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新媒体商务运营十篇新媒体商务运营十篇

新媒体商务运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0:27

新媒体商务运营篇1

【关键词】全媒体;媒体运营;策略分析

随着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新兴媒体纷纷向全媒体转型,全媒体渐渐成为传媒产业发展的方向。全媒体不仅是各种媒体形态、各种传播形式、各种媒介方式的叠加式整合,而且是打破各种媒体形态、各种传播形式、各种媒介方式的边界和壁垒的互入式融合;不仅是传播形态的创新,而且是运营模式的创新。面对全媒体带来的新一轮变革浪潮,有的媒体如鱼得水、乘势而上,有的媒体冒险下海、溺水而亡,而后果迥异的背后常常是截然不同的运营策略。因此,要成为激荡澎湃的全媒体大潮的弄潮儿,不但要有勇立潮头、敢闯敢试的勇气,更要有乘风破浪、得当运营的策略。

策略一:围绕优势资源,打造优势平台

平台本来是一个工程学的概念,指的是为了便于生产或施工而设置的工作台,带有“某种活动和工作得以运行的支撑”的含义,后来应用到经济学领域并构建平台经济学。对媒体而言,所谓平台,是指通过一定的通用介质如数字技术、互联网络和传输协议,在用户与内容和服务提供商之间搭建一个扁平的、通用的交互场域,双方或者多方主体只要通过接口接入这个交互场域,就可以实现与另一方中任何主体的互融互通。

在全媒体时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传播技术的融合发展带来内容形式、传输渠道、传播方式的丰富多样和信息生产、信息消费的爆炸式增长,曾经制约传播活动的资源瓶颈被一一打破,同时,技术的进步突破了各种媒介间的界限,媒介融合已成发展大势,内容、渠道、终端各方的关联度加深,并使相互之间产生了更高的耦合性要求,信息传播的主客体关系发生了颠覆性变化,传者和受者的地位逆转,生产和消费不分彼此,甚至角色互换,在这种情况下,靠控制或者垄断某个环节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不再适用,“内容为王”“渠道为王”“终端为王”让位于“平台为王”,谁占有平台,谁就将拥有用户,谁就将掌控未来。

同时,由于传播渠道和接收终端的增加和丰富,也由于媒介消费碎片化和随机化特性的固化和凸显,平均每个用户增长对业务增长和收入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钝化,一味地通过细分来满足用户偏好或者瞄准现有市场中不同用户群落提供不同营销组合的市场策略效用锐减,媒体要想保持业务和收入的持续增长,需要面向代表潜在需求的受众整体,通过合并细分市场,整合用户需求和内部资源,打通内部流程,再造组织架构,实施融合业务,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这就要求媒体打破以媒介或者部门为区隔、相互独立、各自为战、资源利用率低的运营惯例,建设以资源利用最优化、整体绩效最大化为目标,以业务流程为中轴,以用户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的一体化运营平台,并在同一平台上设置多种出口,提供多种业务。

可见,全媒体之间的竞争不是内容之争、渠道之争,而是平台之争。而平台之争是一场胜者通吃的游戏,谁抢占了平台高地,谁就掌握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和产业运营的制高点,可谓“成王败寇”,除了胜利者,其他角色将转变为服务于这个平台的内容或者服务的提供商。对于媒体来说,如果不能利用好自身的能力和优势,尽快完成向平台运营商的角色转换,很有可能在未来会沦为单纯的内容或者服务提供商。面对全媒体时代的竞争新态势和新规则,媒体再也不能继续以拥有内容或者控制渠道自满自得,而应该全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全媒体运营平台。

从现有情况看,全媒体运营平台的结构可以归纳为“两网”“三库”和“五平台”。“两网”即内网和外网,“三库”即媒体内容库、业务运营库和管理库,“五平台”即内容生产平台、业务运行平台、客户服务平台、决策管理平台和网络支撑平台。对全媒体运营来说,物质化的或者硬件化的平台建设固然是极端重要、不可或缺的,但更为重要、更不可或缺的是全媒体运营商打造平台经济的战略思维,这种思维要求利用全媒体运营平台提供的支撑环境和市场机制,构筑一个多接口的数字化的开放型系统,把社会上的内容生产组织、机构、企业吸附到这个系统上来,形成紧密型的产业运营联盟。

由于全媒体是数字化、网络化的产物,全媒体平台必然天然地具有数字化、网络化的特征,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促使平台内部各个部分、各种要件、各种元素以及它们各自所承载的内容、渠道、终端在横向、纵向、交叉、系统层面实现互联互通,直至发生融合,因此全媒体平台的模型不会是平面的网状,而应是立体的网状。网络化意味着去中心化,但在建构全媒体平台的实践中,运营商应找到并打造出一个坚实的内核。一般而言,全媒体运营商通常是全媒体产业链上的某种核心资源的相对垄断者,而这一资源通常就是运营商独具的竞争优势。平台建设要围绕这一核心资源做文章,把它打造成为全媒体平台最重要的支撑点和产业链最主要的驱动力。如南方都市报在建构全媒体平台时采取的策略就是以报系旗舰南方都市报为内核打造内容平台,通过做大做强内容平台来吸聚上中下各层级平台的资源并使之成为平台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获得全媒体生产能力、全介质传播能力和全方位运营能力,最终建构起南都全媒体集群式平台。[1]

策略二:坚持量力而行,做到有进有退

对于全媒体运营,现在业界有两种认识上的误区,一种认为全媒体运营就是要运营全部的媒体,只有最广泛地建立、占有各种媒体资源和通道,才有可能实现全媒体。在这种认识之下,一些传媒集团拼命跑马圈地,以拥有尽可能多的媒介种类为运营目标,每出现一种新的媒介形态或媒体业态,都要不遗余力地去“抢滩登陆”。另一种认为任何一家媒体都不具备运营全部媒体的资源和能力,所以全媒体运营是个伪命题。在这种认识之下,一些人全盘否定全媒体运营,宣称“全媒体热,是中国传媒界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压力与机遇诱惑陷入的一个集体迷思”,“如果不走出全媒体的集体迷思,中国媒体就有可能在传媒格局大变革中走入歧途,付出不必要乃至惨痛的代价”。[2]

从字面来看,全媒体就是全部媒体,全媒体战略意在“全”,也就是要全方位涉足各种传播介质,媒体类型要“应有尽有”。[3]但从运营的角度来看,全媒体却不能做到如此之“全”。因为任何一家媒体,不论多么强大,它所拥有的能力和资源都是有限的,都不可能“包打天下”“通吃市场”。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这一点就全盘否定全媒体运营的价值和意义。因为全媒体已是活生生的现实,在全媒体时代,渠道越来越多元化,而在用户总量不会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只有打通媒体之间的边界,开展全媒体运营,传媒才能获得更大市场,实现规模经济基础上更好的效益。因此,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

从实践层面考察,全媒体运营实际上是一种传媒产业运营的战略思维和整体模式,这种战略思维和整体模式就是把传媒产业运作从单一媒体、单一品种转为多个媒体、多个品种,从而使媒体具有更全的内容生产能力和更全的媒介传播能力以及更全的业务经营能力,因此,全媒体运营企求的应该是“更全”而不是“最全”,一个传媒机构只要运营两种以上的媒体,就可以称之为全媒体运营。

在开展全媒体运营时,一定要根据所处的传媒市场的实际,找到与自身条件、实力及资源相适应的发展之路,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面面俱到,更忌贪大求全。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既有质量又有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媒体时代,产品构成更加复杂,产业流程更加细化,技术难度不断增加,传统媒体面对这些往往力不从心。全媒体运营商应当采取战略联盟模式、资源共享模式、合资参股模式、业务外包模式、共同研发模式等多种方式,将自己不具备竞争优势的或竞争力较弱的业务剥离出去,将大量的增值业务和功能化业务交给更专业的机构去做;要充分利用一体化运营平台的资源聚集能力和业务吸附效应,把价值链的其他参与者整合进全媒体运营之中,以获取竞争优势并弥补自身的不足。

策略三:注重产业协同,优化产业生态

任何产业都有一个内在的产业价值创生、传送的链条,任何产业的运营都离不开产业价值链的有效支撑。只有通过对多种技术、多种媒介、多种媒体、多种渠道、多种平台以及在内容,服务、市场、技术等方面具有关联性和互补性的产业及其组织进行融合、整合或者集合,打造出一条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产业链条,全媒体才能作为一个产业形态进行运营,并在市场上实现其服务和价值。

产业价值链的存在,是以产业内部的分工和合作为前提的。光有分工,没有合作,缺乏协同,产业价值链就无从产生,因此,各个产业增值环节之间的协同性是产业价值链得以存在的基础条件。全媒体运营商要深入思考产业价值链上每个环节的协调性和互联性,深入思考怎样提高对用户需求的响应速度,深入思考如何减少链上非增值环节的时间占用和资金耗费,深入思考链上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发挥主导权、话语权优势,增进协同配合、互动联动,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满足不断变化、日益个性化的用户需求。

在全媒体驱动下,传媒的产业链条迅速延伸和发展。伴随新业务和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整个传媒产业链已经由传统的“内容供应商—内容消费者”单向的垂直的线性的封闭型链条演变成了以全媒体运营商为核心,由网络平台供应商、内容供应商、终端供应商、应用开发商、用户等上中下游多个部分共同组成的立体的网状的开放型的链条。处于核心位置的全媒体运营商连接各方需求,沟通多方市场,不仅要做好自身环节的建设,还要积极介入网络、内容、终端、应用服务市场的培育,培养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生态环境,比如,全媒体运营商可以与网络平台提供商开展合作,以助于网络与服务的开发和升级;可以与内容供应商开展合作,以助于产品的研发创新和适销对路;可以与终端厂商开展合作,以助于提升消费体验,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策略四:优化输出通路,提升服务质量

