镇财政基础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战斗力。回顾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两税”条例宣传力度,强化“两税”征管

今年,县财政局预算安排我局“两税”收入任务共万元,其中:契税万元,耕地占用税万元。截止12月31日,共完成“两税”预算收入万元,为全年预算任务的%,比上年增长%,其中:契税预算收入完成万元,为预算的%,比上年增收万元,增长%;耕地占用税预算收入完成万元,为预算的%,比上年增收万元,增长%。

一年来,我局为确保“两税”收入任务的完成,并结合我县的税源现状,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流信息监控拦截系统

监控拦截系统提醒您:很抱歉,由于您提交的内容中或访问的内容中含有系统不允许的关键词或者您的ip受到了访问限制,本次操作无效,系统已记录您的ip及您提交的所有数据。请注意,不要提交任何违反国家规定的内容!本次拦截的相关信息为:办证按照逐步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的总体要求,创新乡镇财政体制机制,我县以精细化管理理念和手段加强乡村财政财务管理,围绕乡镇财政职能转变,以乡村两级所属财政性资金为主要管理内容,以其信息流、资金流为管理主线,以乡镇财税信息网络和相关软件平台为基础,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程序、实施全程跟踪和效绩考核等手段,通过完善“乡财县管乡用”改革,理顺村账乡管理方式,实现乡村财政财务全面、精准、细致、规范、高效管理的目标。

一是完善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严格贯彻落实《预算法》,科学合理地编制乡镇财政年度支出预算及村级组织运转经费预算,认真落实定编定员定额管理,准确核定乡镇基本支出,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保稳定”的支出原则,优化支出结构,合理安排乡村各项支出,在预算支出编制中硬化基本支出、细化公用支出、优化项目支出,按照“收入进笼子,支出进盘子”的原则,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实行乡镇综合财政预算管理,逐步推行乡镇财政综合预算和部门预算,达到细化乡镇预算管理的目的,进一步强化预算约束力,切实保障乡镇党政机构行政和社会管理等基本运转的支出需要。认真抓好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预算调整、财政决算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坚持支出执行按预算,追加支出按程序,加强资金的申报、审批、使用和凭证审核等工作,监督乡镇财政资金运行的全过程,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细化乡镇日常收支核算管理和实施“村帐乡”。在完善“乡财县管乡用”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项配套措施,细化收支管理,相继印发了《县财政局关于推进乡村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和《县乡镇财政所精细化管理考核办法》,修订和完善《县乡镇财政财务收支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乡镇非税收入征缴操作流程,以票管收,严格实行票款同行,坚持收支两条线管理,杜绝截留、坐支等违规行为。加强财务核算监督管理,严格按照《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乡镇财务管理工作的暂行办法》的要求,统一支出项目、标准,明确乡镇支出范围,规范财务审批程序,按政策和规定程序操作,充分发挥县对乡镇财政的监管职能。加强财政财务监管,落实各项制度,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控制会议费、交通费、水电费和接待费用等支出,属于政府采购的支出都必须纳入县级政府采购的范围。同时,加强对原始凭证的审核,严把支出关,坚持乡镇财政所长先审核后报账,经县乡财局审核后方可入账的原则,确保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严堵支出漏洞,从源头上控制乡镇行政成本,节约财政资金,规范财务管理,通过审核把关,全年共拒付不合法开支笔,金额达余万元。

三是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根据省、市的要求,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经费按村均4万元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全县个乡镇个行政村,共安排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经费万元,于12月25日足额拨付到位,为加大对村级财政补助资金的监督管理,对村级组织全面推行“村账乡”工作,按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的要求,“村账乡”工作由乡镇财政所和乡镇经管站共同管理,于10月份正式启动,财务核算采取手工记账与电算化相结合,逐步全面实行电算化,并积极实施村民民主理财和村务公开,使村级财务收支行为得到逐步完善和规范。

三是加强乡村债权债务管理。3月份以来,我局在以前年度乡村债权债务清理登记工作的基础上,又对乡村债务进行逐项核实认定,锁定债权债务数额,并将乡村债务纳入《省乡村债权债务管理信息系统》实行动态管理,按季报告制度。对乡镇下达消赤减债指令性任务,并把制止新债和化解旧债列入对乡镇年度目标管理和乡镇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采取下放债权、免除乡镇县级财政借款等一系列措施,帮助乡镇化解债务,使乡镇消赤减债工作进展顺利,增强防范和化解乡镇财政风险的能力。下达乡镇化债任务万元,全年完成化债万元,为下达任务的%。

三、完善设施,积极推进乡镇财税信息化建设

我县自作为全省第一批乡镇财税信息化试点县建设工作以来,按照省、市的工作要求和部署,我们精心组织,认真落实,经过7年多时间的努力,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入近万元资金用于乡镇财税信息化网络建设,建起了一套设备全、标准高、运行稳的乡财网络系统。县局中心机房完成了网络的升级和整合,新配置了防火墙、服务器、网络安全软件、正版数据库软件,与乡镇建立了vpn连接,网络速度明显改善,安全防护及网络管理日趋完善。目前,全县个乡镇全部设置了专门的机房,电脑及配套设施齐全,我县的乡镇财政管理工作已全面实现了“软件化、电算化、网络化”,为乡镇财政管理改革的顺利推进和惠农补贴资金信息化发放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落实惠农政策,实现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

乡镇财税信息网是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网,是惠农政策的高速路,做好涉农资金的发放工作,事关国家政策的贯彻落实。一是抓实工作,确保各项补贴(助)发放的顺利进行。惠农补贴发放是一项政策性强而又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全县万户农民的切身利益,为了确保补贴发放到位,我们严格按照补贴发放的“五个严禁,四个不准”,使惠农补贴资金更准确、快捷、安全地发放到补贴对象手中。二是加强部门协调,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扩展了惠农补贴的发放范围。认真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惠农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政办函〔200〕号)文件精神,积极与涉农部门衔接,将财政面向农民的所有货币性惠农补贴资金逐步纳入财政“一个网络”管理和银行“一折通”发放,实行财政集中信息网络化管理,努力扩展惠农补贴发放范围和项目。截止12月底,我县已发放各种涉农补贴项,发放金额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项,资金增加万元。三是加强督促检查。对于发放的各项补贴,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我局联合农经、监察、审计、金融机构和有关职能部门,开展明察暗访活动,并进行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厉打击套取、挪用、克扣补贴资金的行为,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

五、加强乡镇财政基础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乡镇财政管理工作越来越细而杂,乡镇财政业务人员严重缺位,乡镇财政所工作量越来越大,为了使乡镇财政事业永葆生机和活力,我局加强了对乡镇财政干部考核办法,坚持从严治所,从严管理。同时,为了全方位提升乡镇财政干部队伍的综合业务素质,使乡镇财政工作人员尽快适应职能转变和新形势下财政工作的需要,于1月16日、9月7日至10日、11月16日至18日共举办了三期信息化操作和乡村财政财务业务培训班,对全县个乡镇财政所长、会计、信息操作员和乡镇经管人员进行了信息化软件操作、乡村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村账乡”村级组织财务软件和核算等乡财业务知识培训,参学率达100%,并制定了严格的学习培训考勤制度和纪律要求,从而使培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总结篇2

各位领导:

根据《xxx关于xxxx年深化农村税费xx工作的通知》(x发[xxxx]xx号文件)、《xxx办公x关于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x办发[xxxx]xx号文件)、xx省农村税费改革办《关于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开展“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试点的意见》和省财政厅乡镇财政管理局《关于实施“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和乡镇财政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和国务院、省、市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会议要求,在全省“对经济欠发达、自身财力无法满足需要的乡镇,可以实施县管乡用的统收统支体制,采取‘乡财县管乡用’的方式”。现全省已有xx个县市实行了“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省财政厅在xx市xx县试点很成功,并要求2006年经济不发达的县市全面推行。我县属于推行“乡财县管乡用”之列,现将我县实施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的重大意义。

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是解决乡镇“人员太多、收入太少、债务太重(目前乡镇债务xxxx多万元,乡镇负债面达xxx%)、支出太乱”等问题的较好方式,对规范乡镇收支行为,促进乡镇依法组织收入,确保乡镇基本需要,缓解乡镇财政困难,保障乡镇重点支出,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风险,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政治的稳定,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的主要内容。

“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的主要内容是实行“五统、一管、一审”。即“核算统一、账户统设、工资统发、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网络管理、乡镇举债县级审批”。

(一)核算统一。乡镇财政全面实行“两无一统、综合预算”,即由乡镇人民政府机关统一设立会计和出纳岗位,乡镇人民政府所属机构(七所八站)一律无会计和出纳岗位,以乡镇人民政府机关为会计核算主体实行统一核算,乡镇财政所有收入均在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中综合反映。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统一由县乡镇财政管理局乡镇财政管理股。

(二)账户统设。取消乡镇人民政府及所属机构在各金融机构的所有账户,由县乡镇财政管理局乡镇财政管理股在县城金融机构开设总预算会计的县级“结算专户”,在各乡镇金融机构统一开设乡级“结算专户”,将乡镇原来的“基本经费户”作为各乡镇人民政府单位会计“支出户”。乡镇所有预算内外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全部缴入“结算专户”。“支出专户”只能接受来自“结算专户”的拨款。

(三)工资统发。继续实行乡镇干部工资县级统发制度,对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乡镇机关全额编制人员工资、社保缴费等由县国库每月拨入财政工资统发户和机关社保局直接计入个人账户。

(四)采购统办。乡镇各项大额采购支出,按照x财采购[xxxx]xx号文件规定,参照县直单位执行。由乡镇提出申请和计划,经乡镇财政管理股按照预算计划审核后,交县采购办集中统一办理,采购资金由乡镇财政管理股直接拨付给供应商或服务商。

(五)票据统管。

1、乡镇所使用的票据在非税收入管理局统一领取,各乡镇必须确定专人负责票据的领取、发放、保管及核销工作。

2、乡镇领用的票据只限于乡镇财政供给单位和乡镇范围内的农村中小学校、卫生院使用,其他“三权”在上的单位不得在乡镇领取票据。

3、对票据实行“缴旧领新、限量领用、专人管理、当年结清”制度,并做到票单同行,即非税收入管理局凭银行缴款单核销收费票据。

(六)实行乡镇举债县级审批制度。乡镇原有的债权债务要按债权债务的发生时间、形成原因、资金来源、约定利率、还本付息等情况,逐一清理核实,建立台帐,制定消赤减债计划报县财政局备案。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原则上乡镇不得再有新增债务,如因特殊情况需要举债的,要实行县级审批制度,呈报分管财贸的县领导审批。

