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产质量管理措施十篇生产质量管理措施十篇

生产质量管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44:46

生产质量管理措施篇1

关键词:园林苗圃;生产质量;管理

1生产的质量管理

1.1苗木生产的质量策划

1.1.1确定生产质量目标。根据苗木在生产过程中的特点,包括不同种类的苗木的生长发育习性以及对生长环境的基本要求,配合苗圃的现有条件,如:生产苗木的机械设备、生产苗木的技术管理人员和适合苗木生产的气候及土壤条件等,策划苗木生产应到达何种水平的质量目标。

1.1.2确定达到生产质量目标的程序。选择有效科学的生产程序来实现苗木生产的质量目标。可以以目标分解、量化指标、生产管理工序(如播种、施肥、病虫的防治等)、质量管理来作为控制点。

1.1.3配置有效资源,实现质量管理。实现生产质量管理需要配置各种有效资源,如:人、生产材料、生产工具、生产管理技术、生产管理信息以及机械设备。如何利用有效的配置来实现质量管理目标,是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必须在质量策划过程中加以重视。

1.1.4编制生产质量管理计划。通过策划活动项目来编制质量管理计划,做到逐层依序,从而来完成苗圃的生产质量策划。

1.2苗木生产的质量控制

1.2.1系统控制。园林苗木的生产是由若干生产部门分配形成的整体系统控制。每个生产部门是由若干工序组合而成,如育苗、施肥、浇水、防虫、锄草以及苗木越冬所采取的防寒措施。苗圃的生产管理最基本的系统步骤就是生产工序,所以,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是形成整个苗圃成品质量的基础。此外,利用苗圃生产过程来衡量质量及监督苗圃的生产过程,对生产程序的改进和创新有着明显的检验效果。

1.2.2影响苗木生产质量因素控制。园林苗圃生产在质量上主要受三大因素影响,即人、机械设备以及生产技术方法。

人的因素是指人的控制。主要是对苗木生产管理者、技术人员以及工人的管理技术水平、生产技术水平、责任心等方面加以控制。将质量目标分解到每个人并与其经济利益相联系。

苗圃生产机械设备的控制。根据苗圃生产的特点来选择适合的机械设备的型号,包括与苗木种类生产繁殖相关的机械设备和整地机械、起苗机械等;除此之外,要有操作生产机械设备的专门人员。

1.2.3环境的控制。环境因素主要是指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土壤、地形、水分及病虫草。在苗木栽培时,要注重苗木种类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状况,适当调整苗木的生长环境,加强防病虫、锄草,合理选择栽培方式。

1.3苗木生长的过程控制

在苗木生长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要做到认真管理,以保证苗木在生长阶段的质量。苗圃生产部门主管策划,协调各部门与其它部门的关系连接,确定生产质量标准,采取相应的生产技术,协助生产流程安排,指导进行,必要时还需前往现场监督过程质量控制,保证苗木的生产正常顺利的进行。

1.4苗木生产的质量保证

苗木生产的质量保证分为对内与对外的质量保证。对内的质量保证是生产部门向苗圃经营者的保证,保证苗木的质量管理与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相吻合。对外的质量保证是指对客户和认证机构的保证。对客户的保证是指满足顾客的需求,提供客户要求的苗圃。对认证机构的保证是指对国家质量安全技术监督下属的认证机构的保证,符合国家质量管理体系的规定。

2苗圃生产质量的改进

2.1生产质量改进分类

对苗木整个生产过程的改进。主要包括苗木种类确定,繁殖数量及生产规格,改进苗木生产技术,提高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对苗木生产管理过程的改进。包括对苗圃生产企业的管理目标、经营目标和生产目标的调整及更改。实行生产部门机构变动,制定奖励制度、资源重新分配等方式来对生产过程进行调整。这种管理过程应针对所管理的对象来进行,改善内部人员关系,激励发挥生产水平,从而发挥更大的生产效益。

2.2苗木生产改进措施

苗木生产质量管理与其它产业质量管理一样,需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在总结中有效改进,保证以后的生产过程能有更高的提升。

制定生产管理目标,规范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根据苗木生长发育的特点,找出影响苗木的质量因素,做到计划生产。

按照生产计划进行,做到动态质量管理。若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或有其它情况发生,如:苗木种质量规格问题、生产人员变动、生产技术改进,应及时修订计划,采取措施。

参考文献

生产质量管理措施篇2

关键词:蔬菜安全生产,影响因素,质量管理,有效措施

 

蔬菜的安全质量是蔬菜总体质量的基础。生产质量安全的蔬菜以及对其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就成为现代蔬菜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首要任务。

1.栽培管理技术对于蔬菜质量的影响

我国的蔬菜种类、品种多,而且蔬菜生产周期短,茬口复杂,为提高产量和防治病虫害,需要不断的施用肥料和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肥料施用是否科学和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施用是否安全是影响蔬菜质量的关键因素。

1.1在施肥技术上存在明显误区

大部分农民由于土壤肥料方面的知识贫乏,对土肥新技术的接触机会少,特别是在施肥上,很盲目,很不科学。这主要表现在:一是菜农不能科学的运用肥料品种,凭习惯施用,重化肥轻有机肥;二是对肥料施用不是适量而常常是过量施肥;三是施用方法选择不当,导致肥料利用率降低。施肥不合理,一方面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氮磷的流失会造成地表水的富营养化,地表水水质变劣;氮肥形成的硝态氮会造成地下水污染;另一方面,造成蔬菜品质下降。由于大量施用肥料,肥料中的有害成分会在土壤中积累,造成土壤的污染,受污染的土壤产出物又把有害物质转换到蔬菜中,影响了蔬菜产品质量。

1.2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上用药不安全

通过近年来对我国主要蔬菜品种上的常用农药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显示,在蔬菜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农民滥用农药的现象还非常普遍。在蔬菜生产过程中,菜农缺乏合理用药技术,在农药使用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蔬菜质量:一是不良用药习惯,蔬菜生产过程中病虫防治过程中,高毒、高残留农药仍在使用。第二,用药量概念模糊,有病无病都打“保险药”,用量偏高,造成环境污染;第三,用药时机不准确,存在着盲目用药。在蔬菜生产过程中长期不合理、超剂量使用化学农药,使得害虫、病原菌产生抗药性,随着抗药性增强,迫使蔬菜生产者不断加大农药的用量,增加使用农药次数,且农药的使用浓度越来越大,同时高残留农药和剧毒农药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导致蔬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越来越高。

1.3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尚未全面推广开

蔬菜的分散种植决定了对蔬菜病虫害防治基本上是一家一户分散进行,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蔬菜生产上难以全面推广。为有效地控制农业病虫害,减少农药污染,提高蔬菜质量,虽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也在推广应用诱虫板、性诱剂、频振式杀虫灯和高效的生物农药等绿色控害技术,但是,由于受生物农药价格高、见效慢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在蔬菜生产中推广不快。

1.4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是影响蔬菜质量的隐形因素

近年来,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问题已经非常突出,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管理规范和检测标准,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在蔬菜种植中应用植物激素比较普遍。在进行黄瓜、番茄、西葫芦、茄子、青椒等果类蔬菜生产中,为了促进坐果,常使用各种保花保果的生长调节剂;为了促进果实成熟和提早上市,经常用激素催熟;有的在蔬菜贮存期间常使用保鲜剂,达到延长保鲜期的目的。滥用激素和保鲜剂,都会使蔬菜产品受到污染,降低其风味和品质。

2.加强我国蔬菜生产质量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2.1明确管理分工,形成管理合力