在全媒体的运营模式下,前端生产链条融合,后端传播链条分化,海量媒体产品汇流成一个大市场,再分流给多种终端,由用户自己进行个性化配置。[4]“内容为王”的一家独大,变成了内容、渠道和服务的三足鼎立,全媒体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能否得到实现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而不是取决于生产者,谁掌握了用户这个稀缺资源,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因此,全媒体运营的核心是争取用户,全媒体运营商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深度挖掘用户价值,千方百计黏住用户。

全媒体运营商要通过整合业务与服务,从远离用户的高高在上的社会守护者变为以货真价实的产品和服务拥有用户的社会服务者;要通过增值业务的发展带动品牌延伸和衍生产品的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多超值的增值服务和消费回报,增强媒体黏着度;要通过用户资源、服务资源的共享共用、互联互通,来连接多元化的利益群体,锁定更多的用户群落。比如,运营商在提供内容产品的同时,可以将不同的资源如金融、理财、房车、电商、餐饮、休闲、玩乐等整合集成在一起,为用户提供特定生活项目的综合解决方案,并努力成为他们生活的伙伴和助手,使用户对媒介产品的单一依赖转变为一种对生活方式和社会身份认知的依赖,从而不断增强全媒体的核心价值,让全媒体的消费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自己是“用户”而不是“受众”。同时,全媒体运营商要像一名真正的服务业者那样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质量保证和后期维护。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浦尔曾经指出:“分化与融合是同一现象的两面。”在全媒体运营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媒体之合、媒介之合、平台之合、服务之合,更要关注与“合”伴生的“分”。就如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所说:“在后信息时代,大众传播的受众往往是单独的一人,所有商品都可以订购,信息变得极端个人化。”对于全媒体运营商来说,要想获得更大的突破和更好的发展,就要不断探索研究如何以创新和创造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比如,在传播媒介形式上,如何针对单一的用户统筹运用纸媒、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不同的载体;在传播内容形式上,如何借助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媒介符号系统调动用户视、听、触等全部感官;在技术平台上,如何综合利用基于广电网、互联网、电信网的无所不在的终端,让用户随时随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等等。总之,全媒体运营商要充分利用现有媒体资源,通过提供多种方式和多种层次的个性化聚合服务,满足用户的细分需求,使用户获得更及时、更多角度、更多听觉和视觉满足的媒体体验。

在全媒体时代,传统的报刊网、无线广播网、无线电视网等将风光不再,对内容产品售卖的支撑作用将大幅下滑,基于微信、微博、社交网站、门户网站的新媒体渠道会不断地扩展,其在内容传输总量的占比将大幅提升。在渠道布局方面,全媒体运营商将不再强调某种单独的传输渠道,而是通盘考虑各种渠道,在巩固并不断强化固有的传统渠道的同时,大力发展和利用微信、微博等公共网络平台上的新兴渠道。

参考文献:

[1]刘长乐.全媒体时代的思维转变与战略实施[J].中国记者,2011(5).

[2]曹轲,庄慎之,陈雨.南都全媒体集群构想[J].南方传媒研究,2010(4).

[3]同心,吕强龙.全媒体战略:媒介改良的动因分析[J].新闻爱好者,2011(10).

[4]唐润华.走出“全媒体”的集体迷思[eB/oL],2011-09-16.

[5]郑艳华.全媒体背景下的印刷媒体[J].新闻爱好者,2011(15).

新媒体商务运营篇2

价值链价值链结构模型

互联网产业链包括设备供应商、网络运营商、信息产品运营商、最终网络用户。而随着宽带的普及、技术的发展和商务模式的不断创新,信息产品运营商作为网络媒体信息产业的核心环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力日益加大,以其为核心建设的价值链不断延伸,价值链的作用日益显现。价值和利润正在以多种方式高频率的向网络媒体信息产业转移,传统产业的价值贡献因此被重新界定。

就互联网产业链来看,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这些环节的业务分别属于不同的企业来经营,而在这些企业中,提供内容和应用服务的信息产品运营商越来越成为互联网产业终端价值的服务集成平台,因为对于最终用户来讲,他购买的不是技术设备,也不是网络,而是应用,是有用的信息资源。而且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应用性产品和信息增值服务所产生的价值将会越来越大。互联网产业链上的企业生存和发展必须以提供应用性产品为核心,以用户购买应用性产品为价值目标之实现。作为面向终端用户的提供内容和应用信息服务的信息产品运营商就成为推动互联网产业链上的企业由“企业价值链”向“产业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因此,对处于互联网产业链主导地位的信息产品运营商进行分析是系统研究网络媒体信息资源价值链的基础,也是互联网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网络媒体的发展已经从经营易“注意”的传统媒介商业模式时期,进入集传媒、通信、商务等多元化经营阶段,打破了以广告营销为单一收入的对传统媒介赢利模式的复制,步入价值来源多元化时期。如网络游戏、网络远程教育等信息产品的在线交易与消费、在线信息交易与第三方物流合作的电子商务的应用、网络即时通信功能的普及,特别是网络媒体信息产品进入电信业务产业链,成为电信产业链的增值服务内容提供商,使网络媒体信息产品形成了由信息材料采集编辑加工销售客户的价值链,同时使信息产品有产能销,实现赢利。

网络媒体信息产业价值链就是以互联网产业链上的信息产品运营商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把信息产品运营商与其上游的信息材料供应商和下游信息产品营销渠道商消费用户以价值传递的方式相链接,构成网络媒体信息产业价值链。在此基础上,在信息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系统中,从最能体现网络媒体信息产业价值中枢作用的流通节点分析,跨越生产商经销商消费用户之间的信息鸿沟,实现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的三流合一。

网络媒体以网站为主要经营组织,网站成为网络媒体信息产品多元化经营的载体。以网站为网络媒体信息产业经营的单元来分析,网络媒体信息产业的价值构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广告收入,另一类是非广告收入。其中广告收入主要来源于网络产业的传媒和通信业务;非广告收入主要来源于网络产业的电子商务业务与部分通信业务。比如网站Sp就是把网站信息分类打包,借助电信渠道进行信息销售,送达电信终端。这也是电子商务的一种形式,电信渠道商充当了第三方物流的角色。

网络媒体价值链

作为互联网产业链上的信息产品运营商就担当了把买卖双方置于同一价值网中的价值中枢,使卖方可以直接面对买方,直接面对消费者,从而减少交易成本,减少市场信息需求的传播延误。

互联网产业链中的信息产品运营商成为电信产业链中的内容提供商之一,使电信产业链得以不断延展和深化,处于一个新的价值网络形成之中。互联网产业链和电信产业链的关联是基于网络媒体信息产业供求关系的呼应,是竞争合作建立的。一方面互联网提供的短信服务促使电信企业向增值服务转移;另一方面,电信运营商提供平台的短信业务吸引的用户也成为提高网站浏览人数的因素,加快了互联网增值服务商赢利的速度。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网上支付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而电信平台和互联网平台的互联,使得手机用户的支付空间得以拓展,为他们开辟出了更为方便快捷的多元化支付渠道。短信价格简单明晰,收交费模式日趋成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网上支付问题,使价值得以实现。

尽管如此,由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的业务关联,网络资源和用户的共享,渠道互补,使电信产业链已经在进入一个互动依赖的价值网络,不再对应单一的价值链条。

网站作为网络媒体信息产业经营的组织者,最初的经营意识和商务模式则是对传统媒介赢利模式的复制,广告收入成为支撑运营的主要收入和运作核心,电子商务只是作为概念激励网站经营者和相关组织为概念的实施而努力。强烈的广告意识在新浪、搜狐、网易等商业网站体现最明显。他们大把大把的为网站作广告,购买“注意力”,为“注意力”的售卖投资,同时又在网络新闻上较劲,以期一览而过的网民能驻足长留,成为自己的忠诚客户。“点击量”、“注意力”、“眼球经济”成为网站发展初期最时髦的概念和奋斗目标。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终端到终端的业务价值链过程,价格的合理,收费模式的成熟,终端的支持以及应用认可度等都为网络媒体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可以实现价值的想象空间。如tom在线宣布为用户提供音乐服务的“tom音乐无限”就是力求把所有与音乐有关的无线增值服务捆绑成一个统一的平台。这是带有中国特色的新业务模式,是移动互联网关联的信息服务案例。无论是互联网产业还是电信产业,在互通互联业已启动的时代,总要的是提升自己整合信息增值的价值链再造能力。

新媒体商务运营篇3

一、手机广播促使广电机构与电信运营商合作

目前,我国手机广播的普及率很低。调查发现,我国手机网民达3.18亿,但仅3.5%的手机用户在使用手机广播服务。[1]原因是我国手机广播的产业化运营还处在市场的培育及探索阶段,没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营发展模式。手机广播的发展,涉及广电媒体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目前两者分属不同政府部门管辖,各具优劣之势,双方都想“一家独大”占领手机广播市场,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广电与电信适宜借此融合再生,建立共赢的合作发展模式,共同开拓庞大的利润市场。

(一)发展手机广播是广电媒体与电信运营商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对广电媒体来讲,手机广播正是其利用新媒体的优越性,与新媒体进行融合,提升自我竞争力的极佳路径。手机广播改单一的广告收入模式为复合型的收入模式,即把广播节目作为商品,及与之配套相关的互动服务,在手机平台上售卖,以此收取月租费、订阅费、版权费等,为传统媒体建立一条新的产业链。