(七)信息化网络管理。全面建立乡镇财税管理信息化网络,县乡镇财政管理局设立网络服务器,乡镇财政所设立网络工作站。县乡财政依托公网,以固定ip方式组网连接,乡镇财政会计业务全部在县局服务器上保存,实现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化网络,实现财政资金网上远程申报、审批,数据网络汇总,资金运行网上监管,会计核算电算化。

三、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的基本原则。

坚持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资金审批权、乡镇债权债务关系”等五权不变和继续实行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由县财政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的收支。

(一)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实行新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后,对乡镇政府仍实行“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统收统支财政管理体制。

(二)预算管理权不变原则。按照《预算法》规定,继续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县级财政部门按有关政策,明确乡镇财政预算安排顺序和重点,提出乡镇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意见;乡镇政府根据县级财政部门提出的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报县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按《预算法》规定的程序报批。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的预算调整方案,经乡镇人大审查和批准后报县级财政部门备案;调整数额较大的,必须向县级人民政府报告,待批准后方可执行。

(三)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不变的原则。实行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与管理权、监督权相分离,县财政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资金,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归乡镇,资金结余归乡镇所有,县财政不集中、不平调。属于乡镇财权和事权范围内的支出,仍由乡镇按规定的程序审批。

(四)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原则。乡镇的债权、债务仍由各乡镇享有和承担。

四、“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机构和岗位设置。

(一)县乡镇财政管理局乡镇财政管理股对乡镇财政所“乡财县管乡用”全面工作实施管理监督。乡镇财政预算会计业务统一由乡镇财政管理股核算。乡镇财政管理股全面乡镇财政预算会计业务,负责乡镇财务报帐审核事宜。主要职责:参与和指导乡镇财政综合预算的编制,监督预算的执行,及时拨付预算内、外及其他各项财政资金,准确记录各项财政业务,按时与有关部门和乡镇进行对帐,按月编制会计报表,按时审核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办理乡镇财政收支结算,审核和监督乡镇政府单位会计的支出核算,及时指出乡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反馈给乡镇,并按月向县财政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二)乡镇财政所负责乡镇预决算的编制,办理各项收支结算和对帐、报帐工作。各乡镇财政所设财政所长、财政结算会计(预算会计)、政府单位会计、出纳、财税信息网络管理员、票证管理员岗位。各岗位可以按照规定交叉任职,但必须健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财政所长不得兼职政府单位会计、出纳岗位;财政结算会计不得兼任政府单位会计;财政结算会计、政府单位会计不得兼职出纳员;政府单位会计不能兼管票证。

财政所长负责财政所日常工作的管理,财政预算编制、执行,按县财政局授权审核、监督乡镇财政收支;财政结算会计负责乡镇财政预决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办理与乡镇人民政府各部门及县财政局的结算和对账,负责非税收入执收管理系统收入数据的录入,打印总预算会计拨款凭证,登记会计账薄,编制会计报表,按月编制乡镇财政用款计划,办理乡镇人民政府经费支出的请拨,负责向乡镇有关领导提供乡镇总预算会计报表,负责乡镇财政票据的领取和缴销,监督乡镇财政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办理乡镇财政年终决算;政府单位会计负责乡镇人民政府机关支出专户的会计核算,按规定用途支付乡镇人民政府机关日常经费,按月提出乡镇日常经费支出计划报财政结算会计;出纳负责乡镇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的现金收付、缴存及日常报帐工作,按规定保管备用金,及时登记乡镇现金日记帐;财税信息网络管理员负责微机网络系统的维护、管理与使用,涉农补贴资金基础资料的录入;票证专管员负责乡镇所有收费票据的领取、发放和缴销。

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县里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政府办、纪检监察、财政、人事、审计、人民银行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xx县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由县财政局长任主任,相关副局长任副主任,各业务股室负责人为成员。

(二)制订切实可行的县对乡镇的统收统支财政管理体制,充分调动乡镇人民政府当家理财和财源建设的积极性。根据乡镇的实际情况,对原来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进行相应调整,从确保乡镇基本运转、有利化解乡镇财政债务,调动乡镇理财积极性等方面制定新的统收统支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三)规范乡镇财政收支管理。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规范乡镇收支行为。根据乡镇财政收支规模和实际情况,明确乡镇支出范围,统一和规划各项开支标准,完善财务审批程序。

(四)清理乡镇财政供给人员。严格乡镇编制管理,严禁超编进人,严禁在编制外使用人员,属于清理清退范围的各类超编人员、不在编人员和自聘人员财政不供给经费。

(五)加强债权债务的管理。乡镇的债权债务要根据本乡镇的实际作出消赤减债计划,安排资金用于偿还债务。坚决制止乡镇村发生新的债务,乡镇人民政府和各部门一律不准为经济活动提供贷款担保。乡镇人民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一律不得举债搞建设、上项目或发放各种津补贴。凡违反规定以政府名义提供贷款担保形成新的债务的,严格实行“谁签字,谁负责”,由签字人和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偿还。建立化解乡镇人民政府、村债务目标管理和考核机制,把制止新债、化解旧债作为考核乡镇、村干部任期目标和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债务化解之前,乡镇党政府主要负责人不得提拨重用,不准异地任职。乡镇的债权要及时清收,制订切实可行的回收计划,加大回收力度,回收的资金原则上要用于偿还债务。

六、工作步骤

(一)制订“统收统支乡财县管乡用”暂行管理办法。依据我县今年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在学习和考察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我县实际情况的实施方案及具体管理办法。

(二)清理乡镇资产工作

1、清理乡镇资产、账户、票据。清理乡镇银行账户、票据和现有资产,取消乡镇银行账户,缴销乡镇收入票据;账户的设立和票据的领用按有关规定重新办理。

2、清理乡镇债权债务,对现有债务进行逐一登记造册报县财政备案。

(三)完善网络建设,进入实施阶段。确定乡镇财政所人员岗位和职责,开设新的乡镇账户,完善县乡计算机网络,组织人员培训,按有关规定和业务操作规程的要求实施对乡镇财政收支的核算管理。

七、实施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乡财县管乡用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是我县国库集中支付向乡镇的延伸,是我县实行新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确保基层政权和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各乡镇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工作的认识和理解,积极主动配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以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严明改革纪律。各乡镇必须规范操作程序,自觉接受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检查监督。不准私分集体财产、滥发钱物,不准擅自开设银行账户(含存折户)、私设小金库,不准使用非正规票据、坐支收入,否则一经发现,将严格追究乡镇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将在体制结算中划扣违纪金额。

(三)调整乡镇财政所职能。农业税免征以后,乡镇财政所的主要工作应从组织农税收入转变到资金管理和非税收入管理上来。要集中精力做好“乡财县管乡用”的收支结算和对账、报账及机关财务会计核算工作,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财务收支管理。做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等直接补给农民的各项资金和补贴的发放工作,加大服务“三农”的工作力度。同时要大力推进“村账乡管”工作,强化村级财务管理。

(四)加强部门协作,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1、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机构,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要合理分配人员,理顺业务关系,强化服务意识,以适应改革的需要。

2、人事、编制部门要加强对乡镇财政供给人员的编制管理,督促乡镇清理,清退超编人员。

3、审计部门要加强对乡镇财务审计监督,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

4、县人民银行要加强对乡镇银行账户的管理,并监督其他金融机构及时划转各项资金,确保各项财政收入及时入库、财政资金及时到位。同时,完善金融机构开户许可证制度,对各金融机构违规开设银行账户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5、纪检、监察部门要监督乡镇严格执行“乡财县管乡用”有关制度,对违反财经纪律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八、建议与要求

(一)为了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农税机构转变的需要,随着乡镇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省财政厅农税局经省编委批准已更名为“xx省财政厅乡镇财政管理处(加挂xx省契税、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局的牌子)。”并要求各市(州)、县(市、区)农税局统一更名为“××市(州)、县(市、区)乡镇财政管理局,加挂××市(州)、县(市、区)契税、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局的牌子”。为了工作需要,恳请县人民政府、县编委迅速批复县农税局更名请示。

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总结篇3

一、指导思想

按照建立区乡(镇)公共财政体系和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的原则和要求,在区乡财政管理体制框架下,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实行“预算协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区乡联网”的财政管理方式,由“区乡镇财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为服务中心)集中和监督乡镇财政资金运行业务。通过改革,进一步规范乡镇收支管理,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调动乡镇政府增收节支积极性,确保乡镇基本支出需要,缓解乡镇财政困难,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风险,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安定稳定,促进区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财权和事权相统一的原则。按照乡镇职能定位,合理划分区、乡(镇)政府财权和事权,保持财权和事权相对应,进一步完善区与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2、坚持“五个不变”的原则。保持乡镇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财务审批权、独立核算主体以及债权和债务关系不变。乡镇政府仍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区财政不集中、不平调、不挪用乡镇预算内外各项资金,乡镇预算内外资金自求平衡,乡镇债权债务仍由各乡镇享有和承担,乡镇财务审批继续实行乡镇长一支笔审批制度。

3、坚持调动乡镇理财和发展经济积极性的原则。实行乡镇新上工业项目和发展飞地工业享有税收分成激励机制;建立偿债激励机制,区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乡镇配套消减公益性历史债务,进一步扶持乡镇政府增收节支减债解困,调动乡镇当家理财,加快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4、坚持保障农村基层政权正常运转的原则。继续实行乡镇财政供养人员工资由区国库统一发放,按照“合理、节约、能办事”的原则,量入为出,保障乡镇基本支出需要。

5、坚持方便与高效相一致的原则。通过使用先进的设备,利用网络化运作,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推进范围和业务模式

实施范围: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和部署,结合我区区乡财政经济实际情况,将我区7个乡镇全部纳入“乡财县管乡用”改革的实施范围。

实施业务模式:采用总预算模式。服务中心只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告,指导乡镇财政综合预算的编制,监督乡镇财政预算的执行;乡镇单位会计账务仍由乡镇会计进行核算管理。