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涉及诸多环节,情况复杂,体系庞大,客观上需要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组织。发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机构各具特色,但有一个其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注重农业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实施的全过程管理,都有较为明确的管理主体及其分工,组织机构非常健全,并且职责分明、各司其职、积极配合。因此,为便于进行安全蔬菜生产技术的推广,我国应在明确主管部门的基础上,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加强合作,形成管理合力,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管理得到落实。

2.2加强安全蔬菜生产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加强对已被认证的安全蔬菜产品产地环境的管理和保护。在一些本底生态环境条件好,当地政府支持力度大、群众发展安全农产品积极性高的地区,要积极引导开展安全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对已经通过取得安全蔬菜产品认证的生产基地,要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的缓冲带或防护带,严防对产地的污染,确保蔬菜产地的环境质量。同时对适宜开展安全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区域,积极创造条件,使其逐步转换成为安全蔬菜生产基地。以从产地环境切断有害物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危害途径,强化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管理。。

2.3科学合理选择和使用农药

合理选用化学农药。当病虫害发生严重,使用物理、生物等防治措施不能控制时,化控仍是必要的措施,它具有速度快、效果好、省时省工等优点,尤其是在发生突发性病虫害时,使用效果更为明显,深受广大菜农欢迎。因此,在当前或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化学农药防控蔬菜病虫还不可能取消。关键在于根据蔬菜生长的不同发育阶段和品种,如何科学选择适宜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种类。在限量使用范围内施用,使蔬菜产品农药残留不超标,达到产品无公害。农药交替使用。农药交替使用的理论在国外早已提出,并有研究报道。。交替使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不仅能减轻单种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而且还可以避免在蔬菜产品中的残留。在现实生产中,菜农往往在使用某一种效果好的农药后,就不愿使用其它农药,在一年重复多次使用,甚至连续几年使用,这种现象在有机磷杀虫剂使用中更为明显。由于连续使用同一种(类)农药,造成病菌或害虫产生抗药性,导致防治效果下降,甚至无效。因此,采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交替使用,一种农药在一个生产季节只使用1-2次,延缓病虫产生抗药性,从而降低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推广高效、低毒的替代农药品种和生物农药。菜农之所以愿意使用高毒农药,主要原因是这些农药相对价格低,对某些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要全面禁止使用高毒农药,就要选用无论在防治效果上,还是在价格上都完全可以取代禁用的高毒农药品种。农药使用方法包括喷雾法、喷粉法、熏蒸法、灌根法等。一般在大田条件下,喷雾法靶标部位受药均匀且剂量大,防治效果好。但在蔬菜大棚内,一般情况下在秋冬季节,大棚相对密闭的情况下,应采用熏蒸法和喷粉法。在4月份后,随温度的升高,大棚通风量加大,施药应以喷雾法为主。对于防治地下害虫及土壤传播的病害应在蔬菜播种前,提早混使于土壤,或使用种子包衣方法。对于病虫害局部发生时,可用涂茎、灌根等局部用药,尽量减少大面积使用农药。肥料施用要按照蔬菜不同生育期平衡少量多次施肥。

2.4加强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菜农的素质和科技使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蔬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如果不尽快提高广大菜农的素质和科学生产的水平,再好的标准、规范和技术都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保障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会落空。鼓励和支持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开展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服务,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广泛开展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指导,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广生态、安全的蔬菜生产技术和投入品,净化产地环境,强化源头控制,规范生产过程,加强生产档案管理,在生产环节改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

3.结语

生产实践表明:蔬菜产品质量是可控的,蔬菜质量与农民增收息息相关,提高蔬菜质量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保障蔬菜质量安全是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宋健浩,王富华.我国蔬菜质量安全问题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6,(7).

[2]刘梅芳.我国蔬菜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12).

生产质量管理措施篇3

>>浅析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措施探索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浅析浅析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浅析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措施浅析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策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探讨浅析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措施浅析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因素及措施浅析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措施浅析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浅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措施浅析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措施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措施浅析浅析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的技术措施浅析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措施分析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理的措施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措施浅析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监理措施对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思路及措施的探讨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现场管理;方案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包括决策、设计、现场施工、竣工验收等几个阶段,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相互衔接、相互制约,对工程质量都有一定影响,其中现场施工阶段是形成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影响因素多,涉及面广,劳动投入大,为此,做好现场施工管理工作,应是基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随着生产日益复杂化,向管理要效益已成为企业家们的共识。搞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建设施工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

1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特点

由于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再加上项目建筑位置固定、生产流动、结构类型不一、质量要求不一、施工方法不一、体型大、整体性强、建设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因此,施工项目的质量比一般工业产品的质量管理难度更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影响质量的因素多

建筑工程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投资成本、建设周期等等,均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

1.2质量波动大

由于工程项目的施工不像工业产品的生产,有固定的生产流水线,有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和完善的检测技术,有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环境,同时,由于影响项目施工质量的偶然性因素和系统性因素都较多,因此,很容易产生质量变异例如:材料性能微小的差异、机械设备正常的磨损、操作微小的变化、环境微小的波动等,均会引起偶然性因素的质量变异;当使用材料的规格、品种有误,施工方法不妥,操作不按规程,机械故障,仪表失灵,检测设备精度失控等,都会引起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造成工程质量事故。为此,在施工中要严防出现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要把质量变异控制在偶然性因素范围内。

1.3质量的隐蔽性

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分项工程工序交接多,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若不及时检查实质,事后再看表面,就容易产生第二判断错误,也就是说,容易将不合格的产品,认为是合格的产品:反之,若检查不认真,测量仪表不准,读数有误,则就会产生第一判断错误,也就是说容易将合格产品,认为是不合格的产品。这点,在进行质量检查验收时,应特别注意。

1.4评价方法的特殊性

工程质量的检查评定及验收是按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的。检验批的质量是分项工程乃至整个工程质量检验的基础,检验批合格质量主要取决于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经抽样检验的结果。隐蔽工程在隐蔽前要检查合格后验收,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资料,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要进行抽样检测

2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原则

对项目施工而言,质量控制,就是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测、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在进行项目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2.1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

市场经济经营的原则是“质量第一,用户至上”。房屋建筑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使用年限较长,是“百年大计”,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工程项目在施工中应自始至终地把“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作为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2.2以项目团队成员为管理核心

建筑施工企业在组织工程项目施工时,几乎所有的资源都会固化在最终的工程产品上,移交给业主。但是,人力资源却是例外的。相反,通过一个又一个项目的锻炼和积累,项目团队成员会变得更加成熟,这也正是企业获得项目经济效益之外的收获。

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注重对员工的管理,包括绩效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和提高等等,这是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基本要求。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观念,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来避免人的失误,以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各工序的质量、促进工程质量。

2.3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

质量标准是评价产品质量的尺度,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必须通过严格检查,用数据说话。

2.4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

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在处理质量问题过程中,应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不持偏见:遵纪守法,杜绝不正之风;既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秉公办事,又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以理服人、热情帮助。

3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控制措施

向管理要效益已成为企业家的共识。搞好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

3.1进度控制

编制工程进度计划在项目实施之前,必须事先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科学的进度计划。在制定工程进度计划时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使进度计划尽量符合变化后的实施条件。在了解和熟悉图纸基础上,根据合同要求编好工程进度计划。为了搞好土建与安装的配合,在编制进度计划时要请安装人员一起参加。根据进度计划配置人数、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使投入的人力、设备、周转材料确保工程进度。编制各个阶段的进度计划。为了确保总工期目标,必须实行分段控制,根据总进度计划制订月计划、旬计划(周计划),用旬计划保月计划,用月计划保总计划,制订计划时一定要留下余地。

3.2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第一责任人,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项目经理和预算员要参与投标书的编制。项目中标后,要具体落实到项目部去完成。项目经理与预算员对标书确定的造价和工期最有发言权。