对电信运营商来讲,手机广播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提升客户体验。根据中国电信2011年上半年财务业绩报告,上半年中国电信移动用户数达到1.08亿户,其中3G用户数达到2154万户,占比达到19.9%,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不过,中国移动的aRpU值(即每用户平均收入)却不升反降,这意味着移动互联网运营商在探索服务内容、满足客户需求上拥有相对广阔的提升和发展空间。苹果、安卓手机的崛起展示了智能终端对通信业务的拉动能力,在较长一段时期内,2G、3G、4G网络将继续共存。提供多样化的终端、融合化的服务,如手机广播业务,来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将成为运营商的一大竞争优势。

(二)广电媒体与电信运营商优势互补,实现手机广播运营模式转变

从内容上看,广电媒体拥有先天优势。其具有专业的节目采制团队,拥有权威、可信的新闻信息来源,掌握丰富的版权节目储备。此外,还享受多项政府扶持政策,如涉及手机广播业务的一张“王牌”,手机音视频2G、3G牌照。然而,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冲击,仅靠内容打天下,只会在整个手机广播产业链上沦为内容提供商。如何顺应时代的要求,在日渐萎缩的传统受众群中寻找新的增长点,是广电媒体必须完成的转型。在渠道和技术上具有天然优势的电信运营商,将是其联姻的首选对象。

从渠道来看,电信运营商拥有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体,以及发展手机增值服务的网络优势。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的手机用户总数已超过6.1亿户,中国联通也达到1.82亿户。一直以来,电信运营商侧重于通信系统开发,具有人才、技术上的优势,而手机报、手机上网、手机游戏、手机搜索等增值服务的平台开发,也让电信积累了不少营运经验,这些正是传统广电媒体迫切需要的。不过,内容是其短板,而2G、3G网络的搭建尚未完善,令其提供的手机广播服务还存在不少缺陷,制约了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作为传统媒体的广电媒体具有广泛且稳定的收听、收视受众群体,并拥有完备的广播发射技术网络,是电信运营商最理想的合作伙伴。

从技术上看,广电的“广播网”,成本低,效果好,是广播发射的最佳选择,但属于单向传播,只能实现信息的下传。由于没有上行网络的支持,用户的身份信息不能传递给广电媒体,系统无法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也不能按用户进行计费、收费,更无法提供节目定制和互动等个性化服务,所以只适合提供免费节目。

以电信运营商为主体的“电信网”,即通常说的“手机移动”网络,进行“点对点”的信息传播。对于手机广播而言,电信网络可以随时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节目的上传下达,但成本较高,技术效果不算太好,例如中国移动的GpRS每小时流量费高达200-300元;中国联通的手机广播电视业务流量费达2.5元/每分钟,还必须克服带宽、网速慢而导致卡壳等技术难题。

由此可见,利用广播网与电信网的技术结合,可尝试通过广电网络(CmmB、DaB、DmB)接收免费节目,使用移动网络点播付费节目。移动网络作为广电网络的上行反馈信道,在手机上实现“交互式节目、游戏、移动办公、电子商务、手机游戏、微博社交、软件下载”等应用,并实现多重服务捆绑销售。这种新的融合,将促使广电媒体与电信运营商在内容、渠道、技术上实现优势互补,升级转型,利益双赢,是手机广播最佳的协作运营模式,蕴含无限的市场商机。

二、广电与电信运营模式对比分析

根据目前世界各国开展业务的情况,手机广播的运营模式大致归纳为两种模式。香港电讯盈科是目前全球iptV业务开展得最好的运营商之一,以下将以香港电信盈科与我国新承建3G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的央广视讯为例进行分析。

(一)电信运营商单独运营模式

运营商充当业务提供商的角色,直接管理与客户的关系,负责业务的提供、市场运作以及客户服务;内容运营商将内容卖断给电信运营商,并从电信运营商处获得授权合作费,从广告商处获得广告收入,该运营模式采用的收费是“流量费+信息费”的方式。目前,各大电信运营商提供的2G、3G流媒体手机节目基本上采用这种模式。

手机视频广播在香港发展比较成熟,三重服务是常用的运营模式。即,把广播视频业务与电信、网络等业务捆绑销售。截至2010年底,电讯盈科的“now”宽带电视用户已经突破103.9万户(家庭)。以每个客户包月165港元计算,去年全年该业务营业额高达23.83亿港元。[2]

2003年9月,电讯盈科开通了名为“now”的宽带电视业务,成功地吸引了atV、HBo、Cinemax、Starmovies、mGm、eSpn等30多家内容供应商,开设了包括免费和付费电视在内的上百个频道,涉及娱乐、体育、时尚、财经和教育等领域。而iptV的主要卖点是交互,及inter网内业务的扩充。市民可通过他们的“固网多媒体平台”非常容易地将电视服务和互联网浏览、电子邮件,以及多种在线信息咨询、娱乐、教育及商务功能结合在一起。2010年,“now101”台推出自制的电视互动节目“按钱”(atm)吸引众多观众,更借此与广告商合作,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电信盈科的部分广播电视节目及互动服务可以配合流动通讯的3G网络、宽频服务,香港市民可以在手机上看nowtV提供的内容。[3]目前,电讯盈科已经把触角伸到更广领域,又推出VoD(视频点播技术)和HDtV(高清电视)、4G手机服务等。

电讯盈科的三重服务,用丰富优质的视听内容、低廉合理的收费,赢得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广告商,实现利润最大化。

香港电讯盈科的运营模式在当地发展迅猛,效果良好,但若搬到内地,则存在政策管制、部门协调等问题。电盈的“三重服务”,实质上正类似时下的“三网融合”业务。内地手机广播的实现涉及到国家的两大主管部门--工信部和广电总局。电信运营商独家经营“三网融合”的相关业务,将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长远来讲,广电与电信融合发展,共同开拓手机广播业务才是大势所趋。2007年底,国家出台了鼓励电信和广电相互进入的政策,这也为此种模式的转变埋下了伏笔。内地电信运营商正积极探索实践,如中国移动近几年投入310亿元,在上海设立了目前中国最大的视频运营基地,负责其全网近5亿用户的流媒体视频商用运营,并已拥有5000多万成熟用户。

(二)广电媒体单独运营模式

在内地,较为典型的手机广播案例,往往是以广电为核心的模式,如CnR的央广视讯。2010年11月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承建的3G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正式通过国家广电总局验收,并与国内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的视频运营中心实现了互联互通。该平台呼号为“中央银河3G手机电视”,可承载100家手机多媒体内容服务机构。它的建成实现与运营商平台的无缝平滑接入,完全符合三网融合的政策要求,确保内容安全可控。[4]

央广视讯还与国内外的手机厂商形成了基于手机终端的音视频业务播控合作。例如,与noKia的oVi平台以及iphoneappStore平台独家合作手机音视频及电视内容。只要在有GpRS网络覆盖的区域,手机用户随时都可以使用2G、2.5G、3G制式的手机,欣赏到流畅的音视频内容。

目前,央广视讯没有广告收入,仅使用点播或包月的形式,直接向用户收取订阅费,每月的营业额达到400-500万元,并在中国移动中已拥有120万收费用户、500万免费用户。中国移动视频基地负责视频内容的分发、手机终端适配、收费及客服等。央广视讯与视频基地按照4:6的比例获得分成收入,其合作模式如图1所示:

转贴于

总的看来,这还并非最佳模式,广播媒体最具有竞争力的“内容”及“网络”并没有发挥出应有优势。在利润分配、市场控制方面,电信运营商仍然占有主动地位,广电媒体仍无法直面受众,这不利于内容提供商的节目制作和市场占有。

三、打造协作型运营模式

以电信运营商为核心和以广电媒体为核心的运营模式都有各自的缺欠。电信与广电合作发展手机广播的态势十分明显,协作型运营模式无疑是当前最佳的选择。

(一)协作型运营模式的具体做法

广电媒体利用已有的数字广播电视网络或通过接收芯片接入用户的手机,把集成内容通过广播网络播送出去,从内容播控、内容服务到用户管理的端对端全程全网管理,广播网络与电信运营商的上行通道接口处理用户需求,收取用户订阅费、接收芯片费用、广告费。电信网络运营商作为电信业务的传输链路存在,提供语音与数据服务,为用户包月或点播节目内容提供上行通道,对用户管理和收取用户的月租费、话费、流量费等,然后按一定比例与广电媒体分成。如图2所示,协作型运营模式,主要由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商、广电运营商、电信运营商、终端用户等5项组成。

对广电媒体而言,该模式可以不用再过多考虑移动用户管理的问题,通过与电信运营商进行网间结算即可获得收入,同时,通过节目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互动,提高节目的占有率,可得到可观的广告收益。而对电信运营商而言,则可以通过合作解决频率资源紧张和视听牌照问题,不用增建广播网络,通过与广电的网间结算,获得相当大的网络收益。甚至可以参考香港电讯盈科的做法,采取“三重模式”的销售方式,将手机广播结合通讯资费、上网流量、手机搜索等增值业务套餐进行捆绑销售,提高移动数据业务的使用率,有效提升aURp值。广告商则可以在节目内容、节目搜索及游戏等互动服务中插播广告。

这种模式已经在日本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日本是目前世界上手机广播电视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的盈利全部依赖广告。用户收看手机电视一律免费,而且内容相当丰富,信号覆盖良好。日本的三大移动运营商与广电部门紧密合作,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建立起“手机广告+手机引擎=免费型盈利模式”。到2009年3月,日本3G市场用户数达到9963万,占日本手机总户数的92.7%。日本最大的移动通讯公司nttDoComo计划在2011年启动4G业务。[5]