四、主要内容

按公共财政支出改革的要求,由服务中心统一核算乡镇财政收支的资金运行业务。具体做法:

1、预算协编。即保持乡镇“一级政府,一级预算”的地位不变,由乡镇政府自主编制年度预算,区财政部门履行上级部门的业务指导职能,对乡镇预算编制实施指导,协助乡镇编制年度预算。乡镇政府根据区财政部门的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并按程序报批。在年度预算执行中,乡镇政府提出的预算调整方案,需报区财政部门审核,并按法定程序履行批准手续。

2、账户统设。取消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业务,由区服务中心乡镇财政总会计业务,相应取消乡镇财政在各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所有账户,由服务中心在区农业银行统一开设“基本结算户”,管理乡镇财政资金收付业务。服务中心不乡镇单位会计业务,其会计业务仍由乡镇自行核算办理;同时,各乡镇政府在其所在地金融机构开设“应缴财政预算内收入专户”、“工资专户”、“专项资金专户”和“经费支出专户”。除此外,各乡镇政府及所属机构不得在各银行和金融机构设置任何账户,否则以私设“小金库”处理。

“基本结算户”用于核算乡镇所有预算内、外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区乡往来等其他资金;“应缴财政预算内收入专户”用于核算乡镇受区级各职能部门委托,代收代缴的应缴入区级金库的各类款项,本账户只与区级金库发生缴纳关系,各乡镇必须按规定及时、足额办理解库,每月月份终了,该账户应无余额,除此之外,不发生任何往来;“专项资金专户”用于核算各类具有专门用途的专项资金;“经费支出户”用于核算除国库统发工资和“专项资金专户”以外的各项支出。

3、集中收付。在不集中、不平调、不挪用的前提下,区对乡镇财政资金实行统一收付。收入管理程序:乡镇所有预算内、外收入,以及上级部门补助收入和区乡往来(包括暂存、暂付)等其他资金全部进入服务中心开设的“基本结算户”,由服务中心管理员根据乡镇收入类别和科目分别进行核算,同时通知各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做好台帐备查。支出拨付程序:除财政供养人员的工资由国库统一发放外,各乡镇应以本乡镇年度预算为依据,结合本乡镇收入、财力状况、资金类别和性质等,按照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提出用款计划,经乡镇长审批后,送服务中心审核。服务中心根据不同类别、用途和项目进展进度,将资金从“基本结算户”拨入乡镇“专项资金专户”或“经费支出专户”或“区采购专户”,乡镇要按用款计划和有关规定要求使用。为方便乡镇工作,服务中心根据年初预算可安排定额铺底资金以便于乡镇日常运转。

4、采购统办。符合采购条件的,由乡镇按程序报批后,送服务中心审核,交区采购办集中统一办理采购。采购验收付款后,由区采购办通知服务中心对实施采购的乡镇据实入帐。对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及达到政府采购限额的,而未实行政府采购的项目支出,不予拨付。

5、票据统管。乡镇统一使用电子化票据,实行“限量领用、定期缴销”,“票款同行、以票管收”的管理办法,严禁坐收坐支,严禁转移和隐匿各项收入。票据由服务中心票据员向财政局统一领取,再由乡镇财政所向服务中心票据员办理领、缴、销。

6、区乡联网。乡镇财政与服务中心联网,财政支出实行网上申请、审核、支付和查询,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五、实施步骤

按照上级财政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区从年9月起开展“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准备和前期工作,第四季度进入试运行,年月正式实施。具体做法有:

1、宣传发动,统一认识。

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宣传实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推行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同时组织召开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财政所长专题会议,传达中央和省、市关于推进“乡财县管乡用”改革的主要精神,并结合我区实际布置相关工作。

2、成立机构和人员设置

成立“区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区府办、编办、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人事局、农业局等相关部门组成,主要负责改革前期工作和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成立“区乡镇财政服务中心”,为区财政局直属全额事业单位,编制4名,设中心主任1名,业务管理员3名,票据管理员1名(兼),业务系统维护员1名(兼)。具体分工:①中心主任负责服务中心全面工作;②管理员主要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业务核算,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告,指导乡镇财政综合预算的编制,监督预算执行,指导乡镇加强财务管理,防范乡镇财政风险;③票据管理员负责各乡镇票据的领、缴、销工作;④系统维护员负责区中心和乡镇业务系统维护。

3、认真做好改革前的“五项清理”工作

“五项清理”是实施“乡财县管乡用”改革、摸清乡镇家底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乡财县管乡用”改革的成败。

①清理乡镇原有各类银行账号,统一开设专户。各乡镇须10月30日前取消目前的所有账户,按规定开设新的乡镇账户,并将账户余额分别转入区服务中心在农业银行开设的区级“基本结算户”内。

②清理核实乡镇债权债务。各乡镇必须以这次全省统一布置清理核实上报政府性债务为契机,再一次摸清家底,清理、清算债权债务,应收的想方设法收回,对无效债权债务进行清理,对所有有效债务建立债务台账(备查账),确保债务的真实性。

③清理上缴各种旧式票据,限定时间缴销乡镇原有票据,并与服务中心联系领取统一的省财政监制的新票据。

④清理乡镇财政供养人员。清理各类超编人员、不在编人员和自聘人员,严禁超编进人,严禁在编外使用人员。

⑤全面清理各类资产。各乡镇要结合本次财政部部署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理清查要求,对单位资产再次进行核实,建立健全资产明细帐,健全资产管理办法,防止资产流失。

4、做好信息化流程培训管理工作:服务中心将按照省、市财政部门的要求,实行网络化运作。服务中心与乡镇财政联网,财政支出运用全省统一的乡财县管乡用软件(北京用友政务软件公司),实行网上申请、审核、支付和查询。为此对乡镇业务员要统一进行业务操作培训(具体培训时间另行确定),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确保有效运行。

六、配套措施

1、完善区乡财政管理体制。区政府将根据各乡镇经济发展情况,重新制定新一轮区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缓解乡镇财政困难,采取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调动和保护乡镇发展经济和组织收入的积极性。

2、规范乡镇财政支出管理。根据乡镇收支规模和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支出管理,分类制定公用经费定额,重新明确乡镇支出范围、支出顺序、开支标准和财务审批程序。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支出原则,优先保证工作人员工资正常发放,严格控制会议、招待、小车、电话等费用开支,严禁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3、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建设。各乡镇要继续保持和充实财政财务人员队伍,加强业务学习,尽快适应新形势要求。具体职责为:①根据本乡镇财政经济情况,编制年度综合预算和年度决算;②做好上下级财力和资金结算;适时提出用款计划,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及时与服务中心的联系,做好会计信息沟通;③负责领取、保管、核销各类票据等工作;④办理乡镇单位会计业务,登记会计帐簿,编制会计报表等。

4、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区财政局要加强对财政所的管理,定期对各财政所的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对超支公用经费,新增债务等。违反财政收支管理规定的乡镇进行制约。财政所要建立健全内部岗位责任制和内部稽核制度,使内部监督检查制度化、规范化。同时,财政部门要自觉接受区审计、监察部门、乡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七、有关要求

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总结篇4

现行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工作的普遍做法

(一)规范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机构和岗位设置1.在县财政局设立乡镇财政管理办公室,具体的职责范围为:负责乡镇各项财务收支的监督管理,对乡镇提交的支出预算的审批;参与和指导乡镇财政综合预算的编制,监督预算执行;指导乡镇财政财会业务,负责乡镇财政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考核乡镇财政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对有违反财政政策或财经纪律的现象提出处理意见;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操作系统维护和数据备份工作;及时反映乡镇财务管理的执行情况。2.乡镇财政所设所长(局长)、总预算会计、预算拨款员、综合预算员、单位预算会计、出纳六个岗位。各岗位可以按照规定交叉任职。业务工作的核心岗位有三个,分别是财政总预算会计、单位预算会计、出纳员。

(二)实现县乡两级财政预算共编,制定明确的预算编制流程1.年度预算编制程序。(1)市财政将乡镇下一年度预算编制指导意见上报市政府审批;(2)市财政根据市政府批转意见对乡镇进行年度预算编制部署;(3)乡镇政府根据市财政部署编制预算上报市财政进行审核;(4)乡镇政府将市财政审核后的预算提交乡镇人大审批;(5)乡镇政府将乡镇人大审批通过的预算上报市财政局备案并按照预算执行。2.预算调整工作程序。预算调整是指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乡镇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者减少收入,使原批准的收支平衡的预算总支出超过总收入事项。具体程序为:(1)乡镇政府将预算调整方案上报市财政提请审核;(2)乡镇政府将市财政审核后的调整方案提请乡镇人大审批;(3)乡镇政府将乡镇人大批准的调整方案上报市财政备案执行。

(三)清理银行账户,统一乡镇财政金库和账户设置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后,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继续保留,乡镇总预算和单位预算会计账户统一重新开设,乡镇政府由原来财政所(局)只负责总预算会计和政府单位预算会计管理和核算,其他乡镇行政事业单位(站、办、所)由财政所(局)核拨经费,分散核算的管理方式,调整为经费统管、收支统算,即乡镇财政所(局)既进行政府预算内外总会计核算和政府单位预算会计核算外,同时,在保持统管乡镇预算单位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财产的支配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统管单位账户和会计,统一银行账户,由财政所(局)进行统一的会计核算和统一的收支管理。在保留的7个银行账户中除乡镇财政支出基本户和村级办账户根据业务需求可以使用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外,其他5个账户款项支出和拨付一律使用拨款凭证。

(四)对乡镇政府所属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经费统管、收支统算经费统管、收支统算的范围包括除学校、乡镇卫生院、村办、机关食堂、工会之外的乡镇级机关事业单位(乡镇各站、办、所)。经费统管、收支统算的对象为统管范围内各乡镇事业单位的一切收支业务核算和账务处理。

(五)资金拨付和审核工作流程乡镇财政所(局)根据预算收支年度计划填报分月用款指标额度申请单,经乡镇分管领导批准后上报乡镇管理方式改革领导办公室(网上申报和书面申报),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领导办公室进行网上审批,乡镇财政可以在审批的额度内进行款项的拨付。乡镇上报的分月用款审批额度应该详细列明支出的用途和支出账户(基本户、工资户、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户),对于乡镇超出年度计划的基本支出增加部分以及乡镇动用超收财力支出应该首先经过预算部门审核后追加年度计划或者分管局长审批后执行。乡镇财政所(局)根据预算外资金收入情况和支出进度情况填报预算外专户资金分月用款额度申请单,经乡镇分管领导批准后上报乡镇管理方式改革领导办公室(网上申报和书面申报),办公室进行网上审批,乡镇财政可以在审批的额度内进行款项的拨付。