3.3质量控制

明确工程质量目标项目。经理部要根据公司确定的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而且要使企业质量验收标准高于国家验收标准。严把材料质量关。甲方采购的材料和乙方采购的材料都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一定要克服质量通病,搞好细部处理,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筹,要有创新和特色。抓好关键部位施工。例如地下室、一层、顶层、屋面、卫生间以及楼梯走道都是关键部位,越是人们不常去的地方,或者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部位,既是施工的难点,又是检查的重点,更应引起项目部的高度重视。

3.4安全控制

建立安全责任制。企业法人代表是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工作负有重要责任。公司、项目经理部、班组,都要订立安全责任书,发生安全事故,各级责任人和班组都要承担一定经济责任。确保安全设施投资到位。安全设施投入不能省,特别是企业改制以后,安全设施投入更不能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要比你安全投入的费用大得多,而且,造成的影响很大。

生产质量管理措施篇4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途径和方法

前言

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managementSystem,QmS)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针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了iSo900族系列标准,以适用于不同类型、产品、规模与性质的组织,该类标准由若干相互关联或补充的单个标准组成,其中为大家所熟知的是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它提出的要求是对产品要求的补充,经过数次的改版。在此标准基础上,不同的行业又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规范,如iSo/tS16949《汽车生产件及维修零件组织应用iSo9001:2008的特别要求》,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等。

iSo9001:2008标准是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tC176/SC2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质量体系分委员会制定的质量管理系列标准之一。

随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推广,特别是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国内各行业的最高管理者为取得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通行证”,都相继贯彻执行标准。但是在取得认证证书之后,如何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保持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满意,却存在一定问题。为此,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自然成了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又一主题。

1持续改进的内涵和作用

1.1内涵

2008版iSo9000族标准把持续改进作为其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非常有道理的。iSo9001标准第8.5.1规定:“组织应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原则和基础,贯穿整个GB/t19001标准的始终。持续改进是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其目的是增加顾客满意的机会。持续改进的意义在于续改进组织的产品质量,服务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组织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以说,持续改进组织的总体绩效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

1.2作用

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重视持续改进工作,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使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持续改进是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是企业管理的一种境界,持续改进工作的好坏体现了企业管理的优劣程度,从管理的基本原理和逻辑结构看,持续改进是企业正常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持续改进,等于切断了组织管理通向更高层次的通道,其管理将会在固有水平上循环,最终导致体系僵化或失效而被市场淘汰[1]。

2持续改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2.1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是质量体系持续改进的自我完善有效机制[2]

企业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其主要目的是企业管理者代表组织内审员“依据某一质量体系标准来评价企业自身的质量体系”,自我“验证企业自身的质量体系是否持续满足规定要求并且正在运行”,“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使质量体系不断完善和改进”。这种自我评价、完善机制,与推行iSo9000族标准的目的是基本一致的,并能确保实现其目的。

规范开展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就能形成企业内部自我改进质量体系的有效机制。审核建立起来的文件化质量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规定的要素要求,质量体系文件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是否采取了相适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跟踪验证措施是否落实关闭。按此持之以恒地开展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使企业的质量体系能不断改进,其质量管理形成良性循环,以适宜的成本,生产出性能和功能符合顾客要求、市场需要的产品,实现其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2认真对待第二方审核[3]

外部审核包括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第二方审核由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对组织的审核,第三方审核是专业认证公司对组织的审核。

第二方质量审核可以更好的体现和反映使用方的要求,建立与企业直接对话的良好机制,并可以提出比第三方认证审核更高的要求。

其次,第二方审核具有更加明确的目的。质量管理体系改进和完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它符合使用方作为首要受益者的期望。

第三,可以更好的弥补内审和第三方质量体系审核的不足。相对于第一方内部质量审核而言,第二方质量审核更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和权威性;使用方的审核对于不符合项整改措施的落实更易形成闭环,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效运行更易实现连续性监督。

因此,企业应该认真对待第二方审核,利用这一契机,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水平。

2.3管理评审[4]

管理评审的目的是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质量管理活动。

为了提高管理评审的质量,评审时应注意重点评价以下内容:(1)内部质量审核报告,特别是对薄弱环节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实施的效果。(2)顾客满意度的变化趋势,提出改进的要求。(3)产品和过程质量的分析结果,提出进一步提高产品和过程质量的要求。(4)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际情况,对不能完成的质量目标研究其解决措施或对其修订。(5)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适宜性、可操作性,研究修订的内容。(6)组织结构和资源是否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等。

管理评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管理评审应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做好会前准备;会议要紧凑、高效、抓住问题的关键和实质,克服走形式,避重就轻等现象;会后要认真落实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使管理评审取得实效,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2.4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4]

纠正和预防措施是持续改进的重要环节。但是不少企业编制的程序文件对此缺乏可操作性,且实施效果较差。特别是预防措施,在有些企业的不少部门甚至几年也未采取过一次,严重影响着企业的持续改进工作。为此,必须深入理解标准的内涵,加强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力度,做好原因分析和跟踪验证。总之,在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时候,必须查清产生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针对消除这些原因采取措施并对其实施结果加以验证。保持持续地发现问题,持续地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才能持续地实现质量改进。

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的八项基本原则之一,必须作为企业的一项日常工作,在改进中应注意围绕降低成本,围绕顾客满意,围绕提高工作效率,充分运用持续改进的各种途径和方法针对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分析原因,实事求是地制订和实施改进措施,使质量管理体系保持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谢伟权,高月珍.持续改进-企业的成功之路[J].水运工程,2004,3.

[2]卢鸿佳.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是质量体系持续改进的重要途径.铁道运输与经济,2001,23(7).

生产质量管理措施篇5

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managementSystem,QmS)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针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了iSo900族系列标准,以适用于不同类型、产品、规模与性质的组织,该类标准由若干相互关联或补充的单个标准组成,其中为大家所熟知的是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它提出的要求是对产品要求的补充,经过数次的改版。在此标准基础上,不同的行业又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规范,如iSo/tS16949《汽车生产件及维修零件组织应用iSo9001:2008的特别要求》,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等。

iSo9001:2008标准是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tC176/SC2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质量体系分委员会制定的质量管理系列标准之一。

随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推广,特别是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国内各行业的最高管理者为取得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通行证”,都相继贯彻执行标准。但是在取得认证证书之后,如何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保持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满意,却存在一定问题。为此,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自然成了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又一主题。

1持续改进的内涵和作用

1.1内涵

2008版iSo9000族标准把持续改进作为其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非常有道理的。iSo9001标准第8.5.1规定:“组织应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原则和基础,贯穿整个GB/t19001标准的始终。持续改进是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其目的是增加顾客满意的机会。持续改进的意义在于续改进组织的产品质量,服务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组织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以说,持续改进组织的总体绩效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

1.2作用

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重视持续改进工作,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使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持续改进是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是企业管理的一种境界,持续改进工作的好坏体现了企业管理的优劣程度,从管理的基本原理和逻辑结构看,持续改进是企业正常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持续改进,等于切断了组织管理通向更高层次的通道,其管理将会在固有水平上循环,最终导致体系僵化或失效而被市场淘汰[1]。

2持续改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2.1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是质量体系持续改进的自我完善有效机制[2]

企业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其主要目的是企业管理者代表组织内审员“依据某一质量体系标准来评价企业自身的质量体系”,自我“验证企业自身的质量体系是否持续满足规定要求并且正在运行”,“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使质量体系不断完善和改进”。这种自我评价、完善机制,与推行iSo9000族标准的目的是基本一致的,并能确保实现其目的。

规范开展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就能形成企业内部自我改进质量体系的有效机制。审核建立起来的文件化质量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规定的要素要求,质量体系文件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是否采取了相适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跟踪验证措施是否落实关闭。按此持之以恒地开展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使企业的质量体系能不断改进,其质量管理形成良性循环,以适宜的成本,生产出性能和功能符合顾客要求、市场需要的产品,实现其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2认真对待第二方审核[3]