(二)以CmmB为协作型运营模式的技术支持

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是目前惟一被国家广电总局颁布为行业标准的自主知识产权移动多媒体广播标准。从技术上分析,它是我国广电媒体最好的手机节目渠道。其优点是,利用广播网发射,成本低,业务质量和接收效果都非常好,适合传输长时间的实时节目,如CmmB用于世界杯、广州亚运会、世博会上的表现都不错。它利用数字无线广播技术S波段信号实现“天地”一体覆盖、全国漫游。网络覆盖的区域有8亿人口。

今年4月的中国通信市场年会上,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副主任表示,CmmB发展态势良好,可将其作为三网融合成功样本。电信与广电在12座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开展合作,而CmmB的发展则是双方在业务层面融合的一次成功探索。中国移动CmmB用户现已超3000万,预计五年内用户数量过亿,而广电计划于今年采购600万部CmmB终端。

由此看来,在手机广播“协作型”运营模式中,CmmB无疑是最佳技术选择。我们可以建立起手机广播运营模式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如图3)

从现实情况来讲,CmmB全免费才是正途。在免费的环境下,提高用户数量之后,盈利自然不成问题:CmmB可以做属于自己的频道,来提高丰富度和内容质量,其间穿插广告,从而收取广告费用。还可以结合一系列电信增值服务、广播电视节目互动内容来收取业务费。CmmB技术与广电、电信融合,应是新媒体时代,两者新的目标与追求。

(三)手机广播是两大行业融合的路径所在

在三网融合的趋势下,广电、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和互动是大势所趋。建立以CmmB为基础的手机广播运营模式,将是两大行业相互融合的第一步。2011年6月30日,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宣布设立合资公司,联手打造“中国手机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占51%的股份,中国移动占49%的股份,强强联手,是三网融合背景下具有深远意义的一项重大战略合作。

“第四大运营商”的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将于2011年年底挂牌,这将使广电网承载增值电信业务、互联网接入、数据传输等业务成为可能。由工信部管理的三大电信运营商和由广电总局管理的第四大运营商之间,需组建统一的政府监管机构。我国可以借鉴新加坡、香港的经验,成立统一部门,集中管制广电及电信机构,或参考美国FCC的做法,成立由第三方人员组成的“三网融合”委员会,实行统一监管,有针对性地对手机广播电视、iptV等融合业务进行监管。[6]

注释:

[1]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7-19.

[2]香港电信盈科2010年年报[R],2011年1月.

[3]汪卫国,贺宁.法国电信和电讯盈科的iptV发展模式分析[J/oL].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北京:电信技术,2007-04.

[4]央广视讯3G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通过国家广电总局验收.凤凰网科技,2010-11-07.tech.ifeng.com/telecom/detail_2010_11/15/3117852_0.shtml.

新媒体商务运营篇4

[关键词]手机媒体盈利模式前景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手机除了作为日常人际传播通讯工具,其作为新兴的信息传播媒介功能也在与日俱增,已逐渐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手机媒体的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都在智能化手机不断演进中得以实现。同时,手机媒体的发展,也是在移动通讯网络覆盖面的拓展及网络增值功能的丰富背景下逐步实现的。

一、手机媒体及其概念

“手机媒体是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而且手机媒体是网络媒体的延伸。手机媒体也只能成为信息海量的网络媒体新的组成部分,否则它将面临信息匮乏的难题。”因此,手机媒体也成为新媒体(newmedia)的重要成员,数字化新媒体是未来媒体发展的重点,是媒体传播市场发展的趋势和目标方向。相较传统媒体,手机媒体具有高度便捷性,它跨越了地域和电脑终端的限制;改变了受众传统的静态接收模式,增加了受众自主选择和信息的新机制。国内已在尝试通过手机短信进行新闻传播与出版活动,并积极实践手机的媒体化,“手机正在实现由人际沟通工具向大众媒体的跨越。”

二、手机媒体的发展现状

一方面,从政策上看,中国的手机媒体作为新媒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政策上受到国家的鼓励与保护。鼓励主要体现在,除传播违反国家相关法律的内容外,基本上不受其他约束,国家对于新媒体持鼓励的态度。国家对于3G网络建设和《电信法》的推进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从基础产业环境的角度来说,有利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传播范围上,手机媒体发展迅速,各种应用层出不穷。在2004年出版的《手机:挡不住的呼唤》一书中,保罗莱文森对手机发展做了非常乐观的分析,他认为人类有两种基本的交流方式:说话和走路。但自人类诞生之日起,这两个功能就一直被分割开来,直到手机横空出世,将这两种相对的功能整合起来,集于一身。手机成为信息传播最方便的媒介。短短几年,手机媒体已经从早期的简单文字短信传播的形式,向内容更丰富、表现力更强的多媒体形式过渡。手机电视、手机报、手机网站、手机游戏等应用已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到一定的影响。受发展起步早晚,以及用户对应用产品的应用习惯不同等影响,手机媒体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手机报、手机小说等业务已经很好地普及,分别达到了39.6%和27.7%,但手机音频广播由于定位不够准确,资费上又缺乏优势,受到手机自带Fm模块等应用模式的影响,业务发展一直缓慢。目前调研城市的用户普及率只有3.5%。其主要的业务优势来自于个性化的内容,如直接收听互联网广播等。手机视频受到互联网视频快速发展的影响,发展较快,在调研城市的普及率达到15.7%。手机视频用户使用的最大来源是互联网,大多数的互联网视频中提供了手机视频的下载功能。中国的手机电视业务最早于2004年由广东移动发起,经过几年的发展却进展缓慢,即使是在发达城市,其普及率仍然只有3.8%。而手机游戏大多还停留在单机层面,通过wap网络联网的手机游戏尚未形成实际气候。

三、手机媒体盈利模式

目前,手机媒体作为新兴的数字媒体,在改变人们沟通联系手段的同时也形成了具有其新媒体属性的盈利模式,按盈利方式可划分为以下四类:(1)以wap信息服务模式盈利。(2)手机广告创收模式。(3)电子商务盈利模式。(4)手机媒体潜在价值与最新应用

1.wap信息服务模式。

付费预读、手机报在日本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阅读形式。然而具体到国内,手机报的盈利尚不具备用户基础与成熟市场。较可行的盈利模式是用户在空闲时间自愿通过手机进入某个wap站点浏览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在浏览网页的同时看到广告信息。可以按照用户浏览点击手机广告的量给予一定的奖励回报进行推广,诸如向用户赠送话费、积分或赠送流量等。该运营模式也可分为两大类:a)联合一些wap网站的内容提供商开展广告业务。b)运营商自己开设wap移动商城开展手机广告业务。日本nttDoComo公司技术交流机广告比较成功的典范。

2.手机广告创收模式

在国外,手机媒体发展水平较高,相应的手机媒体广告经营也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是在国内外各大运营商中,还没有一种官方的、统一的运营模式,比较典型的有pUSH模式、嵌入模式。

首先,pUSH模式就是运营商向客户定时发送广告信息,或基于客户浏览广告后的互动行为进行回报的模式。该模式具体实施又分为单纯的信息pUSH和互动的信息pUSH两类。单纯的信息pUSH模式是运营商直接向其拥有的用户发送广告信息。此类广告容易引起用户反感,近年来的垃圾短信和垃圾彩信就是单纯的信息pUSH广告,影响客户的满意度,因而不适合移动运营商推广。互动的信息pUSH模式是让用户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自主选择与移动运营商签约,同时约定在客户闲时由运营商向客户发送自己定制的广告信息。美国的Verizonwireless和Sprintnextel公司在开展手机广告业务初期就是采用该方式。

其二,嵌入模式则是将广告信息嵌入到手机终端或运营商拥有的增值业务中。手机终端嵌入主要是将广告业务与手机终端捆绑,或者将广告嵌入手机终端的在线小游戏中。纵观先已运营的各手机增值业务中,广告的实现方式主要分为内容式嵌入和客户端嵌入两大类。内容式嵌入方式就是在诸如手机报等增值业务内容中嵌入广告。用户定制带有广告的手机报免费,对个人用户最好是在手机报中嵌入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信息,广告信息主要选择用户闲时发送。也可针对集团客户,在来电提醒、集团彩铃等增值业务中嵌入该公司的广告信息等。客户端嵌入方式就是在运营商运营的增值业务客户端上嵌入广告,运营方式多与mSn、QQ等客户端一致,实现手机广告的功能。全球著名的移动运营商Vodafone就是采用客户端嵌入广告的运营模式,推出与终端捆绑的手机广告业务,并且将手机广告作为其“移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发展。

3.电子商务盈利模式

手机媒体的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指满足交易功能,并以实现最终交易为目的的电子商务式手机广告。在该模式下,运营商可以建立交易平台或者联合一些购物网建立交易平台,用户通过手机等终端进入交易平台,浏览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在浏览网页的同时看到商品等广告信息,用户对中意的物品进行互动式交易,最终实现手机广告业务的交易,真正实现手机广告的效益。同时可融合使用现有的增值业务,从接触到手机广告业务到最终的交易过程,全程都可以通过现有的增值业务开展交易业务,这样在发展手机广告业务的同时,也促进了增值业务的发展。移动运营商可以根据业务发展需要,不断丰富手机广告的电子交易平台。初期“以广告信息为中心”,逐步壮大,最终实现“融合各种移动增值业务的购物娱乐圈”,实现各种业务的互通,综合使用现有的各种增值业务,同时也可以根据需要开发一些新的附加业务。这样客户不仅可以获取产品信息,进行购物,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购物经验进行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为其他客户提供广告商品质量等信息。