现行管理方式存在问题、原因及解决路径

(一)县级财政内各业务科室在乡镇资金管理职能上相互脱节。从乡镇财政的资金来源方面讲,有乡镇财政的一般预算资金、有转移支付资金、有上级专项补助资金、上级专项资金和借入资金等多方面的资金来源。由于历史的原因,对上述资金的管理按资金来源渠道的不同,其职能相应配置在县级财政内的不同业务科室,相互之间在信息通达、手续传递等方面很难形成一个严谨的管理流程,现阶段实行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对这一问题也没有给出很好的解决方案。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虽然赋予了乡镇财政管理部门对乡镇财政资金支出的审批职能,但由于缺乏必要的预算、拨款及有关资金管理的文件资料信息,加上乡镇与县级之间在空间上存在一定距离,导致在资金审批过程中很难对乡镇财政网上提出的资金支出要求做出准确的定性与定量判断,致使这一环节流于形式。对乡镇财政实行县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后,由于县乡两级财政统一使用一个国库支付平台,县级财政内各业务科室及乡镇财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网络互联、信息共享。乡镇财政具体负责资金支付指令的打印和资金核算工作;县级财政乡镇财政管理部门负责乡镇预算及追加预算额度的下达工作;县级财政有关业务科室负责乡镇专项(补助类、项目类)资金的额度下达工作。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充分尊重了乡镇财政的主体地位,符合“一级政府一级预算”的法律规定;二是在不改变县级财政内部各业务职能配置的前提下,做到了对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分工清晰、职责明确。

(二)乡镇财政预算约束弱化,资金支付过程缺乏严肃性。乡镇财政虽然都有年度财政预算,在实际执行中乡镇对收入预算的关注远重于对支出预算的关注,乡镇财政预算对支出的约束力大打折扣,乡镇财政支出几乎不受定额限制,年度预算中的各项支出定额形同虚设,限制与约束功能失效。在各级财政的预算管理过程中,其工作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三个环节。从乡镇财政实际执行情况看,在预算编制环节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严密的工作程序,预算编制的合规性得到了有效保证,但由于受乡镇财政财力的影响,乡镇财政预算编制的内容还不够完整,各项支出定额的制定不够准确,客观上为乡镇财政在资金支出方面出现随意性创造了条件,支出定额合理性的缺失更为预算执行监督增加了难度。在资金结算过程中,客观上由于乡镇所在地金融业务不够发达(一般乡镇所在地只有农信合、农行、邮政储蓄三个金融机构),跨行结算业务时间较长,大多数乡镇财政采取大额现金支付方式,对资金的安全埋下隐患。要解决上述问题,一是积极推进“零基预算、综合预算、部门预算”在乡级财政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应用,提高乡镇财政预算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二是对乡镇财政实行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强化乡镇预算执行过程的事中监督。在国库集中支付方式下,由于乡镇支付额度的下达是由县级财政根据乡镇财政年度预算确定,做到了乡镇编制预算、县级财政掌控乡镇预算、乡镇财政使用预算,从而达到将预算的监督与执行过程有效结合起来的目的。同时,在国库集中支付方式下,由于资金的最终支付环节是由金融机构完成,在资金支付方式的选择上也对乡镇财政起到了监督和把关作用,进而有效化解乡镇财政在结算过程中的资金风险。

(三)乡镇财政资金核算职能和支付职能与上级财政赋予的资金监管职能不相匹配。乡镇财政作为国家五级财政的最末一级,是最靠近农民的一级财政,在为“三农”服务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国家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大都需乡镇政府来执行,支农惠农资金也需要乡镇财政监管。特别是随着近几年国家对农村的投入逐年加大,乡镇财政对农村的服务职能更加得以显现,在这一方面乡镇财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辽宁省2011年执行的强农惠农项目61个,其中补贴类资金26个、项目类资金37个,东港市2011年强农惠农资金达5.1亿元。这些资金的投入对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乡镇财政的资金监管任务也十分的繁重。上述资金由于项目多,涉及面广,按照资金的不同用途,管理方式也各不相同。比如,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家电下乡及良种补贴实行“一卡通”等,这部分资金由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直接操作,根本不经过乡镇财政,乡镇财政也没有完整的核算资料,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乡镇财政对这部分资金进行监管难免有些牵强,实际工作中乡镇财政做不到更做不好。实行乡镇财政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后,上述资金仍然可以由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和财政审核,但在资金支付和账务核算环节交由乡镇财政来完成,在确保乡镇财政会计核算资料完整的同时,也为乡镇财政发挥资金监管职能提供了有力保证。

乡镇财政资金实行县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基本构想

由于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的扎实推进,健全了乡镇财政机构,明确了乡镇财政职能,完善了乡镇财政的各项工作基础,为实行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创造了有力条件。从目前情况看,对乡镇财政实行县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条件已经成熟。一是乡镇财政的预算收入已全额上缴县级国库,乡镇财政金库基本上相当于过渡账户使用。二是按着财政部的统一要求,从2011年起,乡镇组织的各项预算外收入已全部纳入乡镇预算管理,取消了预算外收入科目,为财政资金的统一管理扫清了障碍。三是按着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统一要求,县乡两级财政已实现了预算共编。四是乡镇已经撤消了所属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实现了统一结算、集中核算。五是县乡两级财政已实现了网络连接。六是各项补助资金即将或已经实行了“一卡通”。

对乡镇财政资金实行县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要明确指导思想,即在保证乡镇财政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核算职能、监管职能不变的前提下,改变乡镇财政资金的支付方式。同时,要将现有的网络系统并入县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网络系统,使用统一的支付软件和核算软件。相关的具体设置如下:

1.机构设置及职能界定。一是保持乡镇财政机构不变,人员不变。乡镇财政负责具体的资金支付职能、核算职能和资金监管职能。二是县级财政组建乡镇财政管理办公室,负责乡镇财政预算和追加预算资金的额度录入工作。三是转移支付资金、专项补助资金、专项项目资金仍由县级财政的各业务科室负责支付额度的录入工作。

2.银行账户体系设置。一是保留乡镇现有的财政金库银行账户,用于核算乡镇财政收入的收缴。二是保留乡镇财政其他财政资金银行账户,用于核算没有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及各项往来资金。三是由县级财政为乡镇财政在一个金融机构统一设置“×××乡镇财政零余额银行账户”。四是除上述三个银行账户外,取消乡镇财政其它银行账户。五是县级财政国库银行账户体系不变。

3.支付方式的选择。对乡镇财政实行县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支付方式可以选择授权支付和直接支付两种方式,更可以选择授权支付一种方式。在只选择授权支付一种支付方式下,县级财政只负责支付额度的下达和资金清算工作,乡镇财政负责具体的支付业务,简化了业务程序,便于操作,又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责任。

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财政体制;乡财县管;乡镇财政管理

中图分类号:F81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112-0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出了总体要求,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对整体改革起着基础和支撑作用。乡镇财政作为我国财政体系的基础层级,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题中应有之义。随着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特别是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县乡两级政府的财权、事权发生了重大变化,现行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公共财政管理改革的要求和农村综合改革后新形势的需要。如何改革财政管理方式、缓解乡镇财政困难已经成为新形势下财税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值得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

一、乡镇财政运行实践呼唤财政管理方式改革

乡镇是我国目前五级政府构架中的最基层一级政府,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要求,我国乡镇一级财政作为农村乡镇政府中一个综合性的经济职能部门和财政体系中的一个基层环节,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推动社会各项事业进步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乡镇财政职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也带来了农村社会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重大调整,乡镇财政也因此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一是财政收入增长乏力。目前福清大部分乡镇自身经济基础脆弱,二、三产业发展乏力,乡镇财政收入不断萎缩。2013年全市乡镇公共财政总收入29.79亿元,扣除上划中央收入后地方级财政收入仅19.68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从2010年的40.2%逐年下降到2013为35.9%。二是支出保障范围出现重大变化。随着农村综合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乡镇的职能和事权范围发生变革,乡镇财政的支出范围也出现较大变化。一方面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上划、乡镇卫生院改为县级供给等,原有的乡镇支出保障范围缩小;另一方面随着公共财政的阳光覆盖农村,村级组织运转纳入财政保障,乡镇法制型、服务型政府的逐步确立,乡镇财政支出不断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各领域延伸。三是乡镇财政收支管理水平低下。在收入管理上,存在买税引税,乱收费、罚款、摊派,坐收坐支,截留、挪用、转移和隐匿各项收入的违法违纪行为;在支出管理上,预算缺乏约束力,支出顺序不合理,支出行为不透明。四是乡镇债务负担沉重。乡镇经济发展缓慢,财政运行困难,但多年来受政绩观和上级强行要求乡镇配套、税改后原税(费)还贷途径阻断等政策因素影响,旧债难以消化,新债无法遏制,乡镇债务负担沉重。截至2013年末,全市24个乡镇政府债务总余额为2430万元,平均每个乡镇101.25万元。五是县级对乡镇的指导监督趋于弱化。一方面,县级财政部门在“一级政府,一级财政,自求平衡”的思想指导下,对乡镇困难程度了解不足,家底不清,体制基数调整频繁,对乡镇的财力支持、倾斜不够;另一方面,乡镇收支管理上存在大量问题,而县级财政对乡镇隐瞒收入,挪用专款、举借新债等无法遏制,乡镇财政财务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县级财政对乡镇财政管理的指导监督流于形式。

乡镇财政在新时期出现的问题是普遍的、共性的,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乡镇的财政困难,对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农村综合改革的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各方面均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探寻新的财政管理方式就成为各级财政的当务之急,“乡财县管”就是行之有效的财政管理方式选择。作为嵌入既定行政架构的制度创新,其积极作用在于:通过加强对银行户头、票据的管理,从源头上杜绝“三乱”现象的发生,有效地防止乡镇截留、坐收坐支及挪用、转移和隐匿各项收入的违法违纪行为;通过加强乡镇支出管理,使公共财政支出改革进一步向乡镇延伸,顺应乡镇财政管理从重收入向重支出管理的转变,硬化乡镇支出的预算约束,规范支出行为,增加透明度,节约财政资金;通过乡镇财政收支纳入县级财政监督管理,乡镇不能随意举债,有效地扎住了乡镇新增债务的口子;通过“乡财县管”的预算共编,县级财政对乡镇的家底更为清楚,推动县级财政完善体制,加大对困难乡镇的扶持力度,有效缓解乡镇财政困难。