外部审核包括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第二方审核由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对组织的审核,第三方审核是专业认证公司对组织的审核。

第二方质量审核可以更好的体现和反映使用方的要求,建立与企业直接对话的良好机制,并可以提出比第三方认证审核更高的要求。

其次,第二方审核具有更加明确的目的。质量管理体系改进和完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它符合使用方作为首要受益者的期望。

第三,可以更好的弥补内审和第三方质量体系审核的不足。相对于第一方内部质量审核而言,第二方质量审核更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和权威性;使用方的审核对于不符合项整改措施的落实更易形成闭环,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效运行更易实现连续性监督。

因此,企业应该认真对待第二方审核,利用这一契机,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水平。

2.3管理评审[4]

管理评审的目的是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质量管理活动。

为了提高管理评审的质量,评审时应注意重点评价以下内容:(1)内部质量审核报告,特别是对薄弱环节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实施的效果。(2)顾客满意度的变化趋势,提出改进的要求。(3)产品和过程质量的分析结果,提出进一步提高产品和过程质量的要求。(4)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际情况,对不能完成的质量目标研究其解决措施或对其修订。(5)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适宜性、可操作性,研究修订的内容。(6)组织结构和资源是否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等。

管理评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管理评审应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做好会前准备;会议要紧凑、高效、抓住问题的关键和实质,克服走形式,避重就轻等现象;会后要认真落实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使管理评审取得实效,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2.4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4]

生产质量管理措施篇6

关键词:桥梁钻孔灌注桩问题防治对策

1、前言

在工作中,因钻孔灌注桩工艺繁琐复杂、工作量大、施工环节较多、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水下灌注混凝土,其施工过程中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为严重,稍有疏忽,可能留有质量隐患,引起质量事故,导致断桩或病桩等,致使桩基工程的整体质量受到影响。为防止质量问题,应制定明确的施工环节质量标准及严格的质量检查和施工管理制度,实现对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控制,以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保证成桩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钻头掉落

2.1产生原因

掉钻由于孔斜或地层极度软硬不均匀造成剧烈跳钻,致使钻杆螺栓或刀齿脱落或钻头使用太久,磨损严重造成强度不够造成的。

2.2预防措施

首先要避免斜孔;其次根据钻进情况定时提钻检查,重点检查加重杆管壁及钻杆上下法兰。

2.3处理措施

准确判断掉钻部位,制定打捞方案,一般采用偏心钩、三翼滑块打捞器进行打捞,打捞过程中杜绝强拔强扭,避免事故扩大。

3、扩孔

3.1产生原因

泥浆性能差,在砂层钻进过程中不能起到护壁作用;在某一孔段进尺速度极不均匀或重复钻进;在砂层钻进过程中反复抽吸造成孔壁局部失稳。

3.2预防措施

保证泥浆性能及水头压力以满足护壁要求;采取合理的钻进工艺,反对片面盲目钻进。

3.3处理措施

小扩孔暂不做处理;大扩孔采用黏土回填。

4、坍孔

4.1产生原因

在砂层及黏性土层中钻进过程中,泥浆性能差,未及时补充新浆,不能起到护壁作用;在淤泥及黏性土层中钻进时进尺速度过快。

4.2预防措施

保证泥浆性能及水头压力以满足护壁要求;采取合理的钻进工艺,反对片面盲目追求钻进速度。

4.3处理措施

立即拔出护筒,采用黏土回填孔,重新下钻。

5、钻孔漏浆

当发现护筒内水头不能保持,水位下降,则证明有漏浆现象。

5.1产生原因

地质情况复杂,存在空洞地区等。

5.2预防措施

对于渗透性强地层在埋设护筒时黏土应夯实填密实,适当加长护筒埋设深度;采用泥浆稠度适当加大;认真做好地质核查,对于存在空洞地区,提前备足泥浆,做好补浆准备。

5.3处理措施

(1)对于上部渗透性强地层引起的漏浆,可以将护筒周围换填黏土夯实,增加护筒沉埋深度,加稠泥浆,以减少孔内的渗透。还可以填入片石、碎石土,反复冲击以密实孔壁。

(2)钻孔漏浆时必须及时补水补浆,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塌孔。

(3)在进入空洞前,应预备足够的泥浆,做好补浆准备。

6、孔中异物

孔中异物是指钻进过程中,因非地质构造物的障碍造成的钻孔难以继续进行的事故。钻锥在孔位某固定方位出现严重的刮打及上下跳动,甚至造成停钻时,表明孔内有异物。

6.1产生原因

在孔位处的原地层中,有孤石或较大料径的坚硬物存在;在施工中,不慎将较大型工具掉入孔内。

6.2预防措施

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与质量管理,防止工具调入孔内。

6.3处理措施

用冲抓锥打捞孔内异物。若孔内异物在护筒内或孔口附近,也可安排潜水人员捞取。

7、堵管

7.1产生原因

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中含有大块粗骨料或受潮凝固的水泥块,灌注混凝土冲击力不足等原因导致灌注过程中混凝土无法继续下流、灌注;灌注时导管埋深太大。

7.2预防措施

在混凝土拌和时要按设计要求进行,保证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及拌和时间。

7.3处理措施

在确保导管埋深的前提下,可以最大限度提升而后快速下落导管的方法或加大一次性灌注混凝土数量而后快速提升再迅速下放,以冲击力疏通导管的方法进行处理。由于混凝土冲击力不足造成的,应及时加长上部导管的长度,而后以一次性较大量混凝土灌注冲击达到疏通导管的目的。

8、断桩

8.1产生原因

灌注中提升导管失误或导管漏水;由下雨、停电、机械故障等原因造成的混凝土供应中断。

8.2预防措施

断桩是很严重的质量事故,在灌注时一定要按规范及设计要求提升导管;保证供电设施的完好及备用供电设施;定期做导管的泌水试验,确保导管不漏水。

8.3处理措施

在灌注过程中认定发生断桩事故后,应立即停止继续灌注,提拔导管和钢筋笼,尽量将损失降低到最小。并根据断桩的具置采取以下办法处理:断桩截面位置距桩底距离小于设计桩长的1/3以下时,一般采取冲击钻清除已灌注部分,再实施原位恢复。断桩截面位置距桩底距离处于设计桩全长的1/3与2/3之间的,应对各种处理方法进行对比,选择经济、可行的处理方法。墩、桩布置有条件变更,桩布置改变造成的损失较小的,应积极与设计单位联系争取变更设计;桩布置无法改变但可以增加桩的,最好由设计单位提供增加桩方案,实施增加基桩;不具备以上两类情况的一般应及时采取冲击钻处理后原位恢复。

9、钢筋笼上浮

9.1产生原因

钢筋加固不牢固:提升导管时操作失误,挂到钢筋笼上,导致其上浮。

9.2预防措施

保证钢筋笼加工质量,提升导管时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操作人员要技术过硬。

9.3处理措施

对于钢筋笼上浮后其位置仍满足施工规范要求的可以在采取有效防止上浮的措施后继续灌注。悬吊钢筋焊缝脱落的,应及时补焊;悬吊钢筋弯曲的情况应增加钢管支撑。对于钢筋笼上浮比较严重的必须拔出钢筋笼,比照断桩进行处理。

10、结语

目前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主要是施工单位质量意识的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经过多年施工经历,积累了很多操作经验,为桩基施工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基础。其次是监理制度的完善,监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对施工单位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从而能自觉的按照施工技术规范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加强质量管理,来提高工程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桥梁桩基施工中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

要确保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要重视工程完工后的验收,从对工程施工资料的检查以及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记录都要严格审查,尤其是重视工程交付时的各项检测数据的分析,同时必须认真分析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防治措施。同时,应编制有针对性、可行性和指导性专项施工方案,指导施工。

参考文献:

[1]韩随平,张刚.钻孔灌注桩常见问题防治措施及其应用[J].科技风,2009,(24).