4.手机媒体潜在价值与最新应用

挖掘手机媒体新应用,开展增值服务,获取经济效益,是手机媒体实现盈利的重要途径。手机媒体不仅拥有了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和无线互联网络的应用优势,还有着巨大的市场机遇。除了传播渠道本身介质的不同,手机媒体的显著特点在于个性化、分众化、定向化和互动性。手机媒体的快速发展正迅速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成为传播、整合信息的设备,甚至是个人数字娱乐中心。在不远的未来,手机媒体化将开创营销蓝海,产生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掀起营销新革命,将运用到品牌塑造、市场促销、市场公关、客户关系管理等等方面。比较突出的具有潜在价值的手机媒体新应用则是手机音乐与手机游戏。

其一,手机音乐增值服务移动音乐,又叫无线音乐,就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下载音乐并在手机上播放的一类服务。手机铃声最早出现在日本,后来经过日本和韩国电信运营商、服务提供商和手机厂商的大力推广,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增值服务。目前全球手机铃声销售额几乎占全球音乐市场的1/10。在西方许多国家,铃声音乐销售额已经超过音乐单曲光盘。而在中国,手机音乐增值服务随着年轻族群对手机彩铃、手机铃声的个性化需求的与日俱增,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内容服务提供商(Sp)抢滩这个新兴市场,以空中网、tom无线、灵通网等为代表的手机音乐Sp们,通过铃音下载、彩铃发送以及无线排行等形式赢得了巨大的商业利润以及品牌忠诚度。

其二,顾名思义,手机游戏就是可以在手机上进行的游戏。在美国,整个手机无线游戏业务的硬件、软件以及服务所带来的收人在2006年已达到40亿美元。虽然中国的手机游戏才刚刚起步,但npC(nonplayerCharacter—“非玩家控制角色”)、RpG(RoleplayingGame—“角色扮演游戏”)等手机游戏已赢得了掌上一组的拥趸。2006年,中国的手机游戏的付费用户有1,800万。虽然在市场规模与基础条件上都还不足以与日本、韩国市场相抗衡。但是中国市场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全国手机用户数量远超过互联网用户数量,另外随着手机产品更新换代,将使用户的手机对手机游戏的支持更好,用户使用手机游戏会更方便,架起了用户与游戏的接入口。凭借着手机可以随身携带、随时使用的特点,加之游戏作为休闲产品的特性,在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上方便许多。

四、手机媒体发展前景

在《媒体的未来》一书中,台湾学者温世仁、庄碗华曾指出“媒体传播的终极产品就是无线宽频网络加上大哥大影像电话,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取得各种资讯。”可见手机比电脑更普及,比报纸更互动,比电视更便捷,比广播更丰富,集四大媒体的优势于一身,带来视听方式和传播模式的革命。从这个意义上说,手机媒体就是以手机为中介,传播文本、视听、娱乐等多媒体信息的互动式传播工具,它不是传统媒体的延伸,也不是互联网的补充,而是有别于传统媒体的“第五媒体”。

手机是到目前为止所有媒体形式中最具普及性、最快捷、最为方便并具有一定强制性的媒体平台,它的发展空间不可限量。随着手机技术迅速向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方向发展,受众可以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实现多媒体信息共享和人机交互功能。更为重要的是,3G时代的到来将会为手机媒体的“大迸发”提供无限可能。在此基础上,用户可以高速上网获取多媒体新闻信息,真正做到看新闻、听新闻。互联网可以看作手机媒体化过程中的资源基石和支撑。“从长远来看,互联网可以被认为是手机的副手”。3G时代的来临将使手机媒体具有网络媒体的所有特征,成为一种小巧的特殊电脑。“终端制造商诺基亚公司最近在全球11个国家(包括中国、法国、印度、日本、美国等国)进行的一项深度调研结果表明,消费者正热切期待移动多媒体电脑时代的到来,认为未来的手机应该成为一台移动多媒体电脑。”目前中国手机普及率已经超过47%,面对多样化的手机需求,面对手机超越语音和短信的基础功能,融合3G、数据传输、移动计算等多方面的业务功能,GpRS手机、wiFi等手机市场上已经启动了。“手机媒体”的催长剂和发展方向是3G,它代表了移动通信发展的新趋势。随着3G时代的来临,随着技术的完善、用户认知的不断提高和运营模式的逐渐形成,手机将更快更好地承载目前各种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内容,专家预测,在未来的5至8年,3G将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截止2009年,3G多媒体手机销量已超过3.8亿部,以手机为载体的“第五媒体”以及相关产业也将随之得到空前发展。手机媒体将逐步成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最有资格成为第五媒体”,并最终成为“第五媒体”。

诚然,短期内由于人们使用、阅读、收视习惯以及科技发展水平的局限,手机媒体尚不具备取代传统媒体的绝对实力。手机媒体的发展还将面临主管部门政策调整、传统媒体争抢市场与目标受众、运营商利益权衡、技术创新与突破等众多问题,但其发展仍然值得期待。手机媒体的市场价值已被越来越多的服务运营商、内容供应商、传统媒体所看重,本文对其盈利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前景展望,而其潜在的商业价值与公益价值仍值得有识之士进一步研究与探寻。

参考文献

[1]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

[2]方兴东.手机网必将超越互联网——移动梦网运行四年露出冰山一角[n].市场报,2005.2.4.

[3]匡文波.论手机媒体的盈利模式[J].国际新闻界,2007,(6).

新媒体商务运营篇5

关键词:农业电子商务;新媒体;现状;策略

基金项目:吉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6年长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724.6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7.14.001

1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一个相对概念,主要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上产生和影响的媒体形态,包括在线的网络媒体和离线的其他数字媒体形式[1]。在新媒体环境下,随着诸如微博、微信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的一系列原生态新媒体形式的不断出现,传统媒体也将注意力转向互联网平台,并借助新型信息技术逐步形成了具有融媒体特点的新媒介形态。

新型媒介实时性、交互性的传播特点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突破了农业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单一的销售模式,电商角色也由最初的中间收购商向生产和销售综合体转变,农业电商销售模式和营销理念也随之发生转变。

1.1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得到重视

当前电商交易成本已经不单指电商资金成本的消耗,时间成本逐渐成为一种重要投资成本,对整个电商运行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新媒体传播方式提供了大量的、不断迭代的信息资源,处在这一信息环境下的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时效性越发敏感,终端消费者希望以最少的时间成本获取及时准确的销售信息,于是逐渐形成了及时有效的农产品信息的市场需求,这就要求农户能够以最快速度获悉市场动态,提供更具时效性的农产品信息,从而优化消费者产品消费体验,得到消费群体的认可,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

1.2营销方式呈交互、精准态势

通过社交媒体建立的“面对面”信息交流平台,消费群体就产品信息同电商进行直接交流,而电商也能够通过消费群体的产品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产品内容和营销手段,增强营销的针对性。例如,微信营销是一种伴随微信手机应用,借助互联网社交平台展开的全新营销模式,其特点在于电商与消费者可以实现“点对点”、私密、非公开的对话,消费者能够与电商直接建立起相互信任的沟通,电商通过消费者的反馈,在消费需求和自身产品特点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精准营销”。

1.3广告宣传阵地转向互联网平台

当前新媒体环境中的互联网平台孕育出一系列以移动智能端为代表的传播媒介,这些媒介一方面具有互联网交互性的特点,运用超链接技术对视听元素进行整合优化,突破了传统营销模式单一性局限,实现了较低成本便可以比传统媒体广告更好的传播效果;另一方面,智能终端媒介进一步丰富了用户体验,对用户的关系网络和信息结构进行了重塑。对于农业电子商务而言,充分利用新媒体的这些优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农产品在商品特点上的局限,基于此,越来越多的电商宣传理念将发生转变,对互联网营销更加关注。

2吉林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村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吉林省农村地域分布广阔,偏远山区交通运输设施简陋,运输能力薄弱,许多地区不在物流派送范围内,严重制约了地区间经济互通水平。作为农业电商销售体系中关键模块的信息系统尚不健全,计算机占有率低、农民互联网操作技能普遍较低,这直接影响到农产品销售信息的传播效果,制s了农村信息服务水平的提升。此外,农产品的物流体系和配送机制不健全,也是制约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2.2农产品品牌意识亟待提高

当前吉林省的品牌传播仍停留在营销传播阶段,对品牌长远发展考虑不足。吉林省是农业大省,粮食作物产量高,主要作物是玉米、大豆和水稻,虽然产量大,但大部分粮食都流入了国家粮库,导致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更多依靠国家收粮的指导价格[2]。吉林省知名品牌很少且其影响力多限于本省市场,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企业创建和维护品牌的意识不强,只依靠大销量的获利模式,在国内市场中缺少核心竞争力。

2.3农产品电商供应链尚不成熟

农产品电商供应链省去了流通中的繁琐环节,供应链条首末端的组织能力越发重要,线下的供应和组织能力成为了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关键。当前,以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为代表的线上销售平台虽然活跃,但由于线下供应链各环节间缺乏有效分工协作机制,使整个农产品在线上与线下的对接上还存在着很多的障碍。于是农业供求信息大量离散于电商参与者之间,供应链两端无法形成规模化的供应集聚和需求集合,最终影响电商运营效率的提升。

3国内外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经验

3.1国外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美国信息产业起步较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体系比较完善,2005年,美国农场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59%,纵横交错的交通运输网极大便利了物流运输[3]。农场的规模化经营以及农业科技对生产成本的压缩,也提升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利润空间。

美国农产品电商行业集中度高,呈现明显专业化的发展趋势。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产业和门类,建立起的相对应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市场,并为农产品电商提供从产品信息流到物流运输、资金流配套的一整套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体系,这为农产品电商企业专业化经营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新媒体商务运营篇6