二、“乡财县管”的根本是坚持“五权不变”选择改革模式

基于“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法律约束和既定的行政架构,“乡财县管”要在坚持“五权不变”,即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在保持乡镇政府管理财政的法律主体地位不变、乡镇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财务审批权及乡镇享有的债权和承担的债务等不变的前提下,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县乡联网”,由县级财政部门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收支的财政管理方式。从实践情况看,基本形成了“总预算模式”和“集中统一核算模式”两种改革模式。

(一)总预算模式

总预算管理模式是县级财政仅仅管理乡镇总预算业务,不乡镇单位会计,乡镇单位会计账务仍由乡镇会计进行核算管理;这种模式下,县级财政的主要职责是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告,指导乡镇财政综合预算的编制,监督预算执行。

(二)集中统一核算模式

集中统一核算模式是对乡镇财政的全面工作实施管理监督的预算管理模式,在总预算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加强了对乡镇单位会计核算的管理;这种模式下,县级财政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管理乡镇预算指标、资金支付、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告,指导乡镇财政综合预算的编制,监督预算执行,办理和监督乡镇单位会计的收支核算。

这两种模式的本质目标是一致的,只是在县级监管的范围和力度上存在差异。“总预算模式”立足于财政预算、国库等财政系统内核心业务的改革,做到县级监管,暂不涉足乡镇内部的行政事业单位,有利于减少推行阻力,也给今后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等各项改革留下较大的政策空间;“集中统一核算模式”是在“总预算模式”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包括了“总预算模式”的所有实质内涵,也吸收了会计集中核算的有效管理手段,将县级监管的范围延伸到乡镇的所有单位,范围更广,管理将更为规范、到位。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乡财县管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根据各地乡镇经济和财政情况确定“乡财县管”的实施范围,不搞“一刀切”。除财政收支规模大,并且具有一定管理水平的乡镇外,原则上推行“乡财县管”。基于当前各地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沿海、山区间财力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同一县市的各乡镇间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管理水平也普遍存在差异,一部分县市对乡镇倾斜财力,并实施了会计集中核算、“零户”统管等积极的管理措施,乡镇财政管理已具有扎实的基础,而一部分乡镇财政实力薄弱,没有管理基础,财政机构甚至名存实亡。因此,不宜“一刀切”实施统一模式,应由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所要实现的政策目标选择相应的业务模式。对原有管理基础好,或者试图通过“乡财县管”改革对乡镇财政财务一步到位地实施更为规范到位的财政管理的县市,可以实行“集中核算模式”;而对于一般乡镇,宜实施“总预算模式”,以减少推行的阻力,也给今后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等各项改革留下较大的政策空间。

三、“乡财县管”改革的关键是完善配套政策措施

(一)完善财政体制,建立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机制

按照分类指导、积极稳妥、简明规范和让利于乡镇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建立规范的县乡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机制,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和保护乡镇发展经济和组织财政收入的积极性,确保基层政权正常运转。根据当地乡镇经济发展的水平、税源基础、财政收支规模、财政困难程度等因素,针对不同类型的乡镇,确定不同的体制类型:一是对经济比较发达、财政收入规模较大、财源基础较好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乡镇,强化一级财政的地位,推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或继续实行“划分收支、核定基数、定额缴补、超(增)收分成”体制;二是对经济欠发达、财政收入规模较小、较具发展活力的乡镇,推行“核定收支、超收分成,短收不担”体制;三是对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规模小的乡镇,推行由县级财政统一管理的“统收统支”体制。四是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的乡镇,可实行单列财政管理体制。

(二)规范支出标准,调整乡镇财政支出结构

按照“乡财县管”规范支出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管理,根据乡镇收支规模和实际情况,切实加强支出管理,分类制定公用经费定额,制定确保乡镇政府运转和事业发展的支出范围、开支标准、支出顺序和财务审批程序制度。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支出原则,严格控制和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严禁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三)全面摸清家底,认真开展“五项清理”工作

“五项清理”是为实施“乡财县管”改革摸清乡镇家底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乡财县管”改革的成败。一是清理乡镇财政供给人员。清理各类超编人员、不在编人员和自聘人员,严禁超编进人,严禁在编制外使用人员。二是清理乡镇银行账户。除规定保留的银行账户外,其他账户一律撤销,逐步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三是清理规范财政票据使用。统一使用省级财政部门印制的收费票据,并实施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四是全面清理各类资产。对现有各类资产清产核资,摸清家底,防止资产流失。五是清理核实乡镇债权债务。在债务主体不变的前提下,落实偿债责任,妥善处理旧债,严禁新增负债,建立乡镇债务的偿还机制,逐步消化债务。

(四)明确职能定位,合理确定县乡财政部门职责

适应改革的要求,完善乡镇财政机构管理体制,适当调整县级财政部门和乡镇财政机构的职责,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有条件的可在县级财政部门成立乡镇财政管理机构,乡镇财政总会计账务,核算乡镇各项会计业务。明确县、乡两级财政部门的职责范围和岗位设置,规范收入解缴、支出领拨、收支对账、年终结算等业务操作程序,健全财政、税务、国库、乡镇等部门、单位间的收支管理工作流程。

(五)提升运行效率,推进乡镇财政标准化

“乡财县管”之后,县级财政如何简化工作程序、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办事效率,既全面监管乡镇财政的各项收支,又能及时、有效地满足乡镇的正常用款需求,是这项制度改革最终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应加快乡镇财政机构标准化、信息化和规范化建设,尤其是要健全网络信息环境,从技术层面保证“乡财县管”制度的实施效果,提高财政运行效率。只有把制度运行成本降低到合理程度,“乡财县管”制度改革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楼继伟.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再思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292-316.

[2]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乡财县管工作的通知[J].财政部文告,2006(9):1-2.

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总结篇6

一是强化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乡镇财政所管理机制,完善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对乡镇财政所基础工作的动态管理。加强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推进项目库建设,完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体系,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按照财政科学化标准化管理要求,调整、优化和完善相关内容,既体现公共财政要求,又满足实际需要。创新财政工作落实方式,提高财政工作知晓率。及时跟踪拔付项目资金,精准发放惠农补贴,开展经常性惠农资金检查,强化资金监管。在政府公开网及时公开各种惠农政策和补贴信息,努力打造“阳光财政”。

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培养。褒城镇财政所结合两学一做、工作意识形态等积极举办财政干部培训班,通过资料学习、政策讲解、现场考察等学习方式提高乡镇财政所干部的整体业务水平;定期组织乡镇财政干部开展岗位学习活动,举办乡镇财政干部财政知识、涉农政策测试、竞赛活动,多途径提高乡财干部的政策知识水平,实现整体能力的提高。加强内部团结,互相学习,严格执行“五不准,五倡导”,不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加强内部团结,互相学习,严格执行“五不准,五倡导”,不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三是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创新财政管理制度建设,提高内控管理水平。建立、完善各种业务流程及财务管理制度,坚持“以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严格落实首问首办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次告知制,坚持用制度约束权力,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坚持依法理财,强化对镇级部门和村级财务的监督,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推进村财乡管、乡财县管和债务剥离等工作。建立健全覆盖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确保财政职能有效发挥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注重结合乡镇财政实际,通过总结梳理上级有关政策,建立健全绩效评价制度、惠农补贴“一卡通”制度、加强基层财政监督检查等制度。

四是做好为民服务工作。围绕乡镇财政管理基础工作的内容及标准,做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为民服务等方面成立调研小组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通过调查研究结果来进行工作调整和工作方式转变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和干部业务水平。

褒城镇财政所不断加强业务和理论学习,组织岗位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财政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牢固树立“群众第一,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认真落实“首接责任制”、“承诺限时制”,“一次告知制”等规章制度,着力规范和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对可以一次性办结的事务做到一次办结,不让农户多跑一趟路;对于按规定不能办理的,耐心细致地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争取群众理解。该镇财政所还严格工作纪律和岗位职责标准,注重公务礼节和文明服务,努力树立良好的财政人员形象。

目前,本镇财政所共接待群众政策咨询136人次,充分发挥了为民、便民、利民的作用,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财政所服务创新总结今年以来,句容市茅山镇财政所立足实际,做好本职工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多举措从严强化基层财政工作,使基层财政达到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

建制度规范业务标准。该所制定了《茅山镇财政所管理制度汇编》,对财政所的岗位设置、预算管理、资金监管、涉农惠民补贴资金发放、农户基础数据档案、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服务工作、内部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基础工作提出了统一标准和要求。

定流程规范工作程序。该所严格执行乡镇财政资金收支、乡镇预算资金审核拨付、财政涉农惠民补贴资金基础信息审核、财政涉农补贴资金拨付、乡镇项目资金监管等重点业务工作流程图。

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总结篇7

几年来,在东港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东港市财政局的指导下,我们不断加强镇级财政建设、积极培植新财源、强化镇级财政资金的监管,使我镇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有力的促进了我镇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北井子镇基本情况

北井子镇全镇总面积1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62公顷,滩涂面积5466公顷,现有13个村民委员会,其中农业村11个,渔业村2个,居民10033户,人口3.4万人。2009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实现66.5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实现56.4亿元;农业总产值实现5.9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915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4450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806万元。2009年财政总支出为4358万元,其中乡镇一般预算支出为2164万元,净上解为2194万元,当年结余92万元。

二、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主要做法及成效

乡镇财政是国家财政工作的基础环节,也是最薄弱的环节,在保证农村基层政权正常运转,推进乡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财政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凸现,突出表现是乡镇财源基础薄弱,受宏观经济运行不畅,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乡镇经济发展潜力不足,原有财源相对委缩,收入增长缓慢,财政供养人员多,支出压力大等,严重制约了乡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要解决乡镇财政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就要不断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完善乡镇财政职能,夯实乡镇财政工作基础,强化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提高乡镇财政工作管理质量和水平