生产质量管理措施篇7

abstract:Qualitymanagementisthekeyoftherealestateenterprises.Howtoformqualityadvantageintheprojectqualitymanagement,isthequestionthatChina'srealestateenterprisesshouldthinkabout.thisarticleexpoundsthesystemprocessandcontrolbasisofrealestateenterpriseconstructionphasequalitycontrol,andintroducesthequalitycontrolmeasuresineverystageoftheconstructionindetail.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Keywords:realestateenterprise;constructionphase;qualitycontrol

中图分类号:F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7-0081-03

0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我国的房地产行业面临严峻挑战。房地产企业在当前的发展背景和行业状况下,管理项目多、跨度大及资源难以协调,这些问题对房地产企业工程质量造成了很大影响,尤其对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影响巨大。房地产企业施工阶段质量管理作为房地产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阶段,研究房地产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本文以房地产企业质量管理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探讨房地产企业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为房地产企业工程质量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1房地产企业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系统过程和控制依据

1.1房地产企业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系统过程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房地产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所在,施工阶段从设计意图到最终形成工程实物,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工程项目的施工由投入资源开始,通过施工生产,最终形成产品的过程。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就是从投入资源的质量控制开始,经过施工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直到成品的质量控制。

按工程施工过程的阶段划分,房地产企业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可分为3个阶段:

①事前控制(施工准备控制)。在正式施工活动开始前,对各项准备工作及影响因素进行控制,确保施工质量。

②事中控制(施工过程控制)。施工过程中对实际投入的生产要素质量及作业技术活动的实施状态和结过控制进行,包括作业者发挥技术能力过程的自控行为和管理者发挥监控行为。

③事后控制(施工验收控制)。通过对施工过程所完成的具有独立功能和使用价值的最终产品及有关方面的质量进行控制。

1.2房地产企业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依据

施工阶段工程质量控制的直接依据包含下列文件:

①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及相关合同。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及相关合同文件详细规定了工程项目参与各方(特别是施工承包商及监理工程师、分包商等)在工程质量控制中的权利与义务,项目各参建方在工程施工活动中的责任等。

②设计图纸和文件。工程施工单位履行施工承包合同必须坚持“按图施工”的原则,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设计图纸进行施工,设计图纸和设计文件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

③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中指定的技术规范、标准和规程。技术规范、标准和规程是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文件的组成之一,发包人在工程承包合同文件中一般详细明确工程施工所适用的技术规范、标准和规程,我国的工程项目施工大多数情况下选用我国相应的技术规范、标准和规程。

④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法、法规性文件。

1.3影响房地产企业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因素

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五大方面,即4m1e,指:人(man)、材料(material)、机械(machine)、方法(method)和环境(environment),对这五方面的因素予以严加控制,能够保证房地产企业施工项目的质量。

2房地产企业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措施

2.1施工前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2.1.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及机构

①项目成立“工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建设单位总经理担任组长,工程主管副总和项目工程部经理担任副组长,“工程质量管理小组”由以下成员组成:

建设单位:总经理、主管工程副总、项目工程部经理。

监理单位:总监、总监代表。

承包单位:项目经理、执行经理。

②建设单位成立以项目工程部、设计管理部门、招标采购部门组成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管理执行机构。

③监理单位建立监理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管理机构,并在进场后3日内上报给项目工程部。

④总承包商及专业承包商建立自身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管理机构,并在进场后3日内上报给监理单位和项目工程部。

⑤要求对各单位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图及机构图挂板上墙。

⑥总承包商及专业承包商必须设立专职质量检查员,并必须持证上岗。

2.1.2建立方案先行制度

①在收到施工图后10天内,总承包商、专业承包商编制完成《施工组织设计》、《工程质量策划》、《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并报送监理。监理在3天内评审完成。经监理审批后的《施工组织设计》连同《监理大纲》、《监理规划》报项目工程部备案。

②结合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程项目自身特点,承包商应编制《施工方案编制计划表》。

③施工方案的编制时间至少应该在该分项工程施工前15天编制完成并上报监理,监理2天内完成审批并上报项目工程部。

④需专家评审的施工方案或需提前进行材料准备的分项工程,需增加评审时间或材料加工周期。

⑤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须对所有管理人员进行方案交底并填写《方案交底记录》。

2.1.3建立交底标准

①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需对总承包商、专业承包商工长以上的管理人员进行方案交底并填写《方案交底记录》。

②施工工艺需由专业工长(或技术人员)对班组长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交底需填写《技术交底记录》,技术交底记录需在操作面挂牌。

③技术交底必须采取口头交底及书面交底2种形式,监理及项目工程部专业工程师不定期参加交底过程。

④建立施工图纸会审标准。工程开工前,项目工程部组织由设计管理部门、设计单位、监理、总承包及分包商人员参加的施工图纸会审,并形成《图纸会审记录》。

⑤建立材料设备进场检验、试验标准。

1)承包商或供应商按进场计划组织材料设备进场后,应填写《材料、设备进场检验记录》,需向监理申报,当为a类材料设备或B类材料设备首批(首件)必须同时申报项目工程部。项目工程部、监理工程师负责审查资料、现场检查并监督取样送检。材料设备分类方法详见《材料设备分类清单》。首批设备、材料进场,项目工程部应招集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以确定未来管理过程中的标准统一。

2)进场材料根据检验、试验状态做好挂牌标识,标识分为“未验”、“已验待定”、“已验合格”、“已验不合格”四种状态。

3)产品的相关证明材料在验收前需由施工单位或者供应商提供,包括生产许可证、合格证、检验报告、检测报告、说明书、保修书等,施工单位或供应商需要保证所提供证明材料的真实性以配合验收。

4)验收过程中,应严格对比材料各项特性,并保证进场材料与样品材料的一致性。除必要厂商资质文件和产品说明文件外,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材料设备的数量、型号、观感、规格、表观质量等。

5)对于需要进行试验测试的材料,建设单位可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证明,或要求施工单位对材料、设备进行试验或送检,该过程需由监理单位受委托人员进行见证取样并参加送检。

6)对于验收通过的材料,由监理单位填写《材料、设备进场检验记录》,批准施工单位使用。对于甲供材料,该记录表明将材料、设备及相关资质证明移交给施工单位进行使用。

7)对不合格的材料,原则上应拒收,并要求24小时内退场。退场及重新送货的所有费用,甲供材料应由供应商负担,甲指乙供或乙供材料应由施工单位承担。

2.2施工过程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①实行样板先行标准。用于工程的材料、设备须进行审批及封样,关键工序及重要环节必须制作样板。

②实行工程巡检标准。项目工程部专业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每天需对现场进行巡检,并定期组织相关质量检查活动。

③实行旁站监督标准。对关键工序、重点工序、质量通病频发工序,项目工程部专业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应采取旁站监督管理。

④推行质量例会、专题会标准,实行质量周例会、专题质量例会、不定期质量总结会标准。

1)每周结合监理例会召开质量周例会,质量例会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项目工程部及总承包商、分包商相关人员参加。

2)质量周例会对质量问题小结,要求提出质量问题必须明确部位、制定整改措施,限制整改时间、落实责任人,并及时跟踪反馈。

3)当发生重大质量问题或发生频繁的质量通病应及时召开质量专题会,制定专项措施方案,并设专人监督执行效果。

4)质量专题会总监理工程师及项目工程部经理必须参加。

5)质量总结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由总监理工程师主持,项目工程部及总承包商、分包商相关人员参加,对前阶段质量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质量管理措施的运行提出意见,并形成《质量总结报告》。