中国传统媒体集团发展新媒体的环境分析

1.传统媒体集团在新媒体环境中面临的挑战从政策环境来说,中国的媒介产业在管理体制方面仍处于分业种管理的框架下,这一框架,严重制约着传统媒体集团的跨媒体经营;在新媒体的技术平台上,由于宏观管理体制的原因,“三网融合”在推进过程中遭遇困境,渠道运营商无法全面进入所有数据传输业务领域,更不能涉足内容生产的主要领域。从技术环境来说,信息数字化和移动通讯终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在规模上呈现海量化,在性质上呈现个人化,在形态上呈现即时互动化,在渠道上呈现共享化。在这一技术环境中,传统媒体集团作为传统的内容供应商和媒体运营商,在技术上不再具有对渠道的控制能力,也不具备终端的制造能力,只能借助高度共享的渠道和终端传输信息,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同时,传统媒体集团相对单一和低下的信息生产和聚合能力与社会多元而海量的信息需求形成矛盾。从市场环境来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企业的营销活动及其信息传播越来越趋向于个性化营销和精确传播,经由传统媒体的传统广告业务正在萎缩,传统媒体以广告服务作为最终产品的商业模式开始动摇。对现代企业主和广告商而言,媒体的用户规模和媒体对用户的影响深度(用户粘性)决定着媒体所提供的商业传播服务的价值。相对而言,新媒体机构和渠道运营商掌控着用户及用户行为的第一手资料,其为客户提供快速、精准的商业传播服务的能力远高于传统媒体。而传统媒体由于整体上固守传统业务模式,无法满足客户的精确营销和整合营销需要,其市场影响力和营销能力日益降低,导致其市场份额和营业收入规模呈现下降趋势。2.传统媒体集团在新媒体发展中具备的优势尽管挑战重重,传统媒体集团在以下四个方面,仍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一,依托社会影响和社会联系打通各个数据库的能力。信息整合能力是新媒体环境中的核心竞争资源,这些资源的构建一方面取决于媒体机构的信息技术能力,包括搜索技术、云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另一方面取决于媒体机构打通各个数据库的能力。显然,传统媒体集团在社会影响和社会联系方面具有优势,借助传统媒体集团的权威地位和信誉,通过云计算技术与各信息资源单位合作,能够形成大规模信息整合能力。除此之外,传统媒体集团历史上大都保存有大量的信息资料,可以成为其构建数据库的一个重要基础。其二,建立大型用户数据库的能力。传统媒体集团既拥有大量的机构用户数据,也借助旗下的都市类媒体拥有大量的城市消费者用户数据,都可以成为其用户数据库的基础。当然,这些用户数据还有待整理、挖掘和扩充。其三,以新闻为主体的信息产品生产能力和品牌力。传统媒体集团拥有作为龙头产品的新闻服务产品,且有较大规模的专业生产队伍,在信息服务领域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品牌力。传统媒体集团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专业队伍,依托人才资源的相关能力开发新型信息服务产品,从而获得更为广阔的综合信息服务市场。其四,以专有渠道开展数据库营销的能力。传统媒体集团的报业集团通常都拥有一份在当地新闻信息服务和广告服务市场上占据主要地位的平面媒体,同时拥有可以改造为直复营销渠道的发行网络。未来,这些网络可以升级转型为社会化的第三方入户配送网络,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和扩展用户数据库后,转型后的发行网络将成为强有力的专有的复合型营销传播渠道。

传统媒体集团发展新媒体的策略

新媒体商务运营篇7

[关键词]手机报3G赢利模式

一、手机报运营模式的分析

手机报虽然具有很多传统报纸不具有的优势,但如果没有良好的运营推广模式也很难真正获得成功。对于手机报的发展,移动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之间的良好合作将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手机报的发展不是单纯的媒体行为,它需要相关企业和媒体的密切配合。在目前手机报的运营模式里,主要采用移动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分成的合作方式,移动运营商对手机报业务的发展有着生杀大权,包括对手机报媒体内容的管理,但是运营商属于信息产业部管辖的企业,信息产业部并不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新闻宣传管理机关,无权管理媒体内容,因此,国家应该把手机报当成媒体来管理,填补管理上的漏洞。

目前,除了手机报的内容管理问题之外,报社和移动运营商之间也是相互制约的关系,正像一位业内人士所言:做运营商的不懂媒体,做媒体的对运营商的政策也无法有效控制,在这个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移动运营商还是起着主导作用的,它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手机报的受众和大量的终端数据都牢牢掌握在移动运营商手里,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手机报的发展。因此,为手机报的发展提供一个绿色通道已成为其当前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但移动运营商在这场合作中的行业垄断地位越来越突出,由此所引发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二、河南手机报的内容盈利模式

手机报的内容开发不能盲目跟随纸质母报,它是“浅阅读模式下的分众传媒”,其内容开发必须以此定位为中心,围绕受众两大诉求点――新闻和服务(主要是生活指南、帮助),由原先的“剪――粘――贴”报纸二次编辑的套路,转向依靠个性化的量身定制,去中心化编辑、互动性参与的内容策略上来,在保证母报新闻品质的基础上,力争独家原创,并实现信息的个性化、互动性和即时性。手机随身携带,是高度私人化的媒体,手机报可以“点对点”地传播定制信息,以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就新闻而言,目前综合性的手机报显然不合潮流,内容小众化、分极化运作,提供个性化的新闻信息搜索定制服务是大势所趋。在手机报发展较好的江浙一带,已开始了这方面的浅层尝试。他们根据用户需求,将内容按照不同类型、不同质量和价值分级,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套餐。如《浙江手机报》除了专门的财经版、娱乐版,还有面对农民用户的手机报。而《杭州手机报》更是仔细到了“繁琐”的地步,如“校园版”就要再细分为精华版、视觉版、生活版、时政版、创富版、浓情版等8套专版。这种对受众群体的精确划分(未来的最佳状态极可能是按个体划分),对母报的专业化深入尤其某一方面的深入是3G时代手机报要着力挖掘的地方。就生活服务信息而言,同样要有针对性地提供实用信息、最贴心服务。第一,在以往发送天气预报的基础上,手机报提供的服务内容应该更多、更加细分,如可增加与特殊极端天气变化(台风、暴雨、冰雹)相关的航班出行信息,方便读者出行:针对开车族,可以增加交通出游、路况信息以及本地最新交通法规政策。第二,尝试创新商务信息的服务模式,在保留获得商务人士认可的最新、最权威的经济资讯之外,还可以将公务消费、家庭消费者两块纳入其中,如可以通过“手机报读者消费联盟”的方式,吸引商家加盟,建立商家信息资料库并分类存储,如餐饮、通讯、礼品、旅游等信息,只要用户发送相关代码到系统平台,就能收到索要的商家信息和折扣凭证,这样家庭主妇可以获得更多、更实惠的商品打折、购物信息,餐饮预定可以更加便捷、有针对性。第三,关注学生群体关于考试、就业的信息需求,如每年的高考信息服务,不仅涵盖天气、交通信息,还应包括考前考生营养安排、家长注意事项等内容;还有就是针对毕业生的人才招聘信息等。第四,地方特色信息,如针对外出旅游人士的旅游地特色小吃、服饰、特产等信息。

此外,在个性信息的开掘上,手机报必须以整个报业集团为单位,对信息充分整合、深度加工,提供个性化的资讯服务,力争做到将一定比例的新闻能与信息服务合二为一。

新媒体商务运营篇8

【关键词】媒体经营理念创新

经营,指人们在社会商品的生产和流通领域内进行的社会活动。①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媒体经营:指对围绕媒体的发展目标,针对媒体产品生产、销售等流程进行精心策划和组织,使媒体在市场中有效运转,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的经营活动。

当前,国内不少媒体在经营中普遍重视广告、发行和印刷,对自身的资源(如积累起来的无形资产)并未充分利用,对外部资源的利用又面临许多障碍,导致媒体经营只能是限制性发展。另外,一些媒体一味追求规模扩张,却没有达到1+1>2的规模效应。近年来,许多媒体经营者不断探索新的媒体经营方式,以求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现代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理念,这些理念的创新运用正在成为中国媒体经营的新趋势。

1、重视新技术

在现代社会,技术条件对媒体经营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科学技术的推陈出新一直是决定媒介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技术进步不断创造着新的媒介形态和信息传播方式,同时也影响着媒体经营方式的转变。最显而易见的就是信息和通讯技术革命带来的新媒体的出现,使媒体经营者不断发掘新的经营领域。进入21世纪以来,各种形式的新媒体层出不穷,带着与生俱来的霸气迅速瓜分广告市场。这些新媒体因其形式新颖,目标受众具体明确而受到许多广告商的青睐。写字楼、超市、电梯、地铁、公交车、手机等都成了新媒体广告商争夺的对象。数字移动电视等新媒体依赖的是无线数字信号发射、接收系统,这是无线通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

能否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先发制人,媒体经营的前瞻性是重要的一方面。关注新科技的发展,及时引进新技术,并探索在新的技术条件下的有效经营方式,成为媒体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媒体经营者对新技术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重视无形资产经营

无形资产是和有形资产对应的,其核心是商誉,此外,还包括企业经营机制、管理能力、关系渠道、营销网络、频道资源、频率资源、栏目品牌、节目形式和内容、播出时间等等。在西方发达国家,无形资产已成为传媒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媒体尤其是强势媒体的权威性、影响力和品牌效应,都是具有价值的无形资产。有的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甚至数倍于有形资产。如迪斯尼品牌的价值为325.91亿美元,占其市值的54%。②在我国,媒体经营者虽然日益重视品牌建设,然而,许多媒体对包括品牌效应、关系渠道、营销网络等在内的无形资产还未实现有效利用。对无形资产的有效经营,需要经营思维的创新和突破,需要打破原有思维方式,寻找新的着力点。同时,借鉴国外和其他行业的经营理念也能对媒体经营起到启示作用。关键是要进一步创新市场经济和商业化运作的理念与方式,不断拓展经营视野。