1、完善乡镇财政职能,夯实乡镇财政工作基础。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明确乡镇财政的职能定位,要求每名财政工作人员在处理业务时必须做到积极主动、热情周到,要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思想观念。二是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重点,着力加强财政业务建设,制定了《北井子镇财政工作制度》、《北井子镇会计工作职责》、《北井子镇财政资金管理办法》等各类乡镇财政规章制度,使各项财政工作有章可循,做到了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标准化的流程规范各项财政业务的操作。三是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培训等方式对乡镇财政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政治、财政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乡镇财政工作人员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打造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良、纪律严明的乡镇财政干部队伍。四是加大对镇财政所办公场所、设备等的资金投入,为财政所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网络宽带等办公设备设施,大大改善了财政所办公条件,财政工作实现了自动化和电算化。

通过采取这一系列措施,坚定了我镇的财政工作基础,使我镇的财政职能定位更加准确,机构设置更加合理,业务工作更加精准细致、内部管理更加规范高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办公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整体效能得到全面提升。

2、加强乡镇财源建设,进一步增强乡镇财政实力。

按照东港市提出的“三带两区一城”经济发展规划要求,我们结合北井子镇实际情况,着力加强“三条经济带”建设,不断培植新的财源。一是加快推进“绿色农业带”产业化,夯实基础财源。充分发挥我镇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大力发展“蟹田稻米”、“鳅地稻米”、泥鳅鱼等具有地方特色名优农产品,并通过政策引导、生产扶持、技术服务等措施,培育壮大了孙屯鳅地稻米、东港市淡水鱼收购养殖场等名优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的商品转化增值率和农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二是加快“金色工业带”建设,做大中坚财源。优化工业园区投资环境,加大对工业园区软硬件设施资金投入,2009年我们镇共投入资金600多万元,用于园区道路,电力等设施的改造,提升了工业园区档次。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以辽宁东港电磁线有限公司、东方高新金属材料有有限公司、亿丰服装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拉动能力强的项目。目前,辽宁东港电磁线有限公司二期已开工建设,项目计划投资9450万元,投产后年增加乡镇财政收入达1000万元。三是大力发展“蓝色海洋旅游带”,培植新财源。我们镇滨邻黄海,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獐岛等岛屿景色十分的优美,于是我们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海岛旅游业。我们采取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强化旅游项目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促使我们镇的海岛旅游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2009年我们镇共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为獐岛修建旅游码头、客运站、陆地引水工程等。目前,我们镇所属的獐岛旅游区已成为国家“3a”级旅游区,年接待旅客达5万人,旅游收入达1000万元。海岛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海产养殖、海产捕捞、餐饮、海上运输等行业的发展,为我们镇培植了一批新财源。通过加强“三条经济带”建设,使我镇的财源得到了巩固和壮大,实现了财源的稳定增长,增强了我镇的财政实力。

3、强化财政资金监管,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为了更好地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落实好中央各项民生政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我们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

一是扩大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范围。镇财政将镇本级资金、镇集体经济收入、上级政府安排各类补资金、上级部门下达到乡镇的资金等全部纳入乡镇财政监管范围。2008年末,东港市改革乡镇财务管理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乡财县管”,我们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将我镇下属的事业单位的原有账户撤销,所有的财务工作收归镇财政所统一管理。这样,我们镇每一个单位的每一笔收支都是在镇财政严格的监管下完成的。2009年我们镇各类支出达3000余万元,均纳入到镇财政资金监管范围。

二是严格财政资金使用审批程序。我们结合北井子镇的实际制定了《北井子镇财政资金使用审批程序》。在工作中我们能严格执行《程序》的规定,要求每一笔财政资金使用支出,首先经主要领导同意,分管领导签署意见,财政所对票据进行初审,签署意见后,报镇长审批,最后后到财政所办理资金的拨付手续。

三是加强补资金的监管力度。我们镇对各项补资金补助政策和补助对象做到了及时公开、公示,扎实做好补助信息的基础管理工作,采取“部门造册、专户管理,分账核算、封闭运行”的管理模式,实行“一折通”,杜绝了挤占、截留、挪用农民补贴资金的现象,保证了资金按期拨付并兑现到位。还通过走访、查阅档案等形式,对补贴资金发放到位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2009年我们镇共发放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补贴”、民政优抚、五保、低保等各类补资金近千万元,全部采取“一折通”形式及时足额的将补助资金发放到补贴对象手中,无一错补、漏补、少补。

四是加强项目资金监管。镇财政严把项目申报关,做好项目公示,并对项目资金的拨付、使用及工程进展情况进行全程监督,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2009年,我们镇共完成油路铺设、农桥修筑等建设项目10个,资金支出共计500余万元。由于镇财政严格实行项目资金专户储存,专人管理,分账核算,对每个项目实施全程监管,对项目的真实性、可行性进行实地察看,并向上级财政提出意见建议,及时检查项目的开工建设和进展情况,及时评估验收,做好项目支出审核和资金拨付工作,使项目资金为三农服务发挥应有作用。

五是加强镇、村资金和财务的监管。加强镇级财政预算管理,将滩涂、虾池等集体资产的发包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实行综合预算,并按规定及时足额将所有收入缴入国库。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管理,严格执行“农村会计委托工作制度”,规范了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对各村村务、财务公开内容、时间、形式做了进一步的规范,要求各村必须按照《北井子镇村务(财务)公开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村务、财务公开。同时,加大对镇村资产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镇村资产保管、使用、处置等管理制度,做到资产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相统一。

通过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增强了资金的安全性,提高了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

三、关于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一定要紧密结合乡镇自身实际,从促进乡镇经济发展、培植乡镇财源这一根本出发,通过理顺体制,健全制度,完善机构,规范职能、强化监管等方面入手,建立起功能齐全、管理科学的新型乡镇财政。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乡镇财政对乡镇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对每笔财政资金的使用都要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2、要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就要加快发展乡镇经济,为乡镇财政培植充裕的财源。要积极探索发展经济的新路子,因地制宜、涵养和培植后续财源。首先,要根充分利用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和已有的政策优势,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积极发展对乡镇财政贡献大的产业,做大乡镇财政收入这块蛋糕,不断拓展财源建设空间,加大乡镇财源建设力度。其次,乡镇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管理职能,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有效的经营,管理好、经营好乡镇集体资产,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实现乡镇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乡镇财政提供充裕的、直接的财源。三是在发展经济中,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切不可不顾乡镇财政的实际承受能力,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3、改变方式,拓展财政资金监管的深度与广度。一是要进一步完善资金发放监管机制,严格执行资金操作规程和财政政务公开。二是要对农村低保、五保户、困难户、大病救助、单亲母亲、三农保险等项目实行全面覆盖,切实做到公平、公正与公开;三是项目建设要严格实行四个制度,即实行项目资金报账制,确保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程序规范;实行项目管理责任制,提高乡村项目实施的严谨性与科学性;实行绩效评价制,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保证资金使用安全;实行跟踪审计制,提高资金的监控能力,确保专款专用。

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总结篇8

一、管理机构

县财政局在乡镇财政管理局设立“乡镇财政资金报账中心”,负责管理乡镇总预算资金和专项资金。报账中心设在财政局一楼。

报账中心岗位设置:稽核会计一名、资金会计一名、记账会计四名。

二、账户设置

乡镇财政管理局在县有关金融机构开设“乡镇财政预算内账户”、“乡镇专项资金账户”、“一卡通账户”和“财政所单位账户”等四个账户。取消各乡镇财政所原设立的总预算及专项资金银行账户,只保留“支出专户”和“村级资金专户”二个账户。

三、票据监管

乡镇财政所统一实行电脑开票(包括通用甲票、收款收据、罚没收据),乡镇财政管理局负责发放和监管乡镇各种票据。

四、工作流程

(一)收入解缴:按照票款同行的原则,各乡镇财政所收取的所有款项全部缴存到乡镇财政管理局开设的“乡镇财政预算内账户”,乡镇财政管理局根据资金性质确定留存或缴入国库。

(二)资金拨付:县财政局将乡镇总预算资金、专项资金统一拨到乡镇财政管理局,将村级各项补助拨入“村级资金专户”。乡镇财政管理局根据各乡镇财政预算安排和审批意见将总预算资金拨入乡镇财政所“支出专户”,将专项资金直接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账户。

(三)预算资金报账:乡镇所属单位报账员提出用款申请,经乡镇财政所审核后,报乡(镇)长审批后上传至乡镇财政管理局,乡镇财政管理局根据各乡镇总预算资金结存情况将资金拨入财政所“支出专户”,月末各乡镇财政所提供原始请款单交给乡镇财政管理局并进行报账。乡镇财政管理局分乡镇设置账套进行会计核算,按月向各乡镇提供当月总预算资金收支明细表。

(四)专项资金报账:乡镇专项资金申请拨付程序仍按现行规定办理。专项资金到达乡镇财政管理局账户后,由乡镇财政所向乡镇财政管理局提交招投标文件、项目合同、项目预决算等有关资料,再由乡镇财政管理局将资金直接打入项目实施单位账户。乡镇财政管理局分乡镇设置账套,分项目进行核算。

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总结篇9

同志们:

根据全市财税工作会议的安排,今天在**县召开全市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前一阶段全市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交流“乡财县管乡用”及“村财民理乡监管”改革经验,强化乡镇财政管理,确保乡镇财政有序运行。上午,大家现场参观学习了**镇、**镇财政财务、乡村债务及村级财务管理经验,前面**县财政局、**镇政府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希望各县区认真借鉴,总结经验,结合各地实际不断提高乡镇财政管理水平。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开拓进取,全市乡镇财政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近年来,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收入锐减、债务包袱沉重、乡村正常运转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的严峻现实,各县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和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要求,积极调整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推行“乡财县管乡用”和“村财民理乡监管”改革,建立健全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了基层政权和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完善了县乡财政管理体制