⑤实行实测实量管理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及客户对工程质量的认知,对结构、抹灰、涂饰、装修四个阶段的过程产品,就其取样、测量、数据处理等具体步骤,建立产品质量评价体系。实测实量范围为所有在建项目,要求施工单位对所有实测区域进行100%的实测实量,并建立分户分层实测档案。工程实测实量实施细则如下:

1)施工单位编制工程实测实量执行细则并报监理单位、工程管理部审批,方案通过审批后,由施工单位对实测实量操作人员进行交底,并形成交底纪要。

2)施工单位按照审批通过的《工程实测实量执行细则》,对所有楼栋按分户对所有实测区域进行100%实测实量,建立分户/分层实测档案。

3)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实测数据按不低于30%的比例进行复测,审核施工单位分户/分层实测档案。

4)项目工程部对监理公司复测数据按不低于30%的比例进行复测。

5)项目工程部按照合同约定质量标准及奖罚措施,对施工单位进行评比,依据评比结果进行奖罚、通报施工单位总经理、监理单位总经理。

⑥推行第三方工程质量评估管理标准。

1)第三方工程质量评估介绍。

第三方工程评估是指具有足够业务能力的咨询机构受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委托,它独立于甲方、施工方、监理方和政府质检部门,作为工程评估管理主体,按照第三方工程评估企业的质量检查标准或根据委托方当前管理的侧重点制定统一的质量检查标准,对委托方所有受检项目的工程实体质量、质量体系、安全文明、质量行为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估。

2)为了避免第三方工程评估在实际运行中沦为形式,寻租腐败,必须坚持第三方工程评估的公正性、独立性、科学性的原则。

⑦推行成品保护标准。

1)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须制定专项成品保护方案,方案经监理单位、项目工程部审批后实施。

2)成品保护划分责任区,设定责任单位(责任人),制定专项成品保护措施,总承包商、监理单位、项目工程部监督落实。

⑧实行质量信息上报标准。

1)承包商、总承包商每周、每月均必须对上周、上月质量情况通过《周工程简报》、《月工程简报》形式进行总结,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应制定整改措施,确定整改责任人及整改时间。

2)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事故时,承包商应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紧急处理并同时通知监理及项目工程部,并填写《建设工程质量事故报告书》。

3)重大质量事故项目工程部必须立即通知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

4)监理应及时跟进、处理,并填写《建设工程质量事故调(勘)查记录》项目工程部审核并提交给建设单位。

2.3施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2.3.1推行“三检”验收标准

对工程所有工序推行“三检制”,即班组自检、互检、专职质量人员检查的“三检”标准,经“三检”合格的工序才可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2.3.2推行“交接检”验收标准

①督导并推行“交接检”标准,即下道工序操作人员须对上道工序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办理交接检手续,避免掩盖或遗留质量隐患。

②当两个或以上承包商交叉施工时,前道工序承包商必须对后道承包商的单位进行工序交接,并且填写《交接检查记录》,此记录须监理工程师进行见证。

③交接检并不能对承包商自身施工的工序的质量责任进行豁免,只能证明在交接时工序质量符合规范要求,不会对后道工序产生质量隐患。

④对后道工序施工完成后,若需证明后道工序施工未对前道工序造成破坏,则需重新与前道工序承包商办理交接(如精装与防水工程)。

2.3.3推行质量报验标准

当各分项、分部工程完成并经“三检”合格后,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报监理工程师验收,a类控制点及样板工序需经项目工程部工程师联合验收,经验收合格并签署相关资料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3.4实行质量保修管理标准

①工程竣工交付后,项目工程部协同监理公司、物业公司及各参建单位共同制定工程保修方案及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负责人、联系人、联系电话等项目,提前准备好各工种技术人员、材料、设备。

②对维修项目必须保证24小时内查勘现场并向客户说明维修方法,48小时内开始维修,根据工程量与客户明确维修完成时间,对复杂项目维修,监理公司必须审核维修方案,旁站监督验收维修结果。

③对维修项目必须进行至少1次回访。

2.3.5实行质量奖罚管理标准

所有奖惩措施的发起和落实,必须建立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奖惩措施是为了起到鼓励先进、树立榜样、鞭策后进、共同进步的作用,奖罚需措施只是工程质量管理的辅助手段,不宜过分依赖。

3应用实例

在长期的实践积累中,a地产公司建立了如上所述的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措施,并首先将这一理论应用在B项目中。

B项目包括4栋15层住宅,住宅带有单体地下室,单体地下室与地下大车库连通,总建筑面积为155135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10120平方米,精装交付。上述控制措施的应用对B工程的质量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该工程的第三方工程质量评估成绩为85.27%,较之a公司以前所建项目的平均成绩71.68%,有了极大提高。质量的提升,足以证明控制措施是可行的。

4小结

房屋质量的影响因素众多,作为住宅开发重要主体之一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其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水平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从工程质量管理的角度来说,建立健全的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措施,将会对房地产企业的工程质量水平起到重要促进作用。相信未来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越来越多精细化的质量管理措施将被采用,房地产企业的工程质量也将得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齐宝库.工程项目管理[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齐文波.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和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06.

生产质量管理措施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监督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的支柱产业,推动整个社会的前进与发展。建筑业本身具有单件性、离散性、劳动密集型等特点,从而使建筑业成为事故高发的行业。在我国,建筑业是继交通、煤炭之后的第三大事故高发行业。无论从建筑业是高风险行业的角度,还是从建筑业的重要性角度,安全管理都是建筑业中十分重要的工作。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项目,从项目中获得利润,就必须控制成本。建筑施工中的安全成本占l0%左右,因此加强建筑企业施工的安全管理,控制安全事故发生,可以有效地控制施工成本。从而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而项目施工是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的最前沿阵地,项目安全管理将成为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何应对日益突出的安全事故,强化安全管理,是每一个项目管理人员,尤其是安全管理人员的当务之急。

2.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2.1建筑市场管理比较混乱

建筑市场频繁出现不规范的行为,例如无证和越级施工、挂靠、层层转包等问题。有的建设单位将工程分包给多个分包商,一旦出现问题,就相对推脱;还有一些建设单位靠低价中标,在施工过程中,靠削减安全设施来赚取利润,这些行为致使安全生产制度不能按规定实施,所以工程质量就难以保证。

2.2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形同虚设,安全生产机构名存实亡,安全生产机构、消防机构、文明施工机构、卫生保卫机构的工作无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能认真落实,未能从施工企业一项目部一班组一施工人员逐级落实安全生产指标,未能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无从考核。

2.3施工安全应急措施缺乏

施工企业不能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识别和处理,对已经发生的事故不能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导致事故进一步扩大,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由于目前几乎所有的建筑施工现场都没有相应的医务室,致使在发生事故后不能及时给以援救,耽误援救的时问,使本来可以避免的事故不断发生。

2.4建筑工人安全素质低

建筑施工过程中,大量的劳动力都是没有怎么受过正式教育的人,这些劳动者由于文化素质有限,安全意识淡薄,大部分都把安全教育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虚有的程序。因而,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看到:施工人员不带安全帽、不系安全带、甚至有的是无证操作等行为,给施工带来了许多潜在安全隐患。

2.5施工安全监理不到位

加强建筑施工过程的监理,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但是很多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对施工安全监理不到位。部分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对安全监理认识模糊、态度消极,不能主动开展安全监理工作。监理单位不能:效地开展工作,对安全隐患不能够及时督促建筑企业进行整改,不能及时向建发单位、主管部门进行反映,安全监理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

3、施工阶段性的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阶段性的质量控制措施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并通过这三阶段来对本标段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进行有效的阶段性质量控制。