3、树立服务理念

媒体不光要生产和销售产品,还要向人们提供服务,如提供获取信息的方便性以及有偿服务。向受众提供良好的服务,是新形势下媒体保持优势增强竞争力的要求。媒体在市场的经营活动应该确定信息服务的经营理念。所谓信息服务的经营理念,即媒体是做服务产业的,而且做的是关于信息的服务,媒体的信息服务不同于别的经济组织的信息技术、信息产品以及信息咨询的服务,而是基于媒体的受众资源、节目内容资源和广告资源整合的信息服务。③

报纸分类广告的经营就是信息服务经营的一种。我国报纸的广告业务一般以工商广告为主,分类广告所占版面很少,原因是分类广告价格低,且不稳定。然而,我们可以看到西方不少成功的报纸其分类广告占的比重很大甚至超过了工商广告。分类广告可以吸引受众,扩大发行量,并且能够提供服务信息,即告诉读者这里有他所需要的信息。由于分类广告经营得好,这些报纸已经成为了读者必备的工具和生活指南。在我国,许多人找工作、兼职、租商铺时还是会有意识地去翻报纸的分类广告,然而往往会感到不能满足需求。我国报纸分类广告的种类和功能有限,还未真正形成影响力。但这也意味着我国分类报纸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随着广告制的推广和深化,媒体对广告主的影响将削弱,媒体分类广告将成为媒体自身广告的主营业务之一,这也让媒体不得不努力开发分类广告资源,重视分类广告的经营。

4、树立宏观市场观念

我国媒体目前大多只是局限于对媒介运作流程各环节的经营,在树立经营媒体的宏观理念和整体概念上还有所欠缺。在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中,传媒理应与其他产业形成合理分工、立体合作关系,在大市场中运用商业手段建立关系和配置资源,主要依靠资金流动来增值。把媒体经营与信息产业、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在市场条件下和其他产业进行有效链接和融合。这是适应市场基本要求的媒体经营理念。

在传媒国际化日益加快的今天,我国媒介经营理念需要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势下传媒产业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①凌昊莹:《媒介经营管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②http:///200406

/ca499106.htm

③褚多锋、奚春雁:《媒体经营运作实务全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新媒体商务运营篇9

在iptV发展中,创新内容的产出、优质的画面与其自有的互动方式相结合,吸引着观众从传统渠道以及网络视频向这一方式发展,电信运营商的优质渠道在此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而广电系统为主的内容优势同样不容忽视,当其结合其他优秀内容制造商,实现强强联合之后,再辅以电信运营商合作后提供的渠道,则对于iptV乃至三网融合的最终实现,都将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拓展渠道为基础

在国家一级层面上,对于三网融合的发展从政策上给予了大量支持。今年8月14号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在试点基础上于2013年下半年逐步向全国推广,鼓励发展交互式网络电视和iptV等融合性业务。10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随即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再次指出要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从密集的政策看,iptV产业正进入快车道。截至目前,全国iptV用户数已经达到2600万户,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我们可以看到广电系统在iptV发展过程中做出的努力。前不久,在河南召开的第三届iptV峰会上,包括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与电信运营商及众多技术厂商在内的三网精英都表示要抓住文化产业及三网融合战略发展机遇,加大投入,加快推动我国iptV技术的创新发展。在这次三网融合、三家齐聚的峰会上,由中国网络电视台控股,并与上海广播电视台共同出资组建的爱上传媒首次亮相,并成为大会的承办方。作为唯一主体,爱上电视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与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广电播出机构合作,按照全国iptV集成播控总分平台的两级架构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对接,借助中国网络电视台、百视通网络电视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iptV业务领域的综合优势,与各地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加快推动我国iptV产业的发展。推动iptV集成海量高清内容与多种融合业务,推动产业链各方在网络、平台、业务与终端各环节的创新,共同打造下一代iptV,成为智能家庭的娱乐与信息化服务中心,成为广电系统这员小将的主要任务。

2013年是iptV产业链全新规划和发展的极其重要的一年,技术融合和业务融合也在2013年得以全面体现。众多技术厂商都表示将助力爱上传媒完善全国iptV集成播控总平台的建设,完善总平台与各地分平台、电信iptV传输系统的对接,及联合运营的系统建设,促进全国iptV业务的互联互通与规模化运营。目前,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都已经与爱上电视传媒开展深入的合作。中国联通集团副总经理姜正新日前谈到,爱上电视传媒作为集成播控总平台的运营者将为宽带用户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与体验,也将驱动iptV用户市场更快速的发展。

让内容更精彩

我们不说内容为王,但内容却是王所以为王的根本。

作为业内唯一的全娱乐内容运营服务商,近年来华谊兄弟实现了影视内容、游戏、艺人经纪、时尚等跨平台资源及资本整合。随着新媒体产业链成熟,上游内容生产方加快向“多屏+平台+产品”的战略转移。2012年华谊成立新媒体公司,明确定位于创新平台的内容整合及运营、营销服务。随着此次合作,双方将全面开展传统影视版权联合运营,并以此为基础,共同策划并推出“iptV明星主页产品”,整合传统影视数据与iptV新媒体数据,联手开发基于大数据下用户管理的“粉丝养成计划”。

华谊新媒体李志阳总经理认为:“通过合作华谊将进一步实现多屏内容聚合的目标,同时,可充分利用iptV总平台成熟的商业模式及优质黏性用户群,实现娱乐航母内容增值的边际效应。”

近年来华谊兄弟实现了影视内容、游戏、艺人经纪、时尚等跨平台资源及资本整合。2012年华谊成立新媒体公司,明确定位于创新平台的内容整合及运营、营销服务。华谊新媒体与爱上电视传媒有限公司签署内容合作及明星粉丝养成计划项目,双方将全面开展传统影视版权联合运营,并以此为基础,共同策划并推出“iptV明星主页产品”,整合传统影视数据与iptV新媒体数据,联手开发基于大数据下用户管理的“粉丝养成计划”。华谊认为,iptV的平台及媒体属性将有望产生新的视频传播及价值变现模式,上游内容提供方应加快向“多屏+平台+产品”的战略转移,尽快建立自有品牌产品线。

同时国内最大的民营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也表示,光线传媒看好iptV作为融合性电视终端的开阔前景,并将大力与平台方共同拓展家庭用户市场,丰富客厅娱乐。光线传媒拥有优质的娱乐资讯、综艺和生活类节目制作能力。近年来,光线传媒转型电影、电视剧市场,平均每年投资制作超过20部影视剧,2012年凭借娱乐巨作《泰》一跃成为国内影视制作金牌公司。光线传媒加入iptV,双方将集中各自优势资源,就栏目互动及电影电视剧首发,开展与iptV总平台的内容深度合作。据光线传媒透露,计划用两年时间拍摄3D版《少林寺》,iptV用户将可在家中观看高清、3D各类大片。

硬件生产为后盾

目前iptV集成播控总平台已与各地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广泛开展合作,分平台代表发言认为爱上电视传媒的成立,将有利于全国范围内业务的互联互通与规模化运营,有利于iptV业务的融合与创新,带动我国iptV市场进入新阶段。而iptV使用中,硬件保障可以成为坚强后盾。国内外众多的iptV领域技术厂商及专家都在此市场上有所建树,他们为受众带了最新的iptV技术及应用,涉及播出控制、内容管理、信号编码、网络优化、安全监测等各方面。

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是较早从事iptV开发应用的厂商,近几年大力在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研发投入,目前已经建设了iptV集成播控总平台以及北京、湖南、云南、四川等十多个iptV分平台。Ut公司认为目前已进入iptV+时代,应该构建可管可控、灵活运营的融合播控平台和CDn,面向多终端提供精细化服务。

而硬件厂商中,华为曾相继中标广东电信、上海电信、辽宁联通等iptV项目,拥有20多个省级运营商节点。在华为看来,其“聚焦、开放、融合”的iptV战略逐渐清晰,基于iptV,依托开放的技术架构,进行广泛业界合作,提供创新融合视讯解决方案。

新媒体商务运营篇10

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对媒体产业的影响

目前,全球媒体产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普遍高于同期GDp增长率,同时传媒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互联网媒体产业占比越来越大。

从报刊业看,全球报刊产业已经受到包括互联网和手机在内的新媒体的显著冲击,但我国报刊业仍有一定增长。2000年以来,日美等发达国家的报刊业已经处于衰退趋势,来自网络媒体的竞争是重要原因。相对来说,我国报刊业规模受互联网的影响还不明显,总印数和出版总量还保持着较大幅度增长,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不过我国报刊业发展也遇到包括纸张涨价、金融危机下企业对广告业的投资压缩、报刊业自身的经营机制等挑战。深化报刊业改革将是全面推进报刊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出路。面对各种危机,我国报刊业积极转型,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国内部分报业集团已经在整合新兴媒体,实现内容一次生产、多次利用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报刊业联合重组已经开始,并初见成效。

从图书出版业看,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重。我国图书销售收入仍呈增长态势,但销售量近几年逐步呈现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消费习惯的变化,各种媒体的出现使人们读书量减少;二是网络阅读的冲击。因此,未来将有更多人采取网络和手机阅读的方式,传统图书出版业势必面临巨大挑战。不过网络文学和出版将促进整体出版业的发展,在网络模式下,作家的作品由全体网民共同决定价值大小,能够迎合大众的作品将获得出版机会,无法迎合大众的作品一样可以被人们获得。网络文学会激发人们的创作热情,会有更多有出版价值的作品出现。现阶段,每年销售的网络文学作品超过1000万册。