我市是典型的农业主产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县乡财政困难一直是困扰基层政权的首要问题,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后,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公共财政体系的逐步建立,县乡财政面临的财政收入锐减与财力需求过旺的矛盾、有限的财力与沉重的债务的矛盾、财力匮乏与公共服务需求增加的矛盾、财政调控手段缺乏与增强基层政权施政能力的矛盾以及大量财力下移与管理方式落后的矛盾日趋突出,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各县区财政部门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直面困难和矛盾,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大胆探索以“乡财县管乡用”和“村财民理乡监管”为主要特点的县乡财政管理模式,形成了一套基本适应当前县乡财政经济形势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确立了县乡财政体制调整的基本原则。各县区结合实际,统一思想,提高了对新形势下乡镇财政的现状和应履行的职能职责的认识,坚定了调整完善县乡财政体制的信心和决心,明确了调整县乡财政体制的四项原则。即坚持“财力下移、支出缺口上移、财力向基层倾斜”的原则;坚持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确保乡村的支出预算水平与乡村职责相对应,县区委托乡镇政府承办的事务,由县区相关部门足额安排专项拨款,不得要求乡镇自筹或配套;坚持保运转与促发展统筹兼顾的原则,优先保运转,量力而行搞发展;坚持保障与节俭并重的原则,在节俭中实现保障,在保障中突出节俭。二是调整了乡镇财政收入征管机制。针对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尤其是停征农业税以后,全市90%以上的乡镇已基本无财政税收收入的实际,各县区撤销了乡镇金库,税收收入由县级税务部门统征,非税收入票据由县区财政部门统管,所有财政收入全额缴入县级金库或财政专户,消除了多年来乡镇因税源不足依靠挪借资金垫税、买税卖税、收入空转完成收入任务的现象。体制调整后,仅巴州区每年减轻乡镇“垫税”负担545万元,防止了农民负担反弹,促进了乡镇职能向改善民生、改进公共服务、发展地方经济转变。三是建立了乡村必须经费保障机制。各县区直面现实,针对我市绝大多数乡镇已无力再作为一级实体财政,不能独立承担乡镇运转、稳定、发展必须支出的实际,一方面取消了乡镇定额上解、递增上解等财政体制,当年减少乡镇上解县区财政收入任务5735万元,极大地减轻了乡镇支出压力,另一方面配合乡镇收入全额上划为县区收入改革的实施,将乡镇必须的财政支出全额纳入县区级财政预算直接保障。体制调整当年,各县区财政调整本级支出结构对乡镇新增补助6800余万元,乡镇运转、稳定和发展的必须支出得到基本保障。四是完善了乡镇财政机构,转变了乡镇财政职能。各县区撤消了片区财政机构,恢复了乡镇财政所,并分乡镇设立会计核算中心,与乡镇财政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同时,合理确定乡镇财政所人员编制,选配好乡镇财政所长。近年来,通过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初步建立了一支忠于职守、能较好履职尽责的乡镇财政干部队伍,为确保乡镇财政管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各县区积极适应农村综合改革后乡镇政府职能变化的需要,将乡镇财政职能重新定位为资金、资产、财务收支管理和会计服务等七个方面,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各县区财政部门遵循“预算共编、账户统设、收入统管、支出统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总体思路,把乡村组织运转和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必须的基本支出,全部纳入县区财政预算,并在资金调度上全力保障,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财力支撑。一是合理划分支出责任。各县区结合县乡两级的事权划分,进一步明确了县乡两级财政的支出责任,将乡镇公用经费、村集体管理费以及除优抚救济、社会保障、义务教育、计划生育、公共卫生、文化事业外的有关项目经费的支出责任划为乡镇的支出责任,并由县区财政按规定调度资金给予保障。二是建立了乡村基层组织运转必须经费的保障机制。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各县区优先保障干部职工应得的个人利益,将乡镇财政供给的人员经费和村组干部报酬全部纳入了县级财政预算并直发到人,乡镇民政优抚、社会保障、惠农补贴等支出由县区财政足额预算并基本实现财政直发。同时,各县区

结合财力实际,分类制定了乡镇行政机关、乡镇事业单位以及村集体组织公用经费最低保障标准。2009年,南江县乡镇行政人员公用经费标准达到人年均8000元,事业人员公用经费标准达到人年均3000元,村集体组织办公经费标准达到村年均3500至4000元。三是逐步缓解了乡村社会事业发展经费严重不足的困难。按照县乡支出责任划分,各县区制定了乡镇经常性专项经费预算办法,采取按相关因素计算分配等行之有效的办法,预算安排乡镇经常性项目经费,努力保障乡镇场镇建设及公共卫生管理、维护乡村安全稳定、乡村道路养护、抢险救灾等经常性支出,乡村社会事业发展必须经费严重不足的困难正得到逐步缓解。**县2009年年初预算对乡镇场镇公共卫生管理费按每个中心场镇一年4.5万元、一般场镇一年3万元、集镇每年1.6万元核定,对通乡道路养护费按每公里1000元核定,为乡镇公益事业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四是结合财力实际预算偿还乡镇政府性债务资金。各县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基本做到了按年初预算财力总额的5%预算安排偿还乡镇政府性债务资金,执行政策的当年县区财政用于偿还乡镇政府性债务资金总额达到4449万元。近年来,按照上级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的安排部署,除上级补助外,各县区采取预算安排、盘活校产、追收债权等办法积极主动筹措资金2.81亿元,已累计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9.19亿元,极大地缓解了乡村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支出压力。

(三)提高了乡村财政财务管理水平

农村税费改革尤其是农村综合改革之后,乡村基层组织的职能由原来的管民、治民向服务群众、改善民生转变,由原来的催粮催款向落实政策、监管资金转变。各县区结合乡镇职能转变的新要求,及时重新定位乡镇财政职能,创新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并结合更多的财政性资金向村集体组织倾斜转移的实际,不断探索加强村集体组织财务收支监管的新举措,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应乡镇新形势的财政财务管理办法,提高了乡镇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水平。一是规范了乡镇收入管理。按照乡镇财政职能定位,部分乡镇财政所积极协助税务部门监控本辖区的税源,配合相关部门抓好社会抚养费、城市建设配套费、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非税收入的征收工作,加强了乡村财产物资和债权债务的管理,探索建立了乡镇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收入征缴台帐。**镇建立了村级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对村集体组织各项收入、支出实行“一表清”,实现了村集体组织年度收支年初有预算、年终有决算,改变了过去那种家底不清、管理无序的混乱状况。二是加强了乡镇支出管理。乡镇财政所严格执行县区财政局下达的预算,并按照统一规定不断细化公用经费定额包干实施办法,厉行节约,努力确保收支平衡;不断创新方式,加强了上级安排的农业、水利、交通、教育、卫生、扶贫、优抚、社保以及涉农补贴等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努力确保专款专用;积极完善“零户统管”制度,对乡镇行政事业单位收支实行集中收付和会计集中核算。**县制定了乡镇公用支出限额管理及乡镇财政性资金管理使用等办法,有效地强化了乡镇支出管理。三是探索做好服务工作。不少乡镇财政所积极主动服务于有关支农专项资金、农村公益事业项目的论证、申报工作;建立政策服务平台,为民营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和农户提供财税政策和其他农村政策服务;构建了工作服务平台,为民营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提供会计服务,帮助其健全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提供会计培训,协助民营企业申请政府政策性支持项目和解决运行中出现的有关财税方面的问题。四是努力推行“政务公开”。各乡镇财政所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定期向乡镇人代会报告上年度收支预算执行情况及县区财政局批复的当年度收支预算,及时报告乡镇债务的消化及新增债务的控制管理情况。部分乡镇财政所采取方便群众知晓和理解的方式,定期公开乡镇财务收支,努力做到财务管理制度公开,财务收支预算公开,财务执行结果公开。五是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村财民理乡监管”制度。在坚持不改变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主体权、资产所有权、资产使用权、资产收益权、资金使用审批权、经营自和债权债务关系的基础上,部分县区、乡镇按照《会计法》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帮助村集体组织成立了由村委会成员、各村民小组组长和村民代表组成的理财小组,负责研究和管理村组各项经济事务和财务收支活动,成立了由推选的村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负责对理财小组的工作进行监督,对财务公开的内容进行核实。**县**镇指导村委会根据当年资金来源编制收支预算,交理财小组审查后由乡镇财政监督执行,执行情况定期公开,年度结束后,村委会根据当年收支实际编制决算,由理财小组、监督小组审查后张榜公示。同时,部分乡镇建立完善了村账乡管制度,村集体使用的财政性资金由乡镇会计核算中心统一开户、统一管理,使用权归村集体,村集体账务由乡镇会计核算中心,统一会计核算和会计档案管理,切实履行乡镇对村级财务的监管职能。目前,**县已在全县各乡镇实施了“村财民理乡监管”改革,做到了村级预算管理精细化、村级资金管理民主化、村级会计核算集中化、村级财务监管制度化。六是强化了对乡镇财政财务的监管。各县区财政局围绕“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严禁新增债务、严格按规定使用专项资金”三个重点,努力加强乡镇财政运行的监管。**县建立了“乡镇财务监审制度”、“债务管理制度”、“乡镇偿债资金奖补办法”,南江县建立了“乡镇财政财务管理考核办法”,巴州区、通江县也建立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乡镇财政财务和乡村债务监管的制度和办法,这些都值得相互学习和借鉴。

(四)遏制了乡村债务的膨胀

近年来,各县区按照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对乡村债务进行了全面清理,挤干“水分”予以锁定,建立了债务信息系统,建立完善了财务、审计、监察等相关管理制度,初步建立起了乡村不准举债、不敢举债、不能举债的控债机制。通江县组织县级部门全面开展对乡村的财务清理,核减乡村债务2.5亿元,采取“统一换据、现场确认”的办法锁定债务,为进一步化解控制乡村债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县结合实际创新了债务管理方式,将乡镇债务与经常性经费剥离,县级在线监控,健全了“专人、专账、专票、专户、专网”的债务监督体系。全市实行“乡财县管乡用”和“村财民理乡监管”后,有效堵住了乡镇随意举债的口子,自2004年锁定乡村债务以来,乡镇政府基本没有发生新的债务。同时,采取预算安排、盘活资产、对口使用项目资金等措施,筹集偿债资金,确保了化解乡镇政府性债务和处理因债务引发的特殊矛盾有基本的资金来源,促进了全市农村社会的基本稳定。据统计,2008年全市共化解乡镇政府性债务2.8亿元,乡镇政府性债务余额比上年减少1.9亿元。