(1)、事前控制阶段

事前控制是在正式施工活动开始前进行的质量控制,事前控制是先导。事前控制,主要是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编制《质量保证计划》,制定现场的各种管理制度,完善计量及质量检测技术和手段。对工程项目施工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并编制相应的检验计划。

进行设计交底,图纸会审等工作,并根据本标段工程特点确定施工流程、工艺及方法。对本标段工程将要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均要审核其技术审定书及运用范围。检查现场的测量标桩,建筑物的定位线及高程水准点等。

(2)、事中控制阶段

事中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是关键。主要有:

完善工序质量控制,把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都纳入管理范围。及时检查和审核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抓住影响质量的关键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

严格工序间交换检查,作好各项隐蔽验收工作,加强交检制度的落实,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前道工序决不交给下道工序施工,直至质量符合要求为止。

(3)、事后控制阶段

事后控制是指对施工过的产品进行质量控制,是弥补。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单位工程,单项工程进行检查验收。

整理所有的技术资料,并编目、建档。在保修阶段,对本标段工程进行维修。

4、各施工要素的质量控制措施

(1)、施工计划的质量控制

在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阶段性进度计划、月施工进度计划等控制计划时,充分考虑人、财、物及任务量的平衡,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计划,合理配备各施工段上的操作人员,合理调拨原材料及各周转材料、施工机械,合理安排各工序的轮流作息时间,在确保工程安全及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工期抓上去。

(2)、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措施

发放图纸后,专业技术人员会同施工工长先对图纸进行深化、熟悉,提出施工图纸中的问题、难点、错误,并在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时予以解决。同时,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对在施工过程中,质量难以控制,或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新的施工工艺才能达到保证质量目的的内容进行摘录,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深入研究,编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从而在技术上对此类问题进行质量上的保证,并在实施过程中予以改进。

(3)、施工操作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操作人员是工程质量的直接责任者,故从施工操作人员自身的素质以及对他们的管理均要有严格的要求,对操作人员加强质量意识的同时,加强管理,以确保操作过程中的质量要求。

(4)、施工中的计量管理的保证措施

计量工作在整个质量控制中是一个重要的措施,在计量工作中,我们将加强各种计量设备的检测工作,并在本市指定权威的计量工具检测机构(经雇主及监理同意),按公司的计量管理文件进行周检管理。同时,按要求对各操作程序绘制相应的计量网络图,使整个计量工作符合国家的计量规定的要求,使整个计量工作完全受控,从而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润云.浅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J].山西建筑,2008,(02)

生产质量管理措施篇9

【关键词】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安全管理

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能使工程质量做到防忠于未然,能控制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有利于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

质量监控对施工现场来说一般有事前监控、施工中监控和分项完成的监控。如对设计图纸、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的监控,应在有关分项施工前进行,这样能更好地实现事先控制。

对于在施工中容易产生的质量问题,则应重点加强过程中的监控,做到随时发现随时纠正,真正做到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有些分项工程虽然已经完成,但离整体交工尚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对产品若不注意保护,则产品的质每得不到保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应实行监控,直到交工为止,如地面面层、油漆、裱糊等等,这些属于分项完成后的监控。

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手段,随着科学的发展必须会越来越完善,逐步走向系列化、科学化。然而当前我们应充分发挥传统的和现有技术、质量管理方法,把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达到监控目的。在实践中应抓好下列几项工作:

(1)技术复核:重点应放在定位、引测标高、轴线、各层标高、成品、半成品的选用等方面。

(2)隐蔽工程验收:是监控的主要手段,凡属隐蔽项目,必须进行伞数监控,如地基验槽、桩基、钢筋、地下混凝土、地下砖墙、防水层、平项吊筋、保温层、暗埋、管线、电缆、下水道等。隐蔽工程验收应按有关规程进行。

(3)材料试验: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除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外,尚须按规定抽样检验。砖可检查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其它一般材料检杏出厂合格证。

(4)抽检:随机检查,它灵活,不受时间条件限制,容易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早,整改方便,提检频率也不受限制,是监控的一个有力手段。

(5)试水、通球检验:此项检验直接关系到使用功能,必须认真按规程操作严格把关。

(6)班组自检:班组自检是保证质量的根本,只有每个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认真自检,认真把关,质量才算有了扎实基础,因此要牢牢抓住,不应忽视。

(7)设置质量管理点:质量管理点可用于多种环节,如推广新技术、质量难点、薄弱环节,要求达到高质量的分项等等,在质量控制的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上设置质量管理点,采取事前控制,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看来是个薄弱环节,但由于事前采取了措施,设置了质鼍管理点,问题就迎刃而解,因此,设置质量管理点是质量监控的一个有力手段。

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

1、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实行责任管理

项目经理承担施工生产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目标的责任。因此,必须同时承担进行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生产的责任。为此我们要建立和完善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领导组织,有组织、有领导的开展安全管理活动。项目经理是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在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中承担组织、领导安全生产的责任。同时还要建立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

2、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与训练

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与训练。能增强人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知识,有效的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的失误。安全教育、训练是进行人的行为控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因此,进行安全教育、训练要适时宜人、内容合理、方式多样并形成制度。组织安全教育、训练要做到严肃、严格、严密、严谨,讲求实效。安全教育、训练包括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训练和安全意识教育。

3、施工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是发现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重要途径。是消除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防止事故伤害,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方法。安全检查的主要有普遍检查。专业检查和季节性检查等形式。安全检查的内容主要是查思想、查管理、查制度、查现场、查隐患、查事故处理。施工项目的安全检查以自检形式为主。是对项目经理的操作,生产全部过程、各个方位的全面安全状况的检查。检查的重点以劳动条件、生产设备、现场管理、安全卫生设施以及生产人员的行为为主。发现危及人的安全因素时,必须果断的消除。

施工企业都要设立一个完备的安全检查的组织,建立安全检查制度,按制度要求的规模、时间、原则、处理、报偿全面落实。成立由第一责任人为首,业务部门、人员参加的安全检查组织,做到安全检查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有整改,有总结,有处理。采用定期、突击性和特殊检查的方法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

4、施工安全技术的措施

建筑施工企业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当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因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是工程施工中安全生产的指令性文件,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具有安全生产法规的作用,必须认真编制和贯彻执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主要包括:进人施工现场的安全规定;地面及深坑作业的防护:高处及立体交叉作业的防护;施工用电安全;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为确保安全,对于采用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结构,制定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专门安全技术措施;预防因自然灾害(防台风、防雷击、防洪水、防地震、防署降温、防冻、防寒、防滑等)促成事故的措施;防火防爆措施等。

5、正确对待事故的调查与处理

事故是违背人们意愿,且又不希望发生的事件。一旦发生事故,不能以违背人们意愿为理由,予以否定。关键在于对事故的发生要有正确认识,并用严肃、认真、科学、积极的态度,处理好已发生的事故,尽量减少损失。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同类事故重复发生。一旦发生了事故,要以严肃、科学的态度去认识事故、实事求是的按照规定、要求报告。不隐瞒、不虚报,不避重就轻是对待事故科学、严肃态度的表现。应积极抢救负伤人员的同时。保护好事故现场,以利于调查清楚事故原因。从事故中找到生产因素控制的差距。事故处理过程中要对事故进行认真分析。弄清发生过程,找出造成事故的,人、物、环境状态方面的原因。分清造成事故的安全责任。总结生产因素管理方面的教训。要以事故为例、召开事故分析会进行安全教育。便所有生产部位、过程中的操作人员。从事故中看到危害。激励他们的安全生产动机。从而在操作中自觉的实行安全行为。主动的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根据所分析和总结的结果。采取预防类似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并组织彻底的整改。使采取的预防措施,完全落实。经过验收,证明危险因素已完全消除时再恢复施工作业。对未造成伤害的事故。习惯的称为未遂事故。未遂事故就是已发生的,违背人们意愿的事件,只是未造成人员伤害或经济损失。然而其危险后果是隐藏在人们心理上的严重创伤.其影响作用时间更长久。未遂事故同样暴露安全管理的缺陷、生产因素状态控制的薄弱。因此,未遂事故要如同已经发生的事故一样对待,调查、分析、处理妥当。