广播电视产业受互联网媒体的影响最不明显。近几年来我国广电节目产量基本稳定,广播电视产业的广告收入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原因在于整体广告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互联网广告和手机短信广告、手机网站广告等新型广告渠道的扩展推动了整体广告市场增长。同时,总体广播电视消费基本稳定,大部分被调查者的消费时间没有发生变化。据调查表明,80%的用户认为使用互联网不会影响其听广播的时间。整体观众的广电消费时间基本稳定,不过年轻群体消费下降趋势明显。

从未来看,互联网媒体和手机媒体等网络媒体有很大发展潜力。目前网络媒体的价值还没有被充分挖掘,最突出的表现在于综合了所有传统媒体渠道特征的互联网的广告渠道效应还不足以与传统媒体媲美,手机媒体业务也刚刚开始起步,市场价值和空间还有待挖掘,广告效应模型有待研究。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媒体和手机媒体的Cpm(每千人广告成本)优势很明显。对于网络媒体未来发展趋势,很多人持有非常乐观的预计。未来10年互联网和数字电视在媒体消费中将成为媒体消费的主流,其中互联网媒体将可能占到1/4左右的市场份额,手机媒体也可能会达到百亿级别的市场规模。

手机媒体业务市场特点与监管

移动通信经过20年发展已经成为最普及的一项服务,而且服务形式逐步从话音向信息服务过渡。从全球发展看,2009年全年,全球平均移动数据业务收入占比达到23.3%。预计到2013年这一比例将接近33%(见图1),而其中3G的发展促进了移动数据业务重心向视频类业务发展。

根据对全球主流3G运营商提供的移动业务类别分析(见图2)可以看出,目前给用户提供的手机业务中,通信类业务种类占比由44%下降到34%,而娱乐类、媒体类和商务类均有所上升。基于视频的媒体类应用(如手机电视)和娱乐类(VoD等)应用,成为3G亮点业务。

在中国,2009年~2010年间虽然经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中国移动增值业务市场无论是用户规模还是业务收入都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2009年移动增值业务收入超过1500亿,约占国内电信业务总收入的22%。截至2010年6月份,我国增值电信业务市场总体规模达到1221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4.5%。2010年二季度,增值电信业务市场总体规模为639亿元,同比增长22.9%,环比增长9.65%,其中移动增值业务贡献了超过60%以上的收入。我国移动增值业务发展由短信开始起步和发展,目前已经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表现为业务种类的丰富,业务类型正向移动互联网时代迈进。2010年移动增值业务收入虽然仍以短信、彩铃、wap传统的增值业务为主导,但移动互联网占比有明显提高(见图3)。与互联网对传统业务的渗透速度相比,移动互联网的渗透更迅速,更便捷。网络化(包括互联网化)的业务被赋予了新的特性,诸如移动性、随时随地性甚至互动性等,并带给用户更多的自由和便利。2010年在电信运营商推出的四大移动热点业务中,手机电视、手机阅读是非常典型的媒体业务。

在中国,与其他服务类似,基于手机提供的媒体服务要接受各部门的行政监管。其中,工业信息化部主要是依据《电信条例》和《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对经营主体颁发手机增值业务的相关业务许可证并对市场和服务进行监管。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工信部、广电总局等媒体主管部门则依照《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等相关条例和规定进行手机信息内容的监管,在牵涉到意识形态和民众舆论的新闻内容上,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提供者与传统媒体是等同的。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条例规定,网络上的数字产品也需要接受版权监管。

2010年典型手机媒体业务的发展情况

手机视频和手机电视业务手机视频业务是通过移动网络和移动终端为移动用户提供视频内容的新型通信服务。按照业务内容划分,移动视频主要包括移动视频消息、移动视频邮件、移动视频内容配送业务、移动视频游戏、移动视频电话/会议、移动视频购物、移动视频监控等几种业务类型。高质量的移动视频业务对网络带宽和终端传输速率要求很高,并需要有更加先进的视频压缩编码技术的支持,还与传输和交换等技术有关。

从全球3G业务发展现状来看,

移动视频及其组合应用已经占据了3G应用的制高点。对于正处于3G起步阶段的国内运营商来说,欧美、日本和韩国运营商在3G业务发展上的经验值得借鉴。在手机视频通信方面,日本和韩国领先全球。在nttDoComo、3UK/3HK推出的76种3G业务中,视频相关业务就有26种之多,占到所有3G业务的34%以上。它们的3G应用主要在娱乐领域,如动漫、手机游戏、社区、音乐等。欧美运营商则在3G业务发展初期以视频类业务作为突破口。

在国内,2009年随着我国三大运营商3G网络建设的铺开,手机视频受到电信运营商越来越多的关注,三大运营商纷纷推出基于3G的视频通信业务,例如中国移动的手机电视、可视电话、视频点播、视频会议业务,中国电信的手机全球眼业务以及中国联通的可视电话业务等。其中在手机上观看传统电视节目的业务形式是2010年电信运营商主推的服务类型。

互联网视频业务的赢利方式主要可能有两种,一是靠内容收费,二是靠广告收费。而移动视频业务内容不够丰富,也未聚拢足够多的用户,因此这两种收费模式的条件均未达到。与互联网视频类应用相比,移动视频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形成规模应用,赢利模式尚不清晰。虽然GGLive等的手机视频业务已经吸引到贴片广告及文字链广告的投放,但在依赖广告的互联网视频业务尚未赢利的前提下,指望广告支撑起手机视频是不现实的。互联网视频的赢利模式是以广告收入为主的“后向”赢利模式。移动视频与之不同,增值业务的发展使得手机拥有便捷的支付系统,手机用户也具有一定的付费习惯,这使得移动视频向用户收费采用“前向收费”模式成为可能。目前处于业务发展初期,用户通过手机内置或者下载的视频客户端享受移动视频应用是最主要的业务体验方式,因此将视频客户端软件摆放到移动应用商店中有利于业务的推广。加入应用商店的手机视频客户端软件商将获得运营商在流量等关键环节上给予的大量优惠甚至免费政策,双方再就软件销售进行分成,而没有加入应用商店的手机视频客户端软件商则只能依靠用户为流量付费,在市场中将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因此,软件开发商、服务提供商、手机终端厂商和移动运营商都青睐应用商店模式,使得手机视频客户端成为应用商店中的重头商品之一。

鉴于手机视频业务处于培育用户阶段,初期推广上运营商主要采取免流量费作为推广的主要手段。自2009年4月1日起,中国移动用户在国内地区通过wap方式和客户端方式访问浏览手机视频门户、观看手机视频业务、下载客户端以及使用客户端所产生的流量,不收取流量费。用户漫游出境将根据漫游地的漫游资费标准收取流量费。此外,中国移动凭借与广电的三年独家合同占领手机电视市场先机,并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中国移动将手机电视列为tD手机专属的重要业务,已在全国27个省(市)开通,覆盖3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城区。中国移动还制定了500万用户的发展目标,其中月均使用用户200万。相对而言,由于采用广播制式,在不占用运营商带宽的情况下,CmmB的播放效果明显好于流媒体电视。然而,终端匮乏、电视用户对“小屏幕”不易习惯以及内容资源的不足瓶颈仍然存在。据CnniC数据显示,目前手机电视业务的普及率不足4%。

据统计,2009年我国移动视频行业市场规模近50亿元,同比增长率约为45%。在整体市场规模超过1600亿的移动增值业务市场,移动视频份额较小,不足以与成熟的移动增值业务竞争,但随着3G网络建设的进一步成熟,移动视频类应用将会取得进一步发展。预计我国移动视频市场在未来三年仍将保持40%以上增长率,201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70亿元。其中手机电视依然是主流业务,预测到2012年手机电视用户数达到3000万。

手机阅读手机阅读是指利用手机或专用手持阅读终端(一般称为电子阅读器)等承载终端,通过移动网络进行在线或离线阅读的行为。用户一般通过手机或电子阅读器阅读新闻早晚报、小说、杂志、动漫、资讯等内容。手机阅读分为手机终端阅读和电子阅读器阅读两大类。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阅读时间被分散,人们需要更便捷的阅读方式,因此手机阅读业务将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流方式。根据CnniC近日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一年内增加了1.2亿,已达到2.33亿人,占整体网民数的60.8%。其中,75.4%的用户使用手机阅读服务,成为仅次于手机在线聊天服务的手机上网第二大应用。

移动阅读延伸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其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已开始显现,但我国移动阅读产业目前正处于萌芽期和爬坡期,产业链不够完善,在标准统一、终端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内容运作、版权保护、赢利模式等方面仍然面临严峻的考验。从产业链看,内容提供商、软件商、电信运营商以及电子阅读器的终端生产企业大多在寻求以自身为主导的手机阅读产业链,而并没有形成以某一环节为核心的统一和有序的产业链结构。除了产业链的协作有待加强,标准的统一问题也亟待解决,如何针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终端和不同的网络制定规范的标准成为一大挑战。

从运营角度看,考虑到手机阅读的使用特点,对于手机阅读产品的设计需要针对不同的阅读方式和读者设计,在业务功能上一定要区分于传统的阅读。以通过手机客户端方式阅读为例,由于主要利用碎片时间阅读,尤以年轻、时尚的工作人士、校园学生等为主,在内容上主要侧重于能发挥多媒体终端特征的内容,如漫画、教育内容等,突出随身精短和多媒体显示特色。在计费上区分“刚性”需求和“娱乐”需求,运营商或者内容提供者按照内容特性收费。而基于wap方式获取业务的用户主要是互联网小说读者,因此提供的手机阅读产品主要以连载文学和原创精品为主,计费方式上继承互联网文学特征,以免费为主,精华部分按章节计费。在功能设置上,手机阅读基本移植互联网阅读习惯,排行榜、下载查询、互动书评等成为基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