近年来,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市乡镇财政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乡镇财政运行及管理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乡镇支出保障不到位。乡镇基本运转所需公用经费标准偏低,农村公益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一些专项经费无预算或预算保障不够。二是村组干部待遇和村级运转经费保障水平偏低。村组干部基本报酬和村级办公经费补助标准还停留在原有水平,村组干部的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三是“村财民理乡监管”改革落实不到位。部分县区和乡镇对村级财务管理认识不够,未启动“村财民理乡监管”改革。四是部分乡镇财政机构不健全,乡镇财政人员不落实。少数乡镇未按规定设置乡镇财政机构,部分乡镇财政机构有名无实,不能正常运转。五是乡村债务化解难,影响乡村组织运转和社会稳定。截至2008年底,全市乡村两级债务余额仍高达22.1亿元,化债资金来源匮乏。存在以上问题,既有体制、机制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努力不够、改革不到位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县乡财政体制,深化乡镇财政改革,提高乡镇财政管理水平。

二、再接再厉,推进乡镇财政管理水平上台阶

2009年,全市乡镇财政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市委“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的重大发展战略和“促发展、保重点、争政策、强管理、上水平”的财政工作总体思路,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相结合,与实施“两个强力推进”相结合,与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与实施民生工程相结合,创新工作方法,转变工作职能,以进一步深化“乡财县管乡用”和“村财民理乡监管”改革为重点,推进乡镇财政管理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一)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体制

要按照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和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增强基层政权提供公共服务能力以及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体制,确保县乡财政良性运行。

一是要健全乡镇财政基本支出保障机制。乡镇财政收入管理体制变化后,乡镇所有的财政收入已全部上划县区财政管理,事实上乡镇财政已无任何收入来源,乡镇党委政府履行其职能和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必须的财力、资金来源,已经与县级部门一样只有依靠县区财政保障。各县区财政部门对此必须清醒认识,必须自觉承担起保障乡镇必须支出的责任,不得在安排给乡镇的财力、资金上留有缺口。要认真清理核实乡镇干部职工编制性质、工资标准和在岗情况,坚决杜绝吃“空饷”。要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优先保障涉及乡镇干部职工个人利益的支出,凡是国家政策规定应纳入财政预算的工资、津贴补贴和参加社会保险等支出,必须不漏项目、不降标准地按规定的资金来源渠道足额预算,并尽最大努力创造条件实行财政直发。要进一步完善乡镇公用经费分类定额,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逐步提高乡镇公用经费定额,力争尽快达到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规定的标准,并同步增长。要结合乡镇事权和上级下达给乡镇的工作任务的实际,按照保障和节俭并重的原则,预算安排乡镇必须的项目性支出。当前,尤其要重点保障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民生工程、县乡道路维护等必须的支出,努力促进乡村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要健全村级支出保障机制。村组干部队伍是各级党委政府管理、服务农村社会的重要力量,村组干部队伍的稳定事关农村社会的稳定,事关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能否在农村基层落到实处,各级财政部门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不折不扣地落实村组干部报酬和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标准的有关政策规定,在任村组干部基本报酬及村办公经费补助标准不得低于省政府《关于调整村(社区)干部基本报酬及办公经费补助标准的通知》规定的最低标准。要结合实际安排财力,努力完善村组干部基本报酬激励机制,继续推行“固定报酬+绩效报酬”制度,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工作需要,适时增加调整。同时,要因地制宜推行兼职兼薪等办法,提高村组干部待遇水平,采取对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村组干部给予补贴等有效措施,促进村组干部队伍稳定,努力调动村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要健全对乡镇财政的激励约束机制。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努力发展县域经济才是最终解决我市县乡财政困难的根本出路。各县区要按照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建立健全对乡镇党委政府抓经济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对经济发展成效显著、财源建设力度大、财政收入明显增长、农民纯收入明显提高的乡镇,要给予奖励扶持。同时,要完善对乡镇财政财务管理情况的考核制度,要根据乡镇财政部门落实国家各项惠民政策、执行收支预算、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履行村级财务监管职责、会计核算规范化等工作情况,严格考核奖惩,促进乡镇财政职能职责履行到位。

(二)进一步完善“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

各县区财政部门要以“金财工程”为技术支撑,努力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进一步规范以“预算共编、账户统设、收入统管、支出统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为主要特点的乡镇财政管理运行方式和运行程序。一是要加快实现县乡联网。在实施乡财县管工作中,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四级骨干网建设,尽快实现县乡财政联网,在确保网络畅通、安全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财政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二是要进一步规范“乡财县管乡用”运行程序。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乡镇财政预算网上审核、预算指标网上查询、支付计划网上申报、资金网上支付、收入网上对账和收支网上监督的目标,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要加强县区财政对乡镇财政运行的监督。各县区财政要利用联网平台,动态掌握了解乡镇财政收入、支出、债务变化及会计核算情况,强化在线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要继续围绕“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严禁新增债务、严格按规定使用专项资金”三个重点,切实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完善措施,加强对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的指导和各项支出的监督工作,不断提高乡镇财政财务管理水平。

(三)全面推行“村财民理乡监管”改革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村级直接使用的财政性资金规模逐步扩大,强化村级财务管理刻不容缓。各县区财政部门要按照财政管理监督的有关规定,理直气壮地履行对村集体组织使用的财政性资金的监管职能,要按照《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对村集体组织收支核算的监管。一是要规范村级会计集中核算委托方式。要统一制订村级会计集中核算委托书,明确界定村委会与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确保责任清晰,权利明确。二是要规范资金账户开设。乡镇会计核算中心要统一开设“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账户”,分村设账,管理、核算除已实行直发的村组干部报酬外财政预算给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公用经费、项目资金和各项村集体经济收入,要坚决制止村集体组织未经批准擅自开设资金账户。三是要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要结合各地实际,帮助建立完善村级收入收缴、经费支出审查、资产购买和处置、债务举借和偿还等管理制度,不断帮助村集体组织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流程,提高村级组织民主理财、科学理财水平。四是要督促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公示制度。公开透明是促进公平公正的重要手段。各乡镇会计核算中心要按月向村委会提供村级财务收支公示表,经村委会核对后及时向村民进行公示,确保村级财务公开透明,促进村级财务收支的公平、公正。

(四)进一步完善乡镇财务管理制度

各县区要结合实际指导、督促乡镇财政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账户、资金、票据、收支、资产等各项财务管理,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进一步促进乡镇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一是要统一乡镇银行账户设立和管理。要加强对乡镇财政所、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和村集体组织银行账户的清理,可开可不开的账户要坚决撤销,必须开设的银行账户,要建立健全审查批准制度、银行印鉴保管制度、票据保管制度以及网上支付的密码保管制度,建立印鉴、票据、密码管理相互牵制机制,确保资金安全。二是要规范乡镇支出管理。要按照“四压三停”和勤俭节约支持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的要求,结合乡镇实际,制定规范的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审批程序,规范财务收支行为。要按照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不断完善按项目实施进度提款报账等相关制度,促进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要推行乡镇财务公开制度。各乡镇要建立健全民主理财机制,定期向乡镇人代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和重点项目经费支出情况,要采取黑板报、会议、书面材料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向社会公开乡镇财政财务情况,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四是要加强乡镇国有资产管理。要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按照预算、资产、财务一体化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资产购买、处置、登记和台账制度,做到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统一,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五是要加强乡镇财务监督检查。要创新机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乡镇财政财务收支的在线监督,及时发现、查处违法违纪行为,促进乡镇财政财务管理依法、规范、有序运行。

(五)进一步加强乡村债务管理

要继续巩固乡村债务清理、锁定、化解、控制取得的成效,进一步采取措施,切实加强乡村债务管理。一是要强化债务信息管理。要以政府性债务管理系统为平台,认真清理、核实债务化解及债务余额情况,加强乡村债务信息管理。要积极创造条件,以“金财工程”为技术支撑,强化乡村债务的动态监控。二是要多方筹措资金化解乡村债务。县区财政要继续按不低于当年财力总额5%的标准预算安排化解乡村债务资金,对上级给予的消化债务奖励资金要全额用于消化乡村债务。同时,积极探索乡村债务化解的新方式,多方努力,多策并举化解乡村债务。三是要继续完善控债机制。在实施“乡财县管乡用”、“村财民理乡监管”改革中,要进一步完善县区财政对乡村债务的控管机制,逗硬执行债务控管制度,严肃查处债务管理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各县区财政尤其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化解工作,及时落实、兑现化解资金,认真核实化解数据及相关化解情况,做好迎接省复查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今年底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化解目标。

(六)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干部队伍建设

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总结篇10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主题,以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财政建设为主线,以提高乡镇财政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目标,突出机构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乡镇财政效能,充分发挥乡镇财政的职能作用。

从20__年开始至20__年用4年的时间,实施规范化乡镇财政所创建,通过开展创建工作,促使全县乡镇财政所组织机构更加完善,职能定位更加准确,业务工作更加扎实,基础管理更加规范,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工作效能全面提升。力争通过四年的努力,将全县__个乡镇财政所建设成规范化乡镇财政所。

(一)制定方案阶段(20__年8月5日―8月__日)。按照省财政厅要求,结合我县开展的“任务完成好、落实政策好、规范管理好、队伍建设好、所容所貌好”“五好”乡镇财政所创建活动,制定《__县规范化乡镇财政所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二)宣传动员阶段(20__年8月16日―8月20日)。县财政局成立规范化乡镇财政所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关工作机构。县、乡层层召开会议,按照省厅要求,结合我县乡镇财政所“五好”创建,安排布置我县规范化乡镇财政所创建工作。

(三)组织实施阶段(20__年8月21日―20__年11月30)。协调相关部门,积极稳妥地开展创建工作。乡镇财政所每年按照省、市时间要求,按照《__省规范化乡镇财政所创建工作考核评分表》所列指标及相关分值进行自评,自评结果上报县财政局,进行一年一次评比。

(四)总结完善阶段(20__年__月1日―__月31日)。认真总结创建中取得的经验,吸取教训,形成书面材料。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县财政局成立__县规范化乡镇财政所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财政局农村股要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实际,牵头组织实施规范化乡镇财政所创建,要积极做好协调工作,在全面推进规范化创建的基础上,突出抓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乡镇财政所要积极投入到规范化创建工作中,明确乡镇财政所在创建工作中的职责,要制定具体的规范化创建工作方案,成立乡镇财政所规范化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规范化创建的具体工作。县乡上下联动,切实把规范化创建工作抓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