6、实行动态安全管理。体现安全管理成效

施工安全管理中,对于安全工作应实行动态管理。不管是对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措施和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查。还是对安全事故隐患的处理,都不是静态和一成不变的。比如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新技术的采用或突发事件的出现,都可能改变原定的施工方案。而现场施工的安全事故隐患也是随着工程进展处于变化之中。此时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方法是:坚持原则、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对于新的施工方案,安全管理人员应按照程序对其安全措施进行重新审查和论证,使其满足安全施工的要求;对于不同的施工阶段出现的安全隐患,主要是做好安全检查工作,落实安全事故隐患处理程序。把安全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存在着复杂性和变化性。只有通过建设工程各方主体的努力,通过实行有效的动态管理.才能体现出安全管理的成效。

生产质量管理措施篇10

关键词:排水管道 施工质量 沉陷

排水系统是其服务区内其他工程设施得以正常使用的重要设施之一,确保其施工量至关重要。笔者根据多年来从事施工技术工作的经验,对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的通病进行了综合分析。现将最常见的质量通病分成4个方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供同仁们参考。

1 管道位置偏移或积水

1.1产生原因:

测量差错,施工走样和意外的避让原有构筑物,在平面上产生位置偏移,立面上产生积水甚至倒坡现象。

1.2预防措施:

(1)防止测量和施工造成的病害措施主要有:①施工前要认真按照施工测量规范和规程进行交接桩复测与保护②施工放样要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按照埋置深度和设计要求以及有关规定放样,且必须进行复测检验其误差符合要求后才能交付施工,③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样桩进行,沟槽和平基要做好轴线和纵坡测量验收,

(2)施工过程中如意外遇到构筑物须避让时,应在适当的位置增设连接井,其间以直线连通,连接井转角应大于135。

2 管道渗漏水,闭水试验不合格

2.1产生原因:

基础不均匀下沉,管材及其接口施工质量差、闭水段端头封堵不严密、井体施工质量差等原因均可产生漏水现象。

2.2防治措施:

(1)管道基础条件不良将导致管道和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陷,一般造成局部积水,严重时会出现管道断裂或接口开裂。预防措施是:①认真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当地基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时,应进行换良处治,以提高基槽底部的承载力。②如果槽底土壤被扰动或受水浸泡,应先挖除松软土层后和超挖部分用砂或碎石等稳定性好的材料回填密实。③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土方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抗槽底部排水降水工作,确保干槽开挖,必要时可在槽坑底预留20era厚土层,待后续工序施工时随挖随封闭。

(2)管材质量差,存在裂缝或局部砼松散,抗渗能力差,容量产生漏水。因此要求:①所用管材要有质量部门提供合格证和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②管材外观质量要求表面平整无松散露骨和蜂窝麻面形象,硬物轻敲管壁其响声清脆悦耳。③安装前再次逐节检查,对已发现或有质量疑问的应弃之不用或经有效处理后方可使用。

(3)管接口填料及施工质量差,管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破损或接口开裂,防治措施:①选用质量良好的接口填料并按试验配合比和合理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②接口缝内耍洁净,对水泥类填料接口还要预先湿润。而对油性的则预先干燥后刷冷底子油,再按照施工操作规程认真施工。

(4)检查井施工质量差,井壁和与其连接管的结合处渗漏,预防措施:①检查井砌筑砂浆要饱满,勾缝全面不遗漏;抹面前清洁和湿润表面,抹面时及时压光收浆并养护;遇有地下水时,抹面和勾缝应随砌筑及时完成,不可在回填以后再进行内抹面或内勾缝。②与检查井连接的管外表面应先湿润且均匀刷一层水泥原浆,并座浆就位后再做好内外抹面,以防渗漏。

(5)闭水段封口不密实,又因其在井内而常被忽视,如果采用砌砖墙封堵时,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①砌堵前应把管口o。5m左右范围内的管内壁清洗干净,涂刷水泥原浆,同时把所用的砖块润湿备用。②砌堵砂浆标号应不低于m7,5,且具良好的稠度。③勾缝和抹面用的水泥砂浆标号不低于m15。管径较大时应内外双面较小时只做外单面勾缝或抹面。抹面应按防水的5层施工法施工。④条件允许时可在检查井砌筑之前进行封砌,以利保证质量。⑤预设排水孔应在管内底处以便排干和试验时检查。

3 检查井变形、下沉,构配件质量差

3.1产生原因

检查井变形和下沉,井盖质量和安装质量差。铁爬梯安装随意性太大,影响外观及其使用质量。

3.2防治措施

(1)认真做好检查井的基层和垫层,破管做流槽的做法,防止井体下沉,

(2)检查井砌筑质量应控制好井室和井口中心位置及其高度,防止井体变形。

(3)检查井井盖与座要配套;安装时座浆要饱满;轻重型号和面底不错用。铁爬安装要控制好上、下第一步的位置,偏差不要太大,平面位置准确。

4 回填土沉陷

4.1产生原因

压实机具不合适;填料质量欠佳、含水量控制不好等原因影响压实效果,给工后造成过大的沉降。

4.2预防与处治措施

4.2.1预防措施

①管槽回填时必须根据回填的部位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填料和压(夯)实机具。如本地区主干道下的排水等设施的坑槽回填用中粗砂。管槽从胸腔部位填至管顶30cm,再灌水振捣至相对密度>0.7,实践证明效果很好,②管槽较窄时可采用微型压路机填压或人工和蛙式打夯机夯填。不同的填料,不同的填筑厚度应选用不同的夯压器具,以取得最经济的压实效果。③填料中的淤泥、树根、草皮及其腐植物既影响压实效果,又会在土中干缩、腐烂形成孔洞,这些材料均不可做为填料,以免引起沉陷。④控制填料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2%左右;遇地下水或雨后施工必须先排干水再分层随填随压密实;杜绝带水回填或水夯法施工。

4.2.2处治措施

根据沉降破坏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①不影响其它构筑物的少,量沉降可不做处理或只做表面处理,如沥青路面上可采取局部填补以免积水。②如造成其它构筑物基础脱空破坏的,可采用泵压水泥浆填充,③如造成结构破坏的应挖除不良填料,换填稳定性能好的材料,经压实后再恢复损坏的构筑物。管道工程届隐蔽工程,其在竣工时只有检查井可供人们检验。因此,检查井的施工质量常常左右着整体工程质量的评定。在施工过程中要努力克服各种通病,确保整体工程施工质量达到优良,再把检查井施工质量做得更好,从而实现创优目标。

5 全面开展市政工程质量专项整治工作,查找和消除工程实体质量隐患

开展专项整治工作,通过重点检查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的情况;检查各项工程建设程序执行情况;检查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的落实情况;检查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检查各相关单位、相关工程执行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技术标准的情况;检查工程实体质量,特别是在建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安全。清理和纠正市政工程建设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消除质量隐患,保证工程质量安全。

6 切实强化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作

尽管各地都有施工图审查机构,但是有的机构缺乏市政公用工程勘察设计的专业人才;有的审查机构没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图审查的资质;另一方面,市政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图审查意识淡薄,大部分建设单位虽然能够按照国家要求办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但大都存在办理手续滞后。市政工程施工图审查是保证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的重要手段,是工程质量监管的关口。因此,加大对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质量行为的监管力度显得尤为重